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亚轩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30004,曾就职于中泰证...>>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1-11 5.32 -- -- 5.77 8.46%
6.23 17.11%
详细
12月新签合同明显加速,房建表现亮眼。公司 2021年 1-12月新签建筑业合同额31074亿元,同增 12.1%,较 1-11月加速 4个 pct;12月单月新签合同 4661亿元,同比增长 42.7%,较 11月单月大幅加速 35.0个 pct,主要受房建业务强力带动。分业务板块看,1-12月房建新签合同额 22506亿元,同增 8.3%,较上月加速 5.6个pct,12月单月新签 2820亿元,同比增长 78.5%,较上月加速 69.9个 pct。房建订单大幅增长主要因:1)城市更新、旧改、产业园等类型项目需求较好,部分大项目集中落地。2)政策微调,房地产行业整体环境略有改善。3)去年同期下滑 20%,基数较低。1-12月份基建新签合同额 8439亿元,同增 24.1%,较上月放缓 4.6个pct;12月单月新签 1820亿元,同比增长 9.3%,继续保持稳健增长。1-12月新开工面积 3.85亿平米,同比增长 12.4%,较 1-11月加速 2.9个 pct。 12月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全年平稳收官。2021年 1-12月份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 4221亿元,同比下滑 1.5%,较上月降幅收窄 0.2个 pct,其中 12月单月合约销售额 585亿元,同比下滑 0.5%,较 11月 34.2%的降幅明显收窄;1-12月份合约销售面积 2143万平米,同比下降 9.6%,较上月降幅收窄 0.3个 pct,其中 12月单月合约销售面积 314万平米,同降 7.9%。 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稳健央企龙头价值有望重估。在“三条红线”严格监管下,2021年多家杠杆较高的民营房企经营出现风险,预计未来将逐步退出市场或放缓扩张,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将加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央企国企龙头集中。中国建筑旗下中海地产长期坚持低杠杆的经营战略,财务指标稳健,同时公司作为央企龙头,融资渠道顺畅,成本较低,未来有望在合规要求下获取更多优质土地资源,或收购经营出现风险的房企项目,加速行业整合,实现市占率的持续提升,价值有望得到重估。我们预计 2021年公司中海地产有望贡献归母利润 200亿元,参考保利发展 21年 PE6.3X 估值,市值 1260亿元;施工业务贡献利润 295亿元,参考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 21年平均 PE5.7X 估值,市值 1682亿元;分部估值总市值为 2942亿元,较当前市值高出 35%。 公司保障房领域经验丰富竞争力强,有望受益保障房建设提速。去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 2020年的“高度重视”改为“推进”保障房建设,可能表明保障房建设从准备阶段进入到落地执行阶段,2022年建设进度或显著加快。我们认为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既可改善民生,又可对冲民营房企投资收缩,稳定房地产投资,有望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有望获财政资源重点倾斜。公司作为房建地产综合龙头央企,在保障房建设与投资运营市场有较强竞争优势,根据公司官网路演资料披露 2021年前三季度新签保障房订单 828亿元,项目经验丰富,后续有望重点受益于国内保障房建设提速。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 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5/541/587亿元,同比增长10%/9%/9%,EPS 分别为 1.18/1.29/1.4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4/4.1/3.7倍,PB(Lf)为 0.69倍,处在历史最低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冲击、房地产调控风险、项目执行进度不达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安科瑞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1-07 31.99 -- -- 39.10 22.23%
39.10 22.23%
详细
2021年业绩预增30%-55%符合预期,高增态势有望延续。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1.9亿元,同增30%-55%(中值1.7亿元,同增43%),符合预期,根据此前公司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公告来看,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约0.38亿元(2020年为0.21亿元),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则公司2021年业绩约2.0-2.3亿元,同增37%-59%(中值2.1亿元,同增48%);全年非经常性损益1000-1300万元,若以中值1150万元计算,则公司2021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增35%-63%(中值1.6亿元,同增49%)。其中Q4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201-5237万元,同增141%-474%(中值3719万元,同增307%)。2021年业绩增长较前三季度显著加速,主要系公司往年各类费用集中在Q4计提,去年Q4归母净利润仅913万元,而今年公司为了各季度财务数据更加准确,逐季分别确认了包括股份支付在内的各项费用,Q4财务数据更加平稳,驱动公司全年业绩增速环比前三季度明显加速。目前国内能效管理行业需求较好、企业微电网需求持续放量,公司前三季度订单同比增长40%-50%,并积极购置土地、新建厂房,推进产品研发与产能扩张事宜、加快销售渠道铺设,我们预计公司后续有望持续展现优异成长性。 企业能效管控专家,持续受益工商业节能降耗需求放量。公司是国内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集成领军者,当前已打造丰富能效管理软硬件产品矩阵,可提供“云-边-端”一站式服务,用户侧需求一体化解决能力突出。生产方面,公司生产基地已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能力,能以较低成本满足用户侧非标需求。销售方面,公司通过直销+经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覆盖国内外客户,渠道铺设完善,可高效触达分散的用户侧需求。当前在国内工商业电价趋于上涨,工商业分布式新能源加速发展等背景下,用户侧能效管理、智能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分布式光伏发展提速,公司微电网业务有望迎成长风口。近期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公司微电网技术储备丰富,可实现与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系统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契合“光储直柔”建筑发展方向。公司于2020年已启动微电网研究院与产能建设,近期有望完工。公司微电网研究院与产能项目有利于保障公司微电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设计、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主要产品技术产业化,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助力公司后续在国内分布式新能源快速推进浪潮中持续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2.4/3.4亿元,同比增长41%/40%/40%,EPS分别为0.80/1.12/1.57元(2020-2023年CAGR为41%),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7/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固定资产折旧风险等。
中材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1-12-22 12.34 -- -- 11.78 -4.54%
11.78 -4.5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不超过595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当前公司A股总股本的2.68%,其中首次4950万股,预留1000万股;标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授予价格为5.97元/股(为最新收盘价的约50%);授予对象不超过208人(包含董事长在内的董事及高管8人,其余为核心管理、业务及技术骨干);首次授予部分计划分三期解锁,考核期覆盖2022-2024年。 考核目标彰显信心,激励计划有望增强公司动力。此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1)以2020年为基数(重组报告书中披露包含注入三家公司的2020年备考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15.5%;2)2022-2024年扣非加权平均ROE分别不低于14.9%、15.4%、16.2%。3)2022-2024年每年ΔEVA大于零。且业绩增速与ROE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此次股权激励方案划定了2020-2024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5.5%的清晰目标,且ROE考核逐年向上,彰显了公司对未来3年持续稳健增长且ROE不断提升的信心。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也有望绑定高管、骨干与股东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公司业绩与市值动力。 积极发挥国际化优势,协同兄弟公司加快海外属地化业务拓展。公告公司与中建材集团下属北新建材在泰国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持股20%。 由合资公司作为主体,实施年产4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年产3000吨轻钢龙骨、年产400万平方米装饰石膏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估算5500万美元,建设期18个月,预计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58%,盈利情况良好。此外还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材海外与集团下属中材科技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巴西成立合资公司,其中中材海外持股30%。由项目公司实施年产260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2878.20万美元。此前公司公告越南电池隔膜、尼日利亚硅酸钙板等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与中材科技、中材水泥、北新集团、地勘中心等集团内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看已逐步落地实施。公司海外布局广泛,具备国际化经营优势,可协同集团内兄弟企业共同进行海外投资类业务,根据规划拟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在全球形成5个以上“亿元级”利润平台,未来持续拓展属地化投资业务潜力大。 政策大力推进行业清洁低碳生产,公司深度受益绿色智能改造需求快速提升。近期发改委等十部委发文力推清洁生产,文件指出推动能源、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针对建材提出十四五完成8.5亿吨水泥熟料清洁生产改造。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 文件指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水泥行业绿色智能改造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公司公告在国内水泥线中承建或提供单项服务的比例近70%,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客户资源,未来将深度受益水泥行业提质增效改造、绿色升级业务的增加。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21.7/25.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7/0.98/1.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股权激励实施不达预期,绿色智能改造不达预期、海外疫情反复。
瑞纳智能 基础化工业 2021-12-21 83.70 -- -- 93.50 11.71%
93.50 11.71%
详细
一站式供热节能服务专家,高质量快速成长。公司主要从事供热节能产品研发与生产、供热节能方案设计与实施,是集“产品+方案+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全国10大供热公司已有6家是公司客户,行业地位突出、客户资源丰富。区域上,供热大省山东业务占比最大,且全国化业务也已顺利打开。近年来公司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近三年营收与业绩分别复合增长37%/63%;2020年毛利率/净利率/ROE分别为56%/31%/39%,盈利能力突出;现金流与净利润匹配度高,盈利质量较高,商业模式优异。 双碳下供热节能需求明确,热源供需失衡促发展提速。2020年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99亿平米,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耗和碳排放量的11%,冬季供暖情况持续完善,但供热高能耗、高排放、以及使用浪费现象日趋严重。当前在双碳发展目标下,供热节能政策力度中长期有望持续加码,同时短期国内在能耗双控要求下热电厂、锅炉房等热源投资趋于收缩,难以匹配持续增长的供热面积,供需面临失衡,因此供热节能行业有望步入黄金发展阶段。我们测算2020年我国供热节能设施市场规模约66亿元,2025年有望超200亿元,5年复合增速25%。当前行业集中度较低,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可提供整体智慧供热解决方案的企业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供热一体化优势突出,软硬件实力领先同业。1)一体化服务优势:公司为客户提供覆盖热源、热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等供热核心环节的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定制化产品需求,是国内少数可提供供热管理一体化服务企业。 2)硬件实力:公司超声波热量表、智能换热机组等核心产品相比同行具备更强性能,并拥有MBUS供电技术、流体抗扰动技术等核心硬件技术为公司产品性能发挥提供保障。3)软件实力:公司软件体系一方面实现数据互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另一方面依托长期项目数据积累开发的智慧供热技术可帮助热力客户在提高用户保障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热耗和碳排放20%-30%,降低电耗30%-60%,性能优势突出。 区域市场与新产品持续开拓,产能快速扩张。1)区域开拓:山东省是国内供热需求最大省份,仅国有热力公司就超过120家,公司只覆盖约20家,省内市场仍有较大开拓空间;同时公司省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新疆、山西、天津、北京、陕西、河南市场基本打开,未来成果有望不断显现。2)新产品:公司正积极开展AI算法在供热领域的应用探索,AI算法结合公司产品方案已开始在试点投入使用,未来新产品开拓可期。3)产能扩张:公司拟将IPO募集资金中约2.5亿元投入至智能供热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600套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2万套智能水力平衡装臵产品的生产能力,有望显著增强公司产能实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2.4/3.2亿元,同比增长29%/41%/36%,EPS分别为2.28/3.21/4.38元(2020-2023年CAGR为3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26/19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一站式供热节能领军企业,重点受益于双碳发展目标持续落地深化,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开发风险,新业务和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国交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2-07 7.73 -- -- 8.75 13.20%
11.30 46.18%
详细
全球领先基建综合服务龙头,海外及投资类业务领先。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交通基建综合服务企业,具备投资、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业务特点主要有:1)以交通基建为核心,在港口、疏浚、海上工程和道路桥梁建设等领域占据领先优势。2)“一带一路”领头羊,海外业务收入近千亿,规模连续14年排名亚洲第一。3)投资类项目经验丰富,2007年在业内探索先行,截止至21年6月旗下高速公路等无形资产规模排名建筑央企第一。 REITs项目申报,构建基建资产管理平台潜力大。项目申报,构建基建资产管理平台潜力大。公司公告旗下嘉通高速申报基建REITs试点项目获受理,当前公司在手投入运营高速公路24条,总投资1838亿元,后续可申报潜在项目资源丰富。REITs破局对公司意义重大:短期看,针对单一REITs项目,公司当期可获投资收益,并提前回收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长期看,待REITs市场成熟稳定后,公司可持续盘活存量资产,构建“投-建-退-投”完整闭环的运作模式,同时依靠基建市场的专业投资运营能力,对旗下高速公路等资产进行优化管理,通过投资、运营培育、交易等方式实现基建资产价值的充分放大,获取额外投资收益,打造基建资产管理平台潜力较大。 海上风电施工技术领先,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新成长点。海上风电施工技术领先,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新成长点。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超过3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50.45%;海上风电总容量约10GW,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20-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从3GW增加到8GW,复合增速达27.2%。公司凭借丰富的海上作业经验及先进的重型海上装备,在海上风电安装市场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披露十三五期间攻克了海上风电机组安装与装备、风电基础施工与装备、海上风电场维护以及风电新材料与耐久性等关键技术,正在全方位规划,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包括整机制造、风电投资、风电运维等,构建在风电领域全方位发展的产业链优势,有望打造新的成长点。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稳增长预期提升有望带动估值修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稳增长预期提升有望带动估值修复。近5年公司PE(ttm)处于5.5-17.4倍,PB(Lf)处于0.41-2.0倍。当前公司PE(ttm)为5.9倍、PB(Lf)为0.56倍,仍在历史最低区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基建稳增长预期提升,公司作为基建龙头,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245/270亿元,同比增长34.6%/12.2%/10.2%,EPS分别为1.35/1.51/1.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7/5.1/4.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力度低于预期,疫情反复风险,项目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新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东珠生态 建筑和工程 2021-11-30 13.71 -- -- 16.55 20.71%
16.55 20.71%
详细
园林行业利润龙头,稳健成长动力充足。近年来园林行业持续洗牌,竞争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持续保持稳健经营态势,今年Q1-3业绩体量继续领跑同业,同时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较高,费用率管控能力突出,整体盈利能力较强。截至2021Q3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57%,在上市园林公司中处较低水平,有息负债率仅3%,处于极低水平,财务质量持续稳健。订单方面,今年Q1-3公司累计新签16亿元,同增21%,较去年有所回暖,当前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裕,且通过与央企国企联合不断获得优质订单,促公司持续稳步成长。 生态园林政策环境优良,林业碳汇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我国长期以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今年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在生态园林领域持续出台系列发展促进政策。其中林业碳汇可有效解决CO2上升,去除CO2的成本约10-50美元/吨,而工业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成本约为其2-3倍,林业碳汇经济性突显。碳汇产生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用于碳排放量抵扣,虽然自2017年发改委暂停了CCER备案申请,但随着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市场对于CCER审批重启预期有所升温。我们测算林业碳汇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700亿元,当前尚处蓝海,考虑到目前国内CCER交易价格仅约欧盟的1/10,未来碳汇资产价值有望凸显,驱动林业碳汇开发能力突出、资源储备丰富的相关企业价值重估。 公司林业碳汇开发优势突出:1)渠道资源,长期专注林业,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拓展符合CCER碳汇开发标准的森林资源,项目承揽能力较强;2)专业能力,当前公司已组建东珠碳汇子公司专门从事林业碳汇开发,拥有较强的专业团队;3)资金实力,良好的财务状况保障林业碳汇资金需求;4)合作伙伴,与较多权威机构保持良好合作,保障后续碳汇开发和申报的规范和顺利。未来如若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提速,公司有望打造新增长点。 如若国内林业碳汇市场开启,有望打造全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公司先后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增加“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经营范围、与四川长江造林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试点林业碳汇项目,持续取得积极进展,公司公告后续还将在云南省、广西省、福建省等其他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积极开拓林业碳汇项目,持续布局林业碳汇资源。未来如若国内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提速,公司有望打造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3/6.3亿元,同增20%/16%/18%(2020-2023年CAGR为18%),EPS分别为1.03/1.19/1.4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12/10倍,考虑到公司积极布局林业碳汇成长潜力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信用环境收紧风险等。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1-11-24 5.23 -- -- 5.85 12.28%
6.81 30.2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不超过2亿股限制性股票,占当前公司A股总股本的0.98%,其中首次1.8亿股,预留0.2亿股;标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授予价格为3.55元/股(为最新收盘价的68%);授予对象不超过732人(包含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副总裁、董秘4位高级管理人员,其余为中层管理及核心骨干人员);计划分三期解锁,考核期覆盖2022-2024年。 考核目标彰显信心,激励计划有望增强公司动力。此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1)以2020年为基数,2022-2024年扣非业绩复合增速不低于12%;2)2022-2024年扣非加权平均ROE分别不低于10.5%/11%/11.5%;3)完成国资委EVA考核目标,且业绩增速与ROE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此次股权激励方案划定了2020-2024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2%的清晰目标,且ROE考核逐年向上,略超我们预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3年持续稳健增长且ROE不断提升的信心。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也有望绑定高管、骨干与股东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公司业绩与市值动力。 Q3业绩显著加速,在手订单充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79亿元,同比增长11.86%(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16.1%);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3.07%(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15.5%),两年复合增速保持15%以上较快增长。分季度看Q1-Q3单季业绩分别变化+81%/-19%/+15%(较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0%/0%/23%),Q3业绩实现明显加速,主要因Q3毛利率同比改善明显且减值计提减少。公司公告前三季度新签订单14664亿元,同比增长8.3%,截止至三季度末,公司未完合同额为42756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14.8%,是2020年收入的4.4倍,在手订单储备较为充足。 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估值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在近两年疫情反复,地产调控趋严,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龙头市占率已经在持续提升。展望未来项目大型化、综合化、EPC等趋势明显,工业化、绿色化要求提升,公司作为央企龙头在技术、资金、客户等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此外公司旗下矿产资源铜、钴、钼等资源储量丰富,盈利情况良好,今年上半年中铁资源实现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0%。如果按照中铁资源上半年盈利情况估算,2021年全年公司资源板块净利润有望达到约30亿元,同比增长32%,参考其他矿业公司估值,公司资源板块明显低估。公司最新收盘价对应PE(ttm)4.6倍,PB(Lf)0.58倍,均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预期发力,叠加股权激励催化,公司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319/357亿元,分别增长13%/12%/12%,EPS分别为1.16/1.30/1.4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5/4.0/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激励草案实施不达预期、稳增长力度不达预期、矿产资源业务利润不达预期、疫情反复风险、地产减值计提增加。
志特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1-11-16 67.88 -- -- 67.67 -0.31%
67.67 -0.31%
详细
铝模系统领军者,展现优异成长性。公司主营为铝模板的生产、销售、租赁一体化服务,在产品精度、服务效率上具备显著优势,业内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受益于建筑模板行业“以铝代木”趋势,公司营收业绩快速增长,近五年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达63%/79%,同时盈利能力显著优于同业,费用率管控能力突出,现金流持续好转,盈利质量不断改善,展现了优异的成长能力。 “以铝代木”趋势明确,头部优质企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此前我国建筑模板主要采取木模板形式,2000年后随着技术升级,具备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势的铝模系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渗透率由2016年的5%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20%,“以铝代木”趋势明确。从行业成长性看,从行业成长性看,当前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持续深化,铝模行业有望延续较好景气度,我们预计2025年铝模板市场规模有望达625亿元,五年CAGR达11.4%。从竞争格局看,从竞争格局看,当前铝模板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行业集中度偏低,考虑到铝模板购置成本高、非标需求多、服务流程长,在当前地产调控趋严、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大背景下,头部优质企业有望凭借规模成本、精益化管理优势,不断整合市场份额。 规模、渠道优势突出,信息化管控持续赋能。产能方面,公司四大生产基地辐射全国,总产能已达220万平米,并呈快速扩张态势,产能持续释放有望促公司采购成本下降、接单能力提升,夯实公司规模成本优势。渠道方面,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基础上,积极推动海外扩张,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境内外销售网络,同时优质客户资源丰富、对大客户粘性强。信息化管控方面,公司于2016年自建信息化研发团队,针对租赁管理链条长且复杂的特征,开发了行业领先的信息化管控系统,以打通售前、售中、售后业务全链条,在快速跟进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物资安全性与周转效率,保障公司较高盈利能力。 。产能、渠道有望持续扩张,品类多元化发展可期。未来公司成长动力充足:1)产能建设:公司通过“自建+加盟”双轮扩产,目前共有五个在建产能基地,投产后公司总产能有望大幅提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渠道开拓:公司强化境内外销售网络的同时,有望充分挖掘存量客户增值服务,与优质开发商、建筑总包方签订战略集采协议,持续提升市场份额。3)品类多元化:此前公司开拓了与铝模系统配套使用的爬架产品,提升了单项目附加值,基于该思路,公司计划试点装配式PC构件、PPVC等协同产品,同时延伸应用领域,推进如地铁、桥梁、油罐、大坝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公建产品,打造多个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2.8/3.6亿元,同比增长2%/63%/29%,EPS分别为1.47/2.39/3.09元(2020-2023年CAGR为2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29/22倍,在建筑模板“以铝代木”浪潮下公司作为铝模板租赁成长龙头有望核心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或扩容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建工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3.30 -- -- 3.40 3.03%
3.86 16.97%
详细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投资收益增厚业绩。公司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5.59亿元,同比增长26.08%;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31.95%,扣非业绩21.36亿元,同比增长3.87%。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33.44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15.86亿元,同比增长58.59%;扣非业绩7.67亿元,同比增长4.54%。公司三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持有的东方证券等股票资产在三季度价格上涨产生较多投资收益。分业务看,前三季度公司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房产开发/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实现收入1800/118/45/26/8亿元,YoY+27%/+20%/+36%/+6%/-1%,建筑施工与建材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地产开发收入扭转上半年下滑局面,修复明显。前三季度新签订单309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上海地区占比60%。 毛利率有所下滑,费用率控制较好,三季度现金流边际改善明显。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8.22%,YoY-0.61个pct,主要是因房地产/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分别下滑17.8/0.21个pct。期间费用率6.53%,YoY-0.2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02/-0.12/-0.25/+0.15个pct,费用率整体控制良好。资产减值(含信用减值)2.26亿元,同比增加0.7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亿元,主要因持有的东方证券等股票资产三季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归母净利率1.42%,YoY+0.06个pct。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1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64亿元,本期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105%/110%,YoY+6/+4个pct。单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83亿元,边际改善明显。 新业务加快推进,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项目。前三季度公司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等六大新兴业务分别新签合同 165/89/41/227/24/13亿元,实现产值271/90/38/180/NA/12亿元。公司还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根据公告,公司整合多年绿建设计、电站建造和光伏产品渠道经验,扩展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从屋顶光伏的施工承包向投资运营全产业链拓展,报告期内上海成加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二期项目于报告期并网发电,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81MW;此外在核能方面,公司设立核能工程建设指挥部,整合内部设计、建筑、安装、研发力量,积极配合业主方推进钍基熔盐实验堆及配套项目建设,并协同业主开展实验堆相关安装技术联合研发,助力钍基熔盐堆商业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2/46亿元,同比增长13%/12%/9%,EPS分别为0.43/0.48/0.52元,当期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6.9/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中国铁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7.38 -- -- 7.50 1.63%
8.60 16.53%
详细
营收业绩稳健增长,两年复合增速10%符合预期。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5亿元,同比增长17.9%(较19年复合增速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20.1%(较19年复合增速10.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19.4%(较19年复合增速10.0%)。分季度看,Q1/Q2/Q3分别实现营收2340/2546/2470亿元,同比变动+61.2%/+12.8%/-2.5%(较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2.0%/14.0%/8.9%),三季度营收增速下滑主要系1)去年Q3为疫后业务赶工放量期,同期基数较高。2)受到部分地区疫情及洪涝灾害影响;单季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73/56亿元,同比+68.5%/+15.1%/持平(较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5%/16.3%/1.5%)。 毛利率略降,费用率控制良好,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边际改善。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56%,较上年同期下降0.22个pct,预计主要因地产、物流等业务板块毛利率下滑较多。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4.78%,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1/-0.07/-0.04/+0个pct。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11.8亿元。净利率上升0.05个pct至2.43%。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482亿元,较去年同期流出扩大约170亿元,我们分析主要因:1)部分工程项目受业主资金支付滞后影响,回款较慢;2)为保障上游供应稳定性,公司对部分材料进行提前储备,造成采购支出前臵。3)会计准则变化,部分PPP项目支出从投资类性现金流重分类至经营性现金流。单看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79.6亿元,已边际改善。前三季度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457亿元,同比多流出198亿元。前三季度平均ROE为6.93%,YoY+0.05个pct,拆分看净利率提升0.05个pct,总资产周转率提高0.01次,权益乘数则下降0.21。 市政类订单增长显著提速,在手订单储备充裕。公司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总额15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整体订单增速维持稳健。具体细分来看,新签工程承包合同12910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城轨/房建/市政分别新签2022/1606/980/5014/2660亿元,YoY+15.0%/+1.4%/-14.5%/+2.0%/+40.1%,市政类订单贡献核心增长动力,新签增速较21H1环比提升28个pct,预计主要受益于核心城市群建设的快速推进。新签勘察设计合同20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他非工程承包类订单中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资物流分别新签182/900/1301亿元,YoY-1.5%/+50.2%/+77.4%,地产业务延续高增态势主要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截止至前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45010亿元,同比增长23%,为2020年收入的4.9倍,充足订单有望保障公司后续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286/311亿元,分别增长14%/12%/9%,EPS分别为1.88/2.1/2.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3.5/3.2倍,目前PB(lf)为0.5倍,估值位于历史最低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产减值风险,地产业务毛利率下降,项目执行进度不达预期。
中国能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1-01 2.40 -- -- 2.40 0.00%
3.04 26.67%
详细
收入稳健增长,业绩修复至19年同期水平,符合预期。公司公告21Q1-3实现营业收入2095.87亿元,同比增长21.75%(较19年同期增长32%);实现归母净利润33.61亿元,同比增长69.05%(较19年同期增长5%)。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当前已经修复至19年同期利润水平,整体符合预期。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680.4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下滑8.65%,Q3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因去年同期赶工造成基数较高。由于公司吸收合并葛洲坝交易在9月完成,本期报表尚未包括葛洲坝原换股股东1-9月应享有的利润。如果不考虑少数股东损益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78亿元,同比增长42%,与19年同期持平。 毛利率基本平稳,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2.46%,YoY+0.03个pct,保持平稳。期间费用率8.19%,YoY-0.16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YoY持平/-0.18/+0.02/-0.01个pct,费用率整体控制较好。资产减值损失减少3.25亿元。少数股东收益占比下降8.4个pct,主要因去年同期部分子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归母净利率为1.6%,同比提升0.45个pct。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87亿元,同比少流出3亿元。 电力与非电业务齐发力,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高增长。公司公告21Q1-3新签合同5924亿元,完成年度新签合同额计划的91.6%,同比增长44.6%。分行业看,电力工程新签合同3114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52.6%,同比增长36.8%,主要受益于国内风光新能源投资加速,公司凭借电力全产业链服务的强大实力,获取多个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项目。非电力工程新签合同2810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4%,同比大幅增长54.3%,预计主要因公司解决内部同业竞争关系,整合资源,加大开拓力度,大型项目加速落地。分地域看,前三季度新签国内合同42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9%,是驱动订单高增的主要因素;国际新签合同1670亿元,同比增长17.6%,海外疫情背景下订单仍保持稳健增长,显示较强经营韧性。 “双碳”政策持续深化,公司在风光大基地、储能、新能源运营等领域全方位受益。近期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电力综合服务龙头,将受益“双碳”政策的深化推进:1)参与我国能源整体战略规划,在电力系统综合设计领域优势明显,在综合性风光储能源大基地项目方面优势突出。2)储能领域技术领先,根据官方公众号披露公司“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储冷储热等领域均有落地实施项目,参与各类型储能项目100余项,创造了多项第一,具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有望深度受益电化学储能与抽水蓄能等储能工程的快速发展。3)根据公司官方公布战略,规划2025年在手电力装机不低于20GW,是20年底7倍,布局新能源运营潜力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备考)分别为84.5/95.8/107.4亿元(21年为假设年初即完成吸收合并葛洲坝后的备考利润),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13%/12%,对应EPS分别为0.20/0.23/0.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1/9.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建设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增长不达预期、新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10-29 43.60 -- -- 50.90 16.74%
59.60 36.70%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业绩贴近预告上限符合预期。公司2021Q1-3实现营收133.8亿元,同增41%(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32%);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56%),业绩增速接近前期预告上限,符合预期;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较19年同期复合增速49%)。分季度看,Q1-3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9/48.8/52.1亿元,同增139%/34%/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3.2亿元,同增339%/116%/3%。考虑到去年Q3非经常性损益1.05亿元,同时有约0.2-0.3亿工程净利润,今年Q3非经常性损益1.09亿元,无工程净利润,可测算公司今年Q3单季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净利润稳健增长约10%-15%。在今年钢价明显上涨、行业需求有所下降背景下,公司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订单、产量、收入、利润均实现明显增长,彰显龙头经营韧性,后续随着行业产能出清、钢价趋稳、公司产能持续建设与释放,公司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持续稳健增长。 毛利率下降、净利率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21Q1-3毛利率为12.6%,同比下降0.73个pct,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1)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钢价上涨而吨加工费基本稳定,致吨毛利率下降;2)今年新准则下运输装卸费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和列报,去年同期则计入销售费用;3)高毛利工程业务占比下降。Q1-3期间费用率5.69%,较上年同期提升0.49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50/-0.13/+0.94/+0.18个pct,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新准则下运输装卸费移出销售费用核算和列报;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本期加大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化管控系统研发投入;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可转债利息计提所致。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冲回约300万元,去年同期为计提1.7亿元,主要系公司逐步聚焦钢结构制造加工业务,较长期限的工程类应收款减少。净利率提升0.88个pct至6.16%。吨净利润方面,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以扣非吨净利衡量公司钢构加工业务盈利能力较为合理,Q1-3公司扣非后的吨净利约252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扣非后吨净利216元明显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提升。 现金流环比明显改善,ROE显著提升。2021Q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出4.3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6亿,主要因今年公司在钢价阶段性平稳期加大钢材采购所致(存货较年初增加11.2亿元、预付款较年初增加7.1亿元)。其中Q3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入1.7亿元,较Q1、Q2已明显改善,主要系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增加所致(Q3末应付票据较Q2末增加15.5亿元)。收付现比分别为100%/101%,YoY -7/-1个pct。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9/12.7次,YoY+0.2/+2.3次。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均有所提升,ROE上升3.0个pct至12.8%。 钢结构契合双碳发展目标,钢构制造龙头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今年以来国内3060双碳目标推进政策密集出台,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从顶层规划角度推动建筑业低碳化发展,提出要“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同时近期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契合我国双碳发展目标,行业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公司作为钢结构制造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4.7/18.5亿元,同增42%/29%/26%(2020-2023年CAGR为32%),EPS分别为2.17/2.80/3.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及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风险,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苏文电能 综合类 2021-10-29 64.00 -- -- 88.00 37.50%
88.00 37.50%
详细
Q3营收、扣非业绩加速增长,持续受益配售电市场化改革。公司2021Q1-3实现营收11.9亿元,同增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增37%,伴随公司市外及省外业务快速拓展、运维业务放量,今年以来公司营收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增46%,扣非业绩增长快于归母业绩主要系去年同期确认政府补助(约2000万)较多所致。分季度看,Q1-3分别实现营收3.3/3.9/4.7亿元,同增86%/14%/2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900/6800/7600万元,同增130%/27%/10%;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5800/5600/7500万元,同增152%/8%/46%,Q3单季收入、扣非业绩环比均显著加速。当前我国配售电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公司作为民营配网EPCO龙头持续受益,后续增长动力有望不断强化。 利润率连续四季度同比提升,规模扩张阶段现金流流出增多。公司2021Q1-3毛利率28.9%,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pct,已连续4个季度同比提升,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后续随着公司设备业务发力,产业链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9.49%,较上年同期提升0.46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5/+0.19/+0.39/-0.07个pct,管理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员工福利费、培训费及差旅费有所增加;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重视研发,相关投入提升所致。资产减值(含信用减值)损失约16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00万元,主要系坏账准备计提有所增加。净利率提升0.68个pct至17.08%。2021Q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约4600万元,主要系公司业务处快速扩张期,为增加在手项目信息储备,投标保证金支出增多,同时今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为锁定较低成本的设备等原材料,向供应商支付力度加大所致。收付现比分别为82%/106%,同比持平/+19个pct。 配网EPCO龙头有望重点受益于双碳目标加速推进。近期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电网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促进配电系统将由原来单一电能分配角色转变为集电能收集、储存、传输和分配于一体的新型电能交换系统,带来配电网功能与投资升级,有望带动公司需求增长、订单规模提升。在节能管理方面,《通知》提出要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叠加当前电价上涨预期下,工商业配网节能降耗、智能用电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智能运维业务具备成熟解决方案、技术优势明显、客户资源丰富,未来有望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2/5.7亿元,同比增长31%/36%/35%,EPS分别为2.21/3.00/4.06元,2020-2023年CAGR为34%,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电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才流失风险等。
四川路桥 建筑和工程 2021-10-22 9.28 -- -- 12.33 32.87%
13.42 44.61%
详细
拟定增引入重磅战投,锂电板块有望迎加速成长期。公司公告拟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蜀道集团旗下交建股份、高路建筑及高路绿化股权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方案中,引入四川能投集团与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其分别定增7278/2911万股,占定增前总股本1.5%/0.6%,定增价6.87元/股,再加上公司拟向交投产融定增2.6亿股(占定增前总股本5.5%),本次合计拟募资25亿元。能投集团为四川国资旗下能源基建重要主体,同时控股川能动力(旗下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处建设中),有望与公司在能源基建、锂盐供应及交通+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比亚迪为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商,同时涉足手机部件、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等领域,有望与公司在能源板块的锂电材料产业链、工程施工车辆的“电动化”、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储能设备研发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引入以上战投,公司锂电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生产业务有望绑定上游锂矿供应商(能投集团)、下游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强化产业链联动能力,有望迎加速成长期。 拟参与磷化工企业破产重组,完善矿产品类布局。公司公告拟投入约1亿元参与会东金川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此前公司公告已托管会东国资公司持有的金川公司5%股权)。金川公司享有大黑山磷矿山、大山梁子磷矿山、大桥磷矿区大水沟磷矿山采矿权(有效期均已届满,部分矿存延续审批可能),并拥有黄磷产能6万吨/年,以黄磷3.7万元/吨市价测算,满产情况下年产值可超20亿元。若后续成功确定公司为重整投资人,则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矿产品类布局,促矿产业务加速扩张。 股权激励划定增长预期,有望激发核心骨干动力,彰显未来发展信心。公司公告拟向不超过350名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不超过4375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数的0.92%。其中首次授予不超过350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80%,预留部分占比20%,授予价格为4.24元,有效期不超过6年,限售期为授予日起24个月。分三期解锁,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30%。解锁条件为22-24年:1)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0/80/90亿元,且较2020年增长率不低于同业平均。2)收入分别不低于1000/1100/1200亿元,且较2020年增长率不低于同业平均。3)应收账款周转率不低于5.7。本次激励方案划定了2022-2024年增长目标,同时有望进一步理顺激励机制,激发核心骨干工作动力,也彰显了未来发展信心。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公司有望重点受益。国务院印发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纲领性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在公路建设领域提出要要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强化主要城市间快速联通、加快推进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根据四川省交通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投资总额预计达1.7万亿,较“十三五”期间增加约40%;全省公路水路投资额不低于8000亿元、力争1万亿元。推动实现成渝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交通基建投资面临重大机遇,公司作为省内交通基建龙头有望重点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1/86亿元,同比增长59%/47%/22%,EPS分别为1.01/1.48/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4/5.7/4.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定增进展不达预期、参与磷化工企业破产重整不达预期、新业务布局不达预期、省内基建投资不达预期等。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10-14 48.86 -- -- 47.96 -1.84%
59.60 21.98%
详细
Q3,钢构订单增速大幅反弹,产量维持较快增长。销售方面,公司2021Q1-3新签销售合同173.1亿元(均为材料订单),同增38%,增速与Q1-2基本持平,同口径下两年Q1-3复合增速28%。其中Q3单季新签材料销售合同67.8亿元,同增40%,较Q2增速提升31个pct,明显反弹,显示在Q3钢价趋稳背景下行业需求快速恢复。产量方面,Q1-3钢结构产量242.5万吨,同增46%,增速较Q1-2下降17个pct。其中Q3单季钢结构产量87.7万吨,同增23%,维持较快增长,环比Q2微增。Q3产量环比未显著放量主要系公司本期集中执行若干大型机场焊接订单,该类订单钢结构焊接量较大、产出偏慢所致,但此类项目加工费较高(我们预计吨加工费较常规项目高约30%)、盈利能力较强,因此我们预计公司Q3盈利仍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后续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Q4钢结构产量有望延续增势,我们维持公司全年实现钢结构产量330-340万吨(同增32%-36%)预测。 规模效益持续呈现,签单、成本转嫁能力突出。产能建设与释放持续夯实公司规模优势,提升公司大规模签单及成本转嫁能力:签单能力方面,2019-2021年Q3同期公司承接万吨以上材料合同分别为3/9/14个,大单数量快速提升,彰显大客户对公司认可度持续提升;成本转嫁能力方面,剔除来料加工业务后,2021Q3公司万吨以上材料合同单价处6914-8571元/吨区间(均价7595元/吨),较上年同期5276-6453元/吨(均价5865元/吨)明显提升(均价提升29%至1730元/吨),在钢材价格上涨背景下(同期螺纹钢均价提升约1650-1700元/吨),公司销售合同单吨价格明显提升显示公司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公司近期公告到2022年底建成500万吨产能后,将根据达产情况进一步规划和扩张,中长期规模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强化。 预计当前能耗双控趋严对公司生产直接影响较小。公司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安徽、湖北及重庆三省市,根据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来看,上半年上述三省市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下半年控能耗压力相对较小。其次,在近期全国电力紧缺背景下,多地发改委启动有序用电方案,要求以保民生、保重点为底线,优先安排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避峰让电。公司为当地重点生产企业,并非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钢结构生产成本中电力占比仅约1%),即使部分工厂存在限电问题也可通过灵活生产管控机制进行抵御,因此我们预计公司在当前国内能耗双控趋严环境中钢结构生产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4.7/18.5亿元,同增42%/29%/26%(2020-2023年CAGR为32%),EPS分别为2.17/2.80/3.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及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风险,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