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凯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100002,曾就职于中信证...>>

20日
短线
16.67%
(第469名)
60日
中线
1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9 16.89 -- -- 18.23 7.24%
18.68 10.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与某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协议约定该客户在2023 年向顺德和而泰采购50 万套以上产品订单,订单涉及公司储能业务领域产品。本协议为合作意向性协议,后续双方将签署具体合作协议以明确合作事宜并深化双方合作。 点评: 加速汽车电子产业布局。2019 年,公司正式成立汽车电子子公司,扩充汽车电子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等,全力支持汽车电子业务的快速发展, 快速打开了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了多个平台级项目;同时,与汽车整车厂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有望为公司长期成长注入动力。 储能业务持续拓展。受益于在智能控制器领域多年积累的成熟研发能力和产品落地经验,公司进一步横向拓展控制器行业领域,积极布局储能业务领域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核心部件以及大型储能设备的控制业务及家庭储能业务。 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储能业务形成销售收入2217.60 万元。该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与该客户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后续更全面、深入、更具规模化的合作夯实基础;也将进一步稳固公司在储能行业的市场地位,为未来更大市场的开拓带来标杆效应。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持续扩大市场边界,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发挥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近年来,电子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公司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公司充分发挥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灵活调整供应机制,与紧缺物料供应原厂对话,通过锁定库存、提前备货等方式,保证供应稳定;同时,公司通过客户协同、产销协同、生产协同和供应商协同等共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受上游电子元器件市场供需紧张的影响,以及行业需求边际放缓影响,使得公司业绩承受一定压力。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18/6.92/9.38 亿元,较前次下调幅度为34%/34%/31%, 对应PE30/23/17X。我们看好新能源业务打开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滑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欧陆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6 57.54 -- -- 70.44 22.25%
84.68 47.1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88亿元(含7.88亿元),其中4.03亿元拟用于充换电设施的充电模块生产项目,2.70亿元拟用于新总部及研发实验室升级建设项目,其余为补充流动资金。 完善充电模块战略布局,乘风行业需求释放。充换电设施的充电模块生产项目旨在扩大充电模块产能,实施地点为长三角,拟投资金额为 4.03亿元。在能源转型和双碳背景下,我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增长,充电设施缺口较大,充电桩需求快速释放,充电模块在直流充电桩成本中占比达 41%,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为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提供有力保障。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以上海为总部、在苏浙皖设制造基地的联动模式。公司现有生产资源主要在珠三角地区,新增长三角产能,把握行业机遇期,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直流桩电压不断提升,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我国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 2016年的 63KW 提升至 2020年的 132KW。公司在 2022年末推出自主研发的充电桩 63kw 和 75kw 液冷模块,以及 25kw 和 30kw 的双向模块,部分产品采用碳化硅技术设计,推升效率高,并取得欧规、美规 EMI/EMC 等证书,产品技术突出,符合充电模块行业趋势。 增强研发技术储备,把握下游需求机遇。新总部及研发实验室升级建设项目旨在增强公司研发技术储备,丰富产品体系和竞争力,拟投资金额为 2.70亿元。开关电源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产业集群度高,规模效应显著。公司深耕电源行业,不断延伸产品线,提高产品功率,拓宽应用场景,增强产品附加值和业务成长性,积极把握高功率、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下的电源产品升级机遇。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字中心白皮书(2022年)》,2021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 520万架,同比增长 30%。随着我国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将会带动配套电源产品需求量增长。公司增强相关储备,有望进一步满足客户的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并增加中高端产品占比,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资约 8亿元发力充电模块及其他业务领域,充分彰显公司对业务发展的信心。我们维持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04、2.25、3.74亿元,对应 EPS 为 1.02、2.21、3.68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 1.70、2.51、3.84亿元,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次新股风险。
华正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6 32.04 -- -- 35.20 9.55%
40.20 25.47%
详细
华正新材:专注于覆铜板领域,拥抱蓝海市场。华正新材成立于 2003年,公司主要从事覆铜板(包括半固化片)、复合材料(包括功能性复合材料和交通物流用复合材料)和锂电池软包用铝塑膜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 5G 通讯、数据交换、新能源汽车、智慧家电、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绿色物流等领域。公司于 2017年在上证主板上市。2022年受市场终端需求影响,产品价格下降,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预计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300万元-4000万元,同比减少 83.21%-86.15%。 覆铜板应用领域广泛,受益于 PCB 行业发展。受下游行业不断向多元化拓展以及下游行业需求扩张的拉动,全球 PCB 产值规模稳步上升,行业规模从 2000年的 416亿美元增长到 2021年的 809亿美元。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发展,数据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的新一轮增长又创造了大量的 PCB 需求。公司覆铜板业务进一步深化落实产品结构升级和客户结构升级,2022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发行可转债完成募集资金 5.7亿元,募投项目年产 2400万张高等级覆铜板。 我们认为,公司覆铜板业务有望受益于 PCB 行业的发展。同时,从库存角度看,我们认为 PCB 以及覆铜板行业公司库存压力有望缓解,库存周转天数有望进入下行通道。 IC 载板电子材料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IC 封装基板是封装测试环节中的关键载体,其基础材料分为积层绝缘胶膜和 BT 树脂等。据 QYR 数据,2021年全球积层绝缘胶膜类载板市场规模达到 43.68亿美元,预计 2028年将达到 65.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56%。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开展 CBF 积层绝缘膜项目相关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我们认为,该业务有望为公司提供长期成长动力。 业绩预测、估值与评级:华正新材专注于覆铜板领域,公司 2022年业绩有望触底,随着库存出清,需求复苏,产品价格有望上调,2023年起公司净利润有望重回增长趋势。IC 载板电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有望为公司提供长期成长动力。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9.39/33.55/41.34亿元,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6/1.19/2.30亿元,对应 PE123/37/19X。 我们认为公司覆铜板业务周期性较强,远期净利润有望重回增长趋势。IC 载板电子材料业务在行业内布局领先,该业务壁垒较高,空间较大,有望给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保障公司长期成长。我们认为公司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麦捷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09 9.77 -- -- 10.74 9.93%
10.74 9.93%
详细
聚焦磁性元器件及射频产业,电感、滤波器业务高速发展。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按产品板块分为电子元器件及LCM 液晶显示模组两大类。公司主力产品有一体成型电感、绕线电感、叠层电感,射频的SAW 滤波器、LTCC 滤波器,还有子公司金之川的电感变压器及显示模组产品。公司的一体电感市场份额位列大陆厂家第一;同时是量产LTCC 滤波器与SAW 滤波器的少数大陆厂家之一。公司2023 年股权激励目标为收入32-40 亿元、归母净利润3.2-4.0 亿元。 各业务情况更新: (1)电感业务23 年趋于复苏:电感产品订单在2022 年呈现整体下行趋势,2021 年底时,行业内有一轮价格普涨,但自22Q2 开始,订单受整个行业去库存的影响价格走低,22Q3 延续走低趋势,直到10 月才趋于平稳,订单和单价较22Q3 有小幅好转,估计是因产品长期低价与客户春节备货等原因所致。 (2)电感变压器:公司以子公司金之川为载体,带动本部切入泛新能源领域。金之川主要业务为大功率电感及通信类变压器。汽车业务上,公司于2021 年投资建设车载电子大楼,扩展汽车领域产值规模,未来光伏、汽车等领域将为公司提供新增长点。公司与三电代表企业安波福、博世、大陆等厂商逐步进入项目合作周期,预计在2023 至2024 年得到逐步放量。同时,公司主做微逆部分的变压器,与比亚迪、汇川、威迈斯、英博尔均有合作。 (3)滤波器:公司滤波器产品以SAW、LTCC 为主,射频前端市场广阔、替代空间大。公司以合资公司胜普电子为SAW 晶圆战略供应商,与中电科技集团合作,共同推动交付能力及良率提升,解决晶圆供应难题。公司于2021 年底成立了麦捷瑞芯,用以进行BAW 滤波器的研究与开发。截至2022 年底,该产品经过多次流片、封测,处于测试与送样前的调校阶段。 (4)LCM 液晶显示模组:公司LCM 模组业务平稳增长,Mini-LED 进展良好。公司产品为中尺寸显示模组,20-21 年受益居家办公需求增加,业务平稳增长。公司2021 年立项布局Mini-LED 产品,契合公司现有背光技术及客户资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2022 年需求疲软,我们下调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17 亿元(下调幅度为16.9%),维持23 和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82、4.73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39x、22x、18x。公司电感业务趋于复苏, 射频业务客户逐步导入,我们维持公司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募投扩产项目不及预期。
洁美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1-21 28.13 -- -- 29.68 5.51%
34.01 20.90%
详细
公司为薄型载带龙头企业,短期业绩承压。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薄型载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纸质载带、胶带、塑料载带、转移胶带(离型膜)等系列产品。公司主要产品纸质载带实现了产业链高度一体化,竞争优势明显,基本已经完成了国产化的进程,目前市占率全球第一。2022 年Q1-Q3 公司实现营收9.93 亿元(同比-31.9%),归母净利润1.50 亿元(同比-54.6%); 2022Q3 公司实现营收2.80 亿元(同比-42.0%),归母净利润0.40 亿元(同比-62.49%)。受下游景气度下滑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承压。 面向实控人非公开发行股票,彰显公司经营信心。2022 年9 月,公司修订面向实际控制人方隽云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行股票的价格为20.01 元/股,发行数量为2423.8 万股,占公司发行前总股份的6%。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85 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实际控制人认购全部发行股份,彰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经营信心,认购后实际控制人方隽云将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总计55.63%股份,股权结构稳定。 传统业务优势明显,产能不断扩张。据公司2022 年2 月披露,为匹配下游客户的大规模扩产,公司纸质载带进行产线的技术提升,原有产线产能2 万吨/年提升到2.88 万吨/年,自产总产能达到9.12 万吨/年,预计新产线投产后将新增2.88 万吨/年,届时自产总产能达12 万吨/年。胶带2021 年从220 万卷产能扩产到420 万卷,后续产能逐渐释放,是未来新增长点之一。塑料载带目前有产线60 条,2022 年计划新增产线15 条,新产线侧重使用更适合生产半导体载带的设备。 募集资金拓展新业务,丰富产品类型。公司募集资金投资年产36,000 吨光学级BOPET 膜、年产6,000 吨CPP 保护膜生产项目。光学级BOPET 膜主要用于生产MLCC、偏光片用离型膜等,将受益于MLCC 需求增长;CPP 流延膜主要应用于铝塑膜、增亮膜和ITO 导电膜制程,受益于新能源应用需求持续增长。项目2021 年9 月已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洁美科技为国内纸质载带龙头,纸质载带和胶带、塑料载带以及离型膜三大业务板块支撑公司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和5G 技术应用的需求激增和加速落地带动了电子信息行业景气度持续走强,公司持续扩大产能投放。考虑到下游被动元件需求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2.01/3.54/4.84 亿元(下调幅度为33.0%/12.6%/9.7%),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57x、33x 和2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亨通光电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21 16.41 -- -- 17.53 6.83%
17.53 6.83%
详细
事件:2022 年11 月14 日,公司公告陆续中标国内、国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31.37 亿元,占公司2021 年营收7.60%。 本批公包含6 个项目,包含海缆采购、附件采购、海缆防冲刷保护、运维服务, 以国内海缆项目为主。其中,龙源射阳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20kV 海缆采购17.82 亿元;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海底电缆和附件采购及施工敷设(PC)7.66 亿元;龙源射阳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35kV 海缆采购4.84 亿元; 泰国PEA 乌龟岛33kV 海电缆项目0.68 亿元;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V 场址500MW 项目海缆防冲刷保护及附属工程专业分包0.18 亿元;运维服务总计0.19 亿元。该批项目合同的履行主要影响公司2023 年业绩。 海陆电缆在手订单充足,持续中标海上风电项目。截至2022 年9 月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60 亿元。2022 年,公司中标10 个以上海缆项目及多个海洋工程项目,体现了公司在海洋能源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公司在江苏射阳布局新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计划于2023 年下半年实现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海缆生产能力。 十四五期间海底电缆业务快速成长,倡议十四五末海风累计装机达100GW。根据风电之音披露,2022 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风机公开招标规模超预期,高达16.1GW。《2022 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100GW,到2030 年累计达200GW,到2050 年累计超过1000GW。公司作为海底电缆龙头,海洋业务有望持续持续增长。 深耕跨洋海底光缆业务,截止2022 年9 月末在手订单约65 亿元。公司继续深耕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业务,已成为国内唯一海底光缆全产业链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除PEACE 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外,推进了索马里、菲律宾、巴西、沙特等多个国家的项目,截至2022 年9 月末,在手订单金额约65 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为中国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在光纤通信、超高压海缆、硅光子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不断突破。考虑到受抢装潮结束影响,2022 年全国规划装机量较少,我们维持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23.27、28.94、33.4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7x、14x、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价格景气周期回落,毛利率下滑,海缆景气度下滑。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16 20.11 -- -- 20.17 0.30%
20.17 0.30%
详细
中天科技是国内光缆/电缆/海缆龙头,围绕通信、新能源两大战略方向,业务不断破局。公司各业务之间相互支撑、联系紧密,业务兼具“防守”和“进攻”属性,已形成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系列+光伏储能业务四维布局的结构。公司近两年主要的成长逻辑是风光储占比的持续上升,这也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4.70亿元,同比增长 400%,2021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20.84亿元,如果剔除影响,估测 202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0%。 “进攻”业务: 长期来看抢装潮后海风市场动力依旧充足,海缆龙头具备持续成长性。截至 22年 7月末,国内已公布“十四五”规划的海风装机容量接近 80GW,为截至 2021年底累计装机量的两倍以上,海风持续高景气。海缆是平价上网时代优质细分赛道,技术门槛高、降本压力小、市场增量大,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为 84/122/166/210亿元,市场空间大且竞争格局优,CR4超过 90%。公司为海缆销售额市占率第一,占比高达 37%。截至 2021年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 70亿元。公司具有技术、客户、施工多方面优势,将充分受益海风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光伏业务以资源推动上下游集成,储能大储先行者。中天科技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在光伏装机高增长、新能源+储能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定位光伏“卡脖子”细分赛道、率先发力大储市场,凭借电力电网公司熟悉电网调度、了解电网运行的独特优势,连续中标光伏及储能项目。光伏 EPC 项目上,公司如东项目将带动合计超 230亿元光伏材料、储能系统、电气设备的收入。在储能业务上,公司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5%以上,2021年中国企业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名第 10,在手订单充足,受益新能源配储大趋势。 “防守”业务: 公司为国内光纤光缆和电力线缆龙头。 (1)光通信业务看行业:受益行业景气度回升,2021年中国移动集采量同比提升 20%,价同比提升 58%。公司为光纤光缆龙头企业,行业回暖带动公司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电力线缆业务看公司:公司高端产品突出,营收稳健增长,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盘。 投资建议: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攀升,新能源业务放量。公司为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公司新能源转型成功。考虑到 2022年全国规划装机量较少、海工确认或推迟,我们调整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5.27/45.72/51.17亿元(调整幅度为-9.9%、0.2%、-3.1%),当前股价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20x、15x、14x,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动风险,下游客户集中度高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0 3.56 -- -- 3.72 4.49%
4.32 21.35%
详细
(1)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44 亿元,同比下降19.45%;实现归母净利润52.91 亿元,同比下降73.75%(调整后);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1 亿元,同比下降91.72%(调整后)。报告期内收到政府补助46.72 亿元。 (2)京东方拟以不超过21亿元的自筹资金认购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认购完成后将以23.08%持股比例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华灿光电公告显示,拟向京东方定向发行3.72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20.8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17.5亿元将用于Micro 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建设,3.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影响业绩,产品结构动态调节体现出龙头良好盈利韧性:受终端需求不佳、客户端控库存等因素影响,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失衡,公司三季度业绩承压。公司前三季度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计提74.82 亿元(大多为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转销后,报告期内减值损失共影响归母净利润约-21.55 亿元。考虑到目前LCD 面板价格大多跌破现金成本,本次减值准备计提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后续若面板价格回暖,减值准备可根据情况转回或转销。收入结构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动态产品结构调整,2022 年前三季度TV 收入占比20%,IT 收入占比47%,MBL& 其他收入占比33%,其中OLED 收入占比21%,相较2021 年底提高近十个百分点。 面板价格企稳,边际改善预期增强:根据WitsView 公布的10 月下旬的面板价格数据,电视面板价格在经过连续五季下滑后开始企稳回升,32、43、50、65寸TV面板分别报价27、48、81、107美元/片,均较9月小幅上涨1美元。伴随着面板厂积极的执行减产计划,下游TV面板库存压力趋缓;同时,需求端,整机厂开始购入面板储存战备库存,为迎接第4季销售旺季及23年终端需求回归准备。我们认为,在供需两端的共同作用下,LCD面板价格将在四季度持续回暖,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边际好转。 持续加码布局MLED 业务,通过控股华灿光电打通MLED 全产业链:MLED业务是京东方“1+4+N”事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进行前瞻技术储备、确保全球显示龙头地位的关键布局,MLED 业务22 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同比超过50%。从公司MLED业务布局上看,已实现由直显到背光的全面覆盖;已分别成立专门的MINI直显以及车载、显示器、TV等MINI LED背光业务部门;在MLED领域推出P0.9玻璃基Mini LED直显、75英寸和86英寸8K Mini LED、34英寸玻璃基Mini LED电竞显示器等多款产品,并率先实现玻璃基Mini LED产品的量产商用,已为创维、康佳、AOC等下游客户供货。公司仍在持续加码布局MLED产业。10月底,公司公告,下属控股子公司创元科技拟投资建设应用LTPO技术的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VR显示面板、MiniLED直显背板等高端显示产品,项目总投资290亿元。而通过本次对华灿光电的战略投资,京东方将实现对MLED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整合,进而融合自身在封装、应用领域积累的优势资源,完整打通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尤其是快速补充LED芯片关键技术,与公司主动式驱动、高速/巨量转移技术协同,构建完整MLED技术体系。 Mini&Micro LED 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选项,市场前景广阔: Mini&Micro LED以更高的亮度、色彩色域、对比度、显示寿命等优势已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选项;而从技术发展看,LED直显技术迭代空间大,可从Mini LED往Micro LED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将逐渐拓宽,由商用市场如指挥调度中心、会议室往高端影院、高端展示再到消费级市场如AR\VR等方向渗透,应用边界持续拓宽。根据TrendForce数据,预计2030年MLED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3300亿元,其中MLED直显领域将超过1800亿元,21-30年CAGR达到18%;MLED背光领域将超过1200亿元,21-30年CAGR超30%。 华灿光电是行业前列的LED 芯片供应商,掌握Mini/Micro LED 芯片核心技术: 华灿光电的Mini LED芯片是和京东方形成战略合作的纽带,华灿在Mini RGB直显和Mini背光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积累。华灿光电在2019 年便开始量产销售Mini LED 芯片,技术积累和布局较早,目前其Mini LED RGB 芯片已应用于主流终端厂商多个重点项目中,Mini LED 背光芯片已覆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等全尺寸全系列终端产品。Micro LED方面,华灿同样具备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特别是在芯片端,2017年开始已经与韩国一线背光显示终端品牌合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Micro LED中小尺寸产品良率进一步提升,大尺寸圆片波长均匀性达到业内领先水平,Micro LED像素器件在22年10月实现了上屏点亮。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目前面板行业景气度以及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0.33(-66.6%)/86.2(-62.5%) /132.49(-49%)亿元,对应PE 估值分别为23X/16X/10X,对应PB 估值分别为1.0X/0.9X/0.9X。考虑到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以及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盈利韧性和MLED 等创新业务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MLED、折叠屏等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三安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0 20.00 -- -- 20.65 3.25%
20.95 4.75%
详细
事件:2022年11月7日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的公告。点评: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三安”或“供方”)与需求方(以下简称“需方”)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需方(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承诺自2024年至2027年确保向湖南三安每年采购碳化硅芯片,超出部分由双方协商确定。基于2022年市场价格感知(供方提供),包含2023年产生的研发业务需求,预估该金额总数为人民币38亿元(含税)。此协议的签署,进一步表明公司在国内碳化硅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碳化硅产品主要为高功率密度碳化硅二极管及碳化硅MOSFET。湖南三安碳化硅产业链包括长晶-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碳化硅衬底已向多家国际大厂送样验证,已获得客户的验证通过并实现销售。 碳化硅二极管产品已覆盖PFC电源、车载充电机、光伏逆变器、家电等应用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国内某知名客户、威迈斯、弗迪动力(比亚迪)、阳光电源、古瑞瓦特、固德威、上能、德业、维谛、比特、长城、英飞源、科华、英威腾、格力等客户;碳化硅MOSFET产品已送样数十家客户验证,代工业务已与龙头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合作;车规级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客户的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业务合作意向深度及广度不断延伸。公司其他集成电路业务涉及射频前端、电力电子、光技术等,均按照规划推进产能逐步扩张。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砷化镓射频产能已扩充到12,000片/月、光技术产能2,000片/月、湖南三安电力电子碳化硅产能6,000片/月、电力电子硅基氮化镓产能1,000片/月。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LED行业处于下行期,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44.83(业绩下修-15.25%,下同)、211.23(-12.06%)、239.26(-15.23%)亿元,下调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为16.59(-21.34%)、31.25(-11.15%)、36.61(-14.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x、30x、25x。 考虑到公司在SiC领域进展较快,未来受新能源汽车、5G等应用驱动,客户导入顺利,收入规模增长迅速,我们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LED芯片价格下行,MiniLED应用、化合物半导体产能不及预期等。
信维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08 17.11 -- -- 17.74 3.68%
19.50 13.97%
详细
公司于近期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8 亿元,同比增长15.03%,归母净利润6.01 亿元,同比增长25.82%,扣非归母净利润4.90 亿元,同比增长17.82%。 点评: 新业务、新行业拓展顺利,成为公司新发展动能:22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85 亿元,同增7.33%,实现归母净利润4.17 亿元,同增36.64%,扣非归母净利润3.22 亿元,同增11.64%。在宏观经济、国际形势、疫情封控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公司依旧持续拓展新业务及新行业,维持其规模增长趋势。新业务方面,公司高精密连接器、LCP 及模组、汽车互联等新产品已经放量,销售规模持续扩大,降本增效明显。新行业方面,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讯等新行业应用领域快速拓展, 大力推动切入国内外客户,目前已初见成效,未来有望带来新的经营成长动力。 精细化管理下Q3 单季度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控费成效显著:在宏观不良条件下公司积极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加强精细化预算控制管理下,经营效率稳健提升,公司22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73%,同降0.03pct,但Q3 单季度环比提升7.32pct 至25.99%。控费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0.41/ 2.07/ 0.04 亿元,其中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0.79%主要系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收益增加,三费率合计4.06%,同比下降0.21pct,精细化预算管理控制下控费成效显著。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先发优势:公司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22Q1-Q3 研发费用为4.92 亿元,同比增长,同增7.10%,研发投入为5.19 亿元,营收占比达8.41%, 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8%。其中,基础材料与基础技术相关投入为主, 包括搭建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核心材料技术平台,以及兼具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新产品研发,以维持公司长远的增长驱动力。截止22 年9 月底,公司已申请2338 件专利,22 年前三季度新增申请专利278 件,其中5G 天线专利64 件, LCP 专利23 件,UWB 专利18 件,WPC 专利57 件,BTB 连接器专利37 件,电阻专利5 件,MLCC 专利16 件。 新兴业务多向拓展,成效初显。公司持续加大新业务的拓展,在高精密连接器领域, 公司重点发展高频高速连接器、磁性连接器、BTB 连接器等高端细分领域,目前公司高精密连接器在消费电子、商业航空等应用市场持续放量,毛利率稳步改善。在汽车互联产品领域,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提供车载无线充电、车载天线、UWB 模组等产品及整合配套服务,已获得大众、东风本田、奔驰、长安汽车等汽车厂商的供应资质,并与特斯拉、华为等十几家汽车厂商进行商务与项目接洽,为公司未来2-3 年汽车互联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在LCP 及毫米波天线领域,公司深入强化“LCP 材料-LCP 天线-LCP 模组”的一站式能力,报告期内,公司 LCP 产品批量供应全球主流大客户,并积极争取更多终端应用的产品合作。在被动元件领域, 公司瞄准高端被动元件的定位,搭建深圳-日本-韩国-常州-益阳多地国际化研发体系,报告期内成功开发出多品类、多型号的电阻及MLCC 产品,加大了直销的拓展力度。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消费电子下游不景气以及疫情、宏观环境可能带来对2022 年物料及需求的影响,我们下调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79 亿元(业绩调整比例为-8.39%),维持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31 亿、12.50 亿, 对应22-24PE 分别为21X/16X/13X。鉴于公司天线、无线充电、EMI/EMC 等成熟业务保持稳步增长,LCP、BTB、UWB、被动元件、汽车互联等新业务已开始逐步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手机出货不及预期;新业务及新产品拓展不达预期,宏观经济风险。
润建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10-31 36.98 -- -- 39.58 7.03%
48.38 30.8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9亿元,同比增长 32.94%;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亿元,同比增长 41.8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8亿元,同比增长 45.18%。 点评: 公司 22Q3业绩符合预期,同比维持高增长。公司 22Q3单季度实现营收 22.17亿元,同比增长 34.53%,环比微增 2.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亿元,同比增长 39.13%,环比下降 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增长 48.8%,环比下降 7.5%。2022年前三季度,在业务拓展上,公司通信网络管维业务保持稳定增长,能源网络管维业务、信息网络管维业务快速增长,构建了良好的业务合作生态。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研发的 Run 系列产品覆盖新能源、社会综合治理、智慧教育、数字乡村等领域与方向,持续为客户提供懂行贴地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东数西算”背景下,信息网络管维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的服务网点已经覆盖超过 23个重点省份、200个地市、1200个县区,在各地形成了“技术专家+解决方案专家+客户经理”的服务铁三角。通过线下服务网点快速推广复制,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与综合治理、智慧教育、数字乡村、数字政务等应用场景的信息网络管维业务的快速拓展。同时公司 IDC 服务业务快速上量,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项目进入试运营阶段,未来有望带来可观业绩增厚。 能源网络管维拓展顺利,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新取得了“西江股份集中式光伏电站运维项目”、“南网能源光伏项目运检维护服务年度采购(2022-2025)”、“2022年天津联通通信机房基站分布式节能光伏发电项目”等重要项目。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截至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服务和储备的风力、光伏、储能项目装机总容量超过 4GW。伴随光伏 EPC 项目的放量以及运营商对于基站能源管理服务需求愈加强烈,我们看好 23年公司能源网络管维业务维持高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90.23/122.4/167.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2/6.55/8.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X、12X、9X。考虑到公司通信网络管维业务基本盘稳固并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同时信息管维、能源管维业务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在手订单、项目储备已形成规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商网络运维支出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人力成本增加。
拓荆科技 2022-10-24 265.67 -- -- 292.38 10.05%
292.38 10.05%
详细
拓荆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产业化应用集成电路PECVD 和SACVD 设备的厂商, 也是国内领先的ALD 设备厂商。公司是国内半导体CVD 设备龙头,主要产品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设备三个产品系列,是国内唯一产业化应用集成电路PECVD 和SACVD 设备的厂商,也是国内领先的ALD 设备厂商,已配适180-14nm 逻辑芯片、19/17nm DRAM 及64/128 层FLASH 制造工艺需求,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厦门联芯、燕东微电子等国内主流晶圆厂产线,打破了国际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 亿元,其中PECVD/SACVD/ALD 设备收入分别为6.75/0.41/0.29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89.1%/5.4%/3.8%。 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4.6%,国产化率有待提升。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市场2020 年市场空间约为172 亿美元,预计到2025 年将达到34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6%,随着产线的逐渐升级,晶圆制造的复杂度和工序量都大大提升,在实现相同芯片制造产能的情况下,晶圆厂对薄膜沉积设备的需求量和性能也将相应增加。在CVD 设备市场中,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和TEL 全球占比约30%、21%和19%,三大厂商占据了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 在ALD 设备市场中,TEL 和ASM 分别占据了31%和29%的市场份额,剩下40% 的份额由其他厂商占据。根据亚化咨询统计及预测,薄膜设备2020 年的国产化率在10-15%之间,预计2025 年在20-25%之间,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公司PECVD 领先优势明显,ALD 和SACVD 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薄膜沉积设备作为晶圆制造的三大主设备之一,2020 年其投资规模占晶圆制造设备总投资的25%,仅次于刻蚀设备,其中PECVD、ALD 和SACVD 在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3%、11%和小于6%,PECVD 设备占比最大。公司主要产品为PECVD、ALD 和SACVD,卡位优势明显。其中PECVD 设备在28nm 及以上制程逻辑产线基本可以实现各类薄膜工艺的覆盖,14nm 先进制程节点在验证中; PEALD 设备可以覆盖逻辑芯片55-14nm SADP、STI 工艺及存储领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ThermalALD 主要应用于28nm 以下制程逻辑芯片,正在研发中; SACVD 设备可以覆盖12 英寸40/28nm 以及8 英寸90nm 以上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需求。未来ALD 和SACVD 将逐步进入放量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PECVD 卡位优势明显,ALD 和SACVD 将逐步放量,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57/4.28/6.08 亿元,PE 值为117x/70x/49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晶圆厂扩张不及预期,次新股股价调整风险。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9 11.85 -- -- 13.44 13.42%
13.44 13.42%
详细
2022 年10 月14 日,公司董事长林敏提交《关于提议公司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提议书》,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信心, 提议人提议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本次拟回购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 亿元、不超过人民币1.5 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4 元/ 股(含),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6 个月内。 点评: 回购计划彰显信心。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按回购资金下限人民币1 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714 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51%;按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人民币1.5 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1071 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77%。本次回购计划不仅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公司董事长、高管于2022 年4 月实施了增持计划,其中林敏先生于2022 年4 月18 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4.52 万股,合计增持金额352.13 万元人民币。 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目前已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业务板块。光学元器件业务是公司经营的“压舱石”,在智能手机多摄浪潮和成像技术升级背景下,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微型光学棱镜等产品不断升级,量产能力不断提升;薄膜光学面板业务以手机端业务为业绩支撑,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同时积极开拓车载、智能家居、游戏办公等非手机领域的产品应用;半导体光学业务受益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终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能穿戴、智能驾驶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汽车电子(AR+)业务以汽车电子及AR 为战略核心, 布局 AR-HUD、激光雷达关键元器件、智驾伴侣、车载投影、智能车灯等产品; 反光材料业务以夜视丽分拆上市为目标,中高端反光布业务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5.5/7.0/8.1 亿元,对应目前PE 为29X/23X/20X。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今年有望快速放量,同时手机光学持续创新有望带动公司单机价值量持续上升,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光学赛道的长期成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客户导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弹影响供应链风险。
奥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0-19 40.27 -- -- 44.31 10.03%
44.31 10.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65亿-4亿元,同比增长 46.78%—60.85%。 点评: 受益于非手机板块快速增长和汇兑收益,Q3业绩同比高增。公司 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9亿-1.54亿元,同比+38.15%—+78.66%,环比-15.6%—+9.2%。 Q3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原因: (1)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新客户、新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非手机板块业务显著增长,促进业务稳健增长; (2)外销业务显著增加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公司业绩提升带来显著增长。 第一增长曲线:消费电子(手机/PC/IoT/动力工具/无线)充储电业务正经历从1到 N 发展。 (1)中低端机型有望普及 60W 以上快充,高端旗舰机型有望普及120W 以上快充。智能手机充电器功率提升趋势渐明,在前装大功率化+后装需求提升趋势下,预计手机快充 ODM 代工市场 25年将超千亿元,22-25年 CAGR超 20%。公司大功率产品占比增加带动 ASP 提升,手机充电器业务均价从 18年 7.3元上升至 22Q1的 17.5元。 (2)受益于万物互联、动力工具无绳化、户外露营流行等趋势,公司在 IoT 电源、自主品牌、户外电源、动力工具电源、数据电源等领域业务拓展顺利,充储电业务正从手机走向全生态链。 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车业务(VCU/MCU/BMS/OBC)有望快速成长。公司收购智新控制 67.2%股权积极布局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智新控制产品布局: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和 整车控制器(VCU)、整车域控(VDC)及动力域控产品(PDCU)等。目前智新控制已拿到东风、日产、吉利、长城、本田、大众、高合等多家企业定点项目。我们看好公司利用原本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优势深度赋能智新控制供应链,实现智新业绩和盈利能力的飞跃式增长。 第三增长曲线:光伏逆变器业务空间巨大。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 2028年接近 2000亿元,中国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需求量巨大。 公司将开发奥海自主技术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逆变储能、户外储能等产品,未来与光伏逆变器头部厂商的合作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以及新能源车业务的高成长性,我们略微上调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至 5.01(+5%)/6.81(+4%)/8.93(+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2X、16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景气低迷;外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歌尔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4 25.00 -- -- 26.98 7.92%
26.98 7.92%
详细
歌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声光电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歌尔股份二十年来深耕声学技术,逐步发展光电模组及产品,形成“零件+成品”的产品布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AR/VR 头显、TWS 耳机、智能穿戴等整机设备以及声学、MEMS 传感器和光电模组等精密零组件,是全球领先的声光电产品一站式供应商。2021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782.21亿元,归母净利润 4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7%/50.09%。22H1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6.03亿元和 20.79亿元。 AR/VR 行业放量在即,将成未来增长核心引擎。据 VR 陀螺数据,2021年全球VR 头显出货量达到 1110万台,突破 1,000万台重大拐点,同时内容生态愈发丰富,预计 VR 硬件未来渗透率将不断提升;AR 终端产品降价进行时,消费级市场或将迎来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 AR 头显出货量将接近 5,000万台,苹果MR 预计于 23Q1发布将大力推动 AR/ VR 产业发展。歌尔股份作为 Meta 和 Pico等厂商 VR 核心代工商,VR 代工市场份额高达 70%,先发优势显著,具备深厚客户资源优势、与 Meta 等厂商共同研发演进的技术优势、拥有从零件到整机的优异集成能力优势、以及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优势,多重护城河助力发展。 TWS 与可穿戴设备稳定贡献业绩增量。 (1)TWS 耳机方面,2021全年全球 TWS出货量达到 2.9亿只,同比增长 14.5%,公司为 A 客户以及各大安卓厂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伴随 TWS 渗透率逐步提升,营收将保持平稳增长。 (2)智能手表方面,公司作为 H 客户、Fitbit、索尼等头部智能手表及手环的代工组装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出货量提升,且智能手表功能日益丰富附加值有望提升。 电声器件全球龙头,分拆歌尔微上市。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MEMS 声学传感器等。公司将微电子相关业务整合入子公司歌尔微,目前正筹备创业板上市,歌尔微 2021年营收及净利润为 33.45/3.29亿元,其中过半销售收入来自 A 客户。 据 Yole 数据,歌尔微 2020年 MEMS 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 32%,居全球第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歌尔股份作为国内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坚持“零件+产品”一体化布局,与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厂商合作紧密,考虑到未来 VR 渗透率逐步提升、AR 消费级领域即将迎来放量对业绩的拉动作用,以及 TWS 耳机、可穿戴设备业务的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7.64/74.94/93.68亿元,对应 PE 为 16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R/VR 市场发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毛利率下降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