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倪正洋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70522100004。曾就职于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3.45%
(--)
60日
中线
10.34%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2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芯源微 2022-04-29 103.00 -- -- 138.00 33.98%
163.76 58.99%
详细
事件:22Q1 公司实现营收1.84 亿元,同比+62%;归母净利润0.32 亿元,同比+398%;扣非归母净利润0.31 亿元,同比+580%。 Q1 营收保持高增长,合同负债提升反映在手订单饱满。22Q1 营收同比+62%;归母净利润+398%。公司22Q1 毛利率达到38.8%,环比21Q4 增长3.6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 个百分点。虽然近期半导体零部件交期紧张,但公司毛利率仍然环比提升,显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公司22Q1 期间费用率为27.3%,同比明显下降5.7 个百分点,反映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受到收入增长以及软件退税的影响,公司22Q1 的净利率达到18%,较去年明显提升。22Q1 公司合同负债达到4.3 亿元,环比21Q4 继续增长23%,反映公司新签订单继续快速增长。 前道涂胶显影机将迎来收获期。目前公司生产的offline 涂胶显影机已实现批量销售,I-line 涂胶显影机已经通过部分客户验证并进入量产销售阶段、KrF 涂胶显影机已经通过客户ATP 验收。公司作为国产前道涂胶显影机的领先者即将迎来前期多年布局后的收获期。随着后续临港新工厂的落成,公司将打开成长新空间。 持续拓张品类,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公司两方面开拓,1)持续实现国产高端涂胶显影的替代,尤其前道涂胶显影短期国内没有竞争对手,公司产品直接对标海外龙头品牌。后续ArF 浸没式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后公司在整个涂胶显影领域将全品类突破;2)拓张产品品类,预计近两年化学清洗机台样机研发将取得显著进展,涂胶显影和化学清洗具备一定共同性,路径延伸水到渠成。看好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营收13.45/18.45/25.17 亿元,对应PS 分别为6.26/4.57/3.35 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2.22/3.01 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38/28 倍。公司作为半导体设备细分领域龙头,具有极好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下游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4-28 38.11 -- -- 50.62 31.86%
69.48 82.31%
详细
2021年业绩同比+107%,2022Q1业绩同比+72.5%:2021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0.37亿元,同比+71.3%;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106.5%;扣非归母净利润15.32亿元,同比+117.8%,符合业绩预告预期。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142.4%;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72.5%;扣非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75.2%。 收入结构变化使得毛利率有所调整,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4.1%,同比-0.3pp。2022Q1,公司毛利率30.8%,同比-9.4pp。主要系物流设备与泰坦分部收入占比提升使得营收结构有所调整所致。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2.7%,同比-0.3pp;管理费用率5.2%,同比-0.2pp;财务费用率-0.02%,同比-0.8pp;研发费用率8.9%,同比-0.2pp;合计期间费用率16.9%,同比-1.5pp。2022Q1,销售费用率2.6%,同比-0.8pp;管理费用率5.3%,同比-3.8pp;财务费用率-0.2%,同比+0.2pp;研发费用率8.8%,同比-2.0pp;合计期间费用率16.5%,同比-6.4pp。 新签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前期高强度研发持续兑现成果:2021年新签订单金额达187亿元(不含税),同比+69%。新签订单再创历年新高,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期高强度研发投入开始得到兑现,涂布机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辊压机已实现批量供货,高速叠片机进入主要电池企业并已取得较高的份额。此外,公司积极向海内外多个客户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锂电池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平台型公司竞争力愈发凸显。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电装备制造商,致力于打造成为平台型专用高端设备龙头。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5.5亿元、34.8亿元、45.9亿元,对应PE 25、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投资扩产低于预期,产品和技术迭代更新风险,锂电设备厂商竞争格局变化
帝尔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8 101.52 -- -- 161.37 58.95%
200.52 97.52%
详细
业绩概览:2021年收入12.6亿元,同比+17.2%,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1%,毛利率45.4%,同比-1.1pp,净利率30.3%,同比-4.5pp,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亿元,创历史新高。22Q1公司收入3.1亿元,同比+13.3%,归母净利润9299万元,同比+26.4%,毛利率46.4%,同比+5.9pp,净利率29.9%,同比+3.1pp。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0元(含税),每10股转增6股。 21Q4业绩略低预期,22Q1业绩符合预期。受客户订单确认节奏及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2021Q4收入3.2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9957万元,同比-14.3%,收入及利润增速略低预期,其中21Q4信用减值损失1738万元,收入占比5.4%,全年信用减值损失3136万元,收入占比2.5%。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预计主要系21年初小尺寸设备收入占比较多,且盈利能力较低,拉低全年毛利率,随着公司大尺寸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分季度看,公司2021Q1/Q2/Q3/Q4及2022Q1毛利率分别为40.4%/44.7%/48.0%/47.7%/46.4%,整体呈上升趋势。 持续加码研发,光伏新技术激光设备及半导体激光设备研发不断突破。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2.6%/8.2%/-1.8%,同比-0.3pp/+0.2pp/+3.0pp/+1.3pp,期间费用率合计11.9%,同比+4.2pp。2022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3.1%/8.8%/-1.7%,同比-0pp/+0.5pp/+0.6pp/+0.2pp,期间费率合计13.1%,同比+1.2pp。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在光伏方面,公司TOPCon激光选择性掺杂(SE)已实现小批量论证,IBC背接触电池激光精密加工已完成对掩膜+光刻的替代,大幅降低成本,提升转化效率;激光转印技术样机已完成,从增益设备走向必备工艺设备,加速金属化环节提效降银;并完成组件无损切割设备,推进钙钛矿激光设备研发。在光伏领域之外,公司玻璃微孔技术已研发完成,IGBT激光退火技术、面板修复(Mini-LED、OLED)及剥离(OLED/Mini&MicroLED)技术有序开发中。研发发力强化公司在光伏新技术迭代中的优势,以及泛半导体平台布局深化。 能激光赋能IBC、TOPCon、HJT新技术提效,关键设备激光转印强化长期逻辑。 公司PERC激光消融、SE两款设备市占率超80%,未来电池新技术主要为IBC、TOPCon、HJT三种。TOPCon:公司拥有激光硼掺杂、激光开膜、特殊浆料开槽等相关技术储备;HJT:公司的LIA激光修复技术已取得欧洲客户量产订单;IBC:公司的激光开槽技术已经量产;同时公司也在开展钙钛矿电池的相关研发。除了各环节的单机设备外,公司激光转印可用于PERC、IBC、TOPCon、HJT等全部工艺路线,具有1)栅线更细(18微米以下,PERC上已得到浆料节约的论证,TOPCon、HJT节省量更高);2)印刷高度一致性、均匀性优良,误差在2μm,低温银浆也同样适用;3)可改变柔性膜槽型,根据不同电池结构,来实现即定的栅线形状,改善电性能;4)非接触式印刷,可以避免挤压式印刷存在的隐裂、破片、污染、划伤等问题,适应薄片化趋势。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设备更新和投资额增加,以及转印设备带动公司走向整线工艺必备设备,公司市场空间有望不断拓宽。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5.1、7.3、11.4亿元,对应PE34、24、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7 47.50 -- -- 61.96 30.44%
70.17 47.73%
详细
事件:汇川技术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全年,公司实现收入179.4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扣非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53%。其中,2021Q4单季,实现收入46.0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扣非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3%。2022Q1单季,实现收入47.8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扣非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12%。另外,公司2021年年报对分产品拆分方式进行了一定调整,在大的板块上分为通用自动化、电梯、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其他等五个,各板块贡献的毛利占比分别为62.9%、21.9%、12.0%、2.6%、0.6%。 通用自动化在较大规模上保持高增,工业机器人首次实现盈利。2021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65%达90亿元,订单过亿元的下游行业超过20个,2022Q1收入同比+28%为24.7亿元,工控市场具有下游广泛且分散的特点,公司多年积累已经在多个行业打下了较强业务基础。该板块进一步可细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及其他,其中控制层主要为PLC,驱动层包括通用变频和伺服驱动器,执行层主要为伺服电机。 2021年,以上各层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同比-1.7pp)、46.6%(-1.4pp)、37.3%(-3.7pp)、42.4%(-2.8pp)、48.1%(-0.8pp),即使面临缺芯、大宗上涨等不利影响,控制层和驱动层等软件属性更强的产品的毛利率在相对更高的水平上,亦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工业机器人板块,2021年收入同比约+111%达3.62亿元,聚焦3C制造和新能源市场,重点拓展3C、锂电、硅晶等行业,与公司通用自动化板块尤其是伺服产品,具有较强协同作用,2021年首次实现盈利,毛利率同比2020年提升13pp达46%,虽然业务体量较小,但是对于公司产品结构是很好的补充,对于公司以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切入大客户是重要助力。 通用自动化主力产品占有率持续提升,“做强控制器”、提升软实力奠基中长期向好发展。从具体产品来看,通用伺服、通用变频、PLC&HMI收入分别占通用自动化板块的35%、42%、,是该板块的主力产品。通用伺服:2021年收入同比+104%为37.6亿元,在新能源行业和先进设备制造行业增长迅猛,市场占有率达,首次超越外资品牌,并领先第二名安川()较高水平。伺服下游多为高速、高精的新兴应用,增速水平一般较传统行业更高,公司相关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②通用变频:2021年收入同比+48%达31.5亿元,2019-2021年,汇川在我国变频器市场中占有率分别为6.3%、7.6%、(据MIR统计的我国市场规模计算,分子、分母均未包含电梯行业),在行业分散程度明显高于伺服的变频市场实现了较快提升,除产品力外,公司“抓机会”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③PLC&HMI:2021年收入同比+66%达7.0亿元,在公司“应编尽编”策略积极推广下,PLC产品订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控制器处于上承工业互联网、下启工业现场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司积极实施“做强控制器”战略以及提升软件实力,奠基中长期向好发展。 电梯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收购贝思特协同效应释放。2021年收入同比+14%为49.7亿元,2022Q1同比+28%达11.8亿元,收入端保持稳健增长,在市场拓展端体现了收购贝思特的协同作用,如在跨国企业当中,有4家跨国企业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在中国市场TOP15整梯厂商中,公司人机界面、线缆产品占有率超过,控制系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电梯业务有望在中期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从毛利率端来看,2021年电梯业务毛利率同比-3.4pp为,主要系原材料成本 上涨及芯片短缺,贝思特人机界面业务、门机业务的毛利率及交付受到较大影响,后续影响可能逐渐消除,公司也有望通过加强管理提升盈利水平。 新能源乘用车定点车企范围扩大,商用车保持迭代。2021年收入同比约+171%达29.9亿元,2022Q1收入同比+167%为9.3亿元,乘用车定点车型SOP放量高速增长,商用车取得快速增长。乘用车方面,从TOP客户定点来看,电机、电控和电源等产品均取得一线主机厂平台项目定点,除新势力客户外,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的定点取得良好进展,获得多家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定点项目,全年定点项目超过30个,助力公司收入继续高增。商用车方面,事业部对平台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和总成产品,均取得市场第一份额。产能方面,公司正积极推进常州新工厂建设,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业务产能瓶颈将得以解决。在订单、产能方面,公司新能源业务均具备高速增长的良好基础。 持续推进管理变革有望逐渐享受管理红利,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战略投入利在长期。从费用端来看,公司2021年、2022Q1单季期间费用率(含研发)分别为(同比-1.3pp)、(同比+0.8pp),公司费用管控尤其是销售费用管控能力卓越,研发费用因控制层、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战略投入阶段性上升但将利好公司中长期发展。工控产品是设备的核心零部件,汇川作为我国工控龙头,加大控制层软件、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战略业务的投入具有前瞻性,有望逐步缩小与西门子等外资品牌的差距,最先受益工控的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为42.1/51.7/60.8 亿元,对应PE 30/25/21 倍。短期基于公司伺服业务强竞争力,长期基于工控、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数字化等业务的广阔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及核心元器件涨价,行业竞争加剧。
杰克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26 20.68 -- -- 23.93 15.72%
23.93 15.72%
详细
4月22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2Q1实现收入18.21亿元,同比+3.91%,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37.43%,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38.65%。 行业下行期收入维持增长,海外市占率有提升空间。21Q1为上一轮国内缝纫机需求高峰,此前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发布文章预计,2022年疫情形势+产品周期规律下国内工业缝制设备内销将下滑25~30%。在21Q1收入同比+79%的高基数下,公司22Q1收入仍有所增长,推测一方面系海外市场需求维持高景气度,另一方面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仅12%左右,相较国内近40%的市占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净利率环比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公司22Q1实现销售毛利率26.17%,净利率10.72%,分别同比提升3.35和2.67pct,净利率环比Q4提升1.45pct。21年12月起公司产品价格调涨,将上游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进一步传导到下游。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56、+0.08、+0.58pct,财务费用提升主要系贷款增加,研发费用率同比+1.39pct,推测系智能成套业务研发投入加大,同时信用减值损失有所减少,主要系应收账款减值减少。 库存有所消化,疫情等短期影响较小。年末公司存货约22亿,较年初增长122%,其中工业缝纫机库存量99万台,创历史新高,主要系公司预计2022年海外市场继续向好,提前备置部分战略储备。22Q1公司存货下降至18.5亿元,环比减少16%,未来有望通过生产节奏的调整持续消化。3月以来国内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持续,对于周边制造业运输环节有所影响,同时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涨,较高的库存水平下这两个短期扰动因素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相对较小。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22年工缝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力,同时公司智能成套业务的潜力值得期待。维持此前对于公司22~23年的业绩判断,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2、9.51和12.8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下的PE分别为13、10和7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致海外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智能成套设备拓展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涨。
长川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29.93 -- -- 40.31 34.68%
49.00 63.72%
详细
业绩概览:2021年公司收入15.1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2.2亿元(业绩预告为1.8-2.3亿元),同比+,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业绩预告为1.56-2.06亿元),同比+339.6%。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含税)。收入、利润高速增长,测试机业务占比提升。受益于下游缺芯带来的晶圆、封测资本支出上行,公司收入、业绩持续高增。分季度看,21Q4公司实现收入4.4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8873万元,同比+80.0%,21Q4公司毛利率52.8%,同比+3.3pp,环比+5.2pp,净利率,同比+2.6pp,环比+7.9pp。分业务看,公司测试机实现收入4.9亿元,收入占比,同比+10.2pp,毛利率67.7%,分选机收入9.4亿元,收入占比,同比-7.6pp,毛利率42.7%。分地区看,公司境内收入9.9亿元,收入占比达,境外收入5.2亿元,收入占比34.3%。报告期内,子公司杭州长川智能制造正式启动运营并启动杭州长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自身接单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净利率创近三年新高。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1%/7.4%/21.9%/-0.2%,同比-1.8pp/-2.9pp/-1.4pp/-1.4pp,期间费用率合计38.23%,同比-7.4pp,在保障20%以上的高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推动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1.7pp,净利率,同比+4.1pp,其中净利率创近三年新高。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拟收购EXIS强化转塔式分选机业务布局。公司于3月11日向156名核心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420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的80.77%,占总股本0.69%,授予价格为25.17元/股。本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2024年增长分别不低于25%、56%、95%。公司近期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8亿元,主要用于购买长奕科技的97.67%股权(对价2.74亿元)。长奕科技持有EXIS100%股权,后者核心产品为转塔式分选机,下游客户包括博通、恩智浦半导体、MPS、比亚迪半导体、艾为电子等知名半导体公司,以及日月光、联合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封测企业。 并购完成后有望发挥两者在产品、销售渠道、研发技术的高度协同效应,帮助长川科技实现重力式分选机、平移式分选机、转塔式分选机的分选机细分领域产品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平台化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后道测试业务布局全面,高端SoC测试机有望助力公司高速成长。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以测试机为核心,分选机、探针台及AOI等多品类发展。测试机业务毛利率高,在SoC、数字、存储等测试机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测试机业务包括大功率测试机、模拟测试机、数字测试机等,并且持续围绕探针台、数字测试机等相关设备进行重点研发,在SoC测试领域收到多项政府补助。未来公司受益于数字、SoC等高端测试机业务放量,订单收入有望持续高速增长。盈利预测:受益于公司平台布局不断深化及高端数字、SoC测试机放量预期,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1/8.0/11.1亿元,对应PE36/23/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迪威尔 2022-04-25 24.05 -- -- 30.30 25.99%
35.20 46.36%
详细
2022Q1营收同比+65%,业绩同比+136.9%:2021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同比-25.4%;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5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71.7%。2022Q1,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65.0%;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136.9%,环比+59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281.4%。 2022Q1毛利率大幅改善,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1年,公司毛利率20.7%,同比-7.2pp。2022Q1,公司毛利率24.9%,同比+3.7pp,环比逐季改善趋势显著。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1年全年销售费用率3.1%,同比+0.4pp;管理费用率7.3%,同比+1.7pp;财务费用率1.4%,同比-2.3pp;研发费用率4.9%,同比-0.2pp;合计期间费用率16.5%,同比-0.4pp。2022Q1,实现销售费用率1.7%,同比-2.3pp;管理费用率4.0%,同比-4.0pp;财务费用率0.6%,同比+0.6pp;研发费用率3.3%,同比-0.5pp;合计期间费用率9.6%,同比-6.3pp。 深海业务屡获突破,实现从“零件”订单到“部件”订单的升级:受益于深海供应链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核心设备专用件逐步走向标准化两大产业趋势,2021年公司深海业务屡获突破,实现从“零件”订单到“部件”订单的升级。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占比持续提升,陆续承接了33个深海油气项目的专用件产品。其中,应用于巴西海域水下3000米工况的“深海连接器”批量订单产品已陆续交付客户,并已与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部件标准化的大趋势下,深海大客户未来将逐步确定核心供应商及扩展其供货范围。公司被纳入TechnipFMC 产品标准化2.0版供应商,共同制定深海2.0的标准。同时还入选为Schlumberge25家核心供应商之一,成为25家中唯一一家为其提供油气锻件的公司。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进行产业链延伸、深耕多向模锻打造技术优势,已成为亚洲领先的油服核心供应商,将深度受益于深海供应链转移等产业趋势。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5、3.8亿元,对应PE 31、19、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油公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5 51.73 -- -- 59.55 15.12%
65.50 26.62%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1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68.68%);扣非归母净利润7.32亿元(+68.59%)。 公司2021年业绩略低于预期,元器件业务稳步上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00亿元,同比增长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68.68%。分季度看,公司2021年Q1、Q2、Q3和Q4单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79亿元(+162.29%)、5.43亿元(+44.84%)、6.12亿元(+46.69%)和4.65亿元(+0.35%);2)分产品看,元器件营收17.16亿元(+45.22%),模块及其他产品2.84亿元(+29.74%),其中,钽电容实现营收11.70亿元(+36.47%),非钽电容产品实现营收8.30亿元(+52.77%)。 业务拓展和项目建设稳步进行,管理和营销优势持续赋能盈利能力改善。在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8.73%,同比减少0.42pct,主要系直接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增长所致。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0.28%,源于销售收入增长;制造费用同比增长59.47%,系购置的机器设备、新建的厂房竣工验收转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燃料及动力、外协检验试验费增加所致,2021年固定资产为3.46亿元,同比增加61.91%,其中新增重要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金额为0.61亿元。 在净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净利率为40.80%,较去年增加6.27pct;期间费用率为19.79%,同比减少6.42pct。一方面,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营销优势助力费率改善,2021年销售费用率为8.58%,同比减少4.20pct。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规范优化流程业务,提高管理效率,2021年管理费用率为5.03%,同比减少2.71pct。 公司研发工作有序推进,新增成果巩固核心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2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6.23%,同比增加0.24pct,投入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型号类别拓展等方面。2021年公司共开展了33项科研项目,其中政府及合作项目31项,自筹项目2项。其中6V紧凑型电感集成同步整流降压芯片、MOS集成过压过流保护芯片、高可靠性电感集成同步整流降压电路等新品项目通过了第三方机构鉴定;推出金属外壳封装高分子铝电容,超薄大片式固态铝电容拓展到75V15000uF;高分子片式钽电容推出100V以上新产品。截止2021年12月,公司累计获得专利共23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182项、外观专利1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3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 订单稳中有升,产能扩张助力未来业绩增长。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1.45%,应收票据同比增加30.32%,表明订单增加,销售量增长;产销率由91.05%提升至95.13%,反映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同时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为4052.79万元,同比增加3.82%,预示未来订单需求稳定。为满足下游行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公司2021年通过定增,将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于微波电子元器件项目的产能建设中,届时将提升包括陶瓷电容及环形器、隔离器在内的多个产品的产能。此外,重要的在建工程项目“新型电子元器扩能(一期)精加工车间及辅助用房项目”现已建成,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产能饱和的现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公司平台化战略进展顺利,子公司业绩逐步显著兑现。公司立足于解决相关产品国产化替代难题,产品均为技术国内首创或领先,不断开发非钽电容业务。经过几年的开拓和技术积累,市场逐渐打开,非钽电容产品销量快速增长。2021年非钽电容营收8.30亿元(+52.77%),占总营收比重为41.51%,逐渐成为公司成长的新动力。同时部分子公司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其中宏微电子、宏达恒芯、宏达磁电、宏达电通和湖南冠陶业绩增幅较为显著,营收分别实现112.72%、111.75%、81.23%、46.02%和42.19%的增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2021年营收、业绩表现略低于预期,下调之前的判断,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1.51亿元、15.66亿元、20.91亿元,对应PE19、14、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工电子行业竞争加剧,钽电容器需求不及预期,非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2 124.24 -- -- 141.16 13.62%
152.09 22.42%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0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2亿元(+63.35%);归母净利润19.54亿元(+142.28%);扣非归母净利润17.96亿元(+158.10%);基本EPS为3.22元/股,加权平均ROE为31.94%。 公司2021年业绩表现超预期,特种集成电路及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发展良好。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3.42亿元,同比增长63.35%;归母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增长142.28%,均创下历史新高。1)分季度看,公司2021Q4单季度实现营收15.53亿元,同比增长63.43%;2)分产品看,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实现营收33.64亿元(+101.08%),智能安全芯片产品营收16.64亿元(+22.11%),晶体元器件产品营收2.71亿元(+37.60%);3)分渠道看,直销营收51.27亿元(+67.13%),占总营收比重95.98%。4)分地区看,境内营收50.07亿元(+62.77%),境外营收3.35亿元(+72.60%)。 产品结构变化叠加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在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9.48%,同比增长7.15个百分点。一方面,高毛利的特种产品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62.98%,比重较上年增加11.8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业务产销大幅增加,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来规模效应,进一步推动公司毛利率快速提升。在净利率方面,2021年净利率为37.14%,同比提升12.6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2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业务发展空间广阔。2021年公司围绕市场需求,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66亿元(同比+43.42%),持续开展芯片核心技术攻关。特种集成电路方面,数百种系列化产品持续迭代,电源管理芯片不断丰富、新一代SoPC芯片开发顺利。智能安全芯片方面,大容量多应用SE安全芯片设计定型,车载安全芯片批量出货。此外,公司在小型化、高频化晶振产品,多次外延超结MOSFET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控制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已在全力推动执行落地中,相关业务将获得新增长点,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持续扩张,产品研发与品牌效应奠定发展基础。受全球半导体产品需求旺盛影响,集成电路产业整体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一方面,公司积极协调资源,全力提升产能,2021年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27.12%,保障了订单交付,实现业绩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加强特种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丰富其产品品类,抢抓市场机遇;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突显品牌效应。特种微处理器和配套芯片组产品持续推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种FPGA产品高速发展,2x纳米的FPGA系列产品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特种SoPC平台产品广泛应用,系统级芯片以及周边配套产品已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数字电源、高性能时钟、高速高精度ADC/DAC、保护电路、隔离芯片、传感器芯片等领域,部分型号产品已经开始销售,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公司不断完善产品布局巩固行业地位,多元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在电信SIM卡方面,公司为全球电信SIM卡芯片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型,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在金融支付安全产品方面,公司在国内银行IC卡芯片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多个国家地区批量发卡。在社保卡市场上,公司积极推进第三代社保卡的工作,在多个项目中取得突破,发货 量大幅增长。金融终端安全芯片在海外市场实现大规模商用。数字货币芯片及解决方案在试点地区被广泛应用,引领了金融支付市场的新方向。在智能三表领域、智能穿戴领域实现多个项目落地;公司车规级安全芯片方案实现在多个车企批量商用。未来,在电信卡方面,NFC-SIM、大容量SIM、eSIM等推动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在银行卡方面,国内银行卡10年换卡周期来临,支撑银行卡芯片产业持续增长;汽车、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将不断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综上,我们上调之前对公司的判断,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7亿元、40.10亿元、49.75亿元,对应PE 35、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风险
奥特维 2022-04-21 152.14 -- -- 175.99 15.68%
222.91 46.52%
详细
事件:4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中标宇泽半导体(云南)有限公司“1600单晶炉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3亿元。上述项目将在2022年6月底交付。按照公司收入确认政策,公司将在设备验收后确认收入,是否对2022年当期业绩产生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智能装备业务覆盖公司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全领域。公司是光伏组件串焊机龙头,依托创始人团队在自动化、焊接、视觉检测等底层技术的深度积累,业务从组件环节智能装备,延伸至电池片、硅片环节。目前公司形成批量订单的业务有:硅片端(单晶炉、硅片分选机)、电池片(TOPCon光注入退火炉)、组件(激光划片机、串焊机),此外公司还拥有包括电池CVD技术,丝网印刷技术,清洗制绒技术,EL、PL检测技术,组件叠焊排版技术等多项光伏技术储备。 单晶炉22年新单目标超10亿,宇泽、晶科、晶澳等硅片客户均有合作预期。在公司光伏业务中,单晶炉核心技术诸如晶体生长、温度控制等主要源于子公司松瓷机电,公司于2021年4月增资后拥有松瓷机电51%的股份。松瓷机电单晶炉技术实力扎实,起步产品是最新一代的1600直拉式单晶炉,配备上料机,可拉制12英寸、N型晶棒,具备全程自动化能力,产出更加高效,且未来有望推出半导体级单晶炉。据公司2021年报业绩交流会披露,公司22年单晶炉订单超10亿,有望达13-14亿元,为完成这个目标:1)从产能角度来看,松瓷机电3月底单晶炉月产能已达到150台,6月底有望提升到180~200台,按照单晶炉110-130万元售价保守估计,届时公司产能相当于24亿接单能力;2)从客户角度来看,公司21年单晶炉订单主要来自晶科、晶澳及宇泽半导体,其中宇泽半导体1.4亿元订单为公司首次实现单晶炉GW级别订单,据solarzoom数据统计,22年宇泽半导体仍有7GW左右扩产,且公司在硅片分选机环节拥有接近60%市占率,客户协同效应显著,本次3亿订单进一步强化全年单晶炉订单高增预期;3)从技术上来看单晶炉最核心环节为数控系统,公司依托自动化深厚积淀,有望在管理、资金、客户以外,为宇泽进行技术赋能,进一步强化自身单晶炉业务布局。 看好串焊机+多平台布局稳增长,以及半导体键合机弹性释放。公司串焊机业务受益于下游迭代及扩产,二阶导属性弱,且在22年大尺寸、SMBB迭代,22-24年HJT、TOPCon、IBC方面,公司均有望持续保持优势,同时考虑公司在光伏、锂电、半导体领域协同布局,公司传统业务订单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公司4月获得通富微电铝线键合机批量订单,对标库力索法高端机型PowerFusion,目前已和约20家试用客户签订合作协议,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21年国内键合机(金银铜+铝线)合计进口额为15.86亿美金,同比+136%,公司作为国内率先布局铝线键合设备的企业,凭借性能、售后、交货周期、价格等优势,有望快速实现铝线键合机国产替代,并向金铜线键合机拓展,打造继串焊机之后又一高速稳定增长业务。长期看好串焊机+多平台布局稳增长,以及半导体键合机弹性释放。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6/8.1/10.9亿元,对应PE38/26/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组件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华宏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4-21 18.91 -- -- 21.40 12.63%
23.32 23.32%
详细
公司盘后发布21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67.8亿元,同比+101%,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136%,符合此前业绩快报的预期;稀土回用产能快速扩张,受益扩产和稀土涨价。公司稀土回收业务实现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稀土氧化物销量4928吨,同比+71%。子公司鑫泰科技和江西万弘分别实现净利润3.21和0.32亿元,测算单吨盈利达7.2万元,为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系21年稀土价格持续上涨,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年度均价分别同比+89%/+46%/+88%。22年情况来看,4月氧化镨钕价格虽冲高回落,但仍位于80万元/t的高位,22Q1均价环比21Q4增长近30%。4月初公司发布22Q1业绩快报,预计实现盈利2.3~2.7亿元,同比+70~100%;废钢设备龙头地位稳固,汽车拆解有序推进。公司再生资源设备及废钢及报废汽车拆解运营各实现收入14.8和11.0亿元,同比+59%和77%。废钢设备板块景气度高企,双碳政策背景下,国内钢铁工业大力推动废钢循环使用以减少对于铁矿石依赖。废钢运营及汽车拆解方面,公司东海、迁安和北京三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年内相关政策红利持续,工信部等四部门于2021年6月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汽车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投资建议。随着江西万弘技改和产能的扩张,公司稀土回用板块业绩有望持续增长,考虑到稀土价格最近的持续上涨,略微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8.7和9.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15\13\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稀土价格持续下跌;2、项目投运不及预期;3、稀土回用行业竞争格局超预期恶化。
奥特维 2022-04-20 141.17 -- -- 175.99 24.67%
222.91 57.90%
详细
业绩概览:公司22Q1收入6.25亿元,同比+70.3%,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109.5%,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116.9%。新签订单14.4亿元,同比+84.6%,在手订单48.9亿元,同比+77.0%。 22Q1业绩超预期增长,盈利能力维持高位。22Q1公司收入创历史单季新高,达6.25亿元,主要系公司大尺寸产品在21年竞争优势明显,获得客户较多订单。 22Q1公司毛利率达38.6%,同比+1.1pp,环比+2.0pp,受益于毛利率更高的大尺寸串焊机在22年集中确认收入,预计22年公司后续毛利率仍将维持高位。 22Q1公司净利率(以归母净利润测算)为17.1%,同比+3.2pp,环比-6.0pp,环比下降主要系公司21Q4有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自无锡松煜(光伏电池CVD设备)及欧普泰(光伏EL及PL检测设备)两家参股子公司),同时22Q1公司有较多的股权激励费用确认进管理费用。22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6.9%/7.3%/0.4%,同比-0.8pp/+0.3pp/-1.2pp/-2.1pp,期间费用率合计19.2%,同比-3.7pp,环比+5.1pp。考虑到公司毛利率持续维持高位,以及后续成本管控持续优化,公司全年净利率水平仍有望维持高位。 22Q1新签订单超预期创历史单季新高,受益大尺寸及新技术串焊机迭代,全年订单有望持续高增。2022年Q1公司新签订单14.4亿元,同比+84.6%,环比+1.6%,创历史单季新高。在手订单48.9亿元,同比+77%,较21年底增加15%。公司订单超预期,我们认为一方面源于电站对组件价格、组件厂对硅料价格接受度越来越高,在需求向好背景下,行业扩产持续推进;另一方面源于大尺寸串焊机渗透尚未完全,同时公司Q1再次中标晶科TOPConSMBB串焊机,高效技术对应的串焊机渗透才刚刚起步。考虑一季度由于春节等原因,在全年订单结构占比中相对较低,同时大尺寸迭代深入推进(22年主要迭代因素),HJT/TOPCon所用的SMBB机型及IBC专用的串焊机迭代行将起步(未来主要迭代逻辑),而公司已获得晶科TOPCon、华晟HJT串焊机订单,两者分别为目前国内最大单项的TOPCon及HJT项目,同时公司于2015年推出IBC串焊机,深度受益新技术迭代。预计22年公司主业订单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高端铝线键合机机型突破通富微电,半导体弹性释放,保障公司平台布局深入。 公司铝线键合机应用于汽车电子等功率芯片封装,于2018年研发,2021年11月获无锡德力芯小批量订单,2022年4月突破封测龙头客户通富微电。据海关数据,2021年国内引线键合机进口总金额为15.86亿美金,同比+136%。考虑国产设备在价格上较海外巨头有优势,引线键合机国产替代空间约75亿元,其中包含了铝线键合机和金银铜线键合机。键合机海外龙头为库力索法,其铝线键合机机型从低端到高端分别为PowerC、Powerasterion、Powerfusion,其中高端机型Powerfusion售价20-30万美金。奥特维产品性能已对标库力索法高端及低端机型,且在价格、售后、交货周期方面有明显优势。在铝线键合机持续放量同时,公司也在布局金银铜线键合机,未来有望成为国内半导体键合机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6/8.1/10.9亿元,对应PE35/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组件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20 324.72 -- -- 374.00 15.18%
513.66 58.19%
详细
业绩概览:公司22Q1收入8.3亿元,同比+32.1%,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49.8%,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42.7%。 受益于在手订单转化,业绩高速增长,毛利率创近三年新高。随着PERC转化效率临近天花板,PERC扩产收缩,公司订单主要受HJT拉动。据我们估算,2021年全行业HJT整体市场订单达到8.1GW(不包括欧洲),较2020年增长330%,其中公司获得5.8GW订单,市占率达72%,且5.8GW均已收到客户预付款。按照4亿元/GW测算,公司2021年新签HJT订单达23.2亿元。此外叠加PERC丝网印刷、半导体、面板等环节订单,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总订单在40亿元以上。受在手订单充裕影响,22年全年业绩高增确定性较强。22Q1公司毛利率达40.6%,同比+2.3pp,环比+2.5pp,净利率20.9%,同比+2.4pp,环比+1.0pp。 其中毛利率创近三年单季度新高,表现出持续提升的产品议价能力及成本管控能力。 积极备货应对疫情及未来新单,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2Q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943万元,同比-73.3%,主要系公司考虑疫情影响,提前备货,锁定供应商产能,采购量同比大幅提升所致,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为32.7亿元,较2021年底提升16.5%,积极备货也显示出公司对22年新单的乐观预期。费用率方面,22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8%/4.5%/11.2%/-2.9%,同比-0.1pp/-0.7pp/+3.4pp/-1.8pp,环比-3.5pp/+3.0pp/-3.5pp/-2.3pp。22Q1期间费用率合计17.5%,同比+1.0pp,环比-6.3pp。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HJT大单逐渐落地,看好2022年HJT平价历程。4月15日,公司与REC印度签订4.8GWHJT整线订单,按照4亿/GWHJT整线预测,则本次订单金额接近20亿元,超过21年收入50%。据迈为披露,2022年行业HJT扩产规模有望达20-30GW,较2021年8.1GW同比大幅增长。按照25GW扩产,4亿/GW整线投资额,迈为股份70%市占率测算,则2022年,迈为HJT订单有望达70亿元。 与HJT扩产规模相比,市场更加关注HJT平价进度,如果HJT年内实现与PERC成本平价,则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头部厂商HJT的大规模扩产。目前包括SMBB、大产能设备等降本节点已经实现,我们预计2022年HJT平价节点主要包括微晶PECVD量产、银浆国产化、半棒薄片、银包铜国产化、PVD靶材优化等。其中微晶PECVD是22年HJT平价节奏第一环,正表面微晶PECVD量产数据有望达25%左右,叠加背表面微晶后(双面微晶),效率有望达到25.5%。此前金刚玻璃已公布24.5%以上的单面微晶小批量数据,预计金刚玻璃及华晟新能源稳定成熟的量产微晶数据将于近期发布,产业链相关标的均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9/14.4/20.4亿元,对应PE62/39/2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19 300.00 -- -- 372.87 24.29%
513.66 71.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4月15日,RelianceIndustriesLimited(信实工业)向公司全资子公司MaxwellTechnologyPTE.LTD.(新加坡迈为)签发了《LetterofCommitment》(LOC),根据上述LOC约定,信实工业拟向新加坡迈为采购太阳能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整线8条,产能为600MW/条,共4.8GW,其采购总额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未达到100%。 REC为全球最先量产HJT的厂家之一,印度首富收购REC后强化HJT扩产。 REC是一家总部设在挪威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多晶硅制造公司,运营总部设在新加坡。公司有三个制造基地——两个在挪威生产太阳能多晶硅,一个在新加坡生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REC为全球最先大规模量产HJT电池的厂家之一,19年10月10日,REC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600MW异质结电池产线开始量产,量产线主要使用梅耶博格的PECVD、PVD以及迈为的丝网印刷设备,项目投资约1.5亿美元(含组件设备等投资额,实际HJT电池设备投资额为8-10亿元人民币/GW)。2021年11月30日,REC与迈为股份签订了400MWHJT整线订单,并采用了210半片技术,设计产能约为11200半片/H。 据Energyworld,2021年10月10日,由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所有的印度信实工业有限公司宣布以7.71亿美元的成本从中国蓝星(集团)有限公司收购REC。 HJT等高效电池技术转化效率、输出功率及发电量较PERC技术有明显提升,在一些温度较高或者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比如北美、中东、日本、印度,HJT组件市场需求较高。受益于需求提升及HJT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国内外厂家纷纷加码HJT电池产能。未来REC电池中心主要布局在新加坡和印度,预计REC将在2022年新增投产近6GW(包括印度及新加坡),并筹备在2023年达到15GW的HJT产能(其中印度10GW,新加坡5GW)。REC组件中心将在法国、美国、印度和新加坡。 本次REC4.8GW扩产对应订单预计约20亿,全年HJT扩产预计20-30GW,龙头厂家有望获得约70亿订单。公司本次签订的4.8GWREC印度HJT订单未披露金额,按照4亿/GWHJT整线预测,则本次订单金额接近20亿元。据迈为披露,2022年行业HJT扩产规模有望达20-30GW,较2021年8.1GW同比大幅增长。按照25GW扩产,4亿/GW整线投资额,迈为股份70%市占率测算,则2022年,迈为HJT订单有望达70亿元。与HJT扩产规模相比,市场更加关注HJT平价进度,如果HJT年内实现与PERC成本平价,则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头部厂商HJT的大规模扩产。目前包括SMBB、大产能设备等降本节点已经实现,我们预计2022年HJT平价节点主要包括微晶PECVD量产、银浆国产化、半棒薄片、银包铜国产化、PVD靶材优化等。其中微晶PECVD是22年HJT平价节奏第一环,正表面微晶PECVD量产数据有望达25%左右,叠加背表面微晶后(双面微晶),效率有望达到25.5%。此前金刚玻璃已公布24.5%以上的单面微晶小批量数据,预计金刚玻璃及华晟新能源稳定成熟的量产微晶数据将于近期发布,产业链相关标的均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9/14.4/20.4亿元,对应PE56/35/2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18 38.64 -- -- 40.78 5.54%
46.30 19.82%
详细
2021 年,公司实现业绩15.86 亿元,同比-6.2%:2021 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7.76 亿元,同比+5.8%;归母净利润15.86 亿元,同比-6.2%;扣非归母净利润14.79 亿元,同比-11.8%。Q4 单季度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8 亿元,同比+13.1%;归母净利润4.40 亿元,同比-23.6%。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7 亿元,考虑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损益影响后共计影响公司2021 年度归母净利润1.45 亿元。 成本压力有所上升,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1 年,公司毛利率34.9%,同比-3.0pp。 其中,2021 年Q4 单季度,公司毛利率31.9%,同比-6.4pp。期间费用方面,全年销售费用4.33 亿元,同比+16.4%;管理费用3.68 亿元,同比+24.8%;财务费用0.21 亿元,同比-85.8%;研发费用3.16 亿元,同比+4.1%。期间费用率方面,全年销售费用率4.9%,同比+0.4pp;管理费用率4.2%,同比+0.6pp;财务费用率0.2%,同比-1.5pp;研发费用率3.6%,同比-0.1pp,合计期间费用率达13.0%,同比-0.5pp。 国内、海外复苏拐点确定,北美市场拓展有望持续取得突破:国内而言,十四五规划能源保供要求下仍将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新增的页岩油开发将进一步催化相关设备需求;海外而言,随着油气价格屡创新高,北美页岩活动正持续修复。据PrimaryVision4 月8 日数据显示,北美压裂车队活跃车队数攀升至275 支,较去年初实现翻倍增长,活跃度已突破50%分界线。页岩活跃度的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拓展有望持续取得突破。 投资建议:持续看好公司作为全球压裂设备龙头的弹性以及受益国内外复苏的确定性。预计2022-2024 年业绩分别为20.3/25.3/30.2 亿元,对应PE 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油公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疫情反复使得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2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