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航

国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50521120006。曾就职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能源和电力设备领域团队第五,卖方分析师水晶球新能源行业前五,新浪财经金麒麟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最佳分析师团队第四,上证报最佳新能源电力设备分析师第三等团队核心成员。...>>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43.75%
(第820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3-14 222.44 -- -- 414.98 2.97%
244.56 9.94%
详细
事件: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报:2022年,全年营收3286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307亿元,同比+93%。公司Q4营收1183亿元,同比+107%;归母净利131亿元,同比+61%;Q4毛利率22.6%,环比+3.3pct。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发展,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859,398.75万元,同比增长15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72,916.35万元,同比增长92.8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289GWh,同比增长116.6%。1)动力电池系统销量242GWh,同比增长107.09%,全年动力电池收入达2366亿元,毛利率17%。2)储能系统收入450亿元,毛利率17%,相比于2022年上半年6%的毛利率水平有较好的恢复。3)锂电材料及回收收入260亿元,毛利率21%。4)电池矿产资源收入45亿元,毛利率12%。5)其他业务收入165亿元,毛利率74%。 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海外客户持续突破:1)动力电池系统方面,根据SNEResearch,2022年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全球市占率达37.0%,比去年同期提升4.0个百分点,连续6年位列全球第一。公司前期取得的海外动力电池客户定点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在产品、技术与服务方面持续获得海外客户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国内方面,与吉利旗下极氪汽车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实现麒麟电池首发;与蔚来签订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新品牌、新项目、新市场的全面合作。2)储能电池系统方面,根据SNEResearch,2022年储能电池系统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达43.4%,比去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连续2年位列全球第一。 完善资源布局,保障供应安全及稳定:公司通过自制开采、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回收利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电池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布局,打造供应链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电池矿产资源领域投入,推动锂、镍、磷等资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在锂资源方面,公司在江西宜春含锂瓷土矿项目、四川斯诺威硬岩锂矿项目、玻利维亚盐湖运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镍资源方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与合作方共同投资建设从红土镍矿开采、冶炼、三元材料到电池的全产业链项目正有序推进;在磷资源方面,公司已取得贵州大坪磷矿项目的采矿许可证。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4612亿元、5764亿元、74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22亿元、595亿元、77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格力博 机械行业 2023-02-24 39.15 -- -- 40.16 2.58%
40.16 2.58%
详细
基本面梳理:公司是全球化布局的新能源园林机械引领者。1)从组织架构看,股权结构集中,大股东产业背景深厚,全球化布局。2)从管理层看,创始人在新能源锂电工具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3)发展历程3个转折点:交流→新能源,代工→自主品牌,家用→商用。4)回顾财务数据:营收稳步增长,但此前成本端不可控因素导致利润波动大。 营收角度:园林机械行业锂电化加速,商用市场空间大。1)行业层面:锂电化趋势明显,商用市场空间大。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设备行业286亿美元,家用153亿美元,商用133亿美元。家用新能源产品84亿美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在10%;商用新能源产品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在60%。2)产品层面:公司是国内率先推出商用产品的企业,且凭借性能+价格优势,有望成为打开商用市场。3)客户层面:高度重视自主品牌建设,且随着其他客户开拓,Lowe’s业务调整影响已基本消化。4)产能层面:募投项目提升66%的现有产能,且新增高端产品。 盈利角度:盈利修复的确定性强。1)对比同行:2021年营收、净利均大幅低于竞争对手,原因是受Lowe’s 业务调整导致毛利下降以及2021年人民币升值、海运费价格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所致。2)展望未来: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好转,2023年将恢复正常。盈利修复的逻辑主要在Lowe’s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汇率、海运费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大部分原材料端价格也已修复,且已向客户进行了5-20%的价格传导。 投资建议:园林机械领域锂电化大势所趋,有望打开商用市场带动营收高增,且盈利修复确定性强。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4/77/93亿元,归母净利润3.1/8.0/11.5亿元,对应当前PE为62/24/17X,首次覆盖,给予格力博“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下游园林机械设备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等突发因素;人民币大幅升值;海运费大幅上涨;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广信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3-01-17 17.70 -- -- 18.21 2.88%
18.21 2.88%
详细
广信材料发布公告报:2022年12月14日,公司公布对外投资控股子公司的公告。公司欲加速扩张感光材料产品规模,再度深耕平板显示和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电子材料研发制造,光刻胶、涂料等感光材料产品受益匪浅。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信材料)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新增对外投资子公司。由公司出资(600万元,60%股权)和光刻胶前辈尤家栋先生(180万元,18%股权)和广州锦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龙科技)(220万元,22%股权)共同在江西省龙南市投资设立“江西扬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新增子公司)。新增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将进行平板显示和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微电子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 投资要点:强强联手,有望进一步突破光刻胶市占率。尤家栋先生曾担任苏州市电子材料厂有限公司厂长、总经理、董事长,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其参与了光刻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863计划),领导和主持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i线,248光刻胶产业化),为国内资深光刻胶产业领军人物。广信材料与尤家栋先生合作,会进一步加速公司在新材料尤其是平板显示及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进程,将进一步夯实微电子材料战略布局和市场推进。 光刻胶、3C涂料领域国产替代指日可待。我国消费电子涂料领域龙头地位长期被外资企业占领,光刻胶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甚至近年外资市占率高达近70%。公司新设立子公司后有望进一步实现材料性能优异化、环保化、契合行业绿色环保大背景。在与尤家栋先生的合作中,公司有望继续突破材料研发、制造瓶颈,在材料性能方面夺得优势,替代外资厂商,实现国产化替代。 光伏材料行业加速,推动光伏产品快速上量。公司前瞻性布局在光伏领域新工艺路线中的光伏绝缘胶、光伏感光胶等新材料,并根据下游用户需求定制开发及配合工艺快速迭代,在此领域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及工艺积累优势。下游光伏组件企业推进HPBC、HJT等新电池技术路线,预期大幅加快光伏绝缘胶(应用HPBC、IBC电池领域等领域)、掩膜(应用于HJT电镀铜工艺)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和生产。 因此预计2023、2024年公司光伏业务即将放量。 光伏、光刻胶核心原材料生产部署,将大幅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预计新增子公司用于生产PCB光刻胶、LCD光刻胶、涂料等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树脂。受近年疫情等宏观事件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2020年5月谷底20美金/桶上涨到2022年7月的90美金/桶,与其相关系数较高的树脂价格上涨对油墨行业利润产生冲击,合资公司的设立预计可降低公司材料端生产成本,提高公司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我们预期明年上半年PCB光刻胶毛利将迅速修复至原来的25%-30%水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受益于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扩产能力提升以及费用率逐步降低,毛利向好,2022年以来公司经营情况逐步好转,2022Q3实现单季度盈利,业绩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9、0.64、1.81亿元。公司基于原有产品与技术,持续向光伏、新能源车等高附加值新应用领域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迭代,将有效地拓宽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后续,伴随着子公司项目建成以及公司产品盈利能力的增强,首次覆盖公司,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研发进程不及预期、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潜在风险等
2022-11-22 -- -- -- -- 0.00%
-- 0.00%
详细
国内高端3C涂料龙头企业,大客户助力业绩平稳发展。 功能性涂料技术壁垒较高,早期主要厂商是阿克苏诺贝尔、PPG等国际化工巨头。受益于产业政策扶持+3C产业重心向国内转移,国内涂料厂商迎来机遇。凭借技术实力及有性价比的产品,2019年松井股份已成为3C领域全球第四、国内第一高端涂料龙头企业。 公司持续进行技术迭代,目前和阿克苏、PPG、卡秀等国际企业共同供给知名终端客户,手机囊括所有手机周边及涂料和油墨使用,品牌主要是苹果、小米、华为、荣耀、VIVO、OPPO等。笔电包括三星、联想、华硕、惠普等。可穿戴设备包括Beats等;智能家电客户包括安克、科大讯飞等,大客户助力业绩平稳发展。 市场开拓与技术研发并举,乘用车业务待放量。 市场开拓方面,零部件→车身,拓展整车漆业务。公司从零部件涂料切入,进入时间晚,但增速快,2022年前三季度乘用车领域收入0.5亿元,yoy+286%,目前已取得比亚迪/Tesla/一汽/蔚来等10多个车企AVL资质认证。预计2023年乘用车内外饰涂料市场规模307-391亿元,乘用车零部件涂料领域仍有较大渗透空间。预计23年测算汽车涂料市场规模1502-1912亿元,若未来成功进入整车涂料市场,兼顾车用PVD涂料,公司乘用车业务有望迎来新突破。 技术研发方面,扁线电机绝缘涂层+动力电池绝缘喷粉涂层,筑牢科研“护城河”。公司与战略大客户交互式研发下游应用产品,均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有望落地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估值:公司受益于乘用车销量增长和动力电池绝缘涂料市场景气度高,借助公司涂料积累的优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8.6/12.1亿元,yoy+21%/41%/40%;归母净利润实现1.1/1.6/2.2亿元,yoy+16%/42%/39%;对应PE为69/49/3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未来市场规模不如预期风险、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疫情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东方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17 23.84 -- -- 25.87 8.52%
25.87 8.52%
详细
三大发电设备主机厂之一,费用率有望继续优化。 公司是东电集团核心资产上市平台,具备大型水/火/核/风电的设备供应及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为我国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能源装备。受益于公司“十三五”时期的治理结构优化,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拉动公司净利率从2018年的3.9%提升至2022H1的6.8%。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望继续优化。 火电投资提速,传统业务焕发新生。 8月全国大范围缺电,根本原因是“十三五”至今煤电新增装机有限。在当前煤电装机节奏下,“十四五”缺电或成常态。煤电作为我国电力保供的关键,投资有望提速。根据我们统计, 截至2022.9.7我国签约+中标+开工项目合计已超8000万千瓦,若按照主机单位价值量8.5亿元/GW测算,则主机价值量约680亿元。按东方电气煤电主机市占率30%测算,则东方电气订单有望超200亿元,较2021年煤电收入的88亿元翻倍增长。燃气机组作为优质的调峰电源,装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此外,辅助服务收益机制逐渐明确,煤电灵活性改造有望提速。 抽蓄设备龙头,“十四五”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抽蓄是最主流的储能方式,具有度电成本低、放电时间长的特点,“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抽蓄30.21GW,“十五五”时期将新增58GW。根据我们测算,假设十四五时期开工60GW抽蓄装机,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额将达到839.5亿元。水轮机设备行业由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主导,公司市占率约50%。目前公司水轮机年产能12台, 计划到2024年扩产至年产能40台。“十四五”期间,伴随抽蓄机组开工,公司订单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核电核准提速,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电力紧张背景下,核电作为清洁的基荷电源,核准提速。 截至2022年9月,我国今年已核准10台机组,创2009年以来新高。假设2022-2025年年均核准10台机组、单台机组120万千瓦、建设成本1.6万元/千瓦,则2022-2025年我国核电年均建设投资有望达1900亿元,常规岛、核岛设备年均投资额将超665亿元,核电建设有望在“十四五”中后期迎来快速发展。 按公司常规岛+核岛设备市占率35%、订单交付周期5年测算,则公司年均收入有望达47亿元。 风电:碳中和下发展主线,公司技术优势明显订单有望高增。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30年风电装机量将达8.4亿千瓦,是2021年的2.5倍,其中,海风有望成为未来风电成长的主力。根据我们统计,“十四五”各省海风规划装机+开工约75GW,海风发展方兴未艾。而在当前风机技术路线中,半直驱型兼具直驱发电效率高、容量大,以及双馈低成本的优势,有望成为海风技术主流。 公司以直驱技术路线为主, 2022年已覆盖双馈、半直驱技术。 2021年公司风机新增装机市占率约6%,位居行业第六,随着风电机组技术路线的全面覆盖,一方面有望受益于海风装机持续放量,另一方面有望提升陆风机组的市占率。 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注入长期成长动力。公司新兴产业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电池、 电控产业、 能源装备互联网、 环保产业及新材料等。 2021年,新兴产业实现收入81.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7.1%,收入CGAR 3=44%。氢能方面,公司全面布局氢制/储/运领域,已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高功率密度电堆及测试设备、燃料电池发电机等。储能方面,公司已研制完成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示范项目空气透平,已推进建设国内首个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 投资建议: 公司是我国电源主机设备领军者,电源投资提速下,公司各业务有望全面开花。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40.8/49.4亿元,同比增速31%/36%/21%, PE为25/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风险 ;煤价大涨;电价大幅下行;电源装机不及预期;灵活性改造推进不及预期;电力市场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我国与欧洲情况不具备完全可比性,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09 76.40 -- -- 77.95 2.03%
77.95 2.03%
详细
事件:2022年10月27日,东方电缆发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65亿元。同比-1.88%,实现归母净利润7.36亿元,同比-23.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4亿元,同比-21.03%。公司2022年Q3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24.36%,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34.04%,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30.29%。 2022年11月1日,东方电缆发布《关于中标海缆产品及敷设施工项目的提示性公告》,公布近期中标的3个海缆项目共5.2亿元,其中包括苏格兰SSEN项目1亿元,并且此前公告的中标项目追加了5766万元订单金额,总共增加5.8亿元中标额。 投资要点:海洋业务下滑影响盈利水平1-9月份,公司收入56.65亿元,同比-1.88%,公司净利润7.36亿元,同比-23.43%。整体利润增速低于收入,主要受今年因海风建设周期影响,交付项目较少,海洋类业务收入占比同比下降9pct所致,随着后续交付项目增加,预计海洋类业务占比或将在2023年大幅回升。 青洲四延期交付影响年内业绩公司3月份中标青洲四13.9亿元订单,原预期7-10月份交付,但青洲四项目8月开工,导致海缆交付延后,预计交付错后至2023年。因此,导致公司Q3交付低于预期3~5亿元,预计Q4交付同样造成影响,全年利润有所影响。 Q3脐带缆交付带动毛利率超预期Q3单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7.96亿元,其中海缆收入4.69亿元、海工2.59亿元、陆缆10.67亿元。预计海缆毛利率45%~46%,略超我们预期,主要系脐带缆交付较多,预计脐带缆占比30%,约1.4亿元。 在手订单超预期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94.45亿元,其中海缆在手订单58.12亿元,海工在手订单12.66亿元,陆缆在手订单23.67亿元。公司11月1日发布公告,新增海缆中标5.8亿元,包括台州1号220kV与35kV海缆及敷设2.49亿元,苍南2号220kV海缆1.73亿元,南苏格兰电网海缆1亿元,以及象山1号因项目调整追加5766万中标额,总计5.8亿元。据我们统计,年初至今,公司新增海洋类中标近80亿元,其中220kV以上海缆占比较高,从订单交付周期看主要在2023年交付。 欧洲出口预期加强今年以来,欧洲规划海上风电规模提升,同时,一大批海底输电项目启动,使得欧洲海缆产能开始吃紧。Nexan、普睿司曼等公司启动扩产,预计欧洲将有可观的订单向国内供应商倾斜。公司年初已中标荷兰海风订单5.3亿元,在2020年中标过南苏格兰电网0.8亿元海缆,近期又中标该业主1亿元海缆项目,合作进一步加深。证明公司新投运的郭巨基地(未来工厂)满足欧洲验厂标准,有望明年开始批量获得欧洲海缆订单。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由于今年青洲四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海缆延期交付,故下调公司今年业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0亿元、19.5亿元、2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51x、26x、19x,鉴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长期发展有保障,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将价格波动,海缆业务交付不及预期,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规模不及预期;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关键项目订单获取不及预期;海上风电建设成本降幅不及预期。
明冠新材 2022-11-08 62.60 -- -- 60.55 -3.27%
60.55 -3.27%
详细
事件: 明冠新材发布 2022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合计收入 13.66亿元,同比+42.01%,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53.83%,扣非后 1.30亿元,同比+93.63%;其中 Q3营收 4.50亿元,同比+30.46%;归母净利润 0.40亿元,同比+25.41%;扣非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34.68%;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短期减弱,背板出货受影响,胶膜、铝塑膜尚在业务突破期。 1)背板方面, 受下游需求偏弱订单预计不足及疫情等短期因素影响, Q3出货预计 2400-2500万平,环比有所下降, 而价格和毛利率方面环比也略有下降; 2)胶膜方面,随新产能释放预计环比有所上升,但尚在爬坡释放期,预计盈利性还未体现, 3)铝塑膜, 预计季度出货持平或略增,产能规模尚小有待进一步释放, 盈利能力仍待强化。 盈利能力长期趋势向好。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 21.01%,同比上升4.39pct.,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同时业务规模放大, 较上半年略降 0.48pct.。前三季度费用率 3.97%,同比下降 0.4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 0.31pct./上升 0.40pct./下降0.48pct.,体现规模效应,研发费用率 3.88%, 维持较高投入。 股权激励增强未来信心。 公司公告拟对 20名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8万股,含两名核心技术人员,无董事高管,占总股本 0.29%,授予 价 格 36元 , 分 三 年 三 期 解 锁 (30/30/40% ), 条 件 为2023/2024/2025年分别营收 36亿元或 2021净利润基数增长 225%(约 4亿)/营收 50亿元或净利润基数增长 380%(约 5.9亿)/营收79亿元或净利润基数增长 550%(约 8亿) 十五年专精新能源膜材料, 无氟背板性价比优势突出,加速推广。 公司 BO 无氟背板基于自研核心材料“M”膜,成本价格大幅低于传统产品,环保性突出、可靠性佳,单平毛利高,在海外已销售多年,先发优势明显, 近两年来国内下游组件企业成本压力大,公司顺势加大推广力度,已突破晶澳、通威、隆基等龙头客户,销售规模迅速放大。同时公司新扩建 1亿平米生产项目已启动,明年产能有望大幅提升 70%以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核心差异化产品优势,受益下游光伏高景气及锂电材料国产替代趋势,加之背板、胶膜及铝塑膜大规模产能扩建的快速推进,重点布局的各个主要业务都将迎来大幅放量,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93/5.90/7.74亿元,对应 PE53.22/21.90/16.70倍,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或产品价格超预期下降、下游光伏行业景气度波动、各国新能源相关政策变化。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01 64.06 -- -- 71.54 11.68%
77.97 21.71%
详细
事件: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5.46亿元,同比+51.7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33亿元,同比+14.7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1.85%,同比减少 1.99个百分点。 销售毛利率 19.44%,同比减少 3.4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1.32%,同比减少 3.66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 Q3实现营收 45.31亿元,同比+40.98%,环比-11.69%; 实现归母净利润 4.76亿元,同比+10.10%,环比-33.6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3.53%,同比减少 0.6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18.30%,同比减少 0.5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4.4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0.53%,同比减少 2.94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3.45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Q3业绩高增,胶膜龙头优势稳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35.46亿元,同比+51.7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33亿元,同比+14.75%。其中,2022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5.31亿元,同比+40.98%;实现归母净利润 4.76亿元,同比+10.10%。公司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主要系两大主营产品光伏胶膜和光伏背板均实现量价齐升。单三季度,公司胶膜出货约 3亿平米,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仍维持在 20%左右。在原材料价格和下游需求季度间起伏较大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业绩的持续高增和盈利能力的相对平稳,体现了作为龙头企业优秀的抗波动能力。三季度,光伏背板出货约 3000万平米,环比 Q2略有上升;感光干膜出货 2800万平米,环比 Q2略有下降。 基于谨慎原则,单三季度,公司计提信用减值 2.1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一定程度拖累业绩。2022年 Q3,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0.30%,同比减少 1.2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 4.42%,同比下降 0.2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70%,同比下降 0.19个百分点,期间费率进一步优化。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看好胶膜主业四季度行情展望四季度,随着硅料企业产能释放,光伏装机需求将持续提升,驱动胶膜出货高增。而光伏级 EVA 粒子由于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在需求拉动下,价格有望重回上行通道,四季度胶膜主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同时,考虑到公司粒子库存采购自三季度相对低位,四季度盈利能力亦有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方面,随着 2023年 N 型组件新产能的投放,公司高品质 POE 胶膜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18、33.52、42.95亿元,EPS 为 1.97、2.52、3.23元/股,对应 PE 为 33、25、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同行业竞争加剧、终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公司经营风险、中国与国际市场并不具有完全可比性,相关数据仅供参考等。
派能科技 2022-10-25 366.54 -- -- 410.00 11.86%
410.00 11.86%
详细
派能科技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5.68亿元,同比+175.62%;归母净利 6.45亿元,同比+156.52%;扣非归母净利 6.46亿元,同比+166.86%。 其中,2022Q3营收 17.15亿元,环比+164.98%;归母净利 3.81亿元,环比+234.89%;扣非归母净利 3.80亿元,环比+228.90%。 投资要点: 公司产能大幅释放,储能业绩环比持续量利齐升。销量方面,今年1-9月公司实现产品销售量 2203MWh,其中 Q3销量 994MWh,环比提升 54.69%,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的部分产线建成投产,产能大幅释放带来公司产销量大幅上涨。售价方面,今年 1-9月公司产品销售平均价为 1.62元/Wh,其中 Q3平均价格为 1.73元/Wh,环比提升 6.66%,表明海外户储高景气下公司提价顺利。成本方面,今年 1-9月产品平均成本为 1.10元/Wh,其中 Q3平均成本为 1.11元/Wh,环比下降 1.60%。盈利方面,今年 1-9月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2.18%和 18.07%,单位净利为 0.29元/Wh;其中 Q3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5.60%和 22.23%,单位净利为 0.38元/Wh,前两者环比提升 5.41pct 和 6.61pct,后者环比提升 51.85%。 欧洲居民电价仍持续上行,预计户储景气度持续。短期看,9月欧洲多国首都居民电价持续上涨,多国突破 0.5欧元/kWh,部分突破0.6欧元/kWh,户储需求具有强支撑。近中期看,加速能源绿色转型的政策难免会持续推高欧洲相关国家居民用电价格,一方面是因为化石能源价格高涨的根源在于欧洲未立先破的能源战略转型,另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加速发展会带来系统平衡成本的持续抬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欧洲昂贵供暖季来袭,户储赛道高景气有望进一步上行,同时公司产能加速释放,公司作为户储龙头有望持续收益。由于户储景气度持续上行和公司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2022-2024年公司营收至 58.06亿元、120.00亿元、170.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上调至 10.64亿元、25.36亿元、31.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53.90、22.60、18.02,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储能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产及建设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疫情反复。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8 24.90 -- -- 27.69 11.20%
27.69 11.20%
详细
消费电池行业龙头,动力电池构建第二增长极。 欣旺达成立于 1997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芯的研发销售。公司经历了消费电子的“黄金十年”后,成为国内消费电子电池龙头, 2021年公司消费类模组业务营收 291.47亿元, 占比 78.0%,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同时公司逐渐从 PACK 模组厂向电芯厂转型,护城河持续扩宽。 2008年公司前瞻布局汽车动力电池业务, 2018年公司动力电芯投产,动力业务构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主要动力产品为 HEV与 BEV 电池,其中 HEV 以及快充动力电池是公司的研发投入重点,该部分业务已经得到雷诺日产、吉利等主流车企认可,预计未来将大批量出货。 2021年公司动力类业务营收 29亿元,占比 7.85%,随着未来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 2022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 3.95Gwh,实现收入 42.00亿元,占比 19.3%, 2021年动力电池收入占比 7.9%, 公司动力业务占比得到快速提升。 消费电芯自供盈利能力提高,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2014年公司收购东莞锂威正式进入电芯领域。随着电芯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手机数码类电池产品毛利率由 2017年的 13.25%提升到 2021年18.29%,电芯收入由 2016年的 4.6亿元提升至 2021年的 45.3亿元。公司电芯自供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逐渐改善。目前国内消费电池行业, ATL 一家独大,海外的 LG 以及三星逐渐从消费业务转型动力业务,锂威迎来新发展机遇。公司过去积极布局电芯产能,预计 2022年公司电芯产能达到 100万只/天。 随着未来公司电芯产能的持续扩张,同时结合公司在消费模组领域的客户优势,未来公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HEV+快充电池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主流客户导入营收增长确定。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动力电池进入增长周期。 公司通过 HEV 及快充电池建立核心竞争力,通过导入雷诺日产、广汽、吉利等客户保证公司产品需求。目前动力行业从产品技术竞争走向产能+成本竞争, 2022年公司产能预计为 37.6GWh 较 2021年10GWh 产能大幅提高。同时公司通过价格联动机制转移原材料上游成本得到控制,公司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未来电动车快充需求的提升以及主流客户的持续导入,预计公司将成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中的领头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消费电芯业务规模快速成长,随着电芯自供率的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显著改善。同时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受益产能释放以及客户导入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扩展。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为 501/678/820亿元,归母净利润 12/24/33亿元,股价对应 PE 为 35/18/1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动力电池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下游需求景气度弱于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客户扩展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20 80.88 -- -- 98.56 21.86%
98.64 21.96%
详细
亿纬锂能发布客户定点公告: 公司近日收到德国宝马集团的定点, 为德国宝马集团 Neue Klasse 系列车型提供大圆柱锂离子电芯。 本次定点进一步推动公司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对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要点: 上游一体化逐步完善, 产品成本具有竞争力。 2021年开始亿纬锂能加快对上游的布局,目前在镍锂资源、四大主材和铜箔铝箔上均有布局,较为完善,布局深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目前锂资源布局主要与金昆仑、蓝晓科技合作,投资碳酸锂以及盐湖提锂项目,保证锂资源的有效供应。同时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与 SKI 等合作,布局高镍三元正极;同时与中科电气合作设立合资公司,投建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实现上游一体化发展。目前公司资源布局主要通过参股方式,表观体现为投资收益, 实则是 BOM 端成本的下降, 未来公司材料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 宝马、广汽客户落地, 乘用车业务稳步推进。 公司过去乘用车客户主要为众泰汽车、 合众、 戴姆勒、 现代起亚、 小鹏等,产品实力逐步得到车企认可。 在第 36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 广汽埃安 Aion S(目前广汽的热销品牌) 的 2款车型的配套电池来自亿纬锂能。 随着公司配套广汽埃安 Aion S,其动力电池预计将进入更多主流车企热销车型供应链。 同时宝马集团将从 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圆柱电芯, 公司今年收到宝马大圆柱定点, 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公司乘用车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储能市场多维布局, 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公司战略性地率先布局储能市场。 通讯储能方面,公司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电信运营商、通讯设施龙头企业在通信储能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成为了Powin Energy、河南电网、江苏电网等电网侧配套服务的指定供应商,并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积累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 同时亿纬动力的 LF280K 储能电芯已获得测试报告,助力公司更好地开拓国际储能市场,未来公司有望在高景气储能行业中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储能空间逐步放量;伴随产能扩张、新定点客户导入, 同时布局的上游产能放量也有助增强公司盈利水平,因此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61.28亿元、 723.50亿元、 1060.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0.83亿元、 69.84亿元、 104.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50.0x、 22.0x、15.0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新产品投产速度不及预期、行业价格竞争加剧等。
壹石通 2022-09-16 66.70 -- -- 62.88 -5.73%
62.88 -5.73%
详细
壹石通发布公告2022 年中报: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9 亿元,同比+79.36%;归母净利润 0.84 亿元,同比+96.52%;扣非归母净利润 0.72 亿元,同比+79.51%。公司 2022 年第二季度营收 1.41 亿元,同比+55.1%,环比-7.71%。报告期内公司票据到期或贴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 年上半年 -0.31 亿增长至0.33 亿元;新增研发人员较多以及研发材料投入增加,公司研发支出1472 万元,同比+45%。 投资要点:电池/电子/阻燃材料高速增长。2022 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新能源产业旺盛需求,实现电池/电子/阻燃材料高速增长,对应营收分别为2.31 亿/0.48 亿/0.14 亿,同比增长81.04%/83.16%/ 49.57%。电池材料方面,新增客户保持增长,海外出货占比提升;已成为宁德时代勃姆石核心供应商,对储能/消费类电池持续渗透。电子材料方面,球形氧化铝在锂电池导热粘接胶领域销量同比提升显著;阻燃材料方面,锂电池阻燃防火领域客户采购量同比快速增长。 H2 投产项目释放产能,助力业绩提升。1)勃姆石:公司IPO 项目0.6 万吨产能和蚌埠4 万吨产能分别于2022 年下半年/2022 年第四季度陆续投产;再募资项目20,000 吨锂电池涂覆用勃姆石,已获得批复;2)电子材料:IPO 项目5000 吨/年电子功能填充材料、怀远15,000 吨电子通讯用功能粉体材料,预计均于2023 年上半年投产;再募投项目包括 15,000 吨电子功能粉体材料;3)阻燃材料:定远一期1 万吨氢氧化镁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并启动设备安装,有利于公司实现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的部分原材料自供。此外,壹石通碳中和产业园项目稳步进行,中远期规划环保陶瓷化防火材料、新能源电池用勃姆石、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等相关产能产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深耕电池隔膜涂覆材料领域,作为行业龙头,勃姆石产品引领高增长,三大业务板块齐发力;在扩张产能放量后,预计业绩增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收8.45 亿、16.57 亿、25.26 亿,对应P/E 分别为 53.68、22.94、13.2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成熟新技术冲击;产能释放和消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行业周期性波动。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9-14 79.50 -- -- 81.08 1.99%
90.00 13.21%
详细
9月 7日,公司发布公告,近日公司与西藏中鑫投资签订《盐湖卤水提取氯化锂中试服务协议》,计划在班戈错盐湖矿区开展盐湖卤水提取氯化锂工业化中试项目。 投资要点: 签订多项中试协议,盐湖提锂业务成长持续9月 7日,公司公告, 近日蓝晓科技与中鑫投资签订《盐湖卤水提取氯化锂中试服务协议》,根据协议, 中鑫投资负责足额供应满足中试指标的盐湖卤水及原辅料等,同时负责办理项目相关政府审批;蓝晓科技负责提供卤水提取单元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 中试项目地点位于西藏那曲的班戈错盐湖现场,预计中试项目周期约为 2个月。 同时, 协议双方确认,中试结果若达到中鑫投资要求,在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双方将拓展至 1万吨/年盐湖提取氯化锂项目合作。 同时,近日蓝晓科技与 CleanTech Lithium 签订《合作备忘录》,将使用全球领先的 DLE(直接提锂)技术开展合作,在其拥有的 Laguna Verde盐湖资源开展中试,并对南美“锂三角” 区域内盐湖进行清洁和低能耗产业化开发,提供电池级锂盐产品。 2021年下半年以来,蓝晓科技陆续签订多个订单,与中鑫投资和 CleanTech Lithium 签订的协议有望成为前期合同的延续, 彰显出公司盐湖提锂业务的持续成长性以及项目地点的多元性。 募投项目助力突破产能瓶颈, 盐湖提锂现有订单有序推进202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紧抓住行业机遇,陆续签订多个盐湖提锂产业化订单,合同总金额达 15.78亿元,其中包括锦泰二期、五矿二期改造、西藏城投国能矿业、亿纬锂能金海锂业、西藏珠峰、金昆仑锂业等多个大型盐湖提锂工业化项目。 截至 2022年中,五矿二期改造项目已顺利完成验收,西藏珠峰项目首批设备已完成出厂验收,金纬新材料项目设备完成交付并启动试运行,其他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正常执行。 随着相关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盐湖提锂系统装置生产也已达到满负荷状态,产能瓶颈凸显。 7月 2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过 5.9亿元的可转债,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等项目的建设,其中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项目将投资3.31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引进先进设备,提高锂吸附剂生产能力及盐湖提锂系统装置整线建设能力。随着募投项目的落地和达产,公司将突破现有产能瓶颈,巩固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盐湖提锂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 基本仓业务多头并进,助力公司业绩高增除盐湖提锂外, 公司基本仓各业务齐头并进, 2022年上半年基础业务实现营收 7.12亿元,同比增长 53%。 其中,金属资源实现营收1.02亿元,同比+53.18%;生命科学实现营收 1.53亿元,同比+109.29%;水处理与超纯化实现营收 1.78亿元,同比 22.84%;节能环保实现营收 0.67亿元,同比+28.51%。 目前,金属资源除金属镓提取外,镍、钴、钒、铀等多类金属提取获得商业化订单。 生命科学业务新建年产 50000L 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已完成土建,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 10月底完成调试进行试生产。水处理业务, 高端饮用水树脂获得一系列专业认证,签订下游龙头企业的订单,实现稳定供货;同时, 电子级和核级吸附分离材料领域的商业化销售份额进一步提升,在芯片级超纯水领域取得良好进展。 随着基本仓各业务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将实现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1、 7.54、 9.97亿元, EPS 为 1.61、 2.29、 3.03元/股,对应 PE为 49、 34、 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高镍三元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振华新材 2022-09-06 54.55 -- -- 57.76 5.88%
59.28 8.67%
详细
事件:振华新材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4.4 亿元,同比+161.1%;归母净利润6.7 亿元,同比+340.9%;扣非归母净利润6.6 亿元,同比+347.0%。其中,2022Q2 营收28.6 亿元,同比+160.8%;环比+10.9%。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337.8%,环比-5.3%;扣非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341.7%,环比-5.9%。 投资要点: 三元材料量价齐升,公司营收稳步提高。2022 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同比+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占总装车量41.4%,同比+51.2%。新能源汽车高景气+义龙二期产能释放,销量同比提高;同时上游材料价格高企,产品单价提升,量价齐升带动营收提高。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多元产品矩阵满足下游需求。同时公司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行业,进一步加快产业整合。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打开公司新增长空间。钠离子电池可应用于 A0级以下电动车、两轮车、三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对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储能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公司前瞻布局相关产品,通过在层状结构的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亦选择了层状氧化物的技术路线。目前已具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条件,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新能源车需求高增&公司产能扩张,带动出货量增长;同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小批量出货,预计未来该业务有望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4.4/201.3/280.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2/15.3/18.6 亿元,对应PE 为23.8x/15.8x/13.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依赖单一客户风险。
祥鑫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9-05 56.41 -- -- 64.79 14.86%
64.79 14.86%
详细
祥鑫科技发布 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7.1亿元,同比+69.4%;归母净利润 0.8亿元,同比+56.4%;扣非归母净利润 0.7亿元,同比+93.5%。公司 Q2营收 9.6亿元,同比+83.2%,环比+27.4%。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4/0.4亿,同比+147.1%/311.1%,环比+23.5%/+27.6%。 投资要点: ? 动力+储能结构件绑定头部客户快速放量,先发优势明显。1)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为 9.5亿元,同比+23.6%,毛利率为 18.7%。 公司以汽车模具起家,进入海外头部客户供应体系,后借助模具经验进军动力电池及车身结构件业务。目前公司与客户共同开发第三代 CTP 托盘,产品价值量提升;同时公司目前已导入广汽、比亚迪、小鹏、吉利等优质车企客户,未来该业务有望快速放量。公司 2022年 4月-8月收到 10个动力电池项目定点,预计项目交易金额 50-60亿元,项目生命周期 3-7年,项目定点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业绩。2)公司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 2.3亿元,同比+6.7%,毛利率为 15.3%。 公司储能产品主要为光伏逆变器以及储能机柜结构件,主要客户为华为、阳光电源、Enphase Energy 等国内外头部公司,同时于 2022年 Q2披露中标 3个储能光伏逆变器项目,合计订单金额为 11.5亿元。目前公司储能产品主要为户用,未来将进军商用领域,随着下游客户订单的持续导入,未来公司储能业务收入有望超预期提高。 ? 公司传统冲压模具及结构件业务发展稳健。上半年燃油车业务营收2.7亿元,同比-18.6%,毛利率为 9.0%;通信业务营收 2.2亿元,同比-12.6%,毛利率为 9.8%。公司精密汽车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保时捷、奥迪、宝马、奔驰等品牌汽车的生产,通信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中兴、长城、浪潮、烽火等知名企业,产品实力得到客户认可。疫情原因叠加新能源取代燃油车,同时公司积极转型新能源业务,导致燃油车业务营收同比降低。 ?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新能源业务订单充足,产品得到行业头 部客户认可,未来 3年有望快速成长。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新产能稼动率提升以及公司模具自制,公司未来利润率水平有望显著提升,业绩上修潜力较大。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42.02亿元、66.70亿元、92.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67亿元、5.09亿元、6.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41.97、22.00、16.16,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