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睿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券编码:S1120520050003,华北电力大学硕士,专注能源领域研究多年,曾任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助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2020年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任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27 30.70 -- -- 31.75 3.42%
31.75 3.42%
详细
事件概述①根据自由财经讯息,晶圆代工产能持续满载,供不应求的情况向上游硅晶圆材料传导,包括12英寸、8英寸、6英寸硅片均出现供给吃紧和缺货的情况,现货价格和合约价格均调涨;预计整体市场格局至2021年上半年将持续紧缺。 ②根据工商时报讯息,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原本拟以每股125欧元并购德国世创Siltronic,目前已经调升收购价至每股140欧元;主要是看好半导体硅片2022至2023年将持续供不应求。 分析判断::半导体硅片产能持续爬升,满足国内特色工艺晶圆厂扩产期。 根据SEMI数据,2020年12英寸晶圆厂投资较2019年成长13%,超越2018年历史新高,在新冠病毒疫情加速全球数字转型的推动下,成长态势可望持续到2021年,后续还将于2023年再创高峰;根据SEMI数据,从全球晶圆产能的增量来看,按照保守口径统计,全球晶圆厂从2020年到2024年将至少新增38个12英寸晶圆厂;同时期内,全球每月的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增长约180万片晶圆;其中,中国大陆为全球新增晶圆厂主要地区;2020Q1中国12英寸硅片的需求在67万片/月,预计至2021年Q4将增长到100万片/月以上;中环股份在功率、模拟、CIS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公司在无锡的12英寸硅片新产线已经于2020年8月点灯通线,年底产能预计达到5-7万片/月,加上天津2万片/月的试验线,合计产能达到7-9万片/月;预计2021年产能达到15-17万片/月;2021年,国内士兰微、闻泰科技、华虹集团均有12英寸特色工艺产线的新建和扩产计划,公司有望把握窗口期逐步导入本土化配套。 光伏硅片景气度向上,2G12硅片需求提升根据HIS数据,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8GW,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合计占比超过50%,接近于80GW,成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力量;公司从2020年起打通了210产业链,推出G12叠瓦组件,并且成立600W光伏开发生态创新新联盟;至2020年底,公司为了满足下游强劲需求加速扩产210硅片,冲刺月供货1.25亿片,年产能突破15GW,预计2021年,210硅片的产能将持续加速扩张;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中环股份1月25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称,公司210硅片1月份拟出货量超1.4GW,根据行业市场数据,公司210出货量占目前210硅片供应市场的99.5%,大尺寸光伏硅片销售全球领先。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0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9.8亿元、270.8亿元、353.13亿元,同比增长30.1%、23.2%、30.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3亿元、20.23亿元、26.36亿元,同比增长73.0%、29.4%、30.3%,实现每股收益为0.56元/0.73元/0.9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半导体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11 29.59 -- -- 33.43 12.98%
33.43 12.98%
详细
分析判断: 新建晶圆制造工厂持续投产, 2021年半导硅片景气 度有望向上。 根据雅虎信息,中国台湾环球晶圆董事长徐秀兰预期, 2021年半 导体硅片现货价格有望上涨,产业供需紧缺为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硅片市场同步制造端的景气持续向上; 展望 2021年,随 着车用市场景气复苏和中国大陆 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厂的陆续 投建, 12英寸硅片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例如,国内 IDM 企 业士兰微、闻泰科技纷纷开工新建 12英寸晶圆厂,主要用于功 率、模拟等特色工艺芯片制造; 中环股份在 12英寸特色工艺硅 片技术国内领先,包括轻参杂和重参杂产品已经通过部分客户验 证并实现量产出货; 目前公司半导体硅片产能方面, 天津厂达到 12英寸产能 2万片月, 宜兴厂实现 12英寸产能 5万片/月, 合计 12英寸产能 7万片/月; 公司已规划 12英寸目标产能为 62万 片,未来产能还会持续爬升,有望导入本土化配套,满足国内 12英寸晶圆制造商的扩产窗口期。 中环混改顺利落地, TCL 开启全面赋能上坡加油。 中环电子已完成本次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中环电子股东 变更为 TCL 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100%); TCL 在顺 利完成交割后, 将全力赋能中环, 具体方式包括: (1)结合资 本、品牌等资源助力中环; 包括共用 TCL 金融产业平台,推动中 环业务全球化,加快实现规模,规划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 TCL 将持续助力中环,加大资源投入,助力中环发展总投资 额预计超 60亿;包括高效叠瓦组件、 G12大尺寸硅片、第三代化 合物半导体等三个主要方向;( 2)结合高效管理模式和经验,加 大商业产出效能; 结合 TCL 高效的经营模式和产投联动能力,强化产品线,推动光伏与半导体两大产业;( 3)结合双方的产销体 系、研发能力,提升中环技术优势; TCL 拥有全球在地化制造和 销售体系; TCL 制造体系与中环的供应商在北美、欧洲等地区高 度重合;此外,中环在制造能制造、晶体生长的经验辅助 TCL 加 速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技术突破;整合双方在智能制造的技 术和经验。 民营&市场化机制下激发企业活力,经营效率有望迎 来新预期 根据中环股份微信公众号发布致中环人的一封信讯息,公司完成 混改的大背景下将发挥民营机制的优势,以最优的组织型态面对 市场化竞争,满足未来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公司一方面传承 科学的、道德的、年轻的、创新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抛弃 原来行政化的组织、官僚化的行为。 公司变革将紧紧把握“改革 和组织变革自上而下,市场化的薪酬自下而上”这个原则。 公司 面对工业 4.0下人才结构、人员能力、人员价值、组织协作的变 化,将从组织架构重构、内部流程再造、管控授权清单梳理、人 才管理体系建设、薪酬激励体系建设五个大方向出发,势在必行 地开展组织变革。 变革后,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效率有望持续优 化,相较于过往的经营效率迎来正面向上的新预期。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0至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 别为 219.8亿元、 270.8亿元、 353.13亿元, 同比增长 30.1%、 23.2%、 30.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3亿元、 20.23亿元、 26.36亿元, 同比增长 73.0%、 29.4%、 30.3%,实 现每股收益为 0.56元/0.73元/0.95元, 维持买入评级。
天奈科技 2020-12-25 54.68 -- -- 74.37 36.01%
86.70 58.56%
详细
碳纳米管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导电剂之一 碳纳米管(CNT)为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在力学、电学、热 学等性能方面具备优异表现。 在锂电池领域,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碳纳米管的用量仅为传统 炭黑的 1/6-1/2,且可以大幅提升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为最具替代 优势的导电剂类型之一;在导电塑料、芯片、金属基复合材料、 润滑油、 防腐控制涂层产品等其他领域也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锂电池需求扩大+渗透率提升, CNT 导电剂迎来发展期 随着碳纳米管导电剂在锂电池中逐步渗透,消费电池平稳增长+动 力电池高增长,将驱动碳纳米管导电剂应用规模逐步扩大,行业 迎来快速发展期。 随着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应用规模扩大,叠加快充性能需求的提 升,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需求有望增长,对于传统炭黑的不断替代 带动渗透率提升。 打开导电塑料蓝海市场,持续增添业绩新增长极 导电塑料为功能型高分子材料,需要导电剂提供导电性能。 碳纳 米管作为导电剂具备添加量小(用量仅为炭黑的 1/5-1/15)、避免 脱碳污染等优势, 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公司已经和 SKI、 SABIC、 Total、 Clariant 和 Polyone 等知名国际化工企业展开合作,与 SABIC 公司的合作意向已经进入实质性供货报价阶段。 另外,公司还在芯片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润滑油产品、防腐 材料等领域进行碳纳米管应用的布局。 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综合优势持续突显助推发展 公司研发基础深厚, 率先解决 CNT 连续化宏量制备生产的难题。 产品性能优异,持续迭代有望推动综合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下 游覆盖主流锂电客户,市场份额领先,龙头地位稳固。 产能规模 行业领先并持续扩大,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为碳纳米管导电剂行业龙头企业,随着下游动力电池快速增 长以及导电母粒、芯片等新领域的持续开拓,公司有望凭借强劲 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业绩快速增长,行业地位实现稳中有升,持 续看好公司较高的成长性。 我们预计, 2020-2022年公司 EPS 分别为 0.50元、 1.02元、 1.52元,对应 PE 为 108X、 52X、 35X(以 2020年 12月 22日收盘价 计算)。参考可比公司磷酸铁锂及碳纳米管导电液领域的德方纳 米、电解液领域的新宙邦及天赐材料的估值,考虑公司在碳纳米 管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未来的潜在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变化等导致动力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导 电剂的需求及渗透不及预期; (2) 3C 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导电剂 的需求及渗透不及预期; (3)导电塑料领域碳纳米管导电剂渗 透不及预期; (4)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 (5)公司技术产 品迭代不及预期,新品渗透不及预期; (6)下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7)受到疫情等影响,下游需求减少导致公司产品出货 量不达预期。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2-16 24.82 -- -- 32.50 30.94%
33.43 34.69%
详细
功率半导体景气度向上,公司作为国内功率硅片龙头有望受益。 根据经济日报信息,近期功率半导体包括 IGBT、MOSFET、PMIC等及 MCU 微处理器纷纷因产能不足涨价,包括恩智浦在 11月 26日向客户表示,受到疫情影响,恩智浦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陈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有鉴于功率半导体主要采用 8英寸及以下尺寸硅片,中环股份作为国内 8英寸硅片龙头,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特色工艺和功率器件产线。 (1)技术方面:公司在功率器件 Power Device 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在较低电阻率应用领域,公司 8英寸直拉法重参杂硅片,可以覆盖 MOSFET、BJT、SGT 等半导体器件制造;8英寸直拉法轻参杂硅片,可以覆盖 CIS、BCD、PMIC、MEMS 等半导体器件;此外,公司从 2008年开始制造 8英寸区熔法硅片,目前是全球领先供应商可以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 IGBT 和 MEMS 器件制造;同时基于上述 8英寸产品,升级至 12英寸硅片,加大 12英寸直拉法的重参杂和轻参杂硅片产能,实现国内特色工艺产线核心硅片材料的进口替代。 (2)产能方面,公司宜兴厂已实现 8英寸产能 20万片/月、12英寸产能 5万片/月;加上天津厂 8英寸产能 30万片/月、12英寸产能 2万片月;合计为 8英寸产能 50万片/月,12英寸产能 7万片/月;目标总产能为 8英寸 105万片、12英寸62万片,未来产能还会持续翻倍; 控股股东增持彰显信心,上坡加油已在路上。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TCL,基于看好新能源及半导体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对公司未来持续增长充满信心,通过深圳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公司股票 17,376,81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7%;通过大宗交易增持公司股票 60,658,52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合计增持 78,035,348股,增持比例达到公司总股本的2.57%。TCL 将中环股份纳入公司第三大业务,将从三个方向重点助力中环股份,包括 (1)结合资本、品牌等资源推动中环业务全球化,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 (2)结合高效管理模式 和经验,加大商业产出效能;结合 TCL 高效的经营模式和产投联动能力,强化产品线,推动光伏与半导体两大产业; (3)结合双方产销体系、研发能力,提升中环技术优势;TCL 拥有全球在地化制造和销售体系;TCL 制造体系与中环的供应商在北美、欧洲等地区高度重合;此外,中环在晶体生长的经验辅助 TCL 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技术突破;整合双方在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经验。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0至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19.8亿元、270.8亿元、353.13亿元,同比增长30.1%、23.2%、30.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3亿元、20.23亿元、26.36亿元,同比增长 73.0%、29.4%、30.3%,实现每股收益为 0.56元/0.73元/0.9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半导体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24 22.95 -- -- 25.95 13.07%
33.43 45.66%
详细
210大尺寸硅片效能优势显著,引领行业向高效产能逐步替代。 公司 210光伏硅片在技术工艺方面领先行业,G12大尺寸光伏硅片为行业带来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生产制造效率、大幅降低度电成本;公司 210硅片已经拥有百余项专利和自由知识产权,构成竞争壁垒,是公司独有的平台型技术,引领行业向优势产能推进;本次采购合同彰显下游客户对于 210硅片的强烈需求,提前预定产能的决心;根据中环股份和天合光能签约仪式讯息,天合光能是公司重要战略客户之一,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和业务往来,本次合同的签订为客户对 G12产品需求提供供应保障,为下游 G12光伏组件产能规划落地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 G12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本次采购210硅片将为天合光能 210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的规划落地、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的供货提供有力保障,及时满足更多客户对于超高功率组件的需求,力争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210硅片产能提升超预期,市场需求驱动产线满产公司围绕 210硅片建设中环五期产能,预期 2020年末实现 G12产能超过 19GW,合计光伏总产能达到 52GW;相较于 2019年所预期的建设 G12产能 16GW,产能扩张速度显著提升,反应下游对于210硅片的强烈需求;未来三年,公司新增的光伏硅片产能皆为G12硅片,同时引入旧机台改造,将传统产能逐步向优势产能提升,合计总产能将达到 85GW;大尺寸硅片发展趋势逐步显著,中环股份 210硅片产能迅速上量,有望打破旧有的行业格局,实现反超。公司 210硅片已经逐步形成技术平台,包括公司下属环晟光伏 G12高效叠瓦组件,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实现了更强的产品性能,组件效率高达 21%以上,输出功率最高可超过 600W,在行业中具备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0至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19.8亿元、270.8亿元、353.13亿 元,同比增长30.1%、23.2%、30.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3亿元、20.23亿元、26.36亿元,同比增长 73.0%、29.4%、30.3%,实现每股收益为 0.56元/0.73元/0.9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半导体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11-09 32.80 -- -- 34.71 5.82%
51.49 56.98%
详细
硅料产能持续扩张,成本优势突出公司现有硅料产能 8万吨,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且仍在持续扩产,规划 2021/ 2022/ 2023年产能分别扩至 11.5-15万吨、15-22万吨和 22-29万吨,龙头地位将持续巩固。 公司擅长精细化管理,成本优势领先。据 20年中报,公司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 3.95万元/吨,其中新产能平均生产成本 3.65万元/吨;我们预计新产能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四季度行业步入抢装阶段,加之下游硅料库存消耗,我们认为硅料价格有望维持相对高位。另外,全球光伏发展趋势明确,新增装机有望持续攀升,但近两年硅料新增有效产能有限,预计后续硅料将继续保持供应偏紧格局,公司有望显著受益。 电池产能及成本行业领先, 积极布局前沿技术2020H1公司具备电池产能 27.5GW,且正持续扩张,其电池片非硅成本行业领先。我们认为随着技术进步、产能扩大及大尺寸应用,非硅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产品线持续完善,目前已实现对 PERC 电池主流尺寸全覆盖。同时,积极布局前沿技术,2019年正式切入异质结电池的量产研发,截至 2020年 5月,最高研发效率突破 24.6%。 未来随着 HJT 技术不断成熟,公司有望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光伏中长期行业发展趋势明确。随着对光伏产业链布局的不断深化,目前公司已迅速发展成为多晶硅和电池片业务的全球头部厂商,在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新技术应用下,公司在成本、规模、转换效率上都将有望继续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受益于行业的可持续增长。预计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1.14/1.35/1.60元,对应 PE 为 28/24/20倍(以 2020年 11月 5日收盘价计算),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产不达预期,行业装机需求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风险。
捷昌驱动 机械行业 2020-11-03 67.40 -- -- 78.98 17.18%
101.00 49.8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3.53亿元/yoy+33.63%,归母净利润3.48亿元/yoy+54.92%,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yoy+47.58%。 分析判断::三季度业绩延续快速增长,公司市占率稳步提升。1)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06亿元/yoy+39.93%,归母净利润1.02亿元/yoy+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0.2万元/yoy+15.08%。受到疫情影响海外智能办公桌需求由B端客户向C端客户转移,同时公司在大客户份额不断提升、市占率提高,三季度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公司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分别为43.31%、20.09%,较H1的46.77%、29.11%分别下滑3.46%、9.02%,主要是由于公司出口至美国产品关税复征(自8月7日起,公司对美国出口产品已复征关税25%)。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12%、5.3%、4.61%、-0.57%,费用率整体较稳定。 关税复征不改长期增长态势,募投项目发行完毕,海外项目加快建设产能释放。1)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在2018年9月4日至2020年8月7日可以申请退税,并自2020年3月15日至2020年8月7日免交关税,但自8月7日起,公司对美国出口产品已复征关税(25%),为应对关税提升带来的毛利率下降,公司正加快马来西亚产能建设进度(预计三季度投产)等手段应对,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加征关税并不会影响公司在全球线性驱动领域的领先地位。2)公司非公开发行项目完成,继续加码智慧办公驱动系统升级扩建项目、数字化系统升级与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等,前者完全达产后形成95万套智慧办公驱动系统的产能,大幅提升公司的产能。 投资建议:综合考虑公司收到退税、海外需求大增及下半年关税影响,维持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6、5.02、6.5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国内市场开拓低于预期等。
大金重工 建筑和工程 2020-09-08 8.85 -- -- 10.48 18.42%
12.60 42.37%
详细
深耕风电塔筒制造,开启业绩增长通道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制造,主要产品包括风力发电塔架和海上风电单管桩及其相关零部件,技术及工艺能力领先,大机型方面具备优势。 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管理优化、市场开拓、供应能力增强等因素,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Q1以来连续实现同比高速增长。同时,近年多项财务指标向好,包括单吨毛利水平取得显著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稳步回升等。 产能不断拓展,在手订单饱满近年来,公司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已布局针对陆上风电的阜新、张家口、兴安盟生产基地和针对海上风电+海外市场的蓬莱生产基地,产能扩大为销量增长提供保障。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有利支撑未来发展。公司2020年订单情况基本饱和,近一年时间,公司中标多个国内陆上及海上项目,包括19年9月中标的9.16亿元中广核兴安盟风电场塔筒采购标段1、今年中标的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总承包工程第一批辅机设备采购及单桩基础招标等。 两海战略稳步推进,打开增量空间实施两海战略,开拓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增量空间。海上风电方面,公司的蓬莱基地具备区位优势,可有效控制物流成本,也有助于海外出口,目前已具备海上风电订单储备。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风电塔筒产品已进入全球市场参与竞争,通过了全球知名风机制造厂的认证,成为Vestas、SGRE、Senvion、GE 等全球合格供应方。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风电制造领域多年,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客户开拓、产能布局以及管理优化,显著受益于本轮风电行业快速发展,业绩进入上行通道。我们认为,未来在行业优化、产能保障、两海战略等因素共振下,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预计2020-2022年EPS 分别为0.75元、1.11元、1.30元,对应PE 为12X、8X、7X(以2020年9月4日收盘价计算),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产能投放、产能利用率等不达预期,交付不达预期,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和海外业务进展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9-02 33.60 -- -- 45.08 34.17%
57.57 71.34%
详细
事件概述根据公司公告,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0亿元,同比下滑18.6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1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32%、10.13%。 分析判断:Q2业绩环比修复,未来发展预期向好根据公司公告,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0亿元,同比下滑18.6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1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32%、10.13%。 Q2业绩实现环比高增长。拆分公司季度业绩,2020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下滑1.66%,环比增长62.2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0.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8%、下滑11.35%,环比分别增长243.98%、48.97%。 单吨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毛利率方面,2020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9.09%,同比提升0.89个百分点;2020Q2销售毛利率为20.05%,同环比分别提升0.64个百分点、2.5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公司正极材料单吨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扩大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等,预计公司单吨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不断拓展优质客户范围,持续布局海外市场客户范围持续优化。公司产品应用领域覆盖车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数码消费类电子多个领域,客户范围涵盖中国、日本、韩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前十大锂电巨头大部分已成为公司客户,并持续开拓及深化与优质锂电池厂商的合作。 正极材料海外销售比重不断提升。2020H1公司正极材料海外销量4,142.69吨,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大幅提升71.55%,在正极材料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48.68%;其中三元材料实现海外销量4,095.01吨,收入为4.91亿元,在正极材料海外收入中的占比为97.78%。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与多家国际动力锂电大客户及车厂建立了深度合作,是国内出口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数量最多的公司,并成为海外某著名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第一大供应商。 我们认为,随着海外市场正极材料需求提升以及海外客户持续开拓,公司海外客户出货量有望持续扩大,进一步夯实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高镍领域研发深入,前沿技术储备多元高镍领域布局较早,不断深入。公司在高镍正极材料方面布局较早,在国内率先批量生产出车用高镍多元材料并配套适用于多款国内外著名品牌新能源汽车,且高镍正极材料产品不断迭代优化。2020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为第二代高镍NCM811产品配套研发了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前驱体,使得高镍NCM811产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高温存储稳定性更加优异。第三代高镍NCM811产品研发工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相较于前代NCM811产品,此款正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密度、高稳定性等性能优势。此外,公司在单晶型NCM811、单晶高电压多元6系等产品性能方面持续突破。 储备前沿技术,打造技术护城河。公司第二代固态锂电材料研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材料的导电率、比容量均实现大幅提升,循环性能优良。另外,公司还在开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持续提升技术优势。 产能利用率较高,产能持续释放海外需求助力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达88.81%,其中三元材料产能利用率高达90.16%,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水平,预计随着后续国内需求修复,利用率有望进一步保持高位水平。 产能实力持续扩充,保障产品供应稳定。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1-6月,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产能为1万吨,其中三元材料、钴酸锂分别为8,560吨、1,440吨;在建锂电材料业务产能2万吨。2020H1,江苏当升三期8,000吨产能完成工程建设和工艺调试,顺利通过国内外大客户认证,并实现大批量出货,目前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常州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远期规划产能为10万吨,首期项目计划建成产能5万吨。报告期内,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生产厂房施工、生产线安装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产线调试和产品试制工作。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正极材料优质供应商,高端产能释放+客户结构优化+技术实力提升,公司全球综合竞争实力将持续增强。看好未来正极材料市场格局持续优化以及公司的向好发展,鉴于上半年海内外疫情的影响,将前期预计的2020-2021年的EPS分别1.08元、1.40元,调整至2020-2022年的EPS分别为0.74元、1.17元、1.38元,对应PE为51X、32X、27X(以2020年8月27日收盘价计算),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变化或技术路线发生重大调整;(2)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导致正极材料需求不达预期;(3)公司产能释放不达预期;(4)公司订单及出货量释放不达预期;(5)客户回款不达预期等。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25 56.40 -- -- 60.39 7.07%
86.88 54.04%
详细
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84亿元,同比增速达76%;归母净利润7.74亿元,同比增速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速超104%。 分析判断:上半年充分受益疫情期医疗器械拉动工控品需求、疫情后通用设备回暖及贝思特并表后增厚业绩,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向上。看好汇川成长为通用龙头实力。 业绩超预期,多品类齐发力、高增长:上半年疫情拉动医疗器械需求,且疫情后通用设备回暖超预期,公司下游客户产能恢复较快,口罩机、3C制造、锂电、硅晶、半导体、印刷&包装、风电、起重等行业回暖带动伺服系统、PLC等产品市场需求同比出现较快增长。分业务来看,公司上半年:(1)通用自动化业务(含电液SBU)实现销售收入约21.18亿元,同比增长约56%,其中,通用变频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通用伺服实现销售收入8.17亿元,PLC&HMI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电液伺服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不含伊士通);(2)电梯业务(含贝思特并表贡献)实现销售收入18.57亿元,同比增长约200%;(3)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约46%;(4)轨道交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95亿元,同比下滑58%;(5)工业机器人业务(含上海莱恩)实现销售收入0.76亿元,同比增长约65%。多点发力,实现业绩高增长。 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盈利能力继续提升:20H1公司营收主力通用自动化产品毛利率修复明显,变频器、运动控制、PLC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2.54、3.53、9.11pct,验证公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H1综合毛利率39.81%,同比下降1.21pct,主要为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贝思特业务并表(2019年7月开始)所致。 前期投入开花结果,费用率持续下降,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2019年-2020年,公司引入外部顾问,实施管理变革,通过搭建敏捷的流程型组织和行业领先的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2020H1公司期间费用率24.4%,同比下降4.7pct,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同时公司提出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行业专机或“工控+工艺”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思路,定位为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供应商,天花板不断打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达96.94、120.31、150.26亿元(前序2020-2021年预测值为91.89、110.77亿元,结合疫情期及疫情后工控高景气度,上调2020-2021年预测值,并新增2022年预测值)。对应归母净利润15.73、20.15、26.71亿元(前序2020-2021年预测值11.93、13.57亿元),维持增持评级(华西机械&电新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中恒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8-03 15.95 -- -- 16.50 3.45%
16.50 3.45%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2020半年报,2020H1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7.71%;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21.37%。 2、Q2业绩提升整体扭亏为盈,通信基站及数据中心HVDC订单拉升业绩增长动力:受疫情影响,2020年Q1营收同比下降66.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2.6%。公司在第二季度奋起直追,营收同比增长9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5%。分业务来看,通信基站及数据中心HVDC订单大幅增长对公司下半年业绩增长拉升动力。 3、采购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拉低整体毛利率水平:2020Q1整体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随着Q2订单数量增加,营收情况转好,但受疫情影响,材料采购成本有所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毛利率仍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4、三费维稳,围绕5G、HVDC、充电桩持续研发投入; 5、2020年加大备货,逐步走出疫情影响,整体业绩走势乐观: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公司的应收账款上升到9.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7.48亿元增加28.34%。库存方面,受第一季度疫情影响,公司的销量有了一定的下滑导致库存积压。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消费的逐渐恢复,公司的订单量开始增加,为适应需求的上升,公司增加了备货。 5、首套巴拿马电源系统顺利交付,宁德智享预计年内交付 6、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未来5G、IDC、新能源充电桩等多领域布局及订单情况,我们维持2020-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1.4亿元、1.9亿元,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2.4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57/44/34倍,维持“增持”评级。 6、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疫情持续影响业务拓展;技术产品研发及市场竞争风险;HVDC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基站电源业务占比不及预期风险;系统性风险。
科士达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7-14 14.34 -- -- 16.22 13.11%
16.22 13.11%
详细
深耕电力电子领域,具备行业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电力电子领域27年,拓展业务均属于同源技术,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IDC)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商。UPS行业领先优势明显,根据公司官方披露,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度,公司国内UPS销量市场占有率蝉联本土品牌第一。 数据中心产品方面,公司是最早进入数据中心产品领域的国内企业之一,目前已成为业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品类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产品趋向多元化、集成化、模块化发展,广泛应用于金融、通讯、IDC、政府机构、轨道交通、电力、制造、医疗等行业。公司的模块化UPS产品,模块容量覆盖20-50KVA,整机效率可高达96.5%,可降低UPS能耗,并便于实现“随需扩展”。 通讯电源方面,公司推出的48V系列防水电源,具备可靠性高、系统效率高、防护等级高等特性;其中48V1KW防水电源已批量出口海外,并通过了中国移动的测试。公司也将在输出功率方面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产品竞争力,实现全系列覆盖5G应用。产品融合方面,除数据中心外,公司业务覆盖光伏、充电、储能领域,预计将在光储充一体化应用中具备先发优势。 IDC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有望带动基建需求增长 IDC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科智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为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预计202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00.5亿元,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26.9%。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需求增长。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流量激增、业务市场规模提升将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根据SynergyResearchGroup数据,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达541个,176个数据中心正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行业发展。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为公司核心业务领域,2019年数据中心领域营业收入占比约72%,同比提升超过9个百分点。公司作为具备数据中心产品集成化优势的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 逆变器及储能业务毛利率回升,储能领域前景广阔 2019年,虽然受到国内政策环境仍处于调整期、市场竞争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65%至5.92亿元,但毛利率同比改善,提升4.7个百分点至30.5%。我们认为,随着度电成本的下降,国内及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向上为逆变器业务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另外,电化学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可期,根据CNESA预测,到2023年底,国内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将达19.32GW,2019-2023年累计装机复合增速将高达86.6%。公司携手宁德时代共谋储能领域发展,未来有望持续打开增量市场。 ?充电桩业务发展向好,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下游充电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19年,国内公共充电桩新增12.89万台;截至2019年底,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51.64万台,同比增长33.3%。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领域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带动下,有望加速建设。 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具有模块化设计、高智能化、高利用率、高防护性、高安全性、高适应性等优势,搭载集智能充电系统、配电系统、储能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使用,同时可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公司最新研发满足“国网六统一”标准的部分直流快速充电桩已通过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验证中心认证;2020年,公司将开始全面布局海外充电桩市场,开发适合欧标、Chademo以及北美标准的充电桩产品,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投资建议 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多年,业务围绕同源技术进行拓展,涉及下游契合新基建发展方向或处于景气上行区间,未来公司综合实力和市场空间有望不断提升。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5、0.81、0.98元,对应PE(7月10日收盘价)为23X、18X、15X。参考中恒电气2020年PE为48X(Wind一致预期)以及科华恒盛2020年PE为26X(Wind一致预期),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所处行业发展不达预期,产能及销售情况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6-25 15.56 -- -- 20.08 29.05%
23.50 51.03%
详细
内生外延齐发,湿法锂膜龙头竞争者快速成长 公司在锂膜领域布局较早,收购湖南中锂后,拥有同步+异步技术路线,持续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同时,与ESOPP合资设立装备公司,纵向打通产业链上游。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ATL、亿纬锂能等在内的国内头部动力类、高端消费类电池厂商。 锂膜产能实现快速扩张,推动产销量提升。2019年锂膜产销量同比分别大幅提升488.5%、512.3%至23,257、18,050万平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带动公司行业市占率提升。2019年,湖南中锂+中材锂膜合计以38,000万平米的出货量快速提升排名至第二位,市占率达12.8%。 公司锂膜业务快速成长,龙头属性不断显现,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发展。 风电叶片龙头,竞争实力优异,有望受益行业需求提升 公司为叶片行业龙头制造商,2019年国内市占率在27%以上。公司具备8.35GW风电叶片生产能力,拥有七大生产及研发基地,产品研发及供应能力稳定。下游客户优质,金风科技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超过50%。 受风电退坡补贴政策影响,预计2020年底前仍存在一定的抢装,已核准的风电项目有望加快实现并网,进一步推动风电叶片需求提升。公司作为风电叶片龙头制造商,有望受益于行业上行,销量扩大驱动业绩实现持续增长。 公司瞄准产品大型化,并紧跟海上风电发展步伐,持续拓展海外客户。随着对于风电叶片增量市场的逐步渗透,公司有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打造国际领先的叶片制造商。 玻纤行业触底反弹,产能结构优化推动成本下降 多因素推动玻纤行业需求回暖。疫情后预计国家进一步扩大基建+2020年风电行业将保持高景气+汽车需求有望触底回升,推动玻纤需求逐渐回暖。2020年预计新增产能投放节奏显著放缓,伴随需求恢复,玻纤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当前玻纤价格将受到成本支撑,继续下跌的空间及概率很小。 公司产能结构优化,成本将处于下降通道。随着集团同业竞争问题的解决,根据我们测算,公司与中国巨石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玻纤行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0.99元、1.13元、1.29元,对应PE为15X、14X、12X(以2020年6月22日收盘价计算)。参考可比公司隔膜领域的恩捷股份和星源材质、玻纤领域的中国巨石、风电零部件领域的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的估值,考虑公司隔膜业务的潜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评入级。 风险提示 (1)行业政策变化,对于需求产生影响,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2)公司锂电池隔膜产能投放、业务释放、下游客户拓展以及盈利水平不达预期;(3)叶片行业需求不达预期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4)玻纤行业及业务发展不达预期;(5)集团整合对于业务产生影响等。
科士达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3-06 16.05 -- -- 15.89 -2.69%
15.62 -2.68%
详细
2019年毛利率回升,归母净利润同比稳步增长 公司发布19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收26.10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38.9%。19Q4实现营收9.69亿元,同比+5.9%;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997.3%,18年同期计提了较高的资产减值损失,基数较低。 5G应用推动产品需求扩大,光伏逆变器有望受益行业向上 数据中心为公司营收占比最大业务,产品以UPS为主。公司在国内UPS电源市占率稳居前列,逐步扩大具备高毛利率优势的中大功率UPS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推进优质客户合作。5G技术的加速普及,利于促进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增长,拉动通信电源需求提升,公司储备相应产品及产线,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19年光伏新能源板块业绩受到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减少及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所下滑,但随着度电成本的下降,国内及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持续提升,逆变器产品需求量随之扩大。公司具备多类型的光伏逆变器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未来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提升。 储能市场前景广阔,携手宁德时代深远布局 全球及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同比增长,截至19年底,分为8.22GW、1.59GW,同比+24.0%、+48.4%,在所有储能类型中的占比均同比提升。未来全球及国内电化学储能规模增长可期,根据CNESA,20-22年预计全球新增投运规划超16GW;国内19-23年累计装机规模复合增速预计将为86.6%。公司与宁德时代建立合资公司,将借助双方优势,共谋储能领域发展。 充电设施不断完善,设备端需求将持续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下游充电设施不断完善,19年底,国内车桩比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3.50:1,车桩比逐年提升。公司具备自主研发充电桩核心模块及整桩的能力,产品覆盖多种类型,并积极布局外资品牌及海外市场,18年成功入围特斯拉体系充电桩设备中国直接供应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景气度向上的情况下,公司作为设备商有望受益行业需求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电力电子领域多年,主营业务板块依托同源技术进行延伸,有望受益各业务板块所在行业的景气度向上。预计2019/2020/2021年EPS分别为0.55、0.66、0.82元,对应PE(3月4日收盘价)为27X、23X、18X。参考中恒电气2020年PE为39X(Wind一致预期)以及科华恒盛2020年PE为27X(Wind一致预期),均高于当前公司2020年对应PE。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所处行业发展不达预期,产能及销售情况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01-24 132.50 -- -- 169.89 28.22%
169.89 28.22%
详细
一、事件概述 1月21日,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40.64-49.11亿元,同比增长20.0%-45.0%;扣非归母净利润35.98-42.23亿元,同比增长15.0%-35.0%。 二、分析与判断 2019全年净利润实现较高增长,Q4装机量环比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加上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前期投入拉线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强费用管控,费用率降低,2019年业绩实现较高增长。 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00-14.47亿元,同比增长-40.5%至43.5%,环比增长-55.9%至6.2%;归母净利润中值为10.2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5%、下滑24.8%。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33-12.59亿元,同比增长-44.6%至10.1%,环比增长-44.8%至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中值为9.4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7.3%、17.5%。根据GGII数据,公司Q4装机量为10.88GWh,环比提升39.7%。我们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放缓以及确认收入节奏影响是19Q4公司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中值环比下滑的主要因素。 行业地位优势突出,持续全球化开拓下游优质客户 根据GGII数据,2019年全年,公司装机量为32.31GWh,市占率高达51.79%,同比提升10.52个百分点,行业领先优势不断突显。在国内市场,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公司深度绑定上汽、一汽、吉利、广汽等主流车企,保障后续动力电池的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开拓方面,2019年持续斩获大众、宝马等强势车企的订单,合作及供应的客户网络覆盖全球,长单供应展现国际化竞争实力。 动力电池产品持续升级,推进成本下降 2019年9月,公司正式推出全球首款CTP电池包,率先应用于北汽新能源EU5车型上。通过节省电池模组组装环节,CTP电池包较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能量密度可达到200Wh/kg以上。在提质降本的大趋势下,公司动力电池技术持续升级,驱动应用成本不断优化,领先于行业发展,助力公司产品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投资建议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稳步推进,在手优质长单充裕,产能持续投放,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化,行业领航优势凸显。预计19/20/21年EPS分别为2.06/2.48/3.00元,对应PE分别为59X/49X/41X。参考锂电池(中信)板块PE(2020年)40X,考虑公司龙头地位、高市占率、行业及公司未来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给予“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产能投放不达预期;订单释放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