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00%
(第1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9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4 12.96 -- -- 14.07 8.56%
17.65 36.19%
详细
收入快速增长,新产品占比提升,成本费用上涨削弱盈利能力1)2021H1公司实现营收 15.72亿元,同比增长 52.70%,其中,Q2营收 7.70亿元,同环比变动+84.16%/-3.89%。H1毛利率 28.72%,同比下降 5pct,其中,Q2为 28.00%,同环比下降 2.34/1.41pct。毛利率下滑预计主要是原材料与运费涨价以及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所致。H1公司获取新项目寿命期内预计新增销售收入再创新高,其中,公司持续完善“产品超市”品类,H1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与汽车视觉系统项目寿命期内预计新增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50%,比例持续提升。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98亿元,同比增长 38.97%,其中,Q2为 0.91亿元,同环比变动+100.23%/-15.76%。H1净利率 13.02%,同比下降 1.44pct,Q2为 12.41%,同环比变动+0.53pct/-1.21pct。H1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1.68pct,其中,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增长 40.60%/39.54%/202.83%,汇兑损失同比增加超 6500万元。 车用铝合金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成长空间可观目前中国乘用车平均用铝量为 130Kg/辆,相比欧美差距较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计到 2025/2030年,我国单车用铝量将分别超过250/350kg,未来国内汽车用铝合金市场空间很大。经测算,我们预计到 2025年,全球与国内车用铝合金市场规模分别为 9300/3200亿元,车用铝合金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国内汽车铝合金压铸件领域拥有相对比较优势,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及国内的汽车轻量化趋势,成长潜力大。 积极布局电动智能汽车市场,放量增长在即公司电动智能汽车项目不断增加,订单持续增长,将与相应的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零部件产能投放形成有效共振,推动相应配套收入从今年开始放量增长,构筑公司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0.55/0.67/0.83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5/20/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贸摩擦风险;芯片短缺风险;订单与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项目进展低于预期;费用成本增长超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提质增效进展低于预期;汇率风险。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4 7.85 -- -- 10.19 29.81%
10.19 29.81%
详细
经营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1)H1公司实现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30.58%,其中,Q2营收5.10亿元,同环比变动+2.88%/-5.14%。商用车与非道路机械业务开发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乘用车方面,公司独家供应比亚迪混动车型曲轴,订单需求大增,成曲轴业务新增长点。H1公司桂林与襄阳两大曲轴公司合计营收5.85亿元,同比增长32.05%;齿轮与锻造子公司营收1.28/3.78亿元,同比增长50.18%/22.17%,业务增长势头良好。H1公司毛利率26.94%,同比提升1.47pct,Q2毛利率29.53%,同环比提升4.51/5.04pct,主要受益于收入规模上升以及产品结构改善。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4.60%,其中,Q2为0.57亿元,同比下降3.44%,主要系其他收益(政府补助)同比减少1491万元以及营业外支出同比增加2014万元,扣非净利为0.63亿元,同环比增长83.44%/13.40%。H1净利率11.37%,同比提升0.34pct,Q2为11.17%,同环比下降0.73/0.39pct。H1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84pct,费用控制较好。 新客户新产品双发力共同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在老客户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客户,已成为奔驰、宝马、沃尔沃、雷诺日产、康明斯、日野、洋马、MTU 等国际性大企业曲轴及毛坯供应商,并进入上汽通用、中国重汽、福田康明斯等客户供应体系。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其中,比亚迪混动新能源车型曲轴配套已放量增长;另外,获得上汽通用混动新能源车型曲轴毛坯锻件项目。随着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国际化、产品高端化及扩大非道路机械配套,未来产品结构将持续改善(目前非道路机械配套产品收入占比和国际客户收入占比均已达30%),市场份额预计将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其中,公司正逐步扩大国内合资商用车与国际高端乘用车锻钢曲轴配套力度,未来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进军大型曲轴领域,未来享受量利齐升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大型曲轴独立供应商德国阿尔芬成立合资公司福达阿尔芬布局大型曲轴市场,主要应用于船舶、工程机械及核电发电机组等多个领域,整体市场空间较为可观,同时大型曲轴单价与利润率高。因此,公司积极开发大型曲轴配套市场,有助于未来提升公司的成长空间与利润率。上半年福达阿尔芬营收1380万元,同比增长10.77%,已实现对德国MTU、瓦锡兰批量供货,并加快对康明斯、卡特皮勒、中船重工、潍柴等新市场的开发进度,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整齐经营趋势持续向好。 布局精密锻件业务,助力国际高端客户开发与降本增效全资子公司福达锻造主营精密锻件产品,有效延伸了公司产品产业链,提升了公司技术与装备水平,于内有助于降本增效,于外有助于开拓优质客户。上半年福达锻造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数字化及智能化锻造技术升级项目完工以及定增投建大型曲轴毛坯锻件项目,未来公司精密锻件配套能力将持续明显提升,从而进一步助力公司实现国际高端客户开发与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EPS 为0.42/0.51/0.61元/股,对应2021-23年PE为19/15/13倍,公司积极开发商乘中高端市场,扩大配套非道路机械,同时大型曲轴市场开拓即将迎来新突破,未来成长空间打开,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低迷超预期;芯片短缺超预期;客户及大型曲轴市场开拓低于预期;钢材价格涨幅超预期
大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8-09 9.04 -- -- 10.90 20.58%
11.14 23.23%
详细
H1 经营快速增长,积极布局钢帘线市场 1)2021H1 公司实现营收20.60 亿元,同比增长67.05%,其中,Q2 营收9.11 亿元,同比增长28.16%,创Q2 单季度新高。毛利率:H1 为11.68%,同比提升1.99pct,Q2 为13.70%,同环比提升1.35/3.63pct。H1 公司销售各类钢丝27.7 万吨,同比增长41.03%,收入端快于销量端,表明产品结构改善,助力公司毛利率提升。2)2021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7 亿元,同比增长221.63%,其中,Q2 为0.74 亿元,同环比增长58.88%/40.79%。净利率:H1 为6.15%,同比提升2.96pct,其中,Q2 为8.13%,同环比提升1.57/3.55pct。H1/Q2 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2.56/1.12pct。3)H1 期末公司在建工程1.39 亿元, 相比年末增长71.67%,主要是钢帘线设备的投入建造以及设备投入增加所致。 公司钢帘线产品与海外市场有望成中长期增长点 1)传统胎圈钢丝业务预计将保持稳健较快增长,市场份额稳步小幅提升。公司通过自建产线与收购胜通钢帘线资产方式积极布局钢帘线产品与市场,未来有望借助原有胎圈钢丝客户渠道以及胜通客户渠道实现快速增长。2)公司海外收入增长整体高于国内,海外营收占比由2015 年的7.08%持续提升至2020 年的14.56%。未来随着公司联合胜通加大对国际胎企以及国内胎企海外业务的市场开发,依靠性价比优势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公司海外收入预计仍将会实现较快增长。3)中长期来看,随着高性能项目相继投产,产品结构改善,规模效应显现,公司钢帘线与胎圈钢丝毛利率预计将呈现触底回升的走势。同时,随着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未来出口毛利率预计将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1-23 年EPS 为0.61/1.00/1.3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15/9/7 倍,国内胎圈钢丝龙头,钢帘线业务预计将成为公司新增长点,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及轮胎行业低迷超预期;全球疫情影响超预期;公司市场开拓低于预期;胜通钢帘线资产并购整合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29 5.72 -- -- 6.09 6.47%
7.13 24.65%
详细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1)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据统计,占据国内地铁车辆90%左右的市场份额。2)2016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基本稳定在2200亿元上下、归母净利润稳定在110亿元以上水平。3)公司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人员结构向高学历发展,2020年本科及以上员工占比超40%。4)2021H1公司新签合同合计666.6亿元,充足的订单有利于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轨交装备行业景气度高1)2035年铁路网规模20万公里目标下,铁路装备需求长期可观,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铁路机车、客车、货车需求量分别为2.6万台、8.8万辆、106.1万辆。2)公路运输仍是主要运货方式,“公转铁”将继续深挖铁路运能上限。 3)城轨迎来高速发展期,预计2021年我国城轨车辆数量将突破5万辆。4)城轨交通装备标准化升级将是未来发展必然方向。 铁路装备全球行业规模第一,新产业业务发展值得关注1)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未来持续深化与国铁集团等大客户的跟随合作战略,行业领先地位将继续稳固。2)努力打造业务新增长极,风电装备、新材料业务值得关注。3)高铁迎来检修高峰期,契合公司大力拓展维保业务战略。4)地铁占据国内城轨制式79%,公司占据绝对龙头地位。5)全球轨交装备行业集中度高,公司占据53%的市场份额,为全球行业规模首位。6)坚持国际化道路,海外营收基本稳定在190亿元,未来海外市场开拓值得关注。 盈利预测,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2379.12/2505.98/2631.28亿元,同比增长4.51%/5.33%/5.00%,归母净利润120.34/129.88/139.09亿元,同比增长6.2%/7.9%/7.1%,EPS 为0.42/0.45/0.48元/股,对应2021/2022/2023年PE 为14/13/1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汇率风险;下游基建投资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6-29 244.87 -- -- 272.91 11.40%
317.30 29.58%
详细
插混技术厚积薄发,强化中端优势在插混上公司采用DM-p 和DM-i 双平台战略,其中DM-p 追求极致动力性,DM-i 追求极致经济性。DM-i 在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双电机EHS 超级电混系统、DM-i 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三大核心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超低油耗。搭载DM-i 的车型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 已上市,价位为10~22万元,定位偏中端,与其他车企同级别插混车型相比,在油耗、价格等方面均有优势;这三款车型的目标市场是同级别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它们在空间、油耗、智能化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替代燃油车市场。参考竞品合资燃油车销量,我们预测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 的稳态月销量分别有望达2.5/1.0/0.5万辆。 纯电动布局完善,汉补充高端市场2020年7月比亚迪汉EV/DM 上市,定位于高端市场,补充了此前仅有唐一款高端车型的不足,至2021年5月汉累计销量已达8.44万辆,汉具备优质的性能、精致的内饰、科技感的设计、智能化的配置等优势,市场口碑持续提升,预计稳态月销量将维持在8000辆以上(包括汉EV/DM)。2021年4月,比亚迪正式发布e 平台 3.0,目的在于打造更智能、高效的纯电平台,其兼具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优势,首款新车EA1已在工信部公示,有望在下半年上市,后续也将有更多纯电车型推出,持续完善纯电产品矩阵。 持续布局智能化,刀片电池出鞘公司已经发布了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在汉EV/DM、唐EV/DM-i/DM 等车型上均已配备,并入股了华大北斗。电动车的下半场就是智能化,公司在智能化上的布局将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0年3月公司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其通过结构创新在安全性、体积利用率、能量密度等方面均实现了提升,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当前公司的动力电池产能稳步推进,其中刀片电池是未来规划重点,随着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外供电池的逐步放量,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有望加速增长。 盈利预测,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根据前述分析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00.72/2356.57/2807.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38%/23.98%/19.15%;实现归母净利润47.10/67.90/86.21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1.25%/44.15%/26.97%,对应EPS 为1.65/2.37/3.01元/股,对应PE 为149/103/81倍。 公司是自主新能源汽车龙头,产品矩阵持续完善,插混和纯电动同时发力,产品竞争力上行,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有望实现销量的持续增长,同时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稳步推进,比亚迪电子的北美大客户项目量产爬坡。 公司具备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超预期;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动力电池外供不及预期;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浙江美大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6-28 19.39 -- -- 19.13 -1.34%
19.13 -1.34%
详细
集成灶行业领军企业国内集成灶行业的首创者和领军企业。浙江美大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 2001年,并于 2012年 5月 25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以集成灶产品为主的现代新型厨房电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打造健康整体智能厨房,围绕集成灶主业,相继开发了橱柜、净水器、集成水槽、电蒸箱、电烤箱、洗碗机等新型厨电产品,实现了厨房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集成灶行业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 2016年至 2019年我国集成灶销量在烟灶产品总销量的占比分别为 3%、 5%、 9%和 11%,渗透率虽然逐年不断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场景容量来看,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厨房场景容量达到 2907亿,已超过客厅场景容量,成为中国家庭中场景容量最大、场景认知最强的区域空间。而在设计和居住习惯上,我国厨房普遍都偏小,但相比之下,厨房内的电器却最为密集的。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家庭厨房面积 6平米以下的占 20.1%, 6(不含) -8平方米的占 48.4%,远小于欧美国家。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电器集成化则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布局多元化营销渠道,加速推进双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营销渠道建设。 前期受疫情影响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让公司更加注重多元化营销渠道的建设,积极布局拓展线上、经销商、 KA、工程渠道以及社区渠道等,完善线上线下业务布局,有效推荐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加大品牌宣传,加速推进双品牌建设。 2020年公司开启双品牌发展战略,投资成立浙江美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第二品牌——天牛品牌,构建双品牌运作体系。天牛品牌定位时尚年轻的大众消费群体,并提出“乐享新厨房”的品牌主张。天牛品牌产品线涵盖集成灶、集成水槽、洗碗机、热水器、净水机、嵌入式电器、厨柜等七大品类。公司将通过实施双品牌战略,覆盖更多消费群体,提升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 注重技术创新,扩产项目稳步推进。 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以打造高端领先的整体健康智能化厨房为目标,积极探索、研究开发厨房智能化、物联网等前瞻性技术。 2020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力度的投入,研发费用达 5427.59万元,较去年同期提升 6.5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 3.07%,较去年提升0.05%,占期末净资产的 3.19%。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集成灶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作为国内集成灶行业的首创者和领军企业,在积极布局多元化营销渠道建设的同时,开启双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双品牌运营模式。未来有望乘行业之风,业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0.99、 1.20和 1.45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5、 16.0和 13.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严重下滑的风险;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双品牌战略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阿尔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6-25 28.79 -- -- 30.38 5.52%
37.61 30.64%
详细
A 股首家优质独立汽车设计公司1)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全流程研发设计服务、汽车定制改装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A 股首家独立汽车设计公司。 2)公司客户群体涵盖国际主流品牌、合资品牌、国内主流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等,已累计服务客户超过60家,成功研发超过200款车型。3)公司实控人为宣奇武先生和刘剑女士,夫妻两合计持有公司15.91%的股份。4)近五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达20.69%/81.67%,整体呈现快速增长。 电动智能化推升独立设计公司成长空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1)汽车设计行业的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车企研发投入。未来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的趋势加速,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正全力竞争以角逐未来市场制高点,行业研发投入预计将持续较快增长,第三方独立汽车研发设计公司有望在此过程中分到更大的“蛋糕”。公司在委外研发设计市场拥有领先优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设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订单充足,未来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零部件制造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新增长点公司积极拓展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未来有望与研发设计形成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根据年报披露,公司存量的零部件销售业务订单预计总收入规模有望在35亿-65亿元区间,从而为未来零部件制造业务持续放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盈利预测,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综上分析, 暂不考虑定增事项, 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实现营收11.46/18.34/28.53亿元,同比增长39.63%/59.97%/55.58%,归母净利润2.06/3.28/5.15亿元,同比增长85.44%/59.39%/56.96%,EPS 为0.67/1.07/1.68元/股,对应2021-23年PE 为42/26/17倍。考虑到公司在手整车设计与零部件订单充足,未来高成长性值得期待,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订单收入确认低于预期;公司造车新势力客户回款风险;新订单获取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费用增长超预期。
建科机械 机械行业 2021-06-22 23.08 -- -- 25.08 8.67%
28.89 25.17%
详细
公司为数控钢筋加工装备行业龙头,业绩稳步增长,业绩稳步增长1)公司主要从事中高端数控钢筋加工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单件钢筋成型机械、组合钢筋成型机械和钢筋强化机械等。据统计,目前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60%-70%。2)2016-2020年间,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8.76%,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24.06%。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1%,为1.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增长19.19%,保持增长态势。3)2017-2020年间,公司期间费用率不断下降,2021Q1为24.03%,剔除公司研发支出大幅增加影响外,公司费用控制效果明显。 下游呈现共同发展,数控钢筋加工装备增长确定性强1)数控钢筋加工装备下游主要应用场景高速铁路及公路、装配式建筑、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等呈现共同发展特征。2)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35年国家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7万公里,未来我国公路、铁路总里程将继续保持增长,将持续带动钢筋加工装备需求。3)2020年我国房屋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渗透率达到20.5%,对比发达国家70%-80%的装配化水平,未来渗透率提升确定性强。4)目前我国数控钢筋加工渗透率仅为10%左右,经测算到2025年,我国数控钢筋加工装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10亿元。 持续受益于装配化率提升,募投项目落地后产能提升值得期待落地后产能提升值得期待1)目前公司产能基本处于满产状态,IPO项目落地后将新增产能1070台,未来有望凭借资金周转、产能提升的优势扩大行业领先地位。2)公司产品相较国内竞品拥有性能优势,相较海外品牌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 盈利预测,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将分别实现营收5.74/7.19/8.91亿元,同比增长23.1%/25.4%/2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56/1.98亿元,同比增长35.6%/28.6%/26.7%,EPS为1.30/1.67/2.12元/股,对应2021/2022/2023年PE为18/14/11倍。在未来装配化率进一步提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预期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汇率风险;下游基建、房地产投资不及预期。
天神娱乐 计算机行业 2021-06-21 3.62 -- -- 4.14 14.36%
4.14 14.36%
详细
布局三大平台和数据双循环天神娱乐于20年完成债务重整,21年5月实现摘星脱帽。目前公司围绕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以电竞游戏和数据流量为双主业,打造了休闲电竞平台、整合营销平台和数字经济赋能平台,整体的经营已经进入正轨。 休闲电竞平台:提升休闲游戏的发展天花板面对国内休闲游戏付费率低、人均付费值低和变现模式单一的困境,公司推出休闲电竞平台PK.now!,开展休闲游戏竞技模式,为CP 带来变现模式和玩家体验的多元化,努力提升国内休闲游戏行业的发展天花板。 整合营销平台:一站式、低成本营销平台公司在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搭建了一站式、低成本的营销平台。目前公司拥有字节跳动、快手的广告核心代理资质和电商代理资质,同时结合自有的品牌广告业务以及生态园的流量补贴优势,对广告主极具吸引力。 数字赋能平台: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企业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汇聚了大量数字经济企业,除了休闲电竞、整合营销两大平台的数据内循环外,生态园通过“聚”、“留”、“创”的“三步走”战略,整合园区大数据,构建基于三大平台的数据外循环,形成双循环格局,全面赋能园区数字经济企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进行重整的互联网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司法重程序顺利实施全额债转股,化解了公司的债务危机,目前的经营基本回归到正常节奏中。 公司在电竞游戏和数据流量的布局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游戏运营与电子竞技互促共进、品牌内容营销与精准数字营销及自有流量平台也存在一定的协同发展效应,未来的整体发展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综上所述,我们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预计2021-23年EPS 分别为0.16、0.23和0.3元/股。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开展不达预期,产品运营不达预期,游戏产业政策风险;数据流量生态园政策及运营风险,实际控制权变更风险等。
玲珑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5-03 55.11 -- -- 55.50 -0.39%
54.89 -0.40%
详细
营收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1)2020公司实现营收183.83亿元,yoy+7.10%,其中,Q4营收51.36亿元,yoy+10.34%,qoq+2.66%。全年轮胎销量6332.54万条,yoy+7.34%,对应均价285.76元/条,yoy-0.88%,其中,Q4均价同环比下降3.28%/5.51%,主要受产品结构影响。今年Q1营收49.87亿元,yoy+39.22%(同比2019Q1增长23.60%),对应轮胎销量1629.14万条,yoy+33.54%,均价300.38元/条,同环比3.34%/12.40%,主要是Q1全钢胎销售好(商用车快速增长推动),占比提升所致。2020/2021Q1毛利率27.91%/22.51%,yoy+1.40/-4.36pct,Q1下降分析主要是原材料涨价及销售费用中的运保费归入营业成本(从2020年报开始)所致。2)2020公司归母净利润22.20亿元,yoy+33.13%,其中,Q4为6.22亿元,yoy+37.11%;今年Q1归母净利润4.95亿元,yoy+33.12%(同比2019Q1增长73.67%),业绩整体持续快速增长。对应2020/2021Q1净利率12.08%/9.92%,yoy+2.37/-0.45pct,Q1降幅明显小于毛利率,对应Q1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03pct。我们认为,随着产品结构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增强。3)2020/2021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2.92/-0.88亿元,Q1为负值主要是原材料采购支出增加,以及应付票据到期付款增加所致。 行业优化,国内胎企竞争力提升1)全球轮胎市场规模可观。根据美国轮胎商业数据,2019年全球轮胎销售额估计在1650亿美元左右,yoy-2.12%,2007-19年复合增速2.11%,按照约3/4的轮胎需求在替换市场的判断,我们预计,全球轮胎市场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虽然目前国内胎企仍主要处于全球第三/四梯队,竞争力较弱,但近20年来,三巨头BMG(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国内胎企竞争力在持续提升,进入世界轮胎75强的数量和销售额占比都呈上升趋势。 2)当前政府正严格要求轮胎行业出清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轮胎行业持续整顿出清,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的国内优质头部胎企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新零售成效显著,产能布局持续推进,量利齐升赢未来1)去年是公司新零售元年,通过与腾讯云、华制智能联合开发智慧营销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玲珑新零售,实现从公司--经销商--门店的全面转型,由单一的轮胎销售转变为整车全方位服务。2020年公司国内零售市场总销量增长约43%,未来随着新零售渠道布局持续完善,公司在零售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2)积极开发原配与售后胎市场。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进入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世界知名车企供应商体系的自主胎企,2020年公司原配胎收入同比增长12.62%,其中,为大众全球配套量同比增长近20%。随着公司持续积极拓展配套市场,比如通过大众主胎与宝马审核、泰国工厂进入曼恩配套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快速增长等,未来原配胎市场将持续成为公司的增长点;同时,根据公司最新的“6+6”发展战略,公司持续加大产能布局,今年长春/塞尔维亚工厂计划陆续投产,从而更好的满足国内外市场开发与产销增长需求,实现中长期成长为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胎企的目标。3)随着持续开发大众/福特/通用/宝马/曼恩等中高端优质客户,加快海外布局,未来公司产品结构有望持续改善,单胎均价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综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为2.03/2.55/3.12元/股,对应PE分别为27/22/18倍,公司作为国内轮胎领域优质领先标的,竞争力有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控制低于预期;公司市场开拓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期间费用增长超预期;汇率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30 6.60 -- -- 6.77 2.58%
9.18 39.09%
详细
Q1经营业绩表现亮眼,福达阿尔芬减亏1)Q1公司实现营收5.38亿元,yoy+75.37%(同比2019Q1增长40.33%),qoq+5.21%,主要受益于Q1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及非道路机械整体快速增长。对应公司毛利率24.48%,同比下降1.72pct,预计主要是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将销售运输费计入营业成本所致。2)Q1归母净利润0.62亿元,yoy+110.68%(同比2019Q1增长34.52%),对应净利率11.56%,同比提升1.94pct,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74pct,其中,销售费用yoy+47.91%,主要是营收增长导致三包索赔费用增加;财务费用yoy+32.57%,主要是本期贴现利息增加。另外,福达阿尔芬减亏致公司投资收益增长78.76%。3)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7亿元,同比增加超1亿元,主要是本期销售回款增加以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金额增加所致。 新客户新产品双发力共同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公司车用曲轴主要用于汽车内燃机,存在1:1配比关系。因此,下游车用内燃机的销量会直接影响配套曲轴的需求。在老客户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客户,已成为奔驰、宝马、沃尔沃、雷诺日产、康明斯、日野、洋马、MTU 等国际性大企业曲轴及毛坯供应商,并进入上汽通用、中国重汽、福田康明斯等客户供应体系。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其中,比亚迪混动新能源车型曲轴配套项目已量产;另外,获得上汽通用混动新能源车型曲轴毛坯锻件项目。随着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国际化、产品高端化及扩大非道路机械配套,未来产品结构将持续改善(目前非道路机械配套产品收入占比和国际客户收入占比均已达30%),市场份额预计将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其中,公司正逐步扩大国内合资商用车与国际高端乘用车锻钢曲轴配套力度,未来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进军大型曲轴领域,未来享受量利齐升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大型曲轴独立供应商德国阿尔芬成立合资公司福达阿尔芬布局大型曲轴市场,主要应用于船舶、工程机械及核电发电机组等多个领域,整体市场空间较为可观,同时大型曲轴单价与利润率高。因此,公司积极开发大型曲轴配套市场,有助于未来提升公司的成长空间与利润率。根据计划,今年合资公司有望实现对德国MTU、瓦锡兰及大连中车批量供货,全年销售额预计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从而助力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 布局精密锻件业务,助力国际高端客户开发与降本增效全资子公司福达锻造主营精密锻件产品,2015-20年精密锻件销量从70.32万件增至174.37万件,年复合增速达19.92%。福达锻造内外并重,有效延伸了公司产品产业链,提升了公司技术与装备水平,于内有助于降本增效,于外有 助于开拓优质客户。随着数字化及智能化锻造技术升级项目完工以及拟定增投建大型曲轴毛坯锻件项目,未来公司精密锻件配套能力将持续明显提升,从而进一步助力公司实现国际高端客户开发与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综上分析,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EPS 为0.45/0.54/0.65元/股,对应2021-23年PE 为15/13/11倍,公司积极开发商乘中高端市场,扩大配套非道路机械,同时大型曲轴市场开拓即将迎来新突破,未来成长空间打开,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低迷超预期;芯片短缺超预期;客户及大型曲轴市场开拓低于预期;钢材价格涨幅超预期
豪能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4-30 13.50 -- -- 19.90 3.59%
17.90 32.59%
详细
oracle.sql.CLOB@36c8dbba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29 44.27 -- -- 48.89 10.44%
48.89 10.44%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7.04、7.94、7.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2%、51.15%、49.88 %,各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逐步提升,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0.70、3.13、3.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14%、314.80%、298.37%,相比于2019年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8.20%、165.25%、161.34%,主要系常规检测产品销售快速恢复,新冠检测产品保持高速增长,业绩表现较佳。 销售费用率控制得当,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2020年公司实现毛利率53.12%,主要系公司自产产品比重提升,实现净利率22.18%,期间费用率相比去年末(28.60%)下降2.92%,主要系销售费用率下滑所致,研发投入持续提升,达23,501.03万元,同比增长24.10%,研发投入占自产产品收入比重为12.68%,研发人员较上年增长43.36%,新增产品37项,包括直接化学发光配套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仪i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800等,新增研发项目206项,其中试剂及原材料202项、仪器4项,试剂和仪器在研项目分别为622项、15项,有效保障未来产品持续产出。 免疫仪器装机超1100台,且逐步向TLA推进 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1000与i3000作为免疫平台下直接化学发光产品系列,高效稳定且成本适宜,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报告期内免疫仪器的装机超过1100台,配套检测试剂累计47项,在研的项目约为202项,此外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量值朔源体系的企业,溯源工作已从生化领域向免疫板块不断延伸,满足高端市场质量需求,发展潜力可期。公司免疫平台i3000已成功实现免疫流水线联机,并且将i300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和迈克生化试剂,整合日立样品前处理系统PAM 及日立高速生化分析仪形成迈克生物生化免疫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医学实验室生化免疫检测板块自动化应用需求。 盈利预测 公司所处体外诊断行业具备高景气增长特性,我们认为公司将凭借在高端生化诊断的结构性优势、i3000/i1000 装机放量以及单机产出提升、流水线落地对试剂的规模化需求拉动、以血球为主的临检板块日渐成熟以及新冠检测试剂盒拉动下分子诊断业务的快速起航而享受快速增长红利,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79、53.81、63.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9%、20.1%、1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1、11.61、14.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20.7%、21.7%,EPS 分别为1.73、2.08、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26X、22X、18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i3000/i1000 装机量不及预期,流水线落地缓慢,配套试剂报证慢于预期,产品质量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1-04-27 52.45 -- -- 89.23 5.99%
71.98 37.2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和2021一季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58.58亿元,同比增长25.07%;实现归母净利润7.68亿元,同比增长0.25%;对应EPS为0.87元/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每10股转增股本6股。2021Q1公司实现营收12.07亿元,同比增长39.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12.97%;对应EPS为0.22元/股。 投资要点: 2021Q1净利润高增长,盈利能力回升 1)公司2020年营收保持稳健增长,其中Q4实现营收17.09亿元,同环比变动+16.51%/-25.21%;2021Q1公司营收同环比变动+39.32%/-29.38%,同比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营收增量来自光伏设备、3C设备、其他业务(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等),分别贡献收入10.84/5.61/9.46亿元,同比增长119.07%/652.82%/246.12%,而锂电设备收入同比下降15.05%至32.3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下降至55.27%,我们认为主要是泰坦新动力业绩低于预期,其2020年仅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下滑49.25%。 2)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5%,表现逊于收入端,其中Q4为1.28亿元,同环比下降1.73%/68.89%,2020年泰坦新动力净利润为-0.78亿元,出现亏损;2021Q1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增长112.97%/56.88%。2020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滑5.01/3.24pct至34.32%/13.10%,主要是锂电设备毛利率下滑5.92pct,管理费用率由于公司业务增长、人员增加等而提升了0.44pct,信用减值损失扩大0.99亿元至2.26亿元。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能力整体有提升,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滑0.40/0.10/2.17pct。2021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3.72/5.75pct至40.21%/16.63%,环比提升10.98/9.15pct,回升至相对正常水平。3)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53亿元,同比增长149.93%。2021Q1末公司存货/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分别为42.48/26.57亿元,相较于年初分别增长47.80%/39.51%,主要在于报告期新增订单较多,2021Q1公司新签订单为38.49亿元(不含税)。 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为6.89亿元,同比增长29.59%,占营收的比例提升0.41pct至11.77%,其中资本化1.51亿元(往年没有资本化),费用化5.38亿元,同比增长1.12%。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在高速叠片机、高速卷绕机、涂布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智能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20年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技术55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38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截止2020年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373项。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有2449名研发人员,较2019年增加了257名。 新签订单大幅增加,充分受益于动力电池扩产 当前国内外车企都加速推进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各大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产并展开大规模设备招标。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近几年一直是宁德时代的第一大设备供应商,2020年公司发布定增拟引入宁德时代作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当前定增进程稳步推进,通过这一方式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将全面加强,有望凭借产品技术优势和深度合作关系在宁德时代中获取较大份额订单,其中2020年11月获得宁德时代约32.28亿元的锂电设备订单,公司在2021年3月的第二轮审核问询中根据一定的假设及预测条件测算,本次战略合作在未来三年内预计宁德时代将增加公司订单规模247.44亿元,增加净利润38.79亿元,其中2021年订单预计64.50亿元。此外,公司与ATL、NORTHVOLT、比亚迪、LG、SKI、松下、特斯拉、宝马、丰田等大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将率先受益于全球动力电池扩产。2020年公司新签订单110.63亿元(不含税),2021Q1新签订单为38.49亿元(不含税),均实现大幅增长。 2020年,公司的无锡第二工厂已投入使用,“年产2000台电容器、光伏组件、锂电池自动化专用设备项目”在2020年实现效益3.91亿元,“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再加上公司的其他定增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将缓解公司产能瓶颈,满足客户需求,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按转增后股本计算,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EPS分别为0.94/1.19/1.48元/股,对应2020-22年PE为56/44/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增速低于预期;定增不确定性;动力电池厂商海外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公司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1-04-26 300.24 -- -- 373.33 24.15%
405.23 34.9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7、1.54、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45%、42.86%、38.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04.5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业绩稳健增长。 在建工程增约60%,产能持续扩充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达997.63万元,相比于2020年末增长59.98%,截至2020年末,公司以天津为中心,已覆盖辽宁阜新、吉林敦化等地区建立了多个小分子研发和生产基地,反应釜体积超过2,800m3(2019年末为超过2300 m3),固定资产周转率2.24,行业领先,莱英制药API厂房二期建设项目完工并投产,三期API厂房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下半年完工,吉林凯莱英制药4号厂房多车间投入使用,预计2021年将分批完工。预计2021年底公司反应釜总体积相较2019年底增长超过80%。此外镇江生产基地建设启动,预计2022年下半年一期投入使用。 研发保持高投入,股票激励提升积极性 2020年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研发投入2.59亿元,同比增长34.5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22%;专利申请再创新高,累计申请专利279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59项,其中我国授权133项。拥有员工5,477人,其中具有海外跨国公司经验人员121人,研发及分析人员2,607人,占比47.60%,同比增长41.84%。2020年,共引进高级人才共计88人,其中博士人才59人,高级主管以上人才10人,海归及外籍人才46人。2020年推出新一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共计215人授予101.8万股。 内生+外延,持续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立足于小分子CDMO业务,持续拓展新业务:1)化学大分子业务:新建1,200 ㎡研发中心、第3条毒素-连接体生产线和寡核苷酸中试车间相继投入使用;②2020年服务国内外30余家客户共计50余个项目,并与国内小核酸技术/制药主要开拓者瑞博生物建立合作;2)生物工程:共有催化用酶16大类,酶库中酶数量超过1,60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酶超800个),累计服务客户近30家,全年承接酶相关订单项目50余个,升级后具备2×5,000 L药用蛋白(酶)的GMP发酵生产能力,承接了首个国外临床后期药用酶生产项目;3)制剂:2020年收入同比年增长183.07%,其中1/3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外客户订单,承接“API+制剂”项目28个;4)生物大分子:2020年重点组建上海金山的生物大分子研发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核心团队,建设了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车间,现有一条200L和5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和一条生产多种规格注射液及冻干粉针的西林瓶生产线,完成了车间的施工建设及设备调试,具备承接项目的能力;5)临床研究服务:2020年临床研究及现场管理服务实现收入4,800.43万元,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87个,2020年末临床研究及现场管理服务板块拥有19个在执行的创新药项目,团队规模超过200人下半年并购CRO企业天津冠勤医药;4)合资成立有济医药,主要提供药理、毒理、药代评价服务,形成紧密业务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国内CDMO领先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发展红利,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42.17、53.91、66.29亿元,同比增长33.9%、27.8%、2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13.33、16.57亿元,同比增长41.4%、30.5%、24.3%,EPS分别为4.21、 5.49、6.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1X、55X、4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产能拓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9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