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白云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4-19 13.29 -- -- 13.44 1.13%
15.13 13.84%
详细
事件:白云机场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下降0.9%,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65.8%;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6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30.4%。 经营数据:2021年公司完成航班起降36.2万架次,同比下降2.9%;旅客吞吐量4025.7万人次,同比下降8.0%;货邮吞吐量204.5万吨,同比增长16.2%。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73.7%、54.9%、106.5%。 点评:疫情反复拖累航空主业,广告业务成利润贡献主力。受2021年疫情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货运数据表现亮眼,但客流数据未有明显改善,航空主业实现营收43.5亿元,利润总额-8.5亿元;非航业务中广告业务表现亮眼,实现营收8.4亿元,同比增长23.6%,利润总额3.5亿元,拉动整体业绩回升。 营业成本小幅下降,租赁新规致财务费用增加。公司2021营业成本52.3亿元,同比下降1.1%。具体来看,人工成本、水电费小幅上涨,同比分别增长5.8%、10.0%,维修费用与其他运行成本显著下降,同比分别减少28.6%、39.6%,其他成本基本稳定。费用端,财务费用因执行租赁新规确认使用权资产融资费用导致财务费用增加179.7%至0.9亿元(去年同期为-1.2亿元)。 受非经损益基数影响,投资收益下滑。公司2021年投资收益1.2亿元,较2020年下滑1.1亿元,主要系2020年转让广州白云国际物流公司股权产生1.4亿元一次性收益影响。扣除非经损益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0.9%。 投资建议:目前国内疫情防控超出预期,Q1业绩持续承压,基本面仍在底部。但公司作为大湾区国际枢纽的长线价值并未改变,后续随着国内外客流恢复,有税变现渠道的丰富,免税业务重新发力,有望快速回归价值,建议关注疫情拐点。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01/0.23/0.62,给予“增持”评级。
上海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4-19 52.01 -- -- 52.27 0.50%
57.72 10.98%
详细
事件:上海机场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下降13.4%,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34.1%;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3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下降24.3%。 经营数据:2021年公司完成航班起降35.0万架次,同比增长7.3%;旅客吞吐量3320.7万人次,同比增长5.7%;货邮吞吐量398.3万吨,同比增长8.0%。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68.3%、42.3%、109.6%。 点评:航空主业小幅回暖,非航业务持续下滑。航空主业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7.2%,与经营数据增速基本一致;非航业务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下降27.2%。其中,商业租赁仅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下降48.2%。由于增量旅客主要由国内线贡献,国际旅客维持低位,叠加免税经营协议的重新签订,免税收入仅实现4.86亿元,同比下降58.0%,仅为2019年的12.8%。 营业总成本小幅增加,租赁新规致财务费用显著提升。公司2021总营业成本67.8亿元,同比增长3.3%。具体来看,人工成本同比增长10.5%,主要受本期员工社保支出同比增加影响;摊销成本、运维成本受租赁新规统计口径变化影响,同比分别变化59.5%、-43.3%。费用端,因执行租赁新规确认使用权资产融资费用以及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导致财务费用增加257.5%至4.3亿元(去年同期为-2.8亿元)。 联营企业盈利改善,投资收益增同增1.9亿元。2021年公司投资收益为7.8亿元,同比增加31.7%。主要参股公司中,油料公司、广告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1亿元、1.8亿元,同比分别变化26.4%、-9.5%,地服公司实现净利润0.1亿元,实现扭亏(去年同期亏损0.2亿元)。 投资建议:国内疫情防控超出预期,Q1累计起降架次、旅客运输量同比分别下降8.3%、18.0%,业绩持续承压。但公司作为长三角超级枢纽的流量垄断地位并未改变,一旦国际客流恢复,国际线与免税业务共振将助力公司快速回归价值。此外,若收购虹桥机场事项完成,两场全部流量资源能够更好的协同发挥,建议关注防疫政策拐点。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75/0.79/1.64,给予“增持”评级。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9 234.79 -- -- 288.00 22.66%
358.86 52.84%
详细
比亚迪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4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实现归母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下滑28.08%。 件相关事件2比亚迪于4月3日晚间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公司自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后续将专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事件点评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龙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60.3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18.3%。公司在汽车板块实现营收1124.89亿元,公司总收入的52.04%,收入增速33.93%,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公司汽车板块毛利率自2020年的25.2%下滑至2021H1的19.5%,再到2021H2的16.2%,主要原因是上游以锂盐为首的原材料大幅涨价。此外,公司下半年放量的车型均属于中低价款,对比2020年销售主力的“比亚迪·汉”级别更低,利润也相对较薄,也同样影响到了公司毛利率表现。在这多个因素影响下,公司2021年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最终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 比亚迪的燃油汽车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下降通道,而在比亚迪2021年生产的全部747,540辆整车中,燃油汽车只有140,421辆,占比仅为18.78%,而其中12月当月燃油汽车产量占比仅5.57%。 综合来看,彻底放弃燃油车或许在短期内会对比亚迪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一来这种影响的程度不会太大,二来抛弃燃油车后,比亚迪将能够全力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对于其品牌价值也有积极作用。 根据比亚迪新车型规划,未来一两年将是其产品大年,依托“王朝网”和“海洋网”两大产品线,在近10款新车型发布后将形成完整立体的产品矩阵,从而使得比亚迪能够在我国目前旺盛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重庆啤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4-08 107.97 129.73 88.95% 130.50 18.95%
151.80 40.5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报,实现营收 131.2亿元、同增 19.9%,归母净利润 11.7亿元、同增 8.3%(备考口径同增 38.8%),扣非净利润 11.4亿元、同增 141.3%(备考口径同增 76.1%),每股收益 2.41元; 其中,Q4营收 19.3亿元、同增 1.1%,归母净利润 1.2亿元、去年同期亏 0.07亿元,扣非净利润 1.2亿元、去年同期亏 0.19亿元。 Q4收入受疫情拖累,高端占比持续提升。Q4受疫情的拖累,收入表现平稳。分产品来看,Q4高档类收入同增 4.4%,疆外乌苏为主要增长动力,主流类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0.3%),经济类收入实现11.2%增长,主要受益于区域拓展与品牌多元化;分区域来看,Q4南区增速为 25.6%,实现快速增长,中区和西北区分别下降 6.9%、12.3%。 Q4吨酒价为 4997元/千升,同比提升 4.4%,一方面受益于高端化,另一方面系 2H21陆续提价带来的增长。21年公司高档产品销量、营收分别同增 47.7%、67.5%,整体占比提升 4.3%,高端化进程加快,22年公司快速推进大城市计划,高端化将依然是主要业绩驱动力。 Q4盈利改善明显,提价+降本增效有望平滑成本压力。公司资产重组效果明显,Q4净利润扭亏为盈。由于公司调整会计口径,将 21年原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费一次性调整计入营业成本,Q4可比口径毛利率为 59.7%、同升 10.3pct,主要系 1)2H21提价效应,2)降本增效效果显现,3)部分原材料提前锁价;Q4费用投放缩减,销售费用率同降4.5pct 至 28.2%(可比口径),管理费用率同降 1.0pct 至 5.5%。22年成本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可通过提价消化部分成本,另外公司大理、盐城、宜宾等新产能投产,西昌技改在进行中,随着新产能释放,经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业绩弹性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扬帆 27,征程继续”,坚持“国际高端品牌+本地强势品牌”的“6+6”品牌组合,高端化依然是主旋律,乌苏、1664有望继续引领增长,大城市计划和全国化扩张稳步推进中,短期疫情和成本扰动不改变成长潜力。我们预计公司 22-24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4.7%、22.3%、20.5%,22年 PE 为 37倍,目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给予“买入”评级。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2-30 330.00 380.27 61.95% 324.58 -1.64%
324.58 -1.64%
详细
事件:2021年12月26月公司召开全球经销商大会,汾酒集团董事长、股份公司董事长、销售公司总经理出席大会并讲话。 新帅延续改革深化,将品牌提升作为首要目标。新董事长袁清茂讲话指出,2022年要乘胜追击,乘势而上,向更优结构、更好效益、更高质量进发,把品牌价值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切实做到四个“专注”、四个“坚持”,优化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释放青花汾酒的头部效应和强化塑造腰部产品。新董事长继续聚焦品牌,延续改革深化,有望抢抓新发展的战略机遇。 完成跨越式阶段性目标,2022年再提新目标。经过5年改革,汾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亿元市场从2017年8个发展到今年的28个,经销商数量从2017年的不足1000家到目前的2944家,终端控制数量从2017年的不足万家扩大到100万家,省外市场和青花汾酒均实现大幅增长,拥有50+家海外经销商和8000+海外终端店。2022年是汾酒全国化品牌战略全面落地、营销改革持续深入、经营业绩再创新高的重要一年,为实现汾酒“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目标而努力。 聚焦三大市场,深度推进全国化,继续侧重青花系列,杏花村、系列酒加快打基础。从公司2022年的“133238”营销方针来看,公司继续将三大市场和青花系列作为重中之重,并加快布局国际市场和杏花村、系列酒品牌,为未来积蓄力量。1)今年汾酒将对大基地、华东、华南三大市场加大资源投入、深化渠道布局,发力华东、华南两大薄弱市场,有助于打造汾酒省外新的增长极。2)明年资源继续聚焦青花系列,将大力推动考核激励政策的落地,确保“青花的销量、青花20终端、青花意见领袖群体”三大指标的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不管从品牌、产品,还是从销售队伍和经销商队伍的角度,公司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全国化战略有望加速实现;公司乘胜追击,继续提出新的战略目标,挖掘新的增长极,业绩弹性依然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4%、39%、32%,EPS 分别为6.50、9.04、11.89元,2022年的PE 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次高端竞争加剧,终端需求疲软,全国化进展不及预期,管理层换届,食品安全问题。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2-01 32.60 37.62 55.20% 35.75 9.66%
35.75 9.66%
详细
资产重组明确发展方向,营收规模持续增长。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公司为聚焦航空整机主业,重组后,实现了对公司原有大中型军民用飞机整机制造资产、飞机零部件制造业务资产及非航空业务资产的全面重新整合与资源配置,主营业务转变为飞机整机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营业务及主营地区清晰,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上升。 国家政策支持,资产重组后成为我国唯一运输机、轰炸机供应商。 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有利于国内单一来源的供应商打开利润天花板;国防军费中装备费用比例持续增长,我国早已规划好发展路线,利好航空航天发展。重组后,中航西飞作为我国运输机、轰炸机唯一供应商,产品覆盖运 8、运 9、运 20等中大型运输机及其衍生型号,我国轰 6系列是目前我国唯一载体。中航西飞将受益于运输机的增长与新型轰炸机的列装。 未来中国民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中航西飞有望从中受益。中航西飞作为我国自研 C919、ARJ21和 AG600的零部件供应商,分别负责了多个 C919工作包安装和 85%的 ARJ21机体结构零部件的制作。根据中国商飞公司预测,国内民航市场将快速发展,未来二十年,我国机队将以年均 4.70%的增长速度发展,全球机队增速为 3.20%,我国机队将快速扩张,在 2039年我国机队规模将占据全球规模的 20%以上。中航西飞作为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将因此受益。 综合考虑公司资产重组、稀缺性、新型轰炸机将研制成功等多种因素,我们给予公司 2.8倍的 PS 估值,对应股价为 38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2-01 204.01 245.36 -- 218.16 6.94%
218.16 6.94%
详细
1、北方华创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其业务包括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和精密元器件四大业务领域。未来公司发展的重点是刻蚀机、PVD 等半导体设备。 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复苏,半导体设备需求也在逐渐高涨,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达到 689亿美元,同比增长 15.2%,为历年最高。其中主要推动力就是中国大陆的晶圆厂建设需求猛增,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达 181亿美元,成为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为应对半导体制造产能往国内转移、下游市场激增,本土企业积极建厂,未来国内半导体设备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需求。 3、半导体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全球市场被少数几个国际大厂垄断,国内的半导体设备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份额较少,还难以与国际大厂竞争。目前我国在刻蚀设备和 PVD 等设备发展较好,而在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领域技术差距较大,市占率还不到 1%。 4、对比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增速明显更高,其原因是中国大陆晶圆厂扩产的同时加大了对国产设备的采购力度。需求方面,2020年 8英寸产能订单集中,产能紧张,下半年 8寸晶圆交期延长至 3~4个月,2021年供给缺口约达 2成左右,产能的持续紧张,导致部分厂商上调了 10%-20%的 8英寸晶圆制造报价。下游需求不断增加时,除了上调价格,晶圆厂也会进行扩建产能。 5、北方华创的优势在于刻蚀设备、PVD 等,当前公司设备已陆续进入国内企业采购名单,2020年订单饱满,产能得到充分释放。预计公司 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 56亿元、73亿元、87.6亿元,同比增长 38%、30%、20%,净利润为 4.29亿元、6.1亿元、7.73亿元,同比增长 39%、42%、27%,EPS 分别为 0.86元、1.23元、1.56元。 给予公司 2021年 200倍的 PE,对应目标股价 246元,对应目标市值1220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华天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22 15.40 18.73 126.76% 15.29 -0.71%
15.29 -0.71%
详细
1、华天科技作为国内主要封测厂之一,封测业务一直比较稳定,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59.17亿元,稳居国内前三。目前公司全球市占率为 4.7%,全球排名第七。 2、2020年半导体需求复苏,行业需求高涨,为满足国内需求以及避免国际贸易摩擦,许多本土半导体产商开始把产能往国内转移,这使得国内封测需求猛增,2020年国内半导体封测企业毛利均出现上涨,业绩表现良好。华天科技 2020年上半年国内业务占比为 52%,首次超过海外业务,未来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国内业务。 3、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自身封测能力,2021年 1月20日,华天科技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 51亿,进行全面扩产,新项目主要在天水、西安、昆山、南京四个厂区,主要投产的产品包括 MCM系列、SiP 系列、FC 系列、BGA\LGA 系列,项目建设期为 3年,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30.5亿元、净利润 3.18亿元,项目收益可观。 4、华天科技目前的封测产品以中低端器件为主,毛利增长有限,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是为了增加先进封测的产能,弥补高端封测的短板,项目要 3年后投产,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预计公司 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 80亿元、92亿元、110亿元,同比增长-1%、15%、20%,净利润为 6.64亿元、7.31亿元、8.25亿元,同比增长 131%、10%、13%,EPS 分别为 0.24元、0.27元、0.3元。给予公司 2021年70倍的 PE,对应目标股价 18.9元,对应目标市值 517.86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生物股份 医药生物 2019-12-17 18.50 18.84 149.21% 20.70 11.89%
24.14 30.49%
详细
为了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开始执行“先打后补”政策,在政策推行下,2017年我国强免与非强免疫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92%、56.08%,非强免疫苗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强免疫苗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动物疫苗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技术领先和质量保证已成为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为动物疫苗行业龙头企业,生产技术远远领先同业,此外,公司新园区将于2019年底投产运营,技术和装备再次升级,公司所有疫苗产品质量将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猪口蹄疫流行毒株以O、A型为主,2018年2月以来猪口蹄疫0-A二价疫苗相继上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公司产品于2018年7月获得生产批文,8月上市销售。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及强大的销售渠道,截至2019年10月末猪口蹄疫O-A二价疫苗已签发100批次,超过其余企业签批量的总和。此外,2018年8月我国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加速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疫苗市场化加速。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公司业绩拐点将现。 2019年初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疫苗由二价灭活疫苗变更为三价灭活疫苗,招采单价由0.1-0.2元/ml提升到0.25-0.3元/ml。此外,生猪供给缺口刺激肉鸡养殖量增加,禽流感疫苗需求景气。公司于2019年1月获得三价灭活疫苗生产批文,市场占有率约为10%,禽流感业务发展前景良好。 非洲猪瘟病毒尚无疫苗可用,养殖户复产积极性不高,生猪产能恢复存在不达预期风险;新产业园投产后折旧相应增大,短期业绩承压。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19-12-16 38.40 35.44 82.87% 48.06 25.16%
60.19 56.74%
详细
1.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盈利能力优异。先导智能是我国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均为国内行业首位。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7亿元,同比增速为19.33%,实现扣非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速为14.71%2.在手订单数额充足,未来新增订单预期较高。目前先导智能在手订单数额充足,对后续公司的营业收入确认有着较大的支撑作用。 3.下游电池厂商扩产计划持续推进,锂电设备需求旺盛。根据Bloomberg,NEF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产能将会达到大约1211千兆瓦时(Gwh),相比起2019年的产能,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09%。锂电池企业扩产计划的持续推进与落地实施、各家企业在国内建厂带来的设备国产化效应等势必将会带动下游我国锂电设备的需求量,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统计,2016-2018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产值分别为120亿元、150亿元、186亿元。预计2020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243亿元。 4.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63亿、60.78亿、75.98亿元,每股EPS分别为1.46元、1.86元,给予公司2020年的估值为40倍,对应目标价58.4元,给予“买入”评级。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19-12-09 44.05 41.32 -- 50.74 15.19%
63.80 44.84%
详细
1.公司为国内液压件行业龙头,盈利能力较强。恒立液压经过近30年的专注与创新,从液压油缸制造发展成为集液压元件、精密铸件、气动元件、液压系统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是中国液压行业标杆企业。公司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液压领域前列,并服务于全球多家500强企业。恒立液压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2.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0.65%。净利润为8.37亿元,同比增长了120%。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8.34%亿元,同比增长21.32%,净利润为27.49%。 2.下游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良好,带动恒立液压业绩增长。全球市场从2017年开始了大部分地区同步增长的局面,进入了回暖的状态。2018年全销售额为1100亿美元,销量为1129372台同比分别增加了25.06%和26.32%。其中中国市场增速较快,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销售额和销量分别为253.3亿美元和297934台,增速分别为38.11%和37.23%。 3.公司海外业务扩展情况良好。恒立液压为了满足公司全球市场开拓的布局和规划,先后收购了上海立新液压、德国哈威InLine等品牌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以及日本为制造和销售核心的网络分布,辐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高效网络不断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便捷服务。截止到2018年,公司实现在海外营业收入为9.47亿元,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为22.48%。与2011年时0.27亿元的国外营收规模相比增长了约34倍。 4.预计恒力液压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49亿元、62.01亿元和62.26亿元。同比增长24.65%、18.14%、5.2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8亿元、14.01亿元、15.23亿元。EPS分别为1.301元、1.589元和1.727元,给予公司40倍PE,预计2020年股票价格为63.5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揭示: 1.全球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公司发展不及预期。 2.下游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3.公司海外出口业务不及预期。
红宝丽 基础化工业 2019-04-24 5.28 9.97 189.83% 5.39 1.13%
5.34 1.14%
详细
投资要点: 1、新建环氧丙烷项目,解决关键原料问题,利润空间有望大幅增加。公司的聚醚多元醇和异丙醇胺业务均以环氧丙烷为原料,每年要采购超过10万吨的环氧丙烷。环氧丙烷的价格波动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具体表现在其价格的上涨无法全部转移到下游客户上,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在财务上表现出公司的毛利率与环氧丙烷的价格呈反比的关系。为解决核心原料问题,目前公司已经建成年产12万吨的环氧丙烷项目,此项目对公司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大幅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增加公司的利润空间。此外,公司的环氧丙烷项目采用新型的CHP法,此工艺在生产环氧丙烷的同时,还会副产二甲基苄醇,此副产品既可以循环利用,也可用来生产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其他工艺相比,此工艺可避免公司和其他大型的环氧丙烷生产商之间关于副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 2、硬泡聚醚行业的龙头,具有品牌优势,同时发展特种聚醚业务,丰富公司的产品,提升竞争力。公司具有硬泡聚醚1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一直是国内硬泡聚醚的龙头,品牌优势明显;公司的下游客户均是知名的大企业,和公司具有长期的合作,客户资源优质。 硬泡聚醚未来需求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第一,冰箱、冰柜、热水器的平均容量逐渐增大及出口量的增加;第二,冷链行业的发展;第三,建筑保温市场的开发。除了传统的硬泡聚醚业务之外,公司还具有特种聚醚3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聚醚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3、异丙醇胺可替代乙醇胺,未来空间大。公司具有异丙醇胺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具有改性异丙醇胺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是行业的龙头。异丙醇胺和乙醇胺均可以用作水泥添加剂,目前国内以乙醇胺为主,但是异丙醇胺在性能和环保方面均优于乙醇胺,正在多方面形成对乙醇胺的替代。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未来对异丙醇胺的需求空间巨大。 4、三大储备项目,静待下游行业的打开。公司具有聚氨酯保温板750万平方米/年、太阳能EVA封装胶膜1500万平方米/年、锂电池材料2000吨/年的生产能力,这些项目的下游一旦拓展开,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风险揭示:硬泡聚醚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所挤占;下游需求下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异丙醇胺替代乙醇胺进程缓慢。
格力电器 家用电器行业 2018-12-07 36.46 36.46 -- 38.14 3.22%
47.80 31.10%
详细
1、2017年家用空调销量达到1.4亿台的规模,同比增长30.1%,市场整体规模在3500亿元左右,其中内销8875万台,出口5295万台。但目前我国城镇空调每百户保有量仅为128.6台,农村每百户保有量仅为52.6台,对比气候和生活习惯相似的日本稳定后每百户309台的规模,我国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出口市场上,我国凭借产业集群和规模优势已经承担起全球85%的空调生产,受益于全球市场的空调需求,出口量稳中有增。 2、格力专业耕耘空调领域二十多年,目前已年产销达4600万台,市占率稳定,内销市占率接近40%,高出第二的美的超15个百分点,出口市占率超过20%,并呈小幅增长趋势。格力凭借规模效应和上游全配套,单台空调成本要较行业另一个寡头美的低200元,加上长期的渠道、技术、品质优势,对上下游已经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近年空调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7%左右的高水平上。 3、格力在2012年之后进入了其他家电品类和智能装备领域,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业绩表现,同时智能装备领域发展短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智能装备市场空间巨大,能够有效进入的话将会成为格力新的业绩增长点。 4、预计格力电器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59.44亿元、1679.33亿元、1906.18亿元,同比增长17.28%,-4.55%和13.51%。净利润为268.26亿元、266.71亿元、305.19亿元,同比增长20.66%,-0.57%和14.42%,EPS分别为4.43、4.41、5.04元,考虑到公司2019年短期业绩可能面临调整,按7至8倍的PE估算,我们认为合理买入区间为30.87元至35.44元。 风险提示: 空调短期销量表现不佳;公司无法有效进入多元化目标领域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18-11-12 14.26 17.31 -- 14.57 2.17%
14.57 2.17%
详细
公司三季度财报披露,2018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108.49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归母净利润25.35亿元,同比增长198.95%。核心产品价格高企,尿素销售均价1840元/吨,同比增长30.04%;醋酸销售均价4000元/吨,同比增长64.95%;DMF销售均价4750,同比增长4.86%;己二酸销售均价9150元/吨,同比增长13.10%。 公司传统产业升级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及空分装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产,传统煤气化设备淘汰,完善洁净煤平台配套设施,每年可为公司节约18.67万吨标煤用量。公司以洁净煤平台为核心,发展多业联产生产模式,相比其他同行业公司成本控制力强,经营稳健。 公司煤制乙二醇技术取得突破,装置负荷率及优等品率能够达到95%以上。目前,煤制乙二醇技术尚处于推广阶段,我国乙二醇进口依赖程度高,进口替代空间大。2018年10月公司50万吨乙二醇项目投产,乙二醇产品将成为新业绩增长点。 风险提示: 公司核心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50万吨乙二醇负荷率和优等品率不及预期。
海螺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8-08-06 37.75 38.85 63.10% 39.77 5.35%
39.77 5.3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半年报预告:预计2018年半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同比增加53.73亿元-67.17亿元,同比增长80%-100%。公司上年同期盈利67.17亿元。预计2018年半年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30-150%。 受益于公司产品销价同比涨幅较大,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全国水泥价格从2016年年初的历史低位212元/吨,受上游煤炭提价、环保政策趋严等多因素影响下,水泥价格开始上涨,目前处于历史高位406.30元/吨,两年涨幅达到92%。 公司产品92%主要销售中东部地区,从华东地区的42.5级水泥的均价看,2017年上半年均价为345.68元/吨,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均价为472.49元/吨,涨幅达到36.68%。根据公司半年报预报,我们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产品价格约310元/吨左右,相比去年全年均价255元/吨,增长21.57%,水泥吨净利约为92元/吨。今年水泥开始进入旺季,企业库存快速下降处于历史地位,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业绩会有较好体现。 雨季来临,淡季不淡未来短期内,由于雨季关系,工程进度减缓,7、8月水泥价格偏弱属于正常行情。但到目前为止,全行业水泥价格走势相对稳定下降,而海螺水泥所处的中东部地区,价格跌幅相对较小,主要是当地水泥企业的环保和协调导致的停产所致。未来第三季,盈利能力强劲。 近几年扩大内需成为水泥需求增长的行动力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在“扩大内需”的大前提下,结合中美贸易战,以及各经济区的建设,未来国内对水泥的需求依然强劲。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8-2020年扣非后 EPS 分别为5.246、5.588、5.919元,PE 分别为6.26、5.88、5.55倍,公司2015年-2017年的股利支付率分别为30%、31%、40%,以此估算2018年每股股利1.6元-2元,对应目前股价的股息率为4.7%-6.0%的区间,给予“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