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芯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16 47.00 -- -- 45.70 -2.77%
47.50 1.0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业绩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84亿元,同比下降 41.56%;实现归母净利润-0.88 亿元,同比转亏;实现扣非净利润-1.05 亿元,同比下降 235.43%。分季度看,公司 2023 年 Q3 实现营收 1.26 亿元,同比下降 14.80%,环比增长 31.15%;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亏损增大,环比亏损减小;实现扣非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亏损减小,环比亏损减小。 Q3 业绩环比改善,业务有望逐季向好: 收入端:2023 年 Q3 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受整体宏观经济及半导体周期下行影响,叠加行业客户去库存压力、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 Q3 公司营收实现环比改善,主要系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公司新产品陆续上市为营收提供增量。利润端:2023 年Q3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7.59%,同比下降 8.87pcts,环比下降 2.21pcts;净利率为-14.09%,同比下降 5.43pcts,环比增长 7.77pcts。费用端,2023 年Q3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83%/2.40%/36.94%/-0.52%,同比变动分别为-5.81/-12.96/-0.20/-0.27pcts,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表示,从三季度的出货情况来看,下游客户的需求在开始恢复,随着公司的传统业务在逐步修复,新产品开始上量,公司预计业务将逐季向好。 完善产品布局,PC 产品进展顺利:公司围绕着模拟信号链,MCU 和健康测量 AIOT 三大产品线,推出诸多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并保持公司在全信号链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的业务战略布局重心转向高端消费、工业、通信与计算机、汽车等市场。公司在 BMS、工业测量与控制、智能仪表、PC、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取得重大突破,与客户 A、客户 B 等国内外多家优质客户达成合作,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公司传感器调理芯片可以应用于工业和汽车场景里的电池检测、压力测量、气体浓度和流量测量、温度测量、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等,目前产品已经规模出货,其下游客户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公司能为笔电提供嵌入式控制器 EC 芯片、PD 快充协议芯片、USBHub芯片、BMS 电量计芯片、Codec 芯片、HapticPad、压力触控芯片等产品。今 年公司应用于 PC 领域的 PD 产品和第一代 EC 产品开始迅速上量,公司近期也已推出专为主流消费级笔记本市场打造的第二代 EC 芯片,其主要特点是高度可扩展、低功耗和易于开发,特别在扩展性和低功耗方面,产品性能表现突出。该芯片已于近期顺利回片,测试状态良好,已开始大客户的导入验证。 公司已基本完成 EC 的产品布局,后续将持续加大投入,推出更多系列化的EC 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选型需求。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据 IC Insights 数据,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 2020 年到 2025 年,将从 88.02 亿美元增长至 113.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5.3%,信号链模拟芯片前景广阔。公司在模拟信号链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应用市场。在 AIoT 业务方面,公司基于信号链 MCU 和 OpenHarmony 的数字底座,整合芯片、硬件、软件、算法等技术能力,继续保持了鸿蒙生态领先优势。在生理参数测量方面,公司应用于穿戴设备、BIA 测量的模拟前端,支持动态接触阻抗测量,有效提升测量重复性和准确性,已在头部客户批量供货;在人机交互方面,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手机、TWS 耳机等市场之外,公司的压力触控芯片进入了笔记本领域,并在头部客户获得量产;在锂电管理领域,公司推出的单节锂电管理 BMS 芯片,已实现大规模出货,出货量达到数千万颗,同时,公司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的 2-5 节 BMS 产品顺利推出,并导入头部客户开始小批量验证,预计将于年内批量出货。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公司信号链产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公司 2023年 10 月 19 日发布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 750 万股的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5.27%,授予价格为 16.60 元/股。公司业绩考核目标设定为:以 2023 年业绩为基数,24-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40%/80%/130%/200%。本次激励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未来,公司的产品布局有望持续优化。 我们看好公司在产品线规划上的布局和不断拓展的研发能力。受行业整体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加上产品售价下降的影响,公司 Q3 业绩承压,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但随着公司在汽车、工业领域的不断拓展,下游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改善。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 亿元、0.21 亿元、0.58 亿元,EPS 分别为-0.16 元、0.15 元、0.41 元,24-25年 PE 分别为 262X、97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芯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6-29 31.20 -- -- 36.40 16.67%
36.40 16.67%
详细
投资要点2023 年6 月16 日,芯海科技获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 集团颁授ISO26262 功能安全管理体系ASILD 认证。 步入汽车功能安全前列。公司正在重点围绕域控制器,将推出应用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安全、动力系统等场景,全力开发满足ISO26262 功能安全要求的MCU 及模拟信号链产品;公司现已有车规压力触控芯片CSA37F62、车载PD 快充芯片CS32G020Q、高可靠车规MCU 芯片CS32F036Q 等多款产品相继通过AEC-Q100 车规级认证;此次通过ISO26262 认证标志着芯海科技在汽车功能安全方面走在行业前端,具备充足的能力开发功能安全标准中最苛刻的ASILD 级别的汽车芯片产品;此外,公司仍在大力推进IATF16949 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贯彻落实汽车零失效的质量管理理念。 三驾马车持续提供新动力。芯海科技拥有三大产品线,模拟信号链芯片方面,公司2022 营收同比增长40.36%,如高精度ADC、AFE 产品,在工业测量、智能家居感知、高端消费等领域稳定增长,BMS 在锂电管理领域切入行业标杆客户后形成规模出货;MCU 方面,2022 年高性能32 位MCU 占MCU 产品比例快速提升到62%左右,在工控、锂电管理、电源快充、汽车电子等领域持续拓展优质客户并形成规模出货;健康测量AIOT 芯片受益于智能仪表及鸿蒙生态业务发展,物联网智能设备接入量及智能健康设备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营收。 强研发迎接产品丰收期。公司持续加大在工业、计算机、汽车电子等方面研发投入力度,2023 年Q1 人员规模较上年同比增长18%;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的2-5 节BMS 产品顺利推出,并导入头部客户开始小批量验证,有望今年贡献收入;面向商业储能和新能源车的BMS 研发正在按计划进行;同时,新一代车规级的高精度Sigma-DeltaADC 及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高速高精度SARADC 已经正式立项也将于今年上市;MCU 方面,公司计划推出更多基于M0-M33 内核的F 系列通用产品和G 系列工业控制产品,首款支持UCFS 融合协议的MCU 芯片,也将于本年度实现量产,多产品线有望迎来业绩亮眼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车规认证顺利通过,步入汽车功能安全前列,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归母净利润0.1/0.5/1.1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半导体周期下行风险。
芯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5-17 33.16 -- -- 36.99 11.55%
36.99 11.5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6.18亿元,同比下降6.28%;实现归母净利润0.03 亿元,同比下降97.08%;实现扣非净利润-0.40 亿元,同比下降138.89%;公司2023 年Q1 实现营收0.62亿元,同比下降58.60%,环比下降53.27%;实现归母净利润-0.49 亿元,同比转亏,环比亏幅扩大;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8 亿元,同比转亏,环比亏幅扩大。 需求疲软拖累业绩,采购成本及费用上升导致利润承压: 2022 年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主要系受疫情、国际形势动荡和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8 位MCU、消费电子领域呈现营收及毛利下滑的态势。分产品来看: 2022 年,公司MCU 芯片产品营收2.89 亿,同比下降2.09%,营收占比46.79%,毛利率30.90%;模拟信号链芯片产品营收1.71 亿元,同比增长40.36%,营收占比27.69%,毛利率49.49%;健康测量AIOT 芯片产品营收1.47 亿元,同比下降35.99%,营收占比23.73%,毛利率42.44%。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9.19%,同比下降12.99pct;净利率为0.47%,同比下降14.04pct,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承压,主要原因是:(1)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及上年度行业产能紧张致采购成本增长综合所致,(2)公司营运费用同比增长。 2022 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35%/12.00%/30.13%/-0.41% , 同比变动分别为+3.23/+0.88/+4.47/+1.04pct。公司研发费用变动主要系22 年研发人员规模增加致薪酬费增长,同时研发资产投入、办公场所扩大致折旧摊销等固定费用增加,以及研发辅助材料试制检验检测费增加所致。公司预计2023 年下半年的需求高于上半年,需求大概率逐季复苏。公司将继续开拓新产品的增量市场,将于Q3 及Q4 推出新品,目前正在导入多家细分市场的标杆客户,公司业绩有望得到修复。 完善产品布局,工业+汽车板块双轮驱动:公司围绕着模拟信号链,MCU 和健康测量AIOT 三大产品线,推出诸多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并保持公司在全信号链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的业务战略布局重心转向高端消费、工业、通信与计算机、汽车等市场。公司在BMS、工业测量与控制、智能仪表、PC、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取得重大突破,与客户A、客户B 等国内外多家优质客户达成合作,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工业电子领域:公司应用于工业测量和信号调理的SmartAnalog 系列高精度SOC 芯片已正式发布,正在拓展品牌工业客户的导入;多颗应用于工业控制的高性能MCU 以及应用于工业、汽车领域的高精度SD-ADC 计划今年上市;专业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高速高精度SAR-ADC 预计将于23 年推出。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有三款通过AEC-Q100 的车规芯片,已推出产品覆盖人机交互、智能驾舱、车身电子和车载快充等多个应用场景,并在客户端实现量产出货,导入多家汽车主机厂,同时,23 年公司还将陆续推出多个车规芯片,包含符合ASIL-D 功能安全等级的12-18 节BMSAFE 芯片和功能安全车规MCU 芯片。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信号链产品加速放量:据IC Insights 数据,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的市场规模2020 年到2025 年,将从88.02 亿美元增长至113.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5.3%,信号链模拟芯片前景广阔。公司深耕20 年的高精度ADC 及高可靠性MCU 核心双平台技术,拥有完整的信号链芯片设计能力。公司在模拟信号链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应用市场。模拟信号链产品主要应用于包含工业测量、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在内的诸多物联网感知领域,包括人体参数测量、人机交互、设备参数测量及环境参数测量等。在生理参数测量方面,公司应用于穿戴设备、BIA 测量的模拟前端,支持动态接触阻抗测量,有效提升测量重复性和准确性,已在头部客户批量供货;在人机交互方面,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手机、TWS 耳机等市场之外,公司的压力触控芯片进入了笔记本领域,并在头部客户获得量产;在锂电管理领域,公司推出的单节锂电管理BMS 芯片,已实现大规模出货,出货量达到数千万颗,同时,公司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的2-5 节BMS 产品顺利推出,并导入头部客户开始小批量验证,预计将于2023 年量产。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公司信号链产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产品和方案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与工业控制、通信与计算机、锂电管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家居、智能仪表、智慧健康等领域。未来,公司的产品布局有望持续优化。我们看好公司在产品线规划上的布局和不断拓展的研发能力。随着公司在汽车、工业领域的不断拓展,下游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 亿元、1.70 亿元、2.15 亿元,EPS 分别为0.71 元、1.19 元、1.51元,PE 分别为48X、28X、22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芯海科技 2023-01-05 42.01 -- -- 48.73 16.00%
52.00 23.78%
详细
模拟芯片/MCU 行业长坡厚雪,国产替代正当时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接近千亿美金,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高达 2731亿元,但是全球前十大模拟巨头均是外资企业,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仅约 12%,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由于物联网和汽车电子快速发展,中国 MCU 市场将在2026年突破 500亿元。MCU 市场同样被外资巨头把控,但海外巨头缺芯给国内带来国产替代机会,国产 MCU 未来大有可为。 公司深耕模拟信号链芯片二十余年,部分产品可对标国际巨头芯海科技成立于 2003年,创始人是华为模拟芯片产品部总监。公司深耕智慧健康芯片、压力触控芯片、工业测量芯片领域多年,部分产品已经做到业内领先,技术参数可对标国际一线公司,比如公司在工业测量领域的代表性产品CS1232系列芯片,其技术参数完全对标 TI 的 ADS1232系列芯片。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 ADC 和 MCU 技术的公司,未来车规市场带来业绩高增长公司通过信号链把 ADC 和 MCU 结合在一起,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 ADC 和MCU 及无线连接技术的公司,公司一直深耕模拟电路,对可靠性、精度的理解非常深入,这使得公司 MCU 的精度、可靠性、适用性和客户体验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基于这种情况,公司更有能力迅速推出整体解决方案的芯片,更好地服务客户。公司 MCU 产品近年来快速增长,部分产品已经通过车规认证,未来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7.15/9.79/13.51亿元,增速为8.44%/36.92%/38.05%;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0.08/1.33/2.07亿元,同比增长-91.81%/1598.86%/55.34%,对应 EPS 为 0.06/0.94/1.45,对应 PE 分别为730/43/28X。芯海科技深耕模拟信号链领域二十年,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高精度 ADC 和 MCU 的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量产,未来随着工控和车规产品的不断突破,公司将迎来较快增长,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风险、车规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MCU 竞争加剧风险
芯海科技 2022-06-29 49.45 -- -- 64.55 30.54%
64.55 30.54%
详细
信号链领域布局全面,产品技术国内领先: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公司依托高精度ADC技术及高可靠性MCU技术,在各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巩固健康测量IoT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产品向高端化方向进发,并赢得了诸多下游重要客户的认可。 持续深耕健康测量与AAIOT,从家用向医疗拓展:公司健康测量产品不仅在可测量指标上不断拓展,能够测量包括人体成分、心排、HRV(心率变异性)、平衡度等诸多身体参数,同时在测量精度上精益求精,掌握从芯片到结构到算法的系统工程。公司推出的八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方案,通过第三方测试机构验证,各项测量指标与业内标杆企业的产品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目前该方案已经获得客户认可。而且该方案应用领域从家用设备向医疗设备拓展,相关产品已在医疗器械认证中。 模拟信号链新品不断,BBSMS芯片有望高速成长:公司在模拟信号链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应用市场。公司推出应用于穿戴设备上的PPG模拟前端芯片,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21年开始小批量供货。公司推出锂电管理芯片BMS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其算力更强、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已经实现品牌客户批量出货,2022年将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MCU业务多点突破,加大车规级应用投入:公司的通用32位MCU在工业控制、通信、汽车电子、智慧家居等众多领域获得突破,电源快充MCU、笔记本主板MCU等均取得不俗进展。公司的车规级信号链MCU已经在多家客户端验证通过,并开始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Cortex-M0内核的通用车规MCU产品正在进行AEC-Q100测试认证。公司已经与德国TUV莱茵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建设汽车电子芯片开发体系,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投入。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信号链技术国内领先,新品研发推广顺利,向工业与车规级市场开拓,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盈利预测,同时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2/11.94/14.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2.37/2.7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1/29/2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IITOT市场需求不及预期,MCU市场价格波动。
芯海科技 2022-06-24 45.97 -- -- 64.55 40.42%
64.55 40.42%
详细
【事项】根据公司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公司正在进行的汽车MCU芯片研发项目,主要分M和R系列,M系列主要应用于车身控制,包括车窗、车灯、雨刮、空调等。R系列产品应用于动力总成,刹车系统等。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评论】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的企业。公司产品业务布局分为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公司围绕三大产品线,推出诸多新产品,巩固并保持公司在全信号链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测控、汽车电子、通信计算机、锂电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仪表、健康产品等。 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为未来提供发展强劲动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预计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而持续增长。公司基于模拟信号链MCU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性能优势,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公司的车规级信号链MCU已经在多家客户端验证通过,并开始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同时,公司已于2021年启动下一代车规信号链MCU产品的开发及验证工作,将形成系列化平台产品,继续拓展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市场,2022年将逐步提供给汽车客户进行测试与发开,在车身电子、车灯、座椅等应用上持续发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投资“汽车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浪潮。【投资建议】作为国内高精度ADC技术与高可靠MCU技术的领先企业,公司已打造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三大核心产品线,并覆盖诸多应用领域,与客户A、荣耀、vivo、OPPO、小米、麦克韦尔、美的等多个细分领域领导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并加码持续拓展汽车电子领域。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36、12.26、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2.28、2.85亿元,EPS分别为1.15、1.63、2.0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42、30、2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拓展进度低于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毛正 9
芯海科技 2022-03-08 92.57 -- -- 90.79 -1.92%
90.79 -1.92%
详细
芯海科技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快报: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81.6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69.03%。 投资要点 2021年度主营业务表现优异, 各类产品快速上量剔除股权激励支付摊销费用和投资损失两项与日常经营无关因素后,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44.15% , 实 现 扣 非 后 归 母 净 利 润 1.7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79.05%。 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实现高增主要受益于: 1) 公司高性能32位MCU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锂电管理、快充、通信及计算机、高端消费等领域持续突破拓展行业标杆客户并开始批量出货; 2) 模拟信号链芯片如高精度ADC、AFE产品,在工业测量、智能家居感知、高端消费等领域稳定增长, BMS在锂电管理领域切入行业标杆客户并快速上量; 3) 健康测量AIoT芯片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及鸿蒙生态业务发展带来的物联网智能接入设备量快速增长、个人及专业智能健康设备应用需求持续增长。 本土信号链优质厂商, 三大业务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 目前拥有三大主要产品线: 信号链产品线, 公司基于自主高精度ADC技术与高可靠性MCU技术具备完整信号链设计能力, 主要应用于包含工业测量、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在内的诸多物联网感知领域,包括人体参数测量、人机交互、设备参数测量及环境参数测量等。其中人机交互领域中公司持续夯实在压力触控领域的龙头地位, 产品已全面导入vivo、小米、紫米、魅族、努比亚、黑鲨等行业知名客户。 在锂电管理领域公司推出BMS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并已经实现批量供货。 MCU产品线,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32位高端MCU占比快速提升, 在通信及计算机(如PC、光模块等)、手机、工业控制(电机控制、工业仪表、电力设备、传感器等)、新能源中的锂电管理、高端消费(如穿戴设备、高端电子烟等)、汽车中控、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8位MCU在PD快充、电子烟、个人护理、 TWS耳机等应用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健康测量AIoT产品线, 公司芯片是以ADC、 MCU和BLE/WiFi为核心基础硬件架构,结合算法和大数据能力的物联网系统,目前已被小米等头部客户所采用, 并成为华为鸿蒙战略合作伙伴。 2021上半年, 公司深入和华为鸿蒙的合作,基于鸿蒙智联推出蓝牙解决方案, 在项目合作方面已经完成76个报备,接入到鸿蒙智联的芯片发货量已经超过200万颗。 可转债加码车规MCU,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盈利中枢2021年公司首颗车规级信号链MCU通过AEC-Q100认证, 可应用于智能座舱等领域,目前已导入汽车前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 公司此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不超过4.1亿元,其中2.94亿元用于投资汽车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规划的产品包括M系列和R系列,其中M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端控制比如车窗、车灯、雨刮、空调等, R系列主要用在域控制相关领域,如动力总成、汽车底盘等。 预计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29%,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7.69年(含3年建设期), 具备良好的经济效应。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带动车载MCU市场规模快速提升,IHS数据预计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2024年将增长至89亿美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预计到2026年国内汽车电子行业对MCU的市场需求规模有望达约56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布局高壁垒高附加值车规级产品,进一步拓展了业务应用领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望提高企业盈利中枢。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6.59、 9.51、 12.53亿元,EPS分别为0.93、 1.88、 2.6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9、 49、 35倍,给予“推荐”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 可转债发行不及预期、 新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芯海科技 2022-02-22 94.22 93.09 190.82% 101.00 7.20%
101.00 7.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6亿元,同比增长81.7%;归母净利润 9268.1万元,同比增长 3.8%;归母扣非净利润 1.0亿元,同比增长 69.0%。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公司 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8亿元,同比增长 144.2%;归母扣非净利润 1.8亿元,同比增长 179.1%。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高性能 MCU与高精度 ADC批量出货,行业高景气、下游需求旺盛推动业绩增长。公司 2021年销售额增长稳健,Q1-Q4营收逐季提升,主要是因为:1)32位 MCU芯片在多行业标杆客户批量出货,推动公司 MCU芯片业务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提升;2)高精度 ADC、AFE 模拟信号芯片稳定增长,切入标杆客户并批量出货;3)由于工业互联网及鸿蒙生态业务发展,物联网智能接入设备量快速增长,以及公司个人及专业智能健康设备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健康测量 AIOT芯片快速增长。 MCU+信号链 IC 空间广阔,双平台助力公司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技术壁垒,提升市场占有率。MCU与 ADC均广泛应用于工控、汽车等领域,2021年受缺芯影响显著,全年高度景气。根据 IC Insights 预测,2022年,全球 MCU/信号链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39/100亿美元,国产替代趋势下,本土公司可渗透空间广阔。2021年,公司高性能 32位 MCU实现了批量出货,首颗车规级信号链 MCU通亦过 AEC-Q100认证,信号链产品不断开拓生理参数测量、人机交互、锂电管理等新的应用市场。2022年,CS32F0系列产品从 8寸线成功转到 12寸线,产品交付能力将提升 3-5倍,未来出货量将会加速提升,叠加毛利率更高的 32位 MCU 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公司 MCU 产品线盈利能力有望稳定增长,ADC+MCU+算法的模组有望量价齐升。 多年耕耘,AIOT业务得到鸿蒙生态系统助推。公司由秤起家,多年来在健康测量与 AIOT整体解决方案领域持续深耕。而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华为鸿蒙系统不断升级。2021年,公司深化与鸿蒙的合作,成为其嵌入式芯片主要供应商,出货量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接入鸿蒙合作商家数量的增加,公司 AIOT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1-2023年,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6/9.9/1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9/2.9亿元。考虑到公司未来毛利较高的 32位 MCU持续放量、MCU+ADC业务的协同和竞争壁垒、以及鸿蒙系统深化带来公司 AIOT业务增长,我们给予公司 2022年 68倍 PE,对应目标价 130.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鸿蒙系统需求不及预期。
芯海科技 2021-11-10 96.97 87.45 173.20% 125.80 29.73%
151.00 55.72%
详细
公司 2021年三季报延续高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4.63亿元,同比+82.39%,实现归母净利润 0.83亿元,同比+36.63%。其中单季度2021Q3录得营收 1.88亿元,同比+99.50%,环比+9.94%;录得归母净利润 0.36亿元,同比+129.21%,环比-28.00%。 如剔除投资通富微电的损失 0.17亿元和股份支付费用 0.37亿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盈利1.37亿元,同比增长 125.62%。 需求旺盛,各产品线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模拟信号链方面,工业测量、环境测量、锂电管理等方面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 32位 MCU 在手机、工业控制、高端消费等领域持续快速增长,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健康测量 AIOT 芯片,健康测量设备及鸿蒙等生态系统物联网智能设备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产品线的升级迭代以及高位数 MCU 产品放量进一步助推 2021Q3毛利率至 55.59%,连续 5个季度环比上升,反应营收结构调整的持续性。 保持研发高投入,扩展公司产品组合。 近三年模拟信号链产品与 MCU产品为公司营收主要增长来源。模拟信号链产品方面,锂电管理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实现批量供货; MCU 方面,首颗车规级信号链 MCU 通过 AEC-Q100认证并导入汽车前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并设立成都芯海创芯,通过可转债募资扩大汽车 MCU规模。 同时,公司与德国莱茵开展战略合作, 提高芯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 0.64亿元,同比增加 100.40%,研发人数达到 226人,同比增加 55.86%。 投资建议。 公司主要产品景气持续,并积极布局工业测量、锂电管理、汽车等多领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至 6.46/9.33/12.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2.23/3.1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21/2.23/3.18元,对应 PE为 79.64倍、 43.22倍、30.27倍。参考国内可比模拟/MCU上市企业市盈率水平,给予公司 2022年估值区间 55-60倍,对应 2022年合理价格区间为 122.65-133.80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芯海科技 2021-11-03 97.29 96.26 200.72% 120.01 23.35%
151.00 55.21%
详细
事件: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度报告。 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63亿元,同比上升 82.39%;归母净利润 0.83亿元,同比上升 36.63%;扣非归母净利润 0.94亿元,同比上升 80.07%。 Q3同比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公司 Q3单季度主营收入 1.88亿元,同比上升 99.50%,环比提升 10.02%;归母净利润 0.36亿元,同比上升129.21%;扣非归母净利润 0.48亿元,同比上升 297.47%。(剔除通富微电投资损失后,归母净利润为 0.63亿元,同比增长 304.32%; 扣非净利润为 6,111.13万元,同比增长 397.83%)。 毛利率从 52.33%提升到55.59%,环比提升 3.26pcts。利润增长原因主要系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各产品线营收增长, 以及管理效率提升等。 行业景气度高,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大幅增长。 2021年 H1,健康测量 AIOT 芯片、模拟信号链芯片、 MCU 芯片营收分别为 1.13亿/0.52亿/1.07亿,同比增长 125.17%、 196.05%、 208.14%。 Q3三大业务板块景气度持续, 各产品线需求依旧旺盛。根据公告,健康测量 AIOT 芯片成长性主要源于健康测量设备及鸿蒙等生态系统物联网智能设备的需求增长, 模拟信号链芯片在工业测量、环境测量、锂电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增量, 高性能 32位 MCU 芯片在手机、工业控制、高端消费等领域延续高成长态势。 “感、算、控、连” 一体,多领域齐头并进。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人员激励力度,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1.04亿元,同比增长111.35%; 2021年 9月,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二期方案公告, 授予激励对象共 139名,授予股份 288万股,研发人员覆盖率约 60%。 公司聚焦高精度 ADC、高可靠性 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逐步深化构建“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一体化的芯片设计能力。 模拟信号链方面,用于穿戴设备的 PPG 模拟前端芯片进入样片测试阶段,年内有望小批量试产; BIA 芯片向穿戴设备领域拓展;压感芯片全面导入 vivo、小米、紫米、魅族、努比亚等客户;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多节 BMS 芯片研发进展顺利;面向工业测量的多功能模拟前端芯片预计 22年初上市。 MCU 方面, 8位 MCU 在 PD 快充、电子烟、个人护理、 TWS 耳机等领域延续快速增长; 32位 MCU 在通信及计算机、工业控制、锂电管理、高端消费、汽车中控、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增长; 多款计算机专用芯片在电源、数据接口、嵌入式控制、人机交互等领域已批量出货;首颗车规级 MCU 通过 AEC-Q100认证并导入前装市场。健康测量 AIOT 方面, 公司搭配鸿蒙智联等平台,构建以精准测量、智慧传感为基础的 AIOT 体系,接入鸿蒙智联的芯片发货量超过 200万颗, 人体成分分析仪模组成功导入消费及行业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收入分别为 6.15亿元、 8.89亿元、 12.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0亿元、 1.81亿元、 2.41亿元,EPS 分别为 1.1元、 1.81元和 2.41元,对应 PE 分别为 89倍、 54倍和40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及封装加工价格波动的风险;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芯海科技 2021-09-30 96.43 -- -- 101.00 4.74%
151.00 56.59%
详细
一、事件概述2021年 9月 27日公司公告股权激励二期方案。 二、分析与判断 方案覆盖约 60%技术人员,助力公司开拓料号1)本次股权激励系二期,一期于 2021年 4月授予,授予对象 55人,合计 320万股(含预留股 64万),授予价格 50元/股。二期股权激励共授予 139人,共 360万股(含预留股 72万),其中一类激励对象为技术/业务骨干,共 127人、235万股、授予价格 80元/股,二类激励对象为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共 12人、53万股、授予价格 90元/股,相较上期覆盖人数更广。 2)公司主营业务模拟信号链以及 MCU 产品,下游均较为分散,需要丰富的料号,而模拟产品的开发更是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本次股权激励共覆盖技术人员 130余人,而截至 2021/06,公司技术人员共 226人,覆盖率约 60%,技术人员的绑定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产品线。 高业绩增长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1)本次激励计划分 2022-25年四期执行,每期划分归属比例 25%,行权条件包含公司和个人两项考核:①公司层面,在 2021年经营目标基础上,2022-25年营业收入增长达50%、110%、173%、255%,净利润增长达 50%、100%、159%、237%;②个人层面,考核成绩 B+及以上全部授予,等级 B 授予 80%,等级 C 不予授予。 2)相较上期,本期对 2022-2025年提出更高考核标准,22年-23年净利润目标由上期的 1.3/1.5亿元提升至 1.6/2.1亿元。 ADC+MCU 稀缺标的,受益 AIoT 需求爆发1)32位 MCU 迅速起量,明年 M3/M33/M4产品有望推出,车规产品从全球大厂引入团队,将持续大力投入。 2)自主研发 24位高精度 ADC 芯片 CS1232有效位数达 23.5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工业类电网等产品即将推向市场。 三、投资建议预计 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0/3.4亿,对应估值分别为 100/50/29倍,参考 SW 半导体 2021/9/28PE(2021)估值 63倍,考虑公司处于成长期,业绩弹性大,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
芯海科技 2021-09-02 103.87 85.56 167.29% 112.50 8.31%
125.80 21.11%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5亿元,同比增长72.26%;录得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5.72%,如扣除限制性股票激励股份支付费用,上半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77.50%。其中2021Q2单季度营收1.71亿元,环比增长64.42%,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环比增长218.18%。 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有效抵御上游成本波动。分主要产品线来看,健康测量AIoT芯片实现收入1.13亿元,逼近过去三年该业务的历史平均值,主要系健康测量设备、AIoT设备等需求持续增长;模拟信号链芯片实现收入0.52亿元,排除2020年同期红外测温收入,上年同期增长196.05%,主要来自于压力触控、工业市场及智能家居感知市场旺盛的需求;MCU芯片录得1.07亿元,同比208.14%。其中32位MCU占比进一步提升,获得行业客户认可。产品线升级迭代以及一季度大规模量产的32位MCU产品助推公司2021Q2至52.33%,环比提升7.34pct。 进一步加码研发投入,新旧动能切换初显成效。公司依托高精度ADC在智慧健康监测领域取得领先,而近三年模拟信号链产品与MCU产品为营收主要增长来源,扣除红外测温的影响两者分别贡献近50%的营收增量。模拟信号链产品方面,锂电管理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实现批量供货;ASP较高的压力触控芯片进一步拓宽领域。MCU方面,聚焦于高端消费、工控和汽车,首颗车规级信号链MCU通过AEC-Q100认证,并设立成都芯海创芯,通过可转债募资扩大汽车MCU规模。健康测量方面进一步夯实行业地位。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0.64亿元,同比增加100.40%,研发人数达到226人,同比增加55.86%。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至6.36/8.77/11.4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60/2.1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7/1.60/2.13元,对应PE为103.27倍、69.11倍、51.96倍。参考国内可比模拟/MCU上市企业市盈率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1.0倍PEG,对应PE估值区间75-80倍,对应2022年价格区间为120.00-128.00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芯海科技 2021-09-01 107.98 104.49 226.43% 112.50 4.19%
125.80 16.50%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2021年 H1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72.3%;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4.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约74%。 公司半年报业绩持续增长。2021H1:1)从营收端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增幅高达72.3%,下游市场需求旺盛,销售收入增加;2)从利润端来看,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公司毛利率为49.6%,净利率为17.3%,同比均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模拟信号链芯片中的高毛利率的红外测温产品占比下降所致;3)从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2%,同比上升0.9pp;管理费用率为9.0%,同比下降0.4pp;研发费用率为23.3%,同比上升3.3pp。 高精度ADC+高可靠性MCU,打破海外垄断局面。1)公司自主研发ADC高精度芯片,CS124精度高达24位,已实现量产,可满足国内中高端衡器对高精度ADC 的要求,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公司MCU覆盖8位、32位,32位MCU 对标国外标杆企业,实现大规模商用,在工业测量、工业仪表、电力设备等多个领域被龙头企业量产使用,致力于打造以精准测量、智慧传感为基础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2021年H1,公司继续深入和华为鸿蒙的合作,报告期内接入到鸿蒙智联的芯片发货量已经超过200万颗。 模拟信号链领域不断创新,拓展新的应用市场。公司是全信号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具有模拟信号链和MCU 双平台驱动。生理参数测量方面,CS1259B 获得2020年“中国芯”优秀支援抗疫产品,同时自主研发穿戴设备上的 PPG 模拟前端芯片;人机交互方面,公司务实龙头地位,推出集压力触控与电容触控于一体的新一代人机交互芯片,压力触控解决方案已导入vivo、小米等知名客户;在锂电管理领域,芯海推出锂电管理芯片BMS 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其算力更强、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EPS 分别为1.15元、1.83元、2.76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5%以上。我们保守给予公司2022年80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146.5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风险;公司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芯海科技 2021-08-30 111.00 -- -- 119.60 7.75%
120.01 8.12%
详细
一、事件概述2021年8月26日公司公告,实现营收2.7亿元,同比+72%。 二、分析与判断剔除股份费用影响,同比大幅增长1)21H1:实现营收2.7亿元,同比+72%,剔除红外测温收入0.55亿元后,同比+163%;毛利率50%,同比-10pct,主要系同期红外测温收入毛利率较高;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4.8%;剔除确认股份支付费用0.24亿元(其中计入管理/销售/研发费用分别为0.06/0.02/0.16亿元),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0.03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同增74%。 2)21Q2:实现营收1.7亿元,同比+66%,环比+65%;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75%,Q1亏损;扣非归母0.35亿元,同比+32%,环比+210%。 近模拟信号链:剔除红外业务,营收同增近200%1)多品类业务持续增长,21H1实现营收0.52亿,去年同期营收0.7亿元,其中红外测温收入0.55亿元,剔除红外测温,同比+196%,环比持平。 2)工业测量:突破行业标杆客户,未来向工业的PLC、变频器等转换。 3)生理参数测量:PPG进入样片测试阶段,有望在年内小批量试产,BIA芯片扩大应用场景到穿戴设备领域;4)压力触控:夯实龙头地位,扩大应用领域,压感芯片被客户A的压力笔、小米智能音箱采用;5)锂电管理:推出BMS芯片,性能超越国外标杆主流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开始研发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多节BMS芯片;6)环境参数测量:在研面向工业测量市场的多功能模拟前端芯片,将于2022年初上市。 MCU:32位营收占比快速提升,首颗车规通过认证1)21H1实现营收1.1亿,同比+208%,环比+54%。 2)8位在PD快充、电子烟、TWS耳机等领域快速增长。32位在通信及计算机、手机、锂电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增长,营收占比快速提升。 3)车载:首颗车规级信号链MCU通过认证,已开始导入汽车前装。 量健康测量AIOT:与鸿蒙超深入合作,出货量超200万颗1)21H1实现营收1.1亿,同比+125%,环比+40%。 2)持续深耕健康测量,拓宽广度+深挖精度,推出八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模组方案,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3)2021H1基于鸿蒙智联推出蓝牙解决方案,接入到鸿蒙智联的芯片发货量超200万颗。 三、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1.1/2.3亿元,对应PE为100/49x,参考SW半导体2021/8/26PE(2021)估值70倍,考虑公司各业务均处于快速增长期,业绩弹性高,我们认为公司低估,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
芯海科技 2021-01-19 60.79 -- -- 66.48 9.36%
66.48 9.36%
详细
信号链U+MCU双管齐下的优质内资企业。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健康、压力触控、智慧家居感知、工业测量、通用微控制器等领域。深耕信号链+MCU芯片领域多年,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实力、产品性能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成功与众多优质终端客户建立紧密合作。随着公司知名度提高、高性能产品不断导入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整体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高精度CADC技术++高可靠性UMCU技术打造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核心高精度ADC技术拥有低速高精度、线性度高、受温差影响较小等优势,部分细分领域产品技术则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MCU芯片具备高集成度和可靠性,在电源快充领域,公司部分32位MCU芯片相较于国外竞争对手同类别可比产品,集成度、易用性更高,支持的协议更全面,同时成本也更低。公司凭借自身低速高精度ADC技术及高可靠性MCU技术的累积,有望在国产替代大背景下获订单转移红利。 下游多维共振引领公司成长。智慧健康芯片方面,随着国家政策及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公司智能体脂秤、智能手表手环、人体成分分析仪、电子体温、红外测温等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压力触控芯片方面,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革新叠加5G换机潮,压力触控按键将逐步取代传统实体按键,有望打开公司压力触控SoC芯片成长空间;MCU方面,受益于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AI应用等领域的蓬勃发展,MCU市场规模有望在2022年提升至239亿美元,而目前MCU市场主要有国外厂商占据,从进口替代角度考虑,公司作为内资MCU芯片设计头部企业具有较大市场提升空间;后续快充充电器渗透率不断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加深,通用微控制器芯片有望继续起量。 持续研发投入++优质团队为日后成长保驾护航。截至2020年9月,公司已拥有6项核心技术、195项专利、134项软件著作权和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并成功实现专利与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公司也积极根据下游市场需求,顺应物联网、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医疗工程等新兴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出具市场竞争力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此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验,技术研发人员超过总人数的62%,高水平研发投入和精进团队将共同助力公司成长。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2年收入为3.77/5.08/6.77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20/21/22年达到0.76/1.03/1.38亿元。目前市值对应2021年PE=58.7x,对比可比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2020/2021/2022年156.75x/112.19x/81.0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2020年上半年业绩增长不可持续风险、高端MCU占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风险、收入的季节性波动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