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磊

中邮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340523010001。曾就职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13.04%
(第217名)
60日
中线
4.3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远锂科 2022-07-13 21.92 -- -- 23.32 6.39%
23.32 6.39%
详细
事件:7月8日,长远锂科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2-7.8亿元,同比增长129.6%-14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0-7.6亿元,同比增长129.7%-149.4%。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公司强规模效应下,产品单吨净利润增长迅猛。公司Q2实现归母净利润4.2-4.8亿元,环比增长36.8%-56.6%,同比增长110.1%-14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4.8亿元,环比增长52.7%-74.7%。根据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Q2整体出货量与Q1相近,在Q1三元正极+钴酸锂+球镍出货量为1.5万吨的情况下,对应的单吨归母净利润为2.0万元。因此若Q2出货量为1.5万吨,则对应的Q2单吨归母净利润为2.8-3.2万元。下游需求的旺盛叠加新产线投入规模效应愈发显著的前提下,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单吨产品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 公司背靠五矿集团,一体化布局前驱体产能。公司实控人为中国五矿集团,其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境外矿山遍及全球;子公司金驰材料目前拥有三元前驱体产能3万吨,其生产的前驱体将用于NCA及NCM产品,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今年的三元前驱体产量预计将超3万吨。公司拥有一体化产业链融合优势,21年三元材料毛利率达16.7%,高于行业头部企业均值15.2%。 布局中镍高电压、超高镍及磷酸铁锂正极,产品矩阵日益完备。公司中镍高电压三元正极已批量用于动力电池,新一代65系高电压单晶降钴产品采用低成本粗颗粒锂源,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大幅提升产能。公司9系及以上三元产品进展迅速,已有百吨级产品出售。此外,公司年产的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底投入试运行,2023年达产,且当前已对亿纬锂能的产品验证已进入中试阶段。中镍高电压、超高镍及磷酸铁锂的研发完善了公司的产品矩阵,有助于公司保持长久竞争力。 绑定国内龙头,积极拓展海内外客户。宁德时代是公司第一大客户,二者合作关系紧密。公司三元前驱体自供外的缺口,主要采购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及中冶新能源。除宁德时代以外,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一线锂电池生产商,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以及塔菲尔,前五大客户占公司营收约8成。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客户,其中三星SDI和LG化学已进行了认证导入工作。 盈利预测:考虑到高镍三元占比的提升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收入150.2/225.8/30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8/19.7/26.3亿元,对应PE为29.5x/20.6x/15.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丰元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7-12 57.49 -- -- 62.70 9.06%
62.70 9.06%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8600-9500万元,同比增长279%-319%;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8538-9438万元,同比增长284%-325%。 单看二季度业绩的话,Q2归母净利预计4530-5430万元,环比增长11%-33%,同比增长246%-315%;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4478-5378万元,环比增长10%-32%,同比增长243%-311%。 上半年业绩略超预期,平稳落地;下半年迎接新产能释放,接力冲刺。从公司今年产能投放节奏来看,主要集中在三四季度,二季度并无新增产能。上半年,公司磷酸铁锂正极年产能1万吨,三元年产能7000吨。二季度归母净利环比增11%-33%,符合预期,业绩平稳落地。公司铁锂方面在建的产能有:枣庄基地4万吨、安庆基地一期2.5万吨、云南玉溪基地一期2.5万吨。枣庄和安庆一期预计在Q3投产,玉溪一期预计Q4投产,到今年底铁锂正极产能将达到10万吨。三元方面,高镍8000吨产能也将在下半年投产,预计至今年底三元总产能达到1.5万吨。看好下半年新产能释放带来的增量空间。 手握比亚迪、鹏辉等头部优质电池客户,铁锂赛道动力+储能双轮驱动。公司磷酸铁锂正极的主要客户为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合计销量超64万辆,同比增长300%以上,3月份以来月销量持续创新高,在手订单饱满。鹏辉能源是目前丰元的另一大客户,目前双方签订了22年8亿合同订单,合作紧密。另外,公司已于22年初通过宁德时代供应商认证,朋友圈进一步拓展,期待新产能投产后的客户结构再升级。 锂、磷资源端逐步配套,黏土提锂中试线年底建成。公司此前和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拟在玉溪红塔投资建设2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先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以及1000吨黏土提锂中试线,待中试线完成验证后将配套建设5万吨/年锂盐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0/4.87/7.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1%/87.6%/49.6%,对应PE分别为42.6/22.7/15.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天奈科技 2022-07-01 168.83 -- -- 179.41 6.27%
179.41 6.27%
详细
5月 9日公司公告四川成都彭州市西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为成都天奈,固定资产总投资 30亿元,建设 2万吨碳管产能(分两期)和研发中心,一期及研发中心固投 10亿,二期固投 20亿。 一期产能分两阶段建设,一阶段 5000吨多壁管,预计 2024年 Q4投产;二阶段 5000吨多壁管,预计 2026年底投产。 二期建设 1万吨碳管产能,实施时间待定。 成都研发中心负责开展碳管在半导体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研发6月 25日公告眉山生产基地项目(预计配套彭州粉体项目) , 实施主体为眉山天奈(100%股权) , 总投资约 20亿元建设 12万吨导电浆料及1.55万吨碳管纯化产能(分两期),其中一期投资 12亿元,二期投资 8亿元。 一期产能: 6万吨导电浆料+9,300吨多壁管纯化单元+200吨单壁管纯化单元,预计 2024年 Q4投产。 二期产能: 6万吨导电浆料+5,700吨多壁管纯化单元+300吨单壁管纯化单元,预计 2026年底投产。 6月 25日公告镇江 450吨单壁管项目, 实施主体镇江分公司, 总投资约12亿元,分三期建设,每期建设 150吨,每期建设期不超过 24个月,计划于 2029年全部竣工。 6月 25日公告德国汉诺威项目,实施主体欧洲天奈, 总投资 9,143万元建设 3,000吨/年导电浆料产能,拓展欧洲市场。 股权激励彰显业绩高增长信心, 考核目标重视海外和三代产品营收增速。 6月 25日公司公告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以 35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36.7万股限制性股票,归属期分三年,比例分别为 30%、 30%、 40%。其中,首次授予 29.55万股,激励对象包括核心核心技术、管理、业务骨干合计 108人,考核指标包括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公司层面归属比例考核指标含 2022-2024年总收入增速、海外品牌客户收入增速和第三代产品收入增速,权重占比分别为 40%、 30%、30%。三个指标 2022年考核目标分别为 50%、 20%、 20%; 2023年考核目标为 80%、 40%、 40%; 2024年考核目标分别为 110%、 60%、 60%。 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 5.8/10.4/16.7亿元,对应当前价位 PE 72/40/25倍,考虑到公司龙头优势显著,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产能落地不达预期;坏账风险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30 56.21 -- -- 62.21 10.67%
62.21 10.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向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增资环晟新能源推动叠瓦组件产能建设,加快组件环节布局。公司为加速实施G12高效叠瓦电池组件项目扩产计划,拟直接向环晟新能源(江苏)增资3.25亿元,并通过子公司中环香港向其增资6.75亿元,共计10亿元,用于新增年产3GWG12高效叠瓦组件(“宜兴组件三期”)产能。公司近年来依托叠瓦技术领先优势,积极进军组件环节,截止2021年底公司叠瓦组件产能为11GW,今年以来环晟陆续中标华电(2.5GW)、华润(1GW)等大型组件招标项目,组件业务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公司硅片最新报价涨幅约为公司硅片最新报价涨幅约为5~6%,幅度超预期,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 幅度超预期,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公司6月24日公布了最新的硅片报价,相较4月27日报价上涨明显,主流尺寸涨幅约为6%,且相较近期市场成交的硅片价格也有较大涨幅,以210尺寸为例,公司最新报价为9.55元/片(155μm),PVInfoLink6月22日最新报价为9.13元/片(160μm),大幅上涨的报价一方面传导硅料成本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当前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 持续加速推动产能扩张,向全球光伏硅片领导者地位发起挑战。当前公司加快推进硅片产能建设,在晶体产能方面,公司2021年末、2022Q1末晶体产能分别达到88GW(G12占比约70%)、95GW(G12占比约72%),后续随着银川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G12占比约90%);在切片产能方面,公司在天津、江苏分别布局DW三期、DW四期建设,共55GW,促进公司G12硅片产能释放。 受益半导体国产化大趋势,公司持续推动产能扩张与产品结构升级。近年来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0.61%,8~12英寸抛光片、外延片出货面积同比提升114%。在Power、CIS等优势领域,公司将持续提升量产规模与市占率,而在28nm以上制程公司已进入量产供货阶段,有望形成2022年业绩增长点,28nm以下制程产品已实现部分送样,未来将逐步突破。截止2021年末公司6、8、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分别为50、75、17万片/月,预计2023年底形成110、100、60万片/月。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90/70.11/85.98亿元,对应PE估值28.7/24.9/20.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硅片价格不及预期。
亚玛顿 2022-06-28 36.78 -- -- 50.20 36.49%
50.20 36.49%
详细
事件:亚玛顿发布《关于公司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 联合天合光能推动超薄玻璃市场化应用,签订3.375亿平1.6mm 玻璃出货长单。公司与天合光能签订了销售1.6mm 超薄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动超薄组件(使用1.6mm 玻璃)的市场扩张,双方约定2022年6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共销售合计3.375亿平米1.6mm 玻璃,年均销售接近1亿平,仅此长单锁定的出货量为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出货量0.72亿平的1.3倍。 联合行业龙头隆基+天合推动1.6mm 玻璃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动1.6mm 玻璃的量产导入,持续推动行业向超薄玻璃技术方向转型,并陆续通过核心客户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公司先后与隆基、天合签订1.6mm 玻璃领域的合作/销售协议,此次与天合销售长单的落地,验证公司1.6mm 超薄玻璃得到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物理钢化技术规模化生产≤2.0毫米超薄物理钢化玻璃,无论是在窑炉端和深加工端,在超薄玻璃领域均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在玻璃行业尺寸新一轮变革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窑炉产能扩张奠定未来出货高增基础,公司行业地位或将迎来显著提升。目前凤阳硅谷三座650吨/日窑炉(合计1950吨/日)已经全部投产,可对应生产近1.5亿平1.6mm 光伏玻璃,此外,凤阳硅谷尚有四座1000吨/日窑炉建造指标,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目前一期两座窑炉已经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在七座窑炉全部达产后,公司原片产能将达到3~3.5亿平,约可满足35GW 双玻组件的玻璃需求,出货量增长将带动市占率显著提升。 资产购买方案落地,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新增产能建设。当前凤阳硅谷原片产能的交易方案已经确定,其中现金支付6.58亿元,股份支付5.16亿股,价格为35.67元/股,合计交易对价25亿元。公司在推动重组的同时,也将通过定增募集配套资金18.4亿元,其中6.58亿用于支付资产购买的现金部分,另外将投入5.57亿元用于2座1000吨/日原片产线建设,另有6.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三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3.59/4.41亿元,对应PE 估值37.4/18.5/15.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超薄玻璃尺寸进一步下降,玻璃产能需求不及预期。
长远锂科 2022-06-23 19.85 -- -- 24.00 20.91%
24.00 20.91%
详细
深耕正极材料行业二十余载,大股东五矿集团资源优势明显。公司起家于钴酸锂业务,2011年开始三元正极的研发。2021年三元正极占公司营收超90%。公司实控人为中国五矿集团,持有公司43.66%股权。五矿集团是中国金属矿产领域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重要助力。 三元正极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市场份额9%。公司长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2021年占国内三元市场份额9%,排名第四。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三元正极产能4.09万吨,规划新建产能8万吨。高镍三元具有高能量密度及低成本的优点,2021年占国内三元材料的比重达37.7%,同增14.7pcts。公司近年来亦积极布局高镍三元材料,2018-2021年产品销量CAGR达3.7倍,占比从1.2%提升至30%。随着高镍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有望显著抬升。 一体化布局前驱体产能,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子公司金驰材料是三元前驱体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具备NCM523、NCM622、NCM811及NCA等前驱体的量产能力。此外,五矿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亦有利于完善公司一体化布局,从而增厚利润。2021年公司三元材料业务毛利率16.7%,远高于行业均值15.2%,公司毛利率处高位水平,体现了优异的盈利能力。 建设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双线推进有望夯实领先地位。公司于2021年底公告布局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于2023年达产,三元和铁锂正极客户高度重叠,当前亿纬锂能已进入磷酸铁锂正极产品中试阶段。此外公司已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进行相关研发。磷酸铁锂及其他正极技术的布局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绑定国内龙头,积极拓展海内外客户。宁德时代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1年向其销售的三元正极材料占公司总营收的45.5%,除宁德时代以外,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一线锂电池生产商,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以及塔菲尔,前五大客户占公司营收约8成。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客户,其中三星SDI和LG化学已进行了认证导入工作。 盈利预测:考虑到高镍三元占比的提升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收入150.2/225.8/30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8/19.7/26.3亿元,对应PE为28.0x/19.6x/14.6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恒润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6-22 26.39 -- -- 36.50 38.31%
37.34 41.49%
详细
风电塔筒法兰领军企业,大兆瓦法兰优势明显。 公司是知名度较高的风电辗制件、锻制件配套供应商, 核心业务为风电塔筒法兰, 占主营业务比重72.2%。公司在大兆瓦风机法兰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是目前全球较少能制造7.0MW及以上风电塔筒法兰的企业之一,现已量产9MW海上风电塔筒法兰,即将取得 12MW 海上风电塔筒法兰的批量生产能力。风电平价进程推动风机大型化节奏加速,公司逐步向更高规格法兰扩张,核心产品价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改善盈利水平。 法兰需求扩张在即,海风与大型化趋势下法兰龙头份额有望提升。 2022Q1风电公开招标量 24.7GW, 在传统淡季创下单季度最高水平, 风电景气度明显好于历史周期, 2022年或为风电招标大年。 塔筒法兰是风机关键连接件,每节塔筒均须配置 2个法兰, 刚性需求下市场扩张在即, 预计 2024年中国/全球风电塔筒法兰市场空间分别为 106.6/187.0亿元。 此外, 具备海上大兆瓦法兰批量生产能力的法兰龙头将充分受益于海上风电与大型化趋势, 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拓展高附加值的风电轴承产品, 打开 180亿增量空间。 2021年公司募投风电轴承、齿轮箱项目, 布局偏航变桨轴承与主轴轴承。风电轴承为稀缺的“抗通缩”环节, 公司切入风电轴承将打开 180亿增量空间,同时提升毛利率水平。 受益于风电招标量高涨与产品向高端扩张,公司业绩增长具备较强确定性。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营 业 收 入 为30.80/42.21/55.54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4.53/6.86/8.77亿元,对应 PE 为23.2/15.3/12.0X。 公司在大兆瓦风电法兰领域优势稳固, 切入风电轴承与齿轮箱业务打开广阔增量空间,首次覆盖, 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风电装机量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规模测算误差风险。
2022-06-21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的公告。 布局从工业硅直到组件的大规模一体化产能,项目分两期执行,完成后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业链上游自供比例,实现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厂商的转型。公司与青海及西宁地方政府达成协议,拟在西宁经开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含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产能。其中一期项目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投产,主要包含10万吨工业硅、5万吨多晶硅、20GW单晶硅、5GW切片、5GW电池/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产线。在启动青海产业园项目前,公司主要作为电池+组件的专业厂商,预计2022年底公司将形成50GW电池+65GW组件产能,针对上游环节的布局以参股形式为主,而在青海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公司不仅将大幅提升上游原材料的自供比例,同时也将成为光伏行业第一家真正实现从工业硅到组件一体化布局的厂商。 投资建设青海产业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大力推进N型化+大尺寸化::当前行业正经历N型化+大尺寸化的巨大变革,前期部分老旧产能和生产工艺并不适配于最新的技术要求,此次布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有望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同时优化大尺寸产品领域的布局。 实现全流程成本下降:公司前期定位于专业化的电池片+组件生产厂商,此次产业园的建设有望打通上游环节,布局工业硅、多晶硅、硅片产能,通过提升自供比例,有望显著降低组件生产成本;此外,考虑到光伏上游产业链均为高耗能属性,青海地区低廉的电价有望带来上游环节的成本优势,同时,青海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的重要省份,消纳比例达到70%,仅次于同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和云南,产品碳足迹方面具备优势。 解决原材料溯源问题:去年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发布限制“新疆产品”的贸易措施与决议,虽然这样的“指控”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为了保证光伏产品贸易的正常运行,产品溯源成为一种趋势,公司此次在西宁建设从工业硅、多晶硅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可以有效应对欧美国家有关“新疆产品”的“指控”,降低了后续贸易摩擦的风险。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71/50.15/60.59亿元,对应PE估值36.5/26.0/2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组件价格不及预期,组件出货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14 94.86 -- -- 110.00 15.78%
121.80 28.40%
详细
发布90亿定增预案,实控人全额认购显强大信心。公司于6月7日晚间公告拟定增募集资金90亿元,其中34亿元用于20GWh 46系列大圆柱锂离子电池;26亿元用于16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余下3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发行数量为1.42亿股,初始发行价格为63.11元/股,由大股东亿纬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刘金成及骆锦红夫妇全额认购,其中实控人认购资金均为其自有或自筹资金,锁定期为36个月。定增项目一方面将有效提升公司锂离子电池产能,另一方面亦表现了实控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抓住市场机遇,投资60亿助力储能业务发展。同日,公司公布了另外两项投资:(1)公司拟投资30亿元在曲靖市建设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18个月。(2)公司与子公司亿纬储能拟投资30亿元在武汉东湖建设亿纬锂能储能总部及储能技术研究院,其中储能总部负责公司储能业务的整体管理,下辖各区域业务公司;储能技术研究院则将开展技术的研发及储能设备的小规模制造,设立包括三元方形电池研究所、磷酸铁锂电池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所、电源系统设计所等。未来公司将抓住储能电池领域的市场机遇,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并夯实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动力电池快速发力,4680大圆柱系列放量在即。公司产品包括锂原电池、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0和29.1亿元,同增107.1%和75.9%。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4.5GWh,同比大增142.8%,其中公司装机量为2.92GWh,位居国内第八。22年1-4月,公司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38GWh,排名上升至第六。此外,目前公司方形铁锂、软包三元、方形三元产能均已建成,我们预计4680等大圆柱电池有望在2023年投产,而三元圆柱电池产能的释放,也将带动公司盈利和估值的进一步改善。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19/55.92/76.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73.7%/36.2%,对应PE分别为57.2/32.9/24.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客户开拓进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天宜上佳 2022-06-14 19.76 -- -- 24.11 22.01%
31.44 59.11%
详细
渗透率提升+新增+替换推动碳碳热场下游需求高增,行业持续高景气度。在硅片快速推动大尺寸化的背景下,石墨热场的成本和性能劣势逐步凸显,碳碳热场材料有望进一步提升渗透率。从需求角度看,当前光伏硅片规划/建设中产能超过300GW,对应新增热场部件需求约为7000吨;替换需求方面,按照老产能贡献产量为200GW,对应热场的替换需求约为3500吨/年。保守估计新增产能于未来三年逐步释放,则预计2022年,新增+替换合计对于碳碳热场的需求约为5800吨。当前行业扩产主要以金博股份、天宜上佳、美兰德、西安超码等头部厂商为主,产能增速匹配下游需求增速,预计行业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布局预制体产能+选用大型沉积炉+能源成本领先+自动化能力强,公司碳碳热场盈利能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2000吨热场新建产能已从2021年9月开始逐步释放产能,当年即形成233吨产出,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60.18%、37.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优势主要体现在:一、预制体环节毛利率可达40%,公司通过配套预制体产能有效提升盈利空间;二、选用最大规模沉积设备,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生产效率领先,产线后发优势明显;三、产业布局区位优势突出,一方面电费成本较低(未来有望降至0.42元/度),带来能源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江油所在区位可以辐射西部主要的拉晶产能;四、专注搭建自动化产线,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碳陶为新一代性能优异的刹车材料,预计需求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而大幅增加;公司2016年即开始布局技术研发,当前已与多加主机厂签订合作协议,有望加速推动碳陶材料量产化。当前汽车电动化转型加速,运动性能和整备质量的提升,均要求电动汽车配备性能更优的刹车系统,此外国产厂商加速推动电动车产品等级的上探和高端配置的下放,在此过程中,主机厂有望联合国内零部件厂商探索空气悬挂、碳陶刹车等高端配置规模化量产的降本路径。公司2016年即开始相关技术研发,布局多项发明专利,且已与福田汽车在内的多家主机厂签订战略协议,2023年有望开启量产供应,实现行业领先。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6/5.12/5.95亿元,对应PE估值27.7/17.0/14.7倍,考虑到公司碳碳业务拓展顺利,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增量,对应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调高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碳碳热场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复苏不及预期;碳陶材料降本不及预期。
海目星 2022-06-13 69.17 -- -- 84.88 22.71%
108.67 57.11%
详细
国内激光&自动化装备领先企业,业绩成长加速。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按行业可分为动力电池行业产品、钣金切割类激光产品、消费电子行业所需的相关产品设备及光伏行业产品,其中适用于动力电池加工的高速激光制片机与电池装配线等产品是公司的拳头产品。2016-2021年公司营收从2.98亿增长至19.84亿,CAGR为46.11%,归母净利润从885万增长至1.09亿元,CAGR为65.27%,2022年Q1公司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4.45/149.29%,业绩的高速增长表明公司极强的成长性。 下游电池厂扩产节奏加快,公司长期享受行业高增长红利。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扩产提速,根据GGII预测,2022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规划产能将达1TWh,预计2025年落地产能合计有望突破3000GWh。扩产节奏加快下,锂电设备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我们预计2023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其中模切机和装配线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旺盛需求下,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其拳头产品模切机和电池装配线等有望持续放量,随着未来在其他锂电设备新产品的持续推陈出新,公司有望持续享受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红利,锂电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切入光伏激光设备赛道,公司重塑第二成长曲线。随着TOPCon、HJT等电池技术路径的进一步完善,光伏电池厂商扩产节奏有望加快,其中TOPCon电池制备只需在原有Perc电池产线上新增部分设备及改造即可完成升级,具备较好优势,预计2022年有望成为TOPCon电池扩产元年,由此带动相关光伏激光设备需求旺盛。公司于2021年进入光伏领域,产品包括激光开槽、激光掺杂、激光划片设备等,2022年4月公司中标晶科能源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招标项目,表明公司在光伏领域的技术已具备较强优势,长期看,随着产品的进一步完备,光伏业务有望在未来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极,助力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9.47/71.02/92.8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5/6.81/9.73亿元,对应PE为37.8/19.1/13.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6-06 12.15 -- -- 17.57 44.61%
20.05 65.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收到中标通知的公告》、《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 多晶硅开启新一轮建设浪潮,还原炉设备龙头再次斩获订单,与硅料新进入者保持紧密合作。公司发布公告,已中标“新疆其亚硅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工程还原炉招标项目”,供应设备为72对棒还原炉设备,中标金额为41088万元,该一期项目,于2022年3月18日正式动工,预计于2023年8月陆续 建成投产,整体项目推进节奏较快。 行业新进入者布局较大规模扩产计划,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领域的龙头厂商,与新进入者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去年以来,公司陆续与丽豪、润阳、合盛、宝丰、其亚等新进入者签订还原炉供货订单(或收到中标通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还原炉设备需求高景气,公司订单规模持续提升,出货或将迎来高增。从行业角度看,受益光伏装机需求超预期增长,多晶硅持续供不应求,已有玩家与新进入者均布局较大规模扩产计划,去年以来公司累计签订超过43亿元的还原炉订单,其中2021年新增订单超19亿元,2022年至今新增订单规模已超24亿元,行业扩产速度及设备需求景气度超预期。2021年公司还原炉业务实现营收9.79亿元,还原炉生产的主体子公司双良新能源装备全年实现净利润2.19亿元,净利率超过20%。订单高景气的同时,考虑到2021年底公司还原炉业务仍有167台库存将于今年确认收入,全年还原炉业务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硅片业务持续高开工,产能建设迎来加速。目前公司单晶一厂560台1600型号的单晶炉(折合约8GW 年产能)已经满产满销,单晶二厂已部分投产,整体建设进度超预期,公司将在年内尽快实现一期20GW 产能。此外,公司已启动二期项目(20GW)的投资建设规划,预计2022年年内公司将会尽快实现20GW+的年产能,2023年将尽快实现共计40GW+的年产能。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9.12、16.27、21.58亿元,对应PE 估值21.3、12.0、9.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达预期、公司产能不达预期。
蔚蓝锂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6-03 19.77 -- -- 26.45 33.79%
26.45 33.79%
详细
19年收购天鹏电源,聚焦动力工具电池。蔚蓝锂芯的前身澳洋顺昌成立于2002年,起家业务为金属物流配送,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2019年,公司实现对天鹏电源的全资收购,2020年底公司正式更名蔚蓝锂芯,突出新能源业务特点,做大做强锂电池业务。 无绳化、轻量化成为电动工具的发展趋势,带动对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 21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25.5亿颗,预计到25年将达到49.3亿颗,CAGR=18%。从下游应用来看,欧美为电动工具的主要市场,约占全球需求量的70-80%。全球电动工具厂商以TTI、博世、史丹利百得、牧田这4家为主,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也较为稳定。 电动工具电池国产替代加速,蔚蓝锂芯全球市场份额第二。从电动工具电芯的竞争格局来看,日韩品牌三星SDI、LG装机份额出现下滑趋势,为国产圆柱电池快速发展提供机会,加速替代进口。蔚蓝锂芯从2019年占装机总额的9.9%提升到2020年的15%,已达到全球市占率第二的水平。 持续开拓电踏车、吸尘器、便携式储能等下游场景,第二成长曲线打开公司增长新空间。公司在电动工具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龙头,后续将有望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拓展,开拓电踏车、吸尘器、便携式储能等多个新应用场景,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打开新空间。电踏车等应用场景所使用的电池性能要求更高,产品售价和盈利会更好。 公司具有量利齐升的逻辑:量的维度,公司和下游头部客户深度合作签订长单,公司产能快速扩产下,销量高增长可期。盈利的维度,公司高倍率和21700型号产品出货占比提升,产品均价和盈利有增长预期。公司客户结构优质,已成功导入全球前4大电动工具厂商,其中和史丹利百得22-24年签订6.5亿颗左右的长单,和博世22年8700万颗的订单。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底电芯产能将分别达到7/13/19亿颗,产销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18650型号的高倍率电芯及21700型号电芯产品陆续投放,在产品结构的比例有望持续提升,从而带动公司产品均价和盈利向上。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分别实现营收102.38/143.26/177.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3%/39.9%/24.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24/15.88/2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55.0%/35.5%;对应PE估值分别为19.2/12.4/9.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
青鸟消防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30 27.40 -- -- 32.43 18.36%
33.84 23.50%
详细
消防安全领域全面布局,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以民用消防为基本盘,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实现了“一站式”消防安全产品与服务闭环。公司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初步形成了“3+2+2”的业务体系,即以通用消防报警、应急照明与智能疏散、工业消防为核心的“三架马车”,气体类自动灭火和气体检测业务,及以智慧消防、家用消防为核心的“两颗新星”。对标美国消防报警行业与中国安防行业,两者CR2分别约为30%/52%,而国内消防报警行业CR2不足20%,在消防产品技术属性加强+工业消防需求扩张的推动下,消防安全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应急疏散进入发展窗口期,对业绩增长形成强力支撑。应急疏散行业处于强政策导向的发展窗口期。相关政策规定,新建楼宇安装的应急疏散照明灯必须连接消防报警控制程序,这一规定促使应急疏散市场从传统的灯具厂商向消防报警企业迁移。公司把握住了应急疏散的发展机遇,已形成多品牌的应急消防产品矩阵,2021年公司应急照明与智能疏散系统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大增266.2%。未来应急疏散业务将持续对公司业绩增长形成强力支撑。 工业消防方兴未艾,切入储能高增长赛道。工业消市场更为细分,毛利率更高,国产化程度低。公司2013年收购惟泰安全,布局工业气体检测业务。经过8年的发展,公司气体检测业务营收已突破1亿元,同时积累了大批工业客户。2019年公司开始生产火焰探测器、温感报警器等工业消防产品,2021年公司的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均等产品均已研发完成并取得相应证书。储能消防为高速增长赛道,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为42.6-67.1亿元,2021-2025年市场规模CAGR超过100%。2021年公司大力推进储能消防的市场拓展与应用,中标多个储能消防项目,并在2022年1季度先后中标宁德福鼎时代锂电池厂房、中航锂电等代表性工业消防项目。我们认为工业消防产品的放量将持续改善公司盈利水平,并为公司估值带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01/68.22/90.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8/9.34/12.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6/12.6/9.5X。公司通用消防基本盘稳固,应急疏散业务形成中短期增长支撑,工业消防正放量,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业务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
英杰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5-30 54.52 -- -- 71.98 32.02%
99.93 83.29%
详细
国内光伏电源龙头,业绩成长加速。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率控制电源、特种工业电源设备供应企业,产品下游包括光伏、玻璃玻纤、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半导体材料等多个行业。 公司在光伏电源领域具备极强优势,受益于光伏行业的火热需求,公司业绩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在手订单饱满, 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达到 6.59和 1.82亿元,同比增长 56.84%和 50.60%。公司全年仅光伏新增订单就达 9.8亿元, 饱满订单助力公司业绩持续释放。 光伏电源市占率领先, 半导体电源持续受益于国产化进程加速。 公司光伏电源产品主要聚焦于硅料和硅片领域,其中硅料电源公司市占率超 70%, 持续受益于硅料厂商扩产加速,硅片电源端得益于大尺寸硅片浪潮下各大硅片厂商扩产加速,此外, TOPCon/HJT 技术路径明确背景下,公司电池片电源进展顺利,预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光伏领域新增长极。半导体电源方面,公司是中微公司 MOCVD 设备电源稳定供应商,并不断开拓新客户, 同时公司加速推进刻蚀等核心半导体设备电源以及蓝宝石、碳化硅在内的 LED 衬底材料设备电源的研发和客户端试用,国产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半导体设备电源放量将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工业电源产品行业延展性强,公司致力于打造平台型龙头企业。 对于工业电源企业而言,其从设计到生产模式能够高效的满足各行业的需求, 因而从产品端看,工业电源企业天然具备行业延展性。目前工业电源主要下游行业,包括光伏、半导体、 玻璃玻纤、冶金、医疗设备、通信、 LED 显示等多个领域,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 2021年全球工业电源市场规模达 70亿美元。 公司在冶金和玻纤行业基本盘稳固,并以此为轴加速向其他行业渗透, 目前其特种电源已经覆盖到静电杀菌、高压测试、医学放疗、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平台型龙头公司雏形已现。 充电桩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立足西南拥抱蓝海。 充电桩可以分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随着技术进步和对效率追求,能够实现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桩需求日益增加,根据我们测算,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超千亿,其中公共充电桩市场有望突破 400亿元。公司 2016年成立全资子公司蔚宇电气,正式切入充电桩赛道, 在西部地区充电桩存在较大缺口背景下,公司加速充电桩业务扩展, 2021年充电桩业务全年新增订单 6800万元,同比增长 553%。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13.80/19.37/24.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82/4.10/5.24亿元,对应 PE 为 29.2/20.1/15.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伏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误差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