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1-02 11.56 -- -- 12.45 7.70%
12.86 11.25%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3.18亿元,同比增长87.13%;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16.73%,业绩符合预期。 营收和业绩增长原因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对在建BOT项目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及部分新项目投产所致。业绩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期间费用大幅上升,营业成本大幅增长116.4%,高于营收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0.1%,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1.32%至2.07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7.59%至2.22亿元。但期间费用率为9.3%,较去年下降1.3%,整体可控。 经营数据良。好。据公司初步统计,2021年1-9月累计发电量277,831.74万度,同比增长38.66%(含委托运营的老港一期);上网电量230,699.89万度,同比增长37.33%,垃圾焚烧业务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方面,公司2021年1-9月累计污水处理总量为32,993.06万吨,日均处理量为120.85万吨,其中,合计处理上海市政污水112.94万吨/日,成都地区市政污水7.92万吨/日。公司的在手订单在半年报的基础上,未增加新签订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污泥处置、固废资源化四大新兴领域,科技创新持续进行,项目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城市群等14个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46和9.23亿元,同比增长17.21%、15.43%和9.06%,EPS分别为0.65、0.75和0.82元,以2021年11月1日收盘价11.59元计算,对应PE为17.83、15.45和14.13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9-08 11.89 -- -- 13.72 15.39%
13.72 15.39%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50%;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25.66%,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增长原因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对在建BOT项目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12.84亿元及部分新项目投产所致。 运营项目稳健推进。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2个,共计入厂垃圾432.93万吨,同比增长27.70%,垃圾焚烧上网电量134,999.48万度,同比增长30.89%;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2个,垃圾填埋量9.82万吨,垃圾填埋量同比下降系老港四期、奉化和蒙城填埋项目停止运营所致。老港沼气发电项目上网电量3,148.07万度,同比有所下降系老港四期填埋项目停止运营所致。 不断拓展新项目。累计承接50余项区域性场地调查和评估类项目污染场地和环境修复及业务;新签技术服务类合同147项,其中,园区及环卫专业规划5个、第三方监管项目8个、咨询设计等134项。新增项目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城市群等14个省,为上海环境全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污泥处置、固废资源化四大新兴领域,科技创新持续进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46和9.23亿元,同比增长17.21%、15.43%和9.06%,EPS分别为0.65、0.75和0.82元,以2021年9月7日收盘价11.90元计算,对应PE 为18.30、15.87和14.51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6-10 11.50 -- -- 12.66 9.33%
12.57 9.30%
详细
背靠国资大股东,打造固废环保龙头。公司是上海城投系唯一上市环保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公司在上海环保市场优势显著,占据了上海市约80%的生活垃圾处置能力。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有77.1%来自于上海市场。上海市经济发达,财政稳定,环保市场广阔,是公司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公司厚积薄发,不断开拓,固废业务已覆盖九个省份,十余个城市,逐步向全国性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发展。 “环境治理+”战略齐力发展,政策东风助力业务规模扩张。总体布局上,面向“十四五”,公司审时度势,明晰了从“2+4”演化升级到“环境治理+”的战略愿景,确定了“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危废医废”三项重资产业务和“生态修复、规划咨询、代建代管”三项轻资产业务为主线,轻重并举、双轮驱动的发展定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固废处理业务、承包及设计规划收入、污水处理三项业务,2020年分别贡献收入20.44、16.39、4.01亿元,占比分别为45.3%、36.3%、8.9%。在新兴业务上,危废、医废政策推动了公司依靠自身领先技术抢滩登陆,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年;土壤治理领域,2020年公司累计承接24 项污染场地和环境修复业务,有望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固废一体化蓝图已成,垃圾焚烧投产高峰将至。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固废板块一体化横向纵向发展,布局餐厨、建筑垃圾以及危废医废的综合固废处理,参与垃圾分类、中转清运以及末端处置,已逐渐拼齐大固废板块。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在运产能约2.6万吨/日,根据在建项目进度,我们预计2021 年垃圾焚烧有望新投运产能1 万吨/日左右,未来两年将是公司新增投产高峰期,预计产能将超过3.5万吨/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公司优质项目带来的高垃圾处理费用以及行业领先的吨垃圾发电量有助于公司经营平稳增长,垃圾焚烧项目的运营收入有望稳步增加。 碳中和浪潮风起,CCER交易带来增量收入来源。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国内碳中和政策频出,驱动碳控排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可对燃煤发电形成一定替代,同时减少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随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逐步建成,垃圾焚烧企业通过CCER交易碳排放配额指标,获得增量收益。随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逐步建成,垃圾焚烧企业通过CCER交易碳排放配额指标,获得增量收益。以公司2020年年上网电量21.85亿千瓦时为基准,假设当期全部申请CCER到位,按照吨碳30元水平,测算公司通过碳交易可额外获得3764.5万元收益,占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6%。 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66、0.73、0.80元,对应PE分别为17.55、15.82、14.41倍。考虑到随着项目投产,公司产能显著扩张,逐步进入业绩释放期,同时在危废、餐厨领域延伸布局,保障未来业绩增长持续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CCER项目重启不及预期风险;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4-05 11.52 -- -- 11.59 0.61%
12.66 9.90%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45.12亿元,同比上升23.72%;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上升1.48%,业绩符合预期。 板块营收稳步增长。固废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3.55%至20.45亿元,主要受益于产能提升带来的全年发电量增长所致;污水处理营收同比减少3.24%至4.02亿元,主要系2019年末转让上海阳晨100%股权后,2020年污水处理单位减少所致,同时竹园水厂提标改造仍未投产;承包及设计规划营收同比增长50.26%至16.40亿元。 运营项目顺利进行。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15个,共计入厂垃圾703.82万吨,同比增长5.88%,垃圾焚烧上网电量218,500.49万度,同比增长10.00%;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4个,分布在上海、奉化、新昌等地,垃圾填埋量59.74万吨,填埋量同比下降系老港四期填埋场和蒙城填埋项目年内停止运营所致。老港沼气发电项目上网电量9,495.82万度,同比略有下降;运营垃圾中转站6个,共计中转垃圾95.50万吨,由于上海市施行垃圾分类及杨浦中转项目技改导致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运营污水处理厂3座,共计处理污水43,971.36万吨,日均处理量为120.14万吨,同比上升15.89%。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污泥处置、固废资源化四大新兴领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46和9.23亿元,同比增长17.21%、15.43%和9.06%,EPS分别为0.65、0.75和0.82元,以2021年4月2日收盘价11.50元计算,对应PE为17.60、15.25和13.98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黄波 7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3-26 12.12 14.56 65.64% 11.79 -2.72%
12.66 4.46%
详细
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6%,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45.12/6.25/6.18亿元,同比增长23.7/1.5/23.6%,归母净利基本符合预期(6.50亿元),其中工程收入大幅增加驱动营收快速增长,收入结构变化影响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1pct至28.4%,费用率同比下降2pct至10.5%,共同促进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持平(13.7%)。根据公司的项目建设情况,我们下调21-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61/9.91亿元(前值:8.90/12.94亿元),引入23年归母净利为12.46亿元,给予公司21年22x目标PE,目标价14.96元,维持“买入”。 工程收入大幅增加,驱动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 分板块看:1)固废处理:2020年收入20.45亿元/yoy+14%,毛利率同比提升2pct至37.2%,其中新投运太原和漳州二期垃圾焚烧项目(产能合计2550tpd),全年垃圾入厂量同比增加6%至704万吨;垃圾填埋/中转量59.7/95.5万吨,因老港四期和蒙城填埋场停运、杨浦中转项目技改、上海施行垃圾分类导致同比均有所下降;2)污水处理:营收4.02亿元/yoy-3%,提标改造水价提升及转让子公司后折旧摊销减少共同驱动毛利率同比+7pct至61%;3)承包及设计规划:垃圾焚烧项目集中建设带来工程收入大幅增加,该业务营收同比+50%至16.40亿元,毛利率同比-0.8pct至13.9%。 垃圾焚烧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危废处理、土壤修复齐头并进 截至2020年底,公司垃圾焚烧在手产能3万吨/日(不含委托运营),其中已投运产能1.7万吨/日,根据公司年报公告的项目建设进度,我们预计2021年垃圾焚烧有望新投运产能约1万吨/日。在项目拓展方面,2020年公司新增松江区危废项目(一期规模2万吨/年),累计承接24项污染场地和环境修复业务,新签技术服务类合同260项,为公司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垃圾焚烧刚需属性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2020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补贴政策密集出台,明确坚持以收定补的原则,存量项目逐批被纳入补贴清单,且补贴发放速度有所加快。我们认为垃圾焚烧的刚需属性不变,结合公司在建项目的建设情况,我们下调垃圾焚烧运营收入、进而下调2021/2022年归母净利至7.61/9.91亿元(前值:8.90/12.94亿元),引入2023年归母净利为12.46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为0.68/0.88/1.11元,参考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16x,考虑到公司作为上海固废龙头,在手项目优质,给予公司21年22x目标PE,目标价14.96元(前值:16.1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垃圾发电电价下调风险、项目进度不达预期、项目运营风险。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9-01 12.85 -- -- 13.07 1.71%
13.07 1.71%
详细
事件概述2020年8月28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12亿元,同比增长44.62;实现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11.59%;EPS为0.36元,同比增长11.59%。 分析判断: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业绩稳步增长。疫情并未冲击公司运营业务,中报期内各项经营数据稳定增长。固废方面,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垃圾入库量339.01万吨,同比增长5.22;垃圾焚烧上网电量103141.77万度,同比增长8.10%。根据公司披露经营数据分区域来看,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上网电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分别为0.13%、20.10%、2.54%、2.38;仅有河南省出现下滑,同比下降4.26%。水务方面,3座污水处理厂合计处理污水20691万吨,日均处理量为113.69万吨,同比上升14.63%。其中成都地区污水处理业务实现了量价齐升,日处理量为6.18万吨,同比增长7.48;水处理单价0.99元/吨,同比增长79.27%。经营数据增长带动营收上升,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12亿元,同比增长44.62%。随着公司在建项目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稳步爬升,业绩可实现持续增长。 建造合同项目抬高成本,影响利润增厚。 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3.30亿元,同比增长11.59,同期公司营收增幅高达44.62%。导致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还是期内营业成本完成12.79亿元,同比增长64.35%。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增幅主要来自于建造合同收入及部分新项目投产,而公司建造合同的成本较高,整块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导致了该块业务快速增长,对公司利润提升并不明显,2019年末的数据显示,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的毛利率为14.74,仅为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一半都不到。正是由于建造合同毛利率较低,该块业务营收占比的提升,反倒拖累公司毛利率,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毛利率为33.10,较上年同期下滑了8.03pct。 项目进展顺利,保障后续增量。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在建项目进程顺利。生活垃圾方面,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建安施工收尾;成都宝林环保发电厂项目主厂房屋面施工完成80%;1#锅炉安装完成;奉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锅炉水压试验完成,主厂房结构施工完成,锅炉设备安装完成;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二期工程完成1#、2#炉水压试验,主厂房砼结构完成,锅炉设备安装完成;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锅炉设备安装完成90%。根据建设进度,上述项目均有望在2020年底投产,实现运营收入。市政污水方面,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涉及水质水量的提标改造施工及调试已基本完工,已完成水务质监站竣工验收。固废资源化方面,公司四个在建项目均有望投产,合计产能超过4000吨/日。公司目前项目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丰富公司业务结构,看好公司受益于增量项目持续实现投产,业绩稳定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以生活垃圾焚烧、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全力发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和固废资源化等业务。公司2020年将迎来项目密集投产期,如果新增项目能迅速达到预期产能利用率,公司垃圾焚烧产能预计增长,此外固废资源化项目也将投产超4000吨/日,公司整体运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业绩也将大幅提升。但由于公司工程业务增长拉低利润增厚,我们维持营收预测不变,小幅向下调整公司利润。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53.33亿元、68.39亿元和86.66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从7.65亿元、9.16亿元和11.33亿元,下调至6.95亿元、9.05亿元、11.2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2)投产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慢,运营收入不及预期;3)垃圾焚烧发电新建项目未能纳入国家补贴清单,影响公司现金流情况。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6-19 12.11 -- -- 14.40 18.23%
14.98 23.70%
详细
我们认为,对于上海环境这家公司来讲,其市值体现的是股东自由现金流的现值。一般投资者对每一个公司的投资回报最终都来源于公司分红,股东自由现金流代表着当期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投资产生的资本利得本质上也是因为公司成长或者经营情况变好,自由现金流改善,未来分红的预期增加。 我们认为运营类业务对公司估值贡献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垃圾发电、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和危废处理这些运营类业务经营年限长,有稳定可见的预期;而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是由订单驱动的,不好预期。公司的估值是公司未来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流的现值,容易预期、现金流回流稳定的业务对估值的贡献自然大。 固废处理公司基本都不享有龙头公司溢价,这主要因为固废处理行业比较分散,大家业务同质化很高,公司成长靠取得新的特许经营权,不确定性高。然而固废处理行业未来很有发展有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垃圾处理量有提升空间。2019年我国人均垃圾焚烧量为67.05kg/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公司项目所在地区财政收入良好,多高于全国平均。主要经营区域的地方人均公共财政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在这些地区的项目未来收益有充分保障。 目前公司市值体现了股东自由现金流现值,估值比较合理,公司未来取得回报率较高的特许经营项目、分红比例增加、利息下降时,估值会提升。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5.65、9.06和10.7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0.99和1.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19-2021年PE值分别为19.32、12.04和10.17倍。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尚难定量判断公司未来固废项目的回报率,但从公司历史情况看,公司一贯注重项目质量,相信在新固废项目的带动下,公司估值会逐渐提升,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特许经营条款发生变化,垃圾处理费下降,公司现有资产产能利用率不足,未来大股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4-14 12.04 -- -- 13.70 10.84%
13.35 10.88%
详细
事件描述 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36.5亿,同比增41.2%,归母净利6.2亿,同比增6.7%,扣非归母净利5.0亿,同比增14.3%,毛利率29.4%,同比降7.4pct;2019Q4实现营收14.7亿,同比增96.4%,归母净利1.8亿,同比增121.1%,扣非归母0.7亿,同比增2.0%,毛利率15.2%,同比降11.2pct。 事件评论 工程业务收入因在建进度加快致公司收入高增,影响毛利率。2019年公司垃圾焚烧上网发电20.9亿kWh,同比增7.4%,其中河南上网电量同比增18.5%至2.14亿kWh,山东上网电量同比增14.3%至3.03亿kWh,河南可能与洛阳项目产能利用率及发电效率提升较快有关,而山东地区垃圾上网电量同比增加较快可能与垃圾进厂量增加有关。2019年吨垃圾上网电量同比增9kWh至314kWh/t。2019年收入同比增41.2%但垃圾上网电量同比仅增7.4%,即公司施工类业务放量,表现为工程业务的增加,该数据与开工工程量有关,集中体现在公司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上,2019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124.4%至10.9亿,但因为工程业务毛利率较低,导致该业务毛利率同比降10.2pct至14.7%。 污水提价进行时,预计今年会贡献部分利润,预计垃圾焚烧今年将新增投运10,650t/d产能。报告期公司上海地区污水处置均价升至0.96元/吨(含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0.33元/吨(提升52.4%),但处置量同比降33.2%至3.79亿吨(与竹园水厂提标产能收缩有关),整体看对污水板块收入业绩影响不大,但2020年随着继续提价(预计可提升至1.4元/m3),给公司贡献部分利润。根据焚烧项目进度,2019年新增并网威海(1,050t/d)、蒙城一期(700t/d)、漳州扩建项目(750t/d)将于今年完成投运,合计产能2,500t/d,产能弹性约16%,预计2020年新增产能弹性近60%,同时公司2019年新签产能3,000t/d(包括扩建项目签合约),截止2019年公司总垃圾焚烧产能约3.2万吨/日,其中投运约1.8万吨/日,在建及筹建1.4万吨/日。 现金流稳定,业绩弹性将集中在2020-2021年释放,预计公司2020-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7.5/7.7亿,对应的PE分别为18.8x、14.6x、14.3x(未考虑转债转股情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进度低于预期风险; 2.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4-13 12.04 15.45 75.77% 13.35 10.88%
13.35 10.88%
详细
吸收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创新2+4全面发展 2004年6月,经上海市国资委批准,由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所属的上海振环实业总公司、上海市废弃物处置公司和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等三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按照上海城投的部署,将控股子公司阳晨投资主营的城市污水处理转移给主营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集团,从而推进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分拆重组上市。2017年,上海环境通过吸收合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分拆上市。上市以来,公司专注城市环境运营服务,坚持强化主营业务市政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同时积极布局危险废物处置、市政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和污染土壤修复等市场。公司作为国内固废行业起步最早的专业环保企业之一,力争发展成为固废行业全服务商。 深耕垃圾焚烧和市政污水,2020年迎来密集投产期 公司始终致力于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行业,目前运营的垃圾中转站6个;运营的垃圾焚烧厂13个,合计处理能力22,050吨/日;运营的垃圾填埋场5个,合计处理能力7,340吨/天。同时2020年公司将迎来新的一波密集投产。公司在建的垃圾焚烧厂项目15个,合计处理能力15,650吨/日。其中2020年预计投产8个项目,合计产能9,400吨/日。公司在手的市政污水项目7个,上海分布4个,成都分布3个,合计产能139.7万吨/日。2018年运营污水处理厂6座,合计产能133.7万吨/日。2019年,公司共计处理污水37,944吨,日均处理量为103.96万吨,处理规模和总处理量的下降主要由于上海竹园污水处理一厂提标改造工程,按要求缩减产能。公司污水处理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海市,2017年公司上海市四个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164.67万吨/日,而上海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为826万吨/日,公司占比19.94%。 可转债发行成功,加快项目建设保障业绩增长 2018年5月23日,公司对外公告了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预案,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21.7亿元。2018年6月13日,公开发行可转债方案获上海市国资委批复。2018年11月30日,公司公告了关于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决定对公开发行可转债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2019年6月18日在上交所公开发行21.7亿元的“环境转债”。募集资金全部投入新项目建设,共6个项目,合计总投资46.70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1.70亿元。可转债发行成功,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加速了项目建设进程,有助于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给公司未来业绩增厚提供重要保障。 投资建议 公司以生活垃圾焚烧、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全力发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和固废资源化等业务。公司2020年将迎来项目密集投产期,如果新增项目能迅速达到预期产能利用率,公司垃圾焚烧产能预计增长42.63%,此外固废资源化项目也将投产超4000吨/日,公司整体运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业绩也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53.33亿元、68.39亿元和86.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2%、28.2%、26.7%;归母净利分别为7.65亿元、9.16亿元和11.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1%、19.7%和23.7%。对应EPS分别为0.84/1.00/1.24元/股,对应PE分别为14/12/10倍,参照三家A股上市公司平均PE,给予公司2020年EPS19倍的估值,按照预计的公司2020年0.84元的EPS,对应股价为15.9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垃圾焚烧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取消,新建项目未能纳入国家补贴清单; 2)在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2020年产能未能完全释放; 3)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公司目前享有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取消,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4-13 12.12 15.10 71.79% 13.35 10.15%
13.35 10.15%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2020年为公司的投产大年,我们上调公司2020、2021年、预测公司2022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1(+1.0%)/8.3(+0.4%)/9.5亿,对应EPS分别为0.78、0.91、1.04元,综合两种估值方式,PE法给予公司2020年20倍PE,上调目标价至15.60元,公司垃圾焚烧项目2020年迎来投产大年,驱动固废业务高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1)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36.47亿,同比增长41%;归属净利润6.16亿,同比增长7%;扣非归属净利润5.00亿,同比增长14%。2)2019年公司非经常性收益1.16亿中,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1.47亿元以及其他的补助及所得税影响额等,2018年同期非经常性收益1.40亿元。3)2019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①在建项目带来的BOT利息收入增加,②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高增长,③垃圾处理量稳健增长。 经营稳健,2020年为公司投产高峰期。1)截至2019年末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13个,共入厂垃圾665万吨,同比增长4%。2)在建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蒙城和威海文登项目分别于10月及11月通过72+24试运行;其他项目进展顺利,2020年将迎来投产高峰期。3)新项目持续开拓,为未来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大股东资产注入期限推迟,关注后续进展。此前公司分立上市时,大股东承诺在约定情况下,3年内将其控制的环境类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2020年3月,因资产注入条件不成熟而推迟承诺期限,关注后续进展。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低于预期;行业补贴政策变化。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4-13 12.12 -- -- 13.35 10.15%
13.35 10.15%
详细
营收快速增长,略超预期,费用控制得当。 公司19年实现营收36.47亿元,同比增加41.19%,略超预期,主要是建造收入增加较快,同时新产能投运带动固废处理业务量增加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加6.65%,其中转让子公司阳晨排水增加了投资收益1.55亿元;扣非净利润5亿元,同比+14.25%,整体毛利率有所降低。全年管理费用控制较好,管理费用率下降1.88pct到7.02%,期间费用率下降1.91pct到12.53%。 经营稳健,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较快,资金实力充足支撑增长。 公司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两块运营业务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19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46亿元,同比+64.45%。可转债发行使得公司资金充足,期末在手现金13.24亿元,但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8.9%。由于新建项目的推进,投资性现金流支出继续增长,净额为-37.67亿。公司融资成本较低,在手现金和融资空间足够支撑新建项目的投资。 垃圾焚烧发电产能进入集中投运期,“4+2”战略快速推进。 公司垃圾焚烧业务收入同比+11.9%,新增威海文登、蒙城两个垃圾焚烧项目投运,目前投运项目13个,产能1.465万吨/日(不含老港)。而2020年是公司垃圾焚烧项目的集中投产期,有望新增投运焚烧厂7个,新增产能1.095万吨,产能增幅比例75%,建设和运营收入将快速推动公司营收上一个新台阶。公司19年承包与设计规划业务实现营收10.91亿元,同比+124.37%,毛利率减少14.69pct至14.74%。其中土壤修复业务也快速发展,19年新增土壤修复合同3.07亿元,同比+195%。另外,公司污泥和餐厨业务也有收获,“4+2”战略快速推进。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立足传统核心主业,拓展四大新兴业务。营收业绩拐点已现,业绩有望加速释放。获三峡系举牌并继续增持,同时二股东弘毅减持期也近完结,股价催化因素较多。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6.8/9.3/11.7亿元,对应PE为16/1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投资加大导致现金流紧张。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4-13 12.12 -- -- 13.35 10.15%
13.35 10.1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47亿元,同比增长 41.19%;实现归母净利润 6.16亿元,同比增长 6.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亿元,同比增长 14.25% 。 公司 固废、污水业务稳步增长、经营稳健; 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 大幅增长,但建造合同 金额 提升 致毛利率下降 。分部业务中,公司固废/污水处理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18/4.15亿元,同比+11.90%/+17.21%;毛利率分别为 35.23%/53.73%,同比-3.56个 pct/+3.06个 pct。公司报告期末投运的垃圾焚烧项目 13个,共入厂垃圾 664.76万吨,同比+4.33%,上网电量20.9亿度,同比+7.44%;垃圾填埋量 214.21万吨;运营污水处理厂 6座,日均处理量为 103.96万吨。公司承包及设计规划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91亿元,同比+124.37%,但毛利率为 14.74%,同比-14.69个 pct,主要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建造合同金额增加所致;公司报告期整体毛利率为30.79%,同比-7.85个 pct。 2020年是公司垃圾焚烧产能投产高峰期,显著增厚业绩 。公司目前已投运垃圾焚烧产能 1.40万吨/日,我们预计公司在 2020年拟投运太原、漳州等 6个垃圾焚烧项目, 产能提升达 达 9750吨/ 日,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同时,公司在“2+4”(“2”:生活垃圾、市政污水;“4”:危废、土壤修复、污泥、固废资源化)业务总体框架指引下,未来将确保发展为“3+3”业务,力争向“4+2”发展,也体现了公司对未来固废行业精细化处置趋势的判断。此外,公司近期获得三峡系(长江环保集团、三峡资本)资金增持,当前持股比例已达 5%,未来也有进一步增持计划,说明三峡系对公司资产的认可,也符合三峡集团的长江大保护战略。 维持 “ 买入 ” 评级 。根据公司毛利率情况和受疫情影响下投产时间可能推迟,我们下调公司 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7/8.88亿元(原值为 7.20/9.32亿元),新增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9.33亿元,20-22年对应 EPS 为 0.76/0.97/1.02元,当前股价对应 20年 PE 为 16倍。公司经营稳健,垃圾焚烧产能落地高峰将临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在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母公司资产注入不及预期。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11-07 11.35 -- -- 11.59 2.11%
12.58 10.84%
详细
分拆上市,“2+4”打造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 公司由上海城投吸收合并阳晨投资并分拆后于2017年3月上市。控股股东为上海城投集团,定位于“2+4”战略布局,立足于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拓展市政污泥、危废医废、餐厨垃圾和土壤修复四大新兴领域,打造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 深耕“生活垃圾处置+市政污水处理”,从上海走向全国 固废业务,公司涵盖中转+焚烧+填埋,建立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截止2019年三季度,公司运营垃圾焚烧产能约2.155万吨/日(含老港9000吨/日托管运营),在建及筹建项目约1.625万吨/日。根据目前项目的建设进度推算,19/20/21年预计投运项目体量为0.21/1.215/0.20万吨/日,占目前已投运产能的9.74%/56.15%/9.28%。公司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共7个,总处理能力达139.7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手项目充足,污水处理现金流优异,两大主业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支撑。 布局四大新兴业务领域,激发成长新活力 重点拓展危废医废和土壤修复,坚持谋求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育市政污泥、固废资源化,力求树立项目标杆。公司控股股东旗下固废处置中心是上海唯一一家集填埋、焚烧、综合利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危废与医废处理处置单位,同时公司不断通过外延并购扩大规模。土壤修复业务依托股东背景,陆续中标多个项目。上海垃圾分类催生餐厨垃圾处置市场需求,公司紧抓机遇,大力拓展湿垃圾处置业务规模。污泥业务在手规模490吨/日,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公司重点布局的四大新兴业务均发展势头良好,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投资加大导致现金流紧张。 投资建议:给予“买入”评级,合理估值13.68-15.20元 公司立足传统核心主业,拓展四大新兴业务,业绩有望加速释放;21.7亿可转债成功发行,助力项目顺利进行。预计公司19-21年EPS为0.60/0.76/0.96元,对应PE为19/15/12X。我们认为公司一年期的股票价值在13.68-15.20元间,相对于目前股价有21%-34%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11-06 11.20 -- -- 11.59 3.48%
12.58 12.32%
详细
洛阳焚烧项目产能利用率及发电效率提升+在建加快致BOT利息收入加快共同推动收入增长。2019Q1-3公司上网发电15.5亿kWh,同比增6.8%,其中河南上网电量同比增23.3%至1.63亿kWh,山东上网电量同比增15.7%至2.17亿kWh,河南可能与洛阳项目产能利用率及发电效率提升较快有关,而山东地区垃圾上网电量同比增加较快可能与垃圾进厂量增加有关。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18.7%但垃圾上网电量同比仅增6.8%,意味着公司施工类业务增加放量,表现为BOT利息的大幅增加,该数据与开工工程量有关。 其他收益因增值税退税集中返还而增30.6%至0.82亿。对于垃圾焚烧的增值税返还采取收付实现制确认,公司的其他收益主要是增值税返还,报告期公司其他收益增速远超收入增速可能与增值税集中返还有关,长期来看该波动影响不大。 污水提价进行时,预计明年可能会贡献部分利润,预计垃圾焚烧今年将新增投运2,500t/d的产能。报告期公司上海地区污水处置均价升至0.89元/吨(含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0.31元/吨,但处置量同比降41.1%至2.82亿吨(与竹园水厂提标产能收缩有关),整体看对污水板块收入业绩影响不大,但明年随着继续提价(最终价格约为1.4元/m3),可能会增加小几千万利润。根据焚烧项目进度,预计今年威海(1,050t/d)、蒙城一期(700t/d)、漳州扩建项目(750t/d)将于今年完成投运,合计产能2,500t/d,产能弹性约16%,预计明年新增产能弹性近60%。 现金流稳定,业绩弹性将集中在2019年底及2020年释放,预计公司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7.4/8.7亿(预计由建设期形成的BOT利息新增利润分别为0.5/0.5/0.2亿),对应的PE分别为19x、14x、12x,上调至“买入”评级。
上海环境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11-04 11.10 -- -- 11.59 4.41%
12.58 13.33%
详细
事件:上海环境发布2019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18.68%,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11.54%,扣非后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16.45%。 点评: 第3季度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业绩下滑,但现金流明显增长。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实现16.45%的增长,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前三季度毛利率38.94%,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3.62%,同比略下降0.09个百分点;净利率23.82%,同比下降7.49个百分点。其中第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37.89%;毛利率35.54%,同比下降3.2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33.65%。第3季度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去年同期确认成都洛带项目资产处置收益1.51亿元,本期无此项。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8.48亿元,同比增长38.61%;其中第3季度经营性现金流4.49亿元,同比增长57.21%。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位居行业前列,拥有上海近80%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份额。公司为国内固废行业起步最早的专业环保企业之一,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和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新兴业务领域。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占全国总处理量的4.2%。其中拥有上海近8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份额。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25个,主要分布在上海、成都、青岛、威海、漳州、南京、洛阳、太原等地,其中在运营的项目有11个;生活垃圾填埋项目5个,垃圾中转站6个。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18.37亿度,同比增长6.22%,上网电量15.45亿度,同比增长6.77%。 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公司控股股东是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注册资本500亿元。为避免同业竞争,上海城投曾承诺将于2020年3月底前将其控制的环境类资产和业务注入公司。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预计2019年、2020年EPS分别0.58元、0.67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6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低于预期、业务拓展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