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凯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100002,曾就职于中信证...>>

20日
短线
20.59%
(第34名)
60日
中线
20.59%
(第148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3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美亚柏科 计算机行业 2022-04-04 16.05 -- -- 16.72 3.21%
16.57 3.24%
详细
事件: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17%。 疫情对业务开展的负面影响较大。2021年,公司电子取证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6%,但较21H1增速有所回落;毛利率提升1.27pct,主要得益于取证航母类及手机取证类等毛利率较高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收入增长。大数据智能化产品收入9.8亿元,同比下降10%,主要是由于疫情等原因影响,一方面大数据商机订单延后,另一方面在手订单延迟实施及验收;毛利率提升了4.89pct,主要因软件收入占比上升所致。 疫情对现金流负面影响亦较大。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减少80%,主要受疫情影响,各地客户财政付款审批进度延缓导致公司销售收款减少;此外公司仍保持研发和市场拓展投入力度,2021年人员较2020年增长约400人,主要投入于拓展网络空间安全和新型智慧城市等新兴战略业务板块,研发费用4.5亿元,同比增加23%。 积极拓展大数据新领域应用。2022年中央公共安全预算支出1949.93亿元,增长4.7%,但考虑到疫情等因素对地方公共安全支出、以及具体支出结构上的影响,全国整体网络公共安全景气度仍面临不确定性。公司立足公安大数据的技术沉淀,向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大脑方向拓展,发布了“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QKOS)系列6款产品,目前已累计在70余个项目中投入使用,已由公共安全领域拓展至新型智慧城市、视频图像资源、网络安全等业务领域,新增拓展了在应急、市场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新行业的大数据业务机会。 有望受益于电子身份证政策驱动。公司凭借在公安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优势,参与了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并提供各种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及支撑平台未来的各项应用,未来有望受益于电子身份证政策驱动。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大数据业务一方面受益于多部门数据融合带来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受益于份额上的持续提升,但考虑到疫情对全国网络公共安全预算的负面影响的持续性超出预期,下调22~23年净利润由5.3/5.9至3.4/4.0亿元,下调幅度36%/32%,预测24年净利润4.9亿,对应PE39X/33X/27X,但考虑到估值已调整至历史偏低水平,且未来有望受益于电子身份证等相关政策催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领域拓展低于预期;人员费用压力;疫情负面影响持续性超出预期。
中颖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31 49.90 -- -- 53.54 7.29%
57.55 15.33%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48%;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77%;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88%。 公司4Q21实现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4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74%;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92%。 公司发布2022年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12亿元,同比增长50%-65%;扣非归母净利润1.01-1.11亿元,同比增长73%-90%;按照扣非归母净利润中值1.06亿计算,同比增长82%,环比增长3%。 点评: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1Q22景气持续:公司2021年业绩优秀,在产能紧张、供货不足、公司销售量增长受限的状态下,扣非归母净利润取得88%的大幅增长。3Q21与4Q21的综合毛利率超过49%,盈利能力出众。重要代工厂苏州和舰科技今年2月份因为疫情因素停工约十日,公司在产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1Q22仍然取得环比正增长的优秀业绩,体现了业务的高度景气。 家电MCU:开拓高端市场,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是小家电MCU领域的国产龙头公司,同时在白电变频领域获得量产突破,市占率有望继续提高,与瑞萨、Cypress等国外知名公司同台竞争,抓住国外大厂重心移向汽车电子的市场机遇,加快推进白电MCU国产化进程。公司产品持续高端化,小家电领域32位MCU在大客户率先量产,积极投入55nm/40nm的12英寸工艺平台产品研发,家电主控MCU55nm产品已经在客户端进行推广,始终保持技术上的国内领先地位。行业方面,ST发布涨价函,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公司面向的专用MCU市场更具稳定性,我们看好公司今年MCU业务持续增长。 锂电管理芯片业务翻倍,突破品牌客户:公司锂电管理芯片在国内主要品牌手机与TWS耳机厂商均取得量产突破,在笔记本电脑的应用上也获得品牌大客户的认可和采用,打破了TI、瑞萨等美日厂商的垄断地位。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新国标车的强制3C认证给公司带来机遇。电动自行车对MCU的可靠性要求提高,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公司的产品推广。公司面向电动自行车高端应用推出ARM内核带CAN通讯模块的32位产品,在高、中、低端布局完善,公司产品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保持国内厂商中的领先地位。公司大力研发锂电管理芯片的计量技术,设计平台由8位逐步过渡到32位,制程工艺向90nm/55nm精进,制程耐压由20V提高到80/120V,保持国产领先地位。公司锂电业务市占率有望逐步提高,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显示驱动业务增长数倍,新品完成流片:公司FHD+规格手机屏新产品已经得到多家面板厂商量产采用,可穿戴产品也打入品牌市场。AMOLED屏幕渗透率逐年提升,国产手机品牌提高国产屏幕使用比例。公司芯片IP完全自研,掌握核心技术,有较低的IP成本优势与本地服务优势,同时与国内多家品牌系统厂商及面板厂商有明确的合作项目开展,针对品牌手机设计的新品已经在2022年3月完成流片,今年有望从维修屏市场进入品牌市场,打开新的成长空间。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在家电MCU、锂电池管理芯片和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等市场长期耕耘,在各个赛道均成为经过市场验证的国产龙头,显示了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稳健的运营能力,随着品牌客户的不断拓展和WiFi芯片以及车规MCU等在研项目的推出,远期成长空间巨大。我们维持公司2022与2023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03/28.29/35.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6.53/7.9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4/27/2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AMOLED新品研发不及预期。
闻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30 89.62 -- -- 86.27 -3.74%
86.27 -3.74%
详细
事件: 近期,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出现一定波动,为稳定投资者预期,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于 2022年 3月 25日发布《关于近期经营情况的说明公告》。 点评: 一、半导体业务: 公司旗下安世半导体作为车规半导体龙头,2021年前三季度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盈利能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四季度以来,安世进一步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对功率器件需求倍增的趋势,继续发挥车规半导体优势,不断提升盈利能力。 2022年,安世将进一步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对功率器件需求倍增的趋势,继续发挥公司车规半导体优势,在与众多汽车厂商和 Tier1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充产能,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强势进入 IGBT、中高压MOSFET、Analog、碳化硅(SiC)、氮化镓(GaN)市场,以支持安世未来 5年的高速发展目标。 汽车业务是未来安世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安世目前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工业、消费等。其中,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 50%左右,加上工业也有 70%左右。从 2022年来看,不仅传统汽车上电子器件的增多,应用场景更多,对功率器件需求成数倍增长;新能源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对安世的产品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IGBT 已流片成功。根据公司 2022年 3月 10日公告,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Nexperia B.V.(“安世半导体”)于 2021年设立了中国研究院,专注高压功率器件、模拟 IC 等新产品研发方向。目前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以下简称“IGBT”)系列产品已流片成功,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 IGBT 是电源转换的核心器件,也是新能源与节能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技术,具有开关速度快、载流密度大等特点,并拥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智能电网、大功率电源、工业控制、家电产品等领域。其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高且注重工程师经验和品牌口碑积累,是半导体里的优质赛道。 二、产品集成业务: 2021年上半年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承压较大,2021年第三季度,净利润水平提升。受益于 2020年以来公司的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公司产品集成业务现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产品不断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从手机向笔电、IoT、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非手机业务拓展,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从消费领域向工业、汽车等领域延伸。目前,手机 ODM 业务进展顺利,毛利率同比改善,非手机业务不断获取新客户、新订单,有序推进新项目。 根据公司 2022年 3月 11日公告,公司的产品集成业务与境外特定客户开展了电脑、智能家居等多项业务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近期,公司与境外特定客户合作的智能家居项目正式开始量产并实现常态化出货,项目合作总金额预计约 50亿公司产品集成业务领域已从传统手机 ODM 拓展到平板、笔电、IoT、服务器、汽车电子等更广阔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制造经验。公司本次与境外特定客户在产品集成业务的合作,拓展了公司的产品领域,优化了公司的客户结构,将对公司 2022年度及未来年度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智能家居作为首个合作项目,其顺利量产出货也为公司与境外特定客户开展多产品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光学业务2021年 2月 7日,闻泰科技与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购买欧菲光拥有的与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的相关业务资产。截至 2021年 11月 3日,公司从江西晶润购买的经营性资产已完成设备调试,试产产线已经投入使用并实现产出,公司已与境外特定客户确定了量产计划。截至 2021年 12月 1日, 首批量产产品已发货,产品进入批量出货阶段。 2021年第四季度,光学业务产品验证、出货等进展良好,光学业务将从单一客户向多客户拓展,产品开始向多产品线布局,将覆盖手机、笔电以及 IoT、车载摄像头等多领域,深度切入光学赛道。 四、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 2021年 ODM 业务受下游终端需求疲软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1年归母净利润为 29.13亿元(-18.14%)。考虑到公司 2022和 2023年 ODM 业务布局境外特定客户带来的费用影响、光学业务在产能利用率爬升过程中的费用成本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2年和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45.02亿元(-22.14%)和 60.29亿元(-20.31%),当前约 1200亿元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40x、26x、19x。鉴于公司并购安世后卡位功率半导体市场,其最大下游领域为汽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安世有望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公司作为 ODM 龙头企业,未来将启动 EMS2.0战略,依托于安世半导体的积累,通过 SIP 自制提升闻泰消费电子业务的半导体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此外,闻泰并购欧菲光光学模组资产,未来光学模组和SIP 模组有望进一步打开闻泰科技 ODM 业务的盈利空间,故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放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
长飞光纤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29 26.54 -- -- 27.12 2.19%
30.40 14.54%
详细
事件:公司2021 年营业收入为95.36 亿元,同比增长15.99%;实现归母净利润7.09 亿元,同比增长30.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 亿元,同比减少10.92%,符合预期。 光线光缆主业龙头地位稳固,不断推进多元化、国际化。在光纤光缆主业,公司成功巩固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拓展了新型产品的应用场景,并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在多元化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在光模块与光器件、通信网络工程、数据中心布线、AOC 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布局;在国际化方面,公司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收购巴西公司拓展产能布局。 中移动集采量价齐升,有望带动业绩反转。2021 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营商市场终端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扣非利润有所下降。中国移动2021 年9 月启动的普通光缆集采,规模同比提升了20%,中标均价64 元/芯公里,较2020 年增长约58%。公司以第一份额中标中移动集采20%,22 年业绩弹性大。 全球行业需求回升,国内东数西算带来需求增量。根据CRU 于2022 年1 月发布的报告,全球光纤光缆总需求在经历了2018 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压力后,于2021 年度再度超过了5 亿芯公里,全球主要区域需求均恢复了增长趋势。根据CRU 的预测,2022 年全球所有区域光纤光缆需求均有望增长,其中中国、美国、印度及欧洲等关键区域增速将至少为6%、全球增速预计将超过8%,为自2017 年以来最高增速。此外,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光通信作为东西数据的传输通道,将持续受益于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量增长,同时我国三大运营商2022 年CAPEX 投资侧重于传输网及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光纤光缆行业需求向好。 海外需求持续景气,公司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海外需求持续好转,光纤光缆龙头企业受益明显。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0.86 亿元,同比增长约46.79%, 并首次达到了公司全年收入的30%以上。2021 年公司收购巴西Poliron,进一步完善国际化战略。 上调至“买入”评级。我们维持22-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5、12.1 亿元,新增24 年预测12.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8x、17x、16x。考虑到光纤光缆行业需求回暖、中移动光纤光缆集采量价齐升、东数西算工程带来需求增量等因素, 且动态估值已调整至历史较低水平,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价格景气周期回落,毛利率高峰回落风险,光棒制造成本上升
力芯微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29 76.71 -- -- 84.53 10.19%
84.53 10.19%
详细
事件:公司 2022年 3月 28日公告,2022Q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5800-6800万元,同比增加 140.59%-182.07%。2022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300-6300万元,同比增加 147.80%-194.56%,22Q1业绩超市场预期。 点评: 客户份额提升+新产品导入,电源管理芯片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扩充研发队伍,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动产品线的完善与升级,增加产品类别,优化产品结构。公司 LDO、OVP、TVS 等电源链芯片市场口碑良好,陆续与三星、LG、小米、客户 A 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1年实现原有领域及客户份额的提升、新产品的导入。 政策强推电子雷管落地,业务有望快速放量。公司所研发的智能组网延时管理芯片主要用于数码电子雷管等领域。由于电子雷管具有传统雷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管控功能,其安全系数高、社会危害系数低,更适应当前爆破行业发展趋势。 2018年 12月,公安部、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 2022年电子雷管达到全面使用的目标。我们认为,电子雷管有望快速渗透,该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利润弹性。 持续拓展品类,布局长期发展。公司募投资金用于电源转换及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电源防护及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和发展储备等项目,储备项目包括信号链产品、磁感应芯片及 PMU 项目。在终端产品功能日益复杂和对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下,公司通过持续布局电源转换及电源防护等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芯片研发投入,公司的汽车芯片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胎压传感器运放,目前电源管理芯片主要用于汽车前装娱乐系统,并已有产品形成小批量销售。 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于 2021年底实施股权激励,总共授予约占总股本 1%限制性股票,授予人数约 129人,考核以 20年为基数,21~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100%/160%/240%,分别约为 1.34/1.74/2.28亿元,绑定员工利益,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 2022年一季报超预期,考虑到公司电源链产品在大客户份额快速增长的同时,电子雷管业务有望超预期,带动公司 2022全年利润有望超预期,我们维持公司 2021年净利润为 1.6亿元的预测,上调公司 2022-2023年净利润为 3.21/4.01亿元,较前次上调幅度为 47%/31%,对应 PE66/33/26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消费电子景气度;电子雷管渗透进度低于预期。
瑞芯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25 97.30 -- -- 95.95 -1.39%
95.95 -1.3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营业收入27.2 亿元,同比增长45.90%;归母净利润6.0 亿元,同比增长88.07%;扣非归母净利润4.46 亿元,同比增长63.91%。 公司4Q21 营业收入6.62 亿元,同比增长3.71%;归母净利润1.94 亿元,同比增长47.74%;扣非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下降3.16%。 点评: 整体业绩亮眼,产能紧张影响盈利能力:公司营业收入在2019-2021 年的三年内取得29%的年复合增长,公司净利润同期实现46%的年复合增长。 公司2021 年取得优秀业绩,但是持续全年的晶圆产能紧缺也限制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公司某主力供应商2021 年全年只能提供过往三年平均产能的70%,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部分主销产品仅能满足50%的客户订单,严重供不应求。晶圆代工需求旺盛也导致代工价格上涨,而公司产品涨幅理性,维持了40%左右的毛利率,以保证长期合作共赢的良性客户生态关系。 公司预计2022 年产能紧张情况将有所松解,同时公司在22nm、14nm/12nm、8nm/7nm 等主要工艺制程均衡规划布局,产能影响将逐渐消除,盈利能力恢复, 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掌控核心算力,高端旗舰芯片放量在即:RK3588 已于2021 年上半年成功流片,该芯片采用先进Fin-FET 制程,ARM四核A76 与四核A55 的八核架构,搭配Mali-G610 四核GPU,以及自研的6T 算力NPU,是国产SoC 性能标杆,彰显了公司的领先技术实力。2022 年是RK3588 系列产品量产之年,目前在ARM PC、平板、高端摄像头、NVR、8K 和大屏设备、汽车智能座舱、云服务及边缘计算、AR/VR 等八大方向快速推广,加上原RK3288、RK3399 等产品的升级需求,有望给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营收结构优化,AIOT 产品矩阵形成规模:公司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业务发展迅速, 2021 年在营业收入的占比为83.74%,同比增长47.03%,其中内置NPU 的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占比为20.64%,同比增长1375.73%。 公司围绕“大音频、大视频、大感知、大软件”产品线不断深化和延伸,存量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拉长,进入To B 行业应用,可见周期长达8-10 年,每年增量预计达到20%;增量产品如机器视觉芯片RV1126、智能处理器RK3568 等全年贡献收入达到20%,未来占比将继续增加;即将量产出货的RK3588 积极导入客户,有望加速业绩增长。 在车规芯片领域,RK3558M 已经通过AEC-Q100 认证,RK3568 与RK3588 也在测试认证中,有望在高性能智能座舱领域形成突破。目前,公司已形成高中低多档次、不同性能的车用处理器解决方案,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的应用。公司还将布局更多种类的车载芯片,如车用音频芯片,接口芯片已经在研发中,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的车载处理器系列产品。 持续研发投入,坚持自研挑战核心技术:公司认识到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并力争上游,多年来连续保持约占营收20%的研发投入力度,高端AIoT 芯片技术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旗舰芯片RK3588 是国内外最早同时实现真8K 编码器、真8K 解码器(8K 60Hz) 的芯片之一,其所有IP 从4K 升级到8K,满足全链路8K 的SoC 架构对带宽和功耗的要求。同时RK3588 挑战10 个物理电源域、90 个逻辑电源域、130 多个模块的物理设计,完成LP5-5500Mbps 和HDMI@12Gbps 等高速率接口的混合仿真、封装设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发基础核心IP,尤其在NPU、ISP、高性能视频编解码、视频后处理等方向不断更新迭代。公司第三代ISP 以及第四代NPU 均已研发完成,并应用到相关芯片中。此外,根据实际应用产品反馈,公司不断扩展NPU 支持网络的类型,对接各类AI 客户,逐步形成完善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链路和应用生态。 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公司申请了975 项专利(其中包括925 项发明专利, 36 项实用新型专利,14 项外观设计专利)、39 项布图设计权以及232 项软件著作权,已获得授权549 项专利(其中包括526 项发明专利,12 项实用新型专利,11 项外观设计专利)、24 项布图设计权以及230 项软件著作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RK3588 新品放量与AIoT 芯片平台的长期发展空间,并维持2022 与2023 年营收预测。同时考虑到晶圆产能紧缺,上游代工厂涨价,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9.18(下调13.0%)、12.19(下调6.5%)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44.40/54.13/65.9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8/12.19/13.61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45/34/30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提升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量产不及预期。
风华高科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23 20.58 -- -- 21.28 3.40%
21.28 3.40%
详细
三十余年专注元器件行业铸就国内 MLCC 龙头,21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成立于 1984年,并于 1996年上市。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目前国内片式无源元件行业规模最大、元件产品系列生产配套最齐全、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电子元件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消费电子、通讯、计算机及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电力及工业控制、医疗等领域。公司 2021年业绩预告披露,公司归母净利润 9.3-10.0亿元,同比增长 159.26%-178.78%。 募集资金扩充高端产品产能,把握供应链国产化发展机遇。公司投资 75.05亿元建设 MLCC 月产 450亿只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项目,投资 10.12亿元建设月产 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已明确提出,到 2025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率需达到 70%。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高速发展。扩产项目聚焦高端 MLCC 市场,将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主业持续受益。随着 5G、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工控自动化、物联网等下游市场应用需求的增加,电子元器件应用需求量仍保持增长。公司在持续稳固和拓展家电应用领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包括高容、高可靠性产品在高端应用市场的拓展,包括通讯领域、5G 基站、汽车电子、新能源、大型服务器等应用领域。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公司“三率”,将在 MLCC 景气回暖周期中具有更大的价格弹性。公司新一届管理层在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重点以提高“三率”为目标: (1)不断提高公司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随着扩产项目产能释放,进一步提高公司主营产品的市占率。 (2)不断提升高端产品比例,公司在高容、车规等高端产品批量供货取得了较大突破。 (3)制定提升关键材料自供率目标,持续加大在电子材料领域投入,提升公司电子材料技术和产能规模,MLCC 高容材料已有突破。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 MLCC 龙头厂商,募资扩产 MLCC 及片式电阻器业务。 随着 5G、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等下游市场应用需求的增加,电子元器件应用需求量仍保持增长。一方面,MLCC 景气下滑,MLCC 在 21年下半年产品价格承压;另一方面,风华高科仍处于扩产状态,新扩产线折旧和其它费用较高,我们下调 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 9.70(-22%)、13.51(-16%)、17.08(-24%)亿元,对应 PE 19X/14X/11X,维持“买入”评级。 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MLCC 价格波动风险
移远通信 计算机行业 2022-03-22 99.26 -- -- 103.41 4.18%
103.41 4.18%
详细
事件:移远通信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为 2,895,900.00份,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日公司股本总额14,537.0828万股的 1.99%。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 点评: 22-25年收入复合增速 27%+,高考核目标彰显信心。此次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2022至 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149/193/241/30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不低于 33%/30%/25%/25%,2022-2025年复合增速 27%+。 我们认为,该目标的设定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保障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下游打开增长空间。根据公司的业绩快报,2021年度国内外物联网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响应全球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丰富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了以蜂窝通信模组、WiFi&BT 模组、GNSS 模组、天线、云平台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多样性的产品及丰富的功能可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联网智能终端需求。公司在车载、智能安全、网关、无线支付、笔记本电脑等多领域的销售收入增幅明显。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提升,我们认为公司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有望增长。随着公司车载等高端场景份额提升,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毛利有望提升。 紧跟行业生态,布局云平台:由于模组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空间相对有限,模组行业的竞争重点也逐渐外延,转为对于云生态体系的构建。移远通信目前拥有自主云平台 QuecCloud,依托自身的模组产品,移远打造出了数据接入、固件升级、连接管理等一系列云服务。整体看,我们认为云生态将成为公司在未来的有力支撑,助力公司实现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随着下游需求增长,公司收入有望实现高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根据公司的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我们调整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 3.51/5.39/7.63亿元,较前次调整幅度为-1.4%/+7.6%/14.4%,对应PE 78/51/36X。我们看好公司作为企业通讯协作领域领导者的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化风险;产业链受阻汇率波动风险。
韦尔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3-18 222.00 -- -- 229.20 3.24%
229.20 3.24%
详细
韦尔股份作为全球前三大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半导体设计业务体系。2021年度,公司在各细分业务领域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增长。根据公司 2021年经营情况简报,公司实现收入约 240亿元,同比增长约 21%,其中半导体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205亿元,同比增长约 18%;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44.7~48.7亿元,同比增加 65.13%到 79.91%。 1、汽车业务:汽车将成为公司继手机之后第二大业务 (1)当前,全球智能汽车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不断提升,单车使用的 CIS 数量从原先的 1~2颗提升至 10余颗,公司车载 CIS 将迎来量价齐升的机会。公司 2021年车载 CIS 实现收入约 23亿元,较 2020年增长约 85%。 我们乐观看待未来的成长趋势。 公司在车载领域研发投入已超十六年,产品覆盖从 VGA 到 800万像素区间,能满足产品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倒车雷达影像、行车记录仪扩展到电子后视镜、360度全景成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驾驶员监控(DMS)等领域。公司在售的产品比友商更齐备,特别是在近几年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 130万到 300万像素区间的产品。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与全球主流的晶圆厂均有着密切的合作,公司有充足的产能应对公司份额增长的需求。 公司产品品质获得了国内外诸多汽车品牌的认可,公司与国内外厂商均有着很深度的合作,并已在较多车型方案上获得方案导入。近两年来,公司在原有的欧美系主流汽车品牌合作基础上,大量的导入到了国内传统汽车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方案中,这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也在日韩等车企上有着方案导入的突破。 (2)公司有着全球汽车品牌认可的产品质量体系和研发实力,围绕在汽车市场,除了图像传感器以外,公司还在 MCU、LVDS、LCOS、电源 IC、MOS、驱动等领域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将会在近一两年陆续导入汽车市场,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趋势下,公司将迎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2、触控与显示业务:将成为未来重要成长引擎2021年,公司的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也有较大突破。 (1)TDDI 产品在诸多一线手机品牌客户方案中陆续量产,2021年公司 TDDI 产品收入超 18亿元,同比增长约160%。2021年 TDDI 产品市场供需关系较为紧张,产品平均毛利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也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利润贡献。 (2)此外,公司于近期推出了 OLED DDIC产品,进一步完善了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产品矩阵,公司 OLED DDIC 的产品已经在国内头部屏厂验证通过,并将在 2022年应用于智能手机客户产品方案中。公司也将持续加大在中小屏领域的研发投入,实现在汽车、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市场的覆盖。 3、AR/ VR:韦尔作为全球龙头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于元宇宙浪潮公司的 CMOS 图像传感器、Camera Cube Chip、LCOS、触控芯片、电源 IC 等产品均可已运用在 AR/VR 领域,单机可提供的价值量持续提升。CMOS 图像传感器是实现 AR/VR 领域应用场景的核心芯片之一,公司深厚的产品及技术积累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公司行业领先的 BSI 全局快门等技术,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眼球追踪、面部表情识别等解决方案,助力 AR/VR 头显设备客户开发更多功能、高性能的产品方案。 4、智能手机和安防等领域的 CMOS 图像传感器业务在智能手机领域:2021年,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高阶像素的图像传感器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并已成功推出了应用于智能手机的 2亿像素全球最小 0.61微米像素尺寸产品。公司在不同价格区间的安卓智能手机上都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而且高阶像素的产品占公司手机 CIS 的营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在具体产品型号上,公司已成功新推出了不同像素尺寸的 5000万到 2亿像素的产品用于满足不同价格区间的智能手机应用需求。公司会持续加大高阶像素产品的研发投入,除此之外,公司在基于事件的图像传感器(EVS)、超光谱图像传感器领域等实现更高产品性能的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公司是全球首家突破 0.56微米像素尺寸技术节点的公司,在未来的产品上将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及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安防领域,公司在中高端安防产品上持续发力,2021年安防 CIS 产品营业收入实现了约 70%的增长。此外,在公司市场份额领先的笔记本电脑、医疗、AR/VR等领域,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营业收入也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5、模拟芯片业务公司在原有的模拟业务的核心知识产权基础上,会推出与图像传感器及屏幕显示相关的应用领域的更多产品。此外,公司近年来在中高压 MOS、IGBT 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也将陆续兑现到公司的业绩中,公司也已布局 SiC 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将持续发挥平台化的优势,通过壮大研发团队增强模拟产品的研发能力,实现模拟芯片领域的快速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积极把握底部平台型龙头,短中长期产品逻辑清晰。根据业绩快报,我们上修公司 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 46.7亿元(+4.5%,前值 44.69亿元)。考虑到未来汽车业务、触控显示业务、ARVR 等业务有望驱动韦尔股份快速增长,我们上修公司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58.8亿元(+5.9%,前值55.54亿元)、71.3亿元(+4.3%,前值 68.32亿元)亿元,目前约 1880亿元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40、32、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VR/AR 进度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3-18 30.75 -- -- 33.08 7.58%
34.30 11.54%
详细
公司 2022年 1-2月营业收入实现 3倍增长,湿法设备进入放量期。2022年 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亿元,同比增长 388.14%,2022年至今新增订单总额为 7.7亿元,其中湿法设备新增订单 2.9亿元。2021年度,公司新增订单总额为 32.30亿元,同比增长 64.80%,其中半导体设备新增订单 11.20亿元,同比增长 111.32%。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湿法设备订单有望达到 20亿元,该业务步入放量期。 推第四期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2022年 2月 8日,公司推第四期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76人,其中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 165万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 135万股。本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 46.50元/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 23.25元/股,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至纯科技能提供全部 28nm 节点湿法设备,有望成为高端湿法设备的领先者。 至纯科技采用先进的 Nano Spray 技术,目前已经可以提供 28nm 节点的全部半导体湿法工艺设备,2021年在 14-7nm 技术世代已经接到 4台套机台多个工艺的正式订单,将于 2022年交付至客?产线验证。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年半导体湿法设备订单可达 20/30亿元,2021-2023年清洗设备收入分别为7.68/13.90/18.68亿元,有望成为高端湿法设备的领先者。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至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湿法设备巨头企业,随着湿法设备业务开始放量,公司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我们维持至纯科技 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7、3.81、5.5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的 PE 分别为 33x、30x、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晶圆厂扩张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创世纪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18 12.47 -- -- 12.35 -0.96%
12.35 -0.96%
详细
拟增持66--88亿元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1)公司2022年3月16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股份,回购总金额为2.0-4.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9.70元/股(含),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2)2021年12月7日,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持股计划按照1:1的杠杆比例设置优先级份额和劣后级份额,合计金额约4.0亿元用于购买股票。 成立投资公司布局上下游,进一步推行外延扩张战略。公司2022年3月11日公告:为进一步保障供应链安全,完善产业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创世纪以自有资金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创世纪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22022年机床在手订单充沛,公司四地工厂已投入使用,现有产能有望支撑约150亿元产值,短期内无新增的资本开支计划。公司21年机床销售量约2.5万台。 21年末,公司在手订单(含意向性)约7,000台;22年一季度中,截至22年3月7日,公司新增在手订单(已签合同)数量超过4,000台。 创世纪121年年52.5万台出货量的国内市占率仅3%,存量市场和份额提升有望支撑公司快速成长。行业存量汰换周期已经到来,机床寿命7-10年,寿命将至时,加工良品率也大幅下降,故存量市场的汰换是刚性的。2021-2024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更新需求平均在8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 通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是公司未来收入主要增长引擎。(1)新能源汽车行业客户采购数控机床设备主要应用于电池、底盘、外壳、触摸屏、电机、马达等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驱动车床、卧加、龙门高速成长。(2)2021年公司通用领域立式加工中心已接近10%的市占率,行业居首;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通用领域月均订单生产量分别为273台、395台和876台,收入规模从5、10到22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22022年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预计对业绩影响较小。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在2019-2021年为1185、3240、9240万元,对19-21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大,随着深圳创世纪并购事项接近完成,我们预计对2022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9、13.13和17.14亿元,当前约171亿元市值对应的PE分别为18x/13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风险,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15 3.54 -- -- 3.51 -0.85%
3.51 -0.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实现营业总收入 3279亿元,同比增长 7.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2962亿元,同比增长 7.4%,增速较 2020年全年提高3.1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 63.1亿元,同比增长 14.2%,增速较2020年全年提高 3.4个百分点。EBITDA 达到人民币 961亿元,较 20年同比提升 2.3%。 移动业务改善明显,5G 渗透率持续提升。2021年公司移动主营业务收入 1641亿元,同比提升 4.8%,移动出账用户净增达到 1130万户。ARPU 达到 43.9元,同比提升 4.3%,DOU 达 12.7GB。5G 套餐用户达到 1.55亿户,渗透率 48.9%。 截至 2021年底,公司可用 5G 基站达到 69万站,4G 基站达到 156万站,4G人口覆盖率达到 95%,4G 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91%。 固网宽带收入保持增长。2021年宽带收入 448亿元,同比增长 5.2%,用户净增 895万户,ARPU 基本维持平稳。固定网络方面继续扩大新增区域网络覆盖和PON+LAN 区域网络改造,宽带端口总数达到 2.39亿个,其中 FTTH 端口占比91%。加快千兆宽带部署,宽带测速北方全部第一。 创新业务快速增长。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8.2%,达到 548亿元,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 18.5%。其中“联通云”收入人民币 163亿元,同比增长46.3%。大数据收入 26亿元,同比增长 48.7%,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保持电信运营商首位。物联网收入人民币 60亿元,同比增长 43%。IT 服务全面服务客户数字化转型。受创新业务良好增长拉动,公司固网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296亿元,同比增长 10.9%。 预计 2022年 CAPEX 小幅增长,紧抓“东数西算”机遇。2021年,公司资本开支为 690亿元,低于全年 700亿元指引,网络共建共享成效显现,投资效能进一步改善。公司预计 2022年资本开支小幅增长,其中 5G 投资或持平,重点增加“东数西算”投资。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以及网络运营成本上升较快导致的综合毛利率下降等因素,下调 22~23年 EPS 预测由 0.27/0.33至 0.24/0.29亿元(下调幅度-12%/-14%),预测 24年 0.33元,对应 PE 15X/13X/11X。我们认为,在 5G 产业周期从 5G 建设走向 5G 应用的背景下,运营商具备长期向好逻辑,公司移动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宽带接入保持稳定,产业互联网保持快速增长,5G 的持续普及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我们看好其在 5G 商用背景下的反转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降费政策影响超预期,5G 应用低于预期致流量增速放缓。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14 24.52 -- -- 28.50 14.73%
28.13 14.72%
详细
事件: 2022 年3 月9 日,公司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1145.22 亿元,同比增长12.88%;实现归母净利润68.13 亿元,同比增长59.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06 亿元,同比增长219.23%。公司2021 年毛利率为35.24%,同比增长3.63pcts;净利率为6.14%,同比增长1.49pcts。 公司2021Q4 营业收入为306.96 亿元,单季同比增长12.35%;实现归母净利润9.6 亿元,单季同比减少37.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2 亿元,去年同期-4.10 亿元,同比亏损大幅减少。 点评: 公司2021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国内外及三大业务均实现同比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5.22 亿元和68.13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88%和59.94%,均创历史新高。四季度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1 亿元,对单季业绩造成一定影响。2021 年,公司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和运营商网络、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国内外业务:公司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780.7 亿元,同比增长14.7%,占整体营业收入的68.2%;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64.5 亿元,同比增长9.1%,占整体营业收入的31.8%。 运营商网络业务:公司坚持关键领域技术领先,在芯片、算法和网络架构等核心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保持技术优势,聚焦运营商网络演进需求,提供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承载网络、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创新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深度参与国内5G 及数字化大规模建设,不断巩固战略供应商的地位,持续深耕海外价值市场,深化健康经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7.1 亿元,同比增长2.3%,毛利率为42.45%,较上年同期的33.79%上升8.66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所致。 2021 年公司5G 基站发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光网络收入全球运营商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光接入及光传输相关产品保持leader 排名。 政企业务: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将持续保持政企业务资源投入, 加快拓展重点行业,聚焦政企客户需求,基于“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为政府以及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把握新基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双碳经济等市场机遇,聚焦核心产品和头部客户,加强渠道能力建设, 实现了在能源、交通、政务、金融、互联网、大企业等市场的整体快速增长,全年达成营业收入130.8 亿元,同比增长16.0%,毛利率为27.05%,较上年同期的28.82%下降1.77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国际政企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国内政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40%,其中,服务器及存储营业收入同比翻番。 GoldenDB 分布式数据库在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商用稳定运行超过三年,IDC 智能管理系统已经在互联网头部客户广泛应用,商用14 万+机架。 消费者业务:公司逐步整合手机、宽带互联、终端芯片模组及生态能力形成“大终端”,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态,聚焦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移动数据终端、家庭信息终端、融合创新终端等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与增值服务。公司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个人及家庭等产品的销售落地,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 亿元,同比增长59.2%,毛利率为18.20%,较上年同期的23.58%下降5.38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手机产品及国际家庭信息终端毛利率下降所致。其中,家庭终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80%,手机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40%。 消费者业务是公司端到端完整通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是支撑未来业务增长的方向之一,5G 时代公司会继续坚定地发展消费者业务。2021 年全新一代屏下摄像手机Axon30 全球首发,引领屏下摄像技术的更新迭代;三主摄四阵列影像旗舰Axon30 Ultra,率先推出融合计算摄影。5G 移动互联产品销售已突破30 个国家和地区。2021 年公司终端全年出货量超一亿部,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60%, 5G CPE 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夯实芯片、算法和网络架构等核心技术第一曲线,积极发力IT、数字能源、智慧家庭业务等第二曲线。公司坚持技术领先,在芯片、算法、基础软件和架构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速布局新业务。在新业务方面, 公司加速发力IT 业务、数字能源业务、智慧家庭,推动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在IT 业务,公司重点构建服务器等IT 硬件底层竞争力,快速打造新的百亿级产品;综合ICT 技术软硬件优势,加强汽车电子业务拓展,把握汽车领域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机遇;成立矿山、冶金钢铁两大细分行业特战队,以5G 应用、IT、大数据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能源业务,公司整合成立数字能源产品经营部,加强电源、IDC 数据中心等产品经营并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在智慧家庭业务,公司设立智慧家庭产品线,发挥现有家庭信息终端产品优势,大力拓展面向消费者的家庭智能化产品。 2022 年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有望保持小幅增长,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2021 上半年国内运营商5G 招标延后,建设有所放缓,上游产业链景气度低谷。6~7 月, 广电移动、电信联通陆续启动了5G 基站集采,下半年国内建设景气度回升。在陆续公布的运营商规模集采项目中,中兴通讯高端路由器、高端交换机、服务器及存储等产品取得较好进展,5G 无线、核心网、承载等关键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展望2022 年,我们判断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有望保持小幅增长,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在全球5G 建设浪潮下公司作为全球前四大主设备商的市场前景,以及公司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维持2022-2023 年净利润预测77/84 亿元,预计2024 年的净利润为8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 16x/15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5G 建设高峰回落、产业链降价、运营商资本开支下降。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08 17.40 -- -- 19.68 13.10%
19.93 14.54%
详细
事件:公司拟收购中天科技集团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100%股权和中天电气技术100%股权,其中中天新兴材料股权转让价格为2.02亿元,中天电气技术股权转让价格为1.79亿元,收购价格合计为3.81亿元。收购后,公司进一步拓展了新能源及电力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提高成本控制力, 提高盈利能力。 中天新兴材料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本次收购后,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向高性能锂离子锂电池生产所需的上游材料延伸,通过共同研发及规模优势,掌控主要材料环节, 提高成本控制力。经中天新兴材料财务部门初步核算,中天新兴材料2021年营业收入为1.09亿元,同比增长97.66%;净利润为591.26万元,扭亏为盈。 中天电气技术主营业务为高低压开关柜及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开发的节能型开关柜ZTMNS,具备小体积、低能耗的特点。经中天电气技术财务部门初步核算,中天电气技术2021年营业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3.96%;净利润为328.57万元,扭亏为盈。 围绕通信、新能源两大战略方向,业务不断破局。中天科技是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业,业务覆盖通信、电网、海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天科技全力争当“双碳”超长赛道主力军,现已形成以新能源为突破、海洋经济为龙头、智能电网为支撑、5G 通信为基础、新材料为生长点的产业布局。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3060” 低碳绿色为指引,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以实现“强化光伏产业集成,扩大储能产业优势,加快铜箔产业布局”为发展目标,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 深度布局储能,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公司以大型储能系统为核心,发力电网侧, 用户侧及电源侧储能应用。公司已形成含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箔、锂电池、BMS、PCS、EMS、变压器、开关柜、储能集装箱等核心部件的完整储能产业链,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5%以上,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9%以上。被收购企业中天新兴材料于2021年6月已通过公司内部会议确定了扩建1500吨/年高性能磷酸铁锂产线计划,公司计划于2022年进行扩建,2023年投入生产,扩建后产能将达到3500吨/年。根据公司测算,后期通过技改,物理产能可达4500吨/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攀升、海缆业务快速放量。公司为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向通信加新能源巨头转型。我们维持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39.16亿元、42.30亿元, 对应21-23年PE 分别为439x、17x、1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价格景气周期回落,毛利率下滑,海缆景气度下滑,减值计提
亿联网络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3-07 78.45 -- -- 82.00 3.39%
81.11 3.39%
详细
事件:亿联网络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0亿元,同比增长34.3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0亿元,同比增长26.6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80元。 点评:4Q4单季营收及净利润维持高增长,公司竞争力持续加强:根据公司的业绩快报,我们测算公司2021年四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47.67%;实现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48.34%。公司在2021年经营受到了汇率波动、原材料市场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等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公司采取了各项措施积极应对。我们认为,公司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业务开拓策略积极有效,产品竞争力持续加强。 汇率影响减弱,原材料成本影响逐步消除:2021年上半年美元大幅贬值,汇率波动对公司2021年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认为,若汇率波动趋缓,公司有望走出汇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上游原材料方面,公司已积极备货应对,且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我们认为公司有望一定程度上转嫁原材料成本压力,同时公司加快原材料备货,全年毛利率整体可控。 云++端++方案,搭建全景生态:公司在视频协作领域搭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除了丰富的硬件终端,同时还拥有自身软件平台与云端生态。公司的亿联云视讯3.0版本以及新一代音视频融合通信解决方案UME,为客户打造一站式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公司云平台继续成长,手握云通信运营平台建设项目、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未来有望实现全景生态的再度完善。2022年1月,公司发布全新的BH7X系列蓝牙耳机,发力高端音频。我们认为,随着办公一体化模式的不断渗透,公司的先发优势将帮助公司更快抢占市场,站稳脚跟。同时,远程办公的市场红利相对滞后于疫情表现,目前仍有旺盛需求。因此,我们看好公司在云办公产品领域的长期发展,或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全新动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下调公司2021年净利润预测为16.20亿元,较前次下调幅度为3%。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3年净利润为21.6/27.8亿元的预测,对应PE44X/33X/26X。公司VCS领域全景生态布局不断深入,先发优势明显,新业务板块云办公产品有望受益于远程办公趋势,我们仍看好公司作为企业通讯协作领域领导者的发展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SVCS市场竞争激化;汇率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3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