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09 168.62 -- -- 175.70 4.20%
175.70 4.20%
详细
进展迅速, 性能大幅提升。 公司在 2021年 11月 26日公告称, JM9系列图形处理芯片已完成流片、 封装阶段工作及初步测试工作。 在性能上, 芯片功耗低, 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功耗小于 30W, 远低于同类型产品; 通用计算水平与图形渲染水平, 由支持 OpenGL 扩展到支持 OpenGL、 OpenCL、 Vlkan、 OpenGLES,像素填充率大幅提升; 兼容性大幅提升, 支持多格式的视频编解码和多类型的场景应用; 支持多平台应用, 支持 X86、 ARM、 MIPS 处理器和 Linx、 中标麒麟、 银河麒麟、 统信软件等操作系统。 公司在图形显控领域深耕多年, 新一代 GPU 芯片的成功研发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 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芯片产品延伸至通用计算领域, 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2021年上半年, 公司芯片产品收入达到 2.14亿元, 同比增长 1143.61%。 公司的芯片产品领域已经从嵌入式图形处理芯片发展到高端嵌入式应用及桌面应用, 并不断延伸到通用计算等领域。 其中, MCU 芯片和音频芯片主要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JM7系列芯片已广泛投入通用市场的应用; JM9系列图形处理芯片未来也主要面向通用领域, 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 媒体处理、 CAD 辅助设计、 游戏、 虚拟化等高性能显示和人工智能计算方向。 在国家信创战略的推动下,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 GPU 自主研发和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国产化替代市场广阔。 专用市场与通用市场双向驱动, 公司业绩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应收 8.13亿元, 同比增长 74.50%, 归母净利润 2.49亿元, 同比增长 70%,业绩大超市场预期, 这主要归因于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产品的稳定增长和芯片领域产品在通用领域应用的加速放量, 验证了 JM7系列芯片的产品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受益于军用信息化需求持续增长和信创战略带来通用市场快速拓展, 公司军工盘业务将持续发力, 并推动芯片业务厚积薄发。 投资建议: 调整为“增持” 评级。 公司是国产图形显控与 GPU 芯片龙头, 受益于军用信息化和信创战略, 成长空间巨大。 由于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大幅上涨, 我们上调公司 2021、 2022、 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3. 10、 19.90、 25.08亿元, 对应 EPS 为 1.16、 1.72、 2.32元, 对应当前 PE 为 149、 100、 75倍。 但是考虑到公司股价自一季度以来已有较大涨幅,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预期已在股价中提前部分兑现, 当前估值水平较高, 调整公司评级为 “增持” 。 风险提示: 通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新一代芯片推广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豪能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2-06 22.90 -- -- 23.59 3.01%
23.59 3.01%
详细
公司前三季度增长稳健。2021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65亿元,同比增加34.2%;实现归母净利1.76亿元,同比增长26.9%。Q3单季营收3.35亿元,同比增长8.8%;单季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降18.8%。 完成昊轶强收购,明确两大领域三条业务线。公司通过投资差速器项目和完成昊轶强全部股份收购打造了汽车+航空两大零部件领域、同步器+差速器+航空钣金三条业务线的布局。其中同步器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虽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车企缺芯的拖累,但公司已将最大上游坯件供应商青竹机械收入麾下,又成功切入重卡AMT产业链获取下游增量市场,可保公司基本盘稳固。 切入重卡AMT产业链,抓住行业起步期。AMT技术成熟、售价下降,换挡逻辑优化带来油耗、尾气处理优势,配合商用车电气化、智能化推进,逐渐收获市场认可。我国AMT重卡销量由2019年8000台左右突增至2020年4.8万余台,2021年有望延续高增。长期来看,当前我国重卡AMT渗透率仅约3%,与欧(90%)、美(85%)相差甚远,市场空间充裕。公司为采埃孚传胜AMT国内独家同步器等部件供应商、法士特与重汽AMT研发与生产合作方,投资1.5亿元重卡AMT项目已具备量产能力,高价值产品叠加需求放量助力未来业绩成长。 差速器业务获得多项突破。公司自主设计差速器成为极氪001独家供应表明公司在差速器设计与生产两方面均达到商业化要求,规划中的1000万套差速器总成产能预计在2025年将有半数产能投产,差速器壳体、齿轮等产线建设稳步推进,已得到多个重要客户订单,将成为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新的增长点。 航空业务高景气,筹划进军航天零部件。得益于国防军工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子公司昊轶强获得成飞多个订单,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25.46%。成都经开区厂房已投产,原有厂房设备完成改造,产能获得大幅提升。公司还计划进军高端阀门、管路与连接件等航天核心单机产业链,强化汽车+航空两翼布局。 投资建议: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21/1.55/1.94元,对应PE17.0/13.3/10.7倍。公司是国内同步器齿环龙头企业,差速器和航空业务发展顺利,离合器、轨交产品等其他业务有所突破。公司资本开支高峰接近尾声,产能开始兑现。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升。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1-08 157.00 -- -- 166.59 6.11%
166.59 6.11%
详细
业绩总结: 公司发布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3.7亿元,同比增长 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0亿元,同比增长 25.9%。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376.8亿元,较年初增长 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154.7亿元,较年初增长 48.0%,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海外及户用业务占比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2021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6.7%和 11.4%,毛利率环比减少 0.28百分点,净利率环比上升 3.23百分点,2021Q1-3毛利率同比上升 2.64百分点至 27.4%,净利率同比上升 0.28百分点至10.45%,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向好,主要系公司海外高毛利市场及户用高毛利场景出货占比提升。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原材料涨价和海运费大幅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逆变器龙头地位显著。 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市场优势明显,光伏逆变器业务在海外多个地区市占率稳居前列。 从光储业务的收入结构看,公司前三季度海外的收入占比达到80%, 海外已成为公司重要出货市场。 政策利好叠加新能源高度景气,储能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在储能方面,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系统集成,从 2014年即开始发力, 已形成 PACK、 PCS、 EMS、 BMS 之间深度耦合性集成技术,确保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2021年 8月 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明确新型储能和用户可调节负荷被正式列为并网主体,意味着在并网运行和辅助服务上,新型储能将获得独立的主体资格,同时国内十余省份陆续出台“强配”政策,储能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储能已成为公司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后续增长有望持续。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各业务领域技术领先。 公司持续加大对研发人员薪酬以及研发原材料的相关投入, 2021Q1-3研发费用 8.5亿元,同比增长 62.7%,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 1.14百分点至 5.5%。 公司上半年新增 169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截至年中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 1740项。 公司持续聚焦纵深方向技术研发,推进光伏、储能、风电的转换融合以及产品创新,针对整县推进分布式国家战略,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引入“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全方位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未来公司有望在系统技术与市场开发上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1.93元、2.75元、 3.26元, PE 分别为 79.3倍、 55.7倍、 46.9倍。公司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地位,海外市场稳步扩张、储能业务迎来快速发展,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供应紧张程度加深、光伏风电装机不及预期、政策超预期变化。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11-03 25.90 -- -- 25.93 0.12%
27.27 5.29%
详细
公司发布221021年三季报,整体业绩符合预期。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00.90亿元,同比+31.73%,环比-0.6%;净利润54.47亿元,同比+45.86%,环比-23%;期间加权平均ROE2.82%,较去年同期增加0.72pct;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78.11亿元,同比+37.66%,净利润175.31亿元,同比+39.61%,期间加权平均ROE为9.34%,较去年同期增加2.17pct,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除自营外多项业务稳健增长,公允价值变动拖累业绩。2021Q3公司实现信用/资管/经纪/投行净收入43.9/85.8/108.8/56.4亿元,同比增长+139%/+59%/+27%/+26%。自营业务方面,受权益市场波动及债市调整影响,投资收益159.25亿元,同比+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8亿元,同比-83%。业务占比方面,剔除其他业务收入,自营、经纪、资管、投行、利息净收入分别占比34%、24%、19%、12%、10%。 投行业务龙头地位稳固,多项指标排名行业第一。截至2021Q3,公司股债总承销金额为11,136亿元,同比+18.61%,市场份额13.75%。其中IPO募集资金582.92亿元,同比+105.20%,市场份额为16.58%,位居行业第二(第一国泰君安市场份额为16.91%),增发募集资金868.96亿元,同比-0.82%,市场份额为21.52%,位居行业第一,ABS募集资金1,941.72亿元,同比+28.94%,市场份额14.96%。 ,主动管理转型成功,“资管++基金”业绩维持高增。公司转型主动管理效果明显,公司目前是已完成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已有16只大集合产品合同变更获证监会批准并参考公募基金政策运作。截至三季末,公司控股华夏基金总规模9,332亿元,同比+43.11%,其中非货基规模6,109亿元,同比+45.17%;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亿元,同比+56.4%,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6.85亿元。 金融投资资产持续扩张,资产质量夯实信用减值风险缓释。截至2021Q3,公司金融投资资产规模达5416.2亿元,较年初增加+11.4%。2021Q3信用减值损失累计计提14.90亿元,同比-70.4%,减值损失风险缓释,资产质量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传统业务地位稳固;伴随着股押规模持续收缩,风险逐步出清,资产质量提高;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成功,公募基金业务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其提供持续高额稳定利润。公司在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高增,三季度在前期高基数基础下增长有所放缓,但总体业绩维持稳定。预计公司2021-2023年每股净资产为15.04/16.61/18.44元,对应PB为1.73/1.56/1.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深纺织A 计算机行业 2021-11-02 8.50 -- -- 10.80 27.06%
10.80 27.06%
详细
公司寸实现大尺寸OLEDTV偏光片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进程开始启动。公司实现了国内OLEDTV偏光片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产大尺寸OLED(48寸以上)偏光片产能空白。由于大尺寸OLEDTV偏光片基本由日本住友公司生产。公司具备48寸OLED偏光片的生产能力后,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公司在大尺寸OLED屏幕偏光片领域,开启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OLED屏幕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将带来偏光片需求增长。根据OMDIA数据,2020年全球OLED面板需求2000万米2,市场规模303.8亿美元,2025年需求量将增至4980万米2,价值471.4亿美元。OLED屏幕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新能源车、电视、会议、培训、广告等,消费者对于屏幕尺寸的需求逐步提升。2013至2020年,我国OLED电视出货量由0.04百万片增长至9.43百万片,增幅达23575%。OLED屏幕出货量及屏幕面积的提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游偏光片面积的提升。 公司产业链下游大屏幕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公司营收有望增长。在OLED面板应用场景中,OLEDTV将成为增幅最大的应用分支,预计OLEDTV面板将从2020年的600万米2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1600万米2,增幅达166%。需求向好将保证公司OLEDTV偏光片业务未来的成长性。与LCD偏光片相比,OLED偏光片毛利率较高,伴随公司OLEDTV偏光片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及产品良率的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均有望得到改善。 新建7号产线产能持续释放,充分释放后公司总产能有望翻倍。公司目前1-6号线产能每年为3080万平方米,7号线产能上限为3200万平方米,待7号线产能完全释放,公司产能有望翻倍。待大尺寸OLEDTV用偏光片产品生产规模稳定后,公司积极推进AMOLED、车载、商显、医疗等新兴利基偏光片产品开发量产,中长期发展思路清晰。 投资建议:公司近期完成国内大尺寸OLED偏光片技术突破,国产替代需求蓄势待发。OLED屏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出货量不断攀升,带动上游偏光片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新产线产能充分铺开后,偏光片产能有望翻倍,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水平均有望得到改善。公司中长期战略清晰,待大尺寸OLED偏光片产能充分释放后,逐步将产品拓展至中小屏OLED偏光片领域。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16元、0.37元、0.47元,对应PE为53倍、23倍、1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OLED电视需求不及预期;大尺寸OLED偏光片良品率提升及功耗技术难点突破情况
东方财富 计算机行业 2021-10-22 33.48 -- -- 35.96 7.41%
39.35 17.53%
详细
公司发布221021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8.56亿元,同比+47.85%,净利润25.07亿元,同比+57.76%,较去年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6.36亿元,同比+62.07%,净利润62.34亿元,同比+83.48%,加权平均ROE为16.75%,较去年同期增加2.48个百分点。 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证券和代销业务保持高增速。2021Q3A股交投持续活跃,日均成交额达到1.3万亿元。截至2021Q3末,市场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达14.49万亿元,同比+39.3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主要为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即基金代销收入)为40.50亿元,同比+75.1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为证券经纪业务收入)38.82亿元,同比+53.11%。 持续融资加强资本实力,重资本业务发力。公司完成158亿元可转债发行后,总资产达到1,824亿元,较年初增加65%,归母净资产达410亿元,较年初增加24%,并启动不超过120亿元公募债和不超过10亿美元境外债权发行工作,持续夯实公司资本实力。截至2021Q3末公司融出资金规模408亿元,较年初增长39%,实现利息净收入17.02亿元(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同比+55.11%,两融市占率达2.2%;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88亿元,较年初增加124.13%,实现投资收益4.92亿元,同比+118.98%。 公司持续加大金融IT研发投入,拓宽护城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增加用户粘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截至2021Q3末公司研发费用4.78亿元,同比+127.34%。公司持续加大对金融终端的数据库和架构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强化天天基金、东方财富APP的AI、数据分析等功能。公司持续践行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战略,开展更扎实的财富管理布局,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大平台,不断拓宽行业竞争“护城河”。 公司223021Q3业绩表现超预期,上调至买入评级。我们上调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至78.61/104.40/128.74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64.53%/32.29%/23.70%,对应PE分别为43.99/33.23/26.86,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东方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9-07 15.95 -- -- 19.66 23.26%
19.66 23.26%
详细
业绩亮眼,营收、净利同比高增。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7亿元,同比+37.9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0亿元,同比+76.95%。 年化ROE 增至9.20%,杠杆倍数上升至5.10倍。2021H1东方证券净资产610.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总资产3,112.82亿元,较上年末+6.93%。2021H1加权平均ROE 为4.60%(年化9.2%),同比增长1.8个pct,杠杆倍数提升至5.10倍。 资管、经纪、投行增长显著,自营业务同比下滑。2021H1公司投资管理业务28.83亿元(同比+70.63%),占比20.56%;经纪及证券金融业业务79.52亿元(同比+38.97%),占比56.71%;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20.56亿元(同比-22.48%),占比14.66%;投资银行业务8.22亿元(同比+46.16%),占比5.86%;管理本部及其他业务3.10亿元,占比2.21%。 公司业务:1、经纪业务:传统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H1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市占率1.76%;累计新增开户数21.01万户,同比+58.06%,托管资产总额人民币8,595.28亿元,较期初增长17.72%;2021H1公司权益类产品销售规模人民币177.13亿元,同比+39.2%,产品相关收入达人民币4.76亿元,其中代销收入人民币2.99亿元,同比+159%。2、投行业务:把握注册制机遇,行业地位迅速提升。2021H1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投行完成股权融资项目13个,同比增长160.0%,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08.47亿元,同比增长258.84%;完成债券承销业务主承销项目100个,主承销总金额人民币638.95亿元,同比+30.78%。3、自营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自营业绩下滑。2021H1公司实现投资净收益25.75亿元,同比+32.4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90亿元,同比-91.16%。4、资管业务:“资管+公募”双轮驱动,资管业务行业地位领先。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总规模人民币3,525.88亿元,2021H1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1位。汇添富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人民币1.2万亿元,排名行业前列。5、资本中介业务:两融业务市占率提升,股押业务有效压缩。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249.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4%,市占提升至1.40%。股票质押业务余额人民币137.5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超过人民币16亿元,规模得到有效压缩。 投资建议:东方证券资管业务优势明显,其他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拥有公募牌照,公司同时是汇添富基金的第一大股东,并参股长城基金,随着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长,居民财富的配置方式由投资房地产为主逐步转向标准化金融资产,财富管理业务空间广阔,公司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预计公司2021-2023年每股净资产为9.33/10.22/11.12元,对应PB 为1.75/1.60/1.4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8-27 24.81 -- -- 28.23 13.78%
28.23 13.78%
详细
◆ 营收、净利维持同比高增速。2021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77.21 亿元,同比+41.05%;实现归母净利润121.98 亿元,同比+36.66%。◆ 年化ROE 增至13.04%,杠杆倍数上升至6.1 倍。2021H1,中信证券净资产1915.79 亿元,同比+6.43%;总资产11691.4 亿元,同比+19.91%。2021H1 年化ROE13.04%,较2019H1 增长2.64 个pct,较2020 年末增长4.53 个pct,整体杠杆倍数自2020 年末的5.66 倍上升至2021H1 的6.10 倍。◆ 收入结构稳定,各项业务稳健增长。2021H1 公司经纪业务实现营收67.42 亿元占比18%,同比+34.62%;投行业务实现营收33.07 亿元,占比9%,同比+48.90%;投资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18.57 亿元,占比31.43%,其中投资净收益100.20 亿元,同比+23.24%;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收55.72 亿元(其中基金管理业务37 亿元),占比15%,同比+69.36%;利息净收入23.2 亿元,占比5%,同比+69.36%。◆ 公司业务亮点:1、经纪业务:经纪业务市占率、财富管理客户数与资产稳健增长。2021H1 公司股基成交额市占率持续提升至7.4%。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数与资产同比增速在15%左右;2、投行业务:龙头地位稳固,IPO、再融资、债权承销规模等多项指标位列行业第一;3、投资业务:去方向性投资转型取得成效,业绩保持稳健。2021H1 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00.20 亿元,同比+23.2%,其中权益法确认的收益4.28 亿元,同比+365.7%,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8.37 亿元;4、资管业务:“资管+基金”业务保持高增速,私募资管份额第一。2021H1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 亿元,同比增长104.8%,基金业务实现收入37.02 亿元,同比+55.75%。5、资本中介业务:两融业务同比高增,股押业务持续收缩。2021H1 公司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49.03 亿元,同比+80.75%。股票质押业务利息收入7.18%亿元,同比-38.04%。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人民币282.82 亿元,同比-52.65%,较年初减少34.18 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传统业务地位稳固;伴随着股押规模持续收缩,风险逐步出清,资产质量提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成功,公募基金业务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其提供持续高额稳定利润。半年报业绩符合我们此前预期,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叠加监管驱动打造航母级券商导向,利好资本实力、风险定价能力、业务布局方面均有优势的龙头券商。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每股净资产为15.51/16.65/17.85 元, 对应PB 为1.51/1.40/1.3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未署名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6-08 95.56 -- -- 108.43 13.47%
135.30 41.59%
详细
国内民航刹车盘PMA资质数量第一,覆盖多数主流机型。公司收购陕西蓝太航空后正推进整合目前持有的8个民航刹车盘副PMA资质,包括空客A318/A319/A320/A321/A330与波音737/757/767。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民航客机机队规模为3449架,上述8个型号系列共3101架,占比达90%。2019年与2020年国内民航共引进394架各型飞机,上述8个型号共计306架,占比78%。即使考虑到737MAX系列的停飞影响,公司目前许可资质亦已覆盖国内绝大部分在运民航机型,市场空间总量有充足保障。 民航运量回升,民航维修业务有望快速增长。公司目前民航维修业务主要立足石家庄正定机场,邻近京、津等地机场群,有望向周边机场形成辐射扩张。从全行业来看,民航局统计2021Q1民航各项运输完成情况同比上升幅度在13%-40%之间,飞机日利用小时数明显上升;相比2019Q1,民航客运完成量仍有较大差距但货邮运输/周转量已实现超越。同时东部地区是我国机场密集度最高、吞吐量最大的地区,今年Q1完成全国民航起降架次的45%。对公司民航维修业务的需求预期有望快速增长。 子公司并表+母公司销售增加,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公司2020年将控股子公司京瀚禹纳入合并范围,且2021年一季度母公司销售增长较多,在两大因素推动之下,2021Q1公司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150.70%;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9.74%,超出此前业绩预告预期上限近1000万元;EPS为0.70元,同比上升34.62%;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维持稳定。 起落架项目建设转固,业务拓展持续推进。根据公司一季报披露,公司起落架相关设备已转固,标志着公司从刹车盘副向起落架系统的业务拓展迈出重要一步。公司在军用飞机机轮、刹车控制系统、起落架与转向系统领域已持续研发多年,部分产品预期3-5年内陆续定型量产。同时目前我国民航客机领域的上述系统仍处于从“0”向“1”的突破过程之中,公司有望借助在军用产品领域的技术积累及市场地位向民航客机相关领域进行延伸并竞争国内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97元、2.65元、3.58元,PE分别为49倍、36倍、27倍。公司在军用飞机制动系统领域已拥有稳固地位,收购蓝太航空后民用市场开拓进度预期将进一步加速,同时由京瀚禹补齐电子系统检测体系,看好公司进一步巩固A股航空制动领域企业龙头地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民用航空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军机研发列装进度不及预期;军方调整产品需求与价格
新洁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5-10 133.24 -- -- 137.00 2.82%
182.00 36.60%
详细
受益国产替代和新兴应用,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2021Q1公司实现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85.78%,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207.88%;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增长23.6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41.89%。 2020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影响、国产替代的加快和新兴应用的兴起,功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日趋升高,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开发重点客户,持续优化市场、客户与产品结构,促进销售规模的扩大与毛利率的提升。 MOSFET与IGBT产品布局齐全,保持竞争优势。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沟槽型功率MOSFET、超结功率MOSFET、屏蔽栅功率MOSFET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四大品类系列。2020年,受益行业高景气度,公司的沟槽型MOSFET、屏蔽栅MOSFET、IGBT产品均实现快速增长。公司亦率先研发并量产基于12英寸芯片工艺平台的MOSFET产品,提前开展对SiC/GaN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探索和产业化未来,随着公司产品性能的优化,产品型号的丰富和客户资源的挖掘,公司将持续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结构与价格双改善,经营效率提高。按产出类别分,2020年公司芯片与功率器件占比分别为18.35%和81.47%,其中芯片产能以8英寸为主,12英寸芯片自2020年开始量产,第四季度起进行规模投产。受产能紧张的影响,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客户结构,减少了芯片客户的销售,更多地将芯片经过封测成功率器件后进行出售,经营效率显著提高。 行业景气持续,公司盈利能力充分释放。2021Q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为33.49%和23.74%,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0.01pct、9.41pct。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推测受益于供需紧张情形下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价格的提高,随着公司自建封测产线的投产、功率器件销售占比的提升、12英寸芯片工艺平台的MOSFET产品销量的提高,预计2021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将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增持”。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EPS分别是2.32、2.71、3.46元,对应PE分别为81、69、54倍。公司在MOSFET、IGBT细分领域产品布局齐全,市场竞争力强,面对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国产替代的加快和下游新兴应用的爆发,业绩有望持续提高。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代工产能受限、行业竞争加剧等。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1-05-03 594.00 -- -- 688.96 15.99%
844.44 42.16%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2021年Q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1.7亿元、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5%、296.5%、303.3%。 公司是国内轻医美领域龙头企业,产品矩阵多元化、差异化。公司聚焦医美主业,持续引领中国玻尿酸注射产品发展,目前公司产品有逸美、宝尼达、爱芙莱/爱美飞、嗨体、逸美一加一、紧恋等共六款产品,其中嗨体(国内唯一一款针对颈纹注射用玻尿酸产品)、爱芙莱及宝尼达为公司三大核心品种,均在国内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在研产品包括童颜针、肉毒素、利拉鲁肽减肥药物等。 大单品嗨体持续放量推动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2016-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4亿元增长至7.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5亿元增长至4.4亿元,分别实现CAGR49.8%、69.4%。公司大单品嗨体自2017年上市以来收入从0.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亿元,CAGR 为90.4%。目前嗨体已转化成多个商品化项目,其中熊猫针于2020年8月开始推广,主打眼周抗衰,在品牌影响力及眼周适应症的推广下,嗨体系列产品成长空间可期。 公司业绩增速逐季提升,净利润率持续提升。2020年Q1-Q4,公司单季度营收为0.8、1.6、2.2、2.5亿元,同比变化-21.0%、16.3%、43.2%、51.0%;归母净利润为0.4、1.0、1.4、1.5亿元,同比变化-17.5%、36.5%、56.0%、75.2%。伴随疫情影响褪去及新品推广,公司2021年Q1增速延续高增长,实现营收2.6亿元,创单季度新高。2021年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3.4%)、4.5%(-5.5%)、9.0%(+0.1%),随着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效应凸显,净利率水平持续提升。 牌照壁垒+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持续赋能的销售体系筑造公司品牌护城河。公司的主营产品均为Ⅲ类医疗器械,一个产品从前期准备到注册审批,期间通常需要耗时5-6年,复杂的审批流程构筑了行业的高壁垒及嗨体等产品的先发独占优势。高比例的专业研发技术人才队伍为公司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保障,公司目前拥有研发人员数量9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5%。公司持续赋能市场营销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目前销售团队达160人,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5000家医美机构。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 分别是3.01、4.57、6.52元,对应PE 分别198.7、130.0、92.0倍。公司是国内轻医美领先企业,主打产品为玻尿酸注射剂。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替代,医疗纠纷,海外疫情反复。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5-03 32.42 -- -- 35.97 6.14%
34.41 6.1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1Q1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512.6亿元,同比+9.4%;营业支出为1404.8亿元,同比+10.3%;实现净利润87.9亿元,同比+2.3%。 公司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在低基数下增长较快,新单期交占比提升。受公司2020年开门红节奏及后续疫情冲击影响原因,在2020Q1低基数下,公司今年积极备战开门红并充分抓住行业新旧重疾切换契机,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实现寿险保费收入954亿元,同比+3.88%。代理人渠道作为公司的主要渠道,Q1分别实现新单保费与续期保费163亿元、707亿元,同比分别+35.88%、-3.05%,占总保费比重分别为17.12%、74.04%,同比分别上升4.03个百分点、下滑5.29个百分点。从新保业务期限结构来看,期交占新保业务比重为88.44%,同比、环比分别上升8.05、12.75个百分点,公司新单缴费的期限结构边际改善明显,预计公司Q1价值率仍保持平稳态势。 车险保费收入负增长,非车险保费收入维持强劲增长。2021Q1公司实现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218.7亿元、218.8亿元,同比分别-7.04%、+40.98%,受车险综改实施的压力,公司车险保费同比负增长,同步于行业趋势,非车险保费收入维持强劲增长,以健康险、责任险、农业险为代表的非车险产品预计持续维持高增长。公司加强非车险品质管控,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望改善产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 投资资产保持稳健增长,资产配置中股票、基金占比下降。2021Q1末,集团投资资产规模为16813亿元,同比+13.44%,依旧保持较稳健的增长。公司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9%、4.6%,同比分别下降0.3、上升0.1个百分点,Q1投资收益表现较为稳定良好。从公司资产配置来看,在固定收益类上,债券投资、定期存款、其它固定收益类的占比分别为38.7%、11.6%、28.1%,环比分别下降0.6、下降0.1、上升0.8个百分点;公司在股票、基金的投资比重上下降,股票、基金的资产配置占比分别为7.6%、3.6%,同比均下降0.1、下降0.1个百分点。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21Q1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增速快速,新单期交占比提升,非车维持强劲增长。尽管当前行业整体面临代理人改革难的痛点,但公司坚持价值与长期,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在大健康大养老领域积极推进,有望推动稳健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3.08元、3.49元、3.78元,每股内含价值分别为55.1元、61.8元、69.2元,对应P/EV为0.60倍、0.53倍、0.48倍,目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单销售不及预期;新业务价值增长不及预期;代理人队伍不稳定;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30 105.11 -- -- 112.90 7.41%
124.46 18.41%
详细
事件: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9亿元,同比增长27.39%;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77.36%,基本达到业绩预告区间上限;扣非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117.50%。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78.30%;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312.08%;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416.11%。 智能座舱加速放量,新产品进入订单收获期。智能座舱核心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新兴产品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均获得良好发展,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实现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长13.96%,毛利率提升0.81%至24.58%;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实现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135.55%,毛利率提升0.51%至22.94%,主要贡献来自新产品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销售额翻倍,订单储备充足;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实现收入3.31亿元,同比减少9.85%。受益智能座舱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中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叠加汽车市场有望在2021年回暖复苏,智能座舱业务有望进一步放量。 智能驾驶翻倍增长,规模化量产提速。智能驾驶业务继续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全自动泊车系统、360度高清环视系统和驾驶员监测系统等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国内众多主流车企,基于英伟达Xavier的IPU03已在小鹏P7上实现配套量产,基于英伟达Orin的IPU04也与理想汽车开展战略合作。此外,网联服务产品也陆续实现商品化,期间助力一汽-大众捷达品牌首次车联网OTA升级,和华为合作带有Hicar功能的主机也在多个OEM项目中应用,新产品规模化配套有望增厚公司未来业绩。 客户拓展取得突破,在手订单充足。2020年公司产品突破江淮大众、马鲁蒂铃木(印度)、丰田(印度尼西亚)等白点客户,亦获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日本马自达、长城、吉利、广汽乘用车、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老客户的新项目订单。尽管疫情导致部分客户的新项目延期,2020年公司仍获得年化销售额70亿元的新项目订单。 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先行指标彰显高景气。2020年公司毛利率23.39%,净利率7.62%;20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5.04%,净利率为11.18%。基于公司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大部分存货享有订单支撑,2020年末及2021年一季度末存货分别同比增长22.77%、34.38%,均处于历史高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应付账款2020年末及2021年一季度末分别同比增长39.96%、81.04%,备货量大幅提升,两大先行指标彰显高景气得以延续。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18元、1.62元、2.12元,对应PE分别为89倍、65倍、50倍。公司作为国产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在下游汽车市场回暖复苏的趋势下,新产品新客户的持续开发和拓展,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持续向好。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汽车市场回暖不及预期;在手订单推进延迟;政策限制产业发展等。
蓝思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30 26.55 -- -- 29.60 10.04%
30.79 15.97%
详细
oracle.sql.CLOB@5fa49a7c
华熙生物 2021-04-26 190.52 -- -- 250.23 31.17%
314.57 65.11%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9.6%;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0.3%。华熙生物是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居国际前列。 公司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2020年,公司功能型护肤品、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三大板块分别实现业务收入13.5、7.0、5.8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51%、27%、22%。 积极拥抱线上渠道,功能性护肤品实现爆发性增长。目前,公司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矩阵搭建日趋完善,形成差异化定位,构建了功效指向性更强的科学配方和产品体系。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公司积极调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销模式,功能性护肤品收入爆发性增长,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12.2%。 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原料产品收入小幅下滑。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公司海外客户终端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客户对原料需求有所下降。2020年,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7.0亿元,同比下降7.6%。未来随着全球疫情逐步控制,影响消退,公司该部分业务将恢复正常。 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医疗终端业务快速恢复。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医疗机构门诊量大幅下降,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受到冲击。在国内疫情逐渐缓解后,公司骨科产品销售快速恢复;医美产品始终保持市场热度;医用创面保护剂类产品销售增速较为理想。2020年,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7.8%。 外延并购原料企业,内生持续加码研发、销售构建公司护城河。2020年6月,公司收购佛思特,进一步提升透明质酸整体产能。目前,公司为构建国民品牌,打造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2020年继续加大销售投入,持续完善品牌建设、渠道构建、关键人才引进等战略性投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品牌核心形象。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 分别是1.84、 2.56、3.39元,对应PE 分别103.8、74.5、56.2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居国际前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替代,医疗纠纷,海外疫情反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