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天翼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2090001。曾就职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2.2%
(第546名)
60日
中线
12.2%
(第167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蓝特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7 19.61 -- -- 20.52 3.48%
21.68 10.56% -- 详细
业绩超预期高增: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7.54亿元,同比+98%, 主要系公司微棱镜、玻璃非球面产品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所致。 实现归母净利润 1.80亿元,同比+87%, 扣非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同比+371%;其中 2023Q4实现营收 2.64亿元,同比+211%,归母净利润 0.88亿元,同比+181%。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1.67亿元,同比+95%,环比-37%,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511%,扣非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 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 4.46pct 到 42.07%。 微棱镜量产贡献业绩增量,规划扩产蓄力长期成长: 2023年公司光学棱镜业务实现收入 4.11亿元,同比+ 191%。主要系潜望式变焦镜头在高端手机上兴起,微棱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目前公司微棱镜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潜望式摄像头等各类光学模组中,在 2023年开启正式量产,为公司带来了业绩增量。客户方面,公司深入绑定 A 客户等智能手机核心大客户,销售收入持续增加。为顺应下游市场需求,突破产能瓶颈,公司于 2023年 9月立项“微棱镜产业基地扩产项目”,计划投资 3.46亿元,用于提高高精度微棱镜生产能力,预计 2024年建成并投产, 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蓄力。 玻璃非球面透镜市场需求回暖,车载业务持续高增: 公司玻璃非球面透镜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载镜头、激光雷达、 5G 光通讯等领域。 2023年璃非球面透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41亿元,同比+ 53%,毛利率上升 7.7个百分点到 46.57%。 随着 2023年多家车企在城市 NOA 等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推新,对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感知器需求量快速增加。公司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先行者,具备成熟的生产设计体系与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突出,同时已成功切入速腾聚创、舜宇光学、日立 Maxell 等车载领域核心客户供应链,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自动驾驶升级带来的感知层传感器光学元件需求量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微棱镜产品贡献业绩稳健,基于此,我们上调对公司 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0亿元(前次预测值为 2.6亿元), 基本维持对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7亿元, 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4.2亿元, 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6/2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统联精密 计算机行业 2024-05-01 19.79 -- -- 22.50 12.56%
23.65 19.50%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持续增长: 23年全年, 公司实现营收 5.6亿元,yoy+10.4%,归母净利润 0.6亿元, yoy-38.1%,扣非归母净利润 0.5亿元, yoy-28.0%;营收逐季增长,业绩符合预期。其中, MIM 精密零部件收入为 3.2亿元, yoy-3.7%,非 MIM 精密零部件收入为 2.3亿元,yoy+38.7%。 费用端,公司对客户定制化产品及先进技术的研发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大投入, 23年研发投入 0.8亿元, yoy+36.5%;研发/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 14.7%/1.1%/9.6%, yoy 分别+2.8/-0.5/+0.3pct。 利润端,23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39.83%, yoy-2.96pct;毛利率变动主要系部分客户原有产品线需求下滑, MIM 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 24Q1, 公司实现营收 1.3亿元, yoy+88.0%,主系客户需求增加; 归母净利润 0.1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 0.1亿元。 毛利率 40.4%, yoy+10.4pct;净利率为 11.7%, yoy+22.0pct,主系需求有序释放,公司产能得以有效利用。 MIM 新业务实现销售转化, 非 MIM 渗透率持续攀升: 在 MIM 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导入了折叠屏铰链相关业务,并实现了销售的转化。 公司位于湖南长沙的 MIM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筑工程于 2023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后续进入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投产阶段。 在非 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激光加工、 CNC 及其他金属精密制造能力以及过持续输出高质量、高价值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递进,整体渗透率持续攀升。公司位于广东惠州新增的非 MIM 精密零部件产能于 2023Q4开始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公司持续优化制程工艺,不断推动整体工艺制程的设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围绕着新材料的应用,建立了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将持续跟进行业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积极布局包括人工智能、折叠屏手机、 3D 打印技术等新兴行业、产品及技术,把握行业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行业、客户的多元化发展、销售规模的增长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海外市场进行产能布局,以满足海外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为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部分客户需求略微下滑叠加 MIM 业务毛利率下降,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1.7/2.7亿元(前值为 2.0/3.0亿元), 给予公司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0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 24-26PE 为 17/11/7倍, 公司非 MIM 渗透率攀升且产能产生效益,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电子景气度不及预期、新建产能爬坡节奏不及预期、大客户订单不及预期。
华特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4-05-01 51.90 -- -- 54.69 4.29%
58.19 12.12% -- 详细
事件: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3 亿元,同比减少 7.3%;归母净利润 0.45 亿元,同比增长 12.68%;扣非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增长 12.44%;加权平均 ROE 同比提高 0.01pct,至 2.44%。 24Q1 归母净利润同增 13%,利润率提升。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3 亿元,同比减少 7.3%;归母净利润 0.45亿元,同比增长 12.68%;扣非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增长 12.44%。利润增速快于收入,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33.04%/13.62%,同比提升 2.79pct/2.36pct。半导体需求逐步恢复,公司持续拓展新品类+海外布局,期待业绩持续恢复。 现金流表现良好,经营性现金流稳健。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8 亿元,同比增加 16.44%; 2)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1.45 亿元,同比增加 5.44%; 3)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0.04 亿元,同比减少 100.64%。 扩产+国产替代新品导入贡献增长,先进制程产品持续推进。 1)先进制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高纯溴化氢是芯片先进制程中的核心气体之一,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已投入溴化氢研发中;自研锗烷通过韩国最大存储器企业的 5 nm 制程认证并产生订单,并批量供应 28nm、 14nm、 7nm 等产线。 2) 布局大单品氟碳和硅基系列产品全产业链。 六氟丁二烯应用前景广阔、进口替代空间大、附加值高,公司通过认证并在供应和扩充产能中。乙硅烷作为硅基系列产品切入点已认证,经检验后可快速投产。 打通海外直销模式,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 1) 公司收购新加坡 AIG 后, 24 年海外业务可逐渐转为直销模式,直供比例增加提升盈利能力。 2)设立泰国子公司, 23 年现场制气在建项目增加 2 个,贡献高毛利收入。3)多款产品已通过新加坡“3D NAND 制造厂商”的认证,赋能公司拓展东南亚市场。 4)投资马来西亚公司,更全面覆盖东南亚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半导体需求结构性复苏, 伴随 AI 产业不断发展,相应的算力芯片、存储芯片等芯片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为电子特气需求贡献重要增量。 公司已成功实现对国内12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的客户覆盖率(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润微等),并进入全球领先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英特尔、美光科技、德州仪器、台积电等)。受益半导体需求逐步复苏, 我们维持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 2.2/2.9/3.7 亿元,同比增长 31%/30%/27%,对应 2024-2026 年 PE为 28/21/17 倍( 2024/4/2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研发不及预期、价格波动风险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9 21.72 -- -- 22.67 4.37%
24.22 11.51% -- 详细
一季报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持续推进管理+工艺改善提升盈利能力: 2024Q1在公司汽车产能搬迁背景下,公司依旧实现较高营收 5.0亿元,同比增长 4%,环比下滑 4%, 实现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同比增长 40%,环比下滑 6%; 得益于综合管理、成本改善、产品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公司 2024Q1单季度毛利率显著提升至 28.85%,同比提升 2.83pct,环比提升 0.95pct。 汽车慈溪新产业基地提前投产,智能终端行业逐季向好: 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得益于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和规模效应,汽车电子业务 Q1依旧实现高收入, Q1收入占比超 50%。公司从 2020年年底进军新能源汽车,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顺利实现转型。逐渐从定制化转向平台化的产品拓展,不断拓宽国内外客户,有序进入电池、电控、智能座舱等多个产品线,围绕客户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已经完成。 当前公司汽车业务慈溪新产业基地搬迁已经完成,新产能进入产能爬坡以及智能化改造阶段,有望为公司加速兑现业绩。 智能终端方面, Q1营收占比为 20%-30%,目前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逐步向卫星发射、 Wifi 领域的新产品线布局,迭代效应明显;随着 AI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面临全新行业机遇,公司智能终端业务有望迎来触底反弹、实现与行业共振向上。 回购股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激励核心技术团队垫定长期成长: 公司于2024年 4月 22日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持股计划参与对象包括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总人数不超过 176人,设立时资金总额不超过 4479.75万元, 该次员工持股计划拟持有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 407.25万股。 同时公司拟以 4000到 7000万元资金进行股票回购,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有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及企业归属感,有望在公司有效管理体系下进一步实现企业降本提效。 员工持股计划方案中, 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为 2024年净利润或收入同比 2023年增速不低于 15%, 2025年净利润或收入较 2023年基数增速不低于 40%, 2026年净利润或收入较 2023年基数增速不低于 60%,彰显公司长期业绩增长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基本维持对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7/5.0/6.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25/1.69/2.28元,对应24-26年 PE 分别为 18/13/1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传音控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9 101.09 -- -- 152.00 4.83%
105.98 4.8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报告23年业绩超预期,24年持续稳中向好:23年公司营收622.9亿元,yoy+33.7%,归母净利润55.4亿元,yoy+122.9%,扣非归母净利润51.3亿元,yoy+131.6%,业绩超预期;其中Q4单季度营收192.7亿元,yoy+82.4%,归母净利润16.5亿元,yoy+632.3%,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元,yoy+827.7%。24Q1公司营收174.4亿元,yoy+88.1%,归母净利润16.3亿元,yoy+210.3%,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yoy+342.6%,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有:1)公司在已有市场稳步提升市占率,积极开拓新兴市场,23年手机出货量约1.9亿部,在全球手机市场占14.0%,排名第三;2)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及成本优化等措施,提升了整体毛利率,23年毛利率为24.5%,yoy+3.6pcts,24Q1毛利率为22.2%,yoy-1.2pcts;3)持续提升运营效率,费用率受益于规模增长同比下降。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7.9%/2.4%/3.6%,yoy+0.1/-0.3/-0.8pcts。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达成20年及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考核指标,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0.4/2.8亿元,共3.2亿元。 针对用户需求发展AI技术,为各地区用户打造差异化产品:公司持续发布UniversalTone多肤色影像技术,基于“AIGCPortrait”功能,在手机影像领域力求完美还原和展现全球多元文化场景下人类不同肤色之美,满足不同肤色用户的审美需求。在2024MWC发布会上,TECNO推出TECNOAIOS以及AI助手-Ella,全方位优化用户生活体验,实现安排会议、提供新闻等其他自动化功能。此外,公司针对新兴市场流量成本高、网络不稳定、带宽低、内存配置低等问题,自主研发了流量节省、弱网网络连接、内存融合、本地化小语种语音识别、语音降噪等技术。 持续发展扩品类业务,多元化战略为公司营收创造增长点:公司密切掌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探索AIGC在手机应用上的赋能效果,重点关注智能家居、手机增值服务、手机+周边设备的新生态链以及手机+AIGC新业态及对话机器人等爆款应用。在2024年巴塞罗那的MWC上首次介绍新款Pova6Pro智能手机,Dynamic1—搭载AI技术实现语音控制的智能机器狗以及PocketGO—传音的第一款AR眼镜及配合使用的手持式Windows游戏主机。公司不断发展扩品类业务,探索新商业模式,开拓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手机业务快速发展以及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75.4/88.3亿元(24/25年的前值为63/7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8/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政策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
歌尔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6 15.41 -- -- 17.85 15.16%
24.00 55.74% -- 详细
一季报超预期,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 2024年一季度营收193亿元,同比下滑 19.9%,归母净利润 3.8亿元,同比大增 257.5%,扣非归母净利润 2.8亿元,同比大增 172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15.3亿元,同比大增 1043%,业绩超预期。公司一季度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来自某客户游戏机项目进入产品周期后段(去年同期处于拉货高峰期),从而影响智能硬件业务板块营收,而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板块以及智能硬件中的 XR 眼镜、智能穿戴等主要客户的产品均进展顺利,为公司一季度贡献增量营收。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9.2%/1.9%(去年同期分别为 7.0%/0.5%),单季净利率创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一方面由于较高毛利率的 XR 眼镜头部客户以及 TWS 耳机大客户的出货量恢复增长(下滑的游戏机业务毛利率偏低),带来了整机组装产品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公司持续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能力提升盈利质量,财务指标稳健、内部运营高效,延续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盈利能力持续回升趋势。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拐点已夯实,随着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巩固、重点客户项目的持续突破、各类智能硬件的需求回暖,公司未来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 XR 眼镜业务有望恢复高增长: 公司保持全球 XR 眼镜综合方案龙头地位,从光学元件(VR)、光机系统(AR)、核心算法,到智能整机设计制造能力,均领跑行业,与全球科技大厂长期深度合作。 1)短期维度来看,今年 VR 眼镜主要客户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市场的开拓有望拉动出货量显著增长; 2)长期维度来看,在空间计算时代,基于应用场景的拓展、软硬件生态的完善以及更多科技巨头入局等多方面的因素,VR/AR/MR 硬件出货量未来几年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歌尔亦有望凭借其全球核心供应商的地位持续引领产业发展。 产品结构优化,各类智能硬件有望全面回暖: 公司坚持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双轮驱动,围绕“4+4+n”零整结合战略打造产业生态圈,随着各类终端产品出货量的回升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1) TWS 耳机整机设计及核心声学元件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客户订单及份额有望稳步回升,同时产品的迭代也有望助力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和利润率稳中有升; 2)游戏机、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有望百花齐放,客户和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将有效提升智能硬件毛利率水平; 3)公司在微电子领域持续加强布局, MEMS 麦克风全球领先,并在 MEMS 智能传感器、 SiP 先进封装工艺等方面加强投入,在带来业绩弹性的同时有望增厚整机业务利润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3/34/45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22/15/11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VR/AR 产业发展不达预期,其他产品销量不达预期。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3 19.97 -- -- 23.00 13.52%
24.22 21.28% -- 详细
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汽车电子业务实现高增: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1 亿元, yoy+14%;实现归母净利润 2.67 亿元, yoy+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 yoy+15%, 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2023年公司重点布局业务实现超预期高增: 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 10.1 亿元, yoy+ 60%, 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汽车电子比例达 70%以上,实现翻倍增长, 公司顺利实现阶段性战略转型目标, 汽车电子成为公司核心主业。 2023 年, 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管控与期间费用控制,降本增效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023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 0.56pct 至 26.91%,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费用三费合计收入占比同比减少 1.8pct 至 11.5%。 新能源汽车电装业务进入密集交付期,加速贡献业绩: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相关部件提供嵌塑件产品, 公司深度绑定宝马、尼桑、凯迪拉克等知名国外客户,成功切入国外头部企业供应链, 获得国内外头部客户从单一产品到平台型产品的定点。 1) 产品方面, 在嵌塑集成技术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新能源汽车 BMU/BDU等模块镶嵌技术能力的积累,及从 0 到 1 量产交付能力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业务所覆盖的国内外终端车型逐步增加。 2) 产能方面, 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2024Q2 开始投产,公司同步积极寻求北美等区域产能机会,为长期成长准备产能空间。 3) 客户方面, 实现从松下单一客户快速拓展到日立安斯泰莫( Astemo)、尼得科( Nidec)、中车时代等更多头部品牌客户的定点。 当前处于公司前期定点车型密集量产阶段,业绩加速兑现。 同时,公司持续发力汽车电子业务自动化升级、产品结构升级等推动降本提效, 2023 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 3.4pct 至 31.43%,实现汽车电子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智能终端业务持续丰富产品线,蓄力长期成长: 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网通网关、智能安防、智能电表等品类,下游客户涵盖 Vantiva、北美电信、萨基姆, 兰吉尔( Landis+Gyr) 等全球智能机顶盒领域头部厂商。公司深度规划产品品类拓展、客户拓展与产能扩张,蓄力长期稳健增长。 1)产品品类拓展方面,公司新增智能电表系列产品已顺利实现量产。 2) 客户拓展方面: 公司深化与原有大客户的合作关系, 获得更多新品定点。 同时拓展了北美电信等国外头部优质客户。 3)产能扩张方面, 越南、印尼海外工厂在成本、效率、产能交付、在地化管理等方面逐步成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基本维持公司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7/5.0 亿元,预计公司 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6.8 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1.25/1.69/2.28 元, 对应 24-26 年 PE 分别为 16/12/9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海光信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16 77.48 -- -- 81.28 4.74%
81.16 4.75%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12日,海光信息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60.12亿元,同比增长 17.30%; 归母净利润 12.63亿元,同比增长57.17%;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6亿元,同比增长 51.79%。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预付款高增,关联交易增加明显: 2023年末,公司预付款为 23.89亿元,同比增长 154.81%,主要系原材料采购及战略备货预付货款增加所致。 公司对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至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期间与关联方的交易情况进行了预计:公司 A 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关联交易金额预计为 63.22亿元,同比增长 45%。 2024年年初至 2024年 4月 12日累计已发生的交易金额为 22.00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研发投入加大: 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8.14亿元,同比 2022年-0.43亿元大幅改善。 主要系客户销售回款增加,加之利息收入、政府补助收款增加所致。 2023年,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业务毛利率为 59.67%,同比提升 7.47pct,主要系公司新产品迭代,毛利率提升。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33.14%,同比提升 5.56pct,主要系公司加大 DCU 等新产品投入。 AI 算力国产化加快,海光 DCU 有望迎来放量: 海外制裁后, AI 芯片国产化诉求加大。主要系供应链安全和政策强制要求。 海光 DCU 产品性能和生态国内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于 AI 算力国产化。 公司深算二号已经于 2023年 Q3发布,实现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的商用。 深算三号正在研发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拥有 CPU 和 DCU 两大国内领先产品。 CPU方面, 随着行业信创稳步推进,公司 CPU 产品收入会稳健增长。 DCU方面, AI 算力需求爆发叠加国产化趋势加快,国产 AI 芯片厂商迎来历史性机遇。公司 DCU 产品性能生态位列第一梯队,新产品不断迭代。 基于此,我们维持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9/23.79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1.70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AI 发展不及预期。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9 4.33 -- -- 4.56 4.59%
4.53 4.62%
详细
事件:布公司发布2023年年年报报营收与利润逐季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45.4亿元,yoy-2.2%;归母净利润25.5亿元,yoy-66.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6.3亿元。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逐季度增长,全年保持稳定经营。主要原因:1)2023年前三季度,TV类产品价格明显上涨,IT类产品价格逐步企稳,行业呈现量价回暖的态势;Q4后半进入备货尾声,产品价格小幅回落,行业波动逐步平抑。2)公司柔性AMOLED持续发力高端需求,全年出货量大幅增长至1.2亿片,圆满完成年度出货目标,成熟产线盈利能力同比改善明显,并投建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3)2023年公司显示器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1%,物联网创新业务营收同比上升13.3%;传感业务营收同比上升32.13%;MLED业务营收同比上升81.4%;智慧医工业务营收同比上升26.7%。 LCD面板龙头地位稳定,OLED渗透率不断提升:1)公司继续稳居显示领域市场领先地位,LCD整体及五大主流领域产品出货量、出货面积继续稳居全球第一。LCD领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优势高端旗舰产品保持突破,超大尺寸产品实现全球出货量第一,ADSPro产品实现TV高端市场突破,伴随供给格局持续向大陆龙头倾斜,叠加需求逐步改善,LCD价格有望持续回暖,拉动公司业绩持续改善。2)公司柔性AMOLED竞争优势突出,重点推动LTPO、折叠、COE等高端产品快速渗透,公司柔性AMOLED出货量有望保持大幅增长,并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及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全面布局“1+4+N+生态链”,把握智能物联时代大机遇:1)公司作为半导体显示业龙头,聚焦四大高潜航道,推动高质量发展:物联网创新/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医工业务飞速发展;控股华灿光电助力MLED业务快速提升,公司完成对上市平台的战略整合,快速布局MLED芯片关键环节,完成亚太、欧洲市场的初步布局;高潜航道有望未来成为营收新助力。2)持续推动物联网转型,市场拓展成果涌现:TV终端经营质量持续提升,MNT终端出货量首次跻身全球前三,IoT终端持续开拓细分市场,拼接、广告机等细分市场实现全球出货量第一,白板器件出货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持续拓展客户,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23年面板产业整体涨价及下游复苏不及预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但我们仍然看好公司受益面板行业周期反转与快速布局MLED赛道,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90.4/155亿元(24/25年前值为143.2/189.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6/18/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TV液晶显示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显示面板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信维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4-08 18.90 -- -- 20.07 5.63%
20.05 6.08%
详细
星舰三飞成功,第四次任务有望验证回收技术: 2024年 3月 14日,星舰进行第三次试飞成功,但未实现回收。马斯克于 21时 40分在 X 平台发文,向星舰团队表达祝贺,称星舰“已达到环绕速度”。星舰总共经历三次试飞,四飞将成为拐点验证回收技术。在 2023年 4月 20日的首次试飞中,星舰成功验证了火箭结构的合理性,在升空约四分钟后在39km 高度爆炸解体,发射失败; 2023年 11月 18日,第二次试飞失败,火箭升空 3分钟后爆炸,飞到 14.8万米高度; 2024年 3月 14日,星链第三次试飞成功,验证星舰部署卫星的核心能力,但未实现回收。根据SpaceX 总裁格温·肖特维尔, 2024年 5月 3日,星舰预计进行第四次试飞,并验证回收复用能力。 受益于全球卫星网络覆盖,接收器渗透率提高: 星链计划的卫星部署在近地轨道上提供覆盖全球网络。卫星通信对功率需求大,星链地面接收器是信号传输中必须品。星链地面接收器的发射功率可达 2.44W,而手机直连卫星的最大发射功率在 23~26dbm(0.2~0.4W)之间。更多的卫星进入轨道提高了全球互联网覆盖的能力和更多数据传输带宽,每颗StarlinkV2mini 卫星提供 80Gbps 的速率。更高的带宽可容纳更多的地面接收设备,地面接收器渗透率提高。 2023年 12月,星链已拥有超过 230万活跃用户。 星链发射降低成本,加速推进星链计划: 星舰核心的快速复用能力降低载荷成本和时间成本。采用“油罐”太空补充燃料,“油罐”单次可携带最多 100吨燃料。选用液氧甲烷未燃料降低燃料成本。星舰运载能力超过其他超重型运载火箭,大幅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星舰的 LEO 有效载荷可达 150t~200t。较高的 LEO 有效载荷和极低的发射间隔使星舰能有效加速星链卫星数量增加,加速推进星链计划。星舰的单位运输成本比猎鹰 9号降低超过 9成,最短发射间隔约为 1小时。 星链摒弃光纤光缆,实现更高性价比通信方案: 由于星链空间-地面-用户连接的特点,星链可以省去铺设光纤光缆的成本,比 5G 人均成本更低。根据基站总建设成本,信号覆盖半径和人口密度等数据,可以估测三类网络服务的单位建设成本(人均成本)。星链的人均成本为 48元/人、 5G 基站的人均成本为 4063元/人、 4G 基站的人均成本为 25元/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由于 2023年公司部分业务收到份额下降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3-24年每股收益至 0.57/0.79元,预计 2025年 EPS 为1.34元,公司为消费电子射频和结构件器件龙头厂商,未来公司连接器有望随着 Starlink 接收器放量,且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 24年平均 30倍 PE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卫星发射不及预期、技术研发稳定性变化、市场化机制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中芯国际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4 44.98 -- -- 43.71 -2.82%
49.91 10.96%
详细
2023年年产能利用率下行,投入期折旧有所增加:公司公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452.5亿元,同比减少8.6%;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408.7亿元,同比减少9.8%;实现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下滑60.3%;毛利率21.9%,销售净利率14.1%,同比下降16.4pct及15.5pct。晶圆收入按尺寸分,八英寸和十二英寸收入占比为26%和74%;晶圆收入按应用分,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分别占27%,27%,25%,12%和10%。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原因系过去一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市场需求较弱,行业库存较高且同业竞争激烈,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晶圆销售数量减少及产品组合变动所致。2023年公司销售晶圆的数量(8英寸晶圆约当量)586.7万片,同比下滑17.4%。此外,集团处于高投入期,折旧有所增加。 产能建设有序推进,2024年指引中个位数增长:截止23年底,公司折合8英寸月产能达到80.6万片。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推进近几年来已宣布的12英寸工厂和产能建设计划,预计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公司给出的2024年指引是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同比中个位数增长;公司给出的24Q1指引是:销售收入环比持平到增长2%,毛利率在9%到11%之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和产品组合变动,以及中芯京城进入折旧期。 下游需求渐次回暖,看好长期发展:伴随着家居、教育、科研、商业、工业、交通、医疗等各领域应用设备智能化需求的上升趋势,市场活力逐渐恢复,终端市场规模获得持续改善,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望逐级回暖。 晶圆代工作为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恢复,实现持续稳健的中长期成长。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唯一先进制程晶圆厂,完美契合需求复苏+技术创新(AI带来高制程增量需求,国产唯一工艺节点触及7nm~14nm先进制程)+国产替代(材料设备国产化)三要素,随着后续需求企稳回暖叠加公司产能扩产节奏稳步推进,业绩有望逐步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鉴于公司对24Q1毛利率指引9%-11%,我们下调对公司24-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495.4/584.8/652.1亿元(24-25年前次预测值524.8/632.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8.0/48.9/64.1亿元(24-25年前次预测值88.0/120.7亿元),对应P/E为91.23/70.98/54.16倍,对应P/B为2.39/2.32/2.22倍,当前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公司估值远低于A股历史高点6倍PB及港股高点3倍PB,受益于需求复苏+技术创新+国产替代三要素,以及政策支持估值提升,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半导体行业周期扰动;2)行业竞争加剧;3)技术升级风险;4)新品量产风险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4-04-03 19.12 -- -- 19.68 1.03%
19.41 1.52%
详细
事件: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27亿元,同增 23.40%;归母净利润 3.15亿元,同增 37.48%;扣非归母净利润 2.87亿元,同增 49.90%; 加权平均 ROE 同比提高 2.09pct,至 10.48%,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营收利润快速增长,特气占比继续提高。 公司全年营收 24.27亿元,同增 23.40%;归母净利润 3.15亿元,同增 37.48%。其中, 1)特种气体业务营收 10.90亿元, 同增 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 39.23%提升至 46.34%,毛利率 40.36%,同减 0.87pct; 2) 大宗气体业务营收8.52亿元,同增 7.50%,毛利率 34.20%,同减 0.86pct; 3) 现场制气及租金业务营收 2.00亿元,同增 43.81%,毛利率 59.84%,同增 13.63pct,收入和毛利均大幅增长; 4)燃气业务营收 2.10亿元,同减 4.93%,毛利率 18.99%,同增 2.85pct。 特种气体占比持续提高,业绩贡献显著。 下游半导体行业拓展顺利,特气品类不断完善。 公司致力于电子半导体领域的特种气体产业化,已逐步实现了多种产品的进口替代。 2023年公司在半导体行业实现营收 7.43亿元,同增 58.41%,毛利率增加 3.70pct至 47.67%。公司拳头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等知名半导体客户; 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 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 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 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实现量产, 氦气资源保障下游客户需求。 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已于 2023年 8月量产供应, 开始贡献稳定的营收及利润。同时,公司不断开拓新项目,已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多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 公司积极探索氦气资源,于 2023年 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已销售进口的 16个液氦储罐氦气。公司氦气资源除充分保障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泛半导体客户需求外,还渗透至医疗及工业领域。 纵向创新构筑技术壁垒,横向布局拓展跨区业务。 公司持续纵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2023年研发费用 8630万元,同增 1.94%;获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公司坚持横向布局,通过新建及并购等方式拓展跨区域的业务, 开拓中大型现场制气业务,金宏润气体空分项目、淮南金宏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株洲华龙氢气项目等 3个项目成功封顶; 核心区域不断增加零售网点,在长三角核心区域收购上海振志、上海畅和、上海医阳三家医用氧销售公司,整合上海医用氧销售渠道; 同时,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2023年新突破 22个国家,累计出口覆盖 32个国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 4.10/5.28亿元,预测 2026年归母净利润 6.36亿元,对应 PE 为 23/18/15x(估值日 2024/4/1),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2 12.06 -- -- 12.29 0.57%
12.13 0.58%
详细
短期经营业绩略低于预期,长期发展依然稳健: 根据公司年报, 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75.1 亿元, yoy+25.9%, 归母净利润 3.3 亿元, yoy-24.3%,扣非归母净利润 2.9 亿元, yoy-21.9%; 整体毛利率 19.6%, yoy-0.6pct,略有下滑,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控制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2.2亿元, yoy+26.9%, 主要系公司加大客户开拓力度、提高产品覆盖面,客户订单交付增加及新客户、新项目订单增加; 毛利率 17.9%,yoy+0.2pct, 主要系通过研发对工艺进行优化并加大原材料替代, 推动毛利率持续恢复;其中,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数智能源业务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5.8/8.1/5.5/9.7/0.5 亿元, yoy+24.7%/+7.8%/+82.5%/+31.6%/-12.8%,汽车业务增速亮眼; 铖昌科技在 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2.9 亿元, yoy+3.4%,归母净利润 0.8 亿元, yoy-40.0%,主要系产品结构和下游行业价格体系变动、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等影响。 费用投入加大,经营效率提升: 报告期内,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4.6%/6.7%, yoy+0.4/+0.8/+1.3pct,对净利率造成一定影响,但主要用于市场开拓、研发创新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 另外, 23 年股份支付费用以及会计估计变更加速计提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剔除上述影响后,控制器业务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 3.7 亿元, yoy+0.3%,扣非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yoy+5.9%。 同时,公司在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存货周转率提升,原材料整体库存水位持续下降,营运效率提高。 持续深化研发创新,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5.2亿元,同比提升 39.9%。聚焦于智能控制领域,公司业务布局维度提升、份额扩大: 1)家电业务针对性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产品品类覆盖面;2)电动工具业务在去库存的背景下逐步恢复交付节奏以及增长趋势,客户粘性提高,有望发掘更多新项目; 3)汽车电子业务与全球大型 Tier1 厂及整车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成功进入海外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体系; 4)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紧抓 AI 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多项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5)数智能源业务板块作为新业务领域在 23 年度受市场波动以及客户业务影响,营业收入低于预期。 铖昌科技聚焦于 T/R芯片先进架构方案设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已掌握了实现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多功能化 T/R 芯片核心技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传统业务继续复苏叠加新业务发展,但基于下游需求复苏及费用等影响,我们调整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 5.3/6.9/8.7 亿元( 24/25 年前值为 7.8/10 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是 22/17/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传统业务复苏不及预期; 新业务订单不及预期。
电连技术 计算机行业 2024-04-02 40.14 -- -- 44.50 9.88%
45.25 12.73%
详细
手机射频连接器国内领军者,车载高频高速连接器业绩加速兑现:电连技术自手机射频连接器起家,其手机微型射频连接器在国内处于领军地位,同时公司能够配套提供天线、屏蔽件等,具备手机一站式互连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公司复刻行业巨头安费诺成长路径,不断进行外延并购扩张,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已经从消费电子拓展至工控、汽车等,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动力,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在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背景下,公司实现营收22.0亿元,同比下降0.43%,主要受益于车载业务进入业绩兑现加速期,整体营收及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汽车连接器营业收入达3.14亿元,同比高增46%。 高阶智能驾驶放量提速,高频高速连接器国内龙头迎业绩高增期:受益于汽车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升级趋势,汽车高频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稳健提升。预计2026全球汽车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734亿元,2023-2026年CAGR达13%。目前汽车高速连接器市场主要由欧美厂商主导,逢汽车终端产能国产化,国内厂商迎来机遇。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全品类汽车高速连接器生产能力的厂商,客户拓展顺利,客户涵盖比亚迪、华为、长安、理想、吉利等知名汽车厂商,特斯拉等海外客户积极拓展中。2022年公司汽车连接器实现大幅增长,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64.74%。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近两年高阶智驾车型放量提速,迎来高频高速连接器业绩高增期。 产品矩阵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拓宽,双维度构筑长期增长动能。1)射频BTB、LCP连接线静待5G毫米波规模商用。公司射频BTB、普通BTB均已量产,增资入股恒赫鼎富布局软板与LCP连接线等产品,未来有望充分受益5G毫米波规模化商用,且公司手机端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厂商,强客户优势将强势助推5G相关产品放量。2)产品向消费电子、工控、高速通信等领域持续外延。公司持续开拓手机外板块成长机遇,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可穿戴、智能家居、电子烟模组代工,工控领域的CPE产品等方面均已实现客户拓展及规模化营收,同时公司前瞻布局高速通信领域高速线缆产品,目前已切入国内外知名客户端形成批量供货,多领域全品类布局将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消费电子复苏叠加高阶智能驾驶汽车渗透加速,公司作为国内高速连接器领军企业有望充分收益。基于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6.1亿元/8.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48/28/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29 8.86 -- -- 10.40 16.72%
10.78 21.67%
详细
布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降本增效策略效果明显:根据年度报告,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收89.9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下降11.6%,扣非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5.8%。工具和家电两大基本盘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2.4/31.7亿元,同比增长0.1%/2.4%,头部客户份额有所提升;新能源作为公司成长业务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公司整体增速;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伺服应用市场拓展进程加快。公司整体毛利率22.3%,同比提升2.2pcts,各板块毛利率提升明显,工具/家电/新能源/工业板块毛利率分别为23.8%/22.1%/19.4%/27.6%,同比提升3.3/2.45/0.85/0.34pcts。 报告期内,公司在降本增效策略的指引下有效控制了原材料成本和各项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为14.51亿元,主要投入于海外基地建设、新业务发展以及战略重点项目投入。同时库存周转率提升13%,存货同比减少4.4%,产品竞争力和公司内部效率改善。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8.3亿元,研发费率9.3%,同比增长15.9%,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2004人,同比增加12.8%。2023年公司继续推进并深化构建“四电一网”(电控、电机、电池、电源和物联网平台)的综合技术体系。1)构建平台化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器件库、基础BOM,拉通客户需求、采购端、研发端,实现器件优选及研发效率提升。2)战略重点项目投入增加:变频控制系统、储能逆变器、充电桩、工商业储能BMS等战略重点项目加大人才投入及市场拓展。3)增强实验室能力:公司在既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增空调焓差实验室等,更好满足空调客户测试需求。 加快全球化产能布局,推进新能源板块发展::1)多年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建立15个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利用全球化布局优势加强供应链整合,致力于打造以中国总部为主计划中心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在印度、墨西哥、越南和罗马尼亚设立海外工厂,其中越南和印度基地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稳定运营。2)加大对新能源板块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整合:推出自主可控的“一芯一云三S”(电芯、云平台、BMS、PCS、EMS)核心技术,为客户提高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预计新能源产品将拉动公司未来增长,成为公司第三成长曲线。3与惠州交投、惠州科创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惠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速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但我们仍看好公司基本盘业务稳健发展,新成长曲线发展,调整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7.8/9.3亿元(24/25年前值为7.2/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下降、毛利率降低、下游订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