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姚遥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27.2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8-21 22.50 -- -- 22.83 1.47%
22.83 1.47%
详细
2023年8月17日,中材科技发布2023年半年报,1H23实现营收123.79亿元,同比上升8.25%;实现归母净利润13.92亿元,同比下降26.21%。其中,2Q23实现营收81.24亿元,同增54.48%;实现归母净利润9.73亿元,同降15.49%,环增132.49%,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叶片:完成中复收购,公司成为叶片行业绝对龙头,叶片盈利同比大幅提升。中材叶片通过增发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中复连众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材叶片共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江苏连云港等15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中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智利、巴西等39个国家及地区。公司1H23合计销售风电叶片9.6GW,同比增长27.4%(其中,中复连众销量2.3GW),实现风电叶片销售收入43.0亿元,归母净利润3.5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7.2%,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玻纤:积极去库存,推进单位成本下降。泰山玻纤充分发挥产品种类多的特点,积极进行产销及生产结构调整,紧抓风电增量节点,加大高模纤维销售,风电类、热塑类等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二季度产销率106%,有效去库存;组建精细化采购团队等多举措进行降本,报告期内平均单位成本下降10%。公司1H23合计销售玻纤及制品63.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1.2亿元。其中,出口销售占比19%,较2022年四季度提升5%。 隔膜:盈利持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合计销售锂电池隔膜7.1亿平米,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实现净利润3.4亿元,单平净利润提升至0.48元/平方米。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深度推进客户开发,改善产品结构,涂覆销售占比同比提升11%,平均价格保持平稳;继续提高经营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水平,建设供应链体系,发展战略供应商,提升原料国产化占比,同时提高生产线车速,基膜A品率持续提升,单位成本进一步下降,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4/42.50/51.08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11/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的风险。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8-16 11.81 -- -- 11.29 -4.40%
11.29 -4.40%
详细
8月 14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 536亿元,同增 61%,实现归母净利润 38.43亿元,同增 325%;其中 Q2实现归母净利润 21.85亿元,同增 334%、环增 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23.15亿元,同增 361%、环增 90%,非经常损益为政府补助及锁汇损失。公司同时发布定增计划,拟募资不超过 97亿元用于山西晶科一体化大基地年产 28GW 拉晶/切片/高效电池/组件项目。 TOPCon 出货快速增长,龙头地位稳固。上半年公司实现出货3.1GW(组件出货 30.8GW),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终端需求观望背景下凭借产品优势出货持续高增。上半年公司 N 型组件出货6.4GW,Q2出货 10.4GW,环比大幅增长 73%,出货占比提升至 58%。 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稳定带动终端需求启动,预计下半年公司OPCon 出货继续快速增长,支撑公司实现出货量及份额的持续提升,公司上调 2023年出货预期至 70-75GW,其中 N 型占比 60%,预计 Q3出货 19-21GW,龙头地位稳固。 TOPCon 占比提升拉动盈利增长,一体化组件盈利有望维持高位。二季度公司毛利率环比提升 2.44PCT 至 16.23%,剔除正向的汇兑及负向的减值影响,同时考虑 Q2公司美国组件通关顺畅带来滞港费改善,测算公司组件盈利能力环比显著提升,主要因高盈利OPCon 组件占比提升。考虑到 TOPCon 组件效率及功率优势,随后续 TOPCon 出货占比提升,公司有望在组件降价周期中凭借产品及技术优势维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TOPCon 超额利润贡献进入收获期,加码 N 型一体化产能巩固竞争优势。公司在 TOPCon 技术研发及量产方面全面领先同业,截至报告期末已投产 TOPCon 电池产能 55GW,公司上调 2023年末硅片/电池/组件产能指引至 85/90/110,其中 TOPCon 电池片产能占比超过 75%,充分把握高效 TOPCon 产品红利期。公司同时积极建设山西年产 28GW 一体化组件项目,进一步巩固 N 型竞争优势。 公司有望凭借行业领先的 TOPCon 布局持续进行盈利扩张,在降价周期中更易分享超额利润,助力公司实现高于同业的利润增速。上调 23-25年净利润预测至 81(+15%)、98(+8%)、121(+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5/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东方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3-08-15 9.05 11.69 9.05% 8.97 -0.88%
8.97 -0.88%
详细
智能电网全环节全体系深度覆盖,“源网荷储”产业链完备布局。 公司成立于1994年,深耕电力行业近40年,产品体系已深覆盖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形成“源网荷储”完整产业链布局,国内业务涵盖全国30多个省区,自2007年起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已实现连续16年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4.60亿元,同增22%,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增26%。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型构建,电网数字化业务基本盘牢固。今年下半年电力体制改革、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加速信号已出现,顶层设计不断完善。1)调度及云化:专注调度自动化多年,面向国网南网、各省调地调中心,算法积累丰富,新一代调度产品持续迭代升级;2)配电:为最早进入配电领域的厂商之一,业务依托云管边端系统架构,从配网主站到配电智能一二次设备,以及台区末端感知设备等全产业链铺开;3)变电:为变电站提供一体化全栈式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唯一取得变电站巡检主站、特高压站智能巡视、区域型巡视和变电站辅助监控全系列资质的厂家。 子公司威思顿业务推广国网南网各省,份额稳居第一梯队。智能电表行业仍处于旧表替换升级的回暖阶段,今年国网招标金额有望突破240亿元。威思顿中标金额位居前三甲,2022年累计中标12.5亿元,份额达4.9%,稳居第三名。 虚拟电厂加速市场化转型,公司前瞻布局、多层级项目经验领先。 虚拟电厂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公司具备行业know-how,资质、软硬件产品优势,负荷聚合商级、园区级、城市级项目经验领先,其南网虚拟电厂平台项目现已注册容量10762MW,可调1457MW。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65.42亿/79.69亿/94.54亿元,同比+20%/22%/19%,归母净利润5.44亿/6.86亿/8.63亿元,同比+24%/26%/25%,对应EPS分别为0.406/0.512/0.643元。考虑到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背景下,公司具备全链覆盖优势,以及虚拟电厂等新业务潜在增量空间,给予公司2023年29倍PE,目标价11.7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智能化投资不及预期、配用电行业竞争加剧、智能电表招标量不及预期、电力市场改革落地及虚拟电厂推进不及预期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8 110.00 -- -- 116.20 5.64%
116.20 5.64%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 8 月 7 日,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 260-300 亿元,同比增长 112-14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0-45 亿元,同比增长 344-400%。 其中 Q2 实现营收 134-174 亿元,同比增长 74%-126%,环比增长7%-38%,归母净利润 25-30 亿元,同比增长 409%-511%,环比增长65%-98%,超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逆变器出口同比增长 234%,大幅领先行业。2023 年上半年我国光伏逆变器累计出口金额 423.65 亿元,同比增长 109%,其中安徽省上半年光伏逆变器累计出口金额 70.84 亿元,同比增长 234%。 凭借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光伏逆变器出口同比增速大幅领先行业。 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汇兑收益等,净利率环比提升 5.8pct。单二季度净利率 17.8%(中值),环比提升 5.8pct,主要得益于精益管理、海运费下降及汇兑收益,我们预计公司二季度各项费用率显著下降。 近期签订光储大单,海外市场持续开拓。公司与全球知名 EPC 公司 Larsen & Toubro(L&T)签订协议,为沙特 NEOM 新城 2.2GW 光伏+600MWh 储能项目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有望为未来业绩提供强有力支撑。 光伏装机同增 154%,带动逆变器出货高增长。2023 上半年我国光伏累积装机 78.42GW,同比增长 154%。伴随组件价格下降提升光伏发电经济性,前期积压地面电站项目、分布式光伏需求有望大规模释放,看好下半年光伏装机维持高增长拉动光伏逆变器等产品需求高增。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超预期,上调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1.44(+21%)、119.27(+26%)、150.80(+26%)亿元,对应 EPS 为 6.16、8.03、10.15 元,对应 PE 为 17.70、13.57、10.7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8 45.98 -- -- 45.33 -1.41%
47.93 4.24%
详细
业绩简评2023年 8月 4日,公司披露 2023年半年度报。1H23公司实现营收 36.88亿元,同降 4.44%;实现归母净利润 6.17亿元,同增18.08%。其中,2Q22公司实现营收 22.50亿元,同增 10.12%;实现归母净利润 3.61亿元,同增 47.95%。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受益于高毛利海缆产品确认营收,1H23盈利同比上升:受益于高毛利率海缆产品确认营收,1H23公司毛利率为 28.62%,同比提升4.96PCT。 期间费用率同比略增:1H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7.02%,较去年同期增加 0.3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80%/5.02%/0.19%,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26/+0.56/+0.06PCT。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支撑未来业绩持稳增长:截至 2023年 7月底,公司在手订单 80.01亿元,其中海缆系统 39.16亿元(220KV及以上海缆约占 42%,脐带缆约占 28%),陆缆系统 27.14亿元,海洋工程 13.71亿元。在手订单充沛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业绩持稳增长。 高电压等级海缆保持寡头竞争格局,龙头地位稳固:考虑海缆招标需要业绩门槛,只有具备历史工程业绩才能参与现有市场招投标,而目前 500KV 海缆仅有东方电缆等极少数公司有产品投入应用,未来预计该环节格局将维持寡头竞争,龙头地位稳固。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25/20.1/24.67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23/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的风险、大股东减持风险。
科威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01 60.13 71.68 166.96% 61.89 2.93%
62.38 3.74%
详细
专精测试设备,业绩受益于多个高景气度行业。测试设备和下游行业密切相关,公司分设三大产品线,覆盖新能源发电、氢能、电动汽车和功率半导体等高速发展行业,有望打开业绩增长天花板,公司2023年股权激励解锁目标为营业收入达到3.84亿元。 深耕传统优势测试电源业务,匹配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测试电源是公司的核心基础产品,包括大、小功率测试电源等,光伏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测试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地位优势显著,与阳光电源、华为、比亚迪等龙头持续合作,收入有望再上台阶。小功率测试电源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今年募投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00台,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此外,公司今年7月小规模融资,发行价格为60.41元/股,预计募集2.05亿元,其中1.55亿元用于小功率测试电源扩产,4个系列总产量达到7200台/年,2年后达产当年可贡献3.69亿元年产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测试电源业务收入4.05/5.97/8.55亿元。 从燃料电池到制氢端布局,受益氢能行业高增速确定性强。国家及地方出台政策规划,2025年规划FCV保有量超10万辆,5年CAGR达90%,带动零部件检测设备市场。公司检测产品从燃料电池延伸至制氢端,在系统和电堆测试方面技术积累丰厚,下游合作客户行业内市占率超50%;在制氢端,双线布局PEM和碱性电解槽检测设备,有望受益于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当前已实现交付出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氢能检测业务收入1.32/2.11/3.37亿元。 IGBT模块国产替代加速,率先把握测试设备国产化机遇。国内IGBT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下,国产测试设备需求上升。公司测试产品向IGBT模块封装环节延伸,布局一体化测试,合作中车时代电气,率先开启IGBT检测设备国产替代。今年募投项目投产后可实现IGBT动态/静态测试系统产量各20台/年,随着订单和产能的提升,公司此块业务将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功率半导体测试业务收入0.35/0.54/0.83亿元。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71/2.32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46/2.13/2.90元,公司是检测设备细分行业龙头,布局氢能、光伏、储能、充电桩、电动汽车和功率半导体等多个高景气度行业,具备先发和国产替代优势,给予公司2023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72.85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毛利率下滑;原材料供应风险;下游行业发展和政策不及预期。
盛弘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6-09 37.40 41.98 113.42% 43.77 17.03%
45.10 20.59%
详细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成功完成了由点及面的业务拓展。2022年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47.2%;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97.0%。1Q23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72.5%。 充电桩及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放量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投资逻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全球充电桩市场高增,公司凭借产品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出口替代。公司较早布局欧美充电桩市场,依托特色产品成功开拓B端及C端市场,并成为首批进入BP、壳牌等欧洲头部能源企业充电桩供应商名单的中国厂家。2022年公司充电桩业务开始放量,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高增117.02%,预计2023-2025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分别为6.6、9.9、12.9亿元,同比增长55%、50%、30%。 储能:专注中大型储能PCS,受益全球大储需求高增。公司储能产品为中大型储能PCS,功率段范围为30kW-1MW,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欧美等主要国家认证通过。2022年公司全球储能PCS出货位居国内企业第五名,相较2021年上升1名。 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收入分别为6.6、12.5、19.6亿元,同比增长156%、92%、57%。 工业配套电源:电能质量基本盘稳,工业电源增长可期。公司是国内低压电能质量龙头,收入多年稳步增长,2022年营收占比约34%。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激光发生器电源等产品的验证及供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收入分别为6.2、7.4、8.9亿元。 电池化成与检测: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业务增长稳健。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电池化成分容与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产品系列全,已为CATL、比亚迪、亿纬等众多头部企业供货,预计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9、5.4、7.1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6.5/50.5亿元,同比增长59.5%/52.4%/38.2%,归母净利润3.3/4.7/6.4亿元,同比增长46.7%/43.4%/36.8%,对应EPS为1.06、1.52、2.08元。考虑到公司充电桩和储能业务成长性较好,给予2023年40倍PE,目标价为42.4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汇率波动;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
国能日新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70.30 83.62 115.90% 82.52 17.38%
88.16 25.41%
详细
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础、打造“源网荷储”产品矩阵。 公司以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衍生出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近两年以电力交易、储能EMS、虚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覆盖。公司IPO发行1773万股,发行价45.1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0亿元,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及大数据平台升级项目,和控制及管理类产品升级项目。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60亿元,同增20%,归母净利0.67亿元,同增13%。受益于2023年以来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提升,1Q2023实现营收0.82亿元,同增36%,归母净利0.10亿元,同增96%。 发电功率预测业务基本盘稳健,三大核心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 风光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后,功率预测正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营的关键。2022年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电站数量达2958家,同增599家,其中替代友商276家,三大优势驱动市占率提升:①研发优势塑造强势产品力;②运维团队覆盖广泛、快速响应需求;③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紧跟电网政策。 电力市场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市场广阔,新业务齐头并进。 1)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有关通知,电改持续深化,电价机制更加合理,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目前已覆盖多个省份。2)新型储能政策陆续发布,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2.7GW。公司储能EMS产品内置“储能+电力交易”智慧组合策略,现已全面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3)《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电力负荷管理办法》等条例频频出台,有力支撑负荷聚合商发展,预计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已设立控股子公司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4.74亿/6.29亿/8.39亿元,同比+32%/+33%/+33%,归母净利润1.05亿/1.35亿/1.72亿元,同比+57%/+29%/+27%,对应EPS为1.49/1.91/2.43元。考虑到功率预测业务优势,以及新业务潜在的增量空间,给予2023年80倍PE,目标价118.9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股东减持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9 33.24 -- -- 33.13 -0.33%
33.66 1.26%
详细
5 月24 日,公司公告与沙特阿拉伯企业Vision Industries签署合作条款清单,拟在沙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 技术+资源强强联合,填补中东光伏晶体晶片制造空白。 Vision Industries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全产业链投资开发(光伏、风能、氢能、储能等),由两家大型沙特集团Abunayyan Holding和Al Muhaidib Groups 于2021 年成立,旨在利用沙特境内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潜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具有丰富的产业投资经验及资源。 充分利用中东资源及需求优势,有望辐射欧洲、中亚等多个市场。中东地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中东国家为实现能源转型,提出了雄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光伏装机规模及储备项目量持续增长。本次合作有望依托沙特及中东地区资源及政策优势、合作方丰富的本土化产业投资经验及资源、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领先的技术水平,打造沙特首条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链,为沙特、中东地区及可能的欧洲、“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地区市场推进能源转型带来巨大支持和助力。 依托工业4.0 率先落地晶体晶片海外产能,全球化战略保障综合实力持续领先。随着光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成本最低的新建电源形式,叠加近年来的地缘争端及传统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波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光伏自主供应链的诉求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预计,在未来的数年时间内,在具备一定制造业基础、同时又存在巨大潜在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一定规模的本土光伏供应能力建设(比如年均新增装机需求的20%左右)将是大势所趋。公司持续推进光伏产业全球化战略,率先依托工业4.0 先进制造模式落地晶体晶片海外产能,预计本次合作将落地约10GW 产能并实施控股,为公司产业全球化、制造本土化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后续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建设,有望保持公司新能源综合实力全球领先优势。 公司硅片技术多维领先,工业4.0 助力全球化、制造本土化布局,领先优势明显,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维持2023-2025 年净利润预测101、127、153 亿元,对应EPS 为3.12、3.93、4.74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3/1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5-18 13.18 20.38 397.07% 13.68 3.79%
14.30 8.50%
详细
设备业务稳中有升,光伏业务开始放量:公司早期以节能节水设备起家,2021 年起布局光伏硅片及组件业务。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44.8 亿元,同比+278%;归母净利9.6 亿元,同比+208%;2023 Q1 实现营业收入54.6 亿元,同比+215%,归母净利润5.0 亿元,同比+315%,硅片业务助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还原炉业务稳步增长,节能节水业务迎来发展新篇章:公司为多晶硅还原炉龙头,受益于后续硅料产能扩张及存量设备替换需求,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还原炉新建+存量替换所带来增量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60/78/78 亿元,公司还原炉订单将稳固设备业务基本盘。在空冷业务方面,公司在火电里市占率第一,在2022 年H2 国内火电项目重启后,空冷塔订单需求迎来爆发。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空冷塔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50 亿元,公司有望在其中取得可观订单,带动节能节水业务快速增长。 单晶硅片快速放量,第二成长曲线清晰:公司硅片产能快速增加,预计2022 年底提升至40GW,预计2023-2024 年硅片出货有望提升至35GW/55GW。公司深耕节能节水设备多年,丰富的节能环保设备生产经验为光伏制造环节赋能;此外,高纯内层石英砂/高品质坩埚紧缺或降低硅片生产效率及有效产出,硅片环节超额盈利维持时间或超预期,公司提前锁定进口石英砂供给,有效保障硅片出货及成本,2023-2024 年硅片环节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5.7%/16.6%。同时,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26 亿元,用于 40GW 单晶硅二期项目(20GW)和补充流动资金,将进一步加速公司硅片产能落地,提升规模效应。 预计2023/2024/2025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3/405/499亿元,同比+123%/+26%/+23%,实现归母净利润27/37/44 亿元,同比+183%/+35%/+20%,对应EPS 分别为1.45/1.96/2.36 元。考虑到硅片组件业务快速放量带动业绩高增,给予2023 年15 倍PE,目标价21.7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规划多晶硅产能落地不及预期风险、高纯石英砂供应风险、硅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绿氢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3-05-05 32.41 -- -- 37.65 14.61%
37.15 14.63%
详细
2023年4月28日,三一重能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3.25亿元,同增20.89%;实现归母净利润16.48亿元,同增2.78%。其中,4Q22公司实现营收59.79亿元,同增30.92%;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增17.47%,环增146.38%。1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4亿元,同降23.66%,环降73.85%;归母净利润4.82亿元,同降19.15%,环降20.19%。 扣非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降32.70%,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传承三一基因,风电后起之秀。公司4Q22实现营收59.79亿元,环比提升505.78%,1Q23实现营收15.64亿元,我们预计主要受益于成本优势与市占率的快速提升。公司高毛利率水平主要得益于轻量化设计、核心零部件自供与创新性结构应用。2022年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达到23.55%,1Q23毛利率达29.00%,较去年同期变化+3.06PCT。 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5.21%,较去年同期变化-0.53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20%/9.56%/-0.55%,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28/+0.82/-1.04PCT。1Q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5.30%,较去年同期变化+7.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77%/17.09%/-2.56%,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3.35/+6.73/-2.98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利润为22.57、29.72、37.65亿元,对应估值为18、13、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5-01 12.59 -- -- 13.83 9.07%
14.47 14.93%
详细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全年实现营收827亿元,同增104%,实现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增157%;其中Q4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增200%、环增63%。1Q23实现营收232亿元,同增58%,实现归母净利16.6亿元,同增313%、环增3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2.2亿元,同增307%、环增8%,非经常损益为政府补助。 出货快速增长,TOPCon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公司实现组件出货44.33GW,同比增长99.4%,其中N型出货10.3GW。预计Q4组件出货近16GW,其中TOPCon近7GW。Q1公司组件出货13.04GW,预计其中TOPCon约6GW。二季度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饱满,预计Q2组件出货16-18GW,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 TOPCon盈利维持高位,滞港费有望明显改善。测算Q4/Q1公司TOPCon单瓦盈利约0.15/0.16元/W,PERC约0.06/0.09元/W。 目前TOPCon组件产品具有约0.1元/W的销售溢价,Q1硅料价格阶段性快速下跌削弱TOPCon薄片化优势,春节后硅料价格降幅趋缓,预计随TOPCon提效降本推进,TOPCon优势有望持续扩大。预计Q1公司因美国货物扣留产生滞港费3-4亿元,3月公司通关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后续滞港费将明显改善。 TOPCon布局全面领先,超额利润贡献进入收获期。公司在TOPCon技术研发及量产方面全面领先同业,2022年末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效率已达25.1%,电池良率已经与PERC电池基本持平,对应N型72片组件单片功率达575W左右,较P型组件单片高出20-25W,提高4.5%以上。2023年产业链降价带动地面电站需求提升,TOPCon组件有望快速渗透,2023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提升至75/75/90,其中TOPCon电池片产能占比超过70%,预计2023年组件出货60-70GW,TOPCon占比约60%,TOPCon出货占比提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有望凭借行业领先的TOPCon出货占比持续进行盈利扩张,在降价周期中更易分享超额利润,助力公司实现高于同业的利润增速。微调2023-2025年净利润预测至69.91、91.26、118.9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4-28 76.95 -- -- 87.88 14.06%
88.02 14.39%
详细
2023年4月26日,海力风电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33亿元,同降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降81.57%。其中,4Q22公司实现营收4.63亿元,同降124.24%;归母净利润亏损0.36亿元。1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增226.97%;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增7.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增1658.0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随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同比提升8.81PCT。2022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4.75%/12.98%,同比分别变化-14.38/-8.57PCT,其中风电塔筒和桩基毛利率分别为10.63%/13.58%,同比分别下降17.33/14.87PCT。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受“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影响。受益于今年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为15.48%,同比提高8.81PCT。 1Q2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30%,较去年同期变化+1.3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4.51%/-1.82%,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42/+3.05/-2.10PCT。1Q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1%,较去年同期变化-1.7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2%/4.80%/-0.30%,较去年同期变化-1.04/-5.02/+4.35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8.18、13.69、17.6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8 10.84 -- -- 11.48 5.90%
11.48 5.90%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26 日,公司披露一季度报,1Q23 年实现营收55.65亿元,同比下降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 亿元,同比下降2.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43 亿元,同比下降26.88%,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中速永磁机组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1Q23 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1110MW,同比下降27%。其中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容量717MW,占比提升至65%;而2022 年中速永磁机组销售占比为62%,该机组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一季度风电场营收占比增加,1Q23 毛利率环比提升。1Q23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5.23%/22.88% , 环比提升14.06/22.72PCT。毛利率环比出现改善,主要是由于风电场等业务营收占比提升。1Q23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7.62%,较去年同期变化+8.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41%/13.69%/5.52% , 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81/+3.11/+4.178PCT。 在手订单量创新高,国际业务拓展顺利。截至1Q23,公司在手订单达29.59GW,同比增长74%,创历史新高,其中MSPM 产品订单达21.2GW,占在手外部订单达73%;公司海外在手订单共计4.5GW,同增66%,国际业务拓展顺利。 发电业务高效运营。截至1Q23,公司国内外风电项目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171MW,同时销售风电场规模744MW,国内外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合计6506MW。2023 年一季度,公司国内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637 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 小时。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EPS 为0.73/0.92/1.20 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 估值为15/12/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风险。
能源行业 2023-04-27 -- -- -- -- 0.00%
-- 0.00%
详细
4 月26 日公司披露2023 一季报,1Q23 实现营收213.2 亿元,同比+39.6%、环比-20.6%;实现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225.4%、环比+3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7.3 亿元,同比+252.4%、环比+41.3%,业绩贴预告上限,略超市场预期。 组件盈利持续提升,一体化布局有望降本,N 型放量提供超额利润。春节后下游需求及产业链排产恢复,预计公司1Q23 组件出货超10GW,测算Q1 组件单位盈利环比继续提升至约0.12 元/W,环比提升约0.03 元/W,预计主要因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综合成本下降。公司已规划30 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 拉晶等上游产能,随着硅片产能释放,有望提升公司一体化比例,持续增强盈利能力及原材料供货可靠性。公司N 型组件研发顺利推进,预计2023 年底电池片产能提升至75GW,其中TOPCon 产能达40GW,23 年N 型组件出货占比有望达1/3,充分享受新技术红利期带来的超额利润。 分布式系统盈利维持高位,跟踪支架、储能迎量利拐点。公司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持续增长,预计一季度分布式系统出货超2GW、确认收入约1GW,单位盈利维持较高水平;随着天合智慧分拆上市,公司分布式业务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一季度实现支架出货1.3GW,随硅料供给释放推动地面电站装机占比提升,今年跟踪支架盈利将持续改善。预计公司一季度储能出货100-200MWh,随硅料供给释放,2023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至少翻倍以上增长,国内增速更高,公司储能产品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减值保障资产质量,上游参股稳定贡献投资收益。公司一季度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费用3.6 亿元,预计主要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计提的存货减值,将有效保持公司设备资产质量及未来盈利能力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实现投资收益9.74 亿元,预计主要由硅料、硅片等参股投资贡献。 公司硅片产能释放提升组件环节盈利能力,分布式系统、跟踪支架、储能等创造业绩增长点,微调2023-2025 年净利润至72.95、99.65、126.35 亿元,对应EPS 为3.36、4.59、5.8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4.5/10.6/8.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行业扩产规模超预期;技术路线变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