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4.29%
(--)
60日
中线
14.29%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博瑞医药 2022-09-02 20.39 -- -- 21.53 5.59%
23.78 16.63%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1.12亿元和0.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4.8%和-8.3%。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2%和-38%。二季度公司业绩在疫情等因素扰动下,出现了一定负增长,低于此前我们预期。原料药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原料药产品实现收入3.93亿元,同比下降0.87%,毛利率为57.22%,同比提升4.9%。其中,抗病毒类产品恩替卡韦受到价格下滑影响,整体收入同比下降26.31%,毛利率同比下降6.01%。制剂业务增长抢眼。上半年,公司恩替卡韦片、阿加曲班注射液、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取得生产批文,制剂产品收入0.58亿元,同比增长142%。另外,公司海外权益分成收入0.22亿元,同比下降38.63%。此外,公司技术服务部分订单完成里程碑交付,实现收入0.25亿元,同比增长25%。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较为稀缺的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仿创药企,凭借多个技术平台,已成功开发出多款在全球供应中占据主导优势的原料药品种,品种丰富,预期增长稳健。同时公司布局多个潜力领域,如长效PDC偶联技术平台、非生物大分子技术平台以及吸入制剂平台等。目前公司发展受产能制约较大,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品种资源,发展有望迈入新台阶。 考虑到制剂放量带来销售费用提升以及疫情影响,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2亿元、15亿元和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和23%,实现EPS分别为0.66元,0.77元,0.99元。2022年8月31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的估值约31倍,我们继续给予推荐评级,建议关注。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超预期;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订单波动风险;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达仁堂 医药生物 2022-08-19 23.06 -- -- 24.55 6.46%
33.20 43.97%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75亿元、4.69亿元和4.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1.4%和4.3%。其中二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8%和10.2%。二季度,公司利润端增速由负转正,收入端继续稳定增长。 各销售平台完成产品线调整,大品种增长仍稳中有升。上半年公司继续大力开展销售资源的整合,动作非常迅速,目前已成立商销事业部营销平台,各销售平台也已完成产品线调整,组织架构建设工作。最大品种速效救心丸上半年完成了经销商渠道和价格体系的重构,在销售调整的大背景下,上半年仍实现不含税收入7.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营收13亿的一半。另外除速效外其余大品种增长也较为稳健。上半年子公司京万红药业实现营收约2亿,同比增长20.3%,同时对京万红软膏零售端20g 和50g 规格的线上线下价格有一定幅度提升。整体我们预计销售整合或对工业端有所影响,但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收入端增长、及毛利率呈逐季改善态势。 公司开启“二次创业”,期待改革新成效。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领导下,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今年上半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和变革发展的打桩筑基阶段,公司除整合销售资源外,还整合了流通板块资源,新成立了药材资源中心,推进连锁大药房建设和统筹科研项目。品种方面围绕“三核九翼”,全面推动公司各品类协同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新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已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发展计划和考核指标,公司正在全力变革中,我们对改革成果充满期待。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72亿元、79亿元和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和12%,实现EPS 分别为1.17元,1.5元,1.94元。2022年8月18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的估值约20倍,我们继续给予推荐评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营销和管理改革进度低于预期;产品竞争加剧风险;原料涨价风险;医保政策压力;集采风险;监管环境持续收紧超预期;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2-05-16 306.36 -- -- 317.90 3.77%
346.50 13.10%
详细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7亿和80亿,分别同比增长20%和20%。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43亿和21.05亿,分别同比增长21%和23%。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每股收益6.59元。整体看,公司2021年全年业绩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同时今年一季报也继续保持了稳健较快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国内收入快速增长,海外高端客户群持续突破。2021年公司国内业务实现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长37.34%,收入占比60.39%,同比提升7.55%,主要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的持续推进、IVD和超声产线的恢复以及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99%的三甲医院,渗透率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100.1亿,同比增长1%,在高基数上仍实现了正增长。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线高基数下稳健增长。2021年该产线实现收入111.5亿,同比增长11.5%,收入占比44%,毛利率66%,该产品线在去年高基数上仍稳定增长主要受国内医药新基建持续推进带来国内业务增长。从销量看,除监护仪销量在高基数上下降约1%外,除颤仪、麻醉剂、灯塔床等大品种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93%、56%和104%,实现了快速增长。 。体外诊断线快速增长,新品快速上量。2021年该产线实现收入84.5亿,同比增长27%,收入占比提升至33%,毛利率提升2.78%至62.51%,主要受益于国内及海外常规试剂的显著恢复和以BC-7500CRP为代表的新品的快速上量。 医学影像业务增长抢眼,国内排名跃升。2021年该产品线实现收入54.26亿,同比增长29%,是增长相对最快的产线,收入占比21.5%,毛利率基本稳定,约66%。具体看,彩超产品实现销量约3.3万台,同比增长33%,主要受益于全球常规诊疗的恢复带动的超声采购的恢复。国内市场,公司加速高端突破,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的行业龙头,近年来海内外的品牌力和竞争力都大幅增长。随着产品升级和客户的持续突破,公司无论是从产品线还是市场覆盖角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98亿、346亿、397亿,分别同比增长18%、16%和15%;实现EPS分别为8.01、9.47和11元/股。以2022年5月9日收盘价计算2022年动态估值约38倍,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和市场前景,继续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及预期;进口替代进度低于预期风险;集采降价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对海外业务的影响;中美关系全面恶化;汇率变动对海外业务的负面影响;医疗卫生建设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7亿和80亿,分别同比增长20%和20%。其中去年单四季度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亿和13.4亿,分别同比增长18.5%和3.4%。另外,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43亿和21.05亿,分别同比增长21%和23%。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每股收益6.59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整体看,公司2021年全年业绩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同时今年一季报也继续保持了稳健较快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国内收入快速增长,海外高端客户群持续突破。2021年公司国内业务实现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长37.34%,收入占比60.39%,同比提升7.55%,主要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的持续推进、IVD和超声产线的恢复以及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99%的三甲医院,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100.1亿,同比增长1%,在高基数上仍实现了正增长。去年公司在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分别实现了130家和超600家全新高端客户,并分别有超过250家和45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了多产品的横向突破,凭借产品的高质量性能和相对的性价比,公司国际市场有望继续提升占有率和渗透率。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线高基数下稳健增长。2021年该产线实现收入111.5亿,同比增长11.5%,收入占比44%,毛利率66%,该产品线在去年高基数上仍稳定增长主要受国内医药新基建持续推进带来国内业务增长。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份额均成为国内第一。从销量看,除监护仪销量在高基数上下降约1%外,除颤仪、麻醉剂、灯塔床等大品种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93%、56%和104%,实现了快速增长。 体外诊断线快速增长,新品快速上量。2021年该产线实现收入84.5亿,同比增长27%,收入占比提升至33%,毛利率提升2.78%至62.51%,主要受益于国内及海外常规试剂的显著恢复和以BC-7500CRP为代表的新品的快速上量。公司IVD业务国内市场受益于进口替代及需求的反弹,国际市场正在快速开拓中,从今年一季报情况看,继续维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医学影像业务增长抢眼,国内排名跃升。2021年公司该产品线实现收入54.26亿,同比增长29%,是增长相对最快的产线,收入占比21.5%,毛利率基本稳定,约66%。具体看,彩超产品实现销量约3.3万台,同比增长33%,主要受益于全球常规诊疗的恢复带动的超声采购的恢复。国内市场,公司加速高端突破,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同时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此外,国际市场也全面开启从中低端客户向高端客户突破的征程。 研发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增长研发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增长30%。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65.01%,同比提升0.04%。净利率为31.67%,同比持平。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83%、4.38%和-0.34%,分别同比下降1.35%、提升0.11%和下降0.05%。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7.26亿,收入占比近10%,同比增长30%。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5.1%,同比提升0.08%,三大期间费用增长平稳,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5.45%,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2.75%。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的行业龙头,近年来公司海内外的品牌力和竞争力都大幅增长。随着产品升级和客户的持续突破,公司无论是从产品线还是市场覆盖角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98亿、346亿、397亿,分别同比增长18%、16%和1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亿、115亿和133亿,分别同比增长21%、18%和16%;实现EPS分别为8.01、9.47和11元/股。以2022年5月9日收盘价计算2022年动态估值约38倍,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和市场前景,继续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进口替代进度低于预期风险;集采降价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对海外业务的影响;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汇率变动对海外业务的负面影响;医疗卫生建设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4-29 41.49 -- -- 50.62 21.10%
69.48 67.46%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7亿元,同比增长71.32%;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增长106.47%。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142.41%;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72.5%。 综合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小幅下降0.27个百分点至34.05%,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至34.63%;智能物流系统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7.86个百分点至14.78%,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物流系统业务收入高增长且该项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是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的主因之一。 2022Q1,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9.41个百分点至30.8%,短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1.50个百分点至16.89%,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减少0.34、0.17、0.24、0.75个百分点至2.74%、5.22%、8.95%、-0.02%。20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6.39个百分点至16.53%,反映了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锂电设备板块实现高增长。当前绿色发展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MarkLines 数据,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611万辆,同比增加110%。随着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市场认知度的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加158%至352万辆,2022Q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9.3%,其中,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当月渗透率达到21.7%,创历史新高。2021年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4.82%至69.56亿元,收入占比提升14.03个百分点至69.30%。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龙头电池企业较强的扩产意愿对锂电设备行业形成持续利好,公司有望从中不断受益。 技术优势突出,产品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5.22%至10.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66%,彰显了公司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基于多年来的技术积淀,目前公司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的前、中、后段设备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涂布机、辊压分切一体化设备、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电芯组装线、化成分容系统等已能满足国内外主流客户的需求并且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此外,近几年公司逐步布局了3C 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新业务,平台型公司的特征越发明显,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达到187亿元(不含税),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重要基础。公司是国内装备企业中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在美国、德国、瑞典、日韩等地设立分/子公司,基于良好国际竞争力,2021年公司出口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4.15%至14.78亿元,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国际业务将持续为公司注入新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 分别为1.66、2.30、2.88元,以4月28日42.24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PE 分别为25.45、18.37、14.67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
福莱特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1-03 53.05 -- -- 57.37 8.14%
57.37 8.14%
详细
公司是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之一,行业地位稳固,2022年扩产规划行业领先。从行业层面看,政策大力推进整县项目,硅片价格持续下滑,光伏组件需求逐步恢复,双玻组件和大尺寸硅片需求带动光伏玻璃高速增长,光伏玻璃价格有望触底反弹,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增长确定性较强。 公司三大亮点支撑业绩快速增长:1)规模化实现低成本运营。公司主要通过规模化采购原材料,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议价权,同时将产线布局在靠近矿区地带,减少运输成本;通过扩大产能,增加大窑炉产线,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产出效率,有效降低单位制造成本;2)工艺领先,研发持续投入。2020年研发费用提升至2.85亿元,研发费用率提升至4.55%。目前,公司点火并投入运营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均为大型窑炉,应用了新的生产技术,增强了公司的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3)绑定下游组件厂商。公司已经进入大型光伏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录,与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东方日升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1年签订3个大单,总金额共计252.27亿元。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9、32.56和41.89亿元,同比增长45.46%、37.42%和28.66%,EPS 分别为1. 10、1.52和1.95元,以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57.94元计算,对应PE 为52.50、38.20和29.69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扩产不及预期,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光伏玻璃降价超预期,成本持续上升,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 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博瑞医药 2022-01-03 36.45 -- -- 38.28 5.02%
38.28 5.02%
详细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仿创药企,凭借多个技术平台,已成功开发出多款在全球供应中占据主导优势的原料药品种,并布局多个潜力领域。公司专注于高难度合成品种,储备管线丰富,同时向制剂业务延伸,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达产和产能的释放,公司有望步入快速成长期。 现有品种方面,公司芬净类产品在全球原料药供应中优势突出,市场份额高,且与多个下游客户签订了项目合作分成协议,对公司利润贡献度最高。目前米卡芬净刚处于商业化快速放量阶段,卡泊芬净和阿尼芬净受益下游需求均稳定较快增长,公司业绩安全垫较足。 其它品种中,恩替卡韦受益国内集采,虽毛利率下降,但收入端快速增长。奥司他韦和依维莫司均为市场空间较大的品种,潜力较足。 受益于新冠疫情,磺达肝葵钠也增长抢眼。由于品种和所涉领域丰富,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合理。同时公司着眼于全球市场,多个品种进入欧美等法规市场销售,进一步提升了现有品种的市场空间。 中长期看,由于公司定位明确,产品竞争格局良好,各品种各地区商业化程度不同带来更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储备品种布局丰富,同样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如铁剂和吸入剂市场都潜力较大。 公司目前发展受产能制约较大,近年公司来资本开支加大主要为扩大原料药和制剂的产能。我们预计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品种资源,发展有望迈入新台阶。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EPS分别为0.62、0.84和1.12元/股,首次覆盖,给与“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超预期;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核心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订单波动风险;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海天味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1-10 119.90 -- -- 122.58 2.24%
122.58 2.24%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9.94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2.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81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2021年三季度实现收入56.62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增长7.84%,利润增速超预期。 收入环比明显改善,积极拥抱新渠道。2021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1%、2.75%,环比二季度显著改善。剔除疫情影响,我们认为公司优化渠道结构是销售量重拾增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B端较为疲软的背景下,公司大力发展C端市场,C端竞争力不断提升,弥补了部分B端销售下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渠道,主动对接、管理社区团购平台,引导规范运营(如引导价格、丰富品类等),有序发展新渠道的同时使部分消费力重新回流传统渠道。 费用控制优秀,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2021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37.91%,同比下降2.96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变更,促销冲抵收入。费用方面,2021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3.05个百分点至6.71%,主因会计准则变更及降低费用投放。2021年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净利率23.5%,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投资建议:公司发展策略稳定明晰,渠道结构持续优化,龙头地位不断强化。目前公司的动态PE为76.64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基于行业地位的持续强化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我们预计2021-23年EPS分别为1.61、1.97、2.37元,2021年11月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6.5、62.6、5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导致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税征收政策变动导致行业税率上升;相关行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因销售增速下降、改革推进不顺利等导致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他黑天鹅事件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9.94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2.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81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2021年三季度实现收入56.62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增长7.84%,利润增速超预期。 收入环比明显改善,积极拥抱新渠道。2021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11%、2.75%,环比二季度显著改善(2021年二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速为-9.39%、-14.68%),主要得益于疫情阶段性平稳以及与社区团购的合作步入正轨。分产品来看,公司酱油、蚝油、调味酱、其他调味品分别实现收入31.67、10.61、5.33、5.50亿元,增速分别为2.23%、5.05%、-5.83%、5.10%,除调味酱外,其他品类增速均扭负为正,调味酱下滑速度也明显收窄。剔除疫情影响,我们认为公司优化渠道结构是销售量重拾增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B端较为疲软的背景下,公司大力发展C端市场,C端竞争力不断提升,弥补了部分B端销售下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渠道,主动对接、管理社区团购平台,引导规范运营(如引导价格、丰富品类等),有序发展新渠道的同时使部分消费力重新回流传统渠道,此外,线上渠道也持续较快发展,2021年三季度线上渠道增速达150%。 分区域来看,2021年三季度,东部、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分别实现收入10.88、10.46、11.67、13.22、6.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7.79%、2.76%、-3.42%、3.37%,除北部区域销售额继续下滑外,其他区域销售额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南部区域增速较为突出,与低基数及经销商增长有关。2021年三季度公司招商有所放缓,净减少4家(2021年1、2季度分别净增284、72家),其中北部区域优化经销商结构,减少57家,南部则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加40家经销商。 费用控制优秀,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2021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7.91%,同比下降2.96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变更,促销冲抵收入。费用方面,2021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3.05个百分点至6.71%,主因会计准则变更及需求承压时公司降低了费用投放;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0%、3.46%、-2.50%,同比变化为0.32、0.02、-0.79个百分点。2021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3.93%,同比小幅下降0.0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营业外支出增多,扣非后净利率23.5%,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展望未来:定价权稳固,市占率提升将转化为业绩弹性。价格方面,公司于10月25日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率先提价再次彰显龙头公司定价权。由于近5年未提价,渠道及终端接受度较高,预计2022年1月能落地各项相关工作。我们认为,此次提价能帮助公司在短期内有效对冲成本上涨导致的利润端压力、改善收入及盈利水平,且将重塑经销商利润结构,提高渠道成员积极性。展望明年,由于公司积极拥抱线上及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即使疫情反复,公司仍能通过渠道结构的完善对冲餐饮业的景气度波动,业绩大概率同比改善,若疫情能有效遏制,餐饮及整体消费恢复,海天在BC端都将是最大受益者,市占率提升将转化为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发展策略稳定明晰,渠道结构持续优化,龙头地位不断强化。目前公司的动态PE为76.64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基于行业地位的持续强化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我们预计2021-23年EPS分别为1.61、1.97、2.37元,对应PE分别为76.5、62.6、52.1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导致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税征收政策变动导致行业税率上升;相关行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因销售增速下降、改革推进不顺利等导致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他黑天鹅事件。
双汇发展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1-08 31.05 -- -- 31.50 1.45%
33.90 9.18%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9.58亿元,同比减少8.56%,归母净利润34.53亿元,同比下降30.08%; 净利润率6.78%,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其中, 202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1.16亿,同比下降16.84%,实现归母净利润9.16亿,同比下降51.73%,业绩低于预期。 猪价大跌,需求恢复,公司积极去库存。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肉类产品总外销售收入510.45亿元,同比下滑8.46%, 销量为244.4万吨,同比增长5.8%,吨价下滑13.50%。我们认为,公司前三季度吨价下降、销售量增长主要是由于猪价逐季下降,为降低库存、减少损失, 公司加大生鲜冻品的销量所致, 2021年三季度,公司外销量创历史最大规模。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冻品库存偏高,但随着公司积极控制进口、加快销售, 预计春节前公司冻品库存可以达到正常或偏低水平。 屠宰业务出现亏损, 肉制品利润逐季提升。 2021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 主要由于随着猪价下降公司屠宰业务开工率明显提升, 且肉制品成本显著下降所致。 利润方面,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屠宰行业出现亏损,主要由于国产冻品及进口冻品库存商品随着猪价快速下降,销售出库产生亏损,同时,公司三季度按会计准则规定对期末库存商品计提了减值准备; 肉制品营业利润三季度增长3%,主因成本下行释放利润。 投资建议: 公司市场龙头地位稳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改革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1-23年EPS分别为1.38、 1.57、 1.74元,对应PE为23、 20、 18倍, 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导致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猪肉价格超预期波动;消费税征收政策变动导致行业税率上升;相关行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因销售增速下降、改革推进不顺利、公司治理结构出现较大变动等导致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他黑天鹅事件。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 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9.58亿元,同比减少8.56%,归母净利润34.53亿元,同比下降30.08%;净利润率6.78%,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 其中, 2021年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1.16亿,同比下降16.84%,实现归母净利润9.16亿,同比下降51.73%,业绩低于预期。 猪价大跌, 需求恢复, 公司积极去库存。 2021年前三季度, 公司肉类产品总外销售收入510.45亿元, 同比下滑8.46%, 销量为244.4万吨,同比增长5.8%,吨价下滑13.50%; 其中2021年三季度肉类产品总外销售收入为162.03亿元, 同比下滑16.44%, 销量为86.4万吨,同比增长6.2%,吨价下滑21.31%。 我们认为,公司前三季度吨价下降、销售量增长主要是由于猪价逐季下降,为降低库存、减少损失, 公司加大生鲜冻品的销量所致, 2021年三季度,公司外销量创历史最大规模。 进口原料端方面,前三季度公司从罗特克斯采购原料84.32亿元,同比下降17.39%, 其中2021年三季度采购原料23.70亿元,同比下降8.21%,肉类进口量大幅缩减。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冻品库存偏高, 但随着公司积极控制进口、加快销售, 预计春节前公司冻品库存可以达到正常或偏低水平。 分业务看, 2021年三季度, 公司屠宰业务收入86.4亿,同比下降28.2%,其中,对外交易收入76亿,同比下降27.5%, 主要由于猪价下降所致,但生鲜外销量同比增长21.8%,需求因猪价下降快速恢复。 2021年三季度, 公司肉制品收入72.7亿,同比下降5.9%, 其中肉制品销量同比下降6%,主要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吨价同比增长0.1%。 屠宰业务出现亏损, 肉制品利润逐季提升。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7.51%,同比小幅下降0.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毛利率为20.23%,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 主要由于随着猪价下降公司屠宰业务开工率明显提升, 且肉制品成本显著下降所致。 2021年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31%,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 估计主要由于公司加大市场费用投放; 管理费用率为2.15%,同比增长0.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为0.38%,同比增长0.24个百分点; 财务费费用率为0.04%,同比增长0.14个百分点。 利润方面,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屠宰行业出现亏损3.37亿元,主要由于国产冻品及进口冻品库存商品随着猪价快速下降,销售出库产生亏损,同时,公司三季度按会计准则规定对期末库存商品计提了减值准备。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肉制品业务实现营业利润42.96亿元, 下降5.49%,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3%,主要由于三季度肉制品成本下行释放利润。 新品表现亮眼, 改革持续推进。 目前, 公司生鲜品的销量、 平均利润均逐季提升, 肉制品主导新产品也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 前期对产品及销售的改革策略逐渐展现效果。 后续,公司将坚持深化改革, 屠宰方面将加速库存去化,坚持扩鲜销、上规模的战略; 肉制品方面, 公司将通过一系列举措驱动销售量增长: 一是将加强产品研发,坚持“精心设计、谨慎推出、聚焦主导、持续推广”的新产品研发及推广策略; 二是继续坚持营销创新, 通过明星营销、综艺营销、跨界营销、数字营销等,提升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强专业化推广,针对主导产品,设置专职推广总监,配备专业化业务人员,开发专业化客户; 四是加快网点开发,拓展销售网络,提升网点运作质量; 五是深化市场信息化建设,通过“双汇云商”提升市场管理标准化和管理效率。 短期来看,随着高基数、高成本库存的逐步消化及成本下降红利的持续发酵,预计公司业绩将逐季改善;长期来看, 公司改革不断推进, 营销推广及新品研发实力正在提升, 若公司治理结构稳定, 有望重拾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市场龙头地位稳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改革持续推进。 2020年9月以来, 由于猪价下跌、 高基数等原因, 公司股价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一度下跌逾60%, 2021年11月3日,公司动态PE为21.15倍,略高于近5年18.24倍的平均水平, 考虑到公司短期业绩有望改善,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我们预计公司2021-23年EPS分别为1.38、 1.57、1.74元,对应PE为23、 20、 18倍, 给予“推荐”评级。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1-11-08 22.59 -- -- 23.26 2.97%
25.31 12.04%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报告,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7.18亿元,同比增长20.34%;归母净利润125.67亿元,同比增长0.91%。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90亿元,同比下降13.14%;归母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下降35.32%。 毛利率出现下滑,期间费用率上升。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2021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2.98个百分点至27.32%,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5.57个百分点至24.64%,均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至12.84%,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至5.84%;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至2.22%;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至5.01%;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0.58个百分点至-0.22%。 三季度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同比减少2.76个百分点至14.33%,2021Q3归母净利润率同比减少4.15个百分点至12.11%,受国内下游需求走弱、去年超补偿反弹高基数影响导致收入增速下降,叠加成本压力加大及期间费用率上升等因素,公司短期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出现一定的下降。 多重因素致工程机械下游需求走弱。2021年1-9月,我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29.69%至2.37万亿元,发行规模下降及发行进度低于预期导致项目资金到位不畅;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呈收紧态势,部分房企面临一定的债务及现金流压力,1-9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5%;此外,钢材价格中枢上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开工意愿,以上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下降。1-9月,中国地区小松开工小时数同比下降5.37%至947.7,其中,第三季度同比降幅达到17.54%,在下游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主要企业第三季度国内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32.17%至3.86万台,较二季度降幅进一步扩大。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坚定国际化战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7.96%至43.92亿元,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及国际化产品研发。截止到2021H1,公司已累计推出26款电动化产品,覆盖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自卸车及路面机械;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需求及排放标准,累计推出70余款国际化产品。近年来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海外市场渠道、服务能力、代理商体系、服务配件体系建设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三一美国、三一印度、三一欧洲等海外事业部销售均实现高增长,凭借海外业务深度布局优势,出口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下调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88、2.09、2.26元,以11月4日22.61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03、10.82、10.0倍,维持公司 “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疫情反复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1-11-05 84.18 -- -- 88.80 5.49%
88.80 5.49%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48亿元,同比增长43.35%;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增长56.96%。从单季度情况来看,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0亿元,同比增长17.26%;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2.17%。 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期间费用率上升。2021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1.08个百分点至37.5%。其中,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至36.7%,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2.26个百分点至19.85%,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至3.47%;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至6.33%;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至10.44%;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0.91个百分点至-0.39%。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锂电设备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企业较强的扩产意愿对锂电设备需求形成拉动作用。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在高速叠片机、高速卷绕机、涂布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智能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的背景下获取订单的能力较强,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末,存货、合同负债同比分别增长154.78%、84.9%至73.23、35.21亿元,较为充足的订单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 深度绑定大客户,先发优势较为明显。10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2021年以来已向宁德时代销售设备64.95亿元(含税),预计全年向其销售设备金额为85亿元。公司作为宁德时代中、后道锂电设备的核心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于其产能扩张。此外,基于技术优势,公司与比亚迪、LG、SKI、松下、NORTHVOLT等其他国内外一线客户同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当前电池厂商的整体扩产计划来看,未来头部企业扩产力度相对更大,与大客户形成的长期深度绑定关系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91、1.42、2.01元,以11月2日85.5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93.96、60.21、42.54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1-11-05 29.39 -- -- 31.36 6.70%
33.19 12.93%
详细
摘要: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8亿元、5.58亿元和5.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12.3%和14.1%。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亿元、2.21亿元和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3.8%和6.7%。 三季度收入端出现了负增长,不必过分担心。三季度收入和利润端同比增速环比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特别收入端增速同比为负,引发市场担忧。我们认为一方面有去年基数较高原因,去年三季度为公司收入、利润最高的季度。另一方面,公司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采浆量均实现正增长,今年上半年采浆量同比增长达25.48%。在行业供需持续紧平衡下,采浆量是血制品公司业绩增长的有力保证,不必对单季度业绩波动过分担忧。 获批浆站速度超预期,业绩增长较为确定。截至目前,公司2021年共获批15家浆站,分布于甘肃、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公司目前在营浆站共55家,共拥有浆站数量超70家,行业龙头优势显著。公司近期新浆站的超预期获批也充分彰显了公司的龙头优势和股东背景资源,我们看好公司浆站资源的持续拓展。 在研品种推进顺利,血浆利用率有望大幅提升。近期子公司成都蓉生人凝血八因子已获得注册证并通过了 GMP 现场检查。另外成都蓉生重组人凝血因子Ⅷ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完成入组,高纯静丙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完成出组。公司在研品种推进顺利,有望带动吨浆收入和吨浆利润的提升。 投资建议和盈利预测。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认为公司作为血制品行业稀缺的龙头企业,采浆量提升和品种扩充带来的成长空间充足。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按2021年11月2日收盘价计算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1年动态市盈率约52倍左右,考虑到公司相关行业的龙头地位、稀缺的标的资源及未来的成长空间,继续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集采及招标降价风险;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超过市场预期;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1-05 283.73 -- -- 324.80 14.48%
347.25 22.39%
详细
山西汾酒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57亿元,同比增长66.24%;归母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长95.13%。其中202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38亿元,同比增长47.81%;实现归母净利润13.35亿元,同比增长53.24%。三季度收入增速略超预期。 青花销量持续高增,全国化进程加速,回款表现亮眼。分产品来看,2021年三季度,汾酒、系列酒及配制酒的收入增速分别为50.6%、53.9%、-1.6%。在“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策略下,汾酒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青花系列仍是增长的主要动能,渠道反馈由于需求旺盛;腰部产品方面,受益于省内消费场景同比改善,呈现较高增速;玻汾方面,为优化产品结构,公司主动控量,收入增速维持约30%。配制酒三季度销售增速有所下滑,主要因快速放量后执行控货策略以巩固市场。分区域看,2021年三季度省内、省外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1.17%、52.7%,三季度省外销售占比达58.21%,全国化加速。此外,公司回款及现金流增速均超净利润增速,经销商打款积极,合同负债进一步增长。 税费费率阶段性升高,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76.2%,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高端产品量价齐升所致。费用率方面,2021年三季度,公司税金及附加率提升3.83个百分点至19.91%,或由于纳税节奏有所调整出现短期波动;销售费用率下降1.1个百分点至14.7%,主因公司买赠和陈列费用有所缩减,省外费用投放有所控制。由于毛利率提升、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下降,虽然缴税金额阶段性抬升,公司归母净利率仍增长1.34个百分点至25.99%,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清香型龙头地位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化及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品牌力显著提升,经销商积极性高、执行力强。 由于近期调整,公司2021年11月4日动态PE为64.97倍,考虑到较高的成长性,估值较为合理。我们预计公司2021-23年EPS分别为5.87、8.03、10.66元,对应PE分别为67、50、3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导致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税征收政策变动导致行业税率上升;相关行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因销售增速下降、改革推进不顺利等导致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其他黑天鹅事件。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1-11-04 26.42 -- -- 30.45 15.25%
30.45 15.25%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2亿元,同比增长30.54%;归母净利润8784.62万元,同比增长2.84%。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同比增长25.32%;归母净利润2495.38万元,同比增长4.94%。 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3.37个百分点至33.53%,主要系原材料及人工支出上涨所致。公司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上升2.07个百分点至34.21%,通过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快研发设计降本及国产化替代,毛利率正在逐步改善。1-9月,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2.61个百分点至30.81%。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0.45个百分点至8.77%;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至12.84%;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至8.17%;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至1.03%。汇兑损益致使公司财务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是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的主因。 核心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2021年1-9月,公司自动化核心部件收入同比增长31.54%,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同比增长30.15%。公司机器人业务继续坚持“通用+细分”的发展战略,依托自主技术、成本和定制竞争优势,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前三季度Estun+Coos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86%,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占比达到80%。此外,Coos整合效应明显,中国市场焊接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67.56%。 多重因素致短期盈利能力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率同比减少0.88个百分点至4.62%,短期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芯片涨价、大宗商品持续处于高位、少数上游物料厂商受限电影响等因素导致公司毛利率承压;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高毛利产品延迟收入确认约2000万元,影响Q3毛利约1200万元,影响Q3毛利率1.62个百分点;受海外疫情影响,原有国际化拓展计划延期,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长期来看,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 机器人行业市场空间较大,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生产和工业互联的核心载体,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机器换人经济性的进一步显现,行业远期市场空间较大。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率较高、产业链齐全,有利于进一步建立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公司聚焦开拓国内对自动化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具有巨大需求的潜力大客户,在锂电、3C、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部分头部企业的开拓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大客户合作有利于公司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口碑效应,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小幅下调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16、0.31、0.43元,以11月2日26.48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65.5、85.4、61.6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1-02 11.56 -- -- 12.45 7.70%
12.86 11.25%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3.18亿元,同比增长87.13%;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16.73%,业绩符合预期。 营收和业绩增长原因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对在建BOT项目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及部分新项目投产所致。业绩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期间费用大幅上升,营业成本大幅增长116.4%,高于营收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0.1%,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1.32%至2.07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7.59%至2.22亿元。但期间费用率为9.3%,较去年下降1.3%,整体可控。 经营数据良。好。据公司初步统计,2021年1-9月累计发电量277,831.74万度,同比增长38.66%(含委托运营的老港一期);上网电量230,699.89万度,同比增长37.33%,垃圾焚烧业务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方面,公司2021年1-9月累计污水处理总量为32,993.06万吨,日均处理量为120.85万吨,其中,合计处理上海市政污水112.94万吨/日,成都地区市政污水7.92万吨/日。公司的在手订单在半年报的基础上,未增加新签订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污泥处置、固废资源化四大新兴领域,科技创新持续进行,项目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城市群等14个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46和9.23亿元,同比增长17.21%、15.43%和9.06%,EPS分别为0.65、0.75和0.82元,以2021年11月1日收盘价11.59元计算,对应PE为17.83、15.45和14.13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9-08 11.89 -- -- 13.72 15.39%
13.72 15.39%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50%;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25.66%,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增长原因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对在建BOT项目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12.84亿元及部分新项目投产所致。 运营项目稳健推进。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2个,共计入厂垃圾432.93万吨,同比增长27.70%,垃圾焚烧上网电量134,999.48万度,同比增长30.89%;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2个,垃圾填埋量9.82万吨,垃圾填埋量同比下降系老港四期、奉化和蒙城填埋项目停止运营所致。老港沼气发电项目上网电量3,148.07万度,同比有所下降系老港四期填埋项目停止运营所致。 不断拓展新项目。累计承接50余项区域性场地调查和评估类项目污染场地和环境修复及业务;新签技术服务类合同147项,其中,园区及环卫专业规划5个、第三方监管项目8个、咨询设计等134项。新增项目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城市群等14个省,为上海环境全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污泥处置、固废资源化四大新兴领域,科技创新持续进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46和9.23亿元,同比增长17.21%、15.43%和9.06%,EPS分别为0.65、0.75和0.82元,以2021年9月7日收盘价11.90元计算,对应PE 为18.30、15.87和14.51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