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鼎如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1080001。曾就职于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22.22%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日发精机 机械行业 2021-11-04 8.80 -- -- 12.52 42.27%
12.52 42.27%
详细
国产中高端机床领先企业,高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及服务核心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设立之初主要从事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2014年组建日发航空装备公司,并成功收购海外高端机床企业意大利MCM,开始布局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在2017年,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数控车床、立/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落地式铣镗床和数控磨床的股份制企业,连续多年均被评为“中国机床行业综合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和“数控产值十佳企业”,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市场占有率第一。为国内主要航空航天总体单位提供数字化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和高端智能装备及服务。2018年12月通过并购Airwork,进入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租赁及运营及MRO业务领域,已经成为业内航空运力服务及MRO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公司,取得了包括新西兰、美国、欧洲、中国、南非、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覆盖全球的完备民航经营资质。 传统机床业务同传统机床业务同MCM协同效应显著,有望充分受益于中高端机床国产替代。协同效应显著,有望充分受益于中高端机床国产替代。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立式数控车床、卧式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和落地式镗铣床的企业,处于全国普及型数控机床前五强的领先地位;2014年收购国际知名高端机床供应商MCM公司,极大提升公司高端装备研制和生产能力。公司传统机床业务同MCM协同效应显著,已成立MCM中国子公司(浙江玛西姆),一方面有助于加强MCM中国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国产中高端机床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国家大力支持国产机床行业发展,突破工业领域“卡脖子”瓶颈,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中高端机床国产替代。 航空航天行业下游需求大规模放量,相关领域产能扩充需求迫切。公司2014年成立子公司日发航装并收购MCM公司,大举切入航空制造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为国内外主要航空航天装备生产企业提供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高端生产装备和制造服务。“十四五”期间国内航空航天下游需求有望大规模放量,相关领域产能扩充需求迫切,公司已成功为国内核心总装单位提供数字化产线,具备明显先发优势,我们预计未来5-10年航空航天数字化产线市场需求空间接近45亿元,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 复材加工能力突出,受益于武器装备大规模放量。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航空产品追求新材料、新结构,减轻装备重量降低装备制造成本,提高装备性能。公司依托机床研制和生产能力,拓展航空制造服务业务,在复合材料加工方面能力突出,获得客户充分认可。目前,我国国防建设进入加速补短板阶段,先进武器装备加速放量,公司航空制造服务订单有望增加,收入体量和利润率水平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机床行业国产替代加速和军工行业高景气,公司机床产品和航空制造业务有望实现较快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1/22/23年收入分别为20.68/25.44/31.2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76/3.6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2/0.32/0.42元,对应PE分别为40.49、28.06、21.12倍。按分部估值法得到2022年公司合理市值为97.8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机床和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空间测算等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0-12 25.08 -- -- 28.88 15.15%
31.71 26.44%
详细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专业厂商,业内稀缺龙头标的。 公司前身是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臵出全部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加工业务相关的资产与负债,同时发行股份购买中航工业旗下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业务相关的资产。 2016年中国航发集团成立,对航发控制拥有实际控制权。 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部件、国际合作和非航民品及其他。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99亿元,同比增长 13.14%,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6.13%;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20.24亿元,同比增长 25%。 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68亿元,同比增长 30.68%,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13.37%; 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 2.9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26.71%。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控制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 现代航空发动机基本都采用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 系统。 FADEC 系统一般可分为控制计算机子系统、燃油与作动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和电气子系统等。国内从事航发控制系统研制生产的企业仍以大型国企为主, 614所与航发控制同属航发集团的下属企业,但是产品略有差异, 614所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电子设备等产品的研制生产,航发控制则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机械液压执行机构等产品的研制生产。国内一部分民营企业包括海特高新、晨曦航空在部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部组件上具备一定的研制生产能力,此外中航机电具备发动机点火系统的配套能力。 航空发动机军民两用市场空间广阔。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价值占比达到航空发动机的7%~24%。随着“两机专项”政策的落地,航发研制生产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航发控制系统的市场空前广阔。 在军用领域, 未来 10年,我们假设我国各类飞机总量达到现阶段美军的 80%,则中国新增三代机、四代机分别为 1100架和 380架左右。各类直升机 3550架,大型运输机 490架,特种飞机 1000架左右,合计价值量在 2.08万亿,由此带来的年均航发控制系统需求超 93.80亿元。在民用航空领域,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座以上客机 8725架,交付价值约 8.57万亿元,由此带来的我国商用航发控制系统每年的市场规模可达 141.45亿元。此外,航发控制具备如航空发动机摇臂、飞控系统和燃油系统滑阀偶件及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能力,并在航空零部件国际转包生产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将充分受益于国际航空制造业的回暖复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43.35亿元、 54.12亿元和 67.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31.2%、 31.27%和 31.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4亿元、6.66亿元和 8.5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2元、 0.57元、 0.74元。选取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龙头标的航发动力和为飞机控制系统配套的上市公司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1-2022年平均 PE 为 53.79X、 42.00X。公司是国内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的技术壁垒高、研发生产难度大,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延迟风险;市场空间测算等偏差风险;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1-09-30 33.07 -- -- 36.50 10.37%
38.37 16.03%
详细
事件:中国航发集团官方发布珠海航展CJ-1000A与CJ-2000的宣传片。CJ-1000A结构采用了树脂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同时CJ-2000结构大量使用先进复合材料,包括全尺寸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和全复合材料机匣。 公司复合材料下游应用航空发动机增长确定性高。公司早在2019年半年报就公告签订了CJ-1000发动机叶片、叶栅合同;取得CJ-1000发动机短舱叶栅工作包;完成CJ-2000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大叶片交付。此次珠海航展中国航发集团公开宣布两型商用航空发动机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构件,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主营业务复合材料业务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增长确定性。据赛奥碳纤维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需求达到2615吨,对应销售收入为183.08亿元,按销售收入口径统计是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大的下游市场。随着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复材占比不断提升,同时先进军机加速放量,公司复合材料业务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复合材料业务成长迅速,毛利率逐年提升。公司的股东中航工业制造院和中国航发航材院是航空工业体系内专业从事特种材料的研究院所,研究方向覆盖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雄厚。同时,中航工业制造院权力委托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中航高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丰富的产业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储备将对公司的市场拓展和业务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司航空复合材料业务主要的下游应用是飞机机身零部件、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等,航空复合材料业务在2020年占比达93.35%,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板块。2020年公司复合材料营收27.18亿元,同比增长35.46%,五年复合增速达11.55%,该业务毛利率也从2016年的23.77%逐步提升至31.94%。 刹车制动、骨科医疗器材、机床业务进展良好。子公司优材百慕在飞机刹车盘副方面获得A321飞机用炭刹车盘副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开展了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台架和试飞工作。同时在飞机刹车盘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着力拓展轨道车辆制动材料,产品在成都和西安铁路局应用良好。子公司京航生物历经多年探索和发展,已具备人工关节产品完善的产品生产线和质量保证体系,其研制的多孔层烧结技术、髋臼防脱位技术及羟基磷灰石(HA)粉末制备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装备业务板块加速推进高端装备重大专项及配套任务的实施,完成了多型产品立项、研究和试制工作。 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收入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34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9.15%,2020年年报披露的2021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38.00亿元,利润总额7.30亿元,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完成了全年目标的50.89%和52.60%。利润率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32.98%,同比提升2.14pct,净利率为19.83%,提升1.63pct。期间费用方面: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51%,达到0.51亿元,三费占比为6.80%,较去年同期下降1.08%。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9.97亿元、53.44亿元和69.1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5.91%、36.77%和37.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3亿元、9.60亿元和12.9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0元、0.69元、0.93元,对应PE分别为66.95X、48.35X、35.99X。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竞争优势明显,技术能力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9-29 53.01 -- -- 60.99 15.05%
67.50 27.33%
详细
楷体 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龙头, 基本面改善明显。 公司前身是吉林华润生化, 2008年西航集团向其注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务并取得控股权。 2014年再次进行资产重组将黎阳、黎明、南方三家航空发动机主机厂纳入旗下。 2016年中国航发集团成立,对航发动力拥有实际控制权。 2021年拟进行股权无偿划转,公司将成为中国航发集团的直接控股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四大航空发动机主机厂,产品涵盖大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和航模发动机等。 2020年实现营收 286.33亿元,同比增长 13.57%, 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1.46亿元,同比增长 6.37%。 2021年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84亿元和 4.6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9.68%和 12.94%。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高精尖科技的集大成者。 航空发动机是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装置,是航空器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飞机动力的直接来源,其设计、研发、制造等均需要精尖的科学技术水平。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壁垒极高,对材料、工艺的要求严苛,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体系,无一例外都是在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政府、企业资金的长期支持下完成构建。 航空发动机军民两用市场空间广阔,年均市场规模高达 1700亿元。 航空发动机价值约为整架飞机的 20%-30%。随着“两机专项” 政策的落地, 航发研制生产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市场空前广阔。 在军用领域, 未来 10年预计我国新增三代机、四代机分别 1100架和 380架左右, 各类直升机 3550架,大型运输机490架,特种飞机 1000架左右,合计价值量在 2.08万亿,带来的年均航空发动机需求约为 625.28亿元。在民用航空领域, 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座以上客机 8725架,交付价值约 8.57万亿元,带来的我国商用航发每年的市场规模可达 942.97亿元。此外,航发动力积极参与到全球航空制造的转包中, 未来二十年,全球将新增各类客机需求 40664架,交付价值约 38.2万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到 2026年,我国民航零部件转包市场规模将达到 167亿元。公司将受益于国际航空制造业的回暖复苏。 燃气轮机市场需求旺盛,年均需求超过 500亿元。 燃气轮机是一种内燃式动力机械,主要用于发电和为船舶提供动力,在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航发凭借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技术同源、产品同根的优势,实现了航发燃烧技术向燃气轮机的快速转移。 航发动力作为中国航发生产燃气轮机的主要企业,在中国航发的燃气轮机制造中担当重要角色。燃机在电力需求每年超过 500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349.80亿元、 429.35亿元和 521.1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5.78%、 15.54%和 15.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47亿元、 19.88亿元和 24.6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8元、 0.75元、 0.93元, 对应 PE分别为 92.84X、 72.22X、 58.21X。可比公司 2021-2022年 PE 平均值在 81.91X、 59.63X,航空发动机制造相比飞机整机制造技术壁垒更高,同时公司在行业内的垄断性和稀缺性更强,作为国防军工航空产业的龙头公司,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产品交付延迟风险; 市场空间测算等偏差风险;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30 25.30 21.66 23.42% 33.95 34.19%
39.65 56.72%
详细
中航工业旗下锻铸业务核心供应商,受益“十四五”军机和航空发动机放量。公司是国内航空零件锻造龙头,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首家上市公司。目前我国新型号军机和航发处于放量阶段,锻件作为机体结构及航发关键部件,未来十年军用航空锻件市场空间超过2500亿元,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十四五”期间公司军机锻造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放大。 聚焦军品业务,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1)管理效率提升:近年公司先后剥离了风力发电、燃气轮机、新能源及部分民品液压等低效业务,压缩为锻铸和液压/环控两大产业,重点聚焦军工主业。 2)业务规模持续放量:近五年公司锻铸业务贡献七成以上营收,锻铸产品量价齐升,毛利率保持稳定,横向对比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在手订单充足,费用控制有效。随着公司逐步完成核心资产整合、定增募投加强航空主业能力建设,预计未来分子端空间弹性将逐步释放。 大幅扩充产能,弥补大型锻件业务短板。航空锻件在向大型整体化、高端精密化方向升级,2021年公司通过定增募投,陕西宏远引入大型模锻件设备,扩充更高单件价值量的大型锻件产能,逐步实现向高端、大型整体化锻件的产业转型升级。预计未来项目达产后,公司主业规模将大幅提升,综合配套实力增强,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地位。 看好国内分包及国际转包市场打开长期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经搭建起由ARJ21、C919及C929组成的国产民机谱系,随着国产支、干线客机的加速量产交付,公司作为锻件核心供应商之一,民用客机业务规模将随之扩大;海外锻件产能向国内转移,公司从2015年开始加快推进转包业务,以国际商用客机客户为主。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01/98.40/123.2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5.50/7.29/9.92亿元,EPS分别为0.52/0.69/0.94元,对应PE分别为47.48/35.78/26.30倍。给予45倍合理PE,对应2022年目标价为31.0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
广大特材 2021-07-23 40.40 51.63 463.65% 47.68 18.02%
71.28 76.44%
详细
1、深耕风电设备合金材料制造,纵向延申进军风电合金制品品公司在以齿轮钢、模具钢为代表的合金材料领域深耕数十年,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司与大型钢铁集团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开汽车齿轮钢行业,聚焦新能源风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小众应用领域,在细分领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另外,公司纵向延申进军利润率更高的风电合金制品领域,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家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倾斜,公司有望在风电设备配套保持高增长。 2、积极布局军工、核电、半导体等业务,有望实现全面增长公司积极研发包括高温合金、超高强钢、特种不锈钢和超高纯不锈钢在内的各类新型特钢材料,并取得了实质性订单。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和舰船燃气轮机,公司超高强钢在飞机起落架、导弹壳体等产品上得到了应用。特种不锈钢应用于核电设备和海洋石化装备的生产。超高纯不锈钢应用于半导体加工设备的配管等部件。伴随着我国先进军事装备的加速列装服役、核电机组的加速建设、集成电路产业链国产化推进,公司布局的相关业务均有望出现高速增长。 3、参与东汽铸锻事业部混改,有望加深与东汽的业务合作公司和东汽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广大东汽。公司出资占比为51%,东汽公司出资占比为49%。广大东汽成立后,公司对核心铸钢业务进行提质改造,将产能从1万吨提升到3万吨;新建汽轮机叶片生产线,丰富新公司产品种类。东汽产品涵盖煤电、核电、气电、等多个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公司与东汽经过广大东汽的混改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有望加深与东汽在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领域的业务合作。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09/60.71/79.3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5.96/7.87亿元,EPS分别为1.50/2.78/3.67元,对应PE分别为27.18/14.62/11.08倍。给予35倍合理PE,对应2021年目标价为52.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和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盈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航天发展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6-24 18.92 28.19 379.42% 19.45 2.80%
24.25 28.17%
详细
1、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的第七家上市公司,是集团公司新产业、新领域的拓展平台,社会化资源的组织平台。作为我军电子蓝军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逐步形成了数字蓝军与蓝军装备、新一代通信与指控装备、网络空间安全和微系统四大业务板块,立足军品主业,全力发展国民经济亟需的 5G 专网和公网通信、网络空间安全和微系统技术。蓝军与通信板块紧密协同,通信板块广泛服务于蓝军板块和网安板块,微系统是其余三大板块的底层硬件支撑,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2、蓝军装备实现体系化发展,受益于实战化训练和实战化检验子公司南京长峰长期致力于电子蓝军装备系统研制生产,收购江苏大洋和成立航天国器后具备了高速靶船和空中靶标的生产能力。公司将航天仿真的仿真技术、京航科技的电磁防护技术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体系化的蓝军装备研发平台。公司拟构建专业的蓝军装备研究院,进一步巩固电子蓝军龙头地位,持续为我军的重大演训任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进入“十四五”,我军有望进一步提升实战化训练和检验水平,进一步增强对高仿真、专业化的蓝军装备的需求,公司有望持续从中受益。 3、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依托重庆金美的军事网络通信技术优势,结合通信领域优势团队共同设立新通公司夯实军网、布局 5G 专网和公网;整合锐安科技、壹进制和航天开元三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公司,重点发展公安大数据和网络空间安全市场;联合集团公司相关单位投资 10亿元打造微系统业务板块,着力推进航空航天装备的微小型化、芯片化及综合化。新业务领域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 57.03/72.38/90.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4714.75/18.56亿元,EPS 分别为 0.71/0.92/1.16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45/20.57/16.3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盈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6-11 69.60 76.02 240.13% 77.98 12.04%
99.49 42.95%
详细
事件公司6月7日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定增募集不超过10 亿元,不超过4001 万股,用于扩充产能和加大研发力度。6 月8 日发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本年度累计受到各项政府补助11161.17 万元,预计会增加公司2021 年税前利润3717.17 万元。 点评1.产能加速扩张,军工电子元器件优质赛道高景气度充分验证。本次定向增发的10 亿元中,有6.2 亿元用于株洲的微波电子元器件生产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三年,达产后,公司预计将新增陶瓷电容器产能200,000万只/年,新增环行器及隔离器产能150 万只/年。另外有1.8 亿元用于子公司成都建设研发中心,有利把握成都的电子、通信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和产品布局适应下游行业技术的不断更迭。这次定增是继去年公司计划自投资金超过20 亿用于湘乡和株洲(5G)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建设之后的又一产能扩张项目,公司作为军用钽电容龙头,拓展开发电感器、电阻器、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薄膜电容器等元件,致力于军工电子元器件集团化发展,业绩高速增长以及大幅的产能扩张充分验证了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上游电子元器件的业绩先行释放的效应。 2.获得政府补助,享受政策红利。公司半年来获得政府补助约1.12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7 月22 日公告的0.33 亿元的政府补助,增长239.40%,本次补助约占2020 年全年的72.17%。2019 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仅2185.82 万元,政府补助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公司致力于各类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研发得到了装备发展部等部门的科研补贴,另一方面来源于公司投资的产业化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补贴。综合来看,公司与政府部门形成了政企良性互动,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2/23 年实现营业收入20.27/27.66/36.4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7/10.56/14.30 亿元,EPS 分别为1.97/2.64/3.57 元,对应PE 分别为35.37/26.37/19.4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盈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高德红外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5-27 25.94 16.94 176.35% 29.39 13.30%
31.92 23.05%
详细
1、红外热成像行业龙头,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民参军典范 公司起步于红外热像仪研发制造,拥有10家子公司,研发团队涉及4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涵盖红外产业链及高科技武器系统全套专业。2015年收购汉丹机电取得火工品生产资质,助力公司在承接武器装备研制和批生产上取得竞争优势。2020年进一步募股增资25亿,扩大军用、民用先进红外探测器以及消费级红外探测器的产能。同时,汉丹机电的新火工区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工程也在平稳推进,传统非致命弹药供给侧改革完成,需求有望得到充分释放;汉丹机电的新火工区建成将为公司承接武器装备的批生产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2、制冷与非制冷全面推进,综合实力突出 公司全面发展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兼顾推进军用、高端科研、民用消费、工业监测、医疗检疫和汽车安全驾驶等多领域应用。制冷型红外产品包括碲镉汞中波探测器、Ⅱ类超晶格长波和双色探测器和非制冷氧化钒红外探测器,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多款型号装备上得到大批量应用。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从核心红外探测器芯片到红外成像系统整机均实现自主可控,综合实力突出。 3、武器装备总体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公司已获得民企首份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生产资质,现军贸出口已实现订单签署、国内正式型号今年将获得正式批产订单,2021年为公司导弹产品实现交付的首年。同时,红外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组件,价值量高达武器装备的40%以上,公司的多款产品已实现型号批产配套,已有重点型号配套已中标,2022年将实现批量采购。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实战化演练的逐步深化,公司未来3到5年有望持续取得超预期的增长。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25/59.78/78.4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20.18/26.71亿元,EPS分别为0.9/1.2/1.59元,对应PE分别为39.92/29.71/22.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和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盈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爱乐达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5-10 40.20 42.97 216.19% 41.70 3.73%
50.00 24.38%
详细
oracle.sql.CLOB@1e52503e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5-10 49.50 69.19 76.46% 54.90 10.09%
55.97 13.07%
详细
oracle.sql.CLOB@1e313688
豪能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5-10 13.65 9.46 22.06% 19.90 2.47%
17.90 31.14%
详细
oracle.sql.CLOB@5c7511f3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5-10 43.38 35.24 -- 78.84 29.46%
78.88 81.83%
详细
oracle.sql.CLOB@6109254c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5-07 118.64 138.60 286.50% 132.50 11.68%
162.00 36.55%
详细
oracle.sql.CLOB@51b7092f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5-03 64.28 75.43 237.49% 74.08 15.25%
93.69 45.7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162.29%;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14.8%。 点评 1.业绩高速增长,军工电子元器件优质赛道高景气度充分验证。军工电子2021Q1延续了2020年全年的高景气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162.29%;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14.8%;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72.18%,环比2020Q4增长16.32%。自2016年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加速增长态势,截至目前业绩增厚超3倍。公司致力于军工电子元器件集团化发展,军品业务占比约90%,在“国产替代”和“装备现代化”的持续加速下,公司成长速度有望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对公司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显现。2021Q1公司毛利率提升2.74pct至70.23%,产品交付放量带动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一季度研发投入0.17亿元,同比增长69.29%,高研发投入使得产品技术水平稳定提升,助力公司持续获得订单。三费占比为16.71%,与去年同期下降5.44pct,内部管理的持续优化,使得公司业务开拓动力十足。 3.非钽业务发展强劲,集团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公司立足钽电容生产和销售,开发电感器、电阻器、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薄膜电容器等元件,致力于军工电子元器件集团化发展,目前非钽业务发展迅猛,取得显著成效。另外,2020年开始预计投入超20亿元建设的湘乡和株洲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大幅扩充公司产能,有望充分享受军工行业高景气红利。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27/27.66/36.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5/10.52/14.24亿元,EPS分别为1.96/2.63/3.56元,对应PE分别为33/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盈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