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测导航 计算机行业 2022-04-29 21.23 -- -- 36.12 20.52%
36.76 73.15%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7日公告,2021年营收19.03亿元(+35.02%),归母净利润2.94亿元(+49.45%),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53.17%),毛利率54.64%(+0.36pcts),净利率15.22%(+1.16pcts)。2022Q1营收4.22亿元(+21.97%),归母净利润0.67亿元(+34.92%)。同时,公司公布了2022年整体经营目标为营收25.50亿元(+33.99%),归母净利润为3.70亿元(+25.71%)。 投资要点:公司营收利润均快速增长,净利率创近三年新高2021年,公司涉足的各个行业需求情况较好,营业收入(19.03亿元,+35.02%)快速增长。在原材料涨价背景下,公司基于战略备货、研发降本以及规模化采购的成本优势等措施,实现了毛利率(54.64%,+0.36pcts)的稳中有升,同时,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影响,公司所得税(194.98万元,-90.62%)大幅下降,促使公司归母净利润(2.94亿元,+49.45%)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净利率(15.22%,+1.16pcts)也创下近三年新高。 2022Q1,公司收入(4.22亿元,+21.97%)与归母净利润(0.67亿元,+34.92%)均保持快速增长,毛利率(60.38%,+1.53pcts)与净利率(15.34%,+1.52pcts)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体现出公司盈利能力正在持续上升。 从产品看,2021年,公司业务包含高精度定位装备、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两大类。其中,公司高精度定位装备收入(10.94亿元,+14.61%)稳定增长,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收入(8.09亿元,+77.80%)显著增长,凸显出北斗高精度导航产业下游正处于高景气发展期。 从行业分类看,公司业务涉及建筑与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四大领域,具体情况如下:①建筑与基建领域收入(8.60亿元,+25.80%)体量最大,2021年实现快速增长,毛利率(60.95%,+3.90pcts)稳中有升;②地理空间信息领域收入(3.45亿元,+35.22%)快速增长,毛利率(54.49%,+4.75pcts)稳中有升;③资源与公共事业领域收入(6.09亿元,+51.92%)增速最大,但毛利率(46.05%,-7.26pcts)有所下降;④机器人与无人驾驶领域收入(0.89亿元,+27.61%)快速增长,毛利率(52.99%,+3.56pcts)有所提升。整体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及2022Q1,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尽管公司个别业务领域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现象,但在北斗高精度应用市场目前呈现高速发展,公司业务快速拓展下,对公司整体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影响有限。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新的增量空间费用方面,2021年,公司三费费率(28.72%,-0.52pcts)整体稳中有降。具体来看,只有销售费用率(22.10%,+0.32pcts)略有增长,主要系公司主业增长带来的费用增长,及在渠道开拓、销售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加大所致。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17.49%,+2.65pcts)再创上市以来新高。 而从研发人员(482人,+46.50%)出现大幅增长来看,公司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从公司主要研发项目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研发投入集中在北斗高精度导航应用产业链中上游(包括上游基础器件,中游终端设备以及服务系统等),将持续加强公司在卫星高精度导航各下游新兴领域拓展的竞争力,并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量收入空间和盈利空间。 现金流方面,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1亿元,+17.43%)再创上市后历史新高,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43亿元,较2020年增长9.40亿元)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到账所致。 其他财务数据方面,2021年末,公司存货(3.77亿元,+62.52%)高速增长,其中,发出商品达1.12亿元(+173.56%),2022年有望较快兑现至利润表,同时,存货中的原材料(1.26亿元,+339.32%)也出现大幅增长,结合公司合同负债(1.49亿元,+113.75%)翻倍,我们判断,公司已有部分在手订单或意向客户需求充足,目前正在积极备货,同时提前储备原材料也将继续有助于公司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毛利率维持在一定水平。 公司定增完成,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外延增长2021年6月,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资金净额7.85亿元,其中,3.12亿元用于北斗高精度基础器件及终端装备产能建设项目、2.38亿元用于智能时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司定增说明书的披露,公司北斗高精度基础器件及终端装备产能建设项目将在公司现有产品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公司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商业导航应用产品(包括板卡和组合导航接收机)进行产能建设,该项目公司计划建设期为2年,公司预计达产后预测期内年均为公司新增营业收入7.09亿元(占公司2021年收入的17.50%),新增利润总额1.40亿元(占公司2021年利润总额的21.98%)。 根据《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2020年我国高精度市场产值达到110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涨47.59%,远高出北斗应用整体市场增速(16.90%),而参考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上中下游各部分产值的变化规律,我们判断,“十四五”我国高精度市场下游运营服务领域将呈现高速发展。在公司已经研发并量产了高精度GNSS基带芯片“璇玑”、多款高精度GNSS板卡、模组、天线等基础器件背景下,公司定增募投项目的推进,将为“十四五”期间公司在北斗高精度应用市场中上游(设备及基础期间)的产能保障奠定基础,进而构成公司“十四五”期间业绩维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保障。 “内外兼修”有助于公司享受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高景气发展红利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相关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制造、集成和产业化。公司围绕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核心,逐步构建起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两大核心技术护城河,并逐步打造公司各类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在建筑和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无人驾驶等行业的竞争力。①建筑与基建公司基于多种高精度定位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为建筑、工程、施工等行业客户的勘测、设计、施工、运维环节的工作,提供高精度位置信息。 2021年,公司推出了“五星十六频RTK”高精度接收机智能装备,突破在复杂测量场景下的信号问题,设计精巧便携,集成惯导模块,大大提升作业效率,且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融合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研发出“视觉RTK”高精度接收机智能装备并推向市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同时,公司向市场推广“TCF900桩机系统”、“GradeNav土方施工解决方案”,帮助施工客户更好地把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②地理空间信息公司通过测量装备组合,为测绘测量工作的客户提供了高效的方案。包括基于高精度GNSS+INS+激光雷达+无人飞控技术,公司开发了搭载于移动载体之上集成多源传感器用以获取空间三维信息的设备;基于高精度GNSS+INS+无人船控技术,结合了通信、雷达避障、视觉测距等技术,开发了以无人船为载体,搭载声纳、多波束、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设备的水下、水上测绘解决方案。 2021年,公司持续坚定地对高精度激光雷达、组合导航、SLAM、摄影测量、无人飞控相关技术投入,掌握完全自主可控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以及,对获取的多源数据,研发实现海量点云多层次信息提取、数据渲染封装、三维空间信息提取与标准化,达到三维全景数据全流程半自动化处理,提升现有人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凭借核心技术和产品方案优势,公司多源数据采集与融合解决方案应用于更多地区实景三维项目,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与1个直辖市、8个省会城市、2个地级市的勘测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未来,公司将持续在实景三维建设中探索和输出高效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同时,凭借无人船产品领先的性能优势,公司在各大水文局、水利水电单位、涉水测绘单位等完成快速推广。 ③资源与公共事业公司基于GNSS组合导航定位技术,针对农业机械高精度导航及自动控制专业市场领域应用环境设计,满足农机作业的通用性要求,开发出北斗农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卫星平地系统、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土地整平解决方案、智能喷雾控制解决方案等,实现智能作业机械集成和多机作业远程交互与共享,提升农业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提供作业决策支持等;基于物联网+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开发了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的位移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可全天候、全天时获取被监测对象的三维形变、裂缝、降雨量等感知数据,基于信息化平台、监测物联网平台进行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管理。 2021年,公司推出了农机自动驾驶产品“领航员NX510”,与部分主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了农机自动驾驶产品的快速推广,同时,公司持续推广行业领先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方案,覆盖全国各个省份的地灾隐患点,2021年末,公司安装的20,000余台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已布设于全国14省近5,000处隐患点。 ④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公司依托组合导航算法的核心技术优势,开发出了高精度、高动态定位测向测姿接收机等终端,能够为自动驾驶乘用车、有轨电车、高速铁路车辆、港口/矿区等无人运输车、物流机器人等提供高精度组合导航模组、组合导航板卡、定位测向接收机、便携式组合导航终端、抗震型测量天线等产品,满足自动驾驶、车辆智能监控管理、铁路巡检、无缝物流、驾考驾培等应用对高精度导航定位的需求。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在低速机器人、矿车、港口、物流自动驾驶等领域与阿里巴巴、踏歌智行、西井等公司达成合作。同时,公司开发的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未来将为自动驾驶乘用车、各类机器人的高精度移动智能装备提供差分信息,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2021年,公司在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上,已经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项目周期为2021年至2026年,目前处于量产前的开发与测试阶段,上述车型量产后,每年收入根据当年实际订单情况进行确认,预计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未来,公司将积极布局车规级GNSSSOC芯片、高精度车规级IMU芯片、全球SWAS广域增强系统及持续投入优化核心算法,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所处的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伴随近年来我国北斗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毕以及星基/地基增强等服务的推广,在需求侧方面,“十四五”期间,公司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下游市场将享受“北斗+”与“+北斗”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带来的新增量市场,而公司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中上游的设备器件市场将在整体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增速基础上,再叠加国产替代趋势带来的额外增速。 供给侧方面,在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借力资本市场外延增长这种“内外兼修”背景下,公司将有望依靠自身已经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中下游部分细分应用领域布局基础,进一步拓宽公司在对应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领域中上游(终端设备及器件)的市场空间,以上也将构成公司“十四五”期间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 多次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公司长期发展活力继2020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2021年10月及2022年2月,公司再次实施了两次股权激励。包括:2021年10月,向719名激励对象授予800万股(占总股本的2.11%),授予价格35元/股,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30%、45%,公司在2022-2024的摊销费用分别为0.39亿元、0.29亿元以及0.15亿元;2022年2月,公司向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向忠授予370万股(占总股本0.98%),授予价格35元/股,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30%、45%、70%、100%,公司在2022-2024的摊销费用分别为0.12亿元、0.11亿元以及0.08亿元。 我们认为,公司近年来多次且大范围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尽管费用摊销会对未来几年净利润产生影响,但通过员工、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将有助于公司提升员工凝聚力、团队稳定性,并有效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代理人成本,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内在价值的长期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企业,成立至今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相关软硬件产品,技术积淀深厚,具体观点如下:1.2021年,公司收入利润均呈现快速增长,尽管在公司向各北斗应用下游的拓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领域毛利率下降现象,但不改公司整体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大趋势;2.需求侧方面,“十四五”期间,公司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下游市场将享受“北斗+”与“+北斗”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带来的新增量市场,而公司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中上游的设备器件市场将在整体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增速基础上,再叠加国产替代带来的额外增速;3.供给侧方面,在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借力资本市场外延增长这种“内外兼修”背景下,公司将有望依靠自身已经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中下游部分细分应用领域布局基础,进一步拓宽公司在对应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领域中上游(终端设备及器件)的市场空间,这也是构成公司“十四五”期间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4.近年来公司多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实现员工、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有助于公司激发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2024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5.54亿元、3322..454亿元和4411..1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72亿元、44..656亿元及55..474亿元,SEPS分别为113.03元、1.020元、1.252元,我们给予目标价格4499..6600元,分别对应4488倍、4411倍及3333倍倍PE。 风险提示: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公司业务拓展过程中毛利率可能出现波动。
中船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2-04-29 10.33 14.91 -- 12.80 23.31%
13.44 30.11%
详细
事件:4月 23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9亿元(+28.51%);归母净利润 0.80亿元(-44.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78亿元,去年同期为-0.28亿元。综合毛利率 14.04%(-0.05pcts)。 投资要点: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9亿元(+28.51%)为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以来最高;归母净利润 0.80亿元(-44.20%),同比减少 0.63亿元下降明显,主要是因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船华海完成其持有江南德瑞斯 100%股权处置确认投资损失所致,影响金额约为 6,695.00万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06亿元,为公司披露以来最高值。 从公司产品及收入结构来看,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勘察咨询和监理、工程总承包、土地整理服务和船舶配件四类。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8 44.82 68.42 203.55% 59.55 32.86%
65.50 46.1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与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68.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亿元,+68.59%),毛利率(68.73%,-0.42pcts)。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13.09%),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亿元,+9.36%),毛利率(70.75%,+0.52pcts)。 投资要点: 公司在我国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是国内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其在传统钽电容业务基础上不断发展非钽电容业务,以解决相关领域电子元器件及微电路模块的国产替代难题,多项产品技术属国内首创或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地面装备、指挥系统及通信系统等领域。2021年,公司在第34届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中排名第二十六名。 2021年公司下游需求旺盛,业绩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42.79%),归母净利润(8.16亿元,+68.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亿元,+68.59%)。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因素:①我国对高可靠项目开支实现稳步上升,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公司业绩提升;②公司非钽电容产品市场逐渐打开,带动相关产品销量快速上升;③受益于我国国产替代加速,叠加公司前期的投入与积累,民品收入持续增长。 业务分拆:元器件业务实现营收(17.16亿元,+45.22%),毛利率(70.09%,-1.61pcts);模块及其他产品业务实现营收(2.84亿元,+29.74%),毛利率(60.49%,+5.12pcts)。 公司钽电容产品收入稳步增长,非钽电容产品营收增长明显,成为成长新动力钽电容产品:2021年公司钽电容器继续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并取增长,钽电容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7%,其中高能混合钽产品全年营业收入接近6亿元再创新高。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4-28 38.11 -- -- 50.62 31.86%
69.48 82.31%
详细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增长106.47%。受益于动力电池厂扩产速度加快及大规模招标,同时光伏、3C、智能物流等行业景气度持续,公司营收及订单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7亿元,同比增长71.32%;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增长106.47%。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142.41%;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72.5%。2021年全年新签订单187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69.03%,再创历史新高;2022Q1,公司存货同比增长107%,合同负债同比增长69%,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2021年净利率显著提升;2022Q1盈利能力承压但预计全年好转。 2021年毛利率34.05%,同比降低0.27pcts,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智能物流系统占比提升;期间费用率16.89%,同比降低1.50pcts;净利率15.79%,同比提升2.69pcts,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2Q1毛利率30.80%,同比降低9.41pcts,但与2021Q4基本持平;净利率11.84%,同比降低4.79pcts,环比降低2.37pcts,我们判断主要系一季度智能物流系统收入占比较高、受疫情影响订单交付确认收入较慢以及产能扩充导致费用前置。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公司仍将保持较强盈利能力:1)电池厂扩产速度显著加快,锂电设备进入“卖方市场”;2)此前公司大幅扩产导致费用前置,未来规模效应将随着收入确认逐步体现;3)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人均产值有望进一步提高。下游持续高景气,叠加盈利能力增强,净利润弹性空间增加;4)子公司泰坦经营持续向好,智能物流系统毛利率有望改善。 具备整线实力的锂电设备龙头,受益于下游加速扩产。供给端的促进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转向内生驱动,预计2025年全球渗透率21%,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1189GWh。中短期看,基于动力电池产能需求测算2021-2025年锂电设备年均需求超千亿元。稳态下,我们测算仅产能折旧更新年需求也有望达千亿元。公司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具备整线实力,深度绑定宁德时代、Northvolt 等国内外电池厂,将持续受益于下游加速扩产。高研发投入持续兑现,公司涂布机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辊压机实现批量供货,叠片机累计市占率超50%。 平台型布局逐渐成型,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在专用设备行业中,锂电设备是少有的能出现千亿级别大市值公司的领域。公司立足锂电设备,迈向平台型非标设备公司:1)凭借技术、产品和客户的协同性拓展新业务;2)凭借公司在规模、研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提升市占率,智能物流、3C、汽车智能产线、氢能等业务进展良好,平 台型的布局正收到成效。光伏领域,公司TOPCon 高效电池设备、高速串焊机等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结合自主研发的MES 系统,可为光伏企业打造“无人车间”。氢能领域,公司在MEA 制备、BPP 产线、PEM制备、Stack/System 测试活化、水电解电堆生产及测试装备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从燃料电池制造到测试的一体化布局。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4年实现营收165.00亿元/220.32亿元/288.39亿元,净利润26.72亿元/38.57亿元/53.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24X/17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雷电微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7 76.36 -- -- 179.40 30.38%
115.68 51.49%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5日公告,2021年营收7.35亿元(+114.90%),归母净利润2.02亿元(+66.33%),扣非归母净利润1.82亿元(+56.20%),毛利率42.39%(-14.31pcts),净利率27.42%(-8.01pcts)。2022Q1营收2.25亿元(-17.1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35.12%)。 投资要点: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222022年规模效应有望促使盈利能力回升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7.35亿元,+114.90%)出现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公司部分产品配套的型号已进入批产放量阶段,毛利率(42.39%,-14.31pcts)下降明显,我们认为可能与公司配套产品下游需求呈现出“以量换价”的特点有关。盈利方面,尽管公司期间费用率(12.38%,-4.09pcts)下降明显,公司其他收益(0.21亿元,+280.71%)也大幅增长,但在公司毛利率明显下降,且所得税(0.33亿元,+246.76%)大幅增长影响下,公司归母净利润(2.02亿元,+66.33%)增速落后于收入增速,净利率27.42%(-8.01pcts)也出现明显下滑。 2022Q1,公司营业收入(2.25亿元,-17.12%)出现下滑,但毛利率(48.06%,+4.27pcts)有所增长,我们认为可能与公司产能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而公司归母净利润(1.07亿元,+35.12%)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且收到销售回款,冲减坏账准备,信用减值损失(冲回0.22亿元,较2021Q1减少0.37亿元)大幅下降所致。 具体到公司精确制导类以及通信数据链类两大主营业务上,2021年情况如下:①精确制导类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占比97.61%),收入(7.17亿元,+126.58%)大幅增长,毛利率(41.79%,-14.09pcts)明显下滑,与公司整体收入及毛利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 ②通信数据链类业务收入占比较小,收入(0.16亿元,-10.71%)与毛利率(69.20%,-6.85pcts)均有所下降。 另外,公司在2022年2月披露了与客户签订了两份某配套产品订货合同,合同金额合计24.07亿元,是公司2021年收入的327.47%,将从2022年开始交付标的,且公司披露了截至2021年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对应收入4.90亿元,也将于2022年度确认收入。以上订单均凸显公司配套的部分型号已经进入批产放量阶段,“十四五”公司收入维持快速增长确定性强。 根据公司IPO募集资金情况看,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达13.58亿元(其中超募资金7.28亿元),其中,2.25亿元投向生产基地技改扩能建设项目(建设期2年)、2.05亿元投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另外将追加超募资金2.18亿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我们认为,在公司当前配套的部分型号进入批产放量阶段,生产基地技改扩能项目带来的产能提升以及规模效应将是公司未来收入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也将是公司在下游“以量换价”背景下毛利率维持在一定高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重点关注。 综上,我们认为,2021年,受益于公司配套的部分型号进入批产放量阶段,公司精确制导类业务将是“十四五”未来几年收入与净利润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尽管2022Q1,公司收入出现短暂下降,但我们认为主要是疫情引起的产品交付确认出现延迟所致,不改公司已经进入发展收获期大趋势。另外,公司毛利率在2021年出现明显下滑,但2022Q1有所改善,结合公司产能扩建项目正在逐步推进,规模效应有望带来边际成本的逐步下降,毛利率的下降问题也有望得到逐步改善。 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首次转负为正,重点关注产能交付能力以及毛利率改善进展费用方面,2021年,在收入出现高速增长背景下,公司三费费用率(7.81%,-2.48pcts)明显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1.83%,+0.09pcts)是唯一增长的费用率,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对应计提的质保金增长所致。另外,公司研发费用(0.34亿元,+58.87%)高速增长,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所致,从公司当前主要研发项目来看,多数围绕产品产能提升以及性价比提升等方面,将有助于公司持续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以及毛利率的改善。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84人,+27.27%)保持快速增长,也表明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现金流方面,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91亿元,较2020年增长1.35亿元)大幅提升,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主要系公司量产交付进展顺利,销售收入扩大,销售回款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41亿元,-4497.51%)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生产扩能按计划推进,本期固定资产投入较高,同时积极开展对暂时闲置资金的现金管理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3.21亿元,+2921.15%)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净额13.58亿元所致。 其它财务数据方面,2021年末,公司存货(5.71亿元,+84.12%)大幅增长,其中,发出商品达2.04亿元(+275.04%),2022年有望较快兑现至利润表,同时原材料(1.94亿元,+32.45%)及在产品(1.40亿元,+56.72%)均出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的合同负债(1.30亿元,+292.90%)大幅提升,2022Q1末,公司存货再度增长至6.51亿元,合同负债大幅增长至3.63亿元,我们认为,以上财务数据有力印证了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正在积极备货备产,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技改扩能项目的推进,公司产能交付能力的提升以及毛利率的改善进展值得重点关注。 精确制导武器配套重要供应商,厚积薄发迎来收获期公司是一家从事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用和通用的毫米波有源相控阵产品。产品及技术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通信数据链、雷达探测等专用领域,未来也可拓展应用至5G通信基站、车载无人驾驶雷达、商业卫星链路系统、移动终端“动中通”等通用领域。 ①精确制导类产品公司精确制导产品主要包括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以及高频段毫米波前端,该类产品的最终产品为精确制导导弹。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在多个精确制导类型号的配套过程中是唯一供应商。 我们认为,在“成熟型号装备的消耗性补充”以及“新型号装备的定型量产”两方面需求带动下,国内导弹等武器装备整机下游需求旺盛,产业链中上游配套需求有望维持高增速。从公司招股书以及披露的重大合同来看,公司近年配套的部分导弹型号已经完成了定型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我们判断,“十四五”期间精确制导类产品大概率是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②通信数据链产品公司的通信数据链产品包含星载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及机载数据链相控阵微系统等等,公司通信数据链产品主要适用于星间链路、机载卫通等高价值应用场景,具备宇航级相控阵微系统产品设计及制造经验,且公司具备宇航级产品的在轨运行经历。 我们认为,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其本质是卫星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衍生应用。受到可能存在的全球地面布站限制和频率资源匮乏限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星间链路通信技术或成为影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伴随“十四五”中后期,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段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司的通信数据链产品未来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收入增长亮点。 OIPO时针对高管及核心员工开展战略配售,激发上市公司创新活力2021年,公司IPO时开展了针对高管和核心员工的战略配售。其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合计10人)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最终获配股数量达239.45万股,占发行数量的9.89%。我们认为,IPO时开展战略配售可以加深公司上市后,高管、核心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将有助于激发公司创新活力,促进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家从事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用和通用的毫米波有源相控阵产品。我们的具体观点如下:1.在A股中,业务主要围绕精确制导武器装备配套的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公司是其中之一,而公司产品配套的部分型号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在手订单充足,收入维持快速增长的确定性强;2.公司的精确制导类产品在多个下游型号配套中为唯一供应商,凸显公司技术积淀深厚;3.尽管2022Q1公司收入出现一定下滑,但我们认为可能与疫情导致的交付延迟有关,对公司全年业绩的高速增长影响有限;4.公司2021年毛利率的下滑有望在公司扩产项目推进,规模效应的显现下逐步改善;5.公司在IPO时针对高管及核心员工开展战略配售,有望加深高管、核心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将有助于激发公司创新活力,促进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2024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595、亿元、1155..959亿元和2211..1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9亿元、33..686亿元及55..5588亿元,SEPS分别为22..7788元、33..9999元、55..7766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16617.41元,分别对应20222--20244年的EPE为为6600倍、4422倍和2299倍。 风险提示:公司生产基地技改扩能项目
华伍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26 9.92 15.18 128.61% 11.60 16.94%
15.12 52.42%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3日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营业收入14.35亿元(+ 9.18%),归母净利润1.47亿元(-10.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9.85%),毛利率38.01%(-1.97pcts),净利率11.03%(-2.27pcts),? 投资要点:营收稳步增长,上游原材料涨价拖累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 9.18%), 2021年受益于起重机械制动系统及军工板块业务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产替代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1.47亿元(-10.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9.85%),毛利率38.01%(-1.97pcts),净利率11.03%(-2.27pcts),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报告期内,以钢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导致装备制造业原材料(5.38亿元,+14.18%)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另外,伴随着公司进一步完善现有业务布局,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大,上述因素对成本控制产生一定影响,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 分业务来看:① 工业制动器领域持续加大下游应用领域开拓及产业链布局延伸,横纵扩张并举。公司以港口起重机市场为基础,逐渐将市场领域延伸至风电、轨交等多个细分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起重运输制动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不断增加、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所带来的附加值增长以及行业重点客户国产替代比例的进一步提高,营收(4.16亿元,+16.47%)保持稳健增长,但受到以钢材为首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水平(43.20%,-2.06pcts)有所下滑;风电业务2021年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国内综合市占率已达50%,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报告期内风电整体装机价格的下调所导致的公司产品价格相应调整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风电制动系统营收(5.06亿元,-0.34%)小幅下滑,毛利率(34.70%,-5.51pcts)降幅有所加大。 ② 军工领域抓住下游需求放量发展机遇,深挖配套需求。公司军工领域则主要依托于子公司安德科技,以工装与零部件加工制造为核心,并通过长沙天映切入维修领域,目前公司航空零部件产品主要为某型号涡扇发动机机匣及反推产品。报告期内该型号涡扇航空发动机定型批产,航空零部件业务受益于此,营收(1.80亿元,+33.31%)大幅提升,其中毛利率(45.34%,+2.26pcts)维持在较高水平。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公司所处的航空零部件加工行业受益于新装备及存量装备配套需求快速增长,行业进入景气度上升期,基于此背景下,公司在既有配套项目基础上,不断挖掘自身配套潜力,有望进一步加深与主机厂的业务绑定。 ③ 其他业务公司依托于控股/参股子公司金贸流体、华伍行力进行金属管件、阀门产品,产品分别应用于民用水力管网建设以及发电、石油、化工等领域。报告期内营收(2.03亿元,+18.65%)快速增长,毛利率(24.80%,-5.22pcts)有所下滑。其中子公司金贸流体目前正在处于创新层辅导备案阶段,未来有望进入精选层。 费用方面,公司三费费用率为16.72%(+0.45pcts),小幅提升,其中销售费用率6.83%(+0.82pcts),管理费用率6.13%(+0.43pcts),财务费用率3.76%(-0.80pcts),报告期内公司市场拓展力度加大,业务发展持续向好,销售费用率有所提升;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1915名,+2.85%)进一步增加,同时公司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募集资金到位有助于公司优化资本结构,进一步缩减财务费用。 研发费用方面,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0.61亿元(+4.16%),小幅增长,公司持续保持领先的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截至目前,公司共完成了20余个系列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并承担江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38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为6.34亿元(+24.12%),其中占比较大的库存产品(3.21亿元,+60.16%)与原材料(0.97亿元,+19.83%)均保持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公司订单充足,积极备货,生产任务饱满,以应对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为更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强采购备货。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0.31亿元(+33.16%),较上年有明显提升,主要系子公司长沙天映与华伍轨交分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0.15亿元/0.11亿元所致。子公司长沙天映主营军机维修业务,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影响、下游客户进行重大调整,订单任务进程迟缓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沙天映未完成业绩考核指标,截至目前共计提商誉减值损失0.34亿元。 进一步挖掘配套潜力,紧抓需求放量发展机遇公司军工板块业务主要依托于子公司安德科技及长沙天映,目前以安德科技为主体。公司于2016年7月分别完成对四川安德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自此开始切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随后于2018年8月完成对长沙市天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及增资,完成后公司共持有长沙天映51%股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将业务范围扩展至飞机试验、维修检测领域。报告期内,安德科技营收1.54亿元(+34.17%),净利润0.39亿元(+3.72%);长沙天映实现营收0.55亿元(+8.93%),净利润369.57万元(+66.98%)。 安德科技立足航空制造行业,致力于航空工装、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安德科技凭借其在长期工装及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积累的包括大尺寸薄壁件热成形及变形控制、薄壁件氩弧焊焊接工艺及变形控制等在内的关键技术以及优秀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目前已成为成飞、西飞、上飞等主机厂重要供应商以及航发科技的战略供应商。作为贵飞“工业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之一,长沙天映依托其在飞机装配工装、检测试验设备及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具备扎实的研发生产能力,目前已成为航空工业下属多个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并建立了广泛业务合作。 在工装领域,安德科技已成功为成飞、西飞等主机厂提供飞机总装必须的耗材工装、夹具,以及用于进气道、机翼等复材部件加工成型多用的模具产品,已与主机厂形成高效合作;零部件领域,安德科技全程参与了某大型涡扇发动机机匣及反推装置产品研制生产过程,是现阶段唯一供应商。目前该型号发动机已进入量产,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需求将有较大提升,安德科技有望进一步受益于该机型量产。 在手订单饱满,静待产能释放。目前公司军品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并长期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此前已进行过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航空飞机零部件批量生产项目的募投建设,但由于设备安装调试、厂区修整等多种因素导致前述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预计分别延至2022年3月/2022年5月才可正式投产。为进一步缓解产能不足的问题,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本次航空装备和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的募投建设,根据规划,本项目预计于2022年陆续投产,2024年产能趋于稳定。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2-04-26 15.59 -- -- 16.85 8.08%
20.38 30.72%
详细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2021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061.13亿元,同比+6.8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22.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4亿元,同比-11.29%,全年经营运行保持稳健。 核心产品营收总体稳中有升,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公司核心业务保持较强竞争力,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2021年,挖掘机/混凝土机/起重机分别实现营收417.5/266.74/218.59亿元,同比+11.25%/-1.40%/+12.62%,毛利率分别为28.94%/24.99%/19.59%,同比-5.73pct/-2.31pct /-2.08pct,主要原因为原料价格和运费的上涨。 强者恒强,电动化、智能化与国际化进展顺利。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市场份额稳固且持续提升,整体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2021年,公司完成开发电动产品34款,上市电动产品20款,电动化工程车辆产品销量破千台,销售额近10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其中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起重机取得年度销量冠军;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建设。2021年推进22家灯塔工厂建设,累计建成达产14家,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工艺整体自动化率大幅提升;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公司2021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48.46亿元,同比+76.16%,国际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9.2pct。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2年Q1企业共销售挖掘机77175台,同比-39.2%;其中国内51886台,同比-54.3%;出口25289台,同比+88.6%。根据CME数据,2022年4月挖掘机(含出口)预计销量26500台左右,同比-43%左右,降幅环比上月略有改善。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地方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等将有效激发住房需求释放;基建投资开足马力,今年新增3.65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项债占比达60%以上,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超出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数据虽下行趋势拐点未现,随着稳增长持续发力,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2.87亿元、1176.31亿元和1269.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30亿元、129.72亿元、139.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10倍、10倍、9倍。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2-04-26 15.59 -- -- 16.85 8.08%
20.38 30.72%
详细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2021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061.13亿元,同比+6.8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22.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4亿元,同比-11.29%,全年经营运行保持稳健。 核心产品营收总体稳中有升,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公司核心业务保持较强竞争力,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2021年,挖掘机/混凝土机/起重机分别实现营收417.5/266.74/218.59亿元, 同比+11.25%/-1.40%/+12.62%, 毛利率分别为28.94%/24.99%/19.59%,同比-5.73pct/-2.31pct /-2.08pct,主要原因为原料价格和运费的上涨。 强者恒强,电动化、智能化与国际化进展顺利。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市场份额稳固且持续提升,整体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2021年,公司完成开发电动产品34款,上市电动产品20款,电动化工程车辆产品销量破千台,销售额近10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其中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起重机取得年度销量冠军;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建设。2021年推进22家灯塔工厂建设,累计建成达产14家,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工艺整体自动化率大幅提升;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公司2021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48.46亿元,同比+76.16%,国际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9.2pct。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2年Q1企业共销售挖掘机77175台,同比-39.2%;其中国内51886台,同比-54.3%;出口25289台,同比+88.6%。根据CME 数据,2022年4月挖掘机(含出口)预计销量26500台左右,同比-43%左右,降幅环比上月略有改善。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地方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等将有效激发住房需求释放;基建投资开足马力,今年新增3.65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项债占比达60%以上,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超出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数据虽下行趋势拐点未现,随着稳增长持续发力,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2.87亿元、1176.31亿元和1269.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30亿元、129.72亿元、139.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 为10倍、10倍、9倍。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2-04-26 30.03 -- -- 30.78 2.50%
41.59 38.49%
详细
2021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0,552.64万元,同比减少6.59%;利润总额446,630.88万元,同比减少3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021.76万元,同比减少28.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0,069.92,同比减少29.53%;基本每股收益0.71元,同减少28.28%。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853.91万元,同比减少2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694.92万元,同比减少17.35%。 多项因素共振,全年业绩承压。2021年全年,公司抗肿瘤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07,155.52万元,同比减少14.39%;毛利率90.6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7个百分点。麻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1,642.63万元,同比增长7.09%;毛利率89.0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6个百分点。造影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6,958.64万元,同比减少9.93%;毛利率72.2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17个百分点。受我国集采、医保谈判加速推进影响,公司卡瑞利珠单抗等核心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叠加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公司全年业绩造成影响。 研发支撑差异化战略,有望抵消集采负面影响。2021年全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594,330.60万元,同比增长19.13%,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22.94%,在行业目前已公布年报中排名第7(不含未盈利公司)。2021年公司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脯氨酸恒格列净片、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三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公司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研发布局不断优化、丰富,随着公司肿瘤、非肿瘤创新产品的陆续上市,未来有望与集采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抵消,支撑公司业绩长期发展。 降本提效,销售网络改革。自2021年7月开始,公司对销售网络进行改革,以求精简提效。精简方面,公司销售人员由17138人优化为13208人,并对销售团队进行整合,2021全年和2022Q1,公司销售费用分别同比下降了4.27%和24.53%;提效方面,公司将重心转移到创新药品的推广,对销售团队和产品推广进行优化,同时对销售团队考核进行优化,提高了销售团队的人均单产。公司针对销售体系进行改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自身销售效率,长期来看成本管控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0.69元、0.82元和0.9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2.93倍、36.07倍和32.62倍。 恒瑞医药作为我国创新药企业龙头,研发布局合理、全面,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创新药推进低于预期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24.32 29.66 -- 27.59 13.45%
37.65 54.81%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 57亿元(+25. 22%),归母净利润0. 80亿元(+58. 91%),扣非归母净利润0. 77亿元(+73. 57%),毛利率67.79% ( +1.71pcts),净利率31. 13% ( +6.60pcts)。2022Q1实现营收0.47亿元(+54. 92%),归母净利润475. 90万元( +364.06%),扣非归母净利润448.67万元( +401.52%),毛利率66. 95% ( -0.23pcts),净利率10.23% (+6. 81pcts)。 投资要点:2021军用领域发展态势良好,未来重点发展民用市场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采集与测试分析领域,全力投入该领域产品的研发,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并于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航空航天、国家重大装备领域、机械制造、交通能源以及高校等均有覆盖,其中军工客户超过60%的业务占比,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营情况看,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 57亿元(+25.22%),归母净利润0. 80亿元(+58. 91%),增速大幅超越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切实落实经营计划,在经济需求收缩以及疫情反复的扰动下,强化核心业务,推进产品研发,同时加强开源节流,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保证了利润的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创下近八年新高,毛利率67. 79% ( +1. 71pcts)稳定增长且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为技术型公司,材料成本支出比例较小,人力费用支出相对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所处国防军工领域,绝大部分为定制化产品,具有高毛利率的特点。而受到三费费率26. 90%(-5.66pcts)大幅下降的影响,公司净利率31. 13% (+6.60pcts)显著提升。基于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将重点发展面向企业客户的“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业务,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过程中,短期的毛利率可能会产生-一定波动。 从产品层面看,公司产品可分为传感器、测试仪器和控制分析软件三大类,这几类产品通过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力学测试分析系统。 1) 传感器通过接收待测物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公司将传感器归属在了配件及其他产品下,报告期内此产品类目营收0. 60亿元(+23. 99%),占业务收入的23.21%,主要系公司升级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产能,同时加强研发投入,除了对已有产品性能进行优化外,陆续也有新品的推出,如高温压力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已进入试制阶段;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等已进入量产阶段。 2)测试仪 器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显示等。产品包括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放大器等附件类产品。报告期内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营收0.35亿元(+14. 38%),占业务收入的13. 5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营收1.49亿元(+28. 96%),占业务收入的58. 05%。主要系公司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自主研发满足不同场景测控需求的产品、完善现有产品体系,同时也对现有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3) 控制分析软件可对各种功能的信号分析和处理,完成多种测试,一般是与测试仪器配套使用。报告期内开发的“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帮助用户实现降本增效,从定期维修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故障维修,此产品未来在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公司着重推广的支持下,未来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营收、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2022Q1公司营业收入0.47亿元(+54. 92%),归母净利润475. 90万元(+364. 06%),均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业务的增长,我们认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2021年订单延期确认所致,由于2021年年底突发的疫情,可能造成部分订单未按时发货,收入确认延迟。 整体费用率明显下降,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营运能力向好,经营现金流充沛费用端来看,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 44%(-4. 96pcts),主要系三费费率26. 90%(-5. 66pcts)明显下降所致,而此得益于公司开源节流,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由于公司在2021年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根据公告,2022年预计将分摊股权激励费用中约1245. 76万元,占总摊销费用的38. 76%,可能导致费用有所提升。公司研发费用增速34.11%,研发费用率10. 54% (+0.70pcts),较为稳定且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主要系公司成立了.上海技术研究院,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对复杂性、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上海技术研究院作为高端技术的承载,未来在研发人员和技术上的投入将呈增长趋势。另外,公司在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的同时,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宽应用领域。 资产负债看,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9.28%(-2.91pcts), 2022Q1资产负债率7. 83%(-3. 03pcts),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公司没有长短期借款,不涉及利息支出,致使公司财务费用为负,整体资产质量相对健康。 现金流量端来看,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0.27亿元(+30.15%),有所增长,主要系业务增长,销售收入增加。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24.32 29.66 -- 27.59 13.45%
37.65 54.81%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7亿元(+25.22%),归母净利润0.80亿元(+58.91%),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73.57%),毛利率67.79%(+1.71pcts),净利率31.13%(+6.60pcts)。2022Q1实现营收0.47亿元(+54.92%),归母净利润475.90万元(+364.06%),扣非归母净利润448.67万元(+401.52%),毛利率66.95%(-0.23pcts),净利率10.23%(+6.81pcts)。 投资要点:12021军用领域发展态势良好,未来重点发展民用市场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采集与测试分析领域,全力投入该领域产品的研发,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并于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航空航天、国家重大装备领域、机械制造、交通能源以及高校等均有覆盖,其中军工客户超过660%的业务占比,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营情况看,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57亿元(+25.22%),归母净利润0.80亿元(+58.91%),增速大幅超越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切实落实经营计划,在经济需求收缩以及疫情反复的扰动下,强化核心业务,推进产品研发,同时加强开源节流,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保证了利润的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创下近八年新高,毛利率67.79%(+1.71pcts)稳定增长且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为技术型公司,材料成本支出比例较小,人力费用支出相对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所处国防军工领域,绝大部分为定制化产品,具有高毛利率的特点。而受到三费费率26.90%(-5.66pcts)大幅下降的影响,公司净利率31.13%(+6.60pcts)显著提升。基于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将重点发展面向企业客户的“基于于M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业务,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过程中,短期的毛利率可能会产生一定波动。 从产品层面看,公司产品可分为传感器、测试仪器和控制分析软件三大类,这几类产品通过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力学测试分析系统。 1)传感器通过接收待测物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公司将传感器归属在了配件及其他产品下,报告期内此产品类目营收0.60亿元(+23.99%),占业务收入的23.21%,主要系公司升级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产能,同时加强研发投入,除了对已有产品性能进行优化外,陆续也有新品的推出,如高温压力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已进入试制阶段;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等已进入量产阶段。 2)测试仪器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显示等。产品包括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放大器等附件类产品。报告期内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营收0.35亿元(+14.38%),占业务收入的13.5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营收91.49亿元(++28.96%),占业务收入的58.05%。主要系公司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自主研发满足不同场景测控需求的产品、完善现有产品体系,同时也对现有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3)控制分析软件可对各种功能的信号分析和处理,完成多种测试,一般是与测试仪器配套使用。报告期内开发的“基于M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帮助用户实现降本增效,从定期维修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故障维修,此产品未来在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公司着重推广的支持下,未来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2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营收、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2022Q1公司营业收入0.47亿元(+54.92%),归母净利润0475.90万元(++364.06%%),均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业务的增长,我们认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221021年订单延期确认所致,由于2021年年底突发的疫情,可能造成部分订单未按时发货,收入确认延迟。 整体费用率明显下降,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营运能力向好,经营现金流充沛费用端来看,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44%(-4.96pcts),主要系三费费率26.90%(-5.66pcts)明显下降所致,而此得益于公司开源节流,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由于公司在2021年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根据公告,2022年预计将分摊股权激励费用中约1245.76万元,占总摊销费用的38.76%,可能导致费用有所提升。公司研发费用增速34.11%,研发费用率10.54%(+0.70pcts),较为稳定且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主要系公司成立了上海技术研究院,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对复杂性、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上海技术研究院作为高端技术的承载,未来在研发人员和技术上的投入将呈增长趋势。另外,公司在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的同时,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宽应用领域。 资产负债看,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9.28%(-2.91pcts),2022Q1资产负债率7.83%(-3.03pcts),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公司没有长短期借款,不涉及利息支出,致使公司财务费用为负,整体资产质量相对健康。 现金流量端来看,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0.27亿元(+30.15%),有所增长,主要系业务增长,销售收入增加。 重点布局“44+2”业务结构,产品与服务齐头并进从业务层面看,公司目前有四大主力业务和两大未来待拓展业务,四大主力业务是以产品为主力,两大待拓展业务是以产品和服务为支撑。 四大主力业务分别为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和防务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和电化学工作站。 1)结构力学性能研究是公司的主力业务之一,也是公司最早开始发展的业务,通过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分析,准确预计环境激励对建筑、装备结构的影响,其核心技术“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在恶劣强干扰环境中获取准确的测试数据。航空航天、水利工程等领域设备性能的提升,都需要结构力学性能的检测。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迭代,产品性能功能各个方面基本均能达到甚至在一些方面能够赶超国外技术水平,但在一些极端环境下仍有差距。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属于科学仪器赛道,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制造背景的支持下,将进一步促进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行业自主可控能力的提速,公司也将受益于行业发展。 2)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和防务装备PHM是基于结构力学性能研究衍生出来的板块,也是公司主力业务之一。此业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力学监测,能够对设备进行实施监控,应用于桥梁、大型建筑、重大装备等领域;二是军工MPHM业务,能够进行故障诊断,对待测物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为大国重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是为了满足企业用户对设备维保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通过将已有核心技术与IT技术相结合,公司在221021年推出的自主研发的新软件平台。此平台通过将设备资产信息管理、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预测性维护管理等功能进行整合,帮助企业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和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全流程服务,模块化的界面和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为用户操作提供便利。此业务在民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将通过打造标准化、行业通用性强的产品,来实现降本增效,利于产品推广,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提供新的发力点。 4)电化学工作站,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待测物溶液所产生的电特性而进行分析,主要应用于电化学分析测试,腐蚀与防护研究,新能源电池性能分析等。公司产品系列较为成熟,现已衍生出十几个规格的产品,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进行的产品销售合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公司也在积极对接、开展产线检测、质量控制等配套服务。电化学工作站业务的发展与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息息相关,行业的高景气度为产品市场拓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公司的产品又能反哺助力行业企业提高电池的品质管控和安全性监测。公司未来将聚焦电化学工作站的发展,除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同时兼顾定制化能力的推广,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带动重点行业的突破,通过扩充营销团队规模,快速抢占市场,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点。 两大待拓展业务,一个是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通过将测试与控制相结合,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场景的测控需求,实现国产替代;另一个是设备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及减振降噪综合治理,帮助中小企业溯源产品机理,助力产品和技术双重升级。这两个业务是基于测试系统的核心技术向应用服务衍生的敲门砖,目前仍在拓展阶段,作为公司未来重点投入发展的项目,市场空间广阔,成长起来后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拓宽公司业务领域。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凝聚力基于对公司业绩增长的信心,同时为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将员工利益与公司绑定,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于2021年10月29日公告,以当日为首次授予日,合计向52名激励对象授予24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74%),授予价格为16.55元/股。另外预留60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43%),激励对象将在本次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价格与本次授予价格相同。 本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部分的考核分为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两部分,公司层面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础,考核期为2022-2025年四个会计年度,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考核指标,考核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率最低需达到97%、185%、295%和426%方可按照业绩达标程度享受公司层面的股票归属。 按照本次激励计划行权的最高目标推算,2022-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4.50亿元、6.51亿元、8.99亿元和12.01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74.89%、44.75%、38.17%和33.56%,如此高目标的设定将驱动公司业绩激增。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业务将快速增长,原因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和防务装备PHM两块业务是公司的主力项目,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客户基础,未来仍将保持稳定且不低的增长趋势;②公司在保持军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开拓民用领域市场,除了推出模块化、标准化的行业适用性强的产品来降低成本,为推广提供先决条件,同时也会将直销模式调整为渠道营销的模式,覆盖更多客户,尽可能达到军民用领域平衡发展;③公司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需要保持技术领先性和对市场的适配性,因此研发投入的比例在未来仍会持续增加,也将有助于公司未来在下游应用领域上的拓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4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50亿元、6.151亿元、8.9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14亿元、1.646亿元、1.8888亿元(2021年股权激励产生的费用在2022-2026年预计计提金额分别约为1245.76万元、906.63万元、527.09万元、264.99万元和62.14万元),SEPS分别为0.82元、61.06元、1.3366元。基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00.00元,对应2022--42024年年EPE分别为936.59倍、028.30倍、222.606倍。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股东解禁减持引起股价短期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中国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26.96 26.59 -- 31.71 17.62%
44.99 66.88%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9日公告,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3.52亿元(+39.73%),归母净利润0.76亿元(+10.77%)。 投资要点:营收快速增长,自主可控市场战略布局效果渐显。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收入103.52亿元(+39.73%),首次突破百亿规模。从收入结构来看:(1)自主软件产品实现营收15.74亿元(+78.18%),营收占比15.21%(+3.28pcts)。报告期内公司开展自主产品专项工程,内部自研孵化了几十款自主产品,助力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快速交付,为网信业务实施规模化推进提供支撑,助推项目型交付向产品型交付转变;(2)行业解决方案实现营收64.35亿元(+39.31%),营收占比62.16%(-0.19pcts)。网信业务方面,依托大工程、大项目的实施经验,协同有关单位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基于PK体系的网络安全核心能力,深化传统集成商向技术产品提供商、总包服务商的转型。数字化业务方面,在电力领域成功中标智慧电厂建设项目,单项目金额超亿元,将数字化虚拟电厂与实体电厂同步建设,形成一批智慧电厂核心应用和解决方案;(3)服务化业务营收23.09亿元(+23.38%),营收占比22.31%(-2.96pcts)。公司全面跟踪税务行业发展需求,完成了OA系统全国推广实施工作。此外,在金融机构端持续发力,研发新一代统一监管报送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为未来三至五年建立新的监管业务增长点。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实现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中间件、安全产品、应用系统等较为完善的自主可控软件布局。自主创新的软硬件的磨合与兼容适配有望带动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的高质量增长。 麒麟软件、达梦数据库业绩表现亮眼。报告期内麒麟软件实现营收11.34亿元(+85.00%),归母净利润2.68亿元(+63.00%),表现亮眼。根据赛迪顾问,银河麒麟稳连续10年位居国产操作系统第一。2021年正式发布“银河麒麟V10SP1”,达到了中国操作系统的全新高度。与数千家合作伙伴携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适配认证的软硬件生态产品从一万余款迅速突破十万款,涵盖了桌面办公、影音娱乐、工控设计、网络安全、协同管理、行业软件等几乎所有门类。目前苹果适用的软硬件大概在百万级别,微软(Windwos)在千万级别,麒麟希望利用2-3年的时间,达到百万级别的生态水平。武汉达梦营收7.43亿元(+74.91%),净利润4.38亿元(+229.23%)。达梦数据库产品源代码100%,坚持自主研发,2020年居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已覆盖金融、电信、能源、铁路、民航、安全、电子政务、消防应急、数据中心等50多个行业领域,并成为首个走出国门,实现海外市场突破的国产数据库公司,在泰国、印尼、津巴布韦、秘鲁等国得到应用。我们认为,麒麟软件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稀缺资源,营收突破10亿大关,达梦数据库产品逐渐打磨成型,盈利快速提升。在自主可控的趋势下,麒麟和达梦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成本和费用率上升明显,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受软硬件采购和人力成本增加影响,营业成本72.71亿元(+42.11%)上升明显,造成毛利率(29.56%,-1.13pcts)降低。随本期业务量增加,报告期内新增在职员工1571人(+15.22%),造成期间四项费用率31.69%(+2.94pcts)上升明显。综合以上因素,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28.96pcts。销售费用5.49亿元(+88.71%),系市场人员增加所致;管理费用8.48亿元(+61.73%),系人员投入及折旧摊销类资产费用增加较多所致;研发费用18.47亿元(+41.17%),公司继续加大对软件产品、网信业务、金税核心业务的投入,本期重大业务人员投入加大导致人工费较去年同期增长4.93亿元;财务费用0.36亿元(+486.09%),主要由于本期银行借款利息费用较多及租赁负债确认的融资租赁付费用较多所致。 预付款项3.85亿元(+31.89%)、存货25.76亿元(+50.68%)、合同负债/预收款项11.50亿元(+16.75%),均快速增长,显示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7.90亿元(+336.99%)大幅改善,系本期业务量增加同时销售回款较多所致。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带来相关人员和支出的大幅上升,但未来随着平台化、系统化、服务化模式的推进,聚焦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领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模式,有望带动经营效率的提升。 股权激励落地,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公司3月16日公告,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2021年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为3月15日,授予540人共1335万股,授予价格26.14元,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2022-2024三个年度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7%、18%、19%;(2)净资产现金回报率分别不低于12.5%、13%、13.5%,且不低于当年度同行业平均水平或者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3)各年度△EVA为正值。今年是中国软件股权激励的元年,未来将作为常态化机制每两年滚动实施,覆盖更多的核心骨干员工,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共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我们认为,在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将为核心业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拟参与设立中电信创、投资易鲸捷,持续加码信创产业布局。公司4月7日公告,公司及子公司麒麟软件拟合计出资7亿元,出资比例14.14%,与关联方中国长城、深桑达等共16家企事业单位计划出资49.51亿元设立中电信创。此次投资旨在综合产业链各方力量加码信创,助力公司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相结合,完善产业链布局。根据公司4月19日公告,公司目前持有易鲸捷7.64%的股权,拟采取直接投资+通过拟新设的控股子企业中软金投投资的方式,以22.91元/每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合计出资不超过3.89亿元认购参股公司易鲸捷新增最多1697.23万元注册资本。 2020年9月,易鲸捷中标贵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易鲸捷国产数据库应用项目,合同金额4.26亿元。易鲸捷作为本项目的总集成商和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向贵阳银行提供其核心业务系统国产数据库项目建设及维护服务,打造国产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重塑行业标准,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次推进公司在分布式数据库及国产金融核心交易系统的业务布局,为后期推进公司行业网信业务的布局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当前关键行业信创开始提速,公司持续加码在信创产业的投资,有望深化公司网信产业优势,加速信创项目落地,带来业绩提升。 投资建议:1)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自主安全软件产业链。正稳步向PKS计算平台系统商、关键行业核心应用提供商、国家重大工程总包商转变,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2)麒麟软件、达梦数据库产品逐渐打磨成型,盈利持续快速提升的确定性较强;3)公司加码在信创产业链的投资,将完善公司的产品布局,巩固信息化行业优势。我们预测中国软件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4.25亿元、152.31亿元和188.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亿元、2.37亿元、3.9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8元、0.48元、0.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5倍、74倍和45倍,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5元。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不达预期,政策风险,业务创新风险。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2 66.75 79.07 108.24% 79.42 18.98%
79.48 19.07%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3.97亿元(同比增速68.00%),归母净利润7.68亿元(同比增速103.06%);其中,2021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速49.49%,环比增速-0.48%),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速75.64%,环比增速-7.68%)。公司主营产品为各类电力电子器件芯片,2021年公司抢抓国产替代机遇,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加速新建产能释放。在MOSFET、IGBT等新领域实现研发和收入的双突破,其中MOSFET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0%,IGBT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00%。公司在半导体硅片持续扩产,实现了159.98%的快速增长。 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保持了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4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80%,IGBT、SiC、MOSFET等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高端产品进展顺利,海外收入增长明显:公司成功推出1200V40A、650V50A\75A系列IGBT单管产品,性能对标国外主流厂家,产品得到客户认可,开始小批量生产交付;公司在PD电源、安防等多个领域成功为客户定制化开发出满足需求的MOSFET产品,完成了对MOSFET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为进一步扩大车规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公司加大第三代半导体投入,现已成功开发并向市场推出SiC模块及650VSiCSBD、1200V系列SiCSBD全系列产品,SiCMOS已取得关键性进展。公司实行国内外双品牌销售策略,海外销售占比24.02%,公司在海外业务取得明显增长,2020年海外销售增速13.68%,2021年达到61.62%。海外毛利率40.7%,高于国内毛利率32.68%。 产能扩张有条不紊,增长动能持久:公司智能终端用超薄芯片半导体封测项目在2021下半年为公司提供2-3亿元产值,2022年底满产后可提供每年约15亿产值,且后续将持续扩产,升级产线。子公司扬州杰利的新能源汽车电子级大功率半导体晶圆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目标年产能1200万片,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投入使用。子公司成都青洋在2021年获得扬杰科技2898万元追加投资,推进硅片产能稳步扩张。投资建议:公司已连续数年入围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选的"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前三强。看好公司抓住功率器件国产替代的机遇,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产能扩张的良好前景。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8.18亿元、74.67亿元、95.56亿元,同比增长32.34%、28.34%、27.97%,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8亿元、12.52亿元、16.01亿元,同比增长27.27%、28.07%、27.85%,当前(2022年4月21日)对应PE35.74、27.90、21.83倍。给予公司2022年42倍PE,对应目标价80.2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扩散的风险、国际形势恶化的风险、公司扩产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2-04-22 206.80 -- -- 207.24 0.21%
230.61 11.51%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170.89万元,同比增长165.28%;利润总额56,708.86万元,同比增长24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939.81万元,同比增长22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639.05万元,同比增长275.76%;基本每股收益1.91元,同比增198.44%。 一季度扣非业绩增速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75.76%,为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增速最高。公司“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发力,小分子业务实现同比增长165.9%,新兴业务实现同比增长157.4%,大分子、制剂和临床CRO等新兴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0%,带动了公司整体营收高速增长。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5.2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37%;销售净利率为24.2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36%。整体来看,公司战略布局得到成效,叠加成本管控能力大幅提升,一季度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驱动了公司一季度业绩高速增长。 行业高景气,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一季度研发费用达到13,088,37万元,同比增长56.86%,为2020Q1以来单季最高增速。从行业景气度来看,在全球专业化大分工的环境下,我国CXO 行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横向比较全球,我国医药产业供应链体系完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具备突出的比较优势,且会在新冠疫情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放大。公司研发投入的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 产能持续扩张,保障订单承接能力。小分子产能方面,公司吉林凯莱英厂房已经启用,同时公司目前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升级,预计2022年公司传统批次反应釜产能将增长46%;新兴业务产能方面,公司在各地新兴业务产能扩张工作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公司业绩依靠海内、外药企订单驱动,在行业市场景气度高的大背景下,连续3年订单数量持续快速提升,随着公司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订单承接能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10.16元、10.77元和11.3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8.18倍、26.58倍和25.12倍。凯莱英是我国CXO 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所处行业依靠订单驱动,业绩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研发水平领先,同时受益于我国CXO行业的比较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汇率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2-04-22 206.80 -- -- 207.24 0.21%
230.61 11.51%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170..89万元,同比增长165..28%%;利润总额56,,708..86万元,同比增长24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939..81万元,同比增长222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639..05万元,同比增长275..76%%;基本每股收益11..91元,同比增1198..4444%%。 一季度扣非业绩增速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75.76%,为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增速最高。公司“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发力,小分子业务实现同比增长165.9%,新兴业务实现同比增长157.4%,大分子、制剂和临床CRO等新兴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0%,带动了公司整体营收高速增长。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5.2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37%;销售净利率为24.2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36%。整体来看,公司战略布局得到成效,叠加成本管控能力大幅提升,一季度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驱动了公司一季度业绩高速增长。 行业高景气,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一季度研发费用达到13,088,37万元,同比增长56.86%,为2020Q1以来单季最高增速。从行业景气度来看,在全球专业化大分工的环境下,我国CXO行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横向比较全球,我国医药产业供应链体系完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具备突出的比较优势,且会在新冠疫情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放大。公司研发投入的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 产能持续扩张,保障订单承接能力。小分子产能方面,公司吉林凯莱英厂房已经启用,同时公司目前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升级,预计2022年公司传统批次反应釜产能将增长46%;新兴业务产能方面,公司在各地新兴业务产能扩张工作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公司业绩依靠海内、外药企订单驱动,在行业市场景气度高的大背景下,连续3年订单数量持续快速提升,随着公司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订单承接能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10.16元、10.77元和11.3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8.18倍、26.58倍和25.12倍。凯莱英是我国CXO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所处行业依靠订单驱动,业绩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研发水平领先,同时受益于我国CXO行业的比较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汇率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