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号公司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9-01
|
33.02
|
--
|
--
|
35.55
|
7.66% |
|
35.55
|
7.66% |
-- |
详细
事件: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0亿元,同比下滑9.13%;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滑12.97%;扣非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滑10.46%。剔除掉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5.33%;剔除掉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增长8.64%。其中2023Q2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同比下滑6.37%;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滑5.62%;扣非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滑1.41%。 自有平衡车&滑板车保持温和复苏:2023H1公司零售滑板车&平衡车收入13.78亿元,同比下滑29.08%,其中自有品牌滑板车收入8.49亿元,同比下滑13.08%,小米滑板车收入2.95亿元,同比下滑49.58%。受海外高库存以及公司渠道结构调整,平衡车&滑板车业务迎来短暂阵痛期,但是公司积极面对,不断扩充品类来提升份额。单从二季度数据看,公司自主品牌滑板车收入5.69亿元,同比下滑8.23%,收入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 两轮车成长势头强劲:2023H1公司电动两轮车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69.44%。量价方面,2023H1实现销量54.03万台,同比增长76.00%;销售均价2916元,同比下滑3.73%。报告期内,公司发布E300P、Q系列和V系列等新品,推动品类稳步迭代。截至2023年七月末,公司中国区专卖店超3800家,覆盖800余个县市,全国性销售网络建设初见成效。此外公司稳步推进两轮车E系列和B系列进军海外市场,已陆续在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上市。品类和渠道建设齐头并进,不断提高九号品牌声量、推动公司两轮车业务快速成长。 新兴品类有望进入集中放量期:2023H1公司全地形车、机器人收入分别2.84/1.35亿元,同比变化-23.93%/473.57%,其中公司首次披露割草机器人业绩,2023H1实现收入1.08亿元,销量1.71万台。具体来看:1)全地形车:前期公司借助赛格威品牌在海外宣传造势,与超3000个经销网点达成合作,截至中报发布前,公司已发布SegwayAT5、SegwayUT10Crew两款新品,混动系列新品也将亮相米兰车展。UTV/SSV新品发售有望带动销售改善、优化产品结构。2)割草机器人:报告期内公司割草机器人已在欧洲27个国家开展销售,并开启北美市场,产品遍布1,200余家终端门店,是首家落地并完成批量交付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下半年公司二代产品将进入市场,新产品有望提升竞争力、加快品类渗透。3)配送机器人:公司机器人移动平台(RMP)与英伟达、英特尔等多家大型知名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将持续专注底层技术开拓,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移动能力优势。 毛利润改善,费用支出小幅提升:2023H1公司毛利率27.65%,同比提升2.81个百分点,其中2023Q2毛利率27.30%,同比提升0.59个百分点。费用端,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10.43%/7.37%/-3.65%/6.71%,分别同比变化+3.87/+1.65/-2.56/+1.2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23H1公司净利率5.07%,同比减少0.23个百分点,其中2023Q2净利率7.53%,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上半年受外需疲软影响,公司经营阶段性承压,但公司通过拓展产品种类、加大营销投入等措施,推动业绩稳步复苏。展望下半年,受益于海外库存去化,零售滑板车&平衡车业务将持续改善;两轮车业务已进入收获期,高速增长有望保持;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新品问世有望拉动销售。但是考虑到小米、共享渠道销售改善不确定性较大(2022年合计收入占比约为38%),我们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73/8.30/11.47亿元(前值6.58/9.44/13.2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预测PE为42、29和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海外市场推广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
|
|
九号公司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5-12
|
34.80
|
--
|
--
|
42.11
|
21.01% |
|
42.11
|
21.01% |
|
详细
智能短交通龙头,多品类助推业绩增长。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 年,后获得小米投资,成为米家生态链一员,2015 年公司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Segway赛格威,在技术积累、品牌效应和渠道体系等能力实现跃升,顺利推进全球化布局。2020 年公司作为国内VIE+CDR“第一股”登陆科创板,现已成长为收入规模超百亿的全球智能短交通龙头,产品遍布全球230 个国家与地区。 2022 年受疫情影响,供应链短期承压,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1.24 亿元,增速收窄至10.70%;归母净利润达到4.51 亿元,增速收窄至9.73%。 智能平衡车&滑板车:海外共享持续贡献增量。短交通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补充需求,它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电动平衡车&滑板车凭借占地面积小、电动省力,骑行技巧要求更低等优势,逐步成为搭配汽车或地铁延展最后一公里代步的重要工具。目前受文化、政策等因素影响,海外共享滑板车市场率先爆发。公司凭借小米供应链和Segway 品牌背书,在全球电动平衡车&滑板车市场享誉盛名,并且较早地捕捉到共享业务商机,与Bird、Lime、Lift、Uber 等公司建立起稳定合作,持续为其输出定制化产品,共享成长红利。短期内海外共享滑板车业务仍处扩张期,公司相关业务收入有望维持高增。 电动两轮车:卡位高端市场,产品和品牌护航成长。新国标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带来庞大的换购需求,行业迎来高速增长,2022 年销量达到5010 万台,同比增长15.2%;另一方面提高行业门槛,加速底部出清,高端市场迎来新机遇。公司凭借出众的电池管理和智能技术实力,卡位高端价位段,并通过多元营销引流、打响品牌知名度。2020 年至今,公司两轮车出货量突破150万台,增速远高于行业。短期看去年受疫情影响部分需求延期兑现,2023 年出货量增速可期,此外头部企业新技术逐渐落地,有望引领行业变革,而公司将乘行业东风,持续巩固自身优势,提升高端市场份额。 新兴品类:发挥技术协同优势,新品类逐步放量。基于领先的三电管理和机器人技术,公司逐步开拓了全地形车、配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新兴品类,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持续创造新增长点。全地形车客单价高,技术上与两轮车协同性高,放量后将稳定贡献利润。割草机器人受益于OPE 行业结构升级,有望成为智能新蓝海,短期内行业规模低基数高增长趋势明确。公司三电技术扎实且路测数据丰富,目前已量产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未来借助于赛格威品牌和渠道优势,割草机器人业务有望持续贡献收益。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智能短交通龙头,海内外渠道广阔、品牌美誉度高,基于领先的三电管理和智能技术,持续拓展品类边界创造新增长点。短期看受益于全球供应链复苏,智能平衡车&滑板车业务增速有望同比改善。中期看随着产品矩阵及线下渠道逐步完善,电动两轮车业务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长期看割草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市场广阔,随着品类逐步成熟,公司有望打开新增长点。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6.58、9.44、13.28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为37、26 和1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保护政策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政策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上路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
|
|
九号公司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3-04-27
|
33.15
|
--
|
--
|
35.64
|
7.51% |
|
42.11
|
27.0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 布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今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2 亿元/-13.32%,毛利率28.22%/+6.20pct,归母净利润0.17 亿元/-54.49%,扣非归母净利润0.01 亿元/-96.29%,基本每股收益0.24 元/-56.36%。 点评:电动滑板车业务拖累收入承压,Q2 预计回暖。公司收入同比双位数下滑,系电动滑板车产品主要是适用于户外场景,一季度欧美等海外主要市场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导致市场需求未能得到充分的释放,销量及激活量表现不达预期,此外,高通胀下人们对经济的担忧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需求。随着4 月以来天气转暖,且进入传统销售旺季,部分需求有望在Q2-Q3 补偿性释放,叠加目前来看表现尚好的电动两轮和机器人业务,整体H1 有望恢复一定的增长。 电动两轮车增速超预期,小米定制和ToB 直营大幅下滑。公司三大渠道来看,1)自主品牌渠道:分销收入11.48 亿元/+17.29%,其中,零售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销量12.54 万台/-28%、18.47 万台/+103%、0.28 万台/-19%,对应收入2.80 亿元/-22%、5.43 亿元/+108%、1.13 亿元/-43.5%。2)ToB 直营渠道:收入3.96 亿元/-38.84%。3)小米定制渠道:产品分销收入1.18 亿元/-59.55%。我们预计,小米定制渠道全年来看会保持同比下滑态势,自主品牌的滑板车业务虽暂时承压,但负面因素逐渐消退,Q2 有望回暖拉升整体H1 表现,随着5 月新品的发布,以及经过前期大量营销布局后,公司全地形车快速打入美国市场,自主品牌渠道将取得较好的全年增长。 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且有望维持较高水平。公司毛利率在今年Q1取得较多改善,一是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海运费用均有所下降,带来了更高的盈利空间,二是毛利率较低的小米渠道占比大幅下滑,结构性的改善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基于此我们预计,经营基本面的变化可持续,目前较高的毛利水平有望维稳;费用端,23Q1 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2.6/+0.7/+0.3pct 至5.6%/6.4%/6.1%,一方面,公司除在本土增加渠道的宣广投放,还在海外参加了一系列的展会,对割草机的推广也取得了良好的订单表现,另一方面,为保持高端和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公司在新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 投资建议:作为高端两轮车的代表,公司在研发和设计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产品具备差异化竞争和溢价的能力,随着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消退,公司紧抓欧洲、逐步打开美国市场,有望实现销量和盈利的双增。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126/159/201 亿元,归母净利润6.65/9.14/11.75 亿元,对应EPS(摊薄)0.93/1.29/1.6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7/27/21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恶化;技术研发进度不理想;原材料价格及海运费用大幅波动;渠道费用高增;新品迭代及投放效果不及预期;全球宏观下行风险。
|
|
|
九号公司
|
|
2023-04-04
|
37.80
|
--
|
--
|
38.54
|
1.96% |
|
42.11
|
11.40% |
|
详细
九号公司2022 年实现收入101.24 亿元(yoy10.70%),归母净利润4.50 亿元(yoy9.73%),扣非归母净利润3.80 亿元(yoy48.21%),剔除股份支付的扣非归母净利润4.81 亿元(yoy15.31%);其中22Q4 实现收入24.92 亿元(yoy28.23%),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yoy+155.15%)。 Q4 加速增长,自主品牌&共享业务代工高增,小米渠道降幅收窄全年收入增长10.70%,自主品牌收入yoy42.73%,ToB 收入yoy44.00%,定制产品分销(小米渠道)yoy-58.00%。单Q4 收入24.92 亿元,yoy28.23%,其中自主品牌收入17.21 亿元,yoy49.00%; ToB 产品销售收入5.51 亿元,yoy57.10%;定制产品分销(小米渠道)收入2.19 亿元,yoy-52.07%,降幅边际收窄。 成本费用端:毛利率快速改善,营销费暂居高位全年毛利率25.97%/+2.75pct,单Q4 毛利率28.27%/+14.25pct,为近两年单季度最高,毛利率快速改善主要系①渠道结构优化,高毛利自主品牌业务占比提升;②运费和原材料成本下降,22 年境外业务占比提升,自22Q2 以来海运费大幅下降亦贡献较大毛利改善;此外锂电成本下降亦对公司降本有较大贡献。展望23年,毛利率受业务结构优化和运费、材料成本改善的趋势有望延续。 2022 年销售费用率9.14%/+2.66pct,管理费用率5.93%/+0.24pct,研发费用率5.76%/+0.25%。其中销售费用提升主要系22 年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宣传与广告费相应上涨,预计2023 年继续保持该比例,持续加大市场营销投放。 各项自主品牌业务步入正轨,23 年持续放量、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滑板车&平衡车:收入-13.56%,其中自主品牌端预计保持20%+增长,小米渠道分销受影响较大,但边际影响逐步减弱。渠道结构调整带来了ASP 和盈利能力的大幅优化,ASP 提升至2216 元/+15.15%,毛利率29.44%/+4.35pct。23 年自主品牌渠道有望延续增长趋势,带动该业务整体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电动两轮车&电踏车:收入26.63 亿元,销量 86. 26 万台,收入yoy99.58%,asp提升至3087 元/+2.87%,毛利率提升至16.16%/+4.97pct,创造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里程碑。此外,考虑到公司目前正在渠道快速扩张期,建店补贴冲减营业收入1 亿元,扣除该补贴冲减影响后,ASP 为3203 元,同比增长3.76%,毛利率为20.50%。公司坚定走电动两轮车高端市场路线,截至2023 年3 月累计出货量达150 万台,专卖门店近3000 家;23 年伴随开店与品牌营销拓展,全年销量有望再迈上新台阶。 机器人: 22 年收入大增466.69%,销量达1.71 万台,毛利率提升至49.07%,主要系业内率先实现交付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逐步放量。目前,该割草机器人产品已成功登陆 10 多个欧盟国家,覆盖德语区/比荷卢/北欧/意大利等核心国家或地区,已进驻 300 +经销商门店。此外,23 年 2 月 正式发布 Vision Fence 视觉配件,进一步增强产品避障能力、拓宽适配场景,割草机器人有望超预期。 全地形车:22 年收入增长4.82%,销往3000+经销商门店,全系列产品顺利进入欧洲, UTV 和 SSV 已顺利进入美国市场。22 年推出的ATV,全系采用铬钼钢车架,保护极端路况边缘碰撞;标配 CVTech 无极变速、AWD 驱动、双 A 独立悬架,具备良好高低温/高海拔环境适应性。此外配备 Powersports 路况灵动智行系统,可监控驾驶数据/无感上电/EPS 驾乘设定/功率曲线实时查看/危险报警等。 产品全新升级叠加区域开拓,预计23 年全地形车有望实现高速、高质量增长。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有望持续放量,滑板车&平衡车结构优化延续,全地形车业务市场稳步开拓,割草机器人新品有望大幅提升收入,公司业务多点开花,经营质量优化。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红利巨大,公司产品创新能力成为持续开拓市场的基石,在规模效应叠加锂电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有望表现远超行业增长。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收128.66/163.88/207.45 亿元,同增27.08%/27.38%/26.58%,归母净利润6.46/9.12/12.54 亿元,同增43.33%/41.24%/37.48%,对应PE 分别为 41.64/29.48/21.44 X。按照我们对于九号公司作为智能短交通科技品牌的定位,并考虑中国消费品的出海红利,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汇率、运费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九号公司
|
|
2023-04-04
|
37.80
|
--
|
--
|
38.54
|
1.96% |
|
42.11
|
11.40%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4亿元,同比增长10.70%;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9.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48.21%。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92亿,同比增长28.23%,环比减少11.36%;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同比增长155.20%,环比减少58.76%。 点评:各业务板块盈利改善,公司业绩稳健增长。1)平衡车及滑板车方面,22年收入55.4亿元,同比减少13.6%,毛利率为29.4%(+4.35pct);销量达249.84万台,同比减少24.9%,主要由于小米渠道占比下滑影响营收,同时客户结构变化提升毛利。2)电动车及电踏车方面,22年实现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99.6%,毛利率为16.2%(剔除建店补贴的1亿冲减收入之后毛利率为20.5%),同比增加4.97pct(剔除补贴影响后增加9.27pct);22年销量86.26万台,同比增加94.0%,至2023年3月,公司中国区电动两轮车累计出货突破150万辆,处于高速发展态势。3)服务机器人方面,22年收入为1.2亿元,同比增加466.7%,毛利率为49.07%(+12.88pct);销量达1.71万台,同比增加616.63%。 新品发布保持产品活力,渠道拓展推动公司成长。1)平衡车及滑板车:产品端,公司在国内外发布了多类新款丰富产品线;渠道端,公司同时与Tier、Voi、Whoosh、Swing等全球头部运营商建立合作,在共享微出行领域,共计服务超170家运营商。2)电动车及电踏车:产品端,发布了Bmax系列等多款战略级产品,口碑销量双丰收;渠道端,公司专卖门店近3000家,覆盖700余个县市,E系列和B系列进军海外市场,已陆续在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上市。3)全地形车:渠道方面,公司产品现已劲销全球3000余个经销网点,全系列产品已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其中UTV和SSV也已顺利进入美国市场。4)服务机器人:渠道方面,基于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的交付,公司在海外的室外配送的领域迈出了第一步,首批合作客户包含海外知名外卖服务平台。同时,公司割草机器人在家用无边界割草机领域内率先实现批量交付,截至22年末已成功登陆10余个欧盟国家。 公司加强提升品牌知名度,有望提升市场份额。22年公司加大营销及广告投放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6.2%,通过跨界电竞、联手体育赛事IP以及新媒体平台,深入年轻人消费圈。针对在中国区知名度低但满意度高的现状,公司将在23年坚持品牌知名度投入。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自主品牌快速成长,高端市场渗透率有望提高。22年公司定制产品营收38.9亿元,自主产品营收62.3亿元,其中自主产品分销同比增长42.7%。22年公司销售合同中小米滑板车收入同比减少63.9%,与小米集团关联交易额同比减少56.7%。我们认为23年小米渠道对公司营收影响将边际减弱,自有品牌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电动车中F系列等高端新品或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未来有望拉动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是135.05、173.75、225.91亿元,同比增长33.4%、28.7%、30.0%;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13、11.59、16.73亿元,同比增长58.2%、62.5%和44.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产品及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11-01
|
32.32
|
--
|
--
|
35.50
|
9.84% |
|
36.61
|
13.27% |
|
详细
事件九号公司近日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在2022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32 亿元,同比增长5.97%;实现归母净利润3.94 亿元,同比增长1.37%。2022Q3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12 亿元,同比增长13.20%;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长 2.77%。 核心观点:自主品牌产品持续快速增长,ToB 业务表现优异。(1)自主品牌销售收入 18.79 亿元,同比增长 36.56%。其中电动两轮车增长贡献较大,2022Q3 销量 32.97 万台,收入 10.75 亿元,同比增长 97.42%,主系毛利率较高的高端 F 系列新品占比持续提升所致。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 28.71 万台,收入 6.17 亿元,同比增长 29.25%,主系海外需求有所改善;其他收入1.87 亿元。(2)ToB 产品销售收入 6.37亿元,同比增长 60.81%,增长迅速。(3)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 2.96亿元,同比下降 58.47%。公司对小米渠道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小米定制产品分销贡献Q3 保持与Q2 一致下降趋势。 短期费用投入挤压盈利空间,销售投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1)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公司2022Q3 毛利率 25.88%(同比下降2.19%),或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净利率为4.90%(同比下降0.48%),下降幅度小于毛利率,主系费用率有所下降。(2)销售渠道费用投入上升,财务费率下降。2022Q3 公司销售/ 管理/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88%/6.34%/5.16%,分别同比增加0.44%/1.67%/0.35%,主系宣传导致的代言费用增加,提高公司知名度。财务费用率为-3.93%(同比下降4.34%),主系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 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未来行业内成长空间拓宽。公司的秋季发布会推出多种新品,包括滑板车、卡丁车、青少年自行车以及全地形车。(1)滑板车( UiFi 标准版和UiFi Pro 联名款),适合多种出行场景,智能化水平提升,联名款符合年轻消费群体需要。(2)卡丁车(变形金刚定制款Pro),叠加经典IP 和4 种驾驶模式,具备40km/h极速和1.02G 最大加速度。(3)青少年自行车(探险家240),专为青少年儿童设计,符合其人体工学。(4)全地形车(ATV Snarer AT6L)具备44 匹强悍马力,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搭载灵动智行系统。多个系列新品覆盖不同品类,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在业内成长态势显著,助力长期盈利水平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远期增长空间较大,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快速放量展现公司品类拓展的能力,主业滑板车价量双升,服务机器人新品反馈良好。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 EPS 为6.97、11.26、15.15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
|
|
九号公司
|
|
2022-10-26
|
34.81
|
55.00
|
57.91%
|
35.00
|
0.55% |
|
36.60
|
5.14% |
|
详细
事件:九号公司公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2022年1~9月实现收入76.3亿元,YoY+6.0%;实现业绩3.9亿元,YoY+1.4%。经折算,九号公司2022Q3单季度实现收入28.1亿元,YoY+13.2%;实现业绩1.4亿元,YoY+2.8%。自主品牌滑板车、两轮车保持高速增长,ToB业务加速增长,Q3单季度公司收入增速环比Q2提升。Q3公司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盈利能力环比Q2有所下降。 ToB业务提速,九号2022Q3单季度收入增速环比Q2提升:2022Q3单季度公司收入增速环比Q2+14pct。分渠道来看,1)小米渠道对公司收入降幅延续Q2态势,2022Q3单季度公司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为3.0亿元,YoY-58.5%(Q2为-57%)。2)共享订单饱满,Q3单季度公司ToB渠道实现收入6.4亿元,YoY+60.8%,增速环比Q2+50.5pct。3)Q3公司自主品牌收入为18.8亿元,YoY+36.6%,增速延续Q2态势(Q2为40.4%)。 自主品牌滑板车、两轮车保持高速增长,其他产品增速放缓:2022Q3单季度公司自主品牌收入为18.8亿元,YoY+36.6%。分产品来看,1)两轮车快速放量,Q3单季度电动两轮车实现收入10.8亿元,YoY+97.4%。2)Q2受俄乌战争影响,九号自主品牌滑板车同比增长6.4%。Q3需求环比Q2改善,2022Q3九号自主品牌滑板车收入为6.2亿元,YoY+29.3%。3)其他产品(包含全地形车、配件等)收入有所下滑,2022Q3公司其他产品收入为1.9亿元,YoY-47%。 两轮车占比提升,Q3单季度公司毛利率环比有所下降:2022Q3公司毛利率为25.9%,同比持平,环比2022Q2-0.8pct。毛利率环比Q2下降主要因为产品结构变化。2022Q3公司两轮车收入占比为38.2%,环比Q2+15.2pct,两轮车在公司各产品中毛利率相对较低(2021年公司两轮车毛利率为11.2%,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2%)。 公司加大品牌推广力度,Q3单季度盈利能力同比有所下降:公司Q3归母净利率为4.9%,同比-0.5pct。具体来看:1)公司Q3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官宣易烊千玺为九号品牌全球代言人,并于2022年8月举办20城灯光秀,2022Q3公司销售费用率为9.9%,同比+3.8pct;2)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收益,Q3公司财务费用率同比-3.9pct。 Q3单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2022Q3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6.5亿元,同比+5.6亿元。公司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持续提升,Q3应收账款环比Q2+0.2亿元,应付账款环比Q2+3.0亿元。此外,公司继续消化库存,Q3存货环比Q2-2.1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产品线丰富,远期增长空间较大。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快速放量展现公司品类拓展的能力。机器人业务为公司两大主要业务之一,未来若九号公司能够把握服务机器人行业机遇,公司市值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九号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6.39/11.86/17.92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趋严,境外客户需求不稳定,电动两轮车竞争恶化
|
|
|
九号公司
|
|
2022-10-26
|
34.81
|
--
|
--
|
35.00
|
0.55% |
|
36.60
|
5.1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1.37%。自主品牌&ToB渠道快速增长,智能电动两轮车持续快速放量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2亿元,同比+13.20%。在国内疫情反复、海外地区冲突影响下,仍旧取得了小幅增长。分渠道来看,自主品牌和ToB快速增长,小米定制分销出现大幅下降。分产品来看,电动两轮车业务快速放量,零售滑板车稳健增长,全地形车海外推广略低于预期。具体来看:1)自主品牌:实现销售收入18.79亿元,同比+36.56%。其中电动两轮车销量32.97万台,收入10.75亿元,同比+;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28.71万台,收入6.17亿元,同比+;其他收入1.87亿元。2)ToB产品:实现收入6.37亿元,同比+60.81%。3)小米定制产品分销:实现收入2.96亿元,同比-58.47%。展望Q4,考虑到智能电动两轮车持续快速放量,割草机器人等新品突破,公司收入端有望稳健增长。 公允价值变动压制利润端增速,Q3真实盈利水平略有提升2022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23.80%。2022Q3公司归母净利率为,同比-0.50pct;扣非归母净利率为,同比+0.49pct,真实盈利水平略有提升。1)毛利端:2022Q3销售毛利率为,同比-2.19pct,我们判断主要系产品结构改变所致。2)费用端:2022Q3期间费用率为,同比-1.8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44、+1.67、+0.35和-4.34pct,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主要系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收益,是期间费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此外,2022Q3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187万元,2021Q3为324万元,对盈利水平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新产品持续落地,公司的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公司在巩固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传统优势同时,不断布局新品,成长空间不断打开:①两轮车是天然的大市场,国内电动两轮车年需求超过4000万辆,用户对智能电动两轮车的需求逐渐提高。我们判断公司在中国区专卖门店超过2800家,覆盖700+城市。 此外,公司还针对海外市场发布产品,该业务板块有望实现高速增长;②全球全地形车是千亿元级市场,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销售,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③公司布局割草机器人行业,2021年9月发布智能割草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板块也持续落地。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等影响,我们调整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5.96、10.14、15.70亿元(原值6.51、11.17和16.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52.5、30.9和19.9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销量下滑,盈利能力下滑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10-03
|
38.00
|
--
|
--
|
43.99
|
15.76% |
|
43.99
|
15.76% |
|
详细
技术壁垒+娱乐品牌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拥有智能短程移动领域全球领先知识产权储备,研发品类协同力强;四大核心自主品牌+酷玩产品+全新营销模式塑造娱乐化形象,吸引新时代年轻消费群体。 智能短交通全赛道产品力领先行业。1)智能平衡车:收购世界平衡车鼻祖Segway,拥有技术与品牌双重优势。2)智能滑板车:国内外市场份额居首,路权宽松+共享业务繁荣有望推动需求进一步释放。3)电动两轮车:产品智能化水平领先,受益于“新国标”将持续放量。4)全地形车:推出全球首款混合动力车系,覆盖场景广。 进军机器人蓝海市场,成长空间广阔。1)割草机器人:推出智能割草机Navimow,无边界规划式割草解决行业痛点。2)配送机器人:3 款终端室内配送机器人已在酒店、写字楼等场景实现商业落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短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市场空间较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6.55/10.98/14.20 亿元,对应EPS 为9.21/15.43/19.96 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为41.63/24.85/19.2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趋严、国际贸易形势风险、新冠疫情反复、电动两轮车市场竞争加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中国与国际市场不具有完全可比性相关数据仅供参考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08-19
|
52.90
|
--
|
--
|
53.28
|
0.72% |
|
53.28
|
0.7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20亿元,同比+2.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0.63%。 小米渠道收入下滑显著,自主品牌&ToB 收入稳步增长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0亿元,同比+2.16%,略低于我们之前预期。分地区来看:1)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Q2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因新冠疫情、地区冲突,出货受到一定影响。2)欧美地区:零售和ToB业务以及终端需求在上半年保持良好的同比增长,对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市场实现对冲。按销售渠道划分来看,公司自主品牌和ToB 产品销售稳步增长,小米渠道出现明显下降。1)自主品牌:2022H1实现销售收入26.33亿元,同比+43%。其中电动两轮车实现销售30.7万台,收入9.3亿元,同比+81%;全地形车实现销售8,627台,收入3.7亿元,同比+172%;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47.8万台,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4%;2)ToB 产品:2022H1实现销售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4%;3)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7.32亿元,同比下降59%。展望2022全年,随着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等新品快速放量,收入端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毛利率稳健上行&费用率略有上提,2022H1盈利水平基本持平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0.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7.56%。2022H1销售净利率为5.30%,同比-0.08pct;扣非销售净利率为4.90%,同比+0.25pct,盈利水平基本持平。1)毛利端: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84%,同比+2.12pct。我们判断主要系低毛利率的小米渠道收入占比下降,同时电动两轮车等新品毛利率提升。2)费用端: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62%,同比+1.2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35、+0.85、+0.71和-1.62pct,销售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加大宣传力度,财务费用率明显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 3)2022H1公司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012万元,同比+122%;投资净收益仅476万元,同比-79%,压制了盈利水平。 新产品持续落地,公司的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公司在巩固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传统优势同时,不断布局新品,成长空间不断打开:①两轮车是天然的大市场,国内电动两轮车年需求超过4000万辆,用户对智能电动两轮车的需求逐渐提高。公司在中国区专卖门店超过2400家,覆盖约700座城市。此外,公司还针对海外市场发布产品,该业务板块有望实现高速增长;②全球全地形车是千亿元级市场,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销售,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③公司布局割草机器人行业,2021年9月发布新品智能割草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板块也持续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等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11.17和16.26亿元,(原值8.02、12.97和18.1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 分别为59、34和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销量下滑,盈利能力下滑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08-17
|
53.00
|
65.00
|
86.62%
|
54.75
|
3.30% |
|
54.75
|
3.30% |
|
详细
事件:九号公司公布2022年中报。公司2022H1实现收入48.2亿元,YoY+2.2%;实现业绩2.6亿元,YoY+0.6%。经折算,Q2单季度实现收入29.0亿元,YoY-1.3%;实现业绩2.2亿元,YoY-5.0%。受小米渠道下滑影响,公司收入增速放缓。公司Q2自主品牌以及ToB渠道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展望下半年,小米渠道的影响有望边际减弱,公司在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等新业务的拉动下增速有望提升。 受小米渠道影响,九号2022Q2单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022Q2单季度公司收入YoY-1%,主要因为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渠道收入降幅较大,2022Q2该渠道收入为4.4亿元,YoY-57%。展望下半年,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渠道的影响有望边际减弱(2021H1、2021H2该渠道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2)。Q2公司自主品牌以及ToB渠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Q2单季度公司自主品牌销售收入YoY+40%,主要因为滑板车零售渠道持续增长,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快速放量。Q2单季度公司ToB渠道收入YoY+10%,增速环比Q1-71pct,主要因为上年同期基数较高。 Q2单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环比均有显著提升:2022Q2公司毛利率为26.7%,同比+2.6pct,环比2022Q1 +4.7pc。我们认为主要因为:1)毛利率较低的小米渠道占比降低;2)2022年3月,公司在欧美发布全新GT系列、P系列、D系列智能电动滑板车,产品均价提升拉动毛利率改善;3)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业务不断扩大,制造端的规模效应持续加强。 Q2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略有下滑:公司Q2归母净利率为7.5,同比0.3pct。在毛利率上行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主要因为费用率有所提升。具体来看:1)公司Q2单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1.9pct/+0.9pct/+0.9pct。公司加大广告推广力度,2022H1宣传与广告费率同比+0.7pct。公司员工成本持续提升,2022H1管理人员费用率同比+0.9pct,研发人员费用率同比+1.1pct;2)因为人民币升值,公司汇兑收益较多。公司Q2财务费用率同比-2.9pct。 Q2单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2022Q2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亿元,同比+7.5亿元。公司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Q2应收账款同比-2.2亿元,应付账款同比+4.1亿元。此外,公司逐步消化库存,Q2存货环比Q1-0.8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产品线丰富,远期增长空间较大。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快速放量展现公司品类拓展的能力。机器人业务为公司两大主要业务之一,未来若九号公司能够把握服务机器人行业机遇,公司市值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九号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9.47/13.97/20.22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趋严,境外客户需求不稳定,电动两轮车竞争恶化
|
|
|
九号公司
|
|
2022-08-17
|
53.00
|
--
|
--
|
54.75
|
3.30% |
|
54.75
|
3.3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 48.2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0.63%。其中Q2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9.03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4.80%。 自主品牌&ToB 收入快速增长,提升毛利率水平。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分渠道来看:1)自主品牌销售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43.41%。 其中电动两轮车销量 30.7万台,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81%;全地形车销量8,627台,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72%;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47.8万台,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4%;2)ToB 产品销售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3.66%;3)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7.32亿元,同比下降59.18%。自主品牌&ToB 收入快速增长,合计占总收入比例达到85%,与小米逐渐解绑,提升毛利率水平,2022H1毛利率为24.84%,同比去年提升2.11pct。 重视研发创新,拓宽产品边际。7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聘任刘淼先生为新任CTO,全面负责集团研发相关管理工作,刘淼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技术功底深厚。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61亿元,同比增长17.47%,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公司不断拓宽产品边际,从最初入局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现已逐渐将业务链延伸至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以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割草机器人首批产品已经到达欧洲,渠道和终端客户反馈良好。未来随着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将为公司贡献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6.24亿元、162.66亿元、213.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7亿元、11.72亿元和17.2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0.79元、16.47元和24.2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08-09
|
54.01
|
--
|
--
|
58.98
|
9.20% |
|
58.98
|
9.20% |
|
详细
九号公司7月30日发布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激励对象332人,占总人数(截至2021年底)9.42%;拟授予71.5667万股(对应715.667万份存托凭证),占存托凭证总数1.01%;拟授予价23元/份存托凭证。投资要点q归属期长达5年,牢牢稳定核心团队本次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有四大特点:①激励对象范围广,占公司总人数比高达9.42%,为公司历史股权激励人数之最,足见公司对科技人才的重视;②激励实现对人才薪酬有效补充,授予价23元/份,为该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均价的49.50%,可有效补充科技人才的员工薪酬;③激励长期性,归属期设定为5年,与科技公司绩效长期性相匹配;④激励考核条件更多为锁住科技人才,具体内容为若22年授予,则22-26年营收分别不低于100-140亿元;若23年授予,则23-27年营收分别不低于110-150亿元。 预计此次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更加稳定核心团队,实现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q激励两名事业部高管,两轮车和共享滑板车值得期待赵欣,为共享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南澳大利亚市场营销学士,16年加入公司,历任国际销售总监、欧洲分公司业务副总。公司共享出行事业部以滑板车品类为主,保持快速增长,根据21年年报,预计共享渠道收入17.16亿,收入占比18.76%;22Q1ToB业务增长强劲,yoy达81%,滑板车共享收入被归为其中,预计保持快速增长。张珍源,为电动车事业部总经理,曾任信美通精密模具公司产品设计工程师、碧思特工业设计结构工程师,13年加入公司,历任九号公司高级结构工程师、研发经理、产品线负责人。 公司电动两轮车呈现爆发式增长,20年为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元年,首年营收4.32亿元,销量11.43万台;21年底营收12.01亿元、yoy177.94%,销量42万台、yoy267.39%。两名被激励的事业部总经理,被授予存托凭证数量均为17.25万份,分别占本次授予总数的2.41%。我们认为,本次计划唯二激励了两条业务线总经理,充分表明该两位负责人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共享滑板业务和电动车业务同样在公司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后续业务的高速发展值得期待。q盈利预测及估值: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所处智能短交通行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期,叠加服务机器人行业空间巨大。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122.02/164.87/215.00亿元,同增33.41%/35.12%/30.40%,归母净利润5.51/10.01/15.55亿元,同增34.31%、81.50%/55.31%,对应PE分别为70.25/38.70/24.92X。按照我们对于九号公司作为智能短交通科技品牌的定位,并考虑中国消费品的出海红利,维持“增持”评级。q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汇率、运费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九号公司
|
|
2022-05-12
|
35.57
|
--
|
--
|
56.99
|
60.22% |
|
56.99
|
60.2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和 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收91.46亿元,同比增长52.36%,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458.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399.76%,毛利率为23.23%。 2021Q4实现营业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15.35%,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293.42%。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7.80%,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51.32%。 点评: 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业务增长稳定,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2021年公司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电动两轮车&电踏车/服务机器人/全地形车分别实现营收64.05/13.34/0.21/5.6亿元,其中两轮车同比增速超200%。 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电踏车、机器人、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09%、11.19%、36.19%、26.00%,凭借龙头优势保持在较高水平。 产品多样化布局,新品打开市场空间。1)电动滑板车:公司推出儿童电动滑板车、高时速GT 系列、高续航P 系列、以及轻便型D 系列等,定位不同消费人群,覆盖多使用场景。2)电动两轮车:公司推出电动自行车A 系列、C2021系列,电摩N 系列等,搭载RideyGo2.0系统、九号云电系统等全新智能化系统,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3)全地形车:公司成功研发570cc 燃油动力、1000cc 燃油动力、570轻型混合动力和1000增程混合动力等大排量动力平台。4)服务机器人:公司推出无边界规划式割草机器人Navimow,有效解决需预埋线、割草效率低等行业痛点;九号方糖室内配送机器人在酒店、写字楼等场景实现商业落地,室外半自动智能配送机器人正积极筹备中。 研发不断加码,专注于科技创新。公司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完善和革新,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48%/5.69%/5.51%,同比-0.98pct/-2.27pct/-2.19pct,公司管理、研发效率有所提升。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增加至5.04亿元,研发出割草机器人等新品,推动全地形车、智能电动车、智能滑板车等产品的升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是131.42、175.30、226.67亿元,同比增长43.7%、33.4%、29.3%;归母净利润分别是9.10、13.57、18.88亿元,同比增长121.6%、49.1%和39.1%。 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 分别为27.47、18.42、13.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产品及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九号公司
|
|
2022-05-06
|
36.04
|
--
|
--
|
51.78
|
43.67% |
|
56.99
|
58.13% |
|
详细
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速放缓,预计系受小米定制产品分销业务拖累。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4.66万元,同比增长51.32%。分渠道来看,公司自主品牌分销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51%;ToB产品直营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81%;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62%。环比去年四季度,公司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端和利润端的同比增速都有所放缓,预计主要是受到小米定制产品分销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但依托共享电动滑板车的发展,公司B端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同时,全地形车、两轮电动车、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自主品牌产品保持良好增长,公司整体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盈利水平改善。2022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2.02%,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98%,同比增加0.55个百分点,预计是毛利率较低的小米分销渠道业务占比降低所致,整体盈利水平得以改善。随着公司产品推陈出新,电动滑板车、全地形车的新品系列有望推动均价提升,拉升智能短交通业务毛利率;而割草机器人的推出,有望推动毛利率较高的服务机器人业务占比增加。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强。 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1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68%。公司坚持以市场方向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完善和革新,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不断创新。2022年3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公司全资子公司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 投资建议:九号公司聚焦于创新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智慧移动能力显著。公司具备多项通用性较强的核心技术,科技感与娱乐感共存,海内外渠道较完善,品牌效应较强,叠加持续推陈出新的能力,未来成长性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28元/1.8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倍/20倍,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与小米集团合作模式对未来经营或带来不利影响;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风险;国际化业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研发失败风险;与发行存托凭证相关的风险;与协议控制相关的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