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药康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8-02 19.71 -- -- 20.80 5.53%
22.45 13.90%
详细
2023月8月30日,公司披露了2023半年报。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8.17%;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降4.98%。其中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降15.72%。利润短期承压主要系公司持续推进“抗体人源化”、“药筛鼠”、“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等多个大型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员规模增加,相应的人员薪酬提高。 事件点评销售能力圈逐步扩围,海外渠道加速铺设,知名度持续提升。 1)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已实现全域覆盖,拥有超80人BD团队,2023上半年服务客户近1700家,新增客户超400家,国内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在南京、上海、成都、广东、北京区域影响力持续增强。2)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加速铺设自有销售渠道。上半年公司累计参加AACR、BIO等近20场国际学术会议。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0.43亿元,收入比占14.49%,同比增长72.41%,其中海外工业客户收入占海外整体收入比重超70%。 国内多中心布局基本完成,海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国内多中心布局基本完成,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目前现有产能约23万笼,除6月中旬开始试运营的北京设施外,其余产能利用率均处高位。北京设施8月已开始对外供鼠,预计9-10月将逐步实现规模供应,此外,代理繁育等业务也已正常开展,设施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中。上海药康宝山设施、广东药康二期项目建设均快速进展中,预计将于三、四季度投产。2)海外设施最快年底投入运营,有望加速海外市场拓展。美国药康已完成设施租赁,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后续完成人员招聘与培训、生产体系搭建等工作后,最快有望于年底投入使用,美国设施投产后,公司对海外客户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解决海外客户无法现场审计等实际问题,海外市场拓展有望提速。 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陆续推出新品系、新平台。 2023上半年公司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研发支出0.50亿元,同比增长30.68%,研发费用率17.05%,同比增长1.63pp。野化鼠方面,750胖墩鼠首篇文章已投稿,预计下半年可公开发表;基于750胖墩鼠,已构建出多个二代品系,将于2023年下半年陆续推出市场;765聪明鼠已于2023年上半年具备批量化供应能力。此外,公司新增斑点鼠品系200余个,上线近100款“药筛鼠”品系。新平台方面,公司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NeoMabTM品系,有望成为抗体药物研发重要工具。此外,公司还在开发全人源单重链抗体、共轻链抗体模型,预计将于未来一年内陆续推出市场,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的抗体发现需求,持续拓宽业务领域。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模式动物领域的龙头地位,拥有丰富的品系资源,持续推进模型创制,不断加快全球市场的拓展布局,预计未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均会呈现快速增长,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6.85/9.19/12.06亿元;同比增速为32.6%/34.1%/3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2.94/3.9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33.4%/34.0%/32.5%;对应2023~2025年EPS为0.54/0.72/0.95元/股;对应PE为31X/23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因编辑通用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实验动物管理风险;新产品动物模型研发风险,以及市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工业端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中科星图 计算机行业 2023-08-02 48.91 -- -- 49.52 1.25%
54.27 10.96%
详细
营收利润持续高增,第一、第二曲线快速推进公司发布2022H1业绩预告:公司2022H1预计营收7.20-7.42亿元,同比增长60.31%-65.21%;归母净利润0.34-0.37亿元,同比增长50.04%-61.08%。 公司预计2023Q2营收4.52-4.74亿元,同比增长72.52%-80.92%;归母净利润0.29-0.32亿元,同比增长22.78%-35.48%。 营收的同比增长,主要由于1)公司继续持续拓展布局各细分行业赛道,第一增长曲线业务高速发展,目前在手订单充足;2)推进建设GEOVISOnline在线数字地球,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前进入早期收获阶段。 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盈利模式升级,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发布智脑引擎,推进生态化业务模式2023年7月6日,公司发布新一代数字地球技术平台-星图智脑引擎,并与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签约,深入生态合作。公司目标“三步走”,通过技术平台将数字地球的数据、计算及应用上云。模式上,公司或与曙光、海光在算力领域深入合作,为终端客户在云端提供原始遥感数据、AI赋能的数据处理乃至数据分析服务。 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星图地球数据云业务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认证用户,星图地球APP种子用户下载量超过200万次,注册用户接近30万。我们认为,未来计算上云、应用上云带来的便利将为公司在B端甚至C端带来不小的业务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23.88/34.97/49.69亿元,同比增长51.4%/46.5%/42.1%;实现归母净利润3.09/4.47/6.39亿元(前值3.38/4.75/6.41亿元),同比增长27.1%/44.8%/4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落地不及预期;2)政策刺激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02 32.68 -- -- 33.26 1.77%
33.26 1.77%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预告,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3H1实现归母净利润6.29~8.17亿元,同比下降13~33%;预计23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6~6.47亿元,同比下滑20~40%。 公司预计23Q2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09~4.97亿元,取中值4.03亿元,则同比下滑8.77%,环比增长26.02%;预计实现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46~4.07亿元,取中值3.26亿元,则同比下滑16.29%,环比增长36.03%。 MLCC新品进展顺利,持续向高容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及下游厂商去库存影响,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放缓。但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开拓产品市场,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在原有的技术积累上继续优化和延伸。MLCC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车规级MLCC产品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也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我们认为,MLCC市场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1204亿元,但本土厂商的市占率仅约7%),随着公司稼动率的提升以及高容产品占比的增长,叠加成本优势,公司MLCC业务有望持续带动整体收入增长。 陶瓷背板、PKG等产品有望随行业复苏实现业绩回暖公司陶瓷背板、PKG等产品主要被用于消费电子领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下游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将持续好转,带动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回暖。 在陶瓷背板业务中,公司下游以智能手表为主,收入有望随产品在智能手表中渗透率的提升而增长。在PKG领域,公司产品主要被用于晶振领域,目前正积极拓展滤波器等下游应用,收入有望随着对下游应用的拓展而提升。此外,公司陶瓷基片、浆料等产品也将受益于电阻需求的复苏而回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3/24.22/30.03亿元,对应PE为37.78/25.47/20.5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3-08-02 47.30 -- -- 46.97 -0.70%
60.08 27.02%
详细
海沿浦是拥有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 公司2008年开始转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作为Tier2向Tier1供应汽车座椅骨架(2022年业务占比50%)、精密冲压件(占31%)、注塑件(占8%)等产品。目前,公司与东风李尔、麦格纳、延锋智能、临港均胜、泰极爱思等国内外知名Tier1厂商合作密切,产品已间接配套于比亚迪、赛力斯、小鹏汽车、长安汽车等主机厂。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密冲压、精密注塑及产品集成技术,成长围绕两大业务一是汽车座椅骨架、二是精密零部件:1)汽车座椅骨架(兑现中):骨架是乘用车座椅中最核心的部件,约占座椅成本的15%,但乘用车座椅行业外资主导,其具备自行生产座椅骨架的能力。智能电动变革下,主机厂车型迭代速度加快,内资供应商的快速响应优势突出。上海沿浦作为具备更好技术实力、更快响应能力的国内自主座椅骨架供应商能够率先把握成长机遇。目前,公司新接项目以全套骨架为主、ASP有望从百元增至千元,在手订单累计超百亿,正逐步兑现。 2)精密零部件(新增量):公司重点围绕国产替代机遇,持续开拓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在内的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掌握成熟的门基板技术,已获得比亚迪门锁项目、铁路专用集装箱项目定点,新产品有望从明年起贡献明显增量,成为公司新成长亮点。 投资建议:公司发展既有可预见的高成长也有超预期的惊喜。2023年起乘用车座椅骨架业务的核心客户订单开始量产、进入兑现期,有望带来可持续的高增长。而从公司精密制造技术延伸出的精密零部件业务下游可应用领域丰富,新产品开拓的二次成长有望不断带来超预期的惊喜。考虑到公司汽车座椅骨架自主龙头的地位、且正处于新成长阶段的起点,后续有望开拓更多新产品、超预期的新增量将拉高业绩增速预期、进而催化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1.19亿、2.04亿、3.12亿元,增速+160.9%、+71.3%、+52.5%,对应2023年7月28日PE31.4、18.3、1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企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8-01 22.32 -- -- 21.90 -1.88%
21.90 -1.88%
详细
事件描述 7月28日,泰和新材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9.41亿元,同比下降0.55%;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26.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26.7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上升3.63%,环比下降8.20%;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下降45.41%,环比下降41.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下降45.58%,环比下降45.16%。 芳纶经营稳健,氨纶需求触底有望恢复,利润弹性释放2023年半年经营盈利修复。氨纶和芳纶系列产品是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2023年半年氨纶板块贡献毛利0.26亿元,同比减少73.81%,环比上升126.80%;芳纶板块实现毛利4.87亿元,同比上升25.08%,环比上升2.74%。2023年半年氨纶市场景气度仍然较低,虽然一季度成本支撑,纺织下游开工刺激需求,但二季度龙头企业产能释放,氨纶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滑。芳纶板块盈利表现亮眼,间位芳纶得益于防护领域需求提升,对位芳纶在光通信、防弹等领域市场持续扩大,供需情况持续保持良性。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3年半年销售毛利率26.87%,同比上升1.64pct;净利率12.92%,同比下滑4.14pct。ROE为3.90%,同比下滑3.50pct。费用方面,2023Q2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4%/7.53%/-1.94%,环比变动+1.26pct/+2.29pct/-1.74pct。研发费用率5.71%,公司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氨纶市场景气度欠佳,金九银十需求有望修复2023上半年氨纶板块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环比-23.37%/+8.30%。根据我们的跟踪,氨纶板块价差氨纶-纯MDI-PTMEG/PTMEG-BDO价差季度环比-12.44%/+13.39%,同比-0.83%/24.14%。氨纶整体景气度较低,2023Q1成本支撑附加纺织下游开工刺激需求价差回升;Q2在需求不达预期、产能增速较大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价差继续震荡调整。 随着传统“金九银十”旺季补库需求及偏厚保暖等面料的带动,氨纶库存预计将有所去化,盈利能力将进入修复通道中。但2023年下半年氨纶供应量仍有提升,预计对价格弹性带来压力。同时,也将带来一定内贸订单,整体需求或有向好预期。芳纶产能持续放量,芳纶涂覆业务产业化元年来临2023上半年芳纶板块实现营收11.92亿元,同比/环比+18.25%/+5.67%。芳纶盈利能力维持稳定。间位芳纶得益于国内防护领域需求,价格依旧坚挺,工业过滤领域则受水泥、钢铁、筑路等行业的影响存在波动;对位芳纶市场景气度高,国内、国外需求均保持增长状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公司持续推动芳纶产业化落地,2023年陆续有新产能落地,产能规模不断扩张,到2024年预计名义产能将达到至4万吨。 泰和新材是国内首家启动锂电隔膜芳纶涂覆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先发优势显著。根据公司披露的投资者交流纪要,公司基于产业链优势切入芳纶涂覆隔膜市场,发挥产品成本和性能优势。芳纶涂覆隔膜下游锚定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目前已向多个头部企业进行送样检验,大部分已经进入测试小批量电池阶段。同时正在设计芳纶涂覆产能规划。投资建议泰和新材是氨纶、芳纶双料龙头,产品产能位于领先地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成本优势领先。我们认为公司间位芳纶在锂电涂覆上的应用空间打开,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芳纶涂覆供应商,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同时,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氨纶景气度有望边际好转。 由于氨纶二季度低于预期,我们下调2023年公司盈利预期,预计泰和新材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12、11.40、13.10亿元(2023年原值7.63亿元),EPS0.71/1.32/1.52元,对应PE为31.77X/17.07X/14.86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锂电涂覆用间位芳纶验证及出货情况不及预期;氨纶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氨纶、芳纶行业投产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同花顺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8-01 196.00 -- -- 213.80 9.08%
213.80 9.08%
详细
金融信息服务行 业领军,β属性明显同花顺成立于2001 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增值电信服务、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等和软件销售及维护服务。其中,增值电信服务是和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合计占比为86%。公司业绩表现与市场热度相关,营收与利润规模和A 股成交额呈现较强的相关性。2022 年实现营收35.6 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公司流量优势明显,截至2022 年底,公司金融服务网累计注册用户约6.14 亿人,每日使用同花顺网上行情免费客户端的人数平均约为 1463 万人,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展望未来,公司有望在AI 赋能下提升客户粘性与用户转化率,加速发展。 流量+技术优势明显,四大业务成长可期C 端业务:1)增值电信业务:2022 年实现营收15.4 亿元,占比为43.2%,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丰富,未来有望基于公司庞大的流量池,进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及ARPU 值。2)广告及互联网推广:2022 年实现营收15.3 亿元,占比为42.9%。目前公司A 股开户支持70 多家券商开户,包括中金、中信、中信建投等券商,在佣金价格战背景下,公司的流量以及平台优势突显,广告及互联网推广业务有望快速发展。3)基金代销:截至2022 年底,同花顺“爱基金”平台接入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194 家,代销基金产品及资管产品17396 支。随着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快速崛起,同花顺爱基金有较大发展潜力。 B 端业务:1)软件销售及维护:公司是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有望受益于信创和系统升级改造稳定增长。2)iFind 金融数据终端: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2022 年研发费用率达30%。随着公司持续的高研发投入,iFind 金融数据终端产品功能逐渐丰富,且与Wind 相比,iFind 价格优势明显,公司凭借iFind 特色功能和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前瞻布局AI,“AI+金融”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在2009 年,同花顺便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2012 年至今研发费用率均在15%以上,其中2022 年为30%,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目前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OCR 文字识别、图像内容审核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基于此形成了I 问财、数字人等列产品。我们认为,公司在“AI+金融”领域优势明显:1)公司拥有金融行业领先、规模庞大、历史数据丰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为公司人工智能算法训练、AI 大模型训练需提供了数据基础。2)公司C 端流量优势明显;3)公司在AI领域较早布局,相关技术积累深厚。展望未来,一方面,公司有望在AI赋能下进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及ARPU 值;另一方面,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成为公司未来增长新引擎。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分别实现收入43.1/52.6/64.4 亿元,同比增长21%/22%/22% ;实现归母净利润21.6/27.7/35.5 亿元,同比增长28%/28%/28%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监管政策趋严风险;3)资本市场过度波动风险。
今世缘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8-01 60.95 -- -- 62.90 3.20%
65.68 7.76%
详细
事件描述经预测,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59.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8.46%左右(对应 23Q2同比增长 30.59%);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6.70%左右(对应23Q2同比增长 29.15%)。业绩整体表现优异,略超市场预期。 产品势能延续,费用投放或续增产品方面,公司大众价格带表现优异,淡雅国缘快速放量支撑流通渠道表现,渠道利润相比竞品保持了较强的竞争优势;K 系产品延续势能,4K 作为大单品维持了江苏市场的领先地位,宴席场景等快速修复拉动了动销的自然增长,6K 产品处在招商布局阶段,未来有望拉动整体 K 系产品势能;V3整体表现亮眼,终端推力强劲下有望实现高速成长。整体来看公司在淡雅单开等产品放量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体现了强大的品牌势能。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 23Q2/23H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36.7%/34.3%,同比下降 0.41pct/0.47pct,收入端增速整体快于利润端。预计系公司在百亿目标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加大了费用端的投放力度,公司表示今年在品牌广告费用预算方面有一定幅度增加,我们认为公司Q2销售费用率或延续 Q1增势。 投资建议公司今年百亿目标明确,当前“时间过半,目标超半”,我们认为下半年在升学宴、谢师宴、中秋国庆旺季等催化下,公司完成任务的 难 度 不 大 。 预 测 公 司 2023年 -2025年 营 业 收 入 增 速 为27.0%/24.1%/21.6%,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25.1%/25.1%/22.9%,对应EPS 预测为 2.50/3.12/3.83元,对应 7月 30日 PE 分别 24/20/16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消费修复不及预期; (2)省内竞争加剧; (3)省外推广进展缓慢。
乐鑫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8-01 122.61 -- -- 121.78 -0.68%
122.60 -0.01%
详细
事件概况乐鑫科技于7 月28 日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67 亿元,同比增长8.66%;实现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4 亿元,同比增长8.75%。 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9 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归母净利润0.33 亿元,同比下降5.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增长2.82%。 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期末存货余额减少营收方面,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67 亿元,同比增长8.66%。 主要系:公司产品矩阵拓展,可适宜于更多的客户应用场景,整体营收上升。分业务来看,2022 年H1 芯片业务实现营收2.21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33.2%;模组业务实现营收4.46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5.6%。 利润方面,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4 亿元,同比增长8.75%。主要系:1)营收增长;2)毛利率稳定;3)研发费用增长;4)所得税费用冲减金额增加。 毛利率方面,2023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0.85%,同比增加0.64pct,其中,芯片毛利率为47.51%,同比下降1.42pct;模组毛利率为37.48%,同比增加1.15pct。 费用率方面,2023 年H1 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83%,同比增加0.6pct;管理费用率为4.34%,同比下降0.1pct;财务费用率为-0.6%,同比下降1.1pct。 存货方面,期末存货余额为 3.46 亿元,同比减少22.99%,不存在进一步去库存的压力。 现金流方面,2023 年H1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 亿元,去年同期为-0.3 亿元。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AI 应用不断发展2023 年H1 公司研发费用为1.78 亿元,同比增长16.88%,研发费用率为26.71%,同比增加1.9pct。其中,硬件层面,公司产品已从 Wi-FiMCU 这一细分领域扩展至更广泛的 Wireless SoC 领域,从处理和连接两方面进行拓展;软件层面,公司围绕 AIoT 的核心,覆盖工具链、编译器、操作系统、应用框架、AI 算法、云产品、APP 等,实现 AIoT领域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闭环。此外,公司不断发展AI 领域应用,在高端方案中,ESP32-S3 已可对接 OpenAI 的 ChatGPT 或百度的“文心一言”等云端 AI 应用;在低成本方案中,公司将 AI 算法应用在自身的 MCU 中,研发 AI MCU 与无线连接功能集成的 SoC。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分别实现收入15.89/20.48/26.81 亿元,同比增长25%/29%/31%;实现归母净利润1.3/1.7/2.3 亿元,同比增长31%/35%/3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突破不及预期;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3)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鼎捷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7-31 28.35 -- -- 29.88 5.40%
29.88 5.40%
详细
大陆区增长符合预期, 研发设计类产品增速亮眼鼎捷软件于 2023年 7月 27日披露 2023年度半年报。其中, 营业收入9.04亿元,同比增加 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1亿元,同比增加 8.6%;归母净利润 0.36亿元,同比增加 4.8%,去年同期 0.3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同比减少 1.2%;毛利率 61.2%,同比减少 1.7pct。 销售费用率 29.89%,同比减少 0.36pct;管理费用率 13.7%,同比减少 0.86pct;研发费用率 12.82%,同比减少 0.11pct。 分地区来看,公司在中国大陆内实现收入 4.2亿元,同比增长 17.3%; 大陆以外地区,实现收入 4.8亿元,同比增长 6.1%。 分产品来看,研发设计、数字化管理、生产控制、 AIoT 分别同比增长31.7%/8.1%/8.6%/13.9%。 单二季度, 营业收入 5.46亿元,同比增加 1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1亿元,同比增加 32.1%;归母净利润 0.46亿元,同比减少9%;扣非归母净利润 0.43亿元,同比减少 12.2%;毛利率 62.3%,同比减少 3.8pct。 鼎新电脑 METIS 与微软 Azure OpenAl 战略合作近期,鼎新电脑与微软携手发表战略合作推出结合 AzureOpenAI 的 PaaS平台「METIS」,致力于实现数智驱动未来工作应用实景,助力企业ESG+数字化双轴转型。 具体来看,该平台将借力微软 AzureOpenAI 的领先技术,连结 ChatGPT大语言模型与公司历年积累的产业数据经验,打造以数智驱动为核心的新型 PaaS 平台「METIS」, 从企业运营与赋能员工的融合体验出发,以知识赋能指挥、数据驱动调度、任务贯彻执行,助力企业迈向 ESG+数字化双轴转型。 在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发展水平下,鼎新电脑提倡将流程思维转变为数据思维, 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的新动力引擎,实现企业运营高效化。 值得注意的是, 发布会上现场展示表明, METISAI 辅助开发系统,让开发者在 METIS 引导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开发各阶段,明确展现出高质量与高效率。 投资建议鼎捷软件深耕制造业 ERP 和智能制造领域。在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持续渗透的浪潮下有望加速赋能下游相关产业,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及电子等下游领域为核心向更多细分赛道拓展。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收入 24/28/33亿元,同比增长 19%/18%/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9/2.3亿元,同比增长 20%/18%/19%,维持“买入”评级。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7-31 57.14 -- -- 65.10 13.93%
65.10 13.93%
详细
GLP-1减肥降糖药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全球达252亿美元全球肥胖人口日益增加,减肥市场潜在空间较大。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根据《WordObesityAtas2023》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超重/肥胖人士达26.03亿人,占比38%,预计2035年人数将增长到40.05亿,占比将首次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同时,中国的肥胖人数也在持续增长,沙利文预计2030年我国肥胖总数将达到3.29亿人。 未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居民体重管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减肥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药物减肥效果显著且风险较小,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从减肥方式的实施来看,运动减肥和节食减肥占据主流,药物减肥目前渗透率依旧较低。我们预计,未来药物减肥的接受度有望不断上升,这主要受益于药物减肥的几大优点:1.药物相对于运动减肥,药物减肥的见效快,简单易行;2.相对于节食减肥,药物减肥持续性更强,效果更显著;3.相对于手术减肥,药物减肥风险性更低且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综上,药物减肥更加适合当代快节奏生活人群对减肥方式的期待,在未来的减肥市场上大有可为。 GLP-1成为药物减肥主流,全球众多企业加速布局。GLP-1药物凭借高安全性和较小的副作用逐步成为药物减肥主流,其中长效GLP-1凭借更长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是未来GLP-1药物的发展趋势。根据湃肽公司官网,长效GLP-1药物市场预计将会在2025年增长到252亿美元,在2030年增长到379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5%。目前,全球众多企业加速布局GLP-1减肥药市场。国外的企业如诺和诺德、礼来等均已完成相关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市场关注度持续高涨。在国外企业不断研发创新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如华东医药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批文的医药企业。除华东医药外,国内市场有众多企业开始入局该赛道,目前已有112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未来随着相关药品的上市,GLP-1药物将迎来较长的黄金发展时期。 替尔泊肽VS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综合性能更优替尔泊肽在减重效果和副作用方面较司美格鲁肽有优势。减重效果方面,研究显示,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和5、10、15mg替尔泊肽治疗组患者40周后,体重分别降低5.7、7.6、9.3、11.2kg;此外,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至少降低5%的患者比例为65%(5mg)、76%(10mg)和80%(15mg),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仅为54%;此外,该研究还分别分析了各组体重至少降低10%、15%的患者比例,结果都显示各剂量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降低量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 替尔泊肽综合副作用小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替尔泊肽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恶心、腹泻、食欲下降、呕吐、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大多数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在剂量增加期间,且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通过与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对比发现,替尔泊肽(10mg)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司美格鲁肽(1mg)组;接受替尔泊肽(5mg)治疗患者的呕吐(5.7%)、腹泻(13.2%)、恶心(17.4%)发生率与司美格鲁肽组(1mg)基本相当。所有胃肠道副作用替尔泊肽(5mg)组发生率40%,司美格鲁肽组(1mg)为41.2%。 总体而言,替尔泊肽的副作用更小。 替尔泊肽双靶点机制是GLP-1药物发展趋势。不同于仅靶向GLP-1R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是一种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道激动剂。此种机制有助于减少受众的饥饿感、卡路里摄入量并增加能量消耗,从而提供更好的减肥效果。因此,双靶点机制的替尔泊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替尔泊肽扩展其他适应症,具备长期成长空间。替尔泊肽对于肥胖和/或超重伴有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以及针对慢性肾脏病(CKD)和肥胖症代谢结局(MMO)的研究正在研究过程中。替尔泊肽仅治疗II型糖尿病适应症就有如此威力,如后续获批肥胖症、OSA、NASH等代谢领域适应症,替尔泊肽的市场潜力未来可期,长期成长空间较大。 蓝晓科技:固相合成载体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替尔泊肽产业化多肽合成工艺多样,固相合成法因高收率和高效率关注度日益增长,将带动核心耗材固相合成载体需求。相比液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操作方便,重复进行的偶合操作易于实现多肽产业的自动化处理。同时,较高的产品收率和纯度,能更加快速对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出反应,也极大地促进了多肽药物的研究发展,因此其关注度日益增长,礼来的降糖和减肥药替尔泊肽就是采用固相合成法。而固相合成载体作为多肽固相合成法的核心耗材,将充分受益于固相法的推广和普及,未来有望迎来需求的高增长。 固相合成载体技术壁垒较高,蓝晓科技深耕行业多年,有望受益于礼来替尔泊肽产业化。固相合成法的特殊工艺对固相合成载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试剂、氨基酸发生反应,空间位阻小,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同时,为了不影响后续产品的纯化和良率,要求固相合成载体后续易切除且不易发生副反应。综上,固相合成载体技术壁垒较高且品类多样,对相关企业的研发实力要求较高。蓝晓科技深耕行业多年,持续关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基本实现多肽固相合成载体品类全覆盖。同时,公司在原有多品类固相合成载体的基础上,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延伸,为客户提供预接氨基酸固相合成载体,且预接氨基酸产品的单杂、二肽等含量可控制在0.1%以下。此外,公司的另一业务层析介质能用于多肽产品的纯化,与固相合成载体业务相配套,进一步增加了公司业务的协同能力。基于以上,公司固相合成载体成功进入礼来供应链,成为了礼来减肥降糖药物替尔泊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供应商,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头部公司,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固相合成载体领域,公司深耕多年,目前成功进入礼来替尔泊肽供应链,固相合成载体也成为公司生命科学大板块的第二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综上,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6.62、33.63、40.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7、10.10、11.9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28、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5)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7-31 94.01 -- -- 99.78 6.14%
99.78 6.14%
详细
2023年7月27日晚,万华化学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6.26亿元,同比下降1.67%;实现归母净利润85.68亿元,同比下降17.48%。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6.87亿元,同比下降3.48%,环比改善8.94%;实现归母净利润45.15亿,同比下降9.86%,环比改善11.40%。 主营产品销量增长,价格有所回落,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公司主营产品产销量呈上升趋势,但价格有所回落。2023Q2,公司聚氨酯/石化/新材料系列产量分别为130/107/41万吨,环比变化+12.07/-9.32/+7.89%,石化产量环比下降主要为乙烯装置的检修导致,但并未对销量产生影响,聚氨酯/石化/新材料销量分别为124/369/39万吨,环比增长+11.71/+15.77/+11.43%。春节后随着MDI等主营产品备库存后,二季度均价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聚合MDI/TDI/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15336/18043/8623元/吨,分别环比变化-1.50/-5.53/-12.24%。另外上游原材料价格从今年年初价格下行,成本端压力得到缓解。根据百川数据,成本端动力煤(Q:5500)秦皇岛、纯苯、丙烷CP在2023Q2均价分别为935.1元/吨、6820.02元/吨、510.76美元/吨,环比变化-18.94%、-2.80%、-26.75%。 下游原材料价格回到合理区间,MDI出口高位,需求逐步修复截至2023.07.27,动力煤(Q:5500)秦皇岛、纯苯、丙烷CP价格分别865元/吨、7195元/吨、400美元/吨,从今年年初价格下行,目前回到合理区间,我们认为未来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将逐步变小。另外欧洲生产装置停产减产导致供给受限,国内聚合MDI/TDI出口量上半年维持高位,2023Q2聚合MDI/TDI出口量分别29.77/8.12万吨,环比变化-3.82/-22.57%,尤其聚合MDI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MDI下游需求整体偏弱,但处于逐步修复中,6月份国内冰箱/冷柜/汽车产量分别为875/220/256万台,环比变化+2.95/+5.96/+11.11%,随着9月旺季需求回暖叠加地产城中村改造,在MDI整体寡头垄断背景下,未来MDI价格仍有小幅上行空间。 聚氨酯+新材料产能逐步落地,未来业绩成长可期公司有序推进宁波60万吨MDI、5万吨HDI装置技改,同时收购烟台巨力,未来MDI、TDI供给格局有望继续向好,在需求回暖后有较大价格弹性。20万吨POE及4.8万吨柠檬醛及衍生物项目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柠檬醛、维生素、香精香料产业链将相继打通。 新能源板块加大资本开支,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乙烯二期以及蓬莱一期预计也将于2024年底逐步投产,公司三位一体布局,多个项目陆续投放,未来业绩持续发展。投资建议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新能源、香精香料、POE、半导体等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未来有望持续较高的资本投入,业绩中枢有望逐步上移。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38、259.16、319.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4%、29.3%、23.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7-28 228.05 -- -- 248.56 8.99%
263.88 15.71%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上半年,山西汾酒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190.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4.0%左右(对应 Q2增长 31.8%);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7.7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35.2%左右(对应 Q2增长50.2%)。业绩超市场预期,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腰部产品动销优异,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收入端,公司上半年在行业压力之下积极拓展消费场景,增设青20等产品的宴席消费,取得较好表现。渠道反馈公司青 20、青 25、老白汾、巴拿马 10等产品表现优异,我们预计超过公司平均增速;青30以稳定为主,整体仍有双位数左右增长;玻汾整体仍旧处于稳量状态,预计上半年维持增长趋势。从产品结构上来看,青花系列有望进一步提升占比,优化公司产品体系。 利润端,公司 23Q2/23H1归母净利率预计分别为 30.9%/35.6%,同比提升 3.79pct/2.95pct,我们预计一方面系公司产品结构继续提升带动毛利率提升,另一方面系费用投放效用更高,整体费率有望进一步优化,导致公司盈利能力逐级走强。 坚定汾酒复兴纲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销体系建设公司而立之年明确五点聚焦,坚定汾酒复兴纲领。产品端坚持青花系列提升公司整体势能、腰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玻汾产品打牢清香品类基础,竹叶青和杏花村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建下的协同发展。 管理层面,公司二季度实现销售公司领导的平稳过渡,有利于稳定销售团队定力和提振渠道信心,预计公司下半年将集中精力推进渠道完善、产品布局与数字化改革,持续优化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销体系。 投资建议公司上半年加速完成目标任务,下半年将更加从容面对市场挑战与自身目标,全年完成 20%增长任务基本无虞。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增速为 24.1%/22.3%/20.7%,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9.4%/25.3%/24.6%,对应 EPS 预测为 8.59/10.76/13.41元,对应 7月 26日 PE 分别 26.6/21.2/17.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风险; (2)全国化、高端化进程不及预期; (3)青花系列增长不及预期。
一品红 医药生物 2023-07-27 27.96 -- -- 28.20 0.86%
33.50 19.81%
详细
公司聚焦儿童药、 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 代理业务逐步出清。 公司作为集药品研发、 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聚焦儿童药、 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 公司业务可拆分为自有业务和代理业务, 2018年起公司代理业务占比逐年递减, 同时随着公司科研创新的持续投入, 代理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 2022年代理业务营收占比已经降至 2.68%, 逐年出清。 公司收入结构由代理业务逐步转向以自有产品为主导, 2022年自有产品营收占比已提升至 97.32%。 同时随着公司业务的全国拓展, 公司收入以华南为中心全国开花, 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减少, 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公司的地域收入结构趋于均衡。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80亿元, 同比增长 3.68%; 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 同比下降 5.29%; 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增长 21.52%, 2022年部分产品受宏观经济及医保变化的下滑影响较大, 2023年一季度基于公司销售推广力度加大以及新产品的放量, 公司收入端和利润端都恢复了快速增长, 营收、 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7.16/1.11/0.93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达 38.84%/39.24%/30.96%。 公司已经形成以儿童药, 慢病药为两大核心的自有产品梯队。 儿童药:公司最大收入板块, 多个特色药提升潜力巨大。 2022年, 公司儿童药收入为 13.1亿元, 同比增长 16.20%, 占比总营收的 57.45%。 除重点产品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医院覆盖率约为 21.27%外, 其他特色儿童药如参柏洗液、 益气健脾口服液、 芩香清解口服液和馥感啉口服液等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3%以内, 提升潜力巨大。 慢病药: 等级医院覆盖率偏低, 尚有增量空间。 2022年, 公司慢病药收入为 7.9亿元, 同比下降 4.13%, 占比总营收的 34.60%。 根据公司统计, 2022年公司慢病药产品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 5%以内, 尚有增量空间。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研发平台, 产品梯队丰富。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吸纳研发人才。 2022年研发费用达 1.90亿元, 同比增长 33.34%, 同时公司引进了全球化的核心技术人才, 建立了拥有创新研发及技术转化能力的研发创新人才队伍。 借助“儿童药+慢病药+生物基因疫苗”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公司构建坚实研发基础,得益于以上投入, 公司产研转化效率高, 产品批件获批数量及专利数量均有增加。 研发加速仿制药物上市, 2020年~2022年, 公司获批产品生产批件数量分别为 5/13/14个, 截至 2023年 4月, 公司共有 173个药品注册批件, 其中国家医保品种 72个、 国家基药品种 24个、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1个、 独家产品 11个、 专利品种 21个。 集采助力药物放量, 2022年, 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硝苯地平控释片、 盐酸溴 己新注射液中标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 预计该 3个集采产品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 2.40亿元, 有望成为公司近年业绩增长的又一驱动因素。 布局痛风药物, AR882具有 BIC 优势, 有望成为该领域重磅药物。 高尿酸血症在全球及中国发病率高, 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别嘌醇、 非布司他等) 降尿酸效果差, 副作用明显, 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与致力于代谢类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的 Arthrosi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 AR882抗痛风药物, 2023年 1月, 公司公布 AR882痛风适应症 IIb 期临床结果, 第二适应症痛风石 II 期临床预计将在 2023年内完成, 公司即将开展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 III 期临床试验。 在已经开展的非临床和临床试验中, AR882表现出持续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浓度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预计到 2025年左右, AR882治疗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将会获批上市, 有望成为痛风领域的重磅药物。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公司 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 28.92/35.77/45.20亿元, 同比增长 26.8%/23.7%/26.4%, 归母净利润分别 4.18/5.38/7.23亿元, 同比增长 44.0%/28.5%/34.5%, 对应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0.94/1.20/1.62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 29X/22X/17X。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自有产品市场销售不及预期; 政策风险不及预期; 研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7-27 225.12 -- -- 251.33 11.64%
251.33 11.64%
详细
业绩公司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92.46 亿元,同比+67.52%,实现归母净利207.17 亿元,同比+153.64%。其中23 年Q2 实现营收1002.08 亿元,同比+55.86%,环比+12.55%,实现归母净利108.95 亿元,同比+63.22%,环比+10.9%。符合市场预期。 毛利水平稳定,预计电池出货环比增长,新技术持续推进公司2023 年上半年实现出货超过170GWh,其中动力约为135GWh,储能约为35GWh,我们预计二季度动力电池出货70-75GWh,储能电池出货15-20GWh,相较一季度出货量环比提升15%。盈利方面,二季度毛利率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导致,高毛利产品较多,单月波动不影响整体盈利水平,预计下半年毛利水平仍稳定在预期之内。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接近100 亿元,同比+77%,公司持续推动“四大创新”,麒麟电池实现量产交付,钠电池宣布首发车型,推进M3P 电池产业化,发布凝聚态电池、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等新技术,积极推进电动船舶、电动飞机新动力领域应用。 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技术储备深化海外合作根据SNE Research,2023 年1-5 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份额为36.3%,同比+1.7pct,稳居世界第一。在储能领域,2023 年1-6 月,根据SMM 数据,公司储能电芯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合作,动力方面,与福特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涵盖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动力电池供应,公司德国工厂已顺利投产,匈牙利项目一期在建;储能方面,公司已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 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 的储能产品,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 达成协议,为Gemini 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项目完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 此外,公司通过不断推动换电、共享储能发展。巧克力换电块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在厦门、合肥、贵阳等地开城。公司首创的 MTB 技术率先应用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重卡换电项目。公司着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供应网络,原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长协、投资、自制、回收。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规模技术优势,我们上调23/24/25 年公司归母净利为474/628/739亿元(原值438/583/714),对应P/E 为21/16/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幅超预期,电池提价低于预期,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德龙激光 计算机行业 2023-07-26 42.15 -- -- 42.98 1.97%
42.98 1.97%
详细
精密激 光加工设备领军者公司在激光精密加工领域深耕十几年,聚焦泛半导体、新型电子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自研激光器的核心技术处于行业前列。2019-2022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为17.18%和49.63%,2023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0.98 亿元,归母净利润479.22 万元,公司订单回暖,但设备验收不及预期,且新能源及半导体方向加强研发投入增加。 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应用广泛、前景广阔根据亿渡数据统计及预测,2021 年中国激光市场规模已达到821 亿元,较2020 年增长17.4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制造业的发展,预计2026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877.65 亿元。激光加工设备在半导体和显示、精密加工领域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仅为12%、9%,随着精细激光微加工技术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扩展,未来精细激光微加工市场份额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新兴领域多点布局助力公司高成长SiC:受新能源以及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带动,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宽禁半导体材料,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 2027 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美元。公司研发的激光隐形切割技术优势显著,碳化硅设备从划片向切片拓展,2022 年公司正式推出碳化硅晶锭激光切片技术,工艺研发和测试验证已完成,并取得头部客户批量订单。 巨量转移设备:巨量转移技术是Micro-LED 量产化的关键因素,激光选择性释放转移预计将成为 LED 芯片巨量转移的主流技术。2022 年,德龙激光Micro LED 激光剥离及激光修复设备已交付客户并实现收入,Micro LED 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已获得头部客户订单。 钙钛矿电池设备:钙钛矿电池单结理论极限效率超31%,相比晶硅电池效率提升空间大。2023 年多家企业对钙钛矿电池的规划产能已达到GW级。激光设备是构建钙钛矿电池串联回路的主要工艺,公司目前已推出了针对钙钛矿电池生产的整段设备,投入客户量产线使用,率先实现百兆瓦级规模化量产。 锂电设备:公司已开发出电芯返工激光解决方案,包括:电芯激光除膜设备、电芯自动包膜设备、电芯极柱激光清洗设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电芯除蓝膜设备已通过客户测试验证并获得头部客户首台订单。 品类拓展+扩产提升市占率公司以核心技术自研的超快激光器具备竞争优势,公司 2020 年皮飞秒超快激光器市场占有率为11.19%,且公司自产激光器助力高毛利,搭载自产激光器的激光加工设备毛利率均高于搭载外购激光器的设备的毛利 率。公司 3 0W 飞秒紫外激光器已经完成研发,实现工业化量产,有很好的国产替代前景;新开发的光纤超快激光器也在做进一步的可靠性验证,有望在半导体领域部分设备上批量导入。2022 年的募投项目上,公司继续加码激光器扩产,将新增激光器年产能1,700 台,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8/8.82/11.6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1.22/1.78 亿元,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8%,以当前总股本1.03 亿股计算的摊薄EPS 为0.78/1.18/1.72 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3-2025 年预测EPS 的PE 倍数分别为53/35/24 倍,我们选取同属“激光设备”申万行业分类的有一致预期相关公司大族激光、杰普特、海目星、锐科激光、华工科技、光韵达、联赢激光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作为激光精细化微加工领域领军企业,且多点布局高景气行业,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风险;3)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4)对下游行业技术迭代、产品更新较快等局面不能及时响应的风险;5)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