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范益民

华创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60523020001。曾就职于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4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1-12-15 104.00 -- -- 105.67 1.61%
105.67 1.61%
详细
黑体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国产龙头公司为工业自动化设备企业提供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国产龙头,通过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以信息和数字化为驱动,为自动化设备行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自动化零部件产品。受益于我国非标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2017-2020年营收由3.76亿元提升至12.1亿元,复合增速为47.6%;归母净利润由0.64亿元提升至2.71亿元,复合增速为61.8%,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自动化率提升大势所趋,新兴产业顺势而起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工业自动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共识,工业自动化将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主要下游为3C、汽车、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将长期受益于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产业升级,公司有望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态势。 解决行业痛点,构筑核心竞争力公司将非标产品零部件标准化并制定产品手册,将传统自动化零部件“单一供应+多家供应商”采购模式转变为“零部件简单选型+一站式采购”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了设计难度大、高成本、品质难以把控、交期周期长等行业痛点;同时以下游客户工程师为核心,更能精准把握客户采购需求,辅以配套选型工具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粘性和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加大线上渠道合作客户的开拓力度,线上销售额增速远高于线下。线上销售额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公司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客户采购体验和选型采购效率。 对标海外龙头米思米,商业模式大有可为公司在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米思米。米思米成立于1963年,是全球布局的工业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平台,具有先发优势和全球市场规模。相比之下,公司在品类丰富度、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与米思米存在一定差距。公司未来或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本土产业各类自动化设备适用性优势、国内制造体系配套优势,在我国制造业升级、新兴行业崛起的大环境下,继续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提升态势。 黑体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2亿元、25.9亿元、3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6.26亿元、9.05亿元,对应当前动态市盈率分别为94倍、65倍、45倍。 考虑到公司在FA零部件市场具有明显的国产龙头地位,并将长期受益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工业自动化行业景气波动风险;线上客户占比提升速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与米思米业务不完全一致,相关比较仅供参考等。
科德数控 2021-09-03 129.80 -- -- 146.90 13.17%
146.90 13.17%
详细
军品业务高增,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综合毛利率44.6%,同比提升1.99pct 显示公司优异的产品竞争力,随着销售量的提升,自主核心部件的规模优势将更为显著,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上行。截止8月底,公司在执行300万以上订单合计1.85亿元。 专注高端五轴联动机床,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实现自主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产品谱系齐全,立式、卧式、龙门式等通用型,叶片铣削和工具磨削专用型均有成熟产品;核心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电机、电主轴、传感器、转台、铣头等均实现自产。公司作为国内高度自主化高端五轴联动机床企业,将受益于我国“十四五”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以及复杂国际形势下,高端工业母机的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公司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中,包含中国航发、航天科技等复购老客户,增加了航天科工、西安泵阀等新客户。此外,公司正加快新兴产业应用市场拓展,在半导体晶圆减薄机、环保设备、石化泵阀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可控迫在眉睫: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2018年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389亿元。而我国在数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主轴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竞争力薄弱,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呈现低端国产品牌同质化竞争,中端整机及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市场受到海外禁运和技术管制缺口较大的现状。在国防建设及工业领域关键零部件生产过程中依赖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以实现精度、工艺、质量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到10%。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技术及工艺水平的提升需要领先于工业制造升级,我国中端机床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庞大,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可控同样迫在眉睫。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4.06亿元、5.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0.97亿元、1.4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动态PE 为138倍,考虑到我国高端五联动机床领域在军工、汽车、模具等领域旺盛的需求,以及海外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品的禁运和封锁,公司具备显著的五联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优势,具备进口替代的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较集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风险;研发投入较高,研发成果市场化不及预期风险;高技术领域产业政策变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进口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等。
中微公司 2021-08-30 173.00 -- -- 176.70 2.14%
180.66 4.43%
详细
归母净利润提升明显,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70%: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6.8%,主要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市场发展及公司产品优势;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233.6%,主要由于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共同增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71亿元(公司间接持有中芯国际科创板股票以及其他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及政府补助同去年增加1.44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53.4%。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2.3%,同比增长8.42pct。 2021年上半年新签订单金额达 18.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70%,且有部分 Mini-LED MOCVD 设备规模订单已进入最后签署阶段。 CCP 设备向更先进工艺突破,ICP 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上半年刻蚀设备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83.8%,毛利率44.3%;2季度刻蚀设备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00.5%,环比增长46.6%。公司CCP刻蚀设备产品批量应用于国内外一线客户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在部分客户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前三位。在先进逻辑电路方面,成功取得5纳米及以下逻辑电路产线的重复订单。公司正配合客户需求,开发新一代刻蚀设备和包括更先进大马士革在内的刻蚀工艺,能够涵盖5纳米以下更多刻蚀需求和更多不同关键应用的设备。公司ICP 刻蚀设备Primo nanova 产品在10家客户的生产线上进行验证,已有超过70个工艺在客户的生产线上达到指标要求,截止2021年6月已经完成100台反应腔交付;双反应台ICP 设备Primo Twin-Star已经在客户端完成认证,并收到来自国内领先客户的订单。公司正在进行下一代产品的技术研发,以满足5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1X 纳米的DRAM 芯片和128层以上的3D NAND 芯片等产品的ICP 刻蚀需求,并进行高产出的ICP 刻蚀设备的研发。 MOCVD设备毛利大幅提升,看好Mini-LED新机会:上半年 MOCVD设备收入2.19亿,同比下降10.08%,主要受下游市场原因,但公司毛利率达到 30.77%,较去年大幅提升。公司上半年正式发布用于高性能Mini-LED 量产的MOCVD 设备Prismo UniMax,通过石墨盘晶片排布的最优化,其加工容量可以延伸到生长164片4英寸或72片6英寸外延片。已收到来自国内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同时,正在与更多客户合作进行设备评估。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刻蚀设备快速突破,Mini-LED 行业面临新机会,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69亿元、44.86亿元、62.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9亿元、8.37亿元、11.05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进口替代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程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威海广泰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4 15.36 -- -- 16.04 4.43%
16.04 4.43%
详细
军品业务高增,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6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57.0%;公司综合毛利率34.8%,同比提升1.31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高毛利率军品业务占比提升;公司净利率为14.6%,同比提升2.49pct,净利率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增加以及公司近年推动经营效率提升。 军品业务,放量,“十四五”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军工事业部发挥空港设备和消防装备在民用领域技术和产品优势进而推广到军用领域,业务发展状态可持续性强。公司2020年累计新签军品合同17.9亿元,同比增长38.4%,军品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由去年全年的34%提升至占今年上半年的49.9%。我国2021年国防支出预算1.3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2020年的6.56%。随着军队全面加强实战化练兵备战,将带动军工装备需求在“十四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在军用空港装备、军用消防车、后勤保障装备以及无人机领域将持续受益。 民用空港装备将进入恢复期,打造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来自机场和航空公司收入合计1.78亿元,同比下降38.5%。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航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89%,预计公司空港装备业务将逐步进入恢复期。另一方面,“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碳减排压力将推动空港设备电动化,公司已树立民航电动化技术标杆,将显著受益。 消防装备方面,公司消防车业务市占率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推进,应急救援装备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0亿元、49.7亿元、6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6.76亿元、8.6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动态PE分别为16、 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至下游需求减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产品盈利能力风险;国际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信捷电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17 68.62 -- -- 64.99 -5.29%
64.99 -5.29%
详细
期间费用率增长,盈利能力下降:公司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6.34亿元,同比增长 27.6%;实现归母净利润 1.55亿元,同比增长 8.51%。 受 2020年疫情物资生产设备自动化部件需求高基数影响,公司二季度单季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 1.89%和 30.5%,而芯片短缺和大宗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在一季度已有所体现,二季度毛利率处 41.9%高水平,环比一季度 39.8%有所提升,体现了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公司二季度单季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与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加快人员扩张有关。公司上半年末存货结构中发出商品 1.80亿元,比上年末 1.41亿提升 27.7%; 原材料 2.37亿元,比上年末有所增加,或预示公司下半年预期订单仍较为积极。 PLC 维持高毛利率,伺服高增长:公司 PLC 产品今年上半年营收 2.56亿元,同比增长 7.11%;毛利率为 57.0%,比 2020年全年 58.6%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水平;伺服产品自 2017年推出新一代 DS5,产品系列得到不断完善,今年上半年推出 EtherCAT 总线型产品进一步提升伺服产品市占率。公司驱动产品今年上半年收入 2.55亿元,同比增长 65.6%,已成为公司增速最为强劲的业务,收入体量已于PLC 相当。 工控行业成长性叠加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以技术创新确立市场竞争优势,以技术加行业工艺实现市场行业延伸,以行业延伸进一步带动技术升级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销售相互推动的路线。公司正加大细分行业解决方案的拓展力度,2020年以来面向研发和行业应用工程师增加明显。公司以 PLC 国产龙头地位协同伺服产品销售,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将受益于产业升级带来的自动化率持续提升以及进口替代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 2020年疫情物资生产设备自动化部件需求高基数影响,以及制造业景气度已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高景气下移至三季度的温和扩张态势,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01亿元、19.72亿元、24.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5亿元、5.22亿元、6.72亿元,动态 PE 为 28、21、16倍,考虑到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公司历史估值低位,以及公司稳固 的国产 PLC 龙头地位,高速增长的伺服销量,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市 场 竞 争 加剧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1-08-06 101.00 -- -- 114.42 13.29%
114.42 13.29%
详细
深耕工业自动化长尾市场: 公司为工业自动化设备企业提供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基于应用场景对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分类选型,通过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以信息和数字化为驱动,致力于为自动化设备行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自动化零部件产品。 受益于我国非标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2017-2020年营收由 3.76亿元提升至 12.1亿元,复合增速为 47.6%; 归母净利润由 0.64亿元提升至 2.71亿元,复合增速为 61.8%。公司预计 2021年上半年营收 7.6-8.2亿元,同比增长 42%-53%;净利润为1.65-1.78亿元,同比增长 36-47%。 品类丰富度提升空间大, 本土化优势明显: 公司已形成工业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产品类别主要包括直线运动零件、 传动零部件、 启动元件等。公司已开发涵盖 176个大类、 1,404个小类、 90余万个 SKU 并汇编成产品目录手册;年订单处理量约 55万单,年出货总量超过 230万项次, 90%标准件可实现 3天内发货;累计成交客户数突破 4万家。行业内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米思米, 米思米经销品类数量达 2670万种,远高于公司的 90多万 SKU。 米思米 2020年在中国市场收入为 33亿元,同比 2019年略有下降。公司凭借本地化优势及制造体系配套优势,随着公司品类丰富度的提升, 预计将继续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提升态势。 乘风新兴产业,持续高增长可期: 公司主要下游为 3C、汽车、 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 2020年 FA 零部件前五大客户包括比亚迪、 大族、智云、 先导、 赢合等企业。公司下游客户行业集中,而客户分散, 2020年前五大 FA 客户占比仅为 8.36%。锂电、 光伏、 汽车电子等行业将长期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公司有望保持持续的高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公司正加大线上渠道合作客户的开拓力度,线上销售金额由 2018年的 0.45亿元提升至 2020年的1.92亿元,增长 327%,远高于线下销售金额增长的 82%。线上销售额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公司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客户采购体验和选型采购效率。 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2亿元、25.9亿元、 36.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2亿元、 6.37亿元、 9.2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动态 PE 分别为 96、 63、 44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工业自动化行业景气波动风险; 线上客户占比提升速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风险等。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23 25.00 -- -- 26.09 4.36%
26.90 7.60%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试验服务业务占比提升: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74-0.84亿元,同比增长50%-70%;2季度单季对应实现归母净利润0.58-0.68亿元,同比增长14.7-34.2%,中位数24.4%,业绩增长势头较好。上半年试验设备及试验服务板块总体增幅显著,其中试验服务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考虑到公司试验设备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军工下游订单,但由于设备订单交付存在一定滞后性,增幅中或较多体现环试服务的快速增长。此外,集成电路验证分析服务业务盈利能力也具有明显改善。 设备销售稳健增长,服务市场容量广阔:公司以振动试验设备为依托,持续推进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发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最初源于军用电子、航天系统等,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民用领域对产品性能和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提升品牌竞争能力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轨道交通、建筑桥梁等领域,市场容量从2013年118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239亿元,CAGR15%左右。公司环试服务营收从2013年的0.6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4.63亿元,CAGR33.9%,未来或有望受益下游需求,业绩贡献持续提升。 收购宜特进入集成电路检测领域,赋能长期发展。公司2019年收购上海宜特,进入集成电路测试领域,成为“元器件—零件—部件—终端产品”全电子产业链一体化的服务机构。宜特主要覆盖业务包括先进工艺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晶圆材料分析和可靠度验证三大领域,其客户包含寒武纪、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目前宜特正积极开拓汽车电子业务,与母公司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当前汽车智能化对其所用的半导体芯片、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极高的要求,汽车、车规芯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试验检测服务或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支撑。2021年,公司出让宜特10%股权用以股权激励,对应2021-2025年2.56/3.01/3.52/4.01/4.52亿营收承诺及2574/3159/3693/4653/6074万净利润承诺,彰显了公司经营信心。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检测行业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公司近期拟募集资金2.97亿元,加快布局国内集成电路测试市场,扩大公司在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领域的服务规模,未来集成电路检测或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增长点,推动整体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作为检验检测行业龙头,环试业务受益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集成电路检测领域赋能长期发展,或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增长点,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拟募集资金对公司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3亿元、18.7亿元、2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2.41亿元、3.08亿元,动态PE 分别为35/27/21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新业务拓展发展不及预期,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
谱尼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1-07-13 80.10 -- -- 88.88 10.96%
88.88 10.96%
详细
Q2业绩稳健增长,看好下半年业绩表现: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24-0.27亿元,中位数0.25亿元;同比增长50%-70%,中位数60%;对应2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66-0.69亿元,中位数0.68亿元;同比增长10.6%-15.8%,中位数13.2%。从公司历史收入表现看,公司下游政府客户较多,业绩表现具备季节性特征,Q3及Q4业绩表现通常好于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食品、环境、医学、药学、汽车等在上半年均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检测效率提升,检测周期缩短,人员管理强化,预期全年业绩及盈利能力或具有较好表现。 股票激励计划出台,增长目标彰显信心。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6月出台,对应的考核年度为2021-2024年(以占股本总额比例较大第二类来分析),业绩考核指标为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对应CAGR最低要求分别为27%及28%,增长目标的设立彰显公司发展信心以及业务成长性预期。 战略布局多个检测赛道,人均产值具备提升空间。2020年公司人均产值21.75万元,同比去年提升7.7%,但较其他国内其他头部检测企业相比仍处于地位。从收入端看,健康与环保领域检测是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市场竞争力及份额较为稳定,随着产能提升,业绩有望稳健增长;汽车检测及电子业务公司积极布局,业绩具备成长性;此外医学检测领域受益下游的需求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费用端看,公司经过降本增效及规模提升,有望实现费用率的有效控制;预计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传统业务的稳定成长性及汽车、电子、医学领域检测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1亿元、22.6亿元、2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2.81亿元、3.48亿元,动态PE分别为50/39/31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新业务拓展发展不及预期,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
科德数控 2021-07-13 111.00 -- -- 118.78 7.01%
161.50 45.50%
详细
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我国 2018年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已达 3389亿元。而我国在数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主轴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竞争力薄弱,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呈现低端国产品牌同质化竞争,中端整机及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市场受到海外禁运和技术管制缺口较大的现状。在国防建设及工业领域关键零部件生产过程中依赖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以实现精度、工艺、质量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到 10%。 2019年我国数控机床进口数量 1.03万台,均价 194万元远高于我国出口机床。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技术及工艺水平的提升需要领先于工业制造升级,我国中端机床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庞大,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可控同样迫在眉睫。 专注高端五轴联动机床,自主化率高: 公司 2009年起牵头和参与多个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系统软件通过源代码测试, 2013年成为国内少数实现自主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企业。 公司产品谱系齐全,立式、卧式、龙门式等通用型,叶片铣削和工具磨削专用型均有成熟产品;核心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电机、 电主轴、 传感器、 转台、 铣头等均实现自产。公司作为国内高度自主化高端五轴联动机床企业,将受益于我国“十四五”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以及复杂国际形势下,高端工业母机的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 研发投入高水平,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近两年保持在 50%左右水平, 显著高于同行;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 达 73.9%。公司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关键部件自主化率高,公司近三年综合毛利率维持在 42%以上。 此外, 公司 2020年高端数控机床的销售量 95台, 仍有提升空间; 同期销售均价 181万元,呈增长态势。 随着产品销量增长及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79亿元、 4.06亿元、 5.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1亿元、 0.97亿元、1.4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2年动态 PE 为 98倍,考虑到我国高端五联动机床领域在军工、汽车、模具等领域旺盛的需求,以及海外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品的禁运和封锁,公司具备显著的五联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优势,具备进口替代的能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较集中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的风险;研发投入较 高,研发成果市场化不及预期风险;高技术领域产业政策变化风险;行 业竞争加剧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进口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等。
广电计量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6-23 44.70 -- -- 46.04 3.00%
46.04 3.00%
详细
收购江西福康切入放射医疗检测领域,未来或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 公司6月22日公告,以自有资金1200万元收购江西福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江西福康成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放射诊疗卫生技术服务领域当前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国家卫健委取消跨地域服务备案要求后,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公司通过收购江西福康,将快速获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同时公司经过2013-2019年加速全国布点,具备成熟的全国网络布局和开拓经验,放射诊疗领域检测业务或有望在未来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放射卫生与医疗计量业务相协同,逐步开拓医学健康检测领域。从长期逻辑看,新并购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业务与公司医疗计量业务有望实现渠道及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后续随着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医学检验、医疗器械维保等服务领域,有望构筑医学健康检测技术综合服务能力。 内生外延发展路径对标国际龙头,业务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检测行业下游分散且种类多样,并购是头部企业扩张业务覆盖面和规模扩张的主要路径,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充产品线、快速切入新市场。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并举是综合性大体量检测机构的必经之路。医学健康检测业务是公司计划培育的新业务板块,与公司现有的计量校准、职业卫生评价等业务板块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公司“一站式”服务能力有望提到提升,拓展公司业务覆盖面及品牌影响力。 检测赛道强成长空间大,看好公司产能进入释放周期。2014-2019年国内检测市场高速发展,复合增速达15%,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2020年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公司2016-2019年期间公司大幅增加资本支出扩建实验室,未来预计资本支出转向平稳,产能开始进入释放阶段,利润或有望开始进入加速释放期,公司人均产值及净利润率水平均具备提升空间。 给予“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4.1亿元、30.07亿元、36.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5亿元、4.39亿元、 5.54亿元,对应当前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70倍、53倍、42倍。 考虑检测计量行业的弱周期强成长属性,以及公司正处在产能释放的扩张期,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大客户拓展进度不达预期,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医学检测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增发进展不及预期等。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1-06-08 31.79 -- -- 40.88 28.59%
42.50 33.69%
详细
下沉市场进入收获期,看好公司盈利能力上行: 6月 4日,埃斯顿公告与河南骏通签订 9140万元销售合同,主要内容为向河南骏通提供高精度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产品。河南骏通成立于 2005年,是一家集专用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汽车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是陕汽、红岩、重汽、欧曼、解放等众多国内知名主机厂家的合作企业。此次项目标志埃斯顿在专用车辆整车制造的领域获得规模性订单,为收购 Cloos 整合后焊接机器人产品进入专用车辆整车制造环节的规模性标杆项目。 Cloos 全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以及前沿技术,如 3D 打印、激光复合、云控制、云监测、云编程将全部应用于本次生产线建设中,双方计划联手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产制造产线,为公司与河南骏通在后续数字车间和智能产线集成业务的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手订单情况充足, 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 Cloos 1月份与三一重装签署总金额约为 1.36亿元的合同,向三一重装提供机器人焊接相关设备及技术服务; 此外中标了中联重科项目订单,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具备“核心部件+本体+机器人集成应用”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埃斯顿品牌有望与 Cloos 在国内百亿焊接机器人市场形成高低搭配,技术和智造协同,快速提升在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的份额。 工业机器人行业格局向好, 有望从国产龙头走向全球品牌: 5月制造业 PMI 为 51%,已连续 15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显示制造业总体景气度保持平稳。新冠疫情以来“机器换人”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加速了企业自动化需求。在一般制造业领域龙头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工业机器人需求从 3C、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向传统工业领域拓展,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的渗透速度得以加速。 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成本和售价的下降, 终端客户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更具吸引力; 工业机器人领域经过政策市后的惨烈洗牌,低端低质低价的产能逐渐得以出清,行业正朝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公司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 有望受益于制造业智能升级推动的“机器替人” 转型升级及内循环, 从国产龙头走向全球品牌。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4.5亿元、 46.8亿元、 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2亿元、 5.33亿元、7.52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动态 PE 分别为 85、 50、 35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下沉市场进入收获期,收入增速及盈利能力或有望上行, 看好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工业机器人需求提升不及预期、市场开拓进程不及预期,并购整合结果不及预期。
广电计量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5-31 36.41 -- -- 46.04 26.45%
46.04 26.45%
详细
检测行业赛道优异,国内市场格局有望重塑:全球检测行业规模从2011年的8470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16010亿元,平均增速9.6%,高于同期GDP增速且波动较小,预计2020年规模已提升至18949亿元。国内检测市场近几年正高速发展,2020年有望达到3737亿元。国内检测市场正朝着集约化和第三方趋势发展,公司作为体量较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望顺潮流发展。 广电计量:一站式计量检测国产品牌龙头:广电计量始于计量业务,逐步向计量检测一站式服务拓展。计量服务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少是公司稳定的毛利贡献;可靠性与环境检验及电磁兼容检测是公司优势业务板块,特殊行业为第一大下游,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化学分析、环保检测、食品检测收入基数小,具备较大的业绩弹性。公司背靠广州国资委,同时管理层参与持股。近几年,公司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长,2014年-2020年实现营收从2.80提升至18.40亿元,6年CAGR达36.5%,同期归母净利润从0.25提升至2.35亿元,CAGR为45.1%,业绩稳健增长。 下游市场规模正在扩大,传统与新兴业务共发展:在国航军工领域,公司背靠国资委在取得资质方面具有优势,形成壁垒,国家财政国防支出有望提升检测需求;在汽车领域,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整车企业新车型的推出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保领域,短期土壤检测需求受政策影响有望增加,长期环境检测市场化将成为趋势;食品检测零食,检测需求来自于检测标准趋严,食品检测范围的扩大以及检测服务外包趋势的必然。公司传统及新兴业务下游的检测需求都在增加。 战略与技术优势凸显,叠加产能释放周期:一方面,公司经过几年的迅速扩张,公司已在广州、天津、长沙、无锡、郑州、雄安等全国主要经济圈拥有57家分、子公司;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不断的收购,进入更多检测领域,横向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提供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公司资质的全面性反映了领先且全面的技术能力,且公司一直保持较高技术改造投入,2016-2019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从0.7亿元提升至1.81亿元,保障自身差异化的竞争力。目前,公司正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基本进入尾期,2021年有望成为公司利润释放的拐点。 给予“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亿元、30.07亿元、36.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39亿元、5.54亿元,对应当前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4倍、41倍、33倍。考虑检测计量行业的弱周期强成长属性,以及公司正处在产能释放的扩张期,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毛利率下滑风险;品牌公信力受到不利事件影响而下降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定增发行结果不确定风险等;公司与华测检测及海外龙头检测行业公司业务不完全相同,相关比较仅供参考。
法兰泰克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29 17.51 -- -- 17.75 1.37%
17.75 1.37%
详细
oracle.sql.CLOB@2cc90031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4-28 329.79 -- -- 358.22 8.62%
598.99 81.63%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 2020年实现营收 22.9亿元,同比增长 59.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94亿元,同比增长 5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38亿元,同比增长 48.7%; 综合毛利率小幅增长 0.2pct 至 34.0%,净利率同比持平为 16.9%;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3.75亿元,同比增长 546%,主要系应收票据托收和各类政府补贴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以及公司支付银行业务保证金降低导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降低;营业外收入中,收到政府补贴 0.63亿元,同比增长 317%。公司 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6.32亿元,同比增长 5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5.1%至 1.20亿元;销售毛利率增长 6.0pct 至 38.2%,净利率为 18.54%,提升 3.2pct;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1.10亿元。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项目研发增速,2020年累计研发投入1.66亿元,同比增长76.0%,占营业总收入的 7.26%;2021年一季度研发投入 0.49亿元,同比增长 101%。 丝网印刷设备稳居龙头,外延拓展切入 OLED 市场:公司 2020年境内营业收入为 20.2亿元,同比增长 60.2%,境外收入 2.62亿元,同比增长 49.8%。公司的丝网印刷成套设备 2020年实现营收 15.3亿元,同比增长 29.8%,占总营收比重为 67.1%,毛利率 31.6%,销售量为 269条,同比增长 35.9%;公司位居丝网印刷设备行业龙头,产品持续更新迭代,凭借出色的性能和高性价比实现了丝网印刷设备领域的进口替代,同时实现了向国外光伏高端设备市场的出口。 另外,公司单独销售的非成套设备 2020年营业收入为 6.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25%,占总营收比重大幅提升 13.8pct 至 27.1%;公司依托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经验的可迁移性,向光伏激光装备及OLED 面板设备等市场外延拓展,带动了单机产品业绩大幅提升,公司首台 OLED 面板激光设备已经于 2020年由客户正式验收。 紧跟光伏技术迭代,积极布局 HJT 整线设备:公司大幅增加对 HJT电池设备的研发投入,包括 PECVD、PVD 等核心工艺设备的研发,以及 HJT 工艺方案的优化和自动化产线的开发,并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改进完善 HJT 丝网印刷设备,另外,吸收引进日本 YAC的制绒清洗技术,公司已具备 HJT 电池设备整线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且取得 HJT 整线设备的订单。在“碳中和”趋势下,光伏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为 707GW,同比增长21.8%,其中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同比增长 24.1%至 254GW,占全 球光伏装机量比例超三分之一。高效率的 HJT 电池技术未来或将取代 PERC 技术成为下一代光伏主流技术,公司前瞻性布局 HJT 设备市场,有望受益技术迭代。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国内光伏景气度及公司业绩的持续超预期,我们适当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1亿元、44.1亿元、5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3亿元、7.75亿元、9.9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动态 PE 分别为 59、4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奥普特 2021-04-27 324.15 -- -- 397.14 22.52%
482.00 48.70%
详细
一季度业绩高增,合同负债增长快:公司 2020年实现营收 6.42亿元,同比增长 22.5%;实现归母净利润 2.44亿元,同比增长 18.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2.31亿元,同比增长为 12.3%。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期间费用增加即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以及上市开支上升导致。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 128%;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增长 252%。 公司一季度末合同负债同比大幅增长 813%至 3712万元,或预示公司新客户开拓及新增订单增长情况良好。 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核心技术产品取得突破:公司 2020年研发投入 7644万元,同比增长 31%;研发人员增加 215人,同比增长 64%。 在机器视觉软件方面,增加了深度学习算法和 3D 分析算法,推出新一代 SciVision3.0、SciSmart3.0;硬件方面,三维激光传感器(3D相机)取得研发突破,开发了集成网口通讯外部触发与分区控制于一体的高亮线扫光源等产品;应用方面,将 SciVision3.0中的深度学习算法引入瑕疵检测、分类识别等机器视觉应用中。通过软硬件产品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公司2020年营收增长主要源于机器视觉整体解决方案在主要客户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深,且公司持续深耕 3C 市场并加大锂电、半导体和光伏等领域的投入。 机器视觉行业前景广阔,公司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 96亿美元,近十年增速稳定在 12%。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研究报告》,公司的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五,且公司是前五名中唯一以生产销售自主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为主的企业。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测,机器视觉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80.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5.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视觉市场。 机器视觉行业持续景气度,公司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54亿元、11.5亿元、1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4亿元、4.92亿元、6.45亿元,对应当前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70倍、53倍、41倍。考虑到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国内市场空间保持较快速增长,以及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领域的领导地位,公司楷体 在镜头及视觉控制软件领域布局和研发加快,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