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旭辉

东方财富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60521050001。曾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04%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朗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6 19.82 -- -- 20.14 1.61%
20.14 1.61% -- 详细
营收稳定增长,多领域布局未来可期。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11.82%;实现归母净利润213.26万元,同比+104.3%;扣非净利润90.33万元,同比+101.69%,公司实现业绩较好恢复主要受益于铁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和海外市场需求提升。近年来,公司基于十余年专业温控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累积经验,积极拓展新能源车辆空调、空气能热泵烘干、电力及储能温控等领域,并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产品迭代服务更多场景,提升自身竞争力。随着新业务新订单的逐步落地,公司也将逐渐从投入期转入收获期。 优化组织管理和有效机制,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3Q3毛利率20.63%,同比+0.29pct;净利率-0.79%,同比+14.54pct。盈利能力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新业务拓展放量,公司经营持续发力;另一方面是公司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内部的运营效率,加强供应链体系优化建设,强化成本控制。未来,公司将继续从多个角度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城市轨交国内龙头,海内外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8月份以来,公司RTSLINKPROJECT、以色列特拉维夫紫线项目、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轻轨4号线项目及天津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车辆项目均顺利通过FAI,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和国家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陆续落地,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市场仍有持续增量,公司主业国内外轨交车辆空调业务有望持续稳健发展。 烟草烘干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多重支持下有望迎来突破。9月,公司与云南省投资促进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云南省设立区域总部,在玉溪等地区设立区域子公司,加快云南省新能源烟草烤房项目的实施。同时,朗进科技热泵烘干凭借出色的烟草烘干技术方案成功连续中标河南中烟的空气能热泵烤房招标项目,截止8月30日金额已经超过一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在“双碳”时代风口,云南、贵州、湖北、福建等省也启动烤烟房“电代煤”工作。在“政策+市场+技术”支持下,公司热泵烘干业务有望迎来突破。投资建议】短期,轨道交通行业稳健恢复叠加维保市场逐步放量,2023年有望实现业绩的困境反转;中长期,公司积极开拓高铁动车变频空调,同时在新能源客车、热泵烘干、储能及数据中心温控等方面积极布局,拓展更大成长空间。考虑到公司今年新拓展业务较多,投入有所增加,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0.04、17.05和23.14亿元,下调了公司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原0.91)、1.56和2.3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4(原0.99)、1.70和2.53元,PE分别为40、13和8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轨道交通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自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14 31.25 -- -- 32.66 4.51%
32.66 4.51% -- 详细
天然气重卡销量持续高增,公司业绩受益大幅增长。公司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261.80%,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162.20%,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114.97%。其中2023Q3实现营收4.39亿元,同比+278.84%,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161.37%,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116.49%。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2023年9月,国内天然气重卡销量2.46万辆,同比/环比+743%/+30%,同比增幅已连续8个月破百。截止23年6月底,公司已取得包括潍柴WP13及重汽MT13在内的19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订单顺利转换完成后,预计市占率能达到60%。随着天然气重卡销量的持续向好,叠加公司市占率的稳步提升,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盈利能力逐渐回暖,回购股份展示信心。2023年Q3,公司毛利率为10.28%,同比+10.38pct,环比+0.68pct,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毛利率的回暖得益于公司产销规模的稳步提升,未来随着天然气、柴油、汽油三大板块齐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1月,公司接到董事长回购提议,截止2023年10月底,公司已累计回购55.0万股,占比0.46%,总金额为2199.6万元。公司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凝聚力,充分调动公司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新能源技术储备丰富,有望打造新的增长极。公司在新能源方面推进顺利,储能电池电芯方面,已如期完成中试线的建设,目前正按照产品开发计划进行开发验证和试生产;车用燃料电池方面,已发开出满足条件的铂碳电催化剂并实现公斤级每批次的制备技术,配合客户完成上千小时的短堆验证,铂合金催化剂获得客户验的认可;同时,公司积极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四季度进行结题验收。随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投入研发,新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公司有望打造出新的增长极。【投资建议】短期,下游商用车整体需求恢复叠加天然气重卡高增,主营业务有望反转,同时新拓非道路+乘用车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2023年有望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中长期,公司在储能、工业催化、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积极布局,拓展更大成长空间。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7.07、26.08和36.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1.81和3.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8、1.51和2.57元,PE分别为52、24和14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纯燃油/气车市场受新能源汽车挤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带来的竞争加剧风险贵金属占成本比例较高且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
中国天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10 4.39 -- -- 4.52 2.96%
4.52 2.96% -- 详细
公司发布223023年三季报,盈利能力提升明显。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55亿元,同比-2.89%;实现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158.9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206.18%。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8.44%,同比+9.44pcts。单单QQ33来看,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同比+0.38%,环比+7.4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7279.76%,环比+35.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800.80%,环比41.26%。Q1-Q3毛利率分别为23.64%/29.51%/31.37%,逐季提升。 掌握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实现重力储能装备制造国产化。公司于国内率先开发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发“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实现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2023年7月底,公司“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彰显了公司重力储能技术的领先性。 重力储能持续斩获新项目,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目前公司在手的重力储能项目有:张家口怀来县100MWh重力储能项目、酒泉市金塔县150MW/600MWh重力储能电站及相关产业项目、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通辽市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张掖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储能项目、山西右玉100MWh重力储能项目、新疆伊宁100MWh重力储能项目等。 环保主业稳步增长,夯实业绩基础。公司环保主业分为三大块: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持续发挥业绩“压舱石”作用,在建项目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叠加运营效率提升,支撑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城乡综合环境服务:新项目持续中标,截止2023年6月30日,项目年化合同金额超10亿元,在手合同总金额突破百亿元;环保装备制造业务:在保障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供应的同时,大力推进环保能源业务出海,拓展国际EPC市场,已陆续为法国、马尔代夫、印度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服务。 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业绩考核高增速彰显发展信心。10月30日,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的议案》,同意向373名激励对象授予5093万份股票期权,授予价格3.94元/股。 业绩考核指引为,2023-2026年净利润5.46/8.38/12.57/18.85亿元,或者营收73.70/96.48/115.91/139.36亿元,复合增速分别为23.66%/51.14%。业绩考核目标的高增长彰显了公司的发展信心。【投资建议】我们调整了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72.7/91.0/117.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5%/25.1%/28.8%;对应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9/9.0/12.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1.7%/51.4%/41.4%;对应EPS分别为0.24/0.36/0.50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4.6/16.3/11.5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重力储能商业化不及预期;储能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9 56.50 -- -- 59.59 5.47%
61.60 9.03%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Q3业绩同比大增。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3.99亿元, 同比增长 51.63%;实现归母净利润 4.41亿元, 同比增长 45.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4亿元, 同比增长49.18%。 其中 23Q3营业收入为 32.18亿元,同比增长 115.14%;归母净利润为 1.72亿元,同比增长 97.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05亿元,同比增长 203.87%。 银浆出货快速增长, 单吨毛利逐季提升。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银浆出货量达 1454吨,同比增长 42.22%,其中 Q3出货达 610吨,同比增长超 80%,环比增长超 30%, Q3N 型银浆占比达到 35%,较上半年提升明显。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产能释放, 23Q4出货量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根据公司出货及业绩计算,公司今年 Q1/Q2/Q3单吨毛利分别约为 415/575/640元/kg,单吨毛利逐季提升。展望未来,随着 N 型出货占比提升及 TOPCon/HJT 提效新技术导入,公司银浆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 海外基地加速布局。 产能方面,公司“年产 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二期)”已经投产,同时国内第二生产基地宜宾工厂建设规划即将启动, 并有望于 2024年投产。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泰国 600吨银浆产能将于今年 11月投产,进一步满足国际客户的交付需求,提升海外区域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已在日本设立子公司,拟建设研发中心,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为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上游一体化延伸,银粉自供降本增效。 23H1公司收购江苏连银 100%股权, 并更名为聚有银,目前聚有银盐城基地已实现银粉产出,并进入产能爬坡阶段,同时公司拟投资 12亿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 3,000吨电子级银粉。通过外部收购和内部发展,公司在上下游市场深度协同, 助力公司光伏浆料降本,同时加速公司新业务开发。 考虑公司 23Q3出货及业绩超出我们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 司 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6.03/8.72/10.87亿 元 ( 原 值5.79/8.65/10.82亿元), EPS 分别为 3.11/4.50/5.61元,对应 PE 为21/14/11倍,维持“增持”评级。
华明装备 机械行业 2023-11-09 15.50 -- -- 17.83 15.03%
21.65 39.68% -- 详细
2023Q3业绩创历年同期历史新高。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5亿,同比增长 21.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59亿,同比增长 59.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4.26亿元,同比增长 52.49%。分季度看, 2023Q1至 Q3公司分别实现收入 4. 12、 4.97和 5.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8.66%、15.74%和 21.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 1.69和 1.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8.48%、 41.17%和 70.1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2、 1.54和 1.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6.55%、 35.85%和 68.60%。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强劲, 2023Q3单季度收入和利润水平均创出历年同期新高。 电力设备发货量创新高带动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上行亦贡献业绩增量。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增长主要原因之一系分接开关产品海外收入的大幅增长。 2023H1公司海外实现收入 1.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9.55%。 公司海外收入大幅增长,一方面系海外整体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系俄罗斯等个别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出货量增长同时,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上行亦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因此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扣非后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54.47%和 29.32%,较 2022年同期分别回升 5.53个百分点和 6.01百分点。 公司后续增长点主要包括海外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国产化替代等。 海外方面,公司在土耳其有一个组装工厂,在俄罗斯、美国和巴西都有服务中心,另外在东南亚近两年开始在布局, 2023年已经开始进行服务、销售等人员的招聘, 未来可能会设立一个研发中心,年底也会考虑规划组装厂产能。国内方面,公司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正在逐步获得市场认可,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具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首台 500kV 核电机组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产品完成发货,这是公司的分接开关产品首次被应用于国内核电领域;公司首台套 115kV 移相变压器分接开关实现正式投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客户完成签订特高压产品的批量化销售商业合同, 标志着公司产品在特高压领域正式进入批量化应用的阶段。 根据公司三季报以及分接开关行业情况,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营业 收 入 分 别 为 21.42/25.50/30.27亿 元 ; 预 计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5.56/6.95/8.69亿元; EPS 分别为 0.62/0.78/0.97元;对应 PE 分别为20/16/13倍, 给予“增持”评级。
联创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8 28.62 -- -- 31.12 8.74%
31.49 10.03% -- 详细
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报告期内, 实现营业收入 24.69亿元,同比-17.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19亿元,同比+19.24%;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6亿元,同比+17.90%。 单 Q3来看, 实现营业收入 8.10亿元,同比+4.91%。环比-6.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4亿元,同比+17.59%,环比-13.28%;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 24.35%,环比-6.47%。 优化业务结构, 毛利率提升明显。 2023年 Q1-3,毛利率为 18.74%,同比+5.3pcts;2023年以来,毛利率逐季提升, Q1-Q3分别实现16.95%/19.10%/20.10%。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产品、高端光耦产品的生产能力,优化智能控制板块产品结构;同时收缩背光源及线缆业务, 盈利能力优化明显。 高温超导多应用场景布局,技术领先,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化进程取得较为显著的突破。 高温超导产业是公司未来重点聚焦的产业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化进程取得显著突破。 上半年,公司推进完成 “大尺寸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验收通过, 此课题已实现成果转化,应用于超大功率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制备。 目前公司超导设备订单快速增长,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已累计交付 8台,在手订单突破 60台。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基于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的其他应用场景,与硅单晶生长炉设备厂商合作,将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新型光伏级(N 型电池)及半导体级磁控硅单晶生长炉领域,预计 2024Q1研制出应用于 N 型电池的原理样机; 2024年交付不少于 50台。 激光产业取得重要进展。 中久激光泵浦源、激光器、激光电源等项目订单饱满,产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持续跟进对接军工、科研领域潜在客户, 有序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向前发展, 并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有序扩充产能。 整机方面, 第二代新型激光反制无人机产品光刃-Ⅱ顺利完成研制并通过验收, 器件方面, 推出更轻巧、更高电光效率、更高亮度的激光器件产品并量产,不断升级优化已研制装备,推进激光反无人机装备生产定型。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 31.22/33.59/37.4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80%/+7.59%/+11.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45/5.69/6.78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 66.49%/27.74%/19.20%;对应 EPS分别为 0.98/1.25/1.49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36/28/2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时代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11-07 8.55 -- -- 9.11 6.55%
12.57 47.02% -- 详细
盈利表现符合预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26.02亿元,同比+19.45%;归母净利润 2.74亿元,同比+31.97%; 扣非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大幅+153.48%。 Q3公司实现营收 43.83亿元,同/环比+28.32%/+4.24%, 归母净利润 0.72亿元,同/环比+7.66%/-24.09%,扣非归母净利润 1.54亿元,同/环比+200.3%/+76.69%。 毛利率逐季提升,费用短期承压。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16.09%,同比提升 4.57pct, Q3公司毛利率为 17.58%,同比提升 5.25pct,环比提升 1.37%,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降本增效工作成效显著所致。 Q3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7.86%,同比提升 3.61pct,主要系一次性计提员工辞退相关费用所致。 组织调整、减轻包袱,汽车零部件板块有望反转。 上半年公司控股股东中车株洲所的第二笔增资款 4750万欧元按计划到位,助力德国地区的重组工作。Q3公司一次性计提了关于德国工厂员工辞退的相关费用 1.37亿,减轻包袱。 同时新材德国积极向客户申请价格补偿, 在亚太地区加强了产能建设与市场开拓力度。 拓展海上风电叶片领域,推进叶片大型化、新材料降本。 前三季度公司风电业务营收 44.6亿元, 同比+25%。 公司深入海上风电领域,获得明阳风电海上叶片大订单, 并与 Nordex 再度合作。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 110米级超大型风电叶片通过装机考核,目前最长叶型海上风电叶片在射阳公司下线; 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款可回收热固性树脂叶片成功下线;免脱模布拉挤板材获得试用,实现技术降本。 夯实国内轨交减震核心市场,海外市场和工业工程领域有望成为新发力点。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轨交业务营收 14.27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工业与工程营收 13.7亿元,同比+10%。传统国内市场销售订单市占率持续提升,部分关键部件实现 90%以上市场份额; 海外市场收入增长,全球轨道车辆减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线路减振、桥梁与建筑减隔震、轨务工程集成三大方向订单增长较快。 新材料产品不断拓宽应用市场并推进产业化,打造重要增长极。 高性能聚氨酯制品产业化进程顺利,多个产品通过客户验证; 升级改造先进有机硅材料产品生产产线,多款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芳纶材料批量应用于轨交和航空航天领域,轨交领域完成国产化项目结题,航空航天领域与中航复材等战略客户签订年度合作协议;电容隔膜材料已进入 5G、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高端市场并获取小批量订单。公司以新材料起家,深耕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和汽车业务,且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看好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和科研实力,全面推进各业务发展,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我们维持之前的盈利预测 :预计 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7.17/9.46亿元,对应 PE 为 16/11/9倍, EPS 为 0.62/0.87/1.15,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科达利 有色金属行业 2023-11-06 74.56 -- -- 80.80 8.37%
93.98 26.05% -- 详细
公司发布220233年三季报。公司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68亿元,同比增长30.12%,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33.95%。23Q3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10.43%,环比增长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4.80%,环比增长7.09%。费用率方面,公司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1%/+8.46%/+0.70%/+5.59%,同比变化+0.07pcts/-1.01pcts/-0.06pcts/-1.05pcts。 加速出海,强化全球化布局。公司在德国、瑞典、匈牙利已设立三个海外基地,其中,匈牙利基地已进入量产阶段,Q3已实现盈利。今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向海外全资子公司匈牙利科达利增资不超过3200万欧元,用以建设产线,此前,公司已宣布向全资子公司德国科达利增加不超过3000万欧元投资。目前,公司已与特斯拉、ACC、松下、LG、Northvolt、三星等海外客户建立合作,并于今年9月与欧洲某电池厂签订约3.5亿套方形锂电池盖板订单,海外产线的陆续建设有望进一步满足海外客户的配套需求,带动相关营收增长。 440680结构件已进入量产阶段。4680电池较21700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5倍,续航里程增加16%,输出功率提高6倍,根据我们的统计,得益于4680大圆柱的优秀性能,特斯拉的4680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已达221GWh,比克电池、亿纬锂能、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蔚来等众多电池厂及整车厂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合计达310GWh,有望带来巨大的4680结构件市场需求。作为锂电池结构件行业龙头,公司的4680结构件目前已处于量产阶段,未来有望受益于4680大圆柱电池的放量。【投资建议】考虑到行业增速放缓,我们下调对公司2023/2024/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115.23/151.40/196.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16%、31.39%、29.60%,归母净利润为11.57/15.31/19.74亿元,同增28.42%、32.27%、28.96%,现价对应EPS分别为4.29、5.68、7.32元,PE为21、16、12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海外市场开拓受阻;行业竞争加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6 38.27 -- -- 41.80 9.22%
41.80 9.22% -- 详细
公司发布220233年三季报。公司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5.29亿元,同比增长46.31%,实现归母净利润34.24亿元,同比增长28.47%。23Q3实现营业收入125.53亿元,同比增长34.16%,环比增长6.47%,实现归母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变化-2.53%,环比增长25.93%。费用率方面,公司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3%/+7.47%/+0.29%/+5.46%,同比变化+0.05pcts/-0.71pcts/+0.25pcts/-0.44pcts。 动力储能齐增长,市占率有望新高。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接近20GWh、17GWh,同比增长71.26%、115.68%。 动力电池方面,随着公司在乘用车、工程车、物流车领域的突破,今年有望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据5%的份额;储能领域,公司目前拥有中国移动、国家电网、阳光电源、PowinEnergy、沃太能源、固德威等客户,目前全球前三,领先同行推出的5MWh储能系统pack部分成本有望下降30%,单GWh不到一毛钱,且具备更优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公司重视海外产能建设,目前已启动马来西亚项目建设,匈牙利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9月,公司公告将在北美与戴姆勒、康明斯、佩卡共建合资公司(持股10%),生产的动力电池主要供给北美商用车客户。7月,公司宣布将与EA集团在泰国合建不少于6GWh的电池产能。全球化的布局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海外影响力,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大圆柱电池进展顺利。46系列大圆柱具备高能量长续航、超级快充、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未来的主流产品,尤其适用于中高端电池市场。 公司的大圆柱电池业务进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年底已建成第一条大圆柱产线,今年上半年实现第100万颗电池下线,今年Q3实现批量交付,目前产品已经装车。今年年底,公司还将新增2条46系列产线,3条线合计共20GWh产能,预计明年H2出货规模将显著增加。随着未来4680电池需求的释放,公司有望受益。【投资建议】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我们调整对公司2023/2024/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545.97/785.31/107.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39%、43.84%、37.32%,归母净利润为44.50/68.34/89.24亿元,同增26.83%、53.56%、30.58%,现价对应EPS分别为2.18、3.34、4.36元,PE为21、 13、10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市场拓展受阻;行业竞争加剧。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6 85.80 -- -- 94.50 10.14%
105.48 22.94% -- 详细
公司发布223023年三季报,业绩高增超预期。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6%;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25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5亿元(去年同期是-28.9亿元)。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1%;三季度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146%,环比略增。 盈利质量大幅改善,主要系得益于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力和规模效。益的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从22年同期的9.6%攀升到23年的15.8%,提升了6.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接近6个点,从去年同期的25.4%提升到31.3%。公司三项期间费用率从15.3%下降近3个百分点到12.2%,但财务费用率增加了2.3个百分点。在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17.4亿元,同比增长50%,重点投向逆变器、储能、氢能、电动车、充电桩等领域。 逆变器:降本增效和低成本创新构筑护城河,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地面电站市场,公司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新型逆变器产品——“1+X”模块化逆变器,目前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1+X”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在渠道市场,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并已经在澳洲、中国、欧洲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储能系统:进一步迭代新品、提升交付能力,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国、欧洲和中国储能市场持续上量,特别是重点大储市场上,公司持续发力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持续提升电芯定义能力,打造专业储能系统。公司推出了PowerTitan2.0配置嵌入式PCS、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以全系统液冷散热和Allinone的设计,实现交直流一体化,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运营,产品交付能力大幅提升。【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逆变器龙头,得益于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力和规模效益的持续提升,公司在逆变器领域优势持续显现,同时储能系统业务持续高增长,正在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第二引擎。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18/1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1/9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波动;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储能系统等项目拓展进度不如预期。
罗博特科 机械行业 2023-11-06 66.79 -- -- 113.04 69.25%
115.88 73.50% -- 详细
【投资要点】 收益 N 型技术迭代,营收规模稳步增长。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0.81 亿元,同比+92.46%, 其中 Q3 实现营收 4.53 亿元,同比+110.49%, 主要得益于光伏电池技术路径由 PERC 转向 TOPCON,下游电池厂商重新开启扩产之路。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净利润持续修复。 2023 年 1-9 月公司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对净利润影响金额为-0.26 亿元,剔除上述影响后,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5,381.81%, Q3 实现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56.38%,整体业绩水平持续修复。 毛利率有所提升,费用管控得当。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2.53%,同比-2.19pct, 其中 Q3 毛利率为主 25.31%,同比+4.57%,主要是光伏自动化设备毛利率提升所致。 2023 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6.09%,同比-5.6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74%、6.17%、 5.36%、 0.82%,同比-1.91pct/+1.22pct/-3.01pct/-1.99pct。 存货&合同负债同比增长, 在手订单保障业绩增长。 截至 2023 年 9 月末, 公司存货为 5.92 亿元,同比+15.86%,合同负债为 2.40 亿元,同比+2.31%,在手订单规模较 8 月份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 公司 2023 年 1-9 月业绩呈现持续修复态势, 我们维持对此前公司的盈利预期: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47 亿元/19.76亿元/22.50 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8 亿元/1.31 亿元/1.56 亿元; EPS分别为 0.89/1.19/1.42 元;对应 PE 分别为 72.38/54.09/45.3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收购事项进展不及预期;铜电镀设备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光伏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会通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9.75 -- -- 9.88 1.33%
9.88 1.33% -- 详细
公司发布220233年三季报。公司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07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58.55%。 23Q3实现营业收入14.57亿元,同比增长10.04%,环比增长9.24%,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296.70%,环比增长3.91%,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与有力的成本管控。费用率方面,公司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0%/+6.84%/+1.36%/+4.32%,同比变化+0.4pcts/+0.99pcts/+0.05pcts/+0.35pcts。 改性塑料龙头,优质客户众多。作为改性塑料龙头之一,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诸多细分市场。1)汽车领域,公司已进入赛力斯(问界M5、M7等车型)、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埃安等新能源车企供应商体系,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等燃油车企开展深度合作;2)家电领域,公司与美的、TCL、海信、海尔、松下、LG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洗衣机、空调外观件等领域的特殊美学材料已在客户端批量生产。 切入湿法隔膜,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022年,国内锂电隔膜出货量达124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2025年锂电隔膜需求将超330亿平,行业发展迅速。由于湿法隔膜较于干法隔膜具备厚度薄、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出货量比例已达75%。今年6月,公司宣布出资2.5亿元与芜湖创韬共同设立会通新能源,建设年产17亿平湿法隔膜项目。项目将合计投资20亿元,建立八条锂电湿法隔膜产线,有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开拓第二成长曲线。【投资建议】公司是改性塑料行业龙头,进军锂电湿法隔膜为公司带来新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79/61.96/75.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3%、17.36%、22.34%,归母净利润为1.77/2.56/4.67亿元,同增199.05%、44.68%、82.42%,现价对应EPS分别为0.39、0.56、1.02元,PE为28、19、11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湿法隔膜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骄成超声 机械行业 2023-11-06 65.86 -- -- 66.40 0.82%
66.40 0.82%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 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55亿元,同比增长 17.36%, 实现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下降 11.35%。 23Q3实现营业收入 1.08亿元,同比下降 24.52%, 环比下降 41.83%,主要是受下游锂电池产能扩张放缓所致, 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亿元,同比下降 58.22%,环比下降 59.30%。 费用率方面,公司 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 率 /管 理费用 率 /财务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 别为+12.14%/+27.22%/-2.14%/+18.93%, 同比变化+2.88pcts/+7.11pcts/-2.44pcts /+5.60pcts。 线束与 IGBT 贡献新增量。 公司推出了线束焊接设备与 IGBT 端子超声波焊接设备, 在线束领域的客户包括比亚迪、安费诺、沪光股份、中航光电、泰科电子、天海电器等,在 IGBT 领域与中车时代、英飞凌、广东芯聚能、振华永光达成合作。两个应用领域每年新增市场需求达5-10亿元, 目前,德国雄克等国外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的入局有望加速相关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滚焊设备有望受益于复合集流体产业化。 复合集流体的应用使锂电池前端工序中增加一道极耳转印焊工序, 需要使用超声波高速滚焊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声波滚焊机集成了高精度声学主轴系统设计技术、可高速旋转的换能器技术与高速数据采集技术,可满足复合集流体高速滚动焊接需求。目前,该设备的客户为宁德时代,公司于 2017年就已将设备送往客户验证,并分别于 2018、 2019、 2021年获得小批量订单, 目前焊接速度超过 80m/min。目前,尚无其他超声波滚焊设备厂商实现复合集流体量产线应用,公司有望受益于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 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55亿元,同比增长 17.36%, 实现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下降 11.35%。 23Q3实现营业收入 1.08亿元,同比下降 24.52%, 环比下降 41.83%,主要是受下游锂电池产能扩张放缓所致, 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亿元,同比下降 58.22%,环比下降 59.30%。 费用率方面,公司 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 率 /管 理费用 率 /财务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 别为+12.14%/+27.22%/-2.14%/+18.93%, 同比变化+2.88pcts/+7.11pcts/-2.44pcts /+5.60pcts。 线束与 IGBT 贡献新增量。 公司推出了线束焊接设备与 IGBT 端子超声波焊接设备, 在线束领域的客户包括比亚迪、安费诺、沪光股份、中航光电、泰科电子、天海电器等,在 IGBT 领域与中车时代、英飞凌、广东芯聚能、振华永光达成合作。两个应用领域每年新增市场需求达5-10亿元, 目前,德国雄克等国外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的入局有望加速相关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滚焊设备有望受益于复合集流体产业化。 复合集流体的应用使锂电池前端工序中增加一道极耳转印焊工序, 需要使用超声波高速滚焊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声波滚焊机集成了高精度声学主轴系统设计技术、可高速旋转的换能器技术与高速数据采集技术,可满足复合集流体高速滚动焊接需求。目前,该设备的客户为宁德时代,公司于 2017年就已将设备送往客户验证,并分别于 2018、 2019、 2021年获得小批量订单, 目前焊接速度超过 80m/min。目前,尚无其他超声波滚焊设备厂商实现复合集流体量产线应用,公司有望受益于复合集流体产业化。 【投资建议】 考虑到下游需求的波动, 我们调整对公司 2023/2024/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 6.32/7.92/9.72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20.96%、 25.24%、 22.80%,归母净利润为 1.19/1.69/2.01亿元,同增 7.36%、 41.91%、 19.11%,现价对应 EPS 分别为 1.04、 1.47、 1.75元, PE 为 75、 53、 44倍,维持“增持”评级
菱电电控 机械行业 2023-11-06 68.00 -- -- 68.80 1.18%
68.80 1.18% -- 详细
【投资要点】 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降和去年低基数,单季度业绩亮眼。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6.99 亿元,同比+31.88%;归母净利润 0.42 亿元,同比-21.72%; 扣非归母净利润 0.29 亿元, 同比-13.07%,降幅缩窄明显。 Q3 营收 2.27 亿元,同比+34.02%,归母净利润 0.11 亿元,同比大增 331.65%, 扣非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 同比大增+203.04%, 主要受天然气价格下跌影响,公司双燃料 EMS 系统销量大幅增长,同时商用车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同比呈现增长。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25%/3.56%/-0.35%, 同比分别下降 0.34/0.4/0.1 个百分点,整体期间费用率下降 0.84 个百分点,费用管控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31.23%,主要是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计提费用较去年同期降低,而且标定、排放设备投入使用导致三季度试验费用降低。 EMS 产品由商用车向乘用车拓展,乘用车 EMS 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一方面,公司不断积累 GDI 技术,获得多个客户定点,部分 GDI 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另一方面, 公司自 2011 年前瞻性地启动增程式电动车控制系统的研发, 2019 年公司开发的符合国六 B 阶段排放的增程式电动车电控系统进入市场销售,目前多个混动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实现量产,目前公司收到了广汽研究院和江淮汽车开发增程式电机控制器的通知。随着国内混动汽车市场增速与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的混动 EMS 产品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凭借技术同源和采购优势,开拓纯电动车 VCU 与 MCU 市场。 公司在 EMS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领域的市场规模优势将会使车规级芯片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为其纯电动 VCU 和 MCU 产品带来一定的成本优势。 2022 年公司 VCU 销售达 7 万套,同比增长 330.4%, MCU 销售量 2152 套,同比增长 40%。目前,公司完成 MCU 和 VCU 多个平台搭建,多个项目实现量产,部分新项目突破客户验证,未来有望提供显著增量。 【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商用车持续复苏,公司主营业务汽油车 EMS 将迎来营收拐点,商用车市场国六替代将进一步提高汽油车 EMS 产品毛利率,公司盈利情况有望改善;中期来看,随着乘用车汽油机 EMS 领域的巨头德国大陆与德尔福的内燃机业务收缩,以及公司在 GDI 技术上的突破,公司在传统动力控制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公司已全面布局传统市场、混动市场和纯电市场,凭借混动平台的技术突破与规模化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有望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与收入增长。 我们维持之前的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29/2.41/4.3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92.28%/86.98%/78.58%,对应 EPS 分别为2.49/4.65/8.31 元,对应 2023-2025 年 PE 值分别为 38/20/11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用车市场恢复速度不及预期; 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产品上量速度不及预期; 客户销量不及预期
贝斯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2 25.49 -- -- 31.00 21.62%
31.46 23.42% -- 详细
业绩同比环比双增长,涡轮增压业务稳健发展。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7亿元,同比+26.74%,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36.73%,扣非净利润1.71亿元,同比+33.44%。其中2023Q3实现营收3.73亿元,同比/环比+22.45%/+14.81%,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环比+9.16%/+5.46%,扣非净利润0.71亿元,同比/环比+18.17%/+15.00%,公司Q3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随着混动汽车销量增长,涡轮增压器渗透率不断提升,同时叠加大客户放量,公司产品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持续改进内部管理,毛利率稳定上升。2023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6.49%,同比/环比+0.51/0.56pct,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持续提升主要系公司积极持续改进内部管理水平,严格实施降本控费策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产线产出率、加快库存周转率,同时严控外协工序的数量,控制各项能源消耗等。后续随着公司继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政策鼓励工业母机创新,公司后续有望受益。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鼓励相关企业研发创新,促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企业可在2023年至2027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为独立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当前,宇华精机已经成功完成了高精度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等产品的首台套下线,并已将部分产品送样至战略客户处进行验证。政策发布有利于积极调动和激发工业母机企业内生研发动力,公司有望受益。短期,受益于涡轮增压器渗透率提升、混动汽车销量增长和商用车销量的回弹,全球及中国涡轮增压器行业规模保持增长趋势。贝斯特通过与头部厂商盖瑞特的深度绑定和产能扩张,在TIER2厂商中份额提升,其涡轮增压器业务增速有望超行业增速;中期,随着140万套轻量化结构件达产、安徽新能源工厂的产能释放和客户拓展,新能源精密加工业务将成为公司的新增长极;长期,公司进入工业母机新赛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业务结构持续高端化,有望迎来营收与估值的双重增长。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3.24/16.52/19.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3.27/4.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0/0.96/1.19元,对应PE分别为32/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涡轮增压器行业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混动车型和商用车销量增长不及预期贝斯特市场份额拓展不及预期轻量化结构件产销率不及预期安徽新能源工厂建设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