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磊

中邮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340523010001。曾就职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21.4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30 99.20 -- -- 102.68 3.51%
102.68 3.51%
详细
事件:亿纬锂能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本部利润实现大幅增长。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49.26亿元,同比+127.54%;实现归母净利13.59亿元,同比-9.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1.94亿元,同比-16.22%。其中思摩尔国际贡献投资收益4.4亿元,除去思摩尔国际贡献投资收益,公司本部实现盈利9.20亿元,同比+59%。 Q2盈利实现修复,经营情况持续改善。2022Q2,公司实现营收81.92亿元,环比+22%;实现归母净利8.38亿元,环比+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59亿元,环比+75%。其中思摩尔国际贡献投资收益2.72亿元,除去思摩尔国际贡献投资收益,公司本部实现盈利5.66亿元,环比+60%。公司22Q2毛利率实现15.96%,同比-7.99pcts,环比+2.21pcts;净利率9.56%,同比-15.86pcts,环比+2.46%。公司盈利迎来拐点,实现向好发展。22Q2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达9.56亿元,同比+41%,环比+12%,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动力电池业绩亮眼,原材料成本压力锐减,产业链实现产能释放,可进一步降本增效。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164%。我们预计动力电池盈利能力恢复主要是①Q2上游原材料如六氟磷酸锂、碳酸锂、镍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可缓解公司成本压力;②公司Q1未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Q2已逐步形成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实现向下游传导原材料压力,进一步恢复公司动力电池盈利能力。③公司与上游企业包括德方纳米、贝特瑞、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中科电气、新宙邦、金昆仑等设立合资公司,积极布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镍、钴、锂等上游资源,随着公司产业链布局进入落地周期,公司成本端压力将进一步释放,实现降本增效。 储能电池布局已完善,未来市场需求爆发将拉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早在2014年切入储能领域;于16年参股沃太12.5%股权;于17年和林洋能源合作布局储能业务,后共同投建10GWh储能电池项目;后在武汉成立亿纬储能,作为储能业务主营公司。公司目前已绑定家储领域、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知名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铁塔、Powin Energy、河南电网、江苏电网等, 2021年公司实现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储能业务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79/62.95/9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92.0%/51.5%,对应PE分别为58.7/30.6/20.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新客户开拓进度不及预期。
中科电气 机械行业 2022-08-30 25.94 -- -- 28.58 10.18%
28.58 10.18%
详细
事件:中科电气披露2022 年半年报。 22H1,公司实现营收20.33 亿元,同比+147%;实现归母净利2.63 亿元,同比+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2.84 亿元,同比+81%。(扣非归母高于归母净利的原因是:21 年底深创投增资中科星城9 亿元,带来22H1 利息费用3.09 亿元)二季度受上游石油焦等原料涨价影响,公司毛利率短期有所承压。22Q2,公司实现营收11.75 亿元,同比+137%,环比+37%;实现归母净利1.34亿元,同比+46%,环比+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43 亿元,同比+56%,环比+2%。受国际油价上涨、国内疫情影响,负极原材料石油焦、针状焦价格上涨,公司毛利率有所承压。22Q2 单季度综合毛利率20.65%,环比-6.15pcts。 分业务来看:(1)锂电负极业务:22H1 收入18.76 亿元,占营收92%,同比+168%。负极材料收入口径销量4.55 万吨,单吨售价4.12 万元/吨,单吨毛利约0.88 万元/吨。(2)磁电装备业务:22H1 收入1.57 亿元,占营收8%,同比+28%。 原材料价格趋稳,新产能投产带动石墨化自供率向上,看好公司下半年盈利反转。22H1,公司已有负极产能9.71 万吨,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旺盛,公司有多个项目在建或规划建设中,待全部建设完成后,总产能将达到44-45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达39.5 万吨,石墨化自供率有望达到近90%。上游原材料端,一方面石油焦等焦类价格已出现企稳回落迹象,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海达新材已与中国石化炼油销售公司签订石油焦供应合作协议,每年供应石油焦不少于15 万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9.09/76.59/105.2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8%/56.0%/37.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32/12.19/17.3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0%/92.8%/42.3%;对应PE 分别为29.7/15.4/10.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亚玛顿 2022-08-17 44.71 -- -- 46.16 3.24%
46.16 3.24%
详细
事件:亚玛顿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 光伏玻璃出货高增,产线爬坡完成,盈利实现修复。凤阳硅谷窑炉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原片玻璃供应,带动公司光伏玻璃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4.69亿元(68%),归母净利润达到0.43亿元(+84.65%)。单季度来看,2022Q2实现营收7.64亿元(+155%),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240%),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由2022Q1的4.99%/1.65%提升至9.38%、4.31%,主要源于深加工产能完成爬坡后,制造效率与良率的提升,推动盈利能力修复。 联合行业龙头推动1.6mm超薄玻璃市场化应用,强化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动1.6mm玻璃的量产导入,持续推动行业向超薄玻璃技术方向转型,并陆续通过核心客户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公司先后与隆基、天合签订1.6mm玻璃领域的合作/销售协议,今年上半年与天合签订的3.375亿平1.6mm玻璃长单合同,对应年销售量近1亿平,伴随组件龙头的持续推动,1.6mm超薄玻璃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实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物理钢化技术规模化生产≤2.0毫米超薄物理钢化玻璃,无论是在窑炉端和深加工端,在超薄玻璃领域均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在玻璃行业尺寸新一轮变革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积极推动电子玻璃扩产,打造公司全新业务增长极。凭借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深加工、镀膜技术的深厚积累,公司加快推动在电子玻璃领域的布局,4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以亚玛顿(安徽)新贴合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拟投资28.96亿元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台大尺寸显示光学贴合生产线”项目。8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将投入1亿元在湖北十堰投资设立亚玛顿高清显示,用于推动电子玻璃及原材料的研发生产,完善公司在光电显示领域垂直产业一体化布局。当前玻璃在光电显示领域替代空间广阔,伴随规模化生产加速成本下降,有望打造公司新增长极。 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三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3.59/4.41亿元,对应PE估值49.6/24.6/20.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超薄玻璃尺寸进一步下降,玻璃产能需求不及预期。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16 55.64 -- -- 56.29 1.17%
56.29 1.1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关于认购MaxeonSolarTechnologies,Ltd.可转债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使用激励基金受让公司股份,绑定核心员工利益,推动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推行“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拟使用“2022年持股计划专项激励基金”作为资金来源受让公司回购股票,预计总金额不超过3.96亿元,对应不超过965万股,占总股本的0.3%。参与员工包含董监高6人,认购份额不超过2054万份,其他核心员工(不超过1494人)认购不超过3.75亿份,在归属期方面,一年后转让50%,两年后转让剩余50%至持有人账户。通过激励基金形式受让股份,可以强化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绑定,加速推动公司发展。 自有资金2亿美元认购MAXN 五年期可转债,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079亿美元认购MAXN公司发行的5年期可转债,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强化MAXN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推动全球化布局: MAXN作为全球领先且受到专利保护的IBC厂商,在背接触电池领域布局多年,且已迭代研发多款基于IBC技术的电池组件产品,在当前分布式市场崛起的大背景下,背接触电池凭借更高的正面发电效率以及无栅线带来的更优美观度,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大放异彩,此次募资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公司最新一代Maxeon 7产品的研发制造,此外,在制造理念方面,中环与MAXN之间也将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交流,有望积极推动数字化、柔性化制造能力的导入。 伴随能源转型的深入,海外光伏产品本土化制造诉求日趋显现,MAXN作为由Sunpower独立拆分的海外电池组件制造主体,在未来光伏产品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其重要属性将显著提升,此轮募资在加速推动技术研发落地的同时,也将支持MAXN实现制造产能的扩张,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90/70.11/85.98亿元,对应PE估值26.8/23.3/19.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硅片价格不及预期。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8-15 139.24 -- -- 166.60 19.65%
166.60 19.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疫情影响下公司维持稳定增长,存货高增有望逐步贡献收入增量。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6.79亿元(+2.13%),归母净利润5.08亿元(+10.91%),扣非归母净利润4.68亿元(+10.14%)。单季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为明显,设备交付不及预期,实现收入13.17亿元(-8.97%),归母净利润2.35亿元(-4.82%),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1.63%)。存货端,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总额为47.73亿元(+2.78%),其中发出商品35亿(+20.69%),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将陆续实现收入确认,驱动业绩增长。 设备龙头实现电池新技术全覆盖,PE-poly路线优势显现,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TOPCon:公司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在湿法和扩散等设备仍然维持较高市占率,在常规LPCVD路线的基础上,新推出PE-poly设备,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路线上的绕镀、石英器件损耗、原位掺杂工艺时间长等难点,量产转换效率目标25%以上,已取得润阳、晶澳、三一重能等客户的订单,根据公司公众号信息,7月21日、8月1日,PE-poly设备又陆续中标光伏龙头订单,当前PE-poly路线优势不断显现,预期后续出货规模有望高增。 HJT:公司同样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创新性推出管P、RPD和PAR设备,在降本或提高转换效率方面均有优势,其中HJT管P的研发已经进入工艺调试和匹配阶段。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实现了HJT设备在欧洲市场的进入,7月也顺利出货了GW级HJT电池产线设备,后续有望伴随HJT高速扩产实现出货高增。 钙钛矿:公司的RPD和PVD均可运用于钙钛矿领域,RPD设备比传统的PVD设备可以减少对钙钛矿电池的轰击损害,有利于提高转换效率和良率。 当前公司钙钛矿用RPD设备陆续取得下游客户的订单,7月10日,钙钛矿用RPD顺利通过厂内验收,将发运给客户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在新电池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83/13.12/15.14亿元,对应PE估值49.7/37.2/32.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导入不及预期。
大全能源 2022-08-08 58.88 -- -- 65.00 10.39%
65.00 10.39%
详细
事件:大全能源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上半年盈利近百亿,多晶硅龙头充分受益行业供应紧张。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3.40亿元,同比增长262.16%,实现归母净利润95.25亿元,同比增长340.81%,处于业绩预告的中枢水平。单季度来看,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2.11亿元,同比增长188.08%,实现归母净利润52.13亿元,同比增长230.19%。从盈利角度看,二季度公司实现多晶硅销售3.75万吨,单位成本为50.65元/kg,单位盈利达到13.9万元/吨,成本控制及盈利能力领先行业。 产能持续超产,加速推动包头新增产能建设,匹配上游原料供应,进一步优化成本。 产能持续超产,加速推动包头新增产能建设,匹配上游原料供应,进一步优化成本。公司当前多晶硅产能为10.5万吨,上半年实现产量6.67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127%,根据CPIA的统计,公司上半年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8.3%,考虑到下半年检修带来的影响,预计三季度产量为3.2-3.2万吨,全年产量预期上调至12.9-13.2万吨,预计全年产能利用率保持在120%以上。在此背景下,公司加速推动产能扩张,通过定增募集110亿元用于包头10万吨多晶硅产能建设,预计2023年二季度建成,实现多晶硅产能翻倍。 此外,今年7月公司与包头市固阳区政府签订了《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投资协议书》,一期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实现包头10万吨多晶硅项目的100%原料供给,进一步强化成本领先优势。 在下游需求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多晶硅供应不及预期,价格大幅上涨,预期多晶硅供应紧张局面仍将维持,多晶硅盈利大幅提升。 在下游需求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多晶硅供应不及预期,价格大幅上涨,预期多晶硅供应紧张局面仍将维持,多晶硅盈利大幅提升。年初以来,国内多晶硅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叠加产线突发事故导致停产检修,以及部分产能受限电影响产出下降,导致国内多晶硅供应量不及预期,6月、7月供应量甚至连续两月环比下降,8月国内迎来新一轮产能投放,贡献明显增量,预期国内产量环比提升13%至6.6万吨,叠加进口总供应量为7.3万吨,对应硅片产出约27.5GW,但供应总量仍然不及需求,支撑硅料价格延续微涨走势,致密料最新成交价格已提升至30万元/吨,按照大全二季度约56元/kg的全成本计算,当前对应单吨盈利达到17~18万元/吨,盈利进一步上行。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0.79/145.62/146.20亿元,对应估值7.3/8.5/8.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硅料行业竞争加剧;光伏装机不及预期。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8-04 140.50 -- -- 166.60 18.58%
166.60 18.58%
详细
事件:PE-Poly再次中标全球太阳能头部订单。近日,继公司的常州HIT中试线研究院的全新PECVD与TCO设备安装到位,稳健升级管P板P双路线后,公司自主研发的PE-Poly“三合一”设备,再次成功中标全球太阳能头部企业TOPCon电池装备项目。 TOPCon与PERC产线兼容性高、成本更低,今年为扩产大年。TOPCon技术路线为PERC技术的延伸改造,和原PERC产线兼容度较高,TOPCon领域中70%的设备与PERC重合。而对于HJT而言,由于技术路径不同,HJT生产线和PERC电池并不兼容,扩产需要新建生产线。目前单GW TOPCon新产线的投资成本预计仅为HJT的一半左右,单GW PERC改造为TOPCon产线的成本则更低,因此TOPCon短期来看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我们通过统计主流电池片厂商的产能规划与招标情况,预计今年TOPCon产能新增70GW左右。 公司PE-POLY技术领先,TOPCon扩产趋势下有望充分受益。公司在PERC设备领域的市占率较高,尤其清洗制绒设备表现优异,在TOPCon扩产趋势下,公司有望维持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已具备TOPCon整线设备交付能力,在LPCVD技术路线之外,公司推出核心设备PE-Poly,可实现隧穿层、Poly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制备,相较LPCVD路线,可解决TOPCon电池生产过程中绕镀、能耗高、石英件高损耗的固有难点,同时大大缩短了原位掺杂工艺时间。公司TOPCon路线主要中标润阳5GW的改造、晶澳1.3GW的TOPCon线等,预计后续订单有望加速落地。 投资建议:公司为电池片设备核心标的,在太阳能电池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公司完成了PERC+、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路线的设备布局,同时公司核心设备PE-Poly竞争力强劲,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2/13.0亿元,对应PE为52.6/42.9/37.0X。 风险提示:TOPCon扩产不及预期,电池技术降本提效不及预期,PE-POLY设备导入不及预期。
君禾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04 11.95 -- -- 13.05 9.21%
13.05 9.21%
详细
主业水泵,经营稳健。 君禾股份主业为家用水泵及其配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潜水泵、花园泵、喷泉泵及深井泵四大系列产品。下游市场主要来自欧美,海外营收占比超过 95%。 2021年,公司营收 9.7亿,归母净利0.92亿元。 入股哈工石墨,享有未来并表优先受让权,迈出新能源石墨负极材料第一步。 2022年 5月公司公告,增资认购哈工石墨 20%股份,成为哈工石墨第二大股东,后续在股权上享有优先受让权,直到持股 51%以上。哈工石墨具备采矿、选矿、鳞片石墨加工、高纯球形石墨生产一体化布局。 2022-2024年承诺净利润不低于0.9/2/3亿元。 海外多国将天然石墨定调为战略性资源,哈工石墨手握黑龙江 2个优质石墨矿探矿权,采矿权正逐步落地,品位 14.2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产量和储量来看,我国均属于全球天然石墨资源第一梯队,其中黑龙江为我国石墨矿的战略高地。 哈工石墨在黑龙江拥有“平安石墨矿”和“密山良种石墨矿” 2座优质石墨矿山,合计拥有上亿吨石墨资源矿石量,石墨矿物量储备 800多万吨。“平安石墨矿”平均品位 14.22%,行业平均水平在 10%左右。目前石墨矿从探测到开采一般需要 5-10年左右的时间,长期的探矿使用费及高技术资格证明为采矿权设置了高进入壁垒。公司手握优质矿端资源,优势明显。 高品位矿端一体化布局,构筑产品品类和成本护城河。 哈工石墨公司旗下设有 5家子公司,定位石墨全产业链布局: (1)国润矿业, 持有平安石墨矿的 100%勘探矿权; (2)哈工高碳, 石墨矿石的分选提纯,已有 60万吨石墨原矿及 5万吨石墨精粉产能; (3)哈工新能源, 球形石墨的生产及销售,贝特瑞入股 7%: 已具备 2万吨高纯球形石墨产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球形石墨工厂之一,主要客户包括贝特瑞等,贝特瑞为国内天然石墨龙头,下游客户包括特斯拉等巨头; (4)哈工负极,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与销售:计划建设年产 1.2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 1.8万吨高纯球形石墨生产线; (5)哈工碳基,定位可膨胀石墨及石墨纸的生产及销售,已具备年产 1.2万吨可膨胀石墨和年产 600吨石墨纸产能。公司一体化布局, 根据我们测算, 选矿自供精粉可以节约 2000-3000元/吨的成本,成本领先。 能耗双减、工艺升级,天然石墨负极市场不容小觑。 目前天然石墨在海外应用较为成熟广泛,国内市场以人造石墨为主。人造石墨生产能耗高,在国内能耗双减政策趋势下,产能紧张加工费高涨。而天然石墨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目前业内有人造天然掺混使用趋势,天然石墨负极市场不容小觑。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收入 12.2/14.8/17.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8/2.5亿元,对应 PE 为 34.4x/22.7x/16.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采矿探矿权证取得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下游技术路径变化风险; 增资具有不确定性。
2022-08-04 -- -- -- -- 0.00%
-- 0.00%
详细
海内外分布式装机需求持续超预期,公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组件厂商之一,不断深化全球布局,分布式领域布局领先,有望充分受益。 国内: 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 30.88GW,其中分布式 19.65GW(户用 8.91GW+工商业 10.74GW),集中式 11.23GW,分布式占比达到 64%,成为装机需求主要增长点。 海外: 俄乌冲突激化欧洲能源危机,电价水平持续冲高,光伏装机经济性优势明显,驱动需求高增,国内向欧洲组件出口持续翻倍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组件厂商之一,已实现完善的全球营销渠道布局, 近年来海外收入占比持续在 70%以上,在分布式领域,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天合富家”(针对户用)、“天合蓝天”(针对工商业)等品牌,22H1国内分布式市占率超 25%,持续稳固龙头地位。 尺寸方面持续挖掘 210技术潜力, N 型电池领域技术积淀深厚,在大型化+N 型化趋势中优势有望逐步强化。 在尺寸布局方面,公司 2020年起即拥抱 210技术路线,产品已实现全场景覆盖, 600W+技术联盟已吸引近 100家企业加盟, 有望推动 210渗透率快速提升, 此外为适应更加细分场景, 公司推出 210R 产品(长 210mm,宽 182mm),相较主流 182组件有显著的功率提升,带来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在 N 型电池技术领域,公司介入时间早、研发积淀深厚, 2015年即开始 TOPCon 电池研发, 2018年6月中标技术领导者项目(500MW),技术布局行业领先,目前公司已启动盐城 8GW TOPCon 电池扩产,考虑到当前 TOPCon 电池约 0.1元/w 的溢价,新产线落地有望带来盈利的显著改善。 积极推动产能扩张,加深一体化布局,强化组件龙头领先优势。 在上市之初,公司定位于电池+组件一体化厂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假设,公司逐步向上加强一体化布局,与通威合资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产能将陆续释放贡献业绩,此外,公司拟在青海西宁建设行业内第一座一体化光伏产业园,涉及工业硅(30万吨)、多晶硅(15万吨)、单晶硅(35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10GW)及组件辅材,预期在西宁产业园分期投产后,有望强化公司成本优势,同时利于产业链管控,为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2-24年 实 现 归 属 上 市 公 司 股 东 净 利 润37.28/69.87/96.55亿元,对应 PE 估值 48.3/25.7/18.6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需求不及预期。 组件降价幅度超预期。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03 43.10 -- -- 60.00 39.21%
60.00 39.21%
详细
事件:根据星云股份公众号消息,公司和广州市白云公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后服务、智慧城市开发为支点的场景式服务网络展开合作。 电池技术迭代带来充电网络格局重塑机遇,伴随麒麟冉冉升起,星云股份将成为宁德未来4C和用电后服务战略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伴随宁德时代第三代CTP麒麟发布,带领动力电池进入1000+KM续航和4C充电倍率的新一轮的竞争,相关配套技术工艺将加速迭代。 4C快充匹配车企陆续推出的800V电压平台车型的需求,是推动行业进入超级快充时代的变盘点。星云大功率的直流充电桩、结合超高精度准充放电工艺的变流器完美提升系统性能,与宁德时代、时代星云共同构建了光储冲检超充站方案,有效解决了区域电网用电负荷增增加带来的安全隐患,配合宁德用电服务战略,匹配储能大赛道,有望大规模推广。 “光充储检”电站是满足电网新要求,实现技术跨越式升级的新一代产品。当前制约超充网络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两点,一是匹配稳定、安全、高效的超充设备,二是降低对局域电网的负荷。在技术层面,通过与宁德时代开展的检测服务业务,星云密切跟踪电池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其充电桩配备的1000V平台完美适配宁德麒麟电池及其他800V平台电池产品,同时通过电池检测技术的注入,保障超充期间电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电网可靠性方面,为应对超充带来的短时电网负荷增加,超充+储能(公司最先提出)将成为平衡电网扩容改造成本与可靠性的解决方式,“光储充检”电站也将成为面向新一代超充网络的革命性产品。 新一代电站布局陆续展开,示范项目加速落地。“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是由星云股份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的城市智慧能源系统,是以锂电池检测、储能、充电桩为核心要素的智能超充站,星云主要提供储能变流器、直流充电桩、星云智慧能源云平台等关键技术支持,目前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经在福州、宁德、龙岩、宜宾等地区落地建设,近期又完成与广州白云区的签约,随着项目建设的落地完成,公司储能板块业务收入体量有望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3/2.60/3.80亿元,对应PE为39.7/23.3/16.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8-03 521.49 -- -- 575.00 10.09%
574.13 10.09%
详细
高研发造就行业壁垒,产品及技术路径全面领先。2016以来,宁德以超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缩小与日韩竞争对手差距,并最终实现全面赶超。2021年,宁德研发投入约12亿美元,远超全球同业。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在行业连续发展阶段,行业龙头优势越来越大,从研发、规模效应、行业上下游看公司驱动力。动力电池行业是资本密集的科技制造行业,宁德资本开支于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1年约68亿美元,在手现金流超百亿。参考晶圆代工行业资金&技术壁垒高耸,强者恒强格局,我们认为宁德重磅资本开支及充沛现金流将形成正循环,强者愈强。 宁德时代强调四大创新: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极限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1)材料体系: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加速电池新化学体系方面研发进程,提高电池能力密度等一系列电池性能。(2)系统结构:首创CTP麒麟电池,针对续航、安全性、低温环境等痛点,优化系统;通过结构创新,采用BMS新算法、AB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实现优势互补,全面覆盖更多方案。(3)极限制造:安全失效率从ppm级别下降到ppb级别,通过制造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打造“TWh”交付能力。(4)商业模式:通过用电场景,构建车电分离下的租购、换电、回收等商业模式,打造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规模化降本优势,大幅拉大和友商差距。动力电池组价格下降大势所趋,成本管控重要性日益凸显。宁德积极扩产,规模效应持续扩大,成本竞争力的根源来自产品超强实力塑造的产业话语权、对上游资源的布局、与下游共建产能等。对比宁德、LG化学、三星SDI营业利润率,宁德盈利水平持续领先。 综上,我们从格局、产品矩阵、公司经营维度持续展望公司三大拐点。 拐点1:行业格局优化。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发布为公司新产品发展的里程碑,抢占行业制高点话语权,随着创新技术标准陆续推出,公司拉大行业差距;公司新品继续加大投入,高强度研发投入及高效研发转换效率有望维持公司持续领先竞争力。 拐点2:宁德产品矩阵高中低端全系具备降维竞争能力。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麒麟电池抢占行业话语权、高端市场盈利能力大幅提升;AB型解决方案及钠离子进一步夯实中低端及储能优势。 拐点3:公司经营拐点,碳酸锂传导机制形成及成本优化(公司加大对上游参股控股,保证供应链安全),而产品矩阵全系列竞争力提升,营收有望快速成长,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剖析动力电池四大行业属性,我们持续看好宁德维持电池(风光电储核心)霸主地位,预计公司2022E/2023E/2024E营收3301.91/5002.40/7003.36亿元 ;归母净利304.57/501.67/751.36亿元,yoy+ 91.17%/64.72 %/49.77%;对应PE 42.87/26.02 /17.38 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短缺,市场竞争加剧,新品及技术开发验证不及预期。
丰元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8-02 53.51 -- -- 57.00 6.52%
58.59 9.49%
详细
事件:丰元股份露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业绩超出预期,二季度近环比增长近30%。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126%;实现归母净利0.94亿元,同比+3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93亿元,同比+318%。业绩贴近此前预告区间上限,超出预期。 2022Q2,公司实现营收4.33亿元,环比+56%;实现归母净利0.54亿元,环比+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52亿元,环比+27%。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H1,公司毛利率24.94%,同比+10pcts;净利率13.26%,同比+6pcts。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显现、原材料成本管控得当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提升。 9.4亿定增已获批复,有望加速产能建设和降低财务成本压力。公司9.4亿元定增项目已获证监会批复,募集资金用于安徽安庆5万吨铁锂项目和补充流动资产。定增落地在即,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新产能建设,并缓解公司流动资金压力,降低财务成本。 锂玉溪铁锂5万吨产能一步到位,年底公司铁锂总产能12.5万吨。据公司半年报信息,公司今年磷酸铁锂产能有望加速。枣庄4万吨和安庆一期2.5万吨铁锂产能预计分别在今年8月底、9月底投产。玉溪一期5万吨铁锂由分批建设改为一次性建成,预计11月底投产。高镍三元8000吨预计7月底进入设备调试环节。预计22年底,公司磷酸铁锂总产能达到12.5万吨(此前规划为10万吨,玉溪项目加码建设一步到位,多贡献2.5万吨),常规三元5000吨,高镍三元1万吨。 新产品持续推进,三季度新建中试线基地。公司技术团队包括王坤鹏教授团队、中科院青能所(陈立泉院士为名誉院长)、韩国金佑成博士等专业研发团队,围绕单晶正极、9系三元、磷酸锰铁锂、固态电池材料、钠离子正极材料等新产品持续开发。公司将在今年三季度建设正极材料中试基地,把新产品投放到该基地进行中试,技术成熟的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将直接投放到生产线。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9/6.86/9.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2%/154.8%/36.9%,对应PE分别为35.7/14.9/10.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海目星 2022-08-02 89.03 -- -- 108.67 22.06%
108.67 22.06%
详细
在手订单充沛,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2022年 H1实现收入 11.94亿元,同比增长 116.29%,实现归母净利润 0.94亿元,同比增长 189.84%,扣非归母净利润 0.75亿元,同比增加 773.14%,由于公司 2021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2年 1-6月增加股份支付费用为 0.39亿元,对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有较大影响。公司收入高速增长主要是受益于下游电池厂扩产需求旺盛,公司订单增长较快,报告期验收项目增加所致,公司 2022H1新签订单约 36亿元(含税),新签动力电池业务订单约 24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 60%。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 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3.99%和 7.53%,同比增长 1.71%和 1.64%,较上年末增长9.07%和 2.04%,整体看,随着公司动力电池订单逐步落地,收入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毛利率较上年末得到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修复明显。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 2022年 H1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7.37%、6.70%、11.66%,同比变动-0.77%、-0.35%和 1.94%,整体看公司费用控制能力良好,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主要系公司为了满足产品前瞻性布局、产品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储备及研发人员储备等战略发展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增长所致。 激光&自动化装备行业持续领先,公司切入光伏激光设备赛道重塑成长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适用于动力电池加工的高速激光制片机与电池装配线等产品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公司不断打磨激光及自动化的核心应用技术,深度挖掘激光及自动化各行业的应用需求,实现动力电池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 H1公司实现动力电池业务收入 8.59亿元,同比增长 327.41%。2022年 4月,公司中标头部光伏客户晶科能源 10.67亿元的采购项目,主要产品为 Topcon 激光微损设备,该项目是公司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为公司进军光伏专用设备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公司在新型显示行业取得突破,2022年 6月,针对 Mini&Micro LED 制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晶圆级修复、膜层去除、芯片去除与焊座修整,推出激光智能复合修整机。长期看,公司切入光伏激光设备赛道,多方面进行业务布局,显著强化了公司的成长性。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39.47/71.02/92.8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45/6.81/9.70亿元,对应 PE 为 49.2/24.9/17.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长盛轴承 机械行业 2022-08-01 21.92 -- -- 23.20 5.84%
28.88 31.75%
详细
自润滑轴承国产龙头,盈利能力有望边际修复。 公司为专业从事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现已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龙头。 公司掌握十多项行业领先的自润滑材料核心技术,拥有上万种规格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 并与卡特彼勒、三一、小松等海内外优质客户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司抓住下游复苏机遇并跟进产能布局, 2021年实现营收 9.85亿元,同比增长 50.3%。 盈利能力方面, 2021年公司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出现下滑, 2022Q2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叠加高毛利汽车产品需求快速复苏,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边际修复。 自润滑轴承替代空间大, 汽车构成主要增量市场。 滑动轴承为高速成长赛道, 2020年我国滑动轴承渗透率提升至 7%,但较全球 12%的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分下游来看, 自润滑轴承替代空间大,汽车市场具备高成长性: (1) 汽车市场: 全球汽车自润滑轴承市场规模已超 300亿元, 在汽车高端化、轻量化趋势下还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汽车行业全球市占率仅不到1%,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渗透,公司有望加快引领国产替代。 (2)工程机械市场: 公司已是全球工程机械自润滑轴承龙头之一,正积极拓展新客户与新应用。 从需求看, 疫情短期扰动逐渐退出, 6月单月汽车销量环比增长 34.4%, 汽车供应链已全面恢复; 海外经济体处于疫情后的经济扩张期,工程机械需求仍然强劲, 国内基建加速加速趋势已形成, 因此公司下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具备较强弹性。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新能源+新材料是未来方向。 风电方面, 滑动轴承替换滚动轴承,可提升承载能力与可靠性,并使维护成本下降 60%, 滑动轴承方案有望助力实现风电降本难题。核电方面,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国产化不断推进,第三代核电装备国产化率已超 85%。 公司作为“国和一号” 关键部件自润滑轴承的供应商, 有望持续受益于核电装备国产化。 此外,公司致力于高性能聚合物、 低摩擦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 有望复刻圣戈班等国际巨头路径, 不断突破下游细分市场并强化自身产品竞争力。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营 业 收 入 为12.24/14.86/17.8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91/2.41/3.02亿元,对应 PE 为34.0/26.9/21.5X。公司是自润滑轴承的国产龙头,下半年盈利能力修复叠加新能源预期加强, 具备利润与估值的双重弹性, 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01 73.93 -- -- 76.16 3.02%
76.16 3.02%
详细
事件:璞泰来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二季度环比增长近20%。2022H1,公司实现营收68.95亿元,同比+76%;实现归母净利13.96亿元,同比+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3.33亿元,同比+86%。业绩落于此前预告区间中值,符合预期。 2022Q2,公司实现营收37.64亿元,环比+20%;实现归母净利7.59亿元,环比+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20亿元,环比+18%。 盈利能力提升明显,汇率波动带来部分汇兑收益。盈利方面,22H1公司综合毛利率37.45%,同比提升0.46pcts;综合净利率21.95%,同比提升2.17pcts。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7%/4.47%/5.38%/-0.26%。财务费用方面,由于中美汇率波动,公司海外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使得公司实现汇兑收益0.49亿元。 负极一体化逐步投产,盈利能力有望攀升。22H1公司负极出货量达5.5万吨,同比+21.56%。二季度上游焦类材料涨幅较大,公司负极产品定位中高端,主要原材料为针状焦,二季度价格变化相比石油焦更为稳定,且合营公司振兴炭材可为公司提供部分针状焦原料,因此公司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小。石墨化方面,公司石墨化自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能较好缓解成本压力。综合来看,二季度公司负极业务稳中有增。下半年,内蒙兴丰二期石墨化产能将持续爬坡,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一体化项目也有望投产,石墨化自供比例将持续提升,公司公告22年全年负极材料有效产能15万吨,石墨化产能10万吨,预计石墨化自供比例达到70%。 隔膜出货高增,基涂一体化落地在即。22H1公司涂覆隔膜出货量达17.29亿㎡,同比+117%。四川卓勤一期4亿㎡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已进入设备安装工作,落地在即。22H1子公司东阳光实现净利润2.35亿元,对公司贡献归母净利润1.29亿元;目前东阳光拥有PVDF产能5000吨,另外2万吨产能预计2023年投产。 锂电设备增势显著,铝塑膜起量增收。22H1公司锂电装备实现营收10.46亿元,同比+93%,业绩增势显著。目前公司涂布机在手订单金额超28.41亿元,新产品在手订单超6.56亿元,随着订单交付,公司锂电设备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2H1铝塑膜实现营收0.91亿元,同比+51%,实现出货量705万m2,同比增长45%。 定增85亿助力产能加速,设备业务拟分拆上市。公司定增募投85亿元,用于1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39亿元)、9.6亿平基涂一体化项目(2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2亿元),定增募投助力产能加速落地。锂电设备子公司江苏嘉拓拟分拆上市,江苏嘉拓覆盖前中后段关键环节核心设备,通过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可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有望深化公司锂电设备布局。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10/43.62/56.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1%/44.9%/30.3%,对应PE分别为 31.3/21.6/16.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政策变化风险;子公司分拆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