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9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1-10-20 230.50 -- -- 253.30 9.89%
253.30 9.89%
详细
多方因素影响 Q3单季度增速放缓。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 44.16%;归母净利润 6.20亿元,同比增长55.09%。单独 Q3季度来看,公司实现收入 8.19亿元,同比+12.44%,环比+19.39%;归母净利润 2.69亿元,同比+5.88%,环比+44.62%。 Q3单季度同比增速放缓,主要由于 2020年疫情就诊滞后积压到2020Q3单季度基数较高;集采政策导致种植消费者择期观望;蒲公英分院等新医院开业成本投入增加对利润端造成一定影响。 分院业务增长持续快于总院。 按区域总分院来看,报告期内杭口区域总院收入 5.73亿元,同比+32.70%;区域分院收入 12.55亿元,同比+46.75%。杭口区域总院门诊量 53.91万人次,同比+23.76%;区域分院 129.68万人次,同比+43.53%。分区域看,报告期内浙江省内医疗服务收入 18.28亿元,同比+42.03%;浙江省外 1.94亿元,同比+37.72%。浙江省内门诊人次 183.59万人次,同比+37.10%;浙江省外门诊 27.74万人次,同比+31.91%。 各业务板块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分业务来看,种植收入 3.31亿元(+46.49%),正畸 4.36亿元(+37.89%),儿科 4.09亿元(+41.64%),大综合 8.34亿元(+41.65%)。 有序推进省内下沉与省外布局。 省内拓展情况: 蒲公英分院 Q4计划开业 4家, 2022年 1-2月计划开业 8家,全年计划开业 18-20家。蒲公英分院普遍一年以内实现盈利,最快 4-5个月即实现盈利。 2020年新增 8家,除了柯桥外全部实现盈利。今年已经开业 9家(其中 Q3开业 2家)。 省外扩张情况:通过医疗基金参与投资新建武汉、 西安、重庆、成都(刚开业) 等大型口腔医院, 前三季度实现收入超过 1亿元。 费控良好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47.96%(+1.97pct) ,销售净利率为 33.01%(+2.53pct)。 种植、正畸、儿科等高毛利率项目占比提高,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费用支出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 0.78%(+0.02pct)、管理费用率 8.12%(-1.84pct)、财务费用率 0.89%(+0.12pct)。 投资建议】公司坚持“区域总院+分院”模式,省内蒲公英医院下沉与省外扩张同步推进,疫情过后公司业绩恢复快速增长态势, 加上共同富裕推广低价项目,全年完成考核指标压力不大,未来亦有较大的增长预期。 公司业绩增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维持公司 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6.72/32.04/38.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9/8.57/10.34亿元, EPS 分别为 2.21/2.67/3.23元,对应 PE 分别为112/92/76倍。维持“买入”评级。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0-18 20.45 -- -- 23.45 14.67%
23.45 14.67%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9月产销快报:整车月销总计51.6万辆,同比-14.4%,环比+13.8%;1-9月累计销售361.9万辆,累计同比约+0.2%;月度产量总计51.5万辆,同比-9.9%,环比+20.9%,1-9月累计产量362.5万辆,累计同比+2.5%。 【评论】缺芯影响或缓解,助力99月销量环比向上。公司9月整车销售51.6万辆,同比-14.4%,表现优于市场(据中汽协及乘联会数据:9月汽车销量同比-19.6%,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6.6%);环比+13.8%,延续7月以来销量逐月环比改善的趋势。上汽乘用车、通用五菱、大众、通用9月销量依次为8.1万辆、15.0万辆、12.5万辆、12.4万辆,同比+34.2%、-14.8%、-28.6%、-19.1%,环比+24.6%、+15.3%、+1.6%、+17.0%。9月销量创年内新高,预计缺芯逐步缓解是重要驱动因素。 自主品牌引领增长,合资DID纯电车型开始起量,新能源车或开始发力。公司自主品牌(荣威/MG/R/大通/五菱/宝骏等)本月销量达26.4万辆,其中荣威/MG/R品牌月销合计8.1万辆,同比+34%,环比+25,荣威RX5、i5、MGZS等主力车型月销均破万。另外,9月公司新能源车整体实现批售6.4万辆,同比+61.3%,环比-9.2%。其中,上汽大众ID系列纯电车型本月销量超过7,000辆,同比+170%,自4月以来月销持续创新高,后续ID.3即将上市,或引领公司新能源逐步发力。 新车型规划饱满增量可期,自主及合资或共迎新品周期。自主品牌:1)智己+新R标切入高端智能电动市场,IMLS7中大型SUV或于明年上市,MARVELR或于10月底在欧洲上市;2)MGOne基于上汽智能全球模块架构SIGMA,10月初亮相天津车展,或上市在即;3)上汽通用五菱,宝骏KIWI、五菱星辰、五菱NanoEV先后于8-9月上市。 合资品牌:1)上汽大众新款途铠、ID.6智享版等新车已于9月上市,后续ID.3也上市在即MEB平台电动车型销量有望持续提升;2)上汽通用昂科威S、别克GL8ES陆尊、威朗Pro等车型于9月上市,凯迪拉克LYRIQ将于明年上市;3)上汽奥迪A7L于9月投产,3.0T高配版预售价59.97万起步,强力切入豪华轿车市场。公司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蓄力投入电动智能领域,经过多年自主与合资的合作发展,在缺芯缓解及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的市场背景下,或凭国企地位及上海区位优势乘势而起,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投资建议】公司是行业综合实力最强龙头,正积极变革重塑业务新体系,加快发展电动智能新技术,互融共进加强跨界新合作。预计公司自主及合资品牌将整合资源同步发力新能源车新品周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为8015.5/8913.9/955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69.8/309.6/341.4亿元,EPS为2.31/2.65/2.92元,PE为8.5/7.4/6.7倍。重新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给短缺持续;上游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加剧;自主高端及合资新品车型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0-11 37.00 -- -- 53.33 44.14%
55.00 48.65%
详细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欣旺达 2021年 7月、 8月国内动力装机量分别为 0.22GWh、 0.2GWh,排名第 7名、第 8名,而 1-6月份合计装机不超过 0.3GWh。下半年起公司动力电池加速放量,实现加速赶超。 【事项】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动力电池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2021年以来,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业务实力及发展潜力获得多家知名车企客户的认可,销售表现获得显著突破。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产品矩阵,聚焦方形铝壳电芯,覆盖 BEV、 HEV、 48V 等应用市场,其中 HEV 和 48V产品性能突出,目前已经批量供货雷诺、日产及吉利等一线车企,并获得东风、广汽、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家车企多款车型定点函。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在下半年开始显著放量,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公司 7、 8月份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装机分别排名第 7、 8名,整体装机规模于第 5名接近。 公司动力产能加速扩张,远期发展可期。 伴随公司动力产品序列逐步完善、不断突破国内外一线车企供应链,公司加速产能扩张步伐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订单。目前欣旺达拥有 10GWh 动力电芯产能,其中惠州6GWh,南京 4GWh,预计今年底产能达到 12-14GWh。另外,欣旺达全资子公司在南昌成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年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50GWh,预计 2022年 4月份第一期达产 4GWh 电芯和电池系统生产线,年底欣旺达动力产能有望达到 15-20GWh。总体而言,公司动力领域处于加速赶超态势,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动力电池业务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构。 消费领域多点开花,锂威放量带来自供率持续提升。 消费电池领域公司坚持国际大客户合作,吃透国内客户的同时加速导入海外一线客户。另外,子公司锂威兰溪工厂 8月份正式投产,自供率显著提升。 公司打造电芯+pack 一体化布局,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子公司锂威产能持续扩张,消费电芯自供率显著提升盈利改善,动力业务持续突破,公司未来3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7亿元/497.7亿元/60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6%/25.5% /2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18.8亿元/2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3.4%/43.1%/38.7%;EPS分别为0.81元/1.15元/1.60元,根据当前股价,对应PE为45倍/31倍/2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动力电池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创意信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9-27 12.20 -- -- 19.47 59.59%
19.47 59.59%
详细
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70.98%;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995.4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979.97%。其中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36亿元,毛利率为28.22%(+1.82pct);技术开发及服务实现营收5.79亿元,毛利率为18.15%(+0.09pct);物联网产品业务实现营收0.65亿元,毛利率为47.11%(+3.02pct),三大主线业务毛利率均有所提升。费用方面,公司今年加强研发和销售建设,发生销售费用0.25亿元,同比增长59.48%,主要系公司加大业务推进,销售相关支出有所增加所致。研发投入达1.11亿元,同比增长65.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44亿元,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取得成效,项目回款出现改善。 大数据推动业绩增长,政务++能源发展良好。公司大数据业务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81.46%,其中政务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30.96%,实现毛利0.36亿元,同比增长215.50%;能源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51.59%,实现毛利0.26亿元,同比增长104.00%。公司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的客户开拓与布局,在智慧治理、数字乡村、智慧园区等领域均取得突破。公司基于自身对能源行业的理解,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出碳足迹追踪、碳排放分析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同时实现了十种以上数据库接入,形成了完善的多源接入能力,不断增强自身在大数据行业市场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数据库加速增长,版本迭代带来性能提升。公司数据库业务实现收入0.12亿元,同比增长297.09%,实现加速增长。公司上半年进行了分布式事务库5.0版本的优化及5.1版本的迭代,提升了金融级别的苛刻事务处理性能。数据库业务积极拓展金融、运营商、能源三大领域客户,中国移动OLTP数据库联合创新项目在北京、山东、四川、江西等多省进一步推广,并在部分省份进行核心系统国产数据库替代试点。万里数据库全面适配国产主流软硬件平台,首批完成由人民银行金融分布式数据库实验室组织的金融分布式数据库验证测试;成功入围中央国家机关2021年数据库软件协议供货采购项目供应商名录,中标事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司以大数据为基础,以5G为战略未来,通过子公司万里开源进行国产数据库研发,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和产品,深度受益于信息化和国产生态建设。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20/26.02/29.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12/1.26亿元,EPS分别为0.16/0.21/0.24元,对应PE分别为58/44/3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数据库产品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影响订单获取风险。
珠海冠宇 2021-09-24 39.50 -- -- 44.75 13.29%
64.60 63.54%
详细
公司深耕消费锂电领域,全球笔电电池排名第二,智能手机电池排名前五。 公司成立于 2007年, 主营聚合物软包锂电电芯、 PACK。公司是国内消费锂电领先企业,产品打入全球一线消费电子供应链体系。 消费锂电稳定增长,软包占比不断提升。目前笔电、平板及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新兴消费锂电市场将成为市场需求最重要的增长点。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向长续航、差异化需求提升,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高、形状可塑性强成为最优解。 预测 2025年全球其中软包电池装机 194.3GWh,软包电池复合增速可达 21%。 格局高度集中,优质国产电池迎来发展机会。笔电及手机锂电池 CR5高达 85%和 75%。 未来日韩企业的战略重心转向动力电池、国内消费电子品牌平衡供应商等因素,国内优质电池企业将迎来发展机会。 公司扩产消费电芯,开拓动力市场。公司研发实力强劲, 兼顾量产电池及下一代技术储备。客户方面稳定五大笔电客户的同时,手机突破新客户, IPO 募资扩产夯实增长基础,此外积极开拓动力等增量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给予珠海冠宇“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 为 104.83/124.74/141.81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1.65/15.95/20.07亿元。 A 股可比上市公司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对应 2022年 PE 分别为 65、 36、 30倍,取平均数 40倍作为珠海冠宇 2022年对应合理估值,则公司发行后合理市值 638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1-09-17 523.00 -- -- 625.16 19.53%
692.00 32.31%
详细
宁德时代宜春扩产新型锂电池。 公司发布公告, 拟投资人民币不超过135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选址为江西省宜春市,项目建设期预计为自开工建设起不超过 30个月,规划占地面积 1300亩。 宁德时代成立电驱动合资公司。 公司发布公告, 拟与上海适达、江苏新越及自然人姜勇在江苏省苏州市共同投资设立“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专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 注册资本为 25亿元人民币,其中宁德时代出资 13.50亿元,持有合资公司 54%股权宁德时代宜春扩产新型锂电池。 公司拟投资人民币不超过135亿元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选址为江西省宜春市,项目建设期预计为自开工建设起不超过30个月,规划占地面积1300亩。 此次扩产有两大亮点值得期待: 1)项目选址为宜春。 公司此前与江西省政府、宜春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宁德时代将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区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考虑到宜春丰富的锂资源,我们认为本次锂电生产基地的规划仅是一个开始,后续随着更多上游材料生产基地的配套导入,将形成一体化协同的产业集群,公司成本优势及供应链保障能力均将大大加强; 2)产品为新型锂电池。 本次扩产项目名称为“新型锂电池”,目前较为成熟的电池体系主要为镍钴锰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考虑到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深厚的技术储备,如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等,我们认为本次新型锂电池产品值得期待。 宁德时代于苏州设立合资公司,专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 公司拟与上海适达、江苏新越及自然人姜勇在江苏省苏州市共同投资设立“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专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注册资本为25亿元人民币,其中宁德时代出资13.5亿元,持有合资公司54%股权。 合资公司成立,核心目的是布局CTC技术。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本次设立合资公司, 可借助苏州新越、姜勇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以及上海适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布局,为合资公司提供产业链资源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姜勇曾担任汇川技术副总裁、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领域拥有近十年经验。公司曾在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公布,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 toChassis)电池技术。 CTC电池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 并且还将改变电机、电控、整车高压如DC/DC、 OBC等三电系统布局,因此对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的掌握是宁德时代CTC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 我们认为,本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将加快公司CTC技术成熟落地,有利于公司把握动力电池系统发展趋势,提升动力电池产品的竞争力。 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72.5亿元/1773.2亿元/258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2.9%/39.4%/4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7亿元/181.1亿元/26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4.0%/76.4%、 47.5%;EPS分别为4.41元/7.78元/11.47元,根据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4倍/65倍/4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锂电池项目扩产进度不大预期; 电池技术路线变化; CTC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未署名
千方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08-16 16.50 -- -- 17.04 3.27%
17.04 3.27%
详细
业绩良性增长, 期间费用上升。 公司 2021H1实现营收 41.24亿元,同比增长 11.04%,业绩保持良性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 5.07亿元,同比增长 6.95%,扣非净利润 3.2亿元,同比增长 7.18%。 21H1公司毛利率为 30.44%,较上年同期增加 0.25pct, 整体保持稳定。 期间费用抬升,销售费用 4.3亿元(+13.59%),管理费用 1.71亿元(+17.01%),研发投入同比增幅 17.28%,达到 4.67亿元。经营净现金流为-5.1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 18.35%,主要是支付员工薪酬及其他经营支出增加所致。 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两大板块并驾齐驱。2021上半年公司在智慧交通业务实现收入 17.52亿元,同比减少 10.55%,毛利率为 27.83%(+1.67%)。 剔除 ETC 产品及拆除省界收费站项目的影响,智慧交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5.12%,增速乐观。其中交通行业云业务营收 1.16亿元,同比增长 209.85%,向云转型有利于公司提升综合毛利率水平,优化商业模式。 智能物联业务是公司上半年主要的增长引擎, 产品投入和业务拓展回报颇丰, 实现营收 23.72亿元, 同比增加 35.13%。 多个场景落地实践, 智慧交通斩获颇丰。 公司顺应 ETC 城市多场景应用的国家相关政策,在前装 ETC-OBU 和场站型 ETC-RSU 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实现多款前装 OBU 的开发和较强竞争力的 RSU 产品,已在多个项目中落地运行。 公司近期公告全资子公司千方捷通中标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总投资 9.64亿元,报告期内千方智慧交运成功中标成都第 31届大运会交通运输保障智慧化建设项目,在遵义打造交通旅游跨行业信息融合应用项目, 承办昆明 TOCC 项目, 随着多个项目特色场景落地,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者地位。 海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双赛道共同发力。 公司在境内市场的营收为32.81亿元(+5.56%),在境外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营收为 8.42亿元(+39.16%), 已成为第二增长赛道向上快速突破。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 在智能物联业务板块, 提升非接触式营销效率,丰富疫情防控、视频监控、网络摄像机、 NVR 等产品,海外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智慧交通业务板块,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成功中标孟加拉达卡智慧高速机电系统设备供货及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项目,为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领域的佼佼者, 在智慧交通行业深耕多年,已完成对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等交通细分赛道的全业务布局,领跑车联网发展。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 分 别 为 113.48/137.82/172.96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2.32/14.76/18.69亿元, EPS 分别为 0.78/0.93/1.18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17/13倍,给予“增持”评级。
未署名
启明星辰 计算机行业 2021-08-16 30.95 -- -- 31.10 0.48%
31.10 0.48%
详细
收入规模扩张,利润短暂承压。公司发布半年报,符合预期。2021H1实现营收12.1亿元(+60.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401.9%),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160.7%)。收入端增长亮眼,公司以长期发展为战略,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营销,取得了显著效果。利润端短暂承压,主要系①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②去年同期疫情社保减免,今年减免退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0.8%,下降10.46pct,主要系材料采购成本增加所致。费用方面,21H1公司销售费用5.16亿(+69.74%),管理费用0.98亿元(+41.08%),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达到4.21亿元(+27.76%)。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4亿元,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3.7亿元(+44.5%),合同负债余额为4.04亿元,上年同期为2.37亿元,在手订单饱满。 受益于行业发展,多款产品市场领先。公司深度收益于政策红利,在数据安全法、等保2.0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政策驱动下,积极提升市场份额,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拥有完善的数据安全产品线,其中入侵检测与防御、统一威胁管理、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安全、数据库安全审计与防护、堡垒机、网闸、日志审计、漏洞扫描等9项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多年排名第1。 战略新兴领域加速增长,第二增长点可期。公司已在全国90个城市开展安全运营业务,拥有全国的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在上半年公司已加大运营中心人员的培训和平台体系的优化以及标准化安全运营产品工作和针对智慧医疗安全运营的视点,下半年将逐步交付渠道销售和逐步复制。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其中工控防火墙、工控漏扫、工控网闸、工控主机安全、工控IDS的5项产品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上半年公司在智能制造、石油化工、电力、钢铁、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行业实践场景化安全,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的落地。在云安全领域,上半年公司云安全管理平台(云安全资源池)产品的销售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客户群为政务云、运营商、大企业及教育行业,公司同时继续在容器安全、微隔离等方向上进行技术储备和布局,以加强面向云计算IaaS、PaaS、SaaS层的整体安全体系。上半年这三类新兴业务实现收入100%的增长,高成长可期。 公司是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度收益于网络安全行业的高速发展,多款产品市占率名列前茅,新兴业务发展劲头十足,为公司提供长期高速发展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09/57.88/71.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4/12.52/15.93亿元,EPS分别为1.06/1.34/1.71元,对应PE分别为29/23/18倍,维持“增持”评级。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8-16 90.50 -- -- 95.59 5.62%
99.87 10.35%
详细
主打产品实现稳健增长。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55亿元,同比+21.35%(相比 2019年同期+5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15亿元,同比+49.57%(相比 2019年同期+147.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98亿元,同比+39.85%(相比 2019年同期+164.00%)。凭借在临床证据上的差异化优势(高效、低毒)、新适应症的开拓(术后辅助),商业化团队维护全国的价格体系,加大扩面下沉力度提高医院覆盖率,推动药店医保准入,凯美纳在一代 EGFR-TKI 中保持领先地位,销量稳健增长。报告期内,两个核心产品表现: 凯美纳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10.80亿元,贝美纳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5497.10万元,合计销售 11.35亿元,同比增长 22.79%,归母净利润为 1.98亿元,同比增长 39.85%。 加大创新研究实现 2(核心药品)到多的进一步飞跃。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 3.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 34.49%,高额的研发投入支撑着公司丰富的研发管线。 2021H1公司主要研发进展如下: (1)获批 1个 NDA:凯美纳术后辅助适应症; (2)递交 2个 NDA 申请: BPI-D0316二线治疗适应症、盐酸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 (3)递交 7个 IND 申请: MCLA-129晚期实体瘤适应症、 BPI-421286晚期实体瘤适应症、巴替利单抗注射液晚期宫颈癌适应症、 BPI-16350联用氟维司群或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巴替利单抗注射液和泽弗利单抗注射液联用治疗晚期实体瘤、泽弗利单抗注射液联用巴替利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宫颈癌、 BPI-23314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包括但不限于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肿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适应症。 费用控制较好提升盈利能力。 20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92.70%、 18.38%,同比分别变化-0.18pct、 +3.54pct。公司毛利率持续保持稳定的高水平,期间费用控制较好,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星期六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8-13 19.99 -- -- 24.35 21.81%
26.08 30.47%
详细
直播电商直击消费者和商家痛点,掌握内容和供应链MCN脱颖而出。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早期,以“效率见长”的搜索模式风靡;而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用户的基本购物、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以“效果见长”的推荐模式崛起。此外,传统电商货币化率持续走高,自2013财年至2021财年,淘系电商的货币化率从2.4%上升至4.1%,淘系电商中腰部企业的营销投入相当大。反观快手等直播电商,仍与淘系电商存在一定差距,这样的“套利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MCN加入。去中心化流量平台崛起,内容即流量,供应链即利润,MCN兼顾孵化、运营和选品三大能力,迎来黄金发展期。 孵化主播、流量和内容运营以及供应链是直播电商的核心能力。孵化能力方面,截至2020年,遥望网络签约明星10+(王祖蓝、王耀庆等)、红人100+(瑜大公子、李宣卓等),短视频平台粉丝合计3.68亿+,月曝光量30亿+,年GMV约43亿。运营能力方面,遥望网络是做流量投放起家,流量运营强;基于可复制的、领先的运营能力,遥望网络在抖音端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供应链能力方面,遥望网络只卖品牌产品,质量可靠的品牌产品有助于积累主播口碑,也可以凭借品牌效应增添人气、带动销量;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遥望建立了具有一定深度和丰富度的供应链体系。 直播电商业务高增长,上半年投入下半年产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1亿,同比增长3.9%,其中社交电商服务10.12亿,同比增长447.0%。直播电商服务爆发式增长来自于GMV的增长。2020年,遥望网络实现GMV 43亿,占快手直播电商大盘的1.1%,整合空间大,持续呈上升趋势。电商业务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上半年电商处于淡季,MCN将更多精力放在涨粉,收入增长不明显、投入相对加大;下半年尤其是双11,电商行业处于旺季,GMV增长明显且集中,收入快速增长下、利润率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 我们认为随着直播电商渗透率提升,预计2021年直播带货GMV有望接近2.0万亿;遥望在快手基本盘基础上,积极拓展抖音渠道,并且取得不错效果,公司直播电商业务发展及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5.13/50.48/62.7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1/6.26/8.24亿元(其中遥望网络净利润5.82/7.31/9.18),利润年增速分别为1303.5%/83.6%/31.6%。每股收益2021-2023年分别为0.46/0.84/1.11元,给予“增持”评级。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8-13 317.50 -- -- 317.60 0.03%
317.60 0.03%
详细
公司业务回归高速增长态势。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74.81%,相比 2019H1增长 55.61%,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归母净利润 3.51亿元,同比+141.16%,相比 2019H1增长68.75%。2021H1公司口腔医疗服务营业面积达到 17万平米(相比 2020年底+1万平方米),开设牙椅 2101台(相比 2020年底+115台),口腔医疗门诊量 134.37万人次,同比+56.50%。 分科室来看: 2021H1,公司儿科医疗服务 2.58亿元,同比+68.13%;正畸医疗服务 2.32亿元,同比+75.64%;种植医疗服务 2.09亿元,同比+76.35%;综合医疗服务 5.43亿元,同比+68.80%。 分院门诊量与收入增长持续快于总院。 2021H1,浙江区域总院门诊人次达到 34.86万人次,同比+42.87%;区域分院门诊人次达到 81.74万人次,同比+64.86%。浙江区域总院收入为 3.54亿元,同比+59.13%; 区域分院收入为 7.74亿元,同比+79.14%。“总院+分院”模式持续推进,总院为分院的增长夯实了坚强的后盾。 逐步推进省内下沉与省外布局。 省内拓展情况: 2021H1,公司“蒲公英计划”项目台州、临安、桐庐、嘉兴、和睦、富阳、温州等医院已开始运营,建德、慈溪、宁海、余姚、象山等医院已经完成工商登记; 杭州口腔医院滨江医院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预计 8月份房屋交付后可进入施工阶段;杭州紫金港医院项目已处于设计阶段。省外扩张情况:通过口腔医疗基金参与投资新建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大型口腔医院,体量与杭州口腔医院总院相当。其中,武汉存济口腔医院已于 2018年 11月正式开业;重庆存济口腔医院已于 2019年 2月开业试运营;西安存济医学中心由口腔、眼科、妇产联合组成,于 2020年 10月开始试营业;成都存济口腔医院将于今年下半年试运营。 合理控制成本提升运营能力。 保持运营成本的合理控制,公司三费支出仍然维持整体较低水平。通过目标管理将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20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46.75%、30.11%,同比分别+6.44pct、 +8.44pct。
三友医疗 2021-08-13 35.70 -- -- 35.75 0.14%
35.75 0.14%
详细
创新产品受市场青睐脊柱类产品强劲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73.51%,相比2019H1增幅+62.06%;归母净利润7046万元,同比+85.36%,相比2019H1增幅+41.88%。分产品来看:脊柱类植入耗材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同比+75.98%,占营业收入的94.37%;创伤类植入耗材实现营业收入1441.11万元,同比+ 58.25%,占营业收入的5.52%。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由于持续专注于疗法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同时,公司坚定执行渠道下沉的既定战略,在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的大环境下,公司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取得了持续增长。 集采有利于创新型头部企业发展。7月20日,河南等12省(区、市)骨科创伤联盟带量采购已开标,公司的普通接骨板系统、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含万向)、髓内钉系统三个产品系列均以相对高位价格A组中标。在国家集采政策的影响下,以价换量是大趋势,未来骨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注重研发创新持续加大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共计研发投入2116.72万元,同比+67.16%,主要原因系新产品设计费、试验试制费和非专利技术费增加,以及研发人员增加所致。截至2021H1,公司拥有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3项、专利125 项,其中28项国内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韩国发明专利,国内实用新型专利90项、德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内外观设计专利1项。期间,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上海市多项重大项目。 公司销售净利率提升1.72pct。20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0.54%,销售净利率为27.00%,同比分别-0.55pct、+1.72pct。从费用支出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2.01%/4.51%/-0.78%,同比分别+4.51pct/-0.96pct/+0.43pct。公司销售费用较大的增长,主要原因是2021H1销售收入增加导致商务服务费、销售人员薪酬增加,以及扩大销售人员队伍、市场推广费用增加。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12 191.00 206.60 123.88% 188.30 -1.41%
206.89 8.3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报。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8.94亿元,同比+36.49%,实现归母净利润 3.48亿,同比+33.83%,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3.04亿,同比+31.18%。 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 0.56亿元, 同比少流入 0.88亿元。 营收稳步增长,菜肴高增商超承压。 单二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68%/+1.19%/-3.99%。 Q2增速回落,主要系高基数效应, 通过向经销商开抽奖订货会、加大促销力度、增加广告投放等, 公司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收入增速。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鱼糜/肉/面米/菜肴制品分别实现营收 14.99/9.69/ 9.26/4.87亿元,同比+31.64%/31.75%/24.29%/110.29%。 菜肴制品实现翻倍增长, 主要系“冻品先生” 系列、虾滑高增。分渠道来看, 经销商/商超/特通/电商渠道收入分别为 32.99/4.57/0.84/0.53亿元,同比+42.46%/-1.43%/+62.31%/+151.91%。受益于农贸市场和 B 端需求回暖,公司经销商/特通渠道快速恢复。 商超渠道增速回落,我们认为主要系 C端需求回落,叠加其他渠道对商超人流分流和高基数效应。分地区来看, 上半年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营收增速分别为+32.72%/32.42%/34.08%/35.97%/47.16%/52.19%/49.68%,各区域均实现收入高增。 结构、成本、促销共同影响, 毛利率承压拖累 Q2业绩。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 24.05%,同比-4.46pct,净利率 8.93%,同比-0.18pct。毛利率下滑与会计准则变更有关,我们从毛销差角度考虑,公司上半年毛销差同比回落 2.26pct。一方面,锁鲜装等毛利率较高的 C 端产品占比下降, 而毛利较低的菜肴制品占比提升,另一方面,上半年原材料成本有所上涨,叠加公司加大促销力度。 单二季度公司毛销差同比回落 4.61pct, 我们认为主要系二季度增加营销投入。 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同比回落 1.50pct, 主要系分摊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 并表扩产支持中长期发展,第二曲线有望贡献增量。 公司以 10.25亿收购上游原料淡水鱼糜企业新宏业食品 90%股权, 预计下半年并表,对赌 2021年净利润 7300万元。 公司持续加码产能建设, 6月湖北工厂投产,预计 10月四川二期投产,年底辽宁新厂、河南二期也将陆续投产,新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公司今年纳入“冻品先生”加入预制菜赛道,作为未来的主业方向之一,预制菜有望借助现有渠道加速增长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速冻龙头加速扩张, 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公司作为速冻食品赛道龙头,“BC 兼顾、全渠发力”,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快速推进全国化布局。中长期来看,公司速冻火锅料持续发力,第二曲线预制菜持续推进,成长逻辑清晰。 我们上调公司 2021-2022年营收预测至 88.65/109.86亿元, 预测2022年实现营收 135.25亿元,上调公司 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58/10.04亿元, 预测 2022年实现利润 13.13亿元,对应 2021-2023年EPS 3.10/4.11/5.37元/股,对应 PE 59/44/34倍,维持“买入”评
未署名
海星股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8-12 20.00 -- -- 25.38 26.90%
29.45 47.25%
详细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受益于电极箔国产代替进程加速,新兴市场增量需求大幅提高,叠加公司募投项目如期达产,2021H1公司实现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44.04%;实现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56.46%,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105.19%,业绩增速显著,龙头态势初现。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公司持续保持该增长态势。 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下游旺盛的需求带动了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2021H1公司毛利率为25.00%,同比提升1.98pct。从费用端来看,公司三费明显改善,销售费率下降1.92pct至1.63%;而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结构,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下降1.02pct至4.16%。公司一贯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1H1的研发费用为0.45亿元,同比增加13.10%。公司营运能力同样优秀,2021H1公司存货周转率达为5.72,同比增长33.50%,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5.82天,相比去年同期86.48天,账期显著缩短。 产品分布全覆盖,下游客户粘性强。公司对电极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涵盖了从低压到高压的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电容器的制造。近年来,公司成功研发的FT系列超高比容低压电极箔、HD系列强耐水性高压电极箔、HG系列长寿命电极箔等新产品,成为公司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配合客户定制化产品,目前公司与日本贵弥功、尼吉康、韩国三莹、艾华集团、江海股份、立隆电子等全球排名前十的下游电容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大。 新兴市场增速快,募集资金扩产能。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材料,随着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新兴市场迅猛发展,电容器的需求显著提升。2019年我国电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102亿元,占全球比重达71%,平均增速为6.73%,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5pct。随着日系厂商逐步退出中低端市场,中国大陆铝电解电容器企业将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腐蚀工艺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腐蚀设备自主研发。目前,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7.6亿元用于扩产计划,其中6.6亿元将用来进行高性能、高容量的化成箔研发与生产,届时公司生产规模将有效承接海量新增订单,带动业绩迎来新一轮爆发。 公司深耕电极箔领域多年,涵盖了从低压到高压的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性能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制造,处于该领域全球先进地位。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新兴市场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公司作为电极箔系列全覆盖的领军企业,有望深度受益于消费电子、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的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00/23.00/26.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2.91/3.64亿元,EPS分别为0.87/1.40/1.75元,对应PE分别为23/15/12倍,给予“增持”评级。
未署名
中望软件 2021-08-11 544.80 -- -- 613.89 12.68%
613.89 12.68%
详细
业绩良性增长,扣非净利润短暂承压。公司2021H1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47.06%,业绩保持良性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74.29%,主要是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增加所致。由于①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产品收入的周期较长,②市场营销和渠道培育投入也需等待时间验证,公司短期内营业收入的增速低于费用的增速,导致扣非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9.79%。 毛利率小幅下滑,费用增长较快。21H1公司毛利率为98.14%,较上年同期降低0.9pct,主要系本期客户大额订单涉及外购产品,成本相对自产软件的成本较高。由于公司上市涉及发行费用较多,同时增加营销投入,开展各地展会等线下活动,加大了在百度、360、Google等平台上的广告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97亿元(+83.81%),发生管理费用0.24亿元(+65.23%)。公司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巩固自身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同比增幅20.7%,达到0.73亿元。经营净现金流转负为正达337万元,同比去年增加2016.92万元,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0.84亿元,体现公司主营业务价值。 在手订单饱满,未来收入可期。从收入的延续性来看,期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7114万元,其中2886万元预计将于2022年6月以前确认收入。从合同负债余额来看,公司合同负债为0.46亿元,相比20年末(0.39亿元)和20H1(0.27亿元)都有所增长。 D2DCAD,业务成熟,教育市场增长喜人。公司的2DCAD平台以兼容性强、效率高、轻量化为竞争力,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深入研发并且建立了二次开发生态体系。公司发布的ZWCAD2021SP2版本大幅提升速度,实现多项功能,为2DCAD客户提供了更高产品价值。在2021上半年2DCAD业务实现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39.75%,其中来自于企业板块的ZWCAD收入为0.82亿元(+14.37%),基于ZWCAD二次开发的专业软件收入为3617.75万元(+47.62%),受益于教育市场在疫情后的恢复式增长,来自教育板块的收入为2792.68万元(+231.92%),参与支持第九届数控大赛,总申报人数超过14万。下游教育市场的复苏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公司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领域,是公司卡位未来的重要一步,占领CAX软件的教育市场有益于长期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3DCAD业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新增长点。2021年上半年公司3DCAD业务实现营收4910.47万元(+48.66%),其中ZW3D为3808.87万元(+37.93%),3D教育产品1101.6万元(+103.33%)。公司研发的3DCAD系列产品在报告期内实现突破曲面G3高阶连续、新增管道设计专业模块、新增钣金展平功能、新增智能测量功能、CAM全机床仿真升级及QuickMill刀路计算效率提升等功能。公司的3DCAD产品拥有自主几何建模内核的3DCAD产品,战略意义十足,在国家政策倾斜和采购支持上享有高优先级红利,随着3DCAD产品性能不断升级改善,可用性不断提高,有望充分渗透国产信息化市场。 ECAE业务持续投入研发,储备优势静待发力。公司在2018年2月成立CAE研发中心,在近两年陆续推出首款全波三维电磁仿真软件ZWSim-EM,自主CAE软件集成平台ZWMeshWorks和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软件ZWSimStructural。期间内均取得一定突破,完成了6次产品新版本发布工作,目前未形成规模性收入,仍需持续不断的投入研发。【投资建议】公司在CAX工业研发设计领域深耕多年,拥有自主2DCAD平台、自主Overdrive几何内核及CAE仿真分析等核心技术,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模块自主可控。随着我国工业信息化高速发展,工业软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重要性愈发凸显,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类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工业信息化时代发展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2/9.86/13.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2.81/3.78亿元,EPS分别为3.06/4.53/6.11元,对应PE分别为172/116/86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工业软件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9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