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志杰

山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60522090001。曾就职于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正帆科技 2022-11-07 47.80 -- -- 48.38 1.21%
48.38 1.21%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 亿元,同比+46.0%;归母净利润1.4 亿元,同比+27.7%;扣非归母净利润1.3 亿元,同比+37.9%。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8.6 亿元,同比+92.4%,环比+48.2%;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58.3%;扣非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93.0%。 事件点评Q3 产品交付和收入确认加快。受疫情影响,公司Q2 收入同比下滑5.7%,Q3 公司经营复苏、收入同比接近翻番,带动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按照下游行业划分,前三季度,IC/光伏/生物医药收入居前,分别为7.1 亿元/4.67 亿元/2 亿元;Q3 单季,IC/光伏/生物医药分别实现收入3.9 亿元/2.47 亿元/0.37亿元,IC 和光伏业务收入单季超过上半年金额。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6%/7.7%,同比分别+0.9pct/-1.0pct;期间费用率合计18.1%,同比+1.4pct,主要是研发费用率提升所致,研发投入0.9 亿元/yoy+89.8%,研发费用率5.1%/yoy+1.2pct。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公司披露了在手订单情况,截止三季末,公司在手订单31.1 亿元/yoy+63.7%,其中,IC(集成电路)行业在手订单14.8 亿元/yoy+97.8%,光伏行业在手订单为7.2 亿元/yoy+80.4%。从财务指标来看,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9.9 亿元,同比+35.1%,较年初+37.1%;存货规模17.8 亿元,同比+73.1%,较年初+67.6%。IC、光伏等下游行业仍具备较高的景气度,看好公司业务稳步增长。 持续推进气体业务布局。公司自研的特气包括砷烷、磷烷已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此外,公司拟定增募资1.83 亿元,拓展气体业务布局,通过合肥高纯氢气项目和潍坊高纯大宗项目扩大产品面及服务半径。合肥高纯氢气项目主要涉及高纯氢的制备产能,可配套京东方、惠科集团、三安光电等客户对电子气体的需求;潍坊高纯大宗项目主要涉及常用大宗气体,包括高纯氧气、氮气、氩气等,可应用于机械加工、钢铁冶炼等传统工业,同时在电子及半导体领域也具备较大市场需求。公司有望成为电子气体业务综合供应商和服务商。 零部件业务空间广阔。子公司鸿舸向泛半导体主工艺设备制造商提供通用模块,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据公司,Gas Box 市场规模大概在50 亿人民币左右,且还在继续增长。自2021 年成立以来,鸿舸已经拿到3 亿订单,作为大陆Gas Box 的两家供应商之一,未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7/5.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46.5%/38.7%,对应EPS 分别为0.95/1.39/1.93 元,对应于11 月3 日收盘价48.22 元,PE 分别为50.7/34.6/25.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4 70.50 -- -- 72.80 3.26%
75.02 6.41%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4亿元,同比+21.7%;归母净利润30.8 亿元,同比+2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同比+12.9%。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58.4 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润11.1 亿元,同比+1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 亿元,同比+10.2%。 事件点评 把握结构性机会,新能源等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产自动化龙头,具备多产品解决方案且产品交付能力强,在低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结构性机会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以上三项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2.7 亿元/83.2 亿元/4.0亿元,同比分别+83.3%/+21.7%/39.8%。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新定点项目超35 个,传统车企订单增加,海外车企电源产品定点放量,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支撑。此外,公司工业机器人前三季度发货超1.2 万台,产品开发持续推进,显示了较强的跨领域、新产品拓展能力。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36.0%/yoy-1.5pct,主要是产品结构的变化和疫情导致的电梯业务交付受影响所致。其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毛利率相对较低,收入占比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受疫情与地产影响,电梯业务交付受阻,收入38.3 亿元/yoy-2.5%,整体降幅可控。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20.6%/yoy+1.8pct,其中研发费用16.0 亿/yoy+42.5%,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4pct 至9.9%;公司净利率19.1%/yoy-0.3pct,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长等原因,公司净利率降幅低于毛利率。 预计公司新签订单继续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9.2 亿元,同比+112.0%,较二季度末+30.1%;存货规模58.6 亿元,同比+56.2%,较二季度末+8.3%。整体来看,公司Q3 收入确认创历史新高,合同负债环比仍实现了30%左右的增长,我们判断公司新签订单稳健增长,形成较强的业绩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53.7/66.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28.7%/24.4%,对应EPS 分别为1.58/2.03/2.52 元,对应于11 月2 日收盘价70.97 元,PE 分别为42.8/33.3/26.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11-03 51.39 -- -- 54.30 5.66%
54.30 5.66%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0亿元, 同比+68.1%;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 同比+65.9%。 其中, 22Q3实现营业收入 45.5亿元, 同比+69.8%, 环比+80.4%; 实现归母净利润 8.5亿元, 同比+69.7%, 环比+83.0%。 事件点评 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2Q3公司毛利率 37.3%,同比+0.6pct;净利率 18.7%,同比持平; 期间费用率合计 13.9%, 同比-4.1pct, 其中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5%/2.3%/-0.6%/7.8%, 同比分别-1pct/-1.2pct/0pct/-1.9pct。 在手订单规模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 81.8亿元,同比+132.2%,较年初+111.7%; 存货规模 108.1亿元, 同比+47.5%, 较年初+39.0%。 上半年, 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 155亿元(不含税), 随着下游头部电池厂商招标推进, 公司作为锂电设备龙头供应商, 有望成功中标并转化为订单。 多领域布局稳步推进。 (1) 锂电设备国际化拓展加速: 公司全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 Ontec, 建立海外技术能力中心, 是国内首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锂电装备企业。 目前, 公司建立了 11个海外分子公司,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提供装备和服务, 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 欧洲第一。 (2) 首条 GW 级 TOPCon 光伏电池智能工厂产线效率突破 25%: 据公司官网, 经过 Top 级客户验证, 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 25%, 日产能达 30万片以上, 良率和碎片率业内领先水平, 整线运营成本再创 TOPCon产线行业最低。 (3) Micro LED 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 设备可同时兼容 2寸、 4寸、 6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 进入工艺验证阶段, 成为国内仅有几台实现巨量转移的先进设备之一。 据验证, 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可达 99.99%, 转移精度达到±1um 以内。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7/39.0/52.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68.5%/46.3%/33.6%, 对应 EPS 分别为 1.71/2.49/3.33元,对应于 11月 2日收盘价 50.96元,PE分别为 29.9/20.4/15.3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金辰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0-31 92.20 -- -- 112.15 21.64%
112.15 21.6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37.6%;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30.0%。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43.1%,环比+0.7%;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31.1%,环比+73.4%。 事件点评减值计提拖累业绩。22Q3公司营收yoy+43.1%,归母净利润yoy-31.1%,主要是因为减值计提拖累业绩。Q3公司分别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0.5/0.1亿元,合计同比增加近0.5亿元,收入占比达到11.2%。从盈利能力来看,22Q3公司毛利率31.1%/yoy-1.0pct,净利率4.1%/yoy-4.1pct;期间费用率合计15%/yoy-4.8pct,其中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5.8%,同比分别-4.2pct/-1.5pct。 在手订单规模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6.3亿元,较年初+20.5%;存货规模12.1亿元,较年初+29.0%。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据公司微信公众号,8月与印度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Waaree签订2.5GW高效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布局TOPCon/HJTPECVD设备。(1)TOPCon用PE-Poly管式PECVD设备,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突破了从研发走向产线的设备问题,目前有能力交付全部管式热制程和真空设备和工艺。(2)HJT用PECVD设备,据公司微信公众号,8月公司首台套微晶HJTPECVD量产设备成功交付发货;整线布局方面,据公告,未来将整合其他的厂商一起提供整线资源,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可提供HJT整线交付方案。此外,公司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投资1.02亿元建设的“高效电池&高效组件研发实验室”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实验室的N型高效电池组件研发线将全线贯通。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组件设备龙头供应商,积极研发N型电池核心设备,已成为目前少数提供TOPCon&HJT核心设备的厂商之一,预期PECVD设备将进入批量化供应的收获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7%/128.7%/58.7%,对应EPS分别为0.78/1.78/2.82元,对应于10月28日收盘价93.84元,PE分别为120.7/52.8/33.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高测股份 2022-10-31 92.83 -- -- 95.88 3.29%
95.88 3.29%
详细
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125.2%;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83.9%。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126.8%,环比+9.7%;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396.9%,环比+36.4%。 事件点评 净利接近业绩预告上限。受益于光伏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主要细分业务全面放量,实现超预期增长。据公司业绩预告,光伏切割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增长,切片代工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领先,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小批量销售并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Q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2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1.6%/22.4%,同比+9.6pct/+12.2pct,环比+2.2pct/+4.4pct;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17.7%/yoy-3.6pct , 其中管理/ 销售/ 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9%/1.7%/0.4%/7.7%,同比分别-1.3pct/-2.3pct/0pct/0.1pct。 在手订单规模持续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4.9亿元,同比+128.8%,截至Q1/Q2末分别为2.8/3.6亿元;存货规模10.1亿元,同比+84.5%,截至Q1/Q2末分别为6.2/7.4亿元。据公告,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在手订单合计约11.8亿元(含税),创新业务设备在手订单合计约2487.7万元(含税),预计三季度末有进一步增长。 转让轮胎检测业务。净资产账面值314.0万元,评估值3230.0万元,交易价格3300.0万元。轮胎检测业务的剥离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公司整体战略布局。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公司具备“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综合技术优势,金刚线与切片代工产能快速释放,有望充分受益于“大尺寸、薄片化”趋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7/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7%/45.2%/26.0%,对应EPS 分别为2.62/3.80/4.79元,对应于10月28日收盘价的PE 分别为35.6/24.5/19.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斯莱克 机械行业 2022-10-31 23.06 -- -- 27.07 17.39%
27.07 17.39%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154.7%。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124.2%,环比+6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92.6%,环比+220.6%。 事件点评单季盈利创新高,规模化效应带动净利率提升。22Q3公司单季盈利1.1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超上半年盈利之和。22Q3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1.7%/17.2%,同比分别-9.5pct/+4.3pct;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9.7%/yoy-9.8pct,其中,财务/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较多,分别-4.2pct/-3.4pct。 DWI技术延伸,打造电池壳业务第二增长曲线。(1)大圆柱形钢壳,DWI工艺生产的大圆柱电池壳,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在效率、精度、一致性方面达到更好水平。据公司公众号,4680大圆柱形钢壳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产能还在爬坡中。此前,宝马宣布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大圆柱电芯,并锁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与远景动力为电芯供应商。大圆柱电池凭借在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有望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2)34系列铝圆柱壳,合肥基地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并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 (3)方形壳,公司收购常州和盛55%的股份,通过技术改造和扩产,已初步完成一条实验产线的优化,将生产效率从原有的20个/分钟提高一倍。此外,公司募投项目“常州电池壳生产项目”增加募资2亿元,用于建设2条电池壳成型生产线。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56.9%/34.6%,对应EPS分别为0.35/0.55/0.75元,对应于10月27日收盘价22.79元,PE分别为64.6/41.1/30.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帝尔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7 174.00 -- -- 189.80 9.08%
189.80 9.08%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 亿元,同比+12.7%;实现归母净利润3.4 亿元,同比+19.5%。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3.9 亿元,同比+16.1%,环比+9.4%;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16.2%,环比-2.1%。 事件点评 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持续推动研发投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6.9%,同比+2.3pct;净利率32%,同比+1.8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12.6%/yoy+1.1pct , 其中, 研发费用0.9 亿元/yoy+23.9% , 研发费用率8.8%/yoy+0.8pct。 受益于电池扩产,公司订单有望稳定提升。截至22 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5.3 亿元,较年初+17.7%;存货7.1 亿元,较年初+7.4%。公司激光技术实现全电池路线布局,充分受益于电池扩产,据公告,PERC 电池全年新增需求预期为100GW,BC 电池已实现40GW 订单,HJT 电池已实现量产订单,激光转印设备和TOPCon 的激光掺杂设备预期均有订单实现。 激光技术多路线布局,单GW 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在电池片设备方面:(1)PERC 电池,激光消融、SE 激光掺杂等技术全球龙头地位稳固;(2)TOPCon 电池,硼掺杂试验设备已实现交付,稳定提升效率0.2%以上;(3)HJT 电池,LIA 激光修复技术已取得客户量产订单;(3)IBC 电池,激光开槽技术取得量产订单,订单正在交付中;(6)钙钛矿电池,完成量产订单交付。在电池片金属化方面:(1)激光转印技术,全面适用于PERC、TOPCon、IBC、HJT 等电池工艺,在节约银浆、提升效率、减少碎片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公司微信公众号,9 月转印订单首台设备完成出货,公司转印设备正式由中试验证进入量产阶段。(2)电镀铜技术,激光技术应用于图形化工艺,具体应用为电镀前的开槽工艺,已实现量产订单。在组件方面:激光无损划片、叠瓦已有量产设备交付。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9/9.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0%/37.0%/31.3%,对应EPS 分别为2.98/4.08/5.36 元, 对应于10 月26 日收盘价171.24 元, PE 分别为57.5/42.0/32.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格局恶化。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10-18 17.10 -- -- 17.35 1.46%
17.35 1.46%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同比+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368.8%。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337%,环比+73.6%;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539.3%,环比+92.3%。 事件点评Q3业绩超预期增长,净利率环比提升。Q3单季盈利4.8亿元,超半年度盈利水平,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0.5%/11.4%,环比-0.9/+1.8pct。在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摊薄,四项期间费用率合计7.6%,环比-1.5pct;其中,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环比分别-0.7/-0.6/-0.4pct。 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存货再创新高,其中合同负债23.1亿元,同比+106.6%/较年初+106.7%;存货32.4亿元,同比+292.1%/较年初+207.9%。 光伏行业景气度维持,扩产、交付快速推进。( (1)硅片端,单晶一厂、二厂已满产高产,9月25日三厂投产,40GW产能落地可期。公司大尺寸单晶硅片具备高少子寿命、高电阻率集中度等优势,据公司公众号消息,目前已锁定约900亿长单。此外,公司与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签订多笔硅料长单合同,以确保硅片交付。( (2))组件端,一期5GW项目已于9月25日实现批量生产。本次量产的产品涵盖P型和N型182和210尺寸单双玻组件,功率范围400W-700W,同时,双玻组件具备更好的耐磨性,背面发电可带来额外增益,满足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 (3)多晶硅还原炉,市占率居首位,据e公司消息,8月以来进入还原炉交付高峰期,平均每天出货量在6台左右,10月8日公司2022年第700台还原炉顺利下线,充分受益于硅料扩产。 过拟发行不超过26亿元可转债,用于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20GW))。 项目总投资62.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8.6亿元,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 一方面,公司硅片业务仍在产能爬坡期,盈利有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拟设立孙公司筹划新增50GW产能,硅片业务将继续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公司光伏业务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跳跃式布局成效显著,扩产规划加速落地、在手订单饱满、产品交付顺利,进入业绩爆发期。考虑到公司Q3业绩超预期增长以及产能快速释放,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9.8/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6%/73.7%/27.7%,对应EPS分别为0.61/1.06/1.35元,对应于10月14日收盘价17.25元,PE分别为28.3/16.3/12.8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对经营的影响。
芯碁微装 2022-09-29 70.97 -- -- 84.00 18.36%
95.88 35.10%
详细
投资要点: 芯碁微装是国内领先的直写设备供应商,是国内首家光刻设备上市公司。 公司深耕微纳直写光刻技术多年,主要应用于PCB 直接成像设备及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等。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2017-2021 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117%;经过产品开发导入期后,公司2018-2021 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83%。目前,PCB 直接成像设备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在国内市场份额居首位,2019-2021 年对公司收入贡献均在80%以上;泛半导体业务是公司拓展的重要方向,2021 年收入规模同比大幅增长393%,收入贡献率上升至11%。 直接成像设备成为高端PCB 曝光首选设备,传统曝光设备的升级和进口设备的替代将为公司发展打开空间。据台湾电路板协会,2019 年线宽要求50μm 以下的PCB 产品占比已经达到了86.10%,传统曝光设备最高精度一般约50μm 左右、难以满足高端PCB 的需求,PCB 高阶化将催生现有传统曝光设备的更新换代,替代需求强劲。据Prismark 预测,2026 年中国PCB 产值预计546.05 亿元,在全球占比达到53.8%,PCB 产业往中国转移态势明显,公司核心技术参数比肩国际领先厂商,凭借产品性能及本土服务优势,有望分享进口替代的份额。 光伏、Mini/Micro-LED 等泛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或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光刻技术应用于电镀铜工艺的图形化环节,而电镀铜是异质结电池降低非硅成本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目前公司的曝光机已在部分电池厂商中试,随着电镀铜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光刻技术的头部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此外,直写光刻技术是目前泛半导体掩膜版制版的主流技术,在科研所、产线试验等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产业化应用;先进封装、引线框架、Mini/Micro-LED 等细分领域持续放量也拉动公司光刻设备需求。 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股票激励计划业绩目标YOY 在30%以上。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涵盖206 名核心骨干(占公司2021 年底员工总数361 人的57.06%);首次授予价格为每股26.17 元,授予数量为87.2 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72%。公司以2021 年业绩为基数制定2022-2024 年业绩目标,营业收入增长率45%/100%/170%,(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5%/80%/135%;经换算,2022-2024 年,营业收入YOY 为45%/38%/35%,(归母)净利润YOY为35%/33%/31%。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2.9 亿元,同比增长42.3%/39.8%/37.4%,EPS 为1.25/1.75/2.40 元,对应9 月27 日收盘价71.00 元,PE 为56.8/40.6/29.5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下游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统计误差、模型参数及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1 46.88 -- -- 46.02 -1.83%
52.62 12.24%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47.34亿元,同比增长29.4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长5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61.88%。 业绩强劲增长,军工赛道景气持续加持。2021年公司实实现营业总收入47.34亿元,同比增长29.4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长5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61.88%;公司总资产69.40亿元,较期初增长16.9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6.77亿元,较期初增长19.91%。整体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21年四季度单季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同比减少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5.45%。受益于军用电子、5G通讯、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叠加国产替代的不断推动,公司全年营收持续增长。军用电子元器件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以及供货有着更高或更特殊的要求,技术含量高,且鉴于应用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及保密性的要求,进入军工配套市场必须先取得相关的军工资质认证,供应体系验证时间较长,流程相对复杂,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截至2020年,公司已连续9年荣登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报告期内,以第32名的位次荣登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第34届)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 公司产品竞争力强势,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优势互补。公司元器件板块主要由火炬电子、广州天极、福建毫米组成,新材料由立亚系公司实施,结合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采用批量生产及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两种模式相结合,通过直销方式进行销售。贸易业务由雷度系公司负责,采取买断销售方式进行。 公司产品包括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引线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通讯、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领域公司与国际知名厂商保持长期合作,多年代理经验,在供货速度、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的优势,近年,物联网、5G、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发展,贸易板块为公司创造了主要的销售收入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广州天极独立上市,广州天极从事微波薄膜元器件生产、研发及销售,并形成微波芯片电容器、薄膜电路、微波无源集成器件、微波介质频率器件四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含航空航天)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广州天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完善营销网络布局,持续巩固行业地位。实现营业收入17,357.68万元,同比增长37.48%;实现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44.97%;广州天极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 陶瓷新材料业务发展迅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陶瓷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耐化学腐蚀、耐盐雾等优点,行业正处于成长期。目前陶瓷新材料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抗氧化、抗蠕变等性能更好。公司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以技术独占许可的方式,掌握了“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的一系列专有技术,该技术属国内首创,主要应用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公司子公司立亚新材主营产品为CASAS-300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的热端结构部件;新材料板块业绩占比较小,但逐年呈上升趋势,公司通过技术独占许可方式掌握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的一系列专有技术,属国内首创,技术水平领先。作为国内少数具备陶瓷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性能和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未来可期。 回购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高度重视人才发展,股权激励彰显信心:据公司2022年3月19日公告,公司计划连续两年(2022-2023年)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旨在维护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回购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高于5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75元/股。公司已于2021年6月5日发布公告,成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向147位核心骨干人员授予股票82.6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18%,行权价格为30元/股。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定公司管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2021年公司整体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7、15.32、18.36亿元,同比增长33.6%、20%、19.8%,对应PE市盈率18、15、12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产能稳中有升,降本增效加强竞争力,公司毛利率、ROE行业领先,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装备产品生产交付进度不及预期;国防开支预算增速不及预期;军用产品降价的风险;军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国安达 机械行业 2022-04-08 38.78 -- -- 42.92 10.68%
43.58 12.38%
详细
事件:4月7日,公司发布关于项目中标的提示性公告,确定公司为“新疆新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5座750千伏变电站消防技改直接租赁项目一消防装置一标段”的中标单位。 现存电力行业消防改造需求提升,公司具备技术领先性,有望受益于市场扩容:公司本次中标的项目为5座750千伏变电站消防改造,中标金额为6,717.19万元。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5条在建特高压线路,在建在运特高压线总长度4.8万千米。假定按照每条交流电线路4座变电站、每条直流电线路2座变电站进行计算,特高压变电站的数量约为88座;并且叠加高压线路和超高压线路的变电站,我们认为现存电力行业消防改造市场空间十分广阔。近年来,电力电网行业对消防工作日益重视,也驱使其加大了对电力设施配套消防的投资力度,对自动灭火系统的配置率要求、产品自动化、智能化要求均大幅提升,相应消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特高压换流站、室内外变压器等大型输变电站设备火情特殊、储油量大、易燃爆,常规消防技术及设备难以有效扑灭。在此背景下,公司在电力行业的消防技术积累深厚,变压器固定自动灭火系统是公司于2019年末研制成功的大型、特种、智能化高效消防灭火救援装备,解决了特高压换流站、室内外变压器等大型输变电站设备火情特殊、储油量大、易燃爆,常规消防技术及设备难以有效扑灭的行业技术难题。我们认为,此次项目的中标是公司核心技术能力的验证,深厚的技术积累有望帮助公司持续获得电力行业消防改造订单。 “新基建”拉动特高压建设加速,特高压消防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建设的七大领域之一的特高压行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 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迫切需要解决远距离输送电力能源问题。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采用,将会有效提高输送距离,提高输送容量,减少输电损耗,降低输电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我国高度重视特高压输电工程,并明确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按照“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的原则进行。“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增量较前些年最高的7条接近增幅85%。 表明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新基建”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特高压网络将不断完善,从而带动行业内的消防需求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储备丰厚,方案解决经验丰富,因此未来电力行业消防业务的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不断丰富下游应用场景,延伸至电力行业及储能行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技术储备丰厚,高筑技术壁垒,业绩有望迎来大幅反转。并且公司推出股权激励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也彰显公司长期成长的信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海外储能消防合作落地,海外订单将有望迎来加速,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1.58亿元、3.17亿元,EPS分别为0.24元、1.23元、2.47元,对应PE为172倍、34倍、17倍。 风险提示: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研发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或未取得预期成果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近两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3-31 31.32 -- -- 31.92 1.92%
33.06 5.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5.22%;实现归母净利润8002.39万元,同比增长58.9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03.91万元,同比增长73.57%。 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为公司长期发展蓄能:2021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7.79%,较上年上涨1.72pct;分业务来看,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实现营收3472.74万元,同比上涨27.39%,毛利率为64.98%,较上年上升0.95pct;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实现收入1.49亿元,同比上升29.83%,毛利率为69.07%,同比上升0.59pct。费用率方面,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3.56%,较上年下降2.85pct;管理费用率为13.49%,较上年下降2.89pct;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展现公司精细化管理和不断控本增效的成果。研发方面,公司全年研发投入为2710.40万元,同比增长34.11%,研发费用率为10.54%,同比+0.69pct。公司以实现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替代为目标,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现场应用需求,公司研发了多规格多类型的产品,如便携式测试系统、手持式测试系统、无线测试系统等。 电化学工作站打破国外垄断,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在测试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专注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 当前我国不断增加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因此在锂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测试、储能安全测试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但是市场上高质量电化学工作站依然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小。未来随着科研投入加大,国产电化学设备的生产工艺、仪器性能将会有较大的进步,国内教研机构及企业的仪器购置与使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公司的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环境测试、腐蚀和涂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纳米技术、传感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拥有广阔市场前景。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开发投入,电化学工作站的下游应用场景-电化学储能及燃料电池将会被持续开发利用。未来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公司将聚焦电分析,材料腐蚀分析和新能源电池领域,通过高校市场的突破来带动重点行业的市场突破,有望快速占领市场。 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看好PHM业务未来发展潜力:随着国家新基建建设和工业物联网的推进,监测仪器作为必不可少的建设基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大力发展基于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设备维保平台,对设备进行全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故障信息库开发能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自动化机器"医生。目前公司PHM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结构力学的在线监测业务,应用在桥梁、高层建筑、港口机械、运输工程机械等方面;二是军工PHM业务,应用在舰船、潜艇、直升机等方面;三是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在化工、钢铁和水务领域已有多个应用案例。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作为传统力学测试领域龙头,叠加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工作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辟新能源领域发展,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以及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PHM业务市场潜力较大;公司三大业务主线并行,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因此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05亿元、2.92亿元,EPS分别为1.03元、1.48元、2.11元,对应PE为31倍、22倍、15倍。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技术流失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成本费用上升的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2-03-28 22.35 -- -- 23.88 6.85%
29.34 31.28%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1 年度报告,2021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8亿元,同比增长30.77%;实现归母净利润5.91 亿元,同比增长37.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8 亿元,同比增长48.88%。 核心能力持续强化,加强新材料研发投入,赋能未来长期发展:近年来在海外禁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背景下,加快了国产产能的替代;2021年公司航空工业复材预浸料产品生产管理持续优化,强化全链条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完成率超过97%,全年预浸料产品生产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生产计划完成率10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53 亿元,同比增长33.08%;实现净利润6.85 亿元,同比增长37.60%。同时,优材百慕的民航及高铁市场刹车零部件产品交付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02 万元,同比增长58.62%,其中民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52 万元,轨道交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50 万元;实现净利润1,246 万元,同比增长469.11%。 费用率方面: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90%,相较于2020 年下降0.35pct;管理费用率为6.69%,相较于去年下降2.61pct;财务费用为-0.39%,相较于去年下降0.19pct。三费费用率均出现下滑,展现公司控费增效结果明显。研发方面,公司2021 年研发投入为1.51 亿元,同比增长66.86%,研发费用率为3.97%,相较于2020 年上升0.86pct,年内公司成功入选中国商飞CR929 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按进度完成CR929前机身研发攻关任务。同时协同开展C919 项目尾翼优化设计,配合完成了垂直安定面详细设计工作;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促进核心业务拓展和业务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2 年目标稳健,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新材料业务有望进入快速发展周期:公司对于2022 年度全年经营工作目标是:营业收入45 亿元,同比增长18.17%;利润总额8.93 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3.76 亿元,利润总额9.92 亿元。机床装备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8 亿元,利润总额-0.28 亿元,继续减亏。2021 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要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和海外禁运的背景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未来有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航空航天单机用量提升,碳纤维复材件需求量旺盛:经过近40 年的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已经从最初的非承力构件发展到应用于次承力和主承力构件,可获得减轻飞机质量(20-30)%的显著效果,目前已进入成熟应用期,对提高飞机技术水平、可靠性、耐久性和维护性已毋庸置疑,其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已日趋丰富。航天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和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件上,碳/碳和碳/酚醛是弹头端头和发动机喷管喉衬及耐烧蚀部件等重要防热材料,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各类导弹、发动机壳体以及火箭均已成熟应用。在民航方面,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蜂窝及芯材)、复合材料构件的应用比例将不断增加。从空客A380 开始到波音B787 都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空客A350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用量高达52%,波音B787 复合材料的结构用量也高达50%。我国CR929 复合材料含量占比超过50%。目前,复合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量也日益增多。新一代商用发动机GE90 用碳纤维加强高韧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代替钛合金制成了风扇叶片;在新一代商用发动机GEnx 上除了使用复合材料叶片外,风扇机匣也采用了复合材料;新一代LEAP-X 发动机中风扇叶片和风扇机匣使用了复合材料。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空复合材料领域龙头,业务现以进入高速发展期,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收入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2 年至2024 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49.62 亿元、63.11 亿元、77.3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7 亿元、10.93 亿元、13.29 亿元,EPS 分别为0.59 元、0.78 元、0.95 元,对应P/E 为39 倍、29 倍、24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国际市场开拓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现金流回收不达预期。
国安达 机械行业 2022-03-17 38.46 -- -- 42.65 10.89%
43.58 13.31%
详细
事件:3 月16 日,公司发布关于与韩国消防器具制作所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拟将开展海外储能消防、动力锂电池消防等业务。 进军海外储能消防市场,内外齐发力,打开成长天花板:近日,公司与韩国消防器具制作所、厦门信英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后三方将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储能消防、动力锂电池消防等业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 万美元,其中国安达占合资公司40%股权,韩国消防器具制作所占40%股权,厦门信英进出口有限公司占20%股权。 韩国消防器具制作所成立于1961 年,并于同年开始生产消防设备,主要致力于新型灭火药剂、电力驱动汽车及储能设备灭火系统的研发,在韩国国内消防制造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此次合作将围绕储能消防、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消防等领域展开,特别是推动公司储能消防产品配套韩国众多国际领先的储能电池生产商或者储能集成商,以及通过韩国运营平台进行国际推广,有助于公司开拓海内外市场,公司国内外市场齐发力,有望打开未来成长的空间。 储能安全事件频发,储能消防为储能行业未来发展打下基础:2022 年1月12 日,韩国SK 能源公司电池储能大楼发生火灾;1 月17 日,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军威郡牛宝郡新谷里的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2 月21 日,一台满载大众集团品牌新车的Felicity Ace 号货轮,在由德国开往北美途中发生火灾,货轮起火疑似是由于电动车锂电池着火所导致。 储能电站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满足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求,有灵活调节的优势,电化学储能电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储能电站,但随着储能电站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其火灾危险性也逐渐显现,因此储能行业的消防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储能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其电池产品特性等因素,行业内的消防保护也变得十分重要,随着未来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容,或将大幅拉动行业内的消防需求,公司在领域内具有技术优势,随着市场的释放,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整体需求的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及估值双提升。 十四五特高压建设加快,特高压消防新增和更新改造业务进入快速放量阶段:“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 交14 直”,涉及线路3 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 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 亿元。其中,2022 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0 交3 直”共13 条特高压线路,增量较前些年最高的7 条接近增幅85%。表明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公司研制的变压器固定自动灭火系统,采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被确定为特高压换流站的关键消防配套技术。该产品填补了国产消防装备应对大型充油变压器火灾爆炸后无法有效扑灭的行业难题,突破对进口装备的依赖,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的特高压网络不断完善,行业内的消防需求不断增长,公司技术储备丰厚,业绩未来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不断丰富下游应用场景,延伸至电力行业及储能行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技术储备丰厚,高筑技术壁垒,业绩有望迎来大幅反转。并且公司推出股权激励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也彰显公司长期成长的信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海外储能消防合作落地,海外订单将有望迎来加速,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1 亿元、1.58 亿元、3.17亿元,EPS 分别为0.24 元、1.22 元、2.07 元,对应PE 为171 倍、33 倍、17 倍。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政策变化导致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研发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或未取得预期成果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业绩波动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