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赵乃迪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010-56513000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050005,曾就职于中国银河证...>>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33.33%
(第25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4-15 20.63 -- -- 20.85 1.07% -- 20.85 1.0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26.67亿元,同比减少2.00%;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亿元,同比减少 43.0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减少 52.79%。2023Q4,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 7.95亿元,同比增长 3.72%,环比增长 11.42%;实现归母净利润 4575万元,同比减少 51.99%,环比减少 43.09%。 光电半导体材料营收快速增长,期间费用率增高业绩暂时承压。2023年,公司打印复印通用耗材和光电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业务营收分别为 17.86亿元和 8.57亿元,同比分别变动-8.1%和+18.8%。光电半导体材料方面,2023年公司 CMP抛光垫业务实现营收 4.18亿元,同比减少 8.65%。23Q4公司 CMP 抛光垫实现营收 1.49亿元,创历史单季收入新高。23年 CMP 抛光液及清洗液和显示材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0.77亿元和 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31%和 268%。然而,由于 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的提升,公司 23年业绩受到了一定影响。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37%/7.66%/14.26%/0.03%,同比分别增长 0.15/1.00/2.64/1.75pct。其中,研发费用率的增多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创新材料新项目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财务费用率的增多则是因为公司仙桃产业园建设影响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增加及因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收益同比下降。 持续推动半导体材料平台化建设,加速产品客户导入。抛光垫方面,公司抛光硬垫已在国内逻辑晶圆厂开拓取得阶段性成果,潜江工厂多个抛光软垫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抛光垫原料也在持续自主化突破。显示材料方面,公司已成为国内部分主流面板客户 YPI、PSPI 产品的第一供应商,薄膜封装材料 TFE-INK 已经通过下游大客户认证并于 23Q4取得批量订单。光刻胶方面,公司潜江一期小规模光刻胶量产线的建设基本完成,潜江二期 300吨光刻胶量产线的建设也于 2023年下半年启动。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方面,公司已布局 7款半导体封装 PI 产品,争取在 2024年内完成部分产品的验证并开始导入。公司临时键合胶产业化建设已实施完成,在国内某主流 IC 制造客户端的验证及量产导入工作基本完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3年公司半导体材料营收稳步增长,然而由于期间费用率提高,公司业绩暂时性承压。考虑到公司仍将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以及产品推广过程费用的增多,我们下调公司 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6年盈利预测。 预计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7(下调 20.8%)/5.74(下调 25.5%)/7.97亿元。公司持续推动半导体材料平台化建设,有望维持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快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风险,产品研发风险。
南大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15 24.76 -- -- 24.85 0.36% -- 24.85 0.3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7.03亿元,同比增长7.72%;实现归母净利润 2.11亿元,同比增长 13.2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 0.23%。2023Q4,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 4.23亿元,同比增长 31.24%,环比减少 6.95%;实现归母净利润-391万元,同比亏损收窄 2055万元,环比减少 106.19%。 全年前驱体及特气销售稳步增长,研发费用增多及资产减值影响 Q4业绩。2023年公司在半导体、面板、LED 等主要下游行业相对较为疲弱的情形下,仍然实现了前驱体和特气销售的稳步增长。2023年公司前驱体及特气业务营收分别为3.40亿元和 1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9%和 3.0%;前驱体及特气销量分别为 208.9吨和 9404吨,同比分别增长 62.2%和 1.3%。然而由于单季度研发费用的显著增加以及资产减值的集中计提,23Q4公司单季度业绩呈现一定压力。 23Q4公司单季度研发费用达 7555万元,同比增长 60.4%,环比增长 88.9%; 公司全年研发费用达 1.94亿元,同比增长 10.5%。资产减值方面,23Q4公司单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 4840万元,一方面是因为公司部分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专用生产设备因陈旧、工艺变更、技术更新等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于预期。 持续扩增特气供应能力,前驱体有望进一步放量。公司现有 10640吨/年特气产能和 361.75吨/年前驱体(含 MO 源)产能,在建有 3600吨/年特气产能。公司 23年 12月发布公告表示与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入园协议》,公司拟在察哈尔高新区八音化工产业园投资 6亿元建设年产 8400吨高纯电子级 NF3生产项目。另外,公司规划有 100吨/年六氟丁二烯生产装置项目,预计于 2024年建设 30吨/年中试项目。前驱体方面,公司 23年前驱体产能利用率仅为 51%。随着生产装置效率的提升以及下游客户的持续导入,公司前驱体业务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光刻胶方面,公司目前研发的三款 ArF 光刻胶产品已在下游客户通过认证并实现销售,多款产品正在主要客户处认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益于前驱体和特气的持续放量,23年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然而由于研发费用增多和资产减值,公司业绩略低于此前预期。考虑到公司仍将维持较高程度的研发投入,同时公司产品对应的下游领域有待进一步恢复,因此我们下调公司 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6年盈利预测。预计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8(下调 19.7%)/3.52(下调 22.5%)/4.40亿元。 我们仍旧看好前驱体、特气、光刻胶供应能力提升的情形下公司的后续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客户验证风险,研发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4-04-08 26.97 -- -- 28.58 5.97% -- 28.58 5.9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73 亿元,同比-9.87%,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43%。2023Q4 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9 亿元,同比+9.36%,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 6.49 亿元,同比-14%,环比-47%。点评:主要产品景气下行价差收窄,23 年业绩承压2023 年,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传统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同质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的矛盾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化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价差降幅较大。公司通过完善大生产管理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挖掘存量资产效益,同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增量顺利入市,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力。价格价差方面,2023 年尿素、DMF、醋酸价差下滑较大,乙二醇、己二酸、正丁醇等产品价差有所改善,但仍位于低位。成本端,23 年煤价有所下行,动力煤价格同比-24%,但受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偏弱,23 年业绩承压。23Q4 单季,受益于荆州基地一期、高端溶剂项目的投产,公司营收实现环比增长,我们看好行业需求逐渐修复,叠加公司荆州基地产品逐渐爬坡,盈利能力有望回升。煤价下跌需求逐步复苏,煤化工产业链盈利有望改善2024 年初以来,受煤炭下游钢铁、水泥等非电用煤需求疲软的影响,煤价持续下跌。2024 年初以来,煤炭主要产地安监趋严,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出台严格的安监政策,主产地供应有望偏紧。《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将于 2024 年 5 月 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煤矿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包括确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政府部门监管责任等。展望后市,需求端煤炭的非电需求恢复依然缓慢,供给端安监影响下煤炭企业产量逐渐缩减,我们预计煤炭供需双弱,价格有望维持低位运行,煤化工产业链整体盈利将持续改善,以华鲁恒升为代表的低成本煤化工龙头有望受益。荆州基地一期投产,在建新材料项目有望增厚公司盈利能力2023 年 11 月,公司公告称公司荆州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该项目可年产尿素 100 万吨、醋酸 100 万吨、DMF15 万吨、混甲胺 15万吨。两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荆州基地的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荆州基地二期新材料系列项目于 2023Q3 开工,预计将新增 BDO、醋酐、蜜胺等新产品生产能力。此外,2023 年 12 月,公司公告称高端溶剂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可年产碳酸二甲酯 60 万吨(其中销售量 30 万吨)、碳酸甲乙酯 30 万吨、碳酸二乙酯 5 万吨。公司利用低成本煤气化平台,不断扩大产品产能、延伸产业链,我们看好在德州、荆州双基地共同驱动下,公司加大新材料领域拓展力度,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下滑,我们下调公司 24、25 年盈利预测,新增 26 年盈利预测,预测 24-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56(下调26%)、56.51(下调 26%)、63.74 亿元,折合 EPS 分别为 2.19、2.66、3.00元,考虑到公司荆州一期项目投产,产能利用率提升后有望大幅增加公司盈利,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
石化油服 基础化工业 2024-03-29 1.79 -- -- 1.98 10.61% -- 1.98 10.6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亿元,同比+8.4%;实现归母净利润5.89亿元,同比+23.8%(追溯后);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7.7%。2023Q4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亿元,同比+5.8%,环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23.5%,环比+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 点评:油服行业回暖,公司工作量提升,323年业绩大增2023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2.17美元/桶,同比-17%,总体仍保持在中高价位。石油公司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上游投资增长助力全球油服景气度高企。国内市场方面,得益于高油价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的增储上产行动的持续推动,国内油田服务市场持续稳步增长。公司主要专业工作量和队伍动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驱动公司23年业绩提升,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8.4%、+23.8%。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5.8亿元,同比增加净流入人民币13.8亿元。 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新签合同额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7%,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市场新签合同额500亿元,同比减少0.8%;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157亿元,同比增长4.7%;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67亿元,同比增长7.1%。公司聚焦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全力加强市场开拓,实现市场结构更加优化、风险管理更加受控,生产经营指标良好增长。 在中国石化内部市场,公司全面深化甲乙方一体化协同,统筹优化资源分配,加快推动投资释放,队伍动用率达88.7%,保持高效运行。在国内外部市场,开展市场分类定级,发展特色优势业务,大力拓展优质规模市场,包括国家管网市场新签59.8亿元、中石油市场新签31.7亿元、中海油市场新签17.9亿元,合计占国内外部市场的70%。 深化“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市场取得新突破2023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收入160.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30.1亿元增长23.6%,占公司23年营业收入的20.4%,同比提高2.4pct。公司抓住共建“一带一路”、行业持续回暖等战略机遇,聚力攻坚中东、南美、中亚等主力市场,纵深优化市场布局,在沙特、科威特、墨西哥、厄瓜多尔中标和新签一批优质长线项目,海外市场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在沙特市场,公司首次进入探井服务市场,非常规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新签5部探井日费钻机项目和2部非常规日费钻机项目,合同额分别为3.3亿美元和2.1亿美元。在科威特市场,公司续签18部钻修井机,合同额达1.8亿美元,其中9部为5+1年合同外的第8年延期,创KOC钻修井机合同期最长纪录。油服行业景气叠加母公司维持较高上游资本开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国内方面,母公司中国石化积极响应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油气上游资本开支维持高位,23年实现上游资本开支778亿元,24年预计上游资本开支776亿元,中国石化上游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将有力支持公司国内业务发展。 国际方面,国际油气工程行业受高油价背景下油公司资本开支的增长所推动,呈逐步复苏态势。根据S&PGlobal预测,2024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约6079亿美元,同比增加5.7%。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Spears&Associates咨询公司预测,2024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1%,其中物探、钻井、完井、生产与设备工具板块的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到81亿美元、1283亿美元、973亿美元、367亿美元、576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7%、9%、9%、6%、13%。随着行业形势改善,以及新装备投用、新技术应用、一体化项目推广,公司将获得更多服务机会,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SCCUS排头兵未来可期碳中和背景下,发展CCUS技术意义重大,该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一环。石化油服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于2022年8月29日全面建成投产,使公司成为A股第一家投产CCUS项目的上市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布局CCUS项目的企业,“三桶油”持续通过CCUS取得增油和减排双重收益,成果显著,石化油服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大型油服,拥有超过60年的经营业绩和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将在CCUS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国内外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有望实现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6年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8、11.06、13.2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04、0.06、0.07元/股,维持对公司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
藏格矿业 基础化工业 2024-03-26 28.91 -- -- 34.08 17.88% -- 34.08 17.88%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52.26亿元,同比减少 36.22%; 实现归母净利润 34.20亿元,同比减少 39.5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75亿元,同比减少 37.25%。2023Q4,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 10.37亿元,同比减少 58.23%,环比减少 25.58%;实现归母净利润 4.51亿元,同比减少 69.69%,环比减少 52.11%。 点评: 氯化钾及碳酸锂价跌业绩承压,巨龙铜业投资收益持续大幅增长。2023年全年,公司氯化钾和碳酸锂业务营收分别为 32.2亿元和 19.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16.2%和54.2%;氯化钾和碳酸锂的销售均价分别为 2486元/吨和 19.2万元/吨(均不含税),同比分别下跌 28.6%和 52.5%。由于氯化钾和碳酸锂产品价格的下降,20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 16.8pct 至 65.2%。销售量方面,2023年公司氯化钾和碳酸锂销量分别为 129.34万吨和 1.03万吨,同比分别变动+17.4%和-3.7%。2023年公司参股公司巨龙铜业旗下巨龙铜矿产铜 15.4万吨,实现营收 102.35亿元,实现净利润42.11亿元。公司目前持有巨龙铜业 30.78%股权,2023年公司通过参股巨龙铜业取得投资收益 12.96亿元,同比增长 78.81%。2024年 2月,巨龙铜矿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核准,项目预计 2025年底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巨龙铜矿一二期合计年采选矿石量将超过 1亿吨,年矿产铜将达到 30-35万吨。 聚焦钾盐与锂盐主业,持续加大资源储备与产品产能。截至 2023年年底,公司拥有 200万吨/年氯化钾产能和 1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钾盐方面,2023年 2月,公司旗下两家孙公司及其合作方分别与老挝政府签署了《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协议约定的勘探特许经营区位于万象市塞塔尼县和巴俄县。预计协议涉及的两个勘探区域内折合氯化钾的资源量总计约 6亿吨,勘探完成后初步规划一期建设 200万吨/年氯化钾产能。锂盐方面,2023年 7月,公司参与认购的藏青基金控股的麻米措矿业旗下“麻米措盐湖矿区锂硼矿开采项目”获得环评批复,麻米措盐湖首期 5万吨碳酸锂项目预计于 2024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另外,藏青基金拟以 40.8亿元现金收购西藏金泰工贸所持有的的国能矿业 34%的股权。国能矿业目前拥有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矿区采矿权,矿区内锂、硼资源丰富。 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23年拟现金分红超 25亿元。24年 3月 1日公司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制定并发布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其中强调“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注重股东回报”。2022年公司共计派发现金股利 45.07亿元,占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的 79.71%。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12.56亿元。2023年年报中,公司再度宣布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 8元,对应现金分红总额将达到 12.56亿元。 至此,2023年全年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 25.13亿元,占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的73.48%。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3年由于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价格下跌,公司业绩有所下滑。投资收益方面,得益于巨龙矿业铜矿产量的提升,公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考虑到氯化钾及碳酸锂价格的回落,我们下调公司 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公司 26年盈利预测。预计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15(下调 44.3%)/30.28(下调 49.9%)/43.69亿元。公司持续加大钾盐和锂盐的资源储备和产品产能,将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充足动能,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氯化钾及碳酸锂价格波动,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4-03-14 13.03 -- -- 15.04 15.43%
15.71 20.57% -- 详细
公司发布《关于收到控股股东 20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提议暨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点评:23 年拟分红比例超 50%,长期实行高分红政策。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2023 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含税)占 2023 年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 50%以上。自上市以来,公司始终保持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润分配一直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最近三年(2020 年度-2022 年度),公司每年合计分红金额(含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 40.91%、45.78%、86.27%。持续稳定分红政策助推股东回报提升,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 深耕全产业链,持续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实现“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公司现拥有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 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150 万吨/年乙烯项目和 7 套合计 1660 万吨/年的 PTA 装置四大产能集群,成功打通上游的“卡脖子”业务环节,打破原料供给瓶颈,构筑了“世界级化工型炼厂+现代煤化工装置”集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战略支撑平台。同时公司大力布局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在差异化纤维、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和可降解新材料等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拥有完善的产能规划。伴随“碳中和”政策推进叠加制造业转型升级,化工新材料需求上升促使公司加速向下游高端产业链延伸,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民营大炼化龙头,自身原有业务的业绩表现有望持续复苏,同时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布局也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并降低业绩波动性,未来依旧具备较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持续强化上游“大化工”平台基础支撑,逐步完善下游化工新材料板块布局,全产业链优势显著,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15/83.49/92.13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98/1.19/1.31 元,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环保政策风险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3-05 16.68 -- -- 18.52 11.03%
20.01 19.9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点评:持续布局轻烃产业链一体化战略,323年业绩稳步增长。公司坚持“以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专注研究C2与C3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聚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氢能及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低碳化、高端化发展。 伴随全产业链布局稳步推进,一体化优势尽显,助推公司23年业绩大幅增长。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6-52亿元,同比+48%~+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6-51.6亿元,同比+48%~+67%。 加码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夯实公司新材料发展基础。公司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推出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成果奖励超10亿元、技术领先盈利提成等研发创新激励措施。23年7月,公司“未来研发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重点聚焦工业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核心技术领域,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23年9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通过国家权威专家组成果鉴定,1-辛烯纯度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高产1-辛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自主研发选择性齐聚高碳α-烯烃企业,为公司未来突破高端聚乙烯、POE和高端润滑油等卡脖子技术提供了原料保障。基于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积极向高附加值新材料延伸,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坚定投资者为本发展理念,推动规范且可持续运营。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善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分红回报机制,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高速发展的红利。2021-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18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7%。经营治理层面,公司坚守合规底线,夯实公司治理框架,深入优化内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各环节风险,保障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建立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有效传达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成长动力充足,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61亿元/65.79亿元/80.32亿元,折合EPS分别为1.41元/1.95元/2.38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4-02-26 15.10 -- -- 16.12 6.75%
20.01 32.52% -- 详细
事件:2024年2月20日至21日,中海油服2024年工作会议在燕郊召开,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点评: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年生产经营任务高质量完成中海油服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赵顺强作了题为《深悟“两个一以贯之”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天地》的主题报告并作总结讲话。赵顺强指出,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件功在当代、事关长远、支撑中海油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公司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要全面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建设行稳致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凸显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要素,夯实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激活治理体系现代化动力源泉,释放治理能力现代化效能,催生世界一流的新质生产力;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发挥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作用,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赵顺强指出,2024年中海油服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聚焦“五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推进成本领先战略。 (2)聚焦增储上产保障能力,重点推动数智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3)聚焦“四个中心”职能定位,重点激发组织效能。 (4)聚焦治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制度的“谋、立、改、废、释、评”。 (5)聚焦党的建设,重点构建协同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中海油服总裁、党委副书记卢涛作了题为《聚焦主责主业突出价值创造坚持精益管理全力以赴推动全年生产经营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生产经营报告,针对主题报告工作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1)进一步丰富保障增储上产的工作内涵,以转变思维认识为关键点,推动协同模式迭代升级; (2)进一步优化海外业务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强化“缝隙”管理为破局点,推动海外经营良性循环; (3)进一步推广精益化精细化的管理思维,以集约资源优势为落脚点,推动盈利能力稳健增长; (4)进一步发挥技术驱动业务的战略价值,以产业化规模化为着力点,推动技术供给精准高效; (5)进一步拓展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能边界,以结合专业本质为切入点,推动管控能力有效提升。2244年预计资本开支7744亿元,财务状况维持健康2024年,预计公司资本性开支为人民币74亿元左右,主要用于装备投资及更新改造、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研发投入和基地建设等。公司财务状况维持健康,2023年带息负债比率为54.9%,连续两年实现同比下降,期末可动用现金为119.8亿元,连续三年维持较好水平。公司优秀的品牌营销能力、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业质量安全环保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将确保公司有实力、更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经营运作方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维护投资者利益。聚焦技术驱动,精益成本管控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持续完善“两主一特”技术体系,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特色技术和卓越产品。2023年,公司共打造15条业务线,62项核心技术体系,21项特色技术,以创新机制激发系统研发活力,形成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2023年投入产出比为历史新高的1:2.89。公司未来将重点技术攻关“海脉”增强型地震节点装备、高清多层探边、延迟破胶泥饼清除等关键核心技术。公司坚定践行成本领先战略,推动经营能力实现再提升,预计公司2023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50%,实现近三年最优水平。公司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挑战,不断提升自身营运能力,凝聚生产运营各环节合力,实现全方位提质增效,以跨职能综合举措,优化内部管理效率。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公司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有望持续受益党的二十大以来,国资委、政府工作报告等针对国企改革密集发声,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深化。相较以往国企改革,本轮国企改革一方面要求国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投资者结构,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另一方面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考核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中央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由2022年的“两利四率”变为“一利五率”,新增ROE和营业现金比率作为央企考核指标,“一利五率”将原本考核指标中的净利润改为净资产收益率,有利于国企长期盈利质量的提升。中海油服将全面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4年公司将深化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增储上产,践行低成本战略,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外油服行业景气度高企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高速发展。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7、36.70、43.6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64、0.77、0.92元/股,维持对公司A股的“买入”评级和H股的“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中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
中国海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1-05 21.26 -- -- 23.49 10.49%
30.88 45.25%
详细
事件:2024年 1月 3日,公司官网新闻显示,公司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巴西 Mero2项目安全投产。 点评: 陆丰油田项目高峰产量 2.26万桶/日,国内资源基础再获夯实。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 136米,主要包括陆丰 8-1油田、陆丰 9-2油田和陆丰 14-8油田。项目新建 1座钻采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 14口,其中采油井 13口,注水井 1口,预计 2025年将实现约 2.26万桶/日的高峰产量。中国海油拥有该项目 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2023年,公司渤中 19-6凝析气田 I 期开发项目、陆丰 12-3油田开发项目等项目陆续投产,本次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国内油气资源产能,为国内产量的增长打造坚实资源基础。 海外产能建设持续突破,权益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Mero 油田是巴西第三大油田,开发计划包括 Mero1,Mero2,Mero3和 Mero4共计 4个生产单元。此次Mero2项目投产后新增高峰产量 18万桶油当量/日,公司拥有 Mero 油田产品分成合同 9.65%权益。公司在巴西的 Buzios5项目于 2023年 6月投产,高峰产量20.44万桶油当量/日;在圭亚那 Stabroek 区块的 Liza 油田一期和二期分别于2019年和 2022年投产,设计高峰产量 34万桶油当量/日;三期 Payara 项目于2023年 11月投产,四期 Yellowtail 油田已于 2022年完成圭亚那政府审批,预计 2025年底投产。公司南美项目持续建设,投产顺利,将为公司产量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公司成本优势稳固,加大资本开支投入长期发展可期。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大力加强成本管控,同时受益于汇率、税费的变化,公司进一步巩固成本竞争优势,主要成本管控优秀,桶油主要成本为 28.37美元/桶油当量,同比-6.3%。公司 2023年度资本支出预算为 1200-1300亿元,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能建设,加速项目审批,提升勘探开发工作量,助力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增项目投产顺利,产储量增长强劲,成本管控优势稳固,在油价维持中高位的背景下,公司高盈利+高分红价值凸显。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4/1391/1453亿元,折合 EPS 分别为 2.85/2.92/3.06元/股,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勘探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成本波动。
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1-05 7.33 -- -- 8.85 20.74%
10.52 43.52%
详细
事件:中国石油官方公众号报道,当地时间1月1日,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合同者交接仪式在伊拉克南部省份巴士拉油田现场举行,中国石油正式接替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西古尔纳-1油田的牵头合同者。 点评:中国石油持有西古尔纳油田最多股份,油田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西古尔纳-1油田是伊拉克已发现可开发剩余储量和上产潜力巨大的油田之一,石油资源具有低含水、低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的“三低”特点。油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预计可采储量超过200亿桶,当前产量约55万桶/日,伊拉克和中国石油计划在2024年底将油田产量提高到60万桶/日。埃克森美孚退出伊拉克后,中国石油持有西古尔纳-1油田最多的股份,为32.7%;巴士拉石油公司持股22.7%,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持股20%,伊藤忠商事持股19.6%,伊拉克石油勘探公司持股5%。担任牵头合同者后,中国石油将发挥成本控制、项目规划、执行力和责任担当上的优势,加快推进产能建设,伊拉克的增产计划提供重要支持。 持续加强海外石油资源战略布局,助力油气增储上产。本次中国石油成为西古尔纳-1油田的牵头合同者,是公司加强海外资源布局的重要成果。中国石油集团的海外主力产区位于中亚、中东地区,2022年中国石油集团主要项目合计年产油气规模达13353万吨,中东、中亚地区年产油气规模分别超过9000万吨和5000万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海外石油产量达122.2百万桶,占公司原油总产量的17.3%。公司推进海外油气业务稳健运营,加强海外石油资源布局,为公司油气产储量的增长打造坚实基础。 中东地区能源合作进一步加深,海外业务有望迎突破。本次成功接任牵头合同者,体现了伊拉克政府、合作伙伴对中国石油长期以来在伊拉克卓越表现的肯定,标志着中国石油与伊拉克石油部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已建立起互信良好关系。截至2023年,中国石油在伊拉克参与了四个上游项目,分别为艾哈代布项目、哈法亚项目、鲁迈拉项目、西古尔纳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三桶油”中东业务布局深入,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海外业务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加强海外资源布局,支撑油气增储上产,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海外业务有望再获突破。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1716/177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92/0.94/0.97元/股,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4-01-04 29.55 -- -- 32.22 9.04%
32.22 9.04%
详细
事件:1月 1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以自有资金 2亿元向宜兴创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增资(简称“宜兴创聚”)。本次增资同时还有其他共同投资方,包括公司在内合计对宜兴创聚增资约 3.21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宜兴创聚 51.1838%股权,宜兴创聚将全资收购韩国 IPITECH INC.(简称“韩国 IPI”)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宜兴创聚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宜兴创聚和韩国 IPI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拟并购韩国 IPI 进军电子级 PI 领域,布局中韩双研发双生产基地。韩国 IPI 拥有聚酰亚胺(PI)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量产工艺,目前 IPI 公司已有成熟量产产品 FCCL用 TPI 膜和 QFN 封装用 TPI 膜、Film Heater,以及具备量产基础的使用无害溶剂的 YPI 产品。韩国 IPI 的产品已通过三星电子、联茂电子等公司的验证,并已经开始批量供应。通过此次对韩国 IPI 的并购,公司将逐步向柔性 OLED 显示屏幕、柔性电路板、芯片封装等制造使用的核心材料产业延伸,相关产品 PI 膜和浆料材料均属于“卡脖子”进口替代类电子级 PI 材料。本次宜兴创聚所获得的增资款项中,将有不超过 2亿元用于支付取得韩国 IPI100%股权的对价及相关税费,并向韩国 IPI 提供不超过 0.2亿元股东借款以供其回购注销韩国产业银行持有的韩国 IPI 优先股。剩余的增资款将专项用于宜兴创聚建设 YPI 生产线和 TPI涂覆线以及补充宜兴创聚、韩国 IPI 的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宜兴创聚将形成电子级 PI 类材料中韩两国双研发、双生产的格局。 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改善,润滑油添加剂及生命科学业务进展顺利。得益于公司抗老化助剂和润滑油添加剂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原材料价格的环比回落,23Q2和 Q3公司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逐季环比提升。润滑油添加剂方面,23年 2月公司子公司锦州康泰二期 50000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建成投产,润滑油添加剂整体产能由 9.3万吨/年提升至 14.3万吨/年。生命科学业务方面,23年 1月公司与苏州吉马基因合作建设的年产 6吨核酸药物原材料中试研发装置投产。截至 2023年 7月,已完成主要核酸药物原材料产品的试生产,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截至 23年 7月,公司红景天苷项目已完成吨级中试放大,聚谷氨酸项目已成功完成 100L 发酵和分离纯化工艺的开发,透明质酸和特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项目已完成技术引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通过对宜兴创聚的增资和对韩国 IPI 的收购,公司将进军高端电子级 PI 领域,进一步开拓公司成长性。考虑到并购暂未完成及相关新增项目还未建设,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6.07/7.9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并购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客户验证风险,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3-12-28 5.41 -- -- 5.78 6.84%
6.49 19.96%
详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是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商,炼油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在中国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品营销网络。 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7月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8年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上市;2001年8月8日,中国石化28亿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业 2023-12-28 7.00 -- -- 7.59 8.43%
9.52 36.00%
详细
事件:中国石油报公众号报道,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加快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多元业务管理需要,推动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研究决定在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12月24日、25日宣布两大业务有关人事的任免决定,为事业部制改革按下启动键。 点评: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深化,集团公司治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集团业务不断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范围和管理幅度持续增加,对优化业务管控、提升效率效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油气新能源、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提升能源治理能力水平的务实举措,也是推进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提升相关业务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实践,对于推动集团公司油气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加快形成专业化发展和一体化统筹优势。此次改革建立健全了由业务板块(子集团)、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事业部共同构成的专业化管理结构,重新优化组合专业公司现有业务职能。具体工作中,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为业务专业化发展中心、一体化统筹中心、利润中心;事业部是业务运营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在专业公司统筹下,落实业务运营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实施改革,充分落实业务管理和发展主体责任,加快形成专业化发展和一体化统筹的新优势,有效破解多业务管理难题。 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协同性有望增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有望深化。中国石油集团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是集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本次集团公司下属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实施事业部制改革,与股份公司下属油气新能源、炼化新材料事业部的协同有望增强。随着中国石油集团、股份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增强,股份公司一体化优势有望加深,公司将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1716/177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92/0.94/0.97元/股,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2-26 16.25 -- -- 17.34 6.71%
23.94 47.3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公告》,拟投资建设四个项目:1、1 万吨/年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2、4.4 万吨/年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 A 段 4 万吨/年 TFE 项目;3、500 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 250 吨/年项目;4、2 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分别为 9.1 亿元、5.9 亿元、3.3 亿元和 3.7亿元。 点评:投资 21.9 亿元建设四大氟氯化工新材料项目,持续完善下游产业链布局:项目具体情况如下:1、1 万吨/年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主要产品为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和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分为两期建设,预计 25 年 Q2 前一期项目 PFA 装置建成投产,25 年 Q4 前二期项目 PPVE 装置建成投产。根据公司公告(下同),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净利润 1.78 亿元/年。2、4.4 万吨/年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 A 段 4 万吨/年 TFE 项目:年产 TFE 4 万吨,计划 25 年 Q2 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新增净利润 5055 万元/年。3、500 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 250 吨/年项目:生产规模为 250 吨/年全氟磺酸树脂,计划 25 年 6 月完成项目试车,投产后预计新增净利润 5400 万元/年。4、2 万吨/年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新增 PVDC 树脂产能 2 万吨/年,预计 25 年 Q2 投产试车,投产后新增净利润 8767万元/年。公司目前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2023 年上半年,公司含氟聚合物材料产量为 6.2 万吨,同比增长 12.5%。项目的逐步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含氟聚合物产业高端化、专用化、系列化发展水平,提高公司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业务占比,提升产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力,夯实公司氟化工行业龙头地位。 三代制冷剂配额确定,制冷剂景气度持续上行:2023 年 11 月 6 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 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明确我国第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的基准线。伴随三代制冷剂配额的确定,三代制冷剂价格四季度涨幅明显。 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 年 4 季度(截至 12 月 21 日):R32 均价 16688 元/吨,环比 23Q3 增长 18%。R134a 均价 26808 元/吨,环比 23Q3 增长 20%;R125 均价26527 元吨,环比 23Q3 增长 19%。公司第三代氟制冷剂及其主流品种的市场地位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拥有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企业。公司现阶段正聚焦核心产品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第三代氟制冷剂市场占有率,全力拓展第四代氟制冷剂。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三代氟制冷剂产量 15.9 万吨,外销量 11 万吨。随着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制冷剂需求下滑影响,制冷剂盈利能力下滑,因此我们下调公司 23-25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2.74亿元(下调 57%)/24.16 亿元(下调 31%)/33.41 亿元(下调 22%),折合EPS 分别为 0.47 元/0.89 元/1.24 元。公司在建产能稳步推进,氟化工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稳固,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环保政策风险。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3-12-21 5.79 -- -- 6.28 8.46%
6.97 20.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自愿披露关于海外项目的公告》,公司于 2023 年 6 月收到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关于 ISND5-2 期油田开发项目确定公司中标的通知,并于近日与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就该项目进行正式签约,该项目由公司承担设计、采购、施工,调试总承包工作,合同金额约为 22.16 亿卡塔尔里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4.37 亿元。 点评:总承包能力得到中东业主认可,海外战略迈出坚实一步。该项目为公司在卡塔尔地区承揽的第二个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项目,项目内容包括新建 3 座井口平台(导管架、组块),平台海上安装,敷设 9 条海管,5 条脐带缆,6 个老平台改造,涉及交易金额约 22.16 亿卡塔尔里亚尔,按月根据工作量付款,预计建设期限为43 个月。该项目的履行标志公司总承包能力得到了中东地区业主认可与信任,推动公司在海外战略落实和推进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体现了公司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推动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是公司战略定力的重要表现。 海外新签合同额高增,在手项目持续推进,海外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 76.35 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276%,若将本次合同计算在内,则公司 2023 年已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 120.72 亿元,较 2022 年全年增长 184%。截至 23Q3,公司沙特 Marjan 项目、巴油 P79FPSO上部组块项目空间总装和管线预制与安装等工作全面推进;加拿大 PAD14 项目提前完成机械完工和首期交付;沙特阿美 LTACRPO122 项目已顺利开工。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额实现高增长,项目稳步推进,海外业务有望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扩充资本开支,全球海洋油气投资增加,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前三季度母公司中国海油实现资本开支 894.6 亿元,同比增长 30.2%。中国海油已将 2023 年资本开支计划提升至 1200-1300 亿元,较调整前增加 200 亿元。根据中国海油集团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 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增加,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计小幅增长至 1774.4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6.1%。未来国内外海洋油服行业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29/27.84/33.78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0/0.63/0.76 元/股,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中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