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柳强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1050001,曾就职于太平洋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19-11-13 20.88 18.52 -- 23.45 12.31%
26.08 24.9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 57.66 亿元,同比增长14.2%;归母净利润 17.06 亿元,同比下滑-32.77%;EPS 0.79 元。其中 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98 亿元,同比增长 8.22%;归母净利润5.5 亿元,同比增长 14.93%。 主要观点:1、 VA18 年 Q1 盈利高点导致业绩同比下滑,Q3 已经企稳向好因 2017 年巴斯夫装置停产,VA 价格暴涨,2018 年 Q1 为公司业绩高点,导致业绩同比下滑。2019 年 1-9 月,VA、VE 均价分别 373 元/kg、45元/kg,同比下滑 56%、34%。但 Q3 VA、VE 价格环比基本维持稳定。 我们认为 VA 价格目前已在合理区间,VE 价格处于近年来低点,后续价格有上涨空间。 2、 需求好转叠加 VE 格局向好,盈利中枢上移Q3 为行业景气度年内低点,主要原因为三季度为维生素需求淡季,叠加今年非洲猪瘟导致需求下滑。随着生猪存栏量的触底回升和出口回升,需求将逐步恢复,未来景气度有望回升。供给端,VA 巴斯夫装置检修,供给边际下滑。VE 随着帝斯曼对能特整合,竞争格局中长期将得到优化。未来 VA、VE 价格上涨将带来公司盈利中枢的上移。 3、 蛋氨酸、新材料事业部发展迅速,再造一个新和成公司现有蛋氨酸产能 5 万吨,在建产能 25 万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蛋氨酸巨头,实现进口替代。新材料业务为公司未来增长点。公司目前拥有 1.5 万吨 PPS(后续扩产至 3 万吨)、1000 吨 PPA 生产线。公司坚持一体化、系列化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大产品,构建化工聚合、特种纤维、应用加工等技术平台。 4、 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93、33.99、36.40亿元,对应 EPS 1.11 元、1.58 元、1.69 元 PE18X、13X、12X。公司作为维生素龙头,受益行业景气度回升,新材料业务后续将不断提供业绩增量,弹性高、成长性强,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产品价格下跌,新建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坤彩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9-11-04 14.95 18.00 -- 16.50 10.37%
23.10 54.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19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39 亿元,同比-0.21%;归母净利润 1.15 亿元,同比-17.57%。其中 Q3 单季度实现营收 1.44 亿元,同比-5.31%,环比-9.4%;归母净利润 3370 万元,同比-33.1%,环比-27.7%。 高端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珠光材料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造成 2018 年第一大客户太阳化学的订单急剧下滑,公司珠光材料产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 15%左右,营收同比下滑 0.21%。由于原材料涨价、政府补助收入下降、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增加等多重拖累,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 17.57%。但是,公司高端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毛利率由 2018 年的 46.13%提升 0.58 pct至 46.71%,营收下滑远低于产品销量下滑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变化趋势。 双品牌战略发力国内市场。自 10 月 1 日起,公司为适应国内市场和行业的需要,针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天然云母基珠光材料,推出“默尔”品牌,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兼具价格优势。“坤彩”和“默尔”的双品牌战略不仅有助于改善国内珠光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更有助于提高国内市场占比,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年产 10 万吨高端二氧化钛及 8 万吨高端氧化铁项目接力远期成长。该项目的原料子项目富仕新材料 20 万吨二氯氧钛项目已于 8 月正式投产,目前正在原料替代过程中,预计 11 月可以完全替代外购的四氯化钛,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主项目年产 10 万吨高端钛白粉及 8 万吨高端氧化铁项目也已于 8 月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建成,远期规划达到年产各 50 万吨高端钛白粉和 40 万吨高端氧化铁,在稳固珠光材料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为公司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2.63/3.72 亿元,对应 EPS 0.45/0.56/0.79 元, PE 34/27/19倍。考虑到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业绩巨大弹性,以及行业地位的稳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高端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康达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9-11-04 12.68 17.10 68.81% 13.00 2.52%
14.74 16.2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 6.78亿元,同比减少 2.5%;实现归母净利润 0.9亿元,同比增长 49.61%。其中 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48亿元,同比减少 30.09%,环比增加 11.06%; 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52.08%,环比减少 2.91%。 公司预计2019年盈利 1.21-1.45亿元, 同比增长 50%-80%。 主要观点: 1、 风电结构胶销量超预期,原材料价格下滑毛利率上升公司风电结构胶约占国内市场份额 6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19年风电装机量爆发, 带动结构胶销量快速回升。 预计全年销售同比增长30-50%。原材料环氧树脂价格下滑,结构胶毛利率提升明显,报告期毛利率 37%,同比上涨 10PCT。 18年 Q3军贸订单确认收入 1.5亿,导致去年营收基数较大, 报告期营收同比下滑。但结构胶销量和毛利率提升,报告期业绩大幅上涨。 2、 风电结构胶进军海外市场, 传统胶粘剂稳步发展公司正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风电制造企业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业务对接, 为后续产品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公司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无溶剂复膜胶市场上占有率领先。 公司在轨道交通、消费电子、汽车及其他细分应用领域的销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此外公司还将在曹妃甸建立北方生产基地,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3、 提升电磁兼容及电源模块业务,纵深布局军工产业军工业务布局逐渐完善,在电磁兼容及电源模块业务形成优势。 公司收购的必控科技,积极布局电磁兼容业务领域, 19年业绩承诺 4600万。 收购航天发展旗下的航天恒容 61%的股权。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将形成完整的电磁兼容业务价值链,推进电磁兼容技术和产品在军用装备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4、 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 2019-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4、 2.23和 2.77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55、 0.88、 1.10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 24、 12倍。 考 虑公司是风电结构胶龙头及军工产业的不断完善, 给予 20年 20倍估值, 目标价 17.6元,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下滑,新建项目达产低于预期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9-11-04 16.16 18.05 25.96% 16.39 1.42%
18.45 14.1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63.29亿元,同比+74.14%;归母净利润 68.17亿元,同比+86.64%。 其中 2019年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9.96亿元,同比+95.61%,环比+24.62%; 归母净利润 27.96亿元,同比+57.96%,环比-20.46%。 前三季度 EPS0.98元。 主要观点: 1.大炼化项目投产, 现金流改善明显2019年 5月 17日, 公司长兴岛 2000万吨/年大炼化项目正式全面投产, 目前已转固,公司固定资产升至 820亿元。该项目产量和销量分别为化工品 479.3万吨/478.41万吨,成品油 171.91万吨/170.79万吨。 以第三季度总产品量 378万吨测算(不含自用的 PX 和醋酸),该项目Q3单季度为满负荷运行。 2019年 Q1-Q3,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38.05亿元、 161.80亿元、 142.48亿元。 可见炼化项目投产后,公司现金流明显改善。不过由于公司多个项目在建,依然处于资本开支密集期,资产负债率高达 80.74%。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原有 PTA、涤纶业务产销量基本稳定, 其中涤纶销量增加, PTA 减少。价格方面, 涤纶长丝(民用-9%、工业-17.63%)、聚酯切片( -10.9%)、工程塑料及聚酯薄膜( -15.09%)、 PTA( -1.31%)产品均价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目前市场对于下游需求过于悲观,但据我们测算, 2019年 1-8月我国涤纶长丝累计产量 1996万吨,同比+13.5%;累计出口 179.74万吨,同比+15.3%;累计净出口172.66万,同比+17.03%;表观消费量 1824万吨,同比增长 13.2%。 2.PTA 及乙烯项目有望 19年底 20年初投产同时, ( 1) 公司在建 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包括 150万吨乙烯装置及配套 12套化工装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炼化竞争力。该项目预计 2019年四季度交付, 2019年年底或 2020年年初满负荷运行。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年均净利润约 43亿元。 ( 2) 250万吨/年 PTA-4项目正在建设中, 预计于 2019年四季度调试生产。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 1,124,573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0,698万元。 同时还有 250万吨 PTA-5项目预计 2020年中建成,届 时公司 PTA 总产能达 1160万吨/年。 ( 3) 135万吨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中。 经测算,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为156.6亿元(含税) ,年利润总额为 266,618万元,税后利润为 199,963万元。 3.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91.83亿元、 117.48亿元和 145.49亿元,对应 EPS 1.30元、 1.67元和 2.07元, PE 12.5X、9.8X 和 7.9X。 考虑公司大炼化项目投产进入收获期, 同时加速完善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提高附加值,多个在建项目即将投产, 未来成长空间大,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 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19-11-04 6.00 7.52 22.48% 7.01 16.83%
8.20 36.6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65亿元,同比+21.23%; 实现归母净利润-6.35亿元,较去年同期-1.40亿元增亏4.95亿元。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05亿元,同比+13.94%, 环比+26.74%; 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84.55%,环比扭亏为盈。 海洋油气开发景气回升,或迎来业绩拐点。 受益于国内外海洋油气开发景气回升,公司工作量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完成11.9万结构吨,同比+32%; 累计投入船天 11052个,同比+30%。 工作量大增带动营收同步增长,但因订单多签订于 2017-2018年,服务价格及毛利率仍处于低位,叠加沙特 3468项目亏损计提减值损失 5.6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35亿元,较去年同期-1.40亿元扩大亏损 4.95亿元。 但公司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毛利率 7.57%,同比提升 0.3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5.55个百分点。 公司新增及在手订单充足,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市场承揽额 1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04亿元增长 76%,其中Q3新签合同金额 26.69亿元,中标金额 43.78亿元,合计实现市场承揽额 70.47亿元。 报告期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总额 287亿元, 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充足的订单将带来 2020-2021年饱满的工作量, 有利于业绩增长。 中海油资本开支有望继续增长。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三桶油纷纷加大油气开发力度,资本开支均在 2017年止跌回升。 中海油2018年资本支出为 626亿,同比增加 25%,预计 2019年资本支出将达到 700-800亿,同比+11.8-27.8%。 中海油” 七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 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量翻一番, 全面建成南海西部油田 2000万方、南海东部油田 2000万吨的上产目标。 公司作为国内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总承包商龙头, 将显著受益于中海油资本开支的持续增长。 给予“买入” 评级。 预计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8/10.01/17.34亿元,对应 EPS 0.004/0.23/0.39元,PE 1424/25/16倍。 考虑国内外油气行业复苏, 国内国家能源安全背景下, 中海油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公司盈利修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油价大跌、油气行业资本开支低于预期、工程服务价格大幅波动。
万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11-04 12.68 14.19 22.22% 13.22 4.26%
16.73 31.9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同比+5.03%;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19.64%。其中2019年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13.62%,环比+2.92%;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19.66%,环比+4.93%。前三季度EPS0.40元。 主要观点: 1.业绩符合预期,受益国六沸石不断放量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主要受益于沸石材料不断放量,OLED行业快速成长以及人民币贬值。伴随着全球排放标准的提升的带动下,沸石市场不断放量,市场空间约1.2万吨。我国推行国六以后,新增市场空间7000吨,有望2020年开始逐步释放。公司绑定庄信万丰,沸石不断放量,产能从850吨/年增长到目前产能5850吨/年,其中3350吨/年满产满销,今年三季度新投产的2500吨/年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仍有尾气处理用ZB系列沸石4000吨/年和烟道气处理用MA系列沸石产能3000吨/年在建,有望于2020年开始逐步投产。公司产能不断扩张,充分受益国六带来的沸石市场。 2.深耕OLED产业链,可折叠时代有望迎来爆发。 OLED材料方面,公司从OLED单体、中间体到成片材料均有布局。其中子公司九目化学主要生产OLED单体与OLED中间体,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000万,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此外,九目化学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有利于拓宽其未来进行资本运作融资渠道,保障未来发展。子公司三月光电用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正在下游厂商进行放量验证,后续有望爆发。在下游三星、华为陆续发布可折叠手机以及LG发布可卷曲电视的带动下,曲面显示有望推动OLED屏大幅放量。公司作为国内OLED材料领先企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3.盈利预测及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22、6.55和8.22亿元,EPS分别为0.57、0.72和0.90元,对应PE分别为22X、17X和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的风险,产品拓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玲珑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1-04 20.96 23.18 11.76% 22.02 5.06%
24.16 15.2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 125.09亿元,同比+13.26%;归母净利润 12.14亿元,同比+37.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17亿元,同比+30.28%。其中第三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1.99亿元,同比+10.43%,环比-1.77%;归母净利润 4.89亿元,同比+35.80%,环比+11.13%;扣非归母净利润 4.63亿元,同比+32.73%,环比+14.85%。 主要观点: 1.产销量、毛利率提升,三季度业绩靓丽从产销量看, 公司产销量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轮胎产量( 4480.4万条,同比+10.94%)和销量( 4228.3万条,同比+8.74%)均表现增长。其中第三季度轮胎产量( 1574.22万条, 同比+16.60%, 环比+7.74%)和销量( 1470.50万条, 同比+10.85%,环比+6.82%)环比增长。 产量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泰国三期项目于 2018年底投产, 2019年中达到满产。同时公司积极开拓销售市场。 从单价及毛利率看, 单价偏稳,毛利率提升。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单胎均价 293.03元,同比+4.24%。其中第三季度单胎均价 282.81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8%。 公司第三季度天然橡胶、合成胶、炭黑、钢丝帘线、帘子布五项主要原材料总体价格同比下降 7.70%。 公司 Q3销售毛利率同比从 22.77%提升至 27.52%。 从三费及研发费用看,公司前三季度增加 1.52个百分点至 15.12%。 减税降费,轮胎行业受益。 2018年 10月 2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其中轮胎类产品出口退税率从 9%上调至 13%,于 2018年 11月 1日执行。 2019年 4月 1日起, 国内增值税率下调。 2.国内外产能持续扩张,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国内工厂方面,除了招远、德州、柳州三个生产基地外, 公司第四个工厂已于 2018年 7月在荆门奠基。 公司稳步推进荆门项目,预计一期的 100万套全钢胎、 350万套半钢胎将于 2019年 11月可陆续投产。 2019年 3月,公司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塞尔维亚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该项目总设计年产能各类高性能轮胎 1362万套, 其中 1200万套半钢胎、 160万套全钢胎、 2万套工程胎及农用子午胎, 预计一期项目将于2020年底投产。 在中国轮胎行业面临各种反倾销调查背景下,海外建 厂直接出口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将大大增加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已为大众(含奥迪)、通用、福特、日产、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长城、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上汽红岩、福田汽车、东风股份、东风柳汽、深圳中集、厦门金龙等全球多家知名主机厂 100多个生产基地提供配套。 3.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46亿元、 17.56亿元、 19.29亿元,对应 EPS 1.37元、 1.46元、 1.61元, PE 15.3X、14.4X、 13.1X。 考虑公司海外轮胎生产基地竞争优势突出, “ 5+3”战略稳步实施, 品牌优势逐渐提升,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贸易政策变化、原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汽车行业增速下滑。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1-04 4.31 4.94 -- 4.58 6.26%
5.19 20.42%
详细
1.量价齐升,三季报超预期 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超预期,主要由于:(1)量价齐升,三季度轮胎销量1033.52万条,同比+13.31%,环比+8.62%;轮胎单价354元/条,同比+5.64%,环比+2.24%。前三季度累计产量2860.98万条,同比+6.7%;累计销量2921.84万条,同比+7.04%;轮胎单价343元/条,同比+10.95%。(2)销售毛利率提升,第三季度原料价格同比下降6.9%,毛利率同比提升5.76个百分点至26%,环比基本持平,略降0.51个百分点。(3)中美贸易摩擦,国内产能出口加征关税,海外产能持续受益。公司在越南的工厂已经具备1000万条半钢胎、120万条全钢胎、3.5万吨非公路轮胎等多种产品的年生产能力。(4)我国轮胎增值税16%降至13%;出口退税9%上调至13%。(5)公司三费控制稳定,其中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环比减少0.4亿元。 2.继续扩大海外产能,增加非公路轮胎产能 目前公司拥有4000万条半钢胎、560万条全钢胎、6.4万吨非公路轮胎的年生产能力。2019年Q2,公司与美国固铂合资的越南240万套/年全钢胎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H1投产。同时,2019年内国内东营基地还将增加700万条半钢胎产能、在越南增加1.5万吨非公路轮胎产能。 3.拟实施股权激励,绑定管理层 公司拟实施股票激励计划,覆盖重要管理层,面向44名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共授予1.35亿股,考核目标为2019-2021年净利润相比2018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0%、90%。 4.盈利预测及评级 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5亿元、14.39亿元、15.35亿元,对应EPS0.50元、0.53元、0.57元,PE8.5X、8X、7.5X。虽然国内轮胎一直被认为缺乏全球竞争力,上下游议价能力弱,但考虑轮胎行业受益上游原材料价格低位,下游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景气复苏,特别是公司海外产能优势凸显,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汽车销售持续下滑,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关税及税率波动。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19-11-04 5.98 6.60 -- 6.42 7.36%
7.42 24.0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29.3亿元,同比+17.36%;归母净利润 23.22亿元,同比+55.91%。 其中 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44.12亿元,同比+24.46%,环比+17.38%;归母净利润8.43亿元,同比+55.8%,环比-13.98%。 主要观点: 1.增收更增利,业绩靓丽行业投资增速转正: 2015年至 2017年,受国内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随着 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叠加 2017年全球经济共振,化工行业盈利状况大为改观,盈利持续高增长至 2018年 Q3。 化工企业投资意愿增强, 2018年国内化学工程领域景气度较高,全年投资增长 6.0%。 201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6.1万亿元,同比增长 2.2%;利润总额 3596亿元,同比下降 18.3%。 尽管面临一定压力,但龙头企业投资意愿不减,三桶油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毛利率提升: 2019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 0.53个百分点至 11.47%。其中 Q3单季度为 10.18%,同比提升 0.9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2.67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稳增长: 随着公司经营力度的加大,订单量稳步增长,业绩同步提升。 2019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9.3亿元,同比+17.36%, 持续增长。 2019年,公司计划完成营业收入 935亿元,同比+14.8%, 9月底已完成 67.3%。 四季度一般为工程企业结算高峰,全年目标实现有望。 新签订单爆发: 截至 2019年 9月底,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 1149.3亿元, 同比+6.73%; 其中国内合同额 752.26亿元,境外合同额 397.04亿元。 10月份公司签署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合同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943亿元,将该重大合同考虑在内, 2019年新签合同额已超过 2000亿元,远超过原计划新签合同额 1616亿元。 2.技术创新能力强,打造尼龙 66产业基地除了工程建设业务,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在传统化工、新型煤化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协同 等方式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 同时, 公司还确立了“聚焦实业主业,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公司全资下属子公司天辰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 天辰公司与合作伙伴设立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尼龙 66新材料项目。 股权: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 27亿元整,其中天辰公司股权比例 34%,国化投资股权比例 41%,齐翔腾达股权比例 10%, 员工激励平台股权比例 15%。 建设内容: 规划建设年产 100万吨尼龙 66新材料产业基地, 其中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 30万吨/年丙烯腈联产氢氰酸装置、 5万吨/年氰化钠装置、 9万吨/年氢氰酸装置、 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 20万吨/年加氢装置和 20万吨/年尼龙 66成盐及切片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 我们预计该项目盈利良好。 我国己二腈对外依存度 100%,“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产业链错配严重。 己二腈主要为尼龙 66上游原料, 2018年全球己二腈产能不足 175万吨,仅 4家公司生产,寡头高度垄断( CR1=60%, CR2=83%,CR3=98%),技术封锁严重,我国完全依靠进口, 2018年进口 29.3万吨( +7.7%)。 “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产业链面临尴尬现实,尼龙 66市场在中国, 2018年消费量 52万吨( +9%),进口 27万吨,对外依存度 36%,且核心原料己二腈“卡脖子”。 产业链利润分配掌握在国外上游公司手中, 2018年受益一系列突发停车事件,己二胺( 2.5倍)、尼龙 66切片( 1倍)报价分别一度超过 8万元/吨、 4万元/吨,涨幅巨大。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7亿、 31.24亿、 34.03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58元、 0.63元、 0.69元, PE 为 10.4X、9.6X、 8.8X。 考虑公司为工程建设领域龙头之一, 业绩持续改善, 估值低位, 偏防御标的, 打造尼龙 66产业基地值得期待, 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工程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实体项目运营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19-11-04 15.52 14.63 -- 17.30 11.47%
21.52 38.66%
详细
1.主营产品大多依然处于周期底部,公司成本优势明显 作为煤化工龙头,公司以煤、苯、丙烯为原料,依托清洁煤气化核心技术,打造了“一头多线”协同联产体系,实现产品多元化柔性生产,经营稳定,并不断优化升级,降低成本,在周期底部证明自己。2019年Q1-Q3,公司单季度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6亿元、6.56亿元、5.86亿元,总计18.79亿元,同比-25.91%。由于2018年5月,公司改造和升级一套合成氨和尿素装置投产,2018年10月,5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投产,2019年公司多元醇及肥料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公司前三季度主要产品产量及销量分别总计355.2万吨、327.36万吨,同比增长33.71%和34.73%。2019年1-9月份,公司主营产品尿素(1911元/吨,-1.74%)、甲醇(2313元/吨,-21.42%)、醋酸(2960元/吨,-35.77%)、己二酸(8371元/吨,-23.91%)、DMF(4743元/吨,-21.59%)、乙二醇(4720元/吨,-37.67%)、正丁醇(6777元/吨,-13.35%)、异辛醇(7637元/吨,-11.84%)等均价大部分同比下滑明显,公司销售毛利率从32.92%下滑至28.68%。分季度看,三季度表现有所改善的为醋酸和乙二醇。由于9月14日沙特石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事件催化,乙二醇均价4539元/吨,环比+1.2%;价差559元/吨,环比+19.9%。醋酸由于7月19日河南义马气化厂爆炸,30万吨醋酸产能停产,醋酸价格修复,均价3075元/吨,环比+13%;价差1931元/吨,环比+19.1%。尿素及甲醇价格环比下滑。公司Q3单季度销售毛利率环比下滑2.87个百分点至27.31%,对比同行,表现亮眼。公司三费控制稳定,环比有所下降。资产负债率降至26.99%。 2.继续推进新项目建设 公司150万吨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投资额共计100亿元)已被列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450个优选项目名单。公司打造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6(聚酰胺)切片产业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基地。2019年Q3单季度,公司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4.49亿元,环比增加2.14亿元。 (1)精己二酸品质提升项目:新建16.66万吨单线精己二酸及配套装置等。计划投资15.72亿元,建设期24个月,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19.86亿元、利润总额2.96亿元。 (2)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新建己内酰胺30万吨(其中20万吨自用)、甲酸20万吨、尼龙6切片20万吨、硫铵48万吨。计划投资49.8亿元,建设期30个月,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56.13亿元,利润总额4.46亿元。 3.盈利预测及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5.68亿元、27.72亿元和31.11亿元,对应EPS1.58元、1.70元和1.91元,PE10.3X、9.6X和8.5X,考虑公司为优质煤化工龙头,成本优势明显,且有序推进新项目建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龙蟒佰利 基础化工业 2019-10-30 12.14 14.04 -- 13.45 9.53%
17.72 45.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71亿元,同比+3.08%;归母净利润20.66亿元,同比+4.84%;基本每股收益1.04元,同比+6.1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5.25%,环比+13.0%,归母净利润7.96亿元,同比+26.41,环比+23%,基本每股收益0.4元,同比+29%,环比+23%。 营收和利润双增长,行业龙头竞争优势凸显。年初至今国内钛白粉市场平稳运行,下游需求韧性十足,上游钛矿供应紧张,原料价格不断攀升,具有技术、成本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显著受益。公司在2018年高基数情况下前三季度及Q3单季度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8%、27.64%,同比+1.16%、+4.57%。公司先后在2月13日、3月7日、8月3日、9月3日四次上调各型号钛白粉售价,充分显示出行业龙头对市场的影响力。 20万吨/年氯化法产能成功试产,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在一期氯化法多年技术探索和积累下,公司氯化法二期20万吨/年产能其中一条生产线已经顺利投产,系统运行时间及负荷屡创新高,将逐渐贡献钛白粉增量及业绩。另一条生产线原计划10月底试车,产能投放确定性强。单线大产能氯化法的成功投产不仅助力公司业绩更上一层楼,更将引领中国钛白粉主流发展方向。 新立钛业复产工作成功在即。新立钛业具备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及8万吨/年高钛渣产能。复产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高钛渣及海绵钛已经复产,钛白粉预计11月复产,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经营版图进一步扩大。 下游地产保有韧性。尽管前瞻指标如购置土地面积同比下滑,但当前房地产投资及施工表现良好。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10.5%,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6.6%,环比提升0.81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8.7%,保有韧性。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3/35.52/43.19亿元,对应EPS1.26/1.75/2.13元,PE9/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钛白粉价格下跌的风险,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解禁带来的风险。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10-29 12.84 18.83 24.87% 13.98 8.88%
15.98 24.45%
详细
1、长丝Q3盈利维持较好水平,PTA盈利环比虽有下滑但也处在较高位置 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受去年同期PTA、长丝价格、价差大幅上涨,基数较大影响。2019年Q3,长丝、PTA盈利同比下滑,仍处于较好水平。报告期,公司POY/FDY/DTY价格7306/7778/8892元/吨,同比下滑13.74/13.05/10.91。产品价格Q3环比Q2也有所下滑,但由于PTA、乙二醇价格跌幅更大,POY价差由1385元/吨上涨至1633元/吨。PTA价差Q3环比Q2平均价差有所缩小,由1357元/吨下滑至1126元/吨,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近期PTA价差继续缩减,但在低库存背景下,预计继续下降空间有限。 2、长丝龙头持续放量,规模优势不断强化 报告期,公司实现涤纶长丝销量419.69万吨,同比增长28.89%。其中POY、FDY、DTY销量280.88、83.27、55.54万吨,同比增长24%、56%、19%。公司销量持续放量。根据CCF测算,预计今年长丝需求增长5-7%,公司规模优势不断优化。公司目前长丝产能600万吨,四季度还将新增60万吨/年产能,19年年底长丝产能将达到660万吨。PTA目前产能370万吨,在保证长丝原材料自足的前提下,报告期销售42万吨。同时,公司规划投资160亿元,在江苏东洋口港建设500万吨PTA、90万吨FDY、150万吨POY,有望再造一个桐昆。 3、浙石化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2020年步入收获期 公司拥有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股权,目前一期2000万吨/年项目处于试运行近阶段。我们预计该项目2020年将步入收获期。二期2000万吨/年炼油、14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分包建设陆续签约,有望打造全球第五大炼化基地。 4、持续看好我国炼化聚酯产业链全球竞争力 维持前期判断“PX大量投产,乙二醇中长期过剩,利好下游PTA、涤纶端利润”。中国从上游炼化、PTA到下游织布、印染,产业链配套完整,全球占比近70%,短期内海外难以匹敌,即使下游服装产业外迁,部分原料仍会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东南亚市场,2-3年内不会对涤纶产业链产生根本影响。坚持看好我国“炼化-PX-PTA-涤纶”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具有全球竞争力。 5、盈利预测及评级 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30.36亿元、37.20亿元和45.88亿元,对应EPS1.64元、2.01元和2.48元,PE7.8X、6.4X和5.2X。考虑公司坚持打造炼化聚酯宝塔型企业,PTA-涤纶双弹性,入股的浙石化项目即将步入收获期,目标价19.6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新建项目达产低于预期。
新奥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10-29 10.81 13.54 -- 10.86 0.46%
11.23 3.89%
详细
1.甲醇、煤炭等传统业务下滑,拖累第三季度业绩 2018年Q1-2019年Q3,公司单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3.62亿元、3.29亿元、2.86亿元、3.49亿元、5.36亿元、1.91亿元。2019年第二季度创历史新高主要由于公司剥离农兽药板块,继续聚焦清洁能源主业,非经常性收益大增。其中出售农兽药公司收益0.916亿元;政府补助1.56亿元。2019年第三季度大幅下滑,主要由于(1)主营产品甲醇均价1473.51元/吨(不含税),同比下滑34.42%,环比下滑12.89%。2019年第二季度,公司甲醇板块利润下滑明显,主要受甲醇价格下滑影响,第三季度依然下滑。(2)自产混煤(70.05万吨、69.65万吨)和洗精煤(90.5万吨、90.38万吨)产量和销量均出现环比下滑,产量下滑小计36.52万吨,销量下滑小计33.81万吨。混煤毛利率环比下滑3.2个百分点至43.92%;洗精煤毛利率环比下滑4.34个百分点至63.84%。(3)公司持有Santos股份10.07%,2019年Q1-Q3分别确认投资收益1亿元、1.65亿元、1.39亿元,第三季度环比有所下滑。 2.纳入新奥能源,成为A股首家全国性燃气公司 2019年9月,公司发布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新奥国际及精选投资购买其持有的新奥能源合计369,175,534股股份,并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资产重组预案主要包括三部分:(1)重大资产置换。新奥股份拟以其全资子公司新能香港所持有的联信创投100%股权(主要资产为持有的Santos公司9.97%股份)与新奥国际所持的新奥能源329,249,000股股份(目前股权占比29.26%)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2)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新奥国际购买上述重大资产置换中置入资产交易对价的差额部分;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精选投资购买其持有新奥能源39,926,534股股份(目前股权占比3.55%)。发行股份价格为9.88元/股,锁定期36个月。(3)募集配套资金。拟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锁定期12个月,用于支付标的资产的现金对价。 标的资产的审计、估值工作尚未完成。经初步预估,本次交易置入资产的预估值区间约为273.1亿港元至310.1亿港元,对应新奥能源(2688.HK)每股股价74港元/股-84港元/股;置出资产的预估值区间约为13.6亿澳元至15.5亿澳元,对应Santos(STO.AX)每股股价6.5澳元/股-7.4澳元/股。 新奥能源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天然气分销商之一,已获得城市燃气项目201个,覆盖可接驳人口9995万。2018年实现天然气销售量233.28亿立方米,同比+18.9%;已接驳住宅用户1852.3万户,同比14.2%;2010-2018年天然气销量CAGR高达16.4%。2018年,新奥能源实现营业收入609.39亿元,同比+25.91%;净利润28.18亿元,同比+0.57%。2019年H1,新奥能源实现天然气销售132亿立方米,同比+19.4%;营业收入357.17亿元,同比+31.61%;净利润33.62亿元,同比+88.66%。即使剔除收购及处置、公允值变动、拨备和汇兑等产生的非经营项目及购股权摊销合计6.28亿元影响,新奥能源2019年H1由经营活动带来的核心利润为27.34亿元,同比+14.4%。 2016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再次迎来黄金发展期。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天然气12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进口天然气7122万吨,同比增长10.0%。 重组对上市公司影响:(1)交易完成后,新奥股份将持有新奥能源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32.83%,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2)增强公司下游话语权,有利于公司上游资源开拓,公司致力于“成为创新型的清洁能源上下游一体化领先企业”。A股作为新奥集团天然气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平台地位更加突出。(3)Santos公司剥离之后,市场普遍担心公司获取天然气上游资源能力弱化。我们认为Santos公司天然气销售大多长协及本地消化,实际也鲜有出口至国内,本次置换后,大股东对Santos控制力增强,实际有利于下一步业务合作。置出Santos资产不会影响与Santos的合作以及新奥股份总体战略定位。王玉锁先生承诺,未来Santos提供有关LNG生产(包括加工、运输、港口设施、陆上存储)和LNG采购等所有环节的共同投资机会时,王玉锁先生本人及其控制的新奥控股和新奥国际将该等商业机会让予新奥股份或其下属企业。(4)由于公司原有煤炭及甲醇业务强周期,市场给与的估值较低,本次重组后,公司盈利能力及业绩中枢大幅提升,抗周期性增强。 3.盈利预测及评级 由于本次交易的审计、评估、估值相关工作尚未完成,暂不考虑本次资产重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2.77亿元、11.84亿元和12.72亿元,对应EPS1.04元、0.96元和1.04元,PE8X、8.1X和7.8X。重组完成后,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成为A股首家全国性燃气公司,抗周期性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组方案及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煤炭、甲醇等能源价格大幅波动;汇率波动。
濮阳惠成 基础化工业 2019-10-28 14.35 18.64 11.62% 16.14 12.47%
19.24 34.0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5.12亿元,同比 +8.0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同比 + 34.95%,前三季度 EPS0.45元。其中 Q3实现营业收入 1.62亿元,同比 + 4.46%,环比 -3.37%;实现归母净利润 4354万元,同比 + 32.78%,环比 + 3.13%。 业绩符合预期。 主要观点: 1.原材料价格下跌叠加产品价格提升,助力公司业绩改善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37.68%,同比+4.13pct。主要由于在化工产品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原材料顺酐国内均价同比从 8707元/吨下滑 24%至 6632元/吨。 此外, Q3顺酐酸酐衍生物行业供需紧张,价格小幅上涨。 公司高毛利的 OLED 中间体材料业务快速放量,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司毛利。 2.收购顺酐酸酐企业,打破产能瓶颈2019年 9月,公司发布公告,拟收购山东清洋。标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1-2万吨/年甲基四氢苯酐、 5000吨/年甲基六氢苯酐。公司主营产品之一顺酐酸酐衍生物目前具备产能 3万吨/年, 2018年销量 3.4万吨,供不应求,在建的 1万吨/年产能预计 2020年底投产。此次通过收购山东清洋,一方面有效打破公司产能瓶颈,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行业格局,有助于公司顺酐酸酐业务长远发展。 3.电子化学品产能陆续投放,有望迎来爆发受益于 OLED 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 OLED 中间体材料快速放量。“ 1000吨电子化学品项目”已投产,新增产能保障公司快速发展。 2019年 7月以来,日韩贸易争端愈演愈烈,韩国为了保障供应体系的稳定,有望逐步提高中国供应商的供货比例,公司主要客户为韩国客户,且进一步完善欧盟 REACH、韩国 K-REACH 认证,有望充分受益。 4.孵化新单品氢化双酚 A,有望逐步放量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研发出的新产品氢化双酚 A 目前处于中试阶段,3000吨产能预计 2020年投产,氢化双酚 A 主要用于高价值 LED 封装、高价值电气绝缘材料、风机叶片涂层、医疗器械部件、复合材料等领 域,目前全球需求量超过 5000吨,需求增速每年在 7%以上。公司氢化双酚 A 投产后,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5.盈利预测及评级暂不考虑此次收购影响,预测公司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 1.92亿元和 2.4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7元、 0.75元和 0.95元, PE 分别为 25倍、 19倍和 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滑,新建项目达产低于预期的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9-10-28 42.49 53.14 -- 47.35 11.44%
57.76 35.9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85.39亿元,同比-12.48%;归母净利润78.99亿元,同比-41.75%;扣非归母净利润72.47亿元,同比-43.52%。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同比-6.62%,环比+9.07%;归母净利润22.78亿元,同比-25.45%,环比-19.36%;扣非归母净利润22.06亿。EPS 2.52元。(2019年2月公司完成吸收合并万华化学,同环比数据为调整后) 主要观点: 1.主营产品价格继续回调,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要产品产量/销量分别为聚氨酯系列198.45万吨/196.48万吨、石化系列144.95万吨/265.37万吨、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30.67万吨/28.33万吨,产量稳增长,销量有增有减。其中石化系列产品销量减少8.45%,主要由于二季度LPG贸易量减少;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增加28.16%,主要由于5万吨/年MMA和8万吨/年PMMA于2019年1月投产。公司Q3单季度营业收入增加主要由于石化系列产品销量增加52万吨(预计LPG贸易环比增加),营业收入环比增加16.36亿元。净利润减少主要由于聚氨酯板块主要产品纯MDI(-14.9%、-19.7%)、聚合MDI(-16%、-24.2%)、TDI(-6.2%、-14.3%)价格及价差环比下降。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环比下降5.49个百分点至26.86%。公司为全球聚氨酯龙头,现有MDI产能210万吨,全球占比24%(国内技改再新增80万吨);TDI产能55万吨,全球占比17%,并拓展至HDI、ADI、聚醚多元醇、TPU等一系列产品。2019年8月,公司完成收购康乃尔化学持有的福建康乃尔51%股权,最终实现万华化学持有80%,康乃尔持有20%,其聚氨酯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MDI是少有的超千亿市场产品,我国企业具有龙头地位的行业。尽管目前下游需求一般,但考虑聚氨酯产品价格基本回调接近2016年上涨前水平,叠加行业护城河较高,龙头公司控价及成本优势,盈利依然较好。PC、MMA等产品价格也处于低位水平。对于未来,不必过于悲观。 2.百万吨乙烯项目2020年下半年投产,值得期待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强,截至2019年三季度,在建工程201亿元,研发费用12亿元,2015年-2019Q3,累计构建长期资产开支389.12亿元,A 股同行中名列前茅。公司在建百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拓展至C2产业链,是第一个落地山东省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预计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续力成长。项目优势及意义: (1)解决MDI、TDI 副产盐酸瓶颈问题 (2)解决环氧乙烷原料问题 (3)充分利用现有原料优势 (4)充分利用现有公用工程 (5)受益全球LPG 成熟贸易体系及配套设施,公司“乙烯装置原料丙烷”充足、方便、易得,公司LPG 贸易经验丰富 (6)对于乙烯裂解原料的选择,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们以历史价格回测,该项目2015-2019H1年化税后净利润分别为28.53亿元、37.74亿元、32.74亿元、33.88亿元、24.94亿元,营收中枢18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现有石化板块,盈利中枢32亿元, 净利润率17.4%,ROA 19%。 3.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2.56亿元、124.16亿元、160.22亿元,对应EPS 3.27元、3.95元、5.10元,PE 13.2X、10.9X、8.4X。考虑公司为聚氨酯龙头,具有核心竞争力,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公司利润中枢再上新台阶,目前估值低位,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