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良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509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0-05-08 48.07 -- -- 77.49 8.11%
62.70 30.43%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 2019年年报以及 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4.14亿元,同比增长 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 12.96亿元,同比增长54.92%。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9亿元,同比下滑 12.74%,实现归母净利润 3.47亿元,同比增长 6.42%。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下游行业需求旺盛,油缸类产品营收显著增加受益于下游工程机械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销售出现大幅增长。2019年,基建投资、设备更新换代及出口需求等增长拉动了下游挖掘机等重型装备销售的增长,纳入统计的 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 23.59万台,实现增长 15.90%。公司紧握下游挖掘机销量高速增长的机会,共销售挖掘机专用油缸 48.49万只,同比增长 16.29%,实现销售收入 21.88亿元,同比增长 20.79%;另外,公司销售重型装备用非标准油缸 16.58万只,同比增长 18.14%,实现销售收入 13.53亿元,同比增长 18.28%。 2020一季度受工程机械销量下滑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 12.7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42%。报告期内收入下滑但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子公司液压科技挖掘机用泵阀销量增长及综合毛利率的增加,另外,今年第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回升,促使公司汇兑收益大幅增加。 (二)液压科技助力增长,泵阀销量大幅提升2019年,子公司液压科技实现营收 13.67亿元,同比增长 86.49%。 其中液压泵阀实现收入 11.61亿元,同比增长 142.62%。报告期内液压科技成功自主研发并量产了多种系列挖掘机用主控泵阀及马达,其中,中大挖泵阀产品在国内主流品牌主机厂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全面大批量地配套在数十个机型中;6-50T 级回转马达也以其优异的性能成功通过了装机验证,在主机厂陆续开始批量配套使用。除了在挖掘机行业的渗透外,液压科技同时加大了非挖掘机领域的开发力度,开始投入研发工业泵、比例电磁阀等工业领域的液压产品。我们预计,液压科技的泵阀类产品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 (三)重视研发投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2.42亿元,同比增长 40.97%。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产品技术进步,研发投入持续多年保持高位,凭借着过硬的研发和制造团队,公司形成了具有多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密液压铸造技术、摩擦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高压密封技术、测试技术和先进机加工工艺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日常经营管理,管理费用率为 3.57%,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 2.06% ,同比下降 0.6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 24.32%,同比增加 4.38个百分点,公司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另外受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影响,营业成本增长幅度小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产品综合毛利率达 37.77%,同比上升 2.19个百分点。 (四)提升高端液压系统市场份额,加快国际化进程凭借着过硬的研发和制造团队,公司的挖掘机专用油缸产品市场占有率 50%以上,小型挖掘机泵阀市场占有率已超 30%。公司挖掘机液压产品的主要客户包括卡特彼勒、三一、徐工等著名挖掘机品牌;盾构机液压产品主要客户包括中铁工程、小松、日立造船等著名盾构机品牌,众多的优质客户群体为公司建立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对后来潜在竞争者构成较强进入壁垒,充分的保障了公司未来在液压行业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的连续性。 公司 2019年国内销售实现营收 44.20亿元,同比增长 37.04%,国外销售实现营收 9.72亿元,同比增长 2.68%。未来公司计划依托公司高精密液压铸件、液压元件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基地,不断提升挖掘机用主控泵阀、高端液压系统性能,进一步加大产品在外资品牌挖掘机高压油缸的市场份额,加快国际化进程。 3.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逆周期调控将带来下游工程机械销量大量释放,挖掘机专用油缸将为公司提供稳定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子公司液压科技的液压泵阀产品在主机厂陆续批量配套使用,泵阀或将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我们预计 2020-2021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 16.50/18.90亿元,对应 EPS 为 1.87/2.14元,PE 为 37.43/32.71,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外资品牌市占率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内蒙一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5-04 9.47 -- -- 10.65 12.22%
13.23 39.70%
详细
1.事件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19年实现营收 126.81亿元,同比增长3.38%,归母净利 5.72亿元,同比增长 7.17%,扣非归母净利 5.26亿元,同比增长 4.92%,EPS 为 0.34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8.68亿元,同比增长 11.62%,归母净利 1.47亿元,同比增长 7.26%,扣非归母净利 1.35亿元,同比增长 10.53%。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各项业务齐头并进,推动业绩平稳增长公司 2019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3.38%、7.17%,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公司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军品生产任务,海军装备首次大批量交付、火箭军装备再获批量订单;民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重点突破,国铁车市场份额达到 7.4%,外贸产品、外贸工程和服务同比实现增长。毛利率方面,受产品结构的影响,同比下降 0.99pct,但公司狠抓经营,推动全要素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得到一定程度地压减(同比-0.71pct),净利润率提升至 4.54%(同比+0.17pct)。 另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37.79亿(同比+135.71%),居历史最高位,反映公司产业链龙头地位稳固,回款情况良好。 预收款项 90.39亿(同比+52.05%),同样位居历史最高位,主要原因是公司接单情况良好,收到合同款和进度款大幅增长。 同时,根据 2020年一季报的情况,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11.62%、7.26%,表明公司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经营情况良好,全年业绩快速增长可期。 (二)地面兵装龙头,军品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是国家唯一的主战坦克研制生产基地和坦克车辆动员中心,是我国重要的中重型轮式装甲车辆科研生产基地,主要研制生产履带、轮式、火炮等系列产品,其中履带装备已涵盖30吨级、40吨级、50吨级,实现轻、中、重全系列发展;轮式装备包括 8×8轮式装甲车系列、6×6轮式装甲车系列、4×4轮式装甲车系列等多个基型和变型装备,是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主干装备。公司逐渐形成了轮履结合、车炮结合、轻重结合、内外贸结合的研制生产格局。 对国内市场而言,根据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军费中武器装备费用从 2010年的 17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 42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3.4%,占总支出比例由33%上升至 41%。武器装备费用占比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国家加大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的投入,采购新式武器装备以及升级器装备支出费用将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在海外出口方面,公司的坦克外贸业务主要面向巴基斯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根据网易新闻报道,装备国产主战坦克 VT-4的泰国陆军第 6坦克营对外界进行了机动展示,参考消息称,泰国仍有向中国购买新坦克的计划,中泰防务合作有望呈上升趋势。另外,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加剧了巴基斯坦对坦克装备换装升级的需求,为公司海外市场带来增长空间。 (三)民品业务蓄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民品铁路车辆业务借助军工技术优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跻身铁路总公司主导设计厂之一,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整车的设计、计算工作,可生产敞、罐、平、棚、漏斗、专用车六大系列 40多个品种的整车产品,载重覆盖 60t、70t、80t 直至 100t 的全系列车型。负责该业务的子公司北方创业陆续签订整车大单,自 2018年 10月份以来已签订合同共计 15.61亿,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 13.12亿(同比+18.20%),净利润 3855.21万元(同比+28.50%),公司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整车出口等业务向印度尼西亚、立陶宛、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持续发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到 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实现 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 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 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 15万公里,到 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 17.5万公里左右,货运能力基本满足跨区域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需要,重载、快捷及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水平显著提高,铁水、铁公、铁空等多式联运比重大幅提升,势必将拉动重车、铁路车辆市场的需求增长。 3.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6.83亿、7.96亿和 9.07亿,EPS 为 0.40元、0.47元和 0.5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3x、20x 和 17x。 参照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估值优势明显。作为地面兵装龙头,公司核心技术实力突出,随着陆军主战装备加速列装,公司军品订单有望进一步释放,业绩持续增长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交付节奏不确定的风险,外贸业务不确定性较高的风险。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4-30 9.46 -- -- 10.98 16.07%
18.18 92.18%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下降2.71%;归母净利润6576万元,同比下降35.04%。 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下降28.86%;归母净利润1400万元,同比下降26.08%。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订单选择有所取舍,营收呈现小幅下滑2019年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4.21亿元,同比下降2.71%。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同比下降10%左右,主要因为汽车行业系统集成业务普遍出现回款难,为预防坏账风险,考虑资金安全,公司放弃了部分回款条件不好的系统集成订单。机器人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行业整体大幅下滑,但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受益于技术提升和定制化开发,仍保持稳定增长;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同比基本持平,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智能控制单元的整体收入增长91%。2019年公司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68亿元,比去年同期1.61亿元略有增长,经营业绩仍旧逐步提升。 2020Q1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复工复产有所延后,加之疫情导致物流不畅影响产品交付,公司该季度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下降28.86%。 但就订单情况来看,Q1公司订单数量持续增长,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导致的物流中断等问题得以解决,此前已发出商品将在未来确认收入,改善公司未来营收及利润。 (二)整体毛利率微增,销售和管理费用有所降低201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6.01%,较上年同期增长0.02pcts,在工业机器人及整体市场较差的期间,毛利率水平微增说明公司产品具有竞争力。其中,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毛利率为40.80%,同比降低0.85pcts;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为31.07%,同比增长0.68pcts。 公司对营业成本控制有所成效,2019年营业成本同比减少2.74%,助力毛利率小幅提升。分季度看,由于行业竞争压力有所增大,2019企业单季度毛利率逐渐下降,从Q1的39.04%降至Q4的36.01%;2020Q1公司毛利率继续下降至35.99%,但仍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毛利率中位值30.56%。 2019年公司费用管理初见成效,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降低9.64%和1.30%,但财务费用明显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56.32%,主要由公司收购Cloos、投资及股份回购等非经营性资金投入达6.8亿元导致利息费用大幅上升以及理财收益的降低导致。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毛利率有望保持当前水平,费用管控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具有较大的业绩弹性。 (三)机器人本体业务稳定增长,研发收购聚焦国际化发展2019年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收入7.0亿元,同比下降4.69%,占公司全部收入的49.27%。 其中,机器人本体业务稳定增长,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机器人新一代自主控制器及集成式控制系统全面应用,机器人技术和性能提升,细分行业增长及定制性开发。报告期内,机器人本体业务稳定增长,产品在焊接、码垛、上下料、折弯、光伏排版、打磨等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优势。 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29亿元,同比增长14.03%,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3.66%,推出了新一代自主机器人控制器、高性能ProNetSumma伺服驱动器、高功率密度的EM3A电机、基于OPCUA的跨平台工业4.0数据及信息系统、通过TüV莱茵论证的SIL3/PLe等级的STO功能和机器人离线编程及编程培训软件等新产品。 同时公司坚持谋求国际化发展,收购德国焊接龙头Cloos公司进一步助推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开发国际市场。根据公告,鼎派机电股权过户的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公司现已持有鼎派机电100%股权,即已完成对Cloos的收购。此次收购是埃斯顿继英国TRIO、德国M.A.i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并购,将助力公司占领焊接机器人产业细分高点,为公司巩固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场地位奠定坚实基础。收购Cloos公司有利于公司增加客户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是公司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根据公司《业绩承诺补偿协议》,鼎派机电2020-2022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80、948、1147万欧元。 3.投资建议作为具有“核心部件+本体+机器人集成应用”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参与者,公司有望受益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今年受突发受疫情影响,企业自动化改造积极性不断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装备有望为全年业绩提供支撑。若不考虑并表,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0.95/1.33亿元,对应EPS为0.11/0.16元,PE为86/59,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回款坏账的风险、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4-27 19.14 -- -- 21.03 7.85%
22.57 17.92%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56.66亿元,同比增长35.55%;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3.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2.65亿元,同比增长26.01%。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公司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营收净利润均高增长。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设备更新需求增长、人工替代效应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挖掘机械销售收入276.24亿元,同比增长43.52%,国内市场蝉联销量冠军,全年销量突破6万台,市场份额加速提升;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232.00亿元,同比增长36.76%,稳居全球第一品牌,市场地位持续巩固。同期公司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等产品竞争力及市场份额也持续提升。受益于工程机械销量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双双实现高速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资产质量保持良好。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营效率、人均产值及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工程机械产品总体毛利率33.26%,较上年同期增加2.1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5.19%,较上年同期11.29%上升3.9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07亿元,同比增长83.23%,盈利质量高。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各项经营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总体经营水平良好。费用实现有效控制,期间费用费率为14.72%,,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较2018年分别下降0.71、0.95、0.3个百分点,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61亿元。逾期货款持续大幅下降、价值销售逾期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公司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49.72%,公司财务结构稳健。 推进数字化、国际化战略,政策托底未来销量。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战略,人均产值处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公司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41.67亿元,同比增长3.96%,公司海外销售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出口市场地位有明显提升,各主要海外销售区域均实现销售增长,其中印尼区域、三一美国、三一欧洲、俄罗斯区域、拉美区域销售额均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专项债的第二批额度下发确保投资保持平稳,下游的复工率回升及新基建政策发力,我们认为以传统基建为基,叠加新基建助力,此前延后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我们预计今年工程机械销售能维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公司全年业绩有望维持较高增长。 3.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高市场占有率、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前瞻性布局数字化和国际化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产能释放,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32.5/146.6/159.8亿元,对应2020-2022年PE为12.09/10.98/10.05倍,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工程机械行业波动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大立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7 20.13 -- -- 22.76 12.67%
32.56 61.75%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19年实现收入 5.30亿,同比增长 25.25%,实现归母净利为 1.36亿,同比增长 147.41%,扣非归母净利 1.17亿,同比增长204.9%,稀释 EPS 为 0.30元,每 10股派发 0.8元。2020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1亿至 1.35亿,同比大幅增长 753.38% - 1052.06%。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收入和利润符合预期,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 2019年收入和利润分别实现 25%和 147%的增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增收更增利的原因是 2019年,国内军品采购工作恢复情况好于预期,新完成科研定型军品型号实现批量交付,前期已定型军品型号,批产任务恢复,也实现批量交付。目前,公司军用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已涵盖夜视侦察、火控瞄准及光电对抗等多领域,并成功拓展了光电惯导领域。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表现为 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 62.13%大幅高出 2018年约 12个百分点,主要是高毛利军品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此外,公司当期期间费用率 38.20%,同比下降约 2个百分点,但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约 2个百分点,说明公司正持续加大军民品的研发投入,以此巩固其国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领域领导者的地位。 (二)海外疫情蔓延,红外测温装备持续受益全球范围的疫情防控持续升级,海外市场对中高端红外测温装备的需求激增,叠加国内复工复产复学在即,需求量有望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持续增长。未来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人群密集场所的备货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红外测温装备的可持续增长。 公司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自 1月 20日以来持续满负荷生产,截至 1季度末,总计已有超万台套红外热像体温仪部署到全国各地。2月中旬以来,防疫类产品海外订单也持续快速增长,产品现已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正开足产能,在优先保障国内防疫需求的同时积极支持各国抗疫。目前全球只有十几家企业拥有完整的红外产业链,大立科技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有望受益于国内外测温市场的双增长。 根据公告,公司预计 2020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 1亿至 1.35亿,同比大幅增长 753.38% - 1052.06%。一季度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红外测温装备市场的爆发。展望未来两年,考虑到国内外疫情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影响,我们预计 2020年和 2021年红外测温业务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分别为6.3亿和 2.8亿,助力公司民品业务再上台阶。 (三)深耕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迎快速增长期根据国家电网对变电智能运检技术的展望与推进,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巡检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和预测,目前国内 110KV 及以上的变电站数量超过 2万个,预计 2020年将超过 3万个。另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规划,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将达 100%。若按照每年 10%的智能化改造进度预测,未来五年,国内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年需求量在 2000至 3000台,价值约 16亿至 24亿,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变电站数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站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简单依赖于人工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巡检,因此机器人产品应用于配电站巡检工作也显得尤为迫切。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至 2020年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 90%。若 20%的自动化配电站采用智能巡检设备,则未来五年,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年需求量逾 1万台。 公司近年深耕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未来有望持续受益。此外,公司掌握核心红外成像技术,相较于其他集成商,公司巡检机器人产品 2019年毛利率高达 73.91%,盈利能力更强。 (四)公司坚定进行股份回购,彰显发展信心公司 2019年 12月 28日公告拟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 5,000万元,不超过 10,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14.80元/股,用于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2020年 2月 22日,公司更新公告,主动将回购价大幅提升 76%,至 26元/股,彰显对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截至2020年 3月 31日,公司累计回购 255.8万股,回购金额 5010.3万元,均价 19.59元/股。 (五)“小而美”兼“低风险”,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公司业务纯粹,上市以来专注于红外产品及其应用业务,技术壁垒较高。目前来看,军用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渗透率逐步提升,而电力、测温等民用市场迎来蓬勃发展期,市场空间更大,公司深耕红外领域多年,厚积薄发,可持续增长可期。 公司历史上没有并购行为,不存在高额商誉。实控人虽然质押比例略高,约为 44%,但其质押日股价均大幅低于当前股价,质押爆仓风险较低。“小而美”和“低风险”兼具,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3.投资建议此次疫情,给红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极大的提高了全社会对红外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公司依托红外热成像芯片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红外热成像领域全产业链覆盖。在军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民用领域行业应用,激发潜在市场需求,多方位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维持对公司 2020年至 2021年业绩预测,归母净利分别为 3.0亿和 2.89亿元,EPS分别为 0.65元和 0.6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1x 和 32x。参照可比公司 2020年平均估值 86x,公司估值优势非常明显,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 订单不及预期 和民品市场拓展不利
钢研高纳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4-17 14.48 -- -- 18.35 25.86%
21.31 47.17%
详细
1.事件 .事件公司发布 2019年报,实现收入 14.46亿,同比增长 62.05%,实现归母净利为 1.55亿,同比增长 45.84%,扣非归母净利 1.43亿,同比增长 54.79%,稀释 EPS 为 0.34元,每 10股派发 1.2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业绩实现高增长,得益于并表和主业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62.05%和 45.84%,双双实现高增长。其中,归母净利润的较好表现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新力通全年并表,使得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从 2018年的 0.19亿增加至 2019年的 0.44亿;二是,受益于发动机型号的逐步放量和新市场的有序开拓,公司高温合金主业和子公司钢研德凯轻质合金业务的净利润均实现 30%及以上的快速增长。后者主业的快速增长显然更加重要,说明公司发展后劲十足,可持续快速增长可期。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整体业绩增速仍略低于我们之前 52.25%的预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本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约 0.18亿元,大幅低于预期。 (二)发力国际宇航市场,新利润增长点有望成形2019年,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了国际宇航标准体系AS9100D 审核,获得国际宇航质量资质认可,并在国际宇航市场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围绕自身产业优势及技术积累,对外投资建设青岛市产业基地项目,涉及高温合金精铸件和铝镁钛轻质合金精铸件项目。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望大幅提升国际宇航业务的交付能力,巩固和提高公司产品在高温合金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发展。 此外,随着国际宇航业务取得突破,公司业务模式有望从 “小批量、定制化”向“大批量、可持续”方向转变。多领域研发+扩张并举,公司发展有望迎来新局面。 (三)配套融资引入航发资产,发展协同意义较大2019年 9月,公司以 14.73元/股的价格向中国航发资产管理公司和林香英增发约 815万股,募资 1.2亿元。航发资产作为航发集团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平台,投资导向符合行业战略方向,标杆意义明显。而航发集团是公司最大的下游客户之一,此次配融引入战略投资者航发资产有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协同发展,意义较大。 (四)限制性股票授予完成,公司发展活力涌现公司 2019年 5月 24日成功授予 122名核心骨干 1241.0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 6.23元。业绩条件是以 2018年为基础,可解锁日前一个会计年度扣非归母净利复合增速不低于20%。2019至 2022年股权激励费用分别约为 1782万、3056万、2233万和 1097万元。我们认为,随着股权激励等新的公司治理机制逐步落地,公司发展活力将持续涌现,并带动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3.投资建议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影响,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2.07亿、2.81亿和3.66亿,EPS 为 0.44元、0.60元和 0.7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4x、25x 和 19x。公司业绩高增长确定叠加公司治理持续优化,长期发展前景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和新力通业绩下滑的风险。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16 25.31 -- -- 27.95 9.95%
44.44 75.58%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营收35.34亿元,同比增长24.69%,归母净利4.02亿元,同比增长12.06%,EPS 为0.94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营收保持快速增长,费用及现金流改善明显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69%、12.06%,营收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不及预期。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是2019年3月公司控股51%的广东华旃电子并表,另一方面是2019年公司聚焦重点市场、重点用户,加大新产品、集成化产品推广力度,市场开发成效明显,全年产品订货、营业收入再创新高。其中,连接器业务发展势头最为强劲,销售量和生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77.78%和183.06%,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27%,营收占比攀升至历史新高的62.69%,为公司营业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归母净利增速不及营收,主要是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比-1.89pct)所致。一方面,公司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民用产品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上升;另一方面,公司主导产品生产所需的贵金属、特种化工材料供货价格上涨增加了营业成本。 另外,2019年,在研发费用率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情况下,公司对费用管控有力,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8pct,抵消了毛利率下降对业绩的一部分影响。 公司回款情况明显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上年同期增长118.01%,一是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抢抓市场订单、货款结算,二是策划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缩短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保障公司业务发展资金需求。 展望2020年,我们认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军品订单有望加速释放;另外,今年中国北斗三号将完成全球组网,卫星发射进入有望提速,作为国内军用连接器的核心配套商,公司军品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二)背靠科工集团,军品市场需求稳定军品方面,公司70%以上的产品销售给航天、航空、电子、舰船、兵器等领域的高端客户,基本覆盖全部军工装备领域。 且公司背靠航天科工集团,在军工领域深耕多年,具备高技术壁垒,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短期内,公司将受益于军改影响逐渐消除以及实战化训练需求不断上升;中长期来看,国防装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高端电子元器件需求不断增长,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可期。 (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民品逐步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国家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受益于通信、大数据、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发展行业的需求稳定增长,公司民品业务规模、经营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2019 年3 月,公司与东莞扬明合资新设的广东华旃并表。借助自身在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东莞扬明精密模具、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打造民用连接器研制生产基地,拓展公司民品业务发展空间。加速珠三角地区产业布局的同时,也为未来抓住5G 建设机遇奠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支撑市场开发2019 年,公司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持续加大5G 通讯用连接器、特种电机、新能源汽车用连接器及集成一体化、液冷互联、光链路传输、高速数据处理、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突破1000 人(同比+39.27%),数量占比大幅提升5.09pct;研发费用3.78 亿(同比+25.31%),费用率同比提升0.06pct。全年立项重点科研项目74 项,其中,5G板间多通道大容差射频连接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空心杯电机转子自动化制造技术、有源光缆高速率及高集成技术等60 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支撑市场开发、业务拓展,效果显著。 3.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 年至2022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4.78 亿、5.64 亿和6.56 亿,EPS 为1.11 元、1.31 元和1.5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2x、19x 和16x。 参照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估值优势较为明显,民品市场开拓有力,业绩持续增长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进度不及预期,民品竞争大幅加剧的风险。
交控科技 2020-04-10 46.13 -- -- 53.59 15.62%
53.76 16.54%
详细
(一)受益于城轨投资高景气度,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2019年公司信号系统总承包业务实现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42.6%,占全部业务收入的94.9%。信号系统总承包中I-CBTC系统、FAO系统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2.0亿元、1.29亿元,同比增长53.4%、156.1%;基础CBTC业务收入为1.51亿元,同比下降43.4%。公司在城轨改造和重载铁路业务方面均有所突破,分别实现收入8,117万元、609万元,为公司贡献新的收入增长点。 零星销售与维保业务实现双增长。零星销售业务在云平台业务方面取得新订单,实现收入5,036万元,增长56.7%;维保业务伴随着公司开通项目的增加及运维业务的拓展,实现收入3,435万元,增长8.9%。 (二)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手订单充沛 2019年公司共中标9条新线路,其中6个城市为新开拓市场。根据每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公开招标的情况统计,公司201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25%,市占率连续两年位列行业第一。此外,公司将移动闭塞技术应用在重载铁路市场,中标了重载CBTC信号系统技术项目,成功实现业务领域拓展。2019年公司新增项目中标总金额为34.32亿元,其中信号系统项目为31.50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在I-CBTC系统与FAO系统领域深耕多年,具备核心技术优势,预计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订单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三)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费用管控向好 201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2.7%,同比下降0.3pcts,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信号系统总包业务毛利率为26.8%,同比上升1.6pcts。基础CBTC系统、I-CBTC系统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及规模化效应,毛利率略有增长;FAO系统受新机场线项目毛利率较低的影响,2019年有所下降。 但随着FAO系统产品项目的增多,预计未来毛利率有望上升。 公司零星销售业务、维保维护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4%、42.1%,同比下降36.2pcts、24.6pcts。零星销售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呼和浩特城轨云平台项目影响,该项目涉及多专业平台接口统一化及标准制定等工作,需要投入较高成本,导致毛利率较低。维保维护服务主要是业务结构变化所致。公司从2019年以前高毛利率的硬件销售向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线路运营维护服务拓展,运维收入占比增加导致维保维护服务整体毛利率降幅较大。 公司2019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0.68、1.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8.9%,两项费用率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反应了公司管控力度的加大。财务费用为0.16亿元,主要系新签订合同的增加,相应开具保函额度增加导致手续费增长所致。研发费用为1.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继续保持较高投入。2019公司项目回款较好,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下降,预售账款比率增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亿元,较2018年增长279.8%。 投资建议 作为城轨信号控制系统的先行者,公司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在城轨新线领域保持市场份额领先的同时,城轨改造与重载铁路实现了突破,为公司贡献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受益于国内城轨市场的高景气度,收入与订单增长具有较强持续性。随着国内线路向网状化、规模化发展,互联互通将是未来行业重要发展方向,公司作为城轨信号系统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元、30.3亿元;归母净利润1.91、2.3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1.20、1.49元,4月8日收盘价格对应PE为38.8x、31.1x。相对于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考虑到公司具备技术与市场优势,受益于城轨市场的高速发展,我们预计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趋势,首次覆盖,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城轨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康尼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06 7.16 -- -- 8.50 18.72%
8.50 18.72%
详细
1.事件 .事件公司发布 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98亿元,同比下降 0.50%;归母净利润为 6.5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稀释后每股收益 0.65元/股。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聚焦主业,产品结构优化,门系统实现量价齐升2019年全部营业收入 33.98亿元,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实现营收26.77亿元,较 2018年增长 28.0%。轨道交通装备中主要为车辆门系统销售,2019年实现收入 23.18亿元(YoY+30.2%),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68.2%,是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门系统业务在保持城轨市场的市占率的同时积极拓展动车组市场。 城轨车辆门系统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国内市占率已持续十多年保持50%以上。另一方面,公司作为中国标准动车组门系统研发、试制的主要参与单位,抢占市场先机,2019年成功进入 400km/h 高速动车和 250km/h标动平台,并获得 160km/h 集中动力动车组较大份额批量订单。2019年公司门系统实现销售 65,484套,同比增长 23.4%。 产品结构转变提高门系统平均单价。2019年公司门系统平均单价为3.54万元,较 2018年增长 5.5%。2014年至今公司门系统单价持续增长,主要由于产品结构优化。目前地铁门的价格在 1.8-2.4万元/扇,动车价格在 4.5-5万元/扇。公司自 2013年取得和谐号各车型的 CRCC 认证以来,动车门销量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产品平均单价提升。 (二)维修业务稳定增长,或成为未来发展亮点2019年公司配件业务实现收入 2.68亿元,同比增长 12.7%。公司配件主要用于城轨车辆的修理改装的。2016-2017年,该项业务增速维持在80%。尽管 2018年业务增速有所下滑,但 2019年重新进入增长通道。我们认为,随着国内轨道交通设备总量稳定增长,以及公司产品在城轨、高铁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未来维修业务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 公司连接器与内装业务分别实现收入 5,872、3,135万元,同比增长32.2%、13.3%。连接器业务整体销售 20,386套,同比增长 25.7%,主要由于获得唐山车辆厂、长春客车厂供应商资质,订单增长明显;内部装饰完成安装 28列,保持相对稳定。 (三)化解危机、轻装上阵,盈利与经营状况改善 ;内装则2019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 34.6%,同比提高 5.1pcts。轨道交通设备业务整体毛利率 39.1%,较 2018年增长 2.0pcts。其中,门系统、连接器、内部装饰分别实现毛利率 39.1%、34.2%、30.4%,较 2018年分别增长 3.2pcts、2.7pcts、21.7pcts;配件业务实现毛利率 40.6%,同比下降 9.3pcts。消费电子毛利率为-35.8%,一定程度上拖累公司盈利状况。考虑到消费电子已成功剥离,预计 2020年整体毛利率仍存提高空间。 妥善化解龙昕危机,轻装上阵回归主营业务。由于龙昕科技实控人擅自以龙昕科技名义违规借款、担保,且受违规担保影响龙昕科技生产经营陷入停滞,公司于 2018年计提了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 10.67亿元以及计提商誉减值 22.71亿元。为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解决龙昕危机,公司将龙昕科技 100%股权作价 4亿元转让给南京紫金观萃民营企业纾困发展基金,2019年 10月顺利转让完成。随着龙昕危机已成功得到化解,公司聚焦原有主营业务,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现金流状况同比大幅改善,财务状况大幅度优化。2019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06亿元,较 2018年度增加 7.37亿元,其中龙昕科技减少净流出 5.44亿元,其他单位增加净流入 1.92亿元,主要系销售回款同比由较大幅度增长。此外,随着龙昕科技的剥离完成,应付账款同比大幅下降,整体资产负债率从 2018年的 63.2%降至 43.9%。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 2.01、1.59,较 2018年分别提高 0.41、0.31。 3.投资建议随着公司剥离亏损资产,回归主业,公司经营状况将逐步改善,业绩迎来修复。由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速,作为细分板块的行业龙头,公司未来订单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公司自 2014年以来在高铁领域持续增长,带动产品结构优化。我们认为,随着铁总复兴号招标推进,未来公司高铁领域份额也将同比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1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4.77、5.60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48、0.56元/股,4月2日收盘价格对应PE为14.7x、12.5x,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动车组招标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02 6.51 -- -- 6.53 0.31%
6.53 0.31%
详细
(一)铁路装备保持相对稳定,维修收入成为亮点 2019年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实现收入1231.9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公司全部收入的53.8%。其中,动车组业务收入641.57亿元(-3.9%),机车业务收入230.63亿元(-11.8%),货车业务收入206.42亿元(+1.8%),客车业务收入153.28亿元(+106.3%)。 从销售量来看,受时速250公里复兴号招标延迟的影响,2019年销售动车组2,167辆,同比下降16.9%;受益于动集招标,客车销量大幅增长,2019年销量为1,691辆,同比增加了248.7%;机车、货车销量分别为932辆、48,726辆,较2018年增长1.2%、6.0%。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2019年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变动小于销量变动,这主要由于公司维修收入的占比不断提升。2019年公司铁路装备修理改装业务实现收入381.58亿元,同比增长15.7%,占铁路装备业务收入的31%。我们认为,随着由于国内动车组保持高负荷运转,四级修、五级修的运行里程先于时间到来,动车组高级修时代已提前到来,预计2020、2021年公司维修业务将保持较高水平,成为未来业绩的重要支撑。 (二)城轨业务保持强势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019年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收入439.3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城轨地铁收入为400.93亿元,同比增长24.7%;工程建设收入为38.42亿元。自2015年以来,公司城轨业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主要由于国内城轨地铁建设持续推进带动城轨车辆需求稳步增长。 城轨市场未来空间广阔。截至2019年末全国累计开通城轨运营线路6,730.27公里,其中2019年新增通车里程968.77公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在建与规划项目储备充足。近期的“新基建”强调了要发展市域与城际铁路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城际铁路是打通区域经济的重要枢纽,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基础。在国铁投资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下,我们预计城轨业务未来将长期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提质增效改革有序推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19年,公司深入开展提质增效的活动,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努力化解各项减利因素。2019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23.08%,同比提高了0.92pcts。分板块来看,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5.01%、17.64%、23.67%、19.44%,分别较2018年变动-0.16pcts、0.42pcts、2.54pcts、7.18pcts。从历史数据来看,公司铁路业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城轨业务保持稳中小幅提升的趋势。我们认为,在公司强化成本管控、加强产品创新的背景下,未来城轨业务盈利能力仍存在提升空间。 公司的费用管控良好,三项期间费用率为10.19%,同比降低0.06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72%、6.31%,较2018年略有增长;财务费用率0.16%,下降较为明显。 2020年公司将继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业绩质量。我们预计公司未来费用管控仍有改善空间,具有一定的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面临一定压力。铁路建设投资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我们预计投资完成额将保持在8000亿以上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城际铁路未来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在上述诸多因素主导之下,干线、城际、地铁三方面市场将支撑铁路设备稳步发展,作为国内唯一整车厂商的中国中车有望持续收益。此外,随着动车组高级修和机车C6修的密集性到来,后端维修市场将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139.8、151.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49、0.53元/股,3月30日收盘价格对应PE为13.7、1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动车组招标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0-04-02 145.78 -- -- 168.80 18.53%
307.01 110.60%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82.48%;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44.82%。公司预计2020年Q1实现归母净利润0.54-0.7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收入增长复合预期,在手订单保障未来增长趋势 2019年公司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实现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77.6%,占公司全部收入的82.2%;单机、配件分别实现营收1.9、0.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2%、241.1%,推动整体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实现量价齐升,2019年销售丝网印刷设备198条,同比增加69.2%;平均单价为596.8万元/条,较2018年提高5%。 公司成套设备设备的性能继续提高。单轨产品印刷产能已达到3,400片/小时,双轨6,800片/小时(在2018年以前为单轨2,750片/小时,双轨5,500片/小时),碎片率可以达到小于0.1%。由于公司产品性能优异,具有较高性价比,受到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的高度青睐。2019年公司公布的与隆基系、通威系签订的订单分别达到9.15亿元、4.18亿元。 在手订单充沛,保障未来增长趋势。截至2019年底公司存货20.67亿元,同比增长61.6%,主要为尚未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预收款项为14.11亿元,同比增长60.3%。我们认为,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反映了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沛。尽管2020Q1受复工延迟和交通运输管控的影响,公司业绩同比持平,但随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交付产品验收确认,预计2020年业绩增长仍具有较强确定性。 (二)外购设备影响公司毛利率,但远期将保持稳定 201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3.8%,同比下滑5.7个百分点,主要受到核心产品丝网印刷成套设备毛利率下降影响。具体原因包括三个方面:1)客户要求代为采购整线配备的外购设备;2)单条整线配备的单机数量增加而售价未调整;3)为提升竞争优势,目前在手订单毛利率较低。但从趋势上来看,公司毛利率相较于三季度已企稳回升,Q4单季度毛利率达38.7%。考虑到公司产品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占国内新增市场份额第一,我们预计远期公司将保持在较好盈利水平。 (三)多点布局有序推进,静候HJT与OLED发力 公司立足于丝网印刷设备,以核心技术为基础进行多线外延扩展,构建多层次业务布局。公司凭借现掌握的高速高精度控制技术、定位技术在光伏激光领域进行拓展,光伏激光设备订单有所增加。此外,凭借自身激光技术,公司切入OLED面板设备市场,于2019年顺利交付此前中标的维信诺固安AMOLED面板生产线设备。目前设备交付已处于量产状态,运行状况良好。 公司前瞻性布局HJT整线解决方案,设备包括清洗设备、CVD设备、PVD设备、丝网印刷设备。公司的HJT整线解决方案已交付给通威进行试运行。从未来趋势来看,光伏电池龙头均加速HJT项目推进,HJT有望成为对PERC产业化替代的新技术。一方面HJT的设备单线价值量相较于PERC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迈为在HJT领域供应的设备从丝网印刷向薄膜沉积等环节拓展。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在HJT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引擎。 3.投资建议 公司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的生产领域占据龙头地位。尽管疫情影响复工延迟导致Q1业绩同比基本持平,但考虑到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2020年增长仍具有较强确定性。公司布局的HJT整线项目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望抢占未来行业技术迭代带来的设备需求先机。同时,公司依托自身的激光技术,积极拓展面板设备,有望受益于OLED设备国产化趋势。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64/4.62亿元,对应PE为20.3/16.0,维持此前的“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疫情对于下游光伏招标、扩产影响的风险和新技术更新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博迈科 能源行业 2020-03-24 14.73 -- -- 16.50 11.34%
17.75 20.50%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241.4%;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384.5%,EPS为0.15元,业绩增长复合预期。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海洋油气开发复苏,FPSO营业收入与订单双增长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全年布伦特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市场投资情绪稳定上升,资本投资规模逐步加大。15个FPSO项目及数个FLNG、FSRU项目进入最终投资决定,10个FPSO项目进入实际建造状态,FPSO市场呈井喷状态。受此影响,2019年公司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模块实现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了103.6%。 FPSO订单方面,公司此前Modec签订的FPSOCariocaMV30项目订单有大量工作量追加;与SBM首次合作,签订了合同额1.31亿美元的FPSO上部模块建造、总装及调试合同——Mero2。目前,公司成功与MODEC、SBM两大FPSO总包建立合作关系,有力拓展了FPSO领域的市场空间,为未来获取优质订单打下重要基础。 (二)LNG模块订单将成为未来业绩的重要保障,矿业开采模块稳定增长 2019年,公司凭借在YAMALLNG项目中的超预期表现,成功签署了海上液化天然气工厂ArcticLNG2项目模块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达47.2亿元,已于2019年12月启动建造。受益于该项目,2019年公司天然气液化模块实现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761.6%。 从历史数据来看,LNG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4年,收入主要在第2、3年进行确认。我们认为,Arctic2的大额订单将对公司2020-2022年业务收入形成重要支撑,未来业绩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此外,由于承建的SouthFlank项目订单也有大量工作量追加,2019年公司矿业开采模块实现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095.6%。 (三)海洋油气业务拖累短期毛利率,未来存在进一步修复空间 2019年公司实现整体毛利率12.7%,同比下降0.8pcts,主要是受到FPSO业务的影响。由于公司承建的MV30、GC32与Sakhalin等项目材料与分包成本大幅上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模块仅实现毛利率0.6%,同比下滑14.1pcts。天然气液化模块与矿产开采模块运营状况较好,毛利率分别为15.3%、29.6%,同比增长32.0pcts、16.3pcts。我们认为,公司成本受项目进度与工作量的影响较为明显。2019年由于公司各项业务逐步复苏,新承建业务前期投入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盈利水平。但随着2020年在手项目的继续推进,我们预公司毛利率将保持上升趋势,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四)拓展业务范围,进入FPSO总装市场 FPSO建造大体分为:下部船体建造、上部模块建造以及模块与船体连接的总装和调试。此前,公司作为为FPSO上部模块的专业分包商,主要承接了MODEC的上部模块合同。2020年1月,公司与SBM成功签订了Mero2项目合同,该合同的工作范围包含了总装和调试,最终需交付一艘完整的的FPSO产品。本次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公司已成功完成此前的战略规划目标,实现了向总装业务的战略性突破。 从趋势上来看,全球FPSO建造逐步向国内市场转移。下部船体方面,目前全球已有共有19座浮式生产设备在中国船厂建造;上部模块方面,全球两大总包方之一的MODEC此前已将大部分上部模块建造合同授予国内场地,而公司签订的Mero2合同,是SBM首个与国内场地前述的上部模块建造合同,反映了其业务向国内市场转移的意图。由于国内海工市场在上部模块与下部船体的优势凸显,FPSO总包商将总装与调试向国内转移有助于大幅降低管理成本与运输费用。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向总装市场的突破,将对公司业务拓展带来更大空间,助力公司把握FPSO产业链转向中国的重大发展机遇。 3.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擅长专业模块EPC业务的领先企业,服务全球市场。尽管2020年地缘政治影响全球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油服市场投资情绪受到冲击,但目前已出现的优质订单仍在稳步推进。伴随着全球FPSO总包商加大向国内转移产业链,公司加速向总装业务进行,我们预计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收入将保持稳步增长。 此外,公司获得的LNG模块大额订单将主要集中在2020-2021年进行确认,对公司未来业绩形成重要支撑。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111.8%)、34.1(1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0/2.59亿元,EPS为0.81/1.11元,对应2020年3月20日收盘价格的PE为18.7/13.7倍。参照可比公司,由于巨涛海洋在港股上市,估值可比性相对较弱,公司相较于海洋工程,估值具备一定优势。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长期维持低位风险、全球海洋油气资本开支大幅下滑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05 25.51 -- -- 26.28 3.02%
28.47 11.60%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营收35.27亿元,同比增长24.45%,归母净利4.05亿元,同比增长12.74%,EPS为0.94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利润增速放缓不及预期 2019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45%、12.74%,营收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不及预期。究其原因,我们认为: 营收方面,2019年公司深入推进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长征五号遥三、北斗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配套任务,因此公司业务规模、经济效益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归母净利方面,全年经营情况与前三季度基本保持同步,利润增速低于收入,我们认为,与公司研发费用率增长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民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有关,另外,根据三季报披露,主导产品生产所需的贵金属、特种化工材料供货价格上涨,也提高了公司的营业成本。 展望2020年,我们认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军品订单有望加速释放;另外,今年中国北斗三号将完成全球组网,卫星发射进入有望提速,作为国内军用连接器的核心配套商,公司军品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三)背靠科工集团,军品市场需求稳定 军品方面,公司70%以上的产品销售给航天、航空、电子、舰船、兵器等领域的高端客户,基本覆盖全部军工装备领域。且公司背靠航天科工集团,在军工领域深耕多年,具备高技术壁垒,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短期内,公司将受益于军改影响逐渐消除以及实战化训练需求不断上升;中长期来看,国防装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高端电子元器件需求不断增长,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可期。 (三)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公司主业拓展 2019年9月16日,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5,000万元与航天科工股权投资基金、控股股东贵州航天、航天科工资产公司、北京亦庄投资公司、天津新中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公司持股比例为5.00%。本次投资旨在积极寻找、培育优质并购标的,加快公司电子元器件主业的拓展。 (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民品逐步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国家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受益于通信、大数据、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发展行业的需求稳定增长,公司民品业务规模、经营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2019年3月,公司与东莞扬明合资新设的广东华旃并表。借助自身在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东莞扬明精密模具、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打造民用连接器研制生产基地,拓展公司民品业务发展空间。加速珠三角地区产业布局的同时,也为未来抓住5G建设机遇奠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3.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4.78亿和5.64亿,EPS为1.11元和1.3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x和19x。参照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估值优势较为明显,民品市场开拓有力,业绩持续增长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进度不及预期,民品竞争大幅加剧的风险。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04 66.75 -- -- 67.58 1.05%
67.44 1.03%
详细
(一)既有业务实现稳定增长符合预期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图形显控和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受益于上述两个领域景气度不断增长,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63%;营业利润为1.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63%;利润总额为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1%;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3%。 (二)公司今年民用显卡领域有望迎来突破 目前,国内民用计算机GPU主要被AMD和英伟达垄断。景嘉微作为国产GPU的领军企业,其JM7200芯片已完成与龙芯、飞腾、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内主要的CPU和操作系统厂商的适配工作,并与中国长城、超越电子等十余家国内主要计算机整机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下一代JM9系列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打破国外GPU产品在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垄断地位,从今年开始受益于计算机行业的国产替代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在民用显卡领域有望迎来突破。 (三)图形显控和小型专用化雷达产品空间广阔 公司原有图形显控产品主要装备于航空领域。随着各军种对装备自主可控要求的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有望进一步拓展到航空以外的船舶、电子、兵器等相关领域,因此,公司图形显控产品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 公司在雷达领域主要关注小型专用化雷达分支,依托在微波射频和信号处理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成功研发了空中防撞雷达、主动防护雷达及弹载雷达微波射频前端等小型专用化雷达。 公司小型专业化雷达经过多年的研发,实现了在不同装备中批量应用。公司2018年小型专业化雷达销售额0.78亿元,同比增长64.78%,业绩增幅显著。随着装备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实战情况下对主动防护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空中防撞雷达、主动防护雷达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42亿元、3.16亿元、4.02亿元,EPS为0.8元、1.05元、1.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x、67x和52x。虽然公司目前估值水平相对较高,但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GPU标的之一,技术壁垒高,稀缺性明显,且未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GPU的国产替代进程,快速增长可期,继续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延后和民品市场不及预期的风险。
大立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2-27 24.20 -- -- 27.95 15.50%
27.95 15.50%
详细
(一)主动提高回购价,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2019年12月28日公告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0,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4.80元/股,回购的股份用于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截止2020年1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32.6万股,回购金额367.9万元,均价11.3元/股。随着2月份股价的大幅上涨,公司错过了回购窗口。此次,公司主动将回购价大幅提升76%,至26元/股,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 (二)红外测温装备龙头,受益于疫情需求爆发 根据2月2日工信部网站最新信息,目前工信部共收到各地各方面来自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的大概2万台,手持式是30余万台,以上数据只是初步预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测算,工信部预计,全市场对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大概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从目前的市场产能来看,缺口较大,但随着生产企业节后陆续复工,市场需求缺口有望逐步填平。 此外,日本、韩国、意大利相继出现较多确诊病例,并且拐点尚未出现,也就意味着,随着疫情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病例出现,或者更多国家步入后尘。我们认为,全球范围的防控升级迫在眉睫,红外体温检测设备的需求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球只有十几家企业拥有完整的红外产业链,大立科技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有望受益于国内外测温市场的双爆发。 疫情发生后,大立科技快速做出响应,投入体测温智能筛查系统和手持高精度人体温度筛查仪两款产品,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人群密集场所迅速甄别高热体症患者。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月15日,公司已有近3000套红外热成像设备部署至全国各地,以切实行动支援疫情防控。并且随着上游企业逐步复工,公司的日产能力也将提高到300台套以上。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工信部重点保障的疫情战略物资供应企业,短期有望大幅受益于国内外红外测温装备需求的井喷。未来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人群密集场所的备货需求保障了公司红外测温装备的可持续贡献。 展望未来两年,考虑到国内外疫情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影响,我们将2020年和2021年红外测温业务为公司的收入贡献分别调高至8亿和4亿,助力公司民品业务再上台阶。 (三)深耕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迎快速增长期 根据国家电网对变电智能运检技术的展望与推进,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巡检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和预测,目前国内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数量超过2万个,预计2020年将超过3万个。另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规划,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将达100%。若按照每年10%的智能化改造进度预测,未来五年,国内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年需求量在2000至3000台,价值约16亿至24亿,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变电站数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站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简单依赖于人工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巡检,因此机器人产品应用于配电站巡检工作也显得尤为迫切。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至2020年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90%。若20%的自动化配电站采用智能巡检设备,则未来五年,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年需求量逾1万台。 公司近年深耕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未来有望持续受益。此外,公司掌握核心红外成像技术,相较于其他集成商,公司巡检机器人产品2018年毛利率高达67%,盈利能力更强。 (四)“小而美”兼“低风险”,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公司业务纯粹,上市以来专注于红外产品及其应用业务,技术壁垒较高。目前来看,军用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渗透率逐步提升,而电力、测温等民用市场迎来蓬勃发展期,市场空间更大,公司深耕红外领域多年,厚积薄发,可持续增长可期。 公司历史上没有并购行为,也不存在高额商誉。实控人虽然质押比例略高,约为68%,但其质押日股价均大幅低于当前股价,质押爆仓风险较低。“小而美”和“低风险”兼具,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投资建议 考虑到国内外需求对公司红外测温业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适当将公司2019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调高至1.40亿、3.08亿和2.88亿元,EPS分别为0.31元、0.67元和0.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7x、31x和33x。参照可比公司2020年平均估值64x,公司估值优势非常明显。此外,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不力,公司红外测温业务仍有超预期的可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和民品市场拓展不利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