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通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2-02
|
4.47
|
--
|
--
|
5.00
|
11.86% |
|
5.00
|
11.86% |
|
详细
经营发展稳中有进,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 2023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 电信业务收入达 1.68万亿元,同比增长 6.2%;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5.2%。 2023年是公司向数字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 公司深入落实战略规划体系,聚焦“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经营发展稳中有进,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的特色能力体系持续增强,加快向科技创新型公司转型。 截至 2023H1,公司大联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大计算凭自研能力树立“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 大数据保持市占率超过 50%的行业领先优势; 5G 行业应用累计项目数超过 2万个,全面覆盖国民经济 60大类; 大安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 178%。 2023年公司业绩表现稳中有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功能不断增强。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2816.9亿元, 同比增长 6.7%,主营业务收入为 2525.2亿元, 同比增长 5.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75.8亿元, 同比增长10.9%。 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 60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 24.0%, 同比提升1.8百分点。 坚持量质构效协调发展, 基础业务稳盘托底公司坚持量质构效协调发展,不断深化业务融合、市场融通、能力融智,基础业务稳盘托底效应更加突出。 (1)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1)网络能力显著提升。截至 2023H1, 5G 精品网方面, 5G 中频基站超过 115万站,基站规模和覆盖水平保持与行业相当;宽带精品网方面,市、县、镇全面具备千兆能力;政企精品网方面,实现全国335个本地网的全覆盖;算力精品网方面,联通云池覆盖200多个城市, IDC 机架规模超过 38万架,骨干网平均时延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深入推进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 5G 共建共享基站新增 15万站。 2)产品供给不断增强。截至2023H1, 联通超清由 IPTV 升级为 IPTV+宽视界,联通组网由全屋组网升级为 FTTR 全屋光宽带组网,联通云盘的上行速率大幅提升。打造了联通云、“格物”设备管理平台、“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墨攻”安全运营服务平台的“一云三平台”产品体系。 (2)公司基本业务稳健增长。 截至 2023年三季度, 移动用户规模达到 3.32亿户,移动用户净增达到 967万户,推动公司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1307.0亿元,同比增长 2.6%,移动 ARPU 达到 44.3元;固网宽带用户达到 1.11亿户,年内净增用户突破 783万户。宽带接入及应用收入同比增长8.7%达到 460.4亿元,宽带综合 ARPU 达到 47.9元,用户价值稳中有升。 抢抓数字经济变革机遇, 创新业务积厚成势公司紧抓经济社会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机遇,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和生态共建,联通云、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化应用等创新业务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输出新动能。 (1)在云业务方面,公司持续丰富云资源储备,全面满足客户全场景上云需求,支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央企数字化转型,“联通云”保持良好增长,实现收入367.0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 36.6%。 (2)在物联网方面,加速推进人机物泛在互联,以格物平台赋能行业突破,面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解决方案,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到 4.67亿个,推动物联网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 75.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 21.9%。 (3)在大数据方面,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深耕数字政府、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聚焦场景需求丰富重点行业应用,助力数字社会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大数据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 40.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6.7%。 (4)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个人数智生活、联通智家业务主要产品付费用户达到近 2亿户,年内净增近 6000万户。聚焦垂直行业,锤炼专精特新能力, 5G 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达到6897家,较去年底增长超过 3000家。 深挖“数据金矿”, 打造数据要素领军企业公司作为最早数据集中、最先集约运营的通信企业, 拥有高价值的运营商数据,并围绕汇聚数据要素、完善数据治理、打造数据产品、坚守数据安全五个方面,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打造数据要素领军企业,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贡献联通智慧和联通力量。 (1)在汇聚数据要素方面,公司率先实现 31个省数据一点集中,截至 2023年 10月,拥有 9.69亿用户数据以及 4.74亿物联网设备数据。 (2)在完善数据治理方面,公司具备海量、多源、异构、全域、实时数据采集交换能力,拥有 400PB 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实践。 (3)在打造数据产品方面,公司旗下联通数科云、大、物、智、链、安基础能力,构建包含云、网、平台、数据、应用、集成、运营服务在内的综合数字化产品和智慧运营体系。 2022年 12月 21日, 联通数科发布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及 107款政务应用。 (4)在输出数据服务方面,联通数科旗下子公司智慧足迹,依托中国联通卓越的大数据资源和西班牙电信 Smart Steep产品技术,提供基于位置信息的洞察及大数据相关业务,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交通规划与运营、商圈/房地产等行业方案与选址以及金融等位置服务。 (5) 在坚守数据安全方面, 2023年 12月, 中国联通发布了联通链可信协同计算平台,为数据要素流通和开发利用提供“联通方案” 。随着我国数据要素发展进入“政产”共振新阶段,公司在数据要素资源、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会持续放大, 或将深度受益数据要素发展红利。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3861.30、 4243.33、4713.40亿元, EPS 分别为 0.27、 0.29、 0.3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7.1、 15.5、 13.6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持续风险、基础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数字经济发展缓慢风险、产业互联网业务低于预期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等。
|
|
|
诺德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1-09-15
|
21.59
|
--
|
--
|
25.18
|
16.63% |
|
25.59
|
18.5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H1业绩:2021H1实现收入20亿元,YoY+153%,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YoY+12.4倍,业绩表现抢眼。 投资要点:量利齐升,2021Q2业绩表现强劲。2021Q2公司实现收入11.2亿元,YoY+152%,QoQ+26%;2021Q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而2020年同期亏损,QoQ+108%;2021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QoQ+111%。 我们预计公司2021Q1铜箔销量约0.85万吨,2021Q2销量约0.92万吨,按照公司整体口径测算2021Q1单吨盈利约0.76万元,2021Q2单吨盈利提升至约1.5万元/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1Q2毛利率为26.3%,YoY+5.8pct,QoQ+4.6pct,2021Q2净利率为12.2%,YoY+14.1pct,QoQ+4.8pct。现金流方面,2021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4亿元,较2021Q1大幅改善。 资本开支积极,加码产能扩张。截止2021H1,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为16.1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20%。 负债方面,截止2021H1,公司账面短贷+长贷为23.5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6%,整体稳中有降。2021Q2公司资本支出2.1亿元,截止2021H1账面固定资产为24亿元,在建工程为0.3亿元,预付款为2.96亿元,环比+36%。公司积极锁定设备,加码产能布局,公司当前产能4.2万吨/年(青海3.5万吨/年,惠州0.8万吨/年),在建产能2.7万吨(青海1.5万吨/年,惠州1.2万吨/年),预计2021年底建成,届时产能将达7万吨;此外公司在青海筹建1.5万吨产能,建设完毕后合计产能达8.5万吨。 锂电铜箔供不应求,迎戴维斯双击。2021年由于锂电铜箔供不应求,加工费已多次上调。从2021Q4来看,头部公司新增产能非常有限,诺德当前满产满销,订单充沛,2021Q4亦无新增有效产能。由于锂电铜箔投资强度大,约8亿元/万吨投资额,核心设备阴极辊等依赖进口,海外设备厂商交付周期长,考虑到环评等各方面因素,新产能建设基本需要1.5年~2年左右,整体而言,考虑到锂电铜箔扩产周期、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等因素,我们认为锂电铜箔加工费有望持续上涨。此外,薄化趋势明确,4.5μ在加工费上明显高于6μ产品,盈利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囊括全球优质客户,包括宁德、比亚迪、LGC、SKI 等,未来有望持续享受量利齐升。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事项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10.2/12.8亿元,eps 为0.39/0.73/0.92元,对应PE 分别为56/30/24倍。基于锂电铜箔供不应求,公司产能有序扩张,积极开拓全球优质客户,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
|
|
中伟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9-03
|
144.50
|
--
|
--
|
178.50
|
23.53% |
|
214.77
|
48.6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2021H1 实现营收84 亿元,YoY+183%,实现归母净利润4.88 亿元,YoY+217%,表现抢眼。 投资要点:业绩表现抢眼,前驱体龙头高歌猛进。公司2021Q2 实现营收47 亿元,YoY+236%,QoQ+26%,实现归母净利润2.76 亿元,YoY+202%,QoQ+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9 亿元,YoY+256%,QoQ+16%。 现金流方面,2021Q2 较2021Q1 大幅改善,2021Q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1 亿元,2021Q2 收现比为98%。2021Q2 公司毛利率为11.6%,净利率为5.9%。 2021H1 公司三元前驱体销量6.8 万吨,YoY+152%,对应收入65 亿元,YoY+208%,毛利率12.45%,YoY-0.45pct;四氧化三钴销量1.15万吨,YoY+64%,对应收入16 亿元,YoY+103%,毛利率12.01%,YoY+2.04pct。2021H1 公司前驱体合计销量约8 万吨,对应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6 亿元,对应单吨盈利约0.54 万元/吨,基本与2021Q1 持平。分地区来看,2021H1 韩国收入约17 亿元,占比21%,较2020 年32%的占比下降,主要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增速高于海外。 不断强化研发,一体化战略布局清晰。公司引入战略者青山控股、在贵州及广西建立循环产业基地、在印尼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高冰镍,多渠道保障原材料供应,降低成本,一体化布局清晰。公司重视研发,2021Q2 研发支出1.44 亿元,研发强度3.1%,加大在产品、设备层面的创新性投入,公司现建成4000 吨/年的研发车间及行业领先实验室,生产车间自主研发的非标设备占比超25%。公司从研发端的技术导入到设备端的产品输出,成品率稳居行业前列。公司目前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具备强的技术迭代能力,年开发与改进的新品种数量超2000 多种,产品结构领先行业。积极加码产能,2021Q2 公司资本支出7.46 亿元,账面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分别约7 亿元、29 亿元。截止2021H1,公司已经形成三元前驱体产能14 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2.5 万吨,合计建成产能约17 万吨,在建产能约5 万吨,预计到2021 年底公司产能将达22 万吨,2023 年将超50 万吨。 夯实全球龙头地位,畅享电动化浪潮。2021H1 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占率为26%,四氧化三钴为25%,均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当前已经已全面进入包括特斯拉、LG 化学、宁德时代、三星SDI、ATL、贝特瑞、巴莫科技等在内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和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下游厂商对正极材料及正极材料前驱体厂商认证周期长,确立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而公司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海内外市场需求增长和下游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认为,公司拥抱全球核心客户,合理加杠杆,股债融资并举,积极资本开支与产能扩张,较高强度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水平,抢占市占率。公司规模效应不断体现,盈利能力有望逐渐提升,资产负债表有望不断优化。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鉴于公司产能积极扩张,一体化布局及客户开拓成效显著,行业发展超预期,公司全球地位凸显,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29 亿元,eps 为2.01/3.66/5.08 元,对应PE 分别为73/40/29 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拥抱Tesla、LGC、ATL 等优质客户,战略布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
|
|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1-08-30
|
520.00
|
--
|
--
|
541.00
|
4.04% |
|
685.66
|
31.86%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年中报:2021H1实现收入 441亿元,YoY+134%,实现归母净利润 45亿元,YoY+131%,实现扣非净利润 39亿元,YoY+185%,业绩表现抢眼。 投资要点: 2021H1业绩表现抢眼,卡位全球龙头。2021Q2公司实现收入 249亿元,YoY+154%,QoQ+30%,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YoY+112%,QoQ+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5亿元,YoY+137%,QoQ+34%,2021Q2公司业绩实现同环比高速增长,表现抢眼。盈利能力方面,公司 2021Q2毛利率为 27.2%,YoY-1.8pct,环比持平,净利率 12%,YoY-0.7pct,QoQ-0.3pct,尽管 2021H1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如六氟/电解液/锂等价格大幅上行,但公司韧性十足,环比维持稳健盈利水平。 分业务来看,2021H1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约 305亿元,YoY+126%,毛利率为 23%,YoY-3.5pct;储能业务方面,2021H1实现收入 47亿元,YoY+727%,毛利率 37%,YoY+12pct;锂电材料 2021H1收入约 50亿元,YoY+304%,毛利率 21%,YoY+2.06pct。 2021H1公司境外收入达 102亿元,YoY+355%,毛利率达 34%,YoY+5.19pct,收入占比提升至 23%,较 2020年的 14%大幅提升。 整体来看,公司各业务条线高速发展,储能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销售收入增速及盈利能力表现大超预期;此外,公司海外收入增速表现亮眼,进一步夯实全球龙头地位。 收益质量首屈一指, 财务报表非常扎实。公司 2021H1研发支出 28亿元,研发强度 6.3%,其中 2021Q2研发费用 16亿元,强度 6.5%,维持高水平研发投入。2021Q2收现比达 126%,单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48亿元,YoY+451%。截止到 2021Q2公司账面应收款+票据为 19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 9%,应付款+票据为 59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 29%,体现出公司产业链占款能力极强,议价权高。 公司 2021H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7.54亿元,其中 2021Q2计提约 5亿元,财务处理谨慎。截止到 2021Q2公司账面合同负债 108亿元,环比 2021Q1提升 32.4%,预示需求景气。预付款方面,截止到2021Q2公司账面预付款为 38.5亿元,环比 2021Q1提升 94%,公司积极锁定原材料,保障盈利的稳定性。存货方面,公司 2021Q2账面存货为 242亿元,环比 2021Q1提升 41%,其中发出商品约 45亿 元。无论从合同负债,抑或存货等各方面来看,预示需求旺盛,公司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现金充裕,产能高位运转,加码资本开支。公司 2021H1账面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为 781亿元,短贷+长贷+应付债券为 30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64%,资金充沛,杠杆合理。2021H1公司产能约 65.45GWh,产量 60.34GWh,产能利用率 92.2%,需求旺盛,产能高位运转。公司资本开支持续提升,2021Q2资本支出 112亿元,YoY+263%/QoQ+26%,账面固定资产为 251亿元,在建工程为 155亿元,在建产能 92.5GWh,预计到 2021年底公司产能将超200GWh。公司拟非公开融资 582亿元,积极加码产能建设,公司现金储备充沛,有力支撑产能高速扩张。我们认为公司产品性能、成本、客户等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碳中和”持续推进,需求端高速增长确定性高,产能有望有效释放。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项目合作、投资参股等方式全产业链布局,控制产业链原材料稳定性;下游公司通过高性价比产品与客户深度绑定,在全球电动化大时代,有望有力消化公司产能;产品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抢占行业制高点,不断拓宽能力边界,持续夯实全球龙头地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鉴于公司 2021H1业绩表现靓丽,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9/210/320亿元,eps 为 4.70/9.04/13.74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1/58/38倍。基于公司全球地位显著,技术/成本均处于领先位置,全球“碳中和”推进确定性高,公司产能积极配合需求,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释放不及预期;非公开发行不及预期。
|
|
|
容百科技
|
|
2021-08-27
|
134.00
|
--
|
--
|
132.00
|
-1.49% |
|
139.28
|
3.9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报告:2021H1 实现收入35.92 亿元,YoY+192%,实现归母净利润3.21 亿元,YoY+4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4 亿元,YoY+443%,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业绩表现强劲,单吨盈利持续提升。公司2021Q2 实现营收22 亿元,YoY+280%,QoQ+58%,实现归母净利润2 亿元,YoY+593%,QoQ+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5 亿元,YoY+644%,QoQ+94%。 公司2021H1 正极材料销量超2 万吨,对应扣非业绩2.64 亿元,单吨盈利约1.2 万元,较2021Q1 约1 万元/吨的单吨盈利明显提升。 公司正极、前驱体产能利用率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前驱体自给率提升。现金流方面,公司2021Q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54 亿元,较2021Q1 的-2.39 亿元显著改善。公司2021Q2 毛利率为13.4%,YoY+3.4pct,净利率为9.1%,YoY+4.3pct。 在研项目丰富,增长后劲足。公司2021H1 研发投入1.13 亿元,研发强度为3.15%。截止2021H1,公司研发人员315 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8%,40 岁以内研发人员占比86%。公司在技术方面优势凸显,依托自主设计的先进生产装备和全自动高镍生产线,实现高镍制造规模化、柔性化、智能化,单线产能提升40%,在单位投资成本上具备优势,产线建设周期短,约6-8 个月,可实现高效率快速产能扩张。此外,公司在研项目17 项,预计总投资2.25 亿元,其中多个项目进入到中试、产线调试及量产阶段。整体来看,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以技术驱动,与CATL、亿纬、孚能、蜂巢、SKI 等全球优质客户加强合作,未来增长后劲足。 高镍趋势明确,产能快速扩张迎接旺盛需求。2021 年7 月国内高镍(NCM811)产量占三元比重提升至约40%,而2020 年高镍占比约20%,从趋势上来看,2021 年1-6 月高镍占比呈现不断提升态势。 公司加码产能建设,2021 年湖北五期、遵义二期、韩国一期同步建设,截止6 月底,公司产能新增2 万吨,预计在2021H2 将新增6 万吨投产,即到2021 年底公司产能将达12 万吨以上,另外公司规划新增产能超12 万吨。前驱体方面,公司当前产能3 万吨,IPO 募投项目临山1-1 期3 万吨预计将在年底前实现投产,临山1-2 期3 万吨预计将在2022 年投产,即2022 年公司前驱体产能将超9 万吨。 我们认为,公司激励机制灵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公司人才竞争力。公司产能积极扩张,迎接全球电动化浪潮,公司管理层对行业发展趋势判断清晰。一体化布局,提升成本优势,构建竞争壁垒,有望增厚单吨盈利。综上,我们认为在三元正极竞争格局分散背景下,公司市占率有望逐渐提升,实现突围,最终有望成为行业引领者。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鉴于公司2021H1 业绩表现亮眼,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1/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4.6/22.1 亿元,eps 为1.72/3.27/4.94 元,对应PE 分别为78/41/27 倍。基于公司全球产能扩张,深度绑定国内优质客户,继续拓展海外客户,优化治理体系,我们认为高镍渗透率提升背景下,三元正极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股权激励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的风险。
|
|
|
天赐材料
|
基础化工业
|
2021-08-24
|
128.00
|
--
|
--
|
156.38
|
22.17% |
|
170.51
|
33.2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财报:2021H1实现营收37亿元,YoY+132%,实现归母净利润7.83亿元,YoY+1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6亿元,YoY+146%。 同时,公司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16亿元,大超预期。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2021H1业绩强劲,2021Q3指引大超预期指引大超预期。公司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7.83亿元,超6.5~7.5的业绩指引上限,主要源于六氟价格上涨超预期。单季度来看,2021Q2实现营收21.38亿元,YoY+100%,QoQ+37%,实现归母净利润4.96亿元,YoY+84%,QoQ+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3亿元,YoY+79%,QoQ+70%。盈利能力方面,2021Q2毛利率为36.2%,YoY-13.7pct,QoQ+1.8pct,净利率为24.4%,YoY+0.6pct,QoQ+5.7pct,受益于六氟价格大幅上涨,盈利环比持续提升。分业务来看,锂离子电池产品2021H1实现营收31.42亿元,YoY+282%,毛利率为36.18%,YoY+6.64pct;日化业务2021H1实现收入4.56亿元,YoY-33%,毛利率为35.23%,YoY-30pct,主要源于卡波姆等产品价格回落所致。分子公司来看,九江天赐2021H1实现营收23.08亿元,YoY+139%,净利润4.48亿元,YoY+126%,净利率为19%;宁德凯欣2021H1实现收入17.79亿元,净利润1.26亿元,净利率7%。 同时,公司预计2021Q3实现归母净利润6.2~8.2亿元,预计2021Q1~Q3累计归母净利润14~16亿元,大超预期。 现金流强劲,合同负债环比高增,预示需求景气。公司2021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3亿元,超当期归母净利润水平。截止到2021H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1%,短贷+长贷为8.2亿元,账面货币资金21.15亿元,环比2021Q1的4.43亿元大幅提升。公司2021H1账面合同负债12.42亿元,环比2021Q1的0.3亿元显著提升,主要源于客户积极锁单支付的预收款,预示需求端高度景气,公司六氟/电解液供不应求。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资本支出持续高增,资本支出持续高增,持续加码新型锂盐。公司2021Q2资本支出2.25亿元,QoQ+10%,2021H1在建工程7.1亿元,QoQ+77%,占固定资产比重39%,公司资本开支积极,持续加码产能六氟等产能扩张。此外,公司发布多个项目规划:1)拟投资15.58亿元,建设3万吨lifsi,1万吨二氟双草酸磷酸锂,0.5万吨二氟磷酸锂,10万吨二氯丙醇,建设期18个月,预计达产实现净利润8.06亿元,净利率10%。2)拟投资年产35万吨锂电及含氟新材料项目(一期),包括电解液20万吨,2万吨lifsi(自用),硫酸乙烯酯0.6万吨,投资17.66亿元,建设期24个月,预计达产实现净利润10.51亿元,净利率12%。 3)拟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包括液体六氟20万吨,五氯化磷7万吨(自用),氟化锂1.2万吨,建设期24个月,预计达产实现净利润8亿元,净利率12%。4)拟投资5.5亿元,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包括碳酸锂2.72万吨,磷酸铁1.76万吨,镍钴锰硫酸盐0.76万吨,预计实现净利润2.37亿元,净利率12%。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围绕主业,积极实施一体化战略,持续加大、加深公司竞争力与护城河。我们持续强调,公司不止于短期享受六氟磷酸锂快速上涨带来的β,彰显中长期的α,也进一步彰显公司管理层着眼于长远,持续巩固产品、成本、客户的竞争优势,提升护城河,积极加码新型锂盐(LIFIS)、磷酸铁等优质赛道,拓宽能力边界,打开成长天花板。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公司强劲的业绩指引,一体化竞争优势强化,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41.9/52.5亿元,eps为2.57/4.39/5.51元,对应PE分别50/29/23倍,基于公司一体化战略优势凸显,成本领先,量价齐升,迎戴维斯双击,维持公司“买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
|
|
|
当升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8-24
|
71.02
|
--
|
--
|
94.28
|
32.75% |
|
108.30
|
52.4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财报::2021H1实现收入29.89亿元,YoY+174%,实现归母净利润4.47亿元,YoY+2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YoY+157%,业绩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2021H1业绩表现强劲,业绩表现强劲,达预告上限。公司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4.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非经常性损益1.56亿元,主要包括中科电气股票出售及公允价值变动、远期外汇到期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1.06亿元,比克坏账转回0.66亿元等,合计税前1.84亿元,扣税后影响1.56亿元。单季度来看,2021Q2实现营收17.25亿元,YoY+156%,QoQ+36%,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亿元,YoY+163%,QoQ+1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YoY+160%,QoQ+53%。盈利能力方面,2021Q2毛利率为22.6%,QoQ+3.4pct,净利率17.3%,QoQ+5.5pct,环比持续提升。单吨盈利方面,公司2021H1销量1.89万吨,对应实现扣非净利润约2.7亿元(扣除中鼎高科约0.23亿元),对应单吨盈利1.43万元/吨,单吨盈利强劲。 现金流大幅改善,积极资本开支加码产能。公司2021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2亿元,较2021Q1的-3.11亿元大幅改善。截止到2021Q2,公司账面应收账款+票据16亿元,环比增加约4亿元,应付账款+票据为21亿元,环比增加约6.6亿元,占款能力有所提升。 公司2021Q2资本开支1.82亿元,环比提升27%,在建工程5.54亿元,环比提升27%,占固定资产比重达56%,可以见得,公司积极资本开支,加码产能扩张。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46.45亿元,为产能扩张提供资金需求,2020年公司正极材料产能约为2.5万吨,2021年常州当升一期第一阶段2万吨投产,产能提升至4.5万吨,2022年预计常州当升一期二阶段3万吨投产,产能将提升至7.5万吨,伴随本次募投项目7万吨(含钴酸锂2万吨)投产,公司产能将达约15万吨。 在手订单充裕,正极龙头迎成长。公司在手订单充裕,公司预计未来5年动力类正极材料交货量合计为28.9万吨,数码类锂电正极未来5年交货量合计为3.5万吨,公司整体产能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我们认为公司客户优异,囊括SKI、Tesla、AESC、亿纬、、Northvolt等国际或国内优质客户,将助力产能得到有效释放。公司技术沉淀深厚,带头参与众多行业标准制定,近年来公司顺势而为,资本开支明显加大,产能扩张显著提速,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有望乘电动之风,迎中长期向上成长机会。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事项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鉴于公司中报业绩表现靓丽,公司激励机制理顺,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8/12.7亿元,eps为1.72/2.17/2.80元,对应PE分别为43/34/26倍。基于公司重视研发,产能有序扩张,积极开拓全球优质客户,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
|
|
比亚迪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1-08-10
|
295.00
|
--
|
--
|
313.38
|
6.23% |
|
333.33
|
12.99%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2021年7月实现销售5.74万辆,YoY+83%,QoQ+13%,其中新能源车实现销售5.05万辆,YoY+234%,QoQ+22%,表现强劲。 投资要点: 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产品力向上。7月公司新能源车销量5.05万辆,YoY+234%,QoQ+22%,销量环比持续改善,表现强劲。1-7月公司新能源车销量达20.51万辆,YoY+171%。分结构来看,公司新能源乘用车7月销量5.01万辆,YoY+263%,QoQ+25%,1-7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0万辆,YoY+181%。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构中,约50%为纯电动,其余50%为插电式,1-7月约60%为纯电动,40%为插电式,伴随公司DMI平台持续发力,插电式占比提升。公司多款车型持续热销,2021年6月公司秦PLUS DM-i(9269辆)、汉EV(5802辆)、宋DM(5450辆)、秦PLUS EV(4272辆)、e2(3929辆)共5款车型进入单月销量前15名。 整体来看,公司销量持续攀升,在电动车领域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突围明显,进步显著。公司继续加码产业链布局,积极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与多氟多、天际股份、延安必康等签订六氟长协订单。我们认为,公司通过产业链深度布局,有利于显著提升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控能力,彰显龙头地位。 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亦有明显优势。公司7月动力电池及储能装机量为3GWh,YoY+186%,QoQ+8%,1-7月累计装机量为15.71GWh,YoY+223%。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公司2021H1在国内累计装车量为7.65GWh,市占率为15%,仅次于CATL。我们认为,得益于技术创新,公司刀片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与成本优势,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公司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突破,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强化核心竞争力。 长协订单预示2022年指引乐观,卡位全球龙头。公司先后与多家供应商签订六氟磷酸锂长协订单,指引乐观,包括多氟多(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购量不低于6460吨)、天际股份(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购量不低于3500吨)、延安必康(2021年7月~2021年12月不低于1150吨,2022年不低于3360吨)等,即公司2021年7月~2022年12月锁定六氟订单至少1.5万吨,按照0.12吨六氟/吨电解液及1200吨电解液/GWh计算,对应电池产量约100GWh,指引乐观。 我们认为,根据公司锁定六氟磷酸锂订单情况,可推测公司2022年指引乐观,相较于2021年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公司产品力持续向上,汉EV等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品牌力强劲。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产业链布局完善,核心环节自主可控,电池外供有望获得重大突破,迎来重估,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机遇。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65/77亿元,eps为1.80/2.28/2.68元,对应PE分别为166/131/112倍,基于公司所在赛道长期成长空间大及确定性高,公司产品力强,需求端景气,电池外供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刀片电池应用不及预期;扩产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
|
|
|
璞泰来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8-10
|
157.47
|
--
|
--
|
167.55
|
6.40% |
|
200.29
|
27.19%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H1业绩: 2021H1实现收入 39.23亿元, YoY+108%,实现归母净利润 7.75亿元, YoY+2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16亿元,YoY+308%。 投资要点: 多业务齐发力,业绩表现抢眼。 公司 2021Q2实现收入 21.84亿元,YoY+104%, QoQ+26%, 实现归母净利润 4.4亿元, YoY+324%,QoQ+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3亿元, YoY+336%, QoQ+29%。 2021Q2毛利率 36.4%, YoY+5.6pct, QoQ-1.4pct, 净利率为 20.2%,YoY+9.2pct, QoQ+0.9pct。 公司 2021Q2期间费用率(含研发)为11.9%, YoY-4.9pct, QoQ-1.3pct, 2021Q2研发费用为 1.2亿元,研发强度为 5.5%,维持高水平研发投入。 现金流方面,公司 2021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64亿元,收现比为 98%,现金流维持健康状态。 分业务来看,公司 2021H1负极销量 4.5万吨, YoY+104%,对应收入 24.54亿元, YoY+79%,对应单吨售价约 5.45万元/吨, 环比 2020年有所下降,预计主要受产品结构改变所致,动力占比提升。 子公司紫宸 2021H1实现收入 27.68亿元, 净利润 3.94亿元,净利率 14%,较 2020年提升 1pct。 隔膜业务, 2021H1实现收入 8.95亿元,YoY+218%,实现销售约 8亿平, YoY+264%,对应单价 1.12元/平,2021H1公司涂覆膜占湿法出货量的 32%, YoY+2.12pct,份额持续提升。 子公司卓高实现收入 6.66亿元,净利润 0.93亿元,净利率为14%,环比 2020年提升约 1pct。 设备方面,公司 2021H1实现收入3.68亿元, YoY+189%,子公司新嘉拓实现收入 4.13亿元,净利润0.35亿元,净利润为 8.5%。此外,公司铝塑膜 2021H1实现收入 0.61亿元, YoY+89%。 积极资本开支, 一体化布局优势显著。 公司 2021Q2资本支出 6.7亿元, QoQ+90%,账面在建工程 8亿元,占固定资产 26%。公司账面资金充足,截止 2021Q2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57.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 33%。 产能方面,公司负极当前有效产能约 10万吨,江西 6万吨预计年底投产; 2021H1石墨化产能为 6.5万吨,内蒙二期 5万吨 2021H2投产,合计产能约 12万吨。 涂覆膜方面,公司在宁德、溧阳等地积极布局产能,将在 2022年/2025年分别形成 40亿平/60亿平涂覆膜产能,此外,公司在四川加码基膜产能扩张,四川卓勤规划 20亿平,其中一期 4亿平一体化项目已经完成设备选型与订购。在涂覆材料方面,公司已经形成 5500吨氧化铝和勃姆石产能,四川极盾启动 1000吨纳米氧化铝产能建设,公司控股东阳光氟树脂60%股权,取得四川茵地乐约 30%股权, 形成涂覆材料 PVDF 及粘结剂改性 PAA 的稳定自给能力。 卡位全球负极龙头,长期成长可期。 公司战略布局清晰,积极加码负极一体化布局,隔膜一体化布局亦明确,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成长路径清晰。 公司产品需求旺盛,负极满产满销, 设备订单充裕,截止2021H1,公司涂布机在手订单超 30亿元,新产品包括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化成分容等设备在手订单超 3亿元。截止 2021Q2公司合同负债为 15.9亿元, QoQ+25%。 整体而言, 我们认为, 公司负极业务一体化优势显著,自上而下进军动力负极有望提升市占率,客户涵盖 LGC、 CATL、 SKI、 Northvolt等全球核心动力电池厂商,伴随产能积极扩张,未来成长路径清晰。 此外,公司涂覆膜加工产能快速扩张,积极响应 CATL 等核心客户需求,加快推进三星 SDI、 LGC、特斯拉等国际客户的产品认证。全球动力电池厂商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高峰期,有望拉动锂电设备需求高速增长。铝塑膜技术持续升级,进口替代有望加速。整体来看,公司多业务向好,长期成长可期。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鉴于公司 2021Q2业绩表现抢眼,我们上调业绩预测, 预计 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25/34亿元, eps 为 2.44/3.64/4.91元,对应 PE 分别为 65/43/32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 拥抱 LGC、 ATL、 CATL 等优质客户, 战略布局清晰,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释放低于预期风险。
|
|
|
新宙邦
|
基础化工业
|
2021-08-05
|
117.94
|
--
|
--
|
129.60
|
9.89% |
|
159.88
|
35.56%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H1业绩: 2021H1实现收入 25.57亿元, YoY+114%,实现归母净利润 4.37亿元, YoY+84%,业绩表现抢眼。 投资要点: 多点开花, 2021Q2业绩表现强劲。 2021Q2公司实现收入 14.17亿元, YoY+111%, QoQ+24%, 2021Q2实现归母净利润 2.81亿元,YoY+103%, QoQ+81%。 分业务来看,公司 2021H1电池化学品收入 17.7亿元, YoY+201%,在电动车需求高景气背景下,拉动公司电解液出货量大幅增长,毛利率 2021H1为 27.42%,同比下降约1.59pct;有机氟化学品方面,公司 2021H1实现收入 3.44亿元,YoY+11.37%,毛利率为 65.04%,同比提升约 1.59pct;电容器化学品方面, 2021H1实现收入 3.26亿元, YoY+42.91%,毛利率为39.24%,同比基本持平;半导体化学品 2021H1实现收入 0.89亿元,YoY+92%,实现高速增长。 重要子公司方面,海斯福 2021H1实现收入 5.78亿元(YoY+81%),实现净利润 1.78亿元(YoY+32%);瀚康化工 2021H1实现收入 2.08亿元(YoY+148%),实现净利润 0.67亿元,同比增长约 7倍,主要受益于 VC 等添加剂价格大幅上涨。 公司 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05亿元,较 2021Q1的-0.6亿元大幅改善。 2021Q2研发支出维持高强度, Q2研发支出为 1亿元,研发强度为 7.1%。 公司 2021Q2有息负债(短贷+长贷+应付债券)为 5.7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 7%,处于低水平。 2021Q2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1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 19%,现金类资产较为充裕。 占款能力方面,截止 2021Q2,公司应收账款+票据/应付账款+票据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 16%/18%。 整体来看,公司资产负债表一如既往的扎实,各项财务指标维持健康状态。 全球产能有序扩张,增长后劲足。 2021H1公司电解液/有机氟/电容器/半导体化学品产能分别为 4.64/0.22/2.70/2.07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4%/72%/57%/63%,在建产能分别为 17.46/2.20/0/2.5万吨。 公司 2021H1电解液/电容器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产量分别为 3.4万吨/1.5万吨/1.3万吨, YoY+103%/30%/114%。 此外, 公司拟在荷兰投资 15亿元建设 10万吨电解液、 20万吨碳酸酯溶剂及 8万吨乙二醇,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 5万吨电解液、 10万吨碳酸酯溶剂及 4万吨乙二醇,一期建设期 42个月,预计 2024H2投产,该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收入 67亿元,利税约 8亿元。 公司积极加码海外产能布局,在波兰规划 4万吨电解液、 5000吨 NMP 及 5000吨导电浆,2021年 4月公司引入 LGC 入股波兰新宙邦, LGC 持股 15%。 一体化布局, 众业务齐头并进。 公司电解液市占率约 20%, 客户涵盖LGC、三星 SDI、松下、 BYD 等,公司积极加码溶剂及添加剂等电解液原材料布局。 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全球市占率超 40%,客户涵盖Piramal、恒瑞医药等全球麻醉剂龙头,公司拓展有机氟上游原材料,实现一体化布局;电容器化学品国内市占率超 50%,未来有望维持10%左右稳健增长;半导体化学品进口替代加速,公司突破中芯国际、台积电等核心客户。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仍具较大预期差, 1)六氟磷酸锂成本传导顺畅,叠加六氟磷酸锂价格进入历史高位,伴随 2021H2及 2022年产能陆续投放,对公司边际影响将显著弱化。 2)公司拥有 VC、 FEC等添加剂自供能力, 积极加码溶剂等一体化布局, 有望获取超额利润。 3)公司在有机氟方面,积极围绕核心产品,打造一体化竞争优势,未来成长属性亦佳。 4)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突破核心客户,进口替代加速,未来有望提供后劲。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预计 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14.9/19.6亿元, eps 为 2.56/3.62/4.76元,对应 PE 分别为 48/34/26倍,基于公司业绩表现强劲,六氟价格影响边际弱化,扎实的财务报表,四大业务竞争力凸显, 维持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滑; 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
|
|
|
隆基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7-13
|
92.05
|
--
|
--
|
95.45
|
3.69% |
|
98.58
|
7.09% |
|
详细
公司为光伏单晶一体化龙头。根据 CPIA 数据,2020年单晶市场份额占比已上升至 90.2%,较 2019年提升超 20个百分点。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制造企业,2020年单晶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其中组件的全球市占率约为 19%,较 2019年大幅提升 11个百分点。另外,公司正加快单晶产能投产进度,以巩固规模优势,计划至 2021年底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 105GW,同比增长 23.5%;单晶电池达到 38GW,同比增长26.7%;单晶组件达到 65GW,同比增长 30%。 财务状况稳健,保持高研发投入。公司在持续扩大原有业务产能以及拓展业务范围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 60%以下,公司 2020年、2021Q1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59.4%、55%。此外,公司为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的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 2020年、2021Q1研发费用分别为 5、1.5亿元,同比增长 64.1%、95.7%。 公开发行可转债,提前布局 N 型电池。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公司计划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 70亿元投资于 N 型电池项目,包括西咸乐叶年产 15GW 单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宁夏乐叶年产 5GW 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一期 3GW)。此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有望实现技术水平的再次跨越提升,确保公司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 推动“光伏+”发展战略,布局 BIPV 与光伏制氢。公司自 2020年推出首款 BIPV 产品“隆顶”后,又于今年 4月完成收购森特股份 24.7%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本次收购有助结合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顶的优势与隆基股份在 BIPV 产品制造上的优势,助力公司扩大分布式市场范围。此外,公司于今年 3月与上海朱雀嬴私募基金共同设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布局“光伏+氢能”领域。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和开发差异化产品以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光伏行业经营逐步好转,上调公司业绩,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计公司2021-2023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2.6亿、155.5亿、187.4亿,看好公司垂直一体化优势,以及在硅片和组件的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可转债发行不达预期风险;供应链稳定风险;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大盘系统性风险。
|
|
|
风华高科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7-13
|
34.50
|
--
|
--
|
39.14
|
13.45% |
|
39.14
|
13.45%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H1业绩预告:预计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4.28亿元~4.52亿元,YoY+80%~+90%,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2021Q2业绩超预期,电解液龙头韧性十足。公司预计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4.28~4.52亿元,YoY+80%~90%,超市场预期。单季度来 看 , 2021Q2预 计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2.72~2.96亿 元 ,YoY+96%~113%,QoQ+75%~90%。2021Q2非经常性损益约 0.19亿元,预计公司 2021Q2计提股权激励费用约 0.4亿元。公司业绩表现抢眼得益于:1)2021H1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拉动电解液高速增长,公司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之一,受益明显。2)公司有机氟及电容器化学品全球地位凸显,维持稳健增长态势。3)半导体化学品方面,进口替代加速,公司在头部客户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稳定交付。 虽上游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上涨,由年初约 11万元/吨上涨至目前超 40万元/吨,给公司产品带来较大成本压力,但公司具有优异供应商与客户体系,叠加良好的价格管理机制,其成本传导顺畅。电解液(铁锂)价格由年初约 4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约 10万元/吨,若按照 0.125吨六氟磷酸锂/吨电解液添加量计算,六氟在成本端增加约 3.6万元/吨电解液,成本传导顺畅。此外,公司拥有 VC/FEC 等添加剂自供能力,在添加剂极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保障客户电解液供应同时,获得一定超额利润,驱动公司业绩超预期。 产能有序扩张,增长后劲足。2020年公司电解液/有机氟/电容器/半导体化学品产能分别为 7.3/0.4/5.1/3.3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5%/68%/53%/51%,在建产能分别为 17.58/2.59/0/2.5万吨。2021年 4月,公司公告拟在江苏淮安投资 12亿元,建设 5.9万吨添加剂,其中一期投资 6.6亿元,建设 2.93万吨添加剂,建设期 2年,预计2023年投产,预计实现收入 8亿元,利税约 1.4亿元。此外,2021年 4月公司公告拟在天津南港投资 6.5亿元,建设 9万吨半导体化学品及 5万吨锂电池材料,其中一期投资 4.5亿元,建设 4万吨半导体化学品及 5万吨锂电池材料,建设期 2.5年,预计 2023年下半年逐步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收入 25亿元,利税约 2.7亿元。 众业务齐头并进,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平台型巨头。公司电解液市占率约 20%,客户涵盖 LGC、三星 SDI、松下、BYD 等,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电解液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全球市占率超 40%,客户涵盖 Piramal、恒瑞医药等全球麻醉剂龙头,同时产品认证周期长,壁垒高,成长属性较强;电容器化学品国内市占率超50%,未来有望维持 10%左右稳健增长;半导体化学品进口替代加速,公司突破中芯国际、台积电等核心客户,有望维持高速增长。公司当前已经形成了以锂电池电解液、有机氟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电容器化学品为核心的四大业务,致力于打造精细化工平台型巨头,未来前景广阔。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仍具较大备预期差,1)六氟磷酸锂成本传导顺畅,叠加六氟磷酸锂价格进入历史高位,伴随 2021H2及2022年产能陆续投放,对公司边际影响将显著弱化。2)公司拥有VC、FEC 等添加剂自供能力,产能紧缺,有望获取超额利润。3)公司在有机氟方面,积极围绕核心产品,打造一体化竞争优势,未来成长属性亦佳。4)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突破核心客户,进口替代加速,未来有望提供后劲。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由于公司 2021H1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 预 测 , 预 计 2021/2022/2023年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5/14.9/19.6亿元,eps 为 2.56/3.62/4.76元,对应 PE 分别为46/33/25倍,基于公司业绩超预期,六氟价格影响边际弱化,扎实的财务报表,四大业务竞争力凸显,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滑; 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
|
|
|
容百科技
|
|
2021-07-08
|
123.92
|
--
|
--
|
161.41
|
30.17% |
|
161.30
|
30.16%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拟向公司135名高级管理人员等授予限制性股票。 投资要点: 加强核心员工激励,三元高镍龙头腾飞。公司拟向135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定向发行限制性股票,拟合计授予2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5%,其中,分两类进行实施,第一类为67.4万股,占比为33%,拟授予价格为63.6元/股,第二类为134.8万股,占比为67%,拟授予价格为114.35元/股。考核层面,以市值或上市公司业绩为考核指标,第一个归属期要求2022年扣非净利润达12亿元或2022年下半年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的算术平均值达800亿元;第二个归属期要求2023年扣非净利润达18亿元或2023年下半年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的算术平均值达1000亿元;第三个归属期要求2024年扣非净利润达25亿元或2024年下半年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的算术平均值达1200亿元。 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全球产能扩张,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深度绑定CATL,为其高镍核心供应商,其他客户包括比亚迪、力神、中航锂电等;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优质客户,初见成效,2021H1开始供货SKI,后续有望不断落地海外优质客户。公司2020年底三元正极产能4万吨/年,预计2021年底产能有望提升至15万吨,分布在浙江、湖北、贵州等地;此外,公司在韩国、欧洲、美国等地均有产能规划,全球版图宏大。根据GGII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需求约150万吨,2020~2025年CAGR约30%。根据鑫椤数据,2020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总产量21万吨,YoY+7%,CR10为77.4%,行业集中度低,但我们判断,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将持续优化,而容百有望突围。2020年公司是唯一一家国内产量超2.5万吨的企业,市场份额12%,排名第一。2020年NCM811产量占三元正极比重为22%,2019年为11%,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在高镍NCM811领域竞争力凸显,2020年市占率为50%,我们认为,伴随高镍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拉动出货量高速增长。 高镍趋势明确,公司前驱体自供提升盈利能力。公司积极整合中日韩资源,对前驱体相关技术、设备及生产线自动化进行升级,2021Q1公司前驱体产量显著增长,扭亏为盈。公司前驱体目前产能3万吨,另6万吨产能在建,预计2021年将陆续投产,一体化布局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成本优势,强化竞争壁垒。高镍趋势明确,2021年5月高镍NCM811占三元比重由2020年约22%提升至36%,渗透率不断提升。 我们认为,公司激励机制灵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公司人才竞争力。公司产能积极扩张,迎接全球电动化浪潮,公司管理层对行业发展趋势判断清晰。一体化布局,提升成本优势,构建竞争壁垒,有望增厚单吨盈利。综上,我们认为在三元正极竞争格局分散背景下,公司市占率有望逐渐提升,实现突围,最终有望成为行业引领者。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由于公司产能扩张迅速,电动车行业发展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2.2/18.5亿元,eps为1.45/2.73/4.14元,对应PE分别为81/43/28倍。基于公司全球产能扩张,深度绑定国内优质客户,继续拓展海外客户,优化治理体系,我们认为高镍渗透率提升背景下,三元正极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股权激励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的风险。
|
|
|
恩捷股份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1-06-29
|
213.56
|
--
|
--
|
276.68
|
29.56% |
|
319.00
|
49.37% |
|
详细
事件: 1)签订重大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日(2021年6月)至2024 年末Ultium Cells, LLC 向上海恩捷采购2.58 亿美元以上的锂电池隔离膜。 2)签订投资项目:与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恩捷隔膜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及《“恩捷铝塑膜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3)拟收购资产:拟发行股份及现金收购上海恩捷剩余4.78%股权及募集配套资金。 投资要点: 美国市场获重大突破,夯实全球隔膜龙头地位。公司与Ultium Cells, LLC签订协议,约定2021年6月至2024年Ultium Cells, LLC向公司采购2.58亿美元以上的锂电池隔膜。Ultium Cells, LLC是通用与LGC在北美成立的合资公司,双方投资23亿美元,打造30GWh动力电池工厂,项目2020年中开工,2022年投产。公司2019年5月与LGC签订6.17亿美元大单,合同期限5年。本次再获大单,进一步验证公司在全球隔膜领域的龙头地位,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动力电池厂商CATL、LGC等核心供应商。 我们认为,本次大单意味着公司在美国市场获得重大突破,叠加美国迎来重大政策拐点,未来3年电动车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单车带电量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将显著拉动隔膜需求高速增长。公司此次拿下Ultium Cells, LLC大单,继中国、欧洲之后,全球版图进一步完善,全球龙头地位再获巩固。 产能扩张加码,规模效益凸显,强者恒强。公司与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恩捷隔膜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及《“恩捷铝塑膜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分别投资固定资产52亿元及16亿元,建设16条电池隔膜生产线和与之配套的涂布线(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各4条线,拟分别于2024Q1/2024Q4前投产,三期8条线,拟于2026Q2前投产)及8条铝塑膜生产线约2.7亿平。公司2020年底产能33亿平,现有+在建及规划产能超80亿平,产能扩张全球领先。当前公司铝塑膜产能约1亿平,积极加码铝塑膜产能,拓宽赛道,提升护城河。 我们认为,隔膜对良率、成本、产能利用率、产品竞争力等要求高,公司积极扩张产能,配套CATL、LGC等全球领先客户,公司在技术、成本、产品竞争力方面全球领先,且围绕隔膜业务不断延伸赛道,加码铝塑膜产能,长期竞争力凸显。站在当下,隔膜或受制于进口设备瓶颈,供给斜率相对平滑,而需求斜率陡峭,供需有望错配,迎来价格弹性,公司拥有优质产能,或将显著受益。 拟收购上海恩捷剩余股权,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公司拟作价23.42亿元收购上海恩捷4.78%股权,即上海恩捷整体估值490亿元,其中8亿元对价采用现金支付,剩余采用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发行价格为126元/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上海恩捷100%股权。此外,公司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5.42亿元,用于本次交易现金对价、锂电池隔膜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上海恩捷拥有优质的隔膜及铝塑膜资产,盈利能力强,资产质量高,本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本次收购资产及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鉴于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客户开拓成效显著,再获大单,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7/49亿元,eps为2.48/4.11/5.47元,对应PE分别为86/52/39倍。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拥抱CATL、LGC等全球优质客户,全球地位凸显,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α属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发行股份收购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不及预期。
|
|
|
中伟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1-06-29
|
138.88
|
--
|
--
|
183.23
|
31.93% |
|
203.78
|
46.73%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北部湾产业基地三元项目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要点: 募资积极扩产,前驱体龙头高歌猛进。公司拟发行股份募资不超50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北部湾产业基地三元项目一期》,另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北部湾产业基地三元项目一期》预计总投资约60亿元,拟建设三元前驱体产能18万吨/年,建设期30个月。根据公司公告,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收入162亿元,年均净利润16.25亿元,净利率约10%,对应单吨投资3.3万元,单吨收入约9万元,单吨净利润约0.9万元,显著高于当前公司约0.55万元/吨盈利水平。2020年公司三元前驱体产能11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2.5万吨,2021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将超20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将提升至3.5万吨。根据公司规划,2025年产能将超50万吨,产能扩张全球领先。 一体化布局清晰,长期竞争力凸显。我们认为,从本次定增预案来看,公司预测单吨盈利大幅提升,一体化成效显著。公司引入战略者青山控股、在贵州及广西建立循环产业基地、在印尼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高冰镍,多渠道保障原材料供应,降低成本,一体化布局清晰。本项目配套5条硫酸镍生产线,对应11万金吨硫酸镍产能,1条硫酸钴生产线,对应1万金吨硫酸钴产能,与18万吨/年三元前驱体形成配套,一体化布局清晰。 持续巩固全球龙头地位,畅享电动化浪潮。2020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万吨,YoY+26%,中国出货量33万吨,YoY+33%,中国占比近80%,2020年公司国内市占率约22%,排名第一。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有望达160万吨,2021~2025 CAGR超30%。公司当前已经已全面进入包括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三星SDI、ATL等在内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和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下游厂商对正极材料及正极材料前驱体厂商认证周期长,确立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而公司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海内外市场需求增长和下游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认为,公司拥抱全球核心客户,合理加杠杆,股债融资并举,积极资本开支与产能扩张,较高强度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水平,抢占市占率,2020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占率跃居首位。公司规模效应不断体现,盈利能力逐渐提升,现金流积极改善。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鉴于公司产能积极扩张,一体化布局及客户开拓成效显著,行业发展超预期,公司全球地位凸显,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7/23亿元,eps为1.72/3.03/4.06元,对应PE分别为81/46/34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拥抱Tesla、LGC、ATL等优质客户,战略布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