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邱世梁

新时代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0280519120001 曾任职: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国金证...>>

20日
短线
3.23%
(--)
60日
中线
12.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4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301.67 -- -- 314.58 4.12%
327.50 8.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 2022 年全年收入高增长,合同负债高增验证订单充足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 亿元,同比+52%,归母净利润23.5 亿元,同比+118%,扣非归母净利润21.1 亿元,同比+161%。其中电子工艺设备营收121 亿元,同比+52%,毛利率37.7%,同比+4.7pct;电子元器件营收26 亿元,同比+50%,毛利率72.5%,同比+3.6pct;其他业务营收0.3 亿元,同比+48%。2022年末,公司合同负债及预收款项合计72 亿元,较2021 年末增长22 亿元,验证公司订单实现较快增长。 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7 亿元,同比+81%;归母净利润5.9 亿元,同比+187%;扣非归母净利润5.3 亿元,同比+244%。一季度公司收入利润实现高增长,主要系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电子元器件业务发展稳定。 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提升,高度重视研发加速平台化发展2022 年公司毛利率43.8%,同比增加4.4pct,主要系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件毛利率大幅提升;净利率17.3%,同比增加5.0pct,主要系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率下降,带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7.1%,同比降低3.4pct;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68%、5.5%、-0.6%、12.6%,同比-2.65、+0.2、-0.1、-0.8pct。公司高度重视研发,2022 年研发资金投入35.66 亿元,研发费用18.5 亿元,同比增加42%,研发人员数量2929 人,同比增加43.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由2021 年的25.07%增加至2022 年的29.27%,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助力公司平台化发展。 国产半导体设备平台化龙头,产品覆盖度不断提升公司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平台化龙头,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保持高强度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拓展客户覆盖广度,提升产品渗透深度。1)刻蚀装备,客户包括 12 寸逻辑、存储、功率、先进封装等,已完成数百道工艺的量产验证,ICP 刻蚀产品出货累计超过2000 腔,12 寸等离子去胶机已在客户端完成工艺验证并量产,高深宽比TSV 刻蚀设备通过客户端工艺验证,12 寸CCP 晶边刻蚀机进入多家生产线验证,双频耦合CCP 介质刻蚀机发布;2)薄膜装备,突破PVD、CVD、ALD 等沉积工艺,铜互联、铝、钨、硬掩模等二十余款沉积设备成为国内主流芯片厂的优选机台,累计出货超3000 腔,支撑国内主流客户的量产应用。3)立式炉装备方面,多款产品成为国内主流客户的量产设备,并持续获得重复订单,累计出货超过500 台。4)外延装备,20 余款量产设备累计出货近千腔,覆盖多领域应用需求。5)清洗装备,主要面向12 寸领域,其中单片清洗机覆盖Al/Cu 制程全部工艺,为国内主流厂商后道制程的优选机台;槽式清洗机已覆盖RCA、Gate、PR strip、磷酸、Recycle 等工艺制程,在多家客户端实现量产并屡获重复订单。6)卧式炉管设备,20 余款工艺设备,适用于PERC、TOPCon、HJT 等多种技术路线工艺应用,实现主流客户全覆盖。 自主可控驱动国产化率提升,平台型龙头充分受益2022 年10 月美国对华半导体进行全面出口管制,管制范围扩大至先进芯片、先进制程设备、零部件及人员等,并促使日本、荷兰跟进其管制政策。根据Gartner,2021 年公司在刻蚀、CVD、PVD、ALD、热处理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0%、0.2%、2.0%、0.4%、1.0%,仍处于较低水平。美日荷管制趋紧大环境下,国内客户设备验证意愿强烈,自主可控需求下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公司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收198、256、331 亿元,同比增长35%、29%、29%,归母净利润33、47、59 亿元,同比增长41%、43%、26%,对应23-25 年PE 分别为52、36、2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不及预期;公司产品验证不及预期
罗博特科 机械行业 2023-05-08 61.73 -- -- 66.46 7.52%
99.30 60.86%
详细
罗博特科核心逻辑: 1、一句话逻辑高端光模块设备业务有望爆发,铜电镀项目积极推进,公司盈利能力、估值均有上行空间。 2、超预期逻辑 (1)市场预期:自动化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自动化业务盈利能力低,增速慢,成长性不足; (2)我们预测:高端光模块设备业务有望爆发,公司估值、业绩均有上行空间。原因为:1)光模块技术向高速/硅光方向加速演进,硅光方案占比正在加速提升,公司有望重启收购全球高端光模块设备龙头公司 ficonTec,高端光模块设备业务有望爆发;2)2023年 TOPcon 电池片大扩产,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 12亿元,主业自动化设备发展动力强劲;3)铜电镀设备项目积极推进,力争三季度成功建成行业内首条大产能铜栅线异质结电池生产线。 3、检验与催化 (1)检验的指标:海外项目收购进展,铜电镀项目测试进展。 (2)可能催化剂:斐控泰克重启重组,铜电镀金属化设备、图形化设备技术突破。 4、研究的价值 (1)与众不同的认识:市场担心自动化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成长性不足。 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了公司业务多元发展的决心以及执行力。主业方面,光伏自动化技术优势强,在手订单充足,发展动力强劲。新项目中铜电镀项目进展顺利,光模块设备布局持续推进,合资公司苏州斐控泰克引入新投资方拟增资 1.2亿收购德国标的 7.36%股权,我们预计将释放积极信号。 (2)与前不同的认识:公司拟在南通设立半导体科技公司,用于异质结铜电镀设备研发和制造中心,若未来欧洲子公司成熟半导体设备技术转移至国内生产,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市场空间,估值均有上行空间。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7、2.1亿元,2023-2025年同比增长 291%、69%、19%,对应 PE 63、37、31倍。公司作为高端自动化设备龙头,未来新能源、泛半导体有望双轮驱动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技术拓展不及预期;2)疫情影响订单交付。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3-05-08 16.07 -- -- 16.40 2.05%
18.03 12.20%
详细
按方案完成股份回购,交易金额约6亿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3662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3%,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7.49元/股,最低价为15.96元/股,回购均价为16.73元/股,交易总金额为6.1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方案实际执行情况与原披露的回购方案不存在差异,公司已按披露的回购方案完成回购,本次回购使用自有资金,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32%,毛利率提升明显,国际化持续推进2023年一季度营收179.97亿元,同比下滑11.25%,归母净利润15.12亿元,同比下滑4.92%,扣非归母净利润14.38亿元,同比增长32.11%,业绩释放明显。 毛利率27.6%、同比提升5.43pct,提升幅度较大,净利率8.78%,同比提升0.6pct,主要系国四机型提价、原材价格下降及海运费回落,叠加公司内部降本增效所致。2022年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成果凸显,海外收入增长47%,营收占比达到45%,其中亚澳区收入增长41%,欧洲区收入增长44%,北美区收入增长86%、南美区收入增长64%,非洲区收入增长35%,欧美产品覆盖率超70%,预计2023年出口仍有望维持高景气。 行业需求边际改善、更新需求见底,叠加出口高景气,公司业绩有望拐点向上3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9.2%;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10.82%,总体企稳,随着项目开工提速,需求边际将逐步改善。按挖机8年更新高峰期测算,国内挖机更新需求2023年有望触底,叠加出口有望保持高增长,以挖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2023年有望筑底向上。2022年国内行业需求下行期,公司主营产品市占率仍持续提升,挖机国内市场连续12年蝉联销量冠军,超大挖市占率于2022年提升至第一。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出口有望保持30%以上增速,国内挖机市占率稳中有升,叠加原材料回落,国四挖机价值量提升,出口占比提高,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公司业绩提升空间大,有望拐点向上。 工程机械为当下优势产业,中国龙头有望迈向全球龙头工程机械为中国当下优势产业,中国公司能依赖规模经济、产业链优势、运营效率优势取得全球龙头地位。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将在完成国内的进口替代后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从中国龙头走向全球龙头。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1亿、79亿、101亿元,同比增长42%、31%、27%,对应PE为23、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投资及开工不及预期、海外出口不及预期。
微导纳米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48.58 -- -- 50.86 4.69%
63.29 30.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 2022年全年收入高增长,23Q1客户验收节奏导致收入波动2022年实现营收 6.85亿元,同比+60%;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17%;扣非归母净利润 0.2亿元,同比-26%。收入端实现高增长,主要系订单增速较快,光伏 PERC 及 TOPCon 等高效电池领域和半导体领域销量增长。2022年毛利率42.3%,同比下降 3.5pct,净利率 7.9%,同比下降 2.9pct,毛利率波动主要原因系产品线扩张,部分低毛利设备确认收入所致。 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 0.76亿元,同比下降 43%;归母净利润-109万元,同比下降 142%。收入和利润波动主要系客户项目实施和验收节奏所致:一季度验收项目规模较小,部分费用前置影响利润。预计 2023年收入仍维持高速增长。 新签订单高增长,在手订单充沛业绩增长可期2023年初至 4月 24日,公司新增专用设备订单 22.74亿元,其中新增半导体设备订单 2.42亿元,新增光伏设备订单 20.16亿元,新增其他设备订单 1580万元。截至 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 22.93亿,其中半导体设备订单 2.57亿,光伏设备订单 19.67亿。据此我们测算,截至 4月末公司半导体在手订单约 5亿元,约为 22年半导体收入 0.47亿的 11倍,光伏在手订单约 39亿,约为 22年光伏设备收入 5.01亿的 8倍。截至 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 9.48亿元,相较于 2022年末增长 3.2亿元,验证公司订单增速快。受益于半导体领域客户拓展及新品类驱动,以及光伏领域 TOPCon 等新型电池技术扩产,公司全年订单有望维持高增长。 半导体设备:ALD 设备技术引领行业,拓展 CVD 设备市场空间打开据公司 22年报,半导体设备新增 CVD 和 PE-ALD 两类设备,CVD 正在与客户试样,PE-ALD 设备已签署合同处于产业化验证阶段。据 SEMI,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 283亿美元(约 1900亿元),其中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约 420亿元,ALD、CVD 设备分别占薄膜沉积设备 11%、57%,测算得 ALD、CVD 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 46、239亿元,新品类延伸带动公司市场空间大幅扩展。 公司半导体 ALD 设备已在多个半导体细分应用领域取得订单:1)逻辑芯片领域,28nm High-k ALD 设备获得客户验收并取得重复订单。2)存储芯片领域,ALD 设备在高 K 栅电容介质层、介质覆盖层、电极、阻挡层等工艺中的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 DRAM、3D-NAND、新型存储器等半导体制造领域。公司单片ALD 设备已获得重复订单,批量型 ALD 设备获得客户订单,且为行业首台批量型 ALD 设备在存储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3)新型显示领域:ALD 主要用于沉积硅基微型显示芯片的阻水阻氧保护层,公司已获得多个客户订单。4)化合物半导体领域,ALD 技术适合生长超薄 Al2O3、AlN 等膜层作为钝化层和过渡层,保证器件具有良好的漏电和击穿性能,公司已取得客户订单。 光伏设备:光伏 ALD 设备龙头地位稳固,TOPCon 设备获得头部客户批量订单光伏领域公司优势设备为 ALD 设备,主要镀氧化铝层。在 2022上半年TOPCon、xBC 产线招标中,公司 ALD 设备中标产线规模均达 75%。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线,从 ALD 设备拓展至 TOPCon 整线设备,可提供的 TOPCon 设备价值量提升至产线投资额的 40-50%,并完成 GW 级别 TOPCon 整线设备验证。公司 PE-Poly 设备获得龙头客户认可,PE 设备市占率有望提升。公司积极推进钙钛矿设备验证,设备可应用于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等的非晶/微晶、掺杂层、阻水阻氧、致密保护层等薄膜材料,已发往客户端验证。今年 TOPCon 迎扩产高峰,公司订单有望延续高增速。 盈利预测:2022年至今公司订单高速增长,预计将带动公司收入端快速增长; 同时考虑到 2023-2025年存在股权支付费用,我们预计 23-25年利润率逐年提 升。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为 14.0、23.5、35.4亿元,归母净利润1.01、2.17、4.09亿元,对应 PE 为 239、1 11、5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迭代及新产品开发风险、新产品验证进度及市场 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美国半导体管制加剧风险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5 25.62 -- -- 26.95 4.78%
27.00 5.39%
详细
事件:4月28日中航西飞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3Q1业绩同比增长52.38%,业绩符合预期2023Q1实现营业收入79.43亿元,同比增长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5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47.2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5%,同比增加0.47pct。2023Q1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提升受益期间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开始修复1)利润率:2023年Q1毛利率7.51%,同比减少0.56pct,环比增加1.25pct;净利率2.97%,同比增加0.91pct,环比增加4.41pct,主要系期间费用大幅减少。 2)期间费用:2023Q1期间费用率为3.25%,同比下降1.7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0.97%,同比减少0.20pct;管理费用率2.78%,同比减少0.57pct;研发费用率0.31%,同比减少0.62pct;财务费用率-0.82%,同比减少1.50pct,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增加或利息支出减少所致。 3)税金方面:2023Q1税金及附加0.65亿元,同比增加182.84%,主要原因是本期缴纳增值税增加。 公司积极采购商品和原材料,彰显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信心1)2023Q1末公司预付账款为72.99亿,较22年末增加97.09%,主要原因是本期预付采购商品款增加。合同负债为192.38亿,较22年末减少15.85%。 2)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7.9亿,同比66.29%,主要系公司采购原材料费用同比上升所致。公司积极进行采购原材料,彰显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信心。 经营计划和股权激励指引下,2023年业绩有望进入提速期1)经营计划:2023年计划实现营收431亿元,较2022年实际值增长14%。 2)股权激励:公司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通过,2023年为首个考核年。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军用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上市平台,同时受益大飞机产业链景气度提升及国际民航市场复苏。预计2023-2025公司归母净利润8.8、11.1、15.0亿,同比增长69%、25%、35%,PE为81、65、48倍,PS为1.5、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型号研制进度不及预期;民航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立昂微 计算机行业 2023-05-05 44.92 -- -- 44.85 -1.19%
44.39 -1.18%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 2022Q4和 2023Q1业绩承压,但行业景气拐点或已显现由于受到俄乌危机、全球萧条、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抑制了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半导体市场需求也受累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迟缓,因此从 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景气度逐渐偏弱,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需求下滑较为严重,公司 2022Q4和 2023Q1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但参考半导体行业已披露季报数据,如卓胜微、韦尔股份等半导体公司的库存已经开始下降,行业景气拐点或已显现,我们对下半年行业景气度保持乐观。 12寸大硅片业绩翻番,长期发展趋势看好随着海外半导体制裁不断加剧,国内大硅片供应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大硅片进口替代已是势不可挡。公司 12英寸硅片重掺、轻掺并重,在关键技术、工艺稳定、客户验证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主营 12寸大硅片的金瑞泓微电子和嘉兴金瑞泓两家分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 3.71亿元,同比增长 125%。随着公司嘉兴和衢州工厂产能不断爬坡,大硅片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持续加速,长期看好公司大硅片业务发展。 功率芯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提升显著2022年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优质客户,公司实现全球光伏类芯片份额 45-49%;扩大沟槽产品销售规模及占比,实现销售同比增长 86%;稳定提升 FRD 产品的产销占比,实现销售同比增长 400%;加快 IGBT 等产品的开发,开始进入 客户端验证。因此,公司实现功率芯片毛利率提升 5.36个百分点,达到 56.31%。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35.49/48.03/58.21亿元,同比增长21.78%/35.33%/21.21%;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5/9.94/12.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93%/39.06%/26.85%。对应 EPS 为 1.06/1.47/1.86元,对应PE 分别为 44/31/25倍。公司业务处在拥有广阔市场、关系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赛道,未来发展前景光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需不匹配风险、12寸硅片量产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3-05-04 100.80 -- -- 117.80 16.63%
117.57 16.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一季报。 2022年&2023Q1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2023Q1净利润分别同比提升46%、23%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05亿元,同比提升18.98%;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增长45.93%。其中,刻蚀设备营收49.63亿元,同比提升18.18%;自动化设备营收5.79亿元,同比下降15.02%。2023Q1公司营业收入19.31亿元,同比提升41.73%;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提升23.16%。 2023Q1盈利能力承压,在手订单旺盛盈利能力:2022年销售毛利率25.44%,同比提升0.84pct;净利率约17.43%,同比提升3.29pct。2023Q1销售毛利率22.78%,同比下滑4.34pct;净利率17.42%,同比下滑2.57pct。2023Q1盈利能力下滑主要系1)2023Q1确认收入为2021Q4和2022Q1出货设备,当时存在疫情和供应链影响,泵、电源等关键零部件替换物料费用较高;2)首批出货的TOPConPE-POLY订单安装调试费较高,未形成规模效应;3)部分客户最后一批上PERC产线,该批设备毛利率较低。随着PE-Poly批量出货并稳定运行,叠加低毛利率的PERC设备营收占比下降,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费用端:2022年期间费用率5.06%,同比下滑2.95pct。2023Q1期间费用率6.19%,同比下滑0.47pct。在手订单:2022年公司合同负债58.12亿元,同比提升55.05%;2023Q1约77.86亿元,同比提升132.08%,环比提升33.96%,创历史新高。 PERC、HJT、IBC、钙钛矿光伏设备及半导体设备全面布局,助力公司业绩高增1)TOPCon:预计2023-2025年为TOPCon扩产高峰期、合计市场规模1107亿元(年均369亿元)。其中2023年TOPCon设备行业市场空间359亿元(200GW、1.8亿/GW投资额),合理市值空间1078亿元。公司为光伏设备龙头企业,具备TOPCon设备整线交付能力,有望优先受益TOPCon产能扩张。2)HJT:为满足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验证,打造HJT技术交钥匙解决方案,下属子公司建立的HJT中试线量产转换效率持续稳定达25%以上。公司板式PECVD可实现单面或双面微晶工艺,助力实现HJT电池25%以上量产平均转换效率。3)钙钛矿: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术之一。,公司具备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MW级量产型整线装备的研发和供应能力,已向十多家光伏头部企业和行业新兴企业及研究机构提供钙钛矿装备及服务。4)半导体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创微微电子自主开发6、8、12吋湿法刻蚀清洗设备,涵盖多种前道湿法工艺,获得了批量订单,实现半导体领域拓展。 盈利预测:看好公司在光伏、半导体行业未来大发展中战略地位和成长性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4.8、18.9、26.1亿元,同比增长41%、28%、38%,CAGR=33%,对应PE为24、19、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坏账风险。
亚星锚链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3 10.28 -- -- 11.60 12.29%
12.08 17.51%
详细
事件:4月28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2023Q1净利润同比提升约127%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89亿元,同比提升38.18%,主要系下游船舶、油服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前期因疫情积压的订单于本报告期发货所致;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22.02%。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Q1毛利率、净利率同比提升2.41pct、4.78pct盈利能力:2023Q1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26.35%、12.25%,同比提升2.41pct、4.78pct。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主要系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优化所致。费用端:2023Q1期间费用率14.73%,同比上升2.89pct,主要系财务费用率上升所致。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约3.82%、5.37%、3.15%、2.03%,分别同比变动+0.37、-1.16、+0.36、+3.31pct。 公司将受益船舶油服行业景气向上、漂浮式海风产业化加速、矿用链国产替代1)船舶行业:海运回暖+换船周期+环保制约促造船业订单爆发,行业进入中期景气上升期,公司凭借其高市占率有望受益行业景气向上。(2)油服行业:公司系泊链用于海上油气平台的新建配套及老平台换新。截止2023-4-28,布伦特原油价格82.03美元/桶,全球油价处于高位。IHS预计2023年海上资本开支将保持强劲增长,同比增长23%,是2011年以来海上资本开支最高增速。海上油气勘测开发景气度有望复苏,公司有望受益现有钻井平台利用率上升及海上油气投资意愿加强。(3)漂浮式海上风电:“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发展迅速。80%以上海风资源位于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大势所趋。根据GWEC预测,截至2026年漂浮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947MW,其中2026年新增装机1670MW,漂浮式风电将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预计2030年新增装机将达到6254MW、累计装机16609MW,2021-2030年复合增速80%。公司系泊链技术实力雄厚,已中标多个漂浮式风电项目,有望优先受益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4)矿用链:主要应用于煤矿开采刮板式输送机、转载机等传动链以及火电厂捞渣机圆环链,具备极强耗材属性。目前年均近20亿市场空间主要被德国蒂勒等海外公司占据。公司已中标国家能源、中国神华等多个国内矿用链订单,预计后续公司有望借助在船舶锚链和海工系泊链领域的领先技术,受益煤矿矿用链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CAGR约42%,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3-2025归母净利润2、3、4.2亿元,同比增长37%、46%、39%,CAGR=42%,现价对应PE48、33、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船舶行业景气度回升不及预期;漂浮式风电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赛腾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3 48.99 -- -- 52.83 7.84%
52.83 7.84%
详细
Q1收入和盈利双双大涨,营收增长68.87%,归母净利润增长178.4%公司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大涨68.87%,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大涨178.4%,远超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Q1毛利率为40.97%,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31%,销售净利润率为10.36%,相比去年同期提升3.84%,综合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收入和盈利的双双提升,得益于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已经在行业内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持续获取高质量订单,实现收入和盈利的增长。 合同负债持续提升,半导体设备业务或超预期公司2020合同负债仅0.78亿元,2021年为2.6亿,2022年大幅增加到4.95亿元,2023年Q1进一步提升到6.18亿元。公司过往付款机制稳定,公司披露,半导体设备通常有30%预付款,我们推测其合同负债主要来自半导体业务,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拟投资25亿元在湖州建设生产基地,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公司拟与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在南浔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高端半导体、新能源及消费电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为人民币25亿元。建设湖州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38.17/49.55/61.76亿元,同比增长30.27%/29.81%/24.65%;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9/5.46/7.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50%/30.21%/31.21%。对应EPS为2.20/2.86/3.75元,对应PE分别为21/16/12倍。公司成长为覆盖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自动化设备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光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苹果新产品落地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拓展不及预期、股东减持风险
臻镭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3 59.10 -- -- 96.37 16.11%
74.50 26.06%
详细
国内军工/特种模拟芯片领先企业,国产替代浪潮带来巨大市场机会公司是国内通信、雷达领域中射频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雷达系统、电子系统供配电等特种行业领域,并逐步拓展至移动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民用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模拟芯片极其依赖进口,尤其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自给率非常低,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2020 年中国模拟集成电路自给率仅为12%,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星链”事业加速,电源管理芯片业务打开增量空间近年来中国“星链”事业进入加速阶段,星网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增长。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预测,2019-2028 年中国将发射微纳卫星 1382 颗,2019 -2023 年中国每年发射微纳卫星数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 20%,预计到2028年,微纳卫星产业总投资达到 387 亿元。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卫星制造元器件领域,其负载点电源芯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电池均衡器等芯片大量应用于卫星互联网产业中,并与银河航天等机构积极合作,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量空间。 射频微系统是特种装备的发展方向,公司布局深厚,未来有望迎来厚积薄发射频微系统具有高集成度、高效率、低功耗等特点,可满足新一代雷达、通信、电子系统等前沿装备的研制需求。随着未来特种装备向集成化、信息化转型,微系统产业有望步入发展快车道。公司可提供完善的微波毫米波射频微系统 T/R 组件产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2022 年微系统模块实现营收增长364.38%,随着行业加速发展,公司业务未来有望迎来厚积薄发。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3.55/4.96/6.55 亿元,同比增长46.22%/39.83%/32.04%;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2.07/2.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63%/28.53%/24.68%;对应 EPS 为1.48/1.90/2.37,对应PE 分别为57/44/35 倍 。公司通信、雷达及卫星三大领域齐发力,未来发展前景光明,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工作未达预期、“星链”事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洪都航空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2 25.03 -- -- 25.30 0.80%
25.23 0.80%
详细
事件:2023 年4 月28 日洪都航空发布2023 一季报。 公司实现营收1.37 亿,同比减少81.06%;归母净利润-0.09 亿,同比减少298.09%;扣非归母净利润-0.14 亿,同比减少443.62%。EPS 为-0.01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17%,同比减少0.26pct。总体业绩端承压,盈利不及预期,主要系公司产品交付量下降影响。 产品交付量下降导致收入下滑,盈利能力承压1)利润率:2023Q1 公司销售毛利率3.19%,同比增加0.02pct;净利率-6.62%,同比减少7.31pct。净利率下降原因主要为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所致。 2)期间费用:2023Q1 期间费用率13.8%,同比增加11.0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48%,同比上升1.25pct;管理费用率为7.09%,同比增加5.48pct;研发费用率6.34%,同比增加5.12pct;财务费用率为-1.09%,同比减少0.79pct。期间费用率较高主要系分母端销售收入大幅下滑所致。 资产负债端显示公司订单仍较充沛,公司业绩有望修复1)资产负债端:截至2023Q1,公司存货为41.31 亿元,较22 年末增加19.53%;公司合同负债55.18 亿,较22 年末减少0.05%;预付账款51.51 亿,较22 年末减少2.83%。 2)现金流量:公司2023 年Q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8 亿,同比下降19.88%。 当前最小市值航空主机厂,教练机+防务产品“内需+外贸”双重驱动1)教练机: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初、中、高级教练机全谱系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受“内需+外贸”双重驱动。 2)防务产品:依托航空工业空面导弹研究所,营收增速未来或超越其他航空主机厂,叠加利润率提升,业绩弹性大。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教练机和防务产品受“内需+外贸”双重驱动。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2.2、2.9 亿元,同比+32%、+20%、+29%,EPS 为0.26、0.31、0.40元,PE 为98、81、6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交付计划推迟;发动机供应短缺等风险。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1 15.86 -- -- 16.08 1.39%
17.50 10.34%
详细
经营加速恢复一季度在客户需求良好,订单充足情况下,公司加快出货节奏,整体生产经营加速恢复。一季度实现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32.58%,并且首次实现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环比2022年四季度增长6.45%;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14.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27.44%。 控制器业务板块收入环比增长15.16%,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17.31%,环比增长6.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97%,环比增长64.09%。 各板块均较好增长控制器各业务板块新客户拓展以及新项目获取情况持续向好,均实现较好增长。 其中家电业务板块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24.07%;电动工具业务板块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41.26%;汽车电子业务板块收入8941.85万元同比增长69.83%。 铖昌科技(公司TR芯片业务)2023年一季度收入4013万元同比增98.39%;归母净利润1221万元同比增15.36%;扣非后归母净利837万元同比增43.97%。 毛利率小幅回升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17.26%,同比增长0.29%,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0.92%,主要系订单交付增加,生产组织节奏加快带动。 2023年一季度销售费用2725万元,同比增长32.59%,管理费用6346万元,同比增长42.71%,研发费用8609万元,同比增长44.47%,费用有所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市场、研发、管理优化等,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 后续展望乐观公司持续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速新产品、新项目拓展进度,提升市占率。 汽车电子和储能板块在客户及项目拓展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均获得了大客户的平台级新项目,进一步深化了与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了汽车和储能两大业务板块的长期快速发展。 智能化产品业务持续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在智能家电、智能穿戴、医疗健康与护理以及智能硬件和厂商服务平台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收入规模。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3-25年收入77.0、97.8、120.4亿元,同比增长29%、27%、23%,归母净利6.5、8.9、10.9亿元,同比增长49%、37%、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需求;汽车电子、储能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毛利率不及预期。
新雷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1 22.90 -- -- 22.59 -1.35%
23.64 3.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 2022年、2023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 3%、31%公司 2022年共实现营收 17.14亿元,同比增长 16%;实现归母净利 2.83亿元,同比增长 3%。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97亿元,同比增长 6%;实现归母净利 1.14亿元,同比增长 31%。 一季度环比改善明显,业务扩张下公司费用有所提升1)22Q2-23Q1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2%、17%、-20%、6%,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 44%、34%、-104%、31%,一季度环比改善明显。 2)分业务看,受特种产品采购节奏、交付延迟影响,2022年公司特种领域实现营收 9.98亿元,同比增长 14%;通信领域实现营收 6.51亿元,同比增长 20%。 3)2022年公司毛利率 47.80%,同比提升 0.52pct;净利率 16.98%,同比下滑2.86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所致。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率 15.15%,同比提升 1.58pct;销售费用率 3.86%,同比减少 0.23pct; 管理费用率 5.80%,同比提升 0.59pct;财务费用率 1.53%,同比提升 0.07pct。 特种电源龙头,型号放量+用量提升+国产替代三重驱动1)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武器装备放量、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设备用量提升,将共同推动我国特种电源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十四五行业复合增速 15%。 2)我国特种电源行业起步较晚,Vicor、Interpoint 等国外厂商份额较为领先。贸易战后特种电源国产替代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3)特种电源行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产品高度定制化。公司作为民企制度灵活,能够率先响应客户需求,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当前不到 10%)。 4)公司研发人员占比 1/3,研发费用率达 15%,研发实力已与同行业公司拉开差距。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对应公司参研型号充足,未来定型后有望快速放量。 16亿定增扩产落地,公司产能瓶颈有望获得突破2022年 10月公司以定增价 41.76元/股,募集资金 15.8亿元,用于电源产品产能扩建,其中通信和服务器电源扩产项目已于 2022年底完成 4条产线扩建并投入试运行。随着特种电源等其他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产能压力将不断缓解。 新雷能: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 36%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8、5.38、7.13亿元,同比增长 41%、35%、32%,CAGR=36%,对应 PE 为 30、22、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特种订单不及预期;2)海外业务波动风险。
雷迪克 机械行业 2023-05-01 19.47 -- -- 21.70 9.32%
24.03 23.42%
详细
事件:4月26日晚间,公司分别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一季报。 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2023Q1业绩低于预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同比提升9.6%;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提升8.16%。其中,轮毂单元营收2.17亿元,同比提升31.54%;轮毂轴承营收1.11亿元,同比下降5.19%;圆锥轴承营收1.32亿元,同比提升16.02%;分离轴承营收1.24亿元,同比提升15.15%;涨紧轮营收4409.96万元,同比提升15.12%。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14.95%,主要系年初疫情影响开工,叠加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对后装市场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降19.75%。 盈利能力承压,2022年、2023Q1毛利率分别同比下降1.42、2.25pct盈利能力:1)销售毛利率:2022年毛利率约29.47%,同比下降1.42pct;2023Q1约26.17%,同比下降2.25pct;2)销售净利润:2022年净利率约16.01%,同比下降0.22pct;2023Q1约13.11%,同比下降0.79pct。费用端:2022年期间费用率12.19%,同比下降2.8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71、-0.44、-0.12、-2.96pct。2023Q1期间费用率13.47%,同比下降1.3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48、-0.56、-0.23、-1.02pct。 新能源汽车前装市场持续拓展+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2022年以来,公司已获多家新能源主机厂定点,如长城汽车、长安新能源、零跑汽车、威马汽车、奇瑞汽车,且定点均已转化为订单,进行批量交付,公司布局新能源前装市场成效显著。截止2023-3-31,公司合同负债1885.53万元,同比提升98.05%,环比提升69.53%,体现公司在手订单旺盛。我们预测2023年下半年第二工厂产能将达产、第三工厂产能开始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和减速器轴承前装市场市占率有望超20%我们预计2026年国内轮毂单元和减速器轴承市场规模约1042亿元,前装、后装市场规模分别约179、863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前装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公司有望凭借成本、研发、品类、产线、区位优势充分受益于行业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新能源前装市场拓客进展。公司第三工厂产能达产后,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和减速器轴承前装市场市占率有望超20%。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1.5、1.7亿元,同比增长18%、24%、12%,CAGR=18%。对应P/E17、14、12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竞争格局恶化;2)产能扩张不及预期;3)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4)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睿创微纳 机械行业 2023-05-01 49.30 -- -- 52.98 7.20%
52.85 7.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2023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32%、471%公司2022年共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3.13亿元,同比减少32%。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0.82亿元,同比增长471%。 2022年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军品采购低点已过,民品业务持续高增1)2022年公司克服疫情及军品采购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仍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22Q2-23Q1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1%、84%、64%、77%,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34%、-7%、13%、471%,逐季改善趋势明显。 2)2022年公司毛利率46.58%,同比下滑11.76pct,主要系高毛利的军品采购放缓及低毛利的华测并表影响;净利率10.83%,同比下滑14.95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与市场开拓,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千万元。 3)22年前三季度公司军品业务不及预期,四季度以来有所修复。公司多款重点精确制导项目进入批产准备,22年四季度完成首批交付,23年将转入正式批产阶段,同时制冷产品方向公司配合某重点客户进入新应用领域,有望持续发力。 非制冷红外龙头,特种产品放量+民品拓展共驱业绩高增长1)特种领域:公司是非制冷红外核心供应商,在枪瞄及小型制导武器上优势明显,未来公司业务将不断从枪瞄向制导、从非制冷向制冷、从红外向微波/激光扩展,随相关型号批产放量,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特种业务新空间。 2)民用领域:公司户外热像仪产品销量收入实现连续三年的翻倍式增长,行业领先。凭借产品力和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北美新开市场有望复制过去在欧洲市场的成功,此外无人机、车载等新应用也有望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成功发行15.6亿元可转债扩产,公司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1月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发行总额15.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红外热成像整机及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项目。通过本次募资扩产,公司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睿创微纳: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38%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13、6.62、8.23亿元,同比增长64%、29%、24%,CAGR=38%,对应PE为45/35/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特种订单不及预期;2)海外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4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