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尔克卫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10-21
|
57.30
|
76.77
|
41.62%
|
61.99
|
8.18% |
|
61.99
|
8.18% |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24Q3,公司完成营业收入 35.61亿元,同比增长 14.90%,实现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19.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同比增长 15.61%,业绩符合预期。 三季度海运运价仍相对景气,国内外化学品库存仍处低位。据上海航运交易所,24Q3SCFI 平均为 3082点,同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2.67%,环比 24Q2平均增长 17.26%,三季度海运运价端仍保持相对景气的水平,运价端的回暖有利于公司全球货代与全球移动业务的运营。向后展望,海运运价的景气情况仍需持续跟踪,逐步根据供需情况进行判断。看向化学品市场,当前国内外化学品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在国内政策不断推出的背景下,化工需求有望回暖,各化学品开工率有望提升,补库需求将逐步增加,公司贸易货量有望同步提升、配套仓库的产能利用率也能持续爬坡,利于基本面继续兑现,凸显公司顺周期属性。 物贸一体协同发展,扩产增效、链条延伸有望驱动业绩持续释放。公司基于相对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通过向化工品分销服务延伸,现已构造起全场景物贸一体化服务体系。作为盈利主力的仓配业务,23年前期新仓集中投产,产能利用率仍处爬坡期,盈利潜能亟待释放。同时伴随公司夯实现有主业,精细化拓宽新业务领域,在服务链条延伸附加值提升,业务交叉引流带动货量增长多方共振下有望驱动业绩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因前三季度运价处于相对高位且未来化工需求有望回暖,我们预计公司 24-26年 EPS 分别为 3.84、4.77、5.52元/股,给予公司 24年 20倍 PE 估值,对应合理价值 76.77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化工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整合并购不及预期,新并购资产运营不及预期,生产安全风险等。
|
|
|
深圳机场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10-11
|
6.93
|
8.33
|
15.86%
|
7.42
|
7.07% |
|
7.42
|
7.07% |
-- |
详细
深圳机场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56亿元,同比增长84.34%-117.28%;扣非归母净利润2.28-2.72亿元,同比增盈3.66-4.10亿元。其中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8-1.82亿元,同比下降16.96%-41.61%,主要系上年同期深江铁路房屋征收项目计提资产处置收益下的高基数影响;但扣非归母净利润1.07-1.51亿元,同比增盈1.26-1.70亿元。 业务增长势头强劲,经营效益快速提升。据公司生产经营快报,24年前三季度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1.64万架次/yoy+10%、4523万人次/yoy+19%、134.15万吨/yoy+17%,相当于19年同期的115%、115%、145%;其中24Q3分别达到11.01万架次/yoy+10%、1585万人次/yoy+15%、47.99万吨/yoy+17%,相当于19年同期的118%、117%、143%。业务强势恢复带动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深中通道引流新起点,期待非航弹性显现。航空业务方面,作为世纪工程的深中通道正在为机场强势引流,当前深中和深江航空港均已启用,进一步增大了深圳机场的腹地深度。据深圳发布,6月30日至10月7日,深中通道通车百日总车流量已达到890万车次,车流量持续高位运行。非航方面,当前深圳机场在有税方面已形成大牌精品云集品牌矩阵,伴随宏观发力和预期改善,待消费回暖后经营弹性可以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4.37、6.39、7.59亿元,基于DCF模型测算(WACC5.79%,永续增长率2%),公司合理价值为8.33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变动;招商不及预期;基建进度不及预期。
|
|
|
海通发展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8-01
|
9.64
|
10.12
|
5.97%
|
10.03
|
4.05% |
|
10.90
|
13.07% |
|
详细
民营小宗散运公司,专注超灵便市场。 自 2009年成立以来,海通发展已逐步巩固其在干散货航运市场的领导地位。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华航运网数据, 截至 2023年底,海通发展在中国主要航运企业经营的船队规模中排名第 7名。 公司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持续扩大外租船舶业务,同时致力于整合干散货运输与外租船服务, 构筑领先的综合航运服务模式。 经营优异, 需求支撑相对稳健, 上有弹性。 2019-2023年期间,海通发展的超灵便船型盈利(TCE)和超灵便船型市场均值(BSI)走势整体保持一致。 根据公司年报数据, 2023年海通发展经营表现优异, TCE 达到了 12,888美元/天的水平, 高于当年的 BSI。 市场供需条件整体利好, 超灵便型有结构性亮点。 供给方面: 随着今年全球在手订单减少、交付节奏放缓, 灵便型船舶的市场增量在逐年减少,老龄船的占比增加和海上环保政策的推动也加速了灵便型船舶市场存量的淘汰, 远期供给端或将受到一定的限制;需求方面:①西芒杜铁矿项目的开发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将催化未来大船市场, 超灵便型所在的小船市场或将同时受益;②得益于东南亚市场日渐旺盛的基建需求和“一带一路” 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市场的超灵便型船东或将持续享受到基建材料出口运输的红利,超灵便型船舶市场需求有望实现进一步攀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22、 6.69、8.67亿元, 参考典型可比公司国航远洋估值, 综合考虑海通发展相对更高的潜在盈利弹性和当前周期位置,给予公司 24年 22倍 PE,对应合理价值 10.12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国范围内金融危机、 订单超预期释放、 IMO 监管不及预期、 公司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贸易摩擦风险、 运价及船队结构波动等。
|
|
|
嘉友国际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7-12
|
19.24
|
25.38
|
22.20%
|
18.91
|
-1.72% |
|
24.96
|
29.73% |
|
详细
嘉友国际发布 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4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46-7.96亿元,同比增长 48%-58%;扣非归母净利润 7.39-7.89亿元,同比增长 49.56-59.76%。 其中 24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38-4.89亿元,同比增长 45.42%-62.12%,业绩超预期。 中蒙贸易蓬勃发展, 中非业务景气接力。 据业绩预告内容, 24年 1-5月,中蒙双边贸易额达到 519亿元,同比+14.9%, 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量均再创新高; 据海关总署, 24年 1-5月我国蒙古煤炭累计进口量达到 3054.96万吨,同比+31.27%, 中蒙贸易高景气依旧,带动跨境物流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公司作为甘其毛都口岸仓储市占率第一, 与 Mongolian Mining Corporation 达成煤炭开发股权合作和签订煤炭长期合作协议, 探索出具备竞争力的“资源+贸易+物流”的业务模式,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蒙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利润空间。中非业务方面, 24H1, 非洲刚果(金)卡萨陆港项目车流、货运量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在完成非洲本土跨境运输企业的收购后,进一步深化非洲内陆运输业务网络布局, 扩张车队规模、 建立配货物流节点, 打造公路、口岸、物流节点、港口一体化的中南部非洲运输网络。非洲大物流版图成果初现,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形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业绩再度超预期,且增长逻辑延续,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4-26年 EPS 分别为 1.43、 1.66、 1.87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 给予公司 24年 18倍的 PE 估值,对应合理价值25.77元/股,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蒙古煤炭进口需求不及预期、陆港项目收费调降或车流量不及预期、项目建设延缓与爬坡进度不及预期、 宏观层面景气度相关不确定性。
|
|
|
德邦股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10
|
15.92
|
19.14
|
32.92%
|
16.75
|
4.56% |
|
16.65
|
4.59% |
|
详细
经营和财务数据: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362.79亿元,同比+15.57%,其中快运业务营收为322.80亿元,同比+18.19%,快递业务营收为27.28亿元,同比-11.22%。公司毛利率为8.57%,同比下降1.63ppts。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46亿元,同比+13.32%,扣非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76.77%。 费用管控成效凸显,等待融合作用发挥。23年,公司期间费用23.86亿元,同比-13.71%,期间费用占收入比下降2.23ppts。其中,销售费用4.80亿元,同比+13.76%,占收入比同比基本持平,主要为公司强化销售能力建设,增加销售人员投入,助力营业收入增长;管理费用15.60亿元,同比-19.75%,占收入比同比下降1.89ppts,主要为公司持续推进科技赋能、流程优化,促进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职能组织持续扁平化,实现了管理费用有质量的下降。费用率的下降有效冲抵了公司为推进网络融合项目、各成本上升导致的毛利率下降,最终归母净利率同比保持稳定。向后展望,公司与京东物流持续中转、运输环节的网络融合。据德邦股份公告,24年公司预计向京东集团提供的劳务提升至78亿元,体量同比增长114%,体量进一步加大,等待融合作用发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德邦为中国直营快运头部企业,规模、盈利处于领先位置,当前行业格局改善、公司与京东物流整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长中枢与盈利水平均有望迎来提升,我们预计24-26年EPS分别为1.07、1.39、1.60元/股,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4年18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9.2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价格竞争再度恶化、并购整合协同不及预期、宏观环境承压等。
|
|
|
广深铁路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08
|
3.60
|
--
|
--
|
3.51
|
-2.50% |
|
3.80
|
5.56% |
|
详细
广深铁路发布 2024 年一季度报告。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0 亿元/yoy+7%, 同比为 2019 年的 129%;归母净利润 5.47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5.4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2 亿元、 1.41 亿元。 业务恢复上台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4.54 亿元: 1Q 铁路出行需求继续修复, 根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旗下站点旅客发送量 1803.63 万人次/yoy+49%。 需求强劲增长之下,公司 1Q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4 亿元至 66 亿元/yoy+7.4%。 成长逻辑显现, 1Q24 业绩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成本端, 公司 1Q24 同比增长 2.58 亿元至 58.61 亿元/yoy+4.6%,单季度毛利率达到 12.2%/yoy+2.2pp。 通过持续向高铁运营领域切入, 1Q24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5.1%至 5.47 亿元,为上市以来一季度最高水平。 香港与内地互通热度提升, 期待路产价值重估: 口岸通关复常后,港人北上和访客南下的出行及消费需求持续升温,过港高铁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优势持续凸显,车次仍在持续加密当中。 同时,公司两大枢纽站点广州东和广州站的高铁化改造工程仍在持续推进当中, 未来量价两端均有提升空间。伴随路网协同效应持续显现,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价值重估之路已经开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4-26 年归母净利润 12.53、 12.84、13.76 亿元,参考可比公司, 考虑 A/H 股溢价因素, 给予 24 年 A/H 股PE 分别为 22X/15X, 对应公司 A/H 每股合理价值分别为 3.89 元人民币/2.92 港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波动,需求波动, 天气自然灾害, 基建不及预期等
|
|
|
盛航股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08
|
17.18
|
--
|
--
|
19.29
|
12.28% |
|
19.29
|
12.28% |
|
详细
核心观点:盛航股份发布23年年报及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61亿元,同比+45.30%;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7.68%。分业务看,内贸化学品、外贸化学品、油品运输23年分别实现营收8.10/3.33/1.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1196%/+33%,毛利率分别为37%/22%/18%。 内贸运价回暖,外贸景气内贸船转外贸,叠加新产能投放,4Q业绩表现亮眼。2023Q4公司实现营收3.84亿元,同比+51.53%;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90.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74.53%;单季净利率为19.17%,环比提升7.74pp。 2024年一季度因红海局势紧张,外贸延续强势表现。据公司财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3.78亿元,同比+29.27%;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4.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1.72%。 内外贸灵活切换缓释风险,产能稳步扩张筑底成长,看好内贸景气回暖、外贸高景气带给公司的成长机遇。2023年在面对化工行业景气下行阶段,公司灵活的运力投放能力已得到验证。且2024开年以来,公司购置丰海海运的多条船舶已陆续投产,运力规模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未来在内贸景气回暖、外贸高景气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灵活有效的运力切换能力,叠加产能扩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充分挖掘内外贸市场的运营价值,进而实现业绩的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EPS分别为1.35、1.68、2.07元/股。看好内外贸并进,产能快速扩张带给公司的成长机遇。给予公司24年15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20.2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波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运力调控政策风险等。
|
|
|
京沪高铁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07
|
5.21
|
--
|
--
|
5.18
|
-0.58% |
|
5.86
|
12.48% |
|
详细
核心观点:京沪高铁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营收407亿元/yoy+11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1Q24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归母净利润29.63亿元/yoy+33%。 出行需求快速回升,23年全年业绩已与19年相当。出行需求快速修复之下,公司23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10%,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大幅改善,但较19年同期仍低3pp、5pp。其中4Q23收入同比增长57亿元至98亿元,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亿元至26亿元。另外,伴随路网协同效应持续显现,京福安徽公司23年全年亏损9.7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024年春运催化,1Q24业绩保持中高速增长。据央视网报道,24年春运全国铁路出行量同比增长39%,日均列车量为19年同期的118.5%。在强劲的客流带动下,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67亿元至101.06亿元/yoy+13.06%。同时,费用端继续优化,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亿元至5亿元。1Q24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29%,均已超过19年同期水平。 中国高铁名片,期待成长继续提速。伴随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2024年五一长假期间铁路出行热度不减,旺季表现值得期待。同时京福安徽公司已回到正常增长轨道,扭亏已在路上。中长期来看,作为中国高铁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公司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37.26、149.56、159.7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4年PE25X,对应公司合理价值分别为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变动、票价改革进程不及预期等。
|
|
|
圆通速递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5-06
|
15.74
|
18.34
|
26.13%
|
17.32
|
10.04% |
|
17.32
|
10.04% |
|
详细
经营和财务数据: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576.84亿元,同比+7.74%;实现归母净利润37.23亿元,同比-5.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05亿元,同比-4.63%。公司23年完成业务量212.04亿票,同比21.31%,单票收入2.41元,同比-6.88%。其中23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7.36%。 24Q1,公司实现营收154.27亿元,同比+19.46%;实现归母净利润9.43亿元,同比+4.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3.23%。 公司24Q1完成业务量55.68亿票,同比+24.93%,单票收入2.43元,同比-4.90%。 市占率稳步提升,成本管控持续优化。23年,公司完成业务量212.04亿件,同比+21%,超过行业业务量增速2pcts,全年市占率达到16.05%,同比提升0.25pct,市占率实现稳步提升。23年公司单票收入2.41元,较22年下滑0.18元,但公司依旧保持了出色的成本管控,23年公司单票运输成本0.46元,同比下降9.67%,单票中心操作成本0.29元,同比下降5.37%。最终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7.23亿元,同比-5.03%,单票净利0.18元,同比降低0.04元。利润水平略有下滑,主要系货代业务的利润收缩和航空业务的亏损所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作为行业市占率前二名,圆通盈利水平已进入稳步提升的状态,单票利润领先同行,我们预计24-26年EPS分别为1.25、1.44、1.64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4年15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8.75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价格竞争再度恶化、加盟网络运营出现不稳定现象、政策影响具备不确定性、宏观环境承压等。
|
|
|
顺丰控股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5-06
|
36.51
|
37.98
|
--
|
39.23
|
7.45% |
|
39.23
|
7.45% |
|
详细
经营和财务数据: 顺丰控股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公司完成营收 653.41亿元,同比+7.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9.12亿元,同比+11.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57亿元,同比+9.21%。 一季度公司完成业务量共 29.58亿件(速运物流业务件量), 同比+3.10%,单票收入 16.34元,同比+3.10%。 费用管控成效明显, 盈利水平同环比提升。 24Q1,公司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但公司同时继续围绕打造长期核心竞争力进行投入,包括提升员工薪酬福利、推动营运模式变革、夯实鄂州航空枢纽运营及完善国际网络等,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但公司费用率实现稳中有降,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97ppt、 0.04ppt、 0.01ppt 及 0.24ppt, 费用管控成效明显,推动归母净利润率实现同环比提升, 分别上升 0.09ppt 与 0.11ppt 至 2.93%。 一月回购方案已完成,持续推动回购计划。 根据公司公告, 24年, 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未来拟推出的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其中 24年 1月的回购计划已完成, 累计回购 2824万余股, 占总股本的 0.58%;公司随即推出 24年第二期股份回购计划,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 10亿元, 按回购价格上限 53元/股测算,预计可回购股数不低于 1886.79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3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 预计24-26年 EPS 分别为 1.99、 2.38、 2.79元/股,给予公司 24年 20倍PE 估值,对应合理价值 39.80元/股,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环境复苏不及预期、精益化成本管控推进不及预期、国际业务扩张与经营不及预期、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鄂州机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
|
|
东航物流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4-26
|
18.18
|
21.81
|
36.57%
|
22.35
|
22.94% |
|
22.35
|
22.94% |
|
详细
东航物流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206亿元,同比下降 1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同比下降 32%。 多点发力,公司业务量同比高增长。 据 23年年报, 公司航空速运板块23年货运量 144.5万吨/yoy+26.42%,全货机日利用率 12.56小时/yoy+12.85%,其中 4Q23日利用率达到 14.29小时; 综合物流板块跨境电商出口单量翻番, 跨境电商货量约 11万吨/yoy+83.55%,出口单量 5349万单/yoy+113.7%; 地面综合业务板块稳中有升,全年货邮处理量 240万吨/yoy+9%。 跨境电商出口高景气, 4Q23业绩超预期。 据 23年年报, 分业务来看,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综合物流 23年分别实现收入 91/24/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1%/+17%, 毛利率分别为 25%/40%/14%,同比分别变动-10pp/+22pp/-5pp。 其中 4Q23受益于跨境电商出口景气度上行,盈利能力同环比明显改善,单季实现营收 64亿元/yoy+10%,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亿元/yoy+19%,净利率 15%,环比提升 5.89pp。 供给约束或被低估,需求强劲看点十足,周期弹性值得期待。据 Cirium,在远程洲际航空货运赛道上, 主要执飞机型只有 B747F/B777F 两款,新产能投放没有弹性。行业高景气阶段, 全货机 5%的运价上行将额外贡献 2-3亿利润增量。 当前淡季风险基本释放,看好错配节奏共同驱动高胜率的周期上行机会,运价上行将带动公司盈利弹性充分显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4-26年 EPS 分别为 1.86、 2.20、 2.24元/股。看好行业高景气阶段,运价上行带给公司的高盈利潜能。 维持公司合理价值 22.32元/股的判断不变,对应 24年 12倍 PE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海外仓竞争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等
|
|
|
吉祥航空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4-15
|
11.93
|
16.42
|
11.93%
|
12.75
|
6.25% |
|
13.28
|
11.32% |
|
详细
吉祥航空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全年营收201亿元/yoy+145%;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亿元/7.2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业务恢复进程领先,23年同比增收119亿元。伴随出行需求回暖,23年公司业务量快速修复,23年全年运输旅客2464万人次,约相当于19年的112%。公司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亿元至201亿元,其中客运收入同比增长约120亿元,对应RASK约为0.41元,相当于19年103%。 CASK同比下降25%,汇兑损失收窄助力全年扭亏。成本端,23年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年均价格同比下降17%,叠加机队周转水平提升与公司在实现最优成本结构过程中的努力,23年吉祥航空CASK为0.36元/yoy-25%。费用方面,受益于汇兑损失收窄,公司23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75亿元,助力全年扭亏为盈。 双品牌全赛道布局,期待弹性释放。公司通过吉祥、九元双品牌全方位布局全服务与低成本两大赛道。疫情前公司处于宽体机培育起步阶段,多重不利因素拖累业绩表现。但过去三年期间通过持续积蓄经验和成长动能,787系列已成为公司开拓市场的重要动力,并先后开辟至雅典、米兰、赫尔辛基等远程洲际航线。2023年三季度受益于量价齐升,公司已经打破自身单季盈利最高纪录。当前公司整体机队日利用率和盈利水平持续修复、业务恢复水平行业领先,待周期上行供需反转,业绩弹性可以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2、30、34亿元,参考公司15-19年估值中枢及同业公司水平,给予24年PE17X,对应合理价值16.6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重大政策变动;竞争加剧;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
|
|
上海机场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4-03
|
36.66
|
50.42
|
41.95%
|
37.86
|
3.27% |
|
37.86
|
3.27% |
|
详细
事件:上海机场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110.47亿元/yoy+101.57%;归母净利润9.34亿元,同比扭亏,22年亏损29.9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扭亏,22年亏损30.76亿元。 客流稳健增长,业务逐渐恢复:23年上海两场旅客吞吐量9696.91万人次,恢复至19年的8成,其中浦东、虹桥为19年72%、93%。伴随客流恢复,公司全年航空业务和非航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加25.54亿元、30.12亿元,其中免税租金17.88亿元,同比增加14.25亿元。 成本保持基本稳定,单季盈利逐级抬升:伴随业务量的持续恢复,公司23年全年成本同比小幅增长3.62%。同时公司所参股的机场广告和航油等业务收益亦有改善,叠加收购的日上资产的助力,23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84亿元。公司单季盈利水平逐级抬升,其中Q4归母净利润4.37亿元,环比上升0.73亿元。 走出低谷,关注国际线恢复动向:上海机场作为高端流量平台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机场的自然垄断地位和长期客流成长空间也没有改变。当下机场模型中,免税仍是最具弹性的业务,且高度依赖国际客流的复苏。免签利好持续释放将有望带动公司国际客流恢复边际提速,进而为免税业务复苏注入额外动力。密切关注国际线恢复动向,期待公司免税业务价值回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26. 10、37.00、56.71亿元,基于DCF模型测算公司合理价值为50.75元/股,对应24、25年PE分别为48X、34X,看好上海机场的作为国际客运枢纽地位和流量变现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变动;基建进度不及预期;航空安全事故。
|
|
|
德邦股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3-11-06
|
15.15
|
--
|
--
|
15.60
|
2.97% |
|
15.60
|
2.97% |
|
详细
德邦股份 10 月 30 日发布 2023Q3 业绩:2023Q3,公司完成收入 97.50 亿元,同比增长 21.64%, 完成归母净利润 2.29 亿元,同比下降 6.49%,完成扣非归母净利润 1.51 亿元,同比下降 11.32%。分产品看,快递业务收入 48.40 亿元,同比减少 8.73%;快运业务 45.85亿元,同比增长 87.87%;其他业务收入 3.25 亿元,同比增长 19.62%。 投资要点: 京东导流持续加码, 公司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公司 2023 年 3 月 16 日发布的《2023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 2023 年公司预计向京东集团及其控制企业提供金额 22.83亿元的劳务。 2023 年 10 月 31 日公司发布《关于增加 2023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 本次增加 2023 年度关联交易预计不含税金额不超过 13.62 亿元,增加后 2023 年预计交易金额为36.46 亿元。2023 年 1-9 月德邦股份与关联方实际发生关联交易 14.51 亿元,有效刺激了公司收入增长, 2023Q3 公司收入增速 21.64%,相比上半年增速明显提升(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速 6.03%)。在京东持续加码的背景下, 公司收入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业务结构变化+运输资源投入, 短期成本波动不改长期降本趋势2023Q3,公司毛利率 8.05%,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6.50pct,主要因成本短期波动影响。公司总成本 89.65 亿,同比增长 30.90%,增速高于收入增长,毛利率下滑。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管理优化, 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占收入比下降 6.12%,有效对冲了成本波动对净利润率影响,最终 2023Q3 公司利润率 2.34%。公司成本波动主要因运输成本 38.79 亿,同比增长 70.29%,占收入比提升 11.37pct 所致。 该成本波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随着双网融合项目推进,以运输成本为主的整拼车业务体量提升影响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公司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主动增加了运输资源投入。 但随着双网融合下货量配载, 以及前置投资车辆装载率的提升, 公司运输成本占收入比有望持续环比下行, 短期成本波动不改长期降本趋势。 单价回暖+双网融合, 四季度有望量价齐升, 成本下行2023 年二季度以来, 受宏观经营环境的影响, 公司收入增速略有压力, 为保证收入增长,公司加大营销力度, 主营业务公斤单价同比下降, 2023Q1/Q2 公司单公斤价格同比分别为 0.59%/-3.82%。 但2023Q3 公司单公斤价格同比为-3.73%, 降幅相比 2023Q2 收窄,且 2023Q3 分月度来看,公斤单价同比降幅呈收窄趋势。 随着步入Q4 旺季,公司价格有望持续回暖。结合关联交易公告, 2023Q4 预计发生关联交易 21.95 亿,占 2022Q4收入的 25.60%, 结合公司自身增长, 2023Q4 收入增速有望接近30%,较高的增速也有望对成本端产能积极影响,步入旺季公司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成本下行,业绩拐点将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最新业绩, 我们维持德邦股份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48.25 亿元、 405.58 亿元与 449.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5 亿元、 12.22 亿元与 15.64 亿元, 2023-2025 年对应 PE 分别为 18.33 倍、 12.68 倍与 9.90 倍。 基于公司与京东集团业务合作加速, 将催化公司收入增长和降本增效,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不及预期、价格战重启、成本优化推进放缓。
|
|
|
京沪高铁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3-11-03
|
5.00
|
--
|
--
|
5.05
|
1.00% |
|
5.15
|
3.00% |
|
详细
京沪高铁 2023年 10月 30日发布 2023年三季报: 财务方面, 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8.8亿元/yoy+102.8%,为 2019年可比口径下同期的 117%; 归母净利润 8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89.2亿元, 上年同期分别为 1.5亿元、 1.5亿元。 其中 3Q202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亿元/yoy+59%, 归母净利润 37.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37.8亿元, 上年同期分别为 11.8、 11.8亿元。 投资要点: 暑运铁路出行加速修复, 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12.6亿元暑运带动下, 3Q 旺季铁路出行景气度再度提升。 据国铁集团公布显示,三季度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 11.6亿人次,环比+18.5%,恢复至2019年同期 112.5%。 受益于需求快速恢复叠加 7档浮动票价制浮动票价机制下票价弹性持续显现, 以调整后口径, 3Q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亿元, 环比增长 12.6亿元。 成本费用基本稳定, 京福安徽公司显著减亏公司成本费用总体表现基本稳定。 3Q2023公司营业成本环比上升1.2亿元至 57.5亿元, 但管理、 财务费用环比下降合计 0.6亿元。 3Q2023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上升 8.7亿元至 37.8亿元。 其中, 受益于路网完善和车流开行密度提升,京福安徽公司单季亏损继续收窄。 根据少数股东损益测算京福安徽公司 3Q2023京福安徽亏损约1.2亿元,环比减亏 2亿元。 疫后业绩持续修复, 可期未来成长提速伴随需求快速回升,公司已经走出疫情阴霾, 业绩持续回暖。 全国铁路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已于 2023年 10月 11日起实施,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旅客列车为 11075列,环比增加 449列,全系统运能上限进一步提升。 同时京沪高铁列车仍然在持续加密当中, 据北京铁路发布, 北京局四季度京沪高铁新增动车组列车10对。 作为中国高铁核心资产之一, 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盈利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伴随路网结构优化和长途列车开行的加密, 公司资产利用率将持续提升。 伴随沿线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京沪高铁长期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最新业务恢复水平,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12.11亿、469.52亿、 50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8.54亿元、 134.29亿元、 150.5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59倍、 18.17倍、 16.21倍。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方面: 经济大幅波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 (2) 行业方面: 政策大幅变动,空铁竞争加剧等; (3)个股方面: 产能爬坡节奏不及预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