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冯胜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曾就职于安信证券、国海证券...>>

20日
短线
14.29%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奕瑞科技 2022-04-26 318.14 -- -- 402.69 26.58%
485.00 52.4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46.27%,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5.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65.10%;超市场预期。 2022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盈利水平持续攀升。 (1)成长性分析: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6.27%,主要是因为齿科、工业、医疗等动态探测器收入保持较高增速,普放、口内等静态探测器保持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4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10%;主要原因是:①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股权激励,2022年一季度股权激励费用超14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4.49%,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86.05%;②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珠海冠宇240.64万股,2021年10月15日在科创板上市,限售期为36个月,对应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234.83万元,对应2022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961.64万元。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57.28%,同比增长6.62pct,主要是因为高毛利动态产品增速快,规模优势凸显成本率进一步下降;销售净利率为30.99%,同比下降2.94pct,主要是因为:①股权激励导致管理费用率增长,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16%、6.05%和-0.25%,同比分别-0.81pct、+0.87pct和+4.19pct;②珠海冠宇股价下滑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961.64万元。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随着大客户收入规模快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增长,2022年一季度为70.03天,同比增长15.89天;供应链紧张下,公司根据业务进度做了材料、配件备货、库存,影响公司现金流水平,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56.18万元,同比下降50.00%。 (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5242.82万元,同比增长119.1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6.05%,同比增加5.34pct;主要是因为公司进一步扩充研发团队,研发人员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公司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及拓展新产品,在确保非晶硅探测器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大对IGZO、CMOS和柔性基板等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投入,产品品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针对新核心部件如高压发生器、CT准直器等逐步开展面向不同应用市场的系统性产品定义和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受益下游口腔、锂电、半导体需求增长,X射线平板探测器市场迎来新增长点。 (1)X射线平板探测器下游应用广泛,2024年市场空间达28亿美金。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起到接收X射线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作用,是影响影像设备成像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在医疗领域可用于生产普放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DM系统、DSA、DRF、口腔CBCT、放疗设备等,在工业领域可用于生产工业无损探伤设备、安检设备、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和半导体后端封装检测等。根据Yole统计,预计至2024年,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美金,其中医疗用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金,工业及安检用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金。 (2)数字化X线探测器市场相对集中,公司是国产X射线探测器龙头。根据HISMarkit统计,在全球医疗领域前五大探测器供应商市场份额超过50%;国外巨头主要包括万睿视和Trixell,本土企业主要包括公司和康众医疗。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厂家,拥有较高的产品性价比优势与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凭借自主创新能力和本土化服务优势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2021年,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是名副其实的国产X射线探测器龙头。 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05亿元、20.89亿元、26.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20%、30.10%、25.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9亿元、8.53亿元、10.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04%、35.45%、28.35%;EPS分别为8.68元、11.75元、15.08元;按照2022年4月25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6、27.0、21.0倍。公司是国内平板探测器行业龙头,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不断拓展突破,已经成功实现普放领域的国产替代,未来有望在全球医疗、工业主机厂实现国产替代,包括齿科、新能源电池、半导体、骨科C臂、胃肠机、乳腺、放疗等领域。公司以全产业链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还布局了高压、电离室、限束器、直线加速器等影像主机的核心零部件,未来成长空间可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滑风险、新产品研发销售不顺利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新冠疫情风险等。
海目星 2022-04-26 54.00 -- -- 62.00 14.81%
84.88 57.19%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期陆续发布光伏、锂电相关设备中标公告,于2022年4月15日收到晶科能源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0.67亿元;于2022年4月24日收到中创新航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3.6亿。 多赛道布局,光伏及锂电设备业务表现亮眼 (1)光伏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于2022年4月15日收到晶科能源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招标项目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0.67亿元,本项目亦是公司在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首次获得的大规模订单。 (2)锂电设备业务表现亮眼:公司于2022年4月24日收到中创新航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3.6亿元(含税),中标项目为装配段设备及生产线等的采购项目。其中已经签订合同的金额为47,130.38万元,尚未签订合同的中标项目具体金额以正式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为准。 锂电激光设备龙头,充分受益行业扩产及新技术发展。近年来锂电设备迎来高歌猛进的扩产浪潮,2021年行业扩产规划达330GWh,2022年有望超过500GWh。公司作为国内锂电激光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本轮锂电设备扩产。公司核心产品高速激光制片机及以焊接为主的电芯装配线均处于业内领先位置,竞争优势凸显、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于2019年获得特斯拉的高速激光制片机订单,应用于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激光模切环节,作为特斯拉该设备国内唯一供应商,公司锂电业务有望充分受益行业4680大圆柱电池新技术发展。 布局光伏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自2021年初开始布局光伏激光设备领域,与哈工大、西安交大开展深入合作,在光伏行业研发PERC、TOPCon、HJT三大电池技术及无损切割等新技术,布局全自动激光开槽设备、全自动激光掺杂设备、无损激光划裂设备等。本次中标晶科能源TOPCon激光微损设备订单,是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突出竞争力的有力印证。光伏激光设备业务相较锂电设备业务,更具盈利能力,未来亦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更进一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深耕激光及自动化设备行业,平台型属性初显。公司自成立以来即深耕激光及自动化设备行业,目前已形成锂电、光伏、3C及钣金四大业务,激光平台型公司属性初步显现。未来公司将在保持3C及钣金业务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在锂电及光伏设备业务的布局及突破,公司整体业绩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锂电设备订单超预期增长,同时大额光伏设备订单的高盈利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3.30亿元、9.74亿元(前值为:1.21亿元、2.51亿元、4.4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2、33、11倍。 风险提示:动力电池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光伏设备订单盈利性不及预期、公司拿单进度不及预期。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2-04-25 11.14 -- -- 13.47 20.92%
21.50 93.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其中,2021年实现营收35.33亿元,同比增长29.97%,实现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64.24%;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99亿元,同比增长18.28%;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3.07%。 行业高景气驱动+自身生产效率优化,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成长性: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9.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24%。主要原因:①主要产品注塑机、压铸机所处行业景气度较高,公司订单饱满;②生产效率提升,公司的注塑机精益生产线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提高了注塑机生产车间的利用率。2022年一季度,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18.28%的营收增长,充分证明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利润端增速为3.07%,低于收入端增速,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2)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34.51%,同比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为14.88%,同比提高3.10个pct。我们认为,在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能维持稳定,净利率实现大幅提升,充分证明了公司的规模化效应在不断凸显。费用端,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下降分别为9.80%/5.26%/0.77%,同比分别+0.14/-0.52/-0.96pct,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公司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超重型压铸机完成装配,推广前景可期。一体化压铸工艺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颠覆,其可大大减少零部件使用数量,大幅缩短制造时间,目前该工艺主要应用在新能源车制造领域。而超重型压铸机是实现一体化压铸工艺最核心的设备,根据测算,中国年产800万辆新能源车对应超重型压铸机及配套的辅机和模具总需求超过500亿元(即:按照一台超重型压铸机可年产10万辆车,若整车全部采用一体压铸工艺,压铸机、辅机和模具的总投资在7亿元左右)。目前,伊之密大型压铸机的相关工作进展顺利,6000、7000、8000和9000等吨位的设备已完成研发工作,首台7000吨超重型压铸机近期已完成装配,正按计划进行调试、试模等工作。同时,公司正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与客户进行紧密交流,推广前景值得期待。 产能扩张享受行业高景气红利。在行业高景气背景下,产能决定成长弹性。伊之密主要通过两大途径提升产能:①原有产能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如公司的注塑机精益生产线,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块化组件关系,将散件组件化,提升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和总装周期,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库存,有效提高了注塑机生产车间的利用率。目前,公司的精益生产线主要应用在320吨以下的通用注塑机;②新建产能。在国内,公司五沙第三工厂已启动建设,完成建设后预计扩大产能约达20亿,在海外,印度新工厂项目的建设正在开展,完成建设后预计扩大产能约达3-4亿(数据来源:6月23日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以上新建产能大于2020年公司注塑机板块收入。我们认为,产能的快速扩张已为公司打开高速成长路径,有望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红利,进而实现份额的快速提升。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仍然持续维持高位,同时全国疫情多点爆发等因素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87、6.53、7.11亿元(前值:2022-2023年为6.41、8.13亿),对应的PE分别为10、9、8倍。 风险提示:新接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重型压铸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等。
长盛轴承 机械行业 2022-04-22 12.66 -- -- 13.52 6.79%
24.63 94.55%
详细
事件:4月21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85亿元,同比增长50.32%;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2.55%;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17.38%;实现归母净利润3025.24万元,同比降低26.55%。 公司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原材料涨价压制盈利水平。 (1)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0.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5%。2021年,公司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非金属自润滑轴承/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收入分别为3.00/2.49/1.95/0.69/0.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81%/40.06%/54.68%/24.91%/ 65.54%。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38%,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26.55%;一季度公司收入维持较快增长,净利润水平有所下滑。 (2)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7.66%,同比降低8.1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81%,同比降低6.50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80%,同比提升0.0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2%/5.96%/4.18%/1.19%,分别同比提升-0.45/-0.58/-0.92/1.15个百分点。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4.74%,同比降低6.1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62%,同比降低7.02个百分点。受钢材、铜粉等原材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影响,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下滑幅度较大。 (3)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8.94天,同比降低9.10天;存货周转天数为70.28天,同比降低6.82天。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8123.20万元,同比降低21.44%。公司周转不断加快,营运能力逐步提升,经营质量依然稳健。 客户资源优势明显,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许多国内外工程机械、汽车、新能源等各领域优质客户。公司与三一集团、卡特彼勒、小松、恒立液压、塔塔汽车、博世、克诺尔、佛吉亚、一汽东机工、振华重工、海天塑机、豪迈科技等业内优势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被客户授予“三一集团‘卓越同行’项目首家授牌供应商”、“卡特彼勒战略合作伙伴”、“三菱MMX最佳合格供应商”、“克诺尔优秀供应商”、“一汽东机工优秀供应商”、“卡拉罗合作伙伴”等荣誉,充分反映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美誉度。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产品在三一挖掘机底盘衬套部件国内的市占率约90%;在全球挖掘机底盘衬套部件占比可达到30%以上;在光伏行业的减速机、推杆部件的市占率达到30%以上;在光热设备支架的市占率达到40%以上;在风电行业,公司产品在变桨及减速机中已有应用;公司的自润滑减摩板产品在注塑机方面的市占率约40%,其中适用高端自润滑轴承产品的新一代大型注塑机公司产品市占率达60%。 产品技术优势突出,新品类持续拓展,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公司深耕自润滑轴承行业二十余年,在自润滑轴承工艺、材料的研发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已掌握减摩材料、高分子聚合物等领域核心技术。公司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4120.71万元,同比增长23.37%,占营收的比重为4.2%。公司产品技术优势突出,建立了行业内较全面的产品体系,产品涉及上万种规格,基本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批量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寿命等综合性能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基于对摩擦学材料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究,持续进行新产品、新应用的拓展。2020年成立安徽长盛精密,主要生产挖掘机底盘系统的轴、端盖等与公司原有自润滑轴承产品形成摩擦副的对摩件,2021年长盛精密收入达7455.09万元,预计未 来能够带来3亿元的增量营收。此外,公司还通过布局车用减摩零件等新品类,进一步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我国自润滑轴承行业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客户资源优势突出,是中国机械设备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走出国门”的典型代表;但受原材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和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压制。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2.07、2.39亿元(2022、2023年前值分别为2.62、3.52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1.6、18.3、15.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下游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大幅波动、海外贸易环境恶化、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等。
四方光电 2022-04-21 108.39 -- -- 130.77 20.65%
156.48 44.3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77.80%,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12.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14.23%;符合市场预期。2021年业绩加速增长,盈利水平快速提升。(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7.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2.7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23%。主要原因是:①空气品质、医疗健康等气体传感器应用领域增加,公司市场份额提升,车载传感器进入产出期,外贸业务保持较快增长;②公司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产率,加大高毛利产品销售;③通过精准营销、降本增效有效控制销售与管理费用。(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0.93%,同比增长3.77pct;销售净利率为33.15%,同比增长5.80pct;主要是因为:①公司产品结构改善,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产种类和比率增加;②规模优势凸显,费用率进一步下降,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85%、3.75%和-1.79%,同比分别下降0.91pct、0.74pct和2.09pct。(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8.68天,同比下降11.73天;公司现金流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81.28%。(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371.92万元,同比增长119.75%,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9%,同比增长1.53pct;主要原因是:①公司技术中心于2021年8月搬迁至新园区,研发条件得到了较大提升,相应研发材料费、测试费及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折旧增加;②加快研发人才招聘,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74人,同比增长34.88%。 截止到2021年底,公司累计获得112项专利,其中包括37项境内外发明专利;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气体传感器实现翻倍增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1)气体传感器覆盖面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已覆盖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品组合;已配套于飞利浦、大金、松下、美的、格力、海尔、海信、小米、TCL、莱克电气、鱼跃医疗、捷豹路虎、法雷奥、马勒、德国博世、一汽大众、一汽红旗、长安福特、长城、合众新能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2021年,公司气体传感器收入达4.86亿元,同比增长103.67%,毛利率为50.56%,同比增长7.59pct。(2)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随着智能化、节能化成为主要消费趋势,及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下游家电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通过将复合型空气品质传感器作为标准配置,叠加质量、品牌、规模化交付的优势,在环境电器、清洁电器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2021年,公司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收入达4.22亿元,同比增长107.19%,毛利率为49.14%,同比增长9.19pct;其中CO2气体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作为核心产品,分别同比增长256.78%、61.81%。(3)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产品线延伸,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有超声波氧气传感器、超声波氧浓度和流量传感器(可替代传统氧化锆传感器)、NDIR医疗ETCO2传感器,DLCO气体传感器和肺功能测量设备,主要应用于呼吸机、制氧机、高流量氧疗仪、麻醉机、监护仪、弥散肺功能仪、心肺分析仪及高原弥散氧浓度监测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解决方案。2021年,公司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收入达5255.29万元,同比增长128.70,毛利率达62.79%。(4)车载传感器产品线不断丰富,从产出期进入量产期。汽车舒适系统气体传感器产品线从车用空气品质传感器,延伸至车用空气质量改善装置,从监测CO2、粉尘、甲醛、VOC拓展至负离子、等离子、香氛发生器等,通过功能性集成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贡献量和行业门槛;车载安全领域包括制冷剂泄露监测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等。截至2021年底,公司获得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的传感器数量累计约1,000万个,汽车舒适系统领域气体传感器进入量产期,并不断拓展车载安全领域尤其是加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的市场开拓力度。2021年公司车载传感器应用于汽车舒适系统和车载安全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94%。双碳政策带动气体分析仪器需求,超声波燃气表有望快速增长。(1“十四五”双碳政策加速落地,带动碳排放监测需求。 随着碳中和政策深入实施,对应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市场需求将得到释放。公司在碳排放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早在2012年就开始涉足碳计量业务,以工业用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工信部沼气工程物联网专项为基础,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工程、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利用工程等诸多领域提供CH4和CO2等气体质和量的计量装置,为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公司气体分析仪器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2)超声波燃气表国家标准实施,募投项目即将释放产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超声波燃气表》(GB/T39841-2021),已于2021年10月开始实施,该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超声波燃气表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有利于推动国内超声波燃气表传感器及配套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公司具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形成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超声波燃气表模块自产以及超声波燃气表的小规模销售,尤其是核心部件(超声波燃气表模块)自主生产能力,呈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维持“增持”评级。受益于智能家居、汽车智能化市场需求旺盛,公司2021年业绩持续高增,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0亿元、10.64亿元、13.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19%、32.9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亿元、3.35亿元、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6%、36.23%、30.13%;EPS分别为3.52元、4.79元、6.23元;按照2022年04月20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8、23.3、17.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风险;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不利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MCU等电子元器件采购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炬光科技 2022-04-19 98.79 -- -- 106.83 8.14%
160.00 61.96%
详细
领先的激光元器件企业,向行业中游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①公司是领先的激光元器件企业。公司深耕激光产业上游卡脖子环节,主要从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品牌,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授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称号。 ②“产生+调控”光子技术领先,拓展“光子应用”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掌握共晶键合、热管理、线光斑整形、光束转换等九项核心技术,并且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产生+调控光子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向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布局,重点拓展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医美三大领域,目前已经与德国大陆集团、英国Cyden公司等签订框架协议,与上海微电子、北京华卓精科等产生合作,公司中游商业化布局进展迅速。 ③业绩加速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升。随着上游元器件业务的深耕以及中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公司业绩加速增长。根据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32.21%;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94.33%。随着公司生产规模增大、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6.51%、15.68%,同比均大幅提高。 元器件是激光产业基石,公司持续深耕构建高壁垒护城河。 ①光加工替代传统加工,激光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激光加工属于非接触式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激光具备加工质量好、效率高、降低材料损耗、加工范围广和易自动化集成等优点。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激光设备价格的下降,激光加工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LaserFocusWorld数据,2009-2020年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由53亿美元增长至174亿美元,CAGR约为11.4%。 ②公司深耕上游卡脖子环节,构建高壁垒护城河。激光产业上游技术难度高、验证周期长、规模效应明显,因此具备极高的市场壁垒。公司于2007年成立时便专注于“产生光子”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2017年公司并购德国LIMO后获得“调控光子”技术,由此打通技术链条,实现从点光源到线光源和面光源的跨越。目前,公司在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领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进军激光雷达蓝海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①自动驾驶推动激光雷达市场爆发。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持续下降,激光雷达有望成为多数L3以上车型的标配。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市场爆发,根据沙利文数据,2019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6.8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2019-2025年CAGR约64.5%。 ②公司激光雷达产品覆盖多种路线。公司激光产品主要包括发射端面光源、线光源和光源光学组件。其中,光学组件在不同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中都有应用,因此将充分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射模组上,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判断,发展线光斑和FLASH面光斑,具备优良的发展前景。 ③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包括美国纳斯达克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LiDAR、Luminar、福特旗下知名无人驾驶公司ArgoAI等,其中激光雷达线光源产品已与多家客户建立新产品开发项目,2016年起开始研发的高峰值功率固态激光雷达面光源已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批量供货合同,现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激光雷达有望成为公司第一个大规模变现的中游应用场景。 拓展泛半导体与医美领域,打造公司新增长点。 ①泛半导体领域:激光在泛半导体领域应用广泛,公司基于在元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布局光刻元器件、半导体晶圆退火、集成电路检测、显示面板激光剥离和退火。 目前已切入多家知名大客户,包括上海微电子、北京华卓晶科、台积电、韩国DIT、美国科磊等知名半导体企业。 ②医美领域:激光医疗是基于生物组织光热理论的新兴市场,半导体激光由于具有涵盖波长更广的特性,使其在脱毛、溶脂、荧光造影等多个领域得以逐步应用。公司布局激光脱毛、激光荧光造影、激光溶脂等领域。公司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Cyden公司签署了总价值约8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2022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在广东省韶关市投资5亿元,用于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 盈利预测:公司深耕激光产业上游,长期研发构建高技术壁垒,同时向中游三大应用领域拓展,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亿元、7.06亿元、12.4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21亿元、1.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8.1、77.6、47.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激光雷达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框架协议未顺利履行导致业绩增长不及预期、跨国经营及贸易政策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等。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18 38.64 -- -- 40.78 5.54%
46.30 19.8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7.76亿元,同比增长5.80%,实现归母净利润15.86亿元,同比下降6.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79亿元,同比下降11.82%;略低于市场预期。 2021年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盈利水平受大宗&海运涨价拖累。 (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17%,主要原因是:①公司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0.56亿元,同比增长6.47%;②全球新冠疫情延续、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际海运价格高企,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34.86%,同比下降3.04pct;主要是受大宗原材料、海运费用涨价影响,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毛利率下降2.06pct,维修改造及配件销售毛利率下降6.49pct,环保工程服务毛利率下降9.35pct。2021年销售净利率为18.36%,同比下降2.40pct,主要是规模优势下期间费用率下降,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93%、4.20%和0.24%,同比分别+0.45pct、+0.64pct和-1.53pct。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略有下降,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54.71天,同比增长19.48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8.08亿元,同比大增156.96%,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司生产经营稳健;但金额低于归母净利润,主要是公司新增订单增长,需要采购大量原材料,提前订货并预付货款,存货占款较多;产品生产交付及收款需要时间,应收款项较多。 (4)研发投入分析:公司立足高端装备制造,加强研发创新,始终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3.16亿元,同比增长4.09%,占营收比重为3.60%;公司推出我国首套3.5寸大管径连续油管作业橇组设备,应用于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能源站;推出我国首台污泥减量新型螺旋干燥设备、集成式双螺旋热相分离等设备等。 (5)订单分析:全球油气上游活动持续回暖,公司新签订单大幅提升创新高;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达147.91亿元,同比增长51.73%,创历史新高;2021年末存量订单88.60亿元(订单数额含税,不包括框架协议、中标但未签订合同等)。 全球油气行业形势持续好转,“十四五”我国将继续大力开发油气资源。 (1)2021年国际油价震荡盘升,全球压裂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尽管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但是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重新开放商业活动,放松旅行限制,全球经济实现了整体复苏;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2022年将增长4.1%。经济增长推高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需求,世界油气供需出现局部不平衡,国际油气价格大幅回升,2021年国际油价震荡攀升,WTI原油期货均价68.01美元/桶,全年涨幅超过55%,创下12年来最大年度涨幅,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价70.94美元/桶,全年涨幅超过53.6%,创下5年来最大年度涨幅。油气行业形势持续好转,全球油气上游活动回暖;根据Spears&Association的报告,2021年全球油田设备和服务市场支出为2016.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压裂设备市场规模为156.6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1%。 (2)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背景下,国内非常规油气开发快速发展。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我国石油企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原油产量持续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其中原油产量1.99亿吨,增幅达2.1%,天然气产量2052.6亿立方米,增幅为8.2%。非常规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将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2021年我国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开发油气资源,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快速发展,给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 积极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资本运作取得一定成果。 (1)公司做大做强油气装备板块的同时,开始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能源行业。公司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论证及技术储备,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实施多元化战略,2021年布局进入新能源领域,在甘肃天水实施10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与嘉庚创新实验室赵金保团队合作在福建厦门等地实施1.8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项目。通过实施上述负极材料项目,加快公司新产业一体化布局,加快形成“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公司凭借在高端工业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充分利用厦门、天水等地的资源优势,增强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把握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广阔机遇,推动公司整体发展。 (2)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控股子公司实现分拆上市。考虑到公司数字化转型,以及对新能源智能压裂设备及核心部件产业化的业务需要,2021年公司推出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的相关方案,目前已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分拆控股子公司德石股份,已于2022年1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维持“买入”评级。暂不考虑定增发行对公司股本摊薄影响,考虑大宗涨价、海运费用提升对公司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1.81亿元、128.14亿元、145.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41%、14.60%、13.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5亿元、25.33亿元、30.07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24.66亿元、28.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43%、21.49%、18.73%;EPS分别为2.18元、2.64元、3.14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2.57元、2.99元);按照2022年4月15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4、15.2、12.8倍。公司是领先的油气田设备和技术工程服务提供商,将充分受益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世界能源向清洁化转型进程,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天然气价格下跌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低碳能源体系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的风险、海外收入面临部分国家危机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境外法律和政策风险、新冠病毒疫情风险、公司产业部分转型失败的风险、俄乌冲突对公司俄罗斯业务开展造成不确定的风险、定增发行的不确定性影响。
中粮科工 机械行业 2022-04-18 18.11 -- -- 21.77 20.21%
21.77 20.21%
详细
聚焦粮油及冷链两大领域,业务规模稳步增长。(1)公司深耕粮油加工行业68年,2017年收购中粮集团下属子公司华商国际,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公司主营粮油价格设备制造业务、粮油加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专业工程服务业务,包括设计咨询、机电工程系统交付和工程承包等。2021年上半年,机电工程系统交付业务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为38.73%;设计咨询毛利率最高,达到45.16%。(2)公司业务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6.30%;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25.12%。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92%,同比增长5.88pct;净利率为6.75%,同比增长3.34pct。(3)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粮集团,其合计间接持有公司42.89%股份。 公司有五个员工持股平台,共激励骨干员工151人(占2020年员工总数8.24%),合计持股17.40%,有利于提高核心员工积极性和粘性,促进公司快速发展。产业政策+下游高景气促行业发展,公司引领行业发展。(1)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的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住建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下游客户需求高景气,促进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居民对于优质农产品需求持续提升,促进粮油加工企业加大生产线改造、车间技术升级等需求。另一方面,存量冷链设施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指标急需提升与改进,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场馆需求,冷链、特种冰雪需求大增。(3)粮油机械行业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近年来在农机补贴拉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机需求旺盛,农机工业总产值始终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由2010年的28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5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农机工业呈现平稳快速发展态势,结构优化,产品高端化、国际化趋势明显。(4)我国粮油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行业内高端粮油机械客户逐渐增多,该类客户重视品牌保障,对于产品品质、故障率、稳定性、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倾向于选择规模大的知名粮油机械供应商,这一行业趋势有助于技术先进的大规模粮油设备制造企业获取更多客户,提升市场份额。(5)公司品牌底蕴厚,细分行业应用更加广泛。 从项目经验及技术研发水平状况看,公司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样板模范工程项目;从制定的行业标准数量看,近年来公司牵头起草和制定了近百项重要行业标准,在行业内具有顶尖的技术话语权;从粮油机械制造产品的地位看,公司在粮油机械制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已制造出具备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70亿元、31.53亿元、43.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0%、45.35%、37.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2.97亿元、4.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12%、83.83%、49.57%;EPS分别为0.32元、0.58元、0.87元;按照2022年4月14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2、32.2、21.5倍。受益“粮食安全”政策及冰雪运动新时代,公司作为国内粮油设备工程及冷链物流领先公司,未来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与投资结构调整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致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科技创新失败的风险;技术研发未取得预期成果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2-04-18 17.34 -- -- 18.19 4.90%
21.56 24.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30.8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77.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57.68%;大超市场预期。 2022Q1业绩大超预期,盈利水平再创新高。 (1)成长性: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06亿元,同比增长30.87%;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77.47%,净利润水平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在春节放假因素影响下,公司利润端仍能创历史单季新高,充分证明了机床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作为国内通用机床龙头的高成长性和高盈利能力。此外,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2020年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预收款计入合同负债科目项下)余额为10.11亿元,同比增长32.33%,表明公司订单增长情况良好,在手订单充足,为全年业绩高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盈利能力:2022年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66%,整体净利率为15.63%,同比增加4.11pct,创历史单季最高水平。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例如:在没有新增产能的情况下,2020年以来,公司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进而带来平均成本持续下降);②费用率不断下降,2022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93%/0.98%/-0.38%,同比分别-0.36pct/-0.49pct/+0.55pct,可见公司成本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拟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产能,有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公司发布公告,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8.25亿元)用于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国内机床工具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复苏以来,下游需求旺盛,产能瓶颈已成为业内多数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海天精工主要采取现有产能挖潜和部分非核心部件外协的方式提升产能,以应对行业的旺盛需求,但该种方式带来的产能提升幅度持续降低。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下,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即能有效缓解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对未来行业需求和自身的高速发展的信心。 提前布局新能源车等领域,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车领域对机床的需求来自两方面:①结构变化催生机床需求。新能源车较传统燃油车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动力总成为代表的零部件均需定制化开发机床进行加工,进而催生机床新需求。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新能源车领域新增机床需求为265亿元。②一体压铸工艺对机床的配套需求。一体化压铸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颠覆,一体化压铸成型后,需配套相应机床进行压铸件的机加工,若考虑该工艺用于整车加工,根据我们测算,中国年产800万辆新能源车对应机床总需求在440亿元左右。海天精工在新能源车领域具备显著优势:①已提前储备新能源车领域专机,具备先发优势;②新能源车零部件加工和配套大型压铸机的切削加工中,大型龙门机床均是主力机型,正是公司强项所在,有望充分受益。目前,公司正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和拓展,有望为公司成长提供动能。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70、5.89、7.19亿,对应的PE分别为21、17、14倍。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减弱风险、新能源车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国盛智科 2022-04-14 31.15 -- -- 32.32 1.99%
36.99 18.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54.54%,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长66.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69.35%。略超市场预期。 市场需求旺盛+产能提升,2021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1)成长性: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5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74%。主要原因:①行业层面:202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恢复性增长态势,下游需求旺盛,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的设备投资需求大幅提升;②公司层面:进一步聚焦以数控机床及其自动化线为核心主业的战略方向,战略性缩减钣焊件对外销售,进一步提升内部配套能力和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制造效率。同时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持续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带动产能提升。2021年,公司核心业务数控机床收入同比增长74.58%,超过整体规模增速。 (2)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72%,同比下滑2.45pct,主要原因:①2021年运输费和装卸费从销售费用改列为主营成本(20年列为销售费用),导致数控机床毛利率和20年相比有所下降;②2021年钢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装备部件毛利率下降。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7.73%,同比增加1.16pct,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表明公司成本管控能力在持续提高。 (3)现金流:历史上,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一直为正值,2021年为0.94亿元。我们认为,这是经营稳健的表现,多年来公司坚持款到发货的收款模式,这种做法表明了公司对生产的产品的信心。同时公司在供应链端,付款周期规范且正常,与供应商合作多年从不欠款,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欠款纠纷,带来的结果是公司在采购端议价能力强,供货周期快,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核心功能部件自制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0.58亿元,同比增长60.9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9%。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功能部件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高,功能部件的种类继续增加。实现五面加工的全自动直角头自制率进一步提升,自制能力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数控镗铣床的主轴自制率提升至80%;龙门、卧加用电主轴持续测试中;龙门主轴全齿轮传动部分包括齿轮箱、传动机构完成设计和试制;大功率镗铣主轴和大承载高精度旋转工作台完成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试制。 产能释放进一步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现阶段,公司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于产能的不足。经过一年多新产能的建设,2021年9月,公司募投项目龙门产品已经到新厂区开始生产,四季度已逐步增量,今年开始逐步放量。根据公司规划,2021年释放50%的产能,明年完全达产。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的生产布局,老厂区部分车间去年9月已开始重新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车间主要生产卧加、卧镗等),立加和核心功能部件车间也会逐步调整规划。我们认为,新产能的逐渐释放叠加老产能的改造优化,公司产品布局更加合理,未来成长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79亿元、3.54亿元、4.47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6、11、10倍。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减弱风险、主要原材料及外购零部件价格波动风险。
豪迈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4-11 18.21 -- -- 19.83 8.90%
22.99 26.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0.08亿元,同比增长13.4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2亿元,同比增长2.57%;略低于市场预期。2021年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盈利水平受大宗&海运涨价拖累。(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4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6%,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①轮胎模具业务加速增长12.14%,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快速增长16.94%;②全球新冠疫情延续、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航运成本、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28.53%,同比下降2.06pct;主要是因为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受大宗原材料、海运费用涨价影响,毛利率下降6.53pct。2021年销售净利率为17.53%,同比下降1.49pct,主要是规模优势下期间费用率下降,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1%、2.52%和0.85%,同比分别+0.18pct、-0.05pct和-0.21pct。(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9.11天,同比下降3.23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18亿元,实现有负转正,可见公司生产经营稳健。(4)研发投入分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分注重研发创新,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59亿元,同比增长29.63%,占营收比重为4.32%,同比增长0.54pct。(5)坚持积极的现金分红政策,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公司保持较大回报力度,利润分配预案为现金分红3.00亿元,实现了公司可持续发展与股东合理回报的和谐统一。2021年全球轮胎市场持续回暖,公司轮胎模具业务受益。(1)全球轮胎市场持续回暖,国内轮胎行业产销量不断增加,海外订单需求快速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8.99亿条,同比增长10.8%。随着欧美等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放开,2021年轮胎海外订单需求有所回升;海关总署发布的2021年中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全年共计出口新的充气橡胶轮胎59155万条,同比增长24.1%(此数据包含自行车胎、电动车胎、特种轮胎等所有轮胎产品)。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模具的趋势将持续发展,国际轮胎模具市场的开拓仍有可为,市场依然存在一定潜力。(2)公司轮胎模具业务不畏挑战,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公司进一步加强与优质客户的深入合作,轮胎模具海外订单需求明显回升;2021年公司轮胎模具业务实现收入33.57亿元,同比增长12.14%。在原材料高涨、海运成本上升等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公司及时增加储备批量低价位原材料,持续自主研发专用设备积极推动自动化,不断创新技术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毛利率稳中有升;2021年公司轮胎模具业务毛利率为36.08%,同比上升1.57pct。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风电、燃气轮机等大型零部件机械快速增长。(1)我国十四五期间风电仍有大幅增长空间。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风电项目投产约2.9亿千瓦,2025年规划风电总装机达5.36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装机约5亿千瓦),年均增加超过5000万千瓦;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风电发展前景广阔。(2)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一方面,双碳背景下,燃气轮机作为重要调峰能源,可以对风电和光电起到一定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燃气轮机能够取代运行在煤炭或石油上的热力设施的旧技术,并且由于天然气的碳密度低于其他传统燃料类型,因此政府和商界领袖希望减少碳足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燃气轮机市场的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信息,2021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的规模预计为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5%;预计到2026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83亿美元。(3)公司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承压。公司以风电、燃气轮机等能源类产品零部件的铸造及精加工为主,2021年公司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实现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16.94%。受风电零部件业务订单及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2021年毛利率为,同比下降6.53pct。维持“增持”评级。 考虑到大宗涨价、海运费用提升对公司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5.42亿元、69.61亿元、72.75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70.83亿元、76.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8%、6.4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4亿元、13.24亿元、14.14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13.66亿元、14.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2%、9.95%、6.81%;EPS分别为1.23元、1.57元、1.72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1.71元、1.85元;按照2022年4月7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4、11.3、10.6倍。公司作为轮胎模具行业龙头,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风电、燃气轮机等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有望快速增长,增厚公司业绩,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经济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
交控科技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4-11 25.36 -- -- 27.41 8.08%
27.41 8.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同比增长27.44%,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22.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46亿元,同比增长29.31%;略低于预期。 221021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毛利率显著提升。 (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7.4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9%。 主要原因是:①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在执行项目持续增加;②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技术水平提升,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逐步提高;③为扩大市场规模、保持领先优势,公司费用水平逐步提升。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35.58%,同比增长3.24pct,主要是因为业务规模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自主化率高的FAO系统快速增长;销售净利率为11.50%,同比下降0.34pct;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投入,实施股权激励增加管理费用,公司新增租赁房产相应租赁费有所增加,以及新会计准则下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增加了利息费用;2021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10.45%和0.05%,分别同比增长0.16pct、0.90pct和0.23pct。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35.24天,同比下降23.36天。由于2021年十四五开年,是城轨公司投入期,项目回款减少,经营性现金流下降,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0亿元,同比下降45.31%。 国家高度重视城轨,建设,“十四五”新建城轨进入高位平稳发展新阶段。 (1)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之间的多网融合发展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2)新建线路方面,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即将进入高位平稳发展新阶段,根据已批规划测算,五年内将新建线路3,000公里左右,行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改造线路方面,预计到2030年,我国有将近8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信号系统改造周期,线路总长度约2,500公里。 (3)国家几大城市圈规划将极大推动市域铁路的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市域(郊)铁路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交通体系。”按照目前国家已经批复的近期建设规划,预计到2030年将建设2,000公里以上的市域铁路,全国城际、市域铁路的投资规模将超万亿元。 公司是城轨信号系统的领跑者和推动者,实现国际市场突破。 (1)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自主化FAO信号系统的总承包方;截止2021年底,公司全功能开通运营的FAO线路已达160公里,位居行业领先水平,线路运营安全、高效、稳定,体现了公司在FAO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2)2021年11月,搭载着公司互联互通CBTC系统(I-CBTC)的越南河内“吉灵-河东”轻轨正式交付并投入运营。该项目的成功开通将助力公司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将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进行推广,稳步开拓国际市场。 (3)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持续深耕轨道交通行业。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72亿元,同比增长56.84%,占营收比重10.52%,同比增加1.97pct。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内控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1年公司共申请专利381件,授权133件,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632件,其中海外27件;公司参与相关标准编制9个,其中主导编写标准4个,参与标准编写5个,发布行业白皮书3本。 (4)公司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市场开拓。2021年公司共中标2条新建线路、2条改造线路及2条延长线路;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18.03亿元,全年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18.71亿元;新增维保业务相关合同金额1.54亿元;TIDS项目新签订合同金额1.61亿元。 持维持“增持。”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0.94亿元、37.66亿元、44.82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33.01亿元、38.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3%、21.72%、18.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4.52亿元、5.41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3.88亿元、4.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2%、25.09%、19.73%;EPS分别为1.93元、2.42元、2.89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2.42元、2.85元);按照2022年4月7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6、10.9、9.1倍。受益于国内城轨建设快速发展,公司作为国内城轨信号系统领跑者,未来有望充分受益,预计业绩进入快速放量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失败或技术未能产业化的风险;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08 61.47 -- -- 64.45 4.85%
73.54 19.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两个公告:①2021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10.93亿元,同比增长67.21%,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40.99%;②2022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收入3.50亿元-3.80亿元,同比增长64.80%-78.93%,归母净利润0.72-0.82亿元,同比增长47.37%-67.83%,超市场预期。 民品快速放量,2022Q1业绩超预期。取业绩预告中值,公司2022Q1实现营收3.65亿元,同比增长72.17,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57.14%,超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公司芯片领域产品和图形显控领域产品销售增幅较为明显。其中,我们判断,芯片领域产品主要是指JM7200芯片,该款芯片在通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桌面办公计算机(以信创市场为主)。进度方面,JM7200芯片于2018年9月完成测试,2019年底获得批量订单,2020年小幅放量,2021开始大幅放量(2021H1芯片领域产品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1354.57%)。 目前,公司第三代JM9200芯片已完成测试,并取得批量订单(从进度上看,9系列芯片从流片成功到批量订单落地,时间跨度约为半年,显著快于7系列芯片的推广周期)。可以看出,公司产品梯队在不断丰富,且推广进度不断加快,民用市场的拓展值得期待。 9系列芯片批量化订单落地,持续看好后续放量。近期,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长沙景美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拟与某公司签订10万套芯片订单(根据披露的芯片性能参数,我们判断主要是9系列芯片),这是9系列芯片自完成测试以来,首批批量化的订单,证明9系列芯片已得到下游客户认可,后续放量或将加速。另外,景嘉微与公安PC和服务器设备领域(即电子政务领域)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明其在信创的电子政务市场取得重大进展,该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军品+民品共振,国产GPU龙头高成长可期。①军品:公司在军用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图显模块和小型专用化雷达。其中,图显模块主要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JM5400芯片,实现了在军用领域的国产替代。近年来,公司针对不同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拓展,积极向其他领域延伸,针对更为广阔的车载、船舶显控等应用领域,持续研发并提供相适应的图形显控模块及其配套产品。行业层面,“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的列装将进入放量阶段,采购有望提升,公司将充分受益;②民品:公司已经形成完善的芯片研发体系,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三代GPU芯片研发周期:8/4/3年),追赶国外龙头的步伐持续加快(三代GPU芯片与国外同类产品代际差:12/7/5年),且应用市场不断打开(第一代面向军用图形显控领域,第二代拓宽至民用计算机市场,第三代进一步延伸至人工智能、虚拟化、云计算等)。 公司已形成军品+民品共振的业务格局,两大领域的高景气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成长动能。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2.93亿元、4.52亿元和6.57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93、60、41倍。 风险提示:民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9系列芯片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鼎阳科技 2022-04-01 56.40 -- -- 55.99 -0.73%
69.30 22.87%
详细
鼎阳科技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国内领军企业。公司为专注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极少数能够同时研发、生产、销售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主力产品的厂家之一,也是这四大主力产品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稳步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72.38亿美元。示波器是应用最广泛的测量仪器产品,而其中数字示波器在市场规模、应用范围上均占主导地位;射频微波测试仪器的应用场景与通信行业紧密联系;波形发生器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测控、电子以及现代化仪器仪表等领域。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113.01亿、181.39亿、25.32亿元,2015-2025年全球市场CAGR分别为4.76%、4.36%、3.54%。 n 中国市场增长快于海外。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三分之一,且有望继续维持稳步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26.2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4.81亿美元,CAGR为9.44%;示波器、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和波形发生器同期的CAGR分别为7.76%、6.07%、4.14%,均快于海外市场。 政策鼓励、产品升级和强化销售渠道驱动公司业绩增长:1)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政策鼓励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尤其高端产品)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2)公司基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组合、推出中高端产品。2017-2021年,中、高端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由46%、2%提升至57%、11%,技术含量较高、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逐步推出、放量。3)公司已建立了稳定的全球营销体系,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终端客户;近年来直销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有助于提升业务毛利率。4)募投项目扩充产能,提升研发能力,有望提升竞争实力。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6/5.44/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1.81/2.44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44.47%,以当前总股本1.07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1.21/1.70/2.29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2-2024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45/32/24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行业持续景气带动业绩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高端产品及相应技术开发或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国外市场波动和国内市场开拓不力的风险;高端产品所需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美亚光电 机械行业 2022-03-31 19.69 -- -- 20.42 3.71%
21.81 10.7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13亿元,同比增长21.18%,实现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6.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28.19%;略低于市场预期。 2021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盈利水平受大宗&海运涨价、汇兑损失拖累。 (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4%。主要原因是:①从战略高度重视医疗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医疗产业投入,2021年医疗板块增速高达44.57%;②粮食安全背景下,国内色选机实现加速增长,增速为15.79%,增速同比提升14.67pct。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51.15%,同比下降0.66pct;主要是因为色选机板块受大宗原材料、海运费用涨价影响,毛利率下降2.75pct,其中海外业务毛利率下降4.79pct。2021年扣非销售净利率为26.62%,同比增长0.62%,主要是规模优势下费用率下降,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03%、4.18%和0.66%,同比分别+0.18pct、+0.29pct和-0.93pct;财务费用中,公司国外销售按照美元结算,2021年美元继续贬值,造成公司汇兑损失1477.33万元,同比下降45.44%。2021年销售净利率为28.19%,同比下降1.10pct;主要是因为公司现金投资“智能工厂”和“钣金涂装工厂”,造成账上理财资产减少,导致投资收益下降23.09%。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3.23天,同比下降12.88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39.30%,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司生产经营稳健。 (4)持续扩大研发,坚持高质量产品创新。公司目前支持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越来越系统化,实现关键突破的能力在不断增强;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8.34%,占营收比重6.81%;研发人员537人,同比增长0.94%,占公司员工总数比重40.87%,同比增长1.98pct。公司的创新发展获得了国家、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一致认可,2021年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中国机械500强等诸多荣誉,公司技术创新的顶层牵引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授权、有效发明专利87件、实用新型256件、外观设计60件,技术研发优势明显。 (5)坚持积极的现金分红政策,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公司进一步加大回报力度,利润分配预案为现金分红5.408亿元,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30亿元,实现了公司可持续发展与股东合理回报的和谐统一。 公司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医疗产业发展,口腔CBCT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1)公司基于光电识别核心技术,不断拓展高端医疗影像产品线。2021年,公司口腔CBCT推出全新视野(16*10cm)机型,并推出全新局部CT、三维全景、三维定向、三维正畸“根骨剥离”等功能,为客户构建从数据到决策的最佳路径。 (2)公司充分发挥产品综合竞争力、营销服务体系及品牌优势,实现口腔CBCT销售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累计开展3场大型线上团购活动,累计实现2177台销售业绩,创历年新高;且口腔CBCT历年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开启了口腔CBCT国产化新时代。2021年公司高端医疗影像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44.57%,占营收比重为36.23%,同比增长5.86pct;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毛利率为59.00%,同比增长0.79pct。我们预计医疗板块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3)公司已建立专门的公立医院销售团队,公立医院市场拓展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公司公立医院客户包括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唐山协和医院等众多公立医院,提升了公司产品在公立医院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4)公司积极拓展全球市场。2021年,公司口腔CBCT首次出口澳洲、非洲,并获得日本市场准入许可。 国内色选机表现亮眼,海外色选机需求受海运涨价拖累。 (1)公司持续创新产品,建立了广覆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2021年,公司发布了依托智能工厂生产的全新一代美亚色选机、多光谱材质分选机、第二代茶叶分拣机器人等多款创新设备;发布了多级红外分选方案、大米柔性加工解决方案、全形态PET分选解决方案、深度学习杂质分选方案等创新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客户价值。 (2)粮食安全背景下,粮食加工需求呈现刚性,色选机需求稳定。2021年,公司色选机实现销售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长10.32%,毛利率为45.95%,同比下降2.75pct;主要是海运费用大幅增长导致海外业务收入、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为3.19亿元,同比下降0.51%,毛利率为53.24%,同比下降4.79pct。我们预计色选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大宗涨价、美元贬值对公司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69亿元、25.94亿元、30.64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22.81亿元、27.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65%、19.61%、18.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1亿元、7.94亿元、9.44亿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7.64亿元、9.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41%、23.81%、19.01%;EPS分别为0.94元、1.17元、1.39元(调整前2022-2023年预测值分别为1.13元、1.39元);按照2022年3月30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5、23.8、20.0倍。口腔赛道具备成长属性,公司作为口腔数字化设备龙头,具有确定性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防控不及预期;食品检测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内口腔CBCT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国内口腔CBCT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椅旁修复系统发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对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其他经营收益对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