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基绿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0-17
|
48.77
|
64.70
|
59.71%
|
53.36
|
9.41% |
|
53.36
|
9.4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1-9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Q1-3实现营收864-874亿元,同增54-56%,其中2022Q3实现营收359.8-369.8亿元,同增70.5-75.2%,环增13.1-16.2%;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106-112亿元,同增40-48%,其中20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41.2-47.2亿元,同增60.7-84.1%,环增7.9-23.6%,业绩超预期。 硅片龙头稳固、盈利能力坚挺。我们预计公司2022Q1-3硅片出货61-62GW,同增约14%,其中2022Q3出货约22GW,同增约42%,环比略增;跟据Solarzoom数据,2022Q3硅料均价约30万元/吨,环涨14%,182mm硅片涨幅9.6%,弱于硅料,但公司通过薄片化持续降本,测算2022Q3单瓦净利约0.12元,环比持平。受益硅料涨价,我们预计公司2022Q3硅料投资收益提升至约12-13亿元,贡献业绩增量。2022全年看,我们预计公司硅片出货90GW左右,同增28.5%;单瓦盈利坚挺,龙头地位稳固。 组件出货持续增长、2022Q4放量在即。我们预计2022Q1-3公司组件出货约31GW,同增14%;其中2022Q3出货13GW,环增约12%,受益汇兑收益,测算单组件环节单瓦净利约2分,一体化单瓦盈利约0.14元,环比基本持平。2022Q4硅料供给逐渐充足,有望释放30万吨产量,带来全产业降价提振下游需求。全年看我们预计公司组件出货50GW左右,同增约30%;2023年硅料价格进一步下行,我们预计公司组件出货70GW,带来量利双升!新技术投产落地、2023年加速渗透。2022年9月底,西咸15GW HPBC电池正式投产,我们预计2023Q1将满产,后续产能将达30GW。泰州4GW项目设备进厂中,我们预计2023Q2满产。鄂尔多斯30GW项目针对地面电站推出新技术产品,我们预计2023Q2进行设备安装。我们预计2023年HPBC出货将达20~25GW,溢价3~4美分/W,新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享超额收益!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料投资收益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55/196/246亿元(前值为148.48/196.20/246.20亿 元),同增 71%/26%/25%,对应EPS 2.05、2.59、3.25元。基于公司光伏龙头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5xPE,目标价64.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三一重能
|
|
2022-10-17
|
37.00
|
--
|
--
|
37.80
|
2.16% |
|
37.80
|
2.1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 Q1-3公司实现营收62-65亿元,同比+10.17%-15.50%,归母净利润10.3-10.8亿元,同比-0.78%-5.38%,扣非归母净利润9.61-10.11亿元,同比-1.72%-6.58%;2022Q3营收21.17-24.17亿元,同比+26.02%-43.88%,归母净利润2.32-2.82亿元,同比-9.38%-+10.16%,扣非归母净利润2.23-2.73亿元,同比-0.45%-+21.88%,业绩整体符合预期。 风机持续降本对冲价格下降,Q3毛利率较上半年维稳: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风机出货量2375MW,同增58.12%,其中Q3出货量818MW。我们预计22Q3风机净利润约1.2亿元,毛利率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公司风机大型化进程稳步推进,持续降本对冲风机执行价格下降。发电收入及风场转让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6亿元。 风机出货加速,Q4环比至少翻倍。Q4装机需求旺盛,全年预计45GW+(1-8月累计并网16GW),我们预计公司出货有望超2GW,收入和利润规模环比将明显增长。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22年9月底,陆上风机公布中标(含开标)约50.8GW,其中公司中标(含开标)5.5GW,排名第4,占比9.2%,高于21年市占率7.7%(仅陆风)。陆风平价新周期,成本管控能力为整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平价压力下,公司加速降本,看好市占率提升。但考虑疫情影响,我们下调全年行业装机预期,公司出货量也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电站转让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小幅下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54/23.30/30.35亿元(前值为17.74/25.34/31.30亿元),同比+4%/41%/30%,EPS分别为1.41/1.98/2.58元,PE分别为28/20/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价格竞争加剧等。
|
|
|
固德威
|
|
2022-10-14
|
312.00
|
500.00
|
72.68%
|
400.04
|
28.22% |
|
414.88
|
32.9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股权激励草案,计划向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48.55万股,占总股本0.39%,首次激励对象共计85人授予总计38.95万股,预留9.6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为85.12元/股。 二次激励彰显信心,分类差异化股权激励:本次为公司第二次股权激励,前次股权激励共授予144人,两次合计授予141万股,占比1.14%,二次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本次激励按照入司年限(从2022年10月10日算)分两类激励对象差异化进行公司业绩考核。1)第一类为入司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员工38人,要求公司2023年营收/净利润不低于70/7亿元或2023-2024年营收/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61/16.1亿元;2)第二类为入司两年以下的员工47人,业绩考核目标在第一类基础上增加2023-2025年考核,要求公司2023-2025年营收/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79.3/27.93亿元;从公司发展而言,该股权激励目标较易实现并针对入司较短时限人员给予更长期限的考核目标,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与稳定性。 户储需求旺盛、储能增长亮眼:欧洲能源危机影响下户储需求旺盛,储能出货快速提升,公司2022H1逆变器出货23.37万台,其中并网16.50万台,储能6.87万台,境外约21万台,境内约2万台。2022Q3随公司产能爬坡+芯片保供,边际改善明显,我们预计逆变器出货23-24万台,其中储能约8万台,超2022H1的出货量,环比翻倍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并网逆变器出货为50-60万台,2023年出货80-90万台;储能逆变器2022年25-30万台,2023年翻倍增长!此外公司户用系统、储能电池业务也在逐步放量,随着出货量的提升,公司费用率也将得到显著改善,我们预期费用率将降到15%,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高增,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5.2/13.7/25.0亿元,同比+87%/162%/83%,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5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上机数控
|
机械行业
|
2022-10-11
|
137.65
|
192.00
|
86.06%
|
151.89
|
10.35% |
|
151.89
|
10.35%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Q1-3实现营业收入174.86亿元,同比增长130.4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101.43%。其中2022Q3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50.78%,环比增长4.2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增长125.74%,环比增长36.22%。2022Q1-3毛利率为23.73%,同比减少0.97pct,2022Q3毛利率30.45%,同比增长11.36pct,环比增长6.07pct;2022Q1-3归母净利率为16.19%,同比减少2.34pct,2022Q3归母净利率20.81%,同比增长6.91pct,环比增长4.88pct。业绩超市场预期。 后发先至、硅片量增利升。公司2022Q1-3硅片出货23.22GW,同增85.6%,其中Q3出货约8GW,同增约40%。2022年公司加速推进包头拉棒、徐州切片产能落地,截至2022Q3公司拉晶、切片产能分别达35GW、25GW。2022Q3以来受产能检修、四川限电等影响,硅价突破30万元/吨,但公司凭借1)规模优势;2)自切率提升至约70%,环增约30pct,优化硅片盈利,我们测算Q3硅片单W净利约0.13-0.14元,环增20%+。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底拉棒、切片产能将达50GW、40GW,出货将达35GW,假设单W净利0.10-0.11元,对应全年硅片利润35亿元+ !2023年行业硅料产能释放,公司硅片产能将扩至70GW,预计全年出货50-60GW,同增43-70% ! 上下游双向拓展,一体化布局打造领先优势。公司参股合作协鑫科技包头颗粒硅产能,并自建15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以保障硅料供应,公司预计2023年自建硅料产量4万吨+颗粒硅权益产量2万吨,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电池方面,公司布局徐州24GW TOPCon电池基地,一期14GW预计2023Q2投产,发挥上下游联动优势,享N型电池超额收益。此外,公司入局终端电站环节,在包头规划建设新能源电站5.5GW,公司上游优势明显,入局终端业务有望带来公司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片盈利能力优异,一体化布局优势凸显,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35.97/61.94/68.33亿元,同增 110%/72%/10%,对应EPS 9.30、16.01、17.67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2xPE,目标价19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上机数控
|
机械行业
|
2022-10-10
|
137.65
|
192.00
|
86.06%
|
151.89
|
10.35% |
|
151.89
|
10.35% |
|
详细
光伏切片机龙头,硅片赛道新贵:上机数控2004年进入光伏行业,主营光伏金刚线切片机,2015-2018年国内市占率为45%,保持切片机龙头地位。公司2019年抓住硅片供不应求机会,大力拓展硅片业务,打造“高端装备+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模式,2020年硅片已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成功转型硅片制造商,晋升行业第三大供应商。2021年,公司开始布局上游原料及下游N型电池,以实现一体化快速增长。光伏平价星辰大海,硅片大尺寸风起:1)全球平价,星辰大海。平价时代开启,预计全球2025/30年光伏装机539/1432GW,行业增量空间广阔有效拉动硅片需求。2)大尺寸渗透率快速上升,N型化及薄片化为未来趋势。 大尺寸优势明显,2022年占比将提升至75%;随电池新技术导入,N型化及薄片化将有效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硅耗,成为硅片发展主要趋势,龙头工艺领先,竞争占优。3)新兴龙头加速追赶,行业格局逐步分散。单晶硅片超额盈利吸引行业大扩产,2022/23年底产能超500/600GW,新兴龙头扩产加速,预计硅片格局逐步分散。4)硅料供给紧张,硅片盈利持续向好。2021-22年硅料供给偏紧导致硅片有效供应受限,拉动单瓦盈利持续向好。 2023年高纯石英砂或存在紧缺,扩大硅片龙头非硅成本优势;伴随硅料供应逐渐充足,我们预计2023/2024年单瓦净利将小幅下滑至0.06/0.04元/W。硅片新贵,乘风而起:1)单晶硅片新贵,产能持续扩张。公司于2019年进军硅片,凭借尺寸转换的风口迅速扩张产能。预计2022年底拥有50GW硅棒及40GW切片产能,2023年扩产至70GW,规模行业领先。2)后发先至,盈利能力优异。公司布局低电价区位,采购先进设备+定制控制系统,成本优势行业领先,2022年以来单瓦盈利处于第一梯队。并通过开发新型工艺、提高自切比例、加速减薄不断提高盈利水平。3)布局上游硅料,打造利润增长新动力。公司参股合作协鑫包头颗粒硅产能,并自建纳米硅及高纯硅以保障硅料供应,预计2023年自建硅料产量4万吨+颗粒硅权益产量2万吨,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4)布局N型电池,打造光伏产业基地。N型时代已至,公司拓展徐州24GWTOPCon电池基地,以“上机速度”推进产能建设,一期14GW预计2023Q2投产,享受N型电池超额收益。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97/61.94/68.33亿元,同增110%/72%/10%,对应EPS9.30、16.01、17.67元。基于公司转型硅片顺利,盈利能力优异,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2xPE,对应目标价19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
|
|
晶科能源
|
|
2022-08-29
|
16.03
|
20.80
|
48.47%
|
19.13
|
19.34% |
|
19.13
|
19.3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实现营业收入334.07亿元,同比增长112.44%;实现利润总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56.2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60.14%。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187.26亿元,同比增长138.55%,环比增长27.5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55.50%,环比增长25.64%。2022H1毛利率为10.25%,同比下降4.09pct,2022Q2毛利率11.20%,同比下降4.29pct,环比增长2.17pct;2022H1归母净利率为2.71%,同比下降0.88pct,2022Q2归母净利率2.69%,同比下降1.44pct,环比下降0.04pct。报告期业绩增长主要系光伏组件销量增长。组件出货高增、重回龙一。 公司2022H1组件出货18.21GW,同增118%,出货重回组件龙一,大尺寸超80%,分布式占比约50%。2022Q2组件出货约10GW,环增约27%,测算Q2组件单瓦净利约5分,盈利环比持平。Q2硅价格涨幅较大,公司一体化率提升+加速薄片化维持盈利修复。预计公司Q3出货9-10GW,同时N型占比超30%。目前公司TOPCon组件溢价达5-10分,下半年成本有望一体化P/N同价,带来新技术超额盈利!公司全年出货35-40GW,其中TOPCon出货10GW,2023年继续高增,N型占比超50%!N型持续领跑、产能放量在即。2022H1公司合肥/海宁一期16GW建成满产,量产效率已达24.8%,良率持平PERC;二期合肥8GW+海宁11GW将于22H2陆续投产,效率目标25%+。公司20GWN型拉棒产能于6月底点火,下半年贡献增量。全年出货10GWTOPCon,随产能爬坡满产,预计H2出货9GW,放量贡献N型溢价。2022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60/55/65GW,一体化率持续提升,其中N型电池30GW+。为保障出货高增,公司与新特签署2023年至2030年共33.6万吨硅料长单,产能高增+供应链保障,N型放量在即!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TOPCon产能逐步落地带来出货结构性改善,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7/52/75亿元(前值为27/48/64亿元),同增139%/89%/46%,给予2023年40XPE,对应目标价20.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日月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2-08-29
|
26.12
|
--
|
--
|
27.25
|
4.33% |
|
27.25
|
4.3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2H1实现营收20.40亿元,同降18.0%;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降78.2%。其中2022Q2实现营收10.59亿元,同降14.1%,环增7.9%;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降78.2%,环降28.1%。2022H1毛利率为9.5%,同降17.3pct,2022Q2毛利率10.2%,同降14.5pct,环增1.4pct;2022H1归母净利率为5.0%,同降13.8pct,2022Q2归母净利率4.0%,同降11.9pct,环降2.0pct。报告期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公司出货量和销售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以及原材料维持高位运行,产能利用率不饱满,折旧以及人工成本增加,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2022Q2整体毛利率环增1.43pct、逐渐修复。受海风国补退坡及疫情影响,2022H1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公司出货量和销售价格下滑,铸件销量19.2万吨,同比下降17%,其中风电铸件15万吨,同比下降约2万吨;此外,主要原材料保持高位震荡运行,叠加产能利用率不饱满,折旧及人工成本增加,共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10%,同降17pct,盈利承压。单季度来看,2022Q2整体毛利率10.16%,环增1.43pct,开始修复。 下半年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熔炼和造型环节继续技改优化,7台冲天炉预计年内替换成电炉,树脂耗量Q3开始下降;2)原材料生铁、废钢占生产成本45%左右,2021年以来维持高位,6月中下旬开始明显下降,截至8月25日,较22年最高点下降约18%-20%,下半年预计震荡下行,Q3起逐步反应在成本端;3)铸造主轴Q3预计小量出货,Q4提升,毛利率比普通铸件高10%,产品结构优化对毛利率产生正贡献;4)下半年风电行业需求旺盛,交付也在提速,公司出货相比上半年有望明显增长,从而摊薄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 逆市扩产、强化精加工布局、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具备年产48万吨铸造产能,22万吨精加工能力。1)铸造产能:年产13.2万吨铸造项目预计2023Q1投产,甘肃(一期10万吨)项目已经动工,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铸造产能将超70万吨。甘肃二期和塞尔维亚基地择机启动,2025年产能有望达100万吨,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精加工:甘肃(一期10万吨)项目配套了精加工产能,定增募投的年产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项目预计2023年部分投产,全部投产后将形成54万吨的精加工产能,满足客户“一站式”交付需求。自主精加工产品毛利率在30%以上,随着产能释放,能够获取更多精加工环节利润,提升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市场需求和公司技改降本节奏,调整2022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10.23/13.45亿元(前值为6.58/10.23/13.45亿元),同比-33%/+129%/+31%,EPS 0.46/1.06/1.39元,对应PE 55/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
|
|
福莱特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08-29
|
39.73
|
53.75
|
57.86%
|
43.32
|
8.33% |
|
43.04
|
8.33% |
|
详细
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03亿元,同降20.48%,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实现营业收入73.04亿元,同比增长81.34%;实现利润总额10.97亿元,同比下降24.1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03亿元,同比下降20.48%。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92.54%,环比增长8.1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33.75%,环比增长29.61%。2022H1毛利率为22.64%,同比下降25.40pct,2022Q2毛利率23.73%,同比下降13.68pct,环比增长2.26pct;2022H1归母净利率为13.73%,同比下降17.58pct,2022Q2归母净利率14.91%,同比下降6.56pct,环比增长2.47pct。 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2Q2盈利修复显著。2022H1公司光伏玻璃实现营收64.68亿元,同增95%,毛利率为23%,同降27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及2022Q1玻璃价格处于低位所致,2022Q1处于盈利底部,2022Q2玻璃逐步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2Q2玻璃均价28元/平左右,我们预计公司2022Q2光伏玻璃销1.4-1.5亿平,环比持平,其中双玻占比约40%,测算单平净利约3.3元+,环比提升0.8元左右。全年我们预计出货6.5亿平+,下半年量利双升。 加速产能扩张,加码上游资源布局。截至2022H1,公司产能为15800吨/日,2023年计划投产安徽4座1200吨/日窑炉,安徽生产基地的五期项目和南通项目仍在审批过程中,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产能分别达20600/25400吨/日,同增69%/23%。当前石英砂的品质和价格是玻璃环节竞争核心要素之一,公司2022年加码上游资源布局,目前持有4座石英砂矿,共1.93万吨,对应可生产2.47亿吨玻璃,对应4000GW组件。我们测算自供部分可节约成本2元/平,目前自供比例为50%左右,预计公司自供比例可长期维持在70-8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公司盈利承压,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4.7/35.2/53.4亿元(前值为30.0/39.3/50.9亿元),同比+17%/+42%/+52%,给予23年33倍PE,对应目标价54.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晶澳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2-08-29
|
65.71
|
89.40
|
57.34%
|
73.00
|
11.09% |
|
73.00
|
11.09% |
|
详细
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2亿元,同增 138.64%,符合我们的预期。 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 2022H1实现营收 284.69亿元,同增 75.81%;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2亿元,同增 138.64%。符合我们的预期。其中 2022Q2实现营收 161.48亿元,同增 74.83%,环增 3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9.52亿元,同增 71.11%,环增 26.95%。 2022H1毛利率为 13.21%,同增 0.19pct,2022Q2毛利率 12.01%,同减 2.70pct,环减 2.78pct。 2022Q2盈利能力基本维稳, Q3有望环比提升。 公司 2022Q2电池组件出货约 8.8GW,同增 59%/环增 29%,外销占比约为 64%,分销占比 39%。 2022Q2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组件单瓦毛利有所收缩。但人民币贬值带来汇兑收益,单瓦净利整体维持稳定,我们测算组件单瓦净利 0.1-0.12元。我们预计 2022Q3公司出货 10-11GW,环增 20%左右,且盈利向好,原因: 1)下半年美国出货继续提升,盈利结构改善; 2) 2022Q3胶膜等辅材价格下降,毛利率企稳回升; 3)新产能投放及一体化率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全年看,公司 2022年组件出货规划 35-40GW,同增 60%左右,盈利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 2023年出货 55GW+,叠加硅料降价,有望量利双升。 N 型产能逐步落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截至 2021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为 30GW/30GW/40GW,实现 75%自供率。 2022H1曲靖 10GW 拉晶及切片(曲靖 20GW 拉晶切片项目第二期)、越南 3.5GW 电池、义乌5GW 电池、合肥 2.5GW 组件等项目顺利投产,产能规模及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内规划的 6.5GW TOPCon,其中 1.3GW 预计 2022年 8月底投产,剩余 5GW 于 2023年春节前后投产, 2022年出货 400MW 左右。 2023年另有曲靖扬州各 10GW 于 2023H1投产,预计 2023年 N 型产能达 26GW,出货占比 1/3,快步迈入 N 型时代。 电站开发规模提升、逐步贡献增量。 2021年底公司在运的电站项目约350MW, 2022年计划开发项目规模 700MW。 2022H1在运电站较少且公司新增管理人员,基本无业绩贡献,随 6月 30日并网后 2022H2贡献发电收入, 2022Q4规划电站出售,稳步贡献利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新技术占比提升改善出货结构,新产能落地成本进一步降低,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45.3/70.1/94.9亿元(前值为 45.3/61.0/78.2亿元),同增122%/55%/35%。我们给予公司 2023年 30倍 PE,对应目标价 89.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
|
2022-08-29
|
--
|
91.50
|
--
|
--
|
0.00% |
|
--
|
0.00%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357.31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15.85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79.85%。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33.67%。2022H1毛利率为,同比增长0.19pct,2022Q2毛利率,同比下降0.63pct,环比下降0.04pct;2022H1归母净利率为,同比增长0.06pct,2022Q2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0.53pct,环比下降0.01pct。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组件出货高增,N型一体化稳步推进。公司2022H1组件出货18.05GW,同增,市占率提升至,大尺寸超,分布式占比超60%。2022Q2组件出货约10GW,同增约,环增约,测算2022Q2组件单瓦盈利6-7分,电池组件盈利持续领跑行业;单瓦盈利环比持平略降,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上涨较快,组件盈利承压。2022下半年看随2022Q3超35万吨产能投放,硅料价格有望松动。同时美国关税政策利好、ITC延长十年,我们预计公司2022Q3出货11-12GW,盈利有望环比上行。我们预计宿迁8GWTOPCon2022Q4投产,贡献利润增量;我们预计2022年组件出货达40-43GW。随西宁项目稳步推进,我们预计20GW拉晶2022年底投产,2023年N型产能超20GW,组件出货达60-65GW,单瓦利润有望持续提升。分布式系统增长亮眼,多业务静待收获。2022H1分布式系统出货约2.2GW,确认超1.6GW,其中2022Q2出货约1.2GW,测算2022H1单瓦净利约0.17元/W,盈利能力超预期。2022H1跟踪支架出货约2GW,同增约,略有亏损;其中2022Q2出货约1.2GW,2022Q3目前已出货1.5GW,环比持续增长,2022全年4-5GW,有望盈亏平衡。2022H1电站销量达300MW,储能出货超300MWh,我们预计2022全年储能出货1GWh,2023年翻倍增长!多业务持续耕耘,静待全面开花。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组件出货高增,户用分布式高增,超一体化产能加码,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7/66/91亿元,同增105%/79%/,对应EPS为1.7/3.1/4.2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91.5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
|
|
德业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2-08-19
|
420.00
|
526.50
|
104.27%
|
452.05
|
7.63% |
|
453.20
|
7.9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23.73 亿元,同比增长23.26%;实现利润总额5.21 亿元,同比增长103.2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 亿元,同比增长100.41%。其中2022Q2 实现营业收入15.32 亿元,同比增长44.44%,环比增长82.1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18 亿元,同比增长155.62%,环比增长140.95%。2022H1 毛利率为27.43%,同比增长6.67pct,归母净利率为18.98%,同比增长7.31pct;2022Q2 归母净利率20.78%,同比增长9.04pct,环比增长5.07pct,主要系逆变器业务占比提升及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所致。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 微逆引领光伏逆变器增长。2022H1 逆变器业务实现营收11.5 亿元,占比49%,利润占比80%+,超越除湿机与热交换器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其中组串/微逆实现营收3.1/2.1 亿元,同增91%/462%,出货11.4/20.1 万台,同增67%/437%。其中2022Q2 分别实现营收1.9/1.7 亿元,出货8/16 万台,环增135%/300%,毛利率分别为36.94%/36.22%,环比提升2.9/5.2pct,主要系人民币贬值带来毛利率的提升。单台售价分别为2400/1060 元,环比-31%/+6.7%,组串售价环降主要系市场结构变化所致。微逆业务出货实现最快增速,领衔增长,主要系巴西大客户订单增多叠加欧洲快速增长,2022H1 巴西出货占比达80%,我们预计2022 年组串出货25 万台,同比微增,微逆出货达65 万台,翻6-7 倍增长,2022Q4 进军微逆最大市场美国,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微逆出货继续翻倍增长。 储能强势爆发,欧洲市场拓展后将持续高增。2022H1 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收6.16 亿元,出货7.85 万台,同增200%,其中2022Q2 实现营收4.5 亿元,出货约5.2 万台,环增90%+,单台售价约8600 元,环增35%,主要系单台瓦数及单瓦售价均有所提升。盈利方面,储能毛利率45.87%,环比+6.9pct,主要系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及规模效应体现。美国、南非市场市占率不断提升叠加欧洲、巴西市场新增开拓,海外市场多点开花,2022H2 随公司欧洲市场逐步开拓,储能将继续强势增长,我们预计2022 年出货30万台,翻3-4 倍增长,同时2022H2 公司推出储能电池包,扩充储能业务产品。其中,电池包与储能逆变器渠道一致,可充分发挥公司业务协同优势。 需求旺盛下公司不断进行产能扩张顺应需求,2023 年或达百亿产值产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户储、微逆需求旺盛,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2.4/25.2/41.6 亿元(前值为9.7/17.6/26.5 亿元),同增114%/103%/65%。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526.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
|
通威股份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2-08-19
|
58.50
|
73.60
|
89.50%
|
62.70
|
7.18% |
|
62.70
|
7.18%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603.4亿元,同增127.2%;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同增35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2亿元,同增312.2%。其中2022Q2实现营业收入356.5亿元,同增123.6%,环增44.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3亿元,同增231.8%,环增35.3%。2022H1毛利率为35.1%,同增10.8pct,2022Q2毛利率35.7%,同增9.15pct,环增1.61pct;业绩超市场预期。 产销两旺,硅料量增利升。2022H1公司产能利用率达119%,实现产量10.73万吨,同增112%,国内市占率近30%。公司2022H1硅料权益出货约8.8-9.3万吨,同增98%,其中2022Q2出货约5.8-6.2万吨,权益出货约4.9-5.1万吨,环增20%+。2022Q2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测算2022Q2含税均价约25万元/吨,单吨净利约13万元+,创历史新高。2022Q3以来受行业产能检修影响,硅料价格环涨10.3%,突破30万元/吨高位;公司包头二期5万吨已顺利点火,2022H2爬坡增产,2022全年可贡献1万吨+产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出货将达22万吨+(权益出货约20万吨),假设单吨净利10.5~11万元,对应2022全年硅料利润200+亿元! 电池盈利修复、N型量产即将落地。2022H1电池出货21.79GW,同增55%,其中2022Q2出货11-12GW,同增47%,大尺寸出货超75%。2022年供需改善下盈利修复,测算2022Q2大尺寸盈利达3-4分/W(按6年折旧)。截至2022Q2公司电池产能54GW,2022H2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落地,我们预计2022年底产能超70GW,大尺寸占比超90%。我们预计2022全年电池出货达45GW,平均盈利3-4分/W,对应电池业务利润15-20亿元。公司深入布局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具备1.4GW HJT及1GW TOPCON产能。眉山三期8.5GW将采用PECVD路线TOPCon技术,平均效率超24.7%。同时公司HJT电池最高效率已达25.67%,替代银金属化技术亦取得重要成果,后续围绕HJT提效降本继续攻关,N型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产能持续加码、布局组件迎增长。2022年8月17日晚公司公告拟建设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各20万吨产能,总投资约280亿元,折算单吨投资约7亿元。乐山三期12万吨已于2022年7月底开建,我们预计2023H2投产,单体超10万吨,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公告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硅料产能达75万吨,规模优势明显!硅料+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纵向布局组件业务,打造通威自主品牌。前期以国内地面电站为主,正在积极进行海外认证,后续拓展全球渠道。上游优势明显,组件业务有望带来公司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硅料价格持续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7/195/166亿元(前值227/195/166亿元),同比+176%/-14%/-15%。我们给予2023年17xPE,目标价7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
|
|
大全能源
|
|
2022-08-08
|
58.88
|
77.20
|
59.70%
|
65.00
|
10.39% |
|
65.00
|
10.39% |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 163.4亿元,同增 262.16%;实现利润总额 111.63亿元,同增 339.9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95.25亿元,同增340.81%。其中 2022Q2实现营业收入 82.11亿元,同增 188.08%,环增 1.02%;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52.13亿元,同增 230.19%,环增 20.90%。 2022H1毛利率为 70.47%,同增 9.55pct, 2022Q2毛利率 76.83%,同增 7.47pct,环增 12.79pct; 2022H1归母净利率为 58.29%,同增 10.40pct, 2022Q2归母净利率 63.49%,同增 8.10pct,环增 10.44pct。业绩超市场预期。 硅料销量高增,单吨净利再创新高: 2022H1年公司硅料产量 6.67万吨,销量 7.64万吨,同比+80%,其中 2022Q2硅料产量 3.53万吨,销量 3.75万吨,同环比+78%/-3%,销量高增主要原因: 1)全线 2022Q2满产运行,增量显著; 2) 2021年底的库存转移至 2022H1销售,目前库存已基本消化完成。 2022Q2需求旺盛,硅料价格维持高位 218元/kg(不含税),同比+62%,对应收入 81.98亿元,同比+263%。受益工业硅粉价格持续下降, 2022Q2成本显著下降,单吨净利创新高,达 13.88万元/吨,同环比+85%/+25%,3B 项目满产规模效应显现。我们预计公司 2022Q3因产线年度检修,硅料销 3.1-3.2万吨,同增 46-51%,环降 15-17%。硅料价格持续上涨, 7月底均价已突破 296元/公斤(含税), 2022Q3单吨盈利有望进一步上升。全年看,公司产能充分利用, 公司预计 2022年产量 12.9-13.2万吨,同增 49-52%,考虑库存转移,我们预计销量 13.5-14万吨,同增 79-86%, 我们预计硅料含税均价 220-230万元/吨,对应单吨净利约为 11-12万元/吨,对应全年 154-168亿元。 新产能陆续加码,布局上游巩固供应链: 公司内蒙古 10万吨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 2023Q2建成投产。公司硅料品质优质,现有产能单晶用料占比为99%+,并已经实现 N 型高纯硅料的批量销售。电子级 1000吨已启动建设,后续瞄准电子级高溢价市场。 2022年 7月,公司与包头市固阳区区政府签订 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20万吨/年有机硅投资协议,一期建设年产 15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预计于 2023Q3建成投产,建设后将实现包头 10万吨硅料的 100%原料供给, 实现原材料方面的供应安全和质量保障,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硅料供给 2022年紧平衡,我们预计硅料价格全年将维持高位。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65/147/121亿元(前值 123/85/92亿元),同比+188%/-11%/-18%。 我们给予 2022年 10xPE,目标价 7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等。
|
|
|
美畅股份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07-26
|
76.55
|
94.85
|
109.85%
|
80.84
|
5.60% |
|
80.84
|
5.60%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半年度业绩预告,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3-7.0亿元,同比+71.33%~+90.37%。其中 22Q2实现归母净利润3.5-4.2亿元,同比+95.23%~+134.80%,环比+21.33%~+45.93%,符合我们的预期。 金刚线扩产紧跟需求,销量持续高增。 得益于下游切片环节需求旺盛,公司积极进行技改扩产。原定于 6月底的“单机十二线”技改 4月底提前完成,单机月产可达 1.3万公里。截止到 22年 6月底,公司投产金刚线生产机台共 695台,合计产能约为 900万公里/月。 同时富隆工业园持续扩产, 2022Q3产能 2700万公里+,年底年化产能可达 1.2亿公里。 我们预计 2022Q2金刚线销量超 2200万公里,同比增长超 95%,环比增长超 30%。 降本增效稳步推进,毛利率坚挺如旧。 22年上半年金刚线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较为稳定,目前售价相较于 2021年均价下降不足 5%,仍维持在 40+元/公里。 2022Q3需求依旧旺盛,我们预计价格不会有太大幅度的调整。 虽然 5月份镍、金刚石等原材料导致直接材料成本上涨,但是公司利用技术储备,调整配方降低单耗,降低原材料成本。再加之公司多线机改造及线速提升,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带来 1元/公里左右的成本节降,单公里毛利仍旧在 20元以上。因此我们预计 22Q2毛利率环比 Q1持平,维持在 50%以上,坚挺如旧。 一体化布局有条不紊,黄丝、母线自供率提升在即。 2022年 7月 15日黄丝一期 2000吨生产线安装完成,进入联合试验阶段,母线扩产所需厂房、设备等准备工作也于 2022年 5月份逐步展开。目前母线自供比例约为 20%,如若黄丝产线联合试验效果理想,母线产能将逐步提高,自供比例也将逐步提升,计划到 2023年实现母线 60%的自供比例目标。 同时黄丝的自供会大幅降低母线的生产成本,仅为原来的 50%,假设售价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带来整体毛利率 6%-8%的上涨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下游需求旺盛, 叠加细线化薄片化趋势, 我们维持此前公司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0/18.6/24.2亿元,同比+71%/43%/31%, 对应 PE 分别为 28/20/15,我们给予公司 2022年 35倍 PE,对应目标价 94.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下游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高涨等。
|
|
|
隆基绿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7-25
|
59.97
|
77.60
|
91.56%
|
62.88
|
4.85% |
|
62.88
|
4.85%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 1-6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公司预计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500-510亿元,同增 42-45%,其中 2022Q2实现营收314-324亿元,同增 63-68%,环增 69-74%;公司预计 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3-66亿元,同增 26-32%,其中 2022Q2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39.4亿元,同增 46-58%,环增 36-48%, 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 单晶之王, 强者恒强。 我们预计 2022Q2公司硅片出货 21-22GW,组件出货 11-12GW,环增 72%-88%;我们预计 Q2硅片单瓦盈利 0.11-0.12元,环比持平;组件单瓦盈利 0.14-0.15元,一体化盈利环比略增;全年看, 我们预计公司硅片出货 90-100GW,同增 29%-43%,组件出货 50-60GW,同增 30%-56%,单瓦盈利整体稳定。随 2023年需求高增, 我们预计公司硅片出货 138GW,组件出货 68GW,其中新技术组件出货达 30GW,叠加硅料降价,组件盈利进一步提高,整体量利双升。 龙头持续加码, 新技术加速放量。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2022年预计扩产 45/22/20GW 硅 片 / 电 池 / 组 件 , 年 底 硅 片 / 电 池 / 组 件 产 能 达150/60/85GW,产能规模保持行业首位。新技术快速落地, 9月后,泰州 4GW 技改 HPBC 及西咸 15GW 将陆续投产,新技术全年出货2GW, HPBC 针对分布式市场享受有 3~4美分/W 的溢价,后续针对地面电站将进一步推出新型技术产品, N 型时代加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产能持续加码,新技术加速放量, 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48/196/246亿 元(前值为 135/176/221亿元),同增 63%/32%/25%,对应 EPS 分别 1.96/2.59/3.25,我们给予公司 2023年 30倍 PE,对应目标价 77.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