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杜向阳

西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码:S1250520030002,曾就职于兴业证券...>>

20日
短线
1.12%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佰仁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5 125.63 -- -- 139.94 11.39%
139.94 11.3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1.7亿元(+19%),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1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19.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9亿元(+35.7%)。 23H1符合预期,业绩恢复快速增长事态。分季度看,20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7/1亿元(-1.7%/+37.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3亿元(-14%+37.3%),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3亿元(-17.3%/+39.5%)。从盈利水平看,23H1毛利率为89%(-0.4pp)。23Q1受到1)全国各主要大医院因收治重症新冠患者而基本暂停心外及各类外科手术,2)春节假期的双重因素影响,医院端需求低迷。2月开始逐步恢复,2、3月营收分别为2kw、4kw,手术量复苏明显趋势向好。23Q2营收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37.3%,恢复趋势良好。 核心产品人工心脏瓣膜继续高增长。分业务看,23Q2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8%(其中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实现收入3234万元,同比增长29.5%),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收入同比增长44.6%,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4.6%。人工心脏瓣膜继续引领公司增长。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牛心包瓣销量超过3700枚(+16%),其中23Q2同比增长约38%,持续加大研发,在研产品有序推进。23H1公司研发费用3569万元(+41%),占营收比重达23.5%,公司持续加大研发项目投入,尤其是各瓣位分体式介入瓣的研发,通过配置数字化与AI资源实现分体式系列介入瓣产品的高端智造。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有序推进,1)在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板块:介入瓣中瓣Renato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Renatus均获批为创新通道产品,Renato已提交注册申请,和微创限位可扩主动脉瓣正在进行体外验证。Renatus将于23年月初提交产品注册。限位可扩张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品已于2023年8月批准注册。预置主动脉瓣预期2023Q4启动临床试验。新型二尖瓣成形环有望在23年底完成产品注册审评。2)在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板块,Salus介入肺动脉瓣及输送系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输送系统拟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以注册为目的的多中心临床试验。3)在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眼科生物补片于2020年5月正式开展临床试验研究,202年4月7日完成全部患者入组,预计2023年3季度提交产品注册申报;公司血管生物补片已提交注册申请并已通过专家审评会,目前正在针对发补问题进行回复。消化外科生物补片已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此外,公司还有众多产品处于临床或设计阶段,庞大在研管线有序推进支撑公司长线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3、1.6、2亿元。作为以动物源性植介入材料为平台的创新龙头,未来潜力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伟思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5 65.34 -- -- 69.48 6.34%
71.45 9.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2亿元(+63.9%),实现归母净利润7056万元(+84.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34万元(+141.6%)。剔除股份支付和所得税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91万元(+94.1%)。23H1业绩复苏明显。 23H1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分季度看,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96/1.24亿元(+76.6%/+55.3%),逐季回暖态势明显,基石业务全面恢复,磁刺激产品增长强劲。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4亿元(+76.9%/+90.5%)。 从盈利能力看,23H1全年毛利率71.4%,四费率41.8%,销售净利率32.1%(+3.58pp),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基石业务(精神,康复,盆底)未来预计将维持高景气度。此外,公司23H1推行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对业绩未来增长的信心。 磁刺激类产品增长强劲,基石业务全面复苏。分业务看,公司致力于三大康复领域: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神经康复。盆底及康复总占比约在40%,精神及神经总占比约在50%,医美及泌尿总占比在10%。23年上半年,公司二代盆底功能磁产品顺利拿证上市,将生物反馈与被动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继“Glazer评估”与“磁电联合治疗”之后,盆底康复治疗领域第三次产品革命。 在精神康复领域,经颅磁刺激仪完成了迭代升级上市,二代经颅磁刺激仪(精康专用)具备多通道、深浅自由组合等多项竞争优势,治疗效果和精准性提升显著。 分产品看,磁刺激产品2023H1收入大幅增加,约为0.98亿元(+76.5%),增速强劲;电刺激产品收入约为0.3亿元(+15.4%);电生理产品收入约为0.3亿元(+41.2%),耗材及配件实现营收约0.3亿元(+35.1%),均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此外,公司以并购和孵化等方式培育新兴业务。除康复机器人外,公司医美业务三块能量源矩阵产品丰富,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多应用场景。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将主打进口替代逻辑。 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夯实中长期竞争力。公司布局多元赛道,磁刺激、激光射频、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新兴产品均推进顺利:公司塑形磁产品今年3月已完成FDA510K注册拿证,正在进行国内注册;顺利取得高频电灼仪二类医疗注册证与半导体激光三类医疗注册证,皮秒激光治疗仪也在注册过程中;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此外,公司也推出了原有产品上的迭代产品,二代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二代经颅磁刺激仪、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均取得良好市场反馈与销售表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7、2.3、2.9亿元,对应EPS为2.42、3.37、4.27元,对应PE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大参林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9-04 26.44 -- -- 26.65 0.79%
26.65 0.7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 119.9亿元(+23.4%); 实现归母净利润 9.2亿元(+28.5%);扣非归母净利润 9亿元(+27.5%)。2023Q2公司实现收入 60.5亿元(+19.9%);归母净利润 4.2亿元(+27.5%);扣非归母净利润 4亿元(+29.8%)。 门店保持高速扩张,并购切入新区域布局。2023H1公司新进入山西省、安徽省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持续并购扩张,快速进入新区域。针对西安、山西、辽宁等省份积极开展并购标的筛选,用合理的价格收购优质的区域连锁药店,实现快速进入新区域或快速提升弱势区域内的规模。截至 2023H1末,公司在广东、广西、河南、湖北、陕西、黑龙江、新疆、山西、安徽等 19个省份(含自治区及直辖市)共有 11989家连锁门店(含加盟店 3087家)。2023H1公司净增 1944家门店,其中新增自建门店 610家,加盟门店 1080家,并购门店362家,关闭门店 108家。 积极承接处方药外流。截至 2023H1末,公司 DTP 门店 209家,获得各类医保统筹报销资格的门店 1449家,其中接入门诊统筹的门店 745家,双通道门店554家(门诊统筹和双通道门店数量有部分重叠)。 非药品类高速增长。分产品来看,2023H1公司中西成药收入 86.2亿元(+23.9%);中参药材收入 13.9亿元(+19.8%);非药品收入 16.8亿元(+28.1%)。2023H1非药品类增长最快,主要来源于消费者保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分地区看,公司在各地区的发展基本平衡,积极实施省外扩张战略。 2023H1公司实现华南市场销售额增长 18%,华中市场销售额增长 14.6%,华东市场销售额增长 35.9%,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市场销售额增加了 72.1%,主要是通过门店并购带来的销售增长贡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亿元、16.5亿元、20.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 26.7%/25.8%/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9-04 43.20 -- -- 47.94 10.97%
48.58 12.45%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9.9亿元,同比+26.3%,归母净利润 3.5亿元,同比+50.1%,扣非后约 3.6亿元,同比+41.3%。 省内外积极扩张,布局均衡且具备区位优势。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内各地级市医院布局已完成,在本部所在地厦门深度布局视光中心,叠加省内多年塑造的良好品牌力以及名医资源,省内基本盘稳固;公司积极向省外扩张,现共覆盖 18个省及 49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区;区位方面,公司医院分布省、市大部分位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保障需求端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已在国内开设眼科医院 57家,视光中心 52家(相比年初新增 29家),并将持续布局眼科医院与视光中心。2023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收入达 14.6亿元,占总收入 73.2%;西南地区收入达 1.75亿元,占比 8.8%。 消费眼科业务略显疲软,基础眼科业务持续放量。受经济环境影响,消费眼科业务略显疲软,基础眼科等刚性需求逐步释放,更多依靠基础眼科实现营业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上半年屈光业务收入 6.5亿元,同比+13.8%,占比 32.7%; 眼视光业务收入 4.8亿元,同比+17.8%,占比 23.8%;眼后段业务收入 2.8亿元,同比+35.8%,占比 13.9%;白内障业务收入 5亿元,同比+44.9%,占比24.9%。 成本费用管控进一步优化,公司加大研发未来可期。公司成本费用管控持续向好,毛利率持续提升,分项目看,公司白内障业务毛利率上涨 8.1%,眼后段业务毛利率上涨 4.8%。公司加大投入研发,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0.4亿元,同比+95.2%;新增专利授权 13项,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技术中心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亿元、8.9亿元和 11.2亿元,EPS 分别为 0.82元、1.06元、1.3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3、41、3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收入或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振德医疗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3-09-04 25.69 48.45 153.27% 27.62 4.46%
26.84 4.4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 23.1亿元(-16.7%),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1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亿元(-21.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3亿元(+48.4%)。 23H1常规业务步入稳态。23H1营业收入较 22H1减少,主要因疫情封控结束,公司隔离防护用品销售收入下降至 4.9亿元,同比下降 59.4%。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公司常规业务 H1收入为 18.2亿(+16.5%),常规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分季度看 20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13/10.1亿元(+2.8%/-33.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0.9亿元(+30.9%/-43.1%),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0.8亿元(+40.8%/-55.1%)。受国内对防疫类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和外汇亏损影响,23Q2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随着国内外恢复常态化运营、医院端医疗活动复苏,预期下半年公司业绩会陆续好转。23H1毛利率为 34.7%(+1.5pp),主要因 1)基础护理、手术感控、造口业务线毛利率均有提升;2)原材料成本呈下降趋势所致。 隔离防护用品随疫情回落,海内外常规业务逐步发力。分业务看,23H1基础护理收入 5.7亿元(+11.6%),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手术感控收入 7.5亿元(+33.2%),主要因 2022年 12月收购的英国子公司 Rocialle Healthcare拓展了海外渠道所致;压力治疗与固定收入 2.1亿元(-9%);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收入 2.5亿元(+39%),主要因公司原有现代伤口护理产品实现高增长,叠加上海亚澳并表所致;感控防护收入 5.2亿元(-59.1%),主要因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其中隔离防护用品收入下降至 4.9亿元,同比减少 59.4%。剔除疫情产品后,常规业务收入为 18.2亿元(+16.5%)。分区域看,23H1国内收入 11.7亿元(-35%),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 6.8亿元(+11.2%);海外收入 11.4亿元(+17.6%),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 11.32亿元(+20.4%)。 多渠道协同提高市场覆盖率。从渠道端来看,1)国内围绕医院、药房、电商进行渠道拓展,23H1医院端新增 1000家覆盖医院(合计覆盖医院数量达到 8000多家)其中包括三甲医院 1100多家、县级人民医院 600家。零售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新增药店覆盖超 1万家(合计 12万余家药店门店),连锁药房终端覆盖率超 20%;电商平台粉丝量达 835万人。国内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 6.8亿元(+11.2%),其中医院端业务收入 4.3亿元(+6.2%),线上+线下零售端业务收入 2.2亿元(+32.5%),主要因 2023年 1、2月份受疫情影响波及,医院端需求释放不完全,而零售端尤其是电商业务几乎不受疫情影响。2)海外销售主要采取 OEM/ODM 模式,公司已与多个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未来将重点拓展现有客户的销售品类和合作份额。 并购加速“国内产线丰富+海外渠道拓展”。2021年底公司成立 BD团队收购并购新标的,不断丰富外延项目和拓展销售渠道。1)国内补充产品:2023年 4月,收购江苏因倍思,将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产品补充至理疗产品线。2)海外渠道拓展:2022年底公司通过收购英国子公司 Rocialle Healthcare Limited整合社区医疗配送资源,提升市场渠道覆盖和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5.9、7.4、8.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 2024年的平均估值 18倍 PE,目标价 49.8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祥生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4 43.09 52.08 87.47% 42.98 -0.26%
42.98 -0.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 2.96亿元(+29.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47.8%),实现扣非归母 1.10亿元(+48.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36亿元(+187.7%)。23H1已完成 22年积压订单的出货,公司恢复疫后正常营运水平。 23H1业绩表现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2Q4因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未完成发货的库存,在 23H1完成了出货。23H1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主要系: 1)汇兑收益增加;2)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3)海外业务稳健增长。分季度看,2023Q1/Q2单季度收入 1.65/1.31亿元(+64.6%/+2.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3/0.59亿元(+111.3%/+16.8%),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59亿元(+113.8%/+16.7%)。23Q1因递延受益,业绩显著提升。23Q2营收同比增速相较平缓,系 22Q2业绩大幅提速造成的基数较高且销售进入淡季所致。从盈利能力看,23H1毛利率为 60.2%(+0.7pp),主要系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四费率 18.8%(-6.1pp),其中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 0.9pp、4.1pp。从现金流量净额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0.36亿元(+187.7%),主要系:1)23H1货款收回金额增加;2)22年战略性储备芯片等电子物料,导致 23H1采购规模下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3亿元(+115.4%),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到期收回金额增加所致。 海外市场全面打造“Sono Family”,产品梯队健全。公司前瞻布局多系列超声产品,包含全新推车彩超 SonoMax、便携笔记本彩超 SonoAir、掌上超声 SonoEye、自建云平台 Sono AI,其中便携小型化、智能化是公司的差异化优势。1)AI 全方面赋能:人工智能云平台 SonoAI 已广泛搭载高端推车和便携产品线。2)SonoEye 补基层短板: SonoEye 掌超已推出 5个系列,凭借便携、小型化的特点助力基层医疗市场下沉。3)SonoAir、SonoMax 提高端水平:轻薄笔记本彩超 SonoAir是便携产品线的重磅新品,自 22年底从德国推向市场,现已获批FDA 上市欧洲、拉美、北美、中东等地区。SonoMax 今年首次在全球亮相,性价比相较 Xbit 更具优势。未来公司将围绕以“SonoMax、SonoAir和 Xbit 系列发力高端市场,SonoEye 掌超赋能基层高质量诊疗”为工作重心,提高公司超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加大营销力度,拓宽应用领域。1)23H1公司举办多场学术推广活动和超声系列专题培训,并积极推进公众号、视频号等品牌运营推广。海外市场销售人员、展会差旅费增加。因此,23H1销售费用达到 0.28亿元,同比增长 18.6%。2)此外,公司积极拓展超声在医美、兽用和航空医疗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南美、欧洲是公司布局医美领域最大的市场,未来 SonoAir 有望逐步替代掌超进入医美市场,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回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超声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之一,以便携超为差异化特色。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2.1、2.6亿元,对应 PE估值分别为 29、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升级失败风险。
柳药集团 医药生物 2023-09-04 20.53 -- -- 21.90 6.67%
21.93 6.8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2023H1公司实现收入103.4亿元(+12.4%);归母净利润4.4亿元(+20%);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20%)。2023Q2公司实现收入50.1亿元(+14.2%);归母净利润1.8亿元(+22.8%);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23.2%)。 二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工业板块延续高增长态势。分板块看:2023H1公司批发板块实现收入84.4亿元(+13.2%),占公司总收入的81.8%;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元(+14.2%),占公司总利润的64.5%。2023H1零售板块实现收入13.4亿元(-4.82%),占公司总收入的13%;实现归母净利润6324.9万元(+11.2%),占公司总利润的14.3%。2023H1工业板块实现收入5.2亿元(+72.3%),占公司总收入的5.1%,实现归母净利润9074.3亿元(+46.5%),占公司总利润的20.5%。费用端来看,四费率保持平稳波动,2023H1销售费率2.3%(-0.3pp);管理费率2.3%(+0.1pp),财务费率1.2%(-0.2pp);研发费率0.1%(+0.03pp)。2023H1毛利率为11.9%(-0.1pp)。 工业板块增速亮眼,成为核心利润增长点。2023H1工业板块四家子公司进展如下:1)仙茱中药科技:2023H1实现收入3.1亿元(+95.5%)。饮片产品加速在区内核心医疗机构的渗透,尤其强化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市场布局。 2)万通制药:2023H1实现收入1.4亿元(+19.6%)。核心产品复方金钱草颗粒、万通炎康片(胶囊)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复方丹参片、神曲胃痛片、银桔利咽含片、复方板蓝根颗粒等产品实现较快增长。3)康晟制药:2023H1实现收入4729.1亿元(+57.8%)。新增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销售区域,基本完成国内全部省份的覆盖,拳头产品归芪补血口服液、安神养血口服液销售实现较快增长。4)仙茱制药:2023H1实现收入2888.5万元,开发客户近150家。积极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备案的同时推动产能释放,加快市场开发。截至2023H1末,公司已完成400多个品种的备案登记,覆盖国标、省标大部分品种,成为广西区内备案数、可供货数领先的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同时公司同步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开展产品备案工作,为省外市场的拓展奠定品种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10.3亿元、12.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0.9%/21.1%/20.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波动风险;集采降价风险;项目或不及预期;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4 266.42 -- -- 281.00 3.89%
305.00 14.4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总营收184.8亿元(+20.3%),归母净利润64.4亿元(+21.8%),扣非归母净利润63.4亿元(+20.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8亿元(+10%)。 23H1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分季度看,2022Q1/Q2/Q3/Q4/2023Q1/Q2单季度收入59.4/84.1/79.4/70.7/83.6/101.1亿元(+20.1%/+20.2%/+20.1%/+20.3%/+20.5%/+20.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31.8/28.2/15.0/25.7/38.7亿元(+22.7%/+21%/+21.4%/+12.4%/+22.1%/+21.6%),常规业务复苏态势明显延续稳健增长,符合预期。从盈利能力看,23H1毛利率65.6%,营业成本无较大变动,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四费率26.6%,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1.7%,主要系持续加强全球营销及服务网络建设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8.6%,无重大变化;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6.1%,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化所致;研发费用同比上升40%,主要系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所致。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增速显著提高,多因素拉动业绩快速增长。分业务线看:1)生命信息与支持收入86.7亿元(+28.0%),国内增速约为46%,海外增速约为6%。从去年12月份至今年2月份,国内市场ICU病房建设显著提速,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PMLS一季度增长超过60%。截至23年上半年,医疗新基建待执行商机仍有230亿元。2)体外诊断收入59.7亿元(+16.2%),国内增速约为17%,海外增速约为13%。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试剂消耗伴随着诊疗量恢复而显著复苏,推动IVD二季度增长约38%。上半年化学发光增长约16%,自3月份以来,得益于国内常规门急诊、体检、手术等诊疗活动的迅速恢复,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消耗也随之显著复苏,并且血球BC-7500系列、化学发光CL-8000i、生化BS-2800M、凝血CX-9000、TLA流水线等仪器获得了亮眼的装机表现,其中BC-7500系列装机超过1000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国内血球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今年7月底,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形式收购DiaSysDiagnosticSystems75%的股权,改善化学发光等海外体外诊断业务的供应链平台,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仓储、物流、服务等能力建设。 3)医学影像收入为37亿元(+13.4%),国内增速约为10%,海外增速约为16%。 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超声采购伴随着诊疗量恢复而显著复苏,推动影像二季度增长约36%,上半年超声增长约18%。但是考虑到后续外部环境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预计超声条线收入增速将会放缓。分区域看:国内市场收入117.8亿元(+27.0%),海外市场收入66.9亿元(+10.1%)。海外市场二季度显著提速,其中欧洲、ROW二季度增长均超过20%。美国市场上半年虽然同比持平,但连续两年CAGR为增长17%。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23H1公司研发费用20.4亿元(+40.1%),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尤其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其中公司加速拓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院内的应用场景。基于公司在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多产品的布局和优势,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科研。目前瑞智联生态系统实现签单医院数量累计超过500家(其中23H1新增超过200家),发展迅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8、144.7、171.4亿元,对应EPS为9.88、11.94、14.13元,对应PE为27、23、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美好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1 33.10 -- -- 37.66 13.78%
37.66 13.7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7.5亿元,同比增加 1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2.4亿元,同比增加 29.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加 22%。 Q2业绩较为平稳,毛利率有所提升。分季度看,公司 2023Q1/Q2实现收入分别 为 3.7/3.9亿 元 ( +29%/-0.8%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1.1/1.3亿 元(+61.7%/+11.7%)。其中 Q2季度收入同比略有下滑主要系下游客户订单季度间波动。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 2023年 H1毛利率为 44%(+2.4pp),销售费用率为 1.9%(+0.6pp),管理费用率为 6.2%(+1.6pp),基本保持稳定,财务费用率为-5.1%(-1.7pp),研发费用率为 7%(+1.4pp),综合以上公司净利率为 32%(+4.4pp)。 家用呼吸机组件略有下滑,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快速增长。分业务板块来看,公司家用呼吸机组件 2023年 H1实现收入 5.1亿元(-0.7%),主要系下游客户订单波动所致,毛利率为 45.3%。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 0.58亿元(+48.3%),毛利率为 66.2%,公司这两块基石业务与客户 A 及客户 B 持续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增长迅速。 全球化进程继续拓展,产能逐步释放。2023年 H1,公司投入研发费用费用率为 7%(+1.4pp),公司最新一代液态硅胶冷流道技术已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提高了液态硅胶模具性能及生产效率;公司也成功开发出液态硅胶叠层模技术,使单机产能大幅提升。公司自主产品肺功能测试系统,已于 2023年 3月 6日经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精度、多模块大型肺功能仪产品领域的空白。马来西亚二期厂房建筑面积约 1.7万平方米,已在 2022年陆续投入使用,这也为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的满足了客户对海外生产基地的需求。全球化持续加速,在给药、介入、助听、监护等细分领域也为强生、西门子、雅培、瑞声达听力、迈瑞等十二家全球医疗器械 100强企业提供产品及组件的开发及生产服务,有多个项目和产品处于开发合作的不同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31元、1.66元、2.12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5倍、20倍、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下滑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首药控股 医药生物 2023-09-01 44.14 -- -- 49.37 11.85%
53.98 22.2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05亿元(+180.1%),归母净利润-0.9亿元。2023年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05亿元(+180.2%)归母净利润-0.5亿元。 SY3505关键Ⅱ期临床于2023年6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SY-3505于2022年7月进入临床Ⅱ期研究,并于2023年3月收到CDE附条件批准上市资格的反馈意见,启动关键性注册Ⅱ期临床试验,6月首例受试者顺利入组。SY-3505临床Ⅰ/Ⅱ期研究摘要于2023年ASCO会议发表。 SY5007关键性Ⅱ期临床于2023年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Ⅲ期临床7月正式启动。截止2023年2月3日,SY-5007临床Ⅰ期研究共计入组受试者60例,患者包括RET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和其它实体肿瘤,Ⅰ期研究摘要于2023年ASCO会议发表,关键Ⅱ期临床于2023年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同时,SY-5007确证性Ⅲ期临床也已经于2023年7月取得组长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正式启动。 二代ALKSY-707已与CDE展开了Pre-NDA沟通交流。SY-707Ⅲ期确证性临床试验达到方案中预设的中期分析节点,中期分析显示SY-707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IRC评估的PFS显著优于对照药物克唑替尼且安全性良好,公司已与CDE展开了Pre-NDA的沟通交流。另外,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Ⅰb/Ⅱ期临床目前处于剂量爬坡阶段。 丰富在研管线彰显优异自主研发能力,多款新药跻身国产第一梯队。公司已获国家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7个,其中1个新药申报上市,进入关键Ⅱ/Ⅲ期临床3个,进入Ⅱ期临床3个,进入Ⅰ期临床10个。不仅包含热门成熟靶点,如ALK抑制剂、BTK抑制剂,也包含新星靶点,如“不限癌种”靶点FGFR4抑制剂SY-4798,泛肿瘤靶点WEE1抑制剂SY-483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06、1、2.3亿元。考虑首药控股早研实力强劲,临床能力不断提升,首款新药SY-707提交上市申请在即,SY-3505和SY-5007蓄势待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或审评审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海创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9-01 44.95 -- -- 46.88 4.29%
50.50 12.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5 亿元。2023年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9 亿元。 氘恩扎卢胺 NDA 获受理,有望成为国内获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二线治疗的首款药物。氘恩扎卢胺 III期临床于 2022年 6月经 IDMC评估达到主要终点,数据入选 2023年 ASCO,上市申请于 2023年 3月获 CDE受理。氘恩扎卢胺是拟用于经醋酸阿比特龙或多西他赛治疗失败,不可耐受或不适合多西他赛治疗的 mCRPC 患者的 1 类新药,也是第一个申请新药上市的针对该类治疗人群的创新药,有望于 2024年获批上市。另外,其用于治疗一线mCRPC 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正在入组中。 HP518 中国 IND 获受理,HP501正在进行Ⅲ期临床准备工作。HP501 完成了HP501 多项Ⅰ期和Ⅱ期临床,目前正在开展 HP501中国Ⅲ期临床试验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也在开展美国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 IND申请准备工作。HP518临床 Ia 剂量爬坡研究在澳大利亚于 2022 年 1 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目前已完成多个剂量组的爬坡 Ia 期临床研究,在美国递交的剂量扩展 Ib 研究申请于 2023年 1 月获得 FDA 批准,中国 IND 于 2023 年 8 月获 NMPA 受理。 PROTAC等技术平台奠定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多款临床阶段产品值得期待。公司在研管线已有 13项产品,疾病领域以肿瘤、代谢疾病为主,有 4项产品进入临床阶段。肿瘤管线主要有 HC-1119、HP558、HP518等,涵盖 AR、SHP2、CBP/p300、BET、FAK 等多个靶点;代谢疾病领域主要包括 HP501、HP515等。多款临床阶段产品值得期待,比如 HP501是潜在更安全有效的抗高尿酸血症/痛风 URAT1 抑制剂,HP518 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治疗耐药前列腺癌的口服PROTAC分子。HP530S 片拟用于实体瘤的 IND于 2023年 2月获 NMPA 受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0.02、1.6、3.8 亿元。考虑海创药业研发实力强劲,氘代和 PROTAC 技术平台实力出众,首款创新药德恩鲁胺 NDA 已获受理,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或审评审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盟科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9-01 6.85 -- -- 7.10 3.65%
7.31 6.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实现收入 4211万元(+106.6%),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 上半年收入快速增长。23H1收入增速较快主要系康替唑胺持续放量。截至 2023年 6月底康替唑胺已覆盖 404家医院,实现正式准入的医院及批量零采超 110家。公司医院渠道销售占比约 66%,药店渠道销售占比约 34%。公司 2023H1毛利率 81.3%,同比-1.2pp,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费用端,2023H1公司研发费用 9610万元,销售费用 4473万元,管理费用 3009万元。截至 2023年 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 11.4亿元。 持续推进在研管线临床开发。1)公司注射用 MRX-4序贯口服康替唑胺片治疗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已顺利举办研究者会议,计划将有超过 50家研究中心参加本次临床试验,计划入组不少于 300例患者。2)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全球三期临床新增获得欧洲、南美地区多国批准。2023年 6月公司获得包括以色列,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波兰和巴西等 6个国家的批准。此为继美国、中国、法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葡萄牙、西班牙和爱沙尼亚之后公司最新获准开展临床研究的国家。 积极开展上市后研究扩大康替唑胺适应症。公司于 2023年开展了康替唑胺片治疗 6至 17周岁儿童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单臂 II期临床试验,共有 12家中心计划参加本研究。目前 8家中心已获得伦理批件,3家中心已启动。此外,公司正在支持 9个研究者发起的研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0.56元、-0.85元、-0.56元,考虑到康替唑胺的临床价值突出且具备出海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在研管线进展或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大丰实业 机械行业 2023-08-31 15.43 21.75 116.20% 16.14 4.60%
16.14 4.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实现营收 11.3亿,同比+1.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亿,同比-10.4%。Q2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 8.0亿,同比+21.6%,环比+140.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52.1%,环比+370.8%。 文体科技装备表现亮眼。2023H1,公司文体科技装备营收 9.1亿,同比+6.2%,2022 年底疫情结束后,公司在手订单量充足,未来有望持续增长;数字艺术科技营收 1.2 亿,同比-26.5%,主要系疫情影响下 2023Q1 开工率不足所致;轨道交通装备营收 0.4 亿,同比-44.8%。 疫情影响下,利润率短期承压。2023H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6.1%、10.9%,同比-7.9pp、-0.8pp,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下用工成本提升所致。 2023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6%,同比-4.1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9%/7.7%/5.6%/-2.6%,同比-1.2/+0.0/+0.2/-3.2pp,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主要系当期利息收入增加。Q2 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6.1%、12.9%,同比-8.1pp、+3.3pp;期间费用率 9.5%,同比-6.6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5.5%/3.5%/-2.5%,同比-0.8/-2.2/-0.7/-2.8pp。 业务转型升级中,文体旅运营有望贡献业绩增量。近年来,公司积极向文体旅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依托文体装备科技优势进军利润率更高的文旅项目及场馆运营业务,开启了从高端智造向内容创意和运营服务延伸的产业创新升级转变之路。目前公司已成功运营《今夕共西溪》等多个文化演艺项目,并获得《流浪地球》IP 授权,转型进展顺利,未来业绩弹性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6.0、7.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5、1.45、1.90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5、11、8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39.4%。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过程中,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给予公司 2024年 15倍目标 PE,6个月目标价 21.7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外业务风险。
岭南控股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8-31 9.67 11.89 27.85% 10.01 3.52%
10.08 4.2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实现营收 12.5亿元,同比增长 234.2%;归母净利润为 0.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Q2单季度看,实现营收 7.7 亿元,同比增长 314.3%,归母净利润为 0.2 亿元。 政策与市场双重带动下,公司各业务呈现强劲复苏态势。1)旅行社运营业务:2023H1 旅行社运营业务营收达 7.5 亿元,同比增长 763.1%,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23.5%,毛利率为 13.3%,同比减少 8.3个百分点。2)酒店业务:2023H1酒店经营业务实现营收 4.1亿元,同比增长 85.0%,同比 2019年恢复至 95.1%,毛利率为 36.2%,同比增长 32.8个百分点,酒店管理业务实现营收 0.8亿元,同比增长 41.5%,同比 2019年恢复至 269.6%,毛利率为 40.6%,同比增长 7.4个百分点。3)汽车服务业务:2023H1营收 0.1亿元,同比减少 4.2%,毛利率为 76.1%,同比增长 1.0 个百分点。 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上升,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23.0%,同比上升 9.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2.2%,同比上升 28.9个百分点。由于酒店经营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2023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8.3%,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7.8%、11.2%,同比下降9.6、23.5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7%,同比上升 2.3 个百分点。得益于商旅业务强势复苏带来的规模效应,期间费用率下降趋势明显。 加快全国网络渠道扩张,多元业务持续增强。商旅出行业务积极扩张全国网络渠道,构建“全国买全国卖”的旅游服务生态圈。住宿业务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并向全国主要城市及景区辐射。预计随着“旅游+”多元化业务加快发展,文旅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公司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看好业务多元化和渠道网络扩张下的业绩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9、2.8亿元。公司为国内酒旅行业综合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高景气复苏,给予公司 2024年 41倍 PE,对应目标价 11.8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出入境旅游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北京人力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8-30 24.91 37.20 97.24% 25.79 3.53%
25.79 3.5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91.8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降25.9%;毛利率为6.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净利率2.1%。 外包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带动北京外企整体营收增速快。单从北京外企的数据上看,2023H1实现营收190.3亿,同比增长28.2%,其中业务外包服务收入157.7亿元,人事管理服务收入5.3亿元;薪酬福利服务收入5.8亿元;招聘及灵活用工收入19.5亿元;其他服务收入1.9亿元。2023H1北京外企归母净利润5.0亿,同比增长39.9%,扣非归母净利润3.0亿,同比增长4.4%。单2023Q2实现营收约98.4亿,同比增长约33.9%、归母净利润约为1.7亿,同比增长约14.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1.2亿,同比增长6.6%。 重要子公司北京外企德科上海分公司营收及利润贡献亮眼。外企德科上海分公司2023H1实现营收83.9亿,占北京外企总营收比例达44.1%(2022年全年为39.1%),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占北京外企归母净利润比例达23.1%(2022年全年为15.2%)。 人服业务进一步专业化,数字化转型带动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开展。2023H1公司充分发挥全国业务的协同效应,积极拓展各地垂直领域外包业务,公司政务外包业务围绕地方标准升级产品,新增全国客户23个,通过数字化的工具和手段,推动招聘渠道整合,提升招聘能力和交付能力。 公司持续规划投资和收并购布局,继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积极制定2023年至2025年投资规划,积极寻找产业上下游中相关有潜力、有资源的企业,通过产业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强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实现外延增长新突破,打开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0.5和12.5亿元。公司深耕人服行业四十余年,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给予公司2024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37.20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企业招聘需求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大客户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