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微科技
|
|
2022-05-17
|
73.30
|
--
|
--
|
87.30
|
19.10% |
-- |
87.30
|
19.10%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2Q1业绩符合预期,毛利率环比有所提升。2022Q1公司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34.17%;实现归母净利润 0.12亿元,同比-25.7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11亿元,同比+2.72%。2022Q1公司毛利率为21.12%,净利率为 8.73%。毛利率环比 2021Q4提升了 0.30pct。 存货账面价值较 2021年底有所增加,下游旺盛需求下看好全年高增长。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2.04亿元,较 2021年底增加约 0.61亿元,主要系 IGBT 代工产能持续紧缺,上游代工厂涨价预期下公司提前备货所致,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需求的持续旺盛下,预计存货未来将提供强劲增长动能。 光伏 IGBT 研发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领域客户不断拓展。2021年,公司成功推出基于微沟槽 M5i 的 650V 和 1200V 光伏 IGBT 单管,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完成客户端的验证导入,正批量交付。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 A 公司、阳光电源、固德威、格瑞瓦特、禾望、盛弘股份、科士达、科华等多家知名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部分车规级 IGBT 产品已完成客户认证,预计 2022年将开启批量供货。 2021年,推出 400A/750V 车用 6单元 IGBT 模块,并成功通过客户认证,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完成 820A/750V 车用 6单元 IGBT 模块产品设计定型及客户认证,相关产品已完成全自动模块生产线的导入工作,为大批量订单交付做好了准备。在电动汽车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比亚迪、长城汽车、汇川、臻驱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 SiC 模块开发加速,已有产品通过验证正逐步上量交付。2021年,公司完成乘用电动车电控用 SiC 模块及封装技术的预研和样品制作,定制化车乘用电动车电控用 SiC 模块开发进度加快,完成样品的交付,并完成3款定制化用于新能源领域的 SiC MOS 模块产品的开发,通过客户验证,产品逐步上量交付。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59/2.22亿元,对应 5月 13日股价 PE 分别为 70/45/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代工产能不及预期。
|
|
|
宏微科技
|
|
2022-01-24
|
112.10
|
--
|
--
|
125.79
|
12.21% |
|
128.79
|
14.89% |
|
详细
双碳及国产替代下,预计公司全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收入4.5亿至5.3亿元,同比+35.69%至+59.82%;实现归母净利润6000万至6800万元,同比+125.24%至+155.2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00万至4500万元,同比+52.48%至+96.05%。 IGBT景气度依旧,2021Q4业绩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公司2021Q4实现收入0.8亿至1.6亿元,同比-15.68%至+68.58%,环比-40.94%至+18.08%;实现净利润1394万至2194万元,同比+67.88%至+164.22%,环比-4.96%至+49.58%。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模块产能有序扩充。2021年公司老厂模块产能预计为450万块/年,处于饱和状态。新厂规划总产能680万块,截至2021年11月,新厂已搭建完成2条生产线并进入生产爬坡状态,2022年伴随模块产能的逐渐释放,将拉动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 光伏订单满足率仍较低,期待新代工厂导入贡献增量。2019年公司与华为就光伏逆变器单管产品进行合作,目前给予的订单比较饱满,但是考虑目前供应链紧张问题,光伏订单尚不能完全满足。单管出货量主要受限于代工厂产能,2021年公司着手开发第三家芯片代工厂,2022年代工产能预计将有所提升,光伏IGBT收入有望加速释放。 规车规IGBT进展顺利,已定点15个车型。公司已进入4-5家汽车品牌厂商,合计完成15个车型定点,预计将于2023年大幅放量。2022年,公司750V车规IGBT及汇川定制款有望贡献收入。公司与Tier1厂家积极合作,汽车产品推崇极致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定制化服务具有较大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分部分SiC,器件已稳定出货,关注新品研发进展。公司目前已有部分碳化硅器件稳定出货,并积极下游客户共同开发高功率等级的碳化硅器件。 根据Yoe报告,2025年SiC市场规模达25.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0%。电动汽车是SiC器件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预计2025年将达15.53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8%。 盈利预测:司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1.05/1.71亿元,应对应1月月20日日价股价PE分别为160/106/65倍倍,维持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代工产能不及预期。
|
|
|
宏微科技
|
|
2021-11-01
|
125.58
|
--
|
--
|
177.46
|
41.31% |
|
177.46
|
41.31% |
|
详细
新能源及国产替代需求强劲,司公司Q3业绩高增。2021年1-9月公司实现收入3.70亿元,同比+56.30%;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152.62%。 2021Q3单季度收入1.36亿元,同比+42.55%;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89.25%。 规模效应初显,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1-9月公司毛利率为22.14%,较去年同期持平;净利率为12.45%,较去年同期+4.74pct。伴随公司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其中,2021年1-9月销售费用率为2.72%,较去年同期减少1.11pct;管理费用率为3.11pct,较去年同期减少0.46pct;研发费用率为5.57%,较去年同期减少0.74pct。 产能扩充积极,保障未来增长。IGBT芯片方面,公司正积极开发第三家8吋代工厂,12吋产线方面,预计明年产能将达几千片/月。模块产能方面,2020年公司现有厂区产能为300万只/年,到2021年底预计将新增150万只/年,合计将达450万只/年。此外,募投项目规划新增产能340万只/年,预计2021年年底每月将增加5-10万只。 为华为5年年光伏订单拉动增长,产能扩充后将满足更多客户需求。公司于2020年与华为在光伏逆变器上展开合作,2021年订单数量逐渐增加,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多。光伏对系统要求较高,公司产品可靠性受到市场认可,伴随明年产能逐渐释放,公司能够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带来收入的加速增长。 规车规IGBT进展顺利,已定点15个车型。公司已进入4-5家汽车品牌厂商,合计完成15个车型定点,预计将于2023年大幅放量。展望明年,公司750V车规IGBT及汇川定制款有望贡献收入。此外,公司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SiC产线预计将于年底前完工,2023年后逐步起量。 随新能源占比提升及自动化改造,公司毛利率有望提升。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用IGBT毛利率较高,随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综合毛利率将稳步提升。此外,公司新建产线采取智能化管理,人工数量大幅减少亦会带来毛利率提升。 盈利预测:司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1.05/1.71亿元,对应10月月29日日价股价PE分别为179/117/72倍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
|
宏微科技
|
|
2021-09-15
|
83.97
|
--
|
--
|
158.00
|
88.16% |
|
177.46
|
111.34% |
|
详细
宏微是国内第一批 IGBT 公司。公司产品主要包括 IGBT 和 FRED 芯片、单管和模块。产品主要用于变频器、逆变电焊机、UPS 电源以及光伏逆变器和新能源车载空调等。公司 IGBT 芯片主要由华虹宏力进行代工,华虹无锡厂 12吋产线已规模量产,公司代工产能将得到充分供给。 公司自研 IGBT 芯片达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单管产品所用芯片全部为自研,模块产品芯片自研与外购并举。公司成功开发的宏微第三代 M3i、宏微第四代 M4i 的 IGBT 以及 FRED 产品等,性能指标均达行业先进水平。对标英飞凌第七代 IGBT 产品正在研发中。 实控人 IGBT 科班出身,获多项国家级荣誉。董事长拥有 IGBT 行业多年从业经历,是国内 IGBT 公司中获国家级荣誉最多的创始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高于同业,绑定优秀人才赋能长远发展。 进入华为光伏供应链,背书效应下有望打开国内市场。2020年 2月,公司与华为技术签订了《关于光伏 IGBT 产品的合作协议》,合同期限至 2025年 12月 31日。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华为市占率全球第一。2020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排名前 10的厂商中有6家中国企业。光伏逆变器对 IGBT 芯片可靠性要求严苛,公司产品获华为认可,有望进一步打开其他国内企业市场空间。 为获客户 A 订单降低汇川持股,有望贡献超过汇川。汇川曾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兼第二大客户,因汇川与客户 A 存在竞争关系,应客户 A 要求,公司主动协商汇川降低持股比例,客户 A 订单贡献有望超越汇川。 车用 IGBT 性能与英飞凌基本一致,已小批量供货。公司车规级 IGBT模块 GV 系列产品已实现对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批量供货。部分客户汇川技术、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长城汽车子公司)和麦格米特尚在对 GV 系列产品进行产品认证。 随规模扩大及产线自动化改造,毛利率将稳步提升。2021年公司启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将降低单位成本。此外,芯片代工厂采用阶梯式定价,伴随代工需求增加,单个晶圆代工成本将逐渐减少。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收入分别为 5.21/7.81/11.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9/1.05/1.71亿元,对应 2021年 9月 10日股价 PE 分别为 131/86/5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升:客户导入不及预期、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
|
|
|
宏微科技
|
|
2021-09-06
|
94.80
|
--
|
--
|
117.39
|
23.83% |
|
177.46
|
87.19%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IGBT 行业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以IGBT、FRED 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模块和电源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IGBT 单管芯片全部来自自研,模块产品自研外购并举,公司自研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产品主要用于工控领域并开始布局新能源。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如变频器、逆变电焊机、UPS 电源等,2020年工业控制及电源行业营收3.02亿元,占收入比重为91.10%;公司部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行业,包括新能源发电及新能源汽车,具体包括光伏逆变器、新能源大巴汽车空调、充电桩等。2020年新能源行业收入1866.83万元,占收入比重为5.63%。 绑定下游优质大客户,公司成长无忧。工控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台达集团、汇川技术、合康新能等多家变频器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佳士科技、奥太集团、上海沪工等多家知名电焊机行业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客户群有盛弘股份、科士达、英可瑞等企业。 与华为签订5年光伏IGBT 产品合作协议。2020年2月,公司与华为技术签订了《关于光伏IGBT 产品的合作协议》,合同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Solar Edge 统计,2018年,华为在全球逆变器市场的份额达22%,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的快速发展为国产IGBT 替代带来了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协同效应。 实控人IGBT 科班出身,从业经验丰富。董事长赵善麒先生拥有IGBT行业三十余年从业经历,曾任美国APT 公司资深高级工程师,是我国国家级特聘专家、“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规模不断扩大,毛利率逐渐提升。2021H1公司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65.54%;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199.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163.59%。2021H1公司毛利率为22.21%,净利润率为13.39%。芯片代工厂采用阶梯式定价,随着公司在晶圆厂的代工需求增加,单个晶圆代工成本将逐渐减少,公司毛利率将不断提升。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1.05/1.7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34/88/5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