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曾彪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2020001。曾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3.53%
(第96名)
60日
中线
5.8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3 24.81 -- -- 25.98 4.72%
25.98 4.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3年三季报,23Q1-Q3实现营收116.9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28.3%;扣非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29.1%。其中,23Q3实现收入38.8亿元,同比下降14.1%,环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63.0%,环比下降46.0%;扣非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65.5%,环比下降49.1%。 23Q3公司净利率同比和环比均有下滑。根据公司公告,23Q1-Q3公司毛利率31.9%,同比下滑4.5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15.7%,同比下滑5.8个百分点。 23Q3公司毛利率33.9%,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3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10.0%,同比下滑10.7个百分点,环比下滑6.0个百分点。 公司净利率下滑,主要受资产减值增加影响。根据公司公告,23Q1-Q3公司计提资产减值4.8亿元,同比增加237.8%;资产减值占营收的比例为4.1%,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23Q3公司计提资产减值4.5亿,同比增加771.2%,环比增加1315.6%;资产减值占营收的比例为11.7%,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9个百分点。 计预计23Q4公司仍有可能受资产减值影响。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3Q3末,公司仍有119.1亿元存货,跟23Q2末基本持平。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3Q1-Q3中端人造石墨主流价格分别为4.8、4.0、3.6万元/吨,逐季度下行,并且Q4仍有降价趋势,我们预计23Q4公司存货仍然有计提减值的风险。 盈利预测:考虑到:1)23Q3公司计提4.5亿减值,23Q1-Q3累计计提4.8亿,公司截止23Q3末存货金额较大,并且Q4负极价格仍有下降趋势,预计Q4仍有减值计提风险。2)23Q4负极继续降价将拉低全年均价预期。我们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33.0、40.2亿元(之前23-25年的预测值为32.1、42.9、52.2亿元),对应PE估值23、15、12倍。考虑到公司股价下跌已经反应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后续随着高成本存货消化完毕,净利率有望逐渐企稳,对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超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0 46.00 -- -- 48.60 5.65%
48.60 5.65%
详细
事件:公司23年Q1-Q3营收355.3亿元,同比增长46.31%;归母净利34.2亿元,同比增长28.47%;扣非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降1.0%。23Q3营收125.5亿,同比增长34.16%,环比增长6%;23Q3归母净利润12.73亿,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25.9%。扣非净利润8.99亿元,同比下滑8.54%,环比增长39.4%。 毛利率环比修复明显,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公司23Q3毛利率18.3%,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公司消费、动力、储能三大业务板块对毛利率的改善都有贡献,公司18650小圆柱电池已开始恢复出货,毛利率情况得到了比较好的修复。23Q3净利率10.75%,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18个百分点。公司23Q3投资收益4.5亿元,环比变化幅度不大,同比下降48.75%,预计主因思摩尔利润下滑。 海外客户24年逐步放量,预计利润情况持续向好。储能方面有望逐步摆脱低水平竞争,欧美业务拓展顺利,23年陆续斩获DaimlerTruck/PACCAR/康明斯/GM等优质客户,收获Powi/ABS大单,彰显公司产品力。公司表示,海外市场是产业链下一阶段重点发展的市场领域,公司正在构建“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服务”的能力。 产能方面,23年公司的量产产能约80GWh,预计全年保持70%以上的产能利用率。24年预计能形成超过100GWh的量产产能。海外项目方面,马来西亚项目已经明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匈牙利项目,因为ODI审批尚未完成,还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预计23年全年公司出货59.6Gwh,其中动力电池出货32.6GWh,储能电池出货27GWh。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45.2、63.0、85.6亿(23-24年前值为70.5、97.0亿),对应PE估值30.8、22.1、16.2倍,考虑到公司动力储能产品具备优势,海外客户逐步放量,我们看好公司投资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池行业
派能科技 2022-10-25 366.54 -- -- 410.00 11.86%
410.00 11.86%
详细
事件:2022Q1-Q3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76%,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56%,扣非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2022Q3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296%,扣非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306%。 公司储能产品量价齐升。从量上看,2022Q1-Q3公司户用储能出货2.2Gwh,其中Q1-Q3分别为567Mwh/643mwh/994mwh,Q3量环比提升55%,同比提升110%,略超预期。从价上看,2022Q1-Q3公司价格分别为1437元/kwh、1618元/kwh、1725元/kwh,Q3价格环比提升107元/kwh,主要是前期涨价兑现,美元升值换算为人民币价格环比有所增加。 单位盈利环比持续提升。2022Q1-Q3公司单位盈利分别为179元/kwh,253元/kwh,384元/kwh,公司盈利能力恢复至20年左右水平。盈利的提升受益于价格环比上升、成本环比下降及费用率的下滑。 产能持续释放,截至2021年底,公司电芯产能3GWh,预计22年年底达到6-7Gwh;22年6月公司公告拟于合肥建设10GWh电芯及系统一体化产能基地,22年10月该项目开工建设。 规模效应推动下期间费用率下降。2022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77%,同比-1.92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5%、2.08%、6.33%、-2.48%,同比变动-0.19pct、-0.50pct、+0.05pct和-1.27pcts。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Q4出货1.3Gwh,环比提升30%,预计贡献利润达5亿元;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加回股权激励后为13亿元。考虑到公司产品量利齐增,我们预计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润11.1、27.7亿(前值为10.7、27.7亿),对应PE估值52、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1 54.00 -- -- 60.50 12.04%
60.50 12.04%
详细
事件: 2022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4.1亿元,同比增长 81%;归母净利润 22.7亿元,同比增长 85%;扣非净利润 21.8亿元,同比增长 89%,业绩增长符合逾期。其中, 2022Q3实现营业收入 45.2亿元,同比增长 90.5%,环比+20%;归母净利润 8.8亿元,同比+92%,环比+16%;扣非净利润 8.5亿元,同比+93%,环比+18%。 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竞争优势显现,产销持续两旺。 预计 22Q3负极材料出货3.8万吨,环比增长超 25%,但受上半年原材料和石墨化涨价的滞后影响,预计负极材料吨净利 1.1-1.2万元,环比略降, 预计负极材料贡献 4.4亿利润。 同时,伴随内蒙紫宸兴丰二期石墨化、四川紫宸一期 10万吨一体化项目产能释放,公司在负极材料产能规模和一体化程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负极有效产能 15万吨,预计全年出货 14-15万吨; 2023年出货25万吨,石墨化自供率 80-90%。 隔膜业务增长提速,锂电装备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涂覆隔膜方面,预计 22Q3出货 11亿平,环比增长 13%,单平净利超过 0.2元,预计将贡献 2.5亿元利润, 2022年涂覆出货量超 40亿平。在锂电自动化装备方面,预计将取得 0.5亿利润。 此外, 公司四川卓勤基膜一体化项目产能预计在年底建成,公司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 预计 2022年公司负极有效产能 15万吨, 我们预计 2022年出货14-15万吨, 2023年出货 25万吨。考虑到公司产能持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润 31、 42亿(前值为 26、 35亿) ,对应 PE 估值 26、 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下游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产品升级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华宝新能 机械行业 2022-10-14 242.00 -- -- 284.99 17.76%
284.99 17.76%
详细
公司深耕便携储能领域,其品牌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公司成立于2011年,从充电宝ODM业务起家,并于2015年开始向便携储能产品转型升级。2016年,公司成功推出全球首款锂电池便携储能产品,先后开创了便携储能和移动式家庭储能新品类,并打造了境内自主品牌电小二及国际品牌Jackery,取得了便携储能领域的先发优势。公司便携储能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便携储能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79.82%。公司为便携储能领域领先企业,2020年公司占全球便携式储能企业出货量比例为16.6,位居首位。便携储能行业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报告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0.6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42.6亿元,CAGR高达190.28%。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2.3亿元人民币,便携储能行业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趋势。从供需端看,中国为便携储能最大生产国,欧美国家为主要销售地区。 在出货量上,中国为最大的便携储能产品生产国,2020年其出货量达91.9;在销售量上,美国为主要的销售国家,占比为47.3,其次为日本,占比为29.6%。公司拥有立体化销售网络,包括“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销售渠道。线上渠道:公司已入驻亚马逊、日本乐天、日本雅虎、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并已构建自有的品牌官网;线下渠道:公司正积极布局自主品牌的多元销售渠道,已与JVC、Canon、HarborFreightTools、HomeDepot、Lowe’s、Sam’sClub等全球知名品牌商或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经营模式方面,公司采用M2C,得以降低成本并快速响应客户。公司便携储能产品的容量范围广,中高容量段产品矩阵完整。大容量是便携储能产品的发展趋势,随着公司便携储能产品的升级更新,便携储能产品的容量段逐步提升。2019-2021年,容量≥1000Wh的大容量产品对公司收入的贡献从1.45%增长至55.53%,推动公司产品的平均单位售价及销售规模的不断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为36.15、59.03、80.23亿元,同比增速为56%、63%、;归母净利润为4.05、7.48、10.47亿元,同比增速45%、85%、40%;EPS分别为4.22、7.79、10.91元,现价对应PE为57/31/2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海外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行业竞争加剧;项目拓展不及预期;行业规模测算偏差的风险;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9-22 23.90 -- -- 23.80 -0.42%
23.80 -0.42%
详细
锂电池负极材料+偏光片龙头, 业绩保持高增长。 杉杉股份成立于 1992年,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目前专注于锂电池材料和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2021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30%;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59%。 下游应用市场景气度高企, 负极材料需求有望高增。 我们预计 20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 800GWh;到 2025年,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 2073GWh。 按照 1GWh锂电池需要使用 1300-1400吨负极材料计算,我们预计 2022-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 108.0/162.1/223.2/279.8万吨,2021-2025年的 CAGR 为 43.5%。 目前我国负极材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效应明显。 2021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人造石墨全球出货量第一。头部企业更早进入龙头电池厂商供应链,与客户深度绑定,技术优势领先,占据先发优势,预计未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高精尖品研发能力突出,快充产品和硅基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成长驱动新源泉。 公司快充类产品性能优异,液相包覆技术助推高容量兼顾快充类负极材料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另外,公司的硅基负极产品在电动工具、智能家居、高端3C 数码领域的供应快速起量,并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通过主流车企的多轮评测,已实现装车,未来销量有望大幅提升。 公司顺利收购偏光片业务,实现业务本土化的超越发展。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企业, 2021年偏光片生产份额约为 24%,排名全球第一。 公司是全球少数可以实现供应超大尺寸偏光片的生产商之一,在 98英寸及以上的偏光片市场具有明显领先优势。此外,公司全球产能占比达到 1/3以上, 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1、 45.1、 55.6亿元, 同比增速为 8%、 25%、 23%,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15、 12、 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产能扩充不及预期。
容百科技 2022-09-16 97.60 -- -- 96.98 -0.64%
96.98 -0.64%
详细
事件: 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5.53亿元,同比增长 221.62%;归母净利 7.36亿元,同比增长 129.27%;扣非归母净利 7.23亿元,同比增长 173.43%; 其中, 2022Q2营收 63.85亿元,环比增长 23.54%;归母净利 4.43亿元,环比增长 51.58%;扣非归母净利 4.26亿元,环比增长 43.89%。 Q2业绩符合预期,单吨净利环比提升: 22H1公司正极销量约 3.5万吨,同比增幅约 70%。其中 Q2出货约 1.7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优异,前驱体自供水平高,叠加产品结构优化, Q2单吨净利 2.4万元,环比提升约 41%。 拓宽产品结构,产能稳步扩充: 22H1公司产品结构中高镍材料占比超 90%,单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 40%, 9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 80%,已在半固态电池应用。 目前公司多款高电压中低镍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头部客户的认证,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批量出货, 公司设计的高镍产线是兼容 8系和 9系产品,高镍产线可向下兼容中低镍产线。 产能方面, 公司湖北基地达到 12万吨/年产能;贵州基地达到 4万吨/年产能,年底将实现约 8万吨产能;韩国 1-1期 0.5万吨/年产线已验收, 1-2期 1.5万吨/年近期封顶,年底将达 2万吨/年产能; 仙桃基地年底预计达 3万吨产能。预计 22年底实现正极 25万吨/年产能、前驱体 9.6万吨/年产能。 新型材料进展超预期: 钠电正极方面, 普鲁士白与层状氧化物技术水平均处于行业内领先, 目前已实现每月吨级出货, 预计 2023年实现每月百吨稳定出货。 磷酸锰铁锂方面,新工厂已完成调试,拥有 6200吨/年产能,并向两轮车头部企业稳定出货 200吨/月以上, 公司正在积极配合四轮车头部企业进行新车型开发,预计锰铁锂与三元掺混产品在今年年底完成量产认证,纯用产品在 2023年 Q1完成量产认证, 2023年实现在部分车型的批量化应用。 盈利预测: 考虑到欧洲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影响高镍正极出货量, 我们调整公司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0和 27.0亿(前值 20.1、 29.9亿),对应 PE 23X 和 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振华新材 2022-09-16 49.99 -- -- 57.50 15.02%
59.28 18.58%
详细
事件: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2022Q2营业收入28.1亿元,环比增长;归母净利润3.2亿元,环比下降;扣非净利润3.2亿元,环比下降6%。公司2022Q2毛利率为,同比增长2.82pcts,环比下降0.68pct;2022Q2净利率为11.31%,同比增长4.55pcts,环比下降1.97pcts。 出货稳步增长,产能加速放量:预计22H1公司出货量2万吨,其中22Q2公司出货量近1万吨,环比略有下滑,公司Q2吨净利约3.2万元/吨,维持高位;我们预计22年全年出货5-5.5万吨。产能方面,公司现有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包括义龙一期、二期合计4万吨,沙文一期1万吨。预计随着沙文二期2.6万吨22Q4投产,公司2022年年底产能达到7.6万吨。高镍产品占比提升:公司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性能逐渐得到客户认可并开始大批量供货,2022H1公司高镍8系产品营收18.3亿元,占三元材料整体35.45%。 钠电正极稳步推进:公司凭借在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在钠离子正极材料领域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层状氧化物路线,已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钠电产线与公司三元产线兼容,因钠离子正极材料采取两次烧结,单吨三元正极产线可转化1.3-1.5吨钠电产线。盈利预测:公司是业内领先的三元正极厂商,已实现中镍5系和6系、高镍8系、超高镍9系产品全覆盖,并率先抢占钠电正极材料新赛道,预计22-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2、14亿(前值为11、14亿),对应PE估值为18、15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15 95.10 -- -- 98.56 3.64%
98.64 3.72%
详细
事件: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128%;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9%;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2022Q2营业收入81.9亿元,环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8.4亿元,环比增长61%;扣非净利润7.6亿元,环比增长74%。 收入端: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业务快速增长。22H1动力电池实现营收102.6亿元,同比增长164%;消费电池实现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74%。 利润端:Q2盈利改善明显。Q2公司来自思摩尔的投资收益约2.7亿元,公司本部净利润约5.7亿元,环比提升超60%。22H1本部业务实现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60%。Q2公司毛利率16%,环比提升超2pct。预计Q2公司出货量环比增长10-20%,主要是铁锂增量。Q2客户价格涨幅平均15-20%左右,涨价之后铁锂小幅盈利。 产能端:公司铁锂产能逐渐释放,预计年底产能将达到80GWh以上。大圆柱电池在荆门规划的20GWh,预计Q4建成试产;三元方形电池12.5GWh产能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供应链: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能,成本压力有望缓解。公司通过合资、控股或参股等方式进行布局,其中金海锂业1000吨氯化锂和10000吨碳酸锂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23年上半年有产出。此外,随着公司上游布局的锂资源逐步释放产能,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盈利预测: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拥有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客户资源,业绩有望维持高增。同时,考虑到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我们调整22-23年归母净利润为33、65亿(前值为39、64亿),对应PE估值为54、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自供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派能科技 2022-09-14 442.70 -- -- 440.00 -0.61%
440.00 -0.61%
详细
事件:22H1公司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172%;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70%;扣非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业绩超预期增长。其中,公司Q2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60%;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68%。 收入端:2022年H1公司出货量为1.2GWh,同比增长145.45%,其中Q2出货量为0.64GWh,环比增长13%,我们预计公司Q3出货量1Gwh,2023年公司出货量7Gwh。 利润端:公司2022年Q2销售毛利率为30.2%,环比增长2.69pct。公司2022年Q2产品价格为1618元/kwh;单kwh净利润253元;加回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1.96亿元,对应单kwh净利润306元;加回资产减值损失后净利润2.3亿元,对应单位kwh利润330元。展望Q3因铜箔/铁锂加工费/VC/六氟价格处于低位,我们预计公司成本将进一步下滑,成本压力释放,单kwh利润或超350元/kwh,Q3公司出货量1Gwh,对应利润3.5亿元。 费用方面:2022年Q2期间费用率为9.13%,同比-0.05pct,环比-3.66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21%,同比-0.5pct,环比-0.75pct;管理费用率为2.97%,同比+0.34pct,环比+0.25pct;研发费用率为6.47%,同比-0.82pcts,环比-1.19pcts;财务费用率为-1.52%,同比+0.94pct,环比-1.97pcts。 盈利预测:户储为22-23年景气赛道,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9/27.67/37.85亿元(前值为22年7.36亿元,23年10.86亿元),同比增长238%/159%/37%,对应PE分别为69x/27x/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环境风险、疫情风险。
金博股份 2022-09-01 298.41 -- -- 317.97 6.55%
317.97 6.55%
详细
业绩速览:22H1公司实现营收8.47亿元,同比+65.30%;归母净利3.68亿元,同比+80.38%;扣非净利润2.26亿元,同比+19.48%。毛利率52.38%,同比-13.28pct;净利润率43.43%,同比+9pct。单季度来看,22Q1/22Q2营收分别为4.50/3.96亿元,分别同比+125.8%/26.7%。 光伏板块保持增长,大尺寸碳基复材将释放产能。光伏碳基复合材料热场转向成本、产品差异化竞争,大尺寸、薄片化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型电池市占率将快速提升。同时,公司推出了中轴、托盘等节能降耗新产品。22H1公司光伏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78%。公司可转债项目600吨光伏热场碳碳复材产能已于22年上半年全部达产,目前公司总产能2000吨左右。1500吨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材产能扩建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陆续有产能释放,到年底预计将有60%左右的产能释放,预计23年达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3500吨左右。 半导体领域持续推进,碳陶业务即将放量。公司在半导体领域推出超纯系列热场材料和保温材料,超高纯碳基材料达5ppm以内,高纯保温材料达30ppm以内。今年4月与天科合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满足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要求的热场材料。碳陶业务方面,目前公司碳陶制动盘在中高端电动车取得适用性验证,并于今年6、7月陆续拿到广汽、比亚迪定点通知书,预计22年底碳陶刹车盘产能不少于10万盘,预计在23年形成销售收入。 氢能领域优势明显,锂电负极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氢能领域公司拥有氢气、储氢瓶、碳纸等产品。氢气是公司碳基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提纯后即可利用,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公司尾气提纯与制氢设施预计2023 年年初投产。储氢瓶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片状碳纸已进入小试阶段,整体性能与进口碳纸相当。连续式碳纸已完成技术研发,即将进入小试阶段。锂电负极方面,公司利用在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高温处理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布局,新增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方面的盈利点。 投资建议: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6.40/8.58/10.42亿,同比增长28%/34%/21%,对应PE为41.3/30.8/25.3倍。公司在光伏热场碳碳复材处于龙头地位,在碳基核心技术方面积淀深厚;未来多元化布局有望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碳陶、氢能业务明年有望快速放量,故我们对金博股份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投放及消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碳陶、氢能等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参考信息滞后风险;财务数据估算偏差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金博股份 2022-08-30 301.01 -- -- 317.97 5.63%
317.97 5.63%
详细
光伏热场碳/碳复材龙头,打造碳基材料平台型企业。公司是光伏热场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市占率已超30%,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单晶硅拉制炉。目前公司正着力打造碳基材料平台型企业,2021年成立金博碳陶、金博氢能、金博研究院等子公司,积极探索碳基复合材料及其副产品在摩擦制动、燃料电池、半导体、锂电池负极等领域的应用。 光伏热场碳/碳复材需求高增,技术优势构筑成本壁垒。在双碳转型及能源危机大背景下,光伏产业链有望持续高景气,新增硅片产能也将拉动光伏碳碳复材需求。据测算,2022/2023年光伏热场碳/碳复材国内市场规模为54.2/72.2亿元,同比+35.5%/+33.3%。另外光伏碳碳复材作为易耗品,大部分产品寿命为半年到两年不等,替换性需求大。随着硅片大型化及N型渗透率攀升,公司有望凭借抗折强度、灰分纯度性能优异的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公司盈利α优势明显,21年吨净利高出同业18-25万元。公司产品高温性能好、纯度高,相同型号产品重量更轻,单价较行业中型规模企业高约4万/吨。公司通过工艺优化+采用快速气相沉积法+关键设备自研+自制核心原材料碳纤维预置体,公司生产流程更短、效率更高,可大幅降低折旧和辅料成本,制造费用较同业低约20万/吨,原材料成本降低约5万/吨。 扩张碳基材料应用领域,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碳陶复材:随着碳陶刹车盘成本下降、叠加车辆轻量化需求,2025年碳陶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00亿元。公司已成为比亚迪、广汽埃安定点供应商,已具备年产10万套碳陶刹车盘的产能,我们预计2023年有望开始贡献业绩;氢能:随着氢燃料电池快速发展,氢气、氢燃料电池碳纸、储氢装置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公司拥有5000立方米/小时氢气尾气回收产能,未来有望进一步拉动营收,在储氢瓶、碳纸领域公司也在加速布局中。半导体热场:目前碳碳复材在半导体热场渗透率较低,公司碳碳产品已满足相关性能指标,已获得5家半导体厂商的认证。2021年半导体热场业务营收为2436万元,与2019年相比营收翻了十倍,未来成长想象空间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39/8.58/10.42亿元,同比增长28%/34%/21%,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0/35.0/28.8倍。公司在光伏热场碳碳复材处于龙头地位,在碳基核心技术方面积淀深厚。公司未来多元化布局有望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碳陶、氢能业务明年有望快速放量,故我们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投放及消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碳陶、氢能等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参考信息滞后风险;财务数据估算偏差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华盛锂电 2022-08-16 108.00 -- -- 113.88 5.44%
113.88 5.44%
详细
公司是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 是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市场领先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于 2003年进入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 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直接与国内外知名锂电池产业链厂商达成合作,包括三菱化学、比亚迪、宁德时代、天赐材料等。 2018年-2020年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2021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大幅增加, 公司营收同比+128%,归母净利润同比+439%。 需求端, 下游动力+储能市场推动下, 电解液添加剂市场空间广阔。 一方面, 动力市场电池出货持续增长, 我们预计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 1706GWh,较 2021年复合增速为 46%; 锂电储能发展提速, 我们预计 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404GWh,较 2021年复合增速为 55%。 下游需求旺盛拉动电池出货量增长, 电解液需求提升。 电解液添加剂作为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优化电解液各类性能,如电导率、阻燃性能、过充保护、倍率性能等, 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另一方面,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持续回暖刺激了 VC 的需求, VC 在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比例为 3%-5%,高于在三元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比例 1%-2%; 同时随着锂电池往高电压、高镍化等方向发展,所需电解液的配方,尤其是添加剂的使用也越来越复杂。 供给端,产能聚焦国内,扩产周期较长。 从格局看, 中国企业为主, 海外企业份额占比较低, 2020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电解液添加剂企业市场份额达 86%。 从量看, 2021年各企业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 实现出货高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解液添加剂生产国, 2021年电解液添加剂出货量约 3.26万吨,同比增长 76.22%。 从价看, 2021年由于下游需求快速提升, 同时行业扩产环评审核严格且有一定技术工艺门槛, 行业供不应求, VC 价格快速上涨,目前随着新增产能投产, 供需紧张得到缓解, VC 价格从 21年底 40万元/吨, 回归至正常水平 13万元/吨。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研发时间早,专利布局完善,主导了 VC 国家标准和 FEC 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市场领先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形成了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完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控制能力,并自主开发多项技术, 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工艺路线。 公司产品纯度、色度、水分等重点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积极布局新型锂盐。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持续加强对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对 LiFSI、 LiDFP、 LiDFOB 等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已形成小批量量产或技术储备。 公司向上游产业链延伸。 公司拟在云梦县设立子公司,投资约 4亿元,建设年产 8万吨 CEC 项目,其中一期拟投资 1.5亿元建设年产 4万吨生产线,预计于 2022年建成投产。公司在电解液添加剂之外拓展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电池材料。 公司子公司华赢新能源(持股 70%)研发的高性能长寿命石墨负极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已处于中试阶段。 公司严控环保, 并对反应中的副产物进行了精制回收。 公司所处的精细化工行业对于安全环保要求较为严格。公司一直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和规定进行生产,与子公司泰兴华盛均于 2019年取得了最新的排污许可证。 公司在行业内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18-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超 70%。 2021年公司分别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天赐材料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宁德时代约定 VC 产品需求量, 22年 1120吨, 23-25年 3360吨/年。与比亚迪约定 VC、 FEC 产品需求量, VC 产品 22年 800吨, 23-25年 3120吨/年; FEC 产品 22年 160吨, 23-25年 600吨/年。与天赐材料约定 FEC 产品需求量, 22年 660吨, 23-24年 960吨/年。 此外, 2021年 2月,比亚迪收购公司 1.98%的股份,进一步绑定合作关系。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6/16.3/1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6.6/7.1亿元, EPS 分别为 3.7/6.0/6.4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29/18/17倍(2022年 8月 11日收盘价)。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 行业规模测算偏差的风险;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厦钨新能 2022-07-27 144.99 -- -- 154.55 6.59%
154.55 6.59%
详细
三元正极龙头,业绩扭亏为盈。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正极供应商,钴酸锂方面,目前公司以4.45V及以上高电压产品为主,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未来4.5V+钴酸锂产品是公司研发和生产的重点。公司在钴酸锂领域与下游ATL、三星SDI、LGC、村田、欣旺达、珠海冠宇等主流锂电池客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不断进行产品升级迭代。三元方面,公司目前以高电压Ni6系NCM三元材料为主,并已具备Ni7系、Ni8系NCM三元材料的量产能力。 全球碳中和加快汽车电动化进程,带动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为521GWh;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1422GWh。由于三元材料明显的性能优势使得其在中高端长续航车型中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镍钴降价,成本下降有望提升市场份额。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29.3/44.9/63.9/89.6万吨,2021-2025年的CAGR为49%。目前我国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格局相对分散,公司市占率约为7%,与头部企业差距小。随着未来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和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高电压趋势显现,具备相关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更具潜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后,充分受益于行业内正极材料需求的高增。 中镍高电压具备成本优势,能量密度跟高镍基本持平。根据公司公告,目前4.4V的6系高电压三元能量密度跟4.2V的8系高镍基本持平;下一代4.45V的7系高电压能量密度远超4.25V的8系高镍,和4.25V的9系超高镍基本持平。Ni65的高电压三元中镍、钴、锰三种元素的摩尔质量比为65%:7%:28%,而Ni8系高镍三元中镍、钴、锰的摩尔质量比为83%:11%:6%。根据wid数据,锰的价格远低于镍、钴的价格,则高电压三元相比高镍三元有较明显的材料成本优势。 高电压出货占比提升,产能加速扩张。从2019年以来,公司所有钴酸锂产品均为4.35V以上的高电压,2022Q1钴酸锂收入占比最大的是4.45V,其次是4.48V及以上产品。三元方面,2019年高电压收入占比仅为25%,2022Q1已经提升至80%以上。截至2021年底,公司正极产能约7.7万吨,其中三元产能3.2万吨,钴酸锂产能4.5万吨。2022年公司会有3万吨三元正极产能投产,年底总产能提升至10.7万吨。根据现有产能规划,预计到2025年公司三元、钴酸锂、磷酸铁锂产能合计超40万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7、4 11、493亿元,同比增速为104%、29%、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21亿元、28亿元,同比增速为143%、54%、36%,对应PE估值为29、19、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需求不及预期,下游电池厂扩产不及预计,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安彩高科 基础化工业 2022-07-19 6.46 -- -- 9.55 47.83%
9.55 47.83%
详细
安彩高科:多元业务良好协同,增产增效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深耕玻璃领域三十余年,深入掌握玻璃制造经验与技术,目前已形成以光伏玻璃为核心,协同天然气+浮法玻璃的产业布局。公司立足光伏玻璃差异化+玻璃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并向高附加值玻璃产业延伸。目前光伏玻璃在产产能900t/d,预计22Q4产能达2700t/d;超白浮法玻璃产能600t/d。 我们认为:在光伏玻璃需求高增、区域化供给竞争格局下看好安彩差异化布局,公司新建窑炉增产增效,盈利水平站稳二梯队上游,叠加多元化业务协同增益,助力公司行稳致远。1)增产增效:公司积极实施技术改造与产线更新,促进光伏玻璃单平成本在16-21年累计降幅16.55%,毛利率与龙头差距快速缩小。扩产意愿充足,22Q4将达产2700t/d。2)光伏玻璃差异化布局: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加快提升2.0mm薄板、宽板光伏玻璃生产能力。行业产能多集中于东南区域,公司区位有利于稳固中部、开拓西北市场。3)玻璃业务多元化发展:公司积极推进浮法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业务发展,为光热玻璃全球唯二可量产企业,技术力支撑高毛利;日前公告新建1万吨/年药玻产线,新增长极蓄势待发。 光伏玻璃领域:光伏装机高增、双玻/宽玻/薄玻渗透率提升驱动量增,供给侧新增规划产能大,但行业高壁垒属性保障“两超多强”鼎立格局。 1)需求端持续向好,个性化需求提升:预计21-25年光伏玻璃需求增速CAGR 14.8%,有望在23年达到4.14万吨/天。大尺寸和2.0mm超薄玻璃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22/23年光伏玻璃大尺寸需求量约2.89/3.85万吨/天,维持紧平衡。 2)供给侧动态调整,实际落地可能延后:21年底行业在产产能4.60万吨/天,22/23年规划产能远超总需求。光伏玻璃价格处于底部,原材料与燃料价格处在高位,中小企业扩产动力或下降,实际落地时间有延后可能性。 3)“两超多强”格局巩固:光伏玻璃行业资产重、耗能高、投扩产周期长(12-18个月)、初始投资高、行业高壁垒属性下,企业扩产意愿与当期利润高度相关。预计行业“两超多强”格局将维持相对稳定。 浮法玻璃领域:光热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光热电站不断落地,光热玻璃成太阳能发电第二路径,较普通浮法和光伏玻璃技术难度更高,安彩光热填补国内空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安彩高科归母净利润2.76/3.71/5.55亿元,同比增长32%/34%/5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2/15.0/10.0倍。公司各业务良好协同,看好未来公司差异化、多元化布局推动成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玻璃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空间与行业规模测算偏差;行业竞争加 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与燃料价格变动风险;股价波动风险;参考信息滞后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