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润思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80520030005...>>

20日
短线
27.27%
(第362名)
60日
中线
9.0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亚玛顿 2022-08-17 44.71 -- -- 46.16 3.24%
46.16 3.24%
详细
事件:亚玛顿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 光伏玻璃出货高增,产线爬坡完成,盈利实现修复。凤阳硅谷窑炉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原片玻璃供应,带动公司光伏玻璃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4.69亿元(68%),归母净利润达到0.43亿元(+84.65%)。单季度来看,2022Q2实现营收7.64亿元(+155%),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240%),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由2022Q1的4.99%/1.65%提升至9.38%、4.31%,主要源于深加工产能完成爬坡后,制造效率与良率的提升,推动盈利能力修复。 联合行业龙头推动1.6mm超薄玻璃市场化应用,强化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动1.6mm玻璃的量产导入,持续推动行业向超薄玻璃技术方向转型,并陆续通过核心客户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公司先后与隆基、天合签订1.6mm玻璃领域的合作/销售协议,今年上半年与天合签订的3.375亿平1.6mm玻璃长单合同,对应年销售量近1亿平,伴随组件龙头的持续推动,1.6mm超薄玻璃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实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物理钢化技术规模化生产≤2.0毫米超薄物理钢化玻璃,无论是在窑炉端和深加工端,在超薄玻璃领域均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在玻璃行业尺寸新一轮变革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积极推动电子玻璃扩产,打造公司全新业务增长极。凭借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深加工、镀膜技术的深厚积累,公司加快推动在电子玻璃领域的布局,4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以亚玛顿(安徽)新贴合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拟投资28.96亿元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台大尺寸显示光学贴合生产线”项目。8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将投入1亿元在湖北十堰投资设立亚玛顿高清显示,用于推动电子玻璃及原材料的研发生产,完善公司在光电显示领域垂直产业一体化布局。当前玻璃在光电显示领域替代空间广阔,伴随规模化生产加速成本下降,有望打造公司新增长极。 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三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3.59/4.41亿元,对应PE估值49.6/24.6/20.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超薄玻璃尺寸进一步下降,玻璃产能需求不及预期。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16 55.64 -- -- 56.29 1.17%
56.29 1.1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关于认购MaxeonSolarTechnologies,Ltd.可转债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使用激励基金受让公司股份,绑定核心员工利益,推动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推行“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拟使用“2022年持股计划专项激励基金”作为资金来源受让公司回购股票,预计总金额不超过3.96亿元,对应不超过965万股,占总股本的0.3%。参与员工包含董监高6人,认购份额不超过2054万份,其他核心员工(不超过1494人)认购不超过3.75亿份,在归属期方面,一年后转让50%,两年后转让剩余50%至持有人账户。通过激励基金形式受让股份,可以强化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绑定,加速推动公司发展。 自有资金2亿美元认购MAXN 五年期可转债,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079亿美元认购MAXN公司发行的5年期可转债,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强化MAXN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推动全球化布局: MAXN作为全球领先且受到专利保护的IBC厂商,在背接触电池领域布局多年,且已迭代研发多款基于IBC技术的电池组件产品,在当前分布式市场崛起的大背景下,背接触电池凭借更高的正面发电效率以及无栅线带来的更优美观度,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大放异彩,此次募资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公司最新一代Maxeon 7产品的研发制造,此外,在制造理念方面,中环与MAXN之间也将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交流,有望积极推动数字化、柔性化制造能力的导入。 伴随能源转型的深入,海外光伏产品本土化制造诉求日趋显现,MAXN作为由Sunpower独立拆分的海外电池组件制造主体,在未来光伏产品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其重要属性将显著提升,此轮募资在加速推动技术研发落地的同时,也将支持MAXN实现制造产能的扩张,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90/70.11/85.98亿元,对应PE估值26.8/23.3/19.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硅片价格不及预期。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8-15 139.24 -- -- 166.60 19.65%
166.60 19.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疫情影响下公司维持稳定增长,存货高增有望逐步贡献收入增量。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6.79亿元(+2.13%),归母净利润5.08亿元(+10.91%),扣非归母净利润4.68亿元(+10.14%)。单季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为明显,设备交付不及预期,实现收入13.17亿元(-8.97%),归母净利润2.35亿元(-4.82%),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1.63%)。存货端,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总额为47.73亿元(+2.78%),其中发出商品35亿(+20.69%),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将陆续实现收入确认,驱动业绩增长。 设备龙头实现电池新技术全覆盖,PE-poly路线优势显现,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TOPCon:公司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在湿法和扩散等设备仍然维持较高市占率,在常规LPCVD路线的基础上,新推出PE-poly设备,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路线上的绕镀、石英器件损耗、原位掺杂工艺时间长等难点,量产转换效率目标25%以上,已取得润阳、晶澳、三一重能等客户的订单,根据公司公众号信息,7月21日、8月1日,PE-poly设备又陆续中标光伏龙头订单,当前PE-poly路线优势不断显现,预期后续出货规模有望高增。 HJT:公司同样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创新性推出管P、RPD和PAR设备,在降本或提高转换效率方面均有优势,其中HJT管P的研发已经进入工艺调试和匹配阶段。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实现了HJT设备在欧洲市场的进入,7月也顺利出货了GW级HJT电池产线设备,后续有望伴随HJT高速扩产实现出货高增。 钙钛矿:公司的RPD和PVD均可运用于钙钛矿领域,RPD设备比传统的PVD设备可以减少对钙钛矿电池的轰击损害,有利于提高转换效率和良率。 当前公司钙钛矿用RPD设备陆续取得下游客户的订单,7月10日,钙钛矿用RPD顺利通过厂内验收,将发运给客户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在新电池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83/13.12/15.14亿元,对应PE估值49.7/37.2/32.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导入不及预期。
2022-08-04 -- -- -- -- 0.00%
-- 0.00%
详细
海内外分布式装机需求持续超预期,公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组件厂商之一,不断深化全球布局,分布式领域布局领先,有望充分受益。 国内: 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 30.88GW,其中分布式 19.65GW(户用 8.91GW+工商业 10.74GW),集中式 11.23GW,分布式占比达到 64%,成为装机需求主要增长点。 海外: 俄乌冲突激化欧洲能源危机,电价水平持续冲高,光伏装机经济性优势明显,驱动需求高增,国内向欧洲组件出口持续翻倍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组件厂商之一,已实现完善的全球营销渠道布局, 近年来海外收入占比持续在 70%以上,在分布式领域,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天合富家”(针对户用)、“天合蓝天”(针对工商业)等品牌,22H1国内分布式市占率超 25%,持续稳固龙头地位。 尺寸方面持续挖掘 210技术潜力, N 型电池领域技术积淀深厚,在大型化+N 型化趋势中优势有望逐步强化。 在尺寸布局方面,公司 2020年起即拥抱 210技术路线,产品已实现全场景覆盖, 600W+技术联盟已吸引近 100家企业加盟, 有望推动 210渗透率快速提升, 此外为适应更加细分场景, 公司推出 210R 产品(长 210mm,宽 182mm),相较主流 182组件有显著的功率提升,带来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在 N 型电池技术领域,公司介入时间早、研发积淀深厚, 2015年即开始 TOPCon 电池研发, 2018年6月中标技术领导者项目(500MW),技术布局行业领先,目前公司已启动盐城 8GW TOPCon 电池扩产,考虑到当前 TOPCon 电池约 0.1元/w 的溢价,新产线落地有望带来盈利的显著改善。 积极推动产能扩张,加深一体化布局,强化组件龙头领先优势。 在上市之初,公司定位于电池+组件一体化厂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假设,公司逐步向上加强一体化布局,与通威合资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产能将陆续释放贡献业绩,此外,公司拟在青海西宁建设行业内第一座一体化光伏产业园,涉及工业硅(30万吨)、多晶硅(15万吨)、单晶硅(35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10GW)及组件辅材,预期在西宁产业园分期投产后,有望强化公司成本优势,同时利于产业链管控,为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2-24年 实 现 归 属 上 市 公 司 股 东 净 利 润37.28/69.87/96.55亿元,对应 PE 估值 48.3/25.7/18.6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需求不及预期。 组件降价幅度超预期。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03 43.10 -- -- 60.00 39.21%
60.00 39.21%
详细
事件:根据星云股份公众号消息,公司和广州市白云公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后服务、智慧城市开发为支点的场景式服务网络展开合作。 电池技术迭代带来充电网络格局重塑机遇,伴随麒麟冉冉升起,星云股份将成为宁德未来4C和用电后服务战略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伴随宁德时代第三代CTP麒麟发布,带领动力电池进入1000+KM续航和4C充电倍率的新一轮的竞争,相关配套技术工艺将加速迭代。 4C快充匹配车企陆续推出的800V电压平台车型的需求,是推动行业进入超级快充时代的变盘点。星云大功率的直流充电桩、结合超高精度准充放电工艺的变流器完美提升系统性能,与宁德时代、时代星云共同构建了光储冲检超充站方案,有效解决了区域电网用电负荷增增加带来的安全隐患,配合宁德用电服务战略,匹配储能大赛道,有望大规模推广。 “光充储检”电站是满足电网新要求,实现技术跨越式升级的新一代产品。当前制约超充网络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两点,一是匹配稳定、安全、高效的超充设备,二是降低对局域电网的负荷。在技术层面,通过与宁德时代开展的检测服务业务,星云密切跟踪电池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其充电桩配备的1000V平台完美适配宁德麒麟电池及其他800V平台电池产品,同时通过电池检测技术的注入,保障超充期间电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电网可靠性方面,为应对超充带来的短时电网负荷增加,超充+储能(公司最先提出)将成为平衡电网扩容改造成本与可靠性的解决方式,“光储充检”电站也将成为面向新一代超充网络的革命性产品。 新一代电站布局陆续展开,示范项目加速落地。“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是由星云股份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的城市智慧能源系统,是以锂电池检测、储能、充电桩为核心要素的智能超充站,星云主要提供储能变流器、直流充电桩、星云智慧能源云平台等关键技术支持,目前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经在福州、宁德、龙岩、宜宾等地区落地建设,近期又完成与广州白云区的签约,随着项目建设的落地完成,公司储能板块业务收入体量有望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3/2.60/3.80亿元,对应PE为39.7/23.3/16.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安科瑞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7-29 30.23 -- -- 33.47 10.72%
33.47 10.72%
详细
拟斥资 10亿建设微电网产业园,强化微电网业务成长动能。 公司公告与江阴临港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框架投资协议》,拟在该区内投建智能微电网产业园一期项目, 主要生产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微电网功能模块产品, 投资总额约 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 7亿元, 是公司当前固定资产总额的 3.7倍,有望大幅提升公司微电网产能。项目投建周期按照行业经验一般需要 3-5年, 预计期间公司依靠净利润滚动可满足资金需求。 去年公司微电网产品及系统营收 9.2亿元,同增 44%,占营收的 90%,是公司成长核心动力。公司当前已在江阴拥有核心生产基地和微电网研究院,本次项目投建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原有优势资源,整合和扩大原有微电网业务,强化公司微电网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未来持续快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微电网技术日趋成熟,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公司微电网产品通过在“源网荷储充” 各个节点安装监测分析、保护治理装臵,通过边缘计算网关采集数据上传至平台, 平台根据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调整各系统控制策略,使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目前公司微电网产品日趋成熟,完成了由 1.0(自动化与数字化)向 2.0(互联互通互动)版本的升级, 持续推动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软件服务业转型。 当前市场上能提供较成熟微电网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公司在微电网领域已占据一定先发、技术、客户资源优势,后续随着公司微电网产品智慧化程度持续提升、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微电网业务竞争壁垒有望不断强化。 工商业电价上涨及分布式新能源大发展背景下,微电网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工商业电价方面, 我国加速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今年江苏、浙江、甘肃、云南等多个产业大省陆续提涨工商业电价,高能耗行业优惠电价也逐步取消,工商业电价上涨使企业运用微电网产品进行精细化用能动力持续提升。 分布式新能源方面, 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 1965万千瓦,同比增长 125%,占比约 2/3,国内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占比已超过 1/3,在工商业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下,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需求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1/4.2亿元,同比增长 35%/35%/34%, EPS 分别为 1.07/1.45/1.94元(2021-2024年 CAGR 为 35%),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8/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微电网产业园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微电网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冲击超预期风险,固定资产折旧风险等。
科华数据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7-29 39.77 -- -- 47.77 20.12%
49.94 25.57%
详细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以底层技术为基础多面拓展。科华数据前身于1998年在福建省漳州市成立,开启了UPS的研发和制造业务,2010年在深圳A股成功上市,全面构建高端电源、绿色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 数据中心和智慧电能行业正处上升期,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和给数字中心配套的智慧电能行业需求稳步提升。公司作为业界领先的高安全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公司拥有10年以上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经验;至今,公司累计超过20万台UPS电源及3500套微模块产品在行业服役,得到客户端的广泛认可。公司以自己的经验和品牌积累,进一步深化与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为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龙头地位稳固。 “双子星”业务布局,已有全球“双子星”业务布局,已有全球2.6GW/3.8GWH储能系统经验,“户用储能系统经验,“户用+大储”双轨推进,新能源发展进入加速通道。公司作为国内UPS的行业龙头,在UPS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电力电子经验,自2007年以来,陆续推出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等有关产品,逐步开拓新能源市场。 户储方面,从2015年开始便在欧洲户储有产品布局,2021年公司发布了集成逆变器主机和高可靠储能系统iStoragE系列光储一体机,加大户用储能产品布局,在2022年欧洲户储高增的大背景下,公司户储产品也有望迎来放量。 大储方面,地面电站大型储能随新能源渗透率提升需求在高增初期,截至2021年底,科华数据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已经达到2.6GW/3.8GWH,公司2021年国内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出货均处行业前三地位,公司在大电站端的多矩阵产品有望伴随行业需求迎高增增长。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82/7.02/9/48亿元,对应PE估值38.2/26.2/19.4倍,而行业平均在64.8/40.7/30.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高企,压缩系统集成商净利润。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7-26 18.10 -- -- 20.05 10.77%
20.05 10.7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 。 签署十一份硅片出货长单,瞄准大尺寸(182+210),覆盖 N+P 型,硅片新贵有望加速成长。 近日,公司公告新一份硅片销售长单, 约定 2022到2024年向正泰下属子公司销售 9.5亿片(包括 182mm/210mm 规格)硅片,预计销售总金额为 90.92亿元(含税) 。截止目前,公司已与专业化电池片厂商(通威、爱旭、润阳、华晟等)、一体化组件厂商(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等)签订十一份硅片长单,将有力保障公司新增产能释放。此外, 公司使用的单晶直拉炉全部为最先进的 1600炉型,产能将匹配目前大尺寸硅片的市场需求,同时在技术要求更为严苛的 N 型硅片领域,公司已与华晟签订专门的异质结硅片供应长单,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公司有望加速成长。 硅料供应充足,石英坩埚长单锁定供应,硅片保障满负荷生产,出货有望高增。 产能方面,当前公司已有 1360台炉子开始满负荷生产,对应产能约为20~22GW(150~160MW/台/年),在原料供应上,公司已做好充足准备,硅料方面,依托公司还原炉业务与多晶硅龙头的紧密合作,公司已签署多个长单保障硅片产能释放,坩埚方面, 公司此前已与国内一线石英坩埚厂商签有长单协议,当前石英坩埚供应无虞。预期伴随公司产能建设节奏的加快,年内即可实现 50GW 硅片产能,在充分保障原料供应的背景下,未来两年出货有望高增。 硅料扩产超预期,公司还原炉业务持续高景气。 在光伏装机需求加速的背景下,硅料行业扩产规模持续超预期, 公司作为还原炉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2022年年初以来,公司已经公告的还原炉及撬块的订单累计已经超 30亿元,叠加 2021年底的库存 167台(以 2021年出货价格计算,单台价值274万/台,对应库存价值约为 4.6亿元), 2022年初至今待执行+已执行订单量约为 35亿,考虑到下游硅料产能建设进度要求, 今年或将交付较大比例订单,有望带动公司还原炉业务规模大幅提升。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5、 20.01、 26.31亿元,对应 PE 估值 25.6、 14.4、 1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达预期、公司产能不达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7-25 17.95 -- -- 20.05 11.70%
20.05 11.7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 。 公司与华晟签订异质结专用硅片出货长单,约定 2022-2025年供应 7800吨,年均 0.75GW,在 N 型硅片新时代公司已获得先发优势。 在与下游主流电池片厂商/组件厂商签署硅片供应长单后,公司近期与华晟达成在异质结专用 N 型硅片领域的合作,约定 2022-2025年供应 7800吨异质结专用方锭(210mm) ,约合 3GW,年均 0.75GW。 华晟作为异质结电池片技术龙头,当前已具备 2.7GW 的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此次签订的硅片长单,表明对于双良节能硅片质量参数以及 N 型硅片研发制造能力的充分认可,双良也有望借助 N 型硅片长单的交付,在 N 型引领的硅片技术新时代,获得先发优势。 多晶硅供应有保障,在手硅片订单饱满,公司硅片出货及产能建设节奏超出预期。 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与多晶硅龙头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与协鑫、通威、亚硅、新特等签署硅料供应长单, 充分保障产能释放后的原料供应。 当前光伏下游需求持续高景气,公司硅片在手订单饱满,已投产炉台(一厂 560台+二厂 800台)实现满负荷生产, 按照150~160MW/台/年的产出计算,已实现 20~22GW 硅片产能,在此基础上,公司也加快推动硅片扩产,预计年内即可实现 50GW 产能,为未来两年硅片出货高增奠定基础。 硅片环节价格传导顺利, 盈利或将维持高位。 7月 21日,硅片龙头再次调涨硅片报价,目前 155μm 166\182\210硅片报价分别为 6.26、 7.53、 9.93元/片,涨幅在 4%,顺利传导多晶硅价格上涨,盈利水平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当前硅片行业虽迎来较大规模扩产,但受到上游原材料(多晶硅、高纯石英砂)供应的限制,硅片产出有限,同时考虑到在下游需求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总产能中的高效大尺寸炉台产能相对紧张,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硅片产业链地位仍然强势,且未来或将出现结构性分化,实现原料保供+大尺寸产能占比高的企业,预期未来将实现较高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 10.71、 18.22、 25.85亿元,对应 PE 估值 26.9、 15.8、 1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达预期、公司产能不达预期。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30 56.21 -- -- 62.21 10.67%
62.21 10.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向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增资环晟新能源推动叠瓦组件产能建设,加快组件环节布局。公司为加速实施G12高效叠瓦电池组件项目扩产计划,拟直接向环晟新能源(江苏)增资3.25亿元,并通过子公司中环香港向其增资6.75亿元,共计10亿元,用于新增年产3GWG12高效叠瓦组件(“宜兴组件三期”)产能。公司近年来依托叠瓦技术领先优势,积极进军组件环节,截止2021年底公司叠瓦组件产能为11GW,今年以来环晟陆续中标华电(2.5GW)、华润(1GW)等大型组件招标项目,组件业务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公司硅片最新报价涨幅约为公司硅片最新报价涨幅约为5~6%,幅度超预期,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 幅度超预期,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公司6月24日公布了最新的硅片报价,相较4月27日报价上涨明显,主流尺寸涨幅约为6%,且相较近期市场成交的硅片价格也有较大涨幅,以210尺寸为例,公司最新报价为9.55元/片(155μm),PVInfoLink6月22日最新报价为9.13元/片(160μm),大幅上涨的报价一方面传导硅料成本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当前硅片环节产业链地位依然强势。 持续加速推动产能扩张,向全球光伏硅片领导者地位发起挑战。当前公司加快推进硅片产能建设,在晶体产能方面,公司2021年末、2022Q1末晶体产能分别达到88GW(G12占比约70%)、95GW(G12占比约72%),后续随着银川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G12占比约90%);在切片产能方面,公司在天津、江苏分别布局DW三期、DW四期建设,共55GW,促进公司G12硅片产能释放。 受益半导体国产化大趋势,公司持续推动产能扩张与产品结构升级。近年来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0.61%,8~12英寸抛光片、外延片出货面积同比提升114%。在Power、CIS等优势领域,公司将持续提升量产规模与市占率,而在28nm以上制程公司已进入量产供货阶段,有望形成2022年业绩增长点,28nm以下制程产品已实现部分送样,未来将逐步突破。截止2021年末公司6、8、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分别为50、75、17万片/月,预计2023年底形成110、100、60万片/月。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90/70.11/85.98亿元,对应PE估值28.7/24.9/20.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硅片价格不及预期。
亚玛顿 2022-06-28 36.78 -- -- 50.20 36.49%
50.20 36.49%
详细
事件:亚玛顿发布《关于公司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 联合天合光能推动超薄玻璃市场化应用,签订3.375亿平1.6mm 玻璃出货长单。公司与天合光能签订了销售1.6mm 超薄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动超薄组件(使用1.6mm 玻璃)的市场扩张,双方约定2022年6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共销售合计3.375亿平米1.6mm 玻璃,年均销售接近1亿平,仅此长单锁定的出货量为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出货量0.72亿平的1.3倍。 联合行业龙头隆基+天合推动1.6mm 玻璃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超薄玻璃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动1.6mm 玻璃的量产导入,持续推动行业向超薄玻璃技术方向转型,并陆续通过核心客户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公司先后与隆基、天合签订1.6mm 玻璃领域的合作/销售协议,此次与天合销售长单的落地,验证公司1.6mm 超薄玻璃得到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物理钢化技术规模化生产≤2.0毫米超薄物理钢化玻璃,无论是在窑炉端和深加工端,在超薄玻璃领域均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在玻璃行业尺寸新一轮变革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窑炉产能扩张奠定未来出货高增基础,公司行业地位或将迎来显著提升。目前凤阳硅谷三座650吨/日窑炉(合计1950吨/日)已经全部投产,可对应生产近1.5亿平1.6mm 光伏玻璃,此外,凤阳硅谷尚有四座1000吨/日窑炉建造指标,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目前一期两座窑炉已经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在七座窑炉全部达产后,公司原片产能将达到3~3.5亿平,约可满足35GW 双玻组件的玻璃需求,出货量增长将带动市占率显著提升。 资产购买方案落地,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新增产能建设。当前凤阳硅谷原片产能的交易方案已经确定,其中现金支付6.58亿元,股份支付5.16亿股,价格为35.67元/股,合计交易对价25亿元。公司在推动重组的同时,也将通过定增募集配套资金18.4亿元,其中6.58亿用于支付资产购买的现金部分,另外将投入5.57亿元用于2座1000吨/日原片产线建设,另有6.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三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3.59/4.41亿元,对应PE 估值37.4/18.5/15.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超薄玻璃尺寸进一步下降,玻璃产能需求不及预期。
2022-06-21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的公告。 布局从工业硅直到组件的大规模一体化产能,项目分两期执行,完成后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业链上游自供比例,实现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厂商的转型。公司与青海及西宁地方政府达成协议,拟在西宁经开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含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产能。其中一期项目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投产,主要包含10万吨工业硅、5万吨多晶硅、20GW单晶硅、5GW切片、5GW电池/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产线。在启动青海产业园项目前,公司主要作为电池+组件的专业厂商,预计2022年底公司将形成50GW电池+65GW组件产能,针对上游环节的布局以参股形式为主,而在青海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公司不仅将大幅提升上游原材料的自供比例,同时也将成为光伏行业第一家真正实现从工业硅到组件一体化布局的厂商。 投资建设青海产业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大力推进N型化+大尺寸化::当前行业正经历N型化+大尺寸化的巨大变革,前期部分老旧产能和生产工艺并不适配于最新的技术要求,此次布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有望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同时优化大尺寸产品领域的布局。 实现全流程成本下降:公司前期定位于专业化的电池片+组件生产厂商,此次产业园的建设有望打通上游环节,布局工业硅、多晶硅、硅片产能,通过提升自供比例,有望显著降低组件生产成本;此外,考虑到光伏上游产业链均为高耗能属性,青海地区低廉的电价有望带来上游环节的成本优势,同时,青海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的重要省份,消纳比例达到70%,仅次于同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和云南,产品碳足迹方面具备优势。 解决原材料溯源问题:去年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发布限制“新疆产品”的贸易措施与决议,虽然这样的“指控”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为了保证光伏产品贸易的正常运行,产品溯源成为一种趋势,公司此次在西宁建设从工业硅、多晶硅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可以有效应对欧美国家有关“新疆产品”的“指控”,降低了后续贸易摩擦的风险。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71/50.15/60.59亿元,对应PE估值36.5/26.0/2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组件价格不及预期,组件出货不及预期。
天宜上佳 2022-06-14 19.76 -- -- 24.11 22.01%
31.44 59.11%
详细
渗透率提升+新增+替换推动碳碳热场下游需求高增,行业持续高景气度。在硅片快速推动大尺寸化的背景下,石墨热场的成本和性能劣势逐步凸显,碳碳热场材料有望进一步提升渗透率。从需求角度看,当前光伏硅片规划/建设中产能超过300GW,对应新增热场部件需求约为7000吨;替换需求方面,按照老产能贡献产量为200GW,对应热场的替换需求约为3500吨/年。保守估计新增产能于未来三年逐步释放,则预计2022年,新增+替换合计对于碳碳热场的需求约为5800吨。当前行业扩产主要以金博股份、天宜上佳、美兰德、西安超码等头部厂商为主,产能增速匹配下游需求增速,预计行业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布局预制体产能+选用大型沉积炉+能源成本领先+自动化能力强,公司碳碳热场盈利能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2000吨热场新建产能已从2021年9月开始逐步释放产能,当年即形成233吨产出,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60.18%、37.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优势主要体现在:一、预制体环节毛利率可达40%,公司通过配套预制体产能有效提升盈利空间;二、选用最大规模沉积设备,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生产效率领先,产线后发优势明显;三、产业布局区位优势突出,一方面电费成本较低(未来有望降至0.42元/度),带来能源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江油所在区位可以辐射西部主要的拉晶产能;四、专注搭建自动化产线,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碳陶为新一代性能优异的刹车材料,预计需求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而大幅增加;公司2016年即开始布局技术研发,当前已与多加主机厂签订合作协议,有望加速推动碳陶材料量产化。当前汽车电动化转型加速,运动性能和整备质量的提升,均要求电动汽车配备性能更优的刹车系统,此外国产厂商加速推动电动车产品等级的上探和高端配置的下放,在此过程中,主机厂有望联合国内零部件厂商探索空气悬挂、碳陶刹车等高端配置规模化量产的降本路径。公司2016年即开始相关技术研发,布局多项发明专利,且已与福田汽车在内的多家主机厂签订战略协议,2023年有望开启量产供应,实现行业领先。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6/5.12/5.95亿元,对应PE估值27.7/17.0/14.7倍,考虑到公司碳碳业务拓展顺利,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增量,对应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调高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碳碳热场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复苏不及预期;碳陶材料降本不及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6-06 12.15 -- -- 17.57 44.61%
20.05 65.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收到中标通知的公告》、《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 多晶硅开启新一轮建设浪潮,还原炉设备龙头再次斩获订单,与硅料新进入者保持紧密合作。公司发布公告,已中标“新疆其亚硅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工程还原炉招标项目”,供应设备为72对棒还原炉设备,中标金额为41088万元,该一期项目,于2022年3月18日正式动工,预计于2023年8月陆续 建成投产,整体项目推进节奏较快。 行业新进入者布局较大规模扩产计划,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领域的龙头厂商,与新进入者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去年以来,公司陆续与丽豪、润阳、合盛、宝丰、其亚等新进入者签订还原炉供货订单(或收到中标通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还原炉设备需求高景气,公司订单规模持续提升,出货或将迎来高增。从行业角度看,受益光伏装机需求超预期增长,多晶硅持续供不应求,已有玩家与新进入者均布局较大规模扩产计划,去年以来公司累计签订超过43亿元的还原炉订单,其中2021年新增订单超19亿元,2022年至今新增订单规模已超24亿元,行业扩产速度及设备需求景气度超预期。2021年公司还原炉业务实现营收9.79亿元,还原炉生产的主体子公司双良新能源装备全年实现净利润2.19亿元,净利率超过20%。订单高景气的同时,考虑到2021年底公司还原炉业务仍有167台库存将于今年确认收入,全年还原炉业务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硅片业务持续高开工,产能建设迎来加速。目前公司单晶一厂560台1600型号的单晶炉(折合约8GW 年产能)已经满产满销,单晶二厂已部分投产,整体建设进度超预期,公司将在年内尽快实现一期20GW 产能。此外,公司已启动二期项目(20GW)的投资建设规划,预计2022年年内公司将会尽快实现20GW+的年产能,2023年将尽快实现共计40GW+的年产能。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9.12、16.27、21.58亿元,对应PE 估值21.3、12.0、9.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达预期、公司产能不达预期。
赛伍技术 基础化工业 2022-05-17 22.48 -- -- 27.88 24.02%
30.00 33.45%
详细
定位膜类技术平台型企业,以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为核心,持续推动多元应用的拓展。赛伍诞生之初就定位于膜类技术平台企业,目前已形成“材料设计、树脂合成、胶粘剂配方、界面技术、测试评价”的基干技术平台,以及“涂布、复合、流延制膜”的工艺技术平台。供应产品从光伏背板粘合剂、全球首创的氟皮膜背板,到领先行业开发适用于双面组件的POE胶膜、适用于HJT组件的专用胶膜,再到瞄准锂电市场,推动电芯蓝膜、侧板膜、CCS热压膜导入龙头厂商供应链,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公司擅于利用自己的技术积淀去推动每一轮膜类材料的变革与国产替代,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分布式装机持续高景气,带动背板需求超预期增长,背板供应存在阶段性供需错配,公司背板产品或将供不应求。当前全球分布式装机需求快速提升,带动短期单面组件出货规模的大幅增长,背板需求超预期,由于前期行业扩产动力较弱,预计背板供应将存在阶段性紧张,公司背板1.8亿平产能或将实现接近满产,同时伴随涂覆型背板逐步完成验证与导入,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有望改善公司背板业务盈利,全年背板业务有望贡献可观业绩。 双面化+N型化推动POE类胶膜渗透率提升,公司供应链保障能力行业领先,伴随胶膜新增产能释放,有望出货高增。长期看,在双面化和N型化的大趋势下,对于封装材料水气透过率和化学稳定性要求更高,我们认为胶膜向POE类转型大势所趋,预期POE\EPE胶膜未来五年需求量CAGR分别为23%、45%。公司目前是行业主要的POE类胶膜厂商之一,与主要的POE树脂供应商陶氏化学之间已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且已引入LG化学作为原料二供,在供应链保障方面领先行业,伴随公司胶膜产能释放,有望满足客户对POE胶膜快速增长的需求。 锂电膜材业务将迎百亿空间,受益下游需求高增+品类扩张,出货有望迎来大幅增长。公司2019年底开始针对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材料的研发,2021年开始全面市场推广和客户导入,当年实现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近300%,目前已导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龙头供应链,主要产品包括电芯蓝膜、侧板膜、CCS 热压膜等。公司已有的5-6款成熟产品单车价值量合计约1200元,叠加在研产品,单车价值量将达到约2000元,对应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公司作为国内先发企业,有望巩固技术优势,获得较高市场份额,业务规模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62/4.47/5.53亿元,对应PE估值25.2/20.4/16.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下游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双玻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压制对于POE胶膜需求;下游客户拓展受阻,锂电膜类产品出货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