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4-11 14.50 -- -- 17.20 18.62% -- 17.20 18.62%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计划的公告。 事件评论控股股东凌云集团增持彰显信心,凌云集团拟增持公司0.8-1.0亿元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凌云集团(截至公告日,凌云集团持有公司31.38%的股权比例)拟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总金额不低于0.8亿元,不高于1.0亿元(增持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并在实施完毕后的6个月内不进行减持。 长期看,公司深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全球供应能力,全球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并积极布局新兴领域。1)汽车业务:公司深化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布局,2025年计划完善动力电池封装系统、汽车流体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线控转向系统、车身结构集成化技术开发应用方案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快落实市场订单。同时,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兼并相结合方式,设立线控转向产业化平台,拓展汽车智能化产品。2)海外业务:公司持续提升德国企业运营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墨西哥WAM实施好提质增效锉刀计划,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同时,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摩洛哥基地建设,印尼凌云提升管理层级,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和提升经营能力。3)新业务:公司设立凌云传感器业务平台,推动力传感器揭榜挂帅项目和MEMS流体传感器项目产业化。 投资建议: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升,期待“戴维斯双击”。短期看,产能投入高峰期已过,下游逐渐放量,有望释放利润弹性,定增落地增强新业务实力。中长期看,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拖累公司业绩。电池盒和热成型卡位精准、技术领先,中长期成长空间大,短期看进入利润释放周期。公司2024年半年度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按此计算派发现金红利0.9亿元,占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3.56%。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8.0、9.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9X、16.5X、14.7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景气不及预期;2、原材料上涨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4-10 12.63 -- -- 17.20 36.18% -- 17.20 36.18% --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控股股东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集团”)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控股股东凌云集团拟在未来 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 8000万,不高于 1亿元,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增持价格不超过 19元/股。 根据公告,目前凌云集团持有公司 2.9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31.38%。 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在近期公司股价表现相对承压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增持决策,体现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促进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工商变更完成,机器人业务正式启航公司 4月 2日发布公告, 公司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公司在经营范围中新增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关节及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发销售以及相关业务。 公司 2023年申报工信部机器人力传感揭榜挂帅项目,目前该项目即将进入研发试制阶段,完成工商变更后我们认为公司机器人业务正式启航。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预计对力传感器需求旺盛,根据高工机器人数据,预计 2030年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 328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公司顺利开启传感器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92/207/224亿元,同比增速为2.5%/8.2%/7.8%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6.8/8.4/9.9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为7.3%/24.3%/17.3%, EPS 分别为 0.72/0.90/1.05元/股, CAGR-3为 16.1%。鉴于公司聚焦战略力传感器等新兴产业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4-08 14.37 -- -- 17.20 19.69% -- 17.20 19.69%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关于完成经营范围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事件评论 公司完成经营范围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扩展至机器人相关零部件。公司布局机器人相关业务,包括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关节及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发销售等,目前正处处于产品研制、产线布局、客户对接阶段。 2024年 11月 29日公司发布关于增加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范围表述并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拟对《公司章程》第十四条进行修订,增加拟增加“传感器产品、机器人智能关节及机械臂等关键部件产品、智能感知与控制设备”研发销售等业务。近日,经河北省保定市行政审批局核准,公司完成了经营范围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并取得了换发后的《营业执照》,按照“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公司将业务拓展为“电子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研发销售等。 长期看, 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 轻量化产品储备齐全, 公司加快全球供应能力, 全球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 201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入较多,拖累公司业绩。近年来,公司新业务订单持续增加, 2023年定点新项目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60亿) 200%。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拓市场,汽车金属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137个,汽车管路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243个。中标项目中保险杠、电池壳、热成型等优势产品占比为 81.24%。运营方面,公司积极推动境外企业运营改善和全球布局优化,提高海外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持续督导德国 WAG 经营改善,推动墨西哥 WAM 能力提升和重点项目量产。 投资建议: 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升, 期待“ 戴维斯双击” 。 短期看,产能投入高峰期已过,下游逐渐放量,有望释放利润弹性,定增落地增强新业务实力。中长期看,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拖累公司业绩。电池盒和热成型卡位精准、技术领先,中长期成长空间大,短期看进入利润释放周期。公司 2024年半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10元(含税),按此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 0.9亿元,占 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 23.56%。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8.0、 9.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0X、 19.8X、 17.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新能源汽车景气不及预期; 2、原材料上涨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2-10 14.18 -- -- 18.58 31.03%
19.68 38.79% -- 详细
核心观点:1)凌云股份:深耕主业,积极布局机器人。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具备全球竞争力国际化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汽车零部件、智能市政管网系统两大产业板块。 2)金属板块:热冲压+电池壳业务不断壮大。2013年-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GNS韩方全部股权,提升公司在热成型零部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热成型零部件领域的市场地位。2015年,公司收购德国WAG公司,开展电池壳及其组件业务。目前,公司铝合金电池壳技术国内领先,是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主机厂的定点供应商。 3)管路板块:稳健发力,积极布局机器人。亚大集团成立于1987年,由凌云工业股份公司与乔治费歇尔公司各占50%股份共同控股,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普遍受人尊敬的汽车流体管理系统供应商和中国一流的智慧市政塑料管网系统供应商。公司战新产业领域布局取得新突破,与华工科技合作成立智能制造合资公司,作为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单位成立项目工作组,推进项目开发。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稳健,热成型+电池壳业务双轮驱动;积极开拓新业务,储能+机器人打开新成长空间;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93.41、214.95、236.00元,归母净利润为8.19、9.48、10.50亿元,EPS为0.87、1.01、1.12元。2025年2月5日收盘价13.18元,对应2024-2026年PE为15.12、13.07、11.8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价格战带来价格下降,出货量不及预期等。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12-03 11.11 -- -- 13.40 20.61%
17.85 60.67%
详细
事件11月28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范围表述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章程中新增传感器业务相关内容,议案仍需12月1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待审议批准后新章程将正式施行。 力传感器业务正式启航,机器人有望打开成长空间公司2023年申报工信部机器人力传感揭榜挂帅项目,目前该项目即将进入研发试制阶段,为满足传感器生产、销售的市场监管合规要求,公司拟在章程中增加“传感器研产销及服务、力控系统软硬件研发及销售、机器人智能关节、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产销”等内容,公司传感器业务正式起航。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预计对力传感器需求旺盛,根据高工机器人数据,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328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公司顺利开启传感器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 增资WAG加速盈利释放,其余新兴业务进展顺利公司9月12日发布公告,计划对子公司德国WAG增资5500万欧元,以此降低WAG利息费用,提升抗风险能力,加速WAG经营提质增效,进而增厚公司业绩。根据公司11月5日公告,各项新兴业务进展顺利,线控转向系统已处于内部研发阶段,是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产品布局;飞行汽车方面,铝制下横梁产品已配套小鹏汇天;热成型产品已经配套华为鸿蒙智行和HI模式车型,1-9月已实现收入4300万元,相关车型热销有望助力公司收入增长。公司是轻量化零部件龙头,同时积极布局汽车电子、智能驾驶等新兴方向,多元业务布局推动持续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2/207/224亿元,同比分别+2.5%/8.2%/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8.4/9.9亿元,同比分别+7.3%/24.3%/17.3%,EPS分别为0.72/0.90/1.05元/股,CAGR-3为16.1%。鉴于公司聚焦战略力传感器等新兴产业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11-08 10.16 -- -- 13.40 31.89%
14.73 44.98%
详细
24Q3业绩短期承压,汇兑损失导致净利润环比下滑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3.48亿元,同比-0.42%,其中Q3实现营收44.10亿元,同比-7.16%,环比-4.92%;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13.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3.31%。其中Q3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15.01%,环比-42.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28.92%,环比-46.91%;净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系汇兑损失所致。 毛利率同比改善,费用率有所提升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17.44%,同比+1.28pct;实现归母净利率5.23%,同比+0.66pct。其中Q3实现毛利率17.08%,同比+0.48pct,环比-0.20pct;实现归母净利率3.90%,同比+0.14pct,环比-1.69pct。公司费用管理水平较好,24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7%/5.16%/4.12%/0.85%,同比分别-0.27/+0.65/+0.26/+0.56pct;其中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9%/5.26%/4.44%/1.34%,同比分别-0.23/+0.41/+0.18/+0.54pct。 机器人业务持续推进,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牵头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创业中心组成工作团队,在技术、市场推广、工艺及综合协调方面成立专项组。此外,公司与市场上机器人关节公司有交流并提供样件,目前已做好路线图和时间节点,争取年底出一个六维力传感器样件,预计年底形成年产3000个机器人压力传感器的小生产线。 投资建议凌云股份有新能源汽车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公司机器人业务加速推进,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4/25/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2/7.70/9.61亿元(原值7.63/8.96/10.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2/1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盈利低于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10-30 9.10 -- -- 10.68 17.36%
13.40 47.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3.5亿元,同比-0.4%,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13.2%。其中Q3实现营收44.1亿元,同比-7.2%,环比-4.9%,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15.0%,环比-42.8%。 Q3业绩短期承压,政策叠加旺季Q4有望环比改善公司Q3实现营收44.1亿元,同比-7.2%,环比-4.9%;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15.0%,环比-42.8%,业绩短期承压。收入下滑我们认为主要与公司客户结构涵盖自主、合资和新势力,部分合资企业销量环比下滑有关,随着政策效果加速显现及行业进入旺季,公司Q4业绩环比有望向上。Q3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7.1%,同比+0.5pct,环比-0.2pct,同比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改善,环比下降主要系规模效应减弱。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5.3%/4.4%/1.3%,同比分别-0.2/+0.4/+0.2/+0.5pct,环比分别+0.2/基本持平/+0.4/+0.8pct,财务费用提升系汇率波动,随着公司加强汇率风险管控,Q4财务费用对公司业绩影响有望减弱。 储能业务开拓顺利,增资WAG加速盈利释放除在电池壳、热成型等市场加速深耕,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积累持续开拓新兴业务,其中储能业务上半年定点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新能源储能柜项目实现谱系突破,定点北美新能源头部企业储能项目实现汽车零部件与储能产品同时供货,新兴业务拓展顺利为公司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全球化方面,公司9月12日发布公告,计划对子公司德国WAG增资5500万欧元,以此降低WAG利息费用,提升抗风险能力,加速WAG经营提质增效,进而增厚公司业绩。 轻量化趋势明确,机器人打开估值空间今年4月以来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已经连续6月在40%以上,9月渗透率达到48.9%,同比+14.4pct,推动轻量化结构件及电池壳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作为轻量化龙头有望持续受益。2023年公司揭榜工信部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目前项目仍在顺利推进中,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业务增长点,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估值水平。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Q3业绩承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2/207/224亿元,同比分别+2.5%/8.2%/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8.4/9.9亿元,同比分别+7.3%/24.3%/17.3%,EPS分别为0.72/0.90/1.05元/股,CAGR-3为16.1%。鉴于公司是轻量化龙头,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8-30 7.59 -- -- 9.57 24.77%
11.76 54.94%
详细
收入略下滑,费用率提升, 24Q2业绩短期承压24H1公司实现营收 89.38亿元,同比+3.27%,其中 Q2实现营收 46.38亿元,同比-1.13%,环比+7.88%; 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 3.99亿元,同比+23.6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52亿元,同比+15.39%。 其中Q2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亿元,同比-25.57%,环比-19.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3亿元,同比-33.37%,环比-23.10%。 24H1公司汽车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 81.56亿元,同比+6.66%;塑料管路系统实现营收 5.25亿元,同比-19.48%。 我们认为管路业务下滑拖累公司收入增长。 降本增效, Q2毛利率改善,收入同比下滑,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公司 24H1实现毛利率 17.61%,同比+1.69pct,环比+0.90pct;实现归母净利率 4.47%,同比+0.74pct,环比+1.39pct。其中 Q2实现毛利率17.29%,同比+0.85pct,环比-0.67pct;实现归母净利率 3.83%,同比-1.26pct,环比-1.33pct。 24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6%/5.11%/3.96%/0.60%,同比分别-0.29/+0.80/+0.32/+0.59pct; 其中 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67%/5.21%/4.08%/0.54%,同比分别-0.65/+0.87/+0.93/+0.81pct。 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强化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24H1公司汽车金属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137个,汽车管路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243个。中标项目中保险杠、电池壳、热成型等优势产品占比约 81%。 比亚迪辊压件和铝制门槛总成项目实现零件平台化应用推广,配套一汽大众、长安、奇瑞、理想、长城等客户的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升级,定点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新能源储能柜项目实现谱系突破,定点北美新能源头部企业储能项目实现汽车零部件与储能产品同时供货。 投资建议凌云股份有新能源汽车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有望切入机器人领域。 2023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我们预计 24/25/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6/8.70/9.97亿元,对应 PE 分别/10/9/7倍, 维持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盈利低于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31 10.75 -- -- 11.14 1.00%
10.86 1.02%
详细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快速成长,布局机器人传感器前景可期凌云股份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于1995年成立,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凌云股份主要传统业务是轻量化安全结构件、热成型产品、汽车管路等产品,公司2015年收购德国WAG(瓦达沙夫),在铝合金、轻量化领域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入高端新能源电池壳领域。 2023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公司新能源汽车热成型及电池壳业务进入业绩释放期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87亿元,同比+12.1%,其中Q4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13.9%,环比+11.5%;实现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85.4%,其中Q4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55.0%,环比+58.4%。2023年公司汽车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13.8%,主要系热成型、电池壳等新业务拓展顺利;塑料管路系统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7.4%。受益在手订单持续释放,公司2024Q1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8.5%,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163.4%,2024Q1业绩超预期。 牵头突破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未来前景可期2023年,凌云股份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力感知关键技术及制造方法研究”项目,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六维力传感器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壁垒较高的产品之一,价值量也较高。我们认为六维力传感器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凌云股份有新能源汽车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有望切入机器人领域。2023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4/25/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8.96/10.45亿元,对应PE分别/14/12/1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盈利低于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22 11.21 -- -- 11.68 1.57%
11.38 1.52%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87.0亿元,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86.4%;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3.0亿元,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163.4%。 事件评论2023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全年业绩大幅增长。2023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抢抓订单,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实现营收187.0亿元,同比+12.1%,其中Q4实现营收53.0亿元,同比+13.9%,环比+11.5%,全年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凌云吉恩斯利润1.5亿元,同比+41.0%,瓦达沙夫亏损1.4亿元,同比减亏0.8亿元。2023年盈利持续向好,全年毛利率16.3%,同比+1.6pct,其中Q4毛利率16.8%,同比+1.6pct,环比+0.2pct。2023年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86.4%,对应归母净利率3.4%,同比+1.3pct;其中Q4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53.0%,环比+58.4%,对应归母净利率3.6%,同比+0.9pct,环比+1.1pct。 2024年一季度盈利能力达近年最高点,业绩超预期。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3.0亿元,同比+8.5%,环比-18.8%,实现稳健增长。毛利率方面,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毛利率达18.0%,同比+2.7pct,环比+1.2pct,达近年单季度高位。费用端,公司期间费用率11.6%,同比+0.8pct,环比-1.0pct。综上,公司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163.4%,环比+17.0%,对应归母净利率5.2%,同比+3.0pct,环比+1.6pct,达近年单季度最高。 长期看,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轻量化产品储备齐全,公司加快全球供应能力,全球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201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入较多,拖累公司业绩。近年来,公司新业务订单持续增加,全年定点新项目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60亿)200%。车身安全结构件、新能源电池壳、汽车管路等优势产品占比超过85%,继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巩固细分市场单打冠军地位,奔驰、宝马、TSL、通用等主流优质客户占比90%以上。金属板块定点新项目240个,汽车管路产品向流体控制系统拓展,定点新项目344个,墨西哥WAM获得TSL5个新项目。 运营方面,公司积极推动境外企业运营改善和全球布局优化,提高海外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持续督导德国WAG经营改善,推动墨西哥WAM能力提升和重点项目量产。 投资建议: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升,期待戴维斯双击。短期看,产能投入高峰期已过,下游逐渐放量,有望释放利润弹性,定增落地增强新业务实力。中长期看,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拖累公司业绩。电池盒和热成型卡位精准、技术领先,中长期成长空间大,短期看进入利润释放周期。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6、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9X、12.4X、10.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景气不及预期;2、原材料上涨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1 10.36 -- -- 11.97 12.61%
11.67 12.64%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29日, 公司发布 2023年报&2024一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7.0亿元, 同比 +12.1%,实现归母净利润 6.3亿元, 同比+8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7亿元, 同比+97.7%。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0亿元, 同比+8.5%,实现归母净利润 2.2亿元, 同比+16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0亿元, 同比+163.9%。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 16.3%,同比+1.6pct, 归母净利率 3.4%,同比+1.4pct。 2024年一季度实现综合毛利率 18.0%,同比-2.7pct, 归母净利率 5.2%,同比+3.0pct。 推进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 全年定点新项目创历史新高。 公司紧盯优质客户优势产品,加大集成化、平台化、国际化项目开发,全年定点新项目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60亿) 200%。车身安全结构件、新能源电池壳、汽车管路等优势产品占比超过 85%,继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巩固细分市场单打冠军地位,奔驰、宝马、 TSL、通用等主流优质客户占比 90%以上。金属板块定点新项目 240个,汽车管路产品向流体控制系统拓展,定点新项目 344个,墨西哥WAM 获得 TSL 5个新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前瞻性布局传感器业务。 公司联合华工科技成立凌云华工智能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制造业务, 作为牵头方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传感器业务。 与此同时, 凌云股份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力感知关键技术及制造方法研究”项目,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未来随着轻量化业务以及机器人业务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03.3、 221.5、 242.0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 8.5、 9.5亿元。基于 2024年 4月 29日收盘价10.16元,对应 PE 分别为 12.6、 11.3、 10.1倍,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新项目拓展不及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22 10.08 -- -- 10.25 1.69%
11.97 18.75%
详细
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有望切入机器人领域。凌云股份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于1995年成立,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凌云股份主要传统业务是轻量化安全结构件、热成型产品、汽车管路等产品,公司2015年收购德国WAG(瓦达沙夫),在铝合金、轻量化领域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入高端新能源电池壳领域。2023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汽车管路业务龙头地位稳固,为现金流资产。亚大汽车管路系统包括尼龙压力管及其总成产品等,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中国塑料流体管路总成龙头供应商。2023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管路板块累计定点项目158个。 热成型、电池壳双擎驱动,轻量化业务扬帆起航。公司轻量化业务主要方向为热成型与铝合金,其中热成型技术专用于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的制造,近年来项目持续拓展,业绩稳健增长。此外,公司2015年收购德国WAG,在铝合金轻量化领域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并成功切入到新能源汽车电池壳领域。截至2023H1,汽车金属板块累计定点项目77个,水冷板、电池壳上盖、一体式拼焊门环、热成型管状A柱总成等产品实现了客户谱系突破。 聚焦机器人力传感器,加强前瞻性布局。力传感器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壁垒最高的产品之一,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328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38亿元。2023年,凌云股份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力感知关键技术及制造方法研究”项目,联合揭榜“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未来随着轻量化业务以及机器人业务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0.23/194.79/215.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6/7.33/8.59亿元,EPS分别为0.64/0.78/0.9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15.7/13.0/11.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10 8.86 13.88 -- 9.94 12.19%
10.66 20.3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5-6.5亿元,同比增长 62%到 92%。 公司新业务持续兑现 , 2023年业绩如期释放公司预计 2023年归母净利润 5.5-6.5亿元, 若按照中值 6.0亿元计算,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1.58亿,同比增长 29.3%,环比增长 32.0%。 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热成型、电池壳新业务转型成功,逐渐放量,着力国际化平台化项目开发,优质客户、优势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 2023年公司公告收到多个项目定点:某国内主流中国品牌车企电池壳下壳体项目的定点,预计 2024年 12月量产;欧洲豪华品牌车企项目定点,公司正式获得该车企电池壳上下壳体及门槛项目的定点。 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产品储备齐全公司战略转型新能源,前期投入较大, 目前已经进入业绩释放期。 近年来,公司新业务订单持续增加, 2023年 1-6月份,汽车金属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77个,水冷板、电池壳上盖、一体式拼焊门环、热成型管状 A 柱总成等产品实现了客户谱系突破; 汽车管路板块累计定点项目 158个,新能源和非汽车市场的订单产值增加。 2022年公司强化海外公司治理,成立管理委员会,完成 WAG、墨西哥 WAM 管理层调整,海外子企业人员外派实现全覆盖,推动当期运营改善, WAM 和凌云印尼保持盈利。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前瞻性布局2023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力感知关键技术及制造方法研究”项目,联合揭榜国家工信部 2023年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1.3、 198.3、 21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8.62%、 9.38%、 6.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 7.4、 9.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76.8%、 23.8%、 26.1%, EPS 分别为 0.64、 0.79、0.99元/股, 3年 CAGR 为 40.24%。鉴于公司是轻量化龙头,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 18倍 PE,目标价 14.4元,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海外经济向下,导致海外工厂业绩不达预期; 2、新业务开拓客户不及预期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10 8.86 -- -- 9.94 12.19%
10.66 20.32%
详细
投资摘要2024年1月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增长62%~9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5.9亿元,同比增长70%~105%。 投资要点产品创新与客户优化驱动公司发展,预计23年业绩增长超六成。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增长62%~92%;据此测算Q4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变化-11%~+70%。23年业绩增长主要系:①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新能源产品的国内外重点项目相继进入量产阶段,进一步释放新动能;②持续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降本增效及管理优化;③新能源业务迅速增长,带动经济效益增长。 下游主机厂客户销量增势迅猛,助力汽车零部件业务提升。2023年主要下游客户(包含特斯拉、比亚迪、奇瑞等)销量迅速增长,与公司合作共赢。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02万辆,同比+62%,夺得中国汽车年度销冠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奇瑞汽车累计销量188万,同比+53%,销量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随着主要客户的品牌知名度提升,汽车销量创新高,助力公司未来业绩持续提升。 墨西哥 WAM+亚大发力,德国 WAG 逐步改善。公司深化对德国 WAG运营管控,派驻新 CEO 及财务 EVP,推动 WAG 盈利能力改善。墨西哥 WAM主要生产汽车轻量化安全结构部件,墨西哥亚大主要生产汽车管路系统及储能冷却管路产品,两大工厂获得宝马、奔驰、北美头部新能源车企等优质客户定点项目,逐步量产,有望贡献新增量。 投资建议维持 “买入”评级。公司持续拓展优质客户,汽车电池壳与管路产品也将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续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3/8.7亿元,同比分别+80%/+20%/+2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4X/12X/10X。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募投项目效益未达到预期风险,产业技术路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18 8.45 -- -- 9.94 17.63%
10.66 26.15%
详细
传统汽车金属件业务持续发展,高强度、轻量化热成型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强劲。凌云股份于 1995年成立,2003年上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汽车金属部件是公司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配套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 20多家主机厂。公司拥有高强度、轻量化的先进研发生产工艺,热成型金属产品性质优良,2021年凌云吉恩斯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热成型领域的市场地位、提高盈利水平。 收购 WAG 切入电池壳业务,与国际高端品牌建立联系。电池壳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是电池系统轻量化的目标之一。主流的电池壳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在 2000元-5000元,随着电动化趋势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壳市场迎来快速增长。WAG 拥有轻量化技术和铝/钢集成制造工艺,是宝马、保时捷的核心供应商。公司铝合金电池壳技术国内领先,是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主机厂的定点供应商,通过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同优质客户的联系合作,电池壳业务盈利水平逐步提高。 汽车管路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积极规划市政管道布局,“双管”业务量提升,连续取得多个项目定点。亚大集团深耕汽车管路三十多年,主要产品为汽车和市政尼龙管路。随着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带动,对管路轻量化要求提升,给尼龙管路带来更大市场空间,同时混动汽车的渗透率提升,提升管路单车价值量。此外亚达集团市政管道技术国内领先,积极调整国内布局,高效协调项目定点的产品供应。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持续拓展优质客户,保持充足订单的同时协调国内与海外的生产分配,以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汽车电池壳与管路产品也将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续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分别为186.1/203.6/223.0亿元,同比分别+11.5%/+9.4%/+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3/8.8亿元,同比分别+80%/+20%/+2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3X/11X/9X。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募投项目效益未达到预期风险,产业技术路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