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武浩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500520090001,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曾任东兴证券基金业务部研究员,2020年加入信达证券研发中心,负责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5.7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儒竞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9-04 44.77 -- -- 53.92 20.44% -- 53.92 20.4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H1报告。2024H1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31%。 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14%;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6%。 点评:热泵出口有望逐步回暖,新能源车热管理业务高速增长。1)2024H1公司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营业收入43,934.26万元,同比下降32.13%。我们认为,随着热泵出口的回暖,公司热泵收入规模有望触底回升。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营业收入20,295.23万元,同比增加68.50%,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公司新能源车热管理产能有望逐步增加,有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 机器人等新兴赛道持续布局。2024H公司研发费用5,501.10万元,同比增加37.27%。公司持续加大新兴领域投资,在自动化领域加大细分应用行业及机器人等细分市场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聚焦重点行业和机型,充分发挥研发的经验和优势,开发客户定制化、行业定制化以及驱控一体的伺服产品,有望打造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7/4.5亿元,同比增长13%、50%、23%。截止9月3日市值对应24、25年PE估值分别是18/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超捷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8-15 26.09 -- -- 26.14 0.19%
26.14 0.19% -- 详细
紧固件头部企业。公司深耕电源领域二十余载,在紧固件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大批优质客户,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拓展新业务领域,在航天领域和成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哈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公司营收提升明显,随着新厂房逐步投产,盈利能力有所修复,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74%。 紧固件国产替代持续,出海扬帆打开增长天花板。紧固件下游应用广泛,核心应用是汽车领域,市场规模超千亿。在汽车工业市场上,汽车紧固件主要用在发动机、车轮悬挂系统、底盘系统、安全气囊、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等,随着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的普及,车载电子系统对紧固件的需求有望增大。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新能源汽车紧固件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同时随着国内紧固件技术实力提升,在高端紧固件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此外,海外紧固件市场广阔,东南亚等地经济发展迅速,相关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同时随着欧美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海外新能源汽车紧固件市场有望逐步扩展,关注与海外tier1汽车零部件厂商合作的国内紧固件企业。 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新业务领域持续拓展。公司不断扩大产品覆盖品类,提升在金属塑料紧固件品类竞争力,此外公司在通信和电子电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线,已经上市了一系列通信和电器紧固件。在产能方面,无锡超捷逐步投产,有望满足海外出口业务和国内重点客户项目落地等产能需求。在合作方面,公司与国际汽车tier1零部件厂商和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业关系紧密。其他业务方面,公司收购成都新月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商业航天业务领域,新业务持续拓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选择亚光科技、瑞玛精密、上海瀚讯作为可比对象。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52、0.91、1.55亿元,24-25年PE为65/37倍,考虑到公司是新能源紧固件头部企业,同时积极拓展商用航天领域,壁垒较高,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竞争格局恶化;国产厂商替代海外产业链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商业航天进展不及预期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7-31 183.22 -- -- 186.88 2.00%
192.16 4.8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4年H1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同比减少1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0.54亿元,同比增长14.25%。 点评:公司动力/储能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储能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出货量来看,公司上半年动力+储能出货量超过200GWh,其中Q2动力+储能出货量约110GWh,储能占比为20%。根据SNEResearch数据,公司的动力、储能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分收入结构看,公司24年H1动力电池系统营收为1126.49亿元,同比下降19.20%;储能系统营收为288.25亿元,同比增长3.00%,储能收入占比提升至17.28%;电池材料及回收营收为143.33亿元,同比增长13.02%;其他业务83.32亿元,同比增长32.08%;电池矿业资源收入26.29亿元,同比下降7.84%。 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单瓦时盈利基本稳定。公司24年H1毛利率为26.53%,净利率为14.92%。其中,动力电池毛利率为26.9%,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8.87%。Q2来看,公司单位Wh的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随着碳酸锂等资源及原材料价格下降,联动影响公司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下降,因此毛利率随之提升。 产能持续扩大稳固市场地位,研发高投入引领行业技术。截至2024年H1,公司产能继续加大投入,目前电池系统产能为323GWh,并新增在建产能153GWh,产量211GWh,产能利用率65.33%。公司在电池方面加大投入新产品,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比如乘用车方面的神行4C超充电池基础上新发布神行Plus电池,麒麟高功率电池;商用车方面的天行L-超充版;储能方面的天恒储能系统。 深度合作各领域优质客户,进一步巩固龙头护城河。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与Volvo、北京现代、猛士科技、江汽集团、临工重机、中国龙工等达成战略合作,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加深在乘用车、商用车、船舶等领域业务合作。储能电池领域,公司与中石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动光储充微电网技术示范应用,与Quinbrook、NextEra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合作,与RollsRoyce达成战略合作,拟将天恒储能系统引入欧盟和英国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4183、5111、59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556、685亿元,同比增长3.4%、2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4 226.23 -- -- 259.87 13.48%
266.82 17.94%
详细
事件: 5月 28日,比亚迪举办了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暨秦 L DM-i、海豹 06 DM-i 上市发布会。点评: 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 NEDC 百公里亏电降至油耗 2.9L。 5 月 28 日晚,比亚迪举办了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暨秦 L DM-i、海豹 06DM-i 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第五代 DM 技术。第五代 DM 技术搭载比亚迪新一代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及 EHS 电混系统,百公里加速 7.5 秒, NEDC 百公里亏电油耗 2.9 升, CLTC 电耗 10.7kWh/100km。秦 L 亏电油耗实测平均值为 2.26L,海豹 06 则为 2.11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媒体实测结果均超 2300 公里。 DM5.0 系统燃油经济性也实现大幅提升,根据发布会信息,有充电桩的情况下,秦 L 和海豹 06 的车主在短途用电(使用比例 80%),长途用油(使用比例 20%),每年用油用电成本 2078 元(2万公里),对比百公里耗油 7L 的燃油车节省 9682 元;没有充电桩的情况下,秦 L 和海豹 06 车主节省 6888 元。 比亚迪秦 L 和海豹 06 两款新车正式上市,首发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海豹06 DM-i与秦L DM-i互为“姊妹车型”, CLTC 工况纯电续航有80km和 120km 两种,各提供 5 款车型可选,售价区间为 9.98-13.98 万元。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由 1.5L 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成的第五代 DM 插电混动系统, 1.5L 发动机最大功率 74kW,驱动电机可选 120kW、 160kW两种功率,最高车速 180km/h。新车电池可选 10.08kWh、 15.874kWh两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NED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分别为 2.9 升和3.08 升。 海豹 06 DM-i 与秦 L DM-i 定位中型车,将对紧凑型、中型燃油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海豹 06 DM-i 与秦 L DM-i 定位中型车。车身尺寸分别为 4830mm×1900mm×1495mm、 4830mm×1875mm×1495mm,轴距2790mm。根据太平洋汽车,热销紧凑型燃油车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泽8、马自达 3 昂克赛拉、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中仅有马自达 3 昂克赛拉指导价低于秦 L,而尺寸、油耗方面秦 L 均具有优势。相较于热销中型车大众迈腾、帕萨特、凯美瑞、雅阁、天籁等,秦 L、海豹 06 尺寸相当,在售价、油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帕萨特、雅阁最低配版本经销商售价分别为 12.19 万(优惠 6 万)、 12.68 万(优惠5.5 万),我们认为秦 L 上市之后或将对合资中型燃油车市场形成更大的价格冲击。 秦 PLUS 已占据紧凑型车月销第一名,看好秦 L、海豹 06 后续交付放量。 根据懂车帝排行,在 2 月改款上市后,秦 PLUS DM-i 在 2、 3、 4月实现月销 2.1 万、 3.1 万、 2.8 万,已连续排名紧凑型轿车月销第一,超过轩逸、朗逸、速腾等老牌热销车型。在中型车市场,帕萨特、凯美瑞、迈腾、雅阁、天籁在过去一年销量分别为 21.5 万、 20.6 万、 19.7万, 14.2 万、 9.7 万,我们认为凭借售价、油耗等方面的优势,秦 L、海豹 06 在中型燃油车市场具有较大替代空间。同时比亚迪在出海、智能化层面逐步提升,我们认为未来有望对日系品牌全球近 2000 万的市场规模发起冲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372亿元、 469 亿元、 56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8 倍、 14 倍和 12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高端品牌车型上市进程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麦格米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15 25.78 -- -- 33.19 27.56%
32.89 27.58%
详细
? 公司发布 ummary]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实现收入 67.54亿元,同比增长 23.30%,实现归母净利润 6.29亿元,同比增长 33.1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5亿元,同比增长 39.02%; 2024Q1实现收入18.31亿元,同比增长 17.32%,归母净利润 1.39亿元,同比-13.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增长 25.62%。 ? 高研发夯实竞争力, 实现多极化增长。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24.94%,2024Q1毛利率为 25.91%,同比有所上升;费用率方面, 2023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81%/3.05%/11.41%, 2024Q1为 4.37%/3.03%/11.54%。 过去 10年,公司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均实现约 30%的年复合增速,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11%左右。 公司以研发打磨技术,以技术布局业务,以业务壮大平台,以平台支持研发, 实现多极化增长。 ? 业务遍布全球,出海持续加速。 随着公司在全球的“研发+制造+销售”多点布局网络日益完善,近年来公司海外客户需求持续上升,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也逐年加大。 2023年,公司业务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拓展,实现直接海外收入 19.51亿元,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 28.88%;另实现占销售总收入比例约 11%的间接海外收入,公司 2023年供应海外地区需求产生的总收入占比(直接+间接)合计约达 40%,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65、 9.21、 11.00亿元,同比增长 22%、 20%和 19%,截止 5月 13日的市值对应 24-25年 PE 为 17、 14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海外出口不及预期等。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0 18.37 -- -- 19.86 6.83%
19.62 6.8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4.8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8.34亿元,同比下降27.41%。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同比下降37.59%;出现归母净亏损23.50亿元,同比减少164.61%,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4.19亿元,同比减少167.37%。 点评:硅片、组件双龙头地位稳固,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势明显。2023年,公司硅片出货125.42GW,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全球出货量第一,组件出货67.52GW,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7.45%和44.4%。公司集中资源和合理布局,加速HPBC和TOPcon产能升级及量产,同时亚洲与美国的多个项目投产计划逐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在全球市场的出货能力。截止2023年末,公司自由硅片产能达170GW,组件产能达120GW。其中马来西亚2.8GW组件产能,越南3.35GW电池项目按期投产,2024Q1美国合资组件工厂正式投产。 2024Q1业绩承压,长期优势稳固、动力强劲。受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影响,公司组件、硅片价格连同行业产业链价格下降;同时受到美国查扣大量产品影响,公司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共26.49亿元,致使2024Q1出现较大亏损。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公司亦已积极减值降低风险,其稳固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研发实力有望保证自身的全球龙头地位。考虑到全球新增装机快速增长、主系列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和公司即将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5%功率的HPBC二代产品以及其他创新技术,公司有望在未来光伏市场上持续展现优势和活力。 差异化产品领导市场,技术突破电池效率再创记录。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在23年年末实现量产提效和降本攻关,配合“场景化+功能化”产品矩阵,Hi-MOX6产品已稳定实现月超2GW的规模化出货;技术方面,新开发的“泰睿”硅片实现行业单晶硅片领域近十年首次性能突破,大幅提高电阻率均匀性并支撑全平台主流技术路线的电池端效率提升,将于2024年二季度导入量产;同时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转化率27.09%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3.9%均刷新世界记录,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数字化转型升级制造能力,氢能业务引领行业。公司嘉兴基地已成为全球光伏业唯一“灯塔工厂”,多项行业首创数字化技术实现包括单位制造成本在内的多项技术优化,引领光伏行业智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2023年子公司隆基氢能营业额突破亿元,成为国内碱性电解槽中标规模最大的厂商,截止2023年年末已建成2.5GW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996.69、1155.29、1422.67亿元,同比增长-23.0%、15.9%、23.1%;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1.52、73.36、110.72亿元,同比增长-61.4%、76.7%和50.9%。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4.26、19.39、12.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需求不及预期、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风险、竞争格局恶化、国际贸易风险等。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09 14.01 -- -- 15.95 13.85%
15.95 13.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以及 2024年第一季度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5.56亿元, 同比增长 11.74%; 实现归母净利润 70.39亿元,同比增长 27.21%;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71.40亿元, 同比增长28.46%。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71亿元, 同比下降 22.02%; 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 同比下降 118.7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 同比下降 114.81%。 点评: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 2023年, 公司组件产能超 95GW, 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90%, 其中 n 型电池产能超 57GW, 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 此外, 越南 5GW 电池、 美国 2GW 组件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 2024年底公司硅片、 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 100GW。 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涵盖太阳能硅棒、 硅片、电池及组件等多个生产应用环节, 实现了上下游产能的高度匹配,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 坚持技术创新、 降本增效, 应对产品降价压力。 光伏产业的“内卷” 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2023Q4公司毛利率降至 13.23%, 2024Q1进一步下降至 5.06%, 为应对这种情况, 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 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技术壁垒。 2023年发布的全新 n 型组件DeepBlue 4.0Pro 相比于 p 型组件, BOS 成本可降低 2%-4.5%左右,LCOE 可降低 2.5%-6%左右, 相比于原有版型 n 型组件, BOS 成本可降低 1.4%-2.8%左右, LCOE 可降低 0.7%-1.6%左右。 公司 2023年研发投入 44.46亿元, 占营业收入 5.45%。 截至 2023年末, 公司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 1,263项, 其中发明专利 285项。 公司全球化布局优势明显, 海外出货占比较高。 2024Q1公司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 62%, 同时, 公司在海外设立了 13个销售公司, 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165个国家和地区, 短期来看, 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产业链价格快速下降。 在这样的环境下, 拥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或可以快速调整, 将销售比重倾向高价值市场, 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进而有望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786.40、 957.34、 1166.96亿元, 同比增长 -3.6%、 21.7%、 21.9%; 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37.63、62.59、92.35亿元,同比增长 -46.5%、66.3%和 47.5%。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12.86、 7.73、5.24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需求不及预期、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风险、 竞争格局 恶化、 国际贸易风险等。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4-05-08 7.55 -- -- 8.66 11.74%
8.97 18.81%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以及 2024 年一季度季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82 亿元, 同比增长 43.55%, 实现归母净利润 74.40 亿元, 同比增长153.2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9.04 亿元, 同比增长 152.09%。 2024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0.84 亿元, 同比下降 0.30%; 实现归母净利润11.76 亿元, 同比下降 29.09%。 点评: Q1 业绩承压, 出货量同比高增。 公司业绩承压主要受到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 一季度公司实现总出货量为21,907MW, 其中组件出货量为 19,993MW, 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 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51.19%。 N 型技术领跑凸显龙头地位, 先进产能快速放量。 2023 年, 公司 N 型产品的技术和量产规模保持领先。 23 年全年 N 型组件出货 48.41GW,同比增长 352%。 同时, 公司高效 N 型电池研发量产持续突破, N 型TOPCon 电池研发最高效率达 26.89%, 基于 N 型 TOPCon 的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最高效率达 32.33%。 截止 23 年底, 公司已投产超过70GW 高效 N 型电池产能, N 型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过 25.8%, 2024年一季度量产平均效率已超过 26%, N 型组件功率高出同版型 P 型产品约 30W。 公司持续构建完善一体化生产, 截止 23 年底, 垂直一体化产能在硅片、 电池和组件三大核心板块分别达 85GW, 90GW 和110GW, 一体化产能配套率达 85%以上。 发展探索光伏新质生产力, 技术变革降本增效。 公司于 2023 年 5 月宣布在山西综改区建设年产 56GW 的光伏一体化基地, 目前一期 14GW产能已从 2024 年 3 月开始投产。 该基地的建设体现了公司在光伏生产模式上的创新, 符合光伏新质生产力要求, 将推动技术、 规模、 零碳、效率和智能制造的先进性, 同时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成本控制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是990.48、 1012.47、 1042.16 亿元, 同比增长 -16.5%、 2.2%、 2.9%;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55.58、 67.19、 82.59 亿元, 同比 -25.3%、 20.9%和 22.9%。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 年 PE 分别为 14.13、 11.69、9.51 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组件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等。
南网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06 29.67 -- -- 32.23 8.01%
32.40 9.20%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实现营收 25.37 亿元,同比增长 41.77%;归母净利润 2.81 亿元,同比增长 36.71%;扣非净利 2.64 亿元,同比增长 36.53%。其中 2023Q4 营收 9.03 亿元,同比增长 32.04%;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增长 74.04%;扣非归母净利润 1.17 亿元,同比增长 96.01%。 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报,实现收入 5.05 亿元,同比增长 9.85%,实现归母净利润 0.42 亿元,同比增长 38.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 亿元,同比增长 37.19%。 点评: 储能/试验检测收入增幅显著,省外业务拓展初见成效。分产品来看,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营收 7.26 亿元(YOY+123.11%);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营收 5.82 亿元(YOY+64.73%);智能配用电设备营收 4.42 亿元(YOY+31.85%);智能监测设备营收 2.58 亿元(YOY+5.04%);机器人及无人机营收 2.75 亿元(YOY-7.03%)。公司 23 年机器人及无人机业务因客户年度采购周期变化,整体采购规模略有下降,其他板块增长显著。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服务等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储能的项目落地,公司本部电网侧试验检测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新收购子公司带来业务增量。分地区来看,广东省内营收 17.84 亿元(YOY+35.32%);广东省外营收 7.45 亿元(YOY+63.56%)。主要原因系公司收购贵州创星、广西桂能公司带来省外业务规模扩张。 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高位,储能盈利同比提升。2023 年公司总体毛利率为 28.98%(YOY-0.68pct);净利率为 11.19%(YOY-2.68pct),其 中 公 司 Q4 毛 利 率 为 32.92% ( YOY+6.08pct ) , 净 利 率 为13.5%(YOY+3.3pct)。2024 年 Q1 毛利率为 32.15%,净利率为 8.43%,维持高位。分板块来看,2023 年储能毛利率为 14.69%(+3.08pct),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毛利率为 42.34%(YOY-4.59pct),智能配用电毛利 率 为 34.32% ( +8.27pct ) , 智 能 监 测 设 备 毛 利 率 为 35.48%(YOY+1.47pct),机器人与无人机毛利率为 30.42%(-2.85pct)。其中储能盈利同比改善,主要原因为个别大型项目毛利率较高,整体毛利率提升;智能配用电毛利率提升显著,主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 InOS 系统及核心模组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 电网智能化+新型储能建设推进,看好公司 24 年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行业上看,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建设方向,24 年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持续加强配电网建设,推动配电网进一步提质升级。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 计装机规模达 3139 万千瓦/6687 万千瓦时,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向,未来空间广阔。公司在电网智能化技术行业领先,并且具有南网背景优势,我们预计公司电网智能化+新型储能有望在 24 年维持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是 43.41、62.71、85.91 亿元,同比增长 71.1%、44.5%、37.0%;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4.45、6.32、8.53 亿元,同比增长 58.2%、42.0%、35.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电网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30 38.04 -- -- 43.21 13.59%
43.21 13.59%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0.42亿元,同比-4.36%;归母净利润25.27亿元,同比-36.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4.61亿元,同比-35.90%。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 23.28亿元,同比-9.38%;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75.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9亿元,同比-76.25%。 点评: 24Q1业绩承压,费用率有所上升。 公司 2023年毛利率为 37.43%,同比下降 10.4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74%、3.18%、 6.04%,费用率有所上升; 2024Q1毛利率为 18.87%,同比下降27.2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78%、 5.67%、6.58%。 公司业绩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是: 受下游去库存和降本要求,隔膜企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隔膜价格持续下行。 海外产能布局加速, 半固态隔膜等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 1) 公司的匈牙利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已建设完成,首条涂布膜产线已开机,首条基膜产线已贯通,预计匈牙利生产基地将自 2024年起快速响应欧洲等地客户的需求。 此外,为加快公司美国锂电池隔离膜项目的进程,以快速响应北美地区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隔膜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公司于2024年 1月将美国锂电池隔离膜项目的投资额调整为约 2.76亿美元,建设 14条年产能共计 7亿平方米锂电池涂布隔膜产线。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2)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动力用超高强度高孔隙率基膜已进入了推广阶段;新一代低闭孔温度高安全性隔膜实现了量产;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与北京卫蓝和天目先导成立了合资公司江苏三合,进行半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及多种高端涂层隔膜的研发、生产,该项目一期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 2条高性能涂布膜生产产线已进入试生产环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8/21.55/30.79亿元,同比-39%、 40%、 43%。截止 4月 26日市值对应 24、 25年 PE 估值分别是 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4 17.78 -- -- 20.36 13.55%
20.19 13.55%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3.40 亿元,同比-0.80%;归母净利润19.12 亿元,同比-38.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81 亿元,同比-39.82%。20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34 亿元,同比-17.97%;归母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36.64%。 点评: 负极盈利能力承压,涂覆隔膜业务持续增长。 1) 23 年公司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业务实现营收 66.11 亿元,同比下降 16.01%,负极产品毛利率收窄,主要受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及下游电池客户去库存的双重影响。 2)涂覆加工业务延续良好态势,膜产品及涂覆加工业务实现营收 48.16 亿元,同比增长 23.63%,新建 PVDF 产能陆续投产,销量逐季提升。 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 1) 公司新一代纳米硅碳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CVD 沉积技术和硅碳复合技术能有效满足未来负极材料长循环、低膨胀的性能需求,动力学性能行业领先。 2)公司推出的快充负极新品在满足 6C 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粘结剂的配合和原料的创新实现了8C/10C 的快充性能。 3)复合铝箔、符合铜箔集流体的开发取得突破,目前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已经实现消费领域的小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40 亿元,同比增长 32%、 31%、 21%。截止 4 月 22 日市值对应 24、25 年 PE 估值分别是 15/12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4-04-23 9.66 -- -- 10.82 9.29%
10.56 9.32%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30.13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19.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20.20%;2024Q1实现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41.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39.66%。 盈利短期承压,毛利率略有下降。2024Q1公司毛利率为35.99%,销售净利率为14.83%,毛利率环比2023Q4下降2.31pct。费用率方面,2024Q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6%、9.75%、7.76%,相比2023Q4均有所下降。隔膜销售量方面,2023年公司25亿平,同比48.49%,维持高增态势。 积极扩大产能规模,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公司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南通基地、佛山基地、欧洲基地的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司湿法隔膜产能及高性能涂覆锂电池隔膜产能,更好地满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中高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公司产品批量供应LG化学、三星SDI、远景AESC、NORTHVOLT、村田、SAFT等一线厂商,并与多家大型锂离子电池厂商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开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6.1、8.9、12.5亿元,同比增长6%、45%和40%,截止4月19日的市值对应24-25年PE为22、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开发的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4-18 190.68 -- -- 211.70 11.02%
211.70 11.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4年Q1业绩,实现收入797.71亿元,YOY-10.41%;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YOY+7%;扣非归母净利润92.47亿元,YOY+18.56%。 点评:公司市占率保持领先,一季度业绩稳健。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3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中,公司电池装车辆为41.31GWh,占比为48.9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辆20.36GWh,占比67.67%,磷酸铁锂电池装车辆为20.95GWh,占比38.57%。全球来看,根据SNEResearch数据,24年1月全球电车装车辆为51.5GWh,YOY+60.6%,公司的市占率约为40%。公司的市占率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公司产品引领行业,盈利继续逆势改善。公司24年Q1毛利率为26.42%,环比提升0.76pct;净利率为14.03%,环比提升0.62pct。我们认为主要为公司领先市场的研发能力,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公司护城河,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盈利环增。 产能持续扩大稳固市场地位,研发高投入引领行业技术。2023年,公司产能继续加大投入,产能为552GWh,并新增在建产能100GWh,产量389GWh,产能利用率70.5%。公司在电池方面已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并参与多家洲际规模最大储能项目,海外客户及储能的拓展有望增大公司产能利用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持续推出高比能、超快充、高安全、长寿命的新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4183、5111、59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556、685亿元,同比增长3.4%、2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科达利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17 90.57 -- -- 107.62 16.99%
105.96 16.99%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05.11亿元,同比 21.47%;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 33.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8亿元,同比 37.12%。 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43亿元,同比 2.22%;归母净利润 4.06亿元,同比 33%。 点评: 盈利能力稳健,降本增效持续。 2023Q4,公司毛利率为 24.28%, 环比提升 0.4pct;销售净利率方面,2023Q4为 15.04%,环比提升 4.79pct。 我们认为公司降本增效持续,毛利率相对稳健,净利率方面由于进项税加计抵减等原因增厚利润,四季度净利率有所提升。 产能布局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1) 公司在国内的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布局了 13个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以及欧洲 3个生产基地。 2023年,公司使用自筹资金向德国科达利增资 3,000万欧元,向匈牙利增资 3,200万欧元,进一步扩大海外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持续拓展国际业务和战略规划实施。 2)海外客户持续拓展,公司与欧洲某知名锂电池生产商签署了《材料买卖供应合同》,约定公司向该锂电池生产商在《材料买卖供应合同》有效期内向其供应预计约 3.5亿套方形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盖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7.5/21.2亿元,同比增长 19%、 22%、 21%。截止 4月 15日市值对应 24、 25年 PE 估值分别是 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4 37.52 -- -- 61.60 10.00%
41.28 10.0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90亿元, 同比增长58.21%; 实现归母净利润 4.42亿元, 同比增长 13.0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96亿元,同比增长 10.10%。2023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1亿元, 同比增加 77.96%; 归母净利润 0.01亿元, 同比下降 98.56%。 点评: 主营业务快速增长, 龙头地位凸显。 2023年公司光伏导电银浆出货量为 2,002.96吨, 同比增长 45.76%, 成为行业历史上首家年光伏导电银浆出货量超过 2,000吨的企业, 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银浆行业的领先地位。 产能快速扩张, 全球布局。 公司“年产 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二期) ”于 2023年 9月顺利竣工。 此项目的成功落地使得公司在国内的总体产能攀升至 3,000吨, 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产能规模, 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同时, 公司已在泰国完成了子公司聚和(泰国) 的注册, 并已完成年产 600吨银浆的项目建设, 以满足国际客户的交付需求, 提升海外区域市场份额。 公司已在日本完成子公司聚和科技的注册, 成立全球研发中心, 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领域。 收购聚有银, 向上游全面布局。 公司成功收购了江苏连银的全部股权,且实现了对其的全面整合、 工艺优化及产线改造, 已在 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吨级的月出货量。 此外, 公司计划投资 12亿元在常州市建立“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 该项目完成后, 将具备年产 3,000吨电子级银粉的能力, 并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 旨在研发 MLCC、锂离子电池、 半导体等领域所需的纳米级粉体材料。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 产品升级。 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 6.43亿元, 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24%。 公司在研项目全面覆盖 N 型 TOPCON、 HJT、 X-BC 及薄膜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需求, N 型电池除转换效率显著高于 P 型晶硅电池外, 对银浆的需求量也高于 P 型晶硅电池, 随着 N 型硅电池的未来市场占有率增加, 光伏银浆市场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 140.78、164.38、 197.71亿元, 同比增长 36.8%、 16.8%、 20.3%; 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7.79、 9.27、 10.85亿元, 同比增长 76.2%、 19.1%和 17.0%。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12.21、10.25、8.7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