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25%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九洲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8-11 42.55 -- -- 43.43 2.07%
44.70 5.05%
详细
1/5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54亿元,同比增长58.15%;归母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70.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8亿元,同比增长90.37% 事件点评: CDMO业务持续驱动公司收入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4亿元,其中公司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8.35%,保持稳健增长水平;CDMO业务(分部业务项下专利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92.56%,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高达66.73%。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继续主要由CDMO业务高速增长驱动。 CDMO业务持续提升核心技术平台,管线商业化项目进入快速增长期。 1)持续提升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新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加强研发能力为战略重点,凭借多年的新药研发和技术积累,掌握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绿色制药技术。目前公司已建成包括手性催化技术、连续化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氟化学技术、酶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电化学技术、结晶技术、多肽技术研究平台等多个领先的技术平台,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和成功的技术转化,高效解决客户面临的工艺难题与技术挑战,为客户项目提供行业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多肽平台已承接多个新药研创公司的定制肽和多肽新药IND委托研发业务。 2)在全球外包逐步转入国内的趋势下,公司持续推进“做深”大客户和“做广”新兴客户的战略。报告期内,公司与欧美大型制药公司的项目管线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合作不断深入,订单和项目稳步增长;随着公司同国内客户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强,客户新药NDA项目数持续增加,国内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基于多年对全球市场战略开发布局,CDMO项目管线日益丰富,已经形成了可持续的临床前/临床I、II、III期的漏斗型项目结构,同时所服务的客户项目中最优项目占比越来越大。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承接的项目中,已上市项目23个,处于III期临床项目55个,处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有662个,较去年末分别新增3/6/80个项目,项目涵盖抗肿瘤、抗心衰、抗病毒、中枢神经和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 3)客户已上市项目持续稳定放量,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稳步提升。根据Novartis2022二季度财报,2022上半年,诺欣妥销售额为22.18亿美元,同比增长37%;Kisqali销售额为5.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公司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并购”结合的方式,加快CDMO产能建设。 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拟募资26.94亿元,其中投资13亿元建设瑞博台州创新药CDMO基地一期工程,进一步“做广”新兴客户;投资6.52亿元新建瑞博苏州CDMO商业化车间,进一步“做深”大客户。目前瑞博台州新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瑞博苏州已完成中试车间的主体建设,后续将落实设备安装工作;同时,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对各厂区车间的升级改造,加大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特殊反应容器,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的承接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收购康川济医药51%股权,本次收购将快速提升公司CDMO制剂研发的承接能力,推动公司CDMO原料药和制剂一站式业务的发展。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具备小分子原料药和制剂从CMC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承接能力。在制剂业务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募投项目之一“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一期)”已完成募集资金的投入工作,目前四维医药制剂基地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高效推进。 连续3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持续长效激励。高效的企业文化、清晰的战略蓝图,推动着优秀的人才在公司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期内,继2020、2021年之后,公司于2022年3月推出了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核心员工286人,业务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15%、180%、260%,三期股权激励累计覆盖533人次。 持续提升精益管理,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对内部运营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完善以项目运营为导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精益管理,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报告期,公司毛利率35.13%,同比提升3.14Pct;期间费用率13.94%,同比减少1.06Pct。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2/12.40/16.79亿元,EPS分别为1.08/1.49/2.01元。考虑持续提升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新药研发;CDMO业务客户拓展广度和合作深度上成绩斐然,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商业化项目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已上市项目持续稳定放量;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并购”结合的方式,加快CDMO产能建设。 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点CDMO订单放量不及预期;原料药和中间体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7-04 40.43 -- -- 42.31 4.65%
46.96 16.15%
详细
以高纯工艺系统与半导体湿法设备为核心,布局泛半导体设备领域。 1)至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工艺装备和材料供应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49.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6.57%。2)合同负债与存货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与存货分别为2.40亿元和11.9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总额同比增长64.80%。3)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3.02亿元,同比增长101.33%,研发强度为14.50%,较2020年提高3.74个百分点。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深耕半导体湿法设备,全面进入收获季。1)晶圆厂积极扩产,半导体设备处于景气周期。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 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 44%,预计 2022年增长 11%,约 1140亿美元。下游晶圆厂的资本开支直接决定了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我们按半导体资本开支中设备投资占 70%~80%比例估算,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设备端投资规模约在 1332.8~1523.2亿美元之间。2)清洗设备是半导体制程核心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主要资本开支中,清洗设备占比为 6%。3)全球市场高度集中。根据 Gartner 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预计到 2024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31.93亿美元。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被日本 DNS(迪恩士)、TEL、Lam 和 SEMES(韩国细美事)等企业主导,合计占比约 97.70%,产业集中度较高。4)公司湿法设备量产,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年公司湿法设备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 221.56%,毛利率为 32.48%较 2020年提高 2.63个百分点;新增订单 11.20亿元,同比增长 111.32%,2022年公司的新增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 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 60%。 泛半导体产业发展驱动高纯工艺业务增长。1)半导体行业是高纯工以高纯工艺系统与半导体湿法设备为核心,布局泛半导体设备领域。 1)至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工艺装备和材料供应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49.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6.57%。2)合同负债与存货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与存货分别为2.40亿元和11.9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总额同比增长64.80%。3)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3.02亿元,同比增长101.33%,研发强度为14.50%,较2020年提高3.74个百分点。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深耕半导体湿法设备,全面进入收获季。1)晶圆厂积极扩产,半导体设备处于景气周期。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 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 44%,预计 2022年增长 11%,约 1140亿美元。下游晶圆厂的资本开支直接决定了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我们按半导体资本开支中设备投资占 70%~80%比例估算,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设备端投资规模约在 1332.8~1523.2亿美元之间。2)清洗设备是半导体制程核心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主要资本开支中,清洗设备占比为 6%。3)全球市场高度集中。根据 Gartner 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预计到 2024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31.93亿美元。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被日本 DNS(迪恩士)、TEL、Lam 和 SEMES(韩国细美事)等企业主导,合计占比约 97.70%,产业集中度较高。4)公司湿法设备量产,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年公司湿法设备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 221.56%,毛利率为 32.48%较 2020年提高 2.63个百分点;新增订单 11.20亿元,同比增长 111.32%,2022年公司的新增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 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 60%。 泛半导体产业发展驱动高纯工艺业务增长。1)半导体行业是高纯工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5-06 30.50 -- -- 40.29 32.10%
42.31 38.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84亿元(+49.18%yoy);实现归母净利2.82亿元(+8.12%yoy);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1.62亿元(+46.57%yoy)。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Q1公司实现营收5.48亿元(+136.98%yoy);实现归母净利0.22亿元(-70.78%yoy);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0.39亿元(1130.87%yoy)。 事件点评:泛半导体板块业务驱动2021年、2022Q1收入高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主要系公司泛半导体板块业务增长的收入贡献,包括半导体制程设备业务、工艺支持设备业务及高纯工艺系统服务业务等。其中,高纯工艺集成系统营业收入10.78亿元(+24.86%yoy;收入占比51.72%);半导体设备营业收入7.01亿元(+222.06%yoy;收入占比33.64%);光传感及光器件营业收入3.03亿元(-3.72%yoy;收入占比14.54%)。2022Q1公司实现营收5.4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0.22亿元,同比下降70.78%,主要系2021Q1收到政府补助6864.60万元,本报告期该项收入仅为64.56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0.39亿元,同比增长1130.87%。 半导体设备开始发力,行业保持高景气度。1)半导体设备业务板块开始发力,持续在已有用户端得到重复订单,并持续开拓新用户。公司于2015年开始布局湿法设备研发,于2018年开始拿到1亿元级别的订单,2019年订单超过2亿元,2020年超过5亿元。2021年,公司拿到13位用户的重复订单,期间又开拓了10位新用户,均为行业内主要的晶圆制造企业,全年湿法设备的订单达到了11.20亿元,同比增长111.32%。2021年公司的单片湿法设备和槽式湿法设备全年出机超过了97台。同时,12英寸湿法设备新增订单金额超过6亿元,其中单片式湿法设备新增订单金额超过3.8亿元。公司湿法设备已经在数个成熟工艺的产线上拿到了整条线的设备订单,有效替代了之前的两家日本厂商;公司还在氮化镓和碳化硅产线上拿到了整条线的湿法设备订单;公司在先进制程的28纳米节点获得全部工艺的设备订单;在14纳米以下制程也拿到了4台湿法设备订单。2)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有望创历史新高至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25.39亿美元,2021年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4年预计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将达到31.93亿美元。依托行业高景气叠加国产化替代需求,2022年,公司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40亿元,其中湿法设备的新增订单目标为超过20亿元,新增订单中预估单片设备会占到60%。 高纯工艺系统保持持续增长,支持设备占比提升。1)高纯工艺系统业务板块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气体及化学品支持设备业务国产替代进展顺利,已成功完成了多项高纯工艺系统核心设备及相关控制软件的研发,通过使用自制设备与软件替代外购。公司工艺水平已能够实现ppb(十亿分之一)级的不纯物控制,成为主流集成电路制造用户的认定品牌且出货量陡增。2021年主要客户均为行业一线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如中芯,华虹,长鑫,士兰微等,年度订单数再创新高。随着支持设备产能的扩产计划顺利完成,公司已在该业务板块具备行业竞争优势,未来将获得更多下游客户的订单机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高纯工艺气体及化学品支持设备作为和氧化/扩散、刻蚀、离子注入、沉积、研磨、清洗等工艺机台的工艺腔体连为一个工作系统的支持性设备,是和工艺良率息息相关的必要设备,相当于一个工厂的心血管系统。该类设备随着进口替代的展开,在高纯工艺系统中占比越来越高,并且衍生出的对于配套设计、安装、测试调试等服务需求亦不断增长,该类服务持续存在于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该类设备(包括高纯特气设备、高纯化学品供应设备、研磨液供应设备、前驱体供应设备、工艺尾气液处理设备、干法机台气体供应模块等)的领先供应商,每年交付的各类设备超过5000台套。研发强度逐年提升,2021年高达14.50%。2017年以来,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逐年提升,2019-2021年分别为7.44%、10.76%、14.50%。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02亿元(其中费用化1.44亿元,资本化1.58亿元),同比增长101.06%。公司是国内能提供到28纳米制程节点全部湿法工艺的本土供应商,单片式、槽式湿法设备得到客户认可,公司12寸单片湿法清洗设备和槽式湿法设备将有效代表本土品牌参与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大陆以外高端清洗设备市场的竞争,2021年,公司首批单片湿法设备交付并多工艺顺利通过验证。与此同时,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1亿元,用于单片湿法工艺模块、核心零部件研发项目、至纯北方半导体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半导体设备模组及部件制造项目等。目前方案正在积极推进中,为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积极的研发投入与业务布局,确保公司长期竞争力与供应环节的灵活可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99/5.08/6.07亿元,EPS分别为1.25/1.59/1.9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20/16倍。考虑公司所处的泛半导体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叠加国内制程设备处于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公司设备研发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订单高增长,我们将其“增持”评级上调为“买入”。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应收账款计提风险;下游需求放缓风险。
健友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4-29 19.40 -- -- 22.96 18.35%
23.66 21.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6.87亿元,同比增长26.48%;归母净利润10.59亿元,同比增长31.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24亿元,同比增长33.47%。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77亿元,同比增长33.24%;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0.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同比增长23.68%。 事件点评:公司整体业绩符合预期,制剂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1)我们2021年4月份发布的研报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6.57亿元,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公司整体业绩符合我们预期。2)2021年公司标准肝素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营收占比38.72%;制剂实现营业收入21.30亿元,营收占比57.79%;CDMO及其他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营收占比3.35%。2021年公司进一步积极开拓国内外制剂市场,制剂收入同比增长44.52%,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占营收比重较2020年提升7.22Pct。 肝素原料药稳定增长。作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肝素原料药供给商,公司凭借着过硬的质量与全球主要的肝素制剂生产企业包括Pfizer、Sagent、Sandoz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肝素原料药业务作为提供现金流的业务,2021年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同比增速为9.47%,占营收比重进一步下降至38.72%,毛利率为52.33%,较2020年下滑3.81Pct,主要系上游原材料肝素粗品涨价、运输价格等所致。 制剂国际化进度加速,国内销售持续发力。1)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制剂产品的国际化销售,在无菌注射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取得瞩目的成绩。2021年公司制剂管线不断扩展,目前在美国市场已有近30个产品运行,整体销售管线和销售规模已经进入了中等以上医药销售团队的行列。2021年公司11个ANDA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美国药品生产批件57个,已成为美国注射剂销售管线最完整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部分制剂产品在美国市场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如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博来霉素注射液/吉西他滨注射液占美国市场份额分别约30%/20%/20%。2021年公司在美国的制剂出口业务保持迅速增长,制剂出口业务占公司整体制剂业务比重约60%。2)国内制剂业务方面,公司凭借着中美双报的注册优势,抢占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市场先机,2021年陆续获得了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白消安注射液、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液、米力农注射液、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等多个批件,同时多个产品在国内实现上市销售。其中,白消安注射液作为国内首个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实现上市销售,极大满足了国内白血病患者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此外,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顺利在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其中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是国内首仿产品上市;公司还在多个省份的集采中中标,凭借集采公司新上市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业绩取得了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国内制剂收入同比增长约25%。 CDMO业务进入大分子生物药领域。2021年公司子公司健进制药与客户签署创新生物大分子药CDMO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从原液到制剂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服务。该项目落地,标志着上市公司从小分子化学药无菌制剂研发/申报/生产,进入大分子生物药原液+制剂CDMO全产业链赛道。公司将在将在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个领域,为客户面向中美欧等全球法规市场提供更高附加值的CDMO服务。我们认为,CDMO业务将成为继制剂业务之后的第二增长驱动力。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资产负债率下降。1)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自2019年以来首次转正达到6.84亿元且呈现逐季改善趋势,2021Q1至Q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06亿元、1.41亿元、0.99亿元、4.38亿元。2)毛利率方面,2021年综合毛利率为56.71%,同比下滑2.25Pct;分板块看,肝素原料药毛利率为52.33%(下滑3.81Pct),制剂业务毛利率为59.85%(下滑4.04Pct)。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肝素粗品价格上涨导致肝素原料药成本上升;二是受疫情影响,制剂出口运输成本上升;三是国内制剂收入确认方式(受集采销售模式影响)带来毛利率变化。3)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4.25%,较去年下降17.25Pct,资产结构显著改善,主要系公司盈利增加净资产贡献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9/17.80/23.63亿元,EPS分别为1.07/1.43/1.9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18/14倍。考虑公司肝素原料药作为现金流业务稳定;制剂国际化进度加速,增长后劲足,已形成“注册-生产-销售”全链条的核心竞争优势,国内制剂业务充分分享集采红利,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存货减值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制剂国际化进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美诺华 医药生物 2022-04-28 29.93 -- -- 37.93 26.73%
37.93 26.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58亿元,同比增长5.4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滑8.6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增长56.46%。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00亿元,同比增长47.86%;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28.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142.75%。 事件点评:CDMO业务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CDMO业务实现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18.31%,占营收比重达到21%,毛利率同比增加18.99Pct达到44.54%。公司CDMO业务与100余家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建立业务合作,正在进行的项目达200余项,与开拓药业等国内外新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2021年,公司与大型跨国制药企业默沙东在宠物药、兽药、动物保健领域签订了十年期CDMO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1年末,研发第一期9个项目均已开展不同阶段的工作,技术转移逐步完成,即将实现商业化。同时,公司已经承接了小核酸药物合成基础片段,核酸检测试剂原料等CDMO业务,为国内主流核酸检测产品提供原料,为公司构筑新的业绩增长点。 积极落实“技术转移+自主申报+国内MAH 合作”制剂经营发展策,制剂业务高速增长。2021年,在仿制药集采政策背景下,公司制剂板块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103.58%,毛利率提升16.88Pct 达到47.27%。公司利用原料药产业链的优势,集中精力研发原料药优势品种的制剂,同时,积极落实“技术转移+自主申报+国内MAH 合作”制剂经营发展策略,深化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协同,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把握国家集采政策带来的快速商业化放量机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21年,公司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普瑞巴林胶囊中标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阿托伐他汀钙片、氯沙坦钾片、赖诺普利片接力集采续标,中标广东13省联合集采、江苏区域、山东区域集采。目前,公司累计已有7个制剂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8个产品处CDE 审评中: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异烟肼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利伐沙班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维格列汀片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恩格列净片、达格列净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共8个产品处正式BE 试验阶段,另有30多个产品在研。 原料药业务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品种不断丰富。2021年公司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7.48亿元,同比下滑21.5%,毛利率下滑3.61Pct 为35.68%,主要是汇兑损益、疫情影响慢病领域药物、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及发货节奏运输等原因导致。2021年公司在不断加强与现有大客户深度合作的情况下,持续开拓新的客户。公司多个核心品种与多家全球跨国制药巨头进入项目阶段,与国内众多百强药企,特别是正大天晴、海思科、千金药业等进行了不同深度的实质合作与沟通。海外客户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渠道、培育新客户,特别是在巴西、墨西哥等主要原料药需求国与前10大客户建立联系,如巴西Brainpharm、EMS 等达成一定里程碑的突破。品种方面:目前在研原料药品种共计43个,其中14个实现转产,11个品种递交海外市场注册认证,同时8个品种递交国内CDE 登记;2021年缬沙坦(新工艺)、硫酸氢氯吡格雷晶型II 2个品种获得欧盟CEP 证书;阿托伐他汀钙、氯沙坦钾、维格列汀、阿哌沙班4个原料药通过国内审评审批。截至2022年4月,另有硫酸氢氯吡格雷晶型II,米氮平和利伐沙班3个原料药通过国内审评审批。 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58亿元,同比增长5.4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滑8.6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增长56.46%。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2020年公司出售持有的浙江晖石药业13.5%股权确认的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512.94万元。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7.29%,较上年增加0.84Pct,主要是高毛利的CDMO、制剂业务占比提升拉高公司整体毛利率。 2022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综合毛利率快速提升。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00亿元,同比增长47.86%,达到2021年全年营收的近4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28.94%,达到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80%。公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主要系CDMO 与制剂业务销售实现高速增长,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296.09%、50.87%。今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40.49%,较2021年末提升3.2Pct,一方面,公司前期布局的CDMO 和制剂业务强劲增长;另一方面,部分产品放量后的规模化效应显著,毛利率空间进一步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3.97/4.83亿元,EPS分别为2.17/2.62/3.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7/14倍。考虑公司CDMO业务和制剂业务进入快速放量阶段,转型升级加快;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点CDMO订单放量不及预期;原料药和中间体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4-07 57.00 -- -- 56.63 -0.65%
70.73 24.09%
详细
专注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扩大能力圈。公司主要创始人多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背景或浙江大学任教经历。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团队和管理团队奠定了公司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主线。在技术层面,一方面晶盛机电不断提高晶硅生长设备的技术水平,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推出新产品,提高在光伏、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晶盛机电凭借对晶体生长技术的理解,对蓝宝石、碳化硅等材料的晶体生长设备进行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对于新材料晶体生长技术,晶盛机电的理念为“研发一代,量产一代,储备一代”,公司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对蓝宝石和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进行研发。 前瞻性判断行业趋势,勇于逆势投资。公司自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次股权融资(第三轮在进行中,尚未完成),分别在2012年进行IPO和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的资金分别用于扩充单晶炉产能和蓝宝石产能。在2012年行业处于周期谷底,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较大下降时,晶盛机电通过IPO融资进行产能扩建并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2016年是蓝宝石行业的周期性低点,国内主要蓝宝石企业的毛利率在2016年降至周期性谷底,晶盛机电投资的蓝宝石产能使其市场份额在这轮周期之后快速提升。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业链地位。2016-2020年晶盛机电的应付账款周转率从4.06下降至2.03,对应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88.73天提高至177.62天。说明公司占用供应商资金能力在逐渐提升,对上游具有较强势的地位。从现金流的角度看,晶盛机电的经营现金流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说明公司的营收质量较高,坏账风险较小。整体来看,公司的负债水平较低,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98%。全部负债中,95%以上为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最主要的部分。强势的产业链地位一方面确保了供应链的稳定,另一方面极大降低了坏账风险。 “扩产+旧产线升级”在助力晶盛机电光伏设备收入在2021-2023年实现跨越式增长。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光伏硅片行业“扩产+设备升级”需求分别为166GW、199.6GW、154.55GW。晶盛机电在同业竞争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截至2021年9月30日,晶盛机电的未完成订单为177.60亿元,考虑到其交货周期和营收确认周期,2022-2023年光伏设备将为其提供充足的成长动力。 半导体设备为晶盛机电的另一增长极。根据我们的统计,8英寸和12英寸硅片未完成和未施工的项目分别为85万片/月和223万片/月。以此计算,半导体硅片拉晶环节未来市场空间将达到45.01亿元,抛光和外延工艺晶盛机电所处的设备环节未来市场空间为125.58亿元。2021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资“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项目”和“年产80台套半导体材料抛光及减薄设备生产制造项目”,项目的建成有助于晶盛机电在12英寸硅片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效率优势,巩固在国内半导体硅片设备领域的龙头地位。 蓝宝石材料: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从历史角度看,蓝宝石行与业与LED芯片的周期波动呈现高度相关性,MiniLED/MicroLED将带动本轮LED芯片景气度提升。我们预测2021-2025年蓝宝石衬底带来的蓝宝石需求为分别为12622万mm、14076万mm、15504万mm、17100万mm、18875万mm(折算为2英寸衬底)。 蓝宝石的超前产能布局助力晶盛机电乘风而上。2016年晶盛机电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资“年产2500万mm蓝宝石晶棒生产项目(以下简称“内蒙项目”)”“年产2500万mm蓝宝石生产项目扩产项目”“年产1200万片蓝宝石切磨抛项目”,其中“年产2500万mm蓝宝石生产项目扩产项目”在2021年10月变更为“年产600万片蓝宝石切磨抛项目”。此外公司与蓝思科技在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3500吨蓝宝石产能(以下简称“宁夏项目”),一期项目在2021年12月份投产,预计在2023年宁夏项目全部达产,届时公司蓝宝石产能预计达到4800吨/年,形成产能优势地位。 新能源汽车、5G通讯推动碳化硅市场快速增长。CASA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碳化硅衬底需求量(折算为6英寸)将达到62.4万片,国内需求量(折算为6英寸)将达到28.6万片。根据Yole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需求量将达到43.84万片。预计全球、国内因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分别为40.56亿元、18.59亿元,全球半绝缘型碳化硅晶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2.88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分别为1.34、1.89和2.32元,对应P/E分别为44、31和25倍。目前其他专用机械行业最新市盈率中位数(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46.80倍。公司在光伏硅片设备行业为龙头公司,公司将在本轮硅片扩产潮下充分受益。在半导体硅片设备方面,公司完成了拉晶、切片、抛光、外延四个环节核心加工设备的全覆盖,12英寸设备已经在客户端验证并实现部分出货。蓝宝石业务将受益于Mini/MicroLED带来LED芯片景气度提升,在未来有望快速增长。碳化硅业务已经完成技术储备并与客户形成了采购意向。按公司目前的业务布局,未来5年,公司由光伏及半导体硅片设备、蓝宝石、碳化硅三条曲线接续驱动增长。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硅片扩产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半导体硅片扩产力度不及预期风险;;Mini/MicroLED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碳化硅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美亚光电 机械行业 2022-04-04 19.38 -- -- 19.11 -1.39%
21.81 12.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8.13亿元,同比增长21.18%;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6.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83亿元,同比增长24.06%。实现每股收益0.76元。 事件点评:口腔CBCT销售创历年新高,营收、毛利占比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色选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工业检测设备分别实现收入10.56亿元、6.57亿元、0.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2%、44.57%、13.84%,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8.27%、36.23%、4.18%,占毛利比重分别为52.35%、41.79%、4.75%。2021年公司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快速发展,营收和毛利占比较2020年分别提升5.86Pct、7.67Pct。2021年公司在三场大型口腔CBCT线上团购活动累计实现2177台销售业绩,创历年新高。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板块毛利率保持稳定,2021年为59%,同比提升0.79Pct。截至2021年底,公司口腔CBCT历年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开启了口腔CBCT国产化新时代。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全球市场,2021年口腔CBCT首次出口澳洲、非洲,并获得日本市场准入许可。 色选机保持稳定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2021年公司发布了依托智能工厂生产的全新一代美亚色选机、多光谱材质分选机、第二代茶叶分拣机器人等多款创新设备,色选机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收入同比增速为10.32%,占营收和毛利的比重较2020年分别下降5.73Pct、7.81Pct。2021年,色选机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75Pct,主要受上游原材料涨价、海运费用上涨等影响。 成本和费用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销售成本率同比增加0.66Pct、较2019年增加4.3Pct。2021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62Pct、较2019年增加1.09Pct。分细项看,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0.29Pct、较2019年增加0.74Pct,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93Pct、较2019年增加1.12Pct,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18Pct。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66Pct、1.1Pct。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3/7.21/8.31亿元,EPS分别为0.90/1.06/1.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25/22倍。考虑公司色选机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口腔CBCT业务重回高增长,我们上调其投资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色选机行业竞争加剧、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口腔CBCT行业增速放缓,口内扫描仪推广不及预期。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3-31 25.91 -- -- 28.09 8.41%
29.60 14.2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2.02亿元,同比增长118.12%。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63.3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79.09%。实现每股收益0.48元。 事件点评:营收增长超预期,大客户订单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营业收入为49.07亿元,同比增长197.02%。公司2021年全年新签锂电设备订单106亿元,2020年公司签署锂电设备订单约33亿元,2021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221.21%,新签订单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比亚迪、LG、国轩高科等,前十大客户占比超过9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负债12.49亿元,同比增长311.48%。 毛利率下降压力较大,费用端的成本控制初见成效。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1.89%,同比下降9.03pct。分季度看,公司Q1、Q2、Q3、Q4的单季毛利率分别为28.53%、22.64%、20.78%、20.41%,呈现逐季下降趋势。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下降一方面源自于公司员工数量快速扩张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源自于钢铁、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公司通过费用控制尽可能降低毛利率下降对净利率的影响,2021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86/1.78/3.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7%/3.42%/6.58%,同比变动-1.17/-1.73/-0.68pct。 资产减值进一步压降利润水平,客户结构集中有望改善应收账款质量。2021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共计2.41亿元,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原因在于2019年以前公司主要面向中小锂电池企业,导致较多的应收账款坏账。目前公司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59亿元,2-3年的账面余额为1.66亿元,未来信用减值压力有所缓解。目前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一线电池企业,信用风险较低,应收账款质量有望持续改善。产能大幅提升,接单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2021年进行了大规模扩产,陆续新投入包括惠州东江产业园、东莞金科工业园、东莞塘厦工业园3个新制造基地,预计理论满产值将达到130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现有员工7230人,相较于2020年的3543人增长104.06%。 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1-2月,公司锂电设备出货量月均规模在7亿元左右,未来会有进一步提升。在下游电池厂商扩产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锂电设备交付能力是电池企业采购时的重要参考指标,2022年公司产能大幅扩张将提高公司的接单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75/10.19/11.94亿元,EPS分别为1.04/1.57/1.8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17/14倍。下游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公司新签订单快速增加,客户集中在头部电池厂商,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其“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1-12-27 36.24 -- -- 44.22 22.02%
44.22 22.02%
详细
综合性药企,业绩有望企稳。公司业务覆盖医药全产业链,以医药工业为主导,同时拓展医药商业和医美产业。公司医药工业深耕于专科、慢病用药及特殊用药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涵盖以慢性肾病、移植免疫、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领域为主的核心产品管线,拥有多个在国内具有市场优势的一线临床用药。同时,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外部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重点在抗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及高技术壁垒仿制药进行研发布局。公司近4年业绩稳健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2017年至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CAGR为13%,2020年受新冠疫情及国家药品集采影响,营收同比下滑约5%;归母净利润方面,2017至2019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CAGR为26%,2020年受疫情及集采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0.24%。2021年前三季度,受集采及医保谈判降价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95亿元,同比下滑20.74%,但降幅较2021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呈现收窄趋势(2021Q1和2021H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90%、-24.89%)。 糖尿病药物市场空间广阔,看好公司创新机制类降糖药物市场份额扩张。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将近5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6亿人;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2020年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达到1.3亿人,并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达1.7亿人。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20年近700亿美元,并将于2030年达到1091亿美元;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632亿元,并将于2030年达到1675亿元。公司深耕糖尿病药物领域,产品覆盖仿制+创新+生物大分子三个维度,现有及后续升级产品涵盖α-糖苷酶抑制剂、DPP-4i、SGLT-2i、GLP-1R(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以及GLP-1R 和GIPR(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双重激动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等多项临床主流靶点。受国家集采影响,公司阿卡波糖产品收入下滑较多,但随着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变迁,创新机制类降糖药物的治疗地位或将不断提升,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亦将日益凸显,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创新机制类降糖药物市场份额扩张。 肿瘤药物市场向靶向、免疫治疗转变,公司卵巢癌ADC 药物值得期待。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的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路径和全球肿瘤药物市场相似,未来将以靶向和免疫治疗为主。其数据显示,2020年化疗药物占中国肿瘤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按收入计占总市场份额的63.40%,预计从2020年至2030年,化疗药物的市场规模绝对数额将缩减,而其他治疗的市场规模将以绝对数额增长,到2030年,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将共占中国肿瘤药物市场约85.8%。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积极布局抗肿瘤领域。 目前,公司两个主要的在研肿瘤药物分别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迈华替尼和全球首个针对FRα阳性卵巢癌的ADC 药物。公司卵巢癌ADC药物在美国的关键性单臂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32.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9个月,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具备良好的耐受性,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在美国递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作为全球首个针对FRα阳性卵巢癌的ADC 候选药,Mirvetuximab 有望为FRα高表达、且对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带去新的精准治疗选择。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动该药物在中国的临床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 打造国际化医美平台,公司医美业务未来可期。公司聚焦全球医美高端市场,将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 作为医美业务的全球化运营平台。 自2018年公司成功收购英国Sinclair 后,后续通过股权投资、外部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医美领域高科技新产品、新技术,现有产品组合覆盖面部填充剂、身体塑形、埋线、能量源器械、美白祛斑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已形成综合化产品集群,实现了无创+微创的医美产品管线全布局。尤其在医美填充剂领域,公司已拥有多款商业化核心产品,涵盖玻尿酸、胶原蛋白刺激剂、肉毒素,其中,少女针着疫情限制的减少,公司医美业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Sinclair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含西班牙High Tech 公司)5306万英镑(约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4%,其中Sinclair 自身营收增长79.24%,预计其全年收入有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未来,随着公司继续加快推进核心医美产品在国内外的临床注册工作进度及市场推广,多款潜力产品将有望于2025年前陆续在海内外上市销售,为公司全球化医美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研发投入保持增长,打造华东研发生态圈。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8、2019两年研发支出同比增速达到2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为9.04亿元,基本和2020年全年研发支出持平,同比增速为8.9%。2020年以来,公司陆续通过投资、控股、孵化多家国内外拥有领先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逐步打造华东医药的研发生态圈:包括投资了多肽技术平台型企业重庆派金生物、专注免疫疾病的抗体公司荃信生物、有ADC 连接子与偶联技术的诺灵生物,孵化了拥有开发ADC 药物毒素原料全产品线的珲达生物,控股了多抗平台型公司道尔生物,投资了全球唯一一个有能力生产高度选择性药物的羟基树枝状聚合物平台的美国Ashvattha 公司。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57.33/395.41/433.6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1/31.76/36.29亿元, 对应EPS 分别为1.35/1.81/2.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6.84/20.02/17.51倍。考虑到公司深耕糖尿病药物市场多年,相关产品管线布局丰富且全面,将受益于创新机制类糖尿病药物市场份额扩张;同时公司积极投入研发,现已具备ADC 全部件的研发能力,创新药板块在研品种进展顺利;子公司Sinclair 全年收入有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医美业务未来可期。因此,首次覆盖给与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风险,新药研发、上市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降价风险。
恒生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1-11-30 56.90 -- -- 65.05 14.32%
65.05 14.32%
详细
全面领军金融IT赛道。作为深耕资本市场二十余年、全领域覆盖的老牌金融IT供应商,公司敏锐把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灵活且及时地完成战略迭代和转型升级。2019年提出的“6纵6横”战略使公司由“项目制+产品化”正式开始向平台化过度,大中台战略正式起步。公司的财务基本面稳健,在新冠疫情和会计准则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业绩稳中有升;历史上费用端管控良好,盈利能力行业居前;产业链地位强势,现金流充沛。公司研发能力行业高企,高度重视人才团队建设和组织体系完善,人效ROP增长趋势显著。基于扎实的财务和研发能力,公司积极进行多领域布局,并倾向于通过并购投资的方式吸纳海内外金融科技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补足薄弱环节。 融金融IT与资本市场共成长。从细分维度看,证券IT投入不足、技术人才资源稀缺、以前沿科技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不足,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券商自研能力的缺失以及对核心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公司在证券IT市场的龙头优势将延续。公司在银行IT和保险IT领域份额较小,但有望凭借财富、资管业务的专精优势获享行业整体景气度上升的红利。从整体维度看,金融IT行业伴生资本市场,长期驱动力在于市场成熟化进程中金融科技赋能程度加深,从而下游客户IT支出能力及意愿不断提升;短期驱动力在于政策变化带来的刚性IT改造及建设需求。 “多子”布局与中台战略助力金融创新。公司自2016年起加速布局创新科技,自设创新业务子公司或参控股不同赛道的海内外金融科技企业,主要立足于B端,持续输出创新产品、服务及技术,规模与成效初显。子公司是互联网创新业务的“种子”,中台战略则为创新业务的土壤。大中台战略的推行对内可实现降本增效,对外助力“恒生技术生态”的形成,倒逼内外部加速金融创新进程。我们认为,公司互联网创新业务的增长潜力将随着金融上云进程的加速以及其他前沿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释放。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3.48/65.83/79.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9/18.29/22.67亿元,EPS分别为1.03/1.25/1.5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5.71/45.68/36.85倍。考虑到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下游金融IT市场空间持续扩容,公司有望凭借较高的竞争壁垒全面获享行业发展红利,业绩高增长趋势将延续。因此首次覆盖给与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与监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
中石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1-12 21.66 -- -- 23.30 7.57%
23.30 7.57%
详细
智能电子设备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 公司针对电子产品基础可靠性问题(发热、 电磁干扰、 环境密封等) 提供功能性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导热材料、 EMI屏蔽材料、 电源滤波器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 导热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占公司总收入的89.99%。 2) 持续高研发投入, 确保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研发支出逐年提升, 2020年研发支出7,333.1万元, 研发费用率为6.38%, 2021年前三季度为5.66%, 持续加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和热模组等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3)公司立足以大客户为中心, 相继进入苹果、 华为产业链。 在手机散热领域, 北美客户销售额占比相对较大, 其次为中国客户、 韩国客户。 此外,公司还是VIVO、 爱立信和中兴的供应商。 热管理硬件是电子产品的刚需。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电子产品工作过程中, 无法100%的将电能转化, 总会有一部分的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多余的热量需要热管理才能防止故障, 并因此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热管理系统中, 从实体和虚拟角度划分, 一种是最终作用于发热器件的硬件, 如各种冷却回路和热界面导热散热材料, 称之为热管理硬件; 一种是基于控制角度的电脑程序和各种算法。 功率密度驱动热管理硬件市场不断壮大。电子行业的进步导致电子产品功率密度增加, 与此同时更轻薄时尚的消费电子产品驱动散热解决方案在不断进步, 并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伴随着 5G、 EV、 车路协同、储能等行业的建设推进, 电子产品热管理硬件, 需求广泛、 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2018-2023年散热产业年复合成长率达 8%,市场规模有望从 2018年的 1,497亿元增长到 2023年的 2,199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VC/热管是未来趋势。 散热器件存在技术、 认证、 投入等壁垒, 造成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与海外市场相比, 中国市场散热器件领域发展历程较短, 仅有少数企业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 可以提供导热应用解决方案。 在 5G、 电子通讯、 新能源车、储能的高速发展下, 市场需求日益蓬勃, 导热材料行业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中石科技竞争力位列第一梯队, 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考虑热管理硬件是电子产品的刚需, 伴随着 5G、 EV、 车路协同、 储能等行业的建设推进, 电子产品热管理硬件, 需求广泛、 成长性良好、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拥有稳定的大客户群,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13.67亿元、 16.92亿元、 20.1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 1.77亿元、 2.25亿元、 2.90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0.63元、0.80元、1.03元,对应 PE 分别为 35倍、 27倍、 21倍。 我们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5G产业推进不及预期; 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技术不满足市场需求; 热管/VC量产不及预期; 下游核心客户流失及大客户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供应商集中度高的风险。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1-09-02 53.33 -- -- 53.03 -0.56%
65.00 21.8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亿元, 同比增长76.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 同比增长395.51%。 事件点评: 集成电路产业高景气驱动公司营收高增长, 净利润高增长主要由非经常性损益贡献。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亿元, 其中高纯工艺集成系统的营业收入为5.81亿元, 同比增长53.40%; 半导体设备的营业收入为2.69亿元, 同比增长254.02%; 光传感及光器件的营业收入为0.69亿元, 同比增长2.76%。 公司营业收入高增长, 主要受益于集成电路产业景气所带来的高纯系统业务及半导体设备业务订单大幅增加。据国家统计数据, 今年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46.07%。 2021H1,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263.52万元, 同比增长69.06%, 非经常性损益为1.08亿元, 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7,801.84万元,该项目主要包括光电子项目补助6,780万元。 高纯工艺系统业务板块多项目研发落地、 放量在即。 2021H1, 至纯集成获得了 9.8亿元的新增订单, 高纯工艺系统多种产品放量在即。 经过 2020年的研发投入, 半导体级先进前驱体物料供应系统(LDS) 已研发完成, 并接到核心客户的首台订单, 将于 2021年 3季度搬入上线测试进入验证阶段; 今年上半年, 干式特殊气体排放处理设备(DryScrubber) 通过多个 12寸半导体工厂验证, 并在 6个月内获得超过 80台设备的订单; 首个服务于 12寸半导体的电子级大宗气工厂处于建设高峰中, 主要设备开始搬入, 预计在 2021年 3季度进入调试, 年底投入运行。 12寸单片设备不断突破, 晶圆再生项目量产。 1) 目前公司已可以提供28nm节点的全部湿法工艺设备, 首批次单片湿法设备已交付并顺利通过验证, 下半年将有7台套12寸槽式设备和8台套12寸单片设备将交付 到中芯、 华虹集团、 燕东科技等主流客户产线。 公司在更先进的14nm~7nm技术世代已接到4台套机台多个工艺的正式订单, 将于2022年交付至客户产线验证。 上半年新增订单中有17台套是中国大陆(中芯宁波、 中芯绍兴、 中芯天津、 华为、 燕东科技) 以及中国台湾(力积电)等老客户的重复订单; 11台套是化合物半导体、 大硅片以及先进封装领域的销售新突破(绿能芯创、 天岳、 英诺赛科、 晶方等) 。 湿法设备的研发仍在持续投入中, 湿法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也在全力推进中。 2) 公司重资投入的晶圆再生业务系自身在湿法工艺设备、 高纯化学品供应系统、 工艺团队等原有业务能力的优势整合, 又能有效解决高阶晶圆制造中晶圆再生依靠出口处理的问题。公司于合肥新站投资的晶圆再生和部件再生项目已于2021年7月正式量产, 产能需要一定时间爬坡,有望在2021年度贡献2个月度的产值。 订单高增长, 半导体设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整体业务新增订单17.2亿元, 达到去年全年新增订单的88%。 报告期新增订单中, 整个半导体板块新增订单14.2亿元, 超过去年13.6亿元的订单规模, 其中湿法设备新增订单4.3亿元, 达到上一年度全年湿法设备订单的85%, 湿法设备订单中单片设备新增订单2亿元。 综合毛利率下降, 下半年有望回升。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87%, 较去年同期下降3.21Pct。 高纯工艺集成系统毛利率31.34%, 同比下降0.42Pct; 半导体设备毛利率23.91%, 同比下降5.9Pct, 主要系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下半年产品结构调整后有望回升; 光传感及光器件, 毛利率53.13%, 同比下降2.22Pct。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39/4.09/4.92亿元, EPS分别为1.07/1.28/1.55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50/42/34倍。 考虑集成电路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 公司设备研发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订单高增长, 我们将其评级由“中性” 上调“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人才流失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下游需求放缓风险。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8-27 30.40 -- -- 32.99 8.52%
40.87 34.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公司实现营收17.36亿元,同比增长39.69%。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减少61.95%。其中,Q1/Q2分别为实现营业收入5.57/11.79亿元,同比增长0.14%/71.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0.81亿元,同比减少85.42% /31.74%。 事件点评:营收增长符合预期,新签订单大幅增长。2021H1主营业务中,来自于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营业收入为16.01亿元,同比增长231.38%,2019-2021两年复合增长率为40.86%。公司2020年新签锂电设备订单超过33亿元,今年截至2021年8月上旬新签锂电设备订单已超过52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9.42亿元,同比增长200.65%,2019-2021两年复合增长率为93.38%。在手订单与合同负债印证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毛利率承压,资产减值进一步压降净利空间。20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53%,同比变动-19.07pct。其中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毛利率为23.53%,同比变动-7.26pct。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01/0.88/1.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83%/5.06%/7.94%,同比变动1.78/0.61/2.52pct,公司研发支出显著增加。2021H1公司共计提减值准备4,212.02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3,360.33万元,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压降了公司的净利率水平。 经营现金流显著提高,营收质量改善。2021H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18.68亿元,同比增长51.50%。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7.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8.96%,同比提高3.25pct。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7.71亿元,同比增长2,730.30%。公司营收质量改善,未来应收账款坏账压力有望减小。 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与锂电龙头签署框架采购协议,未来增长可期。根据GGII数据,2021H1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45GWh,同比增长163.6%,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00GWh。行业需求将迎来井喷式增长。2019年3月1日,公司与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签订了《框架采购协议》,协议有效期为2019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2020年10月26日至2021年6月2日期间,公司累计中标宁德时代锂电池生产设备17.09亿元。当前宁德时代在建动力电池产能77.50GWh,2021年8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582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受益于下游产能扩建,公司未来营收增长具有想象空间。 积极扩充产能,2022年公司产能有望翻倍。为拥抱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行业红利,公司积极扩产。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具有锂电设备产能655台/年,在建产能达1025台/年。公告显示“赢合科技锂电池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已达95.34%,预计2021年12月31日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在建产能落地将大幅提高公司供应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67/6.65/10.59亿元,EPS分别为0.56/1.02/1.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4/30/19倍。下游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公司新签订单大幅增长,客户集中在头部电池厂商,未来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其“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1-08-13 19.74 -- -- 20.83 5.52%
20.83 5.5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 2021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 同比增长58.78%;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4亿元, 同比增长160.89%。 事件点评: 业绩快速增长, 订单饱满。 2021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 同比增长58.78%。 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注塑机、 压铸机等所处行业下游需求回升, 行业景气度较高, 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分产品来看, 各主要产品全面开花, 均实现快速增长, 注塑机销售收入12.26亿元(收入占比72.16%) , 同比增长54.27%; 压铸机销售收入3.05亿元(收入占比17.94%) , 同比增长78.21%; 橡胶机销售收入6,340.41万元(收入占比3.71%) , 同比增长80.51%; 高速包装系统与模具销售收入5,447.06万元(收入占比3.21%) , 同比增长42.38%; 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销售收入2,320.33万元(收入占比1.37%) , 同比增长31.27%。 公司订单饱满, 报告期末公司合同负债3.41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20%。 主要产品所处行业景气度回升, 驱动销售收入增长。 公司收入占比大的两类产品为注塑机和压铸机。 其中, 注塑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 家电行业、 3C 行业以及包装行业; 压铸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 摩托车行业、 3C 行业以及 5G 行业。 根据 Wind 统计, 2021上半年, 国内汽车产量 1279万辆,同比增长 26.4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128.40万辆,同比增长 205%; 2021上半年, 国内智能手机产量为 5.73亿台, 同比增长 24.39%。 注塑机和压铸机均受益于下游需求回升, 所处行业景气度较高, 注塑机除了新增需求, 还叠加了存量更新需求。 注塑机的使用寿命约 8~10年, 上次的注塑机高峰行情发生在 2009年以后的数年, 目前正是上述存量注塑机的集中更换周期。注塑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强劲, 海外市场仍较低迷, 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出现放缓迹象, 而海外市场询单积极, 二者对冲, 我们预计注塑机业务保持相对稳 定的增长。 橡胶机业务恢复, 高速包装系统受益下游需求增长, 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增长因压铸机业务带动。公司模压成型领域的橡胶机业务主要应用于电力、 汽车以及家电行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不及预期, 基数较低, 2021上半年恢复正常水平; 高速包装系统收入快速增长, 受益下游包装行业快速增长; 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收入增长, 主要因为压铸机收入增加, 带动压铸机辅机机器人自动化业务提升。 海外市场全面战略性布局, 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增长点。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 海外市场研发、 生产、 销售渠道、 品牌全面战略性布局。 公司已在印度设立工厂、 成立德国研发中心、 巴西服务中心、 越南服务中心等海外市场的布局; 公司已有超过 40多个海外经销商, 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现有的海外销售网络, 进一步拓展现有市场份额; 公司利用“HPM” 品牌, 开拓北美及欧洲市场, 发挥“YIZUMI”和“HPM” 的双品牌优势, 巩固现有国际市场, 开拓有潜力的新市场,全面打造伊之密品牌国际化形象。 2010-2019年的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25%, 海外市场将是重要的战略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4.89/5.41/6.18亿元, EPS分别为 1.12/1.24/1.42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8/16/14倍, 专用设备行业 P/E(剔除负值) 中位数为 49倍, 公司估值有一定的回升空间。 考虑公司主要产品注塑机、 压铸机等所处行业下游需求回升, 收入占比最大注塑机板块预计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我们维持其“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存货跌价风险;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市场需求下滑风险。
中创环保 机械行业 2021-06-18 6.23 -- -- 7.96 27.77%
7.96 27.77%
详细
股权结构稳定,剥离亏损业务,经营情况大幅改善。1)上海中创入主公司,股权稳定。目前上海中创持有公司19.96%的股权。公司第二大股东丘国强与上海中创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上海中创目前持有公司29.93%的表决权。同时丘国强已经与中创尊汇(上海中创为中创尊汇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股份过户手续正在办理之中。2)剥离亏损业务,公司业绩大幅好转。2019年公司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剥离了厦门珀挺,置入了江西祥盛,进入危废处理行业,同时清空了北京洛卡股权。 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23.63%,净利润2093.5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1Q1公司在剥离了贸易板块情况下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净利润1220.76万元。 滤料行业龙头,工业滤料营收毛利率稳定,依托技术积累开拓民用市场。高温烟气处理行业,公司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在电力行业稳居国内前两名,非电领域稳居前五名。2017-2020年公司滤料板块分别实现收入2.97、3.18、3.59、3.00亿元,毛利率水平为26.21%、29.51%、29.94%、29.15%,毛利率水平高出A 股同业上市公司4-5Pct。传统滤料行业当前进入行业瓶颈,竞争激烈,公司依托技术积累研发出空气净化和水处理产品。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司瞄准市场痛点,开发可高温红外消毒的大型空气净化产品,能够实现99.99%的广谱消毒效率,同时滤材能够重复使用,相比于市面产品可以大幅减少后期成本。水净化领域公司完成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村污水、排海口处理四个应用场景的技术储备。公司的空气净化产品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危废处理持续扩产,2021年有望实现营收、毛利双升。目前公司子公司江西祥盛环保的危废处置核准规模为5万吨/年。中创瑞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建设项目已经获得环评批复,目前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21年建成,建成后含危废处理产能6万吨/年。江西耐华贵金属综合利用项目处于建设之中,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投产后包含贵金属危废处理产能3000吨/年。中创固渭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处置项目处于项目规划阶段,一期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到2021年末公司拥有的危废处置实际产能将达到11.3万吨/年。受疫情和换证影响,江西祥盛2020年危废处理量14647.21吨,同比下降62%,2021年公司危废处理业务回归正常,目前在手危废处理订单40350吨。 同时2020年公司危废处理业务毛利率14.74%,远低于同业水平,以江西祥盛2016-2019年的经验看,毛利率水平在25%-30%,随着公司经营恢复正常,2021年毛利率有望修复。 环卫一体化板块采取错位竞争策略,布局上游环卫设备。 公司将环卫一体化板块作为未来增长的核心版图。目前在手订单总价10494万元,年服务金额3498万元。公司采取错位竞争策略,瞄准二线及以下城市环卫一体化市场。同时投资旬阳宝通,涉足上游环卫车辆、环卫设备的生产制造,实现上下游协同,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80/1.59/1.87亿元,EPS 分别为0.21/0.41/0.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0/15/13倍。目前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中位数为20倍,考虑到公司的危废处理产能将会在2021-2022陆续释放;环卫一体化业务将进一步拓展;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滤料板块业务将会迎来修复,未来收入保持稳定;空气净化产品在技术上的诸多优势,未来会给公司提供新的动力;可给予一定的溢价。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其“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未决诉讼赔偿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同业竞争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