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3-03-16
|
393.00
|
--
|
--
|
408.66
|
3.98% |
-- |
408.66
|
3.98% |
-- |
详细
业绩简评3 月9 日,公司发布22 年业绩:1)22 年:归母净利307 亿元,YoY+92.9%;扣非净利282 亿元,YoY+110%;2)4Q22: 归母净利131 亿元,YoY+60.6%,QoQ+39.4%;扣非净利122 亿元,YoY+78.0%,QoQ+35.5%。业绩超预期。公司拟每10 股转增8 股派25.20 元。 经营分析1、4q22 出货100GWh,电池库存约70GWh,但原材料库存大幅下降。公司22 年电池产量325GWh,q1-q4 预计分别50/60/95/120GWh,其中22A/q4 确认出货289/100GWh,同/环比+117%/20%;库存方面,22 年底公司电池库存/12 月产量分别为70/32GWh,维持在2 个月合理水平,原材料库存21/1h22/22 年库存水平(=原材料库存/季度收入/3)分别0.048/0.075/0.014,原材料库存水平大幅下降。 2、全产业链补库在即,经营库存周期即将步入向上阶段。中游和主机厂经历了4q22 和1q23 去库存阶段,叠加供应链议价博弈,预计当前行业库存处于极低水平。随着3-4 月供应链议价陆续落地,中游和主机厂都有望开启补库周期。 3、4q22 单Wh 净利达到0.089 元/Wh,逆势新高。22 年公司动力/储能/材料/矿产/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17%/21%/12%/74%,毛利占比分别为61%/12%/8%/1%/18%。公司21/22/4q22 单Wh 净利分别为0.074/0.071/0.089 元/Wh,q4 增长主因电池材料降价等。 4、Q4 公司调整业务分类,新增电池材料及回收、电池矿产资源相关业务。其中电池矿产资源22 年收入45 亿元,同比+116%,盈利占比约1%;其他业务包括技术授权&销售尾料(占比90%)、服务费等,22 年收入165 亿元,同比+68%,盈利占比约18%。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从量上看,因减库、谈判因素,3 月中游排产环比增幅受限,但是预计国内终端销量端能达到60-70 万水平,终端景气度恢复领先于中游供应链产量。从价上看,市场比较担心宁德时代报价方案对单Wh 盈利的压制,我们从其金属成本和电池材料集采测算,电池材料降价的红利仍在手中。公司是板块稀缺的非周期性个股成长逻辑标的,我们预计公司23-25 年归母净利润为440、540、690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3、18、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
|
|
钱江摩托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2-13
|
27.49
|
30.00
|
31.46%
|
28.81
|
4.80% |
|
28.81
|
4.80% |
-- |
详细
剥离非主营业务,专注摩托车事业。公司以大排量摩托车业务为重点,1H22 摩托车业务营收占比98%,其中大排量业务营收占比为74%,是一家业务非常纯粹的公司。 大排量摩托车方兴未艾,换购更大排量是未来增长方向。《中国摩托车工业产销快讯》数据显示,2010-2021 年250cc 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由2010 年的1.71 万辆增长至2021 年的33.30 万辆,年复合增速达30.98%。22 年1-6 月大于250cc 二轮摩托车累计销售22.2 万辆,同比+46.6%,但人均保有量低于发达国家的1/5。大排量摩托主要用于玩乐和通勤,偏可选消费品,当前行业主力驱动是换购需求,消费者的首要选车标准是摩托的品控和性能。 大排量市占率第一,内外兼修,具备持续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1)洞察消费者需求:2022 年公司大排量市占率超20%,具备独特的爆款打法,爆款闪300 和赛600 年销约3、5 万辆;2)产品&品牌力:2005 年收购意大利Benelli 并积累动力总成和车型设计技术,与哈雷合作,叠加公司高研发投入力度,掌握了核心大排量发动机技术且外观造型设计能力突出,品牌向上;3)渠道力:省级旗舰店至少设立500 平旗舰店,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积极反馈市场改款需求,强势助力公司推出爆款。 股权激励和针对实控人的定向增发增加市场信心。公司22 年7 月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登记完成,23 年1 月针对控股股东吉利迈捷增发5.05 亿元,共0.58 亿股,定增价格为8.07 元/股,募投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等。有利于充分调动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积极性,保障公司长远发展。 我们预测,2022/2023/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72.5/92.4亿元,同比+29.0%/+30.4%/+27.4%,归母净利润4.3/6.0/7.9 亿元,同比+81.7%/+39.7%/+31.7%,对应EPS 为0.9/1.3/1.7 元。 考虑到大排量摩托车方兴未艾,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内外兼修,2023 年预计有2-4 款爆款,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给予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25 倍PE 估值,目标市值150 亿元,对应目标价30元,给予“增持”评级。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国内禁摩令政策变动,大排量摩托车增长不及预期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票质押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
|
|
比亚迪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2-01
|
285.00
|
--
|
--
|
306.13
|
7.41% |
|
306.13
|
7.41% |
-- |
详细
1月 30日,比亚迪公布 22年业绩预告,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及超预期因素冲击,公司仍实现销量与业绩的同比大增: 1)22年预计年度营业收入突破 4,200亿元,归母净利润 160-170亿元,同比+425.4%~458.3%;扣非归母净利 151-163亿元,同比+1103.5%~1199.2%。 2)22Q4归母净利 66.9-76.9亿元,同比+1011.3%~1177.4%,环比+16.9%~34.4% ;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67.4-79.4亿 元 , 同 比+1730.5%~2056.4%,环比+26.2%~48.7%。 经营分析1)公司 22年累计销量 186.85w 辆 (纯电/插混: 91.1w/ 94.6w),同比+152.5%;预计 23/ 24年销量 310/ 400万辆,同比增速+65.9%/+29.0%。 2)22Q4乘用车销量 68.36w 辆,环比+26.8%。单车净利预计0.92w~1.1w 元左右,上限环比 Q3+11%,中枢与之持平(0.99w)。 3)公司海外市场持续推进,22年海外出口 55,916台,同比 307.2%。 预 计 23/24年 , 乘 用 车 海 外 出 口 30w/60w, 同 比 增 速+436.5%/+100.0%。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64/ 317/ 50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46/24/15倍。23年公司高端车持续放量、海外市场加速拓展、智能化厚积薄发,“量、价、智”三箭齐发,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电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隆盛科技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14
|
25.76
|
27.50
|
28.26%
|
27.02
|
4.89% |
|
29.27
|
13.63% |
|
详细
公司主营EGR(废气再循环系统)、驱动电机铁芯&天然气喷射系统、精密结构件三大板块业务,公司是EGR 行业龙头,国内特斯拉电机铁芯的一供,天然气喷射系统与博世紧密绑定;受高端电机铁芯高需求驱动,2022 年10 月公司第二次增发募集7.2 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增发股票已上市。 投资逻辑 国内EGR 龙头绑定核心客户,混动车&国六拓宽市场空间。国六和国四分别提高了EGR 在重型车和非道路车辆的搭载率;2023 年7月1 日国六b 执行,对NOx 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混动车绑定了比亚迪等大客户,公司在国内柴油机EGR 市占率保持在50%左右,作为龙头有望首先受益于EGR 市场空间的扩大。 特斯拉电机铁芯第一大供应商,保供能力和技术能力领先。公司电机铁芯2019 年进入特斯拉国内供应链,2022 年是特斯拉国内第一大供应商;通过联合汽车电子供应蔚来等新能车电机铁芯。我们预计特斯拉22-24 年国内销量各为46/62/80 万辆,叠加国内新能车扩产积极,铁芯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增发提升产能,由于海外设备交付周期长,资金技术壁垒高,公司的保供能力和技术能力领先市场。预计22-24 年分别出货102/205/334 万台套。 并购微研精密合作顺利,天然气喷射系统与精密件稳健增长。微研精密2018 年被收购后每年均实现了盈利承诺,2021 年和1H22营收分别为5.56 亿元和2.93 亿元,同比增长57.51%和37.56%。 终端客户与公司原始业务EGR 目标客户群一致,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天然气喷射系统与博世紧密绑定,由于天然气具有环保性优势,在商用车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随着天然气价格下滑,2023 年该业务将为公司带来1.75 亿元营收。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测,2022/2023/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0/22.43 亿/31.42 亿元,同比+29.1%/86.8%/40.1%,归母净利润1.10 亿/2.54亿/3.70 亿元, 同比+12.56%/131.07%/45.57% , 对应EPS 为0.48/1.10/1.60 元。公司是EGR 龙头,享受国六政策和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双beta 行情,电机铁芯业务绑定了特斯拉等大客户,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2023 年25 倍PE 估值,目标价27.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增长过高,政策环境恶化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
|
|
隆盛科技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13
|
26.20
|
27.50
|
28.26%
|
27.02
|
3.13% |
|
29.27
|
11.72% |
|
详细
公司主营EGR(废气再循环系统)、驱动电机铁芯&天然气喷射系统、精密结构件三大板块业务,公司是EGR 行业龙头,国内特斯拉电机铁芯的一供,天然气喷射系统与博世紧密绑定;受高端电机铁芯高需求驱动,2022 年10 月公司第二次增发募集7.2 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增发股票已上市。 国内EGR 龙头绑定核心客户,混动车&国六拓宽市场空间。国六和国四分别提高了EGR 在重型车和非道路车辆的搭载率;2023 年7月1 日国六b 执行,对NOx 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混动车绑定了比亚迪等大客户,公司在国内柴油机EGR 市占率保持在50%左右,作为龙头有望首先受益于EGR 市场空间的扩大。 特斯拉电机铁芯第一大供应商,保供能力和技术能力领先。公司电机铁芯2019 年进入特斯拉国内供应链,2022 年是特斯拉国内第一大供应商;通过联合汽车电子供应蔚来等新能车电机铁芯。我们预计特斯拉22-24 年国内销量各为46/62/80 万辆,叠加国内新能车扩产积极,铁芯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增发提升产能,由于海外设备交付周期长,资金技术壁垒高,公司的保供能力和技术能力领先市场。预计22-24 年分别出货102/205/334 万台套。 并购微研精密合作顺利,天然气喷射系统与精密件稳健增长。微研精密2018 年被收购后每年均实现了盈利承诺,2021 年和1H22营收分别为5.56 亿元和2.93 亿元,同比增长57.51%和37.56%。 终端客户与公司原始业务EGR 目标客户群一致,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天然气喷射系统与博世紧密绑定,由于天然气具有环保性优势,在商用车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随着天然气价格下滑,2023 年该业务将为公司带来1.75 亿元营收。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测,2022/2023/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0/22.43 亿/31.42 亿元,同比+29.1%/86.8%/40.1%,归母净利润1.10 亿/2.54亿/3.70 亿元, 同比+12.56%/131.07%/45.57% , 对应EPS 为0.48/1.10/1.60 元。公司是EGR 龙头,享受国六政策和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双beta 行情,电机铁芯业务绑定了特斯拉等大客户,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2023 年25 倍PE 估值,目标价27.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增长过高,政策环境恶化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
|
|
新泉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1-30
|
41.21
|
55.34
|
40.85%
|
43.86
|
6.43% |
|
45.77
|
11.07% |
|
详细
内饰件行业空间广阔,公司发展天花板高:内饰件单车价值量最高可达上万元,且长期看内饰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望通过消费升级+电子化得到持续提升。同时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020 年CR4 仅约为44%,为公司提供更多可占据的市场份额。此外内饰企业的产品拓展能力极强,公司产品以高价值量的仪表板总成为主,未来受益于开拓其他品类内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而得到业务发展。 客户基础稳定,新能源发展带动公司再度增长:历史上,公司依托吉利、上汽等来保障公司业务稳定提升。如今在新能源车企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公司在配套原有客户新能源车型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与国内新势力,国际大客户展开合作。同时北美大客户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客户,2022 年前三季度北美客户全球交付量已达到约91 万辆,大客户的稳定发展将进一步保障公司未来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仪表板总成业务作为公司最主要营收来源,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该业务营收将分别达到45、65、81 亿元。 产能布局广泛,就近配套带来竞争优势:随车企推出车型的速度加快,主机厂更加青睐于响应速度快+产能就近配套优势明显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公司在全国拥有18 个生产基地,覆盖范围广阔,且已经开始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墨西哥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为公司配套大客户的稳定性提供进一步的保障,2020-2022H1,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从2.6%增长至9.2%。 投资建议 公司的客户结构优秀,同时成本管控优秀+产能储备完善,有望成长为内饰龙头企业之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7.7、10.4 亿元,给予公司23 年PE 35 倍,目标市值270 亿元,目标价55.34 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下游客户降价影响公司利润率。
|
|
|
克来机电
|
机械行业
|
2022-11-21
|
20.82
|
28.50
|
42.07%
|
21.09
|
1.30% |
|
21.81
|
4.76% |
|
详细
投资逻辑智能装备业务为盾, 支撑公司整体发展。 公司主要客户为博世和联合电子。 在新能源车销量高增长背景下, 博世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扩大电动车电机产能, 同时今年 7月联合电子启动太仓工厂二期建设, 预计累计设备投资超14亿元, 有望带动公司业务高增长。 智能装备交付周期平均为一年左右, 因此业绩可预见性较强。 21年公司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新签订单达到 5.33亿元, 同比增长 86%; 22H1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新签订单 2.70亿,较上年同期增长 6%, 保证明年业绩增长。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自动化装备业务营收分别为 5.2/6.0/7.0亿元, 同比增长 94%/16%/17%。 传统汽零业务受益于国六排放标准升级。 根据我国政策, 从 2023年 7月 1日起, 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汽车都必须符合国六 b 标准。 主机厂需要采用涡轮增压等方式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从而提升高压燃油分配器等产品需求。 相较普通燃油分配器, 高压燃油分配器价格接近翻倍。 CO2热管理产品为矛, 打开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基加利修正案已对我国正式生效, 推动汽车空调冷媒改变, 目前主要有 R1234yf 和 CO2两种路线。 相比 R1234yf 冷媒, CO2冷媒具备安全+环保+制冷及低温制热效果好等优势。 CO2热管理系统对阀和压缩机的耐高压性、 精密度及管路密封性等要求更高。 目前公司已实现管路批量供应, 且在材质、 结构、 工艺、 软件算法、专利等方面建立了极高的壁垒, 同时产品性能比外资企业产品更佳。 此外,公司已积极研发阀类产品。 作为国内 CO2热管理赛道的稀缺标的, 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热管理系统技术的升级迭代。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 3.3/6.6/7.4亿元, 同比增长 11%/101%/12%。 投资建议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未来将受益于汽车电子行业的高增长带来的客户扩产需求, 同时作为国内 CO2热管理赛道的稀缺标的, 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强。 我们预计 22/23/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2/1.51/1.8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45%/109%/24%, 给予 23年 PE 50倍, 目标市值 76亿元, 目标价28.50元/股,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行业技术升级进度不及预期。
|
|
|
比亚迪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1-18
|
259.91
|
--
|
--
|
278.28
|
7.07% |
|
306.13
|
17.78% |
|
详细
11 月16 日,比亚迪第3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发布,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该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1)从第1 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 年;从第100 万到第200 万辆用时一年;从第200 万辆到第300 万辆仅用时半年。 2)比亚迪将以颠覆性技术与产品构建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将于2023 年Q1 正式发布亮相首款车型,为用户带来新体验;同时2023 年也将推出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 经营分析 2022 年10 月,公司单月产销量分别为22.01 万/21.78 万辆,同比分别+169.8%/+168.8%;1-10 月,比亚迪产销量分别达141.2 辆和139.8 辆,同比分别增长233.5%和233.9%,书写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度”。 在安全方面,碳酸铁锂材料兼顾安全和续航带来材料安全;穿刺实验体现单体安全;碾压实验证明包体安全;CTB 加持扭转刚度、整车侧柱碰说明整车安全,未来“黑科技”技术将带来用户极致安全。 未来,比亚迪将形成王朝、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第四季度D9 开启交付,同时推出驱逐舰07,腾势D9 目前超3w 订单,高端品牌持续放量带来均价提升,有助于提高公司品牌力。 公司进一步发力全球市场,推动业务、人才、乘用车、产业国际化。公司今年1-10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2 万台。10 月17 日,唐、汉、ATTO3 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旗下海豹将在22Q4 通过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Mobility 在德国和瑞典上市销售。预计23 年乘用车海外销量占其10%。 盈利调整和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64/337/53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46/22/14 倍。公司高端车持续放量、海外市场加速拓展,智能化厚积薄发,预计量、价、智有望快速全面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波动风险。
|
|
|
中鼎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1-08
|
16.63
|
--
|
--
|
16.61
|
-0.12% |
|
16.94
|
1.86% |
|
详细
11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新平台项目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3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2.22亿元。 经营分析在手订单充足保障未来业绩稳定增长。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业绩收入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国内业务的增长。与国外业务相比,公司国内业务的利润率更高,因此未来随国内业务占比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整体利润率有望持续向上。 产品技术壁垒高,竞争优势突出。在空压总成中,公司产能充足,且零部件自制化率较高,已实现打气泵自制(打气泵为空压总成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我们预计25年国内空悬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6亿元,实现5年约20倍增长。在空悬系统中(总价值量约9000元),公司预计可配套的零部件价值量达5000-7000元,未来有望通过拓展产品品类,进一步提升配套价值量。 定位“大底盘”,成长空间和弹性充足。公司传统非轮橡胶单车价值量2000元左右,智能底盘业务单车价值量1万元以上,市场空间翻5倍。随着空簧落地,公司智能底盘业务版图进一步完善,保守估计未来底盘年化利润有望达到15亿+,总体利润有望达到30亿。 客户结构有亮点,新能源车企成为公司重要客户。继比亚迪成为公司前十大客户后,公司基本已实现造车新势力全覆盖。目前已为某些车企的合作车型供应空悬、轻量化等产品,未来持续受益于新势力的崛起。 盈利调整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8/13.15/16.41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7/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改善程度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
|
|
|
中鼎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0-31
|
15.53
|
--
|
--
|
16.85
|
8.50% |
|
16.94
|
9.08% |
|
详细
10 月28 日,公司发布22Q3 季度报告:1)22Q1-Q3,公司净利润7.50 亿元,同比-8.29%;扣非净利润6.06 亿元,同比-4.78%;2)3Q22,公司归母净利润2.80 亿元, 环比+27.27%, 扣非净利润2.05 亿元, 环比+10.22%。 经营分析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2Q3 营业收入36.85 亿元,同比+24.62%,环比+14.62%。公司22Q3 毛利率为22.55%,环比提升1.90pct;归母净利率为7.6%,环比+0.8pct,主要系Q3 下游需求逐步恢复。 产品技术壁垒高,竞争优势突出。在空压总成中,公司产能充足,且零部件自制化率较高,已实现打气泵自制(打气泵为空压总成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我们预计25 年国内空悬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6 亿元,实现5 年约20 倍增长。在空悬系统中(总价值量约9000 元),公司预计可配套的零部件价值量达5000-7000 元,未来有望通过拓展产品品类,提升配套价值量。 国内业务占比提升,公司业绩稳定向上。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业绩收入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国内业务的增长。与国外业务相比,公司国内业务的利润率更高,因此未来随国内业务占比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整体利润率有望持续向上。 定位“大底盘”,成长空间和弹性充足。公司传统非轮橡胶单车价值量2000 元左右,智能底盘业务单车价值量1 万元以上,市场空间翻5 倍。随着空簧落地,公司智能底盘业务版图进一步完善,保守估计未来底盘年化利润有望达到15 亿+,总体利润有望达到30 亿。 客户结构有亮点,新能源车企成为公司重要客户。继比亚迪成为公司前十大客户后,公司基本已实现造车新势力全覆盖。目前已为某些车企的合作车型供应空悬、轻量化等产品,未来持续受益于新势力的崛起。 盈利调整和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8/13.15/16.41 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7/14/11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改善程度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
|
|
|
壹石通
|
|
2022-10-31
|
49.00
|
--
|
--
|
48.48
|
-1.06% |
|
48.48
|
-1.06% |
|
详细
业绩简评10月 28日,公司公告 3Q22业绩:3Q2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亿元,YoY+42.9%;实现归母净利润 3290万元,YoY+4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2945万元,YoY+37%。营收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业绩短期承压,出货恢复高增。3Q22公司勃姆石预计排产 7000-8000吨,实际确认出货 7000吨左右,环比+30%,出货恢复高增长。Q3整体毛利率为 39.8%,环比-1.5pct,勃姆石单吨净利预计为 4000元/吨,环比下滑,主要系:1. 价格端:下游客户对勃姆石价格有年降要求,21年以来勃姆石供需紧张公司产品价格保持不变,预计 2H22完成一次性调整;2. 费用端:单三季度公司计提股权激励费用 757.64万元,同时研发薪酬支出增加,整体费用率提升。随着 1Q23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验收运营后,将直供公司电力、蒸汽等优惠燃料动力,单吨净利有望恢复至 5000元/吨水平。 22&23年业绩展望:进入 Q4,公司排产环比继续提升,下半年整体出货量维持高增预期,全年出货预计达 3万吨以上。23年,公司产能预计达 10万吨,出货预计达 6万吨,单吨净利有望修复至 5000元/吨水平,业绩保持高增长。 涂覆材料龙头,远期规划明确。公司作为全球电池隔膜涂覆材料龙头,产品具备技术及能耗双壁垒,将充分受益于勃姆石需求高增长。另外,公司构建三大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平台,品类扩张潜力大,未来公司导热填充材料、陶瓷化阻燃材料等业务均有望迎来爆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下调公司 22-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2/23/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3.53/6.13亿元(前值为 2.41/5.05/7.61亿元),EPS 为 1.10/1.94/3.36元,对应 PE 为 50/28/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及政策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
|
|
三花智控
|
机械行业
|
2022-10-28
|
22.55
|
--
|
--
|
24.55
|
8.87% |
|
28.43
|
26.08% |
|
详细
10月26日,公司发布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1)22Q1-Q3,公司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26%;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50%;2)3Q22,公司归母净利润6.2亿元,环比+13.5%,扣非归母净利润7.2亿元,环比+15.1%。 经营分析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2Q3营业总收入54.4亿元,同比+34.4%,环比+1.5%。前三季度营收156亿元,同比+33.1%。22Q3毛利率为26.9%,环比+1.9pct。 传统业务多点发力,成就家电零件龙头。1)制冷:空调新能效标准提振电子膨胀阀需求+商用制冷迎来发展,公司份额高,产品品类多,接收了竞争对手被收购后的流失订单;2)微通道:行业格局明确,公司份额高,产品替代空间广;3)亚威科:相较美日德,中国洗碗机渗透率仅2%。21年亚威科经营改善,越南工厂已获美国主要客户认可,部分产品成本低于国内,未来继续发力亚太市场,持续修复盈利能力。 先发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公司手握核心单品推进集成化供应。作为龙头,公司全球市占率遥遥领先,主要系1)布局前瞻:04年三花汽零成立,17年公司并购三花汽零,21年电动车产品销量达0.2亿只,同增167%;2)技术壁垒高:电子膨胀阀硬件需实现密闭、降噪等功能,软件方面,公司自研算法与外购芯片进行匹配;3)客户优质:公司绑定优质客户,如大众、比亚迪、上汽、蔚来等,且已全球化布局,就近配套提高客户粘性;4)规模优势:公司份额领先,规模优势造就强盈利能力。 盈利调整和投资建议我们将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调至22.9/29.5/3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26/21倍。作为热管理龙头,公司技术积累深厚,在手订单充足,规模优势下毛利率领先行业。绑定大客户,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外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伯特利
|
机械行业
|
2022-10-28
|
91.88
|
--
|
--
|
103.59
|
12.74% |
|
103.59
|
12.74% |
|
详细
事件:10 月27 日,公司发布22Q3 季度报告:1)22Q1-Q3,公司净利润4.8 亿元,同比+29.7%;扣非净利润4 亿元,同比+26%;2)3Q22,公司归母净利润2 亿元,环比+39%,扣非净利润1.8 亿元,环比+79.8%。 经营分析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与国内外车企合作顺利,新定点项目及量产项目较快增长。同时,公司智能电控、轻量化等产品实现增量,占比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结构。 合作项目持续增加,彰显线控产品竞争力。公司公告,拟与吉利通过双方子公司在台州设立智能底盘合资公司,分别持股65%和35%。此前,台州市政府与吉利签约智能底盘线控制动相关项目,总投资约200 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0 亿元,利于充分发挥投资双方的优势及资源。与整车厂绑定加深,有助于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卡位线控底盘系统,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线控制动WCBS2.0 研发顺利推进,可满足L4+智能驾驶需求,已获得多个定点项目,预计2024 上半年量产,更高级别线控制动EMB 研发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同时收购万达加速布局线控转向,1H22 公司正式启动了DP-EPS、R-EPS 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工作。线控底盘系列产品逐渐扩充完善。 产能即将迎来释放,保障未来收入增长。1)轻量化:公司墨西哥年产40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产线将于2023 年投产,国内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中;2)智能电控:2022 年公司将新增四条线控制动产线,其中:第二、三条产线将于2022 年下半年投产,第四、五条产线将于2023 年上半年投产。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2/ 10.33/ 13.71 亿元。 目前股价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56/36/2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公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盾安环境
|
机械行业
|
2022-10-27
|
13.48
|
--
|
--
|
15.40
|
14.24% |
|
16.87
|
25.15% |
|
详细
业绩简评 10月 26日,公司发布 22Q3季度报告:1)22Q1-Q3,公司净利润 7.02亿元,同比+105.02%;扣非净利润 3.74亿元,同比+19.63%;2)3Q22,公司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环比-78.58%,扣非净利润 1.08亿元,环比-43.74%。 经营分析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22Q3营业收入 23.80亿元,同比+1.76%,环比-16.95%。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72.56亿元,同比-1.60%。公司 22Q3毛利率为 18.47%,环比+1.57pct;归母净利率为 4.6%,同比+1pct,环比-13.2pct。 优化产品结构+发力汽零、商用业务+全球化布局,三管齐下增强盈利能力。1)产品结构优化:公司以往以家用业务为主,未来汽零业务占比提升+热泵系统渗透加深,高毛利率的电子膨胀阀销量占比增加;2)业务结构优化:汽零方面,公司走出财务困境后持续加大产线投入,已切入比亚迪等供应链,有望持续拓展龙头客户,同时规模化后提升利润率。非汽零方面,公司将重点拓展商用市场(毛利率比家用高 5-6pct);3)区域结构优化:公司海外毛利率比国内高 5-6pct。目前公司在欧美日韩等地设有分公司,未来有望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卡位热管理核心赛道,高技术壁垒为公司最深的护城河。我们判断未来汽零行业发展趋势是以核心零部件为主导的模块化趋势,即只有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公司才具备长期模块化竞争力。阀是热管理最核心赛道,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好。公司已卡位阀类产品赛道,高技术壁垒为公司最深的护城河,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盈利调整和投资建议 我们将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调整至 8.3/7.2/8.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5/17/14倍。公司产品技术壁垒高,客户开拓顺利,未来持续受益于产品渗透率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外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财务情况好转不及预期。
|
|
|
恩捷股份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10-27
|
158.99
|
--
|
--
|
182.80
|
14.98% |
|
182.80
|
14.98% |
|
详细
业绩简评10月 25日,公司公告 3Q22业绩:3Q2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 12.1亿元,YoY+71.1%,QoQ+9.2%; 实 现 扣 非 净 利 11.7亿 元 ,YoY+81.7%,QoQ+10.1%,符合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3Q22业绩:公司业绩高增主要系隔膜产品量利齐升。1)量:预计公司 Q3出货 12.5亿平,环比+8.7%;2)利:预计 Q3单平净利在 0.96元/平以上,较 Q2(0.92-0.93元/平)有所提升;随着涂覆+出口比例提升,预计Q4及 23年单平净利继续提升,有望保持在 1元/平以上。 四季度排产&业绩:目前公司单月排产在 5亿平左右,11月排产预计超 5.5亿平,四季度出货有望达 15亿平以上,环比提升 20%-25%以上;下半年海外如松下项目持续放量,北美大客户订单逐季度提升等,海外占比预计提升,22年全年出货有望达 50亿平以上。 涂覆&出口情况:公司目前在线涂覆产线 12条,22年底预计达 34条(占比涂覆产能一半以上),长期将以在线涂覆为主;此外涂覆占比 22年底预计达40%(大客户涂覆比例提升至 25%-30%以上),23/24年目标在 50%/70%以上。此外,公司目前出口比例在 20%-30%,22年底预计在 30%以上,23-24年目标占比 40%以上。出口&涂覆比例提升将提升公司单平净利,23-24年预计保持在 1.1-1.2元/平以上。 公司远期市占率明确:公司计划 24年前在美国建厂,25年全球市占率目标为 50%,出口比例保持提升,在线涂覆产品已批量导入 C、LG、T 等。同时,为保障设备供应安全,公司已与日本制钢所等达成书面协议,计划在国内合资建厂生产隔膜设备,24年实现 10条以上生产线后批量生产,自研设备全部自用,将有效改善单平盈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84/11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5.8/8.7/12.1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18/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