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开文明

甬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760523070002。曾就职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2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信博 2021-11-22 220.98 -- -- 258.88 17.15%
258.88 17.15%
详细
跟踪支架是光伏优质赛道:高壁垒、大空间 Summary]对于全球碳中和及能源革命背景下,光伏行业高增确定。而跟踪支架作为是较为重要的光伏部件之一,可以提升光伏系统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相比传统支架具备更高的壁垒,在行业高增长背景下,叠加跟踪支架在光伏电站渗透率的提升,行业增速快、成长空间大。 综合来看,跟踪支架属于光伏行业中较为优质的赛道。 中信博:跟踪支架龙头,全方位构建竞争优势中信博是国内跟踪支架龙头,多年来出货位居全球前四,全球市占率8%。 跟踪支架核心竞争因素包括性价比、品牌及可融资性、全球化渠道。 中信博正在全方位布局,构建竞争优势。 包括坚持自产模式、 纵向一体化延伸、 持续研发投入及全球化布局等。 公司盈利有望反转公司当前处于盈利低谷期, 2021Q1-Q3收入、利润不同程度下滑,现金流也在恶化。 我们判断组件涨价导致的地面电站装机推迟叠加成本上升(钢材、海运)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较差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从盈利角度看,公司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公司未来有望实现量与单位盈利的双重修复。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9.09、 65.5、 83.75亿元,同比分 别-7.02%、 +125.16、 +27.86%;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69、 6.63、10.02亿元,同比分别-40.67%、 +291.32%、 +51.15%。 中长期逻辑: 跟踪支架属于光伏行业中的优质赛道,壁垒高、空间大。中信博作为国内跟踪支架龙头,多年来出货位居全球前四,已经展现了充分的竞争力,且在通过坚持自产模式+一体化延伸持续强化竞争力,长期竞争力越来越强,我们看好公司成为全球跟踪支架一线龙头,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短期逻辑: 2021年以来,出货端受组件涨价地面电站装机延迟影响,成本端受钢价及海运费暴涨影响,公司目前盈利处于低谷期,但在坚持逆市扩张。展望 2022年,组件降价后地面电站有望放量,同时钢价与海运费回落增厚公司利润,公司有望迎来快速成长。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物流成本波动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质量事故风险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1-05 65.00 -- -- 77.48 19.20%
77.48 19.20%
详细
2025年年全球新增装机将增长至112.2GW,中国十四五期间年均装机不低于于50GW。在全球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随后中国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推出各项政策和规定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风电行业迅速发展。GWEC预计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量未来5年CAGR将达4%,2025年新增装机量增长至112.2GW。2020年国际风能大会风电主要企业代表提出中国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50GW的目标。 风电行业补贴退坡,周期影响消除,平价上网在即,行业估值体系或将重构。过去风电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补贴政策,受政策影响,每一轮标杆电价的调整都会带来一次抢装潮,随后新增装机下降、弃风率抬升,周而复始。通过复盘光伏行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在光伏退补后,需求周期、产能周期和技术周期逐渐被熨平,行业在经历低谷期后迎来巨大反弹,估值水平提升。类比光伏行业,我们认为伴随风电行业补贴退坡、平价上网,叠加政策驱动风电市场需求增长,风电行业将摆脱周期波动,行业成长属性增强,估值体系或在平价时代迎来重构。 公司主轴目前市占率25%,我们乐观预计2025年年全球市占率将提升至约40%。公司是锻造主轴龙头,全球主轴市占率25%。公司2020年实现原材料自供,毛利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并在2021年上半年钢铁涨价期间较好的控制了成本,2021H1毛利率高出同业14%。另外,公司产品得到国内外知名厂商认可,公司已经给全球排名前15的大部分公司供货。公司国内外客户收入占比均衡,国内外市场增长均利好公司发展。公司积极布局铸锻件产能,经测算,我们认为在2025年铸造主轴和锻造主轴产能完全释放后,公司铸造主轴全球市占率范围为33.47%-41.84%,锻造主轴全球市占率范围为28.31%-37.71%。 山东财金将成公司实控人,将从资源、业务、资本、品牌四个角度为公司赋能。为迅速增加大兆瓦产品产能,公司引入山东财金,之后山东财金将通过股权转让和认购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9.9%,成为公司实控人。 山东财金未来将从资源、业务、资本和品牌四个角度为公司赋能,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加快公司新项目落地。 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风电主轴龙头,受益于风电行业快速发展、行业估值体系重构,公司市占率逐步提高。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29、7.24亿元,同比+5.3%、+14.3%和+15.2%。对应PE分别为27.26、23.84和20.69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和海运费上涨超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0-25 292.20 -- -- 333.33 14.08%
333.33 14.08%
详细
中长期看,比亚迪有望成为电动车全球龙头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趋势将使国内车企实现弯道超车,我国成为全球汽车大国,公司作为全球唯一具备自有优质电池的整车企业,背靠国内汽车大市场,持续进步,不断创新,引领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有望成为新能源车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龙头。 短期看,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经营拐点在即我们认为公司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即将在利润表上体现出来,这几年是比亚迪利润的快速释放期,公司利润将出现非线性的快速增长。刀片铁锂电池和 DM-i 已经从最初的质疑转变成为潮流,说明公司的创新正在获得市场认可,并将获得回报。 1)量:技术周期+车型周期共振,推动销量向上公司以技术为本,兼顾纯电和插电两条技术路线,产品矩阵日趋完善。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汽车销量分别为 73、131和 164万辆,增速分别为+86%、+78%和+25%。 插电:全方位优势使其对燃油车替代加速,预计 2021~2023年公司插混销量分别为 28、73和 85万辆,增速分别为+489%、+158%和+17%。 纯电:e 3.0技术架构再迭代,海洋系打开年轻人市场,预计2021~2023年纯电车型销量分别约 30、54和 77万辆,增速分别为+175%、+80%和+43%。 2)利:不惧退补,盈利恢复在即对于退补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通过技术降本、规模效应、潜在积分价值来对冲: 成本端,1、技术降本,e 平台 3.0推动纯电车型降本增效,预计可节约 1万元左右。DM-i 车型物料成本进一步向燃油车靠齐,预计成本仅增加 0.5~2.1万元左右。2、规模效应,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中性情形下,2021~2023年单车折旧摊销分别下降 0.9、0.4和 0.1万元。3、短期原材料成本上涨,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情形下,电池、钢、铜和芯片等将导致单车成本上升近 0.6万元。 长期看,新能源正积分收益也将为公司贡献利润。中性情形下,我们预计纯电和插电的单车最大潜在价值分别约 0.6、0.32万元。 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新能源车龙头,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经营拐点在即。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146、217亿元,同比+44%、+139%和+49%。对应的 PE 分别为 134、56和 38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0-13 179.16 -- -- 225.00 25.59%
261.20 45.79%
详细
公司是薄膜电容行业的全球龙头公司深耕薄膜电容50余年,成长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薄膜电容厂商。 新能车全球市占率超30%,新能源(光伏和风电)全球市占率超60%。 下游高增长带动公司增长增速上台阶2021H1,新能车+新能源的收入占比近50%,新能源车+新能源+工控的收入占比超70%,占比提升和下游快速增长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中枢上台阶。2010~2020公司净利润CAGR约8%,2020年开始加速,预计2021~2023公司净利润CAGR约35%。 1)新能源车:国内由政策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欧洲补贴强度持续,美国超预期加码。长期看,新能源车增长确定性高,2021~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CAGR将达到39%,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市场CAGR约为40%,到2025年市场空间超65亿元。 2)新能源:各国纷纷响应碳减排。随着LCOE持续下降,光伏、风电迎来黄金发展期。我们预计2021~2025年风电和光伏领域中薄膜电容的市场空间CAGR约21%,到2025年市场空间约24亿元。 3)工控:5G基站、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提供长效驱动力。 其中,5G基站年建设峰值有望突破150万个,数据中心、充电桩新建数量年化增速分别高达15%和44%。 竞争力强,有望成为全球薄膜电容第一1)行业地位:全球龙头,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领域占比达30%、60%。 2)成本优势:原材料端,成本占比超60%,公司采购高性价比的基膜原材料,且基膜国产化率超65%;人工费用,成本占比在25%左右,公司人员稳定,工作熟练度高。 3)客户:公司与博世、联合汽车电子、华为、ABB等下游大客户均建立了供货关系。 4)经营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强,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在43%和28%左右,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维持在1左右。 盈利预测公司是薄膜电容龙头,下游行业驱动力动能强劲。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28.2、37.3 和48.6 亿元,同比分别+49%、+33%和+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0.8 和14.4 亿元,同比分别+41%、+38%和+33%。对应PE 分别为50、36 和27 倍。考虑到公司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期以及在薄膜电容行业的竞争力,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1-06-14 62.38 -- -- 90.04 44.34%
118.00 89.16%
详细
国内不锈钢棒线材龙头,布局锂电资源公司深耕高端不锈钢棒线材,在国内细分市场中市占率率稳居前二。2017年,公司进军锂电资源,逐步完成采矿、选矿、碳酸锂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业绩双轮驱动。 提质增效,不锈钢业务稳健发展公司定位高端不锈钢棒线材,是国内该领域的龙头。公司下游领域主要有油气开采及炼化、机械装备制造,营收占比达78%。随着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对不锈钢需求的稳健增长,价格有望维持在1.7万元/吨左右。公司通过内部技改提产增效、外部紧跟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保障不锈钢业务盈利稳健提升:1)生产制造方面,公司推动连铸技改,炼钢产能提升3万吨,成本下降,质量提升。2)产品结构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2020年毛利大于3000元/吨的产品营收占比提升了10个pct。 公司2021年拟定增1.3亿元用于“年产2万吨汽车高压共轨、气阀等银亮棒项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资源加持、技术突破,锂盐业务助力二次腾飞未来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强劲,同时储能行业也蓄势待发,拉动上游锂盐需求。 公司采矿、选矿和碳酸锂加工全产业链布局:1)上游锂矿资源端,公司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是公司锂云母和碳酸锂生产原材料的主要保障渠道,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约2616万吨;联营公司花锂矿业可开采储量约600万吨,与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障长期发展。2)碳酸锂加工端,锂云母酸化焙烧分解置换工艺取得突破,公司首创先成型后隧道窑焙烧的工艺,大幅提升锂的浸出率。2020年公司锂盐产品销量约0.9万吨,量产供货客户包括厦钨新能源、湖南裕能、德方纳米等。2021年公司定增扩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预计到2022年公司碳酸锂产能将达到3万吨,进一步增厚锂盐板块业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不锈钢主业稳健,发力锂盐业务,驱动公司业绩与估值双击。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1.4和14.2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1、21和17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锂盐价格下降,疫情影响超预期
容百科技 2021-04-20 57.85 -- -- 79.58 37.56%
161.41 179.01%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年营收同比-9%,归母利润同比+144%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约37.95亿元,同比-9.4%;归母净利润约2.13亿元,同比+14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183.7%。其中,20Q4营收约14.49亿元,同比+32.7%;归母净利润约1亿元,同比+23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0.71亿元,同比+180%。业绩与快报中披露一致。 盈利能力逐季改善,收益质量提升明显 20年公司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2.18%、6.88%和5.52%,同比-1.82、-0.41和+3.16个pct。20年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19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影响。单季度看,盈利能力逐季改善,20Q4毛利率约13.3%,净利率约6.8%。20年公司收益质量提升,经营性净现金流约7.1亿元,同比增长5倍。 正极材料量价开始恢复正常水平 受终端高端车型的放量影响,20H2预计三元正极材料出货1.5万吨左右,环比约+40%,20年公司共实现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万吨,其中NCM811销量同比翻番。20年正极材料单吨价格约13.4万元/吨,同比-19%,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20H1低价的影响,20H2预计单价上升到约15.2万元/吨,环比+40%。 21年有望迎来经营拐点 国内外车企高镍车型上市,有望加速推动高镍放量。公司目前三元正极材料产能4万吨以上,并且正式开启湖北、贵州、韩国三大支柱基地的产能扩建,预计21年底将形成12万吨产能,且以高镍为主,进一步巩固公司高镍三元龙头地位。同时,6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项目加快推进,21年前驱体自供有望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公司正极材料单吨盈利有望继续改善。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是高镍正极材料龙头,大客户合作紧密,竞争力强。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0、21和13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格林美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4-16 8.46 -- -- 11.22 32.47%
12.46 47.28%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1Q1归母利润创历史新高 20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24.7亿元,同比-13.2%;归母净利润约4.1亿元,同比-4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3.5亿元,同比-50.3%。其中,20Q4营收约38.2亿元,同/环比-15.5%/+26.1%;归母净利润约0.87亿元,同/环比-34%/-22.3%。整体业绩与业绩快报披露基本一致。21Q1公司实现营收约37.3亿元,同比+62.7%;归母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150.4%,创单季度新高;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2.5亿元,同比+155.3%。实际业绩处于业绩预告的均值偏上。 21Q1盈利能力表现亮眼 受疫情的影响,公司营收规模下降,20年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和净利率分别-1.4、+0.9和-1.8个pct,至16.7%、12.9%和3.4%。公司经营质量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同比+15.9%。随着下游需求增长提速,公司核心业务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订单火爆,21Q1公司产能实现大释放。叠加镍钴价格上涨等因素,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1%、11.3%和7.8%。其中净利率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 前驱体出货结构优化,动力电池新业务成绩斐然 1)三元前驱体,20年实现出货4.1万吨,同比-30%,依然维持世界前三,产品结构继续优化,8系高镍产品占比50%以上,其中9系超高镍出口超1.8万吨,同比+35%。毛利率达到24%。2)动力电池回收,与大众、戴姆勒奔驰、丰田、蔚来等280多家整车厂、电池厂达成战略合作,20年动力电池回收量翻倍增长,实现回收超1万吨。 聚焦电池材料,业绩搭乘高速列车短期看,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订单火爆,公司预计20H1归母净利润约4.71~5.78亿元,同比+120%~+170%。其中21Q2归母净利润约1.95~3.02亿元,同比+87%~+190%。长期看,公司聚焦电池材料的战略正逐步落地,电子废弃物业务分拆上市,报废汽车业务混改出表。通过卡位印尼红土镍矿资源和电池回收的技术优势,公司逐步筑起资源壁垒,长期发展可期。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是电池前驱体龙头,技术领先,资源把控能力强,我们看好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质。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5.4、19.1和25.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6、21和1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信捷电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4 63.72 -- -- 70.52 10.19%
70.21 10.19%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103% 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3亿元,同比+74.6%;归母净利润约3.3亿元,同比+10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119.9%;毛利率约为43.8%,同比+3.3个pct;期间费用率约14.1%,同比-4.1个pct;净利率约29.2%,同比+4.1个pct。整体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20Q4业绩延续高增长 20Q4公司实现营收约3.2亿元,同比+74.5%;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7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0.76亿元,同比+93.9%;毛利率约42.7%,同比-0.2个pct;期间费用率合计约13.9%,同比-5.5个pct;净利率约26.4%,同比+0.7个pct。 PLC带动驱动系统发展的策略逐渐落地 分业务看,1)PLC,依然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20年营收约4.9亿元,同比+66%,占公司总营收的43%;毛利率约59%,同比+4个pct。2)驱动系统,PLC带动驱动系统发展效果显著,驱动系统/PLC销量之比从2019年的0.38提升到0.55,20年驱动系统业务营收约4.3亿元,同比+118%,占公司总营收的38%,同比+8个pct;毛利率约32%,同比+6个pct。3)HMI,20年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49%,占总营收的17%;毛利率约34%,同比+2个pct。 短期行业向好,长期内生增长可期 21年1-3月宏观PMI分别为51.3、50.6和51.9,连续站在荣枯线上。截止2月制造业固投累计同比+37.3%,凸显疫情后行业的高复苏。20Q4末期,公司合同负债和存货处在历史高位,分别为0.4、5.8亿元,显示21Q1景气度仍在延续。公司长期发展路径清晰,一是巩固小型PLC国内龙头地位,并逐步向中型PLC发展。二是进行产品拓展,通过PLC带动伺服产品发展。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是国内小型PLC龙头,下游景气,内生增长动力十足,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5和5.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7、23和1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01 169.21 -- -- 179.24 5.93%
259.60 53.42%
详细
20年业绩略低于预期,21Q1预计归母净利润2~3亿元 20年公司营收1566亿元,同比+22.6%;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16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1181.5%。单季度看,20Q4营收515.8亿元,同比+52.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39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229.1%。整体业绩略低于预期。此外,公司还预告了21Q1业绩,预计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77.6%~166.3%20Q4新能源车放量,品牌结构优化销量方面,20Q4公司新能源车放量,销量约7.9万辆,同比+11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7.5万辆,同比+125%。销量结构方面,高端车型唐、汉在乘用车中的份额合计约27%,环比+10个pct,品牌向上趋势明显。看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约42.7万辆,同比-7%,营收约839.9亿元,同比+32.8%,毛利率约25.2%,同比+3.3个pct,营收占比提升4.1个pct到53.6%。 消费电子回暖,电子业务稳健增长 全球智能手机需求逐季回暖,Q4出货量约3.85亿部,同比增速转正,约4.3%。随着下游复苏,国内智能手机产量也达到了今年季度高峰,约3.3亿部。公司与TOP厂商合作密切,提供结构件、组装和功能配件。2020年全年,电子业务营收约600.4亿元,同比+12.5%,毛利率约11.2%,同比+1.8个pct。 技术加速兑现,多业务迎来收获期 1)汽车,21年3月秦、宋DM-i已经发布上市,唐DM-i车型也将短期内上市,卓越的经济性和出色的性能有望引领插电崛起。同时,下半年将推出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纯电车型,迎合年轻人群需求。2)半导体,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在20年上半年引入战投,投后估值约102亿。20年年底公告开启分拆上市流程,21年年内有望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发力汽车、消费和工业半导体等领域,缓解民族工业发展的制约;3)电池外供,继刀片LFP电池实现外供一汽红旗E-QM5之后,弗迪电池也开始布局欧洲,筹建海外第一个电池工厂,海外车企配套有望走出关键一步;4)比亚迪电子,北美大客户和无人机、电子雾化器等新兴业务正在快速崛起,贡献未来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汽车业务向好,多点开花。我们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91、11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71、53、43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市场受疫情影响复苏不及预期,零部件外供不及预期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21-03-31 19.84 -- -- 23.32 16.08%
24.34 22.68%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年营收同比+7%,归母净利润同比+3%20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121.1亿元,同比+7.3%;归母净利润约 14.6亿元,同比+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12.7亿元,同比-6.0%。其中,20Q4单季度营收约 35.2亿元,同比+31.9%;归母净利润约 3.7亿元,同比+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3.1亿元,同比+4.3%。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业绩逐季向好,全年盈利能力稳定受疫情逐步消退,下游汽零和空调强势复苏的影响,公司业绩逐步季改善,20Q4营收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到 32%。盈利能力方面,20年公司毛利率约为 29.8%,同比+0.2个 pct;期间费用率约 16.6%,同比+1.5个 pct,主要是由于职工应酬和股份支付的增加导致管理费用率同比+0.5个 pct,同时汇兑损益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率同比+1个 pct;净利率约为 12.2%,同比-0.6个pct。 汽零业务高增长,制冷空调稳健经营分业务看,1)汽零业务,新能源车带动作用明显,20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11%。公司已经成为法雷奥、大众、奔驰、宝马、丰田、通用等公司的合作伙伴,积极推进全球产能布局,实现了墨西哥工厂多类产品的落地和爬坡、绍兴工厂的稳步扩建,全年实现营收 24.7亿元,同比+49.6%,占公司营收比例提升 5.8个 pct 达到 20.4%。2)制冷空调业务,公司抢抓订单,同时还抓住空调能效升级等市场机遇,对冲了疫情的负面影响,全年实现营收 96.4亿元,同比几乎持平。 制冷空调、汽零供需两旺,21Q1业绩预计高增2021.1~2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约 29万辆,同比增长 3.8倍。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供给端丰富有望带动终端需求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 20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50%以上。同时,疫情影响消退,制冷空调需求逐步复苏。公司预告了 21Q1业绩,由于制冷空调、汽零供需两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7~3.8亿元,同比+50%~80%。 盈利预测和评级公司是国内热管理零部件厂商龙头,制冷、汽零双轮驱动。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 157、177、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25、2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36、31、26倍,维持“推荐”评级。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99.50 -- -- 119.27 18.68%
155.55 56.33%
详细
业绩略超预期:20年营收同比+13%,归母净利润同比+22%。 20年公司营收约18.9亿元,同比+12.5%;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2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4.9亿元,同比+16.6%。业绩略超预期。 20Q4业绩创新高,成本管理效果显著。 20Q4公司业绩创季度新高,实现营收约5.5亿元,同比+13.5%;归母净利润约1.9亿元,同比+24.2%。盈利能力表现优异,20Q4公司毛利率约44.8%,同/环比+0.8/+0.6个pct;净利率约34.3%,同/环比+3.0/+6.6个pct。净利率增幅大于毛利率主要是由于成本管理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1.3和-1.4个pct。 新动能和工控板块业绩高增长。 分业务看,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和工控持续增长,照明业务稳定,家电有所下滑。其中,1)新能源车,2020年全年实现销量约137万辆,同比约+11%。结构上,ToC新能源车如造车新势力、比亚迪汉等热销,高端车型占比进一步提升。受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和高端车型占比提升的影响,我们预计新能源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到19%左右;2)新能源,2020年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48.2GW、71.67GW,同比分别+60%、178%,带动逆变器和变流器需求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业务同比增长50%以上,营收占比提升到31%。3)工控,新基建和工控行业复苏的带动,预计公司工控业务营收同比+30%左右,业务占比提升到近30%。 2021年业绩高增长确定性高。 展望2021年,多家主流车企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有望引爆终端需求,我们预计新能源车销量同比+50%以上。作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风电在补贴退出后将展现超预期的成长性,我们预计2021年增长在35%以上。公司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逆变器和变流器市场中的份额维持在较高水平,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同时,工控行业景气复苏,也将提供强劲的业绩增长驱动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公司是薄膜电容龙头,持续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新能源车和工控等市场。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7.0、8.8、1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2、26和21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市场业务波动,汇率波动
沪光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3-26 14.26 -- -- 18.70 31.14%
18.70 31.14%
详细
电动化、智能化有望提升线束单车价值量,2025年国内市场达 730亿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开启,汽车线束单车价值量有望攀升:1)电动化,高压线束替代发动机线束可提升单车价值量 1000元以上。2)智能化,根据安波福的预估,未经优化的 L3、L4自动驾驶系统需增加一倍多长度的线束。 综合考虑线束的优化,我们预计到 2025年国内汽车线束市场将达 730亿元。 汽车线束市场集中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传统汽车线束供应链较成熟,CR5高达 82%,主要参与者有日本矢崎、住友和美国安波福。国内只有少数厂商配套合资车企,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汽车线束供应链重塑中,公司具备龙头潜质汽车电动化增加高压线束需求,国产线束厂商有望加速导入,原有供应链体系逐步重塑。公司具备如下特质,有望在电动化浪潮中成为国内线束龙头: 1) 公司是少数长期配套主流合资车企的线束厂商之一,业内认可度高公司 97年成立,05年配套上汽大众,在上汽大众整车线束(要求最高的线束)中占比超 20%。我们预计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 2.5%。公司产品表现优异,获得了上汽大众、通用汽车、奔驰等主流车企的高度认可。 2)整车线束配套升级、高压线束加码,打开长期增长空间a)整车线束,公司在上汽大众中配套升级,单车价值量从 2017年的 1277元增长到 2019年的 1533元。高价值量项目如奥迪 A+SUV 等也量产在即,有望持续提升平均单车价值量。b)高压线束,公司持续供应理想、某国际领先的新能源车企。上汽大众 MEB 平台、奔驰 MFA2平台、上汽通用 BEV3平台逐步放量,将提供强劲的业绩增长动力。 3)智能制造为本,先进技术傍身公司摸索智能制造 10余年,打造了从设计到仓储一体的智能制造平台,单位工人产值从 2017年 63万元提升到 2019年 78万元。公司 IPO 募投智能生产和全自动仓储,继续致力于提升效率和产能。公司积极参与前沿技术如铝线束、小径线束的开发与量产,推进量产技术的先进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竞争力处于国际一梯队,短期业绩增长可见,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 2020~2022年营收为 14.8、23.4、34.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0.8、1.6、2.5亿元,对应的 PE 为 71、36、23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汽车芯片供给不足的风险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3-25 23.23 -- -- 38.83 10.56%
27.75 19.46%
详细
业绩逐季改善,20Q4业绩重回双位数增长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98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约1.93亿元,同比+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10.6%。与业绩快报披露业绩基本吻合。其中,20Q4业绩逐季改善,同比增速转正,实现营收2.46亿元,同比+15.8%,归母净利润约0.53亿元,同比+29.6%。 成本管控显著,盈利能力稳健 受人民币升值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20年公司毛利率约32.24%,与上年略降0.8个pct。公司成本管理效益显著,2020年期间费用率约9.4%,同比-1.7个pct。叠加投资收益提升2.2个pct(理财收益的增加约1560万元),2020年净利率同比+3.7个pct,达到24.2%。 20H2主营产品营收同比增速扩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受下游需求复苏影响,20H2公司主要产品冷柜电机营收同比转正,达到1.9%;外转子风机同比大幅增长,达到16.2%。2020年冷柜电机和外转子风机营收占比维持在76%左右。同时,公司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2020年伺服电机和ECM电机销售同比高增长,两者营收占比提升4个pct,达到17%。其中,伺服电机营收约3543万元,同比+112%,ECM电机营收1.02亿元,同比+17%。 产品、组织架构齐优化,保障21年企业经营业绩高增长 公司制定了21年企业经营目标:营收11.5亿元,同比+44.08%;净利润2.5亿元,同比+29.28%。为保障目标的完成,公司在产品和组织架构方面进行了完善和优化:1)产品矩阵完善:公司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级新产品立项19项,完成开发EC180系列风机及控制器、高效低噪声EC空调风机等产品,对ECMs系列电机、WB40系列伺服电机等多个产品进行了产业化。2)组织架构优化:为优化资源配置,公司新增零部件事业部、驱动与控制事业部、内转子风机事业部和人力资源部,并细化销售部门,分拆为国内、国外和市场开发部。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长期专注冷链物流,冷柜电机、外转子风机、ECM电机销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5和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0、15和12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新品开拓不及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25 42.91 -- -- 52.20 21.25%
60.88 41.88%
详细
业绩整体符合预期:2020年营收同比+39%,归母净利润同比+284%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1.8亿元,同比+39.4%;归母净利润约3.8亿元,同比+28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2.4亿元,同比+189.9%。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20Q4业绩高增长 20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160.1%;归母净利润约1.2亿元,同比+12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0.17亿元,同比+103.6%。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低于归母净利润的原因主要有:1)对比克坏账的计提比例增加10%;2)购买远期结汇产品产生的收益;3)管理费用中多计提工资福利保险。 海外大客户放量,20Q4正极材料出货量大幅增长 出货量方面,20Q4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83%,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同比+230%,国内外新能源车终端需求的爆发带动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近2倍,约0.9万吨。客户结构方面,公司对海外大客户SKI的出货量提升明显,预计2020年全年SKI出货约1.4万吨,占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58%。盈利方面,估算2020年单吨盈利1.2~1.3万元/吨,其中20Q4产能利用率高,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单吨盈利在1.3~1.4万元/吨。 国内外标杆客户持续突破,业绩高增有保障 下游需求向好,预计21Q1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0.85~0.9万吨,单吨盈利维持稳定,约1.2~1.3万元/吨,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展望全年,行业层面,国内外终端需求有望同比+50%以上;公司层面,现有大客户增量确定性高,国内外标杆客户持续突破,2021年公司出货量有望继续维持高增速。 盈利预测和评级 公司是正极材料龙头,和国际主流厂商合作稳定,且不断拓展国内外大客户。预计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71、109和1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10、13.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0、22、1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复苏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2-10 253.10 -- -- 270.66 6.94%
270.66 6.94%
详细
观点更新:公司1月发布了比亚迪DM-i车型,我们认为DM-i系列车型的性能与经济性在同价位中更优,极具竞争力,我们预计将带动公司插混销量超30万辆。同时也将推动公司的整车业务市值提升。 国内插混车价格主要在20万元以上 从供给端来看,国内插混车在售车型价格较高,在12万元以上。插混销量市场主要是由20万元以上的B级车构成。目前国内插混车型销量占新能源车的比例约在20%左右。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插混汽车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DM-i性能和经济性更优,预计带动公司插混销量超30万辆 从潜在市场空间来看,比亚迪DM-i车型价格最低下探到10万元级别,创插混车售价新低。DM-i10~23万元的价格带对应着乘用车60%左右的市场,潜在市场广阔。从产品竞争力来看,DM-i车型比同价格级别的竞品车型在动力性能和经济性上更优。细分来看,在10~13万元和18~23万元价格区间内DM-i车型尚无直接的竞争对手;在13~18万元区间内,DM-i车型比其他插混车型的经济性表现更佳。我们预计在保守、中性和乐观情形下,21年公司插混汽车合计销量分别为26、32和40万辆,其中DM-i车型分别为20、26和34万辆。 DM-i系统优化,凸显高效和经济性 DM-i车型优化配置:发动机搭载高效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变速箱变为单档减速器,电池则由三元电池变为刀片LFP,电机和电控也做了深度的集成优化。根据我们的测算,DM-i车型在材料成本方面进一步向燃油车靠拢,比燃油车只多出了0.6~2万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DM-i竞争力强,我们预计将会带动公司汽车业务向上。我们调高2020~2022年汽车业务的业绩预测,预计营收有望分别达到595、1068和1222亿元,同比-6%、+80%和+14%。公司整体营收分别为1508、2305和27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9、88亿元,EPS分别为1.93、2.75和3.06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9、91和81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2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