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姚遥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5%
(--)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0-27 17.00 -- -- 18.03 6.06%
18.03 6.06%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3 日, 中材科技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 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 182.32 亿元,同比增长 2.38%;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8亿元,同比下降 30.16%。其中, 3Q23 实现营收 58.52 亿元,同比下降 8.17%;实现归母净利润 3.16 亿元,同降 43.48%。 业绩符合预期。经营分析叶片: 完成中复收购, 公司成为叶片行业绝对龙头。 中材叶片通过增发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中复连众 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材叶片共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江苏连云港等 15 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中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智利、巴西等 39 个国家及地区。玻纤: 启动玻纤冷修改造。 泰山玻纤充分发挥产品种类多的特点,积极进行产销及生产结构调整,紧抓风电增量节点,加大高模纤维销售,风电类、热塑类等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同时组建精细化采购团队等多举措进行降本。 2023 年 10 月 23 日,公司发公告发表,其拟在山东省邹城市投资 11 亿元建设年产 8 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改造项目。 项目通过冷修改造,在总结原有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生产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隔膜: 持续开拓新客户、改善产品结构,保持盈利水平。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深度推进客户开发,改善产品结构;继续提高经营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水平,建设供应链体系,发展战略供应商,提升原料国产化占比,同时提高生产线车速,基膜 A 品率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36/44 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14/10/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的风险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0-27 6.60 -- -- 6.86 3.94%
6.86 3.94%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6 日, 公司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7.5 亿元,同比增长 32%;实现归母净利润 8.5 亿元,同比增长 16%。 Q3实现营收 15.4 亿元,同比增长 20%,实现归母净利润 2.7 亿元,同比下降 17%。 业绩位于预告范围之内,符合预期。经营分析三季度储能装机出现季节性波动,预计四季度装机将达高峰: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 三季度国内储能新 增装机3.8GW/7.5GWh,较二季度环比分别下降 35%/38%。 随着四季度进入传统装机旺季,预计储能装机将达到全年高峰。根据行业装机节奏来看,我们预计公司三季度出货环比有所下降,四季度出货量有望恢复同环比高速增长。短期 TOPCon 盈利承压,明年有望维持合理利润: 公司一期第一阶段 6GW TOPCon 产线已于三季度投产, 近期硅料、硅片及电池片售价同步下调,再叠加 TOPCon 电池片新产能持续释放,预计 Q4 电池片单瓦盈利或将承压。 但考虑到近期 TOPCon 超额利润压缩、技术路线迷雾再趋浓、以及融资收紧,明年电池环节资本开支或低于预期,在需求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电池片环节有望维持合理盈利水平。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维持公司 2023-2025E 净利润预测 12.02、 17.66、 21.5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8、 0.86、 1.04 元, 对应 PE 分别为 12、 8、 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竞争加剧风险
日月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0-27 14.45 -- -- 14.53 0.55%
14.53 0.55%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6 日,日月股份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5.3 亿元,同增 6.14%; 实现归母净利润 3.52亿元,同增 107.2%。其中, 3Q2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34 亿元,同降 11.84%;归母净利润 0.62 亿元,同降 9.34%;扣非归母净利润 0.53 亿元,同降 7.55%,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经营分析受制于新工厂建设+员工扩张+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 3Q23 盈利环比下滑,预计随 Q4 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将环比出现提升。 3Q23毛利率为 15.09%,环比下降 7.43PCT, 下降原因主要为: 1)新工厂建设完成带来的折旧摊销; 2)新工厂建设完成带来的人员费用增加; 3)受制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Q3 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预计随 Q4 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将环比出现提升。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7.86%,较去年同期增加 1.5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 用率 分别 为 0.77%/9.46%/-2.37%, 较去 年同 期变化0/1.74/-0.16PCT。公司已具备 70 万吨铸造产能。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年产 70万吨铸造产能。甘肃日月年产 20 万吨(一期 10 万吨)风力发电关键部件项目建设在 2023 年 1 月进 入试生产阶段。同时公司新增规划的年产 13.2 万吨铸造产能在 4 月进入试生产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净利润为 5.01、 8.65、 10.15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0、 17、 15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0-27 116.88 -- -- 131.98 12.92%
134.90 15.42%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5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业绩公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07亿元,同比+69.35%;实现归母净利润 7.14 亿元,同比+3.88%; 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38亿元,同比+78.28%,环比+30.72%;实现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0.56%,环比+41.92%,业绩符合预期。经营分析合同负债及存货同维持高增, 盈利能力望触底回升。 截至 23Q3,公司合同负债 76.40 亿元, 较 23H1 增长 14.70%,持续创历史新高;存货为 111.50 亿元,较 23H1 增长 21.67%, 考虑到当前 HJT工艺降本推进顺利,下游产品性价比快速提升,后续 HJT 整线设备订单将维持高速增长。公司 Q3 单季度净利率 12.34%,环比+1.39pct; 单季度毛利率 32.30%,环比+0.48pct, 净利率触底回升。 随着 HJT 整线设备确认周期开始缩短,费用前置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看好公司后续盈利能力持续优化。量产技术趋于成熟, HJT 性价比快速提升: 设备端,根据迈为股份公开资料, 目前 HJT 设备从搬入到良率达标只需 80 天左右, 而此前这一过程需要一年左右时间, 随着 HJT 整线设备逐渐具备量产能力, HJT组件有望明年在下游迎来放量;成本端, HJT金属化成本下降顺利, 根据公开数据, 目前华晟 HJT 银浆湿重开始进一步优化,银包铜浆料开始同时大量导入。若在当前银点价格上进行计算,则单金属化环节,头部 HJT 厂商成本可以达到 0.075 元/W 左右水平,较 TOPCon 行业平均水平略高 0.05 元/W 左右,进展较快。考虑到后续 0BB 工艺的导入, HJT 金属化降本空间巨大。公司目前与华晟签署合作协议, 达成20GW无主栅组件串焊设备订单, 首期 5.4GW 串焊设备采购合同已于 9 月 16 日签订,将进一步助力 HJT 产品性价比的提升以及下游的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根据对公司订单结构及 HJT 产业化的最新判断, 微调公司 2023- 2025E 盈利预测至 10.4/22.4/28.0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3.73、8.02、 10.0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2、 15、 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确认不及预期;订单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亚星锚链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26 8.78 10.50 32.91% 9.62 9.57%
10.45 19.02%
详细
公司为全球锚链龙头,深度受益于船舶行业周期上行。 新一轮造船周期开启,海运市场复苏推动船舶新接订单提升, 2021 年全球新接订单金额 12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0.3%, 2022 年新接订单金额在 2021 年高基数情况下,同比仍增长 8.2%。预计船用链将深度受益于造船周期景气上行。我们预计公司船用链及附件业务2023-2025 年收入约为 13.09/14.75/15.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3%/3%。全球油价上涨推动海洋油气开采复苏,系泊链业务有望持续扩张。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油价呈上升趋势,截至 9 月, 2023 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达 82 美元/桶,原油价格上涨推动油气开采行业景气度复苏。受益于海洋油气开采行业景气复苏,我们预计公司系泊链业务 2023-2025 年收入约为 5.52/8.50/13.5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9%/54%/59%。漂浮式海上风电方兴未艾,为公司开启盈利新增长点。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23 年 9 月,全球累计共有 252MW 漂浮式风电项目投运。目前多国已宣布漂浮式装机规划,远期累计规划目标达44GW+。公司为系泊链龙头,同时具备先发技术优势与业绩优势。受益于漂浮式发展,我们预计 2025/2030 年全球风电锚链市场空间可达 25/119 亿元, 2023-2025/2026-2030 年年复合增速为124%/50%。漂浮式系泊链为公司开启盈利新增长点。1H23 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增 88%。 1H23 公司实现营收 10.13 亿元,同增 52.90%;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 亿元,同增 88.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84 亿元,同增 36.59%。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亚星锚链为全球锚链龙头,预计深度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漂浮式风电中长期发展。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5/31 亿元,同比+31%/+25%/+24%,归母净利润 2.0/2.5/3.3亿元,同比+35%/+24%/+31%,对应 EPS 为 0.21/0.26/0.34 元。 根据市盈率法,给予 2023 年整体 50 倍估值,目标价 10.50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三星医疗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21 18.99 23.40 -- 18.99 0.00%
22.02 15.96%
详细
投资逻辑智能配用电和医疗服务双主业驱动,2023H1 业绩超预期。公司深耕配用电领域 30 余年,2015 年收购宁波明州医院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已形成智能配用电和医疗服务双主业格局。2023H1 实现营收 55.5 亿元,同增 26%,其中配用电业务实现营收 20.5 亿元,占比 75%,同增 38%;归母净利润实现 8.7 亿元,同比高增 148%。 海外智能电网改造增长动能强劲,公司海外战略成效逐步兑现。 2023 年 1-7 月我国电表出口金额同增 34%,海外高景气度主要系智能电网建设与改造整体存在较大需求。公司2015年起加速中东、欧洲、南美等区域布局,成效逐步兑现,2022 年海外营收实现 16.4亿元,同增 52%,2023H1 海外累计在手订单 44.3 亿元,同增 59%。 国内用电龙头地位稳固,配电智能化改造需求释放。公司用电侧龙头地位稳固,连续三年国网电表招标份额第一。虽然 2023 年电表第一批次招标量整体有所调整,但公司配电业务持续发力网外客户,仍带动板块整体快速增长,2023H1 公司配用电国内累计在手订单达 74.2 亿元,同增 26%,未来随着新能源高比例广泛接入,配电网逐步演化为有源供电网络,智能化改造需求将持续释放。 需求与政策共振,持续扩容康复医疗蓝海市场。2021 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约 1011 亿元,康复医院仅占全国专科医院总数的8.4%,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国民康复意识逐步觉醒、叠加政策持续强力推动,25 年规模有望达到 2686 亿元,3 年 CAGR 为 38.5%。 康复医院国内异地多点复制、连锁扩张模式已跑通。根据股权激励,2023-24 年每年目标新增 10 家医院。2023H1 公司持续发挥连锁化规模效应,通过外延并购和体内自建,下属医院增加 7 家至25 家,其中 19 家为康复医院,总床位数增加 2000 张至 7300 张,出院人次 2.7 万,同增 25%,康复医疗板块已进入稳步扩张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 2023-25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6.6 亿/150.2 亿/189.2 亿元,同增 28%/29%/26%,归母净利润 16.0 亿/21.2 亿/27.4 亿元,同增69%/32%/29%,对应 EPS 为 1.14/1.50/1.94 元。选用分部估值法(市盈率),目标价 23.40 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智能化投资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不及预期、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限售股解禁、商誉减值、医疗政策变动、汇率波动。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01 15.19 -- -- 16.22 6.78%
16.22 6.78%
详细
2023 年 8 月 30 日,明阳智能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1H23 公司实现营收 105.59 亿元,同降 25.84%;实现归母净利润 6.54 亿元,同降 73.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37 亿元,同降 76.66%。其中,2Q23 公司实现营收 78.40 亿元,同增 10.23%;实现归母净利润 8.80 亿元,同降 15.30%,环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降 6.02%,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2Q23 盈利环比改 善。1H23 年 公司毛利 率和净利 率分别为18.36%/6.23%,同比分别变化-7.29/-10.93PCT。公司 2Q23 毛利率为20.08%,受益于成本改善以及海风出货规模增加,环增6.72%。 1H23 期间费用率同比小幅提升。1H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69%,较去年同期变化+1.6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83%/7.97%/-0.11%,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72/+1.73/-0.76PCT。 海外拓展加速,日本订单交付,韩国首获订单。公司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 METI 和日本船级社 ClassNK 颁发的认证并成功交付日本入善町海上风电项目,这是日本海上风电项目首次采用中国风机厂商生产的风电机组。公司加强东亚地区业务开发,首次获得韩国订单光伏异质结产量利润双突破。公司第一条异质结电池片产线已于2023 年上半年达产,对应上半年公司光伏板块毛利率超过 2%。未来随着银包铜等降本技术陆续应用,光伏产品将为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净利润为 43、57、69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8、6、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大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3-09-01 30.61 -- -- 31.65 3.40%
31.65 3.40%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 8 月 30 日,三一重能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1H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39.15 亿元,同降 4.12%;实现归母净利润 8.17 亿元,同增 2.38%。其中,2Q2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1 亿元,同增 15.57%;归母净利润 3.34 亿元,同增 66.28%;扣非归母净利润 2.77 亿元,同增 106.97%,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受制于行业风机价格下降,公司 2Q23 毛利率环比下降 8.28PCT。 公司 1H23 毛利率为 24.03%,同降 3PCT,其中 2Q23 毛利率为20.72%,环降 8.28PCT,同降 7.41PCT。盈利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风机价格下降。 公司新增订单规模和在手订单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规模和在手订单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为8.35GW,2023 年 6 月底在手订单为 16.31GW,6.25MW、6.7MW 机型成为公司新增订单的主力机型。 1H23 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H23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3.48%,较去年同期变化+4.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0.15%/15.85%/-2.52%,较去年同期变化+2.72/+4.13/-2.35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利润为 19.90、23.59、29.40 亿元,对应估值为 20、17、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8-31 58.00 -- -- 67.82 16.93%
71.55 23.36%
详细
2023年8月29日,海力风电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1H23公司实现营收10.38亿元,同增59.6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降29.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增181.65%。其中,2Q23公司实现营收5.37亿元,同增8.08%;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降53.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增5.46%,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盈利同比提升。1H23年公司毛利率为15.33%,同增3.47PCT,其中风电塔筒和桩基毛利率分别为9.14%/14.44%,同比分别变化-1.71/4.88PCT。公司2Q23毛利率为15.20%,同比提高1.75PCT。 1H23期间费用率同比小幅上升。1H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82%,较去年同期变化+1.7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6%/4.80%/-0.44%,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13/-0.28/+2.13PCT。 公司产能持续推进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洋浦基地等,各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5.05、8.55、11.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联泓新科 基础化工业 2023-08-31 20.59 -- -- 20.75 0.78%
20.75 0.78%
详细
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2.1亿元,同比-19%,实现归母净利3.26亿元,同比-29%。其中Q2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49%、环比+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40亿元,同比-88%,环比+37%。非经常损益主要为政府补助。 光伏需求波动影响EVA价格,成本改善推动Q2盈利修复。上半年宏观经济弱复苏、终端需求低迷,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滑,PP产品亏损,EO、EOD产品微利。上半年公司EVA产品实现营收10.33亿元,同比-22.4%,主要因产品价格同比下降;毛利率42.93%,维持较高水平。Q2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导致终端需求观望,组件企业降低胶膜库存,光伏EVA树脂需求走弱,叠加传统行业需求淡季,EVA树脂价格较Q1末持续下降,6月末光伏EVA价格下降至1.3-1.4万元/吨,但仍高于年初价格低点,二季度EVA产品均价有所上涨;同时,Q2公司成本端有所改善,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修复,Q2销售毛利率环比提升0.24PCT至16.39%。 Q3光伏排产提升带动EVA盈利修复,2024年供需望改善。7-8月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组件排产提升带动光伏胶膜及EVA需求提升,光伏EVA价格底部反弹至1.6-1.7万元/吨;9月胶膜排产有望继续提升,同时考虑EVA传统领域需求回暖,三四季度EVA产品价格及盈利有望持续修复。2024年光伏需求有望维持30%增长,光伏EVA树脂需求持续增加,但2024年EVA新增装置较少,考虑装置爬产等因素,光伏EVA树脂价格及盈利有望回升。 布局POE再完善新材料平台,新产品2024年起贡献业绩增量。公司积极推进新材平台布局,30万吨POE项目一期10万吨装置、20万吨EVA装置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产,2025年将具有35万吨EVA及10万吨POE产能,全面提升光伏领域竞争力。此外,公司在建9万吨VA装置,2万吨UHMWPE装置、3000吨VC装置、10万吨乳酸及4万吨PLA装置、1万吨电子特气装置计划于2023年底陆续投产,2024年起逐步贡献业绩增量,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根据我们对产品价格的最新预测,下调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至8.7(-26%)、11.1(-25%)、12.9(-32%)亿元,考虑到公司新材料平台带来的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产品价格不及预期;扩产项目建设及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1 27.13 -- -- 28.45 4.87%
28.45 4.87%
详细
2023年8月30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42%,与业绩快报一致,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组件出货高速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提升:上半年公司硅片/组件出货量52.05GW/26.64GW,分别同比增长31%/48%,受益大型光伏电站需求爆发,组件出货高速增长。上半年公司毛利率19.08%,同比提升1.4pct,净利率14.15%,同比提升1.3pct;其中Q2毛利率20.00%,环比提升2.1pct,净利率15.20%,环比提升2.4pct。 优化质保金计提比例,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此前公司主要按照组件销售收入的1%计提质保金,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更多自身售后服务数据和经验后,公司决定于2023年4月1日对质保金计提相关的会计估计进行变更,因此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减少约9.66亿元,销售费用率降低至0.88%,其中2023年之前和2023年上半年出货组件对应的质保金分别减少8.26亿元1.4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增加约8.21亿元。 组件降价计提大额减值,投资收益继续贡献主业外利润:上半年公司共计提19.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17.5亿元,主要为尚未发出的组件商品。上半年汇兑收益9.5亿元,投资收益23.0亿元,主要为参股通威硅料产能的收益。 新技术产品布局完善,研发不断突破为高质量发展蓄势:上半年公司HBPC电池投入量产,目前已达到设计良率和效率目标,随着基于HPDC技术的高功率组件新品Hi-MO7的发布,公司大型地面电站市场和分布式市场的新技术产品组合趋于完善,差异化产品布局有望为公司贡献超额利润。6月经ESTI权威认证,公司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研发领域的不断突破将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蓄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根据公司半年报,调整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8%)、241(-8%)、292(-10%)亿元,对应EPS为2.38、3.18、3.85元,对应PE估值为11.30、8.43、6.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表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海优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8-31 80.26 -- -- 81.04 0.97%
81.04 0.97%
详细
8 月 30 日公司披露 2023 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 24 亿元,同比-15%;实现归母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116%。其中,Q2 实现营收 10.5 亿元,同比-34%;实现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同比-144%。 需求波动价格下跌,胶膜盈利承压。测算上半年公司胶膜出货 2.6-2.7 亿平,同比增长超 20%,其中 Q2 出货约 1.1-1.2 亿平,环比有所下降,主要因 Q2 前期 EVA 树脂价格上涨、公司原材料成本上升,但Q2中后期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导致终端需求观望,组件企业减少胶膜采购,胶膜产品价格显著下降,二季度公司价格端降幅大于成本端降幅,毛利率下降至较低水平。此外,因二季度EVA 树脂价格先涨后跌大幅波动,公司计提存货减值 4339 万元,导致胶膜业务亏损。 Q3 量利齐修复,N 型放量放大技术优势。7-8 月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组件排产提升带动光伏胶膜需求增长,胶膜排产显著提升,公司 7-8 月开工较满,预计三季度出货显著增长。随需求回暖,近期胶膜及粒子价格回升,考虑公司现有原材料库存成本较低,预计 Q3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下半年 TOPCon 电池出货增长,公司积极进行相关产品研发储备,新增单层 POE 胶膜,研发EXP 和迭代 EPE 共挤 POE 胶膜产品,同时实现 HJT 转光剂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2018 年公司业内领先推出 EPE胶膜,技术积淀深厚,有望充分受益 N 型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与市场份额。 汽车领域研发快速推进,有望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除光伏领域,公司积极布局汽车智能玻璃用电子功能膜、高强度降噪降温PVE 玻璃胶膜及新型环保表面材料,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新产品并根据需求快速改进产品性能,已成为汽车零配件企业主要合作的新品开发的材料供应商之一,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根据我们对产品价格的最新判断,下调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3.63(-44%)、4.79(-47%)、6.68(-4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竞争格局恶化
日月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8-30 15.78 -- -- 16.69 5.77%
16.69 5.77%
详细
2023年8月28日,日月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1H23年公司实现营收23.97亿元,同增17.46%;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增184.57%。其中,2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4亿元,同增25.01%;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增273.19%;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增564.5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2Q23盈利持续改善。受益于2022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公司季度毛利率环比稳步提升,1Q22、2Q22、3Q22、4Q22毛利率分别为8.73%、10.16%、11.87%、18.11%。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技改降低成本,1Q23、2Q23盈利持续改善。1Q23、2Q23毛利率分别为20.40%、22.52%,环比提高2.29PCT、2.12PCT。 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H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16%,较去年同期变化0.7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0%/9.00%/-2.63%,较去年同期变化-0.03/1.04/-0.27PCT。 公司已具备70万吨铸造产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年产70万吨铸造产能。甘肃日月年产20万吨(一期10万吨)风力发电关键部件项目建设在2023年1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同时公司新增规划的年产13.2万吨铸造产能在4月进入试生产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7.44、11.50、13.0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14、12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9 26.26 -- -- 26.28 0.08%
26.28 0.08%
详细
8 月 28 日公司披露 2023 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 349 亿元,同比+10%,实现归母净利润 45.36 亿元,同比+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38.08 亿元,同比+31%。其中,Q2 实现营收 173 亿元,同比-5.7%、环比-1.9%,实现归母净利 22.83 亿元,同比+42.1%、环比+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5.89 亿元,同比-0.7%、环比-28.4%。 非经常损益主要为处置交易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业绩位于预告中值附近,符合预期。 硅片出货持续增长,N 型放量助力市占提升。上半年公司产销规模同比提升 56%,预计单晶硅片出货 52~53GW,其中 Q2 出货27~28GW,环比 Q1 提升约 10%。Q2 中后期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终端需求观望导致硅片出货承压,公司凭借产品及运营优势实现了出货量的稳步增长。截至 6 月末公司拉晶总产能已达 165GW,预计 2023 年末进一步提升至 180GW,随硅料价格见底,7-8 月硅片环节稼动率显著提升,预计公司 Q3 硅片出货量环比显著提升。公司 N 型硅片产品份额领先,随下半年 N 型电池放量,公司有望凭借 N 型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硅片出货量及市占率。 产业链价格波动下硅片盈利维持高位,龙头优势尽显。二季度产业链价格波动导致硅片环节盈利承压,公司凭借制造端成本及技术优势、经营端供应链及战略优势充分展现龙头竞争力,测算Q2 硅片单位盈利约 0.06-0.07 元/W,在二三线企业亏损的背景下明显拉开优势;Q2 公司计提资产减值 13.32 亿元,主要为存货减值,加回后单位盈利约 0.1 元/W。近期光伏产业链上游硅片、硅料价格企稳,7 月底以来公司连续 3 次调涨硅片报价,预计 Q3 公司硅片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G12+叠瓦”打造差异化组件路线,布局 TOPCon 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坚定“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产品路线,发行可转债布局 25GW 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有望将公司 G12 大尺寸技术优势导入 N 型 TOPCon 电池制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与差异化技术路径,提升综合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公司硅片技术多维领先,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微调 2023-2025年净利润至 101、122、146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8/7倍,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科士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29 30.91 -- -- 30.95 0.13%
30.95 0.13%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 8 月 28 日公司披露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2亿元,同比增长 85.6%;实现归母净利润 5.0 亿元,同比增长129.9%。其中,Q2 实现营收 14.2 亿元,同比增长 47.8%;实现归母净利润 2.7 亿元,同比增长 63.4%。 经营分析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逆变器及储能实现收入 15 亿元,同比增长 291.0%,毛利率 27.9%,同比增加2.0pct。分业务来看,上半年主营储能业务的时代科士达实现收入9.8 亿元,净利润 0.97 亿元,净利率 9.9%,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主营光伏逆变器、储能 PCS 等业务的深圳科士达新能源实现收入6.7 亿元,同比增长 249%,净利润 0.87 亿元,同比增长 691%,净利率 13.0%,同比提升 2.0pct。公司在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工商业/户用分布式光伏及储能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 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业务稳步增长,盈利质量大幅提升:上半年公司数据中心实现收入 12.3 亿元,同比增长 17.4%,毛利率 38.0%,同比增加 7.4pct。数字经济时代,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有望加速新一轮云计算基础设施投资周期启动,公司作为业内最老牌、产品品类最齐全的数据中心供应商,预计未来收入将保持稳步增长。 收入高增带动费用率下降:公司毛利率32.87%,同比增加2.42pct,净利率 18.44%,同比增加 3.97pct,净利率提升主要来自于毛利率的改善,另一部分则得益于收入高增长带来的费用率下降,上半年公司三项费用率合计 10.90%,同比下降 3.36 pct。 海外收入增长驱动经营性现金流显著好转: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 65.6%,同比提升 21.9pct,实现经营性现金流 9.5 亿元,同比增加 14.0 亿元。受益于海外收入占比增加,公司总体销售回款压力得到显著改善,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79.3 天,相较去年同期下降 41.9 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微调公司 2023-2025E 净利润分别至 11.8、16.1、20.9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00、2.75、3.57 元,公司当前位置对应 PE 为 15、1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