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姚遥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5.26%
(--)
60日
中线
10.5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盛弘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6-09 37.40 41.98 41.49% 43.77 17.03%
45.10 20.59%
详细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成功完成了由点及面的业务拓展。2022年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47.2%;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97.0%。1Q23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72.5%。 充电桩及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放量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投资逻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全球充电桩市场高增,公司凭借产品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出口替代。公司较早布局欧美充电桩市场,依托特色产品成功开拓B端及C端市场,并成为首批进入BP、壳牌等欧洲头部能源企业充电桩供应商名单的中国厂家。2022年公司充电桩业务开始放量,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高增117.02%,预计2023-2025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分别为6.6、9.9、12.9亿元,同比增长55%、50%、30%。 储能:专注中大型储能PCS,受益全球大储需求高增。公司储能产品为中大型储能PCS,功率段范围为30kW-1MW,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欧美等主要国家认证通过。2022年公司全球储能PCS出货位居国内企业第五名,相较2021年上升1名。 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收入分别为6.6、12.5、19.6亿元,同比增长156%、92%、57%。 工业配套电源:电能质量基本盘稳,工业电源增长可期。公司是国内低压电能质量龙头,收入多年稳步增长,2022年营收占比约34%。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激光发生器电源等产品的验证及供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收入分别为6.2、7.4、8.9亿元。 电池化成与检测: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业务增长稳健。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电池化成分容与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产品系列全,已为CATL、比亚迪、亿纬等众多头部企业供货,预计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9、5.4、7.1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6.5/50.5亿元,同比增长59.5%/52.4%/38.2%,归母净利润3.3/4.7/6.4亿元,同比增长46.7%/43.4%/36.8%,对应EPS为1.06、1.52、2.08元。考虑到公司充电桩和储能业务成长性较好,给予2023年40倍PE,目标价为42.4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汇率波动;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
国能日新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70.30 84.48 101.29% 82.52 17.38%
88.16 25.41%
详细
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础、打造“源网荷储”产品矩阵。 公司以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衍生出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近两年以电力交易、储能EMS、虚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覆盖。公司IPO发行1773万股,发行价45.1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0亿元,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及大数据平台升级项目,和控制及管理类产品升级项目。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60亿元,同增20%,归母净利0.67亿元,同增13%。受益于2023年以来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提升,1Q2023实现营收0.82亿元,同增36%,归母净利0.10亿元,同增96%。 发电功率预测业务基本盘稳健,三大核心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 风光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后,功率预测正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营的关键。2022年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电站数量达2958家,同增599家,其中替代友商276家,三大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①研发优势塑造强势产品力;②运维团队覆盖广泛、快速响应需求;③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紧跟电网政策。 电力市场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市场广阔,新业务齐头并进。 1)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有关通知,电改持续深化,电价机制更加合理,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目前已覆盖多个省份。2)新型储能政策陆续发布,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2.7GW。公司储能EMS产品内置“储能+电力交易”智慧组合策略,现已全面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3)《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电力负荷管理办法》等条例频频出台,有力支撑负荷聚合商发展,预计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已设立控股子公司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4.74亿/6.29亿/8.39亿元,同比+32%/+33%/+33%,归母净利润1.05亿/1.35亿/1.72亿元,同比+57%/+29%/+27%,对应EPS为1.49/1.91/2.43元。考虑到功率预测业务优势,以及新业务潜在的增量空间,给予2023年80倍PE,目标价118.9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股东减持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9 33.24 -- -- 33.13 -0.33%
33.66 1.26%
详细
5 月24 日,公司公告与沙特阿拉伯企业Vision Industries签署合作条款清单,拟在沙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 技术+资源强强联合,填补中东光伏晶体晶片制造空白。 Vision Industries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全产业链投资开发(光伏、风能、氢能、储能等),由两家大型沙特集团Abunayyan Holding和Al Muhaidib Groups 于2021 年成立,旨在利用沙特境内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潜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具有丰富的产业投资经验及资源。 充分利用中东资源及需求优势,有望辐射欧洲、中亚等多个市场。中东地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中东国家为实现能源转型,提出了雄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光伏装机规模及储备项目量持续增长。本次合作有望依托沙特及中东地区资源及政策优势、合作方丰富的本土化产业投资经验及资源、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领先的技术水平,打造沙特首条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链,为沙特、中东地区及可能的欧洲、“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地区市场推进能源转型带来巨大支持和助力。 依托工业4.0 率先落地晶体晶片海外产能,全球化战略保障综合实力持续领先。随着光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成本最低的新建电源形式,叠加近年来的地缘争端及传统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波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光伏自主供应链的诉求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预计,在未来的数年时间内,在具备一定制造业基础、同时又存在巨大潜在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一定规模的本土光伏供应能力建设(比如年均新增装机需求的20%左右)将是大势所趋。公司持续推进光伏产业全球化战略,率先依托工业4.0 先进制造模式落地晶体晶片海外产能,预计本次合作将落地约10GW 产能并实施控股,为公司产业全球化、制造本土化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后续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建设,有望保持公司新能源综合实力全球领先优势。 公司硅片技术多维领先,工业4.0 助力全球化、制造本土化布局,领先优势明显,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维持2023-2025 年净利润预测101、127、153 亿元,对应EPS 为3.12、3.93、4.74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3/1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5-18 13.18 20.84 222.60% 13.68 3.79%
14.30 8.50%
详细
设备业务稳中有升,光伏业务开始放量:公司早期以节能节水设备起家,2021 年起布局光伏硅片及组件业务。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44.8 亿元,同比+278%;归母净利9.6 亿元,同比+208%;2023 Q1 实现营业收入54.6 亿元,同比+215%,归母净利润5.0 亿元,同比+315%,硅片业务助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还原炉业务稳步增长,节能节水业务迎来发展新篇章:公司为多晶硅还原炉龙头,受益于后续硅料产能扩张及存量设备替换需求,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还原炉新建+存量替换所带来增量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60/78/78 亿元,公司还原炉订单将稳固设备业务基本盘。在空冷业务方面,公司在火电里市占率第一,在2022 年H2 国内火电项目重启后,空冷塔订单需求迎来爆发。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空冷塔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50 亿元,公司有望在其中取得可观订单,带动节能节水业务快速增长。 单晶硅片快速放量,第二成长曲线清晰:公司硅片产能快速增加,预计2022 年底提升至40GW,预计2023-2024 年硅片出货有望提升至35GW/55GW。公司深耕节能节水设备多年,丰富的节能环保设备生产经验为光伏制造环节赋能;此外,高纯内层石英砂/高品质坩埚紧缺或降低硅片生产效率及有效产出,硅片环节超额盈利维持时间或超预期,公司提前锁定进口石英砂供给,有效保障硅片出货及成本,2023-2024 年硅片环节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5.7%/16.6%。同时,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26 亿元,用于 40GW 单晶硅二期项目(20GW)和补充流动资金,将进一步加速公司硅片产能落地,提升规模效应。 预计2023/2024/2025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3/405/499亿元,同比+123%/+26%/+23%,实现归母净利润27/37/44 亿元,同比+183%/+35%/+20%,对应EPS 分别为1.45/1.96/2.36 元。考虑到硅片组件业务快速放量带动业绩高增,给予2023 年15 倍PE,目标价21.7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规划多晶硅产能落地不及预期风险、高纯石英砂供应风险、硅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绿氢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3-05-05 32.41 -- -- 37.65 14.61%
37.15 14.63%
详细
2023年4月28日,三一重能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3.25亿元,同增20.89%;实现归母净利润16.48亿元,同增2.78%。其中,4Q22公司实现营收59.79亿元,同增30.92%;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增17.47%,环增146.38%。1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4亿元,同降23.66%,环降73.85%;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降19.15%,环降20.19%。 扣非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降32.70%,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传承三一基因,风电后起之秀。公司4Q22实现营收59.79亿元,环比提升505.78%,1Q23实现营收15.64亿元,我们预计主要受益于成本优势与市占率的快速提升。公司高毛利率水平主要得益于轻量化设计、核心零部件自供与创新性结构应用。2022年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达到23.55%,1Q23毛利率达29.00%,较去年同期变化+3.06PCT。 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5.21%,较去年同期变化-0.53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20%/9.56%/-0.55%,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28/+0.82/-1.04PCT。1Q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5.30%,较去年同期变化+7.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77%/17.09%/-2.56%,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3.35/+6.73/-2.98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利润为22.57、29.72、37.65亿元,对应估值为18、13、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5-01 12.59 -- -- 13.83 9.07%
14.47 14.93%
详细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全年实现营收827亿元,同增104%,实现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增157%;其中Q4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增200%、环增63%。1Q23实现营收232亿元,同增58%,实现归母净利16.6亿元,同增313%、环增3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2.2亿元,同增307%、环增8%,非经常损益为政府补助。 出货快速增长,TOPCon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公司实现组件出货44.33GW,同比增长99.4%,其中N型出货10.3GW。预计Q4组件出货近16GW,其中TOPCon近7GW。Q1公司组件出货13.04GW,预计其中TOPCon约6GW。二季度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饱满,预计Q2组件出货16-18GW,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 TOPCon盈利维持高位,滞港费有望明显改善。测算Q4/Q1公司TOPCon单瓦盈利约0.15/0.16元/W,PERC约0.06/0.09元/W。 目前TOPCon组件产品具有约0.1元/W的销售溢价,Q1硅料价格阶段性快速下跌削弱TOPCon薄片化优势,春节后硅料价格降幅趋缓,预计随TOPCon提效降本推进,TOPCon优势有望持续扩大。预计Q1公司因美国货物扣留产生滞港费3-4亿元,3月公司通关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后续滞港费将明显改善。 TOPCon布局全面领先,超额利润贡献进入收获期。公司在TOPCon技术研发及量产方面全面领先同业,2022年末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效率已达25.1%,电池良率已经与PERC电池基本持平,对应N型72片组件单片功率达575W左右,较P型组件单片高出20-25W,提高4.5%以上。2023年产业链降价带动地面电站需求提升,TOPCon组件有望快速渗透,2023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提升至75/75/90,其中TOPCon电池片产能占比超过70%,预计2023年组件出货60-70GW,TOPCon占比约60%,TOPCon出货占比提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有望凭借行业领先的TOPCon出货占比持续进行盈利扩张,在降价周期中更易分享超额利润,助力公司实现高于同业的利润增速。微调2023-2025年净利润预测至69.91、91.26、118.9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4-28 76.95 -- -- 87.88 14.06%
88.02 14.39%
详细
2023年4月26日,海力风电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33亿元,同降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降81.57%。其中,4Q22公司实现营收4.63亿元,同降124.24%;归母净利润亏损0.36亿元。1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增226.97%;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增7.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增1658.0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随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同比提升8.81PCT。2022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4.75%/12.98%,同比分别变化-14.38/-8.57PCT,其中风电塔筒和桩基毛利率分别为10.63%/13.58%,同比分别下降17.33/14.87PCT。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受“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影响。受益于今年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为15.48%,同比提高8.81PCT。 1Q2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30%,较去年同期变化+1.3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4.51%/-1.82%,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42/+3.05/-2.10PCT。1Q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1%,较去年同期变化-1.7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2%/4.80%/-0.30%,较去年同期变化-1.04/-5.02/+4.35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8.18、13.69、17.6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8 10.84 -- -- 11.48 5.90%
11.48 5.90%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26 日,公司披露一季度报,1Q23 年实现营收55.65亿元,同比下降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 亿元,同比下降2.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43 亿元,同比下降26.88%,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中速永磁机组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1Q23 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1110MW,同比下降27%。其中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容量717MW,占比提升至65%;而2022 年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占比为62%,该机组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一季度风电场营收占比增加,1Q23 毛利率环比提升。1Q23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5.23%/22.88% , 环比提升14.06/22.72PCT。毛利率环比出现改善,主要是由于风电场等业务营收占比提升。1Q23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7.62%,较去年同期变化+8.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41%/13.69%/5.52% , 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81/+3.11/+4.178PCT。 在手订单量创新高,国际业务拓展顺利。截至1Q23,公司在手订单达29.59GW,同比增长74%,创历史新高,其中MSPM 产品订单达21.2GW,占在手外部订单达73%;公司海外在手订单共计4.5GW,同增66%,国际业务拓展顺利。 发电业务高效运营。截至1Q23,公司国内外风电项目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171MW,同时销售风电场规模744MW,国内外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合计6506MW。2023 年一季度,公司国内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637 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 小时。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EPS 为0.73/0.92/1.20 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 估值为15/12/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能源行业 2023-04-27 -- -- -- -- 0.00%
-- 0.00%
详细
4 月26 日公司披露2023 一季报,1Q23 实现营收213.2 亿元,同比+39.6%、环比-20.6%;实现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225.4%、环比+3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7.3 亿元,同比+252.4%、环比+41.3%,业绩贴预告上限,略超市场预期。 组件盈利持续提升,一体化布局有望降本,N 型放量提供超额利润。春节后下游需求及产业链排产恢复,预计公司1Q23 组件出货超10GW,测算Q1 组件单位盈利环比继续提升至约0.12 元/W,环比提升约0.03 元/W,预计主要因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综合成本下降。公司已规划30 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 拉晶等上游产能,随着硅片产能释放,有望提升公司一体化比例,持续增强盈利能力及原材料供货可靠性。公司N 型组件研发顺利推进,预计2023 年底电池片产能提升至75GW,其中TOPCon 产能达40GW,23 年N 型组件出货占比有望达1/3,充分享受新技术红利期带来的超额利润。 分布式系统盈利维持高位,跟踪支架、储能迎量利拐点。公司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持续增长,预计一季度分布式系统出货超2GW、确认收入约1GW,单位盈利维持较高水平;随着天合智慧分拆上市,公司分布式业务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一季度实现支架出货1.3GW,随硅料供给释放推动地面电站装机占比提升,今年跟踪支架盈利将持续改善。预计公司一季度储能出货100-200MWh,随硅料供给释放,2023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至少翻倍以上增长,国内增速更高,公司储能产品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减值保障资产质量,上游参股稳定贡献投资收益。公司一季度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费用3.6 亿元,预计主要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计提的存货减值,将有效保持公司设备资产质量及未来盈利能力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实现投资收益9.74 亿元,预计主要由硅料、硅片等参股投资贡献。 公司硅片产能释放提升组件环节盈利能力,分布式系统、跟踪支架、储能等创造业绩增长点,微调2023-2025 年净利润至72.95、99.65、126.35 亿元,对应EPS 为3.36、4.59、5.8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4.5/10.6/8.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行业扩产规模超预期;技术路线变化。
美畅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7 43.81 -- -- 47.88 8.01%
47.73 8.95%
详细
4月25日公司披露2023一季报,1Q23实现营收9.94亿元,同比+49.3%、环比-16.9%;实现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33.3%、环比-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3.6亿元,同比+34.4%、环比-14.4%,非经常损益主要为政府补助。业绩位于预告上限,符合预期。 行业周期及春节假期影响出货,Q2出货有望恢复增长。光伏需求持续增长带动金刚线需求旺盛,公司金刚线产能稳步扩张,同时积极开拓下游客户,一季度金刚线销量2690.91万公里,同比+59%、环比-15%,环比下降主要由于1-2月硅片环节稼动率较低,且受春节假期影响。随着下游硅片环节稼动率逐步提升,预计Q2出货量将恢复增长。 盈利能力维持高位,母线产能释放有望推动降本。上游金刚石微粉、镍等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公司依托规模优势降本增效对冲成本压力,盈利能力维持高位,Q1综合毛利率51.9%,环比4Q22上升1.9PCT。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能,一期黄丝产能已于2022年12月完成设备初步验收,随着后续自建母线产能释放,公司母线自供率有望提升至100%,将有效增强原材料供货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钨丝出货快速增长,细线化持续领先巩固盈利优势。公司围绕光伏切片薄片化、大片化需求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已将产品线径迭代至33-34μm,同时依托自研高切割力金刚砂将34μm产品切割线耗降低20%,产品优势显著。公司钨丝研发快速推进,1Q23钨丝金刚线销售量209.07万公里,目前钨丝金刚线月产量已超过100万公里,主流线径下降至28-30μm,钨丝金刚线在断线率、线耗方面的优势逐步凸显,公司有望凭借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巩固盈利能力优势。 硅料供给释放推动光伏需求快速增长,金刚线持续高景气公司母线产能释放推动降本、产品优势增强盈利能力,微调2023-2025年净利润预测至21.04、24.43、28.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38/5.09/5.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9/8倍,维持“买入”评级。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
昱能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6 211.11 -- -- 358.00 20.11%
253.57 20.11%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25 日,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3.4 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归母净利润3.6 亿元,同比增长250%,略高于业绩快报数据。 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增长283%。 经营分析微逆收入翻倍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公司2022 年微型逆变器出货93.5 万台,同比增长92%,实现收入10.6 亿元,同比增长108%,占收入比重为79%,毛利率38.28%,同比增加1.41pct。受益于全球分布式市场的高速增长及产品规模效应,公司微逆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海外、美国收入占比分别98%、31%:公司2022 年海外实现收入13.1 亿元,占比达到98%,其中美国市场收入4.1 亿元,占比达到31%。公司主营产品微型逆变器市场主要集中在海外,尤其是以欧洲、美国为主的市场。公司2022 年海外业务毛利率39.70%,同比增加2.14pct。 收入高增长,费用率持续降低:2023Q1 公司实现毛利率41.59%,同比增加1.37pct,环比增加2.68pct,净利率26.71%,同比增加9.00pct,环比增加0.56pct。受益于收入高速增长,2023Q1 公司各项费用率显著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4%、3.6%、4.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 pct、1.2 pct、2.5pct。随着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规模的爆发式增长,预计公司各项费用率将进一步降低。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微调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3、16.36 亿元,预计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21.83 亿元,对应EPS 为12.04、20.46、27.28 元,对应PE 估值为23.10、13.60、10.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5 109.84 -- -- 122.79 11.79%
126.30 14.99%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24 日,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402.6 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归母净利润35.9 亿元,同比增长127%,处于业绩预告范围内,符合预期。 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8 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归母净利润15.1 亿元,同比增长267%,业绩超预期。 经营分析逆变器出货同增64%,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 年逆变器全球出货77GW,同比增长64%,其中渠道发货90 万台。逆变器业务实现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74%,毛利率33.22%,同比基本持平。 2022 年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在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第一。 储能系统出货同增157%,毛利率大幅提升:2022 年储能系统全球发货7.7GWh,同比增长157%,连续七年位居国内企业第一。储能系统业务实现收入101 亿元,同比增长223%,毛利率23.24%,同比提升9.13pct,灵活的价格机制、优秀的产品力及规模优势共促公司储能业务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公司在2022 年推出业界首款全系列液冷储能解决方案,继续引领市场发展方向。 Q1 收入兑现高增长,净利率同、环比显著提升:公司2023Q1 毛利率为28.00%,同比降低1.48pct,环比增加4.46pct,净利率12.16%,同比增加2.91pct,环比增加3.47pct。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环比有所提升,带动公司毛利率环比提升,同时得益于储能收入规模的高速增长,公司各项费用率迅速摊薄,2023Q1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合计12.09%,同比下降5.95pct。 硅料、碳酸锂降价周期,公司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公司逆变器、储能系统及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主要应用在大型地面光伏/储能领域,后者的景气度对原材料价格较为敏感,在今年硅料、碳酸锂价格向下周期中,公司相关业务的收入及净利润有望持续超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一季度盈利能力超预期,上调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46(+12%)、94.64(+11%)亿元,预计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15.32 亿元,对应EPS 为5.08、6.37、7.76 元,对应PE 估值为20.35、16.23、13.3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涨价超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4-25 36.14 -- -- 37.84 4.70%
37.84 4.70%
详细
业绩简评4 月24 日公司披露2022 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收1424 亿元,同比+124%,实现归母净利257 亿元,同比+213%;其中Q4 实现归母净利40 亿元,同比+77%、环比-58%。1Q23 实现营收332 亿元,同比+35%,实现归母净利润86 亿元,同比+66%、环比+115%,一季度业绩偏预告上限,略超预期。 同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160 亿元用于4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并拟每10 股分红28.58 元(含税),分红率高达50%。 经营分析硅料单位投资额再降,规模、成本、品质优势持续强化。2022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销量25.68 万吨,同比+137%,在建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 万吨项目预计3Q23 投产,23 年底产能将提升至38 万吨。此外,公司拟定增募资160 亿元用于内蒙20 万吨、云南二期20 万吨硅料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且新增项目单位投资额降至5 亿元/万吨,按照折旧成本占比15%计算,预计新产能生产成本将降低4%左右。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升级,2022 年单位硅耗、综合电耗、蒸汽消耗分别同比下降 2.7%/10.7%/72%,优质的产品品质可充分满足下游N 型产品对硅料的要求,有望在硅料供给释放的背景下凭借成本和品质优势持续提升竞争力。 组件业务进展迅速,2023 年出货有望达35GW。公司组件业务快速发展,2022 年组件销量7.94GW,出货已进入全球TOP 10。据不完全统计,公司Q1 国内组件集采中标规模近3GW,国内市场迅速推进;且已进入BNEF 组件制造商Tier 1 榜单,为将来海外市场的推进再下一城。22 年底公司组件产能提升至14GW,随着在建盐城、金堂、南通等项目达产,预计2023 年底组件产能将提升至80GW,全年组件出货有望快速提升至35GW,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电池片新技术进展顺利,有望充分享受新技术溢价。2022 年底公司电池产能超过70GW,全年电池片出货47.98GW,同比+37%。 公司眉山9GW TNC 电池项目已实现满产,预计2023 年底TNC 电池产能将超过25GW,有望充分享受新技术溢价。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硅料、电池片竞争优势显著,组件业务快速推进,调整2023-2024 年净利润至216.22(+3%)、182.98(-25%)亿元,新增2025 年预测251.64 亿元,对应EPS 为4.80、4.06、5.59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8.1/9.5/6.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组件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美畅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4 46.56 -- -- 48.50 2.95%
47.94 2.96%
详细
4月21日公司披露2022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6.58亿元,同比+98%;实现归母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93%。其中,Q4实现营收11.97亿元,同比+108%,环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110%,环比+23%。 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出货快速增长,龙头地位稳固。光伏需求持续增长带动金刚线需求旺盛,公司金刚线产能稳步扩张,截至报告期末月产能已超1100万公里,同时积极开拓下游客户,全年金刚线销量9615.6万公里,同比大幅增长112%,龙头地位稳固。Q4金刚线销量3150万公里,环增28%,12月下游硅片开工较弱背景下略超市场预期。 盈利能力维持高位,母线产能释放推动降本。二季度起上游金刚石微粉、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依托规模优势降本增效对冲成本压力,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全年金刚线业务毛利率55.8%。 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能,一期黄丝产能2022年9月完成安装、10月小试、12月完成设备初步验收,随着后续自建母线产能释放,公司母线自供率有望提升至100%,将有效增强原材料供货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细线化持续领先,钨丝出货快速增长。公司围绕光伏切片薄片化、大片化需求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已将产品线径迭代至33-34μm,同时依托自研高切割力金刚砂将34μm产品切割线耗降低20%,产品优势显著。此外,公司钨丝研发快速推进,目前钨丝金刚线月产量已超过100万公里,主流线径下降至28-30μm,帮助客户显著降低切割成本,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巩固盈利能力优势。 硅料供给释放推动光伏需求快速增长,金刚线持续高景气,考虑到公司母线产能释放推动降本、产品优势增强盈利能力,上调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至21.39(+32%)、24.73(+34%)亿元,新增2025年预测28.9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46/5.15/6.04元,维持“买入”评级。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4 35.36 -- -- 50.90 2.50%
39.83 12.64%
详细
4月21日公司披露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收188.77亿元,同比+46.8%;实现归母净利润15.79亿元,同比-28.1%。其中,Q4实现营收53.31亿元,同比+35.7%;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94.8%。1Q23实现营收49.13亿元,同比+26.5%;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7.46%、环比+706%。 胶膜阶段性盈利承压显龙头经营韧性,Q1盈利显著修复。2022年公司胶膜出货13.21亿平,同比增长37%,测算Q4出货约4亿平,环比增长约35%。Q4胶膜核心原材料EVA树脂价格大幅下调,受调价周期及高价库存影响,胶膜环节盈利承压,公司凭借成本优势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仍维持盈利,综合毛利率下降12.4PCT至5.9%。春节后光伏组件排产快速恢复,胶膜环节开工率逐渐提升,Q1公司胶膜出货约4.6亿平,环比增长13%,高价库存逐步消化,综合毛利率恢复至12.3%,测算胶膜单平盈利约0.7元/平。近期光伏国内及海外需求逐步启动,胶膜及粒子价格回升,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多样化产品体系保障龙头地位。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布局,预计2023年底胶膜产能超25亿平,同时规划越南基地2.5亿平产能完善全球化布局,充足产能保障份额优势。此外,公司技术研发行业领先,具有转光胶膜、丁基胶、连接膜、EP胶膜等针对多种组件新技术的产品储备,有望充分受益N型组件量产,龙头地位稳固。 背板市占率快速提升,电子材料贡献业绩增长点。2022年公司背板出货1.23亿平,同比增长81%。公司凭借成熟的CPC背板研发和生产体系实现出货和市占率的快速提升,已启动嘉兴年产1.1亿平背板扩产计划,有望通过差异化产品持续提升背板份额。 此外,公司电子材料业务竞争力持续提升,成功导入鹏鼎控股等一线PCB大厂,2022年在消费电子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仍实现感光干膜销量持平,有望持续增强竞争力,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 根据我们对产品价格的最新判断,调整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1(-17%)、42.9(-8%)亿元,新增2025年预测54.2亿元,对应EPS2.33/3.22/4.07元,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竞争格局恶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