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雷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1120004。曾就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力永磁 能源行业 2022-07-07 43.28 -- -- 47.20 9.06%
47.20 9.06%
详细
报告导读 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28.94-36.18 亿元,同比增长60%-100%;归母净利润4.41-5.07 亿元,同比增长100%-130%。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1)下游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持续高景气,尤其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高毛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营收占比提升;(3)稀土原材料价格回落。 投资要点 新能车领域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各领域需求加速释放 受益于新能车领域需求旺盛,2022H1 公司预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速约230%。2021H1 公司在该领域营收为3.17 亿元,营收占比为18%。预计2022H1 公司在该领域营收有望超10 亿元,营收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此外,公司在节能变频空调领域、风力发电领域、3C 领域、工业节能电机等领域的营业收入也有较高的增长。 产能扩充保障销售起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目前超过半数产品运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成本有效降低。随着6 月末包头8000 吨产能达产,公司产能提升至2.3 万吨;预计到2025 年公司产能将达到4 万吨,未来3 年CAGR 达20%。大规模生产充分保障下游产品交付,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2020 年中期以来稀土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今年3 月,国家工信部要求稀土有关企业确保供应链稳定,同时推动健全稀土产品定价机制,稀土价格有望长期维持相对稳定。公司调价机制完善,在稀土价格波动较小的情况下,价格传导更为顺利,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是全球稀土永磁龙头,产能扩充有序推进,客户拓展顺利。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10.78、13.27 亿元(上调前分别为7.11、9.03、11.3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01、1.29、1.5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43、33、27 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恒润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7-04 27.60 -- -- 37.34 35.29%
37.34 35.29%
详细
公司是风电塔筒法兰龙头,大兆瓦法兰优势明确。 公司为国内风电锻件核心供应商,风电塔筒法兰市场份额领先。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2.93亿元,同比增长-3.82%,2018-2021三年CAGR为24.61%;归母净利润为4.42亿元,同比增长-4.59%,2018-2021三年CAGR为52.41%。 风电法兰龙头受益海上风电,大型化提升竞争壁垒。 全球海上风电进程加速,法兰大型化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及资金壁垒,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生产制造海上风电法兰的厂商之一。预计2025年全球风电法兰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21年的92亿元扩容至187亿元。公司为国内风电法兰龙头,根据测算2021年国内市场份额达21%,2018-2021年销量三年CAGR达13.20%。2021年公司辗制件单价为1.70万元/吨,单吨毛利为0.57万元/吨,除去抢装潮影响后,较2019年分别增长19.47%、40.74%。公司大型化制造能力居前,具备制造9MW海上风电法兰能力:2020年底公司法兰成品产能约9万吨,募投达产后产能将达14万吨以上,大型法兰制造能力扩展至12MW。 横向拓展风电轴承及齿轮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极。 主轴轴承是风机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2021年我国陆上风电主轴轴承国产化率仅为32%。公司横向拓展风电轴承及齿轮锻造业务,募投达产后将实现风电轴承年产能4000套、齿轮锻造年产能10万吨。轴承齿轮原材料、下游客户以及制造技术与法兰相似,长期积淀支持公司横向拓展。根据公司非公开发行说明书估计,轴承项目完全达产后将贡献新增营收19.51亿元、新增净利润2.62亿元;齿轮项目新增营收24.55亿元,新增净利润2.10亿元。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为全球风电法兰龙头,开拓风电轴承+齿轮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6、7.35、9.21亿元,2022-2024年EPS分别为0.92、1.67、2.09元/股。由于公司轴承业务于2023年开始放量,我们参照可比公司新强联、日月股份、通裕重工给予公司2023年平均PE 29倍,目标市值213亿元,对应目前股价尚有65%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2)项目建设不及预期;(3)新产品研发及客户拓展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波动。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2-07-01 52.51 -- -- 56.49 7.58%
56.49 7.58%
详细
报告导读 我们认为新宙邦不仅仅是锂电池电解液龙头公司,还是一家聚焦功能材料的平台型新材料公司。公司聚焦高端氟材料,进口替代空间大,公司氟化工业务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3M 公司氟化液停产以及公司海斯福高端二期和海德福项目明年陆续投产,氟化工有望超市场预期,迎来跨越式发展。 投资要点 3M 氟化液产能关停,公司有望受益 据报道,由于比利时政府近期提高了全氟化合物(PFAS)的环保排放标准,导致3M在当地的半导体冷却液工厂停产,该工厂所生产的半导体冷却液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新宙邦子公司海斯福深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产业化技术研究,实现Boreaf电子氟化液HEL、FTM、C4ME等系列产品的商业化。海斯福的电子氟化液可用于半导体Chiller冷却,目前公司海德福一期在建氢氟醚年产能1千吨,海斯福在建全氟聚醚年产能600吨,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于3M氟化液产能关停。根据京东商品价格,3M氟化液FC-3283售价60万/吨,NOVEC 7100售价30万/吨。以此测算,公司产能达产后预计可以新增7亿收入。由于公司氟化工业务盈利能力一直较高,氟化液价格和盈利预计要高于其它氟化工整体盈利水平,我们预计可贡献3亿以上净利润。 高端二期和海德福明年底投产,氟化工将跨越式增长 新宙邦公司近几年成立海德福公司,总投资10 亿元建设年产1 .5 万吨高性能氟材料,并先后启动海斯福高端氟化工一期二期项目,可见公司将高端氟化工定位为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其中,海德福达产后有望贡献18 亿收入,海斯福高端氟化工一期有望贡献8.98 亿收入(含1 万吨电解液),高端氟化工二期有望21.18 亿收入(含3 万吨电解液)。明年3 季度起,海德福项目一期和海斯福高端氟化工二期项目将陆续投产,预计达产后新增收入近20 亿元(不考虑电解液收入贡献),较21 年公司氟化工板块收入增长1.8 倍。预计明年后年公司氟化工业务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电解液价格回落,长期前景依然向好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年中国电解液前3大企业市场份额约62%,前6大企业份额约75%,集中度持续提升。2021年受原料六氟磷酸锂供给紧张和下游需求超预期的双重影响,电解液盈利大幅提升。2022年随着六氟磷酸锂产能释放,原料和电解液价格回落,目前毛利已降至合理水平。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发展,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三星、LG、SONY、松下等国际一线大厂订单,出口占比高于同行。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现有电解液产能13万吨,在建产能12万吨。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与下游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公司电解液业务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聚焦功能化学品,是国内锂电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领域龙头,进入国际巨头供应链,研发实力强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收入利润持续快速增长。今年起多个 项目陆续进入投产期,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0.47/127.36/166.9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58.93%/15.28%/ 3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0/20.18/28.1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60% /9.06% /39.40%,EPS 为2.49/2.72/3.7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21.13 /19.38 /13.9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环保政策及安全事故风险。
亿嘉和 机械行业 2022-06-30 64.61 -- -- 76.62 18.59%
77.91 20.59%
详细
报告导读近日,苏州上线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亿嘉和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投资要点共享充电机器人具有多维优势,推动充电桩智能化苏州上线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具有高覆盖、高单桩利用率、安装简易、低建设成本等多重优势,有望加速推动充电桩智能化。 (1) 覆盖车位数量多,需求市场广阔:截至22 年3 月底,全国保有车桩比为2.87,充电补能缺口大,而一台共享充电机器人可满足50 个车位充电需求。 (2)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该服务系统是由智能机器人、充电桩以及运行轨道等部分组成,智能机器人将充电桩按照用户需求搬运到指定的停车位,这有助于提高单桩利用率,降低车主主动寻找固定充电桩的焦虑,并由运营商或物业统一运维管理,用户无需担忧前期建设与后期维护。 (3) 安装快速简易、建设成本低:智慧共享充电系统采用预制化和模块化的硬件设置,停车场对现有环境简单改造即可布局共享充电机器人;在同样的覆盖面积下,建设成本较“一车位一桩”模式可节省约20%。 公司引领充电桩智能化潮流,新场景应用不断推进公司在机械臂操作、算法数据等方面已积累深厚的技术经验,本次率先落地共享充电机器人系统,彰显了公司的产品破维实力。在该系统中,公司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机器人在轨自主定位移动和搬运充电桩。下阶段,公司将助力国网苏州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共享充电服务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景下的试点应用。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国内电力特种机器人领先制造商,产品破维实力强大。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6.11、8.11、9.84 亿元,对应22-24 年EPS为2.94、3.90、4.73 元/股,对应PE 为21、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智能化投资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6-29 30.65 -- -- 33.78 10.21%
33.78 10.21%
详细
6月 27日晚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总投资约 50亿元(其中固定投资约 37.5亿元)在宁波鄞州投资建设年产 4万吨硅基负极一体化基地项目。 投资要点硅负极产能扩至数万吨级, 大批量生产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本次规划项目是国内继贝特瑞的第二个 4万吨级规划产能,其中一期规划 1万吨,预计 2022年底开工;二期规划 3万吨,预计 2024年底开工;每期建设周期均预计 12个月(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算);单吨固定投资额约 9.4万元/吨,是一体化人造石墨的 3-4倍。 项目覆盖从原料加工、反应合成、中间品加工、表面改性到成品加工,将帮助公司建立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 硅负极产品性能处于领先水平, 将受益下游快速放量硅基负极具备碳材料高电导率、稳定性及硅材料高容量等优点,目前处于混品导入阶段,未来技术应用路线基本确定,有望受益大圆柱电池和长续航快充车型放量,预计在 2023年后放量提速,我们测算到 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约 37万吨(具体请参考《杉杉股份深度报告:负极+偏光片双翼共展,一体化布局加速》),成长空间广阔。公司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完成二代硅氧产品量产,积极推进三代硅氧和新一代硅碳产品开发,循环寿命、膨胀率、比容量等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动力领域开始批量出货,与头部电池厂合作紧密目前公司硅负极在消费和电动工具领域已实现百吨级销售,并进入全球优质电动工具生产商的供应链;在动力电池领域,产品通过全球优质动力客户的产品认证并开始批量供货。 此次规划的万吨级产能将有效满足 2024年及之后的市场需求,帮助公司占领负极材料市场的技术制高点和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负极材料和偏光片头部供应商,硅基负极放量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我们维持 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3.84、 44.71、 53.9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57、 2.07、2.50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19、 14、 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及石墨化环节价格变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海优新材 2021-09-03 289.86 -- -- 333.40 15.02%
362.21 24.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11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股,同比增长10%。 投资要点:业绩低于市场预期,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71%。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11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股,同比增长10%。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主要原因系光伏胶膜产能集中释放,公司产销规模快速扩张所致。 多个产能项目同步推进,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公司发力投建泰州、义乌、上饶三大子公司基地及年产1.7亿平方米高分子特种膜技术改造项目,多个项目同步推进,全部投产后可新增近5亿平方米光伏胶膜产能。2020年公司全球市占率约10%-15%,新增产能加速释放有望助力公司实现业绩及市场份额同步提升。同时,公司重点扩增白色EVA胶膜与共挤型POE胶膜产能,使得产品结构向高技术含量、高毛利方向持续优化,有望充分受益于产品溢价。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胶膜品质并扩展非光伏领域应用。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0.57亿元,研发费用率达4.75%,同比增长0.68pct。公司持续对抗PID的EVA胶膜、白色增效EVA胶膜、多层共挤POE胶膜的性能做深入研究并提升产品品质:开发了不同材质的多层共挤光伏胶膜,增加胶膜耐久性;通过配方技术得到抗电势衰减性能良好的POE胶膜;通过在胶膜上印刷增加光线反射率。非光伏业务领域,公司成功开发呈现清晰图案的夹层玻璃用胶膜配方及高强度双层玻璃粘结胶膜产品,助力开拓汽车等新的业务领域;优化高强度双层玻璃粘结胶膜产品配方,进行中试设备改造及产品推广。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国内领先的光伏胶膜供应商,受益产业集中度提升。考虑到上游EVA和POE树脂价格上涨,以及公司新增产能基地建设和爬坡等因素,我们谨慎下调公司2021-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5.53亿元、7.39亿元(下调前分别为4.13亿元、6.04亿元、7.49亿元),2021-2023年对应EPS分别为3.67、6.59、8.7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倍、44倍、33倍。9月份以来光伏需求显著提升,21年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超预期,22年光伏产业链价格中枢下行有望推动需求持续超预期,对应胶膜产品需求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改善弹性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非光伏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08 33.70 -- -- 37.92 11.86%
45.37 34.6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及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42.00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母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2021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元-9亿元,同比增长132%-161%。 投资要点:业绩符合预期,2020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32%-161%。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42.00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母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2021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元-9亿元,同比增长132%-161%。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下游需求的增长,高纯晶硅供应紧张,价格行情持续上涨;同时,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多晶硅产能有序扩张,成本控制能力优异。2020年上半年,公司高纯晶硅单晶料占比达90.86%,平均生产成本3.95万元/吨,其中新产能平均生产成本3.65万元/吨。目前,公司高纯晶硅月产量已超过8,000吨,在建的乐山二期和保山一期项目合计超过8万吨/年产能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 公司与隆基股份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加码,隆基股份拟对永祥新能源保持15%持股比例增资扩产以及参股49%投资云南通威(云南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双方以每年10.18万吨为多晶硅料供需合作基础目标。 非公开发行股票主推高效电池产能进一步扩张。2020年12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9.83亿元,将用于年产7.5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眉山二期项目、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互联工厂金堂一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技术路线均拟采用210大尺寸PERC电池技术路线,同时预留了TOPCon 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升级空间。募投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农业、光伏双龙头,光伏多晶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成本优势明显。考虑到公司对洪水冲毁设备计提资产报废影响业绩,我们下调公司2020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36.08亿元(下调前为43.8亿元),维持2021-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22、66.05亿元,2020-2022年对应EPS 分别为0.80、1.16和1.47元/股,目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 分别为43倍、29倍和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需求不达预期;电池片价格下跌超预期。
卧龙电驱 电力设备行业 2020-12-24 14.89 -- -- 16.44 10.41%
16.44 10.41%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0年12月2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与德国纬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湃科技”)签订定点函,公司将为纬湃科技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本定点函所对应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销售预估金额为21.11亿元,具体以下单金额为准。 投资要点:先发布局新能源电机,公司技术、产品品质行业领先。公司于2013年成立新能源电机事业部,进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市场。凭借技术、品质、保证体系等优势,公司于2019年与采埃孚签订新能源电机定点合同,合同金额约为22.59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至2026年。目前公司与采埃孚海外定点项目已经成功实现量产,产能爬坡情况比较理想,新项目定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纬湃科技为欧洲电力驱动系统主要供应商之一。纬湃科技前身为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AG)动力总成事业群,它传承了大陆集团动力总成的技术积累与专长,提供适用于电动、混动及内燃机驱动系统所用的关键部件及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其产品包括电动传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尾气后处理解决方案。2019年,大陆集团旗下动力总成事业群纬湃科技实现销售额达78亿欧元,在全球50多个基地雇佣40,000多名员工。2019年底,纬湃科技开始为标致雪铁龙集团和现代汽车生产完全集成的EMR3电力驱动系统。 与纬湃科技签订定点函,新能车电机全球战略再下一城。公司于近期与纬湃科技签订定点函,将为纬湃科技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本定点函所对应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销售预估金额为21.11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周期为2021年至2028年。该合同的签署是公司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全球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推动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生产厂商或其供应商建立坚实的业务关系。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电机及其控制领域龙头企业,海外新能源电机业务受益欧洲电动化加速。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4、11.58、13.88亿元,对应20-22年EPS分别为0.74、0.89、1.0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倍、16倍和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金博股份 2020-11-23 116.60 -- -- 139.83 19.92%
259.48 122.54%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0年11月20日发布公告: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6.10亿元,用于投资热场复合材料产能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要点: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10亿元,扩张热场复合材料产能。根据公告,公司拟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10亿元,用于投资热场复合材料产能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热场复合材料产能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7.01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80亿元,该项目系通过新增基建工程及配套设施、购置设备等建成新增产能600吨/年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线,预计建设周期为2年。2019年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为202.05吨,预计项目投产后将大幅缓解产能不足压力,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 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直接受益硅片大型化。随着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晶硅制造向大直径发展的趋势,晶硅制造热场系统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也向大尺寸、低成本、高纯度的方向发展,热场部件中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年,单晶拉制炉中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市占率已达85%,碳基复合材料导流筒市占率已达55%。公司作为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主要产品坩埚、导流筒市占率约30%,未来将直接受益于硅片大尺寸趋势。 积极开拓半导体业务,有望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随着晶圆厂产能释放和终端需求回暖,SEMI预计2020年硅片出货将重回上升轨道,并在此后两年内持续以超过3%的速度增长。 公司具备生产半导体单晶热场产品的技术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与神工半导体、有研半导体、宁夏银和(Ferrotec的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7-2019年公司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89.97万元、140.89万元、203.08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63%、0.78%、0.85%。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直接受益于硅片大型化趋势。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25和2.9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0、2.81和3.66元/股,对应PE分别为58、41和3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需求不达预期;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渗透率提升不达预期。
许继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8-14 15.11 -- -- 16.99 12.44%
16.99 12.44%
详细
事件: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2亿元,同比增长2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80.72%。 投资要点: 业绩略超申万宏源预期,降本增效助推净利润大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2亿元,同比增长2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80.72%,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积极降本增效所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费用1.54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管理费用1.57亿元,同比下降18.62%;实现财务费用0.08亿元,同比增长202.52%,主要系本期计提债券利息的影响所致;实现研发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7.99%。 智能制造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市场开拓效果显著。2020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变配电系统业务实现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10.16%,毛利率27.64%,同比上升2.4个百分比;智能电表业务实现营收8.19亿元,同比增长20.13%,毛利率20.88%,同比上升8.19个百分比;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实现营收7.72亿元,同比增长17.31%,毛利率13.96%,同比上升3.17个百分比。公司智能制造产品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均有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市场开拓顺利。其中,国网集招稳步提升,电能表、充电桩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智慧消防控制单元连续中标;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在±800千伏普洱换流站智能监测变电站建设项目中成功中标。 直流输电系统营收大幅提升,相关产品获得科技认证。2020年上半年,公司直流输电系统业务实现营收7.11亿元,同比增长547.91%,主要受益于公司实现较多直流工程大项目收入;该板块业务实现毛利率20.97%,同比降低27.25个百分点,主要受低毛利产品实现收入占比高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HVIV3000-±535/2000±535kV/1500MW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和“HVIV3000-±800/3000±800kV/5000MW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顺利通过河南省首台套认证,产品技术获得认可。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网系核心电力装备企业,有望受益新基建项目的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9.06亿元和9.5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0元/股、0.90元/股、0.9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3倍、18倍、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高压和充电桩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出预期。
金博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0-08-14 70.45 -- -- 79.22 12.45%
84.72 20.26%
详细
事件: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52.0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57.33%。 投资要点: 业绩超申万宏源预期,光伏热场系统产品拉动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52.0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57.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25亿元。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主要系光伏行业持续发展,下游客户加大对公司热场系统相关产品的采购量所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由负转正,主要是因为公司本期收入增加和货款回笼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方式改变所致。 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直接受益硅片大型化。近年来166mm、210mm、182mm等大尺寸规格硅片陆续推出,客户对大尺寸规格晶硅生长热场的需求旺盛,热场部件中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年,单晶拉制炉中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市占率已达85%,碳基复合材料导流筒市占率已达55%。公司作为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主要产品坩埚、导流筒市占率约30%,未来将直接受益于硅片大尺寸趋势。 积极开拓半导体业务,有望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随着晶圆厂产能释放和终端需求回暖,SEMI预计2020年硅片出货将重回上升轨道,并在此后两年内持续以超过3%的速度增长。公司具备生产半导体单晶热场产品的技术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与神工半导体、有研半导体、宁夏银和(Ferrotec的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7-2019年公司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89.97万元、140.89万元、203.08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63%、0.78%、0.85%。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晶硅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直接受益于硅片大型化趋势。考虑到光伏硅片扩产需求旺盛叠加硅片大型化趋势推动碳基复合材料渗透率提升,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25和2.93亿元(上调前分别为1.12、1.62和2.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0、2.81和3.66元/股,对应PE分别为55、39和3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需求不达预期;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渗透率提升不达预期。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7-10 26.52 -- -- 29.50 11.24%
29.50 11.24%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2020年7月7日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57亿股新股,本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投资要点: 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核准批复,拟募资 50亿元加码半导体硅片产能。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57亿股新股。根据公司于2020年2月发布定增预案(修订稿),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其中4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之生产线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投项目达产后,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半导体硅片领域的竞争优势。 半导体大硅片产能领先,客户拓展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是国产半导体硅片龙头,2019年半导体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8.34%;实现半导体硅片销售452.10百万平方英寸,同比增长20.83%。12英寸客户拓展顺利,国内产能领先。公司8英寸规划产能105万片/月,12英寸规划产能62万片/月。天津工厂30万片/月8英寸硅片项目已投产,12英寸2万片/月试验线正常投产;宜兴工厂75万片/月8英寸生产线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投产,12英寸项目规划产能60万片/月。 集团混改方案即将落地,治理结构优化利好公司长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截至规定的中环集团股权转让项目交易保证金交纳时间,已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后续将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按照披露的《权重分值体系》组织实施竞价。混改方案落地后,公司资本运营效率、经营管理机制、激励体系等均有望优化,长期发展势头良好。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产半导体大硅片龙头,G12巩固单晶硅片龙头地位。暂不考虑定增影响,我们维持2020-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1、19.95和25.28亿元,2020-2022年公司EPS 分别为0.54、0.72和0.91元/股。 对应PE 分别为49、36和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客户开拓不达预期;光伏需求不达预期。
中来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5-01 7.44 -- -- 15.18 10.72%
8.42 13.17%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0年4月27日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及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 (1)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78亿元,同比增长29.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93.41%;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含税),同时向全体股东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8股。 (2)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169.53%。 投资要点: 业绩低于申万宏源预期,电池及组件业务拉动业绩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78亿元,同比增长29.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93.41%。其中电池及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57.75%,营收占比61.14%,毛利率为29.89%,盈利能力较强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169.53%。2020年Q1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原材料短缺导致制造成本偏高。 Topcon 电池设备全面国产化,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3.5%。公司N 型电池N-PERT 产线已全部升级改造为TOPCon 电池产线,转换效率大幅提升,泰州中来光电目前可实现N 型TOPCon 电池设备国产化率100%。2020年随着产能的爬坡、工艺的优化及良品率的提高,会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截至2020年4月,公司N 型TOPCon 高效双面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3.5%,相比2019年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公司2021年电池目标效率为24.5%,2025年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5.5%以上。 加大产品推广,海外业务全面开花。公司背膜业务主要集中在越南、印度、韩国等国,与国外WAAREE、Mundra SoarPV Ltd、Vikram 等公司保持着良好的供货合作关系;在高效电池业务方面,公司TOPCon 双面组件产品在中东、欧洲等市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2019年海外电池和组件销售覆盖日本、德国、印度、法国、意大利、韩国、荷兰、阿曼等国家。2019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增长62.47%;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14.20%,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背膜龙头,N 型高效电池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下行,出于谨慎原则,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5.68亿元(下调前分别为4.02、6.02亿元),新增22年盈利预测,预计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35亿元;对应20-22年EPS 分别为0.82、1.31、1.70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8倍、11倍、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需求不达预期;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不达预期。
天顺风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9 5.67 -- -- 6.18 7.29%
7.25 27.87%
详细
业绩符合申万宏源预期,风电塔筒龙头受益行业高景气度。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58亿元,同比增长58.0%;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比增长59.0%;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同比增长61.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5%,同比增长4.23个百分点。19年业绩高增主要系风电行业高景气度以及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布局所致。2020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1.39亿元,同比增长50%-60%。2020年Q1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风电场并网容量规模上升和上网电量同比显著上升、新能源设备交付量基本持平以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减持股票取得投资收益。 完善多元化业务布局,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显著。公司在不断巩固塔筒产品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进行风电产业内相关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拓展,适时切入风电场开发、风电叶片和智慧能源领域。2019年风塔及相关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5.42亿元,同比增长48.61%;叶片类产品实现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199.96%,毛利率为31.43%,同比增长10.45个百分点;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71.61%,毛利率为68.34%,同比增长4.19个百分点。多元业务共同推动公司业绩发展。 加速推进各业务产能建设,拟收购德国Ambau完善全球化布局。(1)塔筒:2019年12月,山东鄄城年产10万吨塔筒生产基地正式投产;2020年1月,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资6亿元建设12万吨风电塔架及配套零部件项目。(2)风电叶片:2019年8月,与河南省濮阳县签订投资协议,拟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风电叶片600套项目。(3)风电海工及服务:拟出资2,200万欧元收购位于德国北部库克斯港的海上风电桩基生产中心,主要为GE、Nordex、Siemens、Vestas等国际一流整机厂商提供海上风电桩基产品;2020年1月,与江苏射阳签署投资协议,拟投资16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风电海工产品项目。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风塔制造的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我们维持20-21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44亿元、11.60亿元,新增22年盈利预测,预计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79亿元;对应20-22年EPS分别为0.53、0.65和0.7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19-21年的PE分别为11倍、9倍和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升:国内风电装机不达预期,弃风限电率超预期。
东方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9 8.42 -- -- 9.53 13.18%
10.46 24.23%
详细
公司是国内清洁发电设备龙头,业务结构优化助力业绩回升。公司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整合形成“六电并举”(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五业协同”(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的多元化业务发展平台。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8.40亿元,同比增长 6.95%;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8亿元,同比增长 13.19%。2017-2019年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31.28%、34.13%、35.62%,在手货币资金分别为 278.84亿元、293.46亿元、304.80亿元,资产负债状况稳健。 氢能时代有望开启,氢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2016-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从 629台提升至 2737台,CAGR 达 63%,产销量取得重大突破。我们预计 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市场空间将超过 2000亿,2050年将超过 3000亿。2020年初,公司自主研制的商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配套客车量迈上了 100台大关。目前公司已完成电池系统示范生产线建设,可年产系统 1000套,配套检测中心、供氢站投入使用。 风电行业进入爆发期,风电设备业绩增长确定性强。2021年之前风电抢装逻辑确定,风电进入配置期,我们预计 2020-202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 30GW、32GW。 2018-2019年,公司风电设备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4.89亿元、35.6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5.34%、19.79%,2019年风电设备业务实现量利双增,风力发电机组销量 948MW,同比增长 95.87%。2019年新中标合同超 2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新产品市场中标贡献率超过 70%。 火电设备盈利能力逆势改善,现代制造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较强。受能源结构清洁化趋势影响,火电装机需求持续下滑,随着三北区域特高压建设,火电作为配套电源新增建设有望止跌回升。2017-2019年,公司火电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52.89亿元、129.31亿元、115.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7.10%、19.18%、25.55%,盈利能力逆势改善。公司现代制造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2017-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 46.32%、55.45%、51.46%,其中金融服务毛利率分别为 87.68%、92.21%、92.32%。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及电站工程承包商之一,业务结构整合优化助力业绩提速。考虑到特高压带动火电装机底部回升及公司在风电整机销售的快速进展,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9、17.64、19.60亿元(上调前分别为 15.36、16.22、18.2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1、0.57、0.63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7倍、15倍、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燃料电池进展不达预期;风电装机需求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