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华如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20030003,曾就职于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闽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5-08 5.27 -- -- 5.94 10.82%
5.84 10.82%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0.73%(调整后,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5.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降6.98%;加权ROE为4.64%,同比减少0.95个pct;基本EPS为0.1436元,与上期基本持平。 一季度风况良好,发电量同比提升。2023Q1,公司下属各项目累计完成发电量9.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完成上网电量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其中福建风电/黑龙江风电/黑龙江生物质发电/新疆哈密光伏发电完成上网电量8.28/0.80/0.26/0.069亿千瓦时,同比-1.12%/+10.82%/907.46%/-8.36%。 优质海风项目待注入,业绩增长可期。平海湾三期30.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有望于今年开始注入公司,届时公司控股装机风电容量将增加34%,将为公司业绩带来明显增量。集团控股的永泰抽水蓄能电站(4×300MW)已于3月28日全面投产,运行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实现盈利并无其他合规问题,集团会将其注入公司。公司作为福建省三家主要海风运营企业,有望陆续分配到省内海风资源,第二批项目招标情况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福建省优质海风资源,平海湾三期项目注入条件完备,有望自今年起为公司贡献业绩。预计公司2023至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05亿元、27.47亿元、28.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亿元、11.24亿元、11.79亿元,同比增长41.4%、9%、4.9%。对应EPS分别为0.54、0.59、0.62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9.7X、8.9X、8.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风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执行相关政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新项目进程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5-08 35.20 -- -- 36.60 3.98%
36.60 3.98%
详细
事件1: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共实现营收1424.23亿元,同比增长119.69%;实现归母净利润257.26亿元,同比增长217.25%;实现扣非净利润265.47亿元,同比增长216.50%。 事件2: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共实现营收332.45亿元,同比增长34.67%;实现归母净利润86.02亿元,同比增长65.59%;实现扣非净利润85.04亿元,同比增长65.62%。 光伏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2022年产销两旺公司业绩亮眼。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87.41GW元,同比+59.3%。在下游总体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公司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公司各版块业务产销双增,2022年公司饲料、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量分别在643.36万吨、26.69万吨、49.18GW、4.74GW、40.61亿度,同比分别+19.65%、+144.12%、+38.72%、+88.99%、+27.85%;销量分别在719.40万吨、25.68万吨、47.98GW、7.94GW、40.60亿度,同比分别+30.42%、+138.41%、+37.35%、+226.06%、+31.39%;2022年光伏多晶硅料、电池价格均有所增长,产品量价齐升公司光伏板块利润有所增厚。2023年Q1光伏行业高景气持续,受益于产业链价格回落下游需求持续高增,公司产销两旺带动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在建产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公司持续巩固硅料市占率,公司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三季度投产,届时公司硅料产能可达38万吨;公司内蒙古通威硅能源20万吨和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稳步推进,投产后公司硅料产能可至78万吨,规模优势显著。电池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行业首条大尺寸N型TOPCon路线的PECVDPoly产线,推出TNC电池产品,并于2022年11月底投产了眉山9GWTNC电池项目,公司彭山一期16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H2投产后公司产能可达25GW。组件方面,截至22年末,公司组件产能已达14GW,2022年公司陆续启动盐城、金堂、南通等组建项目,按照项目投资规划,预计2023年末公司组件产能可达80GW,公司组件业务产能加速布局,持续强化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公司在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有望巩固。研发布局多点开花,产品品质领跑行业。公司专注于高效电池的研发,采用多主栅、背钝化、SE工艺、高阻密栅、碱抛光、叠瓦、HJT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及组件的转换效率,产品品质及各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太阳能电池板块,公司单晶硅电池P型、N型量产平均效率分别可达23.98%、25.50%,研发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6.18%,随着未来N型电池市占率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优势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电池组件板块,公司晶体硅电池18272版型PERC组件、18272版型TOPCon组件量产平均组件功率分别为547.9W、580.5W,研发最高组件功率分别为588.4W、720.7W,公司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优势显著,公司光伏行业龙头地位及产业链优势有望巩固。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光伏行业龙头,降本增效夯实公司行业领跑地位。行业高景气格局下,持续巩固多晶硅料、太阳能电池三大产业领先优势,发力拓展光伏组件业务,看好公司未来龙头优势进一步夯实。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595.27亿元、2,047.47亿元和2,507.1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27亿元、238.61亿元和242.49亿元,同比增长-12.4%、5.9%、1.6%。对应EPS分别为5.00、5.30、5.3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8.0X、7.5X、7.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永创智能 机械行业 2023-05-08 14.08 -- -- 14.85 4.43%
15.30 8.66%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及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7.49亿元,同比+1.5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74亿元,同比+4.8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28亿元,同比-42.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亿元,同比-143.47%,其中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公司集中增加原材料的采购,致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增长较大,同时因经济波动,影响标准单机销售及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的验收交付,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减少。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7.48亿元,同比+17.27%,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亿元,同比+34.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4亿元,同比+3.46%。 分产品看,2022年公司的智能包装生产线业务实现营收 12.23亿元,同比增长 17.08%,毛利率为 33.99%,较上年下降 0.43pct;标准单机设备业务实现营收 9.52亿元,同比下降 10.79%,毛利率为 25.73%,较上年减少 3.92pct; 其他设备及配件和包装材料分别实现收入 2.77亿元和 2.36亿元,分别同比-6.60%/-14.02%。2022年度,公司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的市场开拓取得显著进展,在白酒行业收获较多订单增长的同时,积极布局饮料行业,拓展新客户。截止 2022年底,公司液态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覆盖牛奶、啤酒、饮料、调味品、白酒、光伏等行业的知名品牌客户。 受到经济发展波动影响, 23年有望重回上升通道。2022年度,国内经济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包装设备行业,下游传统消费品行业投资意愿不足,资本开支减少,导致该行业的包装设备需求下降,公司部分传统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导致该产品国内销售额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公司标准设备销售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下滑较大。在此背景下,公司抓住下游白酒行业近年来兴起的设备升级的机遇,以及近年来多晶硅等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设备需求,从而弥补公司在传统行业销下降的局面。2022年公司得益于白酒行业包装设备升级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公司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类型的迭代升级,公司的智能包装生产线产品订单增长较快,在标准设备产品订单下滑较多的情况下,新增订单近 40亿元,相较 2021年度增长超过约 20%。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6亿元、5.05亿元、6.3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8倍、14倍、11倍。继续维持“买入”评 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企业兼并后的管理风险,出口业务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海优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121.86 -- -- 129.70 6.31%
129.55 6.31%
详细
事件: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共实现营收53.07亿元,同比增长70.9%;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80.14%;实现扣非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88.34%。2023年一季度共实现营收13.51亿元,同比增长9.98%;实现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降70.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69.44%。 市占率快速增长,扩产势头强劲。光伏装机持续高景气,公司光伏胶膜产销两旺,出货营收均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光伏胶膜产品实现营收52.58亿元,同比增长72.28%;销售量达4.35亿平,同比增长76.88%,市占率继续提升。公司扩产稳步推进,22年6月发行可转债建设盐城年产2亿平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和上饶年产1.5亿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23Q1拟募资建设镇江年产2亿平米光伏封装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和上饶年产2亿平光伏胶膜生产项目(一期)。随着新建产能逐渐放量,公司出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领先地位稳固。 胶膜盈利触底反弹,产品结构优化迎N型放量。2022年公司毛利率7.87%,同比下降7.49pct,处于历史低位,主要由于EVA粒子价格剧烈波动,公司在前期粒子价格高位囤货,而22Q4粒子大幅跌价,胶膜售价随之下调,产生高价库存成本和低价售出的错配,胶膜业务亏损,业绩表现短暂承压。23Q1高价库存消化后影响减弱,胶膜售价回升,我们测算单平净利在0.15元左右,公司综合毛利率环比上升至6.26%;硅料价格下行,下游组件排产增多带动辅材需求,胶膜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电池N型化技术迭代趋势显著,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领先推出TOPCon专用新型EXP胶膜、改进型EPE胶膜等,新增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能获得较高盈利能力的双玻组件和N型电池组件配套使用的胶膜,有望充分享受N型红利,带动利润增厚。 POE保供优势领先,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积极探索非光伏领域,成功研发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玻璃用调光膜等电子功能膜、降温降噪PVE玻璃胶膜等新产品,汽车智能座舱新型环保表面材料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公司于4月25日与陶氏中国签订POE树脂开发及POE产品供应的合作备忘录,推进POE在汽车智能座舱表面材料市场的成长。双方的深层次合作或有助于公司光伏级POE粒子的保供能力增强,POE类胶膜出货增多,光伏和非光伏业务同步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90.33亿元、131.26亿元和164.8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2亿元、8.67亿元和10.52亿元,同比增长942%、66.2%、21.3%。对应EPS分别为6.21、10.32、12.52,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19.7X、11.9X、9.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矩子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5-05 21.73 -- -- 24.33 11.25%
24.91 14.63%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5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84亿元,同比+16.24%;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28.00%。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5亿元,同比-4.49%;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1.95%。 经营情况:2022年公司机器视觉设备收入3.33亿元,同比+19.39%,毛利率为48.57%;控制线缆组件收入2.36亿元,同比+11.96%,毛利率为21.25%;控制单元与设备收入0.99亿元,同比+12.76%,毛利率为17.19%。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控费效果良好。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34.31%及18.84%,同比变化+0.65pct和+2.07pct;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35.83%及17.07%,同比变化+0.80pct和+1.16pct。研发方面,公司始终以技术研发和产品性能为核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水平、性能体验和促进产品更新迭代。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开发多款半导体AOI设备,适用于半导体的微组装、先进封装等芯片粘合以及各部件外观缺陷检测,目前已经向部分客户出货,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显示领域,公司研发的MiniLedAOI可实现MiniLED背光工艺流程中多个工序环节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2022年研发费用为0.67亿元,同比+37.39%,研发费用率为9.74%。期间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1%、5.03%、-1.52%,同比变化+0.16pct、-0.23pct、-1.37pct;2023年一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4%、6.14%、-0.60%,同比变化-1.24pct、-1.35pct、-1.07pct。 外观缺陷检测延伸到内部缺陷检测,持续研发机器视觉设备。我国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机器视觉逐步大量应用于生产制造中。其中电子制造是机器视觉应用最大的下游市场。2022年,公司依托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自主开发了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的3D在线X射线检查设备,将公司机器视觉设备从外观缺陷检测逐步延伸到内部,且与原有外观缺陷检测AOI互相协同、形成补充。X射线作为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之一,可实现独特检测效果。截止至年报发布时间,公司已完成3D-CTX射线检查设备的研制,该设备可用于电子半导体封装过程,有望可逐步替代我国由国外高端X射线检测设备主导的市场,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积极推进AI技术探索,提升检测效率。公司为提升产品技术的创新与突破,2022年积极推进AI技术探索,以自成立以来累计销售的20000多台视觉检测设备以及对客户的服务记录数据为基础,丰富并完善AI数据训练,不断改进AI算法,使产品能够进行更准确、更智能的预测和决策。公司年报提到,目前公司已成功将AI算法应用于多种场景的缺陷检测、缺陷复判、元器件自动编程等任务,将传统算法与AI算法相结合,提升产品检测效率。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与经营水平保持稳定,在机器视觉领域坚持自主研发,由外到内地延伸机器视觉检测设备产品线,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同时积极推进AI技术探索,利用海量数据优势进行AI训练,提升公司产品检测效率。 技术水平的优势为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基础,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1.93亿元、2.46亿元,EPS分别为0.59元、0.74元、0.95元,PE为36.9倍、29.2倍、22.9倍。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客户集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
起帆电缆 机械行业 2023-05-04 20.50 -- -- 22.69 10.09%
22.57 10.10%
详细
事件 1: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206.44亿元,同比增长 9.36%; 实现归母净利润 3.66亿元,同比减少 46.44%。公司受到毛利率下降,存货资产减值,套期投资损失以及期间费用增长的影响,归母净利下降显著。 事件 2: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45.61亿元,同比增长23.5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4亿元,同比增长 2.99%。公司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经济环境压力叠加损失费用增加,2023Q1单季度改善明显。电线电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公司上海金山总部以及池州工厂地处长三角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受疫情影响较大,供应链不畅,经销降温。2022年,在综合因素压力下公司经销模式营收同比下降 7%,公司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综合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 2pct;期内公司主要原料铜的价格大幅下跌,存货大额减值在 2022Q3体现,套期投资损失在 2022Q4体现;期内公司因支付利息、股权激励费用和加大研发投入等,期间费用显著增加,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72.64%,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2.6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22.69%。随着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和宏观经济逐渐修复,公司 2023Q1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销售毛利率为 8.78%,环比增加 2.95pct,销售净利率为 3.39%,环比增加 2.39pct。 坚持聚焦“海陆并进”战略,订单突破与产能建设并行。公司以成熟的陆上电线电缆业务为存量做稳做强,同时抓住海上风电的发展机遇,以景气的海底电缆为增量做精做大,坚定落实“海陆并进”的发展战略。2022年 9月中标的浙江华能苍南 2号海上风电项目 35kv海缆预计将于 2023Q2完成全部交付;2023年 3月预中标华能山东半岛北 BW 场址项目 220kv 海缆意义重大,是公司在高压海缆订单上的里程碑突破。公司已在广西防城港规划实施海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4.50/286.34/327.67亿元,同比增长 18.4%、17.1%和 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9/9.77/12.47亿元,同比增长 104.6%、30.4%和 27.7%,对应 EPS 为 1.79/2.34/2.9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2X、9X 和 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减弱;国际形势或经济走向引起大宗原材料价格较大幅度波动;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3-05-04 32.41 -- -- 37.65 14.61%
37.15 14.63%
详细
事件 1: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123.25亿元,同比增长 20.8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48亿元,同比增长 2.78%。虽然风电整机销售保持增长,但受整机价格下降影响较大,归母净利润增长有限。 事件 2: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15.64亿元,同比减少23.66%;实现归母净利润 4.82亿元,同比减少 19.15%。受整机产品交付节奏放缓影响,拖累一季度业绩。 市占率跃居第五,整机销售毛利率保持 20%以上。在 202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降 10.3%(49.83GW)的行业背景下,公司新增装机容量为4.52GW,逆市同比增长 40.81%;国内市占率提升至 9.07%,国内陆风市占率提升至 10.12%,国内市占率及整机商排名由 2021年的第 8位跃升至 2022年的第 5位,体现出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在过去一年中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公司 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23.47%,同比下降 5.5pct,其中整机销售业务毛利率为 23.25%,同比下降 2.9pct;虽然受整个行业整机价格下行影响,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但我们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公司毛利率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一季度通常为风电行业项目施工淡季,需求尚未体现延缓了出货节奏;公司 2022年期末在手订单为 9249.2MW,较为充足。 保持研发投入强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支撑未来市场拓展。公司 2022年研发投入为 7.68亿元,同比增长 41.78%;研发投入费用率为 6.23%,同比增长 0.9pct。公司保持研发投入强度,为适应平价时代大兆瓦陆上风机技术趋势和海上风电发展机遇,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针对三北中高风速区域,进行适应性 8-10MW 的整机平台开发;针对三北中低风速区域,在 4.X-6.XMW产品平台上进行扩展适应性开发;针对陆上中高风速区域及长江以北近海区域,进行叶轮直径 185-20Xm 的多个机型产品开发。公司在海外、海上和 EPC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海外中标哈萨克斯坦 98MW 风电项目;海上 9MW机型在东营下线并进行了产能布局;签署了 550MW 外部风电 EPC 项目。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公司市场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并且预计后续海外和海上市场的拓展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9.26/209.26/264.19亿元,同比增长 37.3%、23.6%和 2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6/27.44/33.63亿元,同比增长 34.5%、23.8%和 22.6%,对应 EPS 为 1.86/2.31/2.8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8X、15X 和 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减弱;国际形势或经济走向引起大宗原材料价格较大幅度波动;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
奥特维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4 165.61 -- -- 189.99 13.77%
198.30 19.74%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8日奥特维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度报告。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0亿元,同比+72.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13亿元,同比+92.25%。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共计10.39亿元,同比+66.2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107.42%。 公司业绩稳定提升,半导体产品加入业绩增长。公司2022年作为高端装备的供应商,紧随光伏新技术的迭代,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款设备,经营情况持续向好,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38.92%及19.63%,同比变化+1.26pct和+1.68pct。2023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36.60%及20.81%,同比变化-2.02pct和+4.57pct。按照细分业务来看,2022年光伏设备依然为公司收入主要产生点,共29.94亿元,同比+73.55%,毛利率为38.72%;锂电设备收入共计1.31亿元,同比+35.70%,毛利率为25.94%;半导体设备首次产生收入,共计0.04亿元,毛利率为11.93%。 公司签署订单量充足,募投项目完工助力技术研发。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当年签署销售订单73.74亿元(含税),同比+72.25%,其中光伏设备占比93.47%,锂电设备占6.1%,半导体设备占比0.43%。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73.22亿元(含税),同比+72.04%,其中光伏设备占比91.40%,锂电设备占比8.2%,半导体设备占比0.4%。公司取得大量客户订单,其中犹以单晶炉增长速度为领先水平,2022年签订订单12.86亿元,同比+666.56%。除光伏设备以外,模组pack线、新推出的丝网印刷整线、半导体铝线键合机均取得不同数量的订单,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基础。同时,公司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实验室建造完毕,为公司研发新技术提供平台,能够实时追踪光伏、锂电、半导体等行业最近技术进展,有助于研发人员发现新的切入点。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2.37亿元,同比+63.39%,研发费用率为6.69%。 顺应市场趋势,技术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随着我国光伏设备行业的发展,光伏硅片持续朝着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对串焊机、硅片分选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也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实现的进步主要包括:(1)公司研发了满足大尺寸、薄片化的超高速串焊机和硅片分选机,硅片分选机产能已达13500片/时。(2)TOPCON/HJT电池片降低银浆耗量是降本的主要措施之一,公司针对降低银浆的工艺需求,研发了SMBB串焊机、无主栅串焊机。 投资建议:公司实行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设备一体化布局,叠加HJT及TOPCon技术迭代,产品有望量价齐升,同时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伴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0亿元、15.71亿元、21.12亿元,EPS分别为7.38元、10.17元、13.67元,对应PE为22.7倍、16.4倍、12.2倍。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的关键技术或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动的风险;研发布局与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不匹配的风险;核心人员流失以及技术失密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原材料波动的风险;应收款项无法回收的风险;存货跌价风险;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四方达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2 9.82 -- -- 10.49 6.82%
10.74 9.37%
详细
事件:公司4 月20 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共计5.14 亿元,同比+23.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4 亿元,同比+68.55%。2023 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34 亿元,同比+6.24%;归母净利润共计0.34 亿元,同比-13.98%。 经营情况:分业务情况,2022 年公司资源开采/工程施工类收入3.04 亿元,同比+29.42%,毛利率为62.39%;精密加工类收入共计1.77 亿元,同比+11.43%,毛利率为40.90%。 公司坚持重视研发投入,控费效果良好。2022 年公司收入利润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55.57%及29.19%,同比变化+2.68pct和+7.11pct。2023 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承压,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52.21%和24.37%,同比变化-2.49pct 及-8.34pct。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基于优秀的研发能力,自上市以来,研发投入一直占据收入比重高位,多年来积累了众多研发成果,技术实力雄厚。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0.64 亿元,同比+38.91%,研发费用率为12.50%,主要是本期研发投入及新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子公司增加所致。期间费用方面,2022 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24%、12.50%、-3.37%,同比变化-0.64pct、-2.64pct、-2.79pct。 2023 年一季度三项费用率分别为5.66%、10.51%、0.07%,同比分别变化-0.86pct、-0.68pct、1.49pct。 收购半导体企业,实现CVD 金刚石领域业务覆盖。2022 年5 月17 日,公司发布公告,通过了《关于向关联方增资收购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并于6 月中旬完成了对天璇半导体的收购,进入功能性金刚石业务领域。天璇半导体主要从事CVD 产业链相关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可批量制备高品质大尺寸超纯CVD 金刚石,并面向半导体及功率器件、珠宝首饰、精密刀具、光学窗口、芯片热沉等高端先进制造业及消费领域开展产业化应用。公司的收购计划符合其聚焦于超硬材料行业的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一直维持稳定增长,以“1+N 行业(下游行业)格局”为战略核心,根据下游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布局多个应用领域,油气开采与CVD产业链研发同步推进,为未来业绩收入打下基础,市场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 亿元、2.32 亿元、3.10 亿元,EPS 分别为0.38 元、0.48 元、0.64 元,PE 分别为25.7 倍、20.4倍、15.3 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产品市场开拓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4-28 76.95 -- -- 87.88 14.06%
88.02 14.39%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减少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减少81.57%。受海上风电国补退出影响,2022年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放缓;根据CWEA统计,2022年海上风电吊装容量为5.15GW,同比2021年的14.5GW下降64.48%;需求不振对公司产品销售影响显著。 事件2: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226.97%,环比增长8.33%;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扭亏为盈。2023Q1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86万元,2022Q1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036万;2023Q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资产信用减值致使减值致使2022Q4亏损亏损,出货回暖带动出货回暖带动2023Q1改善。改善。公司受抢装期间海风项目结算延迟影响,2022年共提计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1.47亿元,其中在2022Q4两项损失达到1.12亿元,致使单季出现亏损。公司2022年销售塔筒桩基约18.1万吨,其中2022Q4约为5.2万吨;公司2023Q1销售塔筒桩基约6.3万吨,环比增长21.2%,同比2022Q1的1.5万吨增长320%。受产品价格、成本压力和规模效应等影响,公司2022年主要产品桩基和塔筒的毛利率分别为13.58%和10.63%,同比下降14.87pct和17.33pct;公司2023Q1综合毛利率为15.48%,同比2022Q1提升8.81pct。 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布局多处产能基地。GWEC预计2022-2026年全球海上风电有望新增装机90GW以上,而未来十年将达到315GW。公司立足国内市场,稳步开拓海外市场,聚焦海上风电,持续推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以及施工运维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已在江苏、山东、海南等海风资源丰富地区进行了产能布局,并将继续寻找选址合理规划基地建设,面向出口市场,面向漂浮式市场,有力支撑主营业务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82/91.27/111.99亿元,同比增长211.3%、79.6%和2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4/12.18/15.36亿元,同比增长282.4%、55.4%和26.1%,对应EPS为3.61/5.60/7.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X、14X和11X。维持“增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减弱;国际形势或经济走向引起大宗原材料价格较大幅度波动;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
南网储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4-28 13.93 -- -- 13.94 0.07%
13.94 0.07%
详细
事件: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9亿元(剔除文山电力置出业务,下同),同比增长7.83%;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9.35%;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35.0%,主要是因为2023年是梅州一期、阳江一期抽蓄电站全面投产后的首个会计年度,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加且按期回款。 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业绩显著增长。公司发电行业(主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7.65%,抽水蓄能/调峰水电/电池储能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11/2.76/0.16亿元,同比+24.39%/-31.86%/197.07%,其中调峰水电业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来水同比下降,发电量同比减少34.36%。 截至2023Q1,公司抽水蓄能/调峰水电/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分别为1028/203/11.1万千瓦,共计1242.1万千瓦,较2022Q1新增108.1万千瓦,为2022年6月全面投产的梅州、阳江抽蓄电站以及电池储能项目,其中,梅州五华70MW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已于2023年3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运行后将取得容量电费收入,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 在运抽蓄规模市占率达22.45%,掌握系统调节性稀缺资源。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及中电联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底,公司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全国22.45%,项目储备达2800万千瓦;新型储能“十四五”规划新增200万千瓦,项目储备超700万千瓦。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调节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公司抽蓄业务将受益于两部制电价的执行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南网旗下唯一的抽水蓄能+电网侧独立储能运营商,具备优质抽水蓄能项目资源,独立储能业务有望带来第二增长点。预计公司2023至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73.57、80.20、99.0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15、20.42、25.30亿元,同比增长9.2%、12.6%、23.9%。对应EPS为0.57、0.64、0.79,对应PE为24.8X、22X、17.8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执行相关政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航宇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4-27 72.61 -- -- 80.60 10.53%
80.26 10.54%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3年 4月 14日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收 14.54亿元,同比增长 51.49%;毛利率为 32.09%,同比下降 0.51%;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 32.0%。 下游需求旺盛,航空及能源板块营收高增长。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尚有在手订单总额 20.26亿元,同比增长 66.07%,反映下游需求旺盛。同时国内外航空和国内能源装备需求旺盛,公司核心业务板块航空锻件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航空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 62.30%;公司积极响应碳中和国家战略,服务清洁能源关键设备领域需求,能源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 169.91%。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科研生产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1.1%至 0.7亿元。重点针对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同时持续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与研究,各项在研项目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年度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 7件,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件;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6件,新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5件。以上成果的取得,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系,持续构建和加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德阳产线初步建成,产能释放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能。2022年公司全力推进德兰航宇募投项目建设,截至年底德兰航宇产线基本建成,新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有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时,2023年公司将按计划推动贵阳沙文项目建设,届时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环锻及下游加工能力,深化贵阳地区生产配套能力,公司产能中长期内预计将得到持续释放。 实施股权激励凝聚人心,加强市场开发把握机遇。2022年公司连续完成两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公司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及各业务部门的核心骨干员工,让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同时,公司不仅继续坚持境内境外航空市场“两翼齐飞”的市场策略,聚焦客户需求实现航空业务的稳健增长,同时也积极开拓新的业务 增长点、积极开发新客户。 投资建议:公司是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为该领域的龙头之一。 受益于航发赛道以及新能源需求的高景气,我们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向好。因此,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5/3.99/5.6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92/2.79/3.97元,PE 分别为 39.2/27.0/19.0倍,维持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降价;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4-27 13.49 -- -- 14.64 8.52%
14.64 8.52%
详细
事件1:4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共实现营收144.76亿元,同比增长277.99%;实现归母净利润9.56 亿元,同比增长208.27%;实现扣非净利润8.98 亿元,同比增长276.96%。 事件2: 4 月14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报告期内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7-5.2 亿元,同比增长288.86%-330.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4.2 亿元,同比增长266.71%-316.27%。 行业景气上行光伏业务销售增长,2022 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2 年公司节能节水板块、光伏新能源板块分别实现营收27.38 亿元、115.24 亿元,同比分别+7.01%、+849.51%。2022 年公司溴冷机、换热器、空冷机分别实现销售量545 台、626 台、12,841 片,同比分别-12.94%、-2.64%、67.46%。 伴随节能减排政策有序推进,公司节能节水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板块方面, 2022 年公司多晶硅还原炉、单晶硅片产销同增,分别实现产量960 台、19.8 亿片,同比分别+83.21%、5,115.94%,实现销量1127 台、18.44 亿片,同比分别+215.69%、5,107.32%,预计2022年硅片出货约14GW。太阳能组件业务产量、销量分别为30.70MW、12.62MW。光伏业务成为公司最主要的业绩增长贡献。 23Q1 业绩表现亮眼,硅片盈利明显提升。2023Q1 公司节能节水板块下游减排需求旺盛,公司传统业务板块销售稳定增长。光伏新能源板块方面,公司还原炉及其撬块等新能源装备订单逐步交付,2023 年Q1 受益于上游多晶硅料价格下降,硅片环节盈利提升,带动公司2023 年Q1 业务大幅增长。 硅片产能爬坡顺利,有望持续带来业绩增量。公司大尺寸单晶硅业务推进顺利,M10/G12 尺寸、P/N 型号的硅棒/硅片均陆续出货。公司硅片板块在建产能稳步推进,公司单晶一厂和单晶二厂均已全部投产运行,单晶三厂产能爬坡迅速,2022 年底具备单晶硅棒产能40GW,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 客户关系方面,公司单晶硅产品认证稳步推进,已和通威、爱旭、润阳、天合光能等多家下游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并签订销售长单,在手合同规模持续扩大。成本端方面,公司提前锁定进口石英砂供给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上游硅料扩产带来的成本下降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 硅料扩产还原炉设备订单持续增加,持续完善光伏产业链布局。2022 年我国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达87.41GW,同比+60%,光伏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伴随下游硅料行业持续扩产,公司还原炉设备需求增长迅速。此外,公司还原炉板块上下游合作关系紧密,已与通威、新特、大全等硅料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订单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光伏组件方面,公司光伏组件业务产能稳步推进,包头20GW 高效光伏组件一期项目(5GW),已于2022 年年内实现量产。公司产业矩阵丰富,光伏组件产线兼容电池片尺寸从182mm 向210mm 延伸,从单玻向兼容双玻/透明背板组件发展。产品研发布局多点开花,组件产品已获得TüV\CQC\ZDHY 等权威认证,光伏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 投资建议:公司在深耕“节能节水”板块的基础上,开辟光伏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实现了“装备+材料”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我们看好未来公司成长动能。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收分别为306.72 亿元、379.90 亿元和455.0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6 亿元、31.78 亿元和35.71 亿元,同比增长145.1%、35.5%、12.4%。对应EPS 分别为1.25、1.70、1.91,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11.0X、8.1X、7.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川投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4-27 13.72 -- -- 15.69 11.28%
15.27 11.30%
详细
事件: 2023年 4月 21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0亿元,同比增长 12.43%;实现归母净利润 35.15亿元, 同比增长 13.86% ; 实 现扣非 归母净利润 34.46亿 元, 同比增长13.95%;加权 ROE 为 10.80%,同比增加 0.47个 pct;基本 EPS 为 0.7957元,同比增加 0.0948元。 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7亿元,同比增长 45.03%;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 93.7%。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1亿元,同比增长 44.0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5亿元,同比增长 103.65%。 仁宗海发电恢复叠加新并购项目,水电及新能源主业增长。 2022年公司控股企业发电量共计 47.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1.45%;上网电量 47.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1.02%。其中控股田湾河公司(水电)/川投电力(水电)/攀 枝 花 新 能 源 ( 光 伏) 发 电 量 为 27.66/19.32/0.85亿 千 瓦 时 , 同 比 -14.18%/30.15%/-。利用小时数方面,田湾河公司受仁宗海大坝治理的影响,发电利用小时数 3682,较 2021年度降低 740小时;川投电力发电利用小时数 4155,较 2021年度减少 186小时,因控股收购四川玉田 9.3万千瓦水电站,发电量保持正增长;攀枝花新能源公司新增 18.36万千瓦光伏发电(广西玉柴农光公司)和首个自主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8-12月发电利用小时数456.74小时。电价方面,2022年公司水电平均上网电价 203.55元/兆瓦时,同比增长 1.78%;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 420.70元/兆瓦时。 2023Q1公司控股企业上网电量 6.9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32.57%。电量增长原因系公司 2022年新并购和投产光伏电站,以及控股的田湾河公司完成大坝渗漏治理工程后恢复发电。1-3月平均上网电价为 0.303元/千瓦时(不含税,下同),同比增加 12.64%,水电/光伏平均上网电价分别为 0.282/0.64元/千瓦时。电价上涨原因系水电市场化售电电价上涨,新并购的光伏电站平均上网电价大幅高于水电,从而拉高平均电价。 雅砻江梯级调度增发电量,增持国能大渡河拓宽投资版图。 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36.14亿元,参股雅砻江水电获得 35.52亿元投资收益,占总利润的 98.26%。公司在水电资源开发饱和、风光资源获取竞争激烈的局面下,选择以控股优质清洁能源企业作为发展路线,2022年完成国能大渡河公司另 10%股权收购,并向中核汇能增资 16亿元。 2023Q1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为 12.38亿元,同比增加 5.68亿元。 受益于雅砻江流域梯级调度及两河口水库库容消落影响,2023Q1雅砻江水电上网电量 212.7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33.09%。锦官电源组送江苏上网电价自 1月 1日起,由 0.277元/千瓦时上调至 0.3195元/千瓦时,公司平均上 网电价 0.314元/千瓦时,同比增加 4.64%,实现量价齐升。此外,雅砻江腊巴山 25.8万千瓦风电、柯拉 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计划分别于 2023年全容量并网,有望在四季度贡献利润。 投资建议:发电量增加叠加水电市场化电价上浮,主营业务利润增加。参股优质水电企业,投资收益将持续增长。预计公司 2023至 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 15.72亿元、16.37亿元、18.06亿元,实现归净利润 44.42亿元、47.57亿元、50.38亿元,同比增长 26.4%、7.1%、5.9%。对应 EPS 为 1、1.07、1.13元,对应 PE为 14X、13.1X、12.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执行相关政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新项目进程不及预期。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7 33.45 -- -- 50.51 7.51%
39.83 19.07%
详细
事件: 4月 22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与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188.77亿元,同比增长 46.82%;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9亿元,同比下降 28.13%;实现扣非净利润 14.44亿元,同比下降 32.53%。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49.12亿元,同比增长 26.48%;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亿元,同比增长 7.46%,盈利水平逐步改善。 光伏辅材需求高景气,胶膜背板量价齐升。2022年海内外光伏装机需求的持续增长带动公司光伏胶膜、背板业务出货、营收齐增,全年公司实现光伏胶膜产品销售量 13.21亿平米,同比增长 36.51%,营收 168.52亿元,同比增长 46.42%,全年胶膜均价约为 12.76元/平,同比约增长 7.3%;实现背板产品销售量 1.23亿平米,同比增长 80.64%,营收 13.41亿元,同比增长 84.74%。 进入 2023年,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硅片价格下行趋势确定,组件价格走低、成本压力减缓刺激下游装机需求,辅材需求有望水涨船高。公司扩产势头强劲,2023年胶膜设计产能预计超 25亿平,国内临安总部、滁州、嘉兴等地新建产能有序推进,泰国、越南等地优势产能持续释放,针对 N 型组件、海外市场有的放矢,提升胶膜单平盈利,预计 2023年 POE/EPE 胶膜产品出货占比约 40%,行业龙头地位愈发稳固;背板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高反黑背板导入头部客户,嘉兴年产 1.1亿平背板项目有序推进,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胶膜粒子保供能力领先,盈利水平修复在即。胶膜产品定价受上游粒子价格主导,2022年 EVA 粒子价格大幅波动显著影响胶膜产品盈利,公司全年毛利率为 15.62%,同比下降 9.44个 pct。虽然粒子价格在四季度快速回落,但受高价原材料库存和低价销售错配影响,叠加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四季度胶膜利润表现最为低迷,公司单季度毛利率 5.95%、净利率 0.85%均为历年最低水平。2023Q1,粒子价格回升支撑胶膜价格逐渐上涨,公司通过优良的供应链管理降低粒子平均库存成本,加上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成功实现盈利修复,我们测算 23Q1公司胶膜售价(不含税)约为 9.7元/平米,单平净利润 6-7毛,毛利率 15-16%,领先行业率先实现显著改善。由于 EVA 粒子和POE 粒子产能爬坡较慢,新增产能不及光伏装机高速增长需求,预计 2023年原材料粒子将处于供应紧平衡状态,TOPCon 产能释放后 POE 胶膜供应将 更加紧张,胶膜厂商议价能力显现。公司受益于胶膜龙头的品牌渠道优势,具有较强的粒子保供能力,看好公司在新供需关系下的盈利回暖。 新材料驱动业绩增长,多应用领域全面发力。公司在光伏辅材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在感光干膜、功能膜材料业务等方面多元布局。2022年,公司感光干膜销售量达 1.1亿平米,实现营收 4.65亿元,毛利率较上年提升 3.94pct,并已成功导入鹏鼎控股等一线 PCB 大厂。随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性增长热点频出,PCB 行业不断产生新的增长驱动,感光干膜需求有望持续攀升。功能膜材料方面,公司全年实现铝塑复合膜销量 600万平米,产品应用领域和客户从 3C 拓展到储能和动力电池,当前储能行业正处于加速放量时期,功能膜出货增长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259.57亿元、330.74亿元和 392.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63亿元、36.98亿元和 44.72亿元,同比增长 75%、33.8%、20.9%。对应 EPS 分别为 2.07、2.78、3.36,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24X、18X、1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