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11-05 5.52 6.63 12.18% 6.04 9.42%
6.46 17.03%
详细
京沪高铁发布三季报:Q3实现营收115亿元(yoy-0.94%,qoq+6.85%),归母净利36.6亿元(yoy-3.17%,qoq+7.80%)。2024年Q1-Q3实现营收324亿元(yoy+4.77%),归母净利100亿元(yoy+12.35%)。Q3盈利(36.6亿元)低于我们预期(43.1亿元),或与航空促销、国庆假期错期、台风天气有关。公司主要经营北京至上海高铁线路以及安徽区域高铁线路,商务客流占比较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或导致差旅需求偏弱,航空降价促销也使高铁与航空的竞争加剧。不过,在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下,企业盈利预期有望改善,或推动2025年差旅需求企稳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需求不及预期,或与航空分流、假期错期、恶劣天气有关分季度看,2024年Q1/Q2/Q3公司收入同比变化+13%/+4%/-1%,归母净利同比变化+33%/+17%-3%。Q1高增长主要与低基数有关。相较于2019年同期(重述后),Q1/Q2/Q3归母净利分别增长25%/14%/1%。7月/8月/9月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变化-3%/+7%/-1%(国家铁路局)。公司Q3收入表现稍弱于全国铁路客流趋势,或与航空分流和恶劣天气有关。由于北美航线恢复较慢,航空宽体机在京沪航线加大投放,航空票价下跌或分流高铁长途旅客。今年中秋与国庆分开放假,而中秋小长假遭遇台风,引起部分列车停运。此外,去年中秋与国庆假期重叠并从9/29启动,客流基数较高。 成本端较为稳健,京福安徽公司扭亏Q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0.7%。其中,与工作量相关的成本(如动车组使用费、动车组服务费、能源成本)或同比下降,基础设施维护费或同比上升,受京福安徽竣工结算影响折旧或同比下降。综上收入与成本变化,公司Q3实现毛利润57.0亿元,同比下降3%。相较于2019年同期(重述后),Q1/Q2/Q3毛利润分别增长31%/17%/13%。Q3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较为稳健。 Q3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3%,主因贷款规模下降与市场利率下行。京福安徽公司在Q1、Q2录得亏损0.46亿元、1.02亿元,但在Q3首次录得季度盈利(0.43亿元),或得益于暑期客流高景气度以及财务费用下降。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差旅需求偏弱以及航空促销政策分流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至128/139/149亿元(前值135/147/1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8.3%、+7.2%。我们基于WACC=7.43%、g=2.5%(前值WACC=7.95%、g=2.5%),下调目标价至6.63元(前值7.44元)。 风险提示:出行需求疲弱、票价管制、能源成本上涨、潜在路网分流。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10-31 5.61 -- -- 5.77 2.85%
6.46 15.15%
详细
公司公告2024年三季报:Q3营收114.93亿元,同比下降0.9%,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亿元,同比下降3.2%,扣非归母净利润36.58亿元,同比下降3.2%。前三季度合计营收323.55亿元,同比增加4.8%,归母净利润100.15亿元,同比增加12.4%,扣非归母净利润100.11亿元,同比增加12.3%。 经营端:或因商旅客流下降影响,导致表现不及全国整体,运距持续缩短24Q3,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同比增加7%和1%,预计京沪本线客运量表现不及全国,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京沪高铁商旅客流占比高,而年初至今经济增速放缓或对商旅客流影响更大,从而影响本线车客运量。且运距呈现缩短趋势(周转量增速低于客运量),预计同样为公司业绩承压因素。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京福安徽Q3实现扭亏24Q3,营业成本57.94亿元,同比增加0.7%,财务费用4.33亿元,同比下降22.9%,公司持续降低负债规模,截至24Q3,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6.54亿元,同比下降52.3%。24Q3,公司少数股东损益0.15亿元,预计京福安徽净利润0.43亿元。 国庆黄金周客流火爆,Q4业绩可期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77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773.9万人次,日均旅客量同比增加9.2%,同比19年增加0.2%。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28、141、158亿元,EPS分别为0.26、0.29、0.32元,现价分别对应22、20、18xPE。我们看好公司核心资产带来的旺盛客运需求,量价提升带来的盈利增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委托运输成本上涨、平行线路分流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9-20 5.30 -- -- 6.61 24.72%
6.61 24.72%
详细
高铁承运量快速提升,铁路黄金资产上市。1)行业:铁路发展成效显著,高铁规模持续扩大。营业里程上,2008~2023年,铁路/高铁营业里程年均增速为4.7%/32.0%。截至2023年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增至4.5万公里,占铁路总里程比例为28.3%。旅客周转量上,铁路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出行方式,2022年,铁路周转量占比为50.9%,其中高铁在铁路中的周转量占比达到66.7%。2)公司:京沪线黄金资产,经营稳健坐拥百亿利润。 公司线路纵横首都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沿线覆盖了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区域,运输需求旺盛,客运量增长迅猛。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及高铁出行需求的持续增加,公司盈利稳增。2019年前,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保持稳步增长,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23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达到407/115.46亿元,较2019年同期+16.7%/+4.3%。收入源自客票及路网服务,成本整体较稳定。按是否担当列车,公司业务可分为本线及跨线业务。本线客票业务主要是公司为乘坐担当列车的旅客提供高铁运输服务并收取票价款;跨线的提供路网服务业务则是公司向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线路使用、接触网使用等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等。2019年前,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基本对半,跨线路网服务业务毛利占比约六成。 2023年,公司本线/跨线业务收入分别为160.8/242.2亿元,占比分别为39.5%/59.5%。公司营业成本较稳定,其中委托运输管理费、动车组使用费、折旧和能源支出为主要成本项,合计占比约90%。未来展望:票价市场化持续,运量仍有增长。1)旅客运输业务:京沪黄金通道,量价有望双升。旅客运输业务收入取决于票价及旅客量情况,二者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票价端,随着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及大众人均收入提升、出行需求增加,票价可能会迎来进一步上涨。旅客量端,可通过提升客座率、增加发车频次、增加加长列车车次等方式提升旅客量。2)提供路网服务业务:南北大通道价值提升,跨线车稳步增加。我们预计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依托于跨线列车车次、运营里程等量的提升。服务价格由国铁集团定价,费率相对稳定;业务量大体与跨线车列次、运营里程、旅客数等正向相关。随路网逐步完善,公司本线跨线列车调整,跨线车列次、运营里程、旅客人数等均有望增长,我们预计将带动路网服务业务量进一步增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130.54/144.02/155.81亿元,同比分别+13.06%、+10.33%、+8.19%,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27、0.29、0.32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9.94、18.07、16.70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情况考虑,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清算政策调整风险,委托管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京福安徽运量增长不及预期风险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9-03 5.40 -- -- 6.61 22.41%
6.61 22.41%
详细
京沪高铁披露 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08.6亿元(+8.2%) , 归母净利润 63.6亿元(+23.8%) , 扣非净利润 63.5亿元(23.7%) ; 其中, 二季度单季营收 107.6亿元(+4.0%) , 单季归母净利润 33.9亿元(+16.6%) , 单季扣非净利润 33.9亿元(+16.5%) 。 本线客运量增长承压, 跨线列车业务量同比增长稳健。 2024年上半年, 国内铁路客运复苏趋势明显,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 21.0亿人次,同比增长 18.4%。 在全国铁路客运需求稳步修复的背景下, 京沪线本线的商务出行人群占比较高, 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 导致上半年本线列车运送旅客量同比下降 1.1%至 2470.9万人次。 而跨线列车业务量仍然呈稳健增长态势, 上半年, 京沪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4850.2万列公里、 较去年同期增长 7.9%; 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1898.4万列公里、 较去年同期增长 10.5%。 二季度毛利率继续改善, 京福安徽公司亏损持续收窄。 受益于规模效应,客流量及列车开行量的大幅修复摊薄了固定成本,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二季度实现毛利率 48.5%, 同比增加 3.0pct、 环比增加 2.3pct。 费用端, 长期借款规模减少从而带动财务费用率下降 1.8pct。 子公司京福安徽上半年亏损约 1.48亿元, 亏损大幅收窄(2023年同期亏损 5.69亿元) 。 公司经营稳健, 长期价值凸现。 中长期来看, 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集团的核心资产, 盈利能力较强, 经营稳健且风险低, 而且高铁定价逐步市场化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打开了空间, 此外, 子公司京福安徽公司的区位优势显著,所辖线路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交通支撑, 处于“八纵八横” 南北通道和东西通道的交汇点, 具有良好的客流基础, 未来盈利增长仍然具有较大潜力。 风险提示: 铁路客流增长不及预期, 价格调整不及预期, 安全事故投资建议: 维持 “优于大市” 评级。 微幅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3.8亿、 149.0亿、 164.8亿(24-25年调整幅度分别为-3.2%/-1.5%) , 分别同比+15.9%、+11.3%、 +10.6%,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9-02 5.40 -- -- 6.61 22.41%
6.61 22.41%
详细
2024年8月30日,京沪高铁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1H20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6亿元,同比增长8.21%;实现归母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2Q20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归母净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长16.6%。 客运需求持续增长,公司营收稳健提升。1H202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主要系国内客运市场形势向好恢复。1H2024全国铁路完成客运量20.96亿人,同比增长18.4%;完成旅客周转量7779.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1%。1H2024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2470.9万人次,同比下降1.1%;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完成4850.2万列公里,同比增长7.9%;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完成1898.4万列公里,同比增长10.5%。 毛利率同比增长,费用率同比改善。1H2024公司实现毛利率47.4%,同比增长3.3pct,主要由于公司成本较为稳定,收入增长可带动毛利率增长。费用率方面,1H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4%,同比下降2.35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1.90%,同比下降0.14pct;研发费用率为0.01%,同比持平;财务费用率为4.46%,同比下降2.21pct,主要系1H2024年公司存量借款减少,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金额减少所致。毛利率同比增长叠加费用率同比改善,1H2024公司归母净利率为30.5%,同比增长3.83pct。 暑运维持高景气,公司盈利有望持续改善。根据国铁集团数据,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87亿人次,同比增长6.7%,日均发送旅客1431.2万人次,创暑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其中8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单日客流超1600万人次,暑运需要高景气有望支撑公司Q3业绩增长。中长期看,公司实行浮动票价机制,未来商务出行的刚性需求与京沪航线机票的涨价将进一步为提价提供支撑,同时子公司京福安徽的线位优势显著,路网完善后,规模效应释放,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37.7亿元、156亿元、173.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客运量修复不及预期、定价政策变化风险、安全风险、成本大幅变动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9-02 5.40 -- -- 6.61 22.41%
6.61 22.41%
详细
公司公布 2024年中报: 24H1营业收入 208.62亿元,同比+8%,实现归母净利润 63.57亿元,同比+24%,同比 19H1+19%,其中 24Q2,营业收入 107.56亿元,同比+4%,实现归母净利润 33.94亿元,同比+17%,同比 19Q2+14%。其中京福安徽 24H1亏损 1.4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3H1为亏损 5.69亿元)。 经营端: 或因商旅客流下降影响, 跨线车表现更好24H1,京沪本线旅客量 2470.9万人次、同比-1.1%;跨线 4850.2万列公里、同比+7.9%;京福安徽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1898.4万列公里、同比+10.5%。 而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同比增加 18%和 14%,京沪本线客运量表现不及全国,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京沪高铁商旅客流占比高,而年初至今经济增速放缓或对商旅客流影响更大,从而影响本线车客运量。 跨线车方面, 随着全国高铁网加密,京沪线作为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 未来跨线车次有望进一步增长,或成为业绩主要增长来源。 成本增速低于收入增速,财务费用大幅减少成本端: 24H1营业成本 109.77亿元,同比+2%,预计主要由于本线车增长慢于跨线车,其中动车组使用费 21.46亿元,同比下降 4%, 我们预计或因本线车开行列次减少。 费用端: 截至 24H1,公司长期借款 499亿元,较 24Q1减少 75亿元,导致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金额大幅减少, 24Q2利息费用 4.97亿元,同比-25%。截至 24H1,资产负债率 22.9%,较 24Q1下降 1.82pct。 暑运需求旺盛、下半年假期天数增多,业绩高增可期根据国铁集团, 自暑运启动以来, 7月 1日至 8月 25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 8亿人次大关,达 8.02亿人次,同比增长 6.2%,日均发送旅客 1433万人次,此外下半年假期同比增加 2天(中秋、国庆分开放假,共休 10天,而去年为中秋国庆连放 8天),或有效提振出行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132、 147、 164亿元, EPS 分别为 0.27、0.30、 0.33元,现价分别对应 20、 18、 16xPE。我们看好公司核心资产带来的旺盛客运需求,量价提升带来的盈利增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委托运输成本上涨、平行线路分流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7-04 5.53 6.07 2.71% 5.86 5.97%
5.88 6.33%
详细
京沪高铁:中国高铁核心资产公司主要经营铁路运输业务,按产品可分为客运业务和路网服务两大业务。 公司拥有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安徽公司下辖的合蚌客专、合福铁路安徽段、商合杭铁路安徽段、郑阜铁路安徽段共2500km铁路,均为设计时速350km/h的高标准高速铁路,是我国东部高铁大动脉和“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 客运业务:高峰期运力仍有提升空间,浮动票价释放潜在需求公司客运业务收入来自于京沪高铁本线上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公司委托沿线铁路局为乘坐担当列车的旅客提供高铁运输服务并收取票价款。京沪高铁具备高时速、高准点率、近市区三重优势。1)量:本线旅客运送量增长遭遇瓶颈,客运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跨线列车开行数量的增加导致本线区间旅客分流。我们认为在上座率高的高峰时段仍可通过增加长编组列车占比、提速等方式增加运力供给,满足高峰期旅客的溢出需求。 2)价:随着我国高铁动车票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京沪高铁票价总体呈上涨趋势,浮动票价机制的实行使得乘客需求通过价格机制得到有效引导,可释放淡季旅客出行的潜在需求。 路网服务:新建线路接入持续引流,京福安徽盈利在望路网服务业务是指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担当的列车在京沪高铁及子公司京福安徽控制的高速铁路上运行时,向其提供线路使用、接触网使用等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的业务。1)量:跨线列车开行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公司路网服务收入增长强劲,京福安徽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增速快于京沪高铁跨线列车运营里程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新建交叉线路的接入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未来虽会有平行线路建成通车但总体分流效应小于引流。2)价:国铁集团掌握路网服务收费标准定价权,调价频率低,预计短期内不会调价。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2024-2026年京沪高铁收入分别为429.9/454.9/482.3亿元,同比增长5.7%/5.8%/6.0%;归母净利润132.6/147.7/164.1亿元,同比增长14.8%/11.4%/11.1%;对应EPS分别为0.27、0.30、0.33元/股,PE分别为20x、18x、16x。基于PEG估值,公司对应目标价为6.07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运输安全风险;新增线路分流影响;空铁竞争加剧风险;跨线列车开行量不及预期;公司所涉仲裁尚未裁决风险。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20 5.09 -- -- 5.29 1.73%
5.88 15.52%
详细
事件描述京沪高铁发布 2023 年年报及 2024 年一季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6.83 亿元,同比增加 110.4%;实现归属净利润 115.46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06 亿元,同比增加 13.1%;实现归属净利润 29.63 亿元,同比增加 33.1%。京沪高铁拟派发 2023 年度现金红利 54.79 亿元,同时拟使用自有资金 10 亿元回购并注销公司股份。 事件评论2023 年车流和客流回归增长, 本线和跨线价格释放弹性。经营端,京沪高铁的本线列车客运量同比增长 209.1%,恢复至 2019 年的 100.1%;京沪高铁本级的跨线列车里程同比增长 66.2%,恢复至 2019 年的 116.5%;京福安徽的跨线列车里程同比增长 53.7%,恢复至 2019 年的 233.9%。 价格端, 受益于全票价上调, 本线旅客的单客价格同比提升2.1%, 恢复至 2019 年的 102.5%; 京沪本级车流密度恢复之后, 跨线列车价格同比提升9.5%, 恢复至 2019 年的 95%。收入端,公司旅客运输收入同比增长 215.6%至 160.8 亿元,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2.6%;跨线列车收入同比增长 74.6%至 242.2 亿元,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28.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0.4%至 406.8 亿元。成本端,京沪高铁的折旧成本相对刚性;参考《自然区位优势与委托运输模式》,京沪高铁的委托运输管理费用刚性上涨,等同于人工成本;动车组使用费、能源成本及其它运营成本跟随业务量变化;营业成本同比增加 31.9%至 220.52 亿元。费用端,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稳定,财务费用, 2023 年京沪高铁的期间费用 31.79 亿元,同比 2022 年下降 14.1%,由于收入增幅大于成本,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 115.46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4Q1 出行需求继续恢复, 京福安徽即将扭亏为盈: 2024Q1,全国铁路客运同比继续恢复,客流量同比增长 28.5%,恢复至 2019 年的 118.9%。京沪高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1%至 101.06 亿元,但是营业成本同比仅增加 5.6%至 54.37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本线列车的客座率提升,跨线列车的车流量增加。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基本固定,财务费用伴随着资产负债表改善而不断下降,公司期间费用 6.75 亿元,同比减少 21.8%。 2024Q1,京沪高铁实现归属净利润 29.63 亿元,少数股东损益-0.16 亿元。 考虑到京福安徽累计利润仍未转正, 所得税率为零, 测算京福安徽利润亏损 0.46 亿元;京沪本级利润总额为 39.87 亿元,同比 2023Q1 增加 25.5%,恢复至 2019Q1 的 117.0%。 产能利用率提升, 格局及价格稳中有升, 盈利处于爬坡期。在《自然区位优势与委托运输模式》中,我们提出:京沪高铁是中国高铁客运龙头公司,连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天生具备自然区位优势,同时享受高铁的网络效应,长期增长获益于腹地和辐射区域客流量的增长。在委托管理运营模式之下,京沪高铁的成本持续刚性上涨,但跨线列车贡献相对稳定的盈利,本线列车承担有限的宏观经济敞口,预期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稳定。 考虑到: 1)京沪高铁的跨线列车大幅增长; 2)本线列车量价弹性释放; 3)京福安徽跨线列车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3 亿、 149 亿和168 亿,对应 2024 年~2026 年的 PE 分别为 19 倍、 17 倍和 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波动; 2、委托运输成本; 3、平行线路分流。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7 5.21 -- -- 5.29 -0.56%
5.86 12.48%
详细
事件:京沪高铁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83亿元,同比上涨110.40%;归母净利润115.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基本EPS为0.24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5.4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为1.12元(含税),即每股0.11元,截至2024年5月6日收盘价,不考虑回购股息率为2.09%。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06亿元,同比增长13.06%;归母净利润29.63亿元,同比增长33.11%;基本EPS为0.06元。京福安徽净亏损约4624万元,对归母净利润影响为3009万元。 点评:受益于疫情影响消散,2023年公司本线、跨线运营均录得高增长:由于2023年国内客运市场形势向好恢复,公司线路客流量增加,列车旅客票价收入和为非担当列车提供路网服务收入较同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6.83亿元,同比增长110.40%。 本线业务方面:2023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532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1%;本线客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0.82亿元,占总营收的39.53%,同比上涨215.58%;本线单客收入为302元,同比提升2.08%。 跨线业务方面:2023年京沪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完成9204.4万列公里,同比增长66.2%;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完成3559.5万列公里,同比增长53.7%。跨线路网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2.23亿元(含京福安徽),占总营收的59.54%,同比上涨74.57%。跨线每列公里收入为189.78元(含京福安徽),同比上涨7.4%。京福安徽公司实现净利润-9.68亿元,亏幅同比收窄65.35%;2024年第一季度,京福安徽净亏损约4624万元,对归母净利润影响为3009万元。营业成本:2023年公司发生营业总成本220.52亿元,同比增长31.91%,主要系2023年国内客运市场形势向好恢复,公司线路客流和列车开行量增加,对应营业成本呈现增长的趋势。分项目看,委托运输管理费为58.20亿元,同比上涨14.92%,占本年总成本26.39%;2023年公司折旧支出为50.13亿元,同比下降0.55%,占本年总成本22.73%;能源支出为40.46亿元,同比上涨51.87%,占本年总成本18.35%;动车使用费为46.27亿元,同比上涨95.87%,占本年总成本20.98%。 承诺分红比例50%,积极回报股东。京沪高铁发布未来三年(2022-2024)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承诺除特殊情况外,在公司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发生时,每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为母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50%。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回购并注销股份:本次回购金额为10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现金,回购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本次回购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价格不超过5.87元/股(含税)(该价格不高于公司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具体回购价格将根据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确定,如公司在回购期限内实施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现金分红、派送股票红利、配股、股票拆细或缩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公司将对回购价格上限进行相应调整。以回购价格上限5.87元/股计算,回购数量约为1.70亿股,占回购前股本的0.35%。本次回购计划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若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超出本方案披露的价格区间,也将导致本次回购无法实施。 投资策略与盈利预测:公司坐拥中国高铁最优质资产之一,抓住了疫情防控转段后旅客出行和消费需求快速复苏的有利时机,实现归母净利润的快速恢复;2024年一季度公司延续良好经营态势实现开门红,京福安徽实现大幅扭亏,同时拟回购股份积极回报股东。公司短期具有成长性、长期具有高分红的防御性特质。综上,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01、142.05、148.50亿元,不考虑回购EPS为0.26、0.29、0.30元,对应2024年5月6日收盘价,PE为19.9X、18.2X、17.4X,PB为1.3X、1.2X、1.1X,假设公司未来现金分红率维持在50%,考虑股份回购后(以回购价格上限计算),股息率为2.53%、2.76%、2.8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高铁成本定价变化,票价受政策影响,再投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7 5.21 -- -- 5.18 -0.58%
5.86 12.48%
详细
核心观点:京沪高铁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营收407亿元/yoy+11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1Q24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归母净利润29.63亿元/yoy+33%。 出行需求快速回升,23年全年业绩已与19年相当。出行需求快速修复之下,公司23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10%,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大幅改善,但较19年同期仍低3pp、5pp。其中4Q23收入同比增长57亿元至98亿元,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亿元至26亿元。另外,伴随路网协同效应持续显现,京福安徽公司23年全年亏损9.7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024年春运催化,1Q24业绩保持中高速增长。据央视网报道,24年春运全国铁路出行量同比增长39%,日均列车量为19年同期的118.5%。在强劲的客流带动下,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67亿元至101.06亿元/yoy+13.06%。同时,费用端继续优化,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亿元至5亿元。1Q24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29%,均已超过19年同期水平。 中国高铁名片,期待成长继续提速。伴随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2024年五一长假期间铁路出行热度不减,旺季表现值得期待。同时京福安徽公司已回到正常增长轨道,扭亏已在路上。中长期来看,作为中国高铁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公司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37.26、149.56、159.7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4年PE25X,对应公司合理价值分别为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变动、票价改革进程不及预期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7 5.21 -- -- 5.29 -0.56%
5.86 12.48%
详细
京沪高铁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京沪高铁披露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06.8亿元,同比增长110.4%,归母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扭亏;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33.1%。 客流回归常态,跨线车平稳增长,营收同比继续提升2023年铁路客流逐步恢复常态,公司运营本线列车客流量532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1%,基本持平于2019年水平;跨线车业务量平稳增长,京沪线运行里程完成9204.4万列公里,同比增长66.2%,京福安徽公司列车运行里程3559.5万列公里,同比增长53.7%。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务规模整体进一步增长,营收同比继续提升。 成本费用表现良好,京福安徽公司明显减亏公司折旧成本基本稳定,能源支出、委托管理费、动车使用费等成本随业务量上行及清算价格提升而有所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成本220.5亿元,同比增长31.9%,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54.4亿元,同比增长5.6%。公司费用水平表现良好,财务费用显著下降,且因收入恢复常态,费用率显著走低,2023年期间费用率7.81%,同比下降11.33pct,2024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6.68%,同比下降2.97pct。 整体来看,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其中京福安徽公司表现较好,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均实现大幅减亏。 投资建议2024年铁路客流进一步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2.7亿元、473.8亿元、50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7.0%、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5亿元、154.7亿元、17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14.2%、10.7%,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业务量增长不及预期,成本升幅超预期。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6 5.21 -- -- 5.41 1.69%
5.86 12.48%
详细
2024 年 4 月 29 日, 京沪高铁发布 2023 年年报及 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406.83 亿元, 同比+110.40%; 归母净利润 115.4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49 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2023Q4 营收 98.01 亿元, 同比+138.46%; 归母净利润 26.31 亿元, 同比+461.34%; 扣非归母净利润 26.33 亿元, 同比+447.79%。 2024Q1 公司实现营收 101.06 亿元, 同比+13.06%; 归母净利润 29.63亿元, 同比+33.11%; 扣非归母净利润 29.63 亿元, 同比+33.11%。 此外, 公司公告分红方案, 2023 年 12 月 31 日总股本 491.06 亿股为基数, 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116 元( 含税) ,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 54.79亿元, 对应分红率约 47.5%、 股息率 2.19%( 截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收盘价) 。 投资要点:客流量快速修复, 2024Q1 营收同比持续增长疫后京沪高铁本跨线均大幅修复, 2023 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5325.2 万人次, 同比+209.1%, 为 2019 年同期的 99.9%; 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9204.4 万列公里, 同比+66.2%; 2023 年公司客运业务、 路网业务营收较 2019 年分别+2.8%、 42.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4Q1 全国铁路旅客运量 10.14 亿人次, 同比+28.49%,为 2019 年同期的 118.9%, 需求带动下 2024Q1 公司营收同比+13.06%。 京福安徽同比减亏, 公司盈利能力同环比提升2023 年, 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3559.5 万列公里, 同比+53.7%, 2023 年营业收入 54.7 亿元, 同比+53.3%, 净亏损 9.7 亿元, 较 2022 年大幅收窄 18.3 亿元( 2022 年净亏损 28.0亿元) 。 本、 跨线修复叠加京福安徽持续产能爬坡, 公司盈利持续 提升, 2024Q1 归母净利率 29.3%, 同、 环比分别+4.4pct、 +2.5pct。 黄金区位核心资产, 回购+分红提升股东回报作为中国高铁核心资产之一, 京沪线疫后流量重回成长通道, 黄金区位核心资产的价值得到充分验证; 京福安徽产能快速爬坡, 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长期看, 公司量价周转均有提升空间, 有望充分受益于票价改革和高铁网络加密所带来的流量增长。 此外, 2024 年 4 月 29 日, 公司公告拟通过 10 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 5.87 元/股, 对应总股本约 0.35%; 除公告 2023 年约47.5%的现金分红率外, 亦承诺未来三年, “除特殊情况外, 在公司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发生时, 每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为母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 50%” , 股东回报有望长期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京沪高铁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53.37 亿元、 486.20 亿元与 511.76 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27 亿元、 154.77 亿元与 167.90 亿元, 2024-2026 年对应 PE分别为 18 倍、 16 倍与 15 倍。 公司作为价值和成长兼备的高铁优质核心资产, 量价均有长期成长空间,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旅客出行量下行; 政策变动; 平行线路分流; 票价管制; 股票回购进度及分红的不确定性。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1 5.08 -- -- 5.41 4.24%
5.86 15.35%
详细
事件:京沪高铁发布 2023 年年报及 24 年一季报,2023 年度公司实现营收 406.83 亿元,同比增长 11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5.46 亿元,年报业绩符合预期。 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1.06 亿元,同比增长 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63 亿元,同比增长 33.1%,Q1 业绩略超预期。 2023 年公司本线客流快速恢复,跨线客流保持高增。根据公司公告,23 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5325.2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1%;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9204.4 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66.2%;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3559.5 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53.7%。流量快速修复,为公司业绩高增打下基础。 成本端,与运输量强相关的费用项同比增幅较大。根据公司公告,23 年,公司能源支出同比增长 51.87%,动车组使用费同比增长 95.87%,高铁运输能力保障费同比增长 125.85%。 能源支出、动车组使用费和高铁运输能力保障费与运输量相关性较高,伴随公司本线和跨线流量的高增,该类成本也同期上行。 24 年 Q1,公司业绩淡季不淡,同比高增。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1.06 亿元,同比增长 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63 亿元,同比增长 33.1%。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与公司优化开行列车结构、降本增效有关。 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短期看,伴随季节性需求改善,预计公司本线车及跨线车流量稳中有增。中长期看,受益于路网格局完善、高铁运输组织及技术优化、运行图调整等因素,京沪高铁下辖线路核心优势逐步显现。维持 24、25 年盈利预测,新增 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E-2026E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8.73、162.07、187.81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8/16/13 倍。维持京沪高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导致居民出行需求下降;国家针对高铁票价推行限价政策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1 5.08 -- -- 5.41 4.24%
5.86 15.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公司 23年实现营业收入 407亿元,同比增长 110%(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同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同比扭亏。公司 24年 Q1营业收入约 101亿元,同比增长 13.1%;归母净利润约 29.6亿元,同比增长 33%;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9.6亿元,同比增长 33%。公司拟派发现金股息 0.1116元/股(含税),现金分红率约 48%。 旅客发送量快速恢复,营业收入恢复增长。23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38.6亿人次,同比增长 66.2%,较 19年增长 5.3%。23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5325.2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1%,达到 19年同期的 99.9%;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9204.4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66.2%,达到 19年同期的 117%;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3559.5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53.7%。整体来看,公司本线旅客量恢复程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综合以上,公司 23年主营业务收入约 403亿元,同比增长 113%,较 19年同期增长 23.4%,其中客运业务、路网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16%、75%,分别较 19年同期增长 3%、42%。 成本涨幅小于收入涨幅,毛利率大幅回升。公司 2023年主营成本约 221亿元,较 22年同期增长 31.9%,较 19年同期增长 36.9%。综合收入成本,公司 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约 45.3%,较 22年同期(11.9%)大幅提高,较 19年同期(50.7%)减少 5.4pct。 京福安徽亏损收窄。京福安徽 23年营业收入约 54.7亿元,同比增长 53.3%,净亏损约 9.7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28.0亿元)大幅减亏。 CR450动车组有望商用,推动公司盈利增长。北京日报报道,CR450动车组样车计划今年年内下线,运营时速将由 350公里提升至 400公里。如果未来CR450正式投入京沪线运营,预计将显著缩短京沪线运行时间,不仅能提高京沪高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提高京沪线本线运能,进一步推动公司盈利增长。 拟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公司公告拟用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5.87元/股,回购金额为 10亿元,以回购价格上限计算回购股份比例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35%,本次回购的股份拟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投资建议:铁路出行需求快速恢复,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恢复;公司依托区位优势,通过票价市场化改革、运行图调整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公司通过回购股份、保持分红(未来现金分红率预计保持 50%)回馈股东,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考虑商旅需求恢复相对较慢,我们下调公司 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分别至 135亿元、154亿元,新增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70亿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旅客出行需求下行;京沪本线运能提升较慢;网间结算标准变化对公司营收产生负面影响;京福安徽盈利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