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花江月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70522100002...>>

20日
短线
1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赛特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6 30.31 -- -- 32.87 8.45%
38.16 25.90%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及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3亿元,同比增长 1.47%;归母净利润为 1137.10万元,同比增长 5.12%; 扣非净利润为 1090.42万元,同比增长 9.02%;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8亿元,同比下降 10.35%;归母净利润 0.64亿元,同比下降 43.77%; 扣非净利润 0.58亿元,同比下降 41.47%。对此点评如下: 2023年 Q1业绩稳步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47%至 1.5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12%至 1137.10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9.02%至 1090.42万元。Q1公司毛利率为 29.80%,同比增长 3.17pct;受到季节性因素及费用率提升影响,净利率环比/同比变动-5.63/+0.26pct 至 7.45% ; Q1公 司 期 间 费 用 率 同 比增 长 1.96pct 至19.22% , 其 中 销 售 / 管 理 ( 含 研 发 ) / 财 务 费 用 率 同 比 分 别 变 动+1.13/+1.69/-0.86pct 至 6.77/12.42/0.03%, 经 营 活 动 现 金 净 流 量为2738.98万元,同比由负转正,主要系公司采购原材料付款减少;销售回款状况较好。 量价齐跌致 2022年业绩阶段性承压, Q4复苏拐点显现。2022年,受主要原材料及天然气能源价格波动、下游客户承压以及公司竞争性价格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全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10.35/43.77%。1)Q4业绩回暖,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0%至 1.7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 58.51%至 0.2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 长 64.20%至 0.22亿 元。 Q4毛利率 为 30.19%, 同比增长3.69pct,环比增长 2.69pct。2)主营业务真空绝热板/保温箱收入同比分别下降 8.73/40.40%,海外收入降幅小于国内收入降幅。 2022年,公司真空绝热板、保温箱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21/0.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73/40.40%。国外/国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3.80/2.5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0/13.88%。公司因积极配合欧洲客户提高冰箱能效水平的需求,欧洲市场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销量方面, 2022年,公司真空绝热板业务产量为642.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0.80%;销量为 65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6%。3)产品均价下降+能源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均价下降,真空绝热板价格同比下降 5.46%至95.18元/米。同时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且全年基本维持高位运行,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5.55/6.00pct 至26.60/10.01%。其中真空绝热板/保温箱毛利率分别为 27.21/28.96%,同比分别下降 5.27/5.69pct。4)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6852.16万元,同比下降 18.15%,主要系公司采购竞争性价格策略,收款规模有所缩减及主要能源天然气的结算方式由汇票调整为现付所致。 真空绝热板和真空玻璃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未来成长性十足。 1)可转债项目获批复,海外预期向好。公司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4.42亿元,拟在“中国家电之都”合肥投建真空产业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将新增真空绝热板年产能 50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规模和生产效率。欧盟自 2021年 4月起,对冰箱冷柜实行全新能效标准,淘汰部分落后能效产品。而从 2023年 9月和 2024年 4月开始,商用和家用冰箱冷柜的能效指数限值将进一步降低,海外真空绝热板需求向好。2)真空玻璃量产在即。真空玻璃在具体应用上与公司现阶段主要产品真空绝热板具有一定互补性和下游客户重合的特点。2022年,公司自主设计的真空玻璃生产试验线暨首条量产线于年内基本完成加工和安装任务,为后续验证真空玻璃量产工艺创造了条件,目前处于中试线调试阶段。此外,2022年 8月 12日,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全资子公司维爱吉拟投资年产 200万平方米真空玻璃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约 8.54亿元,项目建设周期42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首个真空玻璃产业制造基地,实施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促进产品间协同效应。 投资建议:业绩逐步回暖,期待未来成长,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1.25、1.90、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6%、52%、22%,对应 PE 估值 28、18、15倍。公司是真空绝热板龙头,技术实力强劲,募投项目扩充产能,产业链向上延伸。 欧盟能效标准提升+高端冰箱占比增加,需求有望提升。真空玻璃产业化在即,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或超预期上升;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募投项目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等。
海顺新材 医药生物 2023-04-26 15.32 -- -- 16.46 7.44%
17.68 15.40%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2.19%;归母净利润为2668.55万元,同比增长4.72%;扣非净利润为2459.54万元,同比增长8.18%。对此点评如下:23年Q1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Q1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9/4.72%至2.60/0.27亿元。1)毛利率同环比均有所上升。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24/11.53%,环比分别增长1.17/4.30pct,同比分别变动+1.57/-0.14pct。2)经营性现金流同比由负转正。Q1公司收到货款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91.10万元,同比增长156.09%。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976.63万元/6.55亿元。3)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1.37pct至14.17%,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2/8.32/1.13%,同比分别变动-0.13/-0.45/+1.95pct。公司财务费用为294.21万元,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是资本化利息减少所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汇兑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全年业绩基本维稳,经营性现金流向好。2022年,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时扩充产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09%。1)Q4业绩有所下降。公司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7%至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5.24%至1918.63万元。2)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销齐增。2022年公司产销量皆呈上升态势,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量同比上升4.53%至3.31万吨,销量同比上升6.96%至3.31万吨。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2.00pct至26.83%。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箔等大宗商品,2022年依然高位震荡,另外受产品结构以及会计政策变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2.00/1.87pct至26.83/10.85%。其中硬包装毛利率同比增长2.58pct至29.12%,软包装毛利率同比下降3.59pct至25.45%。4)海外市场表现出色,收入同比高增68.30%。分产品看,软包装收入同比增长15.25%至7.10亿元,硬包装收入同比增长22.79%至2.87亿元;分地区看,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8.30%至1.04亿元,国内收入同比增长14.27%至9.08亿元。5)各项费用率走低,经营现金流保持稳定。公司“降成本、提效率、创效益”的经营策略取得成效,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4.03%,同比下降1.96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50/5.96/-0.82%,同比分别下降0.47/0.96/1.09pct。经营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同比下降1.92%至1.37亿元。 四轮驱动战略清晰,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大力推进“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做好主业药包业务的同时,重点布局新消费、新能源、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等新业务板块,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为了配合新业务拓展,公司加强研发投入,大力引进研发技术人才,2022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31.7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32%至4449.05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同比增长0.55pct至4.39%。截止目前,公司新品业务拓展初见成效,试剂类包装迅速切入到诺唯赞、艾康生物等客户,奶酪棒项目已实现蒙牛、奶酪博士等客户持续供货,电子烟包装方面和麦克维尔持续合作,并在积极发展其他电子烟客户,铝塑膜客户有序推进,3C客户已小批量出货,动力储能类客户正在积极推进。 投资建议:Q1业绩回暖,多方布局未来成长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1.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8%、20%,对应PE估值27、23、19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给医药包材行业带来新机遇。国内医药包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对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客户资源、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团队及管理优势等。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着力拓展新消费、新能源等包装领域,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升、新消费包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铝塑膜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塔牌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5 7.67 -- -- 8.28 7.95%
8.28 7.95%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及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14亿元,同比增长 4.68%;归母净利润为 2.33亿元,同比增长 342.39%;扣非净利润为 1.42亿元,同比增长 23.65%;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35亿 元 , 同比 下降 21.76%; 归 母净 利润 2.66亿元 ,同 比下降85.50%。对此点评如下: 23年 Q1业绩表现亮眼,毛利率环比明显改善。一季度公司水泥销量同比增长 8.07%至 376.59万吨,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68%至 13.14亿元。叠加煤炭采购价格下降、证券投资浮盈以及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42.39%至 2.3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23.65%至1.42亿元。1)价格压力缓解,成本降幅明显,拉动毛利率提升。一季度虽然水泥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3.57%,但环比有所提升,加上煤炭价格和其它成本费用下降,水泥平均销售成本同比下降 5.16%,使得毛利率/净利率环比分别增长 4.45/9.27pct 至 23.25/17.78%。2)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由于水泥主业盈利能力小幅提升,叠加存货占用资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较大幅度减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同比大幅上升。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2.47亿元,同比增长 159.00%。3)期间费用控制得当。得益于前期实行的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1.2pct 至 7.60%,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1/7.23/-0.64%,同比分别变动 0/-1.24/+0.04pct。 2022年量价齐跌、成本上升致全年收入、利润下滑, Q4盈利底部回升。 受宏观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等影响,2022年水泥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供需关系阶段性失衡,导致各区域水泥价格出现较大降幅。 2022年,公司实现水泥销量 1,826.44万吨,同比下降 7.70%;水泥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18.35%,受煤炭采购价格同比上涨等影响水泥销售成本同比上升9.60%,经测算公司单吨价格/单吨毛利同比下降 67/89元至 299/50元。售价下降叠加成本上升致使公司综合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37.22%下降至17.00%,下降了 20.22个百分点;其中 Q4单季度吨水泥单价约 289元/吨,环比 Q3上升了 15.3元/吨,价格企稳回升;随着煤炭价格回落,Q4单季度吨毛利环比提高 33.3元至 55元,盈利水平底部回升。基于谨慎性的原则,年末公司对部分有减值迹象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系统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51亿元;证券投资出现浮亏导致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 2.85亿元。 23年市场需求有望改善,全年弹性可期。房地产方面,随着政策加码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火热,3月房地产销售/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变动-3.5/-34.2/-29.0/+32.0%,竣工端持续回暖,开工端有望复苏。基建方面,1-3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10.8%,延续去年 高增态势,有望成为水泥行业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2023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2023年广东重点项目 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 1万亿元。公司在粤闽赣地区具有规模、品牌、市场和地缘优势,有望充分受益。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023年经营目标为:产销水泥 1750万吨以上,争取实现净利润 5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Q1业绩大幅提升,全年弹性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7.2、8.7、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2%、20%、4%,对应 PE 估值 13、 11、10倍。公司是粤东水泥龙头,2023年基建投资景气持续,房地产市场需求有望回暖,公司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水泥价格下跌或超预期;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
山东药玻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5 25.82 -- -- 26.35 0.92%
27.79 7.6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及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18.66%;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增长8.69%;扣非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1.67%。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87亿元,同比增长8.05%;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4.60%;扣非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5.29%。对此点评如下:Q1毛利率环比略有修复,23年成本压力有望缓解。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6%至12.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8%至1.67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7%至1.55亿元。1)毛利率环比略有提升。 Q1部分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同时由于去年会计政策调整,部分维修费计入成本,可能也会对公司成本造成一定影响,Q1公司毛利率为23.65%,同比下降5.56pct,环比增长0.85pct;净利率为13.47%,同比下降1.23pct,环比增长3.17pct。展望23年,目前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已有下行趋势,公司成本压力有望缓解,毛利率继续修复的可能性较大。2)现金流向好。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11亿元,同比由负转正。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5/0.02亿元。3)费用率继续走低。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74pct至7.46%,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9/5.55/-0.08%,同比分别下降0.34/1.39/0.02pct。 结构调整对冲部分原材料影响,全年业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前三季度,公司产品销售受海运费、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有所承压,四季度随着海运费回落产品销售情况明显改善。全年公司收入/业绩分别同比增长8.05/4.60%。 其中Q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4%至11.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至1.2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8%至1.21亿元。1)产品销售结构优化对冲原材料上涨压力,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2.78/0.48pct至26.84/14.77%。2022年,煤炭、天然气、纯碱及石英砂原燃料价格上涨,同时Q4由于会计政策调整,原来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固定资产维修费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可能对成本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公司产品结构有所变化,模制瓶销量同比下降2.94%至30.40万吨,其中中硼硅模制瓶销量快速增长,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带动模制瓶产品均价同比增长18.16%至5757.70元/吨。从而抵消了部分原材料上涨的影响,模制瓶毛利率同比减少0.63pct至39.77%。安瓿瓶/管制瓶/棕色瓶系列/丁基胶塞系列/铝塑盖塑料瓶系列毛利率分别为7.61/9.45/20.74/16.28/31.10%,同比分别变动+5.56/-3.70/-5.02/-11.44/-0.08pct。2)模制瓶、安瓿瓶收入增长向好。2022年,公司模制瓶/棕色瓶/丁基胶塞/管制瓶系列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7.50/8.66/2.27/1.73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69/+8.55/-3.09/-11.32%。 安瓿瓶/铝塑盖塑料瓶系列产品分别实现收入5862.97/5782.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11.83%。3)规模效益凸显,费用率持续走低。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96pct至8.35%,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4/6.76/-1.05%,同比分别变动+0.27/-1.21/-1.02pct。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2亿元,同比下降66.36%。 中硼硅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扩容进行时。在一致性评价的推动下,中硼硅市场持续放量,公司是药用玻璃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中硼硅模制瓶市占率高达80%,2021年度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投资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项目(主要是中硼硅玻璃瓶,也包括少量中硼硅玻璃管),截止2022年底,项目的一个车间主体全部完成,建设中硼硅模制瓶窑炉1座,四条生产线,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此外,中硼硅玻璃管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多数企业仍以外购为主,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攻关,良品率显著提升,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最后,预灌封前景广阔,公司紧抓行业机遇进行产能扩充。截止2022年,年产5.6亿只预灌封注射器扩产改造项目陆续完成了15台成型机、8台退火炉和7台插针机等进口设备安装,年产能达到近1亿支。 投资建议:结构优化对冲成本压力,Q1毛利率环比修复,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8.02、9.33、1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6%、18%,对应PE估值22、19、16倍。 随着一致性评价、关联审批等政策的推进,药用玻璃特别是中硼硅玻璃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在行业深耕多年,中硼硅模制瓶市占率80%以上,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中硼硅玻璃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的高粘性给公司筑下了坚实的护城河;公司坚持推行自动化进程,降本增效成效显著,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海运费上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3-04-24 14.34 -- -- 15.47 3.97%
14.91 3.9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36.71亿元,同比下降28.48%;归母净利润 9.21亿元,同比下降 49.84%;扣非净利润 4.94亿元,同比下降 65.74%。对此点评如下: 业绩底部或已确认,行业复苏可期。 1)产品价格下跌致利润阶段性承压。 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8.48%至 36.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49.84%至 9.2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65.74%至 4.94亿元,资产处置收益为 4.43亿元。受到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毛利率/净利率同比下降 14.65/10.93pct 至 29.92%/25.88%。 2)费用率有所上升。受收入下滑等因素影响,公司一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变动 0.31/1.38/1.37/-0.20pct 至 1.04/4.49/4.06/2.1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11亿元。3)下游需求有望逐步改善。玻纤下游需求和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5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5%;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 3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14.8%,超市场预期,后续国内外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2022年出售贵金属增厚利润,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1)整体增速好于行业,经营韧性显现。2022年受经济增速放缓,俄乌冲突爆发等因素影响,玻纤行业遭受需求萎缩、供需失衡及能源成本上升等诸多难题,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8.8%。在此背景下,公司经营展现较强韧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01.92亿元,同比增长 2.46%,略好于行业增速。业绩方面,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调整铂铑比重,减少了铑粉使用量,2022年出售部分贵金属实现收益 25.74亿元。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6.10亿元,同比增长 9.65%; 扣非净利润 43.77亿元,同比下降 15.01%。2) Q4扣非净利润环比提升,周期底部景气初现。Q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0.33%至 40.9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36.61%至 10.9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35.18%至7.80亿元。环比来看,Q4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扣非净利润开始回暖,环比 Q3增长 1.69%。随着市场需求恢复,库存压力缓解,玻纤价格有望逐步探底回升,新一轮周期里公司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值得期待。 3)电子布销量逆势增长。 2022年公司粗纱及制品销量同比下降10.31%至 211.03万吨。同时公司紧抓细纱市场需求增长的机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全年电子布销量同比增长 59.39%至 7.02亿米,其中下半年同比增长 71.56%。 4)价跌本升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9.71pct 至 35.60%。 2022年玻纤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原材料成本上涨,对公司毛利率造成了较大影响,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 9.71pct 至 35.60%,其中玻纤及其制品毛利率同比下降 8.34pct 至 41.53%。 5) 海外市场表现较好,营收同比增长 21.93%。2022年公司玻纤及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8.67亿元,同比下降 5.48%。分地区看,2022年国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0.48%至 100.34亿元,国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1.93%至 75.26亿元。虽然下半年海外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但全年表现依然较好,为公司的收入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6)费用管控能力优秀,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4.41pct 至 8.35%。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78/3.39/1.32%,同比分别变动+0.05/-3.36/-1.16pct。 智能制造持续发力,提升生产效率。2022年,公司智能制造成绩斐然: 桐乡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历经五年建设胜利落成;智能制造基地第三条电子布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创造了细纱生产领域达标达产最快最好的历史纪录;成都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建成;九江新基地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安装调试阶段,中部地区智能制造建设取得新进展;埃及第四条粗纱生产线顺利点火;新成立巨石集团准安有限公司,启动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此外,2022年 12月 2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56.58亿元启动建设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年产 4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及配套工程项目,其中年产 40万吨增强型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投资金额为 46.73亿元;配套 200MW 风力发电项目投资金额为 9.86亿元。项目建设周期 24个月,预计将于 2025年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收益率 16.17%。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公司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 产能规模领跑同业,行业景气度回升助力公司未来发展。玻纤行业下游应用领域集中在基建和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工业设备、能源环保,占比分别为 35%、29%、15%、12%、9%。2022年玻纤行业发展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下游需求较为稳定,全行业营收/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 7.6/16.1%。同时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玻纤及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 42.0%至 107.83万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45.7%至 19.56亿美元。下半年受俄乌战争及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出口迅速回落,加上库存高企,价格大幅下跌,对行业盈利造成了严重影响。2023年疫情影响消退,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随着基建投资的发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以及新能源领域景气度的提升,玻纤行业供需格局或将改善。公司产能规模行业第一,国内现有桐乡、九江、成都、淮安(在建)四大生产基地,国外布局涉及美国南卡、埃及苏伊士,竞争优势显著,有望在复苏中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业绩底部或已确认,行业反转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51、68、78亿元,同比分别变动-23%、33%、25%,对应 PE 估值 12、9、8倍。公司是玻纤行业龙头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内外项目稳步推进,产能增长动力十足。 风险提示:玻纤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迷风险; 在建产能进度低于预期风险;限电影响产能释放风险等
山东玻纤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4 8.13 -- -- 8.28 -1.55%
8.01 -1.48%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1亿元,同比增长1.19%;归母净利润5.36亿元,同比下降1.88%;扣非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28.7%,对此点评如下:营收、净利润保持稳定,出售贵金属平滑周期。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17%至6.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88%至0.9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29.29%至-0.25亿元。1)产品销量持续增长,营收保持稳定;2022年公司玻纤产品实现主营收入23.90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6.74%,同比上升0.93%;电力及热力产品实现主营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7.47%;公司主营业务销售中,国内销售占85.54%,销售收入同比上升0.08%,国外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2.91%。2022年公司玻纤纱产量/销量/库存分别为47.84/44.97/3.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4/14.34/109.57%。2022年在玻纤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巩固优质市场、不断提升新市场增量,使得玻纤产品销量持续增长。2)价跌本升致毛利率下滑,资产处置提升利润;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8.04/0.60pct至28.62%/19.26%,主要系价格下降、营业成本上升所致,其中玻纤产品/电力及热力产品毛利率同比变动-8.78/+0.73pct至32.34%/-0.32%。2022年公司资产处置收益为1.57亿元,主要系出售贵金属资产所致。3)费用率有所下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0.23/-0.26/+0.14/-1.45pct至0.76%/3.81%/3.67%/2.52%,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减少、折旧、修理费等费用减少、利息费用减少,研发人员职工薪酬、材料领用增加所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6.53亿元,同比减少17%,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增加所致,但仍维持在较好水平。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股东批复,未来增长动力十足。公司于4月17日公告收到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批复》,同意公司实施2022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该计划的业绩考核条件以2019-2021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基数,2023-2025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98%/103%/118%,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彰显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 拟建设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产能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公司玻纤纱产能41万吨。2022年2月1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临沂天炬节能拟建设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37亿元。该项目共建设三条池窑拉丝生产线,包括一条超高模量3万吨生产线,一条高模量12万吨生产线,一条15万吨ECER生产线。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够有效提升玻纤产品竞争力,抢占高端玻纤产品市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预计2025年公司玻纤及制品产量达到1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资产总额超过110亿元。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山能新材料,产业整合及政策支持有望加强。2023年2月10日,公司收到山能新材料转来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过户登记确认书》,获悉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已于2023年2月9日完成证券过户登记手续,股份性质为限售流通股。本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完成后,临矿集团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山能新材料持有公司约3.1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74%;公司直接控股股东由临矿集团变更为山能新材料,间接控股股东仍为山能集团。本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山东省国资委。本次国有股份划转主要是山东能源实施产业整合,将山东玻纤列入其“六大产业”之一的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决策。 投资建议:收入、利润保持稳定,未来增长动能强劲,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38、5.88、7.50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8%、+34%、+28%,对应PE估值12、9、7倍。玻纤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公司拟建设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产能快速增长;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股东批复,未来增长动力十足;控股股东变更为山能新材料,产业整合及政策支持有望加强。 风险提示:玻纤价格低于预期;化工产品价格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在建拟建产能项目进度低于预期等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1 22.66 -- -- 23.71 4.63%
23.71 4.6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54亿元,同比增长8.86%;归母净利润12.97亿元,同比增长6.06%;扣非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增长7.04%,对此点评如下:经销拉动全年业绩逆势增长,毛利率保持稳健。2022年外部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产需求持续低迷,塑料管道行业面临的挑战加剧。在此背景下,公司业绩逆势增长,全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86/6.06%。1)Q4业绩向好。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8%至27.9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3%至5.28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47%至5.31亿元。2)同心圆业务表现亮眼,经销收入同比增长19.25%。2022年公司PPR管材管件/PE管材管件/PVC管材管件分别实现营收32.85/17.81/1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3/3.69/7.93%,防水、净水等其他产品的营收同比增长64.82%至6.76亿元,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2年公司通过直销/经销模式分别实现营收16.51/53.03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94/+19.25%,经销模式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6.26%,同比增长6.64pct。3)产销量走高,库存优化。2022年,公司管道产品产量为30.68万吨,同比增长0.98%;销量为32.46万吨,同比增长8.89%,库存为3.76万吨,同比下降30.96%,主要系公司年末产量减少,同时优化库存管理措施,加快了库存周转所致。4)毛利率保持稳健。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03/0.38pct至39.76/18.85%,其中PPR管材管件/PE管材管件/PVC管材管件产品毛利率同比分别变动-0.53/-0.67/+3.26pct至54.62/30.66/15.14%。目前原材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公司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5)经营性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费用管控能力优秀。公司致力于风险控制和优质客户筛选,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回款情况仍然保持较好水平,全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5.31亿元,同比下降3.94%。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秀,2022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18pct至16.63%,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1.43/-1.46/+0.15pct至10.78%/6.72%/-0.87%。 零售、工程双轮驱动,未来成长可期。零售方面,公司营销渠道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目前公司在全国设立了40多家销售公司,拥有17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营销网点30000多个。公司坚持渠道下沉,布局深入到县市、乡镇一级,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工程方面,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聚焦优质客户,做优做强工程业务。目前房地产基本面复苏迹象已开始显现,一季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火热,3月房地产销售/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变动-3.5/-34.2/-29.0/+32.0%,竣工端延续1-2月回暖状态,地产行业基本面逐步向好,有望提振塑料管道市场需求。 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公司抗风险能力优异,有望率先受益。塑料管道行业中小企业众多,规模较大的塑料管道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年产能1万吨以上的企业约为300多家,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2022年外部环境复杂,房地产行业需求疲软对塑料管道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行业总产量增长率将艰难持平或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小企业停产、转产、破产现象较往年明显增加。产业格局持续调整变化,排名前20位的管道企业其销售量已达到行业总量的40%以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渠道布局完善,在深耕主业的同时不断扩展新业务、新区域,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2022年公司“同心圆”产业链拓展成绩斐然,防水、净水等其他产品的销售同比增长64.82%。此外,公司海外布局初见成效,全年境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74.37%。长期以来,公司坚持深耕零售、多元布局,抗风险能力为行业翘楚,业绩增长韧性十足。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力争达到76.50亿元(同比增长10%),成本及费用力争控制在59.50亿元左右。 投资建议:业绩逆势增长,品类扩张成效显著,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6、18、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4%、15%,对应PE估值23、20、17倍。公司建立“扁平化”经销模式,首创“星管家”特色增值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加深家装护城河;持续推进同心圆战略,积极布局防水、净水、厨卫领域,切实提高产品配套率;产品+服务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竞争优势明显。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下降风险;市场扩容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等
苏博特 基础化工业 2023-04-21 15.36 -- -- 15.57 -0.83%
15.23 -0.85%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7.15亿元,同比下降17.84%;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降45.96%;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49.05%,对此点评如下:需求下滑及费用上升致业绩承压,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41%至1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0%至0.5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0.22%至0.48亿元。1)销量下降致产品收入下滑,检测业务保持增长。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景气度下降,市场需求收缩等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2022年公司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功能性材料销售收入分别达23.20/0.98/5.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28%/54.67%/9.86%;销量分别达110.77/4.63/28.5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2.58%/64.14%/9.48%;销售价格同比分别变动+0.39%/+26.39%/-0.42%;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48%至6.74亿元。2)费用上升致业绩下滑。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99/3.61pct至34.30/9.64%;成本方面,公司环氧乙烷/甲醛/工业萘平均采购价格同比分别变动-4.87%/+20.91%/+2.93%;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增加2.35/1.41/0.68/0.23pct至9.72/7.16/5.55/1.43%。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减少34.77%。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9亿元,同比减少34.77%,主要系经营性付款高于去年同期所致。 江门基地建设完成,产能持续投放,奠基未来发展。2022年,公司广东江门基地建设完成,在助力“大湾区”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国业务布局,在全国主要区域均形成了有效的供应链保障,为公司深耕区域市场,提升全国范围市场占有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广东江门基地包括10万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母液、27万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成品、6万吨速凝剂、1万吨阻锈剂,投产后公司全国布局将基本形成,在华南地区市占率也有望快速提升;另外公司拟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建设年产80万吨建筑用化学功能性新材料项目,支撑减水剂主业及功能性产品的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业绩阶段性承压,23年修复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0、4.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22.0%、13.6%,对应PE估值17、14、12倍。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公司全国布局,研发、技术实力强劲。四川大英、广东江门、镇江项目投产后,产能快速扩张。公司高端产品占比上升、基建项目拓展顺利,有望对冲下游需求下滑的风险。 风险提示:原材料环氧乙烷等价格上涨或超预期;下游混凝土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应收账款回收进度低于预期等。
上峰水泥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4-20 11.73 -- -- 11.34 -3.32%
11.34 -3.32%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35亿 元 , 同比 下降 14.19%; 归 母净 利润 9.49亿 元,同 比下降56.38%;扣非净利润 11.14亿元,同比下降 46.91%。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90亿元,同比下降 7.02%;归母净利润为 1.73亿元,同比下降 49.40%;扣非净利润为 1.44亿元,同比下降 54.13%。对此点评如下: 受水泥量价齐跌及成本高涨等因素影响,全年业绩承压。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4.85%至 19.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82.51%至1.0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87.84%至 0.70亿元。1)砂石骨料和环保处置业务收入保持增长。2022年,公司砂石骨料/环保处置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25/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36/58.97%;水泥/熟料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5.78/13.8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5.82/22.02%。分地区看,华东/西北/西南地区分别实现营收 54.80/12.30/4.25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8.56/+18.04/-21.84%。 2)价跌本升,叠加销售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9.96/13.67pct 至 33.62/13.44%。 2022年,公司水泥/熟料销售单价(含税)同比分别下降 13.20/5.22%至 348.12/346.25元/吨,同时原燃料价格高企,加上毛利率较低的西部子公司销售比重提升 , 导 致 水 泥 / 熟 料 业 务 毛 利 率 同 比 分 别 下 降 12.99/9.74pct 至27.60/32.86%。 砂石骨料毛利 率基本维持稳定,同比下 降 1.19pct 至78.73%。3)水泥产销量彰显韧性,砂石骨料产销量稳步增长。 2022年公司 水 泥 产 销量 分 别 达到 1512.05/1487.35万 吨 , 同 比 分 别 小幅 下降2.85/3.00%;熟料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 5.69/18.72%至 1525.64/445.47万吨;砂石骨料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20.80/20.75%至 1613.00/1611.94万吨。产能方面,截止 2022年末,公司水泥熟料年总产能约 1650万吨,水泥年总产能约 2000万吨,年余热发电能力约 77MW,商品混凝土年总产能约 60万方,骨料年总产能约 1800万吨。4)经营性现金流下降,费用率有所增长。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10.20亿元,同比下降 64.07%。 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 2.3pct 至 13.24%,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87/8.20/0.33%,同比分别变动+0.44/+1.66/-0.48pct。 23年 Q1市场需求偏弱,业绩暂时承压。受疫情及春节放假影响,1-2月水泥行业市场需求较弱,3月后市场开始逐步回暖,Q1公司营业收入为 13.90亿元,同比下降 7.02%;归母净利润为 1.73亿元,同比下降49.40%;扣非净利润为 1.44亿元,同比下降 54.13%。1)水泥建材主业产品销量同比增长。Q1公司华东区域水泥产品销量回升,产品库位大幅降低;西南区域新增水泥产能,水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西北区域水泥销量维稳,骨料销量增长。2)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走低。一季度公司成本端基本维稳,华东区域(2022年收入占比 76.81%)产品售 价同比下降,导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14.79/11.16pct 至26.35/11.35%。3)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受煤炭采购预付款上升,以及新投产子公司的铺底流动资金支出上升影响,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9140.79万元,同比下降 76.94%。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39/10.87亿元。 房地产数据回暖,基建投资持续向好,市场需求有望好转。2022年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继续探底等多重因素影响,水泥行业整体承压,全年水泥产量 21.30亿吨,同比下降 10.4%。水泥行业利润总额约 680亿元,同比下降约 60%。展望 2023年,房地产方面,政策加码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火热,3月房地产销售/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变动-3.5/-34.2/-29.0/+32.0%,数据有所回暖,全年市场预期向好。基建方面,1-3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10.8%,延续去年高增态势,有望成为水泥行业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 “一主两翼”稳步推进,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公司深耕水泥主业的同时不断拓展新业务,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2年公司首批光伏新能源项目顺利建成并网;新经济股权聚焦光储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优质标的稳健推进,合肥晶合申报科创板上市已顺利过会即将发行,广州粤芯项目新一轮融资致公允价值增值 4991.91万元。此外,公司发布 2023年度项目计划投资,拟投资 29.96亿元用于主业项目、资源配置、产品配套、资产配套、技改与其他配套、新经济股权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环保项目。该投资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产业规模,拓展公司水泥建材业务,提升整体竞争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营收和盈利能力,增厚公司利润水平。 投资建议:业绩阶段性承压,看好长期成长,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15. 12、16.40、17.87亿元,同比增长 59%、9%、9%,对应 PE 估值 8、7、7倍。公司持续推进“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水泥建材+骨料环保+投资三条发展线稳健均衡发展,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例如排放标准,产能置换比例、错峰生产等)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
华阳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3-04-14 13.87 -- -- 19.59 38.35%
19.19 38.36%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8.25亿元,同比下降 36.54%;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同比增长 6.48%;扣非净利润8720.24万元,同比增长 14.01%。对此点评如下业绩稳中有增,毛利率明显改善。2022年,在外部环境复杂、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业绩稳中有增,全年收入同比下降 36.54%至 18.2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48%至 1.12亿元。1) Q4业绩亏损。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49.15%至 5.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9%至-3199.60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33.46%至-2934.40万元。 2)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同比大幅增长 8.33pct。 2022年,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占比为 17.43%,同比下降 20.34pct。从而促进公司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增长 8.33/3.38pct 至29.21/7.92% 。 其 中 建 筑 设 计 /造 价 咨 询 /工 程 总 承 包 毛 利 率 分 别 为34.60/38.36/3.16%,同比分别增长 2.85/3.42/0.48pct。 3)各业务收入及新签合同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建筑设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20.12%至12.29亿元,造价咨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66%至 2231.20万元,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70.71%至 3181.83万元。建筑设计/造价咨询/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15.16/2.13/0.4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37.74/52.82/69.41%。4)经营性现金流向好。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2.65亿元,同比增长 11.41%,主要系公司控制各类成本支出,以及代建项目的代收代付资金增加所致。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0.84/-1.05亿元。 装配式建筑前景向好, BIM 技术储备领先,公司未来发展可期。装配式建筑方面,2022年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以上,政策加持下市场有望迎来快速扩容,公司自 2004年起就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具有先发优势。2022年新签装配式设计合同 6.15亿元,占建筑设计业务合同的40.52%,同比下降 43.43%。BIM 技术方面,公司于 2008年启动 BIM 专项研究,参与了国家、市级等 14项标准的制定以及 10项专项课题研究,已获得 BIM 相关专利 25项(发明专利 15项、实用新型专利 10项)、35项软件著作权。2022年公司与中望软件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产 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研发,双方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在 BIM 领域的竞争力。 投资设立子公司,促进业务布局多元化。4月 13日,公司发布公告,与王亮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0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 950万元,占注册资本 95%。本次投资设立子公司有利于公司在原有设计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室内设计专业服务能力,实现公司业 务布局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投 资建议 :业绩 稳中有 增,毛 利率明 显改善 ,维持 增持评 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1.73、2.03、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4%、17%、18%,对应 PE 估值 16、 14、12倍。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空间大、政策向好,企业数量增速放缓,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设计+装配技术为“一体”,效率提升+区域布局;BIM+EPC 为“两翼”,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行业竞争加剧;装配式建筑增速下滑;业务扩张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减值风险;合同签订和完成情况不及预期;设计人员大量流失等。
东方雨虹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3 34.87 -- -- 33.92 -3.09%
33.79 -3.10%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12.14亿元,同比下降 2.26%;归母净利润 21.20亿元,同比下降 49.57%;扣非净利润18.03亿元,同比下降 53.39%。对此点评如下业绩暂时承压,零售业务增长向好。2022年,受下游需求疲软及部分大宗原 材 料高 位 运行 的 影响 ,公 司 全年 收 入 /归母 净利 润 分别 同 比下降2.26/49.57%。信用减值损失为 3.15亿元,同比增长 25.32%。1) Q4业绩承压。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5.31%至 78.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69.51%至 4.6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79.94%至 2.81亿元。 2)防水涂料和防水施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7.15/9.30%。 2022年,公司防水涂料、防水施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5.05/4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15/9.30/%;防水卷材、材料销售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4.77/8.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0.36/16.06%。3)营销网络日益完善,零售业务增势向好。公司零售业务以民建集团、建筑涂料零售为代表,其中民建集团发展经销商数量已突破 4000家,分销网点 16余万家,分销门头近 4万家,并同时发力专卖店和电商渠道,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0.78亿元,同比增长 58%。建筑涂料零售实现加盟逾 1600家经销商合伙人,终端销售网点达到 1.8万家。4)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有所回落。2022年,以沥青为代表的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影响,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4.76/6.40pct 至25.77/6.79% 。 其 中 防 水 卷 材 / 防 水 涂 料 / 防 水 施 工 毛 利 率 分 别 为25.28/30.03/23.52%,同比分别下降 5.77/4.10/4.85pct。5) Q4现金流大幅好转,全年现金流转正。单四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86.17亿元,较三季度由负转正,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6.54亿元,同比下降84.11%。 防水新规正式实施,行业提质扩容进行时。2023年 4月 1日起,全文强制性国标《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对防水设计年限、层数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1)防水设计年限。防水新规首次提出防水设计年限概念,相较于旧标,新规中对于防水设计年限由 5年增加至 20-25年。2)防水设计层数。防水新规对防水设计层数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地下室一级防水由 2道提升至 3道,屋面一级防水由 2道提升至 3道,外墙工程防水层数由 1层或无要求提升至 2层等。2022年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防水行业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出清加速。新规出台后对防水材料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非标产品将加速淘汰,中小企业生产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一季度地产销售回暖,房地产行业有望探底回升。新房方面,一季度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8.2%至 17589.5亿元。其中 3月单月销售 额环比增长 36.7%,同比增长 24.6%。二手房方面,根据贝壳研究院,一季度其监测的 50城二手房成交指数同比增长,房价也扭转连续 17个月下跌趋势转涨,环比涨幅累计 2.4%。一季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火热,反映居民购房信心的回暖,房地产行业预期向好,与之相关性较高的防水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投 资建议 :业绩 暂时承 压,行 业基本 面向好 ,维持 增持评 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37.37、45.67、5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6%、22%、28%,对应 PE 估值 24、19、15倍。防水建材行业是稳定增长的建材细分领域,目前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凸显,积极拓展防水、非防水业务。 风险提示:防水建材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或超预期上升;新业务拓展速度低于预期;现金流回款情况恶化等。
长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3 15.64 -- -- 16.65 4.91%
16.41 4.92%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0.17亿元,同比增长 20.37%;归母净利润 8.17亿元,同比增长 42.78%;扣非净利润 6.07亿元,同比增长 24.12%。对此点评如下: 受益于产能扩张、税收优惠及处置贵金属等因素,全年业绩同比增长42.78%。2022年,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年收入增势向好。同时,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购置设备加计扣除的相关优惠政策,全年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 82.66%至 1531.37万元。最后,由于公司处置贵金属的收益及固定资产所得税加计扣除等因素,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达 2.10亿元。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业绩同比增长 42.78%至 8.17亿元。1) Q4扣非业绩承压。公司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06%至 7.2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1.80%至 2.1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34.03%至8333.76万元。2)玻璃纤维及制品产销量及收入显著提升。2022年,随着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项目扩产的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产销规模随之增加,全年玻纤及制品产量同比增长 35.52%至28.51万吨,销量同比增长 35.80%至 27.72万吨,收入同比增长 31.41%至22.65亿 元 。 化 工 /玻璃 钢制 品收 入则 分别 同比 下降 0.37/25.37%至6.80/0.71亿元。3)毛利率基本维稳。2022年,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玻纤成本压力增加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经营展现较强韧性,毛利率同比小幅下降 0.34pct 至 33.38%,净利率同比增长 4.26pct 至 27.06%。其中玻纤及制品毛利率同比下降 1.63pct 至 39.23%。4)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经营现金流良好。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68%,同比下降 0.83pct。其中 销 售 /管 理 /财 务 费 用 率分 别为 2.15/3.51/-0.29%, 同 比 分 别 下 降0.21/0.07/0.74pct。公司现金流依然保持较好水平,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62亿元,同比下降 6.09%。 产能稳步提升,布局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产能方面,2022年,公司加快推进 10万吨粗纱产能有序释放,同时子公司天马集团拟将原有的一条年产 3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升级改造为一条年产 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生产线,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拟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并于 2022年 4月和 11月竞得52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该项目建设,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建设中。产业链方面,公司拥有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为主的纵向产业链,及子公司天马集团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化工类产品及玻璃钢制品为主的横向产业链,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的玻纤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23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好转。玻纤行业下游应用领域集中在基建和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工业设备、能源环保,占比分别为 35%、 29%、15%、12%、9%。2022年玻纤行业发展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下游需求较为稳定,全行业营收/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 7.6/16.1%。同时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玻纤及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 42.0%至 107.83万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45.7%至 19.56亿美元。下半年受俄乌战争造成贷款给付等问题,以及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出口迅速回落,加上库存高企,价格大幅下跌,对行业盈利造成了严重影响。全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 2.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8.8%。2023年疫情影响消失,基建投资持续向好,风电、房地产等领域市场需求开始回暖,全年供需格局有望好转。 投资建议:全年业绩向好,静待行业需求复苏,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6.88、8.77、10.56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6%、+28%、+20%,对应 PE 估值 10、8、6倍。公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公司短切毡、湿法毡等玻纤制品行业地位强,制定了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战略。公司玻纤纱、玻纤制品产能持续投放,中长期产能储备充足,成为未来业绩的驱动力。 风险提示:玻纤价格低于预期;化工产品价格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在建拟建产能项目进度低于预期等
华新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03 14.92 -- -- 16.40 5.60%
15.76 5.6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4.70 亿元,同比下降6.14%;归母净利润26.99 亿元,同比下降49.68%;扣非净利润25.79 亿元,同比下降51.39%。对此点评如下:业绩阶段性承压,非水泥业务经营向好。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49%至86.59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3.66%至4.74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4.87%至4.47 亿元。1)宏观因素致行业利润下滑,公司表现好于行业。2022 年,受房地产市场探底及经济下行影响,水泥行业整体承压,全年水泥产量21.3 亿吨,同比下降10.5%。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水泥价格走势尽显颓势,加之原燃材料价格全年高企,全年水泥行业利润仅为680 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0%左右。2)非水泥业务收入增长向好,华东和境外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022 年水泥行业需求不振,公司水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8.30 亿元,同比下降21.76%;非水泥业务收入同比皆有上涨,2022 年混凝土/骨料/商品熟料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33/30.65/17.5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64/49.25/9.46%。 2022 年水泥/熟料/骨料销量分别为5469/571/6579 万吨,同比分别变动-22.03/+11.52/+88.14%,商品混凝土销量1639 万方,同比增长81.02%。 分地区看,华东和境外地区收入保持增长,全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7.62/63.50%至54.33/42.23 亿元。3) 成本上升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7.88/7.96pct 至26.22/9.92%。2022 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水泥售价基本稳定,根据我们测算,全年水泥单价同比下降0.34%至344.30 元/吨。叠加原材料高企,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水泥/混凝土/骨料/商品熟料毛利率分别为25.94/15.81/55.27/10.30%,同比分别下降7.89/2.99/10.35/7.89pct。4) 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2022 年受盈利下降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5.68 亿元,同比下降39.8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3.83 亿元,同比下降23.3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72 亿元,同比增长380.24%,主要系资本支出之借款增加。 非水泥业务拓展顺利,一体化转型成效显著。公司业务遍布海内外,具备水泥产能1.18 亿吨/年(粉磨能力,含联营企业产能)。2022 年,水泥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7.6%,仍为公司第一大业务,但非水泥业务稳步提升。骨料业务方面,随着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项目(一期)、秭归、宜昌、渠县二期、红河等20 条骨料生产线先后投产,公司骨料产能已达到2.1 亿吨/年。混凝土业务方面,2022 年公司完成30 余家站点的租赁、在建、收购,20 余家委托代加工站点的布局,业务拓展到长三角、海口等新市场,并对武汉市场重新布局。公司自有混凝土产能已达到6875 万方。环保业务方面,公司全年完成近40 个固废入窑及预处理项目建设,为扩大替代燃料节能减碳做足准备;同时,试点水洗提盐业务,积极拓展业务机遇。2023 年公司计划销售水泥及熟料约5700 万吨,骨料约1.3 亿吨,混凝土2500 万方,环保业务总处置量450 万吨,总收入预计达到350 亿元。 拟收购阿曼水泥企业,“一带一路”布局加速。3 月13 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新(香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阿曼投资局全资子公司InvestmentAuthority SPC 签署股份买卖协定,拟1.93 亿美元收购Oman CementCompany59.58%股权,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 Oman Cement Company 成立于1983 年,位于阿曼首都地区,为阿曼北部唯一熟料工厂。主要业务为水泥的生产与销售,熟料产能261 万吨/年,水泥产能360 万吨/年。2023 年3 月10 日,沙伊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今年也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或将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东市场有望迎来新机遇。公司深耕海外多年,业务涉及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尼泊尔、坦桑尼亚、赞比亚和马拉维八国。2022 年海外工厂实现营业收入41.9 亿元,同比增长62.3%。本次收购是公司和中国水泥企业首次进入中东市场,有助于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发展战略,布局新兴市场。 投资建议:一体化转型初见成效,“一带一路”布局加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6、43、4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1%、10%,对应PE 估值9、8、7 倍。公司加速实施一体化战略,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风险提示:水泥价格下跌幅度或超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超预期;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3-03-31 34.29 -- -- 37.00 7.00%
36.69 7.00%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8.48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1.09%; 扣非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7.00%。对此点评如下:Q4业绩短期承压,整体经营韧性彰显,现金流同比高增。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64%至5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44%至2.89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6.58%至2.06亿元。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0.05%。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约251.26亿元,同比增长10.05%,其中工程订单为0.82亿元,材料订单为250.44亿元;2022年钢结构产品产量约349.54万吨,同比增长3.21%。2)毛利率保持平稳。公司与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宝钢、安钢、马钢、宝武鄂钢、舞阳钢铁等许多重要的钢铁厂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具备原材料采购优势,能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波动影响,2022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66/0.03pct 至11.98/5.86%。 3)建筑轻钢结构收入增长向好。2022年,公司第一大业务建筑轻钢结构实现营业收入66.40亿元,同比增长45.71%。建筑重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空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13/10.72/17.84/34.10亿元,同比分别变动-22.69/-4.65/+1.82/+1.59%。4) 现金流表现亮眼,费用率走低。由于回款增加,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高增408.18%至6.22亿元。同时,公司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降本增效颇有成效,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21pct 至5.78%,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8/1.53/1.14%,同比分别变动-0.02/+0.11/+0.36pct。 产能优势日益凸显,大额订单占比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已达到日产万吨的钢结构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安徽合肥、下塘、涡阳、金寨、宣城、颍上、蚌埠、河南汝阳、重庆南川及湖北团风等十大生产基地,截止2022年底,公司年产能达480万吨,规模优势明显。随着产能的提升,公司大额订单履约能力增强,2022年新签大额订单(合同金额达到1亿元以上或钢结构加工量1万吨以上的订单)数量为56个,较上年增加了13个;大额订单金额达62.24亿元,同比增长31.11%; 大额订单金额占比24.77%, 同比增长3.98pct。 智能制造久久为功,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注重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先后研发或引进了包括全自动钢板剪切配送生产线、智能激光切割设备、全自动BOX生产线、焊接及喷涂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公司创新研发了下料、坡口、热轧H 型钢智能生产、方圆管加工、箱型柱制作、楼梯和预埋件智能焊接等生产工艺,较明显地降低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2022年公司加快了激光智能切割、小型连接件的专业化智能化生产、机器人自主寻位焊接、机器人喷涂等智能化改造,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3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分别与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鸿翔、湖北盛鸿、涡阳鸿路、涡阳盛鸿、颍上盛鸿、金寨金鸿诺、金寨鸿路、重庆金鸿纬、重庆鸿路等出资设立七家子公司。本次在公司各基地设立子公司,主要是公司引进全自动钢板剪切配送生产线,进一步延伸公司配套生产线和提高生产效率。 投资建议:业绩表现稳健,现金流同比高增,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5.6、19.8、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7%、20%,对应PE 估值16、13、11倍。公司立足采购、管理、成本管控、研发等优势,打造钢结构制造为主的发展战略。采用合理毛利率定价机制,控制钢材涨价风险。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用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签订单或订单完成情况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全国布点生产基地风险等
海顺新材 医药生物 2023-03-31 16.75 -- -- 16.76 0.06%
16.76 0.06%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13亿元,同比增长 18.18%;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同比减少 2.09%;扣非净利润9364.98万元,同比减少 7.88%。对此点评如下: 业绩基本维稳,经营性现金流向好。2022年,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时扩充产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8.1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2.09%。 1) Q4业绩有所下降。公司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77%至 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5.24%至 1918.63万元。2)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销齐增。2022年公司产销量皆呈上升态势,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量同比上升 4.53%至 3.31万吨,销量同比上升 6.96%至 3.31万吨。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 2.00pct 至 26.83%。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箔等大宗商品,2022年依然高位震荡,另外受产品结构以及会计政策变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 2.00/1.87pct 至26.83/10.85%。其中硬包装毛利率同比增长 2.58pct 至 29.12%,软包装毛利率同比下降 3.59pct 至 25.45%。4)海外市场表现出色,收入同比高增68.30%。分产品看,软包装收入同比增长 15.25%至 7.10亿元,硬包装收入同比增长 22.79%至 2.87亿元;分地区看,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8.30%至 1.04亿元,国内收入同比增长 14.27%至 9.08亿元。5)各项费用率走低,经营现金流保持稳定。公司“降成本、提效率、创效益”的经营策略取得成效,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03%,同比下降 1.96pct。其中 销 售 /管 理 /财 务 费 用 率分 别 为 4.50/5.96/-0.82%, 同 比 分 别 下 降0.47/0.96/1.09pct。经营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同比下降 1.92%至 1.37亿元。 可转债项目持续推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33亿元,其中 3.26亿将用于铝塑膜项目、1.97亿用于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1.1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铝塑膜项目建成后可年产 1.2亿平米高阻隔功能性铝塑膜,该项目建设周期为 36个月,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5.14%,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 15.0亿元。铝塑膜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能,增强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满足铝塑膜市场供需结构优化的需求,形成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建成后可年产 3万吨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该项目建设周期为 24个月,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4.03%,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 6.2亿元。 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实施后,公司可以向生物工程、消费电子等行业企业提供功能性膜材料,将有利于公司延伸材料产业链业务,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可转债项目环评、能评等相关准备工作已有序完成,部分关键设备已经订制生产。 四轮驱动战略清晰,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大力推进“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做好主业药包业务的同时,重点布局新消费、新能源、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等新业务板块,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为了配合新业务拓展,公司加强研发投 入,大力引进研发技术人 才, 2022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31.7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5.32%至 4449.05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同比增长 0.55pct 至 4.39%。截止目前,公司新品业务拓展初见成效,试剂类包装迅速切入到诺唯赞、艾康生物等客户,奶酪棒项目已实现蒙牛、奶酪博士等客户持续供货,电子烟包装方面和麦克维尔持续合作,并在积极发展其他电子烟客户,铝塑膜客户有序推进,3C 客户已小批量出货,动力储能类客户正在积极推进。 投资建议:基本面向好,“四轮驱动”未来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1.2、1.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18%、20%,对应 PE 估值 27、23、19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给医药包材行业带来新机遇。国内医药包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对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客户资源、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团队及管理优势等。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着力拓展新消费、新能源等包装领域,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升、新消费包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铝塑膜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