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益凌

国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980519010002,曾就职于申万宏源...>>

20日
短线
10%
(--)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智飞生物 医药生物 2023-11-02 62.68 -- -- 70.27 12.11%
70.27 12.11%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1%,超宫颈癌疫苗批签发数预计超3000支万支。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72亿元(同比+41.1%),归母净利润65.30亿元(同比+16.5%),扣非归母净利润63.80亿元(同比+14.1%)。分季度来看,2023Q1/Q2/Q3单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11.7/132.7/148.3亿元,分别同比+26.4%/+39.5%/+56.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3/22.3/22.7亿元,分别同比+5.7%/+23.3%/+20.9%,净利润增速慢于营收增速,预计主要由于新代理协议内产品价格变化导致毛利率略有下降。根据中检院数据,公司代理品种4价/9价HPV疫苗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批签发32/97批次,分别同比-36%/+87%,按照中检院往年披露的每批次产品数量估算,预计前三季度宫颈癌疫苗累计批签发超过3000万支。 毛利率/降净利率同比有所下降,费用率改善。2023Q1-3公司毛利率为28.3%(同比-4.93pct)、净利率16.6%(同比-3.52pct),预计主要由于代理品种价格变化导致毛利率略有下降及其营收占比有所提升等原因。销售费用率4.7%(同比-0.58pct)、管理费用率0.7%(同比-0.29pct)、研发费用率1.7%(同比-0.53pct)、财务费用率0.09%(同比+0.06pct),随销售规模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费用率持续改善。 与与GSK作达成合作,独家代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公司与葛兰素史克达成《独家经销和联合推广协议》,独家代理其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并约定GSK将优先在合作区域内任何RSV老年人疫苗的联合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成为智飞生物的独家合作伙伴。协议期限为2023年10月8日至2026年12月31日,重组带状疱疹疫苗2024-2026年最低年度采购金额分别为34.4/68.8/103.2亿元,合计超200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代理品种4/9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快速增长,就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与GSK达成独家代理协议,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有望发挥公司销售能力强、终端覆盖度高的优势;自主产品EC诊断试剂纳入国家医保目录,“EC+微卡”结核产品矩阵有望发挥协同效应;23价肺炎多糖疫苗及四价流感疫苗已报产、多个在研产品已取得临床总结报告或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研发管线即将迎来收获期。根据公司三季度报告,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0.98/113.08/141.81亿元(前值为94.96/119.74/143.40亿元),目前股价分别对应PE为17/13/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在研管线失败的风险等。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3-03-06 58.70 -- -- 62.80 6.98%
62.80 6.98%
详细
新产业:做中国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公司成立于1995 年,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2008 年完成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注册。截至2022H1,公司面向全球销售9 款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191项配套试剂,已服务国内超8200 家医疗终端,其中三级医院客户达1279 家,三甲医院覆盖率超过50%,国内及海外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分析仪装机或销售分别超10500 和13400 台。公司历史业绩展现了良好的成长性,2012-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和33%,且保持了优异的盈利能力。 化学发光是高景气度和高壁垒的赛道。2020 年中国IVD 市场规模约为1075亿元,在政策扶持、终端需求膨胀、技术进步的带动下,预计2020~25 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15.4%。其中免疫诊断为最大的细分板块之一,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为278 亿元。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该领域的主流技术,凭借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快速实现了对酶联免疫等方法学的替代,但目前70%-80%的市场份额由进口厂商占据,国产龙头份额仍然较低。 公司借助强大的自研能力加速进口替代,国际化和平台化打开新成长曲线。 公司以自主研发起步,花费十数年打破跨国企业在化学发光领域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并已构建“仪器+试剂+原料”的一体化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在国内及海外的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中大型机占比不断提升,有望持续带动试剂销售。公司有着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和优异的渠道管理能力,并于2018年率先推出超高速发光仪X8,成为进口替代的“利剑”。公司对海外市场持续耕耘近十余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0%,将把印度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公司通过自研合作并举实现横向扩张,布局生化诊断、数字PCR和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等业务,有望开启新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新产业生物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龙头,拥有技术、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多重优势,2018 年推出超高速发光仪X8 后加速仪器销售和装机,不断提升中大型机占比,坚实庞大的装机基础未来将持续带动试剂销售,促进进口替代,同时国际化和平台化布局将开启新成长曲线。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27/16.13/20.77 亿元,同比增长26.0%/31.4%/28.8%;EPS 为1.56/2.05/2.64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37.7/28.7/22.3 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一年期合理股价为71.75-77.90 元,相较当前股价(58.77 元/股)有22.1-32.6%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体外诊断集采降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降价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荣昌生物 2022-11-15 78.50 -- -- 83.00 5.73%
95.50 21.66%
详细
两大核心产品销售持续增长。荣昌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70亿元(+397%),单三季度营收2.19亿元(+162%);营收大幅增长因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之后销售持续放量。另外,营收的增长也来源于Seagen的技术服务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6.88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单三季度亏损1.9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44亿元)。 研发投入维持增长,在手现金充沛。荣昌生物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6.63亿元(+26.3%),随着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海外临床的开启,以及后续适应症研发的推进,预计研发费用会有持续的增加。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2.78亿元(+116%),销售费用率为48.7%,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三季度末的在手现金(含交易性金融资产)约25亿元,在手现金充沛。 维迪西妥单抗有望拓展医保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的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在今年初获批,有望在2022年底通过谈判纳入医保。作为差异化设计的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数据优秀,有望在纳入医保之后,快速提升渗透率。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不及预期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荣昌生物是国产ADC药物的领军企业,拥有差异化和全球化的研发管线。两大核心产品进入医保后销售持续增长,并且在海外的临床以及后续适应症的开发均顺利推进。我们预计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未来的销售放量将是支持公司营收端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预计2022-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8.12/14.28/21.27亿元,同比增长-43.1%/75.9%/4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4/-6.30/-3.91亿元。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股价区间为89.91~97.73元,相对当前股价有14%~24%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联影医疗 2022-10-14 179.79 -- -- 218.00 21.25%
218.00 21.25%
详细
医疗新基建市场扩容与进口替代双驱动下,中国医疗器械 11%增速高于全球。 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 4400亿美元, 中国一跃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 市场规模超过 1026亿美元。 预计 203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预期将达近 2373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达 11%远超全球增长率 6.3%。高端医疗设备因为高技术壁垒、长研发周期、产业链繁复, 进口厂商市占率一度高达 90%。 国产医疗设备公司历经多年技术积累, 已进入“市场扩容+进口替代” 双驱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影像诊断+放疗设备+生命科学” 三重壁垒打造中国高端医疗制造龙头。 公司产品线覆盖磁共振成像系统(MR) 、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 、 X射线成像系统(XR) 、 分子影像系统(MI) 、 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 、生命科学仪器等。 成立仅十年余, 公司已向市场推出超过 80款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出多款中国及全球首款设备, 在国内新增市场中 MR\CT\MI\移动床边 X 光机(DR) 市占率第一。 构造强大技术研发平台, 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公司打造强大综合研发平台,拥有以影像、 放疗、 联影云组成的跨产品线设计平台, 以公共部件、 医疗软件、 医疗功率部件组成的软硬件研发资源平台。 公司持续在研发端投入, 研发人员高达 2147人, 占比高达 39%; 研发支出占比高达 14%, 全球领先。 公司构建从系统层级、 部件层级到元器件层级全创新链条垂直创新体系, 实现主营产品超过 10款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中国智造“创新矩阵” 出海空间广阔。 联影医疗凭借核心技术创新、 前瞻研究创新、 产学研医融合创新、 服务创新、 设计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构成创新矩阵。 公司在海外建立 14个子公司, 已获 37项 FDA、 39项 CE, 在超过 40个国家完成装机, 海外销售收入逐年增长。 公司“以高端产品突破带动全线产品渗透” 的出海路, 代表“中国智造” 在医疗设备行业的世界水准。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2-24年营收 90.8/115.2/149.1亿元(增速25.2%/26.9%/29.4%) , 归 母 净 利 润 17.5/22.8/28.9亿 元 ( 增 速23.8%/29.9%/26.9%),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5x/58x/46x。 通过相对估值法, 按照 2022年 PE 82-90倍, 具 10-20%上涨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外购部件因贸易摩擦供应短缺的风险; 汇率波动的风险; 境外经营风险。
威高骨科 2022-10-11 62.00 66.89 148.66% 76.80 23.87%
76.80 23.87%
详细
威高骨科是平台化发展的国产骨科龙头。 威高骨科成立于 2005年 4月, 通过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并购持续完善产品线, 稳扎稳打、 逐步崛起成为国产骨科龙头。 截止 2021年末, 公司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及手术器械共计取得 312项产品备案或注册证, 其中第 II、 III 类产品注册证 94项, 是国内在骨科领域产品线最齐备的公司之一。 公司管理层在骨科耗材或器械领域具有丰富行业经验, 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利益绑定。 公司历史营收净利稳健快速增长,2017-2021年收入 CAGR 达 24.2%, 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35.8%。 骨科医疗器械是长坡厚雪的赛道, 过往全球竞争格局稳定。 全球骨科市场规模超 500亿美元, 行业增速为低个位数, 关节植入物在骨科植入物中占比最高。 2018年中国骨科手术总量达 445万例, 骨科器械市场规模超过 500亿人民币。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产品可及性的提高, 年增速超过 15%。 未来国内骨科各细分市场将以老龄化所引发的退行性病变为主要驱动, 叠加渠道下沉提升治疗渗透率和进口替代改变存量结构, 在关节、 运医等领域进口占比仍然较高。国际五大骨科龙头地位稳固, 持续并购扩张业务边界是发展主旋律。 威高骨科持续创新研发, 享受进口替代红利。 威高是全国骨科器械市场前五大企业中唯一的国产厂商, 份额为 4.6%(2019年) , 与部分外资巨头差距较小, 在脊柱/创伤/关节领域分别位列国产品牌的第一、 第二、 第三。 脊柱类是公司的拳头业务, 创伤及关节类也在快速成长, 技术储备充足, 且有独创的专利技术和生产工艺。 研发投入维持高强度, 2017-21年累计研发投入达 3.6亿, 多项产品处于注册阶段。 骨科集采陆续落地, 价格降幅可控, 公司的关节、 脊柱产品全线中标, 份额显著提升, 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风险提示: 集采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创新研发、 注册上市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风险。 投资建议: 公司是平台化发展的国产骨科龙头, 实现了脊柱、 创伤、 关节和运动医学的全面覆盖, 集采趋势下公司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巩固龙头地位。 考虑疫情扰动, 下调 2022年盈利预测; 同时公司面临的集采风险大体出清,看好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 上调 2023-24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 7.86/9.65/12.68亿元(原为 7.92/9.37/11.29亿) ,同比增长 13.9%/22.7%/31.5%, EPS 为 1.96/2.41/3.1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32/26/20倍。 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 公司一年期合理股价为67.48-72.30元, 相较当前股价有 8.8-16.6%溢价空间, 维持“增持”评级。
拱东医疗 机械行业 2022-09-29 108.65 -- -- 129.47 19.16%
129.47 19.16%
详细
医用低耗市场千亿,公司为行业领先企业。医用低耗内外需求高增长,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1164 亿元,四年复合增速约21%,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在医用低耗领域市占率约为1%,已形成近4000 种规格的产品体系,是国内医用低耗行业产品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模具设计能力构筑核心竞争力,“定制+通用”双轮驱动下持续拓展业务边界。模具决定耗材生产的质量、效率、成本和稳定性。公司位处模具之乡,是医用耗材领域少数具备模具设计能力的企业,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为定制服务和品类扩张赋能。 通用耗材:境内采血管集采可期,境外长尾客户项目放量有望。境内方面,真空采血管集采趋势初显,公司产能充足、成本优势及盈利能力突出,有望借助集采推动销量翻番;境外方面,2022H1 境外营收占比26%,随着长尾客户项目放量、产能瓶颈突破及海外疫情缓解,OEM/ODM 有望恢复高增长。 短期看IVD 封闭式耗材:率先入局,放量正当时。2020 年中国IVD 市场规模890 亿元,同比增速24%,IVD 行业快速增长驱动耗材市场扩容,预计2025年IVD 封闭耗材市场空间约20 亿元,市场集中度高。公司于2016 年率先布局IVD 封闭耗材、头部效应明显,已与超过100 家IVD 企业形成合作,覆盖国内主流客户,SKU 超过300 种。伴随客户项目的逐步成熟,IVD 封闭式耗材2020 年收入1.4 亿元、2021 年收入2.6 亿元,迎来快速放量期。 中短期看药品包材:项目逐步迈入成熟期,未来三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 2018 年中国塑料药包材市场规模593 亿元,药品和包材关联审评政策深度绑定药包材供应商和药企。公司于2018 年布局药包材,已有2 个项目进入成熟期、60 余个储备项目稳步推进,有望复制IVD 封闭式耗材的成功路径。 中长期看实验室耗材:入局科研市场,重点发力高附加值细胞培养类耗材。 2021 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约115 亿元,国产化率低。公司凭借模具开发能力和多年积累的技术基础,重点研发高附加值细胞培养类耗材,发展高校、科研机构等科研类客户,有望提供中长期业绩支撑。 盈利预测与估值:突破产能瓶颈,IVD 封闭式耗材放量,品类扩张持续,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4.05/5.22/6.69 亿元(+30.2%/28.9%/28.1%),综合考虑相对与绝对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140-149 亿元,相较当前股价有19%-27%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新品研发失败;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东富龙 机械行业 2022-09-12 24.92 -- -- 28.55 14.57%
30.99 24.36%
详细
承压上海疫情,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2022H1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34.11%),归母净利润4.03亿元(+18.33%),高基数下收入、利润仍保持较高增速。公司总部位于上海,3月中旬开始,上海新冠疫情导致销售、生产制造、物流、采购等遭遇巨大挑战,单二季度业绩放缓明显,实现营收11.90亿元(+8.83%),归母净利润1.91亿元(-16.81%),扣非归母净利润3.71亿元(+21.28%)。利润率方面,2022H1公司毛利率42.17%(-2.95p.p.),净利率17.58%(-3.57p.p.),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产品占比减少。 各业务板块稳定增长。分业务板块考量,2022H1公司收入贡献前三的板块分别为注射剂单机及系统10.85亿元(+64.7%),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4.87亿(+21.8%),净化工程及设备2.23亿(-17.5%)。重点板块注射剂、生物工程保持中高速增长。 境外收入增速亮眼。分地区考量,2022H1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25.7%,实现营收6.25亿元(+39.46%),在高基数下收入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境外业务毛利率为50.1%,盈利能力高于境内业务。公司持续进行国际化布局,从仅提供部件加工服务转变为提供成套装备服务,我们看好公司境外业务增长潜力。 坚持内生外延,制药/医疗/食品全面布局。内生:加大研发投入,2022H1研发费用1.51亿元,同比增长57.8%;拟定增不超过32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及发展CGT 业务。外延:报告期末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增加,增加对杭州赛普、四星联合、浙江东之恒、江苏辉河的投资。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增订单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投资建议:上海疫情影响短期业绩,多元布局奠定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2Q2业绩承压上海疫情,随着疫情影响消退,2022H2收入和利润有望恢复较高增速。借助疫情带来的切入契机,公司完善业务布局,并成功深度切入国内外高端客户,上调2022-2023年盈利预测、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9.94/12.83/16.23亿元(2022-2023年原值7.77/9.76亿元),同比增速20.1/29.1/26.5%;当前股价对应PE=17/13/10x。公司持续推动国际化进程,通过内生外延全面布局制药/医疗/食品三大板块,驶入发展快车道,维持“买入”评级。
楚天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9-05 17.01 -- -- 17.49 2.82%
18.40 8.17%
详细
高基数下,2022H1公司收入、利润持续同比快速增长。2022H1公司实现营收28.71亿元(+20.04%),归母净利润2.99亿元(+26.74%),扣除当期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3.40亿元(+43.94%),收入、利润持续同比快速增长;毛利率37.34%(-1.3p.p.),较同期下滑主要系原材料涨价及新冠疫苗相关收入减少。单二季度实现营收15.02亿元(+19.94%),归母净利润1.71亿元(+30.50%),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23.61%)。 优势板块稳定增长,生物工程快速放量。分业务板块考量,公司优势板块检测包装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营收10.21亿元(+23.02%),无菌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营收6.91亿元(+11.39%)。2022H1公司成立楚天思为康,基本完成了在生物前端的相关布局,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营收4.53亿元(+191.29%),板块收入贡献由2021年的4.7%快速提升至15.8%。未来生物工程板块有望持续放量,成为核心利润贡献点。 承压俄乌冲突及新冠疫情,海外收入略有下滑。分地区考量,2022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地区实现营收7.03亿元(-5.82%),其中海外子公司Romaco业绩短期承压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实现营收5.31亿元(-23.34%),净利润亏损4753万元(-405.08%)。目前ROMACO在手订单充足,随着疫情影响好转,下半年有望改善。 产能建设持续,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持续进行产能建设,2022Q2末公司在建工程2.57亿元,同比增长122.4%。四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即将进行五期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楚天思优特8-9亿的产能和楚天微球5亿产能项目,楚天华通20亿产能建设也已启动,预计年底完成新增产能8-10亿。新增及在手订单充足,2022Q2末合同负债26.21亿元,同比增长36.2%,环比增长4.4%。 生物药、非冠产品订单逐步增加充分弥补新冠疫苗相关订单的大幅下降,为公司后续稳定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石。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增订单不及预期,成本增加超预期,供应链风险投资建议:在手订单充足,生物工程板块快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生物工程板块产品布局基本完成,开启第二成长曲线,伴随海外业务恢复,业绩有望稳定增长,上调2022-2023盈利预测、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6.89/8.37/10.10亿元(原2022-2023年6.01/7.57亿元),同比增速21.6/21.5/20.6%;当前股价对应PE=14/12/10x。 品类扩张和国际化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爱博医疗 2022-08-25 193.93 -- -- 214.60 10.66%
249.00 28.40%
详细
二季度收入受疫情影响, 角膜塑形镜维持高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73亿(+32.3%) , 归母净利润 1.23亿(+34.7%) 。 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收 1.42亿(+16.3%) , 归母净利润 0.64亿(+16.3%) 。 人工晶体由于 Q2国内疫情影响和择期手术特性, 上半年实现营收 1.78亿(+15.1%) ,增速阶段性变缓。 角膜塑形镜实现营收 0.76亿(+71.7%) , 仍维持高速增长。 Q3为暑期旺季, 近视防控相关需求快速释放, 有力支撑公司在下半年的业绩增长。 其他视光产品 H1实现营收 901万, 同比增长 489%, OK 镜护理产品、 彩瞳和离焦镜后续放量可期。 毛利率保持稳定, 销售费用率下降。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 85.23%, 保持稳定, 净利率为 44.18%。 销售费用率 13.9%(-3.4pp) , 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相关学术会议未召开且员工出差减少, 宣传推广与会务费及差旅费同比下降。 管理费用率 10.7%(-0.6pp) , 研发费用率 9.8%(-0.5pp) , 财务费用率-0.6%(+0.6pp) 。 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 在研管线丰富。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为 3,123万, 占营收的比例为 11.44%, 同比增长 11.88%。 角膜塑形镜增扩度数适用范围注册申请已于今年 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多功能硬性接触镜护理液已于今年 2月取得三类注册证, 正式上市销售; 酶清洁剂、 润滑液均处于注册阶段, 将不断丰富 OK 镜周边护理产品。 此外,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眼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软性角膜接触镜等均处于临床中, 在研管线丰富。 海外业务中, 今年 6月公司在泰国取得一次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注册证书, 在秘鲁取得预装式人工晶状体注册证书。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超预期、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 维持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内首家自主开发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厂家, 中国境内第 2家取得角膜塑形镜注册证的生产企业。 公司当前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 未来平台化发展潜力大。 暂不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2.48/3.43/4.62亿, 同比增长 44.5%/38.4%/34.9%, 当前股价对应 PE85.3/61.6/45.7X, 维持“增持”评级
普洛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8-02 19.30 -- -- 19.48 0.93%
23.40 21.24%
详细
2022年二季度单季营收创新高,利润端短期承压。2022H1公司实现营收49.86亿元(+16.57%),归母净利润4.37亿元(-21.04%),扣非归母净利润4.18亿元(-16.90%)。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8.84亿元(+24.84%),归母净利润2.85亿元(-15.27%),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10.02%)。 CDMO 贡献持续提升,制剂集采待放量。分业务板块考量,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35.48亿元(+13.10%),CDMO 板块实现营收9.21亿元(+27.79%),制剂板块实现营收4.87亿元(+21.17%)。CDMO 板块贡献持续提升:板块收入贡献由2021年的15.6%进一步提升至18.5%;项目数持续高增长,报价项目441个,同比增长24%,进行中项目405个,同比增长62%。制剂新中标品种美托洛尔片、头孢克污片、头孢克圬颗粒将在2022年四季度执标,为2022下半年和2023年带来业绩新动能。 产能建设提速,研发持续加码。报告期内公司对战略品种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及高标准合规改造,企业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成果显著。产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二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10.17亿元,同比增长272.1%;2021-2025年公司拟新建产能投入、原有产能提升投入有望分别达到约50、20亿元。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2H1研发费用2.82亿元,同比增长37.4%。 短期承压原材料成本上扬与疫情,下半年有望边际改善。2022H1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5.08%(-5.31p.p.),主要承压上游原材料涨价与疫情。展望下半年,伴随疫情管控好转、物流成本下降、抗生素销售改善、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及猪周期改善,公司毛利率有望在下半年实现边际好转。在“强科技研发、高标准合规、低成本制造”发展理念下,伴随新建产能释放,公司有望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景气度下行风险,地缘政治/安全环保政策影响投资建议:CDMO 业务高增长,成本端有望边际改善,维持“买入”评级。公司CDMO 项目储备丰富,制剂维持快速报批节奏,伴随原材料成本端及新冠疫情影响持续改善,业绩有望维持平稳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0.1/12.4/15.7亿元,同比增速5%/23%/26%;当前股价对应PE=24/19/15x。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及研发投入效益的逐步显现,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爱博医疗 2022-05-30 203.95 -- -- 222.50 8.91%
232.60 14.05%
详细
爱博医疗:创新驱动研发,科技点亮视界。爱博医疗以研发创新为本,产品覆盖眼科手术和眼视光两大领域。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首家自主开发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厂家。2019年成为中国境内第2家取得角膜塑形镜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创始人拥有丰富专业背景和产业经验,核心管理层稳定。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在15%左右,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过往5年收入CAGR达58%,归母净利润从亏损快速增长至1.7亿。公司正逐步成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平台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开发眼科全系列医疗产品。 人工晶体:技术领先,管线丰富。治疗白内障所用的人工晶状体是眼科领域最主要的生物材料,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植入类医疗器械。 全球人工晶体市场规模达38亿美元,白内障手术正从复明性手术向屈光性手术发展,对人眼进行球差矫正、散光矫正、老花纠正的中高端晶体应运而生。公司的普诺明、普诺特系列涵盖球面、非球面、肝素改性、散光矫正(Toric)、大光学区、预装式等多类产品,集采大背景下,正借助于高性价比优势和优异临床表现推动进口替代,快速提升市占率。公司的连续视程多焦点晶体已提交注册,三焦点晶体正处于临床中,研发进度在国产厂商中居前。用于眼内屈光手术的人工晶体(PIOL)潜在发展空间巨大,当前市场基本仍被美国STAAR公司垄断,爱博的产品已处于临床中。 视光产品:低渗透、强粘性、高成长。2012年中国近视总人口已达到4.5亿,2018年国内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对应人口在1亿左右。近视防控产品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并正在向重视临床效果、消费升级转变。角膜塑形镜(OK镜)被证实能够有效控制眼轴增长,是目前所有干预近视进展的光学方法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OK镜出厂端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亿人民币,验配量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公司的普诺瞳具有高透氧和全弧段非球面特点,销售放量迅猛,2021年销售收入达1.07亿,销售量达21.5万片。公司于2021年拓展彩色隐形眼镜和离焦镜业务,进一步丰富视光产品线。彩瞳增长潜力大,爱博顺应“产业转移+产品升级”发展趋势并具备技术实力。 离焦镜批发端市场规模约20亿,爱博具备光学设计和临床证据的优势,随着渠道建设完善有望快速放量。 投资建议:平台化发展的创新眼科器械龙头,维持“增持”评级。爱博医疗致力于成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主要产品覆盖眼科手术和视光两大高成长领域。公司已搭建成熟技术平台,创新研发管线丰富。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开发眼科全系列医疗产品,成为眼科器械的平台型公司。预计2022~24年营收为6.17/8.77/11.71亿,同比增长42.6%/42.0%/33.6%;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2.47/3.42/4.62亿,同比增长44.0%/38.8%/35.2%,当前股价对应PE80.1/57.7/42.7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合理股价为211~231元/股,相较当前股价(2022/05/24)有12~23%溢价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超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2-05-09 306.89 -- -- 311.69 1.56%
346.50 12.91%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符合预期。2021年实现营收252.70亿元(+20.2%),归母净利润80.02亿元(+20.2%),扣非归母净利润78.50亿元(+20.0%)。 2022Q1实现营收69.43亿元(+20.1%),归母净利润21.05亿元(+22.7%)。 国内疫情整体保持稳定,医院的常规诊疗活动和公司的各项业务恢复常态,常规采购需求逐步恢复。海外常规诊疗量也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国际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的常规业务实现了加速复苏。分区域看,国内收入152.59亿元(+37.3%),受益医疗新基建以及进口替代;国际收入100.10亿元(+0.96%),成功突破700多家全新高端医疗机构,并实现已有700余家高端客户的横向产品突破。 体外诊断领衔增长,生命信息在高基数下仍稳健发展,影像业务快速修复。 2021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占比44.14%,实现收入111.53亿元(+11.5%),主要得益于国内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的逐步开展。从可及市场角度,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市场空间超过200亿元;体外诊断业务占比33.43%,实现收入84.49亿元(+27.12%),全球范围常规诊疗、体检量、手术量持续复苏,常规试剂消耗量显著恢复,同时得益于集高端荧光五分类、全自动末梢血进样、高速CRP联检为一体的BC-7500CRP这一爆款新品快速上量;医学影像业务占比21.47%,实现收入54.26亿元(+29.29%),公司在院内传统超声科室和新兴临床科室加速实现高端突破,二、三级医院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连年提升,超声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 毛净利率稳定,研发费用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销售毛利率65.01%(+0.04pp)。销售费用率15.83%(-1.35pp),研发费用率9.99%(+1.10pp)。 公司继续降本增效,销售净利率31.67%,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研发投入高达27亿元(+30.08%),拥有近3500名研发工程师,已具备体系化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现金流质量维持健康优质,人均创收维持高位(172万/人)。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投资建议:小幅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小幅调整2022-23年盈利预测,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96.93/117.19/141.07亿元(2022-23年原为96.61/117.80亿元),同比增速21.1%/20.9%/20.4%;摊薄EPS=7.99/9.67/11.64元,当前股价对应PE=39.6/32.8/27.2x。公司作为中国医疗器械龙头,产品管线丰富,立足国内市场,加快海外国际化进程,业绩稳健快速成长,从中国医械龙头转变为全球医械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普洛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3-15 33.91 -- -- 36.92 7.64%
36.51 7.67%
详细
2021年业绩整体稳健增长。 2021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89.43亿元(+13.5%) ,归母净利润 9.56亿元(+17.0%) , 扣非归母净利润 8.33亿元(+20.5%) 。 其中, 四季度单季实现营收 25.43亿元(+22.9%) , 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3.6%)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60亿元(+18.2%) 。 业务拆分: CDMO 贡献进一步提升, 收入增速 32.1%, 毛利率提升 0.9p.p。 分业务板块考量,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 65.46亿元(+10.4%) , CDMO板块实现营收 13.94亿元(+32.1%),制剂板块实现营收 8.67亿元(+14.1%)。 CDMO 板块贡献突出: 板块收入贡献由 2020年的 13.4%进一步提升至 15.6%,毛利润贡献由 2020年的 19.9%提升至 25.5%; 从“起始原料药注册中间体到注册中间体+API” 的转型升级策略取得显著成果, 板块毛利率由 2020年41.6%提升至 43.1%; 项目数持续高增长, 报价项目 812个, 同比增长 50%,进行中项目 323个, 同比增长 62%。 产能建设提速, 在建工程创新高。 产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1年年末公司在建工程 7.09亿元, 同比增长 347.0%; 2021-2025年公司新建产能投入、 原有产能提升投入有望分别达到约 50、 20亿元, 产能建设节奏提速明显。 研发投入加码, 研发费用创新高。 2021年期末公司研发人员 879人, 较 2020年同期增长 65%; 研发费用 4.46亿元, 较 2020年同期增加 27.5%。 2021年9月授牌设立流体化学、 晶体和粉体、 合成生物学及酶催化三大工程技术平台, 其中流体化学技术平台已完成了多个连续化项目的实施及商业化生产; 生物研发实验中心于 2021年初投入使用, 可进行高效生物催化剂的构建与筛选、 合成生物学等研究与技术的开发; 安全实验室可以为公司研发和生产项目提供全面的安全技术服务, 并于 2021年 11月份顺利通过了 CNAS 认证; 分析测试中心 202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 景气度下行风险, 地缘政治/安全环保政策影响投资建议: CDMO 业务高增长, 维持 “买入” 评级。 疫情导致公司抗生素出口需求下滑,叠加原材料/能源动力价格上涨, 下调2022/2023年盈利预测、 新增 2024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11.8/14.8/18.5亿元(原 2022/2023年 13.90/17.30亿元), 同比增速24/25/26%; 当前股价对应 PE=33/27/21x。 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及研发投入效益的逐步显现, 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 维持“买入” 评级。
惠泰医疗 机械行业 2022-03-10 202.28 -- -- 224.37 10.92%
224.44 10.96%
详细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国产先锋。公司成立于2002 年,主营业务包括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及OEM。公司已完成电生理、冠脉介入、外周介入、神经介入四大创新赛道布局。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4.79 亿元,同比增长18.68%;净利润1.04 亿元,同比增长33.45%。根据2021 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 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约2.07 亿元,同比增长86.5%。从2017-2021 年复合增速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68.5%、83.1%高增长。公司为国产电生理产品龙头、冠脉通路排名第三。公司2019 年进军外周介入赛道,完成微导管、造影导管等通路器械商业化,腔静脉滤器、主动脉支架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2020 年公司进军神经介入赛道,超过9 款核心产品获批NMPA。 心血管病为第一大致死病种,电生理与血管介入治疗空间广阔。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总患病人数超3.3 亿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等疾病。心血管及外周血管治疗相关介入器械为当前高值耗材中最大分支。冠脉介入产品自2020 年进入带量采购,国产品牌以价换量,中标厂家突破30%市占率。公司球囊产品在多省份集采中标,未来随高值耗材集采品类扩容,微导管、导丝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外周血管、脑血管介入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将随疗法渗透2024年达总市场规模达190 亿元,复合增长率12.1%。 国产电生理龙头,先发优势明显。电生理行业进口品牌市占率超过9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产龙头将获益于“行业扩容+进口替代”双重红利。公司当前为国产电生理龙头,在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公司率先完成电生理检查、标测、定位、消融四大板块全线布局。2021 年三维电生理系统HT Viewer 上市,公司切入室上速治疗领域,未来随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磁电定位标测导管获批上市,将进一步打破进口三维系统房颤治疗进口垄断。电生理治疗对于企业的医生教育与技术跟台要求较高,率先完成产品上市、挂网入院的企业将构筑先发优势壁垒。 “专精特新”平台化发展,出海前景广阔。公司作为国产创新器械先行者,由“专精特新”成功转向平台化发展足以证明公司研发与商业化能力出色。 公司早年通过给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代工、定制产品起家,至今已掌握焊接、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导管编织工艺、超精密加工打磨等多项上游材料加工技术,打破“钢丝网加强挤出”、“亲水涂层”、“异种合金对接”等多项进口垄断技术。公司在导管、球囊、导丝等多类血管介入产品已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加工制造,具备优异产品转化能力。微导管、可控十极标测电极导管、亲水涂层导丝等明星产品提升了公司国内外知名度。 截止2021 年12 月,公司已完成14 款产品获批CE,通路类产品预计2022 年底获批FDA,出海前景广阔,海外业务预计2025 年达总营收25%。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国产龙头先发优势明显、行业红利突出。创新疗法高速发展,国内业务与出海业务都将进入收获期。预计公司21-23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72.8%/30.9%/37.8%,净利润增速86.5%/59.6%/37.5%,21-23 年每股收益3.10/4.95/6.80 元,合理估值在252-28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超出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手术开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智飞生物 医药生物 2021-11-03 138.00 -- -- 140.58 1.87%
140.58 1.87%
详细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2021Q1-3公司实现营收218.29亿元(+97.5%),归母净利润84.04亿元(+239.0%),扣非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239.06%)。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86.57亿元(+113.4%),归母净利润29.13亿元(+199.1%)。受益于代理品种继续放量以及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实现销售,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临床临床III期数据优秀期数据优秀,有望开拓海外市场,有望开拓海外市场中期数据显示,公司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对于任何严重程度的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81.76%,对于COVID-19重症及以上病例、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均为100%。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对Apha和Det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分别为92.93%和77.54%。全球疫情反弹,海外对新冠疫苗需求旺盛,ZF2001凭借亮眼的III期数据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 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公司目前拥有在研管线26个,形成结核、狂犬病、呼吸道病毒、肺炎、肠道疾病和脑膜炎等多个产品矩阵。母牛分枝杆菌于2021年6月获批,AC-Hib冻干三联苗准备报产,二倍体狂苗、四价流感疫苗和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处于III期临床,研发管线逐步兑现。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或进度低于预期;盈利预测和假设条件估计不准确的风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新冠疫苗销售收入,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EPS为6.41/7.08/6.3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21/24x。代理品种快速放量保障公司业绩高增长,EC诊断试剂和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均已获批,公司重点布局结核病板块即将迎来收获期。冻干AC-Hib三联苗即将报产,流感疫苗、二倍体狂苗和15价肺炎疫苗处于III期临床,新冠疫苗临床数据优秀,有望开拓海外市场,贡献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