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强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曾就职于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6.09%
(第97名)
60日
中线
4.3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3-24 219.67 -- -- 418.00 5.03%
244.56 11.33%
详细
事件:1)公 司在深交所互动易中表示,麒麟电池预计将于 2023年一季度量产;2)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3286 亿元,同比增长152.1%;归母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增长92.9%;归母扣非净利润282 亿元,同比增长109.9%。其中,Q4 营收1183 亿元,同比增长107.5%,环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增长60.6%,环比增长39.4%;归母扣非净利润122 亿元,同比增长78.0%,环比增长35.5%。 2022 年电池出货289GWh,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2 年电池出货289GWh,同增116.6%,其中动力电池系统242GWh,同增107%,全球市场占有率约37%,同增4pct,全球储能电池系统市占率43%,同增5pct;四季度估计电池出货100GWh。我们预计2023 年动力电池出货有望超300GWh,储能电池出货有望超90GWh。 2022 年单Wh 利润0.08 元+,单位盈利有望向上。我们估算公司2022 年电池业务实现单Wh 利润0.08 元+,我们预计2023 年,随着电池材料供需格局的全面松动,产业链利润分配进入新周期,利润从上游向下游增厚,电池环节单位盈利有望提升。综合考虑上游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公司碳酸锂自供率提升,假设公司碳酸锂单吨成本下降到40 万元/吨,我们测算今年每Wh 成本下降约0.1 元,每Wh 盈利提升约0.02 元。 新技术和海外市场带来弹性及空间。新技术方面,公司麒麟电池预计2023 年一季度量产,续航超过1000km;超级拉线提升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公司钠电池2023 年将量产并出货。海外市场方面,宁德与福特合作开拓海外建厂新模式,匈牙利工厂规划100GWh。龙头弹性及空间再次打开,看好中长期向上趋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3/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36.02/5766.82/7208.53 亿元,同比增长35%/30%/25%;归母净利润分别465.33/616.32/787.10 亿元,同比增长51.43%/32.45%/27.71%。对应EPS 分别为19.05/25.23/32.2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1/16//12。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亿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22 8.46 -- -- 9.00 6.38%
9.00 6.38%
详细
1、腾笼换鸟激活公司新动能,步步为营落地一体化+海内外布局公司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持续打造自身品牌,2019年勤诚达入股后,开启腾笼换鸟战略,淘汰落后产能,重视技术研发与精益化管理;新管理层重视海内外市场开拓,以一体化战略为抓手,持续打造优质产能。 2、产业链报价下行催化盈利提升,2023年盈利有望高速增长2023年,随着硅料产能加速投放,上游产能加速走向过剩,产业链报价下行已成定局;电池片环节,2023年上半年优质大尺寸产能有限,有望维持较强的盈利能力;组件环节,在产业链报价下行过程中,期货性质带来盈利修复的空间;亿晶光电拥有5GW优质电池片产能以及10GW优质组件产能,2023年盈利有望高速增长。 3、TOPCon新产能为后续营收与盈利增长保驾护航2023年新技术迭代加速,全行业TOPCon产能逐季加速落地,2023年二季度建设的TOPCon产能有望通过直接导入SE取得一定优势;亿晶光电10GW的TOPCon产能即将在2023年二季度落地,N型产品将强有力助力营收与盈利的提升。 4、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46/151.93/193.70亿元,同比增长146.03%/51.23%/27.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6.29亿元、8.42亿元,同比增长121.22%/392.29%/33.78%,对应EPS分别为0.11/0.53/0.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77.54/15.75/11.77。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5、风险提升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新技术迭代超预期、公司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欧晶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2-03 119.18 -- -- 129.35 8.53%
138.00 15.79%
详细
1、内层砂国产替代进行时,石英坩埚使用寿命下降带动坩埚用量显著提升。石英坩埚在硅片拉晶环节仅占硅片制备总成本约1%-2% ,由于进口高纯石英砂供应弹性不足,硅片企业为保证出货量,将会逐步采用国产石英砂做内层使用。国产石英砂在气泡、杂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劣势,将导致石英坩埚使用寿命降低,增加坩埚消耗量。根据我们的测算,石英坩埚平均寿命分别为400、300、200小时,2023年行业所需石英坩埚数量分别为73、97、146万只,对应石英坩埚市场空间分别为93、124、186亿元,所需石英砂用量分别为7.7、10.3、15.5万吨。 2、原材料供应成胜负手,公司竞争优势愈发显著。公司与美国西比科(尤尼明)长期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与石英股份签订高纯石英砂采购协议至2026年底,由于公司为TCL中环的主要坩埚供应商,TCL中环亦能助力公司锁定部分高纯石英砂产能。当前行业高纯石英砂供应较为紧张,公司凭借原材料供应的锁定加强竞争优势,充分甚至超额传导原材料涨价至下游,提升盈利能力。 3、公司产能扩张较快,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目前具有10条光伏石英坩埚产线,IPO募投项目拟升级其中4条产能较小的产线,并扩建2条半导体石英坩埚产线,受益于公司石英砂矿源储备充分,公司2023年上半年产能有望提升至20条线。 石英坩埚市场竞争格局清晰,除作为TCL中环、隆基股份供应商的欧晶科技、江阴龙源、宁夏晶隆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外,其他坩埚企业规模总体较小,我们测算公司2021-2023年市占率有望达18%、19%、22% ,行业份额进一步提升。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达14.14、23、34.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44、4.65、6.5亿元,EPS分别为1.74、3.38、4.7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7、35、2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链价格波动加剧;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爱旭股份 房地产业 2023-01-19 37.99 35.76 192.16% 39.51 4.00%
39.51 4.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1-25.1亿元,扣非净利润19.5-23.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非经营损益约1.6亿元,主要为收到政府补助的摊销。2022年Q4公司归母净利润7.2-11.2亿元,环比增长-9.3%-41.1%;扣非净利润6.77-10.77亿元,环比增长-5.7%-50%。 电池片盈利继续提升。我们预计2022年Q4公司实现电池片出货约8.5GW,单位净利润约0.09-0.11元/W,环比提升0.01-0.03元/W。 原因:1)上半年完成电池片大尺寸改造,大尺寸电池片比例达95%,四季度公司处于满产满销状态,预计210产品出货比例提升;2)四季度电池片供不应求,推动单位盈利上升;3)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管控,优化调整采购经营策略,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ABC产线处于爬坡期,一体化成长进行时。公司首期6.5GWABC珠海产线已于2022年10月投产,目前处于调试与爬坡阶段,预计2023年Q2实现满产。截至2022年Q4,公司ABC电池片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达26.2%,良率超过95%,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进行深入研发,产品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公司规划,ABC整体产能52GW,其中珠海、义乌各26GW,义乌26GW产能预计于2023年投产。预计2023年公司ABC产品出货5-6GW,产品以组件或系统方式进行销售,主要目标市场为海内外高端分布式,单位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从电池片供应商向垂直一体化组件发展,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3.00亿元、394.95亿元、453.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6亿元、35.25亿元、44.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1元、2.71元、3.4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BC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恶化、价格波动加剧
振华新材 2023-01-18 46.27 -- -- 52.83 14.18%
52.83 14.18%
详细
深耕单晶路线,铸就技术及工艺优势特点,三次焙烧提高产品稳定性,将持续受益三元行业单晶渗透率提升。公司储备多项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已迭代至大单晶材料高镍8系产品,单晶9系超高镍产品进入送样认证环节。2021年单晶正极出货量市场,公司市占率TOP1,为26%,未来伴随单晶材料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正极材料出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独有的三次焙烧工艺,提升产品稳定性,同时兼容大尺寸前驱体,平滑产品成本差异。 三元产品结构高镍化,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在建及规划产能打开高镍增长空间。产品结构优化明显,单吨盈利能力提升,高镍8系营收占比提升至34.8%,毛利率提升至14.82%。在建及规划产能增速居行业前列,已有产能5万吨,在建及规划产能为13.2万吨,为现有产能2.64倍,扩产倍率行业第一,2022年底预计可达到6.2万吨。远期规划的义龙三期10万吨高镍产线,确保了公司未来的高镍产品增量。 钠离子打开远期空间:钠离子正极产销落地,自研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专利,占据行业先发优势。基于多年三元单晶积淀,选择层状氧化物钠电正极路线,前期三元产线兼容共用,降低早期单位成本,远期投建专用产线,成本控制合理。已向国内厂商送样认证,实现吨级销售,产品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前列。 入局锂电后周期:前瞻性布局电池回收,降低上游前驱体成本。参股红星电子布局回收业务,采用化学沉淀法回收率达到95%,废料再合成前驱体,根据公司数据测算,2018-2020通过使用回收产生的前驱体可实现正极单吨成本下降五千至六千元,成本节约率约4%-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单晶产品高镍化成果显现,钠电正极材料实现产销落地,在正极行业高镍及单晶化趋势明确的背景下,公司未来业绩释放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为12.54/14.25/18.62亿,2023月1月17日收盘价为46.15元,对应的PE分别为16.30/14.35/10.9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2-12-14 89.03 -- -- 101.80 14.34%
102.51 15.14%
详细
1.公司专注于风电塔筒/桩基业务,随着海上风电发展而成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塔筒、桩基等业务,目前涵盖2MW至5MW以及6.45MW、8MW、10MW、12MW以上等大功率等级产品。公司近几年抓住海风高速发展机遇,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4.58亿元,同比增长39%;2018-2021年CAGR达84%;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81%,2018-2021年的CAGR达215%。 2022年前三季度,受海风抢装后阶段性需求不足、疫情等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未来随着海风市场回暖,预计公司业绩很快恢复增长。 2.海上风电方兴未艾,即将开启中长期向上周期。截至2022年11月末,沿海11省市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计划,11省市“十四五”开工或规划的海风总规模已超110GW,计划并网容量超58GW。此外,2022年1-11月,海上风机招标达到14GW,其中11月招标达到1.55GW,同比+93%、环比+39%;预计全年海风招标将到达15GW以上,含EPC预计达到20GW左右,同比+600%以上。因此,我们预计2022-2026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分别为6GW、12GW、17GW、21GW、25GW,2022-2026同比增速分别为-59%、100%、42%、24%、19%。 3.全球桩基+海风塔筒需求旺盛,国内供需紧平衡。随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预计2022-2026全球桩基+海塔需求为310/564/692/1091/1287万吨,CAGR有望达到40%以上。国内2023-2024年桩基+海塔需求预计为348万吨和510万吨,而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为348万吨和450万吨,供需紧平衡。此外,目前中厚板价格持续回落,为塔筒/桩基企业毛利率回升释放积极信号,2022Q3塔筒企业整体毛利率已经开始筑底企稳。展望2023年,供需紧平衡叠加原料价格回落,塔筒/桩基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恢复。 4.产能布局&码头资源&客户资源等优势助力公司未来快速成长。1)随着海风快速发展,公司原有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2022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如东小洋口、启动吕四港、江苏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儋州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国内海风重点发展区域和出口市场。预计公司2022-2024年有效产能将达到20/60/110万吨。2)公司拥有自有码头3个,分别是通州湾码头、小洋口码头和启动吕四港码头(正在跑岸线审批),码头资源丰富,运输成本具备优势。3)公司已经与主流的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运营商、风电整机厂商都建立紧密和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稳定的获单能力。4)公司进军海工业务和参股风电场运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以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5.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84亿元、57.16亿元、9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9.15%、239.45%、69.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亿元、8.75亿元、15.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0.73%、168.70%、80.27%;EPS分别为1.50/4.02/7.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2/23.2/1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规模不及预期、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钧达股份 能源行业 2022-12-06 210.13 -- -- 219.86 4.63%
219.86 4.63%
详细
1、技术团队研发功底深厚,转型以来营收与盈利齐升钧达股份于2021年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 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对捷泰科技的收购,被收购的捷泰科技深耕电池片多年,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在TOPCon量产中位居行业前列。捷泰科技管理层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从2021年转型以来,公司营业收入以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电池片环节盈利持续提升,公司TOPCon新产能阿尔法凸显公司TOPCon新产能阿尔法凸显,TOPCon技术与投产节奏位居行业前列。短期看,产业链利润加速往中下游转移,电池片环节盈利持续提升,结合公司TOPCon电池片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位于行业前列。中长期看,公司对新技术的理解位于行业前列,依托捷泰科技的技术实力,公司有望穿越周期,高速成长。 3、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2.41/289.13/393.57亿元,同比增长327.51%/136.20%/36.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8亿元、20.68亿元、27.77亿元,同比增长-535.28%/165.96%/34.29%,对应EPS分别为5.49/14.61/19.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8.16/14.34/10.68。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4、风险提升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新技术迭代超预期、公司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维科技术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12-06 17.40 -- -- 18.98 9.08%
18.98 9.08%
详细
1.率先扩产钠电池+背靠钠创,具备产业链优势公司率先进行钠电池产能布局;通过与钠创深度绑定,具备产业链优势。技术方面,公司背靠钠创,其技术团队来自上海交大,目前已经取得正极、电解液等核心原材料的多项专利;产能方面,公司年产2GWh产能有望2023年6月投产,钠创4万吨钠电池正极产线已投产;产业链合作方面,钠创已与新宙邦、中欣氟材、江苏淮海等电池及材料企业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有望通过与钠创合作建立产业链优势。 2.具备消费电池经验,钠电池制造有基础公司从2017年开始涉足消费电池领域,具有多年锂电池生产经验。钠电池与锂电池工作原理相似,电芯生产制备流程基本相同,公司积累的多年消费电池生产经验有利于后续钠电池业务的发展。 3.传统业务扭亏为盈,钠电池业务有望贡献较大弹性公司2022前三季度净利润0.13亿元,费用控制能力明显改善,传统业务扭亏为盈,且钠电池业务起量后,公司业绩有望具备较大弹性,假设2023/2024年公司钠电池出货0.6/1.8GWh,预计将贡献净利润约0.88/2.04亿元。 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54/37.95/47.10亿元,同比增长23.06%/48.60%/24.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8/0.99/2.65亿元,同比增长-114.05%/454.84%/167.11%,对应EPS分别为0.06/0.34/0.9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1.44/47.12/17.64。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曾以纺织为主业,同时在地产开发、资本投资、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综合发展。2017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持有维科电池100%的股权,并直接持有维科新能源100%的股权,将主营业务转为锂电池制造。2019年,公司完成了纺织业务剥离。当前公司锂电池业务以3C数码电池为核心,积极拓展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并率先布局钠电池赛道,开拓未来蓝海市场。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增加20.09%;实现净利润0.13亿元,净利率0.72%,扭亏为盈。营收方面,近两年公司营收增速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积极扩产消费电池以及新建产能加速释放:公司年产60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化工厂扩产项目已于2020年5月开始动工,已能实现年产3,000万支;维乐电池项目已于2021年4月正式投产,2.4亿支消费电池产能逐步释放。盈利方面,公司通过提升费用控制能力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前三季度的费用率降低至7.92%,相对于2021年下降7pct以上;净利率提升至0.72%,相对于2021年提升接近7pct,费用控制能力以及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在高锂价催化下,钠离子电池发展加速,率先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钠离子电池具备性能和成本优势,我们预计到2026年,全球钠离子电池需求将超过130GWh,在各应用场景中综合渗透率将达到5%。而国内钠电池规划产能在50GWh左右(不完全统计),当前钠离子电池尚处于产品验证阶段,率先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与钠创2019年即开始深度合作,具体的合作模式为:1、优势互补,共同研发。 2019年,双方就“钠离子电池制造技术”展开了初步探索合作。钠创的业务聚焦于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电芯设计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建立钠电正极材料及电解液生产与销售网络,而维科技术具备电池生产技术与产线,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公司参与钠创A轮融资,为其做资本上的纽带。 2022年9月9日维科技术与浙江钠创签署《增资协议》,拟参与浙江钠创A轮融资。2022年10月25日,公司正式参与钠创A轮融资,投资额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2348%(投资款已支付)。钠创利用募集资本进行钠电材料产能建设,并对维科钠电池生产优先保证材料供应等支持。 3、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钠电研发合作。 2022年9月9日,双方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维科技术将聘请马紫峰教授为技术顾问,为钠电研发中心给予全面技术指导。维科技术在江西维科产业园建设钠电产业化基地,项目初期建设2GWh钠电池生产线,主要面向低速车和储能市场,浙江钠创对钠电池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将深化钠电研发合作,共享各自在钠离子电池研发的技术积累,联合申报政府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参与制定钠离子电池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文件的制订。 钠创研发水平及技术实力行业领先。钠创与上海交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核心研发实力主要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组建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团队,已拥有美国专利3件,授权专利23件,申请专利40余件。 产品进展方面,钠创已建成全球首套吨级铁酸钠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完成了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包设计,年产4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已经投产,将为2023年维科技术2GWh钠电池产能的释放提供良好的原材料支持。未来钠创将专注于生产正极、电解液等钠电池材料。 产业链合作方面,钠创与新宙邦、中欣氟材、江苏淮海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开发的正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已在20多家电池制造企业进行验证。 公司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南昌电池在南昌新建区实施,主要面向低速车和储能市场,预计2023年6月实现全面量产。公司采取层状氧化物+硬碳路线,其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预计将主要来自钠创。 目前国内电池企业钠离子电池布局加速,公司计划于2023年6月投产2GWh级产能,速度较为领先。产品具备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突出等优势,同时上游原材料供应确定性强,具备成本优势,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核心钠电池业务方面,公司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有望2023年6月投产,假设2023/2024年公司钠电池出货0.6/1.8GWh,预计将贡献净利润约0.88/2.04亿元。 消费电池业务方面,随着年产6,0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项目以及维乐电池项目的逐步投产与达产,公司聚合物类锂离子电池与高倍率电芯产能有望逐步提升至3亿支以上。 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54/37.95/47.10亿元,同比增长23.06%/48.60%/24.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8/0.99/2.65亿元,同比增长-114.05%/454.84%/167.11%,对应EPS分别为0.06/0.34/0.9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1.44/47.12/17.64。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1)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市场竞争加剧。 4.风险提示
鹏辉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4 71.60 -- -- 82.50 15.22%
86.20 20.39%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2022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65.02亿元,同比+66.89%,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170.19%。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水平向上。公司Q3实现营收24.37亿元,同比+69.13%,环比微增,实现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337.02%,环比+30%,显著高增;公司Q3实现毛利率20.80%,同比+5.39pct,环比+2.78pct,盈利水平向上,应源于:1)储能订单收入成本错配进一步缓解,低价订单基本交付完毕,下游顺价持续;2)工艺改进持续提升营运效率,推动降本。 以储能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共振向上。公司产品线布局全面,覆盖一次电池到二次电池,消费、动力及储能电池构成三大业务板块,均绑定知名大客户,彰显技术实力,同时公司合理进行战略聚焦,兼顾传统业务发展,三翼齐飞有望实现业务板块共振向上:1)储能电池:大储与阳光电源、天合光能深度合作,户储绑定阳光电源、古瑞瓦特等,与三晶电气、德业股份亦有紧密合作,便携式储能作为龙头正浩科技主供,同时开拓公牛等新客户,能源危机+政策发力下有望实现户储与大储高增;2)动力电池:公司是五菱MINIEV的主供之一,供给配置偏高端,同时导入上通五菱多款车型,预计随下游需求高速放量;3)消费电池:轻型动力、消费电子均有深厚技术及客户积累,预计稳定增长。 产能扩建加速+加码钠电新技术,储能业务成长空间可期。公司已具备技术领先+绑定优质客户双重优势,在手订单充裕,关键在于扩产消化市场需求。近期公司产能扩建高速推进,柳州、衢州项目远期规划均达到20GWh,均为方形储能&动力产能,预计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储能业务,优先作为储能产能,柳州一期预计年底投产,衢州基地预计年底可实现开工建设,公司储能业务远期规划产能80GWh以上,2022H1储能电池出货量为全国第三,大储及户储需求高增确定性强,随公司客户导入推进+产能高速释放,远期空间成长可期。公司在钠电池方面布局较为前瞻,亦将为公司储能发展增添长期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战略性聚焦储能,产品导入客户进度及产能扩张进度超预期,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4.12、152.97(+20.84)、205.35(+38.76)亿元,同比增长65.33%/62.53%/34.24%;归母净利分别为6.34、12.01(+2.65)、16.50(+3.84)亿元,同比增长247.65%/89.36%/37.37%;EPS分别为1.25/2.60(+0.51)/3.58(+0.7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6/27/20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2-11-09 41.19 77.81 139.32% 43.74 6.19%
52.09 26.46%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Q3实现营收 23.38亿元,同比+22.25%,环比+2.59%;实现净利润 4.38亿元,同比+1.71%,环比-10.9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33亿元,同比+4.77%,环比-11.45%。前三季度共计营收 73.29亿元,同比+63.99%,实现净利 14.42亿,同比+66.17%。 电解液价格下行压力下盈利稳定,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30.15%,净利率为 18.73%。在电解液价格回调以及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压力下,公司净利率仍然保持在历史中位偏高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1)溶剂、添加剂、LiFSI 自供率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逐渐体现;2)费用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三费环比下降 7%左右)。 材料自供率提升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有机氟化学品产能加速落地。LiFSI 方面,公司顺利运行年产能 2400吨的新装置,并与日本触媒进行合作,计划将 LiFSI 产能扩大至 1万吨,预计 2024/2025年投产。添加剂方面,目前公司产能为千吨级,随着瀚康项目 2023年年底的投产,公司添加剂产能有望达 5万吨左右。溶剂方面,惠州项目有望 2023年上半年投产,投产后溶剂产能有望达到 20万吨。有机氟化学品方面,公司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与海斯福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预计将于 2023年下半年进入试产状态。随着电解液材料及有机氟化学品产能的加速落地,公司周期性盈利压力有望得到良好缓解。 海外业务逐步起量,钠电池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对比国内,我们认为未来电解液在海外市场将拥有更优的竞争格局及盈利水平。目前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波兰基地正在推进客户认证程序,2023年交付量有望过万吨。2025年海外整体出货量有望达到 50万吨,未来海外电解液出货量占比有望提升至 40%,带动公司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0%。新技术方面,公司积极布局钠电池专利及产能:与上海紫剑(钠创股东)共同申请钠离子电解液专利,同时适用于钠电池电解液的新型添加剂正在进行专利布局;钠电池电解液已给客户进行吨级交付,未来将自产 NaFSI(可以由公司现在的 LiFSI 生产线切换),目前已有样品。公司有望凭借优质基础及先发优势率先打开海外市场、享受新技术溢价,拥抱广阔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5.72/139.67/162.04亿元,同比增长 52.09%/32.11%/16.02%;归母净利润分别 19.07/23.35/27.97亿元,同比增长 45.94%/22.44%/19.76%。对 应 EPS 分别为 2.57/3.14/3.7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6/13/ 11。首次评级,给予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04 75.01 -- -- 77.95 3.92%
77.95 3.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2022年三季度报告,业绩低于预期。 1)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65亿元,同比-1.88%;归母净利润7.36亿元,同比-23.43%;扣非归母净利润7.54亿元,同比-21.03%。 2)对应Q3营收18.05亿元,同比-24.36%,环比-11.66%;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34.04%,环比-10.15%;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30.29%,环比-10.73%。 海风项目开工延迟导致交付不及预期,脐带缆带动毛利率回升。 1)2022年前三季度,陆缆收入30.89亿元,同比+15.96%,Q1/Q2/Q3分别为7.99、12.23、10.67亿元,Q3同比-4.82%、环比-12.76%;前三季度海缆收入19.26亿元,同比-23.62%,Q1/Q2/Q3分别为7.41、7.16、4.69亿元,Q3同比-52.86%、环比-34.50%;前三季度海洋工程收入6.39亿元,同比+9.48%,Q1/Q2/Q3分别为2.71、1.09、2.59亿元,Q3同比-3.05%、环比+137.61%。由于明阳青洲四海风项目开工延迟到2022年8月底,导致公司Q3海缆交付不及预期。我们认为如果公司部分项目延迟到2023年交付,2023年业绩增速有望继续提升。 此外,公司在手订单较多(目前在手订单94.45亿元,其中海缆58.12亿元,陆缆23.67亿元、海洋工程12.66亿元),为2023年业绩提供较好支撑。 2)根据测算,预计2022Q3陆缆毛利率12%左右;海缆毛利率45%左右;海洋工程毛利率30%左右;随着海缆及海洋工程毛利率回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恢复明显,Q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50%,环比+2.93pct。平价时代,虽然海缆行业整理毛利率中枢有所下滑,但公司凭借在高压送出缆和脐带缆方面的优势,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盈利水平。展望未来,随着500KV等级产品交付,公司毛利率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深化南部基地产能规划,持续加码海缆产能。 公司正在进一步深化阳江基地产能规划,将同时启动一、二期项目建设,涉及海缆、陆缆两大业务,预计海缆和陆缆的总产能将达到20-30亿元,其中海缆产能在20亿元左右,预计2023年年底完工。 叠加现有宁波戚家山基地30亿元海缆产能,北仑未来工厂30亿元海缆产能,届时公司海缆产能将达到80亿元。展望未来,在海缆行业需求高增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产能基地优势持续巩固其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随着海上风电景气度持续上升,公司海缆即将进入集中交付期。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7.69/118.88/147.45亿元,同比-2.06%/+53.02%/+24.04%;归母净利分别为10.41/20.05/25.51亿元,同比-12.46%/92.96%/27.23%;EPS分别为1.51/2.92/3.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26/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海上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2-11-02 42.20 66.16 200.73% 52.60 24.64%
52.60 24.64%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Q3实现营收60.65亿元,同比+107.42%,环比+16.32%;实现净利润14.54亿元,同比+88.61%,环比+3.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68亿元,同比+83.80%,环比-1.72%。前三季度共计营收164.28亿元,同比+148.06%,实现净利43.60亿,同比+180.65%。 电解液价格回调压力下,盈利能力保持强劲。随着行业产能的逐步释放,Q3电解液价格环比-25%左右,而六氟磷酸锂、溶剂价格分别环比-20%、+10%左右。行业电解液价格回调速度快于原材料的情况下,公司Q3净利润环比持平,主要原因在于:1)盈利方面,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电解液单吨净利保持在较高水平。三季度公司六氟磷酸锂自供率达到95%左右,LiFSI自供率达到70%以上,核心原材料自产抵御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我们估算公司三季度电解液单吨净利在1.3万元每吨左右。2)出货量方面,公司出货量增速高于行业增速,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我们估计公司Q3电解液出货量为9万吨左右,环比约+50%,高于行业整体增速(48%左右)。 电解液步入供需格局松动阶段,公司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占率。我们预计三季度以后,随着各家产能的逐步释放,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供需格局将逐渐松动,行业将迎来一轮出清。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六氟磷酸锂及LiFSI产能持续释放)、与大客户深度绑定(宁德占比50%左右、4680电池电解液公司是主供),有望在低谷期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市占率将提升至40%以上。 多业务逐步起量,新业务及新技术打开长期发展空间。1)电池回收业务方面,公司已与多家电池持有方展开合作,12月份有望投产,补充锂资源供应;2)正极业务方面,磷酸铁2022/2023年出货量有望达到5/26万吨。按照2.4万/吨的价格、4000元的单吨净利计算,2022/2023年有望贡献营收12/62亿元,净利润2/10亿元。磷酸铁锂预计2022/2023年出货量将达到0.5/1.5万吨,2024年有望大规模上量;3)六氟磷酸钠方面,公司目前已有1000吨六氟磷酸钠装置,并规划新建产能1万吨,预计2024年1季度投产;4)粘结剂方面,公司日化产线可柔性切换至粘结剂产线,部分产品已具备量产和交付能力,预计2023年将具备5万吨产能,目标销售额为4-5亿元。新技术+新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打开远期发展空间,持续推荐。投资建议:公司一体化降本进度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4.36/339.95/434.11亿元,同比增长129.34%/33.65%/27.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4亿元、67.39亿元、81.89亿元,同比增长157.83%/18.35%/21.53%。对应EPS分别为2.96/3.50/4.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98/12.63/10.40。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派能科技 2022-11-01 310.02 -- -- 369.00 19.02%
369.00 19.02%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68亿元,同比+175.62%,实现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同比+156.52%。 业绩超预期,盈利水平加速提升。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同比+179.71%,环比+64.98%;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295.72%,环比+134.89%,业绩超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盈利水平加速提升。 强需求驱动下,量利齐升显著。我们认为在海外户用储能需求高速增长叠加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催化储能配置需求的背景下,公司量利齐升显著:1)量的层面,公司1-9月累计出货2203MWh,对应Q3出货993MWh左右,环比+50%以上,应主要源于海外订单需求加速释放;2)利的层面,我们测算Q3公司已实现0.38元/Wh的单位盈利水平,环比+47.29%,提升显著,应主要源于公司Q1提价订单交付落地,我们测算对应单价(不含税)为1.73元,环比提升0.12元左右;同时Q3原材料成本保持相对稳定,顺价进一步落地+成本端可控下公司单位盈利显著提升。 品牌+渠道+技术优势加持下,扩产项目落地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公司品牌效应与渠道优势俱佳,欧洲市场市占率领先,且同时掌握电芯及Pack层面核心技术,先发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加持下,公司产品需求高增确定性较强,当前主要矛盾应在于产能瓶颈导致的供不应求。预计Q4随公司新增产能陆续落地,供需矛盾有望进一步缓解,带动出货水平持续向上,近期公司10GWh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成功举行开工仪式,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公司工序最齐全、产能最大的基地,打开远期成长空间。钠电池也将加快进度。 投资建议:公司是户储领域龙头,在行业持续高景气之下,看好公司未来中长期成长空间,三季度公司量利继续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4.81/124.29(+26.13)/194.68(+48.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5.74%/126.77%/56.63%。归母净利分别为10.68(+1.96)/23.64(+6.89)/34.84(+10.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71%/121.43%/47.36%。EPS为6.90(+1.27)/15.27(+4.45)/22.50(+6.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5/20/14,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27 159.00 -- -- 178.50 12.26%
178.50 12.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 布 2022 年三季度报告,2022 年 1-9 月实现营收92.80 亿元,同比+73.81%,实现归母净利润32.26 亿元,同比+83.77%。 业绩符合预期,高增速持续。公司Q3 实现归母净利润12.06 亿元,同比+71.05%,环比+9.27%,业绩符合预期,高增速持续,应主要源于产量环比微增,且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 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静待产能释放加速。我们预计Q3 公司隔膜实现满产满销,排产量持续提升,对应出货水平实现13 亿平左右,单平净利实现0.95 元左右。公司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主要由基膜超高良品率+涂覆占比持续提升两大因素支撑,当前业绩增长最主要瓶颈在量的层面,仅靠技改不足以支撑下游高需求,仍需新增产线进行配套,2022 年公司产线投建集中于四季度完工,预计随重庆、江苏产线投建及爬产进一步完成,公司产能释放速度有望全面加快,驱动量利齐升。 预计全年公司实现出货量50 亿平以上,建成名义产能70 亿平左右。 工艺积淀+规模优势+全面客户群铸造高壁垒,保障良好竞争格局。我们认为公司已形成以深厚工艺积淀&技术储备+规模优势+全面的客户群为构成要素的高竞争壁垒,保障良好竞争格局,从产品看:1)对于基膜而言,满足既定电化体系需求下控本是关键,公司掌握大量基膜制备工艺的Know-How 层面内容,超高良品率+规模效应下成本优势显著;2)对于涂覆膜而言,关键则在于针对下游特定升级需求打造对应解决方案,公司实现涂覆方案全覆盖,具有LG 和Celgard 的全套专利授权,产品矩阵完备,实现高端客户深度绑定。从行业看:1)对于行业生产特征而言,优质产能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组合,而是基于工艺理解的定制+调试能力与先进设备厂商产品的有机结合,新进企业仅依靠头部机械厂设备采购或国产替代不足与公司竞争;2)对于行业发展特征而言,隔膜企业发展历程已充分证明盈利水平提升需要工艺的长期积累与持续改进,公司已走在降本曲线最前沿,且依托最全面客户群体提前布局新一代产品,先发优势显著。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37.39、196.63、295.63 亿元,同比增长72.12%、43.12%、50.35%。归母净利分别为50.25、68.15、105.58 亿元,同比增长84.89%、35.64%、54.92%。 EPS 为5.21/7.64/11.8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0/20/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在线涂覆降本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2-10-27 47.56 -- -- 48.97 2.96%
48.97 2.96%
详细
事件:公司 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0.84 亿元,同比+119.60%;归母净利润217.30 亿元,同比+265.54%;扣非归母净利润219.81 亿元,同比+270.62%。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7.45 亿元,同比+107.30%、环比+17.08%;归母净利润95.07 亿元,同比+219.12%、环比+35.24%;扣非归母净利润94.88 亿元,同比+233.13%、环比+28.94%。 硅料量利齐升,TOPCon 产能加速落地。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08%,同比下降2.09pcts,运营效率明显改善。公司硅料、电池片量利齐升:1)硅料业务,2022 前三季度权益出货近15 万吨,三季度权益出货超5.5 万吨,实现单吨净利约17 万元/吨。目前已形成23 万吨/年的高纯晶硅产能,公司与隆基绿能、双良节能、高景太阳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签订硅料长单,保障后续产品销售。2)电池片业务,2022 前三季度出货超32GW,单瓦盈利持续修复。大尺寸产能达70%以上,年底将突破90%。2022/2023 电池片产能有望达到70/100GW,新建8.5GW 产能为TOPCon 产能,随着大规模量产、良率持续提升以及效率持续提升等,2023 年公司TOPCon 产能优势有望凸显。 优质硅料产能助力市占率提升,一体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1)硅料业务,N 型硅料技术领先行业,目前已经实现批量出货。公司的乐山三期12 万吨项目已取得能耗指标批复,预计将于2023 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此项目达产有望带动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硅片业务,公司在硅片环节有与天合光能合资建设的15GW 硅片(通威持股65%)、与晶科能源合资建设的15GW 硅片产能(通威持股30%),战略性布局硅片环节。3)电池片业务,公司TOPCon 转化效率超过24.7%,HJT 达25.67%,从中试线效率看,公司电池片效率处于行业前列。技术路线上,公司选择了210 PECVD 多晶硅沉积技术路线,石英耗材低,掺杂可控性更高。4)组件业务,目前产能达6GW,同时拟在盐城市建设年产25GW 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公司近期多次中标组件项目,加速推进组件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硅料业务量利齐升,TOPCon 产能即将落地,积极推动一体化布局,看好其中长期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51 亿元、1605.76 亿元、1891.3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89 亿元、226.56 亿元、231.06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6.24 元、5.03 元、5.1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海外市场政策变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