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龙戈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10003,曾就职于中泰证...>>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4.2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2-05-18 7.83 -- -- 9.10 15.34%
10.13 29.37%
详细
“一带一路”先锋,集团民品国际化经营平台。公司是北方工业公司(兵工集团与兵装集团分别持股57%/38%)旗下平台型国际工程承包商及民品业务整合平台,在轨道交通、能源、石油与矿产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工程承包经验,通过资产重组成为集团民品业务国际化经营平台。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持续推进由国际工程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1年公司国际工程/国际贸易/金属包装容器/发电/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26%/54%/9%/2%/9%。2021年公司收入/业绩分别为131/6.2亿元,同比+1.6%/-17.0%,业绩下滑主要因海外疫情及汇兑损失影响。2022Q1公司实现营收/业绩分别同增37%/55%,增长较快主要因克罗地亚发电项目并表及海外经营环境改善。海外疫情影响减弱,在手充裕订单有望加快生效/执行。今年以来,海外多国随着疫苗接种量持续提升,同时基于自身国情考虑,逐渐放松疫情管控,疫情对国际工程企业海外业务影响有望持续减弱。2021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新签合同/完成营业额增速均同比回升,显示整体海外经营环境在逐步改善。截至2022Q1末公司在手订单196.3亿美元,是去年营收的10倍,其中已生效88.6亿美元,未生效107.7亿美元,在手订单量已十分充裕。 后续随着海外疫情影响缓解,在手项目有望加快生效/执行,促公司海外工程业务持续恢复。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投建营一体化集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运作,综合竞争力更强,建成后能获取稳定的运营利润,有望推动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目前公司主要布局:1)老挝南湃水电站BOT:已完工,21年净利润0.25亿。2)克罗地亚风电项目:去年底并表,设计年发电5.3亿度。今年由于俄乌冲突欧洲电价大涨,项目盈利大幅提升。如果电价维持22Q1水平,满发状态下全年预计贡献归母利润3.89亿元,占去年利润的63%。3)蒙古矿山一体化项目:包括采矿服务、跨境运输、通关仓储、焦煤销售四个环节。21年焦煤贸易54.5万吨,同增110%,贸易子公司实现收入29/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66%/88%。如中蒙口岸疫情好转,预计焦煤销售量将明显增长。4)孟加拉1320MW火电站:计划投资25亿美元,BOO模式,经营期25年,公司持股50%,预计2024年完工。可研披露建成后预计年收入42亿人民币,总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超10%。集团强大资源支持,未来加速发展可期。北方国际是北方工业旗下唯一A股上市民品经营平台和对外工程承包窗口,具有“大集团、小公司、唯一平台”特征,未来有望成为集团新的增长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有望得到集团全力支持。依靠NORINCO整体品牌优势,集团军贸业务的政商客户和渠道有望为公司带来大量海外项目资源,优化市场结构,协助公司加快EPC订单及投建营优质项目获取。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0.0/11.3亿元,同比增长44%/12%/13%,对应EPS分别为0.90/1.00/1.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6/7.7/6.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海外市场经营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投建营项目投产后盈利不达预期等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5-17 5.68 -- -- 5.98 0.50%
5.75 1.23%
详细
当前内需不足叠加疫情冲击,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去年年底至今系列重要会议持续彰显当前稳增长决心,稳增长必要性, 预计后续政策将再加大力,基建及地产行业预期有望不断改善。公司作为地产开发与基建施工央企龙头核心受益稳增长发力,估值有望迎来强修复动力: 中海地产龙头优势显著,价值亟待重估。 公司旗下主要地产平台中海地产长期注重产品口碑与经营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保持行业一流水平;长期坚持稳健审慎的财务策略,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 58.9%,净借贷比率为 32.3%,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 3.55%,各项指标均为行业最低区间;获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行业领先信用评级,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唯一获得国际 A 评级的企业,资产质量优异。公司在多数企业普遍采用“快周转、高杠杆”的时期仍然坚持稳健、高品质的发展路线, 未来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扩大。当前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公司作为央企龙头,未来有望在合规要求下获取更多优质土地资源,或收购经营出现风险的房企项目,加速行业整合,实现市占率的持续提升,价值有望加速重估。假设给予公司施工业务 22PE5X 估值,当前市值隐含中海地产 22PE 仅 3.1X,显著低于其他央企地产(招商蛇口PE10X、保利发展 PE7X),修复空间巨大。 施工业务基建属性不断增强,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公司历史估值长期明显低于其他基建类施工央企,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司房建收入占比达 60%,市场对其中住宅施工业务的回款风险存在一定担忧。 近年来公司持续进行业务结构调整, 施工业务基建属性不断增强: 1)公司基建订单占比不断提升。 2) 公司房建业务中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医疗、文化、市政等政府类业务近年来大幅增长,纯住宅订单占比已由高峰时的 50%下降至 21年的 32%。 随着基建属性的增强,未来公司施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高,回款风险有望大幅下降,经营质量将明显提升,估值也有望向基建类企业靠拢。公司当前股价对应 22年 PE 为 4.4X,基建类央企中国交建 22年PE 为 8.1X,对比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估值处历史低位,股息率 4.3%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截止至最新收盘日,公司 PE(ttm) /PB(lf) 分别为 4.6/0.71倍(历史最低 3.8/0.64倍) 。 2021年公司拟现金分红约 105亿元,增长 16.5%,分红率为 20.4%, 连续三年提升,对应当前股息率为 4.3%,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1/618/680亿元,同比增长 9%/10%/10%, EPS 分别为 1.34/1.47/1.6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4.4/4.0/3.6倍, 分部估值为 3470亿元,较当前市值高出 4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冲击、房地产调控风险、项目执行进度不达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中国交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4-27 9.25 -- -- 10.93 18.16%
10.93 18.16%
详细
事项:1)公司公告与祁连山、关联方中国城乡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约定中国交建拟将所持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的 100%股权,中国城乡(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成员)拟将所持西南院、东北院和能源院的 100%股权一并与祁连山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进行置换,不足置换部分祁连山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中国交建、中国城乡购买。2)公司公告一季度新签订单情况。 交易完成后预计中国交建和中国城乡将成祁连山控股股东。根据年报披露,中国交建拟注入的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是我国公路勘察设计龙头企业,2021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3/5.7/5.3亿元,合计为16.3亿元。参考可比公司华设集团估值水平(21年PE9倍),三家设计公司总体估值147亿元。如果考虑加上中国城乡拟注入的西南院、东北院和能源院三家公司估值,注入的六家设计公司总作价预计大于147亿元。祁连山当前市值83亿,与注入资产的差价将以向中国交建、中国城乡增发方式补齐。因此交易完成后,预计中国交建和中国城乡将成为祁连山控股股东,原祁连山旗下水泥资产预计成为中国交建集团下属业务。 实现子公司分拆上市,积极践行国企改革。本次交易如果完成,对于中国交建及中交集团具有重要意义:1)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背景下,本次交易实现子公司分拆上市,提升了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积极践行了国企改革。2)实现了公路勘察设计、市政设计、能源设计等业务单独上市,提供了更好的融资平台,可以集中资源加快相关业务发展。3)预计可以获取水泥业务,进一步完善集团产业链布局。 Q1新签合同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表现亮眼。公司公告2022Q1新签合同额4307亿元,同增4.9%,环比21Q4增长65%,订单额在去年同期高增基础上(21Q1订单YoY+80%)再创单季新高,已占全年订单目标的30%,实现首季“开门红”。分业务看,基建建设合计新签合同额3793亿元,同增5.9%,其中港口/路桥/铁路/城市建设/海外工程订单分别同比变动+42.9%/+14.6%/-9.6%/-0.3%/+4.9%,“大交通”传统业务及现汇项目显著增长。基建设计/疏浚工程/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65/325/24亿元,YoY+25.2%/-10.5%/-18.7%。分区域看,境内新签合同额3690亿元,同增4.8%;境外新签616亿元,同增5.7%。一季度公司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709.4亿元,其中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合同额为450.3亿元,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400.3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241/270亿元,同比增长18%/14%/12%,EPS分别为1.31/1.49/1.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0/6.2/5.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本次资产置换交易未完成风险,资产估值假设不合理风险,交易方案变化风险,稳增长政策力度低于预期,疫情反复风险。
苏文电能 综合类 2022-04-26 39.01 -- -- 45.16 14.33%
56.30 44.32%
详细
2021年盈利符合预期,电力设备快速扩张。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8.6亿元,同增36%;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增27%,符合预期,其中年内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约1300万元,若剔除该因素,则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约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增31%,经营性业绩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季度看,Q1-Q4分别实现营收3.3/3.9/4.7/6.6亿元,同增86%/14%/22%/44%,Q4营收明显提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6/0.7/0.8/1.0亿元,同增130%/27%/10%/10%。分板块看,电力施工及智能用电服务(EPCO)/电力咨询设计/电力设备供应分别实现营收13.8/1.4/3.3亿元,同比变化36%/-1%/60%,配网EPCO核心业务稳步扩张,其中我们预计智能用电服务业务实现营收0.8-0.9亿元,同增约40%;电力设备供应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业务重点发力方向,且客户质量较高,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中航锂电、星宇车灯、理想汽车等。分区域来看,江苏省内/外分别实现营收17.3/1.3亿元,同比变化41%/-13%,江苏市占率持续提升,后续随着公司上海基地建成,省外业务有望加速开拓。公司拟10派6元,现金分红总额8419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28%。 毛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率平稳,现金流入有所收窄。2021年公司毛利率28.6%,YoY-1.2个pct,毛利率有所下降预计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另一方面系毛利率稍低的电力设备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期间费用率9.3%,YoY-0.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13/+0.08/+0.01/-0.05 个pct,各项费用率基本保持平稳,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较多所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多约1000万元。所得税率14.1%,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率16.2%,YoY-1.1个pct。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0.5亿元,较去年同期收窄约2.1亿元,主要系公司支付工程款、材料设备款、保证金较上期明显增多,相应款项未在报告期收回所致。公司今年将现金流管理放在重点任务之一,通过采用节点法收款等方式持续优化收款模式,预计后续现金流有望显著改善。收现比与付现比分别为71%与72%,YoY-20/-2个pct。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1.1/2.3次,YoY+10.3/-0.2次,存货周转率明显提升。 定增加码电力设备制造,强化中长期成长动力。当前公司设备主要以高低压成套设备为主,对于设备生产所需的断路器等元器件主要通过外购取得,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盈利能力、提升供货可靠性稳定性,公司当前持续加码电力设备业务。公司去年底与洛凯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布局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领域。近期公司拟定增14亿元,重点投入至设备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成立设备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再度加码设备制造。本次定增募投的设备生产基地建设期3年,评估达产后可实现营收14.8亿元/年(是公司2021年电力设备供应业务营收的4.5倍),IRR达17.6%,含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6.6年。生产基地投产有望显著提升公司电力设备供应业务能力,并强化EPCO业务规模成本优势,中长期盈利增长动力充足。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3/7.0亿元,同增33%/32%/32%,EPS分别为2.86/3.78/4.99元,2021-2024年CAGR为32%,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11/8倍;以最新股价8折测算定增后EPS分别为2.19/2.89/3.81元,对应PE为18/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定增及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才流失风险等。
上海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2-04-25 2.90 -- -- 3.19 10.00%
3.19 10.00%
详细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符合预期,股息率具备一定吸引力。公司公告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同增21.5%;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增12.5%;扣非业绩27.7亿元,同增7.7%。 分季度看,Q1-4单季营收分别同增56.2%/13.0%/19.7%/10.0%;单季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动+13.4%/+10.2%/+58.6%/-27.0%,Q4业绩下滑主要因研发费率、减值计提增加,同时所持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减少。分业务看,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房产开发/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实现收入2382/52/167/139/13亿元,YoY+22.8%/-3.0%/+12.0%/+119.5%/-9.5%,地产业务增速较高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房产项目去化和交房;核心施工主业实现稳健增长。全年新签合同4425亿元,同增14.4%,其中上海/外省/海外市场分别新签订单2721/1629/75亿元,占订单总额的61%/37%/2%,同增13%/15%/76%,区域市占率稳固。未完订单总额达4596亿元,在手订单较为充裕。2022年公司预期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050亿元,新签合同额4850亿元,分别同增8.5%/9.6%。公司2021年拟10股派1.45元,合计分红12.9亿元,分红率34%,股息率为4.7%。施工主业盈利水平稳健提升,回款加速促现金流明显改善。2021年公司毛利率9.43%,YoY-0.24个pct,其中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房产开发/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毛利率YoY+0.74/-2.24/-13.64/+0.59/+0.29个pct,地产业务受政策调控影响盈利大幅下滑,拖累整体毛利率;施工主业盈利水平稳健提升,主要因公司持续加强项目精益管理,成本管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期间费用率7.21%,YoY+0.0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01/-0.06/+0.01/+0.07个pct,整体保持平稳,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经营规模效益逐步显现;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因融资需求扩大致利息支出增加。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多计提约8.5亿元,新增计提主要为房产项目跌价准备金。投资收益增加13亿元,主要为出售盛唐置业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收益9.97亿元。归母净利率1.34%,YoY-0.11个pct。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03.7亿元,较去年多流入100.5亿元,主要因1)Q4加速项目回款,单季现金净流入221亿元;2)上游议价、下游回款能力同时提升(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98%/92%,YoY+2/-2个pct)。 六大新业务规模持续扩张,核能新基建业务进展顺利。2021年公司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六大新兴业务分别新签合同230/191/80/276/34/161亿元,同增NA/38%/25%/50%/30%/NA,合计实现营收较2020年新增100亿元,规模稳步扩张,业务拓展进程顺利。具体来看,1)城市更新:新承接金陵东路修缮改造、静安石门一路张园更新等重大城市更新项目,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拓宽;2)生态环境:集团整合重组成立环境科技布局土壤修复全产业链,在渣土资源化利用、双碳咨询、设备药剂研发等业务领域取得突破。3)核能新基建: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平台完成竣工待验收;攻克了核堆核心部件高洁净装配、高精度定位盲装等实验堆安装技术,完成了熔盐实验堆本体离线组装及一体化吊装就位工作,并积极配合业主筹备预运行试验工作。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5/49亿元,同比增长4%/15%/10%,EPS分别为0.44/0.51/0.55元,当期股价对应PE分别为7.0/6.1/5.6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等。
华铁应急 建筑和工程 2022-04-20 8.24 -- -- 8.59 4.25%
9.74 18.20%
详细
Q1 延续快速扩张趋势,业绩增长超预期。公司2022Q1 实现营收6.4 亿元,同增55%;实现归母净利润1.1 亿元,同增41%,超市场预期(此前公司预告Q1 归母净利润1 亿元,同增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增43%。 当前公司持续重点开拓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截至2021 年底,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突破4.7 万台,同增125%,设备量居全国第二。2022Q1高空作业平台营收3.0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7%,同比大幅增长114%,高空作业平台已成为公司规模扩张、利润增长主要驱动力。在去年Q1 基数较高及今年Q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国多地疫情反复情况下,公司依然实现营收业绩快速增长,突显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整体需求较好、公司业务开拓能力优异。 毛利率有所下降,规模效应显现驱动费用率持续下降。2022Q1 公司毛利率43.6%,YoY-7.0 个pct,毛利率有所下降预计主要系:1)设备量快速增加、叠加疫情冲击,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出租率小幅下降;2)建筑支护设备中低毛利产品占比有所提升,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期间费用率27.4%,YoY-0.7 个pct , 其中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YoY+1.0/-0.7/-0.8/-0.2 个pct,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人员增加,对应职工薪酬上升所致;管理和研发费用率随着公司规模持续快速扩张、规模效益显现,而持续呈下降趋势。所得税率13.4%,YoY-4.1 个pct。净利率16.7%,YoY-1.6 个pct。Q1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5 亿元,同比收窄约0.8 亿元,预计主要系疫情影响收款节奏,以及在税收优惠政策下往年部分税费递延至今年Q1 进行缴纳。收现比为112%,YoY-28 个pct。 轻资产业务再下一城,助力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轻资产已成为公司当前发展战略之一,去年与热联集团轻资产合作的子公司热联华铁已正式运营,计划3 年内总投入规模不少于30 亿元用于购买租赁资产,2021 年轻资产业务已创收约1.2 亿。近期公司再度与徐工集团旗下机械租赁全资子公司“徐工广联租赁”在轻资产方向进行战略合作,初期合作金额5 亿元,有望进一步减轻公司资金约束,扩大在管设备规模,提升ROE 水平。此外,双方将就前期公司推出的可信上链T-BOX 产品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设备租赁运营中的作用,打造工程机械可信发展先发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9.0/12.0 亿元,同增34%/34%/33%,EPS 分别为0.74/1.00/1.33 元,2021-2024 年CAGR 为34%,当前股价对应PE 为16/12/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设备出租率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致租金下降风险;轻资产业务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4-19 5.78 -- -- 6.40 5.79%
6.11 5.71%
详细
营收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超预期,分红率连续三年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913亿元,同比增长 17.1%;实现归母净利润 514亿元,同比增长 14.4%,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 16.0%,整体表现略超预期。分季度看,Q1/Q2/Q3/Q4分 别 实 现 营 收 4047/5320/4003/5543亿 元 , 同 增53.4%/14.6%/15.1%/2.9% ( 较 19年 复 合 增 速 分 别 为16.6%/17.1%/17.9%/11.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146/122/136亿元 , 同 增 45.5%/19.2%/7.9%/-1.7% ( 较 19年 复 合 增 速 分 别 为11.5%/13.0%/12.3%/6.8%)。四季度业绩放缓主要因地产行业环境变化,收入增速放缓以及减值计提增加。2022年的经营目标是:新签合同额超过3.85万亿元,较 21年实际增长 9%,营业收入超过 2.01万亿元,增长 6.3%。 分红方面,公司拟每 10股派 2.5元,合计分红约 104.9亿元,增长 16.4%,分红率为20.4%,较去年提升0.4个pct,连续三年提升,当前股息率为4.1%。 房建、基建盈利增长强劲,地产收入高增、盈利小幅下降。分业务看,2021年公司房建/基建/地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11471/4100/3309亿元,同增14.6%/17.7%/22.0%; 实 现 毛 利 润 897/428/697亿 元 , 同 增+33.2%/+45.1%/-2.0%。房建领域,公司持续稳固中高端房建市场领先地位,在超高层、工业厂房、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领域中标多批重点项目,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发展,板块毛利率大幅提升,盈利增长强劲。基建领域,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转型,板块盈利水平明显提升。 地产业务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受地产调控及结算土地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因此盈利出现小幅下滑。 毛利率提升明显,营运指标改善,ROE 提升至 16.0%。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毛利率 11.33%,YoY+0.50个 pct,其中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毛利率YoY+1.1/+1.9/-5.1个 pct。受益于板块业务结构转型升级,房建、基建业务毛利率明显提升,驱动整体毛利率在地产拖累影响下仍同比明显改善。期间费用率 4.85%,YoY+0.65个 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02/+0.03/+0.53/+0.11个 pct,研发费用率提升较多主要因公司加大重大工程建造装备、装配式/BIM 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因公司业务规模扩张致资金需求上升,利息费用有所增加。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多计提约 90亿元,新增计提预计主要为某地产客户坏账准备金。 投资收益减少 14亿元,主要因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有所降低。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降低 2.79个 pct。归母净利率 2.72%,YoY-0.06个 pct。收款及营运能力方面,公司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144亿元,较去年同期收窄 59亿元,主要因本期:1)房地产开发投入增加。2)原材料价格上升,公司加大材料储备,成本支出增加。收现比与付现比分别为 107%/109%,YoY+0/+2个 pct。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2.4/11.1次,YoY+0.1/+0.8次,总资产周转率提高 0.06次至 0.83次,驱动平均 ROE 提升 0.4个 pct 至 16.0%,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引领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龙头,地产与施工两大业务均有望价值重估。当前政策支持和引导房地产行业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未来行业有望进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阶段。我们理解新发展模式主要为:开发模式从“快周转,高杠杆”转向“竞品质”;供给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保障房建设,注重存量运营;融资模式多元融资,保持健康财务结构,避免高杠杆。公司是引领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龙头,地产与施工两大业务均有望价值重估:1)地产业务下属主要平台中海地产盈利能力长期保持行业一流,财务指标始终保持稳健审慎,杠杆率、融资成本均为行业最低区间,资产质量优异,在多数企业普遍采用“快周转、高杠杆”的时期已经在引领行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未来竞争优势有望继续扩大。作为央企龙头受益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假设给予公司施工业务 22PE5X估值,当前市值隐含中海地产 22PE 仅 4X,显著低于其他央企地产(招商蛇口 PE11X、保利发展 PE7X),修复空间巨大。2)施工业务基建属性有望不断增强,新发展模式下保障房业务有望快速增长,住宅业务回款风险显著降低,产业园区、市政、医疗等政府类项目占比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公司施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高,回款风险有望大幅下降,经营质量将明显提升,估值也有望向基建类企业靠拢。公司当前股价对应 22年 PE 为 4.5X,基建类央企中国交建 22年 PE 为 7.5X,对比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1/618/680亿元,同比增长 9%/10%/10%,EPS 分别为 1.34/1.47/1.6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4.5/4.1/3.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冲击、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4-15 5.68 -- -- 6.40 7.56%
6.11 7.57%
详细
政策引导房地产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针对房地产行业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房住不炒”大框架下,当前地产调控政策已经积极调整,放松部分不适合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的紧缩性政策,同时支持和引导房地产行业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未来行业有望进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阶段。 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的内涵: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及相关政策,我们理解新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开发模式:从原先“快周转、高杠杆”向注重产品质量、精细化管理、稳健可持续的“竞品质”模式转型。2)供给模式: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注重存量运营。3)融资模式:避免过高金融杠杆,多元合理融资,保持健康的财务结构,借助REITs等新工具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传统业务模式,实现资金的更高效利用。 中国建筑是引领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龙头,地产及施工两大主业均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地产业务坚持低杠杆、高盈利、重品质,引领行业新发展模式。公司旗下主要地产平台中海地产长期注重产品口碑与经营可持续发展,据公告2021年实现净利润率16.6%,盈利能力保持行业一流水平;长期坚持稳健审慎的财务策略,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58.9%,净借贷比率为32.3%,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5%,各项指标均为行业最低区间;获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行业领先信用评级,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唯一获得国际A评级的企业,资产质量优异。公司旗下中海物业以定位高端、服务品质优秀著称,在管物业包括住宅、商业、政府等多种类型,存量运营能力突出。公司在多数企业普遍采用“快周转、高杠杆”的时期仍然坚持稳健、高品质的发展路线,已经在引领行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未来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扩大。当前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公司作为央企龙头,未来有望在合规要求下获取更多优质土地资源,或收购经营出现风险的房企项目,加速行业整合,实现市占率的持续提升,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假设给予公司施工业务22PE5X估值,当前市值隐含中海地产22PE仅4X,显著低于其他央企地产(招商蛇口PE11X、保利发展PE7X),修复空间巨大。 施工业务新发展模式下基建属性增强,经营质量有望显著提升。公司历史估值长期明显低于其他基建类施工央企,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司房建收入占比达60%,市场对其中住宅施工业务的回款风险存在一定担忧。在新发展模式下,公司施工业务的基建属性将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行业从“快周转、高杠杆”的高风险模式向“竞品质”的稳健模式转型,同时央企与国企开发商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未来住宅施工业务回款风险有望大幅下降。2)新模式下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房与长租房建设,这部分业主主要是政府类企业,基建属性更强,公司在保障房领域经验丰富竞争力强,未来相关订单有望持续快速增长。3)公司房建业务中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医疗、文化、市政等政府类业务近年来大幅增长,纯住宅订单占比已由高峰时的50%下降至21年前三季的31%,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基建属性的增强,未来公司施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高,回款风险有望大幅下降,经营质量将明显提升,估值也有望向基建类企业靠拢。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2年PE为4.6X,基建类央企中国交建22年PE为7.7X,对比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541/587亿元,同比增长10%/9%/9%,PE分别为5.0/4.6/4.2倍,PB(lf)0.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冲击、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4-14 10.35 -- -- 10.37 -1.24%
10.54 1.84%
详细
1-3月订单高增90%,收入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公司公告2022年1-3月新签合同额10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在1-2月高增基础上进一步加速2.5个pct,展现强劲增长态势。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合同990亿元,化工/基建/环境治理分别新签694/270/26亿元,在工程合同中占比分别为70%/27%/3%。非工程合同中勘察设计等/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分别新签13/23/11亿元。分地域看,境内新签合同930亿元,同增86%;境外新签1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5%,海外经营环境延续改善趋势。3月单月新签合同272亿元,同增97.6%,较2月小幅提速0.3个pct,其中化工/基建类工程订单分别新签165/88亿元,占单月总工程订单的64%/34%,环比上月分别变动-6.7/+5.5个pct。2022年1-3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增41%,延续年初以来强劲增长势头;3月单月实现营收116亿元,同增16%。 己二胺顺利产出,项目未来有望保持高盈利。公司加紧推进实业项目投产,3月31日公告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己二胺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产品质量达到优级品。我们假设该项目一期满产后对外销售产品为30万吨己二胺(不考虑丙烯腈等产品利润,也不考虑己二胺-尼龙66环节利润)。根据我们测算,按照当前原料价格,公司己二胺单吨原料成本约为13839元/吨,盈亏平衡点对应己二胺售价为18000元/吨(当前价格约为50000元/吨),盈利空间较大。假设己二胺对外销售价格为30000元/吨,则一期项目满产后可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税后利润2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归母净利率为23%,盈利能力较强。由于英威达上海新建40万吨己二腈项目预计因疫情等原因投产慢于市场预期,当前欧洲主要己二腈产能受到俄乌局势导致的天然气短缺影响,而国内下游尼龙66聚合产能增长较快,因此预计今年公司己二腈等产品价格有望保持高位,项目盈利有望超预期。 “十四五”实业规划目标明确,回购股票激励彰显信心。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集团目标“十四五”进入世界五百强,按照2021年世界500强门槛标准(收入约2400亿元)计算,“十四五”集团收入目标复合增速约15%(中国化学上市公司占集团收入的90%以上),新材料实业收入占比预计达到15%,规模约360亿元。化工新材料实业未来占比将明显提升,考虑到其明显高于工程的净利率,有望助力公司业绩增速超越收入增速。近期公司公告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不超过1%股份用于股权激励,预计回购金额为4-8亿元。公司回购股票用于激励释放积极信号,有望增强市值动力,激发员工活力,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64/82亿元,同比增长15%/54%/27%,EPS分别为0.69/1.06/1.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0/8倍,公司新材料项目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明确实业发展决心,第二成长曲线加速重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实业项目投产业绩不达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海外经营风险。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2-04-11 6.78 -- -- 7.32 7.96%
7.32 7.96%
详细
Q1订单高增84%。超预期,实现稳增长开门红。公司公告Q1新签订单6057亿元,同比增长84.0%,增速创2014年以来单季新高。主要因:1)稳增长政策发力,公司积极把握机遇,市场开拓力度加大。2)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1Q1订单同比下滑2.5%)。分业务看,基建业务新签订单54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4%,其中铁路/公路/市政及其他类订单分别为569/849/4017亿元,同增7.9%/147.5%/108.1%。公路及市政类订单发力明显,从重大订单披露来看市政主要为产业园、城市更新类等订单;公路新签多个大型高速公路新建、扩容改造工程。非承包类业务中勘察设计/工业设备/房地产开发/其他分别新签119/149/72/283亿元,YoY+157.5%/+5.4%/-28.4%/+38.4%,设计类业务高增预计主要因一季度基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地产订单下滑预计主要受行业整体环境影响。 分地域看,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5662亿元,同比增长81.7%;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96亿元,同比增长123.6%,境外经营延续修复。截至2021年末,公司未完合同额为4.21万亿元,约为2021年收入的4倍,充足在手订单保障未来持续稳健增长。 2021年扣非业绩表现亮眼,股权激励激发市值动力、划定明确增长目标。年扣非业绩表现亮眼,股权激励激发市值动力、划定明确增长目标。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704亿元,同比增长10.19%;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9.65%;扣非业绩261亿元,同比增长19.35%,表现亮眼。公司今年已完成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该方案划定了2020-2024年扣费业绩复合增速不低于12%的清晰目标,且ROE考核逐年向上,彰显了公司对未来3年持续稳健增长且ROE不断提升的信心。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也有望绑定高管、骨干与股东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公司业绩与市值动力。 稳增长政策有望再加力,公司作为大基建龙头估值有望持续修复。当前疫情反复冲击经济,近期国常会重点强调“咬定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突显疫情反复后稳增长的急迫性,预计后续基建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力,地产政策有望持续宽松。考虑政策支持、疫后赶工以及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建筑行业下半年基本面预计景气度明显提升,有望带动板块估值扩张。公司作为大基建龙头,订单增长强劲,业绩目标明确,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估值22年PE仅5倍,处于历史最低区间,有望在稳增长政策驱动下迎来估值修复。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349/392亿元,分别增长13%/12%/12%,EPS分别为1.26/1.41/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2/4.6/4.1倍,目前PB(lf)为0.7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稳增长力度不达预期、疫情反复风险、地产减值计提增加、项目进度不达预期。
华阳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2-04-11 15.02 -- -- 16.64 8.40%
16.29 8.46%
详细
设计主业稳步增长,人均产值显著提升。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降39%,其中由于对个别客户应收类资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1.0亿元,若还原该因素,则公司归母净利润约2.1亿元,同增28%,增长较为稳健。分业务板块看,2021年公司建筑设计/造价咨询/EPC分别实现营收15.4/2.3/10.9亿元,分别同增25%/34%/137%,随着前期EPC大单持续顺利推进,公司EPC业务营收明显放量。装配式建筑设计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52%,公司装配式优势业务延续较快扩张趋势。分季度看,Q1-4分别实现营收3.7/6.9/7.9/10.4亿元,同增92%/73%/46%/3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08/0.73/0.76/-0.36亿元,同比变化+71%/+11%/+8%/-156%。订单上看,2021年公司建筑设计新签合同24.4亿元,同增5%,其中装配式设计业务新签合同10.9亿元,同增19%,占比达45%,YoY+5个pct;造价咨询业务新签合同4.5亿元,同增27%。从人均产值上看,剔除EPC业务后2021年公司人均产值34.6万元,YoY+5.5万元,人均产值显著提升,经营效率持续优化。公司拟现金分红约5881万元,分红率达56%,YoY+11个pct。 扩张期毛利率有所下降,现金流表现优异。2021公司毛利率20.9%,较上年下降5.5个pct,其中建筑设计/ EPC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8%/2.7%,YoY-1.6/-2.2个pct,设计业务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公司处业务快速扩张期,人力等成本前臵所致;EPC业务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原材料成本有所上升。期间费用率11.2%,较上年下降1.5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2/-1.1/-0.5/+0.2个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下降,预计主要系公司EPC业务相关费率比设计主业更低,EPC收入规模快速提升后带动公司整体费用率下降;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本期执行新租赁准则(新准则下新设”租赁负债”科目,且将其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本期为667万元),以及公司可转债本期进行了首年付息(约180万)。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约1.6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净利率下降5.5个pct至3.7%。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亿元,延续上年大额净流入状态,收现比101%,YoY+3个pct,在去年地产链融资持续较紧情况下,公司仍实现大幅回款,盈利质量优异。 装配式与BIM业务加速开拓,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装配式方面,公司近年来加速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业务规模扩张,2021年订单占比已近半,成为公司成长核心驱动力之一。BIM方面,公司技术与开发能力储备丰富,目前华阳城市科技公司员工超过130人,相继研发上线了iBIM平台V4.0版和华阳速建2022版。同时公司积极推动BIM业务对外合作,一方面与中望软件合作开发国产BIM平台,助力实现自主可控,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与万科旗下从事地产科技研发的全资子公司万翼科技战略合作,在基于CAD形式的AI审图、AI审图平台与CAPOL iBIM平台数据对接、AI赋能设计场景、BIM合作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BIM业务加速推广有望打造公司新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14/3.86亿元,同比增长140%/24%/23%,对应EPS为1.29/1.60/1.9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行业政策风险,装配式及BIM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跨地域经营风险等。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2-04-01 5.67 -- -- 6.90 21.69%
6.90 21.69%
详细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扣非业绩增长19%。表现亮眼。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704亿元,同比增长10.19%;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9.65%;扣非业绩261亿元,同比增长19.35%,表现亮眼,增速快于扣非前业绩主要因21年对非金融企业资金占用费、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其他营业外净收入等较20年同期减少。分季度看,Q1/Q2/Q3/Q4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1%/+0.7%/-0.1%/+6.2%;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81%/-19%/+15%/+0.6%。公司年报披露2022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1200亿元,较2021年实际数增长4.4%,预计新签合同额约2.93万亿元,较21年实际数增长7.3%。公司分红计划拟10派1.96元,分红率17.5%,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为3.23%。 盈利能力基本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有所减少。盈利能力基本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有所减少。公司2021年综合毛利率为10%,YoY+0.05个pct,分业务看基建/勘察设计/工程设备/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变化+0.09/-3.36/+2.82/-1.01/-0.42个pct,整体毛利率保持平稳。期间费用率5.49%,YoY-0.12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4/-0.06/+0.06/-0.17个pct,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因金融资产模式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扩大,确认的利息收入增长较快。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率为2.58%,YoY-0.01个pct。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9亿元,我们分析主要原因:1)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备货力度加大,采购支出增加。2)适度增加房地产业务土地储备。 新签订单平稳增长,在手订单充裕。新签订单平稳增长,在手订单充裕。公司2021年累计新签合同额2.73万亿元,同增4.7%;分板块来看,基建建设板块新签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铁路/公路/市政及其他分别同比增长22%/-27.9%/19%,铁路订单增长较快主要因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招标完成;非工程承包板块中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分别新签206/613/580/1728亿元,分别同比变动-21%/13%/-15%/-37%。 分地域看,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2.58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517.1亿元,同比增长11.3%。截至2021年末,未完合同额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20.5%,约为2021年收入的4倍,充足在手订单保障未来持续稳健增长。 资源板块实力被低估,盈利贡献大幅提升。资源板块实力被低估,盈利贡献大幅提升。截止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主要包括铜约819.5万吨、钴约61万吨、钼约66万吨;年产量主要为铜约24万吨,增长14%;钴3223吨,增长26%;钼14955吨,增长88%等。铜、钴、钼保有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2021年全年公司资源板块净利润为34亿元,同比增长约50%,贡献归母利润占比约为11%。当前可比公司紫金矿业21年对应PE16.3倍,如按此估值,公司资源板块市值可达554亿元,占当前总市值的40%。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349/392亿元,分别增长13%/12%/12%,EPS分别为1.26/1.41/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4.3/3.8倍,目前PB(lf)为0.67倍,处于历史低位,稳增长发力有望促估值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稳增长力度不达预期、矿产资源业务利润不达预期、疫情反复风险、地产减值计提增加、项目进度不达预期
中材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2-03-24 8.82 -- -- 9.51 7.82%
9.58 8.62%
详细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符合预期,防疫成本支出拖累业绩。 公司公告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362亿元,同比增长 18.68%; 归母净利润约 18.1亿元,同比增长 18.99%。收入与业绩平稳增长,处于之前公告业绩预告区间,符合预期。据公告,公司 2021年抗疫支出 6.7亿元,如果按 25%所得税率加回后,估算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3.1亿元,较疫情前的 2019年增长 9%。根据年报,资产重组注入的中材矿山/南京凯盛/北京凯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2.1/19.4/10.6亿元,净利润 4.3/1.8/-0.36亿元。 扣除三家新注入资产后,公司原主业实现营业收入 279.9亿元,同比增长 24.4%; 净利润 14.6亿元,同比增长 30.5%。 业务结构优化促毛利率提升,现金流持续优异。 根据调整后的报表,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为 17.06%,同比上升 0.44个 pct,预计主要因装备制造、矿山运维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所致。分业务看,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环保/生产运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3.4%/23.0%/22.6%/19.3%,同比变动-0.84/+2.27/+5.40/+3.30个 pct。期间费用率 10.23%,同比上升 1.23个 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21/+0.04/+0.35/+1.04个 pct。销售费用率下降预计主要因会计准则变更,运输装卸费改为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因公司加大水泥低碳技术研发,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 33%;财务费用率增加较多主要因 1)人民币升值造成本年汇兑损失增加; 2)长期应收款减少导致本年确认未实现融资收益减少。 归母净利率为 4.99%,与去年基本持平。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22.14亿元,去年同期为 21.93亿元,现金流表现持续优异。 新签订单稳健增长,水泥产线绿色化、智能化业务扎实推进。 公司公告 2021年新签合同 509.8亿元,同比增长 18%,分产品看,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环保/生产运营/其 他 分 别 新 签 订 单 366.9/48.1/15.1/63.6/16.0亿 元 , 分 别 同 比 增 长20%/16%/-31%/24% /41%。分地域看,境内/外分别新签合同 275.7/234.1亿元,同比增长 28%/8%。公司持续扎实推进水泥产线绿色智能化业务,截至 2021年底,公司累计完成智能水泥工厂项目 122个,其中新建 25个智能工厂, 97个工厂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 生产运维业务持续突破,属地化经营和本土化运作不断深化。 随着中材矿山的注入,公司运维业务实现大幅突破,新签合同额 63.6亿元,占总合同比例为 12.5%,其中矿山服务合同额 55.77亿元,供矿量完成 4.82亿吨,同比增长 19.9%,公司年报披露,“十四五”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公司向高端技术装备制造商和生产运维综合服务商转型。属地化经营方面, 实现营业收入 29.99亿元,同比增长 98.04%;毛利 2.68亿元,同比增长 3.1倍。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内企业共同布局全球化,越南电池隔膜、尼日利亚硅酸钙板等项目陆续投产,尼日利亚骨料等项目建设按期推进,泰国石膏板、巴西风电叶片等投资项目即将落地。属地化经营未来有望为公司贡献 N 个利润平台,成为“十四五”新成长亮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5/26.0/30.1亿元,同比增长 25%/15%/16%, EPS 分别为 1.02/1.17/1.3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9/8/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碳中和相关政策变化风险、绿色智能改造不达预期、海外疫情反复。
华铁应急 建筑和工程 2022-03-22 8.12 -- -- 12.50 8.70%
8.82 8.62%
详细
1-2月高空作业平台收入翻倍增长,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 1-2月实现营收3.4亿元,同增超 60%,其中战略重心业务高空作业平台板块收入 1.4亿元(营收占比已达 42%),同比大增 119%。在去年高基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公司营收依然实现快速增长、出租率同比稳中有升、出租价格环比平稳,一方面彰显高空作业平台行业整体需求较强,渗透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显示公司业务承接能力优异。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丰富,覆盖“基建+制造业+地产”、“新建+存量”多领域各设施的高空作业需求,如物业维护修缮、设备安装、建筑装修等,受当前地产周期波动影响小,经营风险分散。目前我国高空左右平台总保有量/人均保有量仅约为美国的29%/7%,未来潜在提升空间大,在建筑等行业“机械替人”趋势下,行业有望持续高景气,公司作为建筑机械租赁龙头,有望展现优异成长性。 6亿定增获受理,如若顺利完成将强化增长动力。近期证监会受理公司募资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 A 股股份申请材料,截至 2021Q3末,公司在手现金约0.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58%,若后续顺利发行,则公司资金实力有望大幅增强,促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持续提升。根据草根调研数据,建筑设备租赁商向上游设备生产商采购设备最少可支付总货款 20%作为首付,剩余货款可在后续几年逐年定期支付。我们假设公司 6亿定增资金都部于发展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平均每台价格 10万元,则在 20%首付假设下公司可最多购买3万台高空作业平台,为 2021年底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 4.7万台的64%,因此如若此次定增顺利发行,公司全年规模增长动力有望进一步强化。 联手蚂蚁链打造工程机械可信终端 T-box,助力轻资产运营模式开拓。据公司官微,公司联手蚂蚁科技发布工程机械可信终端 T-box 赋能行业,其核心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蚂蚁链 MaaS 可信模组,致力于实现作业车轨迹、总里程数、连续开工时长等运行数据即时上链,数据源头可信且具备不可篡改性,可较好反映设备是否运营及维护良好。可信终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租赁企业获取融资、办理设备保险、开拓第三方资产管理等业务时的数据可信度,减少资方对运营方信息不对称顾虑,助力公司轻资产化运营模式开拓;另一方面也对公司二手设备处理(残值测算),以及引领行业维修保养标准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6.5/8.5亿元,同增 50%/33%/32%,EPS 分别为 0.54/0.72/0.95元,2020-2023年 CAGR为 38%,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2/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设备出租率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致租金下降风险;定增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3-10 8.48 -- -- 9.87 16.39%
10.19 20.17%
详细
1-2月新签订单及收入增长强劲。公司公告2022年1-2月新签合同额7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8%,增速较上月提升4.6个pct,延续高增态势。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合同734亿元,化工/基建/环境治理分别新签529/182/23亿元,在工程合同中占比分别为72%/25%/3%。非工程合同中勘察设计等/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分别新签6/18/8亿元。分地域看,境内新签合同672亿元,同增84%;境外新签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海外经营环境自年初以来显著改善。2月单月新签合同256亿元,同增97%,较1月提速14.4个pct,其中化工/基建类工程订单分别新签172/70亿元,占单月总工程订单的71%/29%,环比上月分别变动-1.7/+6.2个pct。2022年1-2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增58%,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己二腈、气凝胶、PBAT三大项目进展顺利,新材料业务转型持续推进。据公告:1)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已整体进入中交、投料试生产交错期,生产所需的大宗化工原料已进场。预计将于今年3月中旬产出合格丙烯腈产品,预计将于3月底产出合格己二胺产品,预计将于4月上旬产出合格己二腈产品。系列产品包含己二胺、尼龙66及其副产品,在产品销售上重点整合己二胺下游客户资源,目前已与十多家客户开展战略合作,同时培育尼龙66下游潜在市场与客户,包括改性、纺丝等用户。2)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今年2月27日一次性开车成功,当前已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已与三十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前期已预售气凝胶各类产品约1.55万立方米。3)公司下属东华科技参与投资建设的一期年产10万吨PBAT项目已顺利机械竣工,整体进入了开车、试生产阶段。此外公司近期还公告拟投资建设福建泉港环氧丙烷与宜昌新材料创新产业园两大项目,新材料技术实力再印证,未来有望持续输出,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技术实业平台潜力大。 当前油价高位运行,政策明确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总量控制,利好煤化工行业发展,公司作为煤化工工程龙头有望受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利好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发展。当前由于国际地区冲突等因素,油价持续攀升,截止至2022年3月8日,布伦特原油突破129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高。需求端看,随着后续经济活动复苏,石油需求也有望继续恢复,而供给端由于美、欧对俄制裁则可能供应不畅,原油价格有望高位运行,提升煤化工行业盈利预期,相关企业资本开支有望明显增加。根据公司官方公众号披露,公司作为全球煤化工工程龙头,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煤化工设计施工任务,目前在全球油气工程建设公司中排名首位,未来有望充分受益煤化工行业建设加快。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64/82亿元,同比增长15%/54%/27%,EPS分别为0.69/1.06/1.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8/6倍。公司化工新材料实业转型潜力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海外项目执行风险,实业项目投产业绩不达预期,毛利率下降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