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石金漫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22030002。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分析师,香港理工大学理学硕士、工学学士。7年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经验。2016-2019年多次新财富、水晶球、II 上榜核心组员。2022年1月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目前主要负责汽车行业小组研究。...>>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16 20.96 -- -- 23.66 12.88%
23.66 12.8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 7月产销报告:7月销量总计 17.79万辆,同比+7.9%,环比+2.8%;1-7月累计销量 137.88万辆,累计同比+38.44%。 7月生产总计 18.03万辆,同比+6.3%,环比+9.5%;1-7月累计生产130.70万辆,累计同比+32.1%。 投资要点: 自主品牌延续高增长态势,同环比分别+11.4%/+7.5%。自主品牌(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7月合计销售 9.88万辆,同环比分别+11.4%/+7.5%,销量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汽协预估 7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13.8%);1-7月累计销售 80.07万辆,累计同比+57.3%。 分车型看,主力车型 CS75系列、逸动系列持续热销,分别销售 2万辆、1.3万辆;第二代 CS55PLUS 启动预售,市场反应良好,24h 预售订单数过千,有望成为新增长点。UNI 系列表现抢眼,7月销量过万,同时下半年将迎来 UNI-T 改款升级、UNI 系列首款轿车,有望进一步提升自主销量,并带动品牌持续向上突破。 合资品牌表现不一,长安福特止跌回升。长安福特止跌回升,7月销售 2.60万辆,创 2月以来单月销量新高,同环比均有大幅增长,分别+19.9%/+19.7%,1-7月累计销售 14.7万辆,累计同比+23.4%。 具体车型锐界、探险者在中高端 SUV 市场中持续保持稳定份额。7月福特 Mach-E 新车型上市,下半年还将迎来全新福特 EVOS,有望进一步提振福特销量。马自达销量走低,7月销售 1.00万辆,同环下滑 16.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环比微跌。三、四季度即将迎来汽车销售旺季,及芯片短缺影响缓解,马自达有望迎来持续改善。 林肯国产化三剑客再发力,开启高利润增长点。林肯延续高增长态势,7月销量超过 7700辆,同比增长 36%,环比增长 10%,国产 SUV三剑客市场表现优异,销量均呈增长态势,航海家单月销量突破 2000辆,同比增长 167%;冒险家同比增长 17%;飞行家同比增长 71%。 林肯高端车型销量的提升,有助于打开长安福特高利润弹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50亿元、1162亿元和 12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4%、11%和 8%;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亿元、61亿元和 7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65元、0.81元和 0.96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汽车芯片短缺减缓不及预期;新能源市场销量增速不及预期。
菱电电控 2021-07-21 91.98 -- -- 139.88 51.17%
152.77 66.09%
详细
事件:7月17日,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共221人)授予限制性股票239.825万股,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3.72%。本次激励计划将在2021年-2025年分年度对公司的业绩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年-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25%、40%、57%、80%。授予价为36.45元/股。 投资要点: 本次激励计划拟向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共221人)授予限制性股票239.825万股,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3.72%。我们认为此次股权激励将帮助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和留住公司核心管理人员与核心骨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次激励计划将在2021年-2025年分年度对公司的业绩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年-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25%、40%、57%、80%。公司近三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48%、114.8%、42.3%,增速较快,主要系国六政策推动,2021年Q1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为110.7%,预计受芯片短缺影响,Q2业绩增速将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公司成长动力仍然充足,我们预计三季度芯片短缺问题将有所缓解,公司下半年业绩将持续高增。 公司聚焦N1及交叉型乘用车市场,龙头地位显著,轻型汽车国六B阶段全面实施在即,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六排放B阶段将于2023年7月1日全面实施,目前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上海在内的众多重点省市已提前进入国六B阶段标准。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二拥有国六B阶段EMS公告的自主厂商,具有一定的行业稀缺性,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产品迭代,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可期。 GDI平台即将投产,未来将持续向主流乘用车市场拓展,前景广阔。根据我们测算,主流乘用车EMS市场约为公司当面主营N1及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的9倍,公司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公司正积极布局GDI平台的量产升级,预计明年9月份实现投产。GDI发动机耗油量更低的特点,更能满足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公司GDI平台的落地将助力公司主流乘用车市场开拓。 公司在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顺应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大势。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路线图2.0》, 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20%,混合动力车渗透率达到40%;203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混合动力车渗透率达到50%。公司依托自身在EMS 产品上的技术积累,开发出了多种结构的混合动力管理系统,包括 48V 微混系统、P2结构混动、增程式混动、功率分流式混动等,产品齐全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未来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将开启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此次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股本的影响。鉴于芯片短缺问题在二季度尤为严峻,并参考公司股权激励业绩目标,我们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9亿元、12.94亿元、19.78亿元,同比增速为21.84%、39.32%、52.80%;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3.05亿元、4.64亿元,同比增速为35.57%、43.33%、52.24%;对应EPS 为4.12元、5.91元、8.99元。我们认为本次股权激励将帮助公司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利好长期发展,故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1)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3)电控市场国产化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19 179.20 -- -- 201.99 12.72%
212.97 18.8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预告,预计2021年H1实现净利润3.45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50%~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7亿元~3.59亿元,同比增长50%~65%。 投资要点: 三季度汽车芯片短缺缓解后,公司业绩同环比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预计公司Q2实现净利润1.77~2.12亿元,环比+5%~+26%,同比+26%~+51%。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提升,带动薄膜电容需求高速增长。此外,高端车型占比的提升,带动双电机、四电机车型占比持续扩大,促使薄膜电容需求增速高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根据腾讯数据显示,2021年20万元价格以上车型占比为40%,远超2020年的12%,消费升级趋势显著。 随着下半年极弧HI 版、比亚迪海豚、长城摩卡、小鹏P5、大众ID.6等高价、爆款车型的推出及交付,国内高端车型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快速向上。依照公司规划,未来三年产能投建将加速,预计三年总计资本开支达6亿元,其中2021年与2022年投入金额将分别接近3亿元。预计新建产能投产后,公司新能源车业务产能提升100%-150%;光伏业务产能提升50%;工控业务产能小幅增长。 Q2受铜线、磁芯等原材料涨价影响,公司毛利率或降1%~2%。2020年公司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约为63%。我们预计二季度公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效果不显著,原材料价格上涨或提升公司营业成本。预计三季度之后,随着原材料价格涨幅增速放缓,公司利润率将趋于稳中向上。 电动车、工控等高电压、高价格产品销量提升,带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公司未来的增长点在新基建(光伏、风电、云计算、5G、医疗器械)的工控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光伏风电方面,目前公司全球市占率约为60%;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40%,欧洲市占率约为20%,龙头地位显著。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下游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将迎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目前公司已在国内外新兴下游市场领域(光伏、新能源汽车、5G 等)取得产能、客户、市占率优势,随着薄膜电容新兴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尤其是国内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公司业绩将持续向好。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31亿元、38.41亿元、51.50亿元,同比增速为49.74%、35.68%、34.10%,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10.93亿元、14.25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70元、4.86元、6.33元。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4)新兴下游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亿华通 2021-07-16 285.00 -- -- 325.00 14.04%
348.55 22.30%
详细
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龙头厂商。2020 年国内装配率第一,公司已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中通客车、申龙客车及吉利商用车等众多优质下游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获宇通客车及申龙客车注资。6月25 日,公司拟非公开发行2 亿元用于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的建设,未来将助力产品力提升。6 月28 日,公司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今后有望借助丰田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实现电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快速升级。 氢燃料电池更环保,更高效。相比锂离子电动车及燃油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显著的环保性(CO2 全周期排放最少)、高能效、长续航等优势,是未来最为理想的新能源汽车。预计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会效仿锂电池汽车发展路径,与锂电池汽车形成互补,共同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 政策推动+成本下行,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我们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的第一催化剂为政策驱动。2020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鼓励政策密集发布,行业迎来边际改善。此外,技术进步、国产化与规模效应的多重催化将为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行打开空间。未来随着成本的持续下行,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率有望稳步提升。 重研发、广布局,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产业集群化发展及国产替代。 我们认为未来氢燃料电池行业在“以奖代补”新政的驱动下,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加速,带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研发实力、布局广度及质量方面拥有明显优势,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浪潮和已布局地域政策红利,取得高速发展。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6亿元、17.7 亿元、22.0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20.2%、40.1%、24.4%;实现归母净利润1.5 亿元、2.2 亿元、2.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2.11元、3.05 元、3.91 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燃料电池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公司下游客户市场开拓不及预期;3)氢燃料电池技术升级不达预期。4)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13 49.00 -- -- 65.22 33.10%
67.77 38.3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6 月产销报告:6 月销量10.07 万辆,同比+22.7%,环比+15.8%;2021H1 累计销量61.82 万辆,累计同比+56.5%。6月产量10.08 万辆,同比+20.8%,环比+24.5%;2021H1 累计生产60.47 万辆,累计同比+54.6%。 投资要点:新能源表现出色,同环比+310%、+200%。公司6 月销量为10.07万辆,同比+22.7%,环比+15.8%;2021H1 累计销售61.82 万辆,累计同比+56.5%。欧拉品牌销售1.08 万辆,同比+310%,环比+200%;坦克品牌销售7160 台,环比+17.6%;哈弗品牌销售5.99万辆,同比+27.6%,环比+11.3%;WEY 品牌、长城皮卡环比略有下滑,分别是0.47 万辆、1.81 万辆。 三大平台加速产品焕新,助力销量创新高。公司依托发布“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加速产品换代升级。6 月基于柠檬平台打造第三代哈弗H6、大狗、初恋、赤兔,基于坦克平台打造坦克300、皮卡炮系列车型,基于柠檬平台+咖啡智能发布好猫、摩卡等车型表现良好,均实现环比增长。其中大狗、初恋、好猫、坦克300 等车型创2 月以来新高;赤兔6 月(上市次月)销售4090辆,较首月+26%;WEY 品牌新旗舰车型摩卡上市首月(6 月)销售2006 辆,占比WEY 品牌销量43%。2021H2 基于三大平台产品HAVAL XY、WEY 玛奇朵、拿铁、坦克600 等车型上市,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提升销量。 海外数据靓丽,全球化效果显著。6 月海外市场销售1.37 万辆,继4、5 月同比增长3.5 倍、5.6 倍后,再次实现销量多倍增长,同比+281%,环比+36%,2021H1 累计出口6.17 万辆,同比+200%。 公司推出多款全球化车型走向海外市场并获得海外认可,同时不断夯实全球化生产布局,第二海外基地泰国罗勇基地正式投产,首款车型哈弗H6HEV 完成在泰国上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泰国及东南亚地区辐射力度,海外市场有望带来新增量。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84亿元、1677 亿元和201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0%、21.1%和2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 亿元、106 亿元和141 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2 元、1.16 元和1.53 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汽车芯片短缺风险。
蓝黛科技 机械行业 2021-06-25 7.10 -- -- 8.50 19.72%
8.50 19.72%
详细
触控显示业务带动公司增长,动力传动业务积极转型迎来发展拐点。公司目前业务主要为触控显示和动力传动。在触控显示业务带动下,公司营业收入自2019年开始走出此前几年的波动状态。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24.55亿元,同比增长115.99%,其中,触控显示业务受益于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大增带动中大尺寸触控显示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2020年营收较上年增长181.50%至17.80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达72%;公司动力传动业务2018-2019年较为低迷,在公司积极转型调整下已迎来发展拐点,2020年实现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11.85%。 电动化浪潮带来发展新机遇,减速器等新品有望贡献新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50%以上。新能源汽车仍需要减速器,减速器是新能源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目前被广泛使用。汽车是集成化、模块化产业,整车厂多将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等交由零部件厂进行设计,之后集成适配需求,或联合第三方进行开发。蓝黛科技在汽车减速器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变速器总成、新能源变速器的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扩产扩量,使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生产变速器总成的规模企业之一。公司坚持客户跟随战略,定位于新能源减速箱产品二级配套供应商,据公司公告,公司已与法雷奥西门子、日电产、吉利、小康等企业在新能源零部件供应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目前公司已研发多款减速器产品,随着电动化浪潮到来,有望贡献新增长。 触控显示市场空间广阔,中大尺寸触控屏是发展方向,公司积极向车载等领域拓展,有望迎来更大成长。触控屏和触控显示模组下游应用行业以往主要是消费电子市场,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术的兴起,正在不断扩展如工控、车载、智能家居、教育、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为触控屏应用带来新的机遇。从现有格局看,大尺寸超高清、窄边框、低成本化、应用多元化是显示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触控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成熟期,由于大陆地区技术进步迅速、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生产加工产能正向中国大陆转移。公司处于触控显示产业链条的中游,一直将全球领先厂商作为重点目标客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拥有仁宝工业、GIS、群创光电、广达电脑、华勤通讯、京东方、富士康、华阳等行业知名客户,产品最终应用于亚马逊、谷歌、微软、联想、京东方、广达等终端品牌电子产品。公司具备盖板-玻璃/薄膜传感器-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及其触控显示一体化的产业垂直整合能力,在中大尺寸触控显示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立足消费、工控市场,积极开拓车载市场。随着触控显示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和需求量提升,公司业务有望迎来更大成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18亿元、2.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0元、0.38元和0.45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4倍、19倍和1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现已全球加速推进,并且呈现出未来主流化趋势,带来燃油车销量的下滑,从而对传统变速箱等产品需求减少。2)海外出口业务受汇率、贸易保护等不确定性风险。3)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5)商誉减值风险。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6-21 139.00 -- -- 183.49 32.01%
212.97 53.22%
详细
公司是国内薄膜电容龙头厂商: 公司深耕簿膜电容器 50余年,拥有丰富经验积累。 公司财务状况优质。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公司近十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03%和 7.88%。公司相较于同业竞争者,在毛利率及费用率方面均占有显著优势,拥有更出众的盈利能力及内部管理能力。 2020年公司 ROE 达到 20.10%,同比增长 2.18个百分点,位于整个电子行业中上游区间。 薄膜电容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当前薄膜电容下游需求正由传统照明、家电驱动向光伏风电、新能源、工控驱动过渡。 新能源汽车:汽车新能源化是大趋所势,未来将带来巨大市场增量。依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及氢燃料等车型)占汽车总销量比例将达到 20%,混合动力汽车占传统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 50%, 2035年新能源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将完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各占到国内汽车销量的 50%。 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成为未来薄膜电容需求增长第一推动力。 光伏:“碳达峰、碳中和” +“成本下行”促光伏发电发展,预计 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量突破 300GW,前景广阔。 工业控制: 包括 5G 基站、数据中心、 轨道交通在内的新基建建设将助推工控市场薄膜电容需求增长。 公司系国内唯一第一梯队供应商: 当前全球薄膜电容供应商第一梯队供应商由松下、尼吉康、基美、 TDK、法拉电子组成,其中公司是唯一一家自主品牌厂商。目前公司薄膜电容市占率已达到全球第三,全国第一,可年产 45亿只薄膜电容器及 2500吨金属化膜,国内其他薄膜电容厂商与公司规模差距较大。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借助国内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及工业控制等新兴市场高速发展的契机,依托本土化优势、规模效应及行业认证壁垒尽享市场红利。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 2021年-2023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36亿元、30.99亿元、39.45亿元,同比增速为23.56%、32.68%、27.28%,实现归母净利润 6.97亿元、 8.85亿元、 10.9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3.10元、 3.93元、 4.87元。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4)新兴下游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极米科技 2021-05-31 719.00 -- -- 869.12 20.88%
883.78 22.92%
详细
技术迭代加速与消费升级双重影响,消费级投影机赛道火热,市场向国内龙头集中。随着DLP方案和LED光源的发展,分辨率和亮度提高给消费级投影机的成熟提供了技术基础。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家用影音娱乐的需求呈现大屏化和追求极致体验的趋势,消费级投影机市场需求广增速快。根据IDC数据,2020中国消费级投影设备出货量达300万台,近三年CAGR为32.2%,占据总投影机市场的72%。目前市场上充斥着低端产品,消费者呈现青睐高端品牌趋势,公司有进一步挤压杂牌的空间。 公司重研发,多方面彰显技术基因。公司重研发,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2.82%,大体上高于行业水平,研发费用率持续增长,从2017年3.31%增至2020年4.92%。同时,公司管理层大部分有技术背景,百度、芒果传媒战略参股加盟,在软件和内容片源方面提供支持。 产品端:公司在整机、软件、算法存在技术壁垒,多项参数占优。产品矩阵丰富,迭代快速,先发优势和换新活动增强用户黏性。整机方面和DLP芯片供货商TI、音响供货商哈曼卡顿保持良好关系,在自研光机、外形设计、降噪方面占优。算法方面在画质表现和易用性上有领先行业的技术突破。软件方面通过GMUI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与芒果、爱奇艺、百度、华为达成合作共建生态,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公司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不同价格段触达不同人群,同时较早进入消费级投影机行业的先发优势和稳定的产品迭代使公司增强溢价能力的同时保持用户黏性。 渠道端:国内以线上渠道为主,粉丝经济增强品牌忠诚度,海外市场广阔。公司70%的收入来自于国内线上渠道,电商渠道对于新锐小家电的发展非常合适。公司注重粉丝和流量,通过极友会凝聚粉丝团体,增强口碑和品牌忠诚度。境外收入目前仅占总收入的6%,但市场广阔且海外定价更高,公司在日本市场的成功将进一步为开拓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市场积攒更多经验。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亿元、6.90亿元、9.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9.36元、13.80元、19.9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75倍、51倍、35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自研光机比例较低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菱电电控 2021-05-21 112.86 -- -- 129.56 14.80%
136.27 20.74%
详细
n 菱电电控:国内自主电控领军厂商。公司主营业务由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及设计开发服务四部分组成,其中发动机管理系统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受益于国六政策实施,公司近两年业绩实现高增,毛利率稳步增长。 n EMS产品向主流乘用车拓展,成长空间大。发动机或汽车与EMS的配比关系为1:1,因此,发动机、汽车的产量情况反映了EMS的销量情况。根据Markline数据,2018年-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780.92万辆、2572.07万辆、2522.52万辆,EMS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公司EMS产品已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未来将依托GDI平台先发技术优势,持续开拓空间更大的主流乘用车市场,增长可期。 n 电控技术持续变革,市场结构改变将催生更多红利。我们预计短期EMS渗透率尚有提升空间,长期电动/混动电控系统将对其实现替代。我们认为电动/混合动力车电控系统逐步替代EMS不会制约公司成长,反之将助其获得更大市场红利。主要原因为:1.公司已实现电动/混合动力车电控系统产业化,且产品技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未来将随着电动/混动力车电控系统市场占比增加,公司对应业务收入将同步增长。2.电动/混合动力车电控系统相较于EMS产品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因此,在总销量不变的前提下,电动/混合动力车电控系统销量占比提升意味着更多的毛利,利好公司业绩增长。 n 坚持技术驱动,电控国产替代先锋成长可期。目前我国电控市场主要由海外大厂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作为国内自主电控领军厂商,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电控技术水平,未来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技术实力有望持续提升,国产替代可期。此外,与跨国厂商相比,公司拥有新车型开发速度优势与车型后续特殊功能添加与改动便利优势。 n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亿元、13.31亿元、16.70亿元,同比增速为34.10%、30.22%25.45%;实现归母净利润2.36亿元、3.18亿元、3.94亿元,同比增速为50.32%、34.72%、24.20%;对应EPS为4.57元、6.16元、7.65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n 风险提示:1)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3)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4)外资品牌大规模进入商用车市场的风险;5)电控市场国产化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石头科技 2021-05-20 1275.90 -- -- 1480.00 15.78%
1492.13 16.95%
详细
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成熟,国内外市场都有较大发展空间。扫地机器人经历了从随机清扫到规划清扫,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演变,产品愈发成熟,消费升级和懒人经济的兴起进一步催生了市场,呈现出集中度提高,国产品牌崛起和产品结构升级的趋势。国内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近五年销量/销额CAGR为24.3%/25.4%,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在我国沿海地区为4%-5%,相比美国16%,日本和欧洲10%,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海外市场美/日/英吸尘器销量与扫地机器人销量的比率分别为13/11/37倍,随着扫地机器人对吸尘器的替代能力增强,海外市场对扫地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剥离小米初见成效,轻资产和先单后货模式使公司专注于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环节,提高运营效率,提供健康现金流。公司2017-2020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高增长,CAGR为59%/174%,2020年毛利率/净利率为51%/30%高于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受益于1)日渐剥离小米,高毛利率自主品牌营收占比2020年增至90.72%;2)轻资产模式下公司仅保留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带来高溢价。3)先单后货模式下公司减少产品储存费用和产品积压浪费,带来充足现金流,反哺研发。4)产品少而精提高销售效率,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公司。 产品端:公司重研发,有一定技术壁垒且快速迭代升级,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兼具性能和性价比优势。公司重研发,2020年技术人员占比56%,研发费用率5.8%,都高于同行业公司,在核心技术SLAM算法、路径规划算法、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有一定技术壁垒。公司针对用户痛点快速迭代,保持约一年的迭代频率,高于iRobot的2-3年。在高端市场上公司产品参数表现优异,且在同等条件产品中价格较低,受到消费者欢迎。随着消费者对高端扫地机器人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有望挤压落后技术产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渠道端:小米渠道起家,线上线下同步推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0年海外收入占比41.2%,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最初公司依托小米渠道增强品牌知名度,随后积极拓展自主渠道,线上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线下拓展经销商,至2019年经销商已达39家。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通过美国亚马逊和海外经销商积极布局海外,与小米海外经销商慕辰科技达成合作。海外市场对扫地机器人需求大定价高,公司产品性价比高广获好评,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1.2%,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8亿元、22.90亿元、29.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82元、34.35元、43.5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8倍、37倍、2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新品推进不达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海外市场开拓不达预期
格力电器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5-03 60.25 -- -- 61.13 1.46%
61.13 1.46%
详细
疫情下营收短期承压, Q1恢复显著, 2020/2021Q1营收同比 -15.12%/+62.73%。 公司营收承压, 增速呈逐季修复趋势, 2020Q1-Q4营收同比-49.7%/-13.47%/-2.35%/-1.87%,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全行 业经历从萎靡至复苏阶段,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 2020Q1-Q4中国空调 内销出货量同比增速从-50.9%升至+0.8%,外销出货量同比增速从 -9.6%升至+22.7%。 2021Q1公司营收同比+62.73%,较 2019Q1同 比-18.15%, 虽较 2019年同期有一定差距,但仍可看出公司经营状况 持续改善迹象,主要原因有: 1)疫情阴影散去; 2)原材料涨价中断 价格战, 叠加公司线下渠道改革削减层级加价, 空调龙头价差缩小, 公司价格竞争力提升; 3)渠道改革卓有成效,公司线下渠道扁平化改 革,提高销售效率。线上以“董明珠的店”为中心构建自己的销售平 台, 董事长董明珠女士亲自直播带货引流,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公司 2021年 3月线上市占率达 32.58%,同比提升 7.61%。 未来随着渠道 改革进一步完善,新能效产品提升终端价格,公司营收有望高速增长。 盈 利 能 力 稳 步 提 升 , 2021Q1毛 利 率 和 归 母 净 利 率 同 比 +6.94%/+2.73%。 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原因是: 1) 销量复苏规模效应 增强; 2)面对原材料涨价,公司作为龙头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可 以提前备货、 参与套期保值、 增加高端型号供给并提升价格使毛利率 稳定提升。公司净利率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自主线上销售渠道的搭建 降低需支付给平台和卖场的销售费用,线下渠道扁平化改革减少销售 费用, 2021Q1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为 7.86%,较 2019Q1降低 2.13%。 高分红比例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信心。 公司年中分红 1元/股, 派 发现金 59.22亿元; 2020年终拟分红 3元/股, 派发现金 174.99亿元。 2020年公司现金分红合计 234.20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 129%。 2021年公司拟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计划拟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 3%,单个员工拟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累计不 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 1%。高额分红提振市场信心,员工持股计划绑定 公司利益和管理层,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彰显公司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2.64亿元、 281.05亿元、 322.57亿元, 公司 EPS 分别为 4.45元、 4.95元、 5.63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3.5倍、 12.1倍、 10.6倍,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老板电器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4-29 34.14 -- -- 45.50 31.77%
49.05 43.67%
详细
多渠道布局,厨电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作为厨电行业龙头,多产品在各渠道销售额均处于行业第一。从零售渠道看,在线上端,厨电套餐、烟灶两件套零售额市占率分别为 28.0%、28.8%位居行业第一;在线下端,吸油烟机、燃气灶、嵌入式蒸烤箱零售额市占率分别为 28.3%、25.8%、24.5%位居行业第一。从工程渠道看,吸油烟机在精装修市场份额为 35.0%位居行业第一。 套系化策略持续推进,拉动新产品销量。公司采取套系化策略,用以烟灶消为主的第一品类拉动以蒸烤一体机为代表的第二品类电气化烹饪产品群和以洗碗机为代表的第三品类水厨电产品群发展。公司二三品类市占率已居行业前列,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公司嵌入式电蒸箱、嵌入式一体机、嵌入式电烤箱零售额线下市占率分别为 24.5%、31.5%、34.1%,位居行业第一、第二、第二,线上市占率分别为 21.5%、11.4%、10.1%,位居行业第二、第三、第三。嵌入式洗碗机零售额线下市占率为 9.6%,位居行业第四,线上市占率为 4.3%,位居行业第五。2020年度大部分家电品类销量下滑,而公司蒸烤一体机/洗碗机/集成灶销量逆势增长,同比增长 195.81%/62.13%/22.25%,公司新品类发展空间大,前景可期。 疫情催化线上渠道表现亮眼,单品盈利能力改善,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受疫情影响,家电行业整体线下、工程渠道销售额增速放缓。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厨房电器主要品类吸油烟机、燃气灶线下市场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率分别为-16.7%、-18.1%,精装修市场总规模同比下滑 0.2%,而线上厨电套餐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 9.1%。 公司多渠道市占率第一,可灵活转移部分产品至线上,线上直营模式推高毛利率;同时公司定位高端品牌,单品盈利能力不断改善,2020年收入主要来源的吸油烟机、燃气灶毛利率较 2019提高了 1.12%、 3.13%。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20年为 56.16%,较 2019年 54.27%提升了 1.89%。 原材料涨价、费用增加,公司净利率持续下滑:2019/2020/2020Q1公司净利率分别为 20.8%/20.76%/19%。公司净利率持续下滑,主要原因为 1)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从 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涨,至 2021年 3月中旬,2021Q1铜、铝、钢、塑料原材料平均价格较2020Q1同比上涨 51%、23%、27%、21%; 2)受疫情影响在宣传推广,打折促销方面支出更多费用及公司拓展渠道需求,公司费用支出 不 断 增 加 , 2019/2020/2020Q1销 售 费 用 占 比 分 别 为24.85%/26.41%/32.2%。随着原材料涨价潮的持续和公司持续拓展渠道的需要,接下来公司净利率恐承压。 公司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彰显业绩持续高增长信心。公司近日公告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对于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为:以 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对应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0%,彰显出公司对于未来收入持续高增长的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21亿元、21.49亿元、23.66亿元,公司 EPS 分别为2.02元、2.26元、2.49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6.9倍、15.1倍、13.7倍,维持买入评级
科华控股 机械行业 2021-04-26 17.37 -- -- 18.88 7.70%
18.71 7.71%
详细
Q1营收 5.06亿元,同比+42.15%,环比+2.14%;归母净利润 0.30亿元,同比+71.38%,环比-19.78%。业绩符合预期。剔除四季度带来的部分收入确定的影响,以及一季度行业周期性淡季影响,公司景气度维持高位,并将贯穿全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形势逐步好转,汽车行业已开启复苏周期。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 81.7%和 75.6%。公司作为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龙头,充分受益于下游整车需求增长,加之先前投入建设的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回升,一季度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公司全年业绩将在汽车产销回暖的带动下再创佳绩。 汽车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涡轮增压器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2020年 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 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提前达峰,至 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 20%以上。涡轮增压技术可提高汽油发动机近 20%的燃油效率、提高柴油发动机近 40%的燃油效率,是整车厂实现尾气低碳化的关键技术,未来该技术渗透率将在汽车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大幅提升,公司作为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龙头将充分受益。 定增募集项目金额达 8.40亿元,助推公司产能持续提升,满足涡轮增压器部件上行需求。2020年 12月,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计划获证监会核准,发行总金额为 8.40亿元,主要用于公司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生产项目。该项目建设期 48个月,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 945万件的生产能力。我们预计随着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生产项目顺利完工,公司在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业绩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一方面,公司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产品需求将在汽车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持续增楷体 长;另一方面,公司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生产项目逐步落地将促产能持续提升。两者共同催化将助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暂不考虑公司非公开发行影响,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21.80亿元、26.16亿元、28.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4.37%、20.00%、10.54%;归母净利润为 1.53亿元、2.36亿元、2.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32.29%、54.70%、19.84%;对应摊薄 EPS 为 1.15元、1.77元、2.12元。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4-23 130.06 -- -- 151.00 16.10%
167.98 29.16%
详细
中科创达:全球领先的智能技术平台提供商。中科创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面向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领域,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物联网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软件定义汽车”助推智能网联车业务发展。在需求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车载软件将迎量价齐升,市场空间增长可期。软件定义汽车将带动公司产业链地位前移,进入Tier1行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市场格局方面,公司在国内暂没有同业务模式竞争对手,具有行业稀缺性。在产品端,公司依托三次技术整合型并购,取得智能座舱全栈技术开发能力,并借此打造出全球一流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产品竞争力强。目前公司已实现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未来将随着智能网联车行业发展快速成长。 智能终端业务充分受益于5G换机浪潮。未来5G手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需求。公司依托“芯片+全栈”优势,一方面使自身的操作系统技术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赋予公司产品很强的依赖性。同时,公司与高通、展讯、微软等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为产业链芯片厂商、元器件厂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搭建起深厚生态壁垒。 IOT市场前景广阔,智能物联网业务尽享行业增长红利。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公司物联网业务需求将大幅增长。当前物联网终端市场集中度低,客户技术实力弱,需求第三方平台技术供应商辅助成长,公司基于自身先发技术优势及优质客户布局,未来有望引领产业发展,获得巨大红利。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6.70亿元、50.17亿元、67.0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9.67%、36.68%、33.58%。预计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5亿元、9.44亿元、12.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3.49%、30.27%、33.73%,对应摊薄EPS分别为1.71元、2.23元、2.98元,对应PE分别为69.69X、53.50X、40.00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车载OS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5G手机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3)汽车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4)技术进步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5)汇率波动的风险。
阿尔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2 23.05 -- -- 32.78 42.21%
32.78 42.2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快报,Q1实现营业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8.16%;实现利润总额0.38亿元,同比增长77.63%;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70.73%。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Q1营收2.02亿元,同比+38%,环比-40%;归母净利润0.37亿元,亿元,同比同比+71%,环比+11%。业绩符合预期。剔除四季度带来的部分收。业绩符合预期。剔除四季度带来的部分收入确定的影响,以及一季度行业周期性淡季影响,公司景气度维持高位,并将贯穿全年。目前公司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回暖带动公司一季度业务量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高增长。展望全年,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1年Q1收获大量新订单,其中研发设计业务订单金额约18亿元,预计将在今后2-3年内完成确认,交付模式为完工百分比交付。我们认为2021年Q2-Q4公司所拥项目部分节点将逐步完成验收工作,全年业绩实现高增长具有一定确定性。此外,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开始放量,已获得来自包括宝能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在内的众多优质订单,未来亦将持续贡献收入。 新能源车加速渗透,“车型换代”及“新势力崛起”提升业务需求。 当前新能源车已成为主流趋势,传统燃油车厂客户将面临车型换代需求。此外,新势力造车厂随着新能源趋势陆续崛起,整车设计开发需求同比提升。公司依托自身“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优势及业务导流效应,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市场上相关业务需求的增长。 定增募集项目金额达定增募集项目金额达7.89亿元,助推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亿元,助推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2021年3月18日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二次修订),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9亿元,投向为:1.先进产业化研发项目;2.阿尔特成都新能源动力系统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柳州菱特一期工程年产5万台V6发动机技改项目。此次定增募集项目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整车研发设计能力,并实现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产品产能扩张,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实现市占率提升。我们预计随着公司非公开发行的顺利完成,项目的投产将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加强在零部件领域布局,增添业绩增长驱动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在新能源车成为主流趋势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厂及新势力造车厂的研发设计需求都将大幅提升,公司作为国内整车设计龙头将显著受益。暂不考虑公司非公开发行影响,我们预计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14亿元、20.65亿元、30.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0.05%、57.13%、45.9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3.47亿元、5.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9.76%、49.01%、44.22%;对应EPS分别为0.76元、1.13元、1.64元。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非公开发行不确定性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